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诗歌分类鉴赏(咏物诗)

合集下载

十首咏物诗并简单赏析

十首咏物诗并简单赏析

十首咏物诗并简单赏析咏物诗是诗歌的一种形式,通过对自然界中的各种事物进行描述和赞美,表达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以下是十首著名的咏物诗及简单赏析:1.《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在夜晚思念故乡的场景,以明月为媒介,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2.《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这首诗以登高远望的方式,表现了大自然的壮美和诗人的豁达情怀。

3.《梅花》——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这首诗通过对梅花的描绘,表现了梅花在寒冬中的坚强和独立,以及它那淡雅的香气。

4.《荷叶杯》——杨万里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这首诗以荷叶杯为媒介,表现了诗人对于时代的失望和对于人性的思考。

5.《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这首诗以草为媒介,表达了时间的无常和生命的脆弱。

6.《江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这首诗通过对江雪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孤独的情感和对大自然的敬畏。

7.《春晓》——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这首诗以春天的清晨为媒介,表现了大自然的生机和诗人的感悟。

8.《山行》——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这首诗以山行为媒介,表现了诗人对于大自然的热爱和对于人生的思考。

9.《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这首诗以黄鹤楼为媒介,表现了时间的无情和人生的短暂。

10.《小池》——杨万里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这首诗以小池为媒介,表现了大自然的细腻和诗人的感悟。

这些咏物诗通过对自然界中的各种事物进行描述和赞美,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和思想,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人文价值。

古典诗词分类赏析之咏物诗

古典诗词分类赏析之咏物诗

代表诗人有骆宾王、贺知章、杜甫、李贺、王安石、王冕、 于谦、陆游、郑燮等,代表作品有《咏梅》《咏鹅》《竹 石》《马诗》《梅花》《严郑公宅同咏竹》等等。
二、基本特征
意象特征:梅、兰、竹、菊、松、荷、芳草等所咏 之物。 表达技巧:托物言志、正面描写、侧面衬托、象征、 比喻、拟人、对比等 语言风格:慷慨悲壮、凄婉感伤。
4.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咏风 王勃 肃肃凉风生,加我林壑清。 驱烟寻涧户,卷雾出山楹。 去来固无迹,动息如有情。 日落山水静,为君起松声。 [注]山楹:指山间的房屋。 (1)文有文眼,诗有诗眼,这首诗的诗眼是什么?诗人 是如何表现的? ⑵宋计有功《唐诗纪事》称此诗“最有余味,真天才 也”,请简要分析此诗的 “余味”所在。
2.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柳 李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注]李商隐青年时就考中进士,朝气蓬勃,充满信心,然 而由于党争倾轧,使他长期沉沦下僚。诗人写此诗时,妻 子刚病故,自己又将只身赴蜀,去过那使人厌倦的幕府生 涯。“断肠天”指繁花似锦的春日,“断肠”即销魂,言 花之色香使人心醉神摇。 ⑴试析“曾逐东风拂舞筵”中“逐”字的精妙之处。 ⑵试析这首诗对比的表现手法。 ⑶诗中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七、专项练习
1.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白云泉 白居易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 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⑴简要分析诗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特点。 ⑵本诗在艺术手法上有何突出特点?试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1)本诗抒情主人公是一个胸怀淡泊、精神闲适、渴望 摆脱俗务,具有出世归隐思想的仕人。诗人的这一思想充 斥在整篇诗作中。诗人以“云自无心水自闲”自况,表面 上写白云随风飘荡,舒卷自如,无牵无挂,泉水淙淙潺潺, 自由流淌,从容自得,实际上正是诗人内心的独白。 (2)诗人运用象征手法写景寓志,以云水的逍遥自在比 喻恬淡的胸怀和闲适的心情,用泉水激起的自然风浪象征 社会风浪,言浅意深,理趣盎然。

古代经典咏物诗赏析精选

古代经典咏物诗赏析精选

【导语】咏物诗是托物⾔志的诗歌,通过事物的咏叹体现⼈⽂思想。

咏物诗中所咏之“物”往往是作者的⾃况,与诗⼈的⾃我形象完全融合在⼀起,作者在描摹事物中寄托了⼀定的感情。

在诗中作者或流露出⾃⼰的⼈⽣态度,或寄寓美好的愿望,或包涵⽣活的哲理,或表现作者的⽣活情趣。

以下是为⼤家整理的关于古代经典咏物诗,给⼤家作为参考,欢迎阅读!1.古代经典咏物诗精选 《将进酒》 朝代:唐代 作者:李⽩ 君不见,黄河之⽔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堂明镜悲⽩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得意须尽欢,莫使⾦樽空对⽉。

天⽣我材必有⽤,千⾦散尽还复来。

烹⽺宰⽜且为乐,会须⼀饮三百杯。

岑夫⼦,丹丘⽣,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曲,请君为我倾⽿听。

(倾⽿听⼀作:侧⽿听) 钟⿎馔⽟不⾜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不⾜贵⼀作:何⾜贵;不复醒⼀作:不愿醒/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古来⼀作:⾃古;惟通:唯) 陈王昔时宴平乐,⽃酒⼗千恣欢谑。

主⼈何为⾔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裘,呼⼉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鉴赏 作者:佚名 将进酒,唐代以前乐府歌曲的⼀个题⽬,内容⼤多咏唱饮酒放歌之事。

在这⾸⾥,李⽩“借题发挥”借酒浇愁,抒发⾃⼰的愤激情绪。

这⾸诗⾮常形象的表现了李⽩桀骜不驯的性格:⼀⽅⾯对⾃⼰充满⾃信,孤⾼⾃傲;⼀⽅⾯在政治前途出现波折后,⼜流露出纵情享乐之情。

全诗⽓势豪迈,感情奔放,语⾔流畅,具有很强的感染⼒。

李⽩咏酒的诗篇极能表现他的个性,这类诗固然属长安放还以后所作,思想内容更为深沉,艺术表现更为成熟。

《将进酒》即其代表作。

《将进酒》原是汉乐府短箫铙歌的曲调,题⽬意绎即“劝酒歌”,故古词有“将进酒,乘⼤⽩”云。

作者这⾸“填之以申⼰意”(萧⼠赟《分类补注李太⽩诗》)的名篇,约作于天宝⼗⼀载(752),他当时与友⼈岑勋在嵩⼭另⼀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居为客,三⼈尝登⾼饮宴(《酬岑勋见寻就元丹丘对酒相待以诗见招》:“不以千⾥遥,命驾来相招。

诗歌鉴赏咏物诗

诗歌鉴赏咏物诗

咏物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重要类型,通常是以描写自然景物、动植物、器物等为主要内容,通过细致入微的描绘和象征手法,抒发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以下是一首典型的咏物诗鉴赏:
**咏蝉**
唐·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这首诗以蝉为题材,通过对蝉的形态和声音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高洁品质的追求和赞美。

首句“垂緌饮清露”描绘了蝉的外形和食性,蝉的触须像帽带一样垂下,吸吮着甘甜的露水,展示了蝉的清雅和高洁。

次句“流响出疏桐”则描绘了蝉鸣的声音,在稀疏的梧桐之上,不时传来蝉清远的声音,表现了蝉的声音之美和传播的广泛。

后两句“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是诗人的情感抒发和哲理思考。

蝉虽然身处高处,但其声音却能够远扬,这并不是借助秋风的吹送,而是因为蝉本身具备了高洁的品质和卓越的才能。

诗人借此表达了对于高洁品质的追求和赞美,认为只有具备了高洁品质和卓越才能的人,才能够在社会中获得广泛的认可和赞誉。

整首诗以蝉为媒介,通过细腻入微的描绘和象征手法,表达了诗人对于高洁品质和卓越才能的追求和赞美,同时也传达了诗人对于自然和生命的敬畏和感悟。

这种以物喻人、以景抒情的诗歌形式,正是咏物诗所独有的艺术魅力。

我们将古诗简单分为五类:写景诗(山水田园诗),咏物诗,边塞诗,咏史诗,抒怀诗

我们将古诗简单分为五类:写景诗(山水田园诗),咏物诗,边塞诗,咏史诗,抒怀诗

我们将古诗简单分为五类:写景诗(山水田园诗),咏物诗,边塞诗,咏史诗,抒怀诗。

一、写景诗(山水田园诗)的鉴赏首先,要体味诗歌中的情景交融的意境。

“一切景语皆情语”是这类诗的特点,也就是说,自然景物一经诗人摄入笔端,就必然会带上诗人的感情色彩,为表达诗人的特定情感服务。

其次,要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的情感。

例如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全诗色彩丰富,诗情活泼,意象飞动,表面看好似单纯写景、叙事,可实则抒发了作者急于回家与家人团聚的迫切心情。

再次,要分析诗歌的写作技巧和语言特色。

从高考的角度看,选作鉴赏材料的古诗词,以山水田园小诗为最多。

以陶渊明《归园田居》第一首(“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诗歌见课本第五册)具体加以说明。

这是一首著名的田园诗,写了一幅农村田园风俗画。

诗中写农村自然风光,有近景,有远景。

近景远景交融,田园风和日丽。

这和诗人的心境,完全和谐一致。

诗人把自己的仕途生涯,比喻为“误落尘网中”,把官场比作“樊笼”,把家园比作“旧林”、“故渊”,把自己喻为“羁鸟”、“池鱼”。

始称“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继申“鸟恋旧林”、“鱼思故渊”,一再倾诉了对家园的热爱与想念;前谓“误落尘网”,后说“久在樊笼”,则一再倾诉了对官场的憎恨和厌倦。

而今“虚室余闲”、“复返自然”,正是如愿以偿,精神上获得最大安慰。

诗人说自己归园田是“守拙”,这是针对官场的投机取巧而言,其实是守本性。

田园景物的明净祥和、门庭居室的虚静安闲是因诗人有一颗不慕荣利、淡泊宁静的心才体会到的。

诗中的“开荒南野际”,已表明诗人“聊为陇亩民”新生活的开始。

可以说“复得自然”的欢愉是这首诗的主题,也是诗人所有田园诗的基调。

二、咏物诗的鉴赏古人对咏物诗有一个说法,叫做“不即不离”。

也就是说,即不停留在事物的表面描摹上,但又要切合所咏之物(形似),写出物的特点、神韵、品格(神似、曲尽其妙)。

唐诗三百首中的咏物诗

唐诗三百首中的咏物诗

唐诗三百首中的咏物诗1.将进酒唐代:李白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倾耳听一作:侧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不足贵一作:何足贵;不复醒一作:不愿醒/不用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古来一作:自古;惟通:唯)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陋室铭唐代: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卜算子·咏梅近代:毛泽东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初中古诗、咏物、品格、小学古诗、梅花卜算子·咏梅宋代: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唐代:岑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难着一作:犹著)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咏柳/ 柳枝词唐代: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春夜喜雨唐代: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古诗分类讲解(二) 咏物诗

古诗分类讲解(二) 咏物诗

古诗分类鉴赏(二)咏物诗一、概念阐释:咏物诗是指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借以抒发思想感情的诗歌。

二、咏物诗的特点:1、从描写对象上看,咏物诗中往往只有一个主体对象,并主要描写此物的特点。

2、从表达手法上来说,常常采用象征或以物喻人的方式。

三、咏物诗常见的类别及相关的主题(一)咏物抒怀类:这类诗歌所吟咏的物象往往是诗人自己的化身或是与世人有某种相似。

1、借助赞美诗歌中物象的高尚品格,表达诗人自己的人生态度、追求。

例如:菊郑谷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

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

诗歌首句,告诫那些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公子王孙莫要把菊同蓬蒿相提并论,并透露出对王孙公子的鄙夷之情。

作为首句,有提挈全篇的作用。

“九日枝枝近鬓毛”,紧承首句点题。

每年阴历九月九日,是人所共知的重阳节。

古人在这一天,有登高和赏菊的习惯,饮菊花酒,还采撷菊花插戴于鬓上。

诗人提起这古老的传统风习,就是暗点一个“菊”字,同时照应首句,说明人们与王孙公子不一样,对于菊是非常喜爱尊重的。

这两句,从不同的人对菊的不同态度,初步点出菊的高洁。

三、四两句是全诗的着重处,集中地写了菊的高洁气质和高尚品格。

“露湿秋香满池岸”,写秋天早晨景象:太阳初升,丛丛秀菊,饱含露水,湿润晶莹,明艳可爱;缕缕幽香,飘满池岸,令人心旷神怡,菊花独具的神韵风采,跃然纸上。

“满”字形象贴切,表现出那清香是如何沁人心脾,不绝如缕。

诗人在描写了菊的气质以后,很自然地归结到咏菊的主旨:“由来不羡瓦松高”。

作者以池岸边的菊花与高屋上的瓦松作对比,意在说明菊花虽生长在沼泽低洼之地,却高洁、清幽,毫不吝惜地把它的芳香献给人们;而瓦松虽踞高位,实际上“在人无用,在物无成”。

在这里,菊花被人格化了,作者赋予它以不求高位、不慕荣利的思想品质。

“由来”与“不羡”相应,更加重了语气,突出了菊花的高尚气节。

这首诗歌中的“菊”,实际上是诗人自我写照,表达了诗人清高自守,不图高官厚禄,不慕荣华富贵的高尚品格。

十首咏物诗并简单赏析

十首咏物诗并简单赏析

十首咏物诗并简单赏析1. 梅花梅花傲雪寒,独立风中看。

香气透空气,清香满枝干。

赏析:梅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代表性花卉之一,以其坚韧不拔、不畏严寒的品质,成为了中国文化中的象征。

这首诗通过描绘梅花的形态和香气,表现了梅花的高洁和坚韧。

2. 竹子竹子修竹节,青翠照山色。

风吹竹叶响,清音入人耳。

赏析:竹子是中国文化中的重要象征,代表了中国人的精神品质和文化传统。

这首诗通过描绘竹子的形态和声音,表现了竹子的高洁和清雅。

3. 荷花荷花出水面,清香满池塘。

花瓣如锦绣,美丽似仙乡。

赏析:荷花是中国文化中的重要象征,代表了中国人的精神品质和文化传统。

这首诗通过描绘荷花的形态和香气,表现了荷花的高洁和美丽。

4. 松树松树挺高立,枝叶似云烟。

翠绿色常在,岁月不改变。

赏析:松树是中国文化中的重要象征,代表了中国人的精神品质和文化传统。

这首诗通过描绘松树的形态和颜色,表现了松树的高洁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5. 菊花菊花秋色艳,花瓣似锦绣。

芳香透空气,清香满园里。

赏析:菊花是中国文化中的重要象征,代表了中国人的精神品质和文化传统。

这首诗通过描绘菊花的形态和香气,表现了菊花的高洁和美丽。

6. 石头石头坚如铁,岁月不改变。

形态各异样,美丽在其中。

赏析:石头是中国文化中的重要象征,代表了中国人的精神品质和文化传统。

这首诗通过描绘石头的形态和坚韧,表现了石头的高洁和美丽。

7. 蝴蝶蝴蝶翩翩飞,翅膀似彩虹。

花间舞蹈美,令人心醉翁。

赏析:蝴蝶是中国文化中的重要象征,代表了中国人的精神品质和文化传统。

这首诗通过描绘蝴蝶的形态和舞蹈,表现了蝴蝶的高洁和美丽。

8. 红叶红叶秋风起,飘落满山间。

落叶如红雨,美丽在其中。

赏析:红叶是中国文化中的重要象征,代表了中国人的精神品质和文化传统。

这首诗通过描绘红叶的形态和颜色,表现了红叶的高洁和美丽。

9. 鸟儿鸟儿飞翔高,翅膀似云烟。

歌声如银铃,美丽在其中。

赏析:鸟儿是中国文化中的重要象征,代表了中国人的精神品质和文化传统。

咏物诗古代诗词鉴赏

咏物诗古代诗词鉴赏

咏物诗古代诗词鉴赏咏物诗古代诗词鉴赏咏物诗是托物言志的诗歌,通过事物的咏叹体现人文思想。

咏物诗中所咏之“物”往往是作者的自况,与诗人的自我形象完全融合在一起,作者在描摹事物中寄托了一定的感情。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咏物诗古代诗词鉴赏,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咏物诗古代诗词鉴赏咏物诗——托物言志,咏物“不即不离”,状物“似与不似”——由形写神,物我一境——所写似物非物,意在写人——写时曲尽“物”之妙处而寄情其中。

思路:物——情物——理。

——要抓住诗歌中所表现的“物”的主要特征(某一与诗人情感相吻合的特征)——揣摩诗中的比喻意和象征意。

①托物言志——表达诗人志向情感。

②借物喻人——赞美或批判社会上某类人。

③借物喻理——劝世道德箴言(物之特征具多面性,诗人写时“只取一瓢饮”;诗人性格、经历各异,故同咏一物,诗歌主题可能有差异。

但因文化积淀,不同诗人对同一“物”的吟咏,所抒之情感也可能相同,注意诗歌具体的意境)如王勃《咏风》“肃肃凉景生,加我林壑清。

驱烟寻涧户,卷雾出山楹。

来去固无迹,动息如有情。

日落山水静,为君起松声。

”——借“风”而起兴,结句表达自己要成就一番事业要在诗坛上引领风骚的志向。

【物象象征意义举例】松——傲霜斗雪,刚毅坚强,不畏艰难,高洁,正直、坚贞,不谄媚权贵。

具有高风亮节。

梅——坚强,,高洁、超逸、傲岸,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

也有以梅自喻,写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陆游《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或表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元人王冕《墨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竹——虚心劲节,不随流俗、不畏风霜、刚直不阿、宁折不弯、孤高刚劲。

菊——卓尔不群,坚强、坚贞、高洁、宁死不变节(如宋人郑思肖《寒菊》的“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百花中”)或隐者形象。

兰花———朴实与纯真,不事雕琢,有卓尔不群、宁静之美。

具有美女似的纯洁,君子似的风范,勇士似的气概。

古典诗歌鉴赏之咏物诗

古典诗歌鉴赏之咏物诗

古代诗歌分类鉴赏复习 咏 物 诗
概念
所谓咏物诗, 所谓咏物诗,就是那些以大自然中 的景物、器物、 的景物、器物、动物或植物等为描写 歌咏对象,抒发作者思想感情, 歌咏对象,抒发作者思想感情,寄寓 作者襟怀抱负等为主要内容的诗歌。 作者襟怀抱负等为主要内容的诗歌。
类型
一、描摹情态类 二、托物言志类
言志: 言志: 通过描绘葡萄生 长状态和需要人 多加呵护培育, 多加呵护培育, 表达自己仕途困 顿,渴望有人援 引的心情。 引的心情。
杨 花 吴融 不斗秾华不占红,自飞晴野雪蒙蒙。 不斗秾华不占红,自飞晴野雪蒙蒙。 百花长恨风吹落,惟有杨花独爱风。 百花长恨风吹落,惟有杨花独爱风。 本诗中的杨花是怎样的一种形象? ⑴本诗中的杨花是怎样的一种形象? ⑵请结合具体诗句谈谈本诗艺术手法运用上的特色。
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 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揣摩 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 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
背景: 背景:这首诗是诗人写
给好朋友张署的。 给好朋友张署的。诗人 于贞元十九年十二月被 贬阳山县, 贬阳山县,当时张署也 被贬。 被贬。元和五年二人遇 赦同赴江陵待命。 赦同赴江陵待命。诗人 在旅途中写下此诗与朋 友共勉。 友共勉。
杂乱攀附,需要照顾。 杂乱攀附,需要照顾。
若欲满盘堆马乳, 若欲满盘堆马乳, 堆马乳 莫辞添竹引龙须。 莫辞添竹引龙须。 添竹
多加竹条, 多加竹条, 多扶持 扩大修缮
要想结出丰 硕的果实。 硕的果实。 小结: 小结:希望种葡萄 之人能对这株葡萄 多加培育, 多加培育,让它结 出丰硕果实。 出丰硕果实。
画眉鸟 欧阳修 百转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百转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前两句写了什么内容? ⑴前两句写了什么内容? 后两句用什么手法来表现作者的思想? ⑵后两句用什么手法来表现作者的思想?

中国古代百首咏物诗鉴赏

中国古代百首咏物诗鉴赏

中国古代百首咏物诗鉴赏中国古代咏物诗是一种以某一物为描绘对象,抓住其某些特色着意描摹,借以表达诗人的精神、品行和理想的诗歌形式。

这种诗歌形式在唐代尤为盛行,据统计,仅《全唐诗》已存咏物诗6262首,其中初唐504首,盛唐746首,中唐1455首,晚唐3557首。

咏物诗的特色在于托物言志,通过事物的咏叹体现人文思想。

咏物诗中所咏之“物”往往是作者的自况,与诗人的自我形象完全融合在一起,作者在描摹事物中寄托了一定的感情。

例如,王安石的《梅》:“墙角数枝梅,凌寒单独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清香来。

”梅花,洁白如雪,长在墙角但绝不自卑,远远地发散着清香。

诗人经过对梅花不畏寒冷的高洁品性的欣赏,用雪喻梅的冰清玉洁,又用“清香”点出梅胜于雪,说明坚毅高洁的人品所拥有的伟大的魅力。

咏物诗作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形式,往往是古代诗人托物言志或借物抒情的方式,是诗人以咏之"物"自况,总是把“物”与“人”融为一体。

学习和鉴赏咏物诗,可以提升我们的艺术鉴赏水平,接受古代诗词美的熏陶。

中国古代咏物诗丰富多样,以下选取部分经典的咏物诗进行鉴赏:1.《静夜思》- 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鉴赏:此诗以月光为引,抒发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思念。

通过描绘月光的明亮和寒冷,引发了诗人对远方家乡的无尽怀念。

2.《赋得古原草送别》- 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鉴赏:这首诗以草原上的草为对象,展现了生命的顽强与坚韧。

草的一岁一枯荣,象征着生命的循环不息,野火和春风则象征着生命中的困难和希望。

3.《鸟鸣涧》- 王之涣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鉴赏:这首诗以鸟鸣和月色为背景,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神秘的春夜景色。

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敬畏和赞美。

4.《江雪》- 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鉴赏:这首诗以雪景为背景,描绘了一个孤独而坚韧的渔翁形象。

关于咏物的古诗词鉴赏

关于咏物的古诗词鉴赏

关于咏物的古诗词鉴赏古代诗词中有许多关于咏物的作品,其中最著名的包括咏花、咏鸟、咏鱼、咏虫等。

这些作品以细致入微、形象生动、富有感情为特点,通过描写物品的外在形态和内在品质,展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以下是几首经典的咏物古诗词。

1. 《白菊花》 - 晏殊白菊花,花中的珍品。

晏殊在这首诗中写道:“白菊花,笑靥娟娟”。

他通过将花的美丽和一个女子的笑容相比,表达了对白菊花的赞美之情,揭示出花的美丽和人的美丽之间的共通之处。

2. 《夜泊牛渚怀古》 - 杨万里杨万里通过描写夜晚在牛渚江畔停船的情景,表达了对历史的思考和怀旧之情。

他写道:“泊船瓜洲水,水上初阳森”。

通过描写江水的细腻和初阳的明朗,抒发了对江南美景的赞美之情。

3. 《静夜思》 - 李白李白以深沉的思索和平静的夜晚为背景,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诗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通过描写寂静夜晚下的月光和霜的景象,抒发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寂寞之情。

4.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 陆游陆游以竹子为对象,写下了这首富有哲理的诗句:“近来篱下虽微茫,意气相磨终未妨”。

通过描写竹子的坚韧和柔韧,表达了对生活困境的坚韧和对人生的希望。

5. 《青蛇词》 - 白居易白居易写了这首诗,表达了对青蛇的赞美之情。

他写道:"出峡逢秋风,一泛渡江津。

小星月光彩,长烟岛树春。

阴云何缭缈,山涧鸟徐徐。

君行不须住,各为争空花。

"白居易以青蛇为引子,描绘了江南的秋景,以及山水之间的和谐与美丽。

这些咏物的古诗词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和物品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人生、对社会、对人情世故的思考和感慨。

这些作品既揭示了自然界的美妙与神奇,又通过对咏物的描写,反映出了人类与自然的紧密联系与共生关系。

(完整)咏物诗的类型

(完整)咏物诗的类型

(完整)咏物诗的类型咏物诗的类型所谓咏物诗,就是那些以大自然中的景物、器物、动物或植物等为描写歌咏对象,抒发作者思想感情,寄寓作者襟怀抱负等为主要内容的诗歌.千百年来,咏物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感染和倾倒了无数文人墨客、仁人志士和普通百姓。

咏物诗的类型主要有以下五种.一、描摹情态类这类咏物诗只是对物象情态进行生动的描摹,从而抒发作者对物象的喜爱之情。

如骆宾王的《咏鹅》“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贺知章《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苏轼《海棠》“东风嫋嫋泛崇光,香雾空濛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头两句,描绘海棠所生长的富丽环境,表明海棠的珍贵,后两句写深夜也点燃蜡烛去欣赏海棠花,诗人爱花、爱美之情极为深切,这样做也够浪漫了,描写精致,用海棠比拟美人,更为生动.二、托物言志类这类咏物诗表面上看好像写的都是具体的物象,仔细品味就会发现,作者是运用象征手法通过写具体的“物",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与抱负。

让我们先来看看白居易的《白云泉》: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本诗抒情主人公是一个胸怀淡泊、精神闲适、渴望摆脱俗务,具有出世归隐思想的仕人。

运用象征手法写景寓志,以云水的逍遥自在比喻恬淡的胸怀和闲适的心情,用泉水激起的自然风浪象征社会风浪,言浅意深,理趣盎然.再来看看南宋著名爱国诗人于谦的这首《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乍一看,这首诗写的是石灰从采掘、冶炼到被使用的整个过程。

再细细体会,诗中每一句既是在写“物(石灰)",实际上也是在写人,写作者自己不怕“千锤万凿”、“烈火焚烧”甚至“粉身碎骨"也在所不惜的大无畏革命英雄主义气概。

诗中流露出的凛然正气和豪迈情怀,不知鼓舞和激励了多少后人为真理和正义事业奋斗不息.再来看看清代“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的《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南西北风。

宋代咏物诗歌

宋代咏物诗歌

宋代咏物诗歌
1. 《咏梅》——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这首诗通过描绘梅花在严寒中独自开放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梅花坚韧不拔品质的赞美。

2. 《咏柳》——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这首诗借咏柳讽刺了那些得志便猖狂的势利小人。

3. 《蝉》——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诗人借蝉寓意立身品格高洁的人,并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藉(例如权势地位、有力者的帮助),自能声名远播。

4. 《菊花》——黄巢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这首诗以菊花喻志,借物抒怀,通过刻画菊花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菊花的喜爱和对未来的期望。

咏物诗有哪些古诗30首

咏物诗有哪些古诗30首

30 首咏物诗一、《梅花》——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二、《墨梅》——元·王冕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三、《咏柳》——唐·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四、《石灰吟》——明·于谦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五、《竹石》——清·郑燮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六、《蝉》——唐·虞世南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七、《蜂》——唐·罗隐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八、《赏牡丹》——唐·刘禹锡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九、《小松》——唐·杜荀鹤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十、《病牛》——宋·李纲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

十一、《咏鹅》——唐·骆宾王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十二、《菊花》——唐·元稹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十三、《马诗》——唐·李贺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十四、《早梅》——唐·张谓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十五、《鹭鸶》——唐·杜牧雪衣雪发青玉嘴,群捕鱼儿溪影中。

惊飞远映碧山去,一树梨花落晚风。

十六、《白莲》——唐·陆龟蒙素蘤多蒙别艳欺,此花真合在瑶池。

无情有恨何人觉?月晓风清欲堕时。

十七、《桃花》——唐·周朴桃花春色暖先开,明媚谁人不看来。

可惜狂风吹落后,殷红片片点莓苔。

唐诗中的咏物诗赏析

唐诗中的咏物诗赏析

唐诗中的咏物诗赏析唐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巅峰之作,其中以咏物诗尤为精彩。

唐代诗人通过对自然界中各种物象的描绘和抒发,展示了自己对生活、情感与哲思的理解与感悟。

本文将通过赏析几首典型的唐代咏物诗,探索其所蕴涵的内涵和艺术魅力。

唐代大诗人杜甫的《登高》一诗以登高为主题,通过对“北溟海上寒,东风解冻时”的描绘,表达了对中国北方寒冷冰雪的见证与思考。

诗中描写了山川起伏、湖泊荡漾的壮丽景色,而其中最让人动容的是对稻田的描绘:“白露未晞宜先觉,探蒲团底采莲船。

”表现了一幅丰收季节农田仍然辛勤耕耘的场景。

通过描绘这些真实的自然景观,杜甫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美丽,更是抒发了对农民辛勤劳动的赞美和敬意。

与杜甫的咏物诗直接呈现不同,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则以写景借物的手法赞扬了北方大地的伟大,彰显了壮丽的气象和人民的智慧。

作为首都长安城最高的建筑,鹳雀楼给了王之涣充分的灵感,他用一种高度凝练的语言描绘了“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的壮丽景色。

而后,他讲述了北国丰饶的自然特色:“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通过登高的手法,让人们眺望更远的视野,洞察更广阔的天地。

这种高度抒发了作者的豪情壮志,与当时北方盛世的政治格局相得益彰。

江淹的《登高》一诗则以登高为题材,通过对自然界的描绘表达了自己的思考与情感。

他将登高与登山结合在一起,表达出对升华、超越、追求的向往。

江淹借用了“神仙”之形象的比喻,把追求升华的“冲”与修炼成圣的意境融为一体。

他将山川景色中的云深雾重、猿鸟啼鸣与人们心中的理想世界相呼应,展现出他对境界追求和艺术自律的追求。

以上几首唐代咏物诗从不同侧面展现了唐代诗人对自然、对社会和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悟。

这些诗作将壮丽的自然景色与人们的情感、心境相联系,以简洁而富有艺术感的语言,给予读者一种深刻、感人的体验。

这些诗歌不只是对特定物象的描绘,更是一种文化、一种生活态度的表达。

唐代诗人以巧妙的语言表达和深邃的思辨方式,使咏物诗超越了对客观事物的描摹,展现出更深层次的思考与感悟。

经典咏物诗14首

经典咏物诗14首

经典咏物诗14首一、咏物诗的起源和发展1.1 咏物诗的定义和特点•咏物诗是一种将自然界的物体或动物作为主题进行描写的诗歌形式。

•咏物诗的特点包括:描写细腻、含蓄抒情、富有意象、寓意深远。

1.2 咏物诗的起源•咏物诗起源于古代,最早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的《诗经》。

•咏物诗在唐宋时期达到高峰,成为古代诗歌的重要流派。

二、经典咏物诗的魅力2.1 《梅花》•作者:王安石•描写了梅花在寒冷的冬天依然坚强地开放,表达了作者对坚韧不拔品质的赞美。

2.2 《庐山谣》•作者:李白•描绘了庐山的壮丽景色,通过动人的描写唤起读者的美感和情感。

2.3 《夜泊牛渚怀古》•作者:杨万里•通过对牛渚的夜景进行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历史的思考和对人生意义的追寻。

2.4 《黄鹤楼送孟东野》•作者:崔颢•描写了黄鹤楼的壮丽景色,以及与友人的离别场景,展现了作者的豪情和不舍之情。

2.5 《登鹳雀楼》•作者:王之涣•通过描写鹳雀楼的高耸和远望,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敬畏和对历史的思考。

三、经典咏物诗的艺术手法3.1 比喻与拟人•咏物诗中常常使用比喻和拟人手法,使物象更加生动形象。

•例如: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将虫声比作战鼓,使感触更深。

3.2 景物与情感的交融•经典咏物诗往往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抒发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例如:王安石的《梅花》中,通过描写梅花的坚强生命力,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赞美和对困境的坚韧。

3.3 对比与意境•经典咏物诗中常常运用对比手法营造出独特的意境。

•例如:杨万里的《夜泊牛渚怀古》中,通过对夜晚和历史的对比,表达了作者的思索和对人生的思考。

3.4 借物抒怀•经典咏物诗中,常常通过描写物象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例如:崔颢的《黄鹤楼送孟东野》中,通过对黄鹤楼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离别的痛楚和对友情的珍重。

四、经典咏物诗的价值与意义4.1 艺术价值•经典咏物诗具有高度的艺术性,通过精巧的描写和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创造出优美动人的艺术形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二、 十二、 1、“人在武陵微醉”一句用了“武陵 、 人在武陵微醉”一句用了“ 的典故,出自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人”的典故,出自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由此可知,这首词写的是桃花。 由此可知,这首词写的是桃花。 2、这首词表达了心地高洁,凌越世俗 、这首词表达了心地高洁, 的感情。写法上一是以物喻人, 的感情。写法上一是以物喻人,“白白与 红红”树花分红、白两气韵,独特别致, 红红”树花分红、白两气韵,独特别致, 作者以此“东风情味”的红白桃花自喻。 作者以此“东风情味”的红白桃花自喻。 二是映衬对比,以梨之白、 二是映衬对比,以梨之白、杏之红映衬对 赞美了桃花独标一格, 比,赞美了桃花独标一格,超越于春天群 芳之上。 芳之上。
八、 1、B 、 2、保持高尚情操,为进步的政治理想而 、保持高尚情操, 献身的思想感情 3、A虽九死其犹未悔 、 虽九死其犹未悔 B疏影横斜水清浅 疏影横斜水清浅 C云破月来花弄影 云破月来花弄影 D浮萍破处见山影 浮萍破处见山影
九、 1、种种不幸的遭遇和郁郁不得志的心情。 、种种不幸的遭遇和郁郁不得志的心情。 2、在黑暗的环境里坚持不屈斗争,矢志不渝的 、在黑暗的环境里坚持不屈斗争, 精神。 精神。 3、乱点莓苔多莫数,偶粘衣袖久犹香 、乱点莓苔多莫数, 4、夕贬潮州路八千 、 5、暗讽历史上和现实中的一切嫉贤妒能、打击 、暗讽历史上和现实中的一切嫉贤妒能、 人才的当权者, 人才的当权者,同时也抒发了诗人仕途不遇的感 慨。 6、《咏梅》为词,《落梅》为诗。前者运用衬 、 咏梅》为词, 落梅》为诗。 铺陈手法来表现梅花的品性, 托、铺陈手法来表现梅花的品性,而后者还运用 典故, 飘如迁客来过岭,坠似骚人去赴湘” 典故,如“飘如迁客来过岭,坠似骚人去赴湘”, 来表现其种种不幸和打击。 来表现其种种不幸和打击。 咏梅》侧重赞美不屈的战斗精神, 落梅》 《咏梅》侧重赞美不屈的战斗精神,而《落梅》 主要抒发了诗人仕途不遇的感慨和对当前这个弃 会毁贤才时代的强烈不满。 会毁贤才时代的强烈不满。
四、 1、义山 玉溪生 樊南生 杜牧 小李杜 、 2、D 、 3、 《蝉》借蝉自喻,抒发对冷漠世态的 借蝉自喻, 、 愤懑之情, 愤懑之情,也流露了诗人为了保持清高而 生活困难的无奈。 在狱咏蝉》 生活困难的无奈。《在狱咏蝉》同样借蝉 自喻“借蝉喻志, 自喻“借蝉喻志,希望别人相信自己的清 白无辜,代为表白昭雪。” 白无辜,代为表白昭雪。 4、A心有灵犀一点通 、 心有灵犀一点通 B巴山夜雨涨秋池 巴山夜雨涨秋池 C 留得枯荷听雨声 D芭蕉不展丁香结 芭蕉不展丁香结
五、 1、清 板桥 扬州八怪 、 2、竹生荒野外 、 3、B 、 4、A为霞尚满天 、 为霞尚满天 B要留清白在人间 要留清白在人间 C家书抵万金 家书抵万金 D不废江河万古流 不废江河万古流
六、 1、新乐府 、 2、( )采菊东篱下 (2)还来就菊花 、(1) 、( ) (3)且看黄花晚节香 ) 3、D 、 4、不言”我花开后百花残“,而说”我 、不言”我花开后百花残“ 而说” 花开后百花杀“ 花开后百花杀“,这样更能表现作者所赋 予菊花的那种能够驱使风刀霜剑寒光冷气 摧枯拉朽的威力。 摧枯拉花。作者见“ “东栏一株雪”指梨花。作者见“东栏 一株雪” 惆怅”是因为通过“ 一株雪”而“惆怅”是因为通过“东栏一 株雪” 人生看得几清明” 株雪”,将“人生看得几清明”,所以作 者看似在为“梨花”“惆怅” ”“惆怅 者看似在为“梨花”“惆怅”,其实是为 人生惆怅。那么, 人生惆怅。那么,作者为什么会惆怅人生 这应从第一、二句的意象中找。 呢?这应从第一、二句的意象中找。“梨 花淡白”“花满城”是描写梨花盛开, ”“花满城 花淡白”“花满城”是描写梨花盛开, 柳絮飞时”“柳深青” ”“柳深青 “柳絮飞时”“柳深青”写柳色由鹅黄而 浅绿,而深青,暗示春色已老。 浅绿,而深青,暗示春色已老。春色已老 使人联想到人生短暂, 使人联想到人生短暂,因此作者油然而生 感伤。 感伤。
十四、 十四、 1、李诗重在抒情,以春日之柳的繁 、李诗重在抒情, 盛反衬秋日之柳的零落憔悴, 盛反衬秋日之柳的零落憔悴,表现对秋柳 也是对自己的悲叹之情;曾诗重在议论, 也是对自己的悲叹之情;曾诗重在议论, 表达了对倚势猖狂、 表达了对倚势猖狂、得志一时的小人的憎 恶之情。 恶之情。 2、“逐”字用拟人手法,本来是东 字用拟人手法, 、 风吹动柳枝,用一“ 风吹动柳枝,用一“逐”字,说柳枝追逐 东风,变被动为主动,形象更加生动可爱, 东风,变被动为主动,形象更加生动可爱, 表现柳枝的蓬勃生气; 表现柳枝的蓬勃生气;“倚”字运用拟人 手法,生动地突现了小人得志、倚势猖狂 手法,生动地突现了小人得志、 的丑态。 的丑态。
十六、 十六、 1、“一”字用得最好。梅花开于百花 字用得最好。 、 之先,已见其“ 一枝” 之先,已见其“早”;而“一枝”又先于 众梅,就更显示出此梅不同寻常, 众梅,就更显示出此梅不同寻常,就更加 突出了题中“ 突出了题中“早”字。 2、含蓄地表达了他不甘寂寞孤独,希 、含蓄地表达了他不甘寂寞孤独, 望能在明年(他年)应时而发, 望能在明年(他年)应时而发,在望春台 上独占鳌头。 上独占鳌头。
三、 1、五绝 五律 、 2、清 、 3、C 、 4、这两首诗都借吟咏蝉来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 、这两首诗都借吟咏蝉来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 且都含自喻,但它们的主旨不同: 且都含自喻,但它们的主旨不同:《蝉》侧重赞 颂生活清苦、与世无争的隐士风范, 颂生活清苦、与世无争的隐士风范,而《在狱咏 蝉》则“借蝉喻志,希望别人相信自己的清白无 借蝉喻志, 代为表白昭雪。 辜,代为表白昭雪。” 5、A千金散尽还复来 、 千金散尽还复来 B安得广厦千万间 安得广厦千万间 C语不惊人死不休 语不惊人死不休 D笔落惊风雨 笔落惊风雨
5、这两首诗题材相同主旨相近:两首诗都借孤 、这两首诗题材相同主旨相近: 雁这一物象来抒发作者的情思。 雁这一物象来抒发作者的情思。杜诗抒发了诗人 对战乱中颠沛流离的亲人和朋友深深的思念之情, 对战乱中颠沛流离的亲人和朋友深深的思念之情, 而崔诗也在抒写独在异乡为异客的浓浓乡愁。 而崔诗也在抒写独在异乡为异客的浓浓乡愁。 这两首诗都描写了孤雁的神态和心理, 这两首诗都描写了孤雁的神态和心理,都写出 了孤雁之孤之哀。当然,第一首还写了雁的哀鸣, 了孤雁之孤之哀。当然,第一首还写了雁的哀鸣, 末句运用了对比的手法; 末句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而第二首还点出了孤雁 离群的原因, 离群的原因,末句则通过想象表达了对孤雁的祝 愿与担忧。 愿与担忧。 6、A二月春风似剪刀 、 二月春风似剪刀 B乡音无改鬓毛衰 乡音无改鬓毛衰 C纵使晴明无雨色 纵使晴明无雨色 D天涯共此时 天涯共此时
十、 1、陶渊明 桃源 、 2、春(春天、春光) 对比(拟人) 春天、春光) 对比(拟人) 、 3、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言之成理即可。 、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言之成理即可。 但是在鉴赏时应侧重于某一角度、 但是在鉴赏时应侧重于某一角度、集中于 某一点具体来谈,不可谈得过于散乱。 某一点具体来谈,不可谈得过于散乱。 十一、 十一、 1、古体 近体 、 2、C 、 3、两首诗皆可,只要言之有理。如甲诗 、两首诗皆可,只要言之有理。 直抒胸臆,单纯咏花。乙诗托物言志, 直抒胸臆,单纯咏花。乙诗托物言志,咏 花之利世之美,抒诗人用世之志。 花之利世之美,抒诗人用世之志。
十七、 十七、 1、诗歌的开头两句的景物描写有两点作用: 、诗歌的开头两句的景物描写有两点作用: A.作者用正面和侧面结合的方法烘托渲染了 作者用正面和侧面结合的方法烘托渲染了 一种空蒙迷离的境界和气氛。 袅袅” 一种空蒙迷离的境界和气氛。“袅袅”写其微风 吹拂的动态,崇光是高洁美丽的; 吹拂的动态,崇光是高洁美丽的; B.暗示出作者幽寂孤独的心理。 暗示出作者幽寂孤独的心理。 暗示出作者幽寂孤独的心理 2、“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被誉为“造语之奇,构思之巧”,“奇”在古人 被誉为“造语之奇,构思之巧” 常常以人喻花, 常常以人喻花,而作者却以花喻人且兼用移情手 在诗人的想象里,海棠花也和人一样, 法。在诗人的想象里,海棠花也和人一样,会在 深夜睡去,因此,特地点燃高烛, 深夜睡去,因此,特地点燃高烛,使海棠打起精 真是痴语。同时,也化用了李商隐的“ 神,真是痴语。同时,也化用了李商隐的“客散 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照残酒” 《花下醉》 却 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照残酒”(《花下醉》)却 又无斧凿之迹。故这首绝句流传千古。 又无斧凿之迹。故这首绝句流传千古。
中国古典诗歌分类鉴赏
一、咏物诗
一、 1、子美 现实 、 诗圣 2、相失万重云 、 3、因为孤雁对同伴思念之深,所以它一 、因为孤雁对同伴思念之深, 边飞着,一边寻找它们的踪迹, 边飞着,一边寻找它们的踪迹,仿佛真的 看到了,而事实并未看到: 看到了,而事实并未看到:这样更写出孤 雁之孤之哀。 雁之孤之哀。 4、C(“迟”是“迟疑”的意思) 迟疑”的意思) 、 (
二、 1、介甫 半山 唐宋八大家 、 2、比喻 点出梅花距离村路之远,暗含其超尘 点出梅花距离村路之远, 、 不俗而高洁独芳。 不俗而高洁独芳。 3、A(林逋为宋朝人) 、 (林逋为宋朝人) 4、明知不是雪,而又言“遥知不是雪”,这显 、明知不是雪,而又言“遥知不是雪” 然是为了把梅花与白雪联系起来,联想起来, 然是为了把梅花与白雪联系起来,联想起来,不 仅比喻其颜色,而且刻画其品格。 仅比喻其颜色,而且刻画其品格。 5、A一片孤城万仞山 、 一片孤城万仞山 B气蒸云梦泽 气蒸云梦泽 C往来成古今 往来成古今 D万户捣衣声 万户捣衣声
七、 1、古(或:五言古) 五言古) 、 2、高洁、坚贞 、高洁、 3、本诗还运用了衬托、对比的手法,如 、本诗还运用了衬托、对比的手法, 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 用“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 冰霜正惨悽” “冰霜正惨悽”来烘托松柏所处环境之险 然而松柏“松枝一何劲” 恶,然而松柏“松枝一何劲”,“终岁常 端正” 鲜明的对照, 端正”,鲜明的对照,更见其秉性之坚贞 不屈。 不屈。 4、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