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说课稿 高一 第一章 速度

合集下载

高一必修一第一章第三节 运动快慢的描述

高一必修一第一章第三节 运动快慢的描述

第一章第三节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一、导入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费恩曼(R.P.Feynman,1918~1988年)曾讲过这样一则笑话:一位女士由于驾车超速而被警察拦住.警察走过来对她说:“太太,您刚才的车速是60英里每小时!”(1英里=1.609千米)这位女士反驳说:“不可能的!我才开了7分钟,还不到一个小时,怎么可能走了60英里呢?”“太太,我的意思是:如果您继续像刚才那样开车,在下一个小时里您将驶过60英里。

”“这也是不可能的,我只要再行驶10英里就到家了,根本不需要再开过60英里路程。

”提问:请同学们思考以下问题1.交警所说的“60英里每小时”指的是什么?2.这位女士狡辩的根据是什么?3.假如你是交警,你如何说服这位女士?同学们先把问题记在心里,等我们学习了这一节课的内容我需要同学们为我解答一下。

好,接下来进入我们今天课程的学习。

二、定义导出在这一部分中重点解决速度是一个矢量的问题,通过一系列的例子说明速度是一个矢量,使学生有一个深刻的印象:速度是一个矢量,有大小也有方向。

三、平均速度1、一列火车我们通常会说它的速度达到多少千米每小时,这里我们知道,火车是走走停停的,那么它在整个行驶的过程中速度是不恒定的,我们该怎样去描述它的快慢程度呢?这里我们引入了另一个物理量:平均速度2、定义:反映一段时间内物体运动的平均快慢程度,它与一段位移或一段时间相对应,不指出对应哪一个过程的平均速度是没有意义的3、当这段时间很短的时候无限趋近于0的时候我们可以得到另外一个物理量:瞬时速度4、比较:(1)含义:平均速度指某`过程中物体位置变化的平均快慢程度;瞬时速度指某时刻或某处物体运动的快慢程度.(2)对应:平均速度对应某个过程,如一段时间、一段位移;瞬时速度对应某个状态,如时刻、位置.四、位移—时间图像 (3)大小:平均速度计算v =Δx Δt,瞬时速度计算v =Δx Δt(Δt 趋近于0). (4)方向:平均速度方向指该过程中位移的方向. 瞬时速度方向指该状态物体运动的方向,或运动轨迹上该处的切线方向.(5)关联点:当某运动过程的时间极短时即Δt 趋于0时,平均速度即为瞬时速度;当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平均速度等于瞬时速度.图1我们知道,无论是时间还是位移都可以用坐标来表示,现在我们把位移用Y轴来表示,时间用X轴来表示可以得到一个这样的图像分析:1.位移-时间图象(x-t图象):在如上图所示的直角坐标系中,用来描述位移x与时间t关系的图象叫位移-时间图象或x-t 图象.2.利用x-t图象描述物体的运动(1)从x-t图象中可以找出物体在各个时刻对应的位移.(2)若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则x-t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直线的斜率表示物体的速度.图2(3)若x-t图象与时间轴平行,表示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如图2所示.(4)若物体做非匀速运动,则x-t图象是一条曲线,如图3-3所示,在时间t1~t3内的平均速度等于直线AB的斜率,t2时刻对应图象上点的切线的斜率表示该点的瞬时速度.图3五、例题例1 关于速率和速度,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平均速率就是平均速度B.瞬时速率是指瞬时速度的大小C.匀速直线运动中任意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都等于其任一时刻瞬时速度D.匀速直线运动中任何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均相等解析速度与速率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且前者是矢量,后者是标量.选项A中,平均速率是路程与时间的比值,而平均速度是位移与时间的比值,一般情况下,路程是大于位移的,所以两者大小不一定相等,而且平均速率无方向,也不同于平均速度,故选项A错误.选项B是瞬时速率定义表述的内容,正确.在特殊的匀速直线运动中,由于相等时间内位移相等,而且位移大小与路程也相等,所以选项C、D都正确.答案 A例2 甲做变速直线运动,前一半位移平均速度为v1,后一半位移平均速度为v2,全程的平均速度为多大?解析 本题考查对平均速度公式v =Δx Δt的理解及应用,求出全程的位移Δx 和所用时间Δt 是解题的关键.计算平均速度要根据公式v =x t,x 与t 有对应关系.要求全程平均速度,设x 为全程位移,t 为全程所用时间,则据题意可将运动时间表示为t 1=x 2v 1,。

说课稿§1.3速度

说课稿§1.3速度

§1.3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下午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根据新课标的理论,对于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四个方面对本节课进行说明。

首先说一下我对本节教材的分析。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是人教版普通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三课的内容。

本节课有承前启后的作用,这节课学生在初中已有初步的学习,但初中给的速度概念比较模糊。

高中阶段在学完表示位置变化的物理量位移以后再引入速度的概念更科学。

本节课强调比值法定义物理量,对后面匀变速运动加速度的概念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建立好速度和速率的概念对后面匀变速直线运动、平抛、圆周运动以及对力学和电磁学都有很好的帮助。

基于对教材的这些认识,根据学生的心里特征和认识水平,我确定了本节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节教学重点为比值法定义速度的概念,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区别。

教学难点:对瞬时速度的理解。

经过以上教材分析、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三维教学目标:在知识与技能方面:(1)知道直线坐标系中的坐标与位移的关系。

(2)知道速度的大小和方向是如何定义的。

(3)理解速度的意义,知道瞬时速度的大小是速率。

(4)能够区分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能够求解实际情景中的平均速度。

在过程与方法方面:通过观察、探究、辩论、交流、极限渗透法让学生逐步建立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概念。

在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通过观察、比较、探究、辩论、交流,培养学生学物理的兴趣思考及合作交流精神。

学生在初中时对速度已有了初步的学习。

并在上节学习中理解了矢量与标量,为这节课的学习铺平了道路。

基于此点本节的教学与学法我将采用教师启发、指导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等环节体现学生主体性的教学方式。

教师与学生互动,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以达到高效课堂的目的。

新课标指出,物理教学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过程,是教师和学生间互动的过程,是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

物理高中必修一速度教案

物理高中必修一速度教案

物理高中必修一速度教案课题:速度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速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能够运用速度公式解决相关问题。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和推理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速度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2. 难点:解决速度相关问题的思维方法和技巧。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学用具、实验器材、教学PPT等。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计算器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引入速度的概念,让学生理解速度的意义和重要性。

2. 讲解:介绍速度的定义和计算公式,讲解速度的单位和计算方法。

3. 实验: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掌握测量速度的方法。

4. 拓展:引导学生思考速度与运动的关系,让他们发现速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5. 训练:组织学生进行速度计算的例题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6.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速度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达到?学生是否理解了速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如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六、作业布置:1. 完成课堂练习题目。

2. 思考速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场景,并写出一篇小结。

七、板书设计:速度的定义:速度=位移/时间速度的计算方法:v=Δx/Δt速度的单位:m/s八、教学反馈:学生对速度的理解程度如何?对速度的掌握情况如何?学生的学习状态如何?以上为高中物理必修一速度教学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高中物理必修1第1章《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教案

高中物理必修1第1章《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教案

§1.3速度快慢的描述——速度【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2、明确速度的计算公式、符号和单位,理解记忆速度是矢量。

3、理解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概念,知道速率和速度的区别。

过程与方法1、通过瞬时速度,初步了解极限思想。

2、体会比值法定义物理量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学生自己探究学习物理的过程,逐步爱上物理学的严谨、奇妙。

2、通过“速度”与“现代社会”的阅读,培养自己热爱生活和保护环境的情操【教学重点】速度概念的理解,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瞬时速度的区别与联系【教学难点】比值法和极限思想的理解【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预习学案【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新课引入〗初中同学们已经学过了速度这个物理量,大家能说说对它的理解吗?本节课,我们再来对速度这个物理量进行更深一步的学习。

〖新课教学〗一、坐标与坐标的变化量〖物理情境〗一辆汽车沿平直公路运动,时刻t1时汽车位于A点,坐标x1=10m,一段时间后,汽车位于B点,坐标x2=30m。

〖问题〗这段时间内汽车的坐标变化量是多少?汽车的位移是多少?方向如何?如果汽车是从B点向A点运动呢?你有没有发现什么规律?〖总结〗已知坐标求位移,可用坐标的变化量表示位移,变化量的大小表示位移的大小,变化量的正负表示位移的方向。

二、速度〖物理情境〗1、自行车在30min内行驶8km2、汽车在相同时间内行驶50km3、百米赛跑,优秀运动员用10s时间跑完全程4、百米赛跑,某位同学用13.5s才跑完全程〖问题〗1、自行车和汽车谁运动的快?怎样比较?2、优秀运动员和某位同学谁跑得快?如何比较?3、优秀运动员和自行车哪个运动的更快?如何比较?〖总结〗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1、相同的时间,比较位移的大小,位移大的,运动得快;2、相同的位移,比较时间的长短,时间短的,运动得快;3、不同的位移,不同的时间,则可以通过比较位移与发生这个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来比较运动的快慢。

高中物理速度说课稿5篇范文

高中物理速度说课稿5篇范文

高中物理速度说课稿5篇范文第一篇:高中物理速度说课稿“说课”是教学改革中涌现出来的新生事物,是进行教学研究、教学交流和教学探讨的一种新的教学研究形式,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高中物理速度说课稿,欢迎来参考!第3节速度和加速度说教材:《速度和加速度》是司南版必修1第二章“运动的描述”第3节的内容,是本章的基础。

本章从机械运动入手,讲述运动学的基础知识,是高中物理的基础,所以本章的教学关系到高中物理教学的好坏。

本节的主要教学内容有: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加速度。

本节速度、加速度是描述运动的重要物理量,理解速度和加速度概念是学习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基础,所以学好本节内容有利于为后面的学习做准备。

结合本节的内容和特点,为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培养学生。

按教学大纲要求,结合新课标提出以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物体运动的快慢(即位置变化的快慢)可以用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来描述。

2.理解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知道瞬时速度的大小简称速率3.知道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在描述运动快慢方面的区别和联系4.理解加速度的概念,知道加速度是矢量,加速度的方向表示物体速度变化的方向。

5.理解直线运动中加速度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及其加速或减速运动之间的联系过程与方法:初步了解极限思想在建立瞬时速度概念时的作用,了解比值定义法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区别物理概念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如果能抓住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区别,理解加速度的概念,也就把握了本节的要领。

高一学生的思维具有单一性,定势性,并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转变,他们容易接受相对形象的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概念,而对相对抽象的加速度普遍感到困惑。

所以本节教学的重点是平均速度、瞬时速度以及它们的区别;教学的难点是:加速度概念的理解。

说教法物理教学重在启发思维,教会方法。

物体的运动是日常生活中最为常见的现象,学生对物体的匀速运动已有自己的认识,作为教学的起点。

人教版高一上册物理第一章说课稿范文: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人教版高一上册物理第一章说课稿范文: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人教版高一上册物理第一章说课稿范文:运动快慢的
描述——速度
转眼间高中新的课程又将开始了,为了老师更好的开展自己的教学工作,现将高一上册物理第一章说课稿范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您们好!今天我要说的是速度的教学设计,速度选自2006 人教版物理第一册第二章第三节。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三部分来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作用、分析:
本节是高中物理教学的重点之一,是我们生活中随处都在运用的一个基础概念。

它是对初中学习过的知识速度的一个延伸,也是我们今后学习运动学的一个基础。

所以,无论是从知识本身,还是知识外延性来看,本节知识都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2、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的时候已经学习了速度的概念,也学习了两种简单的比较运动。

1.3位置变化快慢的描述——速度说课稿

1.3位置变化快慢的描述——速度说课稿

位置变化快慢的描述——速度说课稿
说课稿开头:
尊敬的各位评委:
大家好 !
我是,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 _____ 年级物理 ____ 册第 ____ 章第 ____ 节的内容,下面我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说板书设
时刻(或位置)的速度,就需要取较小的时间段(或位移),最后才定
义瞬时速度。

科学探究:通过书本提供的问题,引导学生一步步进行分析建立概念,掌握研究方法。

科学态度与责任: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并组织简
约的语言发表意见,对表现积极主动思考的同学及时给以表扬提出期
待,对出现的问题及时提醒。

教具多媒体课件,打点计时器、电源、纸带等
教学
方法
创设情景启发式教学

学法







板书设计。

高中物理必修一速度教案6

高中物理必修一速度教案6

高中物理必修一速度教案6
教学目标:
1. 理解速度的概念,掌握速度的计算方法;
2. 能够根据速度公式解决相关问题;
3. 掌握速度的单位及换算。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速度的计算方法。

难点:速度单位的换算。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和示例题目;
2. 学生准备学习笔记和课后练习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通过引入生活中的实例,引发学生对速度概念的认识,比如车辆行驶的速度,人在跑步时的速度等。

二、概念讲解
1. 定义速度:速度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移动的距离。

2. 速度的计算公式:速度=位移/时间
3. 速度的单位:国际制速度单位是米每秒(m/s),常用速度单位还有千米每小时
(km/h)。

三、示例讲解
通过几个示例题目的讲解,让学生掌握速度的计算方法并理解速度单位的换算。

四、练习
让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1. 一辆汽车以每小时60公里的速度行驶,问它经过1小时行驶的距离是多少?
2. 一个人以每秒5米的速度跑步,问他跑步10秒后所达到的位置是多远?
五、总结
教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速度的重要性和计算方法,澄清学生可能存在的疑惑。

六、作业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拓展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生活中的实例引入,引发学生对速度的兴趣和认识,通过简单的计算和练习,让学生逐渐掌握速度的计算方法和单位换算,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成绩。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加入更多实用的例子,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创新思维。

(新教材)统编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第一章第4节《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说课稿

(新教材)统编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第一章第4节《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说课稿

(新教材)统编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第4节《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优质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统编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第4节《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

第一章主要讲述机械**的描述,以机械**与物理模型为学习主题。

在我们周围,到处可以看到物体在**。

物体的空间位置随时间的变化,是自然界中最简单、最基本的**形态,叫作机械**。

在物理学中,研究物体做机械**规律的分支叫作力学。

人们在力学的研究中,不仅认识了物体做机械**的规律,而且还创立了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通过第一章学习,培养学生**观念、建构模型的意识和能力、一定的科学探究的意识、能力和科学态度与责任,从而让学生具有物理学科的核心素养。

本章共有四节内容,本节是第四节,介绍位置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

承载着实现全章教学目标的任务。

为了更好地教学,下面我将从课程标准、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和学科核心素养、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学情分析、教学过程等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版2020年修订)【内容要求】:“1.1.3 理解加速度。

例 4 结合加速度概念的建构,体会物理学中的抽象思维。

”二、教材分析。

本节是第一章《**的描述》的第四节。

要描述物体的**,首先要要讨论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就要涉及位置、时间、位移、速度等概念。

其次,还要运用加速度来描述物体**的快慢。

本节是一节概念课,用单位时间的速度变化量进行对比,建立加速度的概念。

讲解了速度变化的快慢和速度的区别,加速度的概念。

接下来讲解加速度的方向。

最后讲解了从v—t图像看加速度。

加速度的矢量性问题,是本节的重点,特别是对加速度概念的构建,体现了物理学中的抽象思维,对。

(新教材)统编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第一章第3节《位置变化快慢的描述——速度》优质说课稿

(新教材)统编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第一章第3节《位置变化快慢的描述——速度》优质说课稿

(新教材)统编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第3节《位置变化快慢的描述——速度》优质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统编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第3节《位置变化快慢的描述——速度》。

第一章主要讲述机械**的描述,以机械**与物理模型为学习主题。

在我们周围,到处可以看到物体在**。

物体的空间位置随时间的变化,是自然界中最简单、最基本的**形态,叫作机械**。

在物理学中,研究物体做机械**规律的分支叫作力学。

人们在力学的研究中,不仅认识了物体做机械**的规律,而且还创立了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通过第一章学习,培养学生**观念、建构模型的意识和能力、一定的科学探究的意识、能力和科学态度与责任,从而让学生具有物理学科的核心素养。

本章共有四节内容,本节是第三节,介绍位置变化快慢的描述——速度。

承载着实现全章教学目标的任务。

为了更好地教学,下面我将从课程标准、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和学科核心素养、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学情分析、教学过程等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版2020年修订)【内容要求】:“1.1.3 理解速度。

例 3 结合瞬时速度概念的建构,体会研究物理问题的极限方法。

”二、教材分析。

本节是第一章《**的描述》的第三节。

要描述物体的**,首先要要讨论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就要涉及位置、时间、位移等概念。

其次,要运用速度来描述物体**的快慢。

本节是一节概念课,用单位时间的位移或单位位移的时间进行对比,建立速度的概念。

讲解了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区别与联系,用打点计时器测量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最后讲解了速度时间图像。

速度的矢量性问题,是本节的重点,特别是对瞬时速度的理解,体现了一种极限的思想,对此要求引导学生逐。

1.3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优秀教案优秀教学设计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1)

1.3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优秀教案优秀教学设计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1)

1.3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速度的概念,知道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知道速度的含义、公式、符号和单位,知道它是矢量。

2.理解平均速度,知道瞬时速度的概念。

3.知道速度与速率以及它们的区别。

过程与方法:1.记住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的计算公式,会解决有关问题。

2.理解平均速度的物理意义,会求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介绍或学习各种工具的速度,去感知科学的价值与应用。

【教学方法】1.通过例题和实例引导学生分析如何辨别物体运动的快慢.2.通过讨论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教学重点】速度、瞬时速度、平均速度三个概念及三个概念之间的区别。

【教学难点】速度矢量性的理解,瞬时速度的推导。

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自然界各种物体的运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新课。

【教学过程】一.坐标与坐标的变化量复习旧知识:在上一节的学习中,我们学习了位移这一较为重要的矢量,大家回忆一下位移的定义是什么?学生积极思索并回答出位移的定义:从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

教师引导:既然位移是描述物体位置变化的物理量,所以物体的位移可以通过位置的变化量来表示。

问题展示:一辆汽车在沿平直公路运动。

我们怎样描述汽车向前行驶的位移?学生积极思考并回答:建立直线坐标轴来描述汽车的位置。

展示:坐标表示位置:A点坐标为x1=10 m,B点坐标为x2=30 mΔx=x2-x1=30 m-10 m=+20 m总结:Δx的绝对值表示位移的大小;正负号表示方向Δx为正值表示位移的方向与x轴正方向相同;Δx为负值表示位移的方向与x轴正方向相反。

二.速度:思考导学:以下表格有四个物体的运动情况:问题1:比较A和B谁运动的快,为什么?问题2:比较B和D谁运动的快,为什么?结论: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可以有两种方法:(1)一种是在位移相同的情况下,比较所用时间的长短,时间短的物体运动快,时间长的物体运动慢;(2)另一种是在时间相同的情况下,比较位移的大小,位移大的物体运动得快,位移小的物体运动得慢。

高中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一章说课稿: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高中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一章说课稿: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高中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一章说课稿:运动快慢的描述
—速度
速度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程度。

小编准备了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一章说课稿,具体请看以下内容。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同学们:大家好!
我说课的课题是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取自于人教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必修1 第一章第三节的内容。

我将从学习任务分析、学习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等方面阐述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是建立在学生掌握了参考系、坐标系等描述物体运动的基本方法后提出的,这一节的学习是对这些内容的运用。

教材通过坐标的变化量,明确运用矢量描述位置变化的方法,然后将其与时间变化量的比值定义为速度,通过极限的思维方法,从平均速度过渡到瞬时速度。

本节课强调比值法定义物理量,对后面匀变速运动加速度的概念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建立好速度和速率的概念对后面匀变速直线运动、平抛、圆周运动以及对力学和电磁学都有很好的帮助。

教学对象是高一年级的学生,这一时期的学生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度、转化的阶段,在学习这节课之前,学生对于速度的概念已经有感性的认识,但对速度的严格定义显然没有概念。

因此在教学当中要由形象思维开始,在具体材料的支持下展现速度快慢的现象,同时又要不失时机的适时的。

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案速度

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案速度

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案速度教学目标:1. 理解速度的概念,并能正确计算速度;2. 掌握速度的方向和大小的概念;3. 了解速度与加速度的关系。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速度的定义和计算方法;难点:速度与加速度的关系。

教学过程:一、引入教学(5分钟)1. 通过视频或图片展示一辆汽车在道路上行驶的画面,引导学生讨论车辆的运动状态。

2. 提出问题:什么是速度?如何计算速度?二、概念讲解(15分钟)1. 讲解速度的定义:速度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运动的距离。

2. 介绍速度的计算方法:速度=位移/时间。

3. 解释速度的方向和大小的概念。

三、示范演练(15分钟)1. 指导学生进行速度的计算练习。

2. 要求学生根据给定的位移和时间数据,计算物体的速度。

四、引导讨论(10分钟)1. 引导学生讨论速度与加速度的关系;2. 提出问题:速度和加速度有何异同之处?五、拓展延伸(10分钟)1. 展示多种物体在不同条件下的运动图像,让学生探究速度与运动状态的关系;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改变物体的速度。

六、课堂小结(5分钟)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速度的重要性;2. 引导学生思考速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七、课后作业1. 完成速度相关的练习题;2. 思考速度与加速度的关系,并写一篇小结。

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围绕速度展开,通过引入、概念讲解、示范演练等环节,引导学生掌握速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同时通过引导讨论和拓展延伸,帮助学生将速度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更好地理解速度的应用和意义。

在备课过程中,需要注重案例的选择与设计,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参与,提高学习效果。

教科版必修1《运动快慢与方向的描述—速度》说课稿

教科版必修1《运动快慢与方向的描述—速度》说课稿

教科版必修1《运动快慢与方向的描述—速度》说课稿一、教材内容概述《运动快慢与方向的描述—速度》是中学必修一教科书中的一章。

本章主要介绍了描述物体运动快慢与方向的重要物理量——速度。

通过学习本章,学生可以深入了解时间和空间对物体运动的影响,了解速度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速度与运动的关系,为学习后续内容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掌握速度的概念,能够运用速度公式进行速度计算,理解速度与运动的关系。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速度概念解释和分析日常生活中的运动现象的能力,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归纳和总结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举一反三的例子,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积极探索学习科学的热情。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速度的概念、计算方法及其与运动的关系。

•教学难点:速度与运动的关系的理解,运用速度概念进行日常生活中运动现象的解释和分析。

四、教学内容和教学步骤本章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速度的概念、计算方法及其与运动的关系。

第一节速度的概念1.引入:通过展示一个物体运动的视频,向学生提出以下问题:如何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与方向?学生自由发言。

2.引导学生思考:对于物体运动的描述,时间和空间有哪些重要作用?3.引导学生体验:请学生站在教室前后两个地点,利用手表计时,测量两点间运动的时间;再利用手边的尺子测量两点间的距离,引导学生思考运动速度的影响因素。

4.通过以上引导,引出速度的概念:速度是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运动的距离。

5.通过举例和画图,加深对速度概念的理解。

第二节速度的计算方法1.引入:以一个小车沿直线运动为例,假设小车在2秒钟里行驶了20米,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小车的速度。

2.教师示范计算速度公式:速度=位移/时间;引导学生理解速度公式的意义及计算过程。

3.小组讨论和解题:将学生分组并给予几个速度计算问题,让学生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合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三节速度与运动的关系1.引入:以运动员在不同速度下完成跑步比赛为例,让学生观察其运动状态,并引导学生思考速度与运动的关系。

完整说课稿 高一第一章 加速度

完整说课稿  高一第一章 加速度

速度快慢的描述—加速度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

我是—号考生,我说课的课题是《运动速度快慢的描述-加速度》,秉着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我主要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设计这四个方面来阐述今天说课的意图。

一、说教材加速度是人教版普通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五节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加速度相关的理论知识,加速度是运动学和动力学中一个重要的物理概念,也是一个较抽象的概念,它是第三节速度的延伸,也为后续章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奠定基础,所以无论从知识本身,还是从知识的外延性来看,它在整个章节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根据以上对教材内容和结构的分析,又考虑到高一年级学生的知识水平,我制定了以下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加速度的物理意义,知道加速度的概念,定义式和单位。

理解加速度的矢量性以及加速度与速度的关系知道v-t图像中直线的斜率就是代表加速度的大小。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体会比值法的魅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的学习,感受到生活与物理的密切关系,会用科学的思维方法看待问题。

基于以上三维目标,按照新课程的要求,我确定了本节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加速度的概念,只有掌握了这一点才能更加准确的理解和掌握后续教材的相关内容。

教学难点: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的关系的得出,本部分比较抽象,学生欠缺这方面的基础知识。

二、说教法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分析,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节主要采用讲授法,提问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

三、说学法在学法上。

本课针对的是高一年级学生,他们具备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但是他们的独立推理能力还不完善,缺乏运用已有知识推出新规律的经验,因此我会巧用提问法,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在轻松、自主、讨论的学习氛围中总结出本节的主要内容从而完成教学任务。

四、说教学过程根据以上分析,本课的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四个环节:一、引出课题、激发兴趣。

二、启发诱导,探求新知。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说课稿:《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说课稿:《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说课稿:《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总3页)-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说课稿:《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一、说教材1、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有承前启后的作用,这节课学生在初中已有初步的学习,但初中给的速度概念比较模糊。

高中阶段在学完表示位置变化的物理量位移以后再引入速度的概念更科学。

本节课强调比值法定义物理量,对后面匀变速运动加速度的概念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建立好速度和速率的概念对后面匀变速直线运动、平抛、圆周运动以及对力学和电磁学都有很好的帮助。

此外本节内容与生产生活实际联系非常紧密。

根据新课标要求通过本节课教学要实现如下教学目标。

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速度的概念,知道速度的方向即物体的运动方向。

(2)能在具体问题中正确使用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概念,并能进行计算(3)知道瞬时速度是表示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注意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的区别和联系(4)知道速度与速率的区别和联系,能在生活中正确使用速度和速率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探究、辩论、交流、极限渗透法让学生逐步建立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概念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比较、探究、辩论、交流,培养学生学物理的兴趣思考及合作交流精神。

3、重点:比值法定义速度的概念,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区别难点:由平均速度引入瞬时速度二、说教学方法教师启发诱导,学生观察,积极思考,探究交流最后归纳出概念。

三、说教学程序1、新课引入:由日常生活情景提出问题2、速度概念的学习:实验:请两位同学到讲台前,按照老师的指令走路,第一次时间相同位移不同,第二回位移相同时间不同。

让学生观察总结:当时间相同时位移大的快,位移相同时,时间小的快老师进一步提问:当位移和时间都不同时,如何比较运动的快慢?例如:某同学跑完百米用13.5秒自行车在30分钟内行驶8千米学生总结:求出两次运动中单位时间内的位移,比较大小,得出结论教师总结:(引出速度的概念)速度的定义表达式物理意义单位矢量性由学生总结对速度的理解练习:关于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速度是矢量,既有大小也有方向B、速度描述运动的快慢,只有大小C、速度越大,物体的位移越大D、速度越大,单位时间内的位移越大3、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老师提问:目前百米赛跑的世界记录是9.78秒这能说明该运动员都是以10.22米每秒的速度运动吗?让学生分组讨论,回答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小球下落的频闪照片,更直观的说明上述速度的定义只能粗略描述变速运动在这段时间平均起来的快慢程度。

教科版高中物理 必修一 1.3.2《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说课稿

教科版高中物理 必修一 1.3.2《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说课稿

教科版高中物理必修一 1.3.2《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说课稿《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说课稿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您们好!今天我要讲课的题目选自教科版高中物理必修1第一章第三节的《速度》。

围绕本课题,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三部分来进行说明。

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作用:本节课是高中物理教学的重点之一,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随处都会用到的基础概念。

它即是对初中所学知识的一个延伸,也是我们建立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基础。

所以,无论是从知识本身,还是知识外延性来看,本节知识都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2、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的时候已经学习了速度的概念,掌握了两种简单的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这就为我们高中阶段的学习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但对于速度的矢量性以及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等概念,学生还缺乏足够的理解。

根据上述情况,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3、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①理解速度的定义、表达式、单位和方向②理解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的概念并掌握其区别与联系。

③能够根据V-t图判断物体运动情况。

过程与方法:通过新旧知识的结合以及例题的引导,使学生对速度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情感与态度:应用所学的速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愿望。

4、教学重点、难点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和难点:①我确定的教学重点是: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区别,速度与时间引入一个新的物理概念--平均速度:粗略地描述物体在Δt时间内运动快慢的速度。

同时要提醒同学们在计算平均速度时的注意事项,必须指明是计算的那一段位移内的平均速度。

接着分析瞬时速度,因为平均速度只能粗略的描述一段位移或一段时间内的运动的快慢,但是有的时候,我们需要知道物体在每时每刻运动的快慢,那我们怎样来描述呢?这里又引发学生的思考,这样就引导学生得出瞬时速度的定义: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时的速度。

并讲授瞬时速度的方向,与物体在该时刻的运动方向相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速度快慢的描述—加速度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

我是—号考生,我说课的课题是《运动速度快慢的描述-加速度》,秉着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我主要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这四个
方面来阐述今天说课的意图。

一、说教材
加速度是人教版普通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五节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加速度相关的理论知识,加速度是运动学和动力学总一个重要的物理概念,也是一个较抽象概念,它是第三节速度的延伸,也为后续章节云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奠定基础,所以无论从知识本身,还是从知识的外延性来看,它在整个章节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过渡语:根据以上对教材内容和结构的分析,有考虑到高一年级学生的知识水平,我制定了以下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加速度的物理意义,知道加速度的概念,定义式和单位。

理解加速度的矢量性以及加速度与速度的关系
知道v-t图像中直线的斜率就是代表加速度的大小。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体会比值法的魅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的学习,感受到生活与物理的密切关系,学会用科学的思维方法看待问题。

基于以上三维目标以及新课程的要求,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加速度的概念,只有掌握了这一点才能更加准确的理解和掌握后续教材的相关内容。

教学难点: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的关系的得出,这部分比较抽象,学生掌握起来比较困难。

二、说教法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分析,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节主要采用讲授法,提问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

三、说学法
在学法上。

本课针对的是高一年年级学生,他们具备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但是他们的独立推理能力还不完善,没有运用已有知识推出新规律的经验,因此我会巧用提问法,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在轻松、自主、讨论的学习氛围中总结出本节的主要内容从而完成教学任务。

四、说教学过程
根据以上分析,本课的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四个环节:一、引出课题、激发兴趣。

二、启发诱导,探求新知。

三、即使训练,巩固新知。

四、课堂小结,深化目标。

1、引出课题、激发兴趣
首先我会采用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回顾速度的相关知识,这样有助于学生温习旧知识,从而为下面新的知识作铺垫。

然后利用多媒体展示小汽车、摩托车不同时刻的速度表格,从表格中,学生不难观察出两辆车在不同时刻速度存在的变化。

任何变化的物理量都会有快慢之分,如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变化快慢的物理量,那么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用什么来描述呢?通过这个问题,从而引出本课。

2、启发诱导,探求新知。

加速度的概念的理解是本节课的重点,为了突破重点,我会让学生尝试着归纳出加速度的定义,我在适当时时候做补充得出正确的定义,然后在引导学生运用类比的方法,类比速度导出加速度的定义式:,单位,以及矢量性
加速度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那么加速度的方向该如何判断。

这就要求学生理清“加速度的方向和速度方向的关系”,这也是本节课的难点,为了突破难点。

我让学生分小组讨论,边阅读书本P26,边思考。

然后让每个小组推荐一名代表向全班阐述自己小组的观点并简单说明理由,教师再给予适时引导,从而总结出结论()。

这种方法,可以集思广益,互相启发,同时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他们对问题的专研能力并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以前的学习学生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s-t图像是一条直线且其斜率即为运动的速度,那么通过v-t图象能否求出加速度呢?这时我会让学生阅读课本第28页的思考与讨论,由加速度的定义式并且类比匀速直线运动的s-t图像,学生不难得出图中的加速度即为直线的斜率,是不变的,直线越陡则斜率越大,即加速度越大。

至此,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就全部讲解完了。

第三部分:及时训练,巩固新知。

为了使学生巩固新知识,提高其运用新知识的能力,必须要进行必要的练习,我会提供几个接紧扣新课内容的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在学生练习的过程中,应及时给与肯定和鼓励,这样有助于他们获得学习的乐趣,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四部分:课堂小结,深化目标。

对于本节课的归纳,我会采用随机提问的方式,让每个学生多有回答本节课所学知识的机会,这种方式有助于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是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也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通过以上四个环节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本节课所学的内容。

为了让学生牢记和灵活运用新知识,我会适当地布置一些课外作业,让学生带着问题离开课堂。

最后我将补充我的板书。

板书设计:
各位评委老师。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