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2 平行线的判定(第1课时)-公开课-优质课(人教版教学设计精品)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配套教案:5.2.2 第1课时 《平行线的判定》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配套教案:5.2.2 第1课时《平行线的判定》一. 教材分析《平行线的判定》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第五章第二节的一部分,主要内容有: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学习直线、射线、线段的知识之后,进一步研究直线平行的性质。
通过这部分的学习,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直线的性质,为后续学习直线与平面图形的关系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直线、射线、线段的基本概念,能够识别和画出各种线。
但是,对于直线平行的判定,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例和推理来理解。
此外,学生可能对平行线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对于如何判定两条直线是否平行,可能还缺乏清晰的认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掌握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这三个判定直线平行的方法,能够运用这些方法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平行。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推理、交流等过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勇于探究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这三个判定直线平行的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并证明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这三个判定方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合作学习法和引导发现法进行教学。
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推理,从而发现直线平行的判定方法;通过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通过引导发现,让学生在探索过程中自主地获取知识。
六.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PPT、黑板、直线和平行线的模型等教学工具;学生准备笔记本、尺子、三角板等学习工具。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一些生活中的直线和平行线图片,如铁轨、尺子等,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直线和平行线的特点。
《5.2.2平行线的判定》教案
课题《5.2.2平行线的判定》教案【教案背景】1、教学对象:七年级学生2、学科:七年级数学下册(新人教版)3、课时:第1课时4、学生情况:目前,虽然我校学生的数学水平参差不齐,数学抽象思维能力较差,在学习本节课时可能会有一定的困难,但是学生的个性活泼,学习积极性高,而且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完“三线八角”,初步了解了平行线的概念、平行线的性质及用三角板和直尺画平行线的方法,是具备学好这节课的基础的。
本学期学生初步接触推理证明,逐步养成言之有据的习惯。
【教学课题】数学七年级下册(新人教版)5.2.2平行线的判定,课型:新授课,课时第一节【教学内容分析】"平行线的判定"是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第二节内容,本节内容安排三个课时,这一课时是本节内容的第一课时,在这一课时里,通过让学生观察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的模型,想象有转动的过程中存在有相交的情况,从而得出概念及平行公理,那么本课时教学内容的设计意图主要是让学生在观察、想象两条线存在平行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两直线平行的有关判定方法。
本课设计的主要思路是通过让学生观察、实践、操作等方式,使学生经历实践、分析、归纳等过程,从而获得相关知识,增强学生数学实践体验。
一、教学目标1.经历观察、操作、想象、推理、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培养推理能力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
2.经历探究直线平行的判定方法的过程;掌握直线平行的判定方法,领悟归纳和转化的数学思想。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直线平行的判定方法。
教学难点:直线平行的判定方法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利用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复习已有知识,同时这学习新的知识做好准备,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方式获得新知识、新方法。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多方面尝试,丰富学生的解题策略,教师的适时点拨,精炼概括,使学生的思维逐渐清晰条理,帮助学生积累经验、训练技能。
四、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1.如图,已知四条直线AB、AC、DE、FG,(1)∠1与∠2是直线_____和直线_____被直线_____所截而成的____角。
七年级数学下册 5.2 平行线及其判定 5.2.2 平行线的判定(1)教案 新人教版
平行线的判定课题 5.2.2平行线的判定(1)授课类型课标依据掌握基本事实: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两直线平行。
探索并证明平行线的判定定理: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或同旁内角互补),那么两直线平行。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平行线的判定方法一: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会用“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进行简单的几何推理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究平行线判定方法的推理过程,掌握平行线判定的条件,领悟归纳和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的主动活动,让学生亲眼目睹数学过程形象而生动的性质,亲身体验如何“用数学”,并从中感受到数学的力量;促使其乐于学。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直线平行的判定方法.教学难点熟练运用平行线的判定方法解决简单的问题.教学媒体选择分析表知识点学习目标媒体类型教学作用使用方式所得结论占用时间媒体来源观看过程与方法图片J C建立表象2分钟自制观看过程与方法图片H I帮助理解8分钟下载①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分为:A.提供事实,建立经验;B.创设情境,引发动机;C.举例验证,建立概念;D.提供示范,正确操作;E.呈现过程,形成表象;F.演绎原理,启发思维;G.设难置疑,引起思辨;H.展示事例,开阔视野;I.欣赏审美,陶冶情操;J.归纳总结,复习巩固;K.其它。
②媒体的使用方式包括:A.设疑—播放—讲解;B.设疑—播放—讨论;C.讲解—播放—概括;D.讲解—播放—举例;E.播放—提问—讲解;F.播放—讨论—总结;G.边播放、边讲解;H.设疑_播放_概括.I讨论_交流_总结J.其他教学过程设计师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引入新课1.填空:经过直线外一点,________与这条直线平行.2.画图:已知直线AB,点P在直线AB外,用直尺和三角尺画过点P的直线CD,使CD∥AB.二、探究新知问题1:在用直尺和三角形画平行线过程中,三角尺起着什么样的作用?问题2:根据同位角的意义以及平推三角尺画出平行线活动,你能说说如何判定两条直线平行吗?试试看!(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单记为:同位角相等,两条直线平行.)问题3:结合图形用符号语言:(∵∠1=∠2∴AB∥CD.)(学生动手画图,先独立思考,后组内交流讨论,最后展示成果,师生共同得出平行线的判定方法1)GH PFE21DCBA问题3:如图,∠2=∠4,你能得到a∥c 吗?cPba4321问题4:如第2题图,.∠1+∠4=180°,你能得到a∥c 吗? (学生利用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进行简单应用,进一步得出平行线的判定方法2,3.) 归纳总结:平行线的判定判定方法1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判定方法2: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判定方法3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三、运用新知 例1:(学生自主完成,小组交流结果.) 四、巩固练习课本P14页练习第1题。
5.2.2平行线的判定 教案 七年级数学下学期人教版
5.2.2平行线的判定教案七年级数学下学期人教版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地位与作用本课是七年级学过的“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和”“平行线”的继续,是后面研究平移以及三角形、四边形(特别是平行四边形)的相关学习的基础.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从本节课起,培养和发展学生合情推理能力,同时也开始从有条理的口头表述逐渐过渡到书写自己的理由.因此本节课的学习对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几何推理等内容的基础,也是空间与图形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的过程,掌握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2、体会“由未知向已知”转化的数学思想是认识客观事物的基本方法。
经历观察、操作、想象、推理、交流等活动,并能积极、主动地进行自主探索或与同伴交流。
3、通过问题引入和解决,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及七年级学生的认知基础,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经历观察、操作、交流、猜想、推理等活动,探索得到直线平行的条件.。
难点:会进行文字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之间的互译,理解“转化”的思想.二、学情分析从认知结构的角度,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和数学活动经验,并且对基本几何图形有一定的认识,学生已经学了平行线的定义、平行公理及其推论,具备了探究直线平行的条件的基础,但在逻辑思维和合作交流的意识方面发展不够均衡。
三、教法与学法分析根据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已有的认知基础,我采用合作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和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
以多媒体为教学平台,以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情境引入学习课题,给学生创设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独立获取知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通过归纳、类比、概括出平行线的判定方法,让他们经历知识形成过程,体验从合情推理到演绎推理的思维过程。
提高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逐步养成合作交流的习惯,形成勇于探索的意识,增强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人教版七年级下数学5.2.2平行线的判定(第1课时)教案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一个长方形工件,如果需要检验它是否符合设计要求,除了度量它的长和宽的尺寸外,还要检查各面的长宽是否分别平行,而这些实际问题如果根据平行线的定义去判断是不可能的,但又如何判断它们是否平行呢?一、要点探究探究点1:利用同位角判定两条直线平行画一画:用三角尺和直尺画平行线的步骤有哪些?思考:(1)画图过程中,什么角始终保持相等?(2)直线a,b位置关系如何?(3)由上面的操作过程,你能发现判定两直线平行的方法吗?总结归纳:判定方法1: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单说成: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应用格式:∵∠1=∠2(已知),∴a∥b(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做一做:下图中若∠1=55°,∠2=55°,直线AB、CD平行吗?为什么?解:∠3=55°,AB∥CD.理由如下:∵∠3=∠2,∠1=∠2=55°,∴∠1=∠3=55°,∴AB∥CD(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方法总结:准确识别三种角是判断两条直线平行的前提条件,本题中易得到同位角(“F”型)相等,从而可以应用“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探究点2:利用内错角、同旁内角判定两条直线平行问题1:如图,由∠3=∠2,可推出a//b吗?如何推出?总结归纳:判定方法2: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单说成: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应用格式:∵∠3=∠2(已知),∴a∥b(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解析:根据BC平分∠ACD,∠1=∠2,可得∠2=∠BCD,然后利用“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即可得到AB∥CD.解:AB∥CD.理由如下:∵BC平分∠ACD,∴∠1=∠BCD.∵∠1=∠2,∴∠2=∠BCD,∴AB∥CD(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方法总结:准确识别三种角是判断两条直线平行的前提条件,本题中易得到内错角(“Z”型)相等,从而可以应用“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问题2:如图,如果∠1+∠2=180°,你能判定a//b吗?总结归纳:判定方法3: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单说成: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应用格式:∵∠1+∠2=180°(已知),∴a∥b(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方法总结:准确识别三种角是判断两条直线平行的前提条件,本题中易得到同旁内角(“U”型)相等,从而可以应用“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典例精析例1.根据条件完成填空.①∵∠2 = ∠ 6(已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3 = ∠5(已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4 +___=180°(已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例2.如图,已知∠MCA= ∠ A,∠ DEC= ∠ B,那么DE∥MN吗?为什么?方法总结: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找准同位角、内错角和同旁内角.针对训练1.根据条件完成填空.①∵∠1 =_____(已知)∴ AB∥CE(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1 +_____=180°(已知)∴ CD∥BF(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1 +∠5 =180°(已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4 +_____=180°(已知)∴ CE∥A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如图,直线AB、CD、EF、MN相交,若∠2=∠5,找出图中与∠2 互补的角.课堂练习1.如图,可以确定AB∥CE的条件是( )A.∠2=∠BB. ∠1=∠AC. ∠3=∠BD. ∠3=∠A第1题图第2题图2.如图,已知∠1=30°,∠2或∠3满足条件,则a//b.3.如图.(1)从∠1=∠4,可以推出∥,理由是 .(2)从∠ABC +∠ =180°,可以推出AB∥CD ,理由是 .(3)从∠ =∠,可以推出AD∥BC,理由是 .(4)从∠5=∠,可以推出AB∥CD,理由是 .4.如图,已知∠1= ∠3,AC平分∠DAB,你能判断哪两条直线平行?请说明理由?三、课堂小结文字叙述符号语言图形相等,两直线平行∵(已知), ∴a∥b相等,两直线平行∵(已知), ∴a∥b互补,两直线平行∵(已知) ∴a∥b作业设计教科书第16页习题5.2第1、9题。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 平行线的判定》公开课课件
直线平行的条件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探索
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都垂直于同一条直线, 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吗?为什么?
解:这两条直线平行。
b
c
∵ b⊥a c ⊥a ∴∠1=∠2 = 90 °
a
1
2
∴b ∥ c(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结论:在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 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
例题1.
如图:
① ∵ ∠1 =___∠_2_ (已知)
C
∴ AB∥CE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F 13
② ∵ ∠2 = ∠4 (已知) ∴ CD∥BF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③ ∵ ∠1 +∠5 =180o(已知)
A
∴ __A__B_∥___C_E_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E
2 54
(2)∵∠1=∠D(已知) ∴ AB ∥ DC (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3)∵∠B+∠BAD=180°(已知) ∴ AD∥BC (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4)∵∠3_ = ∠5_(已知) ∴AB∥CD(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体验成功——达标检测
必做题:
E
C
1、如果∠A +∠B =180°,那么根据同旁内
3 2
那么a与b平行吗? b 1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 __∠_1_=__∠_2_(已知) ∴ __a_∥__b_(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大家来探索!
② 如图: 如果∠1+∠2=180o, 那么a与b平行吗?
l
a
2
பைடு நூலகம்
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5.2.2平行线的判定(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优质资料---欢迎下载5.2.2平行线的判定(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目标(1)理解平行线的判定(2)经历平行线判定的探究过程,从中体会研究几何图形的一般方法。
2.目标解析达成目标(1)的标志是:学生知道平行线判定的内容,并会运用判定进行简单推理达成目标(2)的标志是:学生通过实验探究获得判定1,再借助已有相关知识通过推理得到判定2,并会用判定1,2进行简单推理解决几何图形问题。
二、学情分析从认知结构的角度,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和数学活动经验,并且对基本几何图形有一定的认识,学生已经学了平行线的定义、平行公理及其推论,具备了探究直线平行的条件的基础,但在逻辑思维和合作交流的意识方面发展不够均衡三、重点难点重点:得到平行线的判定的过程本节课的难点:1.判定2的推理过程2.会用判定1,2进行简单推理解决几何图形问题四、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展示幻灯片1,哪些地方给你平行的形象?以前学过哪些判断两条直线平行的方法?除了这两种方法,还有没有其他的判定方法呢?学生回答,老师点评设计意图:多媒体课件的使用,使提出的问题形象直观,激发学生探究本节课内容的兴趣,引出新课,培养学生言之有据的学习习惯。
2、课前热身,梳理旧识(1)找出同位角,同旁内角,一组邻补角,一组对顶角(2).过直线AB外一点P画它的平行线CD师生活动:学生认真思考,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出现错误或不完整的地方其他学生进行补充。
学生回想画平行线的方法,并用直尺,三角尺画出平行线。
并让学生进行展示。
教师进行点评。
设计意图:复习同位角,内错角,邻补角,对顶角为推导平行线的判定2和练习题的推理过程做铺垫,复习平行线的画法为推导平行线的判定1打下基础3、动手操作,归纳判定活动一:用含45 °角的三角尺演示平行线的画法。
活动二:根据含60 °角的三角尺画平行线的过程探究以下问题师生活动:学生认真观看画平行线的过程,错误的进行改正设计意图:让学生充分经历动手操作——独立思考——合作交流——验证猜想的探究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锻炼学生由图形语言转化为文字语言,文字语言转化为符号语言的归纳能力和表达能力,为下一步推导判定2打下基础1.起始位置三角尺60 °的角是直线()与直线()的夹角,即∠()。
最新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 5.2.2平行线的判定》优质课教案
《5.2.2 平行线的判定》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学习由平行线的定义难以判断两条直线平行引入对于平行线判定方法的探究.先由平行线的画法得到判定方法 1,再经过简单推理得到判定方法 2和判定方法 3.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平行线的判定方法.【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平行线判定的探究过程,从中体会转化的思想和研究平行线判定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初步了解推理论证的方法,会正确的书写简单的推理过程。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直线平行的条件及运用。
【教学难点】理解“同位角相等,两条直线平行”,会正确的书写简单的推理过程。
课前准备:多媒体:PPT课件、电子白板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情景导入.1.如图,直线AB、CD与直线L相交,构成几个角?2.如图,装修工人正在向墙上钉木条,如果木条b与墙壁边缘垂直,那么木条a与墙壁边缘所夹角为多少度时,才能使木条a与木条b平行?3.如何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平行?(1)根据定义. (2)根据平行公理的推论.二、动手操作,归纳方法1.你还记得如何用直尺和三角尺画平行线吗?2.观察:在三角板移动的过程中,什么没有变?在这个过程中三角尺起着什么样的作用?3.改变图1(1)中∠1的大小,按照上面的方式,再做一做.∠1与∠2 的大小满足什么关系时,直线a与b平行?4.思考:什么量保持不变?你能得到什么结论?∠1与∠2是三角板经过点P的边与靠在直尺上的边所成的角移动前后的位置,显然∠1与∠2是同位角并且它们相等,由此我们可以知道什么?平行线的判定1: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简单地说:同位角相等,两条直线平行. 符号语言:∵∠1=∠2 ∴AB∥CD.练习:如图,你能说出木工用图中,这种叫做角尺的工具画平行线的道理吗? 用角尺画平行线,实际上是画出了两个直角,根据“同位角相等,两条直线平行.”,可知这样画出的就是平行线。
三、简单推理,得出判定方法2和判定方法3 1.如图,如果∠2=∠3,能得出a ∥b 吗?解:∵∠2=∠3(已知)∠2=∠1(对顶角相等) ∴∠1=∠3 (等量代换)∴a∥b(同位角相等,两条直线平行) 你能用文字语言概括上面的结论吗? 平行线的判定2: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简单地说: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符号语言:∵∠2=∠3 ∴a∥b.2. 如果∠5+∠4=180°,能得出a∥b 吗? 解:∵∠4+∠1=180°,∠4+∠5=180° (已知) ∴∠4=∠1 (同角的补角相等) ∴a∥b. (同位角相等,两条直线平行) 你能用文字语言概括上面的结论吗? 平行线的判定3: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两条直线平行. 简单地说: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符号语言:∵∠4+∠5=180° ∴ a∥b. 四、培故养新:1、完成第14、15页练习第1、2题。
七年级数学下册5.2.2平行线的判定教案(新版)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七年级数学下册5.2.2平行线的判定教案(新版)新人教版(word版可编辑修改) 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七年级数学下册5.2.2平行线的判定教案(新版)新人教版(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七年级数学下册5.2.2平行线的判定教案(新版)新人教版(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全部内容。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5.2 平行线及其判定5。
2.2平行线的判定【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用判定方法1得出判定方法2和3,会用判定方法1.2.3进行简单推理。
会用判定方法1,2得出方法32。
识记常用的平行线的判定方法.过程与方法1.整理并体会课文中“遇到一个新问题时,常常把它转化为已知的(或已解决的)问题。
”的思想方法。
2。
在探索图形的过程中,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手段,有条理地思考和表达自己地探索过程和结果,从而进一步加强学生分析,概括、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探索、交流、成功与提升的喜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勇于实践,大胆猜想、推理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重点: 掌握平行的判定方法。
难点:文字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之间的互译和“转化”思想的理解【导学过程】【知识回顾】经过直线外一点,_____ ___与这条直线平行.【情景导入】21C43ba【新知探究】探究一、平行线判定方法1:1.能否由平行线的画法找到判断两直线平行的条件?2.如图,把直尺的一边作为第三条直线,在画平行线的过程中,始终保持什么角相等? 由此你能猜想两条直线平行的依据吗?过点P 画直线CD ∥AB 的过程,三角尺起了什么作用?平行线判定方法1: 简单说成:你能用符号语言表述平行线判定公理吗? ∵ ( ) ∴ ( ) 3、如图∵∠1=∠2,∴_______∥________( )。
部审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5.2.2 第1课时 平行线的判定》1
部审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5.2.2 第1课时平行线的判定》1一. 教材分析《5.2.2 第1课时平行线的判定》是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平行线的判定方法,通过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三种判定方法,并能够运用这些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际例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七年级之前,已经学习了直线、射线、线段的基本概念,对图形的认知有一定的基础。
但是,对于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例和操作活动来加深理解。
此外,学生可能对一些专业术语如“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互补”的理解和运用还需要加强。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平行线的判定方法,能够识别和运用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三种方法判定平行线。
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平行线的判定方法,能够识别和运用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三种方法判定平行线。
2.教学难点:对“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互补”等专业术语的理解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际例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2.操作活动法: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动手操作,通过实践加深对平行线判定方法的理解。
3.讨论法: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精美的教学课件,包含丰富的图片和实际例子。
2.学习材料:准备相关的学习材料,如卡片、练习题等。
3.教学设备:准备投影仪、白板等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实际生活中的平行线例子,如铁路、公路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线有什么特点?怎样判断它们是平行的呢?2.呈现(10分钟)呈现三种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配套教学设计:5.2.2 第1课时 《平行线的判定》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配套教学设计:5.2.2 第1课时《平行线的判定》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第5.2.2节《平行线的判定》是学生在学习了直线、射线、线段以及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利用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概念来判定两条直线是否平行。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探究和发现平行线的判定定理,从而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七年级下册之前,已经对直线、射线、线段有了初步的了解,能够识别和描述它们之间的基本位置关系。
但是,对于利用角度来判定直线是否平行的方法,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通过生动形象的讲解和丰富的实践活动,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掌握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概念,并能够运用这些概念来判定两条直线是否平行。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猜想、验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概念及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2.难点:对平行线判定方法的灵活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和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和验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实践操作法: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和掌握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包括图片、实例、动画等,辅助教学。
2.教学素材:准备相关的图片和实例,用于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3.学具:为学生准备三角板、直尺等学具,用于实践操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如平行道路、尺规作图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能找出这些图片中的平行线吗?它们之间有什么特殊的性质?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呈现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概念,并解释它们与直线平行的关系。
七级数学下册《5.2.2 平行线的判定》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平行线的判定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熟练掌握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并会运用.能力目标:1、通过模型演示,即“运动—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的运用,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归纳—总结”的能力.2、遇到一个新问题时,能把它转化为已知的(或已解决的)问题.二、重点: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及运用三、难点:用数学语言表达简单的说理过程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通过让学生观察两组图片,让学生体会到研究图形时,不能仅靠直觉.那么怎样判定两直线平行呢?(设疑)从而引出课题(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1、以模型演示,引导学生观察,、猜想,从而让学生感知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由平行线的画法,让学生充分观察,在教师的启发式提问下,分析、思考、总结出结论.判定方法1: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单说成: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练习(1)3、合作交流:若图中,直线AB与CD被直线EF所截,若∠3=∠4,则AB与CD平行吗?若图中,直线AB与CD被直线EF所截,若∠2+∠4=180°,则AB与CD平行吗?由此得到:判定方法2: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判定方法3: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练习(2)总结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寻找直线平行的同位角相等条件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三)例题讲解课本P36例1、巩固新知,规范学生步骤.2、引出平行线的传递性: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四)实际应用,解决问题木工师傅用直尺画出工件边缘的两条垂线,这两条垂线平行吗?为什么?(五)课堂达标(六)方法总结,畅谈收获①平行线的判定方法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②平行线的判定方法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③平行线的判定方法3;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七)布置作业课本习题1、2、3小题。
《5.2.2平行线的判定》教案新部编本-人教新课标版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课题5.2.2平行线的判定课时本学期第课时日期课型新授主备人复备人审核人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借助用直尺和三角板画平行线的过程,,得出直线平行的条件. 能力目标:会用直线平行的条件来判定直线平行.情感目标:能在独立思考和小组交流中获益。
重点难点重点:理解直线平行的条件.难点:直线平行的条件的应用.。
教学流程师生活动时间复备标注一、复习引入:1.如图,已知四条直线AB、AC、DE、FG(1)∠1与∠2是直线_____和直线____被直线________所截而成的________角.(2) ∠3与∠2是直线_____和直线____被直线________所截而成的________角.(3) ∠5与∠6是直线_____和直线____被直线________所截而成的________角.(4) ∠4与∠7是直线_____和直线____被直线________所截而成的________角.(5) ∠8与∠2是直线_____和直线____被直线________所截而成的________角.2.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1) 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相交、平行、垂直三种(2) 在同一平面内, 不垂直的两条直线必平行(3) 在同一平面内, 不平行的两条直线必垂直(4) 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一定不垂直导言: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平行线的意义, 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以及平行公理,在此基础上,我们再来研究直线平行的条件.板书课题,并演示用直尺和三角板画平行线的过程。
课件出示复习问题,师生共同解决师生共同完成5分钟二、探究新知:三、新知应用:课本15页例题四、达标测试:课本15页练习五、课堂小结: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六、作业:课本17页4、7、(图及问题见课件)方法2的证明师生共同完成方法3的证明及例题的解决有学生独立完成,并板演练习师生共同总结两直线平行的判定方法10分钟10分钟17分钟3分钟板书设计5.2.2平行线的判定方法1、2、3 例练习教后记。
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5.2.2平行线的判定第一课时教案
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5.2.2平行线的判定第一课时教案5.2.2平行线的判定第一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思考、探索等活动掌握平行线的两种判定方法.2. 运用两种判定方法解决数学问题及实际问题.3.学会用本节知识理解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及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教学重点:两条直线平行的两种判定方法.教学难点:两条直线平行的两种判定方法.教法:演示法、学法:小组讨论法教学过程:复习:1.平行公理?平面内,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2.平行公理的推论?推论:如果两条直线都平行于第三条直线,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一、情境引入解:平行线的画法:一放,二靠,三推,四画.(1)观察画图过程,三角板起到了什么作用?保证同位角相等(2)要判断两直线平行,你有办法了吗?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二、互动新授平行线的判定判定方法1: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单说成: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如图所示,∠1 =∠2,求证:a ∥b证明:∵∠1 =∠2 (已知)∴a ∥b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用判定定理1应该注意:①找出同位角;②说明这两个同位角相等;③得出“平行”的结论。
判定方法2: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单说成: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如下图中,如果∠1=∠7,能得出AB∥CD吗?写出你的推理过程解:∵∠1=∠7(已知)∠1=∠3(对顶角相等)∴∠7=∠3(等量代换)∴AB∥CD(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三、范例学习例1:如图,已知AC⊥AE,BD⊥BF,∠1=15°,∠2=15°,AE 与BF平行吗?为什么?解:∴∠EAC = ∠FBD = 90°∵∠1 = ∠2 = 15°∴∠EAG = ∠EAC+∠1 = ∠FBD+∠2 = ∠FBG∴AE//BF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四、巩固拓展1.如图5-2-55,已知∠C=100°,若增加一个条件,使得AB∥CD,试写出符合要求的一个条件:_____∠FEB=100°_______.2.过直线AB外一点P画与直线AB平行的直线l,如图5-2-56给出了利用直尺和三角板的画法,其依据是___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___________.图5-2-553.已知:如图,∠1=∠2,试说明AB ∥CD. 请补全以下说理过程.解:∵∠1=∠2(已知),又∠3=∠2(_对顶角相等________),∴∠1=__∠3________(___等量代换_________),∴AB ∥CD(_____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_________).4.如图5-2-60所示,已知∠1=65°,∠2=65°,a ∥c ,试说明b ∥c.∵∠1=65°,∠2=65°∴a ∥b又∵b ∥c.∴a ∥c五、课堂小结1. 本节课主要学习了两条直线平行的两种判定方法.2. 会用本节知识理解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及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六、作业教科书15页习题5.2第4题板书设计5.2.2平行线的判定(1)1. 判定1 例12.判定2D C B。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2.2 平行线的判定(第1课时)
一、内容和内容解析
1.内容
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2.内容解析
平行线的判定是平面几何的一个重要内容,它是研究几何图形位置关系与数量关系的基础,也是学习简单的逻辑推理的素材;它不仅是本章的重点内容,也为今后学习平行线的性质、三角形、四边形等知识奠定基础.
平行线的判定是借助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截出的角来研究的.平行线的三个判定方法都是可以证明的,但是为了与学生思维发展水平相适应,教科书由平行线的画法引出平行线的判定方法1,把判定方法1作为“基本事实”,再把方法1作为“出发点”,经过简单推理得出方法2和方法3,体现了由实验几何到论证几何的过渡,渗透了简单推理的思想方法,为学习平行线的性质打下基础,体现了研究图形性质和判定方法的思路.由此可以确定本节课的重点:得到平行线判定方法的过程.
二、教材解析
教材由根据平行线的定义难以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平行,引入对于平行线判定方法的探究.先由平行线的画法得到判定方法1,再经过简单推理得到判定方法2和判定方法3,体现了由未知向已知转化的思想.
本节内容需要2课时完成,第1课时学习平行线的三个判定方法,第2课时是平行线判定方法的应用.
三、教学目标和目标解析
1.教学目标
(1)理解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2)经历平行线判定的探究过程,从中体会转化的思想和研究平行线判定的方法.
2.目标解析
达成目标(1)的标志:学生知道平行线的三个判定方法并会运用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平行.
目标(2)是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确认判定方法1,再经过简单推理得到另外两个判定方法;初步体会研究几何问题的基本思路,以及由未知向已知转化的思想.
四、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平行线的判定是学生对图形的判定的第一次系统研究,对于研究过程和研究方法都是陌生的,所以学生需要在老师的引导下逐步构建起研究的过程.
作为培养学生推理能力的章节,对于判定方法2和判定方法3的论证,学生可以做到“说
理”,但把推理过程从逻辑上叙述清楚存在困难,需要老师做示范,学生进行模仿.对于证明过程的严密化,对于刚刚接触平面几何的初一学生而言,具有一定的难度,为此,在推理过程符合逻辑的前提下,对于学生在证明过程中使用文字语言或符号语言来进行表述的方式不作限制,更多关注学生对证明本身的理解.
本课的教学难点:判定方法2和判定方法3的推理过程的逻辑表述.
五、教学过程设计
1.梳理旧知,引出新课
问题1 如何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平行?
师生活动:教师提出问题,学生独立思考,学生可能想到的方法(1)用定义;(2)平行公理的推论(传递性).
追问:
(1)由于直线无限延伸,用定义难以判断,你有没有其他判定方法呢?
(2)平行公理的推论是借助第三条直线判定平行,但第三条直线的位置很特殊,一般情况下,如果第三条直线与两条直线相交,是否可以借助角度判定平行呢?
师生活动:教师提出问题,启发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举手回答,如出现错误或不完整,请其他学生修正或补充,教师点评.
【设计意图】提出问题引出新课的同时,复习上节课所学的平行线的定义和平行公理及推论.
2.动手操作,归纳方法
问题2 你还记得如何用直尺和三角尺画平行线吗?请画出两条平行线,并回顾作图过程,回答下面的问题:
(1)三角尺的作用是什么?
(2)直尺又起着什么样的作用? (3)你能发现这种画法实质上是画一对什么角相等吗?
(4)你能用文字语言表达你发现的结论吗?(判定方法1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5)你能用符号语言表达判定方法1吗?
师生活动:学生回答“如图1,如果∠1=∠2,那么a ∥b ”.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的引导,让学生通过经历动手操作——观察——分析——概括的学习过程,得到判定方法1,并且在这一过程中,锻炼学生由图形语言转化为文字语言,文字语言转化为符号语言的归纳能力和表达能力为下一步推理判定方法2和判定方法3及今后进一步学习推理打下基础.
3.简单推理,得出判定方法2和判定方法3
问题3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除了得到同位角,我们还能得到内错角和同旁内21
c b a 图1
角,那么能否利用内错角或同旁内角来判定两条直线平行呢?首先来研究内错角的情况.
(1)如图,∠1和∠3是具有什么位置关系的角?如果∠1=∠3,能得出a ∥b 吗?
(2)你能用判定方法1和其他相关知识说明理由吗?
(3)你能写出推理过程吗?
师生活动:首先让学生口述推理过程,再让学生写出推理
过程,根据说理和板演情况,师生共同做修改或补充.在此更多
关注推理过程是否符合逻辑,不过多强调格式,多给学生鼓励. (4)类比判定方法1,你能用文字语言表达出上述结论吗?(判定方法2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5)你能用符号语言表达判定方法2吗?
师生活动:学生回答“如图2,如果∠1=∠3,那么a ∥b ”.
【设计意图】在问题的引导下逐步构建研究思路,通过简单推理由判定方法1得到判定方法2.
问题5 在同位角相等或内错角相等的条件下,都可以判定两条直线平行,那么能否利用同旁内角来判定两条直线平行呢?
(1)猜想,同旁内角具有怎样的数量关系时,能够判定两条直线平行?
(2)你能通过推理,得到你刚才的猜想吗?请画出图形,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推理.
(3)你能分别用文字语言、符号语言表达出上述结论吗? 师生活动:学生独立完成推理,学生代表使用实物投影进行展示和说明.
学生回答判定方法3,即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用符号语言 表示为“如图3
,如果∠1+∠4=180°,那么a ∥b ”.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经过简单推理得到判定方法3.
4.巩固新知,深化理解
例1 如图4,你能说出木工用图中的角尺画平行线的道理吗?
例2 如图5,BE 是AB 的延长线.
(1)由∠CBE =∠A 可以判定哪两条直线平行?根据是什么?
(2)由∠CBE =∠C 可以判定哪两条直线平行?根据是什么?
(3)由∠D +∠A =180°可以判定哪两条直线平行?根据是什么?
师生活动:学生独立思考回答,教师组织学生互相补充,并演示准确形式.
21c b a 3图2
42
1c b a 3图3 图4 图5
【设计意图】直接应用判定方法解决问题,巩固对平行线三个判定方法的理解.
5.归纳小结
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主要内容,并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
(1)本节课,你学习了哪些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2)你能用自己的语言叙述得到平行线判定方法的过程吗?(转化的思想方法)
(3)判定方法2和判定方法3是通过简单推理得到的,在推理论证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小结,帮助学生梳理本节课所学内容,掌握本节课的核心——平行线的判定,引领学生回顾得到平行线判定方法的过程,体会转化的思想方法,为探究平行线的性质作好铺垫.
6.布置作业
教科书习题5.2第1,4,7题.
六、目标检测设计
1.如图,填空:
(1)因为∠1=∠A (已知),
所以 ∥ ( ).
(2)因为∠3=∠4(已知),
所以 ∥ ( ).
(3)因为∠2=∠5(已知),
所以 ∥ ( ).
(4)因为∠ADC +∠C =180°(已知),
所以 ∥ ( ).
2.如图,直线AB ,CD 被直线EF 所截,∠1=60°.
(1)如果∠2=60°,那么AB 与CD 平行吗?为什么?
(2)如果∠3=120°,那么AB 与CD 平行吗?为什么?
【设计意图】检测学生对平行线判定方法的掌握程度,同时巩固对于“三线八角”图形的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