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耕地压力变化

合集下载

耕地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司法

耕地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司法

耕地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司法一、耕地保护存在的问题近年来,耕地保护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口增长,耕地资源越来越受到威胁。

在耕地保护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

首先,城市扩张对耕地的压力不断增加。

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集聚,土地需求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

大量农田被城市建设用地所代替,导致耕地资源的严重损失。

其次,农业现代化带来了大规模的土地开发和农药使用,导致环境污染。

农业生产中的农药、化肥等化学物质的大量使用,不仅对土壤和水资源造成了污染,也对生态系统产生了不可逆转的破坏。

另外,农村土地流转问题也影响了耕地保护。

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存在信息不对称、合同不规范、权益保障不足等问题,许多农民在流转过程中权益得不到保护。

这不仅导致农地流转不畅,也极大地阻碍了耕地集约利用和保护。

二、耕地保护的建议为了解决耕地保护问题,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是至关重要的。

1.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

建立健全耕地保护的法律法规体系,明确土地使用的规范和标准。

同时,加大对违法破坏耕地的惩罚力度,强化执法力度,确保法律的严格执行。

2.推进耕地集约利用。

发展现代农业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鼓励农民使用高效节水、高效施肥、无公害的农业生产方式,降低农业对土地资源的消耗。

3.加强农村土地流转管理。

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流转市场体系,完善农地流转的制度机制。

加强对农村土地流转的监督,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

4.加大对耕地保护农业的支持力度。

政府应加大对农业领域的投入,提供科技支持、金融支持和政策支持,引导农业发展朝着生态友好型、高效节约型的方向转变。

5.加强土地资源监测和评估。

加强土地资源调查和监测工作,及时掌握土地的数量、质量和利用状况。

同时,加强土地资源评估,合理评价土地资源的使用价值。

6.提高公众意识和参与度。

加强土地保护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公众对耕地保护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鼓励公众积极参与到耕地保护的行动中,共同促进耕地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

对城市化进程导致农村土地耕作锐减的现象的看法或感悟

对城市化进程导致农村土地耕作锐减的现象的看法或感悟

对城市化进程导致农村土地耕作锐减的现象的看法或感悟第一节城镇化快速发展与耕地面积减少城镇化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

城镇数量的增加和城市规模的扩大需要占用土地,包括一部分耕地。

一、城镇化快速发展导致耕地面积减少以不到世界10%的耕地面积,养活着世界22%的人口,这是我国的基本国情。

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三少”:一是人均耕地少。

2010年,全国耕地面积仅约为18.26亿亩,比1997年减少了1.23亿亩,人均耕地面积由10多年前的1.58亩减少到现在的1.38亩,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0%。

二是优质耕地少。

我国的耕地质量总体偏差,中低产田面积约占耕地总面积的67%,且水土流失、土地沙化、土壤退化和污染等问题严重。

三是后备耕地资源少。

我国宜耕地后备资源匮乏,可开垦成耕地的荒地不足7000万亩,与城镇化进程中耕地快速被占用的情形相比,耕地后备资源明显不足。

[1] 通常来讲,我国耕地资源的变化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第一,人口增加。

人口的不断增多,必然导致对住宅用地、交通用地、基础设施用地、公共设施用地的需求。

第二,城镇化发展。

城镇数量的增多和城镇规模的扩张必然导致城市周边的农用地,特别是耕地转变为城市建设用地。

第三,经济利益驱动。

一般情况下,城市的工业用地是农用地效益的10倍以上,商业用地是耕地利用效益的20倍以上。

[2]比较效益的差异诱使耕地向非农地转化。

城镇化的目标是实现农村人口向城市的转移,并为进城农民提供生活和工作场所,最终将其转变为城镇人口。

实现这个目标有两条途径:一是建设新城市;二是改造老城市,即对原有城镇调整产业结构,进行现代化建设和旧城的更新改造。

新城市的建立和老城市的扩大,都需要占用相应的土地,包括一部分耕地,甚至是优质耕地。

一些地方政府为了加快城镇化,大量占用平原平坝良田建设城市、集镇和村庄,形成了所谓的“平地建城,农田上山”的奇怪现象。

按人口计算,我国城市化率从1978年的17%上升到2010年的47%,提高了30多个百分点;城镇人口从1977年的不足1.7亿增长到2010年的接近6.4亿,增加了4.7亿(如果按人口自然增长率推算,其中最多7000万人是原有城镇人口自然增长的结果,其余4亿人都是从农村转移到城镇的农业人口)。

菏泽市近年来耕地质量变化趋势分析

菏泽市近年来耕地质量变化趋势分析

菏泽市近年来耕地质量变化趋势分析菏泽市是山东省的一个地级市,位于鲁中地区,是我国的粮食生产大市之一。

耕地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和农民创造财富的重要场所,对于菏泽市来说,耕地质量的变化趋势直接关系到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农民的生活水平。

对菏泽市近年来耕地质量变化趋势进行分析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菏泽市的耕地资源分布概况菏泽市总面积1.5817万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占3193.33万亩。

耕地资源主要分布在市区的中部和南部地区,地势平坦,土地肥沃,适宜农作物生长。

近年来,随着农业技术的进步和土地利用的优化调整,菏泽市的耕地面积和质量在不断发生变化。

二、菏泽市耕地质量变化的主要趋势1. 耕地面积稳步减少由于城市化进程加快和农业生产结构调整,菏泽市的耕地面积呈现出稳步减少的趋势。

据统计,近5年来,菏泽市的耕地面积平均每年减少约5000亩,主要集中在城市周边和山区。

这一现象使得耕地资源的紧缺问题日益突出,也对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2. 耕地质量整体上升虽然耕地面积在减少,但是菏泽市的耕地质量整体上升的趋势十分明显。

一方面,农业生产技术的提升和高效农业模式的推广,使得耕地的单产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土地整治和治理工作不断加强,农田水利设施不断完善,土地肥力和保肥能力得到了改善。

菏泽市的农作物产量在稳步增加的耕地的质量也在逐渐改善。

3. 耕地环境质量亟待提升尽管菏泽市的耕地质量整体上升,但是耕地环境质量亟待提升的问题依然存在。

由于农业生产活动的不规范和过度施肥、过度使用农药等现象,导致耕地土壤的酸碱度失衡、微量元素紊乱等问题较为突出。

土壤退化、水土流失等现象也比较普遍,需要通过加强土地整治和环境保护等措施来解决。

1. 农业生产结构不断优化菏泽市的耕地质量变化趋势对农业生产结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随着耕地质量的提高,农作物的单产能力逐渐增强,种植业和养殖业得到了更好的发展,农业生产结构不断优化。

小麦、玉米、蔬菜等优质农产品的产量不断增加,为菏泽市的农产品供给提供了更为充足的保障。

中国近20年来耕地面积的变化及其政策启示

中国近20年来耕地面积的变化及其政策启示

中国近20年来耕地面积的变化及其政策启示一、论文报告标题1. 中国耕地面积变化的趋势分析2. 耕地保护政策的实践与探讨3. 农业生产结构调整与耕地面积变化的关系4. 农民财产性收入提升与耕地流转的经济效益分析5.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与耕地保护政策的融合二、中国耕地面积变化趋势分析近20年来,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和工业化的发展,中国面对着严重的耕地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等问题。

为此,中国政府在保护耕地的过程中,制定了一系列的耕地保护政策。

然而,从数据上可以看出,中国的耕地面积变化趋势并不乐观。

首先,查阅相关数据,可以得知1997年到2017年的20年间,中国的耕地面积减少了约1500万公顷左右,年均减少约750万公顷,占到全国土地面积的2.2%左右。

其中,一些较发达的地区(如长三角地区等),耕地面积减少幅度更为严重。

其次,对于耕地面积的利用率,中国虽然实行了“耕地占补平衡”政策,力图保护和合理利用耕地资源,然而,还是存在了一些问题。

例如,一些农民为了增加收益,把耕地流转给了其他人,导致耕地闲置、荒废等问题,这些都给土地资源的利用造成了损害。

三、耕地保护政策的实践与探讨在耕地保护政策的实施过程中,中国政府不断地完善和调整政策,以加强对耕地资源的保护。

具体来说,政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加强耕地基本信息的统计和管理。

政策的核心是落实好“耕地占用指标管理制度”,确保耕地总量不减、质量不降。

同时,加强耕地资源的监管和管理,落实耕地的区划和登记制度,遏制非法侵占和乱占耕地现象。

二是加强对农民的资金支持。

政策鼓励有条件的地区采取有偿退出、产权流转等措施,统筹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加强耕地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扩大农民资本收益,推行农户产权分置,让农民享受到土地资产的红利。

三是推行农业生产结构战略性调整。

政策鼓励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循环农业、高效农业等现代化农业模式,借助科技进步等手段提高农业产值和效益。

同时,对农业产业的结构进行调整,引导农业向优势方向发展,以减少对耕地资源的需求。

耕地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耕地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耕地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建议一、问题的背景和现状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全球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土地资源面临严重的压力。

耕地是农业生产的基础,也是确保粮食安全和生态平衡的重要保障。

然而,耕地保护面临着一系列问题。

首先,城市扩张导致大量农用地被城市用地取代。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的农田被用于建设道路、楼盘和工厂等,导致耕地面积持续减少。

同时,城市建设也带来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进一步威胁到农田的质量和可持续利用。

其次,非农产业的发展使得农民转产或流失农业用地。

随着工业化和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很多农民选择离开农村,进入城市从事非农产业。

这导致了农田的荒芜和农业劳动力的流失,使得耕地得不到有效利用。

再者,大规模工程建设和土地整治项目破坏了耕地的完整性。

一些重大工程项目,如水利、交通和能源等,需要大量土地用于建设。

在这个过程中,经常会破坏农田的一体性,导致大面积的耕地荒废。

最后,耕地保护缺乏有效的监测和管理机制。

由于农村地区的监管困难和监测手段的不足,许多区域的耕地遭受非法占用和破坏,耕地质量无法得到有效的保护。

二、问题的危害和影响耕地保护问题的存在不仅威胁到粮食安全,也对环境和可持续发展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首先,耕地减少将直接对粮食安全造成威胁。

人口的快速增长需要更多的农田来满足粮食需求,而耕地面积的减少将导致粮食生产能力下降,进而增加国家粮食进口压力。

其次,耕地保护不当会加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农田是自然生态系统的一部分,具有保护水源、保持生物多样性和抵御气候变化的重要功能。

如果农田受到污染和破坏,将导致水源污染、生物灭绝和生态失衡等问题。

再者,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将受到冲击。

耕地的减少和荒废将导致农业产能下降,农民的收入减少,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受到限制。

同时,农村劳动力的流失将导致农村社会结构和生活方式的变化。

三、解决问题的建议为了保护耕地,保障粮食安全和环境可持续发展,采取以下措施是必要的:1.加强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制定和实施。

耕地保护的现状和问题

耕地保护的现状和问题

耕地保护的现状和问题2023年,在全球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的同时,农业生产的重要性也愈加凸显。

然而,很多国家都面临着耕地保护的问题,这是一个引发广泛关注的问题。

本文将围绕着耕地保护的现状和问题展开讨论。

一、耕地保护的现状随着世界范围内的人口不断增长,对于耕地的需求也逐渐提高,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

在中国、印度等人口大国,对于扩大粮食生产、保障国家安全等方面的需求更是迫在眉睫。

但是,对于耕地保护来说,日益扩大的城镇化进程和不断增长的人口不断压缩着可耕地的范围。

特别是在中国,由于土地转让、城市扩张等因素,每年失耕的土地多达4万平方公里以上,耕地总面积和耕地质量都在逐渐减少。

除此之外,农业生产的机械化也为耕地保护带来了新的问题。

机械化虽然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但也在某种程度上给耕地带来了破坏。

例如,过度的机械作业和重物压实对于耕地的土地结构和肥力都会产生不良影响。

然而,一些国家和地区在耕地保护的工作中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例如,欧洲的一些国家在耕地保护方面已有较为完善的政策和严格的监管措施,使得耕地的保护得到了有效的落实。

同时,一些发达国家的农业机械化发展也较为成熟,对于机械化对耕地的影响有比较全面的规范和控制。

二、耕地保护的问题1.政策缺失和执行不力尽管耕地保护的重要性被越来越广泛的认可,但在实践中耕地保护仍然面临政策缺失和执行不力的问题。

许多地区还没有出台完善的耕地保护政策,甚至对于现有政策执行不到位。

一些地方政府存在诸多问题,如地下批发、恶意征地等现象,都对于耕地保护带来不良影响。

2.人口增长和城市化不断加速耕地资源是有限的,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城市化的不断加速,耕地的面积不断收缩。

特别是在中国、印度等人口大国,城市化的发展速度较快,许多农村的耕地正在不断减少。

虽然很多地方在土地互换、土地整理等方面采取了相应措施,但对于耕地保护的压力来说仍然不可小觑。

3.机械化对耕地的破坏机械化是现代农业生产的重要标志之一,但同时也为耕地保护带来了新的问题。

耕地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耕地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耕地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建议一、耕地保护存在的问题在现代化发展进程中,耕地作为国家粮食生产和农业发展的基础,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然而,由于人口增长、城市化进程、工业化发展等因素影响,我国的耕地面积逐渐减少,导致了一系列的问题。

首先,土地承载压力加大。

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和城市建设用地不断扩大,在城市周边及沿海地区经济发展迅速、城市化进程加速的情况下,大量耕地被转为建设用地。

这使得耕地承载压力加大,也无疑给粮食安全带来了巨大挑战。

其次,环境污染对耕地造成威胁。

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排放出的大量污染物不仅对空气质量有害,也会通过土壤污染影响耕地质量。

特别是沿海工业带和一些老工业区域,重金属等有害物质过度积累会严重危害到周边耕地的可持续利用。

此外,非法占用和破坏耕地的现象比较严重。

一些企业或地方政府为了经济利益,往往会以各种手段非法占用耕地进行开发,这不仅侵犯了农民的权益,也违反了国家的土地管理政策。

而一些村镇干部甚至私自出售田地,导致更多耕地被破坏。

二、耕地保护的建议在解决上述问题的过程中,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需要重点关注:1. 政策法规的强化政府需要出台更加严格的土地管理政策,加大对非法占用和破坏耕地行为的打击力度。

同时,要对涉及到土地资源利用的规划和项目进行审核审批,确保合理使用土地资源,并将违法行为纳入失信人员名单。

2. 建立耕地保护机制建立健全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在规划城市建设和产业布局时优先考虑耕地保护。

同时,通过科技手段加强对耕地的监测和评估工作,并开展生态修复与环境治理等工作,提高土壤质量和农田生产力。

3. 加强农民权益保护加大对非法侵占耕地的打击力度,做到一权一责,让农民真正成为土地的主人。

同时,要加强对耕地流转的管理,确保流转过程中的合法性以及农民的权益不受损害。

4. 推动可持续农业发展积极推动绿色、有机、循环等可持续农业发展模式,在提高粮食产量和质量的同时减少对土地资源的依赖,并注重生态系统保护和资源利用效率。

兰州市耕地面积变化及成因分析

兰州市耕地面积变化及成因分析

兰州市耕地面积变化及成因分析兰州市耕地面积变化及成因分析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经济快速发展,兰州市的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引起了广泛关注。

本文将从城市化、经济发展和环境因素等方面,对兰州市耕地面积变化的成因进行分析。

首先,城市化是造成耕地面积减少的重要原因。

随着人口增加和城市人口密度的增加,兰州市不断扩大城市建设用地,这无疑侵占了大量的耕地面积。

城市土地的需求主要来自于居民住房、商业用地、工业用地等方面,这些都会导致耕地面积的减少。

同时,城市化也会带来农村人口的转移,农民不再从事农业生产,导致耕地的废弃。

其次,经济发展也是耕地面积减少的原因之一。

经济的高速发展对土地的需求量大大增加,特别是工矿企业、物流基地、城市设施的建设,都需要大量的土地。

兰州市作为西北地区的经济中心,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对土地资源的需求越来越高,因此,很难避免土地被转化为非农业用地,这无疑也导致了耕地面积的减少。

环境因素也是兰州市耕地面积变化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兰州市位于内陆干旱气候区域,水资源短缺且环境承载能力有限,这给耕地的保护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在长期的不合理利用和过度开发下,土地退化加剧,耕地质量下降,甚至出现了沙化、水土流失等问题。

这些环境因素对耕地的减少产生了重要影响。

除了城市化、经济发展和环境因素外,政府政策的影响也不能忽视。

政府的土地政策和农业政策对兰州市耕地变化起着重要作用。

例如,政府鼓励大规模农业经营、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等政策的实施,都可以增加耕地面积。

而一些非农业用地开发政策的实施,则会进一步减少耕地面积。

综上所述,兰州市耕地面积的变化是多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城市化进程、经济发展、环境压力以及政府政策的影响,都导致了耕地面积的减少。

为了保护耕地资源,兰州市需要加强土地利用规划和管理,优化城市建设布局,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加大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力度,同时加强环境保护,推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确保兰州市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综上所述,兰州市耕地面积的减少是城市化进程、经济发展、环境压力和政府政策的综合结果。

耕地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耕地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耕地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问题描述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城市化的发展,耕地保护已成为全球各国普遍关注的议题。

然而,尽管各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保护耕地,但依然存在许多问题。

1.1 耕地面积减少首先,全球范围内耕地面积正在迅速减少。

由于城市扩张、工业用地和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增加,大量的农田被转化为非农业用地。

这导致了粮食生产能力下降,并使世界粮食安全形势更加严峻。

1.2 土壤退化与污染其次,土壤退化和污染威胁着耕地质量。

随着气候变化、过度灌溉和土地使用方式改变等因素的影响,许多农田遭受盐碱化、酸性化和水土流失等问题。

同时,工业排放、农药使用和废弃物处理不当也造成了土壤污染。

1.3 面临生态环境压力此外,耕地面临着生态环境压力。

大规模的农药和化肥使用对土壤生态系统造成了较大的负面影响,如非目标物种的死亡和水体污染等。

同时,耕地过度利用也导致了生物多样性的丧失以及自然灾害风险的增加,例如洪水和干旱。

二、对策措施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并保护耕地资源,应采取以下措施。

2.1 鼓励精细化农业管理通过推广精细化农业管理,可以提高耕地利用效率,减少对土壤和水资源的压力。

其中包括科学合理施肥、定时浇水、轮作休养等措施来减少土壤退化和污染。

此外,采用现代技术如无人机遥感和智能传感器等进行监测和数据分析,有助于精确预测农作物需求,并优化耕地利用。

2.2 优先保护重要农田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优先保护重要耕地。

这些耕地可以根据其对粮食安全、生态功能和区域发展的贡献程度进行评估和分类。

特别是,应该重点保护高产农田、水源涵养区和生态脆弱区域的耕地。

2.3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为了减轻对耕地资源的过度利用,需要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一方面,政府可以提供奖励或补贴来鼓励农民采取环境友好的农业模式,如有机农业和循环农业。

另一方面,支持科研机构加强与农民合作,并促进技术创新以提高粮食产量和质量。

2.4 实施严格土壤污染治理为了解决土壤污染问题,应加强监管并实施严格的土壤污染处理措施。

菏泽市近年来耕地质量变化趋势分析

菏泽市近年来耕地质量变化趋势分析

菏泽市近年来耕地质量变化趋势分析菏泽市位于山东省西部,是中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之一,耕地资源丰富。

近年来,随着城乡经济的快速发展,菏泽市的耕地质量也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

本文将从土壤质量、水质变化、土地利用方式等方面,对菏泽市近年来耕地质量变化趋势进行分析。

一、土壤质量变化趋势分析菏泽市位于渤海平原腹地,地势平坦,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适宜农作物生长。

近年来,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和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土壤质量面临一些挑战。

土壤酸化现象明显。

大量的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造成了土壤PH值的下降,导致土壤酸化现象愈发严重。

酸化土壤不仅会直接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发育,还会影响土壤中微生物的活性,进而影响土壤的肥力和产能。

土壤有机质下降。

由于过度耕作和化肥的滥用,导致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土壤结构松散,容易出现退化、沙化等现象。

土壤污染问题较为突出。

在农业生产中,农药、化肥过量使用导致土壤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以农药为例,农药残留会直接影响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同时也会对土壤微生物造成损害,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

菏泽市的土壤质量变化趋势显示出了酸化趋势明显、有机质下降和土壤污染问题突出的特点。

水质是农业生产中至关重要的环境要素之一,水质变化对于农业生产、农产品品质和人民健康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近年来,菏泽市的水质也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

农田化肥、农药的过量使用导致了水体污染。

随着农业现代化程度的提高,农业用水量和农药、化肥使用量逐年增加,大量的农药、化肥残留进入水体,引发水体污染问题。

农田的土壤侵蚀问题直接导致了水质变差。

在土地利用方式不合理的情况下,土壤的侵蚀问题会造成水体中泥沙含量增加、水质变差,进而对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产生影响。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工业废水对水体产生的污染也日益引起重视。

排放管道未经处理或处理不当的工业废水直接排放到水体中,污染水体,对水环境造成损害。

菏泽市的水质变化趋势呈现出了农业面源污染问题突出、土壤侵蚀导致水质变差和工业废水对水体污染的影响。

我国耕地保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耕地保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耕地保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一、现状分析我国是人口大国,粮食生产与供应始终是国家的重要任务。

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和工业发展规模扩大,耕地资源正面临巨大压力和威胁。

为了保护耕地资源,在过去几十年里,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进行耕地保护工作。

尽管这些努力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我们也必须客观看到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二、土地承包权不稳定我国农村改革中引入的“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基础”的土地制度,在当时有助于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粮食生产水平。

然而,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多元化需求的变化,土地承包关系逐渐复杂起来。

首先是借用或转让土地使用权等违规行为屡禁不止。

由于农民对于自己所拥有的土地并无明确知识与意识的缺失,在某些情况下将其租赁给非农户使用成为常态,并可能导致官员千方百计回避监管和追责。

其次是土地被大规模开发动用,导致农民失去土地承包权。

城市化进程中,经济利益往往成为驱使某些行政部门或公司挤压农村耕地的诱因,频繁出现“一夜拆垦”事件严重侵犯了农民利益。

三、先粗后稳战略落实不足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推行“先粗后稳”战略以来,确实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大量低产甚至荒芜的土地得到了治理和恢复,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耕地质量和产量。

然而,“先粗后稳”的执行并非完美无缺。

首先,随着时间流逝,治理工作难度加大。

之前采取的基础性措施已经完成,并不断向修复环境方面转变也带来了更多挑战,需要增加更多人力、物力投入。

其次,“先粗后稳”的策略存在区域差异性问题。

在我国各个省份乃至县级行政区域间存在巨大差距——有些地区陆续推进耕地保护治理工作,但也有一些地区迟迟未能有有效的落实,导致问题的进展极不均衡。

四、土地流转存在限制土地流转是耕地保护工作中一个重要环节,在合理范围内将闲置和低效利用的农村耕地租赁给其他农户或企业使用,可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和效益。

然而,现实情况中仍然存在着一系列限制因素。

首先是政府监管不到位。

由于缺乏明确政策指导和配套机构的建立,对于流转过程中纠纷解决等预案不健全,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较容易出现法律风险。

城市化进程中的耕地保护问题对策

城市化进程中的耕地保护问题对策

城市化进程中的耕地保护问题对策研究■杨丁丁河北师范大学研究生论文获得河北师范大学科研基金资助,项目批准号:201101008[摘要]随着城市化步伐的加快,我国耕地保护形势日益严峻,耕地数量逐年递减,已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只有采取有效的土地利用规划措施,才能够协调城市化发展与耕地减少的矛盾,切实保护耕地。

[关键词]城市化耕地保护措施土地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要求我们必须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好耕地。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现代城市也不断成长,在城市化建设的同时,如何切实保护好我国耕地资源,实现城市化发展和耕地保护的最佳统一,是社会能否稳定发展的关键,所以正确处理它们二者之间的关系有着重大的意义。

一、城市化发展与耕地保护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1.城市化的内涵及重要性城市化,是由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社会向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的现代城市社会逐渐转变的历史过程,具体包括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产业结构的转变,生活方式的变化等。

产业结构的转变,产业结构由农业结构转变为以第二第三产业为主的协调发展结构;乡村产业生产方式现代化,生活方式城市化,人们的衣食住行和休闲生活向城市生活转变。

城市化更多的是一个社会经济变迁的过程,其发展程度对社会发展又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如果从以人为本的角度看,城市化能促进人的素质的转变提高,促进公共设施的改善和人文环境的优化;如果从工业化的发展来分析,城市化又是一个与经济发展相关联的过程,其发展归根到底是生产要素与经济活动集聚整合的过程,其根本动力就在于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综合效益。

2.我国耕地保护的重要性农业是社会发展和国民经济的基础,而耕地则是农业的基础。

一个国家国民经济和社会的稳定发展一般都离不开耕地的合理开发和利用。

然而,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一些地方出现了乱占耕地、浪费土地的问题致使耕地面积逐年递减,如果不遏制这种势头,我国13亿多人口的粮食问题会日益严峻,甚至会影响到我国的粮食生产和农业发展。

浅谈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耕地保护问题

浅谈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耕地保护问题

浅谈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耕地保护问题摘要:我国已进入城市化快速发展的时期,由于城市外延的扩大,直接导致了耕地大面积地被占用,耕地质量也迅速下降,对我国这样一个有着众多人口但耕地后备资源不足的大国来说,这显然不利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在分析我国当前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耕地问题的基础上,对城市化与耕地保护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简要阐述,并提出了城市化发展的新思路。

关键词:耕地保护;城市化;策略引言在客观上,城市化建设与保护耕地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城市的发展和扩大必定要占用一部分土地,但是,城市又不能不发展。

所以,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处理发展城市与保护耕地之间的关系。

一方面,我们必须较快地发展城市,以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我们需要切实地保护耕地,使两方面得到协调和统一,在发展城市中尽可能地减少耕地的占用。

因此,必须找出一条既能减少耕地占用,又能及时为城乡各项建设提供必需的建设用地,保持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以缓解城市化建设与保护耕地之间的矛盾。

1耕地保护在城市化建设中现状城市化建设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要有一定土地做保障。

据专家预测,我国到2050年,城市化水平将提高到70%,在未来50多年中,将有约5亿农村剩余劳动力及其家属进城,变为城市人口。

这样不仅要建立大量新城市,而且现有的许多城市都要不同程度地扩大其规模。

但是,我国人均耕地少,耕地后备资源不足,耕地保护形势严峻。

国土资源部、国家统计局、全国农业普查办公室联合发布的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最新公报显示,全国耕地面积19.51亿亩,人均耕地面积0.106公顷(1.59亩),仍不到世界人均耕地的一半,而且地区分布很不平衡。

在耕地面积中,无灌溉设施的耕地比重高于有灌溉设施的耕地,全国还有30万公顷的耕地不同程度地受到土地流失的危害。

这些都说明,我国耕地的总体质量也是不高的。

由于地方开垦条件差或土地后备资源的匮乏,致使其既实现确保耕地不减少的目标而又同时不影响经济的发展相当困难。

菏泽市近年来耕地质量变化趋势分析

菏泽市近年来耕地质量变化趋势分析

菏泽市近年来耕地质量变化趋势分析菏泽市位于山东省中部,是中国的菜篮子和粮仓之一。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菏泽市的耕地质量发生了诸多变化。

本文将对菏泽市近年来耕地质量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

一、耕地面积变化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菏泽市的耕地面积逐年减少。

根据菏泽市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0年菏泽市的耕地面积为260万亩,到2020年这一数字减少到240万亩,减少了20万亩,减幅达到7.7%。

主要原因是城市建设、工矿用地、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等用地不断增加,导致耕地面积减少。

二、土壤质量变化随着化肥、农药的大规模使用,部分地区土壤污染问题凸显。

土壤酸碱度失衡、有机质含量降低、土壤结构松散等问题日益突出。

由于过度耕种、过度施肥、水土流失等不良农业生产方式,导致土壤质量下降。

据菏泽市农业农村局的监测数据显示,近年来,菏泽市部分地区土壤质量下降较为显著,特别是重金属污染问题日益突出,给农业生产和农产品质量带来一定影响。

三、耕地利用方式变化近年来,菏泽市农业生产方式发生了较大变化,由传统的粗放式耕作向现代化、科学化、集约化的生产方式转变。

农业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高效水肥一体化技术、精准农业技术等得到了广泛应用,提高了土地的利用效率和生产力。

多林果业、温室蔬菜种植、水产养殖等新兴产业快速发展,促使菏泽市部分耕地由粮食作物种植向高效经济作物种植转变。

这一转变为保护耕地质量、提高土地利用效率起到了积极作用。

四、土地保护政策变化为了保护菏泽市的耕地质量,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土地保护政策。

一方面,加大对耕地占用行为的监管力度,严格控制新增耕地;加大对土地流转、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支持力度,鼓励大户集约经营,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

面对土地质量下降的问题,政府还鼓励农民合理利用有机肥、生物有机肥、秸秆还田等技术手段改善土壤,提高土地的肥力和产出。

菏泽市近年来的耕地质量变化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但总体呈现出质量下降、利用方式转变、政策支持等趋势。

城市扩张对耕地面积的影响

城市扩张对耕地面积的影响

城市扩张对耕地面积的影响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城市化的进程,城市的扩张已经成为当今社会面临的一项严峻挑战。

城市的发展不可避免地需要大量的用地,而这种扩张对农业耕地的影响也越来越显著。

本文将探讨城市扩张对耕地面积的影响,并提出一些可能的解决方案。

首先,城市扩张对耕地面积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减少耕地面积和破坏耕地质量。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大量的农田被转为城市建设用地,这导致农田面积的减少。

根据统计数据,中国每年因城市扩张而失去的耕地面积相当于一块足够养活近1500万人的耕地。

同时,城市化还带来了土地破坏和污染的问题,这对耕地的质量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工业排放和城市污水冲刷等因素,都会污染土壤并降低其肥力,使原本肥沃的农田逐渐沦为荒地。

其次,城市扩张对耕地面积的影响不仅仅是数量上的减少,还涉及到农业生产能力的下降。

由于城市化带来了劳动力的大量外流和农田面积的减少,农业生产力受到了严重影响。

农民的迁徙意味着农田的荒芜,而城市缺乏足够的就业机会和土地资源来吸纳这些人口。

这使得农业生产能力无法得到充分发挥,不仅造成农民生活水平下降,也对城市的食品供应链和社会稳定性构成了挑战。

然而,城市扩张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并非不可解决。

一方面,政府可以通过合理规划和土地利用政策来减轻对耕地的压力。

例如,合理规划城市用地和农田用地的比例,保留足够的农田用于粮食生产或农产品供应。

此外,政府还可以推动城市建设和农业生产的互补发展,例如引导城市居民投资农田或农业产业,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

另一方面,科技创新和农业现代化也为解决城市扩张对耕地面积的影响提供了新的途径。

农业科技的进步使得农业生产更高效、更节约资源。

例如,精准农业技术可以通过传感器和数据分析来精准施肥、排灌和防治病虫害,提高耕地利用率和农产品质量。

此外,农业现代化还可以促进农业产业的多样化和附加值的提升,减少对耕地的依赖,同时增加农民的收入。

在城市扩张对耕地面积的影响方面,我们需要综合运用规划、政策、科技和农业等多种手段。

城镇化对农村环境的影响

城镇化对农村环境的影响

城镇化对农村环境的影响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在中国的乡村地区,农村环境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变化。

城镇化对农村环境产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一些负面的影响。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城镇化对农村环境的影响。

一、土地利用和耕地减少城镇化使得土地资源被大量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和住宅建设。

这导致了农村地区的土地利用方式发生变化,大量农用地被转化为非农用途。

土地面积的减少对农村环境保护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另外,由于农村地区的城市扩张,城市和农村的交界区域出现了大量的城中村和村中城现象,这对农村环境的保护也带来了一些挑战。

二、水资源利用和污染城镇化带来了大量的人口涌入城市,城市对水资源的需求量大大增加。

为了满足城市居民的生活和生产需求,农村地区的水资源被大量开采和利用,这导致了水资源的紧张和水流量的减少。

同时,城镇化也带来了农村环境中水污染的问题。

大量的工业废水和家庭污水被排放到农田和河流中,严重破坏了农村地区的水质,对农田产量和农作物质量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三、空气质量和环境污染城镇化过程中的城市扩张和工业发展,带来了大量的尾气排放和工业废气排放。

这导致了农村地区空气质量的下降,远离城市的农村居民也面临着空气污染的困扰。

同时,由于农村地区的工业化进程也在逐渐加快,工业废物和农药等化学物质的排放增加,对农村环境造成了一定的污染。

四、农业结构和农产品安全城镇化带来了农业结构的调整,农民纷纷外出打工,导致农田的管理和农业生产的规模下降。

农村地区的农田闲置和农产品生产结构的调整,对农村环境的保护带来了不利的影响。

此外,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大量化学农药和化肥被广泛使用,对农产品的安全性也带来了一定风险。

综上所述,城镇化对农村环境产生了一系列的影响。

尽管城镇化可以促进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但是它也给农村地区的自然环境和资源保护带来了一些压力和挑战。

为了推动可持续发展,需要加强农村环境管理,合理利用资源,促进农田的保护和农产品的安全性,构建和谐、美丽的农村环境。

耕作层变得浅薄的原因-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耕作层变得浅薄的原因-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耕作层变得浅薄的原因-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农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而耕作层的深度对于农作物的生长发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近年来,我们不难观察到耕作层变得越来越浅薄的现象,这引发了人们的关注。

本文将探讨导致耕作层变浅的原因,并提出一些建议。

耕作层变浅的现象可能有多种原因,首先,现代农业生产中广泛应用的机械化耕作方式是一个主要因素。

机械化耕作过程中,农机对土地的强力挖掘和翻耕,往往会将深层土壤带到地表形成新的耕作层。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挖掘和翻耕导致的耕作层深度减少,土壤的肥力逐渐下降,从而影响到农作物的正常生长。

其次,不合理的农业管理也是导致耕作层变浅的原因之一。

在为了追求高产和快速收益的诱惑下,一些农民往往过度使用化肥和农药,这导致了土壤肥力的快速消耗。

过度施用化肥和农药不仅会破坏土壤的生物多样性,还会破坏土壤结构,使其变得松散,难以固定碳和养分,进而导致耕作层的深度减少。

此外,不合理的土地利用也是造成耕作层变浅的原因之一。

在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的背景下,农地被大规模开发为工业用地、住宅区等,这导致了农田的规模减小和扩种地区的土地压力加剧。

在这种情况下,为了追求高产和扩大农田利用面积,农民常常不得不使用过度依赖化肥和农药的方式进行种植,从而加速了耕作层的变浅。

综上所述,耕作层变浅的主要原因包括机械化耕作方式、不合理的农业管理以及不合理的土地利用。

要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应该采取一系列的对策措施,包括推行有机耕作方式、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加强土壤保育和密切监管土地利用等。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保护和改善土壤质量,维护农田的可持续发展。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应该包括对整篇文章的框架和组成部分的简要介绍。

可以如下编写:文章结构:本文将分为三个主要部分展开讨论,即引言、正文和结论。

通过这样的结构,将全面深入地剖析耕作层变得浅薄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引言部分将首先概述整篇文章,介绍耕作层变得浅薄的问题的背景和重要性。

耕地变化问题整改方案

耕地变化问题整改方案

耕地变化问题整改方案背景介绍耕地资源是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是维护我国粮食安全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

然而,耕地变化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耕地数量不断减少,耕地质量不断下降,严重制约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因此,在保障耕地质量与数量的前提下,建立健全的耕地保护和利用体系,是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问题分析耕地减少我国耕地资源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城市化进程对耕地的侵占和过度开垦。

根据国土资源部发布的数据,2000年至2019年,全国耕地面积从1.827亿亩减少到了1.82亿亩,年平均减少214.6万亩。

城市化进程对耕地的严重侵占,尤其是乡村建设用地和工业用地的增加,是导致耕地减少的主要原因。

耕地质量下降在耕地利用问题中,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把农业农村现代化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内容。

加快实施农村土地改革改变过去土地遗留问题是促进农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实现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

在土地资源利用规划中,需要把耕地保护放在首要位置,实现保护和高效利用一体化,切实加强耕地的保护和管理,促进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整改方案完善法律法规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对于保护耕地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建立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实行统筹管控,加强耕地的保护和管理,保证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同时,加大对非法用地的打击力度,对于侵占耕地行为,坚决依法打击,并增加违法用地的处罚力度,严格限制对耕地的抢占。

实施土地整治在实施耕地保护措施的同时,应加强土地整治工作。

对于已经受到破坏的耕地进行整修整治,提高耕地的品质和产能。

同时,优化耕地结构,改善耕地条件,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切实实现耕地保护和农业发展的双赢。

推行耕地轮作制度耕地轮作制度是保护耕地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科学合理地安排不同作物的轮作,在减少耕地耗损率的同时提高耕地的效益,增加耕地的产量和产能。

推行耕地轮作制度需要在政府的支持和引导下,引导农民对耕地轮作的重要性有更深入的认识,增强农民的环保意识,积极参与耕地保护工作。

成都耕地保护情况汇报

成都耕地保护情况汇报

成都耕地保护情况汇报成都市作为中国西部地区的重要城市,拥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

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的快速发展,耕地资源面临严重的压力和威胁。

因此,对成都市耕地保护情况进行全面汇报,以便更好地保护和管理耕地资源,成为当务之急。

首先,成都市耕地总体保护情况良好。

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成都市拥有大量的耕地资源,总面积达到了XX万亩,其中绝大部分为良田和中田。

这些耕地资源的保护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有效管理,保障了农业生产的持续发展和粮食安全。

其次,成都市耕地保护政策措施得到了有效实施。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耕地保护政策,包括严格的土地利用规划、建立健全的耕地保护制度和完善的补偿机制等,有效地保护了耕地资源,确保了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然而,成都市耕地保护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城市化进程加快导致大量的耕地被非农业建设占用,耕地资源减少。

其次,农业生产方式和农业机械化程度提高,导致土地资源的过度开发和耕地的退化。

再次,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频发,对耕地资源造成了不可逆转的破坏。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建议采取以下措施加强成都市耕地保护。

首先,加大对耕地资源的保护力度,严格控制非农业建设用地的扩张,确保耕地资源的稳定和安全。

其次,加强对耕地的科学管理和合理利用,推动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

再次,加强对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的监测和预警,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减少对耕地资源的破坏。

综上所述,成都市的耕地保护情况总体良好,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我们有信心和能力通过加强政策措施和科学管理,更好地保护和管理成都市的耕地资源,确保农业生产的持续发展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让我们共同努力,共同保护我们的耕地资源,共同建设美丽的成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耕地压力变化
耕地资源是维持生态系统完整、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最宝贵的物质基础,耕地安全是国家粮食安全、社会安全和生态安全最有力的保障,直接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近几十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各项建设占用大量耕地,尤其是优质耕地,致使耕地数量大幅度减少,耕地质量不断下降,人地矛盾越来越突出,耕地压力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目的是把鄱阳湖保护开发推向新的阶段,使之成为生态优美、经济快速发展、产业层次较高、城乡协调发展的功能区。

国务院于2009年正式批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标志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1]。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位于江西省北部,包括38个县(市、区)和鄱阳湖全部湖体在内,面积为5.12万km2,占江西省国土面积的30%,人口占江西省总人口的50%,经济总量占江西省的60%[2]。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已经确定发展方向,新的发展方向必然给资源环境提出新的要求,在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耕地资源占用需求的同时,保护好耕地资源,使耕地资源处于健康、安全的发展状态,将是一项艰巨而又迫切的任务。

因此,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耕地压力进行研究,衡量耕地资源安全度,对于促进耕地资源的持续利用与管理,保障区域粮食安全,实现人口、社会经济、资源、生态环境间的协调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研究运用耕地压力指数模型,分析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耕地压力时空差异,构建耕地
压力指数变化因素分解模型,探讨耕地压力的影响因素,以期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制定区域耕地利用和保护政策提供决策依据。

1研究方法和数据处理
1.1耕地压力指数测算模型
耕地压力指数是用来衡量某一区域耕地资源紧张程度的指标,通常是最小人均耕地面积与实际人均耕地面积之比[3]。

最小人均耕地面积是耕地生产力、食品作物播种强度、食物消费水平以及食物自给率的函数,耕地压力指数是实际人均耕地面积、耕地生产力、食品作物播种强度、食物消费水平以及食物自给率的函数。

由于考虑因素的多少以及分析角度不同,耕地压力指数具有不同的具体形式。

本研究采用耕地压力指数扩展模型[4],考虑了食品作物(粮食、植物油、糖和蔬菜)结构的耕地压力指数模型。

由于计算耕地压力指数的相关因子都是一个动态变化过程,所以在不同时期或不同区域耕地压力指数也会呈现动态变化趋势。

耕地压力指数以1为警戒值,当K>1时,表明耕地压力明显,食品作物的生产不能满足正常需求,可能导致食品作物危机,应该采取措施。

相反,则表明无明显耕地压力。

K值与警戒值的偏离程度代表耕地压力的强弱程度,离差越大,耕地安全程度或压力程度越强[5]。

1.2耕地压力指数因素分解模型
因素分析法是利用各个因素的比较值与基准值之间的差额,计算各因素对分析指标的影响。

因素分析法主要是利用统计指数体系分析在不同时间现象总变动中各个因素影响方向和程度。

加和分解值f(ΔSa)、f(ΔIb)、f(ΔGj)和f(ΔPj)分别表示实际人均耕地面积效应、食品作物播种强度效应、食物消费水平效应和食品作物单产水平效应。

当加和分解值为正,表示该效应导致了耕地压力指数的增大;当加和分解值为负,表示该效应导致了耕地压力指数的减小。

1.3数据来源及处理
统计数据来源于《江西统计年鉴》《中国区域经济统计年鉴》。

区域中粮食、植物油、糖和蔬菜需求量假定为生产量,同时结合各县(市)的消费支出系数进行调整。

为了指标的可比性,根据统计口径,选择其中25个县(市),剔除了13个城区。

具体范围包括南昌县、新建县、进贤县、德安县、星子县、永修县、湖口县、鄱阳县、余干县、都昌县、武宁县、瑞昌市、九江县、彭泽县、万年县、安义县、丰城市、樟树市、高安市、东乡县、乐平市、浮梁县、贵溪市、余江县、新干县。

2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耕地压力动态变化
2.1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整体耕地压力动态变化
利用式(1),可得到2000—2009年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耕地压力指数(图1)。

可以看出,2000—2009年总体上耕地压力未突破警戒值,表明鄱阳湖经济生态区总体耕地压力还是处于预警区范围内[6];但在不同的时段,耕地压力呈波浪式起伏。

2000—2003年间,耕地压力表现为明显的上升势态,耕地压力指数从2000年的0.87上升到2003年的0.99,到达耕地压力警戒值的边缘。

在随后的2年间,耕地压力指数下降到0.9,尽管后来指数有所上升,但是到2009年耕地压力指数回复到0.9的水平。

2.2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县域耕地压力及其变化
利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各县(市)统计资料,分县(市)测算了25个县(市)2000—2009年耕地压力分布情况(图2)。

2.2.1耕地压力指数县域差异
从2009年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各县耕地压力指数分布状况来看,各县(市)耕地压力差异较大,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东南区域(乐平县、万年县、贵溪县)和西北区域(瑞昌县、武宁县、星子县、九江县、都昌县)
耕地压力明显大于其他区域。

从地形地貌上来看,主要原因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东南区域和西北区主要为中低山、丘陵区,该地区水土流失严重,为了恢复生态环境,退耕还林使这一地区耕地压力偏大。

根据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各县(市)2009年耕地压力指数偏离压力指数临界值的程度,并利用分区标准划分4个耕地压力区:(1)高压明显区,K >1.2。

耕地资源压力已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

处于高压区的县(市)有瑞昌市、德安县、武宁县、万年县和贵溪县。

(2)高压边缘区,1≤K <1.2。

处于该区的县(市)的耕地压力指数突破了1,但小于1.2。

表明该区耕地压力比较明显,接近于高压状态,耕地资源承受了一定的压力。

包括星子县、乐平县、东乡县、都昌县和九江县。

(3)低压明显区,K<0.8。

该区耕地资源无明显压力。

处于无压区的县(市)有高安市、新干县、樟树市、丰城市、鄱阳县和余干县。

(4)低压区,0.8≤K<1。

该区的县(市)暂时还没有压力,但耕地压力指数值逼近临界值。

包括浮梁县、余江县、安义县、进贤县、彭泽县、湖口县、南昌县、新建县和永修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