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春语文版语文九年级下册24、《与妻书》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24课 与妻书课文全解 语文版
24.与妻书这封遗书表达了烈士对革命的忠诚和对妻子的挚爱,阐明了个人幸福与全民幸福的关系以及不惜牺牲个人一切的崇高革命精神。
一、基础知识积累1、给下列加红字注音卿(qīng)晤(wù)彀(gòu)恸(tòng)语(yù)婉(wǎn)嗟(jiē)虐(nüè)2、形近字┏卿(qīng)爱卿┏遂(suì)遂心┏携(xié)携带┗唧(jī)唧唧┗逐(zhú)追逐┗挈(qiè)带挈3、多音字┏(yǔ)语文┏(shēng)不胜┏(xiào)不肖语┫胜┫肖┫┗(yù)语我┗(shèng)胜利┗(xiāo)姓肖4、词语解释【意映卿卿】意映,作者妻子的名字。
卿卿,夫妻之间的爱称。
【如晤】如见面,旧时书信用语。
晤,见面。
【不能竟书】竟,完毕。
【且以汝有身也】有身,指怀孕。
【汝幸而偶我】偶,名词用作动词,婚配。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老,名词用作动词,尊敬;幼,名词用作动词,疼爱。
【汝泣告我】泣,名词用作状语,哭着。
【瓜分之日可以死】瓜,名词用作状语,像分瓜一样。
【不能竟书而欲搁笔】竟,动词使动用法,使……完毕。
【当尽吾意为幸】尽,动词使动用法,使……尽。
【卒不忍独善其身】善,形容词用作动词,完善。
【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乐,形容意动用法,以……为乐。
【汝可以模拟得之】模拟,古义:想象、揣摩;今义:模仿。
5、文学常识真空(1)本文选自______,作者____,是____之一。
该文是1911年作者参加____前夕写给妻子的绝笔书。
(2)唐代诗人____《琵琶行》的末句是_________。
(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__________。
(4)嗟夫!_______,所未尽者,_______,汝可________。
【参考答案】(1)《广州三月二十九革命史》林觉民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广州起义(2)白居易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初中语文语文版九年级下第六单元24与妻书(林觉民)
第24课《与妻书》同步练习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几家能彀.()吾尝语.曰()吾忍舍汝.而死()称.心快意()必不能禁.失吾之悲()2.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
(1)不能竟.书而欲搁笔()(2)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3)盖不能以寸管..形容之()(4)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5)的的..非吾所忍()(6)卒不忍独善其身....()3.翻译下列句子。
(1)嗟夫!当时余心之悲,盖不能以寸管形容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吾幸而得汝,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卒不忍独善其身。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文学常识填空。
本文选自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是____________之一。
课文是1911年作者参加__________前夕写给妻子的绝笔书。
5.用“/”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
(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2)吾居九泉之下遥闻汝哭声,当哭相和也。
6.写出下面加点词的古今义。
(1)吾之逃家复归也,汝泣告.我古义:今义:(2)且以汝之有身也,更恐不胜.悲古义:今义:(3)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古义:今义:二、阅读理解题。
意映卿卿如晤,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
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竟书而欲搁笔,又恐汝不察吾衷,谓吾忍舍汝而死,谓吾不知汝之不欲吾死也,故遂忍悲为汝言之。
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
吾自遇汝以来,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彀?司马春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
语云:仁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4课《与妻书》课文全解
24.与妻书课文全解这封遗书表达了烈士对革命的忠诚和对妻子的挚爱,阐明了个人幸福与全民幸福的关系以及不惜牺牲个人一切的崇高革命精神。
一、基础知识积累1、给下列加红字注音卿(qīng)晤(wù)彀(gòu)恸(tòng)语(yù)婉(wǎn)嗟(jiē)虐(nüè)2、形近字┏卿(qīng)爱卿┏遂(suì)遂心┏携(xié)携带┗唧(jī)唧唧┗逐(zhú)追逐┗挈(qiè)带挈3、多音字┏(yǔ)语文┏(shēng)不胜┏(xiào)不肖语┫胜┫肖┫┗(yù)语我┗(shèng)胜利┗(xiāo)姓肖4、词语解释【意映卿卿】意映,作者妻子的名字。
卿卿,夫妻之间的爱称。
【如晤】如见面,旧时书信用语。
晤,见面。
【不能竟书】竟,完毕。
【且以汝有身也】有身,指怀孕。
【汝幸而偶我】偶,名词用作动词,婚配。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老,名词用作动词,尊敬;幼,名词用作动词,疼爱。
【汝泣告我】泣,名词用作状语,哭着。
【瓜分之日可以死】瓜,名词用作状语,像分瓜一样。
【不能竟书而欲搁笔】竟,动词使动用法,使……完毕。
【当尽吾意为幸】尽,动词使动用法,使……尽。
【卒不忍独善其身】善,形容词用作动词,完善。
【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乐,形容意动用法,以……为乐。
【汝可以模拟得之】模拟,古义:想象、揣摩;今义:模仿。
5、文学常识真空(1)本文选自______,作者____,是____之一。
该文是1911年作者参加____前夕写给妻子的绝笔书。
(2)唐代诗人____《琵琶行》的末句是_________。
(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__________。
(4)嗟夫!_______,所未尽者,_______,汝可________。
【参考答案】(1)《广州三月二十九革命史》林觉民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广州起义(2)白居易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2018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4课《与妻书》精品课件
(1)从感情上来说: “吾至爱汝,使吾勇于就死 也。” (2)从理义上来说: “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 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
(3)从事势上来说: “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第今
日事势观之……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
(4)从后事上来说: “吾今死无余撼,国事成不成
的原因和心情。(1自然段)
(1)为什么要悲呢? ——“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 (2)为什么要诉“吾衷”? ——“恐不察吾衷”“谓吾忍舍汝而死,谓吾不知
汝之不欲吾死也。”
这两个为什么就引出了全文的主旨──“忍悲为
汝言吾衷”。那么“吾衷”到底是怎样的呢 ? 就自然
过渡到第二部分。
第二部分:从情理、事势、后事等几方面具体
词,“老人”
(3)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前“幼”为形作动,“爱怜”,后“幼”为名 词,“孩童” (4)称心快意 “快”,使动,使意快 (5)卒不忍独善其身 善,形容词作动词,保全
一词多义
吾至爱汝 极,最,副词
至
吾爱汝至 到了极点,副词 竟日不出门 全、终,形容词
竟
不能竟书而欲搁笔 完毕,动词
与妻书 给,动词 与使吾先死,无宁汝先吾而死 与“无宁”组成表选择的固定结构 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 跟,介词
与
为吾与汝双栖之所 和,连词
• 用 典: • • • • 司马青衫、太上忘情 望眼欲穿、骨化为石、破镜重圆 ①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②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讨清廷反动罪行,宣传革命思想,后从容就义 。《与妻
书》是他在起义前三天在一块白方巾上写给妻子陈意映的 的一封诀别信。
相关介绍
原书共两封,一封是给他父亲的,这里所选的一封是 写给他夫人陈意映女士的,信里充满了牺牲一己,为全国 同胞争取自由幸福的革命精神。 他给父亲的信和《与妻书》是在广州起义前三天写的, 起义失败后,有人秘密将这两封信(绝笔书)在半夜里塞
24、九年级语文下册《与妻书》ppt课件
有人以保存国家元气劝两广 总督张鸣岐对林觉民刀下留 情,张鸣岐说:“此人面貌 如玉,心肠如铁,心地光明 如雪,也称得上奇男子……这 样的人才留给革命党,为虎添 翼,这还了得!”临刑前谈笑自 若,引颈就义,年仅25岁。
本文作者林觉民是黄花岗有名的七 十二烈士之一,这封信就是林觉民在起 义前三天(4月24日即农历3月26日夜四更) 写给妻子陈意映的一封绝笔信。在这封 绝笔信中,作者诚挚地表达了对革命事 业的热诚和对妻子的至爱,同时也深刻 地阐明了个人的爱情和幸福同革命事业、 全体人民的幸福紧密相联的辩证关系; 表达了他作为一名坚定的民主主义革命 志士的人生观;体现了作者舍身为民的 崇高精神。
当时国事如何?人们命运如何?
1、“遍地腥云,满街狼犬, 称心快意,几家能彀?” 2、“天灾可以死,盗贼可以 死,瓜分之日可以死,奸官污 吏虐民可以死,吾辈处今日之 中国,国中无地无时不可以 死! ” 3、“离散不相见,”“天下 人之不当死而死与不愿离而离 者,不可数计,” 不忍你我死别,
更不忍你我生离,
吾至爱汝, 即此爱汝一念, 使吾勇于就死也。
爱妻 •吾至爱汝, •即此爱汝一念, 爱天下 •使吾勇于就死也。
“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
将爱妻之情 与报国之志 统一起来
天下人谋永福也。” ------报国之志
对 为 三忆: 忆某夕关于夫妻谁先死的谈话 妻 妻 忆新婚的甜蜜生活情景 忆两次离家未能将实情告诉 妻子的原 子 子 不 因和心情 眷 着 一嘱: 嘱咐后事 至 念 想 三愿:一愿九泉之下“哭相和”; 之 无 二愿真有鬼; 深 所 三愿心电感应有道,是实
黄 花 岗 七 十 二 烈 士 墓
孙中山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 “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
九年级语文下册24《与妻书》教案(新版)语文版
24.与妻书【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积累文言词汇。
(重点)2.理清文章思路,体会作者在爱妻子、爱国家的两难选择中做出抉择的情感历程。
(重难点)3.了解文章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鲁迅先生说过:“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民主战士林觉民就是一位至情至性的真豪杰、大丈夫。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他那感人至深的绝笔——《与妻书》。
二、预习展示1.作者作品简介。
林觉民(1887-1911),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
字意洞,福建闽侯(今福州)人。
林觉民阅读了大量宣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书刊,确立了“中国非革命无以自强”的思想。
他曾留学日本庆应大学,在那里加入了同盟会。
写了一些宣传革命思想的论文及小说。
后在“黄花岗起义”中壮烈牺牲,时年仅二十五岁。
写有小说《莫那国之犯人》,翻译了《六国宪法论》。
2.写作背景。
清代末年,清政府政治腐败,国势衰弱,面对列强的侵略采取了屈辱投降的办法,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地、赔款;对人们则更加残酷地压榨剥削,因而激起民众强烈的反抗。
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建立“中国同盟会”,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十六字政治纲领。
在我国南方,先后发动了十几次武装起义,意在推翻清政府统治。
1910年11月,孙中山决定在广州再发动一次规模更大的起义。
经过几个月的紧张准备,1911年4月23日,起义总指挥黄兴由香港秘密来到广州,部署起义。
但由于准备不够充分和革命党人叛变,起义失败。
本文是早期民主革命先驱者林觉民烈士在参加广州起义前写给妻子的一封绝笔信,表现了他的高尚情操和对妻子的深情。
林觉民起义前,写了两封遗书,一封给他的父亲,字数不多:“不孝儿觉民叩禀父亲大人:儿死矣,推累大人吃苦,弟妹缺衣食耳,然大有补于全国同胞也。
大罪乞恕之。
”另一封给他的妻子,就是《与妻书》,题目是后人加的。
3.读准字音。
如晤(wù) 婉解(wǎn) 双栖(qī) 嗟夫(jiē)虐民(nüè) 使之肖我(xiào) 依依旁汝(bànɡ) 三、合作探究(一)反复朗读课文,积累文言词汇。
2018年春九年级语文(语文版)下册教案:24.与妻书
24.与妻书1.了解文章将儿女之情与革命豪情相结合以及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2.掌握文中活用的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和用法;了解“意、至、语、书、身、禁”等多义词的用法,掌握“其”、“以”在句中的意义。
3.理解文中林觉民在对爱妻子、爱国家的两难选择中作出抉择的情感历程。
体会文章中贯穿始终的至情至理,理解林觉民烈士对妻子深挚的爱。
体会文章中贯穿始终的至情至理,理解林觉民烈士对妻子深挚的爱。
情感体验及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1课时一、导入新课鲁迅先生说过:“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民主战土林觉民就是一位至情至性的真豪杰、大丈夫。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他那感人至深的绝笔——《与妻书》。
二、检查自读情况1.解释词语:①卿卿②竟书③掩映④率性⑤模拟⑥太上忘情⑦眼成穿而骨化石⑧独善其身2.掌握活用词的意义和用法:(1)不能竟.书而欲搁笔(2)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3)汝泣.告我(4)瓜.分之日可以死(5)卒不忍独善.其身(6)汝幸而偶.我(7)当尽.吾意为幸(8)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三、简介写作背景四、教师范读,并要求学生在课文中逐一画出各段关键性句子,说明这些句子在各段中的作用,以及怎样和全文的中心保持一致解决上述问题;学生讨论,学习革命前辈牺牲一己,“为天下谋永福”的光辉思想和高尚情操。
第1段,“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竟书而欲搁笔,又恐汝不察吾衷,谓吾忍舍汝而死,谓吾不知汝之不欲吾死也,故遂忍悲为汝言之。
”说明写遗书的原因和写遗书时的心情。
第2段,“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
”提出全文的中心,全文说理,由此而展开。
“爱汝”与“勇于就死”,看来是矛盾的,但在有志于济世的革命者看来,是统一的。
请在这一段中找出相关的语句来说明作者是怎样将这两者统一起来的。
(原句略。
小结:林觉民极爱其妻,正是这种感情升华,才使他更“勇于就死”。
正因为自己享受了爱情、家庭的幸福,所以希望“天下人”也能享受幸福。
2018-2019学年语文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24课《与妻书》
孙中山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 云因而变色” “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 役并寿。”
有人以保存国家元气劝两广 总督张鸣岐对林觉民刀下留 情,张鸣岐说:“此人面貌 如玉,心肠如铁,心地光明 如雪,也称得上奇男子…… 这样的人才留给革命党,为 虎添翼,这还了得!”临刑前谈 笑自若,引颈就义,年仅25 岁。
本文的运用了了几种表达方式来行文构篇的? 记叙:叙述了夫妻间相知相爱的小事,从窗外的 梅花月影,到夫妻间生与死的表白。 抒情:抒情真切,“意映卿卿”、“我至爱汝”、 “我爱汝至,所以为汝体者唯恐未尽”,男尊 女卑社会主流思想下的美好爱情 议论:“国难当头” 作者是如何安排几种表达方式的? 以记叙和抒情为基础发表议论。 本文是篇充溢着强烈情感的文章,请问,作者如 何做到“情”和“理“兼顾? 说理融入浓浓的情谊,通过带有强烈情感色彩的 词语和表达丰富情感的句式。“遍地星云,满 街狼犬比喻, “第以今日事势观之,……吾 能之乎?亦能之乎”
依傍、依靠
所以敢先汝而死 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 不顾汝也 所以为汝体者唯恐未尽
……的原因
• 所 以
……的原因
因此
所以: A 表原因 “……的原因” ,“因此、所以” B 表凭借 “用来……的” 如: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一词多义
代词,他们的 助天下人爱其所爱 则亦教其以父志为志 代词 他 汝其勿悲 副词,表示祈使,表劝诫
假设了人 们命运的 两种情况
“死” “离”
谅启 解发 自妻 己子 的深 行思 为, 和让 心妻 情子 。理 解 、
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 【总纲】
“爱汝”之情: 三忆、三愿 “就死”之理: 国家灾难 、人们命运 —— 为天下人谋永福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6单元 第24课《与妻书》谭嗣同《与妻书》 (新版)语文版
《与妻书》谭嗣同《与妻书》
闰妻(谭妻李闰)如面:
结缡十五年,原约相守以死,我今背盟矣!
手写此信,我尚为世间一人;君看此信,我已成阴曹一鬼,死生契阔,亦复何言。
惟念此身虽去、此情不渝,小我虽灭、大我常存。
生生世世,同住莲花,如比迎陵毗迦同命鸟,比翼双飞,亦可互嘲。
愿君视荣华如梦幻、视死辱为常事,无喜无悲,听其自然。
我与殇儿,同在西方极乐世界相偕待君,他年重逢,再聚团圆。
殇儿与我,灵魂不远、与君魂梦相依,望君遣怀。
戊戌八月九日,嗣同。
(谭嗣同《与妻书》)。
九年级语文下册 24《与妻书》相关课外阅读 (新版)语文版
24* 与妻书一、作者简介:林觉民,字意洞,号抖飞,又号天外生,汉族,福建闽侯人。
少年时,即接受民主革命思想,推崇自由平等学说。
留学日本期间,加入中国同盟会,从事反清革命活动。
1911年春回国,留下情真意切的绝笔《与妻书》,随黄兴、方声洞等革命党人参加广州起义。
在进攻总督衙门的战斗中受伤力尽被俘。
在提督衙门受审时宣传革命道理,从容就义,史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
与林文、林尹民(三人同年生、同年为创建民国而捐躯)并称黄花岗“三林”。
二、写作背景链接《与妻书》是林觉民在1911年广州起义的前三天4 月24日晚写给陈意映的。
当时,他从广州来到香港,迎接从日本归来参加起义的同志,住在临江边的一幢小楼上。
夜阑人静时,想到即将到来的残酷而轰轰烈烈、生死难卜的起义以及自己的龙钟老父、弱妻稚子,他思绪翻涌,不能自已,彻夜疾书,分别写下了给父亲和妻子的诀别书,天亮后交给一位朋友,说:“我死,幸为转达。
”写《与妻书》时,林觉民满怀悲壮,已下定慷慨赴死的决心,义无反顾,在信的第一句,他就毅然决然地告诉妻子“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
”写信时,他“泪珠与笔墨齐下,不能竟书而欲搁笔”,心中滋味无以言表。
为“助天下人爱其所爱”、“为天下人谋永福”,他置生死于度外,抛却与爱妻的儿女情长而“勇于就死”,大义凛然、无所畏惧地积极投身到推翻清政府黑暗腐朽统治的武装起义中。
在那样一个即将面对生死诀别的时刻,林觉民在写给爱妻的诀别书中,不可能再说什么甜言蜜语,也不可能抒发什么豪言壮语,整封书信从头至尾娓娓倾诉的就是他“以天下人为念”、不惜抛却儿女情长、置生死于度外、舍身参加革命的坚决与执著,以及他对爱妻的留恋与不舍。
眼看就要踏上凶险之路,和自己的亲人永别,再坚强的人也难免心碎肠折。
林觉民也同样是肉身凡胎,有着七情六欲、儿女情长,面对即将到来的生离死别、与爱妻娇子的永别,任他铁石心肠,也不可能不伤悲,不泪涌双眼?但他毕竟是胸怀大志、“以天下人为念”的革命者,面对生离死别虽然伤悲,却悲而不戚、悲而不哀,没有“小男小女”们那般悲悲切切、哭哭啼啼,而是满怀悲壮、大义凛然,表现了一个革命者以天下为己任,追求正义与真理,舍身取义的高尚情操和宽广胸怀,令人肃然起敬。
年春九年级语文下册第6单元第24课《与妻书》教案(新版)语文版
与妻书一、教学目标〔一〕学习革命前辈牺牲一己,“为天下谋永福〞光芒思想与高尚情操。
〔二〕理解“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这句话含义,理清文章思路;了解文章将儿女之情与革命豪情相结合以及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写法;掌握课文中活用词在具体语境中意义与用法;了解“意、至、语、书、身、禁〞等多义词用法,掌握“其〞、“以〞在句中意义。
二、难点、重点分析〔一〕在这封遗书中,作者反复强调是“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这一中心思想。
这一中心思想是怎样贯穿全文?分析:文章第1段“吾作此书,……故遂忍悲为汝言之〞这句话,说明了写遗书时心情与原因,在说明心情时即深含“吾至爱汝〞感情,而说明原因那么正是为了引出“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
〞第2段中“吾至爱汝,……使吾勇于就死也〞这句话,那么是直接提出了全文中心。
第3段集中抒发了“吾真真不能忘汝也〞感情,照应了中心前半“吾至爱汝〞。
第4段逐层深入地论述了“天下人之不当死而死……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这句话所包含道理,照应了中心后半点“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
第5段进一步照应“吾至爱汝〞,表达了自己“那么吾之死,吾灵尚依依旁汝也,汝不必以无侣悲〞心愿。
第6段围绕着“汝幸而偶我,……卒不忍独善其身〞这个中心句,慨叹“幸〞与“不幸〞,实际上也是紧扣中心:“幸〞,“吾至爱汝〞;“不幸〞,使自己“就死〞。
第7段希望妻子“当尽吾意〞,这里“吾意〞,就是遗书中心,以此完毕全文。
〔二〕“吾平日不信有鬼,今那么又望其真有。
〞这句话表达作者怎样思想感情?分析:作者是个革命者,当然是不相信有鬼,至于“望其真有〞,一那么说明自己对妻子“至爱〞,二那么用来抚慰妻子。
这哀痛欲绝话,同样反映了作者为革命而死高尚胸怀。
〔三〕为什么说?与妻书?是一曲“正气歌〞,是一篇“檄文〞?分析:说它是一曲“正气歌〞,因为文章中充满着革命豪情,烈士视死如归,“吾今死无余憾〞,“吾牺牲百死而不辞〞,足以说明这一点。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第24课 与妻书 时代背景素材 语文版
时代背景清代末年,清政府政治腐败,国势衰弱,面对列强的侵略采取了屈辱投降的办法,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地、赔款;对人民则更加残酷地压榨剥削,因而激起民众强烈的反抗。
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建立“中国同盟会”,提出了“驱逐靼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十六字政治纲领。
在我国南方,先后发动了十几次武装起义,意在推翻满清统治。
1910年11月,孙中山从美洲来到南洋,在槟榔屿(现在马来西亚西北部)召集革命党人开会,认真总结了过去起义失败的教训,决定在广州再发动一次规模更大的起义。
孙中山亲自在华侨中募捐,并派人到各国购买武器。
同盟会总部又从国内各省、南洋华侨以及在日本留学的学生中征集挑选八百人作为起义骨干,同时联络清军中的新军、防营和民间会党响应。
经过几个月的紧张准备, 1911年4月23日,起义总指挥黄兴由香港秘密来到广州,在两广总督衙门附近设立指挥部,部署起义。
但由于准备不够充分,缺乏广泛的响应与支持,又因为在关键时刻,负责运输枪械的人叛变了,不仅一部分枪械不能到手,而且两广总督张鸣岐在得到消息后收缴了倾向革命的新军二营的枪支,调兵加强了广州的戒备。
结果革命党人只好放弃原来的十路进兵的计划,集中全力攻打总督衙门。
4月27日,黄兴率一百多人攻入总督衙门,张鸣岐已经逃走,黄兴等人就和反扑的水师提督李准的部队激战,因众寡悬殊,大多数革命志士牺牲,黄兴只身脱逃。
这次起义,战斗牺牲和被捕遇害的有喻培伦、方声洞、林觉民等上百名烈士。
事后群众收得尸骸七十二具,葬在广州西北郊的黄花岗,所以后人把这次起义叫作“黄花岗起义”。
这次起义,是同盟会历次起义中战斗最激烈的一次,也是社会震动最大的一次。
起义虽然失败了,但产生的影响十分巨大,推动了全国的革命高潮,是五个多月后的武昌(辛亥)起义的前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与妻书》
一、基础知识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如晤.()婉.解()眷.属()相和.()嗟.夫()称.心()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1)不能竟.书而欲搁笔()
(2)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
..也()
(3)盖不能以寸管
..形容之()
(4)此吾所以敢率性
..就死不顾汝也()
(5)的的.非吾所忍()
(6)卒不忍独善其身
....()
3.写出下面加点词的古今义。
(1)吾之逃家复归也,汝泣告.我
古义:今义:
(2)且以汝之有身也,更恐不胜.悲
古义:今义:
(3)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
古义:今义:
(4)第.以今日事势观之
古义:今义:
4. 用“/”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
(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2)吾居九泉之下遥闻汝哭声,当哭相和也。
5.下列译文有错误的一项是()
A.遍地腥云,满街狼犬——遍地都是血雨腥风,满街都是坏人的帮凶。
B.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尊敬别人的老人就和尊敬自己的老人一样。
C.卒不忍独善其身——作为士兵,不能只顾自己好。
D. 与使吾先死也,无宁汝先吾而死——与其让我先死,不如你在我之前死。
6.填空。
(1)本文作者,字意洞,是之一。
(2)“司马青衫”出自的《》,原句是?。
7.以下是内蒙古大学就“汉字书写现状”,面对不同群体,以“我虽然工作在风光旖旎的地方,却很寂寞,所以我要跳槽”为书写内容进行的测试。
从结果中,你发现了什么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你有什么好的建议?
发现问题:
建议:
附:参考答案
1.wù wǎn juàn hè jiē chèn
2.(1)完毕(2)无喜怒哀乐之情(3)毛笔(4)顺着本性(去做)。
这里有断然、干脆的意思。
(5)真实,确实(6)致力于自己的道德操守。
这里指只顾自己好。
3.(1)请求陈述,解说;检举,控诉(2)能承受胜利,优美(3)真实,确实,的确诚实、诚恳(4)但,但是,表示转折用在整数的数词前边,表次序。
4.(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2)吾居九泉之下/遥闻汝哭声,当哭/相和也。
5.C
6.林觉民黄花岗七十二烈士(2)白居易琵琶行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7.问题:不写汉字、写错字和书写潦草等现象非常严重。
建议示例:教师应做汉字书写的楷模;学生应正确理解、运用汉字,并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二、类文阅读
汝以一念之贞,遇人仳离,致孤危记落;虽命之所存,天实为之,然而累汝至此者,未尝非予之过也。
予幼从先生受经,汝差肩而坐,爱听古人节义事,一旦长成,遽躬蹈之。
呜呼!使汝不识诗书,或未必艰贞若是。
余捉蟋蟀,汝奋臂出其间,岁寒虫僵,同临其穴。
今予殓汝葬汝,而当日之情形,憬然赴目。
予九岁,憩书裔,汝梳只髻,披单缣来,温缁衣一章。
适先生奓户入,闻两童子音琅琅然,不觉莞尔,连迷则则;此七月望日事也,汝在九原,当分明记之。
予弱冠粤行,汝掎裳悲恸。
逾二年,予披宫锦还家,汝从东厢扶案出,一家瞠视而笑,不记语从何起;大概说长安登科,函使报信迟早云尔。
凡此琐琐,虽为陈迹,然我一日未死,则一日不能忘。
旧事填膺,思之凄梗,如影历历,逼取便逝。
悔当时不将娶规情状,罗缕纪存;然而汝已不在人间,则虽年光倒流,儿时可再,而亦无与为证印者矣。
(节选自袁枚《祭妹文》) 鉴赏要点
袁枚,清代诗人、散文家,字子才,号简斋。
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乾隆三大家”。
本文对其妹的不幸表达深切的同情,语言悲痛,情感真势,读后让人为之动容,问题探究
1.下列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汝以.一念之贞(由于、因为)
B.虽.命之所存(既然)
C.使.汝不识诗书(如果、假使)
D.或.未必艰贞若是(或许)
2.文中第一段文字,作者对其妹的不幸遭遇表示了同情,同时分析了原因,作者认为造成悲剧的真正原因是( )
A.袁枚妹妹自己坚持不肯解除婚约,“一念之贞”造成了终生不幸。
B.作者害了他妹妹,所以文中说“然而累汝至此者,未尝非予之过也”。
C.“古人节义事”害了他妹妹,传统的封建礼教毒害了她,给她带来了不幸。
D.不良的教育害了他妹妹,中国古代的诗书都是害人的,所以作者说“使汝不识诗书,或未必艰贞若是”。
3.下列对第二段文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一段主要写幼时兄妹关系。
记叙了同捉蟋蟀、并肩读书、自己弱冠粤行时幼妹“掎裳悲恸”、中进士回家时妹妹“从东厢扶案出,一家瞠视而笑”等情景。
B.这一段文字写的都是琐事,但正因为对儿时“嫛娩情状”未能“罗缕纪存”,所以回忆得不够,这就更鲜明地表现了兄妹间的亲密关系和悼念亡妹的真挚感情。
C.这一段中把儿时“岁寒虫僵,同临其穴”的情景与“今予殓汝葬汝”对比着写,更加哀婉动人。
D.作者在记叙了往事之后,既后悔,又叹息,这一悔一叹,更直接抒写了无限眷恋、又觉无可挽回的哀痛。
4.本文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感?
附:参考答案
1.B(“虽”应解释为“虽然”) 2.C 3.B(“回忆得不够”表述不当) 4.表达了作者失去妹妹的痛苦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