“刺有三变”之义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刺有三变”之义析

作者:喻桂姣邹圣勤

来源:《医学信息》2014年第02期

摘要:"刺有三变"语出《灵枢·寿天刚柔》篇。本文结合原著及各家善解,着重以"变"字来探讨分析,认为其涵义包括刺须辨证、刺贵多变及刺要创新三个方面。从针灸的辨证论治,多种疗法,传承与创新来思考针灸的学习、临床运用及未来,对针灸的发展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灵枢;刺有三变

“刺有三变”语出《灵枢·寿天刚柔》篇“黄帝问曰:余闻刺有三变,何谓三变?伯高答曰:有刺卫者,有刺营者,有刺寒痹之留经者。黄帝问曰:刺三变者奈何?伯高曰:刺营者出血,刺卫者出气,刺寒痹者内热。黄帝问曰:刺寒痹内热者奈何?伯高曰:刺布衣者,以火焠之;刺大人者,药熨之。”

昔有贤者,对此多善解。马莳注:此言刺法有三也,法之不同,谓之变也。张介宾注:刺营者刺其阴,刺卫者刺其阳,刺寒痹者温其经,三刺不同,故曰三变。《素问·调经论》亦注:焠针,火针也。所以也有诸多医家认为"刺有三变"是指针刺、放血、火针或药熨三种刺法。以上注解,观点正确但不够深刻全面。本文着重从"变"字入手,探讨"刺有三变"的深刻内涵,浅文多拙,望知者指正。

1刺须辨证

变,”辨“也,即辨证论治。“刺营者出血,刺卫者出气,刺寒痹者内热。”“刺有三变”从营、卫、寒三者体现了针灸的辨证,通过辨病因、病位、病性来选择相应的施治方法体现针灸的论治。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一大基本特点,针灸又是传统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辩证治疗已成为针灸传统主导模式。《灵枢·九针十二原》:"凡将用针,必先诊脉视气之居易,乃可治也",《灵枢·经脉》:"盛则泄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陷下则灸之,不盛不虚以经取穴",《流注指微赋》亦曰:"观虚实于肥瘦,辨四时之浅深,是见取血之法……须晓气血而深沉",可见针灸临床应用需要辨证论治,只有在了解患者的脉证,知其虚实、性质、部位后,才能确定针灸的法则和治法。依方取穴,依法施术,通其经脉,调其血气,平其阴阳,和其脏腑,最后达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的目的。在历代医家的高度重视和丰富完善下,我们更应该在针灸的学习和临床运用上注意这一点。加强自身诊断、辩证能力的培养,牢固掌握脏腑经络辩证、八纲辨证、卫气营血辨证、奇经八脉辨证等中医辨证理论。在针灸学习运用中,笔者认为不能热衷于针灸秘方,不能一味追求奇穴等简单招数,不能死记硬背穴位和施治方法,不能做"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庸医,忽视辨证论治,影响了针灸疗效,从而也损害了针灸治病的形象。再者,在坚持精确的辩证论治原则下,从症状、辩证、立法到配方取穴的内容形式,并从中找出规律,来研究和提高中医针灸的效应[1]。

2刺贵多变

《白虎通》曰:"变,非常也",《古汉语词典》亦将"变"作动词解释为变通、灵活应变之意。"刺营者出血,刺卫者出气,刺寒痹者内热,刺布衣者,以火焠之,刺大人者,药熨之",充分说明在辩证的前提下,用针刺、放血、火针或药熨3种施治方法回答了三变的问题,这充分体现针灸施治方法的灵活性和多变性。三在古文中常作象数而非具数,笔者认为刺有多变不能拘泥于"针治百病",要具体患者具体病情采用相应的针灸治疗方法,甚至配合其他各种疗法。如原文的药熨之法就体现了针药并用,针药变选。医贵变通,针灸临床应用要实现高效、速效、久效,不能受限于传统单纯针刺,要善于灵活变通、运用和创新多种疗法。黎开幸等[2]认为多种方法在针灸临床灵活运用和配合,具有疗效短,治愈显效率高的特点。霍则军[3]在

治疗慢性挥鞭样损失临床研究中,电针配合放血疗法20例对照单纯针刺20例,症状改变有明显差异,前者明显高于后者。魏睦新[4]在治疗带状疱疹研究中将电针、皮肤针、艾灸、刺络

拔罐、梅花针放血疗法联合应用,相对单纯针灸围刺疗法,疗效有很大提高。因此,针灸除了辨证论治外,在施治方法上也要灵活多变。在针灸学习和临床运用上,除了灵活运用传统的针灸方法,也要不断的吸收一些新疗法,如浮针疗法、平衡针疗法、反阿是穴疗法、温针导阳法、多种刺血法、埋针法、穴位敷贴等。针灸有许多优势病种,也还有一些弱势病种和一些未涉及的治疗领域,应在多种方法下让其治疗范围更广,更普遍。

3刺要创新

《说文解字》亦曰:“变,更也”,《小尔雅》曰:“变,易也”。如何做到“刺有三变”,要传承传统中医辨证论治理论,更要变通创新多种针灸疗法,因此针灸就必须在易在更,在传承和创新中发展。针灸是我国发明的医疗手段,传承至今。但是传统手法的失传,创新手法的缺失使针灸发展受限,对传统理论的研究也没有突破瓶颈,使人们对针灸的认识也不够。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针灸学也迅速走向了世界。近些年来国外明显加大了对针灸研究的投入,韩济生院士[5]曾担心说:"针灸的大旗也许会落到别人手里,那时候中国仅仅是针灸的故乡",传承和创新已经成为国粹针灸发展的内在要求。石学敏院士[5]强调运用现代技术研究针灸,与国

际接轨,反对片面强调"中医纯化"做法,王雪苔教授[5]更注重保持中医针灸传统特色。笔者很赞同这些针灸大师的观点,不能固守传统,也不能丢失特色,必须在传统特色中医、针灸理论指导下进行创新,取其精华,弃其糟泊,创造出符合时代要求的东西。如王文远教授在传承阴阳五行、气血精液、脏腑经络等中医传统理论上,又结合现代的神经交叉学说和靶点靶位学说创新出平衡针灸法;贺普仁教授在传承中医针灸传统理论基础上创新,提出了微通法、温通法、强通法的贺氏三通法等。现代研究创新中,张小兰等[6]提出了通过多学科的综合研究,

建立较细的分科体系、积极进行中西医结合、针灸与其他疗法相结合、在新的领域寻求发展四个方面来创新发展针灸。笔者认为除了继续坚持在针灸理论研究的创新、研究方法的创新、临床成果的创新,我们还需要多在针灸治疗工具上创新,针灸教学上创新,针灸认识观念上创新。要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在传承中稳固,在创新中发展,针灸才不会踏上"创造--继承--毁灭"的道路。

总之,只有在中医辩证论治思想指导下,灵活运用多种治疗方法,在传承中稳固,在创新中发展,才能真正做到刺有三变,才能更好地丰富发展针灸学。

参考文献:

[1]邱茂良.中国针灸治疗学[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8-9.

[2]黎开幸.针灸临床应用多种方法治疗疾病的几点体会[J].中国针灸,2002增刊,173.

[3]霍则军,张秋实,郭佳.电针配合放血疗法治疗慢性挥鞭样损伤临床研究 [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35(9):642-644.

[4]魏睦新,冯小可.多种针灸疗法联合运用治疗带状疱疹的探讨[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8(24):2999-3000.

[5]陈少宗.论针灸学的创新与发展[J].医学与哲学,2010,31(4):63-65.

[6]张小兰.试论针灸的创新与未来[J].中医药导报,2005,11(1):16-18.

编辑/肖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