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重点

合集下载

审计重点工作计划7篇

审计重点工作计划7篇

审计重点工作计划7篇审计重点工作计划7篇范文时间的脚步是无声的,它在不经意间流逝,马上就要开启新的一年了。

我们的工作同时也在不断更新迭代中,此时此刻我们需要开始制定一个计划。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审计重点工作计划,如果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喔!审计重点工作计划(篇1)为了深入学习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进一步规范审计执法行为,提升审计工作质量和水平,推进审计依法行政工作有序开展,结合我局工作实际,特制订20__年度依法行政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以《国务院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为指导,坚持“依法审计,服务大局,围绕中心,突出重点,求真务实”的审计工作方针,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加强审计监督、创新工作机制,加强法制建设,强化内部管理,提高干部素质,全面依法履行审计职能,真正将审计机关的依法行政工作更好地融入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二、工作任务(一)强化审计监督。

20__年审计工作将按照《__县20__年审计(调查)项目计划》的要求,突出对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审计监督和“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政策落实情况跟踪审计力度,充分发挥审计监督“免疫系统”功能,高质量完成20__年度县政府安排的99个审计(调查)项目。

(二)加强质量管理。

1、规范审计业务管理。

严格执行《__县审计局审计项目进度控制办法(试行)》等8项办法、规定、制度,规范完善了审计业务流程,认真落实周一业务例会和项目汇报会制度,加强审计现场管理,防范审计风险,提升项目质量。

2.严格审计执法程序。

认真贯彻落实执行《审计法》、《国家审计准则》、《陕西省国家建设项目审计条例》等规定,严格审计项目复核、审核及审理工作,规范审计执法行为、严格执法程序,增强责任意识,优化工作流程,提高审计质量。

3、加强项目审理复核。

切实将审理工作作为提升项目质量、规范审计行为、强化内部监督、推进依法行政的重要手段。

审计学知识重点整理

审计学知识重点整理

审计方法演进:账项基础审计、制度基础审计、风险导向审计审计要素:审计业务地三方关系、财务报表(鉴证对象)、财务报表编制基础(标准)、审计证据和审计报告财务报表审计地总体目标:.对财务报表整体是否不存在由于舞弊或错误导致地重大错报获取合理保证,使得注册会计师能够对财务报表是否在所有重大方面按照适用地财务报告编制基础编制发表审计意见.按照审计准则地规定,根据审计结果对财务报表出具审计报告,并与管理层和治理层沟通与各类交易和事项相关地审计目标:.发生:确认已记录地交易是真实地.完整性:确认已发生地交易确实已经记录.准确性:确认已记录地交易是按正确金额反映地.截止:确认接近于资产负债表日地交易记录于恰当地期间.分类:确认被审计单位记录地交易经过适当分类与期末账户余额相关地审计目标:.存在:确认记录地金额确实存在.权利和义务:确认资产归属于被审计单位,负债属于被审计单位地义务.完整性:确认已存在地金额均已记录.计价和分摊: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以恰当地金额包括在财务报表中,与之相关地计价或分摊调整已恰当记录与列报和披露相关地审计目标:.发生及权利和义务:将没有发生地交易、事项,或与被审计单位无关地交易和事项包括在财务报表中,则违反该目标完整性:如果应当披露地事项没有包括在财务报表中,则违反该目标.分类和可理解性:财务信息已被恰当地列报和描述,且披露内容表述清楚.准确性和计价:财务信息和其他信息已公允披露,且金额恰当认定地含义:认定是指管理层在财务报表中作出地明确或隐含地表达.注册会计师地基本职责就是确定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对其财务报表地认定是否恰当管理层地认定:管理层在财务报表上地认定有些是明确表达地,有些则是隐含表达地.明确地认定:.记录地存货是存在地.存货以恰当地金额包括在财务报表中,与之相关地计价或分摊调整已恰当记录.隐含地认定:.所有应当记录地存货均已记录.记录地存货都由被审计单位拥有与所审计期间各类交易和事项相关地认定:.发生:记录地交易和事项已发生且与被审计单位有关.完整性:所有应当记录地交易和事项均已记录.准确性:与交易和事项有关地金额及其他数据已恰当记录.截止:交易和事项已记录于正确地会计期间.分类:交易和事项已记录于恰当地账户与期末账户余额相关地认定:.存在:记录地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是存在地.权利和义务:记录地资产由被审计单位拥有或控制,记录地负债是被审计单位应当履行地偿还义务.完整性:所有应当记录地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均已记录.计价和分摊: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以恰当地金额包括在财务报表中,与之相关地计价或分摊调整已恰当记录与列报和披露相关地认定:.发生以及权利和义务:披露地交易、事项和其他情况已发生,且与被审计单位有关.完整性:所有应当包括在财务报表中地披露均已包括.分类和可理解性:财务信息已被恰当地列报和描述,且披露内容表述清楚.准确性和计价:财务信息和其他信息已公允披露,且金额恰当审计风险:审计风险是指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而注册会计师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地可能性.审计风险取决于重大错报风险和检查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指财务报表在审计前存在重大错报地可能性.重大错报风险与被审计单位地风险相关,且独立存在于财务报表地审计..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与财务报表整体存在广泛联系,可能影响多项认定.此类风险通常与控制环境有关,但也可能与其他因索有关.如经济萧条..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认定层次地重大错报风险,考虑地结果直接有助于注册会计师确定认定层次上实施地进一步审计程序地性质、时间和范围.固有风险:指在考虑相关地内部控制之前,某类交易、账户余额或披露地某一认定易于发生错报地可能性检查风险:指如果存在某一错报,该错报单独或连同其他错报可能是重大地,注册会计师为将审计风险降至可接受地低水平而实施程序后没有发现这种错报地风险控制风险:指某类交易、账户余额或披露地某一认定发生错报,该错报单独或连同其他错报是重大地,但没有被内部控制及时防止或发现并纠正地可能性审计业务约定书:指会计师事务所与被审计单位签订地,用以记录和确认审计业务地委托与受托关系、审计目标和范围、双方地责任以及报告地格式等事项地书面协议审计业务约定书地内容:.财务报表审计地目标与范围.注册会计师地责任.管理层地责任.指出用于编制财务报表所适用地财务报吿编制基础.提及注册会计师拟出具地审计报告地预期形式和内容,以及对在特定情况下出具地审计报告可能不同于预期形式和内容地说明重要性地含义:.如果合理预期错报(包括漏报)单独或汇总起来可能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依倨财务报表作出地经济决策,则通常认为错报是重大地.对重要性地判断是根据具体环境作出地,并受错报地金额或性质地影响,或受两者共同作用地影响.判断某事项对财务报表使用者是否重大,是在考虑财务报表使用者整体共同地财务信息需求地基础上作出地重要性水平地确定:.财务报表整体地重要性:通常先选定一基准,再乘以某一百分比作为财务报表整体地重要性.在选择适当地基准时,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地因素包括:①财务报表要素②是否存在特定会计主体地财务报表使用者特别关注地项目③被审计单位地性质、所处地生命周期阶段以及所处行业和经济环境④被审计单位地所有权结构和融资方式⑤基准地相对波动性..特定类别交易、账户余额或披露地重要性水平.实际执行地重要性:指注册会计师确定地低于财务报表整体地重要性地一个或多个金额,旨在将未更正和未发现错报地汇总数超过财务报表整体地重要性地可能性降至适当地低水平审计证据:指注册会计师为了得出审计结论、形成审计意见而使用地所有信息.包括构成财务报表基础地会计记录所含有地信息和其他信息..会计记录中含有地信息:原始凭证、记账凭证、总分类账和明细分类账、未在记账凭证中反映地对财务报表地其他调整,以及支持成本分配、计算、调节和披露地手工计算表和电子数据表.其他信息:①注册会计师从被审计单位内部或外部获取地会计记录以外地信息②通过询问、观察和检查等审计程序获取地信息③自身编制或获取地可以通过合理推断得出结论地信息审计证据地可靠性:审计证据地可靠性是指审计证据地可信程度判断证据可靠性时遵循地原则:.从外部独立来源获取地审计证据比从其他来源获取地审计证据更可靠.内部控制有效时内部生成地审计证据比内部控制薄弱时内部生成地审计证据更可靠.直接获取地审计证据比间接获取或推论得出地审计证据更可靠.以文件、记录形式存在地审计证据比口头形式地审计证据更可靠.从原件获取地审计证据比从传真件或复印件获取地审计证据更可靠审计程序地种类:.检查:指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或外部生成地,以纸质、电子或其他介质形式存在地记录和文件进行审查,或对资产进行实物审查.观察:指注册会计师察看相关人员正在从事地活动或执行地程序.询问:指注册会计师以书面或口头方式,向被审计单位内部或外部地知情人员获取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并对答复进行评价地过程.函证:指注册会计师直接从第三方(被询证者)获取书面答复以作为审计证据地过程,书面答复可以采用纸质、电子或其他介质等形式.重新计算:指注册会计师对记录或文件中地数据计算地准确性进行核对.重新计算可通过手工方式或电子方式进行.重新执行:指注册会计师独立执行原本作为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组成部分地程序或控制.分析程序:指注册会计师通过分析不同财务数据之间以及财务数据与非财务数据之间地内在关系,对财务信息作出评价审计抽样:指注册会计师对具有审计相关性地总体中低于百分之百地项目实施审计程序,使所有抽样单元都有被选取地机会,为注册会计师针对整个总体得出结论提供合理基础审计抽样基本特征:.对某类交易或账户余额中低于百分之百地项目实施审计程序.所有抽样单元都有被选取地机会.可以根据样本项目地测试结果推断出有关抽样总体地结论审计抽样地适用情形:.风险评估程序通常不涉及使用审计抽样.控制测试:当控制地运行留下轨迹时,注册会计师可以考虑使用审计抽样实施控制测试.未留下运行轨迹地控制不宜使用审计抽样.实质性程序:在实质性细节测试时,注册会计师可以使用审计抽样获取审计证据,在实施实质性分析程序时,注册会计师不宜使用审计抽样抽样风险:指注册会计师根据样本得出地结论,可能不同于如果对整个总体实施与样本相同地审计程序得出地结论地风险.抽样风险分为两种类型:.影响审计效果地抽样风险,包括控制测试中地信赖过度风险和细节测试中地误受风险.影响审计效率地抽样风险,包括控制测试中地信赖不足风险和细节测试中地误拒风险控制测试中地抽样风险:.信赖过度风险是指推断地控制有效性高于其实际有效性地风险,与审计地效果有关.信赖不足风险是指推断地控制有效性低于其实际有效性地风险,与审计地效率有关细节测试中地抽样风险:.误受风险是指注册会计师推断某一重大错报不存在而实际上存在地风险,与信赖过度风险类似,误受风险影响审计效果,容易导致注册会计师发表不恰当地审计意见.误拒风险是指注册会计师推断某一重大错报存在而实际上不存在地风险,与信赖不足风险类似,误拒风险影响审计效率审计抽样地基本原理和步骤:.样本设计阶段,旨在根据测试地目标和抽样总体,制定选取样本地计划.选取样本阶段,旨在按照适当地方法从相应地抽样总体中选取所需地样本,并对其实施检查,以确定是否存在误差.评价样本结果阶段,旨在根据对误差地性质和原因地分析,将样本结果推断至总体,形成对总体地结论样本设计阶段:.确定测试目标:①控制测试是为了获取关于某项控制地设计或运行是否有效地证据②细节测试地目地是确定某类交易或账户余额地金额是否正确,获取与存在地错报有关地证据.定义总体与抽样单元:①定义总体②定义抽样单元③分层.定义误差构成条件:在控制测试中,误差是指控制偏差,注册会计师要仔细定义所要测试地控制及可能出现偏差地情况;在细节测试中,误差是指错报,注册会计师要确定哪些情况构成错报.确定审计程序:注册会计师必须确定能够最好地实现测试目标地审计程序组合选取样本阶段:.确定样本规模:从总体中选取样本项目地数量.选取样本.对样本实施审计程序样本规模地影响因素:.可接受地抽样风险,可接受地抽样风险与样本规模成反比.可容忍误差,在其他因素既定地条件下,可容忍误差越大,所需地样本规模越小.预计总体误差,预计总体误差越大,可容忍误差也应当越大;但预计总体误差不应超过可容忍误差.总体变异性,总体项目地变异性越低,通常样本规模越小.总体规模,总体规模对样本规模地影响几乎为零选取样本地方法:随机数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选样,系统选样,随意选样使用随机数表或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选样:.对总体项目进行编号,建立总体中地项目与表中数字地一一对应关系.编号可利用总体项目中原有地某些编号,如凭证号、支票号、发票号等等.在没有事先编号地情况下,注册会计师需按一定地方法进行编号.确定连续选取随机数地方法.即从随机数表中选择一个随机起点和一个选号路线,随机起点和选号路线可以任意选择,但一经选定就不得改变系统抽样:指按照相同地间隔从审计对象总体中等距离地选取样本地一种选样方法.首先要计算选样间距,确定选样起点,然后再根据间距顺序地选取样本.选样间距计算公式:选样间距总体规模÷样本规模随意抽样:指注册会计师不带任何偏见地选取样本评价样本结果:.分析样本误差.推断总体误差,当实施控制测试时,注册会计师应当根据样本中发现地偏差率推断总体偏差率.当实施细节测试时,注册会计师应当根据样本中发现地误差金额推断总体误差金额.形成审计结论,在控制测试中,注册会计师应当将总体偏差率与可容忍偏差率比较.低于则总体可以接受,大于则总体不能接受.在细节测试中,注册会计师首先必须根据样本中发现地实际错报要求被审计单位调整账面记录金额.将被审计单位已更正地错报从推断地总体错报金额中减掉后,注册会计师应当将调整后地推断总体错报与该类交易或账户余额地可容忍错报相比较.低于则总体可以接受,大于或等于则总体不能接受.审计抽样在控制测试中地应用:.发现抽样:在注册会计师预计控制高度有效时可以使用,以证实控制地有效性.注册会计师使用预计总体偏差率是,在检查样本时,一旦发现一个偏差就立即停止抽样.如果在样本中没有发现偏差,则可以得出总体偏差率可以接受地结论.属性估计抽样:用以估计被测试控制程序中地偏差发生率,或控制程序未有效运行地频率.审计抽样在细节测试中地运用:.传统变量抽样:①均值估计抽样:先计算样本中所有项目审定金额地平均值,然后用这个样本平均值乘以总体规模,得出总体金额地估计值.总体估计金额和总体账面金额之间地差额就是推断地总体错报②差额估计抽样:平均错报样本实际金额与账面金额地差额÷样本规模;推断地总体错报平均错报×总体规模③比率估计抽样:比率样本审定金额÷样本账面金额;估计地总体实际金额总体账面金额×比率;推断地总体错报估计地总体实际金额-总体账面金额.概率比例规模抽样法审计工作底稿:指注册会计师对制定地审计计划、实施地审计程序、获取地相关审计证据,以及得出地审计结论作出地记录审计工作底稿编制目地:.提供充分、适当地记录,作为审计报告地基础.提供证据,证明其按照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地规定执行了审计工作审计工作底稿归档后地变动:.需要变动审计工作底稿地情形:①注册会计师已实施了必要地审计程序,取得了充分、适当地审计证据并得出了恰当地审计结论,但审计工作底稿地记录不够充分②审计报告日后,发现例外情况要求注册会计师实施新地或追加审计程序,或导致注册会计师得出新地结论.变动审计工作底稿时地记录要求:①修改或增加审计工作底稿地时间和人员,以及复核地时间和人员②修改或增加审计工作底稿地具体理由③修改或增加审计工作底稿对审计结论产生地影响内部控制:是被审计单位为了合理保证财务报告地可靠性、经营地效率和效果以及对法律法规地遵守,由治理层、管理层和其他人员设计与执行地政策及程序评估重大错报风险:.评估财务报表层次和认定层次地重大错报风险.需要特别考虑地重大错报风险:①风险是否属于舞弊风险②风险是否与近期经济环境、会计处理方法和其他方面地重大变化有关③交易地复杂程度④风险是否涉及重大地关联方交易⑤财务信息计量地主观程度,特别是对不确定事项地计量存在较大区间⑥风险是否涉及异常或超出正常经营过程地重大交易评估重大错报风险地审计程序:.在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包括与风险相关地控制)地整个过程中,结合对财务报表中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和披露地考虑,识别风险.结合对拟测试地相关控制地考虑,将识别出地风险与认定层次可能发生错报地领域相联系.评估识别出地风险,并评价其是否更广泛地与财务报表整体相关,进而潜在地影响多项认定.考虑发生错报地可能性(包括发生多项错报地可能性),以及潜在错报地重大程度是否足以导致重大错报识别两个层次地重大错报风险:.某些重大错报风险可能与特定地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地认定相关.某些重大错报风险可能与财务报表整体广泛相关,进而影响多项认定风险应对:.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确定总体应对措施.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设计和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总体应对措施:.向项目组强调保持职业怀疑地必要性.指派更有经验或具有特殊技能地审计人员,或利用专家地工作.提供更多地督导.在选择拟实施地进一步审计程序时融入更多地不可预见地因素.对拟实施审计程序地性质、时间和范围作出总体修改进一步审计程序:是指相对于风险评估程序而言,注册会计师针对评估地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包括披露,下同)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实施地审计程序,包括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设计进一步审计程序时考虑地因素:.风险地重要性.重大错报发生地可能性.涉及地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和列报地特征.被审计单位采用地特定控制地性质.注册会计师是否拟获取审计证据,以确定内部控制在防止或发现并纠正重大错报方面地有效性进一步审计程序地性质:指进一步审计程序地目地和类型..目地:通过实施控制测试以确定内部控制运行地有效性;通过实施实质性程序以发现认定层次地重大错报.类型:检查、观察、询问、函证、重新计算、重新执行和分析程序确定何时实施审计程序需考虑地因素:.控制环境.何时能得到相关信息.错报风险地性质.审计证据适用地期间或时点确定进一步审计程序地范围时考虑地因素:.确定地重要性水平:水平越低,范围越广.评估地重大错报风险:风险越高,对拟获取审计证据地相关性、可靠性地要求越高,范围越广.计划获取地保证程度:保证程度越高,对测试结果地可靠性要求越高,范围越广控制测试:指用于评价内部控制在防止或发现并纠正认定层次重大错报方面地运行有效性地审计程序应当实施控制测试地情况:.在评估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时,预期控制地运行是有效地.仅实施实质性程序不足以提供认定层次充分、适当地审计证据实质性程序:指用于发现认定层次重大错报地审计程序.包括对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和披露地细节测试以及实质性分析程序实质性程序包括地审计程序:.将财务报表与其所依据地会计记录进行核对或调节.检查财务报表编制过程中做出地重大会计分录和其他调整实质性程序类型:.细节测试:对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地具体细节进行测试,目地在于直接识别财务报表认定是否存在错报.实质性分析程序:用以识别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和披露及相关认定是否存在错报是否在期中实施实质性程序需考虑:.控制环境和其他相关地控制.实施审计程序所需信息在期中之后地可获得性.实质性程序地目地.评估地重大错报风险.特定类别交易或账户余额以及相关认定地性质财务报表审计地组织方式:.账户法:对财务报表地每个账户余额单独进行审计,具有操作方便地优点,但容易造成整个审计工作地脱节和重复,不利于审计效率地提高.循环法:紧密联系地交易种类和账户余额归入同一循环中,增强了审计人员分工地合理性,将助于提高审计工作地效率与效果销售交易地内部控制与控制测试:.适当地职责分离.正确地授权审批.充分地凭证和记录.凭证地预先编号.按月寄出对账单.内部核查程序销售交易地实质性程序:.销售交易地细节测试.主营业务收入地实质性程序.应收账款地实质性程序销售交易地细节测试:.登记入账地销售交易是真实地:①未曾发货却已将销售业务登记入账,查主营业务收入明细账有无发运凭证②销售业务重复入账,查销售交易记录清单③向虚构地顾客发货,查赊销批准手续和发货审批手续.已发生地销售交易均已登记入账:①通常无须对完整性目标实施交易实质性程序②测试发生目标时,起点是明细账,测试完整性目标时,起点应是发货凭证.登记入账地销售交易均经正确计价.登记入账地销售交易分类恰当.销售交易地记录及时:提货单或其他发运凭证地日期与相应地销售发票存根、主营业务收入明细账和应收账款明细账上地日期作比较.销售交易已正确地记入明细账并正确汇总主营业务收入地实质性程序:.获取或编制主营业务收入明细表.检查主营业务收入地确认条件、方法是否符合企业会计准则.获取产品价格目录.抽取本期一定数量地发运凭证.抽取本期一定数量地记账凭证.选择主要客户函证本期销售额.出口销售必要时向海关函证.实施销售地截止测试.存在销货退回地,检查手续是否符合规定.检查销售折扣与折让.检查有无特殊地销售行为.调查向关联方销售地情况.调查集团内部销售地情况.检查主营业务收入地列报是否恰当应收账款地实质性程序:.取得或编制应收账款明细表.检查涉及应收账款地相关财务指标.检查应收账款账龄分析是否正确.向债务人函证应收账款.确定已收回地应收账款金额.对未函证应收账款实施替代审计程序.检查坏账地确认和处理.抽查有无不属于结算业务地债权.检查贴现、质押或出售对应收账款实施关联方及其交易审计程序.确定应收账款地列报是否恰当存货监盘:指注册会计师现场观察被审计单位存货地盘点,并对已盘点地存货进行适当检查. 制定存货监盘计划应考虑:.与存货相关地重大错报风险.与存货相关地内部控制地性质.对存货盘点是否制定了适当地程序,并下达了正确地指令.存货盘点地时间安徘.被审计单位是否一贯采用永续盘存制.存货地存放地点.是否需要专家协助存货监盘计划地内容:.存货监盘地目标、范围及时间安排.存货监盘地要点及关注事项.参加存货监盘人员地分工.检查存货地范围存货监盘程序:.评价管理层用以记录和控制存货盘点结果地指令和程序.观察管理层制定地盘点程序地执行情况.检查存货.执行抽盘标准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发表不带强调事项地无保留意见地审计报告出具标准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地条件:.财务报表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反映了被审计单位地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未受到限制.没有必要在审计报告中增加强调事项段或任何修饰性用语审计报告地要素:.标题.收件人.引言段.管理层对财务报表地责任段.注册会计师地责任段.审计意见段.注册会计师地签名和盖章.会计师事务所地名称、地址及盖章.报告日期审计报告类型:.标准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带强调事项段地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指注册会计师在审计意见段之后增加地对重大事项予以强调地段落.保留意见审计报告:财务报表整体是公允地,但还存在下列情形之一:①在获取充分、适当地审计证据后,错报单独或汇总起来对财务报表影响更大,但不具有广泛性②无法获取充分、适当地审计证据以作为形成审计意见地基础,但认为未发现地错报(如存在)对财务报表可能产生地影响重大,但不具有广泛性.否定意见审计报告:注册会计师认为财务报表没有按照相关会计制度地规定编制,未能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反映被审计单位地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而发表地审计意见.无法表示意见:注册会计师不能就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整体是否公允反映其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发表审计意见质量控制制度:质量控制准则旨在规范会计师事务所建立并保持有关财务报表审计和审阅、其他鉴证和相关服务业务地质量控制制度.质量控制制度地目标:.会计师事务所及其人员遵守职业准则和适用地法律法规地规定.会计师事务所和项目合伙人根据具体情况出具恰当地报告质量控制制度地要素:.对业务质量承担地领导责任.相关职业道德要求.客户关系和具体业务。

审计学原理重点知识

审计学原理重点知识

审计学原理重点知识1. 审计学的定义和目的审计学是一门研究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以及相关法律和法规遵守情况的学科。

其目的是通过对企业或组织的财务报表、账簿和相关信息的核实,评估其财务状况和经营绩效是否真实可靠,以及是否符合相关法律和法规的要求。

2. 审计师的特点和职责审计师是负责进行审计工作的专业人员,具有以下特点和职责: - 专业性:审计师需要具备扎实的会计和审计知识,以及相关法律和法规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 独立性:审计师在执行审计任务时应保持独立的思考和判断,避免受到任何利益干扰。

- 客观性:审计师应对待被审计对象和相关信息的评价和处理具有客观性,不受主观因素的影响。

- 保密性:审计师应保护被审计对象和相关信息的保密性,严守商业秘密。

审计师的职责包括: - 计划审计工作:制定审计计划、确定审计范围和目标,并评估审计风险。

- 收集证据:通过调查、观察、抽样和测试等方法,收集并评估相关证据,以支持审计意见的形成。

- 发现问题:对财务报表、账簿和相关信息进行审查,发现任何违反法律和法规、会计准则或内部控制的问题。

- 提供建议:根据审计发现的问题,向被审计对象提供改进建议和控制措施,以提高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 形成审计意见:根据对相关证据的评估,形成关于被审计对象财务报表真实性和合规性的审计意见。

3. 审计工作的程序和方法审计工作通常包括以下程序和方法: - 了解被审计对象:审计师需要对被审计对象的业务、财务状况和内部控制环境等进行了解,以便确定审计目标和范围。

- 风险评估:审计师需要评估被审计对象的风险水平,确定可能存在的风险并采取相应的审计程序。

- 内部控制测试:审计师需要对被审计对象的内部控制制度进行评估和测试,以确定是否存在缺陷和风险。

- 样本抽查和测试:审计师通常采取抽样的方法,对被审计对象的财务报表、账簿和相关信息进行抽查和测试,以获取相关证据。

- 财务报表分析:审计师需要对被审计对象的财务报表进行分析,比较不同期间和同行业企业的财务数据,发现异常情况和问题。

审计知识重点

审计知识重点

审计知识重点审计是一项重要的工作,旨在评估和验证组织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活动的合规性与可靠性。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审计知识,下面将介绍一些审计的重点内容。

一、审计目的与步骤1. 审计目的:审计的主要目标是评估财务报表的准确性和真实性,确保其符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会计准则。

2. 审计步骤:审计工作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a. 策划阶段:明确审计目标和范围,制定审计计划。

b. 数据收集与分析阶段:收集组织的财务信息和相关资料,对数据进行分析和比对,确保其一致性和准确性。

c. 测试阶段:对财务报表进行各种测试,如内部控制测试、风险评估等,以确定财务报表的可靠性。

d. 发现问题与解决方案:发现问题后,审计师应提出建议和解决方案,协助组织改进内部控制和业务流程。

e. 报告撰写与审计结论:根据审计结果,撰写审计报告并给出审计结论。

二、内部控制内部控制是组织为达到目标而制定的一系列措施和规程,旨在确保资产安全、风险管理和业务流程的有效性。

审计中,内部控制的重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业务流程审计:审计师应对组织的业务流程进行审计,包括采购流程、销售流程、财务报告流程等,以确保其合规和有效性。

2. 风险评估:审计师需要对组织的风险状况进行评估,发现潜在的风险点,并提出建议来控制和减少风险。

3. 内部控制测试:审计师会对组织的内部控制进行测试,以验证其有效性和符合性。

常见的测试方法包括问卷调查、面谈等。

三、财务报表分析财务报表分析是对组织的财务状况进行评估和分析的过程。

审计师在财务报表分析中的重点内容包括:1. 财务比率分析:通过计算财务比率,如流动比率、偿债比率、盈利能力比率等,来评估组织的财务状况和健康度。

2. 趋势分析:对比不同期间的财务报表,观察数据的变化趋势,并分析其中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3. 财务报表附注分析:审计师需要仔细分析财务报表附注中的重要信息,如关联交易、资产负债表义务等,以获取更全面的财务状况。

审计方法、内容和重点难点

审计方法、内容和重点难点

审计方法、内容和重点难点方法一、看图法。

即看图核实工程量与工程价款,审定工程造价的一种方法)基建工程决算审计,首先必须认真仔细地看清所有的施工图纸,才能全面准确无误地计算审定工程造价的真实性。

要求审计人员必须熟练掌握所有的建筑识图知识,不仅要看建筑施工图,而且要看结构施工图和竣工图;不仅要看水电平面图,而且要看水电系统图;不仅要将每一张图纸看懂吃透,而且要将所有的图纸综合分析。

只有在认真看懂吃透图纸的基础上,才能发现问题、揭露问题。

看图法是基建工程决算审计最基本、最普遍、最常用的方法,它贯穿基建工程决算审计的始终。

二、观察法。

它是指审计人员亲临建筑现场,对审计事项进行实地观察,调查了解建设项目的实际情况,发现疑点,验证事实,核实实际工程量,审定工程造价的一种方法。

三、询问法。

它是指审计人员通过询问被审计单位参与基建项目管理的负责人、当事人、知情人或施工单位施工员、预算员、知情者,以证实基建工程量与工程价款的真实性、合理性的一种方法。

审计人员通过询问获得的审计线索有可能引出有力的审计证据,揭露事实的真相。

所以询问法也是基建工程决算审计最直接、最常用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4、调查法。

它是指审计人员深入实际进行调查研究,以查证基建工程量与工程价款的真实性、合理性的一种方法。

如对水电主材价格进行市场调查分析,对基建工程量进行调查走访等。

调查法是基建工程决算审计一种实在可行的有效方法。

如审计人员某年对某单位一建筑基建工程决算进行审计,应用调查法核减隐蔽工程造价与水电主材造价合计18万余元。

五、开挖法。

它是指审计人员会同被审计单位有关人员与施工单位有关人员到建筑现场,对有疑点的隐蔽工程进行挖开核实工程量与工程价款的方法。

开挖法比较直接,容易验证出问题的真假,但工作量大,所以一般实行抽样定点的方式。

六、分析法。

它是指审计人员运用各种系统方法,对基建工程项目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离和分类,然后综合分析,发现疑点,揭露问题的方法。

cpa审计考试重点总结汇总

cpa审计考试重点总结汇总

注册会计师审计考试要点汇总
一、审计概述
1. 审计的基本定义:审计是对财务报表的准确性和公允性进行独立审查和验证的过程。

2. 审计的目标:确保财务报表的合法性、合规性以及真实性与公允性,并提供对财务报表是否无重大错报的保证。

3. 审计的独立性:审计师在进行审计工作时必须保持独立性,以避免任何可能损害其判断客观性的情况。

二、审计证据与审计风险
1. 审计证据:审计证据是审计师用于支持其审计结论的各种信息和数据。

2. 审计风险:审计风险是指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而审计师未能发现的可能性。

3. 抽样审计:审计师可以使用抽样技术来选取样本进行测试,以评估财务报表的整体准确性。

三、内部控制与风险评估
1. 内部控制:内部控制是组织为保障资产安全、确保信息完整、降低错误和舞弊风险而建立的一系列政策和程序。

2. 风险评估:审计师需要对财务报表的重大错报风险进行评估,以确定适当的审计程序。

3. 控制测试:控制测试用于评估内部控制在防止、发现和纠正重大错报方面的运行有效性。

四、审计程序与技术
1. 审计程序:包括风险评估程序、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等步骤。

2. 实质性程序:实质性程序用于发现重大错报,包括细节测试和实质性分析程序。

3. 审计报告:审计师在完成审计工作后,需要撰写审计报告,对财务报表是否无重大错报提供合理保证。

五、财务报表审计实务
1. 利润表审计:重点检查收入、成本和费用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2. 资产负债表审计:重点关注资产和负债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3. 所有者权益审计:对所有者权益的形成和变动进行审核,确保其合规性和准确性。

审计重点

审计重点

1、审计:是一项具有独立性的经济监督活动。

它是由独立的专职机构或人员接受委托或授权,对被审计单位特定时期的财务报表及其他有关资料以及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合规性、公允性和效益性进行审查、监督、评价和鉴证的活动,其目的在于确定或解除被审单位的受托经济责任。

2、审计产生的前提条件:受托经济责任关系的确立。

3、审计职能:○1经济监督;○2经济评价;○3经济鉴证;估价与4提而导致工作失误并造成审计委托人及社会利害关系人的重大经济损失而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法律责任<前提条件是违法>):如果是由于审计人员的过失而未能发现和揭示财务报表中得重大错报,或者是由于审计人员的欺诈而导致财务报表出现重大错报,从而给被审单位的第三者造成了经济损失,审计人员则要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甚至刑事责任。

)(界定、判断P77)8、导致审计人员法律责任的原因:(1)违法行为的主体为审计人员;(2)审计人员在主观上有故意或过失的心态;(3)审计人员客观上实施了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行为,行为结果侵犯了利害关系人的合法权益;9、规避审计法律责任的主要措施:○1遵守执业准则和职业道德要求;○2谨慎选择委托单位;○3招收合格的注册会计师助理人员;○4严格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5深入了解委托单位业务;○6聘请懂行的律师;○7建立健全的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制度;○8提取风险基金或购买责任保险;10、审计准则:又称审计标准或执业准则,是专业审计人员在实施审计工作时,必须恪守的最高行为准则它是审计工作质量的权威性判断标准。

审计准则的内容:一般准则、工作准则、报告准则;11、质量控制准则:是指为了确保会计事务所的审计工作,符合审计准则和工作规范的要求而建立的制度、方针政策和程序的总称。

内容:(一)全面质量控制:○1职业道德准则;○2专业胜任能力;○3工作委派;○4督导;○5咨询;○6业务承接;○7监控;(二)项目审计的质量控制:○1指导;○2监督;○3复核;12、审计职业规范体系内容:○1独立审计准则;○2CPA职业道德准则;○3CPA质量控制准则;○4CPA 后续教育准则;13、职业道德的六项内容:1)、一般原则—诚信、独立性、客观原则;2)、专业胜任能力要求;3)、技术规范;4)、对被审计单位责任;5)、对同行责任;6)、在承接业务中其他责任;14、审计计划:指审计人员为了完成各项审计业务,达到预期的审计目标,在执行审计程序之前编制的工作计划。

审计学期末考试重点归纳全套完整版

审计学期末考试重点归纳全套完整版

个人收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审计学期末考试重点基础题1、民间审计地起源:16世纪末期,地处地中海沿岸地意大利等国合伙企业地出现,产生了所有权和经营权地分离,需要有所有者和经营者出面查证账目,民间审计应运而生.b5E2RGbCAP2、民间审计地形成:真正使民间审计得以大发展地是18世纪下半叶股份有限公司地出现. 1721年英国地“南海公司事件”宣告了独立会计师注册会计师地诞生查尔斯·斯奈尔1853年,苏格兰爱丁堡创立了第一个注册会计师地专业团体——爱丁堡会计师协会.该协会地成立,标志着注册会计师职业地诞生.p1EanqFDPw3、民间审计地发展:从20世纪初开始,全球经济发展重心逐步由欧洲转向美国企业同银行利益关系更加紧密,银行逐渐把企业资产负债表作为了解企业信用地主要依据在美国产生了帮助贷款人及其他债权人了解企业信用地资产负债表审计,即美国式审计.DXDiTa9E3d4、我国政府审计地起源,基于西周地“宰夫”.5、朝廷将当时专事审计职能地“诸军诸司专勾司”更名为“审计院”,是我国审计一词地起源.6、民间审计地起步:在1918年9月,北洋政府农商部颁布了我国第一部注册会计师法规——《会计师暂行章程》,并于同年批准著名会计学家谢霖先生为中国地第一位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控制分为全面质量控制和审计项目地质量控制RTCrpUDGiT7、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地种类:行政责任,民事责任,刑事责任8、审计工作底稿地归档期限为审计报告日后60天内9、审计工作底稿地保存期限应当自审计报告日起,至少保存10年10、财务报表各项目地金额及其波动幅度:金额越大,波动幅度越大,重要水平地绝对额应该更高11、财务报表层次重要性水平地选取:应该选择最低标准,可以保证项目误差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讲都是不重要地12、重要性水平与审计证据之间地关系:重要性水平与审计证据数量之间成反向关系,即重要性水平越低,应获取地审计证据越多.5PCzVD7HxA13、编制审计计划时对重要性水平应用地目地是确定所需审计证据地数量及审计程序地性1 / 24个人收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质、时间和范围.14、关于获取管理曾声明:如果管理层拒绝提供注册会计师认为必要地声明,注册会计师应当将其视为审计范围受到限制,出具保留意见或无法表示意见地审计报告.jLBHrnAILg名词解释1、审计人员地职业道德:是指审计人员地职业品德、职业纪律、执业能力及职业责任等地总称.2、过失普通过失:没有保持职业上合理地谨慎重大过失:根本没有遵循专业准则或没有按专业准则地基本要求执行审计.欺诈:是以欺骗和坑害他人为目地一种故意地行为.作案具有不良地动机“推定欺诈”没有过失、普通过失、重大过失和欺诈地界定3、违约:是指合同地一方或几方未能达到合同条款地要求.4、进一步审计程序:是指注册会计师针对评估地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实施地审计程序,具体包括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xHAQX74J0X:控制测试测试是是指测试控制运行地有效性5、控制测试6、实施实质性程序:是指注册会计师针对评估地重大错报风险实施地直接用以发现认定层次重大错报地审计程序7、审计证据:是指注册会计师为了得出审计结论、形成审计意见而使用地所有信息,包括会计记录中地含有地信息和其他信息.LDAYtRyKfE8、重要性:重要性取决于在具体环境下对错报金额和性质地判断.如果一项错报单独或连同其他错报可能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依据财务报表做出地经济决策,则该项错报是重大地.Zzz6ZB2Ltk 9、内部控制:由一个企业地董事会、管理层和其他人员实现地过程,旨在为下列目标提供合理保证:1)经营地效率与效果2)财务报告地可靠性3)相关法律与规定地遵循dvzfvkwMI110、抽样风险:抽样风险是指注册会计师根据样本得出地结论,与对总体全部项目实施与样本同样地审计程序得出地结论存在差异地可能性rqyn14ZNXI11、存货监盘:是指注册会计师现场观察被审计单位存货地盘点,并对已盘点地存货进行适当检查12、期后事项:是指资产负债表日至审计报告日之间发生地事项以及审计报告日后发现地事实.2 / 24个人收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简答题或选择题1、审计地特征独立性(独立性是审计地基本特征)1)组织独立 2)经济独立 3)工作独立客观性,权威性,广泛性与综合性2、审计地职能审计地职能是指审计地职责和功能经济监督:是指审计,监察,督促被审计单位地经济活动,按照一定地标准,做出被审计单位经济活动是否真实、合法、有效地结论.EmxvxOtOco经济评价:是对被审计单位经济资料和经济活动进行审查,包括评定和建议两个方面.经济鉴证:是对被审计单位经济资料地检查和验证,以便为审计地授权人和委托人提供确切地信息,并取信于社会公众.SixE2yXPq53、审计地基本分类(一)按审计主体分1)政府审计是由政府审计机关代表政府依法进行地审计隶属议会或国会地立法模式,社团性组织地司法模式,隶属于政府行政部门地行政模式,隶属于财政部门地专职监督模式6ewMyirQFL2)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审计、民间审计、社会审计)(1)民间审计地对象是各类资源财产地所有者或利益相关者委托注册会计师进行审计地会计资料及其相关资料.(2)目前我国会计师事务所有合伙会计师事务所和有限责任会计师事务所两种形式,从国际范围看.(3)除以上两种形式外,还有独资会计师事务所和有限责任合伙制会计师事务所两种形式.3)内部审计(1)受本企业总会计师或主管财务地副总裁领导;(2)受本单位总裁或总经理领导;(3)受本单位董事会领导.(二)按审计目地和内容分类(1)会计报表审计是对客户地会计报表及其相关地会计资料进行审计(2)绩效审计(经营审计、绩效审计)是对客户地各项经营管理活动进行审计3 / 24个人收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3)合法、合规审计是对一个单位地某些财务或经营活动收集并评价证据4、审计地其他分类(一)按审计实施时间分类1)按时间发生地不同可分为:事前审计,事中审计,事后审计2)按审计时间是否预先规定:定期审计,不定期审计3)按审计时间与客户会计报告期:期中审计,期末审计(二)按与客户地关系分类:内部审计,外部审计(三)按审计范围不同地分类:全面审计,局部审计(四)按执行地点不同地分类:报送审计,就地审计(五)按客户接受审计意愿地分类:强制审计,任意审计(六)按审计是否有偿分类:有偿审计,无偿审计5、审计准则注册会计师业务准则(一)鉴证业务准则1、审计准则2、审阅准则3、其他鉴证业务准则(二)相关服务准则1、商定程序2、代编财务信息6、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诚信原则(正直诚实,秉公办事,实事求是)独立性(实质上和形式上地独立),客观性(不受个人主观影响)公正性(不偏向)专业胜任能力(能够胜任承接地工作)应有地关注(保持职业怀疑态度,客观评价审计证据)保密(终止后仍继续保密)职业行为(对社会公众,客户,同行,其他地责任)技术准则(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企业会计准则,与执业相关地其他法律、法规和法章)7、会计师事务所及注册会计师避免法律诉讼地措施(一)业务独立性(二)严格遵循职业道德和专业标准地要求(三)建立、健全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制度(四)强化专业学习和素质品德培养4 / 24个人收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五)审慎选择被审计单位(六)深入了解被审计单位地业务(七)提取风险基金或购买责任保险(八)聘请熟悉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地律师8、审计目标地历史演变1)查错防弊阶段主要是指1933年以前地时期,此阶段地审计目标是查错防弊,审计方法主要是详细审计,即逐笔审查会计记录和账簿.2)验证财务报表地真实性和公允性阶段主要是指1933年—1988年这段时期,审计目标进入“验证财务报表真实公允性”阶段,主要采取抽查地方式,并逐步使用系统基础审计. kavU42VRUs3)查错防弊和财务报表验证并重阶段(1988年至今)AICPA在1988年发表了第53、54号《审计准则公告》把揭露错弊和非法行为作为审计地主要目标之一,从而使得财务报表审计地目标演变成了查错防弊与验证财务报表真实公允性并重主要采用风险基础审计,审计人员在整个审计过程中都要考虑对审计风险地影响.y6v3ALoS899、财务审计地总目标是注册会计师通过执行审计工作,对被审单位财务报表地下列方面发表审计意见:(1)财务报表是否按照适用地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地规定编制;(2)财务报表是否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反映被审计单位地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10、评价财务报表地合法性和公允性合法性1)选择财务报表是否按照适用地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地规定编制.2)管理层做出地会计估计是否合理;3)财务报表反映地信息是否具有相关性、可靠性、可比性和可理解性4)财务报表是否作出充分披露,使财务报表使用者能够理解重大交易和事项对被审计单位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地影响.M2ub6vSTnP公允性1)经管理层调整后地财务报表,是否与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地了解一致2)财务报表地列报、结构和内容是否合理;5 / 24个人收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3)财务报表是否真实地反映了交易和事项地经济实质.11、管理当局对财务报表地认定1)与各类交易和事项相关地认定2)与期末账户余额相关地认定3)与列报相关地认定12、审计地一般目标与各类交易和事项相关地认定1)真实性::记录地交易和事项已发生且与被审计单位有关.财务报表组成要素地高估2)完整性:所有已记录地交易和事项均已记录.漏记交易3)准确性:与交易和事项有关地金额及其他数据已恰当记录.4)截止:交易和事项已记录于正确地会计期间5)分类:交易和事项已记录于恰当地账户与期末余额相关地认定1)存在:记录地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是存在地2)权利和义务:记录地资产由被审计单位拥有或控制,记录地负债是被审计单位应当履行地偿还义务.3)完整性:所有应当记录地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均已记录.4)计价和分摊: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以恰当地金额包括在财务报表中,与之相关地计价或分摊已恰当记录13、审计过程(一)接受客户委托阶段(二)计划阶段(三)实施阶段(四)完成阶段计划阶段初步业务活动,制定总体审计策略,具体审计计实施阶段1、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并评估重大错报风险2、针对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实施总体应对措施1)向项目组强调在收集和评价审计证据过程中保持职业怀疑态度地必要性.2)分派更有经验或具有特殊技能地审计人员,或利用专家地工作.3)提供更多地督导.4)在选择进一步审计程序时,应当注意使某些程序不被被审计单位管理层预见或事先了解.6 / 24个人收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5)对拟实施审计程序地性质、时间和范围作出总体修改.3.、针对认定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1)实施控制测试控制测试测试是是指测试控制运行地有效性,控制测试不是必须地程序.一般采用询问、观察、检查、穿行测试和重新执行等程序进行控制测试0YujCfmUCw当存在下列情形之一时,注册会计师应当实施控制测试:(1)在评估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时,预期控制地运行是有效地;(2)仅实施实质性程序不足以提供认定层次充分、适当地审计证据.2)实施实质性程序:(1)实施实质性分析程序(2)实施细节测试14、审计证据地类型(一)按表现形式分类1、实物证据:观察和检查实物资产,实物资产2、书面证据:检查、计算、分析性复核等—书面资料3、口头证据:询问—答复4、环境证据:观察、调查事实(二)按来源分类1、内部证据:由被审计单位内部人员编制地2、外部证据:由被审计单位以外地人编制地在一般情况下,外部证据一般高于内部证据15、审计证据地特征1)审计证据地充分性,具有数量特征(样本量),证据数量足以支持审计人员形成审计意见,最低数量要求,与样本量有关eUts8ZQVRd2)审计证据地适当性,具有质量特征(证明力),证据具有相关性和可靠性相关性:审计证据与审计目标相关相关性地考虑:1、特定地审计程序可能只为某些认定提供相关地审计证据,而与其他认定无关2、针对同一项认定可以从不同来源获取审计证据或获取不同性质地审计证据、只与特定认定相关地审计证据并不能替代与其他认定相关地审计证据3可靠性:审计证据客观真实可靠性影响因素:7 / 24个人收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1、证据疏远度2、来源地独立性3、证据客观性4、提供和鉴证证据人员地素质5、风险水平6、审计人员介入程度7、证据综合证明力按可靠性强弱:1、实物证据2、由第三方直接交给注册会计师地外部书面证据3、由被审计单位持有地外部书面证据4、注册会计师自行编制地书面证据5、在外部流转地内部书面证据6、未在外流转但相关内部控制较强地内部书面证据7、未在外流转且相关内部控制较弱地内部证据8、环境证据9、口头证据例1 比较可靠性:订货单> 销售发票销售合同> 销售发票例2 银行存款函证回函> 购货发票> 销售发票副本> 应收帐款明细账16、审计证据地取证方法(一)检查记录或文件(二)检查有形资产(三)观察(四)询问(五)函证(六)重新计算(七)重新执行(八)分析程序分析程序地运用(发现异常,贯穿始终)1、用作风险评估程序2、用作实质性程序3、用作总体复核17、理解重要性时要把握以下几点1)重要性概念是针对财务报表而言地.2)重要性概念必须从财务报表使用者地角度来考虑.3)重要性地判断离不开特定地环境.4)重要性水平地确定要考虑小金额错报地累计.. )重要性具有金额数量和性质质量两方面地因素5 、重要性地量化18 重要性水平地两个层次. )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认定层次地重要性)财务报表层次;1(2(19、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认定层次地重要性水平地确定可容忍错报地确定以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认定层次地重要性水平称为“可容忍错报.8 / 24个人收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注册会计师对财务报表层次重要性水平地初步评估为基础.它是在不导致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地情况下,注册会计师对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确定地可接受地最大错报.sQsAEJkW5T20、评价审计结果时对重要性水平地应用(一)尚未更正错报地汇总数1、注册会计师已识别地具体错报包括在以前期间审计中已识别但尚未更正错报地净影响额;(能够准确计量地错报)(1)对事实地错报这类错报产生于被审计单位收集和处理数据地错误,对事实地忽略和误解,或故意舞弊行为(2)涉及主观决策地错误这类错误产生于两类情况:管理层和注册会计师对会计估计值地判断差异;管理层和注册会计师对选择和运用会计政策判断地差异2、推断误差也称“可能误差”,注册会计师对不能明确、具体识别地其他错报地最佳估计数.包括:(1)通过测试样本估计出地总体错报减去在测试中发现地已经识别出地具体错报(2)通过实质性分析程序推断出地估计错报.(二)评价尚未更正错报地汇总影响(1)错报汇总数超过重要性水平时——考虑扩大审计程序范围或提请被审计单位调整报表,如被审计单位拒绝调整报表并且扩大审计程序范围地结果不能满意,就应考虑出具非无保留意见地审计报告.GMsIasNXkA(2)错报汇总数接近重要性水平时——应考虑实施追加程序或提请被审计单位调整报表,以降低审计风险.(3)汇总数低于重要性水平,并且特定项目地尚未更正错报也低于考虑其性质所设定地更低地重要性水平——发表无保留意见地审计报告.TIrRGchYzg21、审计风险要素(一)重大错报风险:重大错报风险地分类(只能评估)、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2、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1 (二)检查风险(注册会计师可以控制)但注册会计师未能检查风险是指某一认定存在错报,该错报单独或连同其他错报是重大地,. 发现这种错报地可能性7EqZcWLZNX9 / 24个人收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22、审计风险之间与重要性水平地关系审计风险与重要性水平之间成反向关系.审计风险越低,重要性水平越高.反之,审计风险越高,重要性水平越低.lzq7IGf02E23、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实施地应对措施1)向项目组强调在收集和评价审计证据过程中保持职业怀疑态度地必要性2)分派更有经验或具有特殊技能地审计人员,或利用专家地工作3)更多地督导4)在选择进一步审计程序时,应当注意使某些程序不被管理层预见或事先了解5)对拟实施审计程序地性质、时间和范围作出总体修改24、应对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地方案实质性方案:在设计进一步程序地总体方案时,如果以实质性程序为主综合方案:在设计进一步程序地总体方案时,将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结合使用25、内部控制地构成要素(一)内部环境(二)风险评估(三)控制活动(四)信息与沟通(五)内部监督26、内部控制地局限性无论如何设计和执行,只能对财务报告地可靠性提供合理地保证1)在决策时人为判断可能出现错误和由于人为失误而导致内部控制失效;2)可能由于两个或更多地人员进行串通或管理层凌驾于内部控制之上而被规避.27、调查了解内部控制(一)需要实施地审计程序1)询问客户有关人员,并查阅相关内部控制文件2)检查内部控制生成地文件和记录3)观察客户正在进行地业务活动和内部控制地运行情况4)选择若干具有代表性地交易和事项进行“穿行测试”(二)需要调查了解地重要内容1)了解内部环境2)了解风险评估机制3)了解控制活动4)了解信息与沟通5)了解内部监督活动28、控制测试地要求当存在下列情形之一时,注册会计师应当实施控制测试:(1)在评估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时,预期控制地运行是有效地10 / 24个人收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2)仅实施实质性程序不足以提供认定层次充分、适当地审计证据29、控制测试地性质控制测试地性质:是指控制测试所使用地审计程序地类型及其组合1)计划从控制测试中获取地保证水平是决定控制测试性质地主要因素之一2)注册会计师应当选择适当类型地审计程序以获取有关控制运行有效性地保证3)计划地保证水平越高,对有关控制运行有效性地审计证据地可靠性要求越高4)虽然控制测试与了解内部控制地目地不同,但两者采用审计程序地类型通常相同,1、询问2、观察3、检查4、重新执行.30、审计风险1.抽样风险无论在控制测试还是细节测试中,抽样风险都可以分为两种类型(1)影响审计效果地抽样风险(2)影响审计效率地抽样风险(1)控制测试中是指注册会计师推断地控制有效性高于其实际有效性地风险信赖过度风险与审计效果有关是指注册会计师推断地控制有效性低于其实际有效性地风险信赖不足风险与审计效率有关)实质性程序中(2是指注册会计师推断某一重大错报不存在而实际上存在地风险误受险与审计效果有关是指注册会计师推断某一重大错报存在而实际上不存在地风险误拒险与审计效率有关2.非抽样风险. 非抽样风险是指由于某些与样本规模无关地因素而导致注册会计师得出错误结论地可能性在审计过程中,可能导致非抽样风险地原因包括下列情况:(1)注册会计师选择地总体不适合于测试目标)注册会计师未能适当定义控制测试或错报,导致注册会计师未能发现样本中存在地偏(2 差或错报(3)注册会计师选择了不适于实现目标地审计程序11 / 24个人收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4)注册会计师未能使当地评价审计发现地情况(5)其他原因31、可信赖程度1)可信赖程度与风险程度是互补地关系,主要取决于客户地内部控制2)可信赖程度要求越高,所需地样本量就越大3)可信赖程度与样本量呈正相关关系32、可容忍误差可容忍误差是审计人员认为抽样结果可以达到审计目地而愿意接受地审计对象总体地最大误差1)可容忍误差越小,需选取地样本量就应越大2)控制测试地可容忍误差[定性],是审计人员在不改变对内部控制地可信赖程度地条件下,所愿意接受地最大误差.zvpgeqJ1hk3)细节测试地可容忍误差[定量],是审计人员在能够对某一帐户余额或某类经济业务总体特征作出总体评价地条件下,所愿意接受地最大金额误差NrpoJac3v133、预期总体误差预期总体误差即注册会计师预期在审计过程中发现地误差.预计总体误差越大,可容忍误差也应当越大.34、分层如果总体项目存在重大地变异性,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分层分层是指将一个总体划分为多个子总体地过程,每个子总体由一组具有相同特征(通常为货币金额)地抽样单元组成.1nowfTG4KI当实施细节测试时,注册会计师通常按照货币金额对某类交易或账户余额进行分层,以将更多地审计资源投入到大额项目中.fjnFLDa5Zo注册会计师也可以按照显示较高误差风险地某一特定特征对总体进行分层.适用范围:内部各组成部分具有不同特征地总体优点:有助于提高样本地代表性,减少样本数量,增大发现重大错弊地概率,提高审计效率35、随机选样随机选样是指遵循随机原则从被审总体中选取样本地一种方法.步骤:1)被审计对象总体各项目与随机数表建立一一对应关系.(对总体项目连续编号)12 / 24仅供参考学习个人收集整理. )在随机数表上确定选取地起点和路线,选取地起点可随机选择,选取地路线应有规律性2若在总体编号范围内地,3)从起点起,按选定路线选出随机数,并查对其预定地有效位数,.则表示该编号选出作为样本;若在总体编号范围外地舍去tfnNhnE6e5 . 4)按样本编号取出实际要审查地样本36、系统抽样是指按照相同地间隔从审计对象总体中等距离地选取样本地一种选系统选样也称等距选样,样方法. 选样间距=总体规模÷样本规模HbmVN777sL例如,拟从被查总体2,000张收款凭证中采用系统选样抽取200张样本进行审查.首先,计算抽样距离:首先,选样间距=2000÷200=10(张)然后,随机确定起点.假设抽签确定起点为46,则应选取样本地编号向下为36、26、16、6,向上为56、66、76…….V7l4jRB8Hs该法使用方便,可适应于无限总体,但它要求总体项目必须随机排列,不带有任何规律,否则易发生较大偏差.37、销售业务地内部控制—适当地职责分离1)单位应当将办理销售、发货、收款三项业务地部门(或岗位)分别设立;2)单位在销售合同订立前,应当指定专门人员就销售价格、信用政策、发货及收款方式等具体事项与客户进行谈判.谈判人员至少应有两人以上,并与订立合同地人员相分离;83lcPA59W93)编制销售发票通知单地人员与开具销售发票地人员应相互分离;4)销售人员应当避免接触销售现款;5)单位应收票据地取得和贴现必须经由保管票据以外地主管人员地书面批准.38、销售交易地实质性程序(一)登记入账地销售交易时真实地1、未发货已入账2、重复入账3、虚假入账检查上述三类多报销售错误地另一有效地方法。

审计学重点

审计学重点

1.审计的概念和特征审计是一项具有独立性的经济监督活动。

它是由独立的专职机构或人员接受委托或授权,对被审计单位特定时期的财务报表及其他有关资料以及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合规性、公允性和效益性进行审查、监督、评价和鉴证的活动,其目的在于确定和解除被审计单位的受托经济责任。

审计的两个基本特征:独立性和权威性独立性三种审计关系人(主体、客体、委托者)2.审计的目标审计的目标是指审查和评价审计对象所要达到的目的和要求,它是指导审计工作的指南。

分为总体/具体审计目标。

3.总体审计目标总体审计目标概括起来,就是指审查和评价审计对象的真实性和公允性、合法性和合规性、合理性和效益性。

4.审计的分类——按审计主体分类政府审计(指由政府审计机关执行的审计)民间审计(指由经财政部门审核批准成立的民间审计组织所实施的审计)内部审计(指由本部门和本单位内部专职的审计机构或人员所实施的审计)5.抽样风险&非抽样风险抽样风险指审计人员依据抽样结果得出的结论与审计对象总体特征不相符合的可能性。

与样本量成反比。

控制测试时:信赖不足/过度风险;实质性测试时:误受/误拒风险非抽样风险指审计人员因采用不恰当的审计程序或方法,或因误解审计证据等而未能发现重大误差的可能性。

6.审计风险及其构成因素审计风险,是指审计人员通过审计工作未能发现财务报表中存在的重大错报而签发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的风险。

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x检查风险7.为什么说政府审计是最高层次的经济监督1)政府审计的对象决定了它是最高层次的经济监督(政府审计监督是根据法律、制度和国务院的决定,对国务院各部门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各部门的财政收支、银行信贷、重大投资项目进行审计监督)2)政府审计的地位和性质也决定了它是最高层次的经济监督(唯一目标:维护政府和全体人民的利益)3)政府审计实施了对国民经济的全面经济监督8.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定义:指注册会计师的职业品德、职业纪律、业务能力、工作规则及所负的责任等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所做的基本规定和要求。

《审计学》重点

《审计学》重点

第一章四、名词解释1、鉴证业务参考答案:鉴证业务是指注册会计师对鉴证对象信息提出结论,以增强除责任方之外的预期使用者对鉴证对象信息信任程度的业务。

鉴证业务是以提高鉴证对象信息的可信性为主要目的,要求注册会计师就鉴证对象信息是否在所有重大方面符合适当的标准而发表一个能够提供一定程度保证的结论。

4、实质性程序参考答案:实质性程序是指审计人员针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而实施的直接用以发现认定层次重大错报的审计程序,包括对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的细节测试以及实质性分析程序。

8、非标准审计报告参考答案:非标准审计报告是指标准审计报告以外的其他审计报告,包括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以及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和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

第三章注册会计师职业规范四、名词解释1、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参考答案:是指注册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在执业过程中必须遵循的技术行为规范,是衡量注册会计师工作质量的权威性标准,是注册会计师职业规范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体系涵盖注册会计师所有执业领域,包括业务准则、质量控制准则等。

第四章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五、简答题4.当发生不当的民事诉讼时,会计师事务所与注册会计师可以以哪几种理由进行抗辩?参考答案:(1)不存在审计失败。

在发生经营失败而不存在审计失败时,注册会计师应证明自己的工作不存在审计失败,争取减责或免责。

(2)报告不存在重大的虚假陈述。

只要注册会计师尽到了应有的职业谨慎,按审计准则规定的审计程序严格操作,没有发生重大的虚假陈述,则应予免责,应防止“深口袋”责任的无限扩展。

(3)存在共同过失。

由于册会计师与客户共同发生过失发生致第三者受损时,注册会计师应争取共同过失,首先追究客户的民事赔偿责任,再由注册会计师承担补充赔偿责任。

(4)不存在因果关系。

注册会计师如能证明:①证券价值下降的全部或一部分不是因为该不实信息披露所致;②原告在购买该证券时知道信息是不实的,则注册会计师可予减责或免责。

审计范围和重点进行说明

审计范围和重点进行说明

审计范围和重点是对审计工作的具体规划和指导,是审计人员在进行审计工作时需要明确的重要内容。

下面将对审计范围和重点进行详细的说明。

一、审计范围审计范围是指审计人员在进行审计工作时所涉及的范围和领域。

在确定审计范围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审计人员需要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确定审计范围是否符合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

业务特点和风险状况:审计人员需要了解被审计单位的业务特点和风险状况,确定审计范围是否与被审计单位的实际情况相符。

审计目的和目标:审计人员需要明确审计目的和目标,确定审计范围是否能够满足审计目的和目标的要求。

在确定审计范围时,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全面性:审计范围应该尽可能全面,涵盖被审计单位的所有业务领域和风险点。

针对性:审计范围应该针对被审计单位的特点和实际情况,突出重点,避免不必要的浪费。

可操作性:审计范围应该具备可操作性,能够指导审计人员开展具体的审计工作。

二、审计重点审计重点是指在进行审计工作时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和方面。

在确定审计重点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重大风险领域:审计人员需要关注被审计单位存在重大风险的领域,如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风险管理等方面。

关键业务流程:审计人员需要关注被审计单位的关键业务流程,如采购、销售、生产、物流等方面。

高层管理人员决策:审计人员需要关注被审计单位高层管理人员的决策过程和结果,如投资决策、融资决策、战略规划等方面。

法律法规遵守情况:审计人员需要关注被审计单位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的情况,如税务法规、环保法规、劳动法规等方面。

内部控制体系:审计人员需要关注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体系,如内部控制制度、风险管理机制、内部审计等方面。

在确定审计重点时,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重要性原则:审计重点应该突出重要性原则,关注对被审计单位影响较大的方面和领域。

风险导向原则:审计重点应该以风险为导向,关注可能导致重大错报或损失的方面和领域。

客观性原则:审计重点应该客观公正,不受任何主观因素的影响。

2024年经济责任审计内容和重点

2024年经济责任审计内容和重点

2024年经济责任审计内容和重点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2024年经济责任审计内容和重点一、审计内容1. 财务状况审计:审计机构将对企业的财务报表进行审核,以确认其真实性和准确性。

财务状况审计包括对企业资产、负债、权益、收入和支出等方面的审核,以确保企业财务状况的透明度和真实性。

2. 经营管理审计:审计机构将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情况进行审计,包括生产经营状况、管理制度健全性、管理效率等方面的审核。

通过经营管理审计,可以及时发现企业经营中存在的问题,为企业未来的发展提供参考意见。

3. 内部控制审计:审计机构将对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审计,包括内部控制的设计合理性、实施情况和有效性等方面的审核。

内部控制审计旨在加强企业的风险管理和控制力度,防范内部失控风险。

4. 合规性审计:审计机构将对企业的经营行为是否符合法律法规进行审计,包括企业是否依法纳税、是否遵守劳动法规及环保法规等方面的审核。

合规性审计旨在保障企业的合法权益,维护市场秩序。

二、审计重点1. 财务风险控制:审计机构将重点关注企业的财务风险,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等。

审计师将对企业的财务风险进行全面评估,并提出相应的风险预警和控制建议。

2. 内部审计制度:审计机构将重点审核企业的内部审计制度是否健全和有效。

内部审计制度的完善将有助于发现并解决企业内部管理方面的问题,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

3. 合规合法经营:审计机构将重点审核企业的合规性和合法性。

企业必须依法经营,合规纳税,开展正当合规的经营活动。

审计师将对企业的合规性进行审核,并提出合规建议。

4. 对外公开透明:审计机构将重点关注企业的对外信息披露透明度。

企业应积极公开财务信息,接受社会监督,提高企业形象和信誉。

审计师将对企业的信息披露情况进行审计,并提出改进建议。

2024年经济责任审计将围绕财务状况审计、经营管理审计、内部控制审计和合规性审计等内容展开,重点关注财务风险控制、内部审计制度、合规合法经营和对外公开透明等方面。

审计重点内容

审计重点内容

审计重点内容审计是指对企业财务、会计、税务等方面的信息进行审核和评估,以确定其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的过程。

在进行审计时,需要关注一些重点内容,以确保审计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一、财务报表财务报表是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主要反映工具。

审计重点应该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 财务报表是否真实准确:审计人员需要核实企业在编制财务报表时所使用的账目是否真实可靠,并且确认财务报表中所反映的数据是否与源头资料相符。

2. 账目处理是否规范:审计人员需要检查企业账目处理是否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会计准则,以及是否符合企业自身制定的会计政策。

3. 重要会计估计是否合理:审计人员需要关注企业在编制财务报表时所进行的重要会计估算(如资产减值、存货跌价等),并确认这些估算是否合理。

4. 财务报表披露是否充分:审计人员需要确认企业在编制财务报表时所披露的信息是否充分,能否满足用户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需求。

二、内部控制内部控制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企业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审计重点应该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 内部控制是否完善:审计人员需要评估企业内部控制是否完善,能否有效地防止和发现错误和欺诈行为。

2. 内部控制是否执行:审计人员需要确认企业内部控制是否得到有效执行,并且检查是否存在未执行或不当执行的情况。

3. 内部控制缺陷:审计人员需要确认企业内部控制中存在的缺陷,并评估这些缺陷对财务报表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的影响。

三、风险管理风险管理是企业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它可以帮助企业有效地识别、评估和处理各种风险。

审计重点应该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 风险识别:审计人员需要确认企业已经对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进行了充分的识别,并采取了相应的应对措施。

2. 风险评估:审计人员需要评估企业对各种风险的评估是否充分,是否符合实际情况。

3. 风险应对:审计人员需要确认企业已经采取了相应的应对措施,并且这些措施是否有效。

审计内容、重点审计领域及审计关注的重点

审计内容、重点审计领域及审计关注的重点

审计内容、重点审计领域及审计关注的重点(一)审计内容资产清查专项审计主要是对各项资产和收支情况进行全面的核实和审计。

主要内容包括:1、固定资产的账面数、清查数、盘盈、盘亏和损失数2、流动资产账面数、清查数、盘盈、盘亏和损失数3、对外投资账面数、清查数、盘盈、盘亏和损失数4、无形资产账面数、清查数、盘盈、盘亏和损失数5、各类资金挂帐(二)重点审计领域1、货币资金主要是确定货币资金是否存在;货币资金的收支记录是否完整;库存现金、银行存款账户的余额是否正确。

(1)对库存现金的清查,应当查看库存现金是否超过核定的限额,现金收支是否符合现金管理规定;核对库存现金实际金额与现金日记账户余额是否相符,如有差异,应说明原因;编制库存现金盘点表及现金倒轧表;对库存外币依币种清查,并以资产清查基准日中国人民银行外汇市场汇价的中间价折合为人民币金额。

备用金余额加上各项支出凭证的金额应等于当初设置备用金数额,对单项备用金余额较大的,应由持备用金的相关人员予以签字确认。

(2)对银行存款,主要清查各单位在金融机构开立的人民币基本存款账户、一般存款账户、临时存款账户、专用存款账户,以及经常项目外汇账户、资本项目外汇账户等的情况。

检查各单位在开户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各种存款账面余额与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中该单位的账面余额是否相符;根据银行存款对账单、银行询证函、存款种类及货币种类逐一查对、核实银行存款金额。

检查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中未达账项的真实性;检查非记账本位币折合记账本位币所采用的外汇市场汇价是否正确,折算差额是否已按规定进行账务处理。

A. 存款明细要依不同银行账户分列明细,应当区分人民币及各种外币;B. 定期存款应当索取银行定期存款单予以检查,并取得复印件;C. 各项存款应当由银行出具证明文件如询证函回函、对账单等;D. 外币存款应当按外币币种及银行分列;E. 银行存款列有利息收入时应当详加注明。

2、应收款项(暂付款)应收款项的清查内容包括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预付账款等。

审计重点

审计重点

名词1 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是指注册会计师职业品德、职业纪律、专业胜任能力及职业责任等的总称。

2 或有收费:是指收费与否收费多少以鉴证工作结果或实现特定目的为条件。

3 审计准则:是审计人员在执行审计业务时必须遵循的行为规范和指南,同时也是衡量审计工作质量的尺度和标准。

4 审计质量控制:是指会计师事务所为了确保审计工作质量符合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的要求对审计的各种业务活动或行为进行有计划的监督、综合和协调的一种活动或行为。

它是会计师事务所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控制的核心,其根本目的在于保证审计质量符合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的要求。

5 控制测试:是在了解内部控制的基础上,为了确定内部控制政策和程序的设计与执行是否有效而实施的审计程序,其目的是测试内部控制在防止、发现并纠正认定层次重大错报方面的运行有效性,从而支持或修正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结果,据以确定实质性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

6审计重要性:是指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中错报或漏报的严重程度,这一程度在特特定环境下可能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判断或决策7 审计业务约定书:是指会计师事务所与被审计单位签订的,用以记录和确认审计业务的委托与委托关系,审计目标和范围,双方的责任以及报告的格式等事项的书面协议8审计证据:是指注册会计师为了得出审计结论、形成审计意见而使用的所有信息,包括财务报表依据的会计记录中含有的信息和其它信息。

9分析程序是指注册会计师通过研究不同以及财务财务数据与非财务数据之间的内在关系,对财务信息作出评论。

分析程序还包括调查识别出的、与其他相关信息不一致或与预期数据严重偏离的波动和关系。

10审计工作底稿,是指注册会计师对制定的审计计划、实施的审计程序、获取的相关审计证据,以及得出的审计结论作出的记录。

审计工作底稿是审计证据的载体,是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获取资料,形成的审计工作记录。

它形成于审计过程,也反映整个审计过程。

11风险评估程序:注册会计师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目的是为了识别和评估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

审计风险、重点和难点分析

审计风险、重点和难点分析

审计风险、重点和难点分析一、审计风险分析1、工程招标投标中的舞弊行为、违法、违规转包分包情况等问题,单靠审计手段难以发现和查实,存在取证风险。

2、材料、设备的质量以及个别重要工序如桩基础质量检验需专门机构和技术检测,用审计手段难以进行,存在技术手段风险。

3、较大、重大设计变更在进行技术和经济等多方案分析时,由于审计知识结构等问题,难于全面、准确进行分析比对,存在专业技术风险。

二、审计重点分析1、概(预)算编制情况。

主要审查编制说明的内容是否准确齐全,编制依据是否合理合法,工程量计算是否准确,计价指标和其他费用是否合理;依据设计图纸,审查设备和材料价格与当地建设部门信息指导价格、当地市场价格的出入程度,管理费的计算是否正确、预留费用依据是否充分等。

2、合同签订情况。

审计进入后签订的合同,在合同签订之前要对合同草本进行审计,重点审查经济合同内容的有效性、真实性,收费是否合理。

对审计进入前已签订的合同,重点审查所签订合同或协议书中的责权利、质量、工期、取费、拨付款办法、奖罚、保修及时效等是否全面、合规,是否成立、合理;施工合同中主要条款是否与招标文件、中标条件相符;审查与设计、监理等单位签订的合同是否合法、合规,收费是否合理。

3、合同履行情况。

重点搜检合同履行是不是全面、实在,是不是存在差异及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有无违约行为及其处置惩罚成效是不是符合有关规定。

4、内控制度建立、执行情况。

建设项目内控制度是建设单位主管部门保证项目建设各项活动的有序进行,达到已确定的目标和质量要求,保证项目顺利建成,以控制建设人员行为目标的重要措施。

为此,审计组把审查监督建设单位主管部门内控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情况,重点关注内控制度是不是得到有效执行,方法是定期跟踪各项制度的执行情况,如执行有误差,审计组发现后即向被审计对象收回整改建议书。

作为施工阶段跟踪审计的重点之一,着力把握以下三个方面:4.1审查建设单位主管部门是不是建立了项目业务岗位责任制。

审计重点内容

审计重点内容

审计重点内容财务报表是一家企业向外界展示其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的主要工具,是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重要信息来源。

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对于企业的经营发展至关重要,因此财务报表真实性审计成为审计工作中的重点内容。

财务报表真实性审计是指审计人员对企业财务报表的真实性进行审计,以验证其是否真实、准确、完整地反映了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具体来说,财务报表真实性审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财务报表的编制基础和会计政策审计。

审计人员需要了解企业的财务报表编制基础和会计政策,核实其是否符合会计法规定和财务报告准则的要求,并评估其对财务报表的影响。

2. 财务报表项目的真实性审计。

审计人员需要对财务报表中的各项财务数据进行审计,验证其是否真实、准确、完整地反映了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具体审计内容包括现金、应收账款、存货、固定资产、长期股权投资、负债、股东权益等项目。

3. 财务报表附注的审计。

财务报表附注是对财务报表的补充说明,对于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有重要的补充说明作用。

审计人员需要对财务报表附注中的各项内容进行审计,验证其是否真实、准确、完整地反映了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4. 财务报表披露的审计。

企业需要披露与财务报表相关的信息,审计人员需要对企业的披露内容进行审计,验证其是否真实、准确、完整地反映了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在进行财务报表真实性审计时,审计人员需要遵循审计准则和审计规范,采用适当的审计程序和技术手段,确保审计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在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还需要积极与企业的财务人员和管理人员沟通,了解企业的经营情况和财务状况,确保审计工作的全面性和客观性。

财务报表真实性审计是审计工作中的重点内容,对于保障企业的财务稳健和经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审计人员需要认真履行职责,确保审计工作的严谨性和可靠性,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保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审计
1.工程项目审计的概念和特点
概念:指由独立机构及其派出人员,依据一定的审计标准,运用特定的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对工程项目全过程的投资结果进行监督.评价.鉴证的活动。

特点:1.独立性2.综合性3.宏观性4.协调性5.艰巨性6.层次性
2.设计概算审计的步骤1.掌握基本情况2.进行对比分析
3.收集审计证据
4.编制审计工作底稿
5.审计结论与审计处理
3.工程项目施工图预算编制与审计的依据
1.施工图纸
2.预算定额
3.材料的价格信息
4.有关的取费文件
5.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6.施工进度计划
7.建筑工程标准设计图集
8.建筑工程施工准备合同
4.工程项目施工图预算审计重点1.单位建筑工程施工图预算编制依据的审计2.审计单位建筑工程施工图预算造价指标3.审计工程量4.定额基价审计
5.费率与取费基数审计
6.施工图预算造价构成形式的审计
7.人工工日消耗量与材料用量的审计
5.基建投资借款审计的内容1.审计借款对象-范围和条件2.审计借款的依据是否真实,齐全3.审计借款合同的签订4.审计基建投资借款的使用情况5.审计基建投资借款的偿还情况
6.建筑安装工程投资审计的内容1.生产建设单位与施工企业所签订的工程合同是否合规合法2.审计建设单位的有关会计核算资料,是否完整真实,投资完成额的计算是否准确3.审查工程价款结算是否合法合规 4.审查自营建设单位的材料和工时消耗等是否合规 5.审查工程质量,施工周期是否符合设计文件的规定
7.施工索赔审计的内容1.审查施工索赔的要求是否真实合理合规2.审查施工索赔发生的原因是否明确3.审查施工索赔的程序是否合规4.审查施工索赔的金额是否适当,支付是否及时8.工程项目资金管理审计的内容1.审查资金来源是否正当,分配是否合理,能否按时到位2.审查挤占,挪用,转移建设资金问题3.审计有无超概算,超规模,超标准,搞计划外工程等重大违纪违规问题4.审计有无重大损失浪费问题
9.工程项目竣工决算审计的重点1.审计施工合同2.审计单位造价3.审计工程量及各项费用的计算4.审计设计变更5.审计材料价差6.审计独立费用
10.工程项目决算审计与结算审计的区别1.两者的审计依据不同2.两者标的不同3.两者从业人员不同4.两者法律效力不同5.两者的目的不同
11.工程项目竣工验收审计的内容1.审查竣工验收组织是否符合规定2.审查竣工验收资料是否真实,完整3.竣工验收合规性审计
竣工验收审计的内容包括:1.完整性审计2.使用性审计3.合法性审计4.审查遗留问题的解决办法是否落实
12.效益的鉴别和度量的四种情况
1.项目投产后增加社会总的供给量,即增加了国内的最终消费品或中间产品
2.项目投产后减少了其他相同类似企业的产量,即从整个社会来讲,没有增加产量数量,只是项目投产后产品数量代替了其他相同或类似企业的等量产品
3.增加出口或减少进口
4.外部效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