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发展研究——现状、问题与对策
资产证券化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及对策
资产证券化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及对策资产证券化是指将某一种或某些种类的资产转变为可进行交易和分散所有权的证券工具,并在市场上进行交易和流通。
资产证券化曾被认为是一种新型融资方式,可以有效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并且有利于提高资金利用效率和风险分散。
在国外,资产证券化已经成熟发展,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在我国,资产证券化的发展仍然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本文将从我国资产证券化的现状和问题入手,提出对策,以期促进我国资产证券化的健康发展。
一、我国资产证券化的现状目前,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的规模尚处于起步阶段,并且仍面临一些问题。
我国资产证券化的发展较为滞后,规模较小。
截至目前,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规模相对较小,且发行数量较少。
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末,我国累计发行的资产证券化产品数量不足2000只,资产规模也不足1.5万亿。
尤其是对比美国等发达国家,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规模明显偏小。
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缺乏多元化产品。
目前,我国资产证券化产品多集中在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和企业应收账款等领域,产品种类缺乏多样性。
我国资产证券化产品在市场上的流动性也相对较差,无法有效满足不同投资者的需求。
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监管仍需完善。
当前,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监管体系不够健全,存在审批程序繁琐、政策法规不完善等问题,制约了市场的发展。
资产证券化产品的信息披露不够透明,投资者难以获取全面准确的信息,导致市场不够规范。
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风险管理仍需加强。
资产证券化的本质是从风险的角度来重新配置资产和责任,然而目前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在风险管理方面尚存在不足,如信用风险管理、市场流动性风险管理、操作风险管理等方面的问题有待解决。
针对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的现状及问题,应采取以下对策,以促进其良性发展。
应加大政策支持。
政府应鼓励金融机构和企业积极参与资产证券化业务,制定更加友好的政策和法规,简化审批和注册程序,促进市场发展。
我国资产证券化的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我国资产证券化的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摘要】资产证券化最早创设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经历了不到半个世纪的发展便成为金融市场中主流的直接融资工具,并于2005年在我国开始正式试点。
通过回顾我国资产证券化的发展历史以及现状分析,将其从试点阶段到高速发展这十余年划分为四个阶段,发现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促进我国资产证券化业务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资产证券化问题政策建议一、绪论资产证券化是指利用结构金融理论支持下的相关技术,对符合证券化要求资产的风险和收益要素进行分离和重组,使其成为能够满足不同风险偏好者的投资需求并在金融市场上可以自由流通的证券。
它主要是通过发行证券从而在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实现直接融资。
更具体的来说,某些特定的资产在未来的某个时间可以产生稳定的并且可被预见的现金流,通过过结构安排,将部分资产中的收益和风险要素重组与分离,在一定程度上将缺乏流动性但可以产生未来现金流收入的资产转换成为可以在金融市场上出售的并且可以流通的有价证券的过程。
2005年我国资产证券化开始正式试点,在这十余年间业务发展有过高速前进亦有停滞不前。
我国资产证券化虽然起步较晚,但随着当前经济发展的不断创新与推进,必将迎来一轮新的机遇。
因而回顾我国资产证券化发展的现状,分析现阶段所存在的问题,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并提出相应的促进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建议。
二、我国资产证券化的发展历程(一)探索阶段:20世纪末1992年三亚市开发建设总公司发行的以土地为标的物的“三亚地产投资券”为我国资产证券化探索先例。
在那之后,不良资产证券化受到了国际投资者的关注与肯定,资产证券化步入了高速发展的道路。
但是,前期的探索阶段依然存在着许多漏洞,例如法律法规、信息披露等方面从根本上不能满足投资者的要求,这就在一定程度上给资产证券化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阻力。
(二)试点阶段:2005年2005年3月正式启动了信贷资产证券化的第一次试点,试点以来的第一个规范化项目是由国家开发银行发行的第一期“开元”CLO项目。
我国金融资产结构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我国金融资产结构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我国金融资产结构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金融业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但是,我国金融资产结构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我国银行业资产过大,其他金融机构的资产规模相对较小;其次,债券市场发展不充分,企业融资难度较大;第三,股权市场尚未形成有效的市场机制,上市公司投资者保护不够。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一是推进金融市场的多元化发展,逐步缩小银行业的资产规模,增加其他金融机构的资产规模,提高金融市场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二是加快债券市场的发展,建立健全债券评级和发行监管机制,支持企业通过债券融资,减轻其融资压力,促进经济的发展。
三是加强股权市场的监管和投资者保护,完善股权融资机制,促进上市公司的健康发展,提高股权市场的流动性和有效性。
总之,我国金融资产结构的优化是我国金融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只有通过不断的改革和创新,才能提高金融市场的发展水平,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
- 1 -。
中国资产证券化现状及发展论文
中国资产证券化现状及发展探讨摘要: 2012年,《关于进一步扩大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有关事项的通知》政策的出台使中国资产证券化重启。
由于我国银行融资需求上升和地方融资平台风险问题,资产证券化将成为我国金融创新,化解不良资产的重要手段和工具,因此未来将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通过介绍国内外资产证券化历程,并结合国内资产证券化现状进行分析,指出了目前国内资产证券化面临的不足,并提出了改进的建议。
关键词:资产证券化;资产支持证券;信贷资产中图分类号:f832.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 (2013)05-0073-02资产证券化,分为广义的资产证券化和狭义的资产证券化。
广义的资产证券化是指将资产或资产组合以证券资产价值形态运营的过程和方法,包括现金的资产证券化,实体资产的证券化,信贷资产的证券化和证券资产的证券化。
狭义的资产证券化指资产证券化业务将缺乏流动性或流动性不强的资产构建产池,使其预期将产生较为稳定的现金流,然后出售给特殊目标机构(spv)进行风险隔离,再以资产池未来现金流的收益为基础发行证券,同时通过给予信用增强。
狭义资产证券化一般指信贷资产的证券化,包括住房抵押贷款支持的资产证券化(mbs)和除此之外资产支持的证券化(abs)。
本文讨论的资产证券化主要指信贷资产的证券化。
一、我国资产证券化历程及发展现状资产证券化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
我国资产证券化之路则启动于上世界90年代,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1992—2005年的初步探索阶段和2005年之后的试点阶段。
1992—2005年,初步探索阶段。
此时我国国内对于资产证券化的法律法规和资本市场条件并不健全,因此,企业更多的是通过设立离岸spv,利用海外成熟市场发行资产证券化产品。
我国国内最早的资产证券化雏形可以追溯到1992年三亚市开发建设总公司发行的三亚地产投资券。
1996年的珠海公路资产证券化项目则通过海外设立子公司成立spv,离岸发行2亿美元产品,是我国第一个标准化的资产证券化产品,也是我国企业首次试水海外资产证券化发行的方式。
资产证券化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及对策
资产证券化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及对策资产证券化是指将资产如房地产、债券、抵押贷款等转化为可交易的证券,并发行给投资者。
它可以提高资产的流动性、降低融资成本、分散风险、促进资金市场发展等。
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发展迅速。
本文将分析我国资产证券化的发展现状,并提出应对策略。
一、发展现状1. 市场规模扩大:自1997年我国首次推出地产股票发行以来,资产证券化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截至目前,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规模已达数万亿元人民币。
债券类资产证券化占比最大。
2. 行业结构优化:资产证券化市场的发展也带动了行业结构的优化。
过去,房地产领域资产证券化居主导地位,但近年来,汽车贷款、消费信贷等领域也开始加入。
3. 监管政策不断完善:为了规范资产证券化市场,我国监管部门不断出台相关政策。
银保监会于2013年颁布了《商业银行金融资产创新业务管理办法》,规范商业银行的资产证券化业务。
二、问题1. 法律法规不健全:目前,我国资产证券化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
尽管有一些针对资产证券化的监管政策,但仍存在缺乏整体性、系统性的法律法规,缺乏对关键环节的明确规定等问题。
2. 业务模式单一:我国的资产证券化业务主要集中在房地产领域,其他领域的开展相对较少。
这导致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的多样性相对较弱。
3. 风险管控不足:在资产证券化过程中,风险是不可避免的。
但我国目前在风险管控方面还存在不足,特别是对于信用风险的管理需要进一步加强。
三、对策2. 多元化发展:鼓励其他领域的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开展,如消费信贷、汽车贷款等。
通过多元化发展,提高市场的竞争力和稳定性。
3. 强化风险管理:加强对信用风险的评估和管理,建立风险监测体系,提高风险防控水平。
加大对装备、技术、监管手段等方面的投入,提高资产证券化市场的风险管理能力。
4. 加强信息披露:加强对资产证券化市场的信息披露监管,提高市场的透明度。
加强投资者教育,提高投资者的风险意识,减少信息不对称带来的不确定性。
我国资产证券化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
我国资产证券化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摘要】本文主要围绕我国资产证券化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展开讨论。
在首先对资产证券化进行了定义,并强调了其重要性。
接着,阐述了这一研究领域的背景。
在分析了我国资产证券化的现状,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在展望了未来的发展趋势,总结回顾了全文内容,并再次强调了资产证券化的重要性。
通过本文的探讨,可以更好地认识我国资产证券化的现状,明确问题所在,并提出可行的对策建议,为未来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资产证券化、现状、问题、对策、定义、重要性、研究背景、展望、总结、未来、重要性再强调。
1. 引言1.1 定义资产证券化是指将一定的资产转变为可流通的证券,并通过发行证券的方式进行融资活动的过程。
这种证券化的方式可以帮助企业将固定资产转化为流动资金,提高了资产的流动性,降低了融资成本,同时也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多的投资选择。
资产证券化是金融创新的一种形式,可以有效地促进市场资源的流动,提高市场的效率。
在我国,资产证券化的发展已经成为了金融领域的一个重要趋势,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企业和投资机构的关注和参与。
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资产证券化也将逐渐成为我国金融市场的一大亮点。
1.2 重要性资产证券化在我国金融市场中具有重要意义。
资产证券化可以有效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促进经济发展。
通过将实体资产转化为证券化产品,可以吸引更多资金进入实体经济领域,支持企业发展壮大。
资产证券化有利于降低融资成本,促进金融创新。
通过分散风险、提高流动性和透明度等方式,资产证券化可以降低企业和金融机构的融资成本,促进融资市场的发展和金融机构的创新。
资产证券化有助于完善金融市场体系,提升金融监管水平。
通过资产证券化,可以促进金融市场的发展和完善,进一步提升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和监管水平,保障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我国资产证券化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促进经济增长、降低融资成本、提升金融市场体系等方面都具有积极作用。
国有企业资产证券化融资问题分析
国有企业资产证券化融资问题分析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国有企业改革的持续推进,国有企业资产证券化融资成为了中国经济领域的热点话题。
资产证券化是指国有企业将其现有资产进行包装、转让、划分,并且以不同的方式进行融资,通过发行资产证券化产品来解决企业融资问题。
国有企业资产证券化融资也存在一系列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对国有企业资产证券化融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
国有企业资产证券化融资存在的问题之一是产权不清晰。
在国有企业改革的过程中,由于国有资产的性质和所有权的变化,国有企业的产权往往不够清晰。
在资产证券化的过程中,资产的产权确认和保障成为一大难题。
产权不清晰会给投资者带来风险,影响资产证券化产品的发行和投资。
保障国有企业资产证券化融资的产权清晰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国有企业资产证券化融资存在的问题之二是风险管控困难。
国有企业资产证券化产品通常具有较高的风险,包括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等。
由于国有企业资产证券化产品的特殊性,风险管理和管控难度较大。
国有企业资产证券化融资需要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包括制定严格的风险评估标准、建立风险准备金、加强信息披露和监管等措施,以降低投资者的风险和提高市场的透明度。
国有企业资产证券化融资存在的问题之三是市场认可度不高。
国有企业资产证券化融资在市场上的认可度较低,投资者对国有企业资产证券化产品的认知和理解不足,导致市场的交易活跃度不高。
投资者对国有企业的资产质量和管理水平存在疑虑,进一步削弱了国有企业资产证券化产品的市场认可度。
要提高国有企业资产证券化产品在市场上的认可度,需要加强对资产证券化的宣传和推广,提高投资者的认知度和市场的透明度。
国有企业资产证券化融资存在的问题之四是政策环境不够完善。
当前,我国在国有企业资产证券化融资方面的政策法规尚不够完善,缺乏明确的政策指导和监管规范,导致国有企业资产证券化融资的市场发展受到一定的限制。
国有企业资产证券化融资需要面对多个部门的监管和审批,存在政策执行成本高、程序繁琐等问题。
信托公司资产证券化业务发展问题
信托公司资产证券化业务是指信托公司利用自身积累的信托资产进行资产证券化发行证券。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信托公司资产证券化业务已成为金融市场中的一大亮点。
然而,信托公司资产证券化业务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如信托资产的标准化、证券化模式的创新、市场需求的培育等。
本文将就信托公司资产证券化业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信托资产的标准化问题1. 信托资产的标准化程度不高目前我国信托行业的资产标准化程度不高,信托公司所持有的各类资产类型繁多,信托计划的结构和特点复杂多样,导致信托公司在进行资产证券化时面临较大的难度。
这不仅增加了资产证券化的成本,也加大了信托资产证券化产品的风险。
2. 缺乏统一的信托资产评估标准在信托公司资产证券化业务中,信托资产的评估非常关键。
然而,目前我国尚缺乏统一的信托资产评估标准,各家信托公司采用的评估标准各异,导致了信托资产价值的不确定性,也增加了投资者的投资风险。
二、证券化模式的创新问题1. 缺乏灵活多样的证券化模式目前,我国的信托公司资产证券化业务主要采用的是传统的资产支持证券模式,这种模式虽然简单易行,但在满足市场多元化需求的也存在着一些不足。
比如在产品设计上缺乏差异化,无法满足投资者的多样化需求。
2. 创新性产品设计的缺乏当前,市场上较为常见的信托资产证券化产品多为固定收益类产品,针对不同类型的投资者风险偏好和收益预期,市场上缺乏更为灵活的信托资产证券化产品,未能满足市场的多元化需求。
三、市场需求的培育问题1. 投资者对信托资产证券化产品的了解不足近年来,我国信托资产证券化市场的规模持续扩大,但大部分投资者对信托资产证券化产品的了解程度较低。
这也制约了投资者对信托资产证券化产品的认购意愿,市场需求得不到有效的培育。
2. 市场缺乏长期稳定的投资者当前,我国信托资产证券化市场缺乏长期稳定的投资者,大部分投资者持观望态度,短期投资意愿强烈,而对长期持有信托资产证券化产品缺乏信心,这也制约了市场的健康发展。
资产证券化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及对策
资产证券化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及对策资产证券化是指将特定的资产转化为可以进行交易的证券,将资产流动起来,提高资产的流动性和价值。
我国资产证券化的发展经历了起步、发展与完善三个阶段。
目前,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规模扩大,产品种类丰富,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
一、资产证券化发展现状(一)起步阶段1997年,我国首笔资产证券化交易——国内首个资产证券化特殊目的公司收购的远东国际大厦产权权益证券化交易成功,标志着我国资产证券化的起步阶段。
在此之后,我国探索性地发展了房地产抵押贷款证券化、企业应收账款证券化等多个领域,同时也积极引入国际经验和理念。
(二)发展阶段2005年,我国开始推动国债和不良资产证券化,进一步发展了资产证券化市场。
我国还通过设立股权分置改革基金、推动地方债券发行等途径,促进了资产证券化市场的发展。
在这一阶段,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规模逐渐扩大,产品种类也越来越丰富。
(三)完善阶段2012年,我国发布了《关于支持和规范发展资产证券化市场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明确了资产证券化的定义和范围,并提出了相应政策和措施,旨在促进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的健康发展。
此后,我国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进一步加强了资产证券化市场的监管,完善了相关的法律法规,并引入了资产证券化机构,提高了市场的专业性和规范性。
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一)法律法规不完善目前,我国的资产证券化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
虽然相关政策文件对资产证券化的范围和要求进行了规定,但对于具体的操作和交易流程,仍缺乏明确的法律依据。
资产证券化交易产生的纠纷解决机制也不够健全,缺乏有效的有效的仲裁和诉讼手段。
(二)信息不对称问题资产证券化需要充分的信息披露,但目前我国的信息披露制度尚未完善,信息披露不规范、不透明,导致信息不对称,增加了投资者的风险。
缺乏第三方评级机构,也导致投资者对于证券化产品的信用评估不准确。
(三)资产质量差异大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中,有些资产的质量较差,缺乏流动性和抵押品的价值,难以进行证券化。
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研究
2015年18期总第793期前景和竞争优势。
商业银行具有同质性的特点,所以想要取得更强的竞争力,就必须提升成长能力,形成竞争优势。
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评价中的成长纬度主要包括银行的创新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社会责任等。
三、基于改进平衡计分卡的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指标体系构建基于平衡计分卡原理,通过上述对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四个纬度及其因果关系的分析,本文参考以往学者们对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研究,结合商业银行的特点,采用频度分析法和理论分析法,从财务能力、资源能力、系统整合能力和成长能力四个纬度,构建了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指标体系,具体的指标体系见下表。
表业银行核心竞争力指标体系如表所示,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评价分为四个一级指标,其中,财务能力由资本状况、资产质量、资产流动性、盈利能力等二级指标组成。
资源能力由客户价值实现、企业无形资源、产品与服务、人力资源等二级指标组成。
系统整合能力由经营与战略管理能力、资源优化配置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等二级指标组成。
成长能力由可持续发展能力、创新能力、社会责任等二级指标组成。
初始指标体系的构建是对指标体系进行粗略的筛选,因此还需要对初选指标体系进行完善化处理,对初选的评价指标进行科学性检验,实现优化。
参考文献:[1]戴颖,朱建平.我国商业银行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应用[J].统计教育,2009.[2]珺方先明,苏晓.我国商业银行竞争力水平研究[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4(3):31-38.[3]王军.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评价的指标体系构建与运用[J].统计与决策,2011(5):137-140.[4]娄峰,晋保平.我国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实证分析[J].中国证券期货,2011(7):172-174.[5]卿定文.基于金融伦理的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研究[D].湖南大学,2010.[6]王松奇.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报告(2011-2012)[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作者简介:孙天慧,女,籍贯:辽宁,单位:上海行健职业学院,学历:哈尔滨工业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学士,东华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硕士,东华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在读),研究方向:电子商务、职业教育、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一、引言银行资产证券化简单地说就是将银行流动性不足但在未来会有预期收入的资产构造成一个资产池,并对其进行结构性重组,再以重组后的资产作为担保向金融市场发行证券,以此转化成可以在金融市场流通和交易的证券。
我国资产证券化业务发展现状与思考建议
我国资产证券化业务发展现状与思考建议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资产证券化业务也逐渐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尤其是在近年来,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以及金融市场不断增加的资产种类,资产证券化业务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本文将从我国资产证券化业务的现状出发,探讨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建议,为未来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1. 行业环境变化:自2019年以来,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和全球经济衰退,我国经济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金融市场的波动和不确定性加剧。
在这样的环境下,难免会对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
2. 政策引导力度增大:国家对资产证券化业务的支持逐年增加,在政策层面逐渐建立规范化的标准和模式,并且促进了私募机构的快速发展。
3. 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的规模逐年扩大。
近年来,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整体发展态势良好,市场规模逐年扩大。
根据国内权威机构数据,2019年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规模已经达到4.4万亿元,同比增长24.5%。
4. 基础设施逐步完善: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的基础设施逐步完善,交易机制、平台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二、存在的问题1. 市场规模不够大:尽管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规模在逐年扩大,但与国际上已经成熟的资产证券化市场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
2. 模式单一:近年来,我国资产证券化业务基本以静态资产证券化为主,动态资产证券化仍处于尝试探索阶段。
3. 法律规范不够完善:我国资产证券化业务法律适用环境还待完善,还存在法律法规、执法机构和市场监管等方面的问题和不足。
4. 信息透明度有待提高:当前,我国资产证券化交易中信息透明度还没有得到有效提升,需要在信息披露和数据标准等方面进行制度设计。
三、思考与建议1. 提高市场规模:在我国资产证券化业务发展的过程中,适当降低进入门槛,鼓励更多的企业参与到证券化业务中来,促进市场规模的扩大。
2. 多元化发展:在资产证券化业务中,应为市场提供更多的动态资产证券化产品,丰富资产证券化产品的种类和模式,提高市场的多元化和差异化,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
资产证券化存在的问题
资产证券化存在的问题
资产证券化是一种金融方式,通过将资产转化为证券来获取资金。
然而,这种方式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资产证券化可能导致信息不对称。
由于资产的所有权和管理可能分散在多个机构之间,投资者可能无法完全了解资产的情况和价值。
这可能会导致投资者对证券的估价偏差,从而带来潜在的风险。
其次,资产证券化可能导致系统性风险。
当大量债务资产被证券化并在市场上交易时,它们可能会形成高度相关的投资组合,这意味着一旦其中一个资产出现问题,整个市场可能会受到影响,从而引发金融危机。
此外,资产证券化可能导致监管漏洞。
由于资产可能由多个机构持有和管理,监管机构可能无法完全了解所有资产和机构的情况。
这可能导致监管的不足或监管缺失,进而导致市场失灵。
最后,资产证券化可能导致资产流动性降低。
当资产被证券化后,它们可能会被分拆成多个证券,这可能会降低它们的流动性,从而使它们更难以交易。
综上所述,资产证券化虽然可以通过吸引资金来促进经济增长,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为了保持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可持续性,需要加强监管和规范资产证券化的实践。
- 1 -。
资产证券化优缺点及我国发展趋势分析
资产证券化优缺点及我国发展趋势分析资产证券化是指将具有现金流量的资产通过特定的法律程序转变为证券,并以此作为融资手段的一种金融手段。
资产证券化能够有效地提高资金利用效率,增加市场流动性,降低融资成本,有利于风险分散,对各种资产的募集和管理提供了更多的手段。
资产证券化的优点:1. 提高资金利用效率。
通过资产证券化,资产可以更有效地转化为流动资金,提高了企业的资金利用效率。
2. 降低融资成本。
资产证券化能够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参与,使得融资成本得到降低,对于企业来说是一种有效的融资方式。
3. 促进市场流动性。
资产证券化可以将资产变为可交易的证券,增加了市场的流动性,提高了市场的有效性。
4. 风险分散。
通过资产证券化,资产可以被分割为不同的部分,实现了风险的分散,降低了风险的敞口。
5. 提供了更多的融资手段。
资产证券化为企业提供了另一种融资方式,减少了对传统融资方式的依赖,提高了融资的多样性。
尽管资产证券化有很多优点,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1. 需要一定的法律程序。
资产证券化需要进行法律程序的规定和保障,包括资产的评估、证券的发行等,需要耗费一定的时间和成本。
2. 需要充分的信息披露。
资产证券化牵涉到多方面的信息披露,需要充分披露资产的情况、证券的发行情况等,需要企业提供充分的信息和披露。
3. 需要监管的规范。
资产证券化需要有相应的监管和规范,以保障市场的正常运行和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1. 多元化的资产类型。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完善,未来资产证券化将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商业信贷资产,而会扩展到更多的资产类型,包括房地产、基础设施、知识产权等。
2. 金融产品创新。
资产证券化将会与其他金融产品相结合,推出更多符合市场需求的金融产品,以满足不同投资者的需求。
3. 更加规范的市场监管。
未来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将会加强监管规范,保障市场的公开、公平、公正,避免市场出现乱象。
4. 投资者教育和风险防范。
未来资产证券化市场将会加强对投资者的教育和风险防范,提高投资者对资产证券化的认知和风险识别能力。
提出我国资产证券化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提出我国资产证券化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关的政策建
议。
我国资产证券化存在的问题如下:
1. 缺乏标准化的体系:我国的资产证券化制度尚未建立完整的
标准化体系,包括资产的评估、交易、登记、披露等方面的规范。
这使得不同机构在运作资产证券化业务时存在差异,影响了市场的稳定性和公平性。
2. 缺乏相关法律法规支持:我国缺乏相关的法律法规来支持资
产证券化,包括《证券法》、《资产支持证券发行管理办法》等。
这些法律法规的缺乏可能导致证券化过程的不规范和不合法化。
3. 产品创新不足:我国的资产证券化市场缺乏创新,主要是基于已有的法律法规和业务模式进行的简单重复。
这导致一些资产无法得到充分的挖掘和利用,浪费了资源。
4. 资产质量不稳定:我国证券市场的资产质量普遍较差,一些传统产业的资产风险较高。
这可能导致资产证券化产品的信用风险较大,影响市场的稳定性。
针对这些问题,建议我国政府实施以下政策:
1. 建立标准化的体系:建议政府制定完善的标准化规范,包括资产评估、交易、登记、披露等方面的规范。
这可以使得不同机构在运作资产证券化业务时更加规范和透明。
2. 加强法律法规的支持:建议政府加强相关的法律法规建设,包括制定《证券法》、《资产支持证券发行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以支
持资产证券化业务发展。
3. 推动产品创新:建议政府促进资产证券化市场的创新,鼓励金融机构和企业在已有资产基础上进行资产证券化,挖掘资产的潜力和价值。
4. 增强资产质量意识:建议政府加强资产质量监管,提高资产质量,以降低信用风险。
同时,鼓励金融机构和企业加强资产质量管理,提高资产质量的稳定性。
我国发展资产证券化问题与对策探讨
险防范 的重大意 义 , 以 维持 金 融稳 定 和加 强 风 险 管理 为 值 得 期 待 , 预 计 三 年 的 试 运 行 期 间 在 2 0 并 原 0 7年 结 束 , 拟 并 进 入 正 式 运 行 期 。但 随 着 美 国 次 贷 危 机 和 金 融 危 机 的 发 生, 资产证券化 受 到 广泛 争议 和批 评 。我 国资 产 证券 化 何
证 的 而 利 于 防 范 资 产 证 券 化 的 风 险 。总 的 说 来 , 产 证 券 化 对 于 券 尚 未 纳 入 《 券 法 》 调 整 体 系 , 作 为 证 券 市 场 基 本 法 资 证 , 提 高我 国金融机构 竞争力 、 散金 融 风险 、 化金 融 资源 配 的《 券 法 》 也 无 力 对 资 产 支 持 证 券 涉 及 的 特 殊 法 律 关 系 分 优 进 行 统 一 规 范 。 因 此 , 资 产 支 持 证 券 市 场 的 规 范 和 监 管 对 置 、 进金融市 场发展 具有重要 的战 略意义 。 促
1 危 机后 欧 美金 融监 管制 度变革 的 思路 与成 果
自 2 0 年 在我 国试 点 , 04 其间 伴随 大量 的规 范 出台及 成功 操
危 机 后 , 美 各 国 深 刻 认 识 到 加 强 金 融 监 管 对 金 融 风 作 案 例 的完 成 , 产 证 券 化 作 为 一 种 新 的 融 投 资 工 具 非 常 欧 资 核 心 内容 , 始 了一 轮 金 融 监 管 体 制 的 变 革 。 开
思 考 这 一 个 问题 , 当 在 这 样 的 基 本 前 提 下 进 行 : 应
美 国财政部公 布 《 代 化金 融监 管 架 构蓝 皮 书 》 确立 去何从 , 现 , 是非 常值 得探讨 的理论 和现实 问题 。 “ 目标监 管” 模式 , 以“ 并 整合 监管 责任 , 挥监 管 合力 ” 发 作为 变革 重点 。蓝皮 书提 出了的近期 、 中期 、 长期 “ 步走 ” 三 的变 调 ” 在不 改变现 有监 管 体 制 的前 提下 , 强 总统 金 融 市场 , 增 其一 , 国资产 证 券 化 的发 展 背景 与 发展 状 况 与美 国 我
中国证券市场现状及对策研究
中国证券市场现状及对策研究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证券市场也在不断壮大。
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中国证券市场也面临着许多挑战和问题。
本文将从中国证券市场的现状和问题出发,分析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中国证券市场的现状近年来,中国证券市场规模迅猛扩大。
根据数据统计,2016年,中国A股市场总市值超过了10万亿元人民币,成为全球第二大证券市场。
此外,中国的股票市场也迎来了一些新的制度改革,比如深圳与香港的沪港通和深港通,方便了国际投资者进入中国市场。
然而,中国证券市场也经历了一些不好的时期。
2015年夏季的股灾,使得许多投资者蒙受巨大损失。
此后,证监会开始加强监管,并出台了一系列措施和制度改革来稳定市场,如推出新的ipo审核制度和完善股权激励机制。
这些措施使得中国的证券市场开始逐渐稳定并回暖。
二、中国证券市场当前所面临的问题尽管中国证券市场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和困境:(一)市场投机情绪严重对于许多投资者来说,短期的投机成为他们投资的主要目的。
这种投机心态不仅会导致市场波动,也会给整个市场带来巨大的风险。
(二)证券市场机制尚需完善中国证券市场的机制还不够完善,如证券交易结算机制, 股权融资机制和投资者之间的互动机制等。
这些机制问题导致了不少问题和金融风险。
(三)上市公司,金融机构的信息披露不透明在中国,上市企业面临着股权分散和高管过分干预等问题,使其运营状况和实际价值难以准确评估。
此外,市场上的金融机构对于他们持有的资产并不是十分透明,这使得投资者更加谨慎。
(四)监管机构的监督能力仍需提高监管机构在监管过程中仍面临着一些障碍,如监管手段不够完善,监管责任划分不清等问题。
这使得监管难度变大,监管效果不理想。
三、对中国证券市场的策略建议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和增强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活力,我们提出了以下策略建议:(一)完善市场机制的确,市场机制的不完善是导致证券市场现状不稳定,机械波动的根本原因。
我国证券公司的发展现状问题及解决办法
我国证券公司的发展现状问题及解决办法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不断发展壮大,证券公司作为扮演重要角色的中介机构,承担着推动资本市场发展的重要责任。
然而,当前我国证券公司仍然面临诸多问题,亟待解决,以提升其发展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本文将就我国证券公司发展现状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一、发展现状问题1.市场集中度低目前,我国证券市场的市场集中度较低,市场份额主要被少数头部企业垄断。
这种低市场集中度导致证券公司间的竞争过于激烈,资源分散,难以形成规模经济,进而限制了证券公司的发展。
2.业务结构单一目前,我国大多数证券公司的业务结构仍以券商业务为主,其他业务板块发展相对滞后。
这种单一的业务结构使得证券公司过度依赖交易佣金以及挂牌公司数量,增加了市场风险,且发展空间有限。
3.风险防控能力不足证券公司作为金融机构,必须具备较强的风险防控能力。
然而,当前我国证券公司对于市场风险、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的防范能力较弱。
一方面,投资者保护机制尚不完善,投资者风险教育和风险意识有待提高;另一方面,一些证券公司在内控管理、信息披露等方面存在不足,缺乏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
4.人才问题人才是证券公司发展的关键因素,而当前我国证券公司面临人才供给不足、质量不高的问题。
一方面,行业与高校之间的联系不紧密,教育培养的方向与市场需求脱节;另一方面,一些高素质人才更倾向于从事金融科技等新兴领域,对传统证券公司的吸引力不足。
二、解决办法1.推进市场集中度提升为了增强我国证券公司的市场竞争力,应当采取措施推进市场集中度提升。
一方面,加强行业监管,重点考察市场准入条件,合理规范证券公司数量;另一方面,完善监管部门执法力度,加大对市场垄断行为的打击力度,促进市场竞争的公平公正。
2.优化业务结构为了增加证券公司的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应当推进业务结构的优化。
一方面,证券公司应当通过投资银行、基金管理等其他业务板块的发展,实现业务多元化;另一方面,加强研究能力建设,提供更专业、高质量的投资咨询服务。
2024年我国资产证券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024年我国资产证券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一、资产证券化概述资产证券化,作为一种金融市场的创新工具,其实质是将缺乏流动性但具有未来现金流收入的资产通过特定结构安排转化为在金融市场上可以自由买卖的证券。
这一过程不仅提高了资产的流动性,还有助于分散风险、优化资源配置。
资产证券化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随着全球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其逐渐成为了一种广泛应用的融资方式。
在我国,资产证券化的发展相对较晚,但发展速度却十分迅猛。
我国的资产证券化主要包括信贷资产证券化、企业资产证券化和不良资产证券化等形式。
其中,信贷资产证券化是最为主要的一种形式,涉及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的资产转让。
企业资产证券化则主要涉及非金融机构的资产转让,如企业应收账款、租赁资产等。
不良资产证券化则主要针对金融机构的不良贷款等资产进行证券化操作。
二、我国资产证券化发展现状近年来,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
一方面,政策环境持续优化,政府不断出台政策推动资产证券化市场的发展。
另一方面,市场需求不断增长,越来越多的企业和金融机构开始尝试通过资产证券化来优化资产配置、降低融资成本。
同时,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完善和成熟,投资者对于资产证券化产品的认识和接受度也在逐渐提高。
然而,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例如,市场规模相对较小,市场参与者数量有限;市场结构不够合理,存在一定程度的市场分割;监管体系尚不完善,存在一定的监管套利和监管空白等。
三、主要问题及其成因(一)市场规模与市场参与者有限目前,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的规模相对较小,市场参与者数量有限。
这主要是由于资产证券化在我国还处于发展初期,市场认知度不足,很多潜在投资者对资产证券化产品缺乏了解和信任。
此外,资产证券化产品的复杂性和高风险性也限制了市场参与者的数量。
(二)市场结构不合理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结构不够合理,存在一定程度的市场分割。
一方面,市场中的产品类型和发行机构相对单一,主要以银行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为主;另一方面,市场流动性不足,投资者主要集中在大型金融机构和少数专业投资者之间,普通投资者参与度较低。
金融证券化趋势及我国金融证券化的发展分析
金融证券化趋势及我国金融证券化的发展分析金融证券化是指将一定的金融资产或者资产组合转变为可交易的证券。
通过金融证券化,金融机构可以将资产转化为证券,从而获得新的资金来源,提高资产流动性,降低风险,创造新的投资机会。
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金融证券化已经成为金融市场发展的重要趋势。
本文将从全球金融证券化的发展趋势入手,分析我国金融证券化的发展现状和面临的挑战。
一、全球金融证券化的发展趋势随着国际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全球化进程的加速,金融证券化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迅猛发展。
金融证券化最早起源于美国,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由于美国房地产市场的快速发展和金融创新的兴起,房屋抵押贷款证券化成为了美国金融市场的热点。
随后,各种资产证券化产品不断涌现,包括抵押贷款证券、汽车贷款证券、信用卡账款证券、商业房地产抵押贷款证券等,金融证券化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除了美国,欧洲、亚洲等地区的金融证券化市场也在不断发展。
欧洲在房地产抵押贷款证券化、汽车贷款证券化等方面的经验丰富,金融证券化市场规模逐渐扩大。
亚洲地区的金融证券化市场也在不断壮大,除了传统的房地产抵押贷款证券化产品,还涌现出了基础设施资产证券化、信贷证券化等新型产品。
可以看到,全球金融证券化市场规模不断扩大,金融证券化产品也在不断创新,为金融市场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我国金融证券化市场起步较晚,但随着金融市场改革的不断推进,金融证券化逐渐成为了我国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我国金融证券化市场主要包括资产支持证券、收益权证券、专项债务融资工具等产品。
首先是资产支持证券。
资产支持证券是指以特定资产或资产组合作为支持,发行的具有固定收益和真实兑付保证的证券。
资产支持证券可以分为不动产类资产支持证券、应收账款类资产支持证券、汽车金融类资产支持证券等。
我国资产支持证券市场规模不断扩大,资产支持证券产品也在不断创新,为企业融资提供了新的途径。
其次是收益权证券。
信贷资产证券化问题与对策
信贷资产证券化问题与对策
于宝亮
【期刊名称】《中国外资》
【年(卷),期】2017(000)009
【摘要】早在1996年,资产证券化在中国就已经受到监管部门和市场主体的密切
关注,出现了不少信贷资产证券化在我国是否可行的讨论。
《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
管理办法》在2005年由人民银行和银监会联合发布,标志着资产证券化在中国正
式启动。
然而,试点工作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而被迫暂时搁浅。
直到2012年5月,
【总页数】2页(P72-73)
【作者】于宝亮
【作者单位】中国建设银行办公室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832.4
【相关文献】
1.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发展研究——现状、问题与对策 [J], 高铭;洛桑扎西;高雅婷
2.信贷资产证券化相关主体的会计处理--解读《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会计处理规定》[J], 余恕莲;史玉光
3.对当前信贷资产证券化相关制度的反思--基于美国信贷资产证券化的经验教训[J], 薛洪言
4.当前信贷资产证券化相关制度的反思——基于美国信贷资产证券化的经验教训
[J], 薛洪言
5.信贷资产证券化问题与对策 [J], 于宝亮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的现状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从2005年开始经历10年的发展,截止6月末已发行资产证券化产品5079亿,其中,从2013年国务院常务会议以来共发行4000多亿。
2015年6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又进一步推进信贷资产证券化的业务,并且提出5000亿的概念。
现阶段资产证券化的动力来自于金融市场的流动性,来自于盘活存量,结构调整的大的背景。
1.资产证券化投资者和基础资产多元化趋势明显。
扩大试点以来,信贷资产证券化投资者多元性日益提升,结构不断优化。
截止2014年11月末,信贷资产支持证券投资者共281家,其中,银行业金融机构投资者132家,占47%,持有证券占比为67.5%;证券公司、保险机构、基金等非银行机构投资者共149家,占53%,持有证券占比为32.5%,较第一轮试点期间上升11.1个百分点,资产证券化促进信用风险分散转移功能作用日益显现。
同时,发起机构及基础资产范围也趋于多元,发起机构涵盖各类银行及汽车金融公司、资产管理公司、金融租赁公司,基础资产从一般企业贷款扩展到国际市场主流的个人住房抵押贷款、个人汽车贷款。
2.资产证券化盘活银行信贷资产存量,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资产证券化业务是符合在利率市场化背景下整个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需求,也是是商业银行的业务转型的一个重要的方法和手段。
首先,金融机构通过证券化释放信贷资源,降低资本消耗,有助于实体经济发展。
其次,证券化拓宽金融机构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
同时,证券化盘活商业银行信贷资源存量,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的流动性,改善商业银行信贷结构,优化增量信贷投向,更好地支持“三农”、小微企业等薄弱环节及铁路、船舶等重点行业的改革发展。
3.信息披露、信用评级等市场化约束机制逐渐形成。
从试点情况看,市场运行总体稳健,已发行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运营良好,已到期产品足额完成兑付,次级档证券收益高于一般水平,有的产品年化收益率达22.9%。
未到期产品运营正常,本息偿付有序开展,一般企业贷款证券化入池资产保持零不良贷款率,而同期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则从0.97%上升到1.16%。
资产管理能力强,投资管理能力强,贷款管理能力强的金融机构有积极性做资产证券化业务。
商业银行开展证券化业务促进其信贷风险管理体系的完善,如通过中介机构的尽职调查发现并改进合规管理和抵押品管理体系,通过持续信息披露进一步规范贷后管理等。
金融机构在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的过程中锻炼了队伍,培养了专业的技能并积累了实践经验。
二、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市场存在的问题1.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
经过十年试点,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市场仍处于发展初期。
一是资产证券化产品流动性差。
证券化产品交易量较少,因为银行间市场及交易所发行的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种类和总量较小,且每一个分级证券都是作为单独券种进行流通,所以相对规模更小,导致交易量少。
二是资产证券化集中于一般企业优质贷款。
我国资产证券化90%是一般企业优质贷款。
相比之下国外资产证券化基础资产80%、90%都不是一般企业贷款,都是消费、零售贷款,消费贷款。
一般企业贷款证券化说明债券市场不够发达,这也是证券化起步阶段面临的背景决定的。
同时,3年期及以下短期产品占比过高,不能较好满足保险资金等长期限投资需求。
三是资产证券收益率低,产品竞争力不如银行理财产品。
降息导致资产证券收益率下降,同时处于经济下行期,资产支持证券的竞争力不足。
四是信用违约历史数据缺乏,影响证券化产品风险识别的有效性。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历史尚短,试点中选择质量较好的资产开展证券化,信用违约数据较少,仅依靠信用评级较难充分地揭示证券化产品风险,有待引入信用违约互换通过市场化交易揭示证券化风险。
五是投资机构类型单一。
目前,主要的投资者还是银行,银行互相持有资产支持证券,缺乏多元投资者的参与。
六是金融机构的考核机制有待进一步优化。
多数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发展研究———现状、问题与对策●高铭洛桑扎西高雅婷摘要: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的现状呈现出投资者和基础资产多元化、盘活银行信贷资产存量以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信息披露和信用评级等市场化约束机制逐渐形成的特点。
文章指出了信贷资产证券化市场当前所在发展阶段、市场约束机制、监管机制和政策措施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针对监管部门和金融机构两个方面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信贷资产证券化;信息披露;信用评级;市场化;金融创新69--■现代管理科学■2017年第3期银行证券化业务刚刚起步,对其分支机构参与证券化的收益核算、业绩考核等配套管理制度及激励机制还不完善,导致分支机构拿出优质资产开展证券化的积极性不高。
七是产品定价不准确,隐性担保严重,定价具有机构特征。
产品定价具有机构化的特征,实际上的含义是说隐性的担保比较厉害,就显然不完全符合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未来发展的方向。
2.证券化市场约束机制仍需进一步完善。
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的健康发展除了需要降低政策方面的限制,同时需要进一步完善市场约束机制。
一是信息披露不充分。
参与证券化主体信息披露不充分,容易产生信息不对称与道德风险问题。
二是银行和投资者存在委托代理问题。
委托代理问题使银行存在逆向选择的机会,银行有动机扩大贷款风险。
三是信用评级体系和评级机构能力有待加强。
我国评级机构发展时间短,大多依据国外数据基础建立测算模型,将其用于国内资产信用评级,存在标准不明确、评级方法测算标准不透明等问题,国外投资者认可度较低。
四是资产证券化受托人作用有待进一步增强。
受托人在资产证券化业务中应发挥核心作用,但试点以来,由于担任受托人的机构局限于信托公司、机构类型单一,以及发起银行相对处于强势地位等原因,信托公司的受托人职责未充分发挥,大多仅作为实现“真实出售、破产隔离”的通道。
3.监管部门有待进一步完善资产证券化管理机制和政策措施。
在现有市场格局和监管体制分工下,仍需要加强分工协作和监管协调,进一步处理好市场管理和机构监管部门的关系,统一注册登记,加强信息共享,为资产证券化常规化发展创造条件。
一是资产证券化相关配套政策制度有待完善。
经过多年试点经验,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制度框架基本建立,但随着市场发展及宏观环境的变化,相关配套政策制度还需不断完善。
第一抵押权变更登记管理制度有待进一步落实和完善。
2005年建设部印发《建设部关于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涉及的抵押权变更登记有关问题的试行通知》明确个人住房抵押权变更登记可批量办理,但地方房地产管理部门内部系统尚不完善等原因还无法落实,一般企业抵押贷款证券化涉及的抵押权变更登记尚无统一的管理规定。
第二“两个不低于”等监管政策有待调整完善。
根据金融机构反映,以小微企业贷款作为基础资产开展证券化,能够释放更多信贷资源,增强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能力,但也可能因证券化“出表”而使其当年小微企业贷款增量下降,达不到“两个不低于”监管要求,需要适时调整监管目标。
第三相关部门对企业年金、社保基金等投资信贷资产支持证券的相关政策进一步明确。
二是资产证券化相关的税费高。
2006年财政部和国税总局发布关于税收政策管理办法,表示既要对证券收相应所得税,同时证券交易提供的服务机构也要交税,存在双重征税问题。
三是政策限制导致资产证券化动因不足。
证券化没有切合资产证券化商业价值,存在资本率的限制,信贷规模限制,还有平台贷款之类的政策限制。
另一方面存在资产限制,如有些银行持有相当一部分资产是外币资产,但资产池里只能是人民币不能是外币,限制基础资产的选择等问题,最终导致资产证券化动因不足。
3.信贷资产证券化仍面临挑战。
未来一段时期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开展仍将面临两方面的问题。
一是推进不良资产证券化存在困难。
首先,基础资产估值、估值模型建立需要专业的人才及衍生品定价技术。
其次,在帐务处理方面,不良资产帐面值和证券的收入之间核销会计上采取处理方式和税收政策支持等问题还需要进一步协调。
最后,不良贷款证券化贷款服务机构差异性显著。
需要一定的激励机制解决多回收的部分奖励分配和道德风险控制等方面的问题。
二是利率市场化传导机制不完善制约信贷资产证券化发展。
信贷资产证券化连接信贷市场和证券市场,贷款利率和证券市场利率对应信贷市场与证券市场,我国虽已全面放开贷款利率管制,但利率传导机制仍不完善,贷款利率与市场利率变化不同步,当市场利率较高,投资者会因产品收益率较低而购买积极性。
三、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发展的政策建议1.针对监管部门的政策建议。
(1)加强监管,明确监管职责,防范风险。
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
首先应当加强监管的协调,积极推进资产证券化业务常规化发展。
在现行的框架下人行和银监会各自有相应的监管流程和分工,要明确部门间监管的分工,通过金融监管,协调布局联席会议的安排加强合作,密切配合形成工作合力,促进工作顺利发展。
从银监会来说要研究从资产证券化的发起机构约束、内控机制、信息披露等角度第一步完善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的法律和监管框架,在严守风险底线前提下促进业务健康可持续发展。
(2)通过信息披露强化市场机制的监督管理。
要扩大信贷资产证券化的范围,尤其将不良资产纳入的话信息披露必须跟上脚步,信息透明是资产证券化的重特征和优势,可以保证投资者对证券市场的监督权和知情权,事前要有规范透明的信息披露,使投资者对资产证券化产品的投资和收益有合理的把握,合理进行证券定价。
事后对贷后管理及其相配套的管理服务进行信息披露,只要信息披露到位,投资者自担风险也就有了基础,发起人才不需要有额外负担,所以信息披露对市场各方面都有利,加强信息披露是非常重要的安排。
完善资产证券化相关信息披露机制,提高对参与证券化主体和有关事项的信息披露要求,包括发起人、SPV和受托机构的信息披露义务,建立信息披露评价制度,使披露义务和责任落实可追究;提高信息披露频率,由每年披露一次到每季度披露一次。
(3)完善资产证券化法律法规建设。
法律制度配套有待完善,刚才说到操作上,比如证券化资产转让过程的非常精细的东西,比如说债务和保障,关于一些抵押处理,在债券转让过程中是不是要处理和登记,这在法律上都没有明确规定,也容易引起纠纷,建议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法律配套工作。
相关的法律法规方面的建立和完善,特别是资产证券化过程当中的担保权属的变更登记制度,另外就是资产证券化的资产出表问题,一直在确认标准上还有待于■发展战略70--财政部和人民银行明显。
第二就是市场规模,提高整体的流动性,支持资产证券化在交易所上上市交易。
(4)采取税收优惠的机制措施,尽快出台有关公司贷款方面的操作细则。
除了监管部门、央行给予政策支持之外。
国家从财政和税收方面也需要政策支持,避免重复纳税问题。
同时,有序推进针对个人住房贷款证券化业务,希望下一步公司贷款细则出来以后,不良贷款做证券化以后,对商业银行下一步的发展有更大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