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膳学

合集下载

中药药膳学

中药药膳学
• 5.其他类:如藕粉、杏仁粉、芝麻、盐粉、淮药泥、桃杞鸡卷、虫 草鸭子罐头、雪花鸡罐头等。
三、按药膳作用分类
• 1.滋补强身类:滋补类组成、具调养气血、补阴补阳作用,用于体 弱或病后体虚的食用,如十全大补汤、茯苓包子等。
• 2.抗衰老类:选性味平和,作用缓慢、调理性药物配制,具延年益 寿、抗衰防老,适于中、老年抗衰老,如参麦团鱼、仙人粥。
《粥谱》等专著面市。 • 如今,生活水平提高,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愈防复
第二节 药膳学的研究内容
• 1.药膳发展史:起源、形成以及发展的过程。
研究药膳史→继承→发展提高。
• 2.药膳药性、配伍及机理研究:药膳药性、配伍理论以 中药药性及配伍理论为基础,有特殊性,特别是中药与食 物如何配伍发挥最佳作用;药膳配伍禁忌,药膳作用机理, 可揭示药膳的作用机制,指导药膳临床。
四、药膳学的成熟阶段
• 明清——药膳学基本成熟,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文学作 品中有反映,如《水浒传》等中有所涉及。
• 《救荒本草》:成熟的一种体现,专论药食兼用植物,其 科学性、实用性、普及性俱佳。
• 《本草纲目》:载518种药食兼用品,并附大量药膳配方。 • 王士雄《随息居饮食谱》、费伯雄《食鉴本草》、黄云皓
精炼等发展非常快,药膳如何引入这些方 法,使传统的药膳更具有现代色彩,亦是 药膳的重要研究内容
和发展方向。
三、药膳名方发掘与整理 • 药膳古籍汗牛充栋,有大量的药膳名方,
具极大开发价值; • 民间也存许多有效的药膳方剂。
四、药膳餐馆和药膳研究专门机构的建立
• 目前:有许多药膳餐馆,一些城市,药膳餐馆尚属空白。 开办药膳餐馆大有发展前景。在有条件的医院、疗养院、 度假村可开办药膳餐厅或药膳食堂

药膳学

药膳学

药膳学药膳学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运用营养学、营养卫生学和烹饪学等相关知识,根据药食同源,医养同理,研究药物与食物结合,使之达到防病治病,养生康复,延长寿命的目的的一门学科。

药膳是中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历经数千年不断探索、积累而逐渐形成的独具特色的一门临床实用学科,是中华民族祖先遗留下来宝贵的文化遗产。

几千年来,中国传统医学就十分重视饮食调养与健康长寿的辨证关系,它包括食疗,即用饮食调理达到养生防病治病作用,以及药膳,即用食物与药物配伍制成膳食达到养生防治疾病的作用,本文所提到的药膳即包括食疗内容。

中医学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积累了宝贵的药膳食疗保健经验,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因而药膳学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积极推行中医药膳食疗保健,不仅为我国人民的健康长寿做出了重要贡献,而且对于促进世界卫生保健医学的发展,也具有深远意义。

根据史实与现存资料,药膳的源流可分成以下几个阶段。

一、蒙昧时期(远古)1.《孟子》上说:“食、色,性也”,是说人类的本能。

“民以食为天”这是一句古话,则指人类为了生存、繁衍后代,就必须“填饱肚子”的重要性,以维持身体新陈代谢的需要。

2.原始人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觅食。

当时的食物,完全依赖于大自然的赐予。

吃的食物种类很多,不可避免的误食不合适的食物,而引起不良反应。

《韩非子?五蠹》说过:“上古之世……民食果瓜蚌蛤,腥臊恶臭,而伤害腹胃,民多疾病。

”《淮南子?修务训》也说:“古者民,茹草饮水,采树木之实,食蠃之肉,时多疾病毒伤之害。

”说明了远古时期的先民,确实曾受到有害饮食所致疾病的折磨和困扰。

3.经过长期的生活实践,人们逐渐认识到哪些食物有益可以进食;哪些有害而不宜食用。

《淮南子?修务训》说是:“神农……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当此之时,一日而遇七十毒”,生动地说明了先民在寻找食物过程中,避开有毒的,摄取无毒食物的情况。

同时,人们发现有许多种类的食物可以解除疾病所带来的痛苦,有些食物吃后具有强身健体的作用。

中药药膳学 ppt课件

中药药膳学  ppt课件
《粥谱》等专著面市。

如今,生活水平提高,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愈防复
第二节 药膳学的研究内容

1.药膳发展史:起源、形成以及发展的过程。 药膳史→继承→发展提高。 2.药膳药性、配伍及机理研究:药膳药性、配伍理论以 中药药性及配伍理论为基础,有特殊性,特别是中药与食 物如何配伍发挥最佳作用;药膳配伍禁忌,药膳作用机理, 可揭示药膳的作用机制,指导药膳临床。


第四节 药膳的分类
《食医心鉴》:按病分为15类,每类食疗方中均有粥羹、菜肴、酒等类型。 《太平圣惠方》:食治论按病分28类,每类中有粥羹、饼、酒等。 《遵生八笺》:按加工工艺特点:花泉、汤品、熟水、果实粉面、粥糜等共10类。 《饮食辩录》:按食品原料属性:谷、类、果实。

一、按药膳原料属性分类
1.禽肉类:肉类、水产品为原料,配药物烹调而 成,如山楂肉干、虫草鸭子、天麻鱼头。
2.蔬菜类:蔬菜为原料,加药物(或药汁)烹调而 成,如香椿菜苔。 3.米面类:稻米、糯米、面粉等为原料,加入药 物,经煮、蒸等制成,如八宝粥、人参汤圆等。 4.果实类:植物果实为原料,经一定加工并加入 药物制成,如梨膏糖、桂花核桃冻等。




三、按药膳作用分类

1 .滋补强身类:滋补类组成、具调养气血、补阴补阳作用,用于体
弱或病后体虚的食用,如十全大补汤、茯苓包子等。

2 .抗衰老类:选性味平和,作用缓慢、调理性药物配制,具延年益
寿、抗衰防老,适于中、老年抗衰老,如参麦团鱼、仙人粥。

3 .健美类:减肥类,如参芪鸡丝蒸冬瓜、盐渍二皮;美容类,如笋 汤海参、佛手笋尖;美发类,如三豆乌发美发糕、首乌胡萝卜


药膳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药膳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药膳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药膳学是一门结合了中医药学和烹饪学的学科,其主要研究内容不包括以下哪项?A. 食疗与药膳的制作B. 药膳的食疗作用C. 药膳的药理作用D. 药膳的化学成分分析2. 下列哪项不是药膳的特点?A. 色香味俱佳B. 营养均衡C. 具有治疗作用D. 必须含有药物成分3. 药膳中常用的药材有多种,以下哪种药材不属于药膳常用药材?A. 人参B. 当归C. 薄荷D. 鸦片4. 药膳在制作过程中,以下哪项操作是不正确的?A. 根据药性选择适宜的烹饪方法B. 药膳在烹饪过程中需要保持药材的完整性C. 药膳的烹饪时间不宜过长D. 药膳的烹饪温度应保持在高温状态5. 下列关于药膳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A. 药膳可以作为日常饮食的一部分B. 药膳可以针对不同的体质和疾病进行个性化调配C. 药膳具有治疗疾病的作用D. 药膳可以随意搭配,无需考虑药材的相克性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药膳学是研究______和______相结合的学问。

2. 药膳的基本原则之一是______,即根据个人体质和疾病状况选择合适的药膳。

3. 药膳的烹饪方法包括______、______、蒸、炖、煮等。

4. 药膳中常用的食材有______、______、山药等。

5. 药膳的食用应遵循______的原则,即适量食用,避免过量。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简述药膳与普通饮食的区别。

2. 简述药膳在治疗慢性疾病中的作用。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 论述药膳在现代养生保健中的重要性。

2. 论述药膳在不同季节中的调配原则。

五、案例分析题(共20分)案例:某中年男性,因工作压力大,常感疲劳,伴有失眠症状。

请根据药膳学原理,为其设计一套适合的药膳方案,并说明设计理由。

药膳学期末考试答案一、选择题1. D2. D3. D4. D5. D二、填空题1. 中医药学,烹饪学2. 辨证施膳3. 炒,炸4. 枸杞,红枣5. 适量三、简答题1. 药膳与普通饮食的区别主要在于药膳结合了中医药学的原理,不仅注重食物的营养和口感,还注重食物的药用价值和食疗作用。

中药药膳学的名词解释

中药药膳学的名词解释

中药药膳学的名词解释中药药膳学,顾名思义,是研究中药和药膳的科学。

中药是指中医学所采用的草药、植物、动物和矿物等天然物质,而药膳则是指根据人体的特殊需要,在中药的基础上烹制而成的食品。

中药药膳学的研究范畴包括药性、功效、配伍禁忌等方面,旨在探索中药的营养和保健价值,为人们提供更加健康和美味的饮食选择。

一、中药药膳的药性和功效中药药膳学的核心在于研究中药的药性和功效。

根据中医理论,中药可以分为寒、凉、温、热、平五性,具有不同的药性特点。

寒性药物能清热解毒,凉性药物能清热降火,温性药物能暖阳散寒,热性药物能温中散寒,平性药物则具有平补益气的功效。

通过深入研究中药的药性和功效,我们可以合理选用中药来调整身体的阴阳平衡,达到治疗和预防疾病的目的。

二、中药药膳的配伍禁忌中药药膳学的另一个重要领域是研究中药的配伍禁忌。

中药具有复杂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不同的中药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规律。

正确的中药配伍可以增强药效,但错误的配伍则可能导致反应性变化,甚至产生不良反应。

中药药膳学通过研究中药的化学成分和作用机制,总结了大量的中药配伍禁忌,为人们提供了准确和安全的中药搭配方法。

三、中药药膳与养生食谱中药药膳学还专注于研究中药在药膳烹调中的应用。

药膳是指通过合理搭配和烹制中药,制作出具有药用功效的食品。

中药药膳学根据中医理论和营养学知识,结合菜品制作技艺,开发出了丰富多样的养生食谱。

这些食谱不仅能够满足人们的味觉需求,还能通过中药的作用改善体内的功能,增强免疫力,预防疾病。

中药药膳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医养生方式,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喜爱。

四、中药药膳与现代健康饮食中药药膳学在现代健康饮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快餐和加工食品的摄入量增加,导致了一系列健康问题。

中药药膳学的理念强调养生之道,注重饮食的平衡和多样性。

中药药膳学倡导通过中药药膳来调整体内的阴阳平衡,保持身体健康。

现代健康饮食与中药药膳学有很多共同点,二者相辅相成,共同推动健康饮食的发展。

中国药膳学课件大全.ppt

中国药膳学课件大全.ppt

第三节 药膳的特点 一、以中医理论为指导 酸味食物——乌梅、枸杞子——肝阴不足 苦味食物——苦瓜、绿茶——心火上炎、
内热之证 甘味食物——大枣、山药——脾胃虚弱、
营养不良 辛味食物——葱、姜、芫荽——药膳可作为治病的主方或辅助用方, 祛邪治病 未病者——药膳可改善机体的功能状态,调整机 体的阴阳平衡,强身健体
我国药膳学
一、药膳的概念、意义和作用 二、中国药膳发展简史 三、药膳的特点 四、药膳的应用原则 五、药膳的分类 六、药膳食品的烹调方法 七、药膳的注意事项与食疗 八、常用药膳及常见病药膳举例
第一节 药膳的概念、意义和作用 一、药膳的概念
药膳是以药物和食物为原料,经过烹调加工制成的食品。 进而言之,药膳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根据人体健康状况和 药食同源之理,将适当的有药用功效的食品和适当的中药相配伍, 运用各种烹调技术制成具有一定色、香、味、形和特定功效的食 品。
——损伤脾胃——消化不良 ——易消化,多样化,富有营养
3、老年 虚——心、肝、脾、肺、肾不足——体力下降、记忆力
减退、头晕、失眠、 性功能减退、腰酸 腿软、腹胀、纳差、 便秘 实——血脉不通畅,痰湿内阻——骨质增生、动脉硬化、 组织增生 多服健脾开胃、补肾填精、益气养血、活血通脉、通便 及延年益寿药膳。
卢如《食物本草》指出:“五谷乃天生养人之物”, “诸菜皆地产阴物,所以养阴,故宜食之……蔬有疏通 之义焉,食之,则肠胃宜畅无壅滞之患”。这些思想不 仅丰富了食疗学、营养学的思想,也大大推进了养生 学的发展。
五、近现代药膳发展情况 近现代药膳研究方兴未艾,药膳层 出不穷,如雨后春笋。药膳产品甚为丰 富,药膳剂型名目众多,药膳水平有所 提高,辨证施膳和药膳机理研究、剂型 扩大和创新。
四、明清时期药膳发展情况 明代著名医家李时珍《本草纲目》

中医药膳学

中医药膳学

三、汉代至清代——药膳的发展时期
汉唐以降直至明清,药膳处于不断而 又缓慢的发展时期。 汉代的中医药学得到 了较大发展,成书于秦汉时期的《神农本草 经》奠定了中药学基础,汉末张仲景撰《伤 寒杂病论》,创造了临床运用中药方剂辨证 治疗疾病的典范,使疾病的治疗由药食结合 为主演变为中药方剂为主的体系,药膳因而 进入了缓慢发展的时期,但其始终作为中医 学的重要内容在不断发展。
2.中医药膳学—是在中医药学理论指导下, 研究中医药膳起源、发展、理论、应用及开 发研究的一门学科,是中医药学的一个分支 学科。 中医药膳的应用随着“药食同源”的观 念,与中医药学的起源发展同步,但近些年 来才形成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中医药膳学 的形成,预示着中华民族的药膳文化将得到 深入地研究、发掘、发展、传播,进而对人 类的健康做出有益的贡献。
第一章药膳学的概念及发展 简史
第一节药膳学的概念及内容
一、药膳学的基本概念
(一)药膳与药膳学 1.药膳—具有保健、防病、治病等作用的特 殊膳食。在传统中医药学理论指导下,将不 同药物与食物进行合理地组方配伍,采用传 统和现代科学技术加工制作,具有独特色、 香、味、形、效的膳食品。
作用:
既能果腹及满足人们对美味食品的 追求,同时又能发挥保持人体健康、调 理生理机能、增强机体素质、预防疾病 发生、辅助疾病治疗及促进机体康复等 作用 。 因此,中医药膳一直是中华民族几 千年来十分重视的膳食。
他创制了很多药膳名方,提出了很多食养 食治原则,认为“不知食宜者,不足以全 生;不明药性者,不能以除病。故食能排邪 而安脏腑,药能恬神养性以资四气”,“君 父有疾,期先命食以疗之;食疗不愈,然后 命药”,食治与药治同样重要,而且推荐首 选食疗。显然,孙氏对食治的推崇,大大推 进了药膳的发展。

总论第一章至第三章药膳学的基本理论

总论第一章至第三章药膳学的基本理论
味可口。
药膳的炮制
炮制的目的
药膳的炮制主要是为了去除药材中的 杂质和毒性成分,使其更加纯净安全 ;同时,炮制还可以改变药材的质地 和口感,使其更适合食用。
炮制的方法
药膳的炮制方法包括浸泡、炒制、煮 沸、蒸煮等,不同的药材需要采用不 同的炮制方法,以达到最佳的食用效 果。
药膳的烹饪方法
1
炖煮
炖煮是将药材和食材放入锅中,加入适 量的水,用慢火长时间加热至熟烂的一 种烹饪方法。这种烹饪方法能够充分提 取药材和食材的营养成分,使药膳更加 浓郁可口。
药膳学的特点与分类
药膳学的特点
药膳学具有鲜明的中医特色和食疗特色,强调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注重个体差异和因人制宜,以调整人体生 理机能和预防疾病为主要目的。
药膳的分类
根据药膳的用途和制作方法,可以将药膳分为多种类型,如粥类、汤类、茶类、酒类、糕点类等。不同类型的 药膳具有不同的功效和适用范围,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使用。
2
蒸制
蒸制是将药材和食材放入蒸锅中,利用 蒸汽加热至熟的一种烹饪方法。蒸制能 够保留药材和食材的原汁原味,使药膳 更加鲜美。
3
煮汤
煮汤是将药材和食材放入锅中,加入适 量的水,用中火加热至沸腾后转小火熬 制的一种烹饪方法。煮汤能够使药材和 食材的营养成分充分溶解在汤中,使药 膳更加营养丰富。
03
药膳的应用与效果
药膳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的“食医”, 随着中医理论的不断完善和发展,药膳学逐渐 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
药膳学在各个历史时期都有所发展,如汉代 的张仲景、唐代的孙思邈、明代的李时中等 历代名医都对药膳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
现代药膳学的发展
现代药膳学在继承传统理论的基础上,结合 现代营养学、烹饪学、食品科学等学科的知 识,不断发展创新,为人们的健康事业做出 了积极贡献。

中国药膳学课件大全

中国药膳学课件大全

药膳的食用方法包括炖、煮、蒸、焖等,不同的药膳需要采用不同的烹饪方法,以达到最佳的药效和口感。
药膳的食用方法
药膳的食用原则是适量、适时、适人。适量是指每次食用的药膳量要适当,不要过多或过少;适时是指药膳的食用时间要合适,根据不同的药膳功效选择最佳的食用时间;适人是指药膳的适用人群要合适,不同的人群适用不同的药膳。
中药材、食材、调料等。
根据药膳的种类和功效,掌握好火候,以保证药膳的口感和功效。
掌握火候
根据中药材和食材的特性,合理搭配,以充分发挥药膳的效用。
药膳的搭配
根据药膳的种类和功效,合理控制烹饪时间,以保证药膳的营养和口感。
药膳的烹饪时间
烹饪方法
炖、煮、蒸、焖、煲等。
注意事项
在烹饪过程中,避免过度烹饪或使用过多的调料,以免影响药膳的功效和口感。同时,要注意药膳的卫生和安全,避免食品污染或交叉感染。
03
CHAPTER
常见药膳配方与功效
具有养血安神、滋润肌肤、改善血液循环的功效。
总结词
当归、猪蹄、生姜、大枣等材料炖煮而成,具有养血润燥、美容养颜的功效。
当归炖猪蹄
阿胶、糯米、枸杞等材料煮粥而成,具有滋阴补血、养肝明目的功效。
阿胶糯米粥
百合炖梨
百合、梨子、冰糖等材料炖煮而成,具有滋阴润燥、清心安神的功效。
药膳学的特点
药膳学的定义
药膳学起源于中国古代的饮食文化和中医理论,最早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的食疗理论。
起源
发展
现状
随着中医理论的不断完善和饮食文化的丰富,药膳学在各个历史时期都有所发展。
现代药膳学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和日常生活中。
03
02
01Βιβλιοθήκη 药膳学通过合理的饮食搭配,可以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增强人体免疫力,预防疾病。

中医药膳学全套课件

中医药膳学全套课件
药膳理论研究 药膳的实验与临床研究
第一章 药膳学的概念及发展史
——药膳学的概念及内容
药膳专著
唐代:孟诜 《补养方》
昝殷 《食医心鉴》 杨晔 《膳夫经手录》 陈士良《食性本草》
宋代:陈真《养老奉亲书》 元代:忽思慧《饮膳正要》 明代:《食物本草》
第一章 药膳学的概念及发展史
——药膳学的概念及内容
药膳专著
清代:沈李龙《食物本草会藄》 章穆《调疾饮食辨》 文晟《本草饮食谱》 王士雄《随息居饮食谱》 袁子才《随园食单》 费伯雄《食养疗法》 黄皓《粥谱》
第二章 药膳的特点、分类和应用
——药膳的特点
历史悠久 隐药于食 辨证配伍 注意调理 影响广泛
第二章 药膳的特点、分类和应用
程度。 【方法】 1清炒:不加任何辅料,将原料炒至黄、香、焦的方

第四章 药膳制作的基本技能
——药膳原料的炮制
炮制方法 炒制【方法】
1清炒 炒黄:将原料在锅内文火加热,不断翻炒至表面呈淡 黄色,使原料松脆,便于粉碎或煎出药效,并可矫味矫臭 (鸡内金) 炒焦:将原料在锅内翻动,炒至外黑存性为度(焦山楂)
第四章 药膳制作的基本技能
——药膳制作工艺
药膳制作特点
药膳的调味特点:
1.尽量地保持药膳的原汁原味 2.适当用一般调味品如油、盐、味精等 3.具有膻腥味的原料,可用一定的调味品矫正
异味 4.辛香类调味品(胡椒、茴香、八角茴、川椒、
桂皮等)本身具有行气活血,辛香发散的功效, 应视为药膳原料的组成部分
第四章 药膳制作的基本技能
——药膳原料的炮制
炮制的目的
减轻原料毒性,保证食用安全(半夏炮制后消除
呕吐、咽喉肿痛)

中国药膳学大全

中国药膳学大全

方。
《内经》中记载了半夏粳米汤等6个药膳
实用文档
《神农本草经》中收载药物365 种,其中药 用食物就达50种左右,包括有米谷、菜蔬、虫鱼、禽、 肉等“食药物”,并记录了这些药物有“轻身延年” 的功效。
《金匮要略》有“禽兽虫鱼禁忌并治”和 “果实菜谷禁忌并治”两篇,专门论述了“食禁”内 容,指出:“凡饮食滋味以养于生,食之有妨,仅能 为害”。并有当归生姜羊肉汤的药膳记载。
猪肚——健脾益气
猪肾——补肾益肾(孙思邈用猪肾汤治产后虚羸。猪的肾
使用)
上腺,俗称小腰子对人体有害,不宜
实用文档
(二)以脑补脑
鱼脑——健脑益智
(三)以髓补髓
猪脊髓——补髓(朱丹溪大补阴丸用其治虚损)
(四)以子补子
菟丝子、覆均有种子作用—
实用文档
第五节 药膳的分类 一、按药膳的食品形态分类
实用文档
二、药膳的意义和作用
药膳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历经数 千年不断探索积累而成的独具特色的一门实用学科, 是中华民族的祖先遗留下来的宝贵遗产。
药膳的作用:一是预防疾病,增强体质; 二是治疗疾病,康复保健;三是延年益寿,美容抗衰。
实用文档
一、先秦两汉时期药膳发展情况
在我国,自文字出现以后,甲骨文与金文中 就已经有了“药”字与“膳”字。“药膳”之词,最 早见于《后汉书·列女传》。
实用文档
二、魏晋隋唐时期药膳发展情况
晋代葛洪《肘后救卒方》用海藻酒治疗瘿 病、用羊肝治雀夜盲、用猪胰治疗消渴病等。
孟诜《食疗本草》中共收载食物药261种 (包括动物、植物和矿物)。
孙思邈《千金方》“夫为医者,当须先洞 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疗不痊,然后命药”, 并设“食治”专篇,指出:“食能排邪而安脏腑,悦 神爽志以资血气。若能用食平疴、释情遣疾者,可谓 良工”。

药膳学第一二章课件

药膳学第一二章课件
药膳制作方法
药膳的选材与加工
选材
选择新鲜、无污染、无农药残留的食材,以保证药膳的品质和安全性。同时,要根据药膳的配方和功 效选择合适的食材,以达到食疗的效果。
加工
药膳的食材需要经过细致的加工,如清洗、切割、烹调等,以去除杂质和不良成分,保留营养和药用 价值。在加工过程中,要注意保持食材的营养成分和药用成分,避免过度烹调导致营养流失和药效降 低。
烹饪方法
药膳的烹饪方法应科学、合理,避免因烹饪不当 导致药效丧失或产生有害物质。
储存方式
药膳的储存方式应遵循卫生要求,避免食品变质 、污染等情况的发生。
THANKS
[ 感谢观看 ]
药膳的调味与配色
调味
药膳的调味要根据配方和功效进行,既要保证口感鲜美,又要突出药膳的药效。在调味 时,要注意控制盐、糖、味精等调料的用量,避免过度调味影响药膳的药效和口感。
配色
药膳的配色要美观、和谐,可以增加食欲。在烹饪过程中,要注意食材的搭配和颜色的 搭配,使药膳的色泽更加诱人。同时,要注意保持药膳的原汁原味,避免过度染色影响
菊花
具有疏散风热、平抑肝阳 、清肝明目等功效,常用 于风热感冒、头痛眩晕等 症状的治疗。
鹿茸、海马、冬虫夏草等名贵药材
鹿茸
具有壮肾阳、益精血、强 筋骨等功效,常用于肾阳 不足、精血亏虚等症状的 治疗。
海马
具有补肾壮阳、调气活血 等功效,常用于肾虚阳痿 、遗尿尿频等症状的治疗 。
冬虫夏草
具有补肾益肺、止血化痰 等功效,常用于肾虚阳痿 、腰膝酸痛等症状的治疗 。
现代
随着现代医学和营养学的发展,药 膳学也在不断创新和完善,为人们 的健康保健提供了更多选择。
药膳学的应用价值
预防疾病

中医药膳学

中医药膳学

上篇总论第一章药膳学的概念及发展简史第二章药膳的特点分类和应用原则第三章药膳学的基本理论第四章药膳制作的基本技能第一章药膳学的概念及发展简史第一节药膳的概念及内容一药膳的概念药膳是以药物和食物为原料经过烹调加工制成的食品进而言之药膳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根据人体健康状况和药食同源之理将适当的有药用功效的食品和适当的中药相配伍运用各种烹调技术制成具有一定色香味形和特定功效的食品它是既有食品作用又具有药品作用的美味佳肴它比普通食品更有营养保健和治疗作用它是中国传统的医药知识与食品烹调经验相结合的产物它寓医于食既将药物作为食物又将食物赋以药用药借食力食助药威从而达到防病治病保健强身延年益寿之目的的营养保健及治疗食品二药膳的意义和作用药膳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历经数千年不断探索积累而成的独具特色的一门实用学科是中华民族的祖先遗留下来的宝贵遗产药膳的作用一是预防疾病增强体质二是治疗疾病康复保健三是延年益寿美容抗衰第二节中国药膳发展简史一先秦两汉时期药膳发展情况在我国自文字出现以后甲骨文与金文中就已经有了药字与膳字药膳之词最早见于《后汉书·列女传》《周礼·天官》记载周朝宫廷医生分为食医疾医疡医兽医四科食医专司饮食营养卫生《内经》中记载了半夏粳米汤等6个药膳方《黄帝内经》特别强调了药治与食治相结合的重要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益精气《神农本草经》中收载药物365 种其中药用食物就达50种左右包括有米谷菜蔬虫鱼禽肉等食药物《金匮要略》有禽兽虫鱼禁忌并治和果实菜谷禁忌并治两篇专门论述了食禁内容并有当归生姜羊肉汤的药膳记载二魏晋隋唐时期药膳发展情况晋代葛洪《肘后救卒方》用海藻酒治疗瘿病用羊肝治雀夜盲用猪胰治疗消渴病等孟诜《食疗本草》中共收载食物药261种包括动物植物和矿物孙思邈《千金方》夫为医者当须先洞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疗不痊然后命药并设食治专篇王焘《外台秘要》在膳食食疗保健方面有十分宝贵的记述除在食物禁忌方面外还有药膳食疗保健方如气嗽用杏仁煎下痢用生姜汁加白蜜方干姜加杂面为烧饼熟食方等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太平圣惠方》总结了药膳的作用并列举了多种食疗药膳保健食品如软食之粥羹硬食之索饼饮料之酒浆茶乳等《圣济总录》包含有食治方285个食膳类型又增加了散饮汁煎饼面等三宋金元时期药膳发展情况宋金著名医家李杲《脾胃论》十分强调营养饮食药膳保健的重要张子和主张养生当论食补治病当论药攻补者以谷肉菜养品体者也元代忽思慧《饮膳正要》收载常用食物203种并逐一介绍食物的性味有毒无毒及效用至为实用在膳食方面很讲究配膳详尽记载了各种烧饼馒头包子及其他食物的制作方法四明清时期药膳发展情况明代著名医家李时珍《本草纲目》中收载了大量食物包括乳腐酥鱼鲊等并列举了许多食疗方极大地丰富了药膳食疗保健的内容徐春甫《古今医统大全》记载了大量饮食保健品的制作方法如茶酒醋酱油菜蔬蜜饯等的制作法内容丰富清代高濂的《遵生八笺》详细记载了适合老年人的饮食如粥类38种汤类32种清代曹慈山《老老恒言》亦对老年人食粥作了详论提出粥能益人老年尤宜五谷乃天生养人之物诸菜皆地产阴物所以养阴故宜食之蔬有疏通之义焉食之则肠胃宜畅无壅滞之患卢如《食物本草》五近现代药膳发展情况近现代药膳研究方兴未艾药膳产品甚为丰富药膳剂型名目众多药膳水平有所提高辨证施膳和药膳机理研究剂型扩大和创新第二章药膳的特点分类和应用原则第一节药膳的特点二强身健体防病治病已病者药膳可作为治病的主方或辅助用方祛邪治病未病者药膳可改善机体的功能状态调整机体的阴阳平衡强身健体三方便快捷取材容易烹制简便经济实惠服用方便四加减灵活第二节药膳的分类一按药膳的食品形态分类一流体类 1汁类由新鲜并含有丰富汁液的植物果实茎叶和块根经捣烂压榨后所得到的汁液制作时常用鲜品热病后烦渴西瓜汁雪梨汁噎膈饮食难气阴两虚五汁饮血热出血鲜荷叶汁 2饮类将作为药膳原料的药物或食物经粉碎加工制成粗末以沸水冲泡可温浸即可制作特点是不用煎煮省时方便有时可加入茶叶一起冲泡而制成茶饮急性肠胃病姜茶饮生理期疼痛内寒感冒姜糖饮姜茶饮制作方法把红茶包放进杯中以热水冲泡再加入适量的生姜汁和黑糖或是蜂蜜就完成了红茶的功效红茶的咖啡因有利尿作用可以促进排尿另外从中医的阳阳论来看红茶之所以看起来红红的是因为它属于温暖身体的食物也就是说颜色属于蓝白绿的食物会冷却身体红黑橙的食物会温暖身体所以绿茶会冷却身体红茶会温暖身体欧洲之所以不流行绿茶而流行红茶就是因为欧洲天气比较寒冷的缘故黑糖的功效同样从阳阳论来看黑糖也可以温暖身体消除低体温所造成的身体不适当体温上升就能促进体内脂肪废弃物糖分的燃烧进而减轻体重净化血液有人说「吃黑糖会胖」其实不正确跟红茶一起摄取的话反而还会变瘦呢东京农业大学的营养学教授就发表过「黑糖可以降低血糖」的研究结果只要知道黑糖可以升高体温燃烧血糖那也是理所当然的此外黑糖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1B2铁锌钙钾等矿物质所以对於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糖分三大营养素摄取过量必须以维生素矿物质帮助身体燃烧这些营养却又摄取不足导致许多生活恶习症状的现代文明人来说黑糖是一种很好的健康食品姜的功效日本大约有150种医疗用中药其中75都有用到姜姜具有的疗效可说是「没有姜就没有中药」了中药经典《伤寒论》就有提到「姜可以温暖身体促进血液循环活化所有内脏的机能还可消除体内多余液体积水驱风排出气体帮助消化」而明代药学典籍《本草纲目》则记载「姜御百邪各种疾病」据说孔子每天也都用姜来当副菜的姜含有姜酮姜油酮姜油等等辛辣成分还有姜烯蒎烯等芳香精油成分最近甚至在药理学领域中接连发现了姜的惊人效能扩张血管促进血液流通降低血压降低血小板凝聚力预防血管栓塞提高体温强化白血球效能增加免疫力发挥排汗解热去痰止咳功效促进排尿改善水肿与积水肥胖促进脑部血液循环消除郁闷促进唾液胃液胰液胆汁肠液的分泌提高消化功能杀死食物中毒菌或肠道内的有害细菌促进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素让心情高昂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用字典来查「ginger」这个字可以看到除了姜之外还有志气健康精神等等意思当作动词则是用姜调味增加活力鼓舞等等「There is no ginger in him」就可以翻译成「他没有活力」所以说英国人也早就知道姜的功效了十六世纪黑死病大流行伦敦有三分之一的市民丧失生命当时亨利八世得知「只要多吃姜就不会死」的事实便命令伦敦市长「要让所有国民多吃姜」所以伦敦到现在都还能买到做成人型的「ginger bread 姜饼人」呢早上刚起床大脑以及体内许多内脏都还没清醒过来体温也比较低所以心情通常会有点忧郁这时候只要用姜茶加入黑糖和蜂蜜来温暖身体补充糖分藉著姜的身心活化作用来确实提起精神就可以有个愉快的一天了只要喝一两杯姜茶代替早餐就可以了如果觉得姜有点太刺激可以多加一些黑糖和蜂蜜来缓和刺激姜可以削成姜泥或是榨成姜汁直接食用姜泥还可以摄取食物纤维所以对便秘的人来说是很适合的3汤类将要做药膳的药物或食物经过一定的炮制加工放入锅内加清水用文火煎煮取汁而成这是药膳应用中最广泛的一种剂型食用汤液多是一煎而成所煮的食料亦可食用神经衰弱病后体虚葱枣汤肾虚腰痛疼痛骨软地黄田鸡汤消化道出血双荷汤 4酒类将药物加入一定量的白酒经过一定时间的浸泡而成风湿病虎骨酒白花蛇酒补肾助阳鹿茸酒 5羹类以肉蛋奶或海产品等为主要原料加入药材而制成的较为稠厚的汤液补肾益气散寒止痛羊肉羹壮元阳强筋骨什锦鹿茸羹二半流体类 1膏类亦称膏滋将药材和食物加水一同煎煮去渣浓缩后加糖或炼蜜制成的半流体状的稠膏具有滋补润燥之功适用于久病体虚病后调养养生保健者长期调制服用补髓添精羊肉膏须发早白或脱发乌发蜜膏 2粥类是以大米小米秫米大麦小麦等富于淀粉性的粮食加入一些具有保健和医疗作用的食物或药物在加入水一同煮熬而成半液体的食品中医历来就有糜粥自养之说故尤其适用于年老体弱病后产后等脾胃虚弱之人清肝热降血压芹菜粥健脾开胃止泻鲜藕粥3糊类由富含淀粉的食料细粉或配以可药食两用的药材经炒炙蒸煮等处理水解加工后制成的干燥品内含糊精和糖类成分较多开水冲调成糊状即可食用补肾乌发黑芝麻糊润肺止咳杏仁粉三固体类 1饭食类是以稻米糯米小麦面粉等为基本材料加入具有补益且性味平和的药物制成的米饭和面食类食品分为米饭糕卷饼等种类益脾胃涩精气山药茯苓包子健脾利湿芸豆卷益气养血参枣米饭 2糖果类以糖为原料加入药粉或药汁兑水熬制成固态或半固态的食品健脾和胃祛痰止咳姜汁糖清热润肺化痰柿霜糖 3粉散类是将作为药膳的中药细粉加入米粉或面粉之中用温水冲开即可食用补中益气糯米粉醒脾和胃理气止呕砂仁藕粉二按制作方法分 1炖类此类药膳是将药物和食物同时下锅加水适量置于武火上烧沸去浮沫再置文火上炖烂而制成的 2焖类此类药膳是将药物和食物同时放入锅内加适量的调味品和汤汁盖紧锅盖用文火焖熟的 3煨类此类药膳是将药物与食物置于文火上或余热的柴草灰内进行煨制而成 4蒸类此类药膳是将药膳原料和调料拌好装入碗中置蒸笼内用蒸气蒸熟的 5煮类此类药膳是将药物与食物放在锅内加入水和调料置武火上烧沸再用文火煮熟的6熬类此类药膳是将药物与食物倒入锅内加入水和调料置武火上烧沸再用文火烧至汁稠味浓粑烂的 7炒类此类药膳是先用武火将油锅烧熟再下油然后下药膳原料炒熟的 8熘类这是一种与炒相似的药膳主要区别是需放淀粉勾芡 9卤类此类药膳是将药膳原料加工后放入卤汁中用中文逐步加热烹制使其渗透卤汁而制成的 10烧类此类药膳是将食物经煸煎等方法处理后再调味调色然后加入药物汤汁用武火烧滚文火焖至卤汁稠浓而制成的 11炸类此类药膳是将药膳原料放入油锅中炸熟而成的三按药膳的功用分类一养生保健延寿类1补益气血药膳适用于平素体质素虚或病后气血亏虚之人如十全大补汤八珍糕等 2调补阴阳药膳适用于机体阴阳失衡之人如具有补阴作用的桑椹膏补阳作用的冬虫夏草鸭等3调理五脏药膳适用于心肝脾肺肾五脏虚弱功能低下之人用酸苦甘辛咸来补养肝心脾肺肾五脏如健脾膏补肾膏性味归经味甘性温归肾肺经功能主治具有养肺阴补肾阳的功效为平补阴阳之品用于肺痨咳血阳痿遗精等症如东宝肝泰百苓胶囊金水宝此外病后体虚不复自汗畏寒等可以用冬虫夏草同鸭鸡猪肉等炖服有补虚扶弱之效虫草有平喘作用本品多入丸散剂每次用量5克--10克 4益智药膳适用于老年智力低下以及各种原因所导致的记忆力减退之人如柏子仁炖猪心等 5明目药膳适用于视力低下视物昏花之人如黄连羊肝丸决明子鸡肝汤等 6聪耳药膳适用于老年耳聋耳鸣以及各种原因所导致的听力减退之人如磁石粥清肝聪耳李实脯等 7延年益寿药膳适用于老年平素调养强身健体养生防病之人如清宫寿桃丸茯苓夹饼等二美容美发类 1增白祛斑药膳适用于皮肤上有黑点黑斑色素沉着之人如白芷茯苓粥珍珠拌平菇等以美容增白 2润肤美颜药膳适用于老年皮肤老化松弛面色无华之人具有美容抗衰功效如沙苑甲鱼汤笋烧海参等 3减肥瘦身药膳适用于肥胖之人如荷叶减肥茶参芪鸡丝冬瓜汤等 4乌发生发药膳适用于脱发白发以及头发稀少之人如黑芝麻山药米糕《积善堂经验方》中的乌发蜜膏等 5固齿药膳适用于老年体虚牙齿松动掉牙之人如滋肾固齿八宝鸭金髓煎等三祛邪治病类1解表药膳具有发汗解肌透邪的功效适用于感冒以及外感病的初期如葱豉汤香薷饮等 2清热药膳具有清热解毒生津止渴的功效适用于机体热毒内蕴或余热未清之证如白虎汤清暑益气汤等3祛寒药膳具有温阳散寒的功效适用于机体外寒入侵或虚寒内生的病证如当归生姜羊肉汤五加皮酒等 4消导药膳具有健脾开胃消食化积的功效适用于消化不良食积内停腹胀等症如山楂糕五香槟榔等白虎汤白虎汤是中药的一个处方源于汉末张仲景所著的《伤寒论》是《伤寒杂病论》的伤寒部分白虎汤的主要成分是由石膏知母甘草粳米组成功能清气热泻胃火适用于高热烦渴引饮大汗出脉洪大及胃火引起的头痛齿痛牙龈出血等症 5通便药膳具有润肠通便的功效适用于大便干燥之症如麻仁润肠丸蜂蜜香油汤等 6利水药膳具有利水祛湿通利小便的功效适用于尿少浮肿小便不利等症如茯苓包子等 7活血药膳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之功适用于瘀血内停跌打损伤等症如益母草膏当归鸡等 8理气药膳具有行气理气止痛功效适用于肝气郁结胀痛不舒以及气滞血瘀等证如陈皮饮佛手酒等9祛痰药膳具有祛痰止咳之功适用于咳嗽痰多喉中痰鸣等症如梨膏糖瓜蒌饼等 10止咳药膳具有宣肺止咳之功适用于咳嗽等症入川贝蒸白梨糖橘饼等 11平喘药膳具有止咳喘之功适用于哮喘等证如丝瓜花蜜饮柿霜糖等 12熄风药膳具有平肝熄风定惊之功适用于肝经风热或虚风内动之症如菊花茶天麻鱼头等柿霜糖柿霜糖是由柿饼表面凝结的柿霜熬制而成具有生津止渴清热润喉止血宁嗽等功效其制作方法如下 1收霜同一批柿饼可于12月和翌年2月两次收霜一般每100公斤柿饼可出8公斤毛霜收霜方法是将柿饼通过敲打震落表面柿霜收霜后的柿饼不影响出售 2溶霜将收集的柿霜按15加水浸泡使之溶解浸泡期间每2小时搅动一次共搅动3次而后静置过夜次日用细布滤出上清液残渣继续用3倍水浸泡4小时过滤取上清液残渣再加2倍水浸泡2小时13安神药膳具有养血补心镇静安神的功效适用于失眠多梦心悸怔忡等症如柏仁粥酸枣仁汤等 14排毒药膳具有调节机体状况改善机体功能排出体内毒素的作用适用机体不适痤疮等平素火毒易盛之症如黄芪苏麻粥鲜笋拌芹菜等四疾病康复类人参莲蓉汤当归生姜羊肉汤乌鸡白凤汤等第三节药膳的应用原则一辨证施膳气虚参枣米饭山药汤圆茯苓包子益脾饼大枣粥血虚大枣花生桂圆枸杞子阴虚生熟地制首乌百合麦冬龟板胶阳虚羊肉狗肉鹿茸鹿角胶二三因制宜一因时施膳春季气候温和万物生长向上五脏属肝补肝首乌肝片妙香舌片夏季气候火热人体喜凉五脏属心清补西瓜盅荷叶凤脯秋季气候凉爽五脏属肺平补菊花肉片参麦团鱼玉竹心子冬季气候寒冷阳气深藏五脏属肾滋补归芪鸡龙马童子鸡四季皆宜茯苓包子银耳羹二因地施膳潮湿之地温燥辛辣寒冷之地温热之品湿热之地清凉甘淡三因人施膳1少儿生长发育阶段稚阴稚阳脏腑娇嫩不宜大寒大热小儿脾胃不足过食生冷油腻损伤脾胃消化不良易消化多样化富有营养 2老年虚心肝脾肺肾不足体力下降记忆力减退头晕失眠性功能减退腰酸腿软腹胀便秘实血脉不通畅痰湿内阻骨质增生动脉硬化组织增生多服健脾开胃补肾填精益气养血活血通脉通便及延年益寿药膳 3孕妇孕妇恐动胎气不宜用活血滑利之品三以形补形一以脏补脏猪心补养心血安神定志羊肝补肝明目猪肚健脾益气猪肾补肾益肾孙思邈用猪肾汤治产后虚羸猪的肾上腺俗称小腰子对人体有害不宜使用二以脑补脑鱼脑健脑益智三以髓补髓猪脊髓补髓朱丹溪大补阴丸用其治虚损四以子补子菟丝子覆盆子枸杞子五味子女贞子均有种子作用以治不孕不育第三章药膳学的基本理论第一节药膳学的基础理论一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是中医学理论最突出的特点这一概念的基本核心是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构成人体的各脏腑组织在结构上不可分割在功能上相互协调相互制约相互为用在病理上相互影响药膳的施用也正如中医治法中方剂的运用目的是调理脏腑气血协调机体阴阳五行学说五行学说是研究木火土金水五行的概念特性生克制化乘侮规律并用以阐释宇宙万物的发生发展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的一种古代哲学思想一五行的概念五行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运动变化二五行的特性五行的特性是古人在对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直观观察认识的基础上通过抽象形成的理性概念是划分各种事物五行属性的基本依据五行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 --《尚书·周书·洪范》生长升发舒畅条达炎热光明升腾土曰稼穑生化承载受纳滋润下行寒凉闭藏三五行属性的归类古人以五行的特性为依据采用取象比类法和推演络绎法从而构建了事物的五行系统取象比类法即将某种事物所特有的征象与五行各自的特性相比较以确定其五行归属如东方为日出之方位与木的升发特性相类故东方属木西方南方北方同理推演络绎法即根据已知某些事物的五行属性推演归纳其他相关事物从而确定这些事物的五行归属五方与五行四五行之间的关系 1五行相生五行相生是指五行之间存在着相互资生助长和促进的关系相生次序木→火→土→金→水→木母子关系--《难经》 2五行相克五行相克是指木火土金水之间存在着有序的间相克制制约的关系相克次序木→土→水→火→金→木所胜与所不胜的关系--《内经》 3五行制化五行制化是指五行之间既相互资生又相互制约包括生中寓克克中寓生 4五行相乘五行相乘是指五行中一行对其所胜的过度克制又称过克相乘次序同相克即木→土→水→火→金 5五行相侮五行相侮是指五行中一行对其所不胜的反向制约和克制又称反克五行相侮的次序是木→金→火→水→土→木五行乘侮关系图药性-包括药物发挥疗效的物质基础和治疗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作用是药物性质与功能的高度概括药性理论-研究药性形成的机制及其运用规律的理论其基本内容包括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有毒无毒配伍禁忌等药物治病的中医解释-不外是扶正驱邪消除病因恢复脏腑的正常生理功能纠正阴阳气血偏盛偏衰的病理现象使之最大程度上恢复到正常状态一四气 1 含义-四气就是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药性又称四性 2 确定依据-以用药反应为依据以病证寒热为基准 3 所示效用-寒凉药大多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滋阴除蒸泻热通便清热利尿等作用常用来治疗热性病症温热药大多具有温里散寒暖肝散结补火助阳等作用常用来治疗寒性病症 4 对临床用药的指导意义热者寒之寒者热之寒热错杂者则寒热并用二五味 1 含义-五味就是药物具有酸苦辛甘咸五种不同的滋味除五味以外还有淡味涩味 2 确定依据-五味的产生首先是通过口尝所以五味不仅是药物味道的真实反映更重要的是对药物作用的高度概括 3 所示效用及临床应用一辛能散能行即有发散行气行血等作用一般解表药行气药活血药大多数有辛味二甘能补能和能缓即有补益和中调和药性和缓急止痛的作用一般滋补性调和药性的药物和止痛药物大多数有甘味三苦能泄能燥能坚即有清泄火热降泄气逆通泄大便燥湿坚阴等作用一般清热泻火下气平喘降逆止呕通利大便清热燥湿泻火存阴的药物多有苦味四酸能收能涩即有收敛固涩等作用一般固表止汗敛肺止咳涩肠止泻固精缩尿固崩止带的药物多有酸味五咸能下能软即有泻下通便软坚散结等作用一般泻下润下通便软坚散结的药物多有咸味六淡能渗能利即有渗湿利尿作用一般能够渗利水湿通利小便的药物大多数是淡味七涩与酸味药的作用相似即有收敛固涩等作用具有收敛止汗固精止泻及止血等作用 4 气味配合气和味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每一种药物既具有一定的气又具有一定的味必须将气和味的作用综合起来看待一般说性味相同的药物其主要作用也大致相同性味不同的药物功效也就有所区别性同味不同或味同性不同的药物在功效上也有共同之处和不同之点三升降浮沉 1 含义-升降浮沉就是药物作用于人体的四种趋向一升就是上升提举的意思趋向于上能治病势下陷的药物都有升的作用二降就是下达降逆的意思趋向于下能治病势上逆的药物都有降的作用三浮就是上行发散的意思。

中医药膳学重点

中医药膳学重点

药膳学是在中医药学理论指导下,研究中医药膳的起源、发展、理论、应用及开发研究的一门学科,是中医药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药膳学特点:历史悠久,隐药于食,辨证配伍,注重调理,影响广泛。

药膳功效分类:解表,清热解毒,泻下,温里祛寒类,祛风散邪类,利水消肿,化痰止咳,消食健胃,理气类,理血,安神,平肝潜阳,固涩,补益类,养生保健类。

药膳形态分类:菜肴,粥食,糖点,饮料,其他类。

药膳的应用原则:三因制宜(因人、因时、因地),勿犯禁忌,调理脏腑,扶正祛邪,平衡阴阳整体理论(基本理论):1、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2、以辩证论治原则指导施膳;3、阴阳五行理论的运用药性理论:食物的四性:寒凉温热(寒凉——属阴——凉次于寒;温热——属阳——温次于热;平性—寒热界限不明显,药性平和;食物的五味:酸苦甘辛咸;升降浮沉——是药物对人体的不同趋向性;归经:归是作用的归属经是脏腑经络的概称(指食物或药物对于机体某部分的选择性作用)毒性:是指药膳原料对人体的损伤,危害作用,是选择药膳原料和配伍膳方必须重视的方面。

药膳的配伍:是指运用中医基础理论和药膳学理论,在清楚认识机体状态的前提下,将两种以上的药膳原料按一定原则配合运用,以达到增强效能的目的。

配伍选用原则:单行(单独用一味药物制作药膳,不存在配伍的关系,如独参汤,参须茶)相须(与相似性味功效的食物和药膳配合运用,以互相增强作用。

如淮山配母鸡,增强滋补;附片炖狗肉,增强壮阳)相使(与相似功效的药食相配,明确君臣作用,有主有辅。

如石膏竹叶粥用治中暑,石膏清热为主,辅以竹叶清心,米粥养阴)相畏(或称相杀。

用不同性味功效的药食相配,用一味减轻另一味的不良反应或毒性。

如生姜与螃蟹相配,生姜能减轻螃蟹的寒性)药膳与食疗的关系:药膳是指包含有传统中药成分,具有保健防病作用的特殊膳食,从膳食的内容和形式阐述膳食的特性,表达的是膳食的形态概念;食疗是指以膳食作为手段治疗疾病,其从膳食的功效作用阐述了这种疗法的属性,表达的是膳食的功能概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药膳学一、概述药膳是以药物和食物为原料,经过烹饪加工制成的一种具有食疗作用的膳食。

药膳学是祖国医药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历经数千年不断探索、积累而逐渐形成的独具特色的一门临床实用科学,是中华民族祖先遗留下来的宝贵的文化遗产。

中医药膳学是与中医药学理论密切相关并同步发展起来的,对防病治病有着重要的作用。

同时,中医药膳也吸取了现代营养学观点,且将二者有机地统一,提高了单纯应用时的治疗效果。

二、药膳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药膳学是在中医传统“食疗”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较系统的中医药分支学科。

药膳学是根据治病、强身、抗衰老的需要,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将中药与某些具有药用价值的食物相配伍,并采用我国独特的饮食烹调技术和现代科学方法制作而成色、香、味、形俱全的食品。

它“寓医于食”,既具有营养价值,又将食物赋以药用;药借食力,食助药威。

以此达到营养养生和防病治病、保健强身、延年益寿的目标的一门保健医学。

它是中国传统的医学知识与烹调经验相结合的产物。

药膳学作为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和人民体质的增强作出了重大贡献。

药膳既不同于一般的中药方剂.又有别于普通的饮食.是一种兼有药物功效和食品美味的特殊膳食。

它可以使食用者得到美食享受,又在享受中使其身体得到滋补.使疾病得到治疗。

中国传统药膳的制作和应用.不仅是一门科学,更可以说是一门艺术。

药膳学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对药膳发展史、药膳配制理论与方法、药物和食物的性能以及药膳的经营管理的研究,使传统的“食疗”不断改进、提高并加以推广,使之社会化、工业化、商品化,更有效地为医疗事业服务。

三、药膳学的发展简史在我国,自文字出现以后,甲骨文与金文中就已经有了“药”字与“膳”字。

而将“药”字与“膳”字连起来使用,形成“药膳”这个词,则最早见于《后汉书·列女传》,其中有“亲调药膳,恩情笃密”这样的字句。

以后,在《魏书·外戚》中又出现了“灵太后亲侍药膳”的字句。

《宋史·张观传》还有“蚤起奉药膳”的记载。

这些记载证明,至少在一千多年前,我国已出现“药膳”其名。

而在药膳一词出现之前,在我国的古代典籍中,又早已出现了有关制作和应用药膳的记载。

《淮南子·修务训》记载:神农“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

这表明,在远古时代,中华民族就开始探索食物和药物的功用了。

现代考古学家已发现不少原始时代的药性食物。

民族学研究也发现一些处于原始时代的民族会烹制药用食品。

这些都证明,药膳确实可以说起源于人类的原始时代。

当然,这种原始的药膳雏形,还不能说是真正的药膳。

那时人们还不是自觉地利用食物的药性,真正的药膳只能出现于人类已经有了丰富的药物知识和积累了丰富的烹饪经验之后的文明时代。

那么真正意义上的药膳在我国究竟起源于何时,又是如何发展演变的呢?我国早在先秦时代,甚至可能在西周时代,就有了相当丰富的药膳知识,并出现了从事药膳制作和应用的专职人员。

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了饮食营养法研究,而且形成了制度。

据统计,《黄帝内经》中共有13首方剂,其中6首属于药膳方剂。

秦汉时期的经济文化发展很快,从而加速了药膳研究的进程。

秦始皇、汉武帝都是贪求长生不老的帝王,他们要太医、方士去寻求长生不老的药物和膳食,这大大地促进了药膳的形成和发展。

东汉末年所出的我国现存最早的药书《神农本草经》,载药365种,书中根据药物性能和使用目的不同而将药物分为上、中、下三品,其中上药一百二十种为君,主养命以应天,无毒,多服久服不伤人,欲轻身益气不老延年者,本《上经》。

中药一百二十种为臣,主养性以应人,无毒有毒,斟酌其宜,欲遏病补虚赢者,本《中经》。

下药一百二十五种为佐使,主治病以应地,多毒,不可久服,欲除寒热邪气、破积聚,愈疾者,本《下经》。

“上品药中的大枣,人参、枸杞、五味子、地黄、薏苡仁、茯苓、沙参,中品药中的生姜、葱白、当归、贝母、杏仁、乌梅、鹿茸,下品药中的附子等,均常用于制作药膳。

魏晋南北朝时期,药膳理论有了长足的发展,出现了一些专门著述。

晋代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中记载了许多食疗药膳性质的民间简便方,如海藻治瘿病,羊肝治雀盲等。

梁代养生家陶弘景对药物和食物进行了分类。

北魏崔浩的《食经》、梁代刘休的《食方》等著述对中国药膳理论的发展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唐代,中国药膳不但在理论上得以系统发展,在应用方面也更为广泛。

唐代名医孙思邈在其所著的《备急千金要方》中共收载药用食物154种,载有药膳食疗方117首。

并且明确指出:“安身之本,必资于食”,“夫为医者,当须先洞晓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疗不愈,然后命药”,“食能排邪而安脏腑,悦神爽志,以资血气”,并认为“若能用食平疴,释情遣疾者,可谓良工。

长年饵老之奇法,极养生之术也”。

孙思邈的弟子孟诜集前人之大成,编成《补养方》一书,共收载241种药用食物。

孟诜的弟子张鼎又将《补养方》增补87条,改为《食疗本草》,是我国现存最早的食疗专著,对后世影响较大。

唐代昝殷编著了《食医心镜》,书中以食物药品为主,组成药膳食疗方21 1首,治疗各种疾病:南唐陈士良把《神农本草经》、《新修本草》、《本草拾遗》等书中有关饮食的药物加以整理分类,把食疗药膳与四时饮食联系起来,附以己见,著《食性本草》十卷。

该书对药膳作了较为系统的总结,为药膳的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遗憾的是该书早已亡佚。

到了宋代,中医食疗药膳更受重视。

这一时期出现了食疗药膳治老年病的专著,如陈直的《养老奉亲书》,元代邹铉加以补充,更名为《寿亲养老新书》。

全书载方231首,其中食疗药膳方达162首,占70%以上,把食疗法列为治疗老年病的首要方法。

宋代官修大型方书《圣济总录》中,载有药膳专论食治门,共有食疗方剂285首,在食疗的制法和剂型上,又有新的发展。

随着历史的发展,药膳已愈趋于成熟,到了元代,我国医学在营养学方面已相当丰富多彩。

元代饮膳太医忽思慧编撰的《饮膳正要》是一部典型的药膳专著,该书继承了食、养、医结合的传统,十分重视药物与食物的滋补和治疗价值。

明清药膳著述更为丰富多彩,对各种食疗方剂、药物和食物的性味功用的研究都有很大发展,在应用上更加广泛和普及,特别是药膳的烹调和制作,达到了极高的水平。

明代李时珍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突破了古代本草分类方法的约束,增列了水、火、土、服器部。

它把水部列为首部,指出:“水为万化之源,土为万物之母。

饮资于水,食资于土。

饮食者,人之命脉也,而营卫赖之。

”所载444种动物药中,有许多可供药膳使用,且营养十分丰富,疗效也甚高。

书中还记载了食物烹调与药物、食物的禁忌。

其中收载了许多食疗药膳方,其中药粥42种,药酒75种。

明清时期,不少医家、志士、贤人都很重视收集、整理载于历代医著、宫廷或民间流传的食疗药膳的内容,撰写成不少专著发行于世。

近年来,由于人们的生活水平大幅度地提高,人们的平均寿命普遍增长,使医学发展的方向在原来临床医学的基础上,逐步向预防医学和康复医学方向发展。

食疗药膳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

保健食品和食疗药膳逐步向社会化和商品化方向发展.结合现代科研成果制成的具有治疗作用的食品、饮料,品种繁多,各具特色。

既有适合糖尿病、肥胖者和心血管疾病患者服食的药膳食品,也有适合运动员、演员和矿工等服食的保健饮料,还有促进儿童健康发育或用于老人延年益寿的保健食品或药膳。

中国药膳开始走向世界,不少药膳罐头和中药保健饮料、药酒等已销往国际市场。

有的国家已经开设药膳餐厅。

国际上一些学术界和工商界人士十分关注中国药膳这一特殊食品,希望能开展这方面的学术交流与技术合作。

中国药膳将为世界人民的健康作出贡献。

四、药膳的特点药膳是药物与食物的巧妙结合。

它具有食品的作用,也具有药品的作用,但又不同于食品,也不同于药品。

它的特点是:(一)以中医药理论为基础,辨证论治药膳从其医疗意义来说,是中药学的一个组成部分。

它是以中医学的阴阳五行、脏腑经络、辨证施治的理论为基础,按中医方剂学的组方原则和药物、食物的性能选配组合的。

药膳的主要功能是以食物、药物的偏性来矫正脏腑机能的偏性,使之恢复正常。

能减轻或消除热证的药物或食物一般属于寒性或凉性,如黄芩、板蓝根等食物,以偏凉之性,起到清热解毒的作用;给虚寒病人配膳,则应多用面粉、粳米、糯米等,以温中补虚。

如当归生姜羊肉汤治血虚有寒腹痛,方中选用甘温的当归为主药,补血止痛,配以辛温的生姜,温中散寒;因病属虚证,故重用羊肉血肉有情之品温中补虚,三者合用而共奏温中补血、祛寒止痛之功。

药膳的施用是以中医的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的理论为根据,按治病求本、扶正祛邪、调整阴阳、因时因地因人而治的治疗原则运用的。

在用药和食物的选择上,必须依据辨证论治原则,在正确辨证的基础上,采取相应的治疗原则,选药组方或选食配膳,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例如,当出现精神困倦、四肢软弱、短气懒言、头昏自汗、食欲减退、胃腹隐痛、便溏腹泻、舌质淡、舌苔白、脉缓无力等证候时,中医辨证为脾气虚证。

这时就要应用健脾益气药膳。

健脾益气药膳选用的中药有党参、白术、山药、大枣、茯苓、薏苡仁、莲米、芡实之类,食用的药膳有参枣米饭、山药汤圆、茯苓包子、益脾饼、大枣粥等。

再加,同为咳嗽,对于风寒咳嗽以食用葱白粥为宜;对肺阴虚燥热的干咳,则宜用百合杏仁粥;风热咳嗽则应服贝母桑叶梨汁。

应仔细辨证,充分了解各种咳嗽的寒、热、虚、实。

只有有了正确的诊断,治疗才不会出现差错。

同为虚证,气虚者宜食用牛肉、糯米、山药、党参以补气;血虚者宜食龙眼肉、当归以补血。

在运用辨证论治原则的时候,还应注意四时气候、地理环境对人的生理、病理的影响,在不同的季节选用不同的药膳。

春宜升补;春天阳气初生,大地复苏,万物生发向上,内应肝脏,应根据春季的特性,因势利导,应用升补之法,充分调动人体的阳气,使气血调和,适宜食用首乌肝片、妙香舌片等药膳。

夏宜清补:夏日炎热,火邪炽盛,万物繁茂,内应心脏,应根据夏令之时,人体脏腑气血旺盛,采用清淡、清热之品调节人体阴阳气血,适宜食用西瓜盅、荷吉凤脯等药膳。

长夏宜淡补:长夏时值夏秋之际,天热下降,地湿上蒸,湿热相缠,内应脾脏。

应根据长夏之时采用淡渗之品利湿健脾,以达到气血生化有源。

秋宜平补:秋季阳气收敛,阴气滋长,气候干燥,内应肺脏。

此时五脏刚从夏季旺盛的代谢中舒缓过来,应进行阴阳平衡,以调节夏季脏腑功能的推敲,适宜食用菊花肉片、参麦团鱼、玉竹心子等药膳。

冬宜温补:冬季天气寒冷,阳气深藏,内应肾脏。

此时应根据冬季封藏的特点,以温热大补之品来滋补人体气血阴阳之不足,使脏腑的气血旺盛,适应自然界的变化,适宜食用归芪鸡、龙马童子鸡等药膳。

一年四季,不论何时,都必须重视保养脾胃之气。

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只有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好,药膳才能充分吸收、转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