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贷危机与公允价值

合集下载

次贷危机引发的公允价值论战

次贷危机引发的公允价值论战


金融界与会计界对公允价值的论争
乔治 ・ 索罗斯宣称 ,0 7年 在美国爆发且愈演愈 烈并波及世 20 界各地的次贷危机是 6 0年来 最严重的金融危机 。根据 国际货 币 基金 ( M 2 0 年 4月发布 的《 I F) 0 8 全球金融稳定报告 》 次贷危机 , 的总损失接近一万亿美元。 次贷危机不仅撼 动了华尔街金融 巨头 的生存根基 , 也在金 融界与会 计界之间掀起 了一场硝烟弥漫 的战 争, 重新点燃 了公允 价值会计优劣和存废的激烈论 战。 金融界与会计界之间的这场 战争始于今年三月 。 最先对会计 界发难的是在次贷危机 中损失惨重 的金融 巨头 。他们指 出 , 在次
缩。
以美 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 ( A B) F S 和国际会计 准则理事会 (A B) I S 为代表 的会计界不甘示弱 , 奋起反击 , 指责金融界抨击公 允价值会计完全是 寻找替罪羊的一种伎俩 ,无非是为 了转移公众 的视线 ,为 自己激进 的放贷政策 和失败的风 险管理开脱罪责 。
专家论坛 IX E T S O U P R ’ R M E F
次贷危机引发的公允价值论战
厦 门国家会计 学院
美国“ 次贷危机” 是从 20 年春季开始逐步显现的。由于利 06
息上升, 导致还款压力增大 , 很多本来信用不好 的用户感觉还款压 力大, 出现违约的可能, 对银行贷款的收回造成影响。美 国次级抵 押贷款市场通常采用固定利率和浮动利率相结合 的还款方式 , 即
笔者认为 , 金融 界制造了房地产泡沫 , 并通过 不受监管 、 不透 明的资产证券化等金融创新手法放大金融资产 泡沫 ,才最终酿成 灾难深重的次贷危机 。 会计界并非次贷危机 的罪人 , 而是揭开次贷 危 机面纱的功臣。 会计界借助公允价值计量模式 , 及时 、 明、 透 公开

解读次贷危机因果——为公允价值正身

解读次贷危机因果——为公允价值正身
发 生后 影 响 波 及 全球 金 融 系 统 。 最后 , 与部 分 美 国银 行 和金 融 机 构 违 规操 作 , 略 规 范 按 揭 贷 忽
- 二、 美国次贷危机的产生
美 国次 贷 危 机 的苗 头 . 实 早 在 2 0 其 0 6年底 就开 始 了 。 只不 过 ,
从 苗 头发 生 、 问题 累 计 到危 机 确 认 , 别 是 到 贝 尔斯 登 、 林 证 券 、 特 美
美 围金 融 市 场 的 影 响力 和投 资 市 场 的开 放 性 ,吸 引 了不 仅 来
抵 押 贷 款机 构 南 于 收不 回贷 款 遭 受严 重 损 失 ,甚至 被 迫 申请 破产 保护。 后 , 最 由于 美 国 和欧 洲 的 许 多 投 资基 金 买 人 了 大量 南次 级抵 押 贷 款衍 生 出来 的证 券 投 资 产 品 , 们 也将 受 到 重 创 。 会 计 的 主 它 对 要 影 Ⅱ 金 融界 与会 计 界 关 于公 允 价 值 的论 战 。 向: 公允 价值 作 为 衍 生 工 具 的 唯一 计 量 属性 , 到质 疑 . 至 欧盟 等 要 求 叫停 公 允 价 值 的 遭 甚
花 旗银 行 和 汇 丰银 行 等 国 际 金融 机 构 对 外 宣 布数 以百 亿 美元 的次 贷 危机 损 失 , 只花 了 半 年多 的时 间 。 南 于次 贷 危 机 的涉 及 面 广 、 原
因复杂 、 作用 机 制 特 殊 . 续 的 时 间会 较 长 , 生 的 影 响会 比较 大 。 持 产 次 贷危 机 形 成 的原 因主 要 有 以下 n 面 。 二方

基 金利 率 下 调 5 0个 基点 开 始 . 联 储 的 货 币政 策 开 始 了 从加 息 转 美
变 为减 息 的 周期 。此 后 的 1 3次 降 低利 率 之 后 , 2 0 到 0 3年 6月 , 联 邦 基 金利 率 降低 到 1 , 到过 去 4 % 达 6年 以来 的 最 低 水 平 。宽 松 的

次贷危机中的公允价值

次贷危机中的公允价值

在 美 国 愈演 愈 烈 的金 融 危 机 中 ,一 些 银行 家 、 金融 业 人士和 国 会议 员将 矛头 指 向 美国会计准则 ,认为第 17 5 号美 国会计准则 要求 金融 产 品按照 “ 公允 价值 ” 量 的规 定 , 计 在市 场 大跌 和 市场 定 价功 能 缺 失 的情 况 下 , 导致 金融 机构 过分 对资 产按 市 价减计 , 成 造 亏损 和资 本充 足率 下 降 , 而 促使 金融 机 构 进 加大 资产 抛售 力度 , 从而 使市 场 陷入 交易 价 格 下跌 资产 减计一 核减 资本 金 … 一 慌 恐 性 抛售 … 价格进 一步 下 跌的 恶性 循环之 中 , 对加重金融危机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面对 有关人士对公允价值的质疑 ,笔者认为,我 们应该对公允价值在其 中扮演的角色进行反 思。本文试从公允价值的理论基础 , 计量方 法的角度做一简单探讨 , 最后提出对我国应 用 公允 价值 的建议 。
三 、对我 国公允价值计量应用 的启示
河 南 省 直 机 关 第 一 门诊 部 4 0 0 0 3 5
1 、完 善 公允价 值 计量 的估 值 技术 。在 使用 公允 价值 计量 技 术 时 , 企业 应 当选择 市 场参 与 者普遍 认 同 , 被 以往市 场实 际交 易 且 价格验 证具 有可 靠 的估值 技术来 确定其 公 允价 值 。例如 , 采用 估值 技 术讨 金融 工 在 量 具 的公允 价值 时 , 当尽可 能使 用市 场参 与 应 者 在 金 融工 具 定价 时考 虑 的所 有市 场参 数 , 包括无风险利率、信用风险、外汇汇率 、商 品价 格 、 价 或股 价指 数 、金融 工具 价格未 股 来波 动率 、提 前偿 还风 险 、金融 资产 或金 融 负债 的服务 成 本等 , 参考 已经被证 实 可行 的 计算 模型 , 能很 好地运 用 于金 融工 具的计 才 量。 另外 , 如果 我们 可 以利用 网络 信息 技术 , 建立 网上 公允 价值 数据 库 , 为 公允 价值 的 将 可靠 『提供更大的技术支持 。 生 2 、加强公允价值计量的信息披露。分 析 C 2 的公允价值计量指南 , AS 2 不难看出该 指南 隐含 了公 允价 值级 次理 念 。 当前 活跃 市 场报价为一级、近期活跃市场报价为二级、 采用 估 价技 术为 三 级 。 限于级 次 的 隐含 胜 , 该指南未能对不同级次的公允价值计量区别 对待并要求根据各级次的可靠程度进行不同 范 围 的披 露 , 因此该 级 次理 念 不能 充 分地 发 挥作用。 在当前经济环境下进行公允价值计 量 的 资产和 负债 中 , 活跃市 场 的是少数 , 存在 没有 活跃市 场 的是 多数 。 通过 级 次划 分将 可 靠 程 度 不 同的 公允 价值 计量 区分开 来 , 披 在 露上 区 别对 待 , 高计 量 的可 靠性 。 提 3 、优化 公允 价 值应 用 的外部 环 境 。公 允价值 真正得 以运 用不仅 仅要靠 会计 界的努 力 ,还 需要 外部 环境 的 完善 。首先 ,市场 环 境 的完善是 改进公 允价值 可靠 结构 的根本 途径 ,也是 解 决公 允价 值 应用 困境 的 关键 。 我 国的市场 化改革 为公 允价值 的计量 提供 了 许 多可 观察 输入 变量 , 但从 总 体上 来说 , 我 国 的市 场环境 , 别 是金 融市 场环 境 , 处 特 还 于初步发展时期,但随着各项改革的深入 ,

金融危机背景下“公允价值”将何去何从

金融危机背景下“公允价值”将何去何从

金融危机背景下“公允价值”将何去何从编者按:金融危机爆发以来,首先受到指责的是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

银行家和政界人士纷纷认为公允价值会计准则是此次危机的“帮凶”,公允价值计量准则严重恶化了信贷危机,对此会计界却断然加以否认。

美国证监会(SEC)就此开展了专门的调查,并向国会提交了长达200多页的报告。

重庆银监局对公允价值的有关争议进行了梳理,对美国证监会报告要点进行了摘译,现予编发,供参考。

一、公允价值的内涵及产生的特殊背景所谓“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时达成的交易金额。

其中,以市价为基础确定公允价值的方法,被称做“市值计价”(mark to market)。

如果市场不够活跃,缺少可参照的市价,则采用估值模型等技术确定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也叫“估值计价”(mark to model)。

首次对公允价值作出详细规定的是2006年9月FASB 发布的《美国财务会计准则第157号公告:公允价值计量》(SFASNo.157[1])。

20世纪80年代美国曾发生严重的储贷协会危机,一些储蓄及住房贷款机构利用会计手段掩盖问题贷款,最终导致400多家金融机构破产,在联邦储蓄保险公司无力赔偿的情况下,联邦政府动用1000多亿美元联邦储备基金予以补救。

从那以后,美国金融界就倾向于以公允价值计量金融产品。

从某种意义上说,“公允价值”概念正是由于上世纪80年代美国储蓄和房屋贷款危机而引入的,这一原则被2006年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发布的SFAS157号会计准则——公允价值计量推向了高潮。

二、公允价值“打压派”的主要观点(一)美国银行家协会(ABA)。

认为在正常的市场情况下,市价能够动态而合理地反映资产价值。

然而,当市场情况演变成一场看不到尽头的危机时,这一估值方法对金融危机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危机中的甩卖价格无法客观反映资产价值,如果以此为基础计算价值和减值准备,将给公司报表“火上浇油”,进一步影响业绩表现和投资者信心。

次贷危机引发的公允价值计量思考

次贷危机引发的公允价值计量思考

分 录 长期股权投 资— 公 司 l O O C OO 贷: 长期股权投资— c公 司 5 0 00 贷 : 资收益 投 4 00 00 投资收益 400 0 0 由于借 方长期股 权投 资 l o o 没 由于长期股权 投资在贷方 .不可能 出观 O o. 有超 过取 得投 资 当年 自被投 资单 超过取得投 资 当年 自被投 资单位分得的
场报价作 为金融工具计 价的标准 ;2 类似资产报价 , () 即如果本类
次贷危机暴露 出 S A 17的一些缺陷。S A 17 F S5 F S 5 将公允价值 定义为“ 市场参与者在计量 日的有序交易中 , 假设将 一项 资产 出售 可收到或将一项 负债转让应支付 的价格” 这一定义包含 三个关键 。 点 : 1有序交易 , () 又包括三层含义 : 假设在计量 日之前 的一段时问 里就 已经存 在交易市场 ,因而这一交易所涉及的资产或者负债的
寰向 ①若 2 0 年 5 1 09 月 日C-  ̄宣 ②若 C公司2 0 年 5 1 告分琚 2 ' - 告 09 月 日宣
分派 2 0 年现金 股利 5 0 0 08 0 0 0元 2 0 0 8年现金股利 3 0 0 0 0 0元 借: 应收股利 50 0 00 借 : 收股利 应 30 0 00 分 录 贷 : 资收益 投 4 00 50 长期股权投 资— 公 司 6 0 C 0O
价条件不能满 足时 ,则可选用第三层次的计价方式 。但 S A 17 F S 5
及 的一定资产或负债将在主要市场或最有利 市场出售或转让 ; 交
易费用不予调整 ; 脱手价格 。主要市场就是最大பைடு நூலகம்动数量 、 最大活 动水平的市场 ; 最有利市场是以最 大化价格 出售资产 , 以最小化金

次贷危机下公允价值计量的再思考

次贷危机下公允价值计量的再思考

l会 舞 财硼
次贷 危机下公允价值计量 的再 思考
肇庆科技 职业技 术学院 欧 阳世 芹 朱开
由 美 国次 贷 危 机 引 发 的 金 融 风 暴 在 全 球 范 围 内愈 演 愈 烈 , 到 国 际社 会 的普 遍 关 注 。在 这 场 金 融 风 暴 中 , 波 及 的 受 受 金 融机 构 纷 纷 将 矛 头 指 向 公 允 价 值 ,认 为 公允 价 值 计 量 模 式
资 产 和 负 债 的 估 值 。层 级 三 , 存 在 活跃 市场 , 法 确 切 地 观 不 无 察 到 资 产 的 市 场价 值 . 要 借 助模 型对 资 产 进 行 估 值 , 需 即假 设
性 循 环 .最 终 导 致 金 融机 构 因无 法 解 决 流 动 性不 足和 资 本 充 足 率 不 足 问 题 而 垮 台 。 著 名投 资 银 行 贝 尔斯 登 和 雷曼 兄 弟 的 破产都是典型的例子。 ( ) 允 价 值计 量层 级 的缺 陷 二 公 根 据 S A 17 在公 允 价 值 的 计量 层 级 中 , 级 一 计 量 是 F S5 , 层 可 靠 的 , 级 二 计 量 基 本 可靠 , 级 三 计 量 可 能 不 可 靠 。对 于 层 层 第 三层 级 计 量 而 言 , 要 利 用 复 杂 的数 学 模 型进 行 估 值 . 需 由于 要 求 管理 层 对 市 场 情 况 做 出大 量 的 假 设 、 计 和判 断 , 可 靠 估 其 性 令人 生 疑 。各 种不 同模 型 的 差 异 以 及 各 家 机 构 所 设 置 的 诸 多 变量 的差 异 。 估 值 结 果 不 可避 免 地 带 有 很 强 的 主 观性 。 使 产
量 》 S A 1 7 中 的定 义 为 : 量 日市 场 参 与 者 在 有 序 交 易 中 (F S 5 ) 计

公允价值与美国次贷危机

公允价值与美国次贷危机

公允价值与美国次贷危机提要在美国次贷危机背景下,公允价值问题受到了空前关注。

本文结合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对公允价值的计量规范,分析公允价值的走向,以及对中国上市公司的启示。

关键词:公允价值;次贷危机;上市公司在美国愈演愈烈的金融危机中,公允价值问题受到空前关注,其受重视程度恐怕只有几年前安然事件中的会计丑闻才能与之相提并论。

一些华尔街的银行家和国会议员将金融危机的矛头指向“公允价值”会计,指责“公允价值”会计正加速金融危机恶化。

当时推出这个准则(美国会计准则第157号),本想加强金融工具价值计量的可操作性,然而时运不济,偏偏赶上次贷危机,第157号准则本身独特的反馈效应,加上安然事件以后会计师和审计师的异常谨慎,犹如给次贷危机火上浇油。

一、公允价值在美国的运用(一)公允价值在美国的发展历程。

美国会计准则第157号是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两年前颁布的一个新准则,这个准则规范了金融产品“公允价值”的计量问题。

其实,“公允价值”并不是一个新话题,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美国就规定金融产品在财务报表上要按照“公允价值”反映。

当时,“公允价值”概念的引入,正是由于八十年代美国储蓄和房屋贷款危机引起的,在那场危机中,部分储蓄及房屋贷款机构曾利用一项会计手段掩盖问题贷款,导致问题越积越大,迫使联邦政府从破产金融机构接管了陷入问题的约1,600亿美元房贷资产。

从那次危机之后,“公允价值”会计准则逐渐得到普遍接受。

而如今,同样是由于房地产问题引发的金融危机,又使“公允价值”会计准则受到空前的质疑。

“公允价值”会计准则在美国执行十几年来,缺乏操作性一直是一个令人困扰的问题,如何衡量金融产品的“公允价值”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第157号准则正是在这个背景下应运而生。

第157号准则提出的解决方案是将金融产品分成三个层次:第一层是有活跃市场交易的金融产品,这类金融产品的“公允价值”根据活跃市场的报价确定;第二层是交易不活跃市场情形下的金融产品,这类金融产品的“公允价值”参考同类产品在活跃市场中的报价或者采用有可客观参考支持的价值模型确定;第三层是没有交易市场的金融产品,这类金融产品的“公允价值”需要管理层根据主观判断和市场假设建立估值模型确定。

次贷危机中公允价值计量的弊端及启示

次贷危机中公允价值计量的弊端及启示
方 法 。
S FAS1 7 准 则 提 出 了 两 个 估 价 前 提 , 即 在 用 和 在 交 换 5 估 价 前 提 。 如 果 市 场 参 与 者 能 够 使 资 产 保 持 与 其 他 资
产 组 合 使 用 的 状 态 , 能 带 来 最 大 价 值 , 么 就 要 运 用 并 那
很 大 .建 议 本 着 先 易 后 难 、 小 后 大 、 点 后 面 的 原 则 , . 先 先
管 理 模 式 是 非 常 必 要 的 。
( ) 换 市 场 评 估 观 念 。 变 为 经 济 价 值 管 理 的 三 转 改
评 估 理 念 。 采 取 财 务 会 计 账 与 实 物 辅 助 账 同 时 并 存 的 双 轨 制 价 值 计 量 管 理 模 式 ,有 利 于 解 决 长 期 以 来 文 物
场 价 格 信 息 估 计 公 允 价 值 的 方 法 , 如 果 在 活 跃 市 场 上 有 可 观 察 的相 同 、 似 或 可 比 的 资 产 或 负 债 的 价 格 , 相 则
优 先 按 此 类 信 息 估 计 其 公 允 价 值 ; 收 益 法 是 未 来 投 资 通 过 折 现 转 化 为 现 值 的 方 法 ; 成 本 法 是 对 一 项 资 产 的 重 置 成 本 或 现 行 成 本 做 必 要 的 调 整 来 估 计 公 允 价 值 的
管 理 机 构 在 计 价 评 估 方 面 的 工 作 困 惑 ,实 现 馆 藏 资 产
的 综 合 管 理 , 高 馆 藏 资 产 管 理 的 有 效 性 、 全 性 和 完 提 安 整 性 。 我 们 设 想 ,在 经 济 价 值 与 会 计 价 值 的 双 轨 管 理
上 . 以 采 取 这 样 的 思 路 : 可

次贷危机与我国公允价值准则的运用

次贷危机与我国公允价值准则的运用
口 兰 窒
次 贷 危 机 与 我 国 公 允 价 值 准 则 的 运 用
口王 凌飞
( 北 财 经 大 学研 究生 院 , 宁 大 连 东 辽 16 2) 0 5 1

要 : 美 国 次贷 危 机 引发 的金 融 危
品价值 F 跌时, 就转而抱 怨和指责公允价值计量原则。双方就 公允价值是危机的根源
率 也 使 潜 在 购 房 者 望 而 却 步 , 价 暴 跌 , 此 引 发 房 地 产 的 “ 沫 ” 灭 。 债 务 链 房 由 泡 破

代美国储蓄和房屋 贷款危机 而引入,发展 到今天, 了中国的古语 “ 应 成也 萧何, 败也
萧何 ” 。
断 , 及 次 级 资 产 抵 押 证 券 市 场 , 产 生 … 种 多 米 诺 骨 牌 式 的 连 锁 效 应 , 得 波 便 使 ( 美 国 次贷 危 机 的根 本 原 因 二) 美 国金 融 危机 表 面 看 是 由次贷 危 机 引起 的 , 其 深 层 次 原 因则 与 近 年 来 美 国 经 究
机 已经席 卷 全 球 ,使 全 球 经 济 陷 入 刚境 , 并 引发 了世 界性 的经 济危 机 。面 对 危 机, 人们 不 能 不 反 思是 什 么 原 造 成 了这 场 巨大 的
金 融 危机 。由此 , 国际 金 融危 机 把 会 计 问题
经济 的失衡与美 国的消费模式有 关 。美 国长 期 以来 一直有 高负债 、 低储 蓄的特征 ,
关键 词 : 贷 危机 次
公 允 价 值
金融 市场最 终崩溃 。
新会计准则
20 0 7年 8月 爆 发 的 美 国 次 级 住 房 抵
济 失 衡 、 度 的 金 融 创 新 、 融 监 管 的缺 位 有 着 密 切 的 关 联 。美 国 实 体 经 济 与 虚 拟 过 金

公允价值与次贷危机

公允价值与次贷危机

刘娟财务管理1班 207120220040在次贷危机背景下对公允价值的思考公允价值计量并不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会计惯例。

发生在上世纪90年代的巴林(Barings)银行破产与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的失败使会计准则制定机构认识到,历史成本计量不能为财务报表的使用者提供与其决策最相关的资讯,因为投资者感兴趣的是公司资产的目前价值状况。

因此对资产有必要按当前的市场价值进行估值(即公允价值计量)。

然而,当曾经被引为华尔街的骄傲的五大投行已经成为昔日黄花:贝尔斯登垮了,雷曼兄弟破产,美林被收购,剩下的高盛和摩根士丹利也被迫变身为控股银行,金融危机席卷全球时,有学者却开始认为“这都是公允价值惹的祸”。

在目前会计计量属性中,公允价值计量被认为是最理想、最相关的一种计量属性。

然而事实上是否真是如此?让我们先来看一看公允价值的定义。

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在《国际会计准则第32号———金融工具:披露和列报》(IAS32)中将公允价值定义为:公允价值是指熟悉情况和自愿的各方在一项公平交易中能够将一项资产进行交换或将一项负债进行结算的金额。

而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在《财务会计准则公告第157号———公允价值计量》(SFAS157)中将公允价值定义为:公允价值是计量日市场参与者在有序交易中出售资产所获得的或转移负债所支付的价格。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的定义与IAS32相近,将其定义为:在公允价值计量下,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

其中,SFAS157的公允价值定义被认为是目前最规范、最严谨的。

公允价值计量被国际上广泛认可与应用的最大理由是,其较之历史成本计量能使会计信息更具相关性。

从理论的角度来说,公允价值无疑更好的反映了会计主体资产的潜在的现金流,更有利于投资者和财务报表使用者更好的了解会计主体最新的财务状况和潜在的经营成果。

然而,在实务中,公允价值是否还是最为理想的会计计量模式呢?次贷危机的爆发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在众多次级贷款债券投资中以公允价值计量的会计信息的相关性、有用性没有得到体现的直接证据。

金融危机下的公允价值

金融危机下的公允价值

金融危机下的公允价值提要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会计准则饱受质疑。

以银行家为首的一派认为,国际会计准则对于公允价值的规定是造成次贷危机的元凶之一;而以准则制定机构和会计师事务所为首的一派则认为,在日新月异的社会,公允价值才是最能体现公司财务状况的计量方法,尤其适用于金融衍生产品。

本文分析公允价值与金融危机之间的相关性,并对公允价值的进一步完善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公允价值;金融危机在美国愈演愈烈的金融危机中,会计问题受到空前关注,其受重视程度恐怕只有几年前安然事件中的会计丑闻才能与之相提并论。

2008年10月,美国参众两院表决通过的救援法案中,也破天荒地涉及了“公允价值”条款,救援法案赋予SEC暂停使用公允价值计量的权力,并要求SEC在未来90天内就公允价值对金融业的影响进行全面研究。

第157号会计准则到底有何能耐,能掀起华尔街的轩然大波?第157号准则所提到的“公允价值”,真的是引发美国金融危机的罪魁祸首,还只是华尔街银行家们选择的一只代罪羔羊?本文从公允价值的本质入手,分析了公允价值与金融危机之间的相关性,并对公允价值的进一步完善提出一些建议。

一、公允价值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

在公允价值计量下,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

公允价值主要应用于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计量等。

“以市值计价”要求根据当时同一金融产品或相似产品的市场价格作为金融资产估值入账的会计方式。

按照公允价值计量本来是为了资产价值计量与期末市场价值变化相一致,从而使得会计周期的盈利核算更加公正合理。

然而,市场运行曲线并非平缓,尤其是金融市场运行。

当今金融产品或相似产品的市场价格变速快、变幅大,一个交易日上下波动百分之几十也是屡见不鲜。

如这次美国次贷危机,按照原来的美国证券监管规定,金融机构所持有的这种大量的次级债金融产品及其他较低等级的住房抵押贷款金融产品,每天都要根据市场价值来确定其资产负债表上相关资产的账面价值。

次贷危机与公允价值计量

次贷危机与公允价值计量
场发行 , 因此 出现 了大量 的次级债金融产品。
隐患。从爆 } 的越来越大的次按相关损失 和计提 巾看 , I I 评级机构对这些
所贷款公 司把次级贷款重新包装一下 , 山现了新 债券产品— — D c0 ( oa r id et b g i , C lt a z b O l a o 债务 抵押债券 )通过 发行和销售 C O债 l e le D i t n , D 券, 让债券的持有人来 分担房屋贷款的风险 。 为了解决风险太高没人买 , 于 是投行把它分成高级 和普通 C O两个部分 , D 发生债务 危机时 , 高级 C O D 享有优先赔付的权利。对于普通 C O 投行找到了对冲基金 , D , 让他们在世 界范围内找利率最低的银行借来钱 , 然后大举买人这部分普通 C O债券 。 D 2 0 年以前 , 日本央行贷 款利率仅 为 1 %,普通 C O利率 可能达到 06 . 5 D 1%, 2 所以光靠利息差对冲基金就可以盈利 。 2 0 年末 , 01 美国的房地产一 路飙升 , 短短几年就 翻了一倍多 , 这样一来就根本不会出现还不起房款的 事情, 就算没钱还 , 把房子一卖还可以赚一笔钱。 于是对冲基金 又把手里的 C O债券抵押给银行 , D 换得 n 倍的贷款 , 继续追 着投行买普通 C O 然后 D 。
佳代表是活跃市场 的公开报价。
次级债金融产品吸引 了不 同风 险偏好 的投 资者, 因此使更多的次级 按揭得 以证券化发行 。但这一证券化过程牵涉 到对按揭贷款进行 划分。 并且只能 金融 汁算模型来估 汁未来债券 的现金 流状 况, 而不同的债券 评级机构、 按揭发行人 、 投资机构的金融模 型都不尽 相同。 这虽然促进了
此类产品交易 的活跃, 同时也埋下 了定价机 制模 糊 、i 但 平级变化巨大的

次贷危机中的公允价值研究

次贷危机中的公允价值研究

次贷危机中的公允价值研究摘要:荚国次贷危机引发了全球金融危机,比三十年代大萧条更具破坏性,主要回顾三十年代大萧条成因的争论,从信息不对称的角度进行分析,并由此联系到次贷危机扩散成全球金融危机的原因,以及公允价值的作用及其博弃分析。

关键词:次贷危机;大萧条;公允价值;博弈论1 对大萧条争论的简析对于大萧条的成因及发展至今还争论不止,经济学家、历史学家纷纷作出各自不同的解释。

笔者查证的资料显示,对于大萧条成因的不同观点主要可以分成以下两类,即货币主义解释和凯思斯主义解释。

1.1 货币主义解释货币主义领袖弗里德曼和施瓦茨在其1963年的经典著作《美国货币史》中,对大萧条的原因提供了一个简单而有力的解释,即大萧条起因于货币供给的外生变化,即直接由30年代初货币供给收缩引起。

弗里德曼在分析1929年的衰退如何转变成大萧条时认为,1929—1930年货币存量的最初温和下降转变成始于1930年10月,止于1933年3月的银行倒闭风潮,致使货币存量和货币乘数的急剧下降。

银行倒闭致使D/C(存款现金比率)和D/R(存款准备金率)都下降,前一比例下降是因为公众失去了对银行偿付存款能力的信心,后一比例下降是因为银行失去了对公众保持银行存款的信心。

联储未能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和通过贴现窗口向银行贷款阻止这种下降,反而于1931年10月提高贴现率,进一步加剧货币存量的下降,导致经济萧条变得更为严重。

1.2 凯恩斯主义解释凯恩斯主义者则强调了总需求的不稳定性,认为大萧条的出现是由于总需求的急剧下降造成的,总需求或有效需求不足是消费需求与投资需求不足的结果,心理上的消费倾向使得消费的增长赶不上收入的增长,从而引起消费需求不足。

灵活偏好及对资本未来收益的预期使预期的利润率有降低的趋势,从而与利率水平不相适应,导致了投资需求不足。

凯恩斯认为,对资本未来收益的预期即资本边际效率的作用尤为重要。

主要通过这个因素。

人们对未来的预期才能影响现在。

次贷危机后对公允价值的思考

次贷危机后对公允价值的思考

在估计 公允价值 时 , 多少都会依赖市场信 息 , 根据对市场信息 的依 赖程度 , 人们将公允价值 的估计分成 了若干级次。 F S A B对公 允价值级 次将计量依据的市场要素按优 先顺序划分为三个层次 : 一 级估计( v l n us 是指计量 日、 1 e 1ip t ) e 主体准 入的活跃市场 中 , 同 相 资产或债 务报价的信息。活跃 市场是指交易活动足够频 繁。 交易金 额足够大, 能够持续地提供 定价信息 的市场。活跃市 场上 的报价是
价值计量应用到多项具体会计准则 中,并将公允价值计量 由金融资
产和负债逐渐推广到其他非金融类资产和负债项 目上。2 0 0 6年 6 月 ,A B发布第 1 7号财务会计准则公告——公允价值计量。 0 7 FS 5 20 年 1月 ,A B公布第 1 9号财务会计准则公告——金融资产和金 FS 5 融负债的公允价值选择权 , 正式就一直 未予涉及的、 企业应用公允价
债交易市场上 , 市场参与者之间正常销售资产或转移负债所 支付的
价格( F SN 1 7: 允价值计量 ) S A O.5 公 。
计准则修改 的措施。为什 么三十 多年发展走势较好的计量模式 , 在 这次危机 中却受到了谴 责,公允价值 是否会被代替或者应该 怎样
发展 下去?这些问题都值 得思考 。
自 上世 纪 8 0年 代 以 来 , E 和 金融 界 一 直 对 金 融 工 具 ,特 别是 衍 SC
的价格。因此 , 公允价值应该基于市场参与者在交易时所采用 的定
价。另外 , 公允价值有一个时点的问题 , 现在” 是“ 时态的计量属性。 公允价值代 表的是 当前交易下资产或 负债的经济“ 价值” 。
次贷 危机 后对公允价值 的思考

次贷危机会计问题

次贷危机会计问题

次贷危机与公允价值的关系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指出,他们完全是应投资者清楚而明确的要求才规定金融资产应当按公允价值进行计量的。

言下之意,金融界对公允价值会计的指责明显置投资者的信息需求于不顾。

公允价值向投资者提供了更加透明的信息。

金融界只会对公允价值会计横加指责,却不能提出令人信服的替代方案,而且指出公允价值比历史成本更加透明、及时和高效地让信息使用者了解次贷危机的规模和影响。

事实上,金融界制造了房地产泡沫,并通过不受监管、不透明的资产证券化等金融创新手法放大金融资产泡沫,才最终酿成灾难深重的次贷危机。

会计借助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及时、透明、公开地披露金融资产泡沫,促使金融界、投资者和金融监管当局正视和化解金融资产泡沫。

倘若没有采用公允价值会计,投资者可能永远被掩盖在金融界创设的虚幻泡沫中。

也就是说,公允价值的计量模式并没有产生金融资产的泡沫,次贷危机的形成并不是由公允价值的计量而导致的。

三、公允价值在运用中出现的问题虽然公允价值计量准则在大多数国家已普遍采用,成为金融机构进行交易和核算的基本方法,但源发美国、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也深刻地暴露了公允价值计量在理论和实践上存在的问题。

由于第157号美国会计准则要求金融产品按照“公允价值”计量的规定,在市场大跌和市场定价功能缺失的情况下,导致金融机构过分对资产按市价减计,造成亏损和资本充足率下降,进而促使金融机构加大资产抛售力度,从而使市场陷入交易价格下跌—资产减计—核减资本金—恐慌性抛售—价格进一步下跌的恶性循环之中,对加重金融危机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因此,可以看出,公允价值并不是万能的,我们对公允价值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拓展。

四、次贷危机与公允价值的关系给我们带来的启示(一)严格按新会计准则中提供的3种参考方式对相关资产公允价值进行认定当前,对公允价值的合理计量存在较大难度,新会计准则中明确了公允价值计量不仅适用于初始计量,也适用于后续计量。

而后续计量大多是在没有交易的情况下进行的,这就存在着公允价值的计量标准问题。

浅析次贷危机下的公允价值

浅析次贷危机下的公允价值
下 的公 允价 值
杨 明海
一毛硕 来自、次贷危机及次贷危机下的公 允价值
次级抵押贷 款是银行或 贷款机构提 供给那些 信用
等级无法 达到普通信贷标准客户的一种按揭购房贷款 。 这种贷款的首付通常很低甚至不需要首付 , 只是利率较 高 ,而且 大部分次级抵押贷款采取可调整利率 的形式 。 前几年 , 美国房地产市场高度繁荣 , 银行利率较低 , 从而 刺激 了人们 的购房和投资欲望。 尤其 是部分信贷条件不 达标的美 国人也希望通过按揭抵押贷款方式购房 , 因此 对次级抵押贷款 的需求非常旺盛 , 这也为后来次贷危机
26

(ct20 ) ree的讲话揭开 了会计计量 领域改革 So ,03。Bedn t
计 , 08 月 , 至20年2 全球股 票市场 的市值 累计损失超 过7
万亿美元 。
在 次贷危机 蔓延 的过程 中 , 国~些银行 家 、 融 美 金
业人士 和国会议员将 矛头指 向公允价值 ,他们认 为 , 公
责任为 目标 的历史成本难 当此任。 它不能确认 和计量企 业外 部发生 的许 多对企业价 值及其 变化有重要影 响的 事项 和情况 , 如衍生 金融工具 、 自创商誉 、 人力资源 、 知 识产权 、 资产 的涨价及生物资产( 活的动植物 ) 的生长增 值等等 。而这时公允价值成 为会计计量 的新亮点。19 0 9 年9 ,E 主席Bedn 月 SC ree 在美 国议会关 于银行 、 住房 和城 市事务协会发表讲话 , 力荐使用公允价 值计量 金融工具
的 爆 发埋 下 了 隐患 。
抵押贷 款商的美 国行 业组织 ,消费者抵押贷 款联盟于 20 年9 9 0 8 月2 日致 函美 国证 券交 易委员会 (E , S C)强烈 要求证券交 易委员会 “ 立即” 中止公允价值会计准则。 但是笔 者认为 , 研究问题要从根源人手 , 对症下药 。 本次危机的根源是金融界 自己的贷款政策 、 不恰 当的风 险管理和监督 的不足 , 而不是会计计量的 问题 。会计是 反应性的。次贷危机 中, 公允价值计量只是将问题反应 出来 , 问题 更加清晰 的暴露 出来 , 投资者尽 快看到 使 让 了真实的情况 。这就像会计计量 只是温度计 , 企业的财 务状 况好 比身体 的体温 ,温度计 只能反应体温的高低 , 但是不 能决定其高低 。在金融产品价值持续上升时 , 金 融机构乐于看到按公允价值计量而带来的益处 ; 在金融 产品价值下跌时 , 就指责公允价值计量属性 。金融机构 的实用 主义态度和功利性使公允价值成为 了替罪羊 。

金融危机下公允价值计量探讨

金融危机下公允价值计量探讨

金融危机下公允价值计量探讨2007年下半年以来,起源于美国的次贷危机开始肆虐,并最终演化成全球金融危机,其中很多人将矛头指向公允价值计量,指责其加速了次貸危机的恶化。

对此次金融危机下的对公允价值计量的争议进行了阐述,并分析了其中原因,最后认为公允价值虽有不完善之处,但对当前的金融风险监管仍然不可替代。

标签:公允价值计量;风险监管;金融危机;次贷危机公允价值的确立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次:对存在活跃市场的金融产品,应根据交易价格来确立公允价值;第二层次:对不存在活跃市场的金融产品,应以同类产品在活跃市场中的报价或者采用有客观参考价值支持的价值模型来确立;第三层次:针对第一、第二仍不能反映其价值的金融产品,应根据其具体情况和市场情况来确立。

现在,公允价值计量已经得到国际金融界的广泛接受和应用,主要原因就是公允价值更具有信息相关性,它能够及时、公正、透明地披露金融资产或负债的现金流入和潜在流出。

金融监管机构也可以以此对市场进行风险监管,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保持市场的稳定有序发展。

但是公允价值计量同时也存在着不足。

首先它的假设并不是十全十美的。

定义中假设其所计量的金融产品存在一个可观察到的、公开的活跃的市场。

但在现实的经济活动中,这种交易市场并不是总是存在的,大部分的资产都会由于这样或者那样的原因而不满足这种要求,在这次金融危机我们也可以看到,这种假设并不是永远成立。

其次,在估值方面它存在着一定的主观性而且缺乏必要的内控监督,这在第三层次最能得到体现。

再次,公允价值计量无法有效对冲和熨平宏观经济波动较大的预期。

公允价值计量往往会助长宏观经济景气下的乐观预期,增大经济悲观下的悲观预期。

一旦处理不当,由此产生的多米诺骨牌式效应很容易加剧金融市场的动荡性。

自从2007年下半年美国次贷危机以来,随着房贷违约率的不断上升,由房屋贷款衍生出来的资产抵押类证券,如MBS、CDOs的价格持续下跌,导致金融机构不得不对其计提减值,进而导致市场稳定性不足,定价功能缺失,因此一些金融机构和银行家认为此时采用公允价值导致金融机构造成亏损和资本充足率下降,而此时资本监管要求更为严格,进而促使金融机构加大资产抛售力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业务技术2010年 第6期次贷危机与公允价值○哈尔滨金融高等专科学校 崔仙玉课题组成员:田玉兰 于冬梅 吕 超 林秀琴 孙 烨 史秀云 张春花 始于2007年初的美国次贷危机,使数家国际知名的贷款机构、投资银行和商业银行因为资金链条受到巨大损伤,面临危机甚至倒闭。

事件的发展对美国乃至全球经济的影响也越来越深,不仅导致股市的剧烈波动,甚至损伤到整个经济层面。

次贷危机也受到中国金融界、经济界乃至社会各界的关注。

国际和国内金融界、理论界,包括监管机构和众多媒体,对于这场波及全球的次贷危机的成因有种种分析。

有人说是美国前些年连续的低利率政策出了问题,过度刺激了消费和投资,造成了美国房地产市场的泡沫;有人说是美国的一些商业银行和房屋贷款机构有问题,他们违反了信贷的一条基本原则,就是把钱借给了还不起钱的人;有人说是次级房贷的证券化,尤其是多层链接的金融衍生品,例如CDO,甚至还出现了CDO 的平方,这些投资工具有问题,这些金融产品的风险并没有真正被很多金融机构理解和掌握;也有人说是债券信用评级机构有问题,他们为了从评级委托人那儿赚更多的钱,有意无意地提高了债券投资评级,误导了投资者;也有人说美国包括全球投资银行的激励机制都有问题,这种不合理的机制导致交易人员在债券投资交易时往往只关注当期收益,忽略风险;也有人说是美国金融监管出了问题,素以监管严密有效著称的美国金融监管体系其实疏漏不小,尤其是对投资银行的监管;也有人说是银行业的混业经营有问题,美国1999年终止了实施多年的《格拉斯———斯蒂格尔法》,取而代之的是《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摒弃了分业经营的监管思路,有人质疑正是这种改变孕育了这一场危机;甚至更有人认为是美国人的消费文化和生活理念有问题,美国人热衷透支消费与东方人崇尚储蓄的文化差异也是造成这场次贷风波的重要原因,等等。

那么作为信息的主要提供者与制造者,会计在其中充当什么角色?会计信息披露是否公允、相关,是否充分揭示了投资工具或品种的风险,是否对投资者做出的投资决策有帮助。

下面从会计角度探讨次贷危机中的会计责任,以提高企业会计信息质量和披露水平,促使企业会计目标的实现和会计信息作用的发挥。

一、公允价值的分析在会计信息披露中,最核心的环节是会计计量问题,即确定会计要素项目的金额,它反映了会计主体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与现金流量的最直观情况。

目前会计计量属性包括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等,其中,公允价值计量属性被认为是最理想、最相关的一种计量属性。

然而事实上是否真是如此?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 A S B )在国际会计准则第32号———金融工具:披露和列报》(I A S32)中将公允价值定义为:公允价值是指熟悉情况和自愿的各方在一项公平交易中能够将一项资产进行交换或将一项负债进行结算的金额。

而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 AS B )在《财务会计准则公告第157号———公允价值计量》(SF AS157)中将公允价值定义为:公允价值是计量日市场参与者在有序交易中出售资产所获得的或转移负债所支付的价格。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的定义与I A S32相近,将其定义为: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

上述定义只是表述不同,但都包含以下要点:一是当事人是自愿的,且是无关联关系的,交易是公平的;二是它是缺少真实交易下的一种估计价格,它是买卖双方意欲成交的现行交易达成的金额。

公允价值的计量分为三个主要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在活跃市场上有相同的资产或负债的报价时,该价格就是公允价;第二个层次是在活跃市场上没有相同但有相似的资产、负债的报价,这种相似的报价就是公允价,但应当调整相同与相似之间的差异;第三个层次是在第一个层次和第二个层次的估计尚不可能时,则应用估值技术方法进行公允价值的估计,包括市场法、收益法和成本法等。

会计学中所谓的“公允价值”实际上不是“价值”,而是基于新古典经济学的价格或马克思所讲的交换价值。

公允价值这一提法忽视了价值与价格的区别。

“公允价值”主要从短期,从资产的需求方面(效用函数、主观的)解释价格的形成,而相对忽视了长期内,供给方面(成本函数、客观的)的作用。

公允价值的“价值”归根结底是一种效用价值(同一物体的效用对不同的人是不一样的,甚至对相同的人在不同的环境下差异也是很大的),因此也就难以形成统一、稳定的评价尺度。

这是公允价值导致资本市场混乱及其面临困难的根本原因。

公允价值计量被国际上广泛认可与应用的最大理由是,其较之历史成本计量能使会计信息更具相关性。

这种观点从表面上看毫无疑问,因为公允价值更好地反映了计量日相关资产或负债项目的实际情况,更好地展示了会计主体潜在的现金流入或流出量,有利于信息使用者了解会计主体最新的财务状况及潜在的经营成果。

然而,从实务角度来看,“公允价值计量具有更强的相关性”这一观点并没有得到有力支持。

次贷危机的爆发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在众多次级贷款债券投资中以公允价值计量的会计信息的相关性、有用性没有得到体现的直接证据。

二、从会计角度分析次贷危机剖析诱发金融风暴的成因,我们发现公允价值计量方法也不能完全脱离干系,原来的国际会计准则允许对证券投资依据成本或者成本与市价孰低法进行计量,而现行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明确规定金融资产(或负债)应当按照公允价值进行初始计量和后续计量。

这就带来两个问题:一是公允价值归根结底能不能做到公允、合理?二是如果公允价值并不完全合理,它会给金融市场造成什么影响?从公允价值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其具有市场客观性和主观判断性的双重属性,这种双重属性极易产生“顺周期效应”。

所谓“顺周期效应”,是指市场高涨时,交易价格高企的诱因导致相关产品价值的高估;市场低落时,交易价格低落的诱因导致相关产品价值的低估。

首先,顺周期效应使资产和负债的公允价值并不总是公允的。

这一点不仅仅表现在市场高涨时,由于交易价格高,容易造成相关产品价值的高估,市场低落时,由于交易价格低往往造成相关产品价值的低估,也表现在市场交易不活跃而需要通・22・2010年 第6期●业务技术过估值模型定价时,往往也不是那么容易就能发现合理的价值。

各种不同模型的差异以及各家机构所设置的诸多变量的差异,使估值结果不可避免地带有很强的主观性。

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模型风险。

需引起注意的是,当市场很不景气,一些金融机构按照调整后的市场变量,依据模型定价的结果大量抛售资产时,其交易结果又会催生出新的市场交易价,从而出现新的所谓“公允价”。

显然,这种不合理的周而复始无法保证公允价值的合理性。

美国次贷抵押债券以及相关CDO的价格在短时间内的暴跌幅度大大高于美国房屋贷款,包括次级房贷违约率的上升幅度与此不无关系。

其次,顺周期效应影响了一些金融机构抗御和化解风险的能力。

在市场向好的时候,以所谓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产品获利颇丰,金融机构损益表上体现出大量利润,这不仅易使管理层和交易人员滋生盲目的乐观情绪,也促使股东增加了多分红利的冲动,凡此种种都不利于增强金融机构的抗风险能力。

一旦经济下行,市场看空,相关金融资产价值被低估时,按会计准则要求,金融机构就要按不同的资产属性计提减值准备或减少所有者权益,这将影响金融机构的盈利水平和资本充足率水平。

为规避由此而带来的不利影响,金融机构势必又会加大有关资产的抛售力度。

市场即陷入了交易价格下跌———提取准备、核减权益———恐慌性抛售———价格进一步下跌———必须继续加大准备计提和继续核减权益的恶性循环,最终导致这些金融机构因无法解决流动性不足和资本充足率不足问题而垮台。

再次,顺周期效应容易加剧市场主体和社会公众的不理智。

除了前面所谈的金融机构的交易行为明显受到所谓公允价计量原则的左右外,有的投资银行分析师以及一些评级机构在市场波动时为了规避责任,唯恐自身的执业水准受到质疑,往往扮演的也是火上浇油的角色,他们在短短几天内竟然就能多次调整同一个机构、同一种债券的信用评级和投资等级。

这种评级结果与公允价值相互影响的作用,很难说是合理和健康的。

与此同时,这些未必真正准确反映资产价值和风险状况的各种信息和数据,通过媒体的高效率传播,又反过来加剧了市场的恐慌情绪,形成了各种顺周期因素的叠加和扩大。

公允价值真正“公允”的情况下又是如何?事实上,以公允价值反映计量日相关资产或负债项目,并将计量形成的差额计入损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无疑将影响利润的质量,使利润信息的相关性降低,因为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损益是得不到现金流支持的。

在经济繁荣、资金流动性较强的环境里,资产往往被高估,以公允价值计量的利润同样被高估,以公允价值计量反映的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大幅度下降,甚至成为进一步推动金融投机的催化剂,泡沫越吹越多。

当泡沫破裂以后,资产回归正常价值,公允价值计量使企业资产大幅度缩水,利润大幅度下降甚至出现严重的亏损,金融危机由此产生。

而在经济萧条、资金流动性较弱的环境里情况正好相反,资产往往被低估,以公允价值计量的利润被低估,以公允价值计量反映的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同样不高,使投资者对低迷的金融环境更加悲观。

因此,在非完全理性的金融环境里,以公允价值计量的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在实务中有多大程度的提高永远是个谜,会计理论与实务存在差距。

当然,这并不是否定公允价值计量的意义,而是提醒我们要更好地应用与规范公允价值这一计量工具,使其相关性高的优点得到更好的体现。

三、次贷危机发生对应用公允价值计量的几点启示任何一种计量属性都有其局限性,因此,对公允价值计量必须严格规范,在重视表内数据披露的情况下,对于重要或重大的金融工具还必须作表外披露,甚至对其价值影响因素进行敏感性分析披露。

对许多衍生金融工具而言,公允价值并不能反映其本身隐含的巨大潜在风险。

通过规范与完善公允价值计量及披露方式,其相关性优势才能得到真正体现。

11严格规范公允价值计量的条件与范围,披露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时在参照公允价值层级(前面已讲述)的基础上按照三层级分别明细披露。

由于三个层级公允价值计量的可靠性不同,三个层级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应分别披露,以便于信息使用者更好地理解利润来源及辨析利润质量。

21充分披露各种金融风险,把握他们之间的关系。

(1)价值风险。

包括货币风险、利率风险和市场风险。

(2)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是指由于金融工具的一方不能履行义务而导致另一方发生财务损失的风险。

(3)流动风险。

流动风险是指企业由于在融资中遇到困难而不能履行与金融工具有关的承诺的风险,或不能立即按接近公允价值的价格出售金融资产而产生的风险。

(4)现金流量风险。

现金流量风险是指与金融工具有关的未来现金流量金额上发生波动的风险。

在对一种金融资产或负债进行价值计量时,要合理把握其流动风险、流动性成本和信用风险之间的关系,把引起价格波动的因素区分开来,也就是说把由于流动性不足引起的价格波动与信用风险可能带来的对资产实际收入的影响因素区分开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