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唐诗五首 - 黄鹤楼

合集下载

13唐诗五首《黄鹤楼》课件(ppt24张)

13唐诗五首《黄鹤楼》课件(ppt24张)

13唐诗五首《黄鹤楼》课件(ppt24张 )优秀 课件精 品课件 免费课 件公开 课课件 ppt课件 课件下 载
崔颢与黄鹤楼
➢ 唐代诗人崔颢的题咏,使黄鹤楼赢得“天 下江山第一楼”的美誉。《黄鹤楼》这首诗 运用了优美的神话传说,写出黄鹤楼的来历、 登楼所见以及触景生情引起的乡愁。宋代人 把这首诗推为唐人七律第一。
昔人已乘黄鹤去。传达出诗人内心的孤寂与苦闷
2、描写登黄鹤楼所见江上情景的两句诗句是?请你 用自己的画描绘一下。诗人在最后感叹道“烟波江上 使人愁”,他为何而愁?愁什么呢?
13唐诗五首《黄鹤楼》课件(ppt24张 )优秀 课件精 品课件 免费课 件公开 课课件 ppt课件 课件下 载
13唐诗五首《黄鹤楼》课件(ppt24张 )优秀 课件精 品课件 免费课 件公开 课课件 ppt课件 课件下 载
学习目标
1、在熟读的基础上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 2、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3、欣赏诗歌平淡质朴的语言。 4、准确流畅地背诵诗歌。
13唐诗五首《黄鹤楼》课件(ppt24张 )优秀 课件精 品课件 免费课 件公开 课课件 ppt课件 课件下 载
13唐诗五首《黄鹤楼》课件(ppt24张 )优秀 课件精 品课件 免费课 件公开 课课件 ppt课件 课件下 载
崔颢,汴州(开封)人氏,(公元704?—754年)唐
玄宗开元11年(公元723年)进士。他才思敏捷,长 于写诗,系盛唐诗人,《旧唐书·文苑传》把他和王昌 龄、高适、孟浩然并提,但他宦海浮沉,终不得志。历 史上对他的记述不多,故里汴州也很少有关他的传说 和故事流传下来,旧《唐书·崔颢传》里非常简略, 连他文学上的成就也未提及 。以《黄鹤楼》诗,颇令 李白折服。从诗意看,崔颢还是思念故乡,并有回乡 归隐、急流勇退之意的。然终因他功名心切,仍然回 到长安,死于唐天宝十三年(754年),未得返回故 里。这可能正是崔颢的故事在开封流传不多的主要原 因。

第13课《唐诗五首——黄鹤楼》课件(共25张PPT)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13课《唐诗五首——黄鹤楼》课件(共25张PPT)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思考探究
5.体会尾联蕴含诗人的情感。
日近黄昏,长江上烟波浩渺,勾起了诗 人浓浓的思乡愁绪。
思考探究
6.李白用“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 头”来评价该诗,难道这首诗仅在写景方面 有独到之处吗?请说说你的看法。
该诗不仅写景,还有抒情。前四句抒发 了人去楼空、世事苍茫的感慨;后四句 描绘了登楼所见,烘托思乡之情。
黄鹤楼
崔颢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学
理解诗歌含义,领悟诗的意境

目 标
了解诗中涉及的传说
理解诗歌的内容
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新课导入
湖北:黄鹤楼 崔颢 《黄鹤楼》 湖南:岳阳楼 范仲 淹《岳阳楼记》 江西:滕王阁 王勃 《滕王阁序》
新课导入
李白曾登黄鹤楼想题诗纪念,但当他看到崔颢的《黄 鹤楼》后,自认无法超越,就此收手。只在崔诗下面题了 行字,“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便飘然离 去。事后对崔颢的这首诗念念不忘,曾两次作诗模仿此诗 的格调。如:在金陵凤凰台时写下了《登金陵凤凰台》: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 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山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 安不见使人愁。
作者简介
崔颢(704~754),汴州(开封)人, 唐代诗人。开元十一年进士。天宝中为尚 书司勋员外郎。少年为诗,意浮艳,多陷 轻薄;后来的边塞生活使他的诗风大变, 风骨凛然,雄浑奔放。有《崔颢集》。
黄鹤楼简介
黄鹤楼,中国历史上的三大名楼之 一,一百年前被大火焚毁;1985年它又 重新屹立在长江之滨。昔日的黄鹤楼有 “天下绝景”之称,今日的黄鹤楼更雄 伟、壮丽。据史料记载,黄鹤楼始建于 三国。1700多年来,屡建屡毁,仅明清 两代,就被毁7次,重建和维修了10次。 有“国运昌则楼运盛”之说。

八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13 唐诗五首 黄鹤楼 课件(共30张ppt)

八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13 唐诗五首 黄鹤楼 课件(共30张ppt)

分层赏析
■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诗人满怀对黄鹤楼的美好憧憬慕名前来,可仙人驾鹤杳无 踪迹(用典),鹤去楼空,眼前就是一座寻常可见的江楼。融 入仙人乘鹤的传说中,描绘了黄鹤楼的近景,隐含着此楼枕山 临江,峥嵘缥缈之形势。“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 楼。”美好憧憬与寻常江楼的落差,在诗人心中布上了一层怅 然若失的底色,为乡愁情结的抒发作了潜在的铺垫。
诗歌多次运用双声、叠韵和叠章词,如“黄鹤”“复返”等双声词,“此地”““江上”等叠韵词,以及“悠 悠“历历”“萋萋”等叠音词,这些词的运用使此诗声韵铿锵,富于音乐美。
知识积累
• 你还知道哪些写思乡的诗句?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温庭筠《商山早行》 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宋之问《题大庾岭北驿》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纳兰性德《长相思》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岑参《逢入京使》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愁。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太阳落山,黑夜来临,鸟要归巢,船要归航,游子要归乡, 然而天下游子的故乡又在何处呢?江上的雾霭一片迷蒙,眼底也生出的浓浓迷雾,那是一种隐隐的泪 花和心系天下苍生的广义乡愁,问乡乡不语,思乡不见乡。面对此情此景,谁人不生乡愁也无由。诗 作以一“愁”收篇,准确地表达了日暮时分诗人登临黄鹤楼的心情,同时又和开篇的暗喻相照应,以起 伏辗转的文笔表现缠绵的乡愁,做到了言外传情,情内展画,画外余音。(借景抒情)
分层赏析
■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两句笔锋一转,由写传说中的仙人、黄鹤及黄鹤楼,转而 写诗人眼前登黄鹤楼所见,由写虚幻的传说转为实写眼前的所见景物,晴空里,隔水相望的汉阳城清 晰可见的树木,鹦鹉洲上长势茂盛的芳草,描绘了一个空明、悠远的画面,为引发诗人的乡愁设置了 铺垫。

13、唐诗五首 黄鹤楼

13、唐诗五首 黄鹤楼

展示评价
2.《黄鹤楼》一诗是怎样将神话传说与眼前景物融为一体 的?
《黄鹤楼》前两联,均是先写神话传说,再写 眼前景物的格局,虚中有实,抚今追昔,写出 诗人对世事变化难以预料的感慨;以神话传说 起笔,则增添了黄鹤楼的神异色彩,大大丰富 了诗歌的内容。首联从神话传说说起,起笔高 远,回到现实情境,又仿佛黄鹤从天而降,神 妙莫测。颔联先写黄鹤之杳然不见,在远望天 际,寻觅黄鹤踪影之时,顺势转换为对天际白 云的描绘,转换自然毫无痕迹。
点)
自学提纲
1.用生动的语言说说,”此处空余黄鹤”和” 白云千载空悠悠”都有一个”空”字试比较 这两个字的意思和作用不同之处。 2.《黄鹤楼》一诗是怎样将神话传说与眼前 景物融为一体的? 3.用生动的语言描绘颈联所展示的画面。 4.这首诗中最能概括作者感情的是哪一个字? 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简要分析诗人 在尾联中是如何表达这种感情的?
黄鹤楼 崔颢
(首联)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颔联)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颈联)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尾联)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检查预习
指传说中骑鹤 飞去的仙人。
离开。
昔人已乘黄鹤去, 仙人早已乘着黄鹤飞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 这里只剩下了黄鹤楼。
只剩下,仅剩下。
检查预习
黄鹤一去不复返, 黄鹤一去不回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 千百年来只有白云再次 飘飘荡荡的样子。 飘浮。
检查预习
晴日里的原野。
晴川历历汉阳树, 晴日原野上汉阳一带的
分明的样子。
树木历历可见,
芳草萋萋鹦鹉洲。 芳草碧绿长满鹦鹉洲。
草木茂盛的样子。
检查预习
故乡。
日暮乡关何处是, 黄昏中看不到远方的家 乡,

06 《唐诗五首 黄鹤楼》

06 《唐诗五首 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凄凄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解释下面的词语。
(1)历历:

(2)乡关:

五、巩固练习
阅读《黄鹤楼》, 回答问题。 黄鹤楼 崔 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凄凄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解释下面的词语。 (1)历历:指(汉阳林木)清晰可数(或“分明的样子”)。 (2)乡关:故乡。
下一座空荡荡的黄鹤楼。 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悠
悠的白云。 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
有一片碧绿的芳草覆盖。 天色已晚,眺望远方,故乡在哪儿呢?眼前
只见一片雾霭笼罩江面,给人带来深深的愁绪。
三、合作探究
1.“此地空余黄鹤楼”和 “白云千载空悠悠” 中都有一个“空”字,试比较这两个“空”字的意 义作用有何不同。
五、巩固练习
2.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诗的前两句从传说入笔,写由黄鹤楼生发的联想。( ) (2)诗的五六句写昔人乘着黄鹤见到的汉阳晴川和鹦鹉洲的景 致。( ) (3)诗的七八句写出了诗人悲苦凄凉,日暮思归的哀怨愁绪。 () (4)传说崔颢登黄鹤楼本欲赋诗,因见此诗而作罢,感慨道: “眼前有景道不得,李白题诗在上头。”( )
三、合作探究
4.昔人已去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抒发 了怎样的感慨?
对人去楼空、物是人非的强烈感慨。 5.尾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 感情?
抒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四、概括主题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漂泊异地的伤感,思念故乡的情怀。
五、巩固练习

第13课《唐诗五首——黄鹤楼》--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13课《唐诗五首——黄鹤楼》--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一个“空”可理解为“空空荡荡 ”,强调空间上的虚 无。 仙人驾鹤离去之后,兀立于苍茫宇宙之下的黄鹤楼似乎已 无所凭依,这个“空”字传达的是诗人内心的孤独感。
第二个 “空”可理解为“空自”“徒然”,强调时间上 的渺远。千载白云,空自飘荡,这个“空”字传达的是诗人内心 的失落与惆怅。
3.本诗中最能表现作者情感的是“愁”字,请结合全诗分析 为何而愁?
首联:人去楼空,物是人非,孤寂惆怅。
颔联:白云悠悠,人生短促,世事茫茫。
颈联:树荣草茂,生机勃勃,悲从中来。
尾联:日薄西山,烟波浩渺,思乡情切。
4.本诗用了哪些写作手法?请结合具体词句来 赏析。
虚实结合、借景抒情、衬托、想象
1. 意境开阔。
本诗为咏黄鹤楼的千古名篇,即便大诗人李白也曾有“眼前有景 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之叹,足见其高妙。诗人游目骋怀,将黄 鹤楼的传说与人生的感触写得空灵而又真实,不仅情景交融,而且时 空切换自然,意境深远而不晦涩,诗情之中充满了画意,读之如行云 流水,一泻而下。
学习了本课后,你有哪些收获和感想? 告诉大家好吗?
黄鹤楼
起→用典引出黄鹤楼 承→感慨仙人已去 转→描写登楼所见 合→抒发思乡之情
愁而不怨 意境高远
光读书不思考也许能使平庸之辈知识丰富,但它决 不能使他们头脑清醒。
—— 约·诺里斯
黄鹤楼
1.在熟读的基础上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 2.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3.准确流畅地背诵诗歌。
《黄鹤楼》图片欣赏
上倚河汉 下临江流
《黄鹤楼》图片欣赏
作者介绍
崔颢(?—754),汴州(今河南开封)人 ,唐代诗人。秉性耿直,才思敏捷,其作 品激昂豪放,气势宏伟,著有《崔颢集》 。最为人称道的是他那首《黄鹤楼》,据说 李白为之搁笔,曾有“眼前有景道不得, 崔颢题诗在上头”的赞叹《全唐诗》收录 其诗四十二首。

13《唐诗五首》之2《黄鹤楼》

13《唐诗五首》之2《黄鹤楼》

12《唐诗五首》之《黄鹤楼》黄鹤楼,美名留。

千古诗词美名扬,留芳百世情悠悠。

今天,我们学习唐代诗人崔颢的《黄鹤楼》,感悟诗人博大的胸襟和悠悠的乡愁。

【目标牌】[教学目标]1.了解诗人及写作背景,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默写全诗。

(重点)2.品析自然洒脱的语言特色,初步了解律诗的章法结构,学习情景交融、虚实结合的写法。

(难点)3.体会诗人抒发的人生失意和思乡的情感。

[教学过程]诗意篇(趣味性)一读:一读:初读诗歌,感知内容(读出“音韵美”:注意字音、字形、重音、语气、语调、节奏)一写:抄写文常基础,批写段落大意(自主思考)【自学径】一、记文常(知人、论世)[解诗题]巍峨耸立于武昌蛇山的黄鹤楼,享有“天下绝景”的盛誉,与湖南岳阳楼,江西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

黄鹤楼濒临万里长江,雄踞蛇山之巅,挺拔独秀,辉煌瑰丽,很自然就成了名传四海的游览胜地。

历代名士都先后到这里游乐,吟诗作赋。

[知诗人]崔颢(约704~754),盛唐诗人。

汴州(今河南开封)人。

开元进士,官至太仆寺丞、司勋员外郎。

著有《崔颢集》。

唐朝开科取士,每年也不过一二十人,当年白居易二十七岁的时候中了进士,他写了这样一句诗:“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得意之情,溢于言表,而崔颢呢,还不到二十岁就中了进士,本以为是前程锦绣了,实际却是宦海浮沉,终不得志。

[查背景]仕途失意、漂泊无依的崔颢登临此楼,产生了一种吊古伤今、人去楼空的寂寞之感,加之神话传说的触动,蓄积在胸中的诗情便喷涌而出,唱出了这首浑然天成的诗歌,这也是黄鹤楼题诗的绝唱。

传说李白壮年时到处游山玩水,在各处都留下了诗作。

当他登上黄鹤楼时,被楼上楼下的美景引得诗兴大发,正想题诗留念时,忽然抬头看见楼上崔颢的题诗,也不由得佩服得连连赞叹,觉得自己还是暂时止笔为好。

二、立基础[记音形]昔(xī)人萋萋(qī) yīng(鹦)鹉洲[译诗意]1.原句: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第13课《唐诗五首——黄鹤楼》课件(共14张PPT)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13课《唐诗五首——黄鹤楼》课件(共14张PPT)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的盛誉,与湖南岳阳楼,江西滕

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
黄 鹤


崔颢(?-754),汴州(今河南开封)人,唐代


诗人。唐玄宗开元年间进士,官至太仆寺丞,天

宝中为司勋员外郎。他才思敏捷,长于写诗。
《旧唐书·文苑传》把他和王昌龄、高适、 孟浩然并提,但他宦海浮沉,终不得志。
这首诗是作者还乡途中逗留武昌时所作。作者登临黄鹤楼 ,遥望汴州感到家乡越来越近,思乡之情也因之更切,所以 提笔写成了这首满怀乡愁的诗作。
(2)第二个“空”有“空空的”“空荡荡”之意,表
达的是因友人的离去和自己漂泊在外,诗人内心的孤独,寂
寞和惆怅,重在抒情。
诗中最能概括作者感情的是哪一个字?请简 要分析诗人在尾联中是如何表达这种感情的。
“愁”字。尾联将“乡愁”之情与“日暮”“烟 波”之景相交融,由景生情,融情于景,表达了诗人 萦回无尽、百感茫茫的思乡之情。
诗歌 结构
黄鹤楼
叙事:神话传说

绘 景
虚景:白云千载 实景:汉阳树 鹦鹉洲
乡情
抒情:故乡何在 愁
怀
1、《黄鹤楼》中既融入了仙人乘鹤的传说,又描绘了黄鹤 楼近景的诗句是: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2、既描绘了所见黄鹤楼的远景,也表达了作者对岁月悠悠, 世事茫茫的感慨的诗句是: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3、使用了叠词的修辞,描绘了江上美景,这繁荣之景也衬 托出作者内心清冷的诗句是: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虚景云(千绘景载)空悠悠。
颔联紧承首联,写黄鹤已经飞走了, “一去不复返”。在诗人的笔下白云仿 佛有了情感和灵魂,千百年来与黄鹤楼 相伴。

第13课《唐诗五首:黄鹤楼》课件

第13课《唐诗五首:黄鹤楼》课件
(3)内容:描写诗人登楼所见的明丽之景,(4)感情:烘托诗人的思 乡之情。
感悟诗歌
尾联: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尾联 表达了什么感情?请选择一个字进行分析。
作者孤身在外对家乡的深深思念之情。(尾联情景水乳交融, 那弥漫在长江之上的浩浩烟波,正是诗人无边乡愁的形象化表达, 那越来越深的暮色,也不断强化着诗人挥之不去的思乡之情。)
先写黄鹤之杳然不见,再远望天际,寻觅黄鹤踪影之时, 顺势转换为对天际白云的描绘,转换自然,毫无痕迹。
(虚实结合)
感悟诗歌
《黄鹤楼》是怎样将神话传说与眼前景物融为一 体的?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写法:《黄鹤楼》前两联,均是先写神话传说,再写眼前景物的 格局,虚中有实,抚今追昔,写出诗人对世事变化难以预料的感慨。
“愁”字最能概括作者的感情。尾联将乡愁之情与日暮之景相交 融,由景生情,形象鲜明,诗人凭栏远望,故乡却为暮霭所隔, 望不可见而生无限愁思之情。
感悟诗歌
(一)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通过写诗人登黄鹤楼时的所见所感,抒发了吊古怀乡之情。
(二)李白用“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来评价 该诗,难道这首诗仅在写景方面有独到之处吗?请说说你的 看法。
学习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诗歌,读出韵味、情感,理解诗意; 2.理解诗歌中所蕴涵的情点感击添;加标题 3.品味诗歌中的意境营造及炼字手法。
走近作者
崔颢,汴州(开封)人氏,(公元704?—754年)唐玄宗开元 11年(公元723年)进士。少年为诗,意浮艳,多陷轻薄;后来的边 塞生活使他的诗风大变,风骨凛然,雄浑奔放。他才思敏捷,长于 写诗,系盛唐诗人,《旧唐书·点文击苑添传加》标把题他和王昌龄、高适、孟浩 然并提,但他宦海浮沉,终不得点志击此。处添有加《章节崔的描颢述内集容》,言。简意赅,字数不超过50字,20

第13课《唐诗五首》知识点梳理++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13课《唐诗五首》知识点梳理++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黄鹤楼》(唐)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译文:传说中骑鹤飞去的仙人已经离开,这里只留下一座空荡荡的黄鹤楼。

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飘飘荡荡的白云。

晴日里的汉阳原野中那一棵棵葱翠的树木,清晰分明;江中的鹦鹉洲上,芳草如茵,草木茂盛。

天色已晚,眺望远方,我的故乡在哪儿呢?眼前只见一片雾霭笼罩的江面,给人带来深深的愁绪。

0.主旨:本诗描写了诗人登临黄鹤楼时的所见所感,抒发了吊古怀乡之情。

1.首联使用了哪种修辞?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用典,从神话传说落笔,起笔高远,增添了黄鹤楼的神异色彩,丰富了诗歌的内容,刻画出诗人凭栏远眺,吊古伤今,陷入无限沉思之中的形象。

2颔联: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炼字:“不复返”包含了生不逢时、岁月不待人的无尽感伤。

“白云”寄托着诗人对世事难料的感叹。

“千载”和“空悠悠”时空组合产生了历史的纵深感和空间的开阔感,抒发了诗人对世事变化难以预料的感慨。

“空”表达了诗人吊古伤今的无限怅惘之情。

表现手法:虚实结合,寓情于景,抒发了诗人岁月易逝、世事难以预料的感慨。

3.“此地空余黄鹤楼”和“白云千载空悠悠”中的两个“空”意义有什么不同?第一个“空”有“只,只有”的意思,表现了仙人已离去,只剩下空空的黄鹤楼,重在写景;第二个“空”有“空空的,空荡荡”之意,表达诗人因漂泊在外而内心孤独、寂寞和惆怅,重在抒情。

4.颈联: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画面:明丽的阳光下,从黄鹤楼遥望对岸,汉阳的绿树掩映,看上去清晰分明;鹦鹉洲上芳草葱茏茂盛,生机盎然。

炼字:“历历”“萋萋”描绘出山川清晰分明、草木极其茂盛的景象,而且这两个叠词声调铿锵,音韵清朗,富于音乐美。

5.请简要分析诗人在尾联中是如何表达感情的。

尾联将“乡愁”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由景生情,融情于景,表达了诗人萦回无尽、百感茫茫的思乡之情。

第13课《唐诗五首--黄鹤楼》

第13课《唐诗五首--黄鹤楼》
唐朝开科取士,每年也不过一二十人,当年白居易二 十七岁的时候中了进士,他写了这样一句诗:“慈恩塔下 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得意之情,溢于言表,而崔 颢呢,他才思敏捷,善于写诗,还不到二十岁就中了进士, 本以为是前程锦绣了,实际却是宦海浮沉,终不得志,极 为失意。
积累拓展
崔崔颢颢站的在这黄首鹤诗楼虽上然,只暮有色五渐十浓六,个看字着,眼却前将滔黄滔鹤东楼去的的来长历江、, 看登临着黄烟鹤霭楼笼所罩见的的鹦美鹉景洲和,自想己着的自感己慨少紧年紧登地第融的合得在意了,一回起首, 自被己称这为些唐年朝四 七处 言奔 律波师的的艰第辛一,作想品着。自这己也多难年怪未当归年的李故白乡见,了 崔之颢后的会满搁怀笔愁 而绪 去顿 呢时!化李作白五虽十然六这个次字没从有嘴 留里 下喷 什涌 么而 诗出 作。 ,是 不是白白走了一遭呢?
崔颢站在黄鹤楼上,极目远眺,看到了家乡 吗? 家乡汴梁,遥遥无踪,难怪诗人会朝着烟波 浩渺的长江追问:“日暮乡关何处是?”难 怪诗人会朝着鹦鹉洲的萋萋芳草追问:“日 暮乡关何处是?”难怪诗人才会朝着西斜的 红日追问:“日暮乡关何处是?”
眼前有景道 不得
你觉得此刻的崔颢,他还有什么愁?
这忧愁又仅仅只是乡愁吗:
读悟结合,感受忧愁
诗人感慨之余,登上了这“天下绝景”的黄鹤 楼,极目远望,他又看到了什么呢?
如此美景,诗人站在楼上,不觉痴了,醉 了……悄悄地,夕阳已斜,暮色渐合,诗人又 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读悟结合,感受忧愁
如此美景,诗人站在楼上,不觉痴了,醉 了……悄悄地,夕阳已斜,暮色渐合,诗人又 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眼前有景道 不得
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初几武句昌有蛇什山么上特有点一 ?座酒楼,老板 姓饮了这“辛酒感三空。,谢个”此辛辛“是人老老黄什很板板鹤么慷不的”意慨收盛各思。 其 情 指 ?某 酒 , 的日 钱 临 是有 。 别 什道 道 时 么士 士 , ?为 用来 橘千子百皮年在来墙,上飞画逝了的一 何只 止仙 是鹤 仙, 人谁 和知 黄 这鹤仙呢鹤?在朝客代人更来迭饮,酒 王时 侯, 将会 相跳 ,舞 功助 名 兴利。禄从、此恩酒怨店是生非意又红 何火 尝, 不辛 是老 “板 一也 去 因不复此返发”了呢财?。古十人年说后“道人士事重有来代,谢歌, 笛往一来曲成,古只今见”白,云一朵 切朵 都空 终中 将来 一, 去仙 不 鹤复随返之…起…舞,道士也骑鹤而去。辛 老板为纪念此事,就在蛇山上兴工 动土,建高楼一幢,取名黄鹤楼。

13唐诗五首(《野望》《黄鹤楼》《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钱塘湖春行》)(附课文朗读)-八年级语文

13唐诗五首(《野望》《黄鹤楼》《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钱塘湖春行》)(附课文朗读)-八年级语文

鹤 楼
转→描写登楼所见
合→抒发思乡之情
墨剑飘雨 liyongqiang
李永强
意愁 境而 高不 远怨
墨剑飘雨 liyongqiang
李永强
第三课时 03
使至塞上
王维
有感情朗读课文,感受诗词音韵美。
品味凝练、含蓄的语言美;
03
体味诗中蕴含的丰富的情感美;培养学生
乐观、豁达的人生观。
走进作者
王维(701—761),字摩诘,号摩 诘居士,唐代诗人、画家。边塞诗、山水 诗、律诗、绝句等都有脍炙人口的佳作, 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 。苏轼称赞“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严羽在《沧浪诗话》中说:“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 据说李白游黄鹤楼也为之搁笔,曾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 赞叹。
点它开始朗读
黄鹤楼
崔 颢 hào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去,黄鹤楼已经历经千百年之久。仙人
白云千载空悠悠。 一去不再回返,只有白云陪伴着黄鹤楼, 大有岁月易逝之感慨。
墨剑飘雨 liyongqiang
李永强
研读诗句——赏悟语言之精
晴川历历汉阳树, 颈联(转):转入景物描写,写汉阳晴川 和鹦鹉洲生机勃勃的景象。“历历”“萋
芳草萋萋鹦鹉洲。
萋”描绘出山川清楚分明、草木极其茂盛 的状貌。
总结主旨——体会诗人之情
这首诗通过描写诗人登临黄鹤楼的见 闻和感受,抒发了吊古伤今之感,抒 写了诗人思念家乡的情感。
深入探究——学习写法之巧
传说李白登临黄鹤楼时曾言: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细读全诗,简析此诗在写景方面的精妙之处。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3课《唐诗五首》之《黄鹤楼》精品课件(共24页)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3课《唐诗五首》之《黄鹤楼》精品课件(共24页)

注释:
①悠悠:飘飘荡荡的样子。
译文参考:黄鹤飞走不 会再回返,千百年来只 有白云在此飘荡。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3课《唐诗五首》之《黄鹤楼》精 品课件 (共24 页)
晴川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3课《唐诗五首》之《黄鹤楼》精品课件(共24页)

历历汉阳树,芳பைடு நூலகம்萋萋鹦鹉洲。


注释:
李白:“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3课《唐诗五首》之《黄鹤楼》精 品课件 (共24 页)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3课《唐诗五首》之《黄鹤楼》精 品课件 (共24 页)
崔颢(704~754),汴州 (开封)人。唐代诗人。开 元十一年进士。天宝中为尚 书司勋员外郎。少年为诗, 意浮艳,多陷轻薄;后来的 边塞生活使他的诗风大变, 风骨凛然,雄浑奔放。有 《崔颢集》。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3课《唐诗五首》之《黄鹤楼》精 品课件 (共24 页)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3课《唐诗五首》之《黄鹤楼》精 品课件 (共24 页)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3课《唐诗五首》之《黄鹤楼》精 品课件 (共24 页)
听读诗歌,注意字音,句读: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3课《唐诗五首》之《黄鹤楼》精品课件(共24页)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3课《唐诗五首》之《黄鹤楼》精 品课件 (共24 页)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3课《唐诗五首》之《黄鹤楼》精 品课件 (共24 页)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3课《唐诗五首》之《黄鹤楼》精品课件(共24页)
①②


注释:

13《唐诗五首》之2《黄鹤楼》

13《唐诗五首》之2《黄鹤楼》

诗意—情意—创意
慧心—爱心—悟心
【自学径】记文常
崔颢(约704~754),盛唐诗人。汴州(今 河南开封)人。开元进士,官至太仆寺丞、司勋 员外 郎。著有《崔颢集》。
唐朝开科取士,每年也不过一二十人,当年 白居易二十七岁的时候中了进士,他写了这样一 句诗:“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 得意之情,溢于言表,而崔颢呢,还不到二十岁 就中了进士,本以为是前程锦绣了,实际却是宦 海浮沉,终不得志。
慧心—爱心—悟心
诗意—情意—创意
慧心—爱心—悟心
【导入门】
黄鹤楼,美名留。千古诗词美名扬,留芳百世情悠悠。 今天,我们学习唐代诗人崔颢的《黄鹤楼》,感悟诗人博 大的胸襟和悠悠的乡愁。
诗意—情意—创意
慧心—爱心—悟心
【目标牌】
1.了解诗人及写作背景,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默写全 诗。(重点) 2.品析自然洒脱的语言特色,初步了解律诗的章法结构 ,学习情景交融、虚实结合的写法。(难点) 3.体会诗人抒发的人生失意和思乡的情感。
诗意—情意—创意
慧心—爱心—悟心
【自学径】立基础
昔(xī)人 萋萋(qī) yīng(鹦)鹉洲
解释:去:离开。空余:只剩下,仅留下。悠悠:闲静的样子。
翻译:仙人早已乘着黄鹤飞去,这里只剩下了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再回返,千 百年来只有白云在此悠悠飘荡。
解释:历历:清晰的样子。乡关:故乡。烟波:烟霭笼罩江面。 翻译:晴日里汉阳一带的树木历历可见,芳草茂盛长满鹦鹉洲。时至黄昏不知 何处是家乡,烟霭笼罩的长江激起思乡的哀愁。
D.此诗起、承、转、合出神入化,文思如行云,富于变化,历来被推崇为题黄鹤楼的绝唱。
B
A.前四句抒写人去楼空、世事沧桑的感慨。两个“空”字分别突出空间的虚无和时间的邈 远。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13《唐诗五首》之《黄鹤楼》课件(26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13《唐诗五首》之《黄鹤楼》课件(26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13《唐诗五首 》之《 黄鹤楼 》课件 (26张p 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13《唐诗五首 》之《 黄鹤楼 》课件 (26张p pt)
精读品味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赏析颔联:“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仙人乘鹤一去不复返,只余下白云朵朵漂 浮不定。作者多想像仙人一样能骑上黄鹤, 腾云驾雾,即刻回故乡。承上联进一步写岁 月不再,以白云悠悠反衬人生短促,世事茫茫.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13《唐诗五首 》之《 黄鹤楼 》课件 (26张p 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13《唐诗五首 》之《 黄鹤楼 》课件 (26张p pt)
精读品味
五、六句写看到的繁荣景象,而七、八两句却写 清冷的思乡之情,运用了什么手法?传达了诗人 怎样的情感?
眼前的风景如此迷人,但作者觉得“人是家 乡好,月是故乡明。”自己家乡此时比这更 美。运用反衬手法,传达出诗人深重的漂泊 感以及对家乡的思念。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13《唐诗五首 》之《 黄鹤楼 》课件 (26张p 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13《唐诗五首 》之《 黄鹤楼 》课件 (26张p pt)
精读品味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赏析:颈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与黄鹤楼隔江相望的汉阳,那里绿树掩映 ,江水交汇,在明丽的阳光下,看上去分外清 晰。江面上,只见一丘沙洲隆起于江心,上面 绿草如茵,这就是鹦鹉洲了。
写作特色
虚实相映,意境开阔,情景交融。 这首诗首联和颔联从传说入笔,讲述“昔人”“黄鹤”, 这是虚写,给人无限缥缈的感受,气势苍茫。颈联和尾联转而写 楼上的所见所闻,这是实写,很自然地引起诗人浓浓的乡愁。尾 联写“烟波”上的日暮思归,正好与诗开篇的缥缈境界相一致, 使得诗歌一气呵成,意境开阔,让读者不禁心入其境,怅然生情。

第13课《唐诗五首——黄鹤楼》课件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13课《唐诗五首——黄鹤楼》课件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黄鹤楼
崔颢
学习目标
1、理解并背诵这首诗。(重点) 2、理解这首诗的意境和主旨。(难点)
一、新课导入
江南三大名楼及与之有关的名文。 湖北:黄鹤楼——崔颢 《黄鹤楼》 湖南:岳阳楼——范仲淹《岳阳楼记》 江西:滕王阁——王勃《滕王阁序》
一、新课导入
传说李白登临黄鹤楼本欲赋诗,因见崔颢此诗而作罢,感慨道: “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三、创作背景
这首诗具体创作时间已无从考证。黄鹤楼因其所在之武昌黄鹤山 (又名蛇山)而得名,传说古代仙人子安乘黄鹤过此(见《齐谐 记》);又传说费祎登仙驾鹤于此(见《太平寰宇记》),这首诗就 是从楼名之由来写起的。
诗人登临黄鹤楼,览眼前景物,即景生情,诗兴大作,创作了这 首诗。
四、初读文本
黄鹤楼
hào
六、精读赏析
5、诗人登上了名扬天下的黄鹤楼,他极目远眺,看见了临江的一 道美景,请问所见之景有哪些? 晴川、汉阳树、芳草、鹦鹉洲、江上烟波。 作者看见了草木茂盛、欣欣向荣之景,也看到了暮色沉沉、烟波 浩渺之景。
六、精读赏析
6、尾联是如何表达“乡愁”的?
尾联将“乡愁”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那弥漫在 长江之上的浩浩烟波,正是诗人无边乡愁的形象化表达,那越来 越深的暮色,也不断强化着诗人挥之不去的思乡之情。 由景生情,融情于景,表达了诗人萦回无尽、倍感茫茫的思乡之 情。
(5) 以写景出名的诗句是: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 (6)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写道:“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而崔颢在《黄鹤楼》中也有两句诗与此意境相似,这两句是: 。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十、布置作业
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再见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第13课《唐诗五首黄鹤楼》课件(共28张PPT)语文八年级上册(1)

】第13课《唐诗五首黄鹤楼》课件(共28张PPT)语文八年级上册(1)
黄鹤楼
——崔颢——
他令才华横溢、狂放不羁的“诗仙”李白也只能心悦诚服搁笔,赞 叹到“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学习目标
1.通过多种方式的朗读,学习朗诵诗歌,了解律诗押韵的特 点。
联想、想象和对比品读诗句,结合背景资料,感受诗人潜藏 在文本之下的丰富情感。

读比 出较
动 愁诗
一 味歌


5.假如白云也通人性,它对黄鹤楼的遭遇持怎样 的态度?是热情还是冷漠?结合诗句说说你的理解。
3.作者为什么对眼前景视而不见,而先借神话传说,在首联与颔 联中构建了一个想象中的画面?
物是人非的孤寂之感 人世茫茫的惆怅之情
(二)联想——领会作者思乡之情
颈联描写了哪些景象?作者的心情是否会产生变化?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请同学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理解文意
传说中骑鹤 飞去的仙人
离开 这 只剩下,仅留下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飘飘荡荡 的样子
译文: 传说中的仙人已乘黄鹤离去,这里只剩下一座黄鹤 楼。(仙人驾)黄鹤离去不再返回,千百年来(只剩下)白 云在此飘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千古绝唱因 楼而生 ,文 化名楼因诗 而名。江南 有三大名楼 你知道是哪 三大楼因什 么而出名吗?
巍峨耸立于武昌蛇山的黄鹤楼,享有“天下绝景” 的盛誉,与湖南岳阳楼,江西滕王阁并称为“江南 三大名楼”。
岳阳楼
腾王阁
黄鹤楼
唐代诗人崔颢的题咏,使黄鹤楼赢得“天下江山第 一楼”的美誉。
位于湖南岳阳,以范仲淹的名篇《岳阳楼记》 而名闻天下。
A.首联引述有关黄鹤楼的传说,为乡愁情结的抒发作潜在的铺 垫。 B.颔联描绘黄鹤楼高耸的雄姿,也抒发了诗人对岁月流逝的感 慨。 C.颈联采用叠词描画江上美景,让诗作的思想品位显得更为高 远。 D.尾联展现朦胧的江上暮色,表达出作者漠然无奈的思乡之情。
(D选项错在表达出作者淡然无奈的思乡之情。应该改成:表达出 作者缠绵的思乡之愁情。)
黄鹤楼内部,层层风格不相同。底层为一高大宽敞的大厅, 其正中藻井高达10多米,正面壁上为一幅巨大的“白云黄鹤”陶 瓷壁画,两旁立柱上悬挂着长达7米的楹联: 爽气西来,云雾扫 开天地撼;大江东去,波涛洗净古今愁。二楼大厅正面墙上,有 用大理石镌刻的唐代阎伯瑾撰写的《黄鹤楼记》,它记述了黄鹤 楼兴废沿革和名人轶事;楼记两侧为两幅壁画,一幅是“孙权筑 城”,形象地说明黄鹤楼和武昌城相继诞生的历史;另一幅是 “周瑜设宴”,反映三国名人去黄鹤楼的活动。三楼大厅的壁画 为唐宋名人的“绣像画”,如崔颢、李白、白居易等,也摘录了 他们吟咏黄鹤楼的名句。四楼大厅用屏风分割几个小厅,内置当 代名人字画,供游客欣赏、选购。顶层大厅有《长江万里图》等 长卷、壁画。
2.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
A.这是一首体现诗人满怀乡愁的思乡作品。 B.这是一首抒发作者有志报国却无门的作品。 C.这是一首思念友人,赞美友情的作品。 D.这是一首赞美黄鹤楼风光优美的作品。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傍晚时分在暮 色中望向远处, 看不清故乡在 何方,远方江 上苍茫的江波 真使人发愁。
1、“此地空余黄鹤楼 ”和 “白云千载空 悠悠”中都有一个“空”字,试比较这两 个“空”字的意义作用有何不同。 2.从情景关系的角度简要赏析颈联和尾联 。
1、“此地空余黄鹤楼 ”和 “白云千载空悠悠”中 都有一个“空”字,试比较这两个“空”字的意义作 用有何不同。 明确:第一个“空”可理解为“空空荡荡 ”,强 调空间上的虚无。仙人驾鹤离去之后,兀立于苍茫 宇宙之下的黄鹤楼似乎已无所凭依,这个“空”字 传达的是诗人内心的孤独感。 第二个 “空”可理解为“空自”“徒然”,强调 时间上的渺远。千载白云,空自飘荡,这个“空”字 传达的是诗人内心的失落与惆怅。
崔颢,汴州(开封) 人氏,(公元704?—754 年)唐玄宗开元11年 (公元723年)进士。他 才思敏捷,长于写诗, 系盛唐诗人,《旧唐 书·文苑传》把他和王 昌龄、高适、孟浩然并 提,但他宦海浮沉,终不 得志。
黄鹤楼
hào
唐--崔颢
(七言律诗)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yīnɡ
qī 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 wǔ
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仙人已经 乘着黄鹤 离去,只 徒然留下 一栋黄鹤 楼在此地。
据《报恩录》记载,黄鹤楼原为辛氏开设的酒 店,一道士为了感谢她千杯之恩,临行前在壁上画 了一只鹤,告之它能下来起舞助兴。从此宾客盈门, 生意兴隆。过了10年,道士复来,取笛吹奏,并跨 上黄鹤直上云天。辛氏为了纪念这位帮她致富的仙 翁,便在其地起楼,取名“黄鹤楼”。
腾 王 阁
位于江西南昌,因王勃的《腾王阁序》而著名。
东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东吴 主孙权下令“城江夏山”,也就是下令 在武昌江边倚着蛇山建一座城池。当时, 孙权的主要对手曹操与东吴隔江而制。 因此,长江天险的防守对东吴来说非常 重要。为了随时掌握江上的情况,在修 建武昌城的时候,还在沿江一处叫做黄 鹄矶的地方修建了一座望楼。这座望楼, 就是黄鹤楼的雏形。
2.从情景关系的角度简要赏析颈联和尾联。
颈联本联描绘了作者晴日在黄鹤楼所观之景: 天气晴好,汉阳一带的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的 芳草一片繁茂,展示了一派生机勃勃的自然美景。
眼前的“树木”“芳草”勾起对家乡“一草的角度简要赏析颈联和尾联。
随着历史的演变,黄鹤楼逐渐 失去了它的军事价值,而成为人们 饮酒消遣,欣赏风景的好去处。在 一千七百多年的漫长历史中,黄鹤 楼可以说是饱经沧桑,受尽磨难。 它先后十余次毁于战乱,或意外失 火。先后十余次被毁,又十余次被 重建。黄鹤楼最后一次被毁是在公 元1884年,最后一次重建是在1981 年动工,1984年建成的。
尾联将“乡愁”之情与“日暮”“烟波’’之 景相交融,那弥漫在长江之上的浩浩烟波,正是诗人 无边乡愁的形象化表达,那越来越深的暮色,也不断 强化着诗人挥之不去的思乡之情。
由景生情,融情于景,表达了诗人萦回无尽、百 感茫茫的思乡之情。
诗人描写了登黄鹤楼的所见所感, 作者从仙人乘黄鹤来此游憩的美丽神 话,点出黄鹤楼,接着由仙人已离去, 永远不再回来,只留下黄鹤楼及晴川、 芳草、汉阳树、鹦鹉洲,与白云共悠 悠千载,抒发了怀念家乡的愁思。
小结
《黄鹤楼》这首诗运用了优美的神话传 说,写出黄鹤楼的来历、登楼所见以及触 景生情引起的乡愁。宋代人把这首诗推为 唐人七律第一。这首诗意境开阔,虚实相 映,情景交融,情味悠长。
起→用典引出黄鹤楼
黄 承→感慨仙人已去 鹤 楼 转→描写登楼所见
合→抒发思乡之情
愁而不怨 意境高远
1.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另一说是有一位名叫费祎的人,在黄鹤山中修炼 成仙,然后乘黄鹤升天。后来人们为怀念费祎,便在 这黄鹤山上建造了一座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黄鹤离去 之后再也没有 回来过,而白 云千年以来依 然飘浮在空中, 不因黄鹤离去 而有所改变。
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晴天里,汉阳 一带原野上的 树木清晰可见, 鹦鹉洲上也长 满茂盛的芳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