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提问初探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到学生的阅读能力、文学鉴赏能力等方面的培养。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常常会发现一些问题存在,阻碍了学生的阅读能力的提高。
本文将就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进行探讨。
一、存在的问题:1. 阅读能力不高:许多学生在高中阶段的阅读能力相对较差,无法快速、准确地理解文本,也难以从中获取足够的信息。
2. 缺乏文学鉴赏能力:学生在阅读文学作品时,可能只是简单地理解故事情节,而无法深入领会作者的意图、文学技巧等。
3. 缺乏兴趣:现实生活中,很多学生对于阅读并不感兴趣,缺乏主动阅读的习惯,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阅读能力。
二、对策:1. 提高阅读能力: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阅读策略,引导学生快速获取文本的主旨,鼓励学生多读、多思、多问,提高他们的阅读效率和深度。
2. 培养文学鉴赏能力: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针对文学作品的语言运用、表达技巧等方面展开讲解或指导,引导学生从中领会作者的用心、感受文学的魅力,提高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
3. 提高阅读兴趣:教师可以运用多种形式的课堂教学,如朗诵、讲解、分析等,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吸引他们踊跃参与。
也可以鼓励学生多读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让他们在阅读中获得快乐和启发。
4. 多元化教学手段: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比如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展开小组讨论、设计互动游戏等,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会阅读、喜欢阅读。
5. 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学校和家庭都应该共同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学校可以开设一些阅读推广活动,推荐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给学生。
家庭则可以给予学生更多的阅读时间和空间,鼓励他们多读好书。
6. 注重阅读实践:还要强调阅读实践的重要性。
学生不仅要在课堂上接受教师的指导,更要在日常中多读、多想、多写,将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从而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初探
浅谈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初探【摘要】阅读很重要,但真正让学生有效地进行大量阅读却很不容易。
因此教师必须正确引导他们去拓展语文阅读。
在教学中,我们教师不能走极端,要结合文本进行主题拓展阅读,才能达到我们高中学生拓展语文阅读的目的。
【关键词】阅读结合文本拓展书就像船只,能带人到远方,我们老师和家长带学生到达不了的地方,它也可以带他们到达。
而鲁迅先生关于读书又曾说过这样一段话:“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这句话点中了语文教学的关键——大量阅读。
书海无涯,舟楫安在?而语文老师都知道,大量阅读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很重要,但语文老师也知道,真正让学生有效地进行大量阅读却很不容易。
由于高中学生的学习日程安排比较紧,各科课业负担很重,课外自由阅读的时间有限,完全让学生自己去做,许多的学生又不知道从何处着手,如果硬要学生完全在课外独立阅读,学生只会流于形式应付,甚至放弃阅读。
因此教师必须正确引导他们去拓展语文阅读。
当然把阅读用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去处理是非常不现实的,于是我在教学中随时不忘授之以渔,再充分利用晚自习和早自习里的部分时间给学生指导阅读的点和面,让学生在课外能有目的的去阅读,并收到非常好的效果。
1 教材讲授不走极端有人曾将叶圣陶先生“教材无非是一个例子”的名言加以引申,提出“课文无非是一个引子”“一切为迁移而教”的新观点,确实有一定的道理。
众所周知,语文是一门特殊的学科,由语言、文化、社会、学习者、教师等诸多要素构成的综合体,林林总总,包罗万象,这是其他任何学科都不能与之相媲美的,也为我们打开思维拓展的窗口提供了契机。
因此,新课程标准强调:“语文课程应根植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拓展自己的视野”,“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高中语文指导参与阅读教学法初探
的 预设 之 外 ,滞 洪 区 、泄 洪 区 、分 洪 区 、行 洪 区 这
几 个 概 念 既 有 区 别 义 有 联 系 ,又 有 相 似 性 ,难 以 理 解 。 教 师 一 时 难 以 解 答 , 于 是 把 这 个 问 题 抛 给 学
生 。学 生 通 过讨 论 、查 阅 资料 ,最 后 得 以解 决 。 在 思 维 导 图 教 学 中 ,教 师 若 能 宽 容 地 、开 放 地 纳 入 始
料 未 及 的 “ 成 ” ,给 学 生 积 极 的 、正 面 的鼓 励 和 生
评 价 ,坦 诚公 平 地 和 学 生 进 行 心 与 心 交 流 、探 讨 ,
课 堂 定 会 出 现 更 多 的 精 彩 。但 对 消极 的 、偏 离 教 学
【] 亚杰. 育科学 与儿 童 心理学【 . 圳 :文化 教育 出 1皮 教 M】 深
教 法 新 揉
高 中语 文 指导参 与阅 读 教 学 , 去初 探
◇福建 晋江市首峰中学 王显文
【 摘 要】 导 参 与 阅 读 教 学 法体 现 了新 的教 学 理 念 ,展 示 了新 课 程 阅读 教 学 的特 点 , 突 出 了新 课 标 的 教 指
学要求。指 导参与 阅读教 学法的评价是 阅读教 学的 一个重要环 节 ,结合指 导参 与 阅读教 学 法来探 讨语 文阅 读 课 堂教 学 的评 价 ,有 利 于提 高教 师 的教 学 水 平 、推 动 学 生 的 个性 发 展 ,从 而 全 面提 高 阅读 教 学 的质 量 。 [ 关键词】 新课程 高 中语 文 指 导参与 阅读教 学法 评价
[】 金洲盐 成 教学f . 州 :福 建教育 出版社 .2 0 . 4郑 M] 福 03
新课标下的高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初探
阅读教学
新 课 标 下 的高 中语 文 课 堂阅读 教 学初 探
0庄 旭 美
在 现 代 社 会 , 缺 乏 阅 读 能 力 的 人 被 视 为 “功 能 性 文 盲 ” ,可 见 阅读 作 为一 种 智 力技 能 ,其 价值 正 在 被 不 断认 识 和 推 广 。 自2 0 年 9 0 0 月起 在 全 国试 行 的 高 中 语 文新 教 材 就 把 “ 阅读 ”作 为 一 个独 立 的板 块单 列 出来 ,这 个 重 要 的 改革 举 措 意 味着 阅读 在 中 学语 文 教 学 中 的地位 和 作 用 得 到 进一 步 的 重视 。新课 标 全 面推 行 以来 , “ 阅读 ”的重 要 性 在 必修 课 和 选修 课 中 更是 得 到 了 充分 的体现 。但 是 , 当我 们 着 眼 于 学生 的课 内阅 读现 状 时 , 便不 能 不 觉得 阅 读教 学任 重 而 道远 ,深 感提高学生的课 内阅读效益势在必行。 曾经 有 一 位 阅读 学 家 把学 生 课 内、外 的 阅读 感受 形 象地 表述 为 “ 内 的海 明 威没 有 课 外 的海 明威精 彩 ” , 吕叔湘 先 课 生在 《 文教 学 中 两 个迫 切 的 问题 》一 文 中也 谈 到 : “ 语 少数 语 文水 平 较好 的学 生 ,你 要 问他经 验 ,异 口同声 说 得 益 于课 外看 书 。 ”学 生 没 能 充分 得 益 于课 内的 阅读 实践 ,这 实 在是 我 们 课 堂 阅读 教 学 的 一 种 极 大 浪 费 。 于 此 ,我 们 不 能 不 关 注:学生在课 内与课外的阅读实践有何区别?我们也不能不 反 思 :我 们 的 课 堂 阅读 教 学 究 竟 怎么 啦 ? 不可 否 认 的 一 点是 ,在全 面 实 施 新课 程 的 今 天 ,我 们 许 多 从应 试 教 育 实践 中 “ 爬 滚 打 ”过 来 的教师 ,仍 然 自觉或 摸 不 自觉 地 接 受各 种 教 参及 考 试 要 求 的 “ 范 ” , 因而 在 开展 规 课 堂教 学 时往 往 至 多 只 是 “ 着镣 铐 跳 舞 ”,那 么 学 生在 教 戴 师 的 “ 导 ” 下关 注 、 思考 、理解 文章 ,其 过程 和 结 论 更 多 诱 的 是带 着 共性 ,而 缺 乏个 性 。久而 久 之 ,学 生便 会 排 斥 老师 的课 堂教 学 ,认 为 老 师 是 “ 言 堂主 ” ,进 而 对 课 内阅 读产 一
浅谈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主问 题
浅谈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主问题摘要:新课程的阅读教学中对语文教师的课堂提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教师能够在整合课文内容,考虑学生的整体参与的基础上,通过设计具有内在牵引力的主问题来组织课堂,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
本文试结合语文阅读教学谈谈对主问题的一些思考。
关键词:语文阅读主问题实践现如今,在新课改步伐的引领下,语文课堂已逐渐从“教师中心”向“学生中心”转变,如何在课堂上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那么提问在教学中的作用便愈发突出,为了改变过去课堂上出现的“过多、过浅、过碎”的现象,教师必须对教学内容进行系统整合,以“主问题”搭建课堂教学的命脉,提高课堂效率,还课堂以生命活力。
一、主问题的内涵主问题是指阅读教学从教学内容整体的角度或学生的整体参与性上引发思考、讨论、理解、探究的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要问题。
它是相对于课堂教学中那那些零碎的、肤浅的、学生活动时间短暂的应答式提问而言的。
从以上的定义可以看出,主问题有几个鲜明的特点:高度的概括性、可探究性、内在的逻辑性。
二、主问题对阅读教学的意义主问题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可探究性,内在的逻辑性。
是对重点教学内容的概括。
有利于学生积极探索,激发兴趣。
这种具有内在逻辑性的问题,启发学生的思维,有利于课堂生成,师生对话的展开。
一是能大量减少的无效提问、无谓提问和无用提间,制约课堂上无序的、零碎的、频繁的问答,克服肢解课文、一讲到底、零敲碎打等弊端,节省出一定量的课堂教学时间。
主问题下面要解决的小问题也是经过精心设计的,必然是能一步步推动教学的进展。
二是整体带动对课文的理解品读。
由于主问题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所以要想解决主问题必须涉及到其它相关的若干小问题。
而要解决这些小问题是需要建立在对课文的理解上的,这样每回答一个相关小问题就会对课文品读一遍,对课文的理解程度也差不多了。
三是主问题的设计都是有一定的难度的,要解决这样一个问题,可形成学生长时间的深层次的课堂学习活动,真正让学生自己去体悟去感受文章的美点。
新课标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初探
新课标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初探发表时间:2011-04-19T10:48:37.000Z 来源:《教育大视野》2010年第12期供稿作者:高连营[导读] 导致以上问题出现的最重要原因是长期以来我们忽视了语文阅读教学是对“人”的教育,语文阅读教学应该是以“人”为主体。
高连营(望都中学河北望都 072450)教学是一门课,也是一门艺术。
就语言课阅读教学而言,新课标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阅读。
因此教师要切实转变教学模式,当好教学的向导和总设计师,尊重学生的个性,采用多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形象思维,悟情入境,陶冶情操。
阅读是人类特有的最普遍、最持久的学习行为,是人类吸取文化财富、获得知识、认识世界的基本途径之一,被称为“智慧之源”。
因此,作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重头戏——阅读教学自来倍受大家的关注,。
追根溯源,最根本的原因是学生主体地位在阅读课堂教学中的失落。
传统的“师道尊严”,远没有在主流文化中退位。
随着新课标的实施,阅读教学就了改革的重点,因此,我就新课标审视下如何进行阅读教学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1.阅读的重要性阅读是人本身的一种需要。
著名作家余华曾感叹说:“这是时间对我们的迫害,同样的距离,展望时是那么漫长,回忆时却如此短暂。
”每个人都经历只属于自己的生活,而世界是丰富多彩的。
世界的丰富多彩与个人经历的有限这对矛盾也只能在人的头脑中在人的想像中得以解决。
而想像的最佳方式就是阅读,阿根延著名作家博尔赫斯说;“在人类浩繁的工具中,最令人叹为观止的无疑是书,其余的皆为人体的延伸,诸如显微镜、望远镜是人视力的延伸;电话则是语言的延续;犁耙和刀剑则是手臂的延长。
而书则完全不同,它是记忆与想像的延伸。
”总而言之,阅读成为人们的精神追求与“自我实现的需要”的最重要的方式。
我们教师的任务就是发现学生所处的阅读需要层次,并启蒙和引导他们向更高一层的阅读前行。
2.当前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分析我们知道阅读是读者与作品作者说话的一种活动。
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课堂教学模式初探高中语文课程是学生接触文言文的重要阶段,文言文阅读课堂教学的方式对学生的语文学习有着重要影响。
本文将对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初探,探讨如何有效地教授文言文,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一、传统的文言文阅读教学模式在传统的文言文阅读教学模式中,老师通常会采取讲解、诵读和分析结合的方式。
老师会对文言文的语法、词义、句式等知识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文言文的基本特点和表达方式。
然后,老师会指导学生诵读文言文,帮助他们熟悉文言文的语音和语调。
老师会通过分析句子结构,词义解释等方法指导学生理解文言文的意思,以及背景和作者的意图。
这种传统的文言文阅读教学模式注重师生互动,师生之间的口头交流较多,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掌握文言文的基本知识和阅读能力。
这种模式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老师主导教学,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学习效果难以保证;课堂氛围单一,学生的兴趣难以激发;学生之间的交流较少,合作学习的机会较少等。
针对传统文言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可以尝试一些新型的教学模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老师可以引入多媒体教学手段,比如通过演示文言文的古籍原本、历史背景介绍、作者生平等方式,让学生全方位了解文言文的背景和内涵,增加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
老师可以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文言文的理解和解读中,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逻辑思维能力。
老师可以结合课外文言文阅读的拓展活动,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文言文作品,丰富学生的阅读经验和拓展他们的文化视野。
以上新型的文言文阅读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和创造力。
这种模式也能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增加课堂氛围的活跃度,提高教学效果。
三、实施新型教学模式的策略为了有效地实施新型的文言文阅读教学模式,教师需要制定一些具体的策略。
教师需要熟练掌握多媒体教学工具的使用方法,引入适当的视频、图片、音频等资源,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改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初探——“学生提问四步创新”阅读教学模式
考: 学 生 的 自主探 究活 动 逐 渐 成 为 一 种 潮 流 . 课 文 内 容 尚未充分阅读 . 便 分 成 一 个 个 小组 , 展开讨论 。 展 示 评
价。 再配 合 影 视观 摩 , 动 作 演示 等 , 一 节 课就 热热 闹 闹 地
暗、 凄清 , 还 有 几 分 恐怖 。 从 而 渲 染 了 夏 喻 就 义 时 沉 寂
程标 准 在 强调 突 出学 生 的积 极 主 动探 究 的 同时 .并 不
否认 知 识 传授 的应 有作 用 所 以 我 们 在 教 学 中 应 当处 理 好 学 生 自主探 究 与教 师 传 授 知 识 的 关 系 .学 生 通 过 自主 探 究 能 够 解 决 的 问题 . 教师 给 予 好评 : 当学 生 在 探 究 后 仍对 问题 存 在 疑 惑 时 . 教师 则大 胆 的讲 解 。因 为 实
咙中. 眼 前 展 开 一 片海 边 碧 绿 的沙 地 来 , 上 面 深 蓝 的 天 空 中挂 着 一轮 金黄 的圆 月。” 这 是“ 我” 对 故 乡未 来 美 好 生 活 的憧 憬 . 表现 出 “ 我” 改 造 旧社 会 、 创 造 新 生 活 的强 烈 愿 望 和 决心 。如 此 ,学 生 在 认 识 的基 础 上再 进 行 探 究: 小 说 景物 描 写 还 有 什 么 作 用 ?让学 生 在 掌 握 规律 的
前. 显 出一 条 大 道 . 直 到他家 中……” 写 出 了 华 老 栓 认 为儿 子 的有 药 可 洽 的 兴奋 . 充 满 希 望 的 心 境 。五 、 推 动 故 事 情 节 的发 展 。 为下 文 埋 下 伏 笔 。六 、 深 化 作 品 主题 。
学 习, 一边 实 践 , 一 边探 索 中逐 步 实 现 的 。 以往 的教 学
高中阶段语文教学中比较阅读法教学初探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初探摘要: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从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
关键词:阅读教学;能力培养;创新能力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3-160-01语文学科本身具有知识性、形象性、情感性的特点,其中还蕴含着思维性的特点,学习语文就是通过学习语言文字,达到某种体验,再通过思维产生感悟,创造新形象、新情感,来达到语文能力、思维能力、审美能力的培养,形成健全的人格。
在阅读教学课堂上不仅要有朗朗的读书声,还要将每个学生收集到的资料,通过分析、阅读和运用工具书,去读懂、弄明白。
科学地发挥精读的作用,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探究性的作用,这样才能达到会读、通读、读懂的目的。
一、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阅读时读者与作品作者对话的一种活动,这种对话是心灵的碰撞和灵魂的问答。
当我们调动深度情感体验,对文章进行生命情感和心灵的投注时,便会目睹生命的本相,听见真理的告诫,悟得文章的真义。
可是当前的阅读教学往往忽略了阅读的本质,分析教学,肢解教学,表演教学,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体验与感受。
部分教师关注的只是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程度、技能训练达到的水平等客观因素,泯灭了学生独特的个性。
作为阅读主体的学生,除了课堂上跟着教师分析课文的思路进行简单的阅读之外,课后的阅读很少,阅读能力很差。
这种现状的存在,我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1、与传统知识技能传授的教学观念有关。
长期以来,许多人认为教学就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教,学生学,这是天经地义的。
由于传统教学过于强调教师的教,于是教学活动就成为一种教师对学生单向的、线性的传授知识的活动。
2、与考试制度有关。
考试制度使得阅读教学出现了应试化的倾向,教师在教读课文时,就会受到高考题型的束缚,把本来丰富多彩的文章内容解读成了标准化、唯一化,扼杀了学生充溢着灵性的解读,把各类不同文章的阅读拘囚于“一背景、二段意、二主题、四特点”的教学模式,使阅读教学出现了“高原现象”。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标签:阅读教学;问题;对策一、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一)重应试技巧能力训练,轻语文素养整体提升很多高中语文教师尤其是老教师受高考指挥棒影响,经常有意无意地把平常的阅读课上成高考应试能力和技巧培训课。
这样一来,穿插在各个课堂环节的各种评测和练习会经常打断学生的审美感知,并使审美愉悦大打折扣。
这样的课堂看起来注重抓落实,实际上偏离了语文课堂提升语文素养这一本真的教学任务,也败坏了学生语文学习的“胃口”。
(二)过于倚重现成学案,课堂形式千篇一律在具体的阅读教学中,教师们普遍过于倚重学案,以为一本在手,包打天下。
我们静下心来仔细审视就不难发现,过于倚重学案,就会导致教师导读的作用和意义被大大弱化。
一方面,许多老师对教材的经典名篇有自己独到的理解和认识,因为受制于课堂形式的条条框框和教学评价的僵化标准,生怕说得太多,被人冠以“满堂灌”而无法自由畅快地表达。
另一方面,没有了教师个性化的深层导读,学生受限于阅读视野和经验,只能停留在浅阅读层面上,无法真正走进文本和作者一进行心与心的交流,无从获得真知灼见。
(三)重视培养“集体智慧”,轻视学生“特立独行”实施新课程标准以来,高中语文阅读课一改过去的沉闷单调,开始逐渐热闹起来。
然而,在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表象之下,很多学生思维惰性在滋长。
他们在“合作”中尝到了“甜头”,悟出了“众人拾柴火焰高”的道理,产生了很强的依赖性。
无论碰到什么问题,他们都把它放到组里讨论、解决,于是,他们本应得到加强的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开始逐渐退化。
其实新课程教学不一定非要分组讨论、合作探究不可,它也倡导学生独立思考、独抒新见。
高中语文老师切不可重“集体智慧”,轻“特立独行”,不应为了追求课堂气氛的表面活跃,而废掉了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对策(一)阅读教学应该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升在日常的语文阅读课教学中,教师要通过丰富的语文实践去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高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有效性初探
让 学生 提前 在课 堂前 做 好必 要 的 心理 和知 识 准 备 。对 将 要 学 习 良好 的学 习课 堂 氛 围, 使 学 生 和 老 师 们形 成 一 种 和谐 的统 一 整 的内容进 行提 前 默读 预 习 。提 高课 堂 教 学 的效 率 。如 高 中语 文 体 , 从 思想 上重 视课 堂教学 活动 , 让学生产 生对语 文课情 感依 赖 。 一 篇课文 , 在课堂 之 前 , 教 师都 要提 前 进行 理 解 语 教 材 的一个单 元 、
有 一定 的涵盖性 、 综合性 为阅 读定 向。 因语 文课 堂 的学 习 目 成互 动交 流式 的语文 阅读 教学课 堂 。当然 , 作 为高 中语 文 教 师应 标 就是 让学生 在课 堂 阅 读教 学 提 高语 文 素 养 能力 。 因学 生 的学 首先 知道 要提 高学生 的学 习和 阅读语 文 的能力 , 就 必须 让 他们 感
四、 要充分 利用 课堂资 源提 高学生 的参与 兴趣
文 教
育
内容 , 并 根据学 生在课 堂 的实 际情 况 , 确定 相 应 的 阅读教 学 目标 ,
教师 要充分 利用 课堂 教学 资源来 提高 学生 的 语文 学有 明确 的 方 向 。再 次要 明 确语 文 课 堂 教 提 高学生 参与语 文课 堂 阅读 教 学 全过 程 并在 语 文课 堂 教 学 中要 学 重点 难点 , 本节课 的教学 重难 点是 什 么 , 做 到 有 的放 矢 , 减 少 教 真 正体现 学生 学习方 式 的作用 , 为学生 的将来 发展 打好 良好 的 开
语文 的 阅读 学 习兴趣 。夸 美纽 斯 曾经 说 过 : “ 兴趣 是 创 造 一 个欢 娇 ・ 赤 壁怀 古》 、 辛 弃疾 的《 永 遇乐 ・ 京 口北 固亭 怀古 》 等 。再 如 乐光 明 的教学 环境 的主要 途 径 之一 。 ” 教 师 要 在 上语 文 课 时 给学 写相思 爱情 诗 的有 《 锦 瑟》、 《 一剪梅》 、 《 雨 霖 铃》、 《 鹊桥仙》 等。 让学 生细 细品 读 、 运 用联 想 和 想像 , 抒 发 生 以激发 与引 导。使 学 生 了解 阅读 鉴 赏 语 文 过程 就 是 获取 信 息 通 过这 些古 诗并联 组合 , 知识 的过 程 , 如 包括 高 中语 文 教 材上 的 各 种语 言 、 语 文 教 材作 者 情 感 , 思接 古 今 , 让 学 生 和 作 者 的 丰富 思 想 感情 境 界 互 相 交 融 。 创作 的背 景观 念和意 念 、 及思 想情 感表 达 。提 高对 语 文课 的 学 习 感受 听觉 和视觉 的诗 情画 意与文 章 中的作 者所 处 的意 境组 合 , 为 领悟 能力 。教 师要让学 生养成 个性 阅读 习 惯 和方 法 , 放 宽学 生 的 学生创 造具 有丰 富思想 内涵的课堂 阅读意境 。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问题探讨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问题探讨摘要: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构成部分,无论是教学的内容还是教学时数都占据着不可动摇的位置,然而阅读教学的现状是无法让人满意的,最普遍也是最突出的现象是“投入高而收效低”。
因此,本文主要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并结合本人所在地区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实际进行分析,从中发现问题,纠其原因,最后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为优为高中语文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及借鉴。
关键词:高中语文;语文教学;阅读教学;一、当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当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学生自由阅读的天地小,阅读理解的能力弱许多教师常以自己的理解或一些专家学者的关点作为教学的出发点来设计阅读课堂教学,这样做很容易将学生的思维强行纳入自己或专家的思维轨道中,当学生面对文章时,不是自己主动去分析理解,而是过多地依靠老师的讲解,不是积极主动地提出自己的见解,而是过多地揣测琢磨老师或教参的意图,学生阅读的独立性、自由性和创造性受到无情的压抑,学生自由思考的天地变小了,阅读理解的能力变弱了。
(二)教学内容教师讲的多,学生思考的时间少无论是哪个年级,无论是什么教材,无论是什么样的教学对象,语文阅读教学的课堂内容一般都按照介绍时代背景,作者介绍,正音解词,分析语段,理解文章结构,分析创作手法的模式进行教学。
显然,这样的全面是基于教师的理解,而不是基于学生的学习需要,学生的发展。
为了在45分钟内完成如此多的教学任务,教师就不得不压缩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常此下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学习的能力就会渐渐消失,语文课堂就会变得死气沉沉。
(三)课堂预设多而生成少在传统的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中,教师过分强调静态的教案预设,而忽视动态思维的生成.有些教师从自我角度出发,存在着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心理,为“安全”起见,保证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常常对学生在阅读活动中所产生的问题采取漠视不理的态度,久而久之,学生在思考问题时,就会附带有这样的一种心理活动:我的想法老师能满意吗?这样势必会阻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和独立人格的形成。
“效”可以“问”出来——初探高中语文教学有效提问的四个切入点
21 0 2年 6月
当代教 育理 论 与实践
T e r n a t e o ne o a u a in h o ya d Pr ci fCo t mp r r Ed c t c y o
Vo .4 NO 6 1 .
J n .2 1 u e 02
‘ ” 以 “ " 来 ‘ 可 效 问 出
者的匠心独 运 , 涵着 深 刻 的 含义 , 以才 有 “ 蕴 所 吟安 一 个
中心 , 培养 学生的概括能 力。从重 点人手 提出 问题 能 引起
收 稿 日期 :0 2—0 0 21 4— 5
作者简介 : 罗华俐( 9 6一) 女 , 17 , 湖南衡阳人 , 中学一级教 师, 主要从事语文教学研究 。
段落语句 , 更要精 心设 计 由易 到难 的 问题 , 启迪 开 发学 生
思 维 。教 师 抓 住 这 些 重 点 设 计 出 带 有 全 局 性 的 问题 , 示 揭
文多是经典 之作 , 物 的一个 细小 动作 、 句似 乎无 关 紧 人 一 要的话 , 至文本 的一 个标 点 一个 字词 , 往 能体 现 出作 乃 往
的重点处提 问 , 有的放矢 , 不仅 让学 生理解 了课文 的 内容 ,
更 对 重 点 加 深 了 印 象 , 极 大 地 提 高 学 习质 量 。 能
文章 的重点在理解 课文思 想 内容的节点 、 生接受 语 学 文知识 的难点 。课文 的节点 , 往往 是文本 中那些 或 隐或 现 地牵扯到 主题或重 要观点 的词句 。弄清这些 , 生就会 豁 学 然开 朗。有难度 的课 文往 往有 明 显 的节点 , 浅显 、 思家之苦等 , 向学生 抛 出问题 : 剪不 断理 “ 还乱 ” 的无限忧愁 , 者是 怎么样 来写 “ 情 ” 作 愁 的?学 生联 想 到借景抒 情 和直抒 胸 臆两 种写 法来 写愁 。借景 抒情 中 有对 比 , 直抒 胸 臆 中有 比喻 、 张 的 修 辞 , 能很 快感 悟 夸 也 出。最后布 置思考题 : 该如何看待李煜 的愁 ? 抓住课 文重 点提问的方 法 , 使课 堂教 学既 能轻松 自如
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导语:
文言文作为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文化素养具有重要作用。
现实中很多高中文言文阅读课堂存在教学效果不佳的问题,因此探索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势在必行。
二、教学模式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认为可以尝试以下教学模式:
1. 建立问题意识:在阅读文言文前,教师可以给出几个问题,并引导学生对于问题进行思考,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针对问题进行讨论,互相交流自己的观点和理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互助精神。
3. 教师辅导:教师在学生小组讨论的过程中,充当辅导者的角色,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4. 引导思考:教师可以提问学生,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语言和内容,并对学生的思考进行引导,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思辨能力。
5. 实际应用:在文言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文言文的语言转换为现代汉语表达,并进行实际应用练习,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实际运用能力。
总结:
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是一项重要而繁复的任务。
在实施新的教学模式时,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通过创新和实践,不断探索适合高中文言文阅读教学的方法和途径,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文化素养。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一直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
随着教育环境和学生的变化,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本文将从教学内容设置、学生学习特点、教师教学方法等方面分析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教学内容设置不合理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内容设置往往偏向于经典文学作品,忽略了当代文学作品的教学。
这导致学生对当代文学的认识较少,对当代社会的理解不够深入。
解决对策:针对这一问题,可以在教学内容设置上进行调整,增加一些当代文学作品的教学内容,例如一些优秀的现代小说、散文等。
通过这样的调整,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当代社会的发展和变化,增强对当代文学的认识和理解。
二、学生学习特点不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改变,学生的学习特点也在不断改变。
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方法未必适应现代学生的学习需要,学生的注意力不集中、思维方式追求新颖多变等特点对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
解决对策:针对学生学习特点的变化,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例如利用多媒体技术、教学游戏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能够有更多的思考和体验。
三、教师教学方法不合理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有些教师仍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上,以传授知识为主,忽视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解决对策: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在教学方法上进行改进,例如结合学生的兴趣和实际情境进行教学,让学生在情境中参与真实的语文阅读活动,提高教学的趣味性和实践性。
还可以通过课外阅读指导学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让学生在阅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形成自己的批判性思维。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但是只要我们审时度势,加强对学生学习特点的了解,不断改进和完善教学内容设置、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工作,就一定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语文阅读的技能和能力,实现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提高。
不再让教师牵着鼻子走——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自问自读法初探
Hale Waihona Puke 【 关键词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 自问 自 读法;教 学方法 【 中图分类号 】G 6 3 2
语 文阅读 教学 作为 高 中语 文教学 的 重要一 环 ,不仅 直 接关 系学 生 阅读 水 平与 阅读 能力 的 提高 ,更 决定 学 生语 文成 绩与 应用 能力 的 好 坏 。然 而 ,在 实 际语 文 阅读 教学 过程 中,教师 往往 是语 文 课堂 的 “ 领导 者 ” ,学 生 沦为 “ 被 动领 导者 ” 或 “ 被 动 参 与者 ” ,即学 生 在 阅读 学 习过程 中 “ 被 教师 牵着 鼻 子走 ” ,往往 导致 学生 学 习积极 性 不高 、 阅读教 学 效果 不佳 等 问题 。因此 ,本 文 首先 从教 学 内容 、 学 习主 体与 教学 方法 三个 层 面分 析 自问 自读法 的内涵 与特 点 ,基于 此探 索如 何有 效地 将 自问 自读 法 融入 高 中语文 阅读 教 学 中去 ,为破 解 目前语 文教 学 困境提 供思 路 。
.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 自问自读法的内涵与特点
( 一 ) 教 学 内容 的可 选择 性 自问 自读 法是 指教 师在 课堂 或课 外教 学过 程 中 ,通 过 指导学 生
阅读语 文 课本 或课 外 材料 ,引 导学 生 发现 问题 、归 纳并提 出问题 以 及 最 终解决 问题 的过程 。 因此 , 自问 自读法 的首 要特 点 为教 学 内容 的 可选 择性 。在 高 中语 文 阅读教 学过 程 中 ,教师 可 以根据 既定 的语 文课 本 或课 外 阅读 材料 有选 择性 地 教学 ,从 而避 免 了学生 一 味被 动 跟从 教师 教 学方 案学 习的难题 。教学 内容 的 可选 择性 不仅 有助 于 学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发布时间:2021-07-07T14:43:16.470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7期作者:沈静波[导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收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沈静波吉林省辽源市东丰县第三中学 136300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收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它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始终,是教师、学生、文章之间的对话过程,担负着提高学生综合阅读能力的重任。
然而在一些教师具体的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的效果并不显著,学生的阅读水平提高缓慢,阅读兴趣也不浓,阅读教学成为其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障碍,直接制约着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和思维水平的发展。
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问题;解决方法引言高中语文阶段,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提高语文阅读技能,养成良好阅读赏析、品鉴能力,以及陶冶情操的关键时期。
但与此同时,高中生又处于人生中的青春叛逆时期,容易对语文教师的阅读教学指导方法存在内心抵触、抗拒和其他的消极心理,导致师生之间关系逐渐疏远,产生心理隔阂,从而影响到整个语文学习的质量。
因此,作为高中语文教师,一定要积极寻找创新、趣味有效的阅读教学方法,一改往日教学风格,构建高效语文阅读课堂。
下面就是笔者的一些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经验分析,望能对同仁有所帮助。
一、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部分问题(一)教师教学理念的落后教师教学理念的落后,忽视了对学生阅读兴趣,阅读习惯的培养,而过于重视枯燥的、机械的阅读理解试题训练。
虽然,新课程改革如今已经历经八次,素质教育的呼声也日益高涨,很多高中语文教师也开始逐渐认识到传统阅读教学中单一、枯燥的试题教学训练模式弊端,进而下决心整改。
但部分高中语文教师,依旧是思想抱残守缺,观念故步自封,不愿接触新的阅读教学思想、教学方法,大量的阅读理解试题训练,常常令学生头痛不已,很多学生被繁重的课业负担压得无法喘息。
高中语文群文阅读“问题教学”研究_1
高中语文群文阅读“问题教学”研究发布时间:2023-02-03T02:55:07.512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2年第18期第9月作者:陈永炳[导读] 学生阅读能力的养成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任务。
阅读不仅是引导学生扩展语言知识的途径,陈永炳福建省漳平市第一中学 364400摘要:学生阅读能力的养成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任务。
阅读不仅是引导学生扩展语言知识的途径,同时也是提升他们文化底蕴、情感能力以及价值观念的渠道,也就是说,阅读关系着学生未来的人格发展以及能力发展,是影响他们未来成长的核心要素。
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身心成长的关键阶段,此时更加需要丰富而积极的元素对他们施加正向影响,所以就更加需要多样性、广泛性、深入性的阅读来支撑。
因此将群文阅读融入高中语文教学之中就成为教师重点探索的任务。
关键词:高中语文;群文阅读;问题教学引言“学源于思,思源于疑”,学习、思考、疑问是学习知识和掌握理解知识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问题教学”是一种高效实用的教学组织方式,对于课堂提问问题的完美设计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充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学习、思考、疑问、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知识的掌握和灵活运用。
采取问题教学方式,对提问问题进行科学的设计运用,可以大大地提高课堂授课效果,是高中语文教学开拓创新的一个新方向。
一、群文阅读教学的意义(一)改革传统阅读模式目前,传统的阅读模式已经满足不了现代化教育的目标,教师需根据教学经验改进阅读方式,这种新的阅读方式就是群文阅读。
群文阅读是指教师和学生将多篇相关性的文章结合成长篇文章来阅读。
对于单篇的文章来说,阅读内容的多元化,可以开拓学生的阅读视野,激发学生在阅读时的兴趣。
这样能提高学生阅读课文的求知欲望,从而增加学生在阅读课堂上的学习活力。
(二)提高学生的语文学科思维群文阅读可以将网络阅读与教科书内容相结合,将网络阅读与教科书内容学习相结合,并能迅速、高效地整合复杂的信息,从而提高群文阅读的整体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提问初探
课堂提问是阅读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有效的提问有利于肩发学生积极思考、增进师牛的情感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语文教学的实践表明,能否提出有启发性的问题,是影响阅读教学效率的重要因素;优秀语文教师的实践表明,教师提出问题的水平越高,教学效果越好,越能培养学生的阅读和思维能力。
一、课堂巧妙提问,激发兴趣
教师在课堂提问时,应注意把握提问时机,切忌随时、随意的提问。
一般来说,课堂上提问的良好时机大致在:①老师在涉及到的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处。
②在知识内容容易发生误解、歧义之处。
③跟课文关系较密切相关的知识之处等等。
从课堂教学的时间来说,可以在这几个时间内提问:①在引导学生进入教学内容之时。
②在学生对教师讲授迷茫之时。
③在需要学生对问题作进一步深入探究之时。
④在学生情绪高涨,却容易分神之时。
⑤在学生情感十分低沉之时。
等等。
课堂提问时,学生多是要根据教师的口头提问作答,因此问题表述得是否清楚至关重要。
问题设计要做到准确、简明、清晰,语速适当放慢、语调适当提高,必要时要重述或对关键词语进行强调0口头表述不宜旬子太长或转弯太多,这会使学生记不清题意,很难找到问题的核心;多焦点的提问也会使学生丧失信心。
应该做到一个问题一个焦点,方向集中,要点突出。
教师提问后,要留出时
间让学生充分思考。
学生只有经过充分思考,才能回答所提出的问题。
因为提问结束马上要学生回答的话,学生来不及思考,既达不到提问的目的,又容易形成高中生畏惧心理,所以提问后要在时间上留有一定的思考空间,从而能够促使学生积极思维。
例如:高中教材第六册中的《宝玉挨打》,授课时可以考虑使用提问式教学,让学生带着问题在思考中去阅读。
作为老师先出示问题:宝玉挨打的原因是什么?贾环为什么要诬陷宝玉?王夫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贾母的性格特点是什么?这样,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与思考,并在阅读中让学生讨论,在一个或几个学生回答后,教师还可以给其他学生留出更多的思考和完善答案的机会,这就鼓励了学生对问题的讨论与交流。
同时,也为教师很好的捕捉学生思考问题的思路,从而提高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效果。
在创设问题探究情境时,教师应为学生创设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应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使学生对教师的发问乐于思考,并能够各抒己见,在积极的思维中进行知识的习得,能力的提高。
这样的教学活动大大增加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改变过去的单向度交往方式为多向度交往方式,师生关系更加亲密,课堂气氛更加活跃。
认知心理学中的建构主义学说认为,学习者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经验构成一种认知的预结构,教师应该把学习者现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习者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
出新的知识经验。
在课堂导入中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与课文内容进行比较沟通,可以水到渠成地把学生的注意力和思路引入课文中,激发他们探究未知领域的兴趣。
比如,在教《我有一个梦想》一文时,教师充满感情地和同学们讨论交流以下这个问题:请大家谈谈自己的梦想是什么?学生各抒己见,各抒己梦。
课堂气氛变得热烈起来。
这样的设疑导入,既创设了问题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问题的指向性非常明确,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提问方式是多样,提高思考能力
1.创造式。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在教学中,教师通过提问,让学生展开想像的翅膀,去探索大千世界的一切。
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加深拓宽原有的教学内容,对课文中的人物、情节、场景产生再造想象,或插叙情节,或改写人物,或增删词句等等,启发学生想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教欧阳修的《卖油翁》,可提问:卖油翁走后,陈尧咨会想些什么?教莫泊桑的小说《项链》可提问:当路瓦栽夫人在极乐公园碰到佛来思节夫人,得知她当年丢失的是一串假项链,十年劳动白费时,她该怎么办?这种提问是根据课文的内在因素设计的,因此必须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这种提问方式有助于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2、绕道式。
走路常常遇到高山江河阻隔,这时如果没有渡越的条件,人们便绕道而行。
在教学中往往遇到类似情况:问题一搁浅,再“启”也不“发”,讲又很费劲,我们便可以采用这种绕道式的
提问方法。
比如讲《祝福》一课时,在老师分析祥林嫂死后,鲁四老爷骂的哪句话时,问道:“不早不迟,偏偏要在这个时候,这就可见是一个谬种”,从这句话里可以看出鲁四老爷是怎样的一个人?经过思考,学生仍然答不上来,老师可采取绕道法,暂且存疑,从侧面问道:“同学们想一想,鲁四老爷在偏偏要在这个时候的后面理应说什么?”学生中有的可能说,“死了”,有的说“老了”,老师问“鲁四老爷为什么不说死了?”学生可能答道:“因为他忌讳极多,在祝福时是不允许提死亡一类的事情。
”老师问:“那鲁四老爷为什么又不说‘老了’”?学生可能说“因为老了含有尊重死者的意思。
”问到这里,鲁四老爷这个即不能犯忌讳,又不能丢了传统的老朽形象也就活脱脱地站了起来,至于从这句话里可以看出“鲁四老爷是怎样一个人这个问题”也就不攻自破了。
3.搭桥式。
上课时,教师提出的有些问题学生答不出来,这常常因提问的难度大、坡度大,这时教师就可在此点和彼点间搭桥引路,让学生经过一番努力后顺利地解决难题。
比如在指导学生自学《项链》一课时,老师这样问:“作者刻画路瓦栽夫人在当时有什么现实意义?”这个问题,学生一时难以回答,老师就随机搭桥问道:“路瓦栽夫人是怎样一个形象?”学生很快答道:“是一追求享受,梦想过豪华生活的小资产阶级的妇女形象。
”老师再设一问:“法国当时的社会现实是怎样的?”学生答道:“当时的法国在工业革命后,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资产阶级的豪华奢侈、讲排场、虚
荣之风大盛。
”问到这里,开始的第一个大问题也就很容易解决了。
为什么呢?因为老师在学生不“发”之后,提出了两个较容易的问题。
4.复述式。
问题提出以后,学生答不准确,教师不急于补充,而让学生在多次的复述过程中加深对问题的理解。
如讲《景泰蓝的制作》一课时,老师问:“掐丝”和“点蓝”这两道工序作者为什么要花这么多笔墨,而其它六道工序则一笔带过?一些学生答偏了,这时老师就先让学生来详细复述景泰蓝制作的全部过程。
几个学生对制铜胎等工序复述很好,唯独“掐丝”“点蓝”两道工序说得丢三拉四的,然后问作者这样写的原因,学生答道:“这两道工序最精细、最复杂,也就最难为大家所掌握,所以作者不惜笔墨详细说明。
”上面,老师问的是其所以然,即其中的规律,而学生对其“然”,即蕴含着这种规律的现象都不熟悉。
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引导学生反复体味这种现象,一一复述课文,从中发现其中的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