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全套课件:孔子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选修中外历史人物评说课件-第1课 先师孔子4-岳麓版

高中历史选修中外历史人物评说课件-第1课 先师孔子4-岳麓版
以要鼓励他勇敢;仲由遇事轻率,所以要叮嘱他
慎重。”
教学方法 因材施教
教学内容 编订六经
启发式教学
三、孔子思想的地位和影响
1.对中国:
儒家学说成为几千年中国传统社会的主流思想; 奠定封建社会传统政治的理论基础; 成为传统文化核心内容,奠定古代教育传统基础 渗透到社会秩序和个人行为规范中; 孔子被尊为万世师表,其形象逐渐被神圣化。
己 ”的途孔径子。的理想社会:只有礼和仁相结合

的社会,才是理想的社会,一方面社会

依礼有严格等级和上下尊卑界限,另一
方面,依仁使人人有爱心,能够推已及
人,不使有差别的等级走向对抗,这样
的社会是既有差别又具温情的社会。
有等级之分但不过分对立,有仁爱但仍有差 别的温情社会 ------体现了中庸思想
二. 孔子的思想主张——哲学思想
第1课 先师孔子
一、孔子生平(前551——前479)
1、孔子的出生:尼山降圣,生逢乱世
纥与颜氏女生孔子,祷于尼丘得孔子。鲁襄公二 十二年而孔子生。生而首上圩顶,故因名曰丘云 。字仲尼,姓孔氏。
孔子长九尺有六寸,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 ——《史记》
“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 ——《论语·子罕》
相传孔子的母亲颜征在
教育对象 有教无类
教育目标 成人、君子
学生子路问他:“听到一个主张很好,是不是应
子该曰马贵:上族“实子君行弟子?:”喻孟孔于懿子义说,子:小、“人司你喻马有于牛父利兄。在”,应该先 子向曰你贫:的穷“父卑君兄微子请:坦教颜荡,回为荡什,、么小闵要人子马长骞上戚、做戚子呢。路?””冉有问 子他曰同家:样境“的富君问裕子题:成,子人孔贡子之却美、回,冉答不有:成“人当之然恶应。该小马人上反去是。 ”去做天。资”聪孔颖子:的颜另回一个、学子生游问、他子,夏为什么同样的 子问曰题相:却对“回愚君答钝子不:泰同曾而呢参?不孔骄、子,子说小路“人冉骄有而遇不事泰畏。缩”,所

历史人物评说·孔子ppt课件

历史人物评说·孔子ppt课件

“仁”的思想
含义: “爱人” 仁爱、关怀、体谅、包容等一切美德,是处理 人际关系的最高准则。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自己立身修德,也要让别人立身修德。自己通达 事理也要让别人通达事理。
“仁”的思想
对于普通人: 孝敬父母,尊敬兄长 子曰:“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
历史人物评 说· 孔子
公元前六世纪左右,世界上几个古老的文 明国家都呈现了灿烂的古代文化,一些杰出的 学者和思想家就是这种灿烂文化的代表。 在希腊有自发唯物论的奠基者泰勒斯(约 在公元前624——前547年)和辩证法的奠基者 赫拉克利特(约在公元前540——前480年), 在印度有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在中国有孔 子。和孔子同时还先后出现了不少优秀人物, 像渊博的季札,政治家晏婴、子产,思想家老 子,历史家倚相、左丘明,军事家伍子胥、孙 武等。
对于统治阶级: “为政以德”
子曰: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子曰:因民之所利而利之。 子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则民善。
“克已复礼为仁”
仁和礼之间是怎样的关系?
中庸思想
1、中庸的含义:“过犹不及”,处理任何事情都 不偏不倚,恰到好处,“恰如其分”。
2、达到中庸的做法:
“和而不同”
探究:我们应该怎样认识孔子的中庸思想? 它是墙头草两边倒吗?
政猛于虎。”
反映了孔子的什么思想?
“礼”的思想:
(1)含义: “周礼” 指西周建立的以分封制和宗法制为核心的 等级名分制度.
不知礼,无以立也。
地位:立国立身的基础。 克己复礼
(2)礼的实践方法:
对社会:“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社会规范 对个人:“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

高中历史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人教版) 2.1孔子(完整版)课件

高中历史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人教版) 2.1孔子(完整版)课件

对 2、文化上:是我国古代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 以仁、礼、道义为核心的儒家深层思想内涵,经历代损益、积淀, 中 渗透到社会秩序和个人行为规范之中; 国
3、教育上:孔子奠定中国古代的教育传统。 亚洲:
4、对亚洲甚至世界 都产生影响
汉朝以后,儒学传入越南、朝鲜、日本等国, 他们分别建立孔庙或文宣王庙, 实行以儒学为主的开科取士。
4、明清: 遭批判、获新生 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早期民主启蒙思想产生,儒家思想遭批判。 5、19世纪末:维新变法的合法性外衣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薄弱, 资产阶级维新派因自身政治、经济上的软弱性, 不敢公开反对封建制度,因此把孔子扮成托古改制的先师, 借孔子的权威来论证资产阶级维新变法的合理性, 以减少变法阻力,促进维新思想的传播。 6、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儒家统治地位动摇 袁世凯大搞“尊孔复古”逆流,封建复辟、专制思想泛滥; 当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实行民主政治, 于是在兴起的新文化运动中,儒家思想遭批判。 7、当今: 扬弃(批判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伦理范畴的
“礼”
外在的 严格的 等级秩序
“仁”
内心的 伦理道德 意识

中庸
1、中庸与仁礼的关系: 要实行仁和礼,就必须遵循中庸之道
2、实践方法:
过犹不及
和而不同
典例·诠解
阅读下列材料:
1、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 动。 ——《论语.颜渊》 2、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论语.八佾》 3、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为政》 4、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论语.子路》 请回答: (1)孔子上述言论反映出他怎样的政治主张。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21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课件1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21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课件1

——《论语.颜渊》
2、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论语.八佾》
3、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
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为政》
4、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论语.子路》
请回答 :
概括孔子上述言论反映出他具有哪些思想主张。
礼、仁、中庸
2004年全球联合祭孔,各地 开展各式各样的活动纪念孔子, 孔子成为当年的文化焦点,孔 子成为了当代的超级男生
中国正经历社会大变革时期
(2)目的:通过恢复周礼,承担传承文化和 改善人际关系的社会道义
(3)主要(核心)内容: 礼、仁、中庸
礼 ①含义:即周礼,指西周建立的以分封制和
宗法制为核心的等级名分制度. ②地位:立国立身的基础
③方法:“克己复礼”

①含义:爱人(包含、体现)
②地位: 核心、是处理人际关系的最高准则 ③表现:对于统治阶级: 为政以德(民本思想)
学术超女于丹点评《论语》,以 白话诠释经典,以经典诠释智慧, 以智慧诠释人生,以人生诠释人 性,以人性安顿人心。受到百姓 的普遍喜欢。
思考:上述图片说明了什么问题? 试分析出现 这种现象的原因?
儒家文化在现代重新受到重视的原因:
1、地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 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2、作用:继承和发扬儒家文化的优秀成果, 有助于提高个人的道德修养、促进社会的和谐 稳定发展,甚至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推动人类 社会文明进步。
二、贡献:
1、大思想家: 2、大教育家: (1)教育对象: 主张“有教无类”,收徒讲学、创办私学
打破奴隶主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 (2)教育目标: ①不是专门人才、而是成人

第1课 先师孔子【课件】(36张)

第1课 先师孔子【课件】(36张)

4.政治活动
孔子52岁时,被任命为中都
中都宰
宰(中都地方的最高长官), 只一年时间,就路不拾遗, 夜不闭户。远近各国听到这
中都的地方官,掌管刑事 司空
消息,都來参观,并且向他 请教。
掌管宫殿、道路等工程修建
第二年,他被升为司空,
大司寇
专管全国建設。不久調任司 寇,相当于现代的法院院长 主管司法权,相当于大法官
(二)伦理思想——中庸之道(方法论)
1.中庸与仁礼的关系
是实现仁和礼的途径 仁√ 礼X 模糊上下尊卑
2.中庸的含义:
仁X 礼√
矛盾激化
(1)处理任何事情都不偏不倚,能恰到好处;
(2)将各种正确的原则、思想等妥善加以调和
,使他们互相补充,互相制约。
中者,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之名。庸,平常也。 ——《四书章句集注·中庸章句
》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 ,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中庸》
(三)教育思想
教育对象 有教无类
学习方法 学思结合
学生子贵路族问他子:弟“:听孟到懿一子个主、张司很马好牛,是不是应该马上实 行?”贫孔穷子说卑:微“:你颜有回父、兄在闵,子应骞该、先子向路你的父兄请教, 为什么家要境马上富做裕呢:?子”贡冉、有问冉他有同样的问题,孔子却回答 :“当天然资应该聪马颖上:去颜去回做、。”子孔游子、的子另夏一个学生问他,为 什所么以同要相样鼓对的励问他愚题勇钝却敢:回;曾答子参不路、同遇呢事子?轻路孔率子,说所“以冉要有叮遇嘱事他畏慎缩重,。
材料一:樊迟问仁。子曰: “爱人。 ” 材料二:厩(马圈)焚。子退,曰:“伤人 乎? ”不问马。

孔子上课 ppt课件

孔子上课  ppt课件

⑵爱他人;
⑶统治者实行仁政
⒉方法:“忠恕”
⒊表现:
⑴对于统治阶级:
“为政以德”——民本思想
纥与颜氏女生孔子,祷于尼丘得孔子。鲁 襄公二十二年而孔子生。生而首上圩顶,故因 名曰丘云。字仲尼,姓孔氏。
孔子长九尺有六寸,人皆谓之“长人”而 异之。
——《史记》
ppt课件
6
据考证,孔子的六代祖叫孔父嘉,是宋国的一位大夫,
做过大司马,在宫廷内乱中被杀,其子木金父为避灭顶之灾
逃到鲁国的陬邑,从此孔氏在陬邑定居,变成了鲁国人。孔
台湾国学大师傅佩荣说:一年有四季, 一生有少年、青年、中年、老年四个阶段, 读书也要配合生命和季节的阶段。
那我们应该怎样随着季节而读书?
夏天读庄子, 秋天看老子,
冬天读孟子, 春天读孔子,
让人通体舒畅; 品万物枯荣; 养浩然正气。 人生充满希望;
孔子究竟有哪些思想?如此风靡世界说明了什么?
ppt课件
ppt课件
16
情景探究 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核心是什么?

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
节用而爱人
厩焚。子退,曰: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
“伤人乎?”不问马。ppt课件 居其所,而众星共之17
“仁”的思想——核心
⒈含义: 仁者爱人,包含仁爱、关怀、体谅、包
容等一切美德,是处理人际关系的最高
准则。
三层内容:
⑴爱自己的亲人;
官运亨通
司空
大司寇
摄相事
中都子宰 曰:苟有用我者,仕途失意
期月强而君权已可堕也三都,三失年祭有肉 成。 辞官职
问题三 孔子试图抑制鲁国权臣结果失败是偶然吗?
不是!分封制衰落、士阶层崛起等。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_课件1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_课件1
二十一世纪人类生存面临哪些挑战? 战争;恐怖主义;环境污染;能源短缺……
人类应该吸取孔子的哪些智慧去解决这些问题? 和而不同;和谐相处;仁爱;“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受表彰 情况
受表彰名称 圣人 救星
中国的耶稣 精神导师
希望之光
受处分 情况
受处分名称 历史罪人 阶级敌人
时间 西汉到清 维新变法时期 明末清初 启蒙运动时期
一同学发生矛盾,结果在食堂发生打架事件,直至引起高
二部分同学群体殴打高一同学现象… …
——某中学德育处12月份处分通报
上述行为违背了孔子处理人际关系的哪些原则? 作为中学生如何处理同学关系?
一、追求礼乐的一生
1、自学礼乐
2、创办私学,传授思想
3、从政失败(中都宰、司寇) 政治主张: 4、周游列国(卫\陈\宋\蔡\楚… ) 德治、礼治
自我总结
子曰: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三十而立, 四十而不惑, 五十而知天命, 六十而耳顺,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查阅文献总结概括 追求礼乐的一生
15岁—30岁 刻苦学习,贯通六经
学礼乐
30岁—51岁 授徒讲学
教礼乐
51岁—54岁 仕鲁 55岁—68岁 周游列国
实践礼乐
68岁— 73岁 整理典籍,删修《春秋》 礼乐传世
变法祖师 中国的耶稣
受处 分情 况
受处分名称 反革命分子
时间 西汉到清 维新变法时期 明末清初
启蒙运动时期
时间
颁布者 封建帝王 康有为 耶稣会传教士
启蒙思想家
颁布者
文革时期 江青为首的四人帮
“众所周知,启蒙运动开始时,孔子已经成 为欧洲的名人。令伏尔泰们惊讶的是,在两千多 年前的中国……孔子以同样的方式思索同样的思 想,并进行了同样的战斗。他们用孔子的名字和 思想来推动他们的主张。……现在儒学成为了他 们攻击世袭特权的武器。……孔子成了18世纪启 蒙学者们的守护神和精神导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的:
恢复周礼,传承文化和改善人际关系
[问题设计] 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其含义是什么? 和墨子的兼爱思想有什么区别? 孔子认为实现仁的途径有哪些? 1、含义:仁者爱人,不仅爱自己的亲人,而且爱一切人。 2、区别:孔子的爱人是有等差的爱; 墨子的兼爱是博爱,无区别的爱。 3、途径:“忠恕之道”;”克己复礼为仁” “中庸之道”;“有教无类”
孔子其人(生平事迹)
结合课文内容,编制孔子的年表
前551 前549 前536 前522 前517 前501 前500 前497 前484 前479 孔子出生 3岁 丧父 16岁 丧母 30岁 精通六艺,首创私学 35岁 避内乱,离开鲁国赴齐国 51岁 任中都宰 52岁 任司空、司寇,出席夹谷之会 55岁 离开鲁国开始长达14年的周游列国 68岁 回到鲁国,从事教育,整理文献 73岁 逝世
美国文化部长说:孔子的人格与他的业绩, 值得受到中国和全世界人民的最高敬意。
法国文化部长说:从久远的年代开始,欧洲 就承认了孔子这位中国和全世界著名的思想 家与哲学家。
世界看孔子: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孔子列为影响世界进程 的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年 前,从孔子那里寻找智慧。” ——世界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评价孔子 孔子的思想1993年9月被全球主要宗教的代表人 作为人类和平共存的基本原则写入《走向全球 伦理宣言》
思考:仁的含义
2)“仁”的思想——核心
含义—— “爱人” (即“亲亲”:爱自己亲人
爱他人
方法------ 行“忠恕”之道
根据自己内心体验推测别人的思想感受 推己及人
《 子贡问曰:“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论 语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十 则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忠”) 》
思考:礼的含义
1)“礼”的思想:
含义:“周礼”--- 指西周建立的以分封制和宗法制为 核心的等级名分制度. 尊尊 ——维护君主制、等级制 内容及实质 亲亲 ——维护宗法制 “贵贱有序”----建立君君\,非礼勿听,非礼勿言,
非礼勿动//克己复礼
————
理学/心学 反对专制
受到批判 动摇崩溃
新的曙光
民主科学
精华糟粕
冰火两重天
---近代以来孔子的地位
1.春秋、战国、秦、汉初----冷遇
2.汉武帝之后----正统
3.维新派----改革先师
4.陈独秀----打倒孔家店 5、批林批孔---文革时期
6、传统文化代表----现代
谁动了中国的良心?!
何为“正名”?
名---身份、地位
正名----人的言行与身份、地位一致 君臣父子各安其位,遵守各自的名 份——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各级之间不越位、不僭礼。
孔子“正名”的目的是什么?
在大变动的春秋战国时期,道德沦丧,
天下无道,礼坏乐崩,为了维护西周分 封制和宗法制,做到尊尊、亲亲,孔子 在“礼”的基础上提出了“正名”。
孔子希望通过仁和礼构建一个怎样 的理想社会?
有等级之分但不过分对立, 有仁爱但仍有差别的温情 社会
------体现了中庸思想
中庸之道 ——实现仁的方法
中庸
(1)处理任何事情都不偏不倚,能恰到好处; (2)将各种正确的原则、思想等妥善加以调和,使他 们互相补充,互相制约。
含义:“恰如其分” 方法:“和而不同”
礼、仁、中庸三者的关系
中庸(调和方法)
仁 相辅相成 不可分割 个人的道德修养 (内在) 外在的规范约束 礼
礼:等级规范;仁:人际关系
孔子的教育事迹及思想
1、创办私学,打破官方垄断办学的传统。 2、教育对象:
倡导“有教无类”
3、培养目标: 弟子要有浓厚的参政意识。“学而优则仕” 4、教学方法: “因材施教”;学与思的关系,学习与复习的关系。
组图:北欧孔子学院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成立
孔子学院在韩国汉城正式揭牌
非洲首家孔子学院将落户肯尼亚
来自海内外3000多名祭孔代表参加了 盛大的仪式。
2003年10月到2004年2月在法国巴黎集美博物 馆举办了为期四个月的“孔子文化展”,每天参 观人数多达4000人,法国文化部长说到“孔子属 于全世界,属于全人类。”西方社会兴起了一阵 孔子文化热。
5、欧洲启蒙思想家吸收中国儒家思想;
简述儒家思想的演变历程:
发展时期 地位(阶段) 春秋 战国 开始创立 发展完备 代表人物 孔子 主张/行为 仁/礼/德治 仁政/礼
孟子/荀子
秦始皇
秦朝
汉朝 宋—明 明清 近代 当今
受到摧残
成为正统
复兴发展
焚书坑儒
董仲舒/汉武帝 独尊儒术
程朱/陆王
李/黄/顾/王 陈/李/胡/鲁
专题二

东西方的先哲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课标要求:
——孔子
了解孔子的生平、 基本思想观点和政治主 张,探讨孔子在中国以 及世界思想史上的地位 和影响。
孔子地位
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 创始人。 孔子还是一位古文献整理家,曾修《诗》 《书》,《礼》《乐》,《周易》,《春秋》。 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 远的影响。(执政思想、民族性格、知识分子 等)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 矩。”
——《论语·为政》
耳顺:各种事情,听到后就能辨别 真伪是非。
从心所欲,不逾矩:凡心里想 做的事情,做就能做得符合真 理准则。
儒家学派创造人
经济上:私有土地出现,井田制瓦解 春秋时期是奴隶制向封建制转 1、背景 变的时期,“礼崩乐坏”, 政治上: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分封制走向 新旧势力矛盾激化, 崩溃
子曰: 仁者爱人。 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 斯仁至矣。”
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 为仁矣。”“请问之。” 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 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 使人。” ——《论语· 阳货》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 身以成仁。” ——《论语· 卫灵公》
请回答 1)概括孔子上述言论反映出他怎样的政治主张。 2)结合社会历史背景分析孔子提出这些主张的 原因和目的
1)重视礼,强调仁,主张以德和礼治理国家, 以中庸思想协调礼和仁的关系,实现社会的和 谐完美。
2)原因:
春秋时期是奴隶制社会向封建制社会转变的时期, “礼崩乐坏”,新旧势力矛盾激化,人际关系紧 张。
孔子对后世的影响
1、大思想家:
①内圣外王成为古代开明君主的标准,也是中国古代政治理想人才的标准; ②儒家学说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的主流思想和正统思想。
2、大教育家:
开创私人办学先河,学在民间对中华民族文化的建构与传承起 重要作用
3、孔子整理和修订的“六经” ,为中华文明 的传承和发展作出巨大贡献。 4、儒家思想成为亚洲许多国家传统文化的组 成部分
修身齐家治国 平天下 对于统治阶级: “内圣外王”
“仁”的表现:
——仁政、“为政以德”、民本思想
对于普通人: 孝敬父母,尊敬兄长 子曰:“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
认识: 注重家庭伦理关系的和谐,并将和谐
的家庭的伦理扩展到社会上,从而来 稳定社会秩序。
如何理解儒家“内圣外王”的理想人 才标准?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都有哪些例子体现了“仁”?
阅读下列材料:
1、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 动 ——《论语.颜渊》 2、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论语.八佾》 3、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 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为政》 4、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论语.子路》
文化上:私学兴起,文化下移,形成“士”阶 层 熟谙西周的典章制度和礼乐文化
2、个人因素
试图恢复周礼来治理动荡变革的社会
礼的思想
主要内容:
仁的思想
中庸思想
不知礼,无以立也。 ——孔子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 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论语· 子路》
“内圣”-----具有高度道德修养的人, “外王”----------施行仁政,建立事功者。 儒家把能够实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视 为古代社会理想的政治人才。
简要说明孔子提出的“仁”的意 义
积极意义:
仁即爱人,体现了人道主义的精神、和谐的人际关系, 爱护人民的主张;仁还提出忘我的、无私的、积极 奋发、自强不息的现实态度。 消极意义(目的): “仁”的思想必须 “礼” 相结合,为统治阶级安定 社会服务,为恢复西周贵贱有序的社会秩序服务, 带有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保守性。
孔 子 杏 坛 讲 学
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纵观孔子的一生,他对他的学生的影响,他的勤 奋好学,他对真理、对理想、对完美人格的追求, 他的正直、善良、谦虚、有礼,他对国家的忠诚 与对老百姓的关心,都深深地感染着他的学生与 后人。 孔子的弟子中,有些人几乎是终生陪伴着孔子, 其情感之深,胜于父子兄弟。孔子死后,被葬于 曲阜城北的泗水岸边,弟子们以对父亲之礼仪对 待孔子,为其服丧3年。子贡在孔子的坟前盖了 一间小屋,为孔子守坟6年。中国历史上创办私 学的先行者,第一位职业教师,得到了弟子们的 衷心尊敬。 孔子被后世尊为“万世师表”,成为最负盛名的 伟大教育家。孔子是具有高尚师德的一代宗师。
“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5 学习态度:
实事求是
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学习态度: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温故而知新 学习方法: 思而不学则殆 人不知而不愠 个人修养: 学而不思则罔 三人行,必有我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