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学案

合集下载

(完整版)红楼梦导学案一

(完整版)红楼梦导学案一

高一年级语文导学案使用日期:2019年3月 6 日编号:8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曹雪芹的生平经历。

2.初步了解《红楼梦》,了解《红楼梦》的基本思想。

3.培养阅读小说的兴趣,从优秀的小说中汲取思想、感情和艺术的营养,丰富、深化对历史、社会和人生的认识,提高文学修养。

学习重难点:1、了解《红楼梦》的基本思想。

2.培养阅读小说的兴趣,从优秀的小说中汲取思想、感情和艺术的营养,丰富、深化对历史、社会和人生的认识,提高文学修养。

学习过程:一、关于曹雪芹1、曹雪芹的家世汉军正白旗“簪缨之族”高祖曹振彦,官至两浙盐法道曾祖曹玺,江宁织造祖父曹寅(1658-1712)父辈曹顒(yóng)(1689-1714)曹頫(fǔ,寅之弟宣之四子)“诗礼之家”家势中衰2、关于曹雪芹曹雪芹,名霑(zhān),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圃、芹溪,祖籍东北辽阳,约生于1724年,卒于1763年。

其先世原是汉族,后为满洲正白旗包衣(家奴)。

“壬午除夕,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

”曹雪芹“生于繁华,终于沦落”。

曾祖母是康熙乳母,祖父曹寅为康熙“侍读”。

祖孙三代任江宁织造。

康熙南巡六次,五次驻跸(bì)曹家。

雍正即位曹家失势,遭抄没,迁回北京。

雪芹晚年贫居北京西山,“满径蓬蒿”、“举家食粥”。

《红楼梦》“批阅十载,增删五次”,只写成80回稿。

二、《红楼梦》简介《红楼梦》,中国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又名《石头记》等,被列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一般认为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

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富贵公子贾宝玉为视角,描绘了一批举止见识出于须眉之上的闺阁佳人的人生百态,展现了真正的人性美和悲剧美,可以说是一部从各个角度展现女性美的史诗。

《红楼梦》是一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人情小说,举世公认的中国古典小说巅峰之作,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

小说以“大旨谈情,实录其事”自勉,只按自己的事体情理,按迹循踪,摆脱旧套,新鲜别致,取得了非凡的艺术成就。

高中语文《红楼梦》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语文《红楼梦》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

《红楼梦》学案一、三维目的1.知识与能力:1.引导学生快速阅读四篇课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扫清文字障碍,弄清众多出场人物。

2.介绍与四篇课文有关的《红楼梦》第31回、32回、33回、34回、48回和第74回故事梗概。

3、帮助学生更好地熟悉故事情节,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2.过程和方法:通过阅读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熟悉故事情节,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3.情感与态度:了解里面的人物形象和情感二、导读一、《红楼梦》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长篇小说。

它以一个贵族家庭为中心展开了一幅广阔的社会历史图景,社会的各个阶级和阶层,都得到了生动的描写。

这部伟大的现实主义文学巨著不知多少次打动了我们的心,每一次阅读都会被书中人物的命运深深地牵动着。

今天,我们一起来读节选自《红楼梦》的四篇课文,走进贾府,走进大观园,走进宝玉,走进黛玉,走进贾府中的其他人物。

二、整体感知1.引导学生快速阅读四篇课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扫清文字障碍,弄清众多出场人物。

2.介绍与四篇课文有关的《红楼梦》第31回、32回、33回、34回、48回和第74回故事梗概。

目的:帮助学生更好地熟悉故事情节,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三、概括要点《诉肺腑》宝玉和黛玉的爱情经历了初恋、热恋和成熟三个阶段。

黛玉从她孤苦无依的身世与处境和高洁的思想品格出发,执著而强烈地要求宝玉严肃专一的爱情。

她或喜或怒,变尽法子反复试探宝玉的真心,直到史湘云这回远来探亲,黛玉偷听到宝玉的“肺腑”之言,不觉又惊又喜,又悲又叹,确认宝玉为“我之知己”,从此他们的爱情进入了一个成熟阶段。

《宝玉挨打》在封建家庭里,家长责打子弟是天经地义的事,不足为奇,但贾政此番毒打宝玉,恨不能置他于死地,却显得极不寻常。

从当时的情形来看,似乎是结交伶人和所谓“逼淫母婢”这两件事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但究其实,根本原因还在两种思想的矛盾冲突上。

贾政是最高封建统治者的忠实奴才和封建礼教的卫道士,他一心想按封建道德的标准来培养宝玉,希望他走科举的路以博取高官厚禄,维持自己的家声;而宝玉却鄙视功名富贵,厌谈“仕途经济”,对封建社会传统思想的若干方面表示怀疑乃至否定。

新教材适用2024_2025学年高中语文第7单元红楼梦学案部编版必修下册

新教材适用2024_2025学年高中语文第7单元红楼梦学案部编版必修下册

第七单元不朽的红楼红楼梦学习目标1.通过阅读《红楼梦》,驾驭阅读文学作品的一般方法。

2.梳理小说的主要情节,初步把握全书梗概。

3.把握小说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探究小说主题。

4.厘清人物关系,分析主要人物形象,探究人物的精神世界。

情境任务“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红楼梦》开篇处的这首诗,既是作者对知音的期盼,也是对每一个读者的诱惑。

沉下心来阅读《红楼梦》,走进这部宏大作品的艺术世界,你肯定会不虚此行。

课|前|预|习1.作者简介[生平] 曹雪芹(约1715—约1763),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圃、芹溪。

清代小说家。

先世原是汉族,后为满洲正白旗内务府“包衣”(满语奴仆之意),入了满籍。

从他曾祖曹玺起先,三代世袭江宁织造。

雍正年间,他的父亲因与皇家派别斗争有牵连,以及在江宁织造任期内财款亏空等缘由,被罢官、抄家,家道从今衰落。

曹雪芹晚年居于北京西郊,终因疾病而卒。

曹雪芹性情傲岸,嗜酒健谈,具有深厚的文化修养和卓越的艺术才能。

[作品] 《红楼梦》,原名《石头记》,又名《金陵十二钗》,是中国章回体小说的巅峰,被誉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

[评价]清代闻名文学家,创建了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作品。

2.写作背景《红楼梦》原名《石头记》,它创作于18世纪中叶,清朝乾隆年间。

虽处于“康乾盛世”,但已进入封建社会晚期,种种社会冲突特别尖锐。

当时的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根本不了解西方工业革命的突飞猛进,在这种物阜民丰的太平盛世的局面下,隐藏着深重的危机。

曹雪芹敏锐地感觉到了这一时代的特色和脉搏,他笔下的盛极而衰的贾府就是危机深重的封建社会的缩影。

曹雪芹生活在清朝的前期,曹家又与皇室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正是《红楼梦》中很多故事情节的原型。

其中曹雪芹早年的奢华生活,为他日后创作《红楼梦》积累了丰厚的生活素材。

曹家还是一个具有文学教养的世家,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博学能文,写过不少诗词戏曲,也是出名的藏书家,闻名的《全唐诗》就是由他主持刻印的。

红楼梦学案

红楼梦学案

红楼梦学案【教学目标】㈠知识与能力1、了解作者曹雪芹生平与创作,从小说发展史的角度认识《红楼梦》的地位及其伟大成就。

2、分析人物个性化语言特征,准确把握人物形象。

㈡过程和方法⒈表演课本剧:感受文本内容。

⒉筛选信息:把握关键信息,分析人物思想情感。

⒊细节品析:①分析人物性格特点,②掌握分析人物性格的方法。

㈢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树立竞争不等于一味对抗、友爱利于互助进步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情真意切”利于融洽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道理,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难点:筛选并概括文章的关键信息,理解文章主旨;结合细节分析,准确把握人物性格的方法。

【教学课时】三课时第一课时一、了解《红楼梦》:我们来看两首《红楼梦》金陵十二钗判词,同学们看看说的是谁?判词:明确:解说:二、连线作者及《红楼梦》:作者《红楼梦》三.文本研析:自读课文,了解内容㈠请说说你印象中黛玉和宝钗两人之间的关系如何?开始——后来——㈡解题:《红楼梦》第四十五回《金兰契互剖金兰语风雨夕闷制风雨词》。

回目:金兰契互剖金兰语(比喻情投合意的知心朋友说知心话。

《易经》“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文题:情真意切释猜嫌㈢问题:文题来处我们知道了,可是问题也就随之而来了,什么问题呢?有这样三个问题⒈“猜嫌”从何而来?⒉如何“释”?⒊怎见得“情真意切”?解决了这三个问题,我们就基本上完成了对文本的研习,下面,我们就从这三个问题入手对文本进行研析(读课文,了解大意)(第二课时㈣具体研习⒈“猜嫌”从何而来?⑴标题中的“猜嫌”在文中具体指的是什么?材料:薛宝钗之“奸”——薛宝钗的为人,早已获得贾府上下的普遍赞许,她又格外用力地取悦贾府的统治者。

元春从宫里送出的灯谜本不新奇,她故意只说难猜;贾母要她点戏点菜,她就专点热闹戏文和甜烂食品;金钏被逼自杀,她为了安慰王夫人,反说金钏糊涂。

⑵起嫌——林黛玉进贾府(第三回) 薛宝钗进贾府(第四回)如今且说林黛玉自在荣府以来,贾母万般怜爱,寝食起居,一如宝玉,迎春、探春、惜春三个亲孙女倒且靠后,便是宝玉和黛玉二人之亲密友爱处,亦自较别个不同,日则同行同坐,夜则同息同止,真是言和意顺,略无参商。

专题01《红楼梦》整本书阅读之整体把握(练习)-2023年高考语文《红楼梦》整本书阅读研习学案及常考

专题01《红楼梦》整本书阅读之整体把握(练习)-2023年高考语文《红楼梦》整本书阅读研习学案及常考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研习学案(一)——整体把握原卷版研读引言:梦起红楼叹世态,笔底幽微诉人情。

《红楼梦》以一块无情顽石,演绎一段痴情人生。

这部不朽名着对高中学生而言具有不可取代的阅读价值和审美价值。

它是一部中国古代文学的正典之作,走进它,能够帮助我们理解中国古典小说的典型特点,积累整本书阅读的有效经验。

它是一部构思精巧、叙事严谨的章回体小说,解析它,能够锻炼我们的阅读思维,积累写作经验,提升写作水平。

它是一部立体展现中国古代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触摸它,能够帮助我们理解传统文化内涵,获得文化重陶。

它是一部蕴含了中国哲学思想、东方美学特质的文化经典,品味它,能够帮助我们产生文化共情,积累审美经验。

凡此种种,可以说这部小说的每一个切角、每一个元素都值得我们深入研读、反复体味。

但同时,这部着作人物众多,内容丰富,社会信息庞杂,文化内涵厚重深沉,对高中生而言阅读难度着实不低,对同学们阅读长篇着作的能力和抽丝剥茧、前勾后连的思维水平都提出了巨大挑战。

面对这样的鸿篇巨制,我们要如何从整体上把握作品包罗万象的内容?如何在通读后形成对小说风貌的初步印象?如何在触摸后萌发对作品的阅读兴趣?本节我们首先把握《红楼梦》整体面貌:勾勒作者身影,聚焦成书背景,着重概述作品的主要情节、主要人物、主题思想,并对小说的艺术成就加以阐释。

通过以上任务的完成,力图使同学们建构起对小说思想内容、艺术特色的总体认识,形成对本书独特文化价值和巨大影响力的清晰印象,为进一步走进魅力无限的《红楼梦》做好必要的铺垫与准备。

一、作者剪影:由一本书,而产生了专门的学问“红学”,这足以说明《红楼梦》它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是“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是“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

而《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的经历,更是历来红学家们苦心研究的内容之一。

虽然关于曹雪芹本人的史料不多,但是我们根据现有的资料及《红楼梦》一书,大致可以窥见曹雪芹“生于繁华,终于沦落”的悲剧一生。

人教版(2019)语文必修下册:第八单元 整本书阅读《红楼梦》 学案

人教版(2019)语文必修下册:第八单元 整本书阅读《红楼梦》  学案

《红楼梦》【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积累语言基础知识。

增加阅读量提高独立阅读能力。

2.品味《红楼梦》的语言艺术,在文学层面鉴赏人物形象提升欣赏水平。

3.结合历史文化背景和学术资料,完成专题研究成果加强思想深度,提高写作能力。

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梳积累语言基础知识,理小说情节理清人物关系。

思维发展与提升:增加阅读量提高独立阅读能力,建构阅读长篇小说的方法和经验。

审美鉴赏与创造:提高阅读分析能力,学习积累名著阅读方法,纠正阅读偏差,欣赏人物形象及塑造形象的手法。

文化传承与理解:学会用批判性思维分析、探究小说人物和主题,理解《红楼梦》是一部反映我国封建社会后期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学习重难点】1.理小说情节理清人物关系。

2.学会用批判性思维分析、探究小说人物和主题。

【学习过程】一、作者与版本1.虽然钱钟书先生认为“吃了鸡蛋感觉良好,却不必认识那只下蛋的母鸡”,但了解《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身世还是很有必要的,因为小说中处处有曹雪芹及其所处时代的影子。

为了避免猜忌,同时使小说具有跨时空的永恒意义,曹雪芹故意模糊了小说所反映的朝代纪年、地舆邦国,但其实写的就是他祖辈、父辈和他自己所处的时代和地域。

在阅读小说之前,你应该对曹雪芹及其家世做一番了解。

2.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曾属“簪缨之族,诗礼之家”。

曾祖曹玺之妻孙氏,做过康熙乳母;祖父曹寅是康熙亲信;父辈曹顒、曹頫袭父职,一家三代任江宁织造达58年之久。

康熙南巡时4次住在曹家,曹家地位可见一斑。

雍正时曹家受冷遇,雍正五年被抄家,曹家从此败落。

曹雪芹主要生活在家道中衰之后,从而写下这部带着幻灭悲剧的小说。

3.《红楼梦》有4个别名:《石头记》《情僧录》《风月宝鉴》和《金陵十二衩》。

《红楼梦》有两个版本系统:脂砚斋评点本(80回)和程伟元活字印本(120回),程本后40回一般认为是高鹗补写。

二、整体把握1.《红楼梦》是章回体长篇小说。

1—5回是序幕,为全书定下骨架。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前五回基础学案(上)(统编版高一必修下)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前五回基础学案(上)(统编版高一必修下)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前五回基础学案(上)(统编版高一必修下)学习目标1.激发阅读《红楼梦》的兴趣;2.了解《红楼梦》的作者、成书背景、结构脉络;3.理解前五回的主要内容及画册、判词的含义和作用;4.学习整本书阅读常用的浏览、跳读、归纳等阅读方法。

自主预习1.查找曹雪芹生平资料;2.阅读《红楼梦》(人民文学出版社)1~5回内容;3.阅读周汝昌《导读》;4.记录在查找和阅读过程中的疑问,并进行初步思考。

课堂探究活动一:破解地名、人名、画册、判词中的玄机。

1.“大荒山无稽崖”有“荒诞不经”的意思,此处体现了“谐音”的创作方式。

试着用这种方式猜猜下列地名、人名背后的意思。

青埂峰—十里街—仁清巷—葫芦庙—甄士隐—甄英莲—贾雨村—娇杏—2.请梳理列举出前五回中其他谐音现象的例子,并归纳谐音的运用与人物、情节、创作意图之间的关系。

3.根据画册中的形象和判词,尝试用谐音法、隐喻法大胆猜测对应的人物及其结局。

活动二:梳理三则神话故事与四则人间故事的经纬。

1.概括三则神话故事与四则人间故事的主要内容,完成下列表格。

故事内容概括石头补天绛珠还泪太虚幻境甄士隐失女出家贾雨村得官纳妾林黛玉初入贾府冷子兴演说贾府2.梳理故事之间的联系,探究故事的作用。

活动三:阅读、参考周汝昌《导读》中对《红楼梦》前八十回的情节划分,浏览全书回目,跳读部分内容,小组合作自定划分标准,对全书结构进行初步划分,设计属于自己的思维导图。

【评价反馈】班级要开展《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活动,请你写一段宣传语,以达到介绍全书内容主旨、结构手法、激发阅读兴趣的目的。

200字左右。

【课后作业】请依据冷子兴演说荣国府以及林黛玉进贾府的相关内容,画出贾府人物关系思维导图。

课后拓展1.下列内容是贾宝玉在太虚幻境看到的判词,请指出这些判词分别预示了哪个女子的命运。

(1)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 )(2)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

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兕相逢大梦归。

红楼梦教案(精选6篇)

红楼梦教案(精选6篇)

红楼梦教案红楼梦教案(精选6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红楼梦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红楼梦教案篇1教学目标1、能够结合小说的具体情节对林黛玉和薛宝钗进行多角度评析。

2、通过人物命运深入探究人物悲剧的根源。

教学重难点重点:多角度把握林黛玉和薛宝钗的性格特点。

难点:品读诗词,把握人物形象。

教学课时1课时学生课前准备:通读相关情节和诗词,对人物有自己的初步认识和把握。

教学过程导语:同学们,大观园里,可谓百花齐放。

其中有一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绛珠仙草,还有一位是众人眼中标准的大家闺秀,她们就是林黛玉和薛宝钗。

今天我们就走人大观园,走进黛玉和宝钗的世界。

(一)学习活动一:林黛玉和薛宝钗是《红楼梦》中两位光彩夺目的女性,你更喜欢哪一位?请结合小说的具体情节,试从她们的出身、日常生活、性格、才华、学识、待人、处事等方面比较评析。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梳理相关情节,结合人物在具体事件中的言行举止来比较分析黛玉和宝钗的性格特点。

(二)学习活动二:正所谓“诗如其人”,读黛玉和宝钗的诗词,你可以窥见她们各自怎样的性格。

设计意图:从情节的浅层次梳理到诗词的深层次解读,引导学生深入了解黛玉和宝钗的性格,走进她们的精神世界,让学生认识到诗歌是作者内心情感的载体,品读黛玉和宝钗的诗歌有助于我们更形象具体地把握人物形象。

设计依据:增强形象思维能力。

获得对语言和文学形象的直觉体验;在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活动中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自己对现实生活和文学形象的感受与理解,丰富自己的经验与语言表达。

能够辨识、分析、比较、归纳和概括基本的语言现象和文学现象,并能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阐述自己的发现。

学生活动:诵读诗词,自主解读诗歌,小组交流,相互补充,交流分享。

(三)学习活动三:假如你是贾宝玉,你更愿意娶谁为妻?你的理由是什么?请结合小说的情节从恋爱婚姻的角度阐释。

《红楼梦》 导学案

《红楼梦》 导学案

《红楼梦》导学案《<红楼梦> 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红楼梦》的作者、创作背景、版本等基本信息。

2、熟悉《红楼梦》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点。

3、掌握《红楼梦》的情节发展脉络和主要故事线索。

4、分析《红楼梦》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理解《红楼梦》中复杂的人物关系和性格特点。

(2)掌握《红楼梦》中的经典情节和重要细节。

2、难点(1)深入探究《红楼梦》的主题思想和社会意义。

(2)赏析《红楼梦》的艺术手法,如细腻的描写、复杂的结构等。

三、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红楼梦》的作者一般认为是曹雪芹。

曹雪芹(约 1715 年约 1763 年),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

他出生于一个富贵的世家,但后来家道中落。

曹雪芹经历了生活的巨大变迁,这些经历对他创作《红楼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创作背景《红楼梦》创作于清朝乾隆年间。

当时的社会,封建制度逐渐衰落,各种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曹雪芹以自己的家族经历为蓝本,通过对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描写,反映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腐朽。

3、版本介绍《红楼梦》的版本众多,常见的有甲戌本、庚辰本、己卯本等脂评本,以及程甲本、程乙本等程高本。

不同版本在文字、情节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

四、人物形象分析1、贾宝玉贾宝玉是《红楼梦》中的核心人物之一。

他出身富贵,却厌恶功名利禄,追求自由和平等。

他对女性充满尊重和关爱,认为“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

他的性格叛逆,不愿走封建仕途经济之路,与封建礼教格格不入。

2、林黛玉林黛玉是一个敏感、聪慧、多愁善感的女子。

她自幼父母双亡,寄居于外祖母贾母家中。

她与贾宝玉志同道合,互为知音,但她的爱情在封建礼教的压迫下最终以悲剧收场。

她的性格中既有孤高自许的一面,又有着对爱情的执着和对命运的无奈。

3、薛宝钗薛宝钗是一个端庄、稳重、理智的女子。

她恪守封建妇德,善于迎合他人,得到了贾府上下的称赞。

但在内心深处,她也有着自己的无奈和痛苦。

《红楼梦》导学案

《红楼梦》导学案

《红楼梦》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红楼梦》的作者、创作背景、版本等基本信息。

2、熟悉《红楼梦》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

3、掌握《红楼梦》的艺术特色和文学价值。

4、培养对古典文学的欣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理解《红楼梦》中复杂的人物关系和性格特点。

分析《红楼梦》的主题思想和社会意义。

欣赏《红楼梦》的语言艺术和写作技巧。

2、难点解读《红楼梦》中隐晦的象征和隐喻。

探究《红楼梦》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理解和接受。

三、学习方法1、阅读法:通读《红楼梦》原著,结合注释和相关研究资料,理解文本内容。

2、讨论法:组织小组讨论,分享对作品的理解和感悟,互相启发。

3、分析法:对书中的人物、情节、语言等进行分析,深入挖掘作品的内涵。

4、比较法:将《红楼梦》与其他古典小说进行比较,突出其独特之处。

四、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曹雪芹(约 1715 年 5 月 28 日—约 1763 年 2 月 12 日),名沾,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的作者。

曹雪芹出身清代内务府正白旗包衣世家,他是江宁织造曹寅之孙,曹顒之子(一说曹頫之子)。

2、创作背景《红楼梦》诞生于 18 世纪中国封建社会末期,当时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举国上下沉醉在康乾盛世、天朝上国的迷梦中。

然而,在这看似繁荣的表象下,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封建礼教的腐朽和封建制度的衰落已初现端倪。

曹雪芹家族的兴衰荣辱成为他创作《红楼梦》的重要素材和情感基础。

3、版本介绍《红楼梦》版本众多,较为常见的有甲戌本、己卯本、庚辰本、戚序本、程甲本、程乙本等。

不同版本在文字、情节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为研究和阅读带来了丰富的视角。

五、学习过程1、初读感知用较快的速度通读全书,了解故事梗概,对主要人物和情节有初步印象。

绘制人物关系图,梳理书中复杂的人物关系。

2、精读品味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章节或段落进行精读,分析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描写,体会人物性格特点。

摘抄优美的语句和段落,品味《红楼梦》的语言魅力。

8《红楼梦》二则导学案

8《红楼梦》二则导学案

8《红楼梦》二则导学案
引言
本导学案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经典小说《红楼梦》。

通过对其中两个重要情节的分析和讨论,读者将深入了解作品的主题和艺术特点。

情节一:贾宝玉与林黛玉的感情
在《红楼梦》中,贾宝玉和林黛玉之间的感情发展是其中一个重要情节。

贾宝玉是贾府的少爷,而林黛玉则是贾府中的侍女。

他们之间产生了深厚的情感,但却因为命运的安排而无法在一起。

本情节展示了宝玉与黛玉之间的纠葛、爱恨交织的关系,并对爱情和命运的主题进行深入探讨。

情节二:贾宝玉与薛宝钗的婚姻
贾宝玉与薛宝钗的婚姻是《红楼梦》中另一个重要情节。

贾宝玉和薛宝钗最初的婚姻打破了他与林黛玉之间的感情,引发了一系列的变故和冲突。

这一情节探讨了爱情与婚姻、责任与情感之间的冲突,同时也揭示了封建社会下婚姻制度的种种问题。

结论
通过分析上述两个情节,读者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红楼梦》中所体现的主题和艺术特点。

这部作品通过对人生、爱情和命运的描绘,以及对封建社会下婚姻制度的探讨,展示了作家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思考和对人性的细腻描绘。

希望读者在阅读《红楼梦》时能够对其中的人物和情节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和感悟。

以上是《红楼梦》二则导学案的简要介绍,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

阅读和讨论这些情节将会使读者更好地欣赏和理解这部伟大的古代小说。

名著阅读《红楼梦》导学案

名著阅读《红楼梦》导学案

名著阅读《红楼梦》导学案
介绍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被誉为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巅峰之作。

本文档是《红楼梦》的导学案,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阅读、理解和欣赏这部伟大的作品。

目标
1. 了解《红楼梦》的作者和创作背景;
2. 熟悉主要人物及其关系;
3. 掌握《红楼梦》的主要情节和主题;
4. 分析小说中的重要场景和意象;
5. 体会小说中所蕴含的哲理和价值观。

内容
1. 作者及创作背景
- 介绍曹雪芹以及他创作《红楼梦》的背景和动机。

2. 主要人物及关系
- 简要介绍贾宝玉、林黛玉、贾蓉等主要人物,并分析他们之
间的关系。

3. 主要情节和主题
- 概述小说的主要情节,如贾宝玉的出生、贾府的兴衰等;
- 分析小说探讨的主题,如爱情、权力、财富等。

4. 重要场景和意象
- 分析小说中的重要场景,如荣府、贾母的大观园等;
- 探讨小说中的意象,如红楼梦的象征意义等。

5. 哲理和价值观
- 总结小说所蕴含的哲理和价值观,如世态人情、人生哲理等。

总结
通过本导学案,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红楼梦》这部名著,从作者背景到主要人物,再到情节、主题、场景和意象,最终体会
到小说所传达的哲理和价值观。

阅读《红楼梦》不仅能够增长知识,还能够提升我们的思考能力和审美水平。

《红楼梦》教学设计3篇

《红楼梦》教学设计3篇

《红楼梦》教学设计3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

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红楼梦》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红楼梦》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学习如何鉴赏文学作品的“美”2、学习如何评述文学作品的“美”(初步学习写作书评)【教学设想】1、合理进行教材整合:《〈红楼梦〉的情节波澜(节选)》一文安排在第二单元(议论文单元部分),笔者将之安排于授完第三单元的《宝玉挨打》一文后,原因有三:① 学习本文,有利于培养学生较严密的文学鉴赏思维,这必须立足于对鉴赏对象有较深了解的基础之上;②从学段学习整体设计思考:可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结合进行,在阅读中学习写作。

在教授第一单元时,重点指导写作时评;教授第二单元时,重点指导写作短论;教授第三单元时,重点指导写作书评。

③结合第三单元的“点击链接”(《采尽百花细酿蜜》《奇文共赏写书评》)共同学习。

2、由课内学习向课外延伸:课内学习:理清文章写作思路;总结文章写作手法课外延伸:① 研讨《抄检大观园》,进一步鉴赏《红楼梦》的叙事艺术成就;② 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学习写作书评的一些方法;③ 引导学生走入《红楼梦》的艺术殿堂。

课内外结合,体现“阅读探究——评价总结——学习借鉴——反思发展”的学习过程。

3、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

【教学重点】1、学习“如何赏析”(结合本文,重点学习如何鉴赏文学作品的情节设计)2、学习“如何写作”(结合本文,重点学习例证法)【教学课时】二课时【教学过程】课前准备:(以学习小组形式进行)(注:此时已进行了《宝玉挨打》一文的整体阅读及人物形象分析,转而分析其情节波澜的设计。

)(此环节可安排在《宝玉挨打》一课中进行)1、思考《宝玉挨打》一文的情节波澜设计:① 学生简述课文情节,明确“宝玉挨打”的原因及过程② 学生阅读思考:a 读完此文,请用一两句话说说你对其情节设计的评述。

《红楼梦》学案

《红楼梦》学案

《红楼梦》学案红楼学案——《林黛⽟进贾府》学习辅导资料备课⼈:⼩果学习⽬的:1、了解《红楼梦》的基本思想。

2、了解《红楼梦》的作者、家世、版本。

3、了解《红楼梦》前五回的内容梗概及在全书中的作⽤和地位。

4、了解贾府及四⼤家族主要⼈物。

学习重点:前五回的作⽤,画与判词的含义。

⼀、《红楼梦》的地位、作者、版本及脂砚斋(⼀)地位《红楼梦》是世界⽂学名著,是中华民族⽂学的代表作。

她是世界⽂学中⼀颗最灿烂的明珠。

世界⽂学史上为⼀个作家专门成⽴的⽂学研究会只有两个:⼀个是红学会,⼀个是莎学会。

可见她的影响之⼤。

研究《红楼梦》的学会遍布世界各地。

中国有专门的学术杂志《〈红楼梦〉研究》学刊。

中国清朝有谚语说:“开谈不说《红楼梦》,纵读诗书也枉然。

”(⼆)《红楼梦》的作者1、曹雪芹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芹圃,芹溪。

约⽣于公元1715年左右,卒于1763年左右,出⾝于⼀个有⽂化素养的皇家世仆家庭。

曹家本是汉⼈,后被努尔哈⾚俘虏,曹家就在皇家做包⾐。

曹家祖上有战功,⾼祖曹振彦跟随多尔滚出⽣⼊死,是清朝的开国功⾂。

到康熙年间,曹家已发迹。

曾祖⽗曹玺也有战功,官⾄⼯部侍郎。

曹玺的妻⼦是康熙皇帝的乳母,曹玺的⼉⼦曹寅⼜是康熙皇帝的侍读,《全唐诗》就是由曹寅主持刻印的。

康熙登基以后,委派曹玺为江宁(今南京)织造,专门负责皇家的穿戴。

从曹玺开始,⼀家三代都做皇家的江宁织造,到曹雪芹的养⽗曹睿╢ù)为⽌,为皇家充当⽿⽬,被封为⼀品⼤官。

曹寅还做过两淮巡盐御史,他两个⼥⼉都被选做王妃。

曹寅⼜是当时有名的藏书家,诗词曲俱会。

曹雪芹的深厚⽂学修养与其家庭书⾹氛围有关。

曹雪芹的⽣⽗叫曹顒,曹雪芹未出世时,曹顒已亡,曹雪芹是曹顒的遗腹⼦。

曹寅只有曹顒⼀个⼉⼦,曹顒死后,曹寅过继他弟弟曹宣的⼉⼦曹钗鹤樱邢拔唬什茴成为曹雪芹的养⽗。

曹家世谱如下————→曹顒(遗腹⼦)—→雪——→寅——→曹睿ㄑ福(远祖)(⾼祖) ——玺曹世选——振彦—— ——→宣——→——正——→宜——→颀康熙末年,皇⼦们争权夺位,最后是四皇⼦胤祯夺得皇位,即雍正皇帝。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导学案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导学案

《红楼梦》
任务一:看人下菜碟
环节一:回顾思考、初探任务
王熙凤是一个容貌风华、恍若神妃、八面玲珑、泼辣爽利、做事干练、争强好胜的人。

环节二:自主探究、走进人物、
这些都是描写王熙凤奉迎贾母的片断,或褒或贬,都不相同,这能看出王熙凤八面玲珑、巧言善辩、阿谀奉承的性格,既迎合了老祖宗,又调和了气氛。

环节三:合作探究、定向梳理
任务二:齐家管理之能
环节一:
环节二:我认为曹雪芹借助贾探春(人物姓名)提出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的管理方式或者建议,它的合理之处在于节约开支,提高生产积极性。

活动2
任务三:分析鉴赏人物塑造之手法
环节一:分析正面描写
恭维林黛玉的话“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刻画王熙凤察言观色,精明的性格特点。

环节二:分析侧面描写
林黛玉初进贾府,在仆人丫鬟都小心翼翼的情况下,只有王熙凤“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刻画了王熙凤性子泼辣,地位独特的形象。

环节三:分析对比手法
秦可卿死后,宁国府内务杂乱,无人管理,在王熙凤的严格治理下恢复了往日的繁华,刻画了王熙凤精明能干,治家有方的形象。

活动3
活动4。

关于红楼梦教案4篇

关于红楼梦教案4篇

关于红楼梦教案4篇关于红楼梦教案4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红楼梦教案4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红楼梦教案篇1高一选修课教案;《红楼梦》和曹雪芹;教学目的;1.认识阅读古代小说的意义,掌握阅读方法;初步了;2.从分析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的不同性格,学习;教学设想;本课,首先介绍《红楼梦》及其作者,使学生对这部古;第一课时;教学要点;介绍《红楼梦》和曹雪芹;教学难点;作者所处社会背景;教学课时;三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言;古代小说是我国灿烂的古代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高一选修课教案《红楼梦》和曹雪芹教学目的1.认识阅读古代小说的意义,掌握阅读方法;初步了解《红楼梦》和曹雪芹。

2.从分析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的不同性格,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学设想本课,首先介绍《红楼梦》及其作者,使学生对这部古曲名著及曹雪芹这位文学巨匠有初步了解,引发他们读全书愿望。

其次根据课文特点,重点学习环境描写和人物刻画,难点则在于准确地把握黛玉和宝玉的性格特点。

至于教学方法有两种选择:如果课前能组织学生看《红楼梦》电影、《红楼梦》电视连续剧或有关章节的录像,则采取专题讨论的方法,如果不具备这些条件,则以教师引导、讲授为主,适当组织课堂讨论,通过教学全过程达到教学目的。

第一课时教学要点介绍《红楼梦》和曹雪芹。

教学难点作者所处社会背景教学课时三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言。

古代小说是我国灿烂的古代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明、清时代出现了许多长篇杰作,其中最著名的有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施耐庵的《水浒》、吴承恩的《西游记》、曹雪芹的《红楼梦》等。

我们阅读古代小说有什么意义呢?由于小说是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塑造多种多样的人物形象,广泛地多方面地反映社会生活,我们可以从优秀的古代小说中看到它所展示的历史画卷。

它不是告诉我们抽象的概念,而是在我们面前呈现出变化多彩的场景,错纵复杂的社会关系,各具个性的人物。

《红楼梦》导学案教师版

《红楼梦》导学案教师版
太虚幻境石牌坊联语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佛家的观点认为,世上万事万物,就其现象说似乎是真,是有;就其本质说是假,是无。前者是世俗人的看法,所以称为“俗谛”;后者才是真理,所以称为“真话”。这副对联就是本着这种唯心的理论来嘲笑世俗人的。它隐含的意思是:社会上的人们慕富厌贫,为名为利,劳力劳心,强争苦夺,就是把假的误认为是真的,把真的反而当成了假的;把虚无误认为是实有,把实有反而当成虚无。
曹雪芹自幼及时在这“秦淮风月”之地的“繁华”生活中长大的。
曹雪芹在少年时代经历过一段“锦衣纨绔”“饫yù甘餍肥”的贵族生活,曹雪芹“身胖,头广而色黑”。他性格傲岸,愤世嫉俗,豪放不羁。嗜酒,才气横溢,善谈吐。
雍正即位后,雍正初年,展开了一场残酷的清除政敌的斗争。在(封建统治阶级内部斗争)皇室内部争夺权力斗争的牵连下,他的父亲曹頫因事获罪免职并被抄家,(曹頫以“行为不端”、“骚扰驿站”和“亏空”罪名革职,家产抄没。曹頫下狱治罪,“枷号”一年有余。)后又遣回北京(这时曹雪芹随着全家迁回北京居住),曹家从此一蹶不振、日渐衰微。家道从此衰落,到他著书时已过着贫困生活。
学习过程
札记
【知识链接】
1.作家介绍
曹雪芹(约1715—1763)清代小说家,名霑,字梦阮,(因其很喜欢竹林七贤之“阮籍”,故取字中带“阮”)号雪芹,又号芹圃、芹溪。祖籍辽阳,他的先世原是汉人,后为满洲正白旗“包衣”人。(就是说他家很早就入了满洲旗籍)。 注:包衣就是家奴。
从他曾祖曹玺开始,祖父曹寅,伯父曹颙yóng、父亲曹頫fǔ三代世袭江宁织造的官职。他的曾祖母孙氏做过康熙皇帝玄烨的乳母,(也即是保姆)。祖父曹寅做过康熙皇帝的侍读(即伴读)和御前侍卫,后任江宁织造,兼任两淮巡盐监察御史,极受康熙帝玄烨宠信。两个女儿入选王妃。康熙皇帝六下江南,其中四次由曹寅负责接驾,并住在曹家。(即以江宁织造署为行宫)。曹寅病故,其子曹颙、曹頫先后继任江宁织造。他们祖孙三代四人担任此职达60年之久。由此可见曹家的显赫以及与皇室的密切关系。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学案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学案

教学目标1.积累语言基础知识。

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提高独立阅读能力。

2.品味《红楼梦》的语言艺术,在文学层面鉴赏人物形象提升欣赏水平。

3.结合历史文化背景和学术资料,完成专题研究成果加强思想深度,提高写作能力。

语言建构与运用:梳积累语言基础知识,理小说情节理清人物关系。

思维发展与提升: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提高独立阅读能力,建构阅读长篇小说的方法和经验。

审美鉴赏与创造:提高阅读分析能力,学习积累名著阅读方法,纠正阅读偏差,欣赏人物形象及塑造形象的手法。

文化传承与理解:学会用批判性思维分析、探究小说人物和主题,理解《红楼梦》是一部反映我国封建社会后期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1、理小说情节理清人物关系。

2、学会用批判性思维分析、探究小说人物和主题。

【作者与版本】1.虽然钱钟书先生认为“吃了鸡蛋感觉良好,却不必认识那只下蛋的母鸡”,但了解《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身世还是很有必要的,因为小说中处处有曹雪芹及其所处时代的影子。

为了避免猜忌,同时使小说具有跨时空的永恒意义,曹雪芹故意模糊了小说所反映的朝代纪年、地舆邦国,但其实写的就是他祖辈、父辈和他自己所处的时代和地域。

在阅读小说之前,你应该对曹雪芹及其家世做一番了解。

2.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曾属“簪缨之族,诗礼之家”。

曾祖曹玺之妻孙氏,做过康熙乳母;祖父曹寅是康熙亲信;父辈曹顒、曹頫\袭父职,一家三代任江宁织造达58年之久。

康熙南巡时4次住在曹家,曹家地位可见一斑。

雍正时曹家受冷遇,雍正五年被抄家,曹家从此败落。

曹雪芹主要生活在家道中衰之后,从而写下这部带着幻灭悲剧的小说。

3.《红楼梦》有4个别名:《石头记》《情僧录》《风月宝鉴》和《金陵十二衩》。

《红楼梦》有两个版本系统:脂砚斋评点本(80回)和程伟元活字印本(120回),程本后40回一般认为是高鹗补写。

【整体把握】4.《红楼梦》是章回体长篇小说。

1-5回是序幕,为全书定下骨架。

6-18回通过刘姥姥进荣国府、元春省亲、秦可卿之死,写出贾府“烈火烹油、鲜花着锦”般的繁盛景象。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回贾雨村夤缘复旧职林黛玉抛父进京都因为黛玉的母亲贾敏去世了,贾母就来信告诉林如海,让黛玉去贾府生活,林父想到既然对女儿好,就同意了,这时贾雨村因为是黛玉的老师,黛玉一走他未免没有了事情可做,就央告林父替为推荐,引见给贾政,林父欣然答应。

于是黛玉师徒二人就告别林父去往贾府。

雨村收到贾政引见去了应天府任职!重点就在黛玉进贾府的这个过程,通过这么一个线索,讲贾家的重要人物一一展现在读者的面前,首先出场就是贾母-一个慈祥的老太太,然后王夫人、刑夫人、李纨。

然后开始三春出场:迎春、探春、惜春。

然后一句“我来迟了”引出了王熙凤,并讲她刻画的淋漓尽致。

最后出场的就是最重要的一个人物:贾宝玉。

这也是宝黛初次见面。

在这个过程中,书中同时描述了贾府的繁华、高贵,从仆人的装扮,家居的装饰、布置,以及人与人之间的规矩,处处体现出了贾府的尊贵。

最后以一封书信的方式,引出了本书的另一位女主角的到来,那就是薛宝钗!!丫环数量的对比林黛玉进贾府的时候,带了两个人:一个是自幼奶娘王嬷嬷,一个是十岁的小丫头雪雁。

而“迎春等例,每人除自幼乳母外,另有四个教引嬷嬷,除贴身掌管钗钏盥沐两个丫鬟外,另有五六个洒扫房屋来往使役的小丫鬟。

”如此算来,迎春等人,每人至少有十二个仆人,是黛玉的六倍。

王熙凤出场时,是被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

再从全书看,当时荣府上下大小主子有十四人(加惜春),总人口约有四百人,主子与仆人之比达到了1∶25。

而从她们的家世看,贾林两家都是世袭王公贵族。

贾赦,时袭一等将军;贾政,时任工部员外郎。

林如海是前科探花,兰台寺大夫,钦点巡盐御史,林如海父亲以上曾四代袭过列侯。

家世相当,门第相当,豪侈之气则有天壤之别,贾府安能不败?结局安能不惨?人物描写的对比王熙凤和众人之比王熙凤出场时,作者采用了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写作手法,正当贾母说多配一料丸药时,“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有曾迎接远客!‟”。

而其它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

在林黛玉看来,此人实在是放诞无礼。

但这恰恰突出了王熙凤在贾府中特殊的地位和身份,刻划出她性格中泼辣的一面。

她深受贾母的宠信,除了贾宝玉,合府再无一人敢在贾母面前如此说笑。

正因为万千宠爱集一身,所以才敢如此恣行无忌。

王熙凤和贾氏三姐妹之比贾氏三姐妹出场时,只有轮廓描写:“第一个肌肤微丰,合中身材,腮凝新荔,鼻腻鹅脂,温柔沉默,观之可亲。

第二个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

第三个身量未足,形容尚小。

”而王熙凤呢,“这个人的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庆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一略一详,一简洁一铺陈,一高贵一庸俗,写出了贾氏三姐妹的神韵和高贵气质,暗示了王熙凤的贪婪及俗气,侧面反映出她内心世界的空虚。

王熙凤和王夫人之比黛玉去拜见贾政时,“王夫人再四携他上炕,他方挨王夫人坐了”。

到了吃饭时,“贾母正面榻上独坐,两边四张空椅,熙凤忙拉了黛玉在左边第一张椅上坐了,黛玉十分推让”。

一“携”一“拉”,一亲切一热情,一稳重一猛浪。

作者在这里突现了王熙凤的热情,而这种热情无非是一种表演,是以取悦贾母为最终目的的,体现了王熙凤的精明和狡诈。

林黛玉和贾宝玉之比宝黛相见时,两人都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黛玉一见,便吃一大惊,心下想道:…好生奇怪,倒像在那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宝玉看罢,因笑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

‟贾母笑道:…可又是胡说,你又何曾见过他?‟宝玉笑道:…虽然未曾见过他,然我看着面善,心里就是旧相识,今日只作远别重逢。

亦未为不可。

‟”一个是寄人篱下,一个是混世魔王;一个是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一个是率性而为,心直口快。

所以尽管感觉相同,但一个只是深隐内心,另一个则是赤裸裸地表达出来。

这样的描写,使环境和人物达到了完美的融合。

林黛玉对贾宝玉认识之比林黛玉从王夫人口中得知贾宝玉是一个孽胎祸根,是一个混世魔王,一时甜言蜜语,一时有天无日,一时又疯疯傻傻,所以不知是怎生个惫懒人物,懵懂顽童,心想倒不见那蠢物也罢了。

结果一见之下,却是面如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虽怒时而若笑,即嗔视而有情。

何等眼熟到如此!心有灵犀,立即站到了贾宝玉一边。

成为背叛封建家长、背叛封建社会的坚定同盟者。

欲扬先抑,突出了林黛玉对贾宝玉的认同感。

贾宝玉和封建学士之比文中说“黛玉亦常听得母亲说过,二舅母生的有个表兄,乃衔玉而诞,顽劣异常,极恶读书,最喜在内帏厮混”,这在众封建学士看来实在是荒唐之举,所以西江月中批道: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

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

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

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湛肖无双。

宝玉无意于功名利禄,厌《四书》而喜《西厢》,避功名而趋闺房,自为封建家长所不容,也必遭封建统治者所唾弃,所以才会屡屡遭贾政责打。

西江月似贬实裹,却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封建统治阶级叛逆者的光辉形象。

通过对比,我们能一窥贾府败落的原因;通过对比,我们能一睹人物的风采,黛玉的细心谨慎、娇弱风流,宝玉的似傻如狂、离经叛道,凤姐的庸俗泼辣、张狂精明;通过对比,我们可一叹曹雪芹的笔力,人物的出场,先后适宜,详略得当,虚实兼用,不但笔法变化多姿,而且在众多人物中可使描写的重点突出。

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加深对红楼梦的了解。

《林黛玉进贾府》写作特点一、围绕中心事件描写人物作品中的人物是围绕黛玉进贾府这一中心事件,通过黛玉的见闻来描写的。

黛玉进府按照封建贵族家庭的礼规,必定要去拜望自己的长辈。

同辈姊妹也都要见见面。

作者选择这个机会使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出场亮相,是行文的必需,也是事理的必然。

黛玉进入贾府,通过她一路目中所见,耳中所闻,不仅详尽描写了荣宁二府的格局布置,亦即人物的活动环境,而且第一次生动刻画了贾母、贾氏三姐妹、凤姐、邢王二夫人、宝玉和黛玉等好几个主要人物,因此可以说“这方是正文起头处,此后笔墨与前两回不同”(甲戌本脂批)。

从艺术结构来看,此回情节的设计同样体现了作者的匠心。

如果说第二回“演说荣府”仅仅只是通过冷子兴的口头叙述,使读者对荣宁二府的主要成员及其相互关系有一个大概的了解;那么此回则是通过具体生动的艺术描写,使几个主要人物以各自不同的声音笑貌,栩栩如生地走到了读者的面前。

这也就是上引脂批所云“画家三染法”中的第二次皱染,经过这次皱染,几个主要人物便耀然于读者心中眼中了。

在艺术描写上,此回情节也有着许多成功之笔。

如写黛玉初见贾母一段:……“黛玉方进入房时,只见两个人搀着一位鬓发如银的老母迎上来,黛玉便知是她外祖母。

方欲拜见时,早被她外祖母一把搂入怀中,心肝儿肉叫着大哭起来。

”这可谓是如见如闻,活现于纸上之笔,也是所谓“颊上三毫”,传神得力之处。

其他如写凤姐出场、宝玉出场,也都是向为人所称道的文字二、运用多种手法描写人物人物的出场,先后适宜,详略得体,虚实兼用。

对王熙凤、贾宝玉等主要人物详写,对贾母、邢夫人、王夫人、李纨和贾氏三姊妹则略写;对贾母、王熙凤等出场人物是实写,而对贾政、贾赦等未出场的人物则属于虚写;对贾宝玉、王熙凤等是单独写,而对邢夫人、王夫人、李纨、迎春、探春、惜春等只作集体介绍。

这样描写不但笔法变化多姿,而且在众多人物中可使描写的重点突出。

黛玉刚进贾府,正和贾母等谈论着自己的体弱多病和吃药等事,“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来者是谁,作者没有马上交代;但这一声正好像戏曲舞台上角色还未出场,先从后台送出一声响亮的“马门腔”,它先声夺人,一下子就把来者的三魂六魄给拘定了。

真所谓“未写其形,先使闻声”,作者在没有正面描写人物之前,就先已通过人物的笑语声,传出了人物内在之神。

随着后台这一声,一个浓妆的少妇出场了。

作者按着用重笔浓彩描绘了其外形特征:“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带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裐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

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这里,前十数句关于凤姐衣着和外貌的描写,是细腻的工笔画,是实写,而最后两句则是充满了空灵之气的写意画,是虚写;虚实结合,一个有生命的贵族少妇形象合眼如见。

但作者到此还没有交代这位少妇是谁。

接下去我们先是听到贾母的介绍:“他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南省俗谓作…辣子‟,你只叫他…凤辣子‟就是了。

”这一介绍虽然体现了这位浓妆少妇的性格特征和贾母对她的宠爱,但依然使黛玉不得要领。

最后众姐妹告诉黛玉:“这是琏嫂子”,黛玉这才想起昔日听母亲说过的情况因,而王熙凤这个名字才最终交代了出来。

凤姐一出场,满屋内便只有她一个人的说话声,她先是赞美黛玉“标致”,顺手就恭维了贾母;接着又为黛玉幼年丧母伤心拭泪,以此来讨取贾母的欢心;等到贾母责备她不该说这些伤心话来招她时,她又“忙转悲为喜”,自责“竟忘记了老祖宗,该打,该打!”然后又以当家少奶奶的身分,一面安顿黛玉,一面分咐婆子们……至此,读者先闻其声,再见其形,再知其名,再睹其种种表演;出现在读者面前的王熙凤,自然就不再是一个抽象的名字,而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了。

凤姐的出场前后作如许皱染,后文焉得不活跳于纸上!紧接着凤姐出场之后,又接写了宝玉出场:“一语未了,只听外面一阵脚步响,丫环进来笑道:…宝玉来了!”黛玉心中正疑惑着:…这个宝玉,不知是怎生个惫懒人物,懵懂顽童?‟——倒不见那蠢物也罢了。

心中想着,忽见丫环话未报完,已进来了一位年轻的公子……。

”乍一看,这段描写似和凤姐出场出于同一机轴,都是通过了黛玉的耳中所闻、心中所思和目中所见,都是所谓“未写其形,先使闻声”。

但实际上作者是有意识地把这两个人物的出场加以对比描写,使之“相映而不相犯”(甲戌本脂批),这正体现了作者的艺术匠心。

凤姐出场,“一语未了,黛玉听到的是“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的笑语声,这一声可谓先声夺人,一下子就把凤姐的三魂六魄给拘定了。

而宝玉出场,“一语未了”,黛玉听到的首先是“外面一阵脚步响”,接着是丫鬟的回话声。

“一阵脚步响”,说明来者是个年青的男性(古代女性走路不可能发出脚步响),且是贾母前受宠爱的人(否则不敢如此大胆放肆),这就非常切合宝玉的身分地位;丫鬟的回话声,一开始就点明了来者系谁,这和凤姐出场时直至最后才讲出姓名来正好前后相映。

因此,虽然同是“未写其形,先使闻声”,但同中又有异,且通过了所闻之声的不同,显示了人物身分性格的差异。

如果把这两个人物的出场描写调换一下,凤姐出场是听到“一阵脚步响”,宝玉出场是听到“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的笑语声,那就从根本上失却了这两个人物之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