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平职教中心计算机应用专业项目建设方案

合集下载

中职计算机专业建设规划与方案

中职计算机专业建设规划与方案

1中职计算机专业建设规划与方案专业建设工作对中等职业学校的改革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是中等职业学校最重要的基本建设,决定着人才培养规格和办学水平。

为了贯彻全省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所提出的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建设的精神,实现把我校建成在本地具有重大影响的中等职业学校的目标,本着专业教育适合本地地方经济建设和发展的要求,培养一线计算机应用性技术专门人才,满足市场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推动我校专业建设,特制订《计算机专业建设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专业建设规划贴近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根据地方和社会的发展情况,结合学校的实际制定计算机专业建设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围绕培养目标,正确处理专业的原有基础、近期发展和长远目标三者之间的关系。

认真落实计算机专业建设和年度实施计划,并能根据新的情况对规划作出相应调整,专业建设成效显著。

办学质量显著提高,培养大量合格的IT蓝领人才,积极为本地经济建设服务。

二、现状分析我校的计算机专业是市示范专业,也是我校的主干专业之一,近几年来有了一定的发展,无论是班级数量和学生人数还是专业教师的队伍均有了一定增长和壮大,相应硬件设备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我校已建好校园网和学校网站,现在网络实验室1个,电子阅览室1个,计算机组装与维修实验室1个,学生机房5个,多媒体教室25个,共有电脑700多台。

配备了两台数码像机,每个教师均配备了笔记本电脑。

目前计算机专业具有了相当的规模,共有三个年级7个班,共293名在校生;专业专任教师11名、实验指导老师4名,“双师型”教师11人,占教师人数的100%。

其中,3人具有高级职称,3人具有中级职称,1人是省中心教研组成员,1人是市中心教研组成员,1名省级学科带头人。

计算机专业的下一步发展方向需要从量的扩张向质的提升改变。

为此制定五年发展规划。

另外我们计算机专业招收的是初中毕业生学习成绩中等以下的学生,虽然招生规模较大,但生源质量编低,这也是个不争事实。

许多家长希望其子女毕业后能找到一个好工作或继续升入高一级学校。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建设方案1,2项目一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建设方案一、建设基础(一)专业建设背景1.行业背景《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大力发展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计算机应用技术产业是增长最快的朝阳产业,是具有高额附加值、高投入高产出、无污染、低能耗的绿色产业。

计算机应用产业的发展将推动知识经济的进程,促进从注重量的增长向注重质的提高方向发展,是典型的知识型产业。

德州市委、市政府这些年始终高度重视信息化的建设,一直把加快信息化建设作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一项重大举措,使城市整体信息化水平显著提升。

德州市推出的“十大产业集群培植”计划,将电子信息产业列入三大新兴产业,及中国移动山东公司就“智慧德州”建设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在今后5年内投资35亿元,建设以互联网、物联网、通信网、无线宽带网“四网合一”为基础的智能型城市。

2.人才需求分析德州市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需求比例见图5-1-1。

图5-1-1 德州市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需求比例(二)专业建设基础及优势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是学院首批院级重点建设专业之一。

目前已经形成以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为龙头,网络系统管理、物联网技术应用、图形图像制作专业为支撑的专业群。

2011年,计算机类专业基础课联合课程(含5门课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2012年,“计算机应用技术教学团队”被评为省级教学团队。

1.逐步成型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职业能力为目标,实施“课岗证融通,实境化历练”的人才培养模式,第一阶段是前4个学期,学习地点主要在校内,通过公共基础平台、专业基础平台开展学习;第二阶段是第5学期,学习地点在学院和企业交替进行,借助综合拓展能力平台开展实践技能训练,第三阶段是第6学期,学习地点在校外,主要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重点专业建设方案

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重点专业建设方案

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重点专业建设方案一、背景介绍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计算机专业具有广阔的就业前景和较高的薪资待遇,因此在中职学校的教育中,计算机专业成为热门的重点专业之一、为了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计算机专业人才,中职学校需要制定一套完善的重点专业建设方案。

二、目标定位1.培养学生掌握计算机硬件和操作系统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具备计算机网络维护和管理能力;2.培养学生掌握常见编程语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并能够进行软件开发和简单的数据库管理;3.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能够在计算机领域中解决实际问题。

三、课程设置1.计算机基础:包括计算机硬件原理、操作系统原理、计算机网络基础等;2. 编程语言:包括C语言、Python、Java等编程语言的基础知识和实践操作;3. 软件开发:包括软件工程、Web前端开发、移动应用开发等;4.数据库管理:包括数据库的原理和设计、SQL语言的使用等;5.实践能力培养:包括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网络维护与管理、软件开发项目等实践操作。

四、教学方法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课堂上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同时通过实践操作来巩固学生的理论学习;2.项目驱动教学:通过实际的项目来推动学生的学习,让学生在课程中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3.实习实训:与相关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更多的实际操作技能;4.学习资源共享:积极利用网络资源,提供学习资料和教学视频,方便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进一步深入学习。

五、师资队伍建设1.招聘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教学经验的计算机专业教师;2.鼓励教师参与行业培训和学术交流,提升教师专业水平;3.为教师提供良好的教学条件和平台,激励教师关注学生的发展和创新能力培养;4.建立教师团队,定期召开教研会,共同研究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的开发。

六、实践基地建设1.与相关企业合作,设立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机会;2.更新实践设备,提供符合实际工作环境的计算机和网络设备;3.定期与实践基地进行交流,了解实际工作需求,根据需求调整专业课程设置。

专业三---计算机应用专业及专业群建设计划

专业三---计算机应用专业及专业群建设计划

专业三计算机应用专业及专业群建设计划一、概述(一)基本情况本专业已有19年的办学历史,是我校重点建设专业,现有专兼职教师48人,全部本科以上学历。

其中研究生3人,中高级职称4人,45岁以下教师37人,拥有工程师、技师、高级专业技能证书的教师比例达到92%。

学校计算机实训室建筑面积达 1400平方米,拥有1200台计算机,12个公共机房,一个“锐捷”网络搭建实验室 ,一个“西元”网络综合布线实验室(实训室),并配置了千G服务器5台,华为H3路由器一台,防火墙一台,D-Link10/100交换机43台。

实习、实训场所均能模拟企业真实环境,按生产现场工作流程进行实习实训.先后与西元网络、高路动画、锐捷网络、胶州紫光网络公司等IT企业的合作,并与其建立校外实训基地,供学生顶岗和就业实习。

是国家计算机操作员、网络管理员,动漫设计师、办公自动化师等工种的职业资格考试培训基地和鉴定考点单位.主要建设内容: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建设、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双师型”师资队伍的打造、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与完善,进一步提高专业的社会服务能力、强化社会服务功能等。

培养目标:培养从事动画、影视创作与编辑、网络搭建与管理、计算机软件编程、计算机组装与维修等方面的专业人员,实施技能型人才培养与企业“零距离”对接,强化技能训练,让毕业生一到企业就能在动漫企业从事二、三维动画角色、场景的创作与开发,在网络公司从事网络的搭建、网络布线、网站建设以及网络设备的安装与调试等工作,企业不用再进行岗前培训。

学生通过在校学习和校内外实训基地的训练,考取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计算机操作员、网络管理员、动漫设计师、办公自动化师等工种的职业资格证书.(二)人才需求论证1。

行业现状及人才需求分析随着青岛市打造国内重要的信息技术应用示范城市和产业基地的实施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更多与计算机相关的中高端企业落户胶州。

据调查,“十二五”期间,胶州市中小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中急需大量的熟悉信息化技术人才、负责信息化管理的宏观管理人才、既懂信息技术应用,又熟悉具体应用领域的综合性人才、具体承担信息化项目建设、运行的专业人才.青岛地区IT及相关行业主要企业技能人才需求调查表序号企业名称未来三年人才需求1 青岛市南软件园网络管理员200人,动漫设计员300人,办公室文员、硬件维修300人2 青岛国际动漫园动漫设计员600人,办公室文员、计算机设备维修工200人3 胶州紫光网络公司网络管理员30人,计算机设备维修工50人,网络施工人员60人4 青岛东软集团初、中级程序员200人5 中国网通胶州分公司办公室文员15人,计算机设备维修工8人,网络施工人员100人6 中集集团办公室文员20人,计算机设备维修工10人,网络管理员30人7 地恩地集团办公室文员10人,计算机设备维修工5人8 中国移动青岛分公司办公室文员15人,计算机设备维修工5人,网络施工人员100人9 青岛海尔集团办公室文员20人,计算机设备维修工20人,网络管理员60人10 青岛海信集团办公室文员15人,计算机设备维修工20人,网络管理员50人11 澳柯玛股份有限公司办公室文员10人,计算机设备维修工20人,网络管理员30人2。

中职学校计算机应用示范特色专业建设规划

中职学校计算机应用示范特色专业建设规划

西部民族地方中职学校计算机应用示范特色专业课程建设与师资队伍建设校企共建实施方案第一部分课程建设方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项目背景.........................................................................................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课程建设的重要性.........................................................................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课程建设的思路.............................................................................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建设目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课程建设实施方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六、项目实施计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部分课程资源开发方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及专业群建设方案项目组负责人:冯颖项目组主要参加人员:高洪升、朱雪征、杨运强、邓铁军、刘晓灵参与建设企业:沈阳东华合创数码有限公司沈阳盘古科技有限公司沈阳高新区科希盟电子公司项目说明:本项目是以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为建设重点,辐射带动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图形图像制作专业、林业技术(数字林业科技工程)等专业的协调发展。

项目建设时间2年,投资121.5万元。

一、专业建设基础与专业群概况(一)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建设现状(二)专业群情况该专业群包括: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图形图像制作、林业技术(数字林业科技工程)等三个专业。

专业及专业群学生基本情况表二、专业定位和建设目标(一)专业定位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以培养学生计算机应用技术方向的职业能力和服务当地社会为目标,采用“三平台多出口”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根据市场需求构建岗位技能模块,培养能够胜任企事业单位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网络管理及维护、网页开发与设计、图形图像处理与制作、计算机产品销售与服务等工作岗位,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围绕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一线职业岗位或岗位群的实际需要,并具有对未来职业变化适应性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信息化人才。

(二)专业建设目标1.总体目标通过建设,进一步完善可根据市场岗位需求进行选择、调整的模块化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和完善的课程评价体系;建设稳定实用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立一支特色鲜明、专业结构合理、素质过硬的专兼结合双师教学团队;整合资源,建立共享型专业资源库,打造功能强大的信息共享和自主学习平台,加强社会服务能力建设,把该专业建设成为学院院级示范专业。

2.具体目标具体建设目标一览表三、专业建设内容(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1.“三平台多出口”人才培养模式见下图。

三平台是:基本素质能力平台,专业核心能力平台和职业岗位能力平台。

前两个平台对所有学生要求基本一致,职业岗位能力平台有多个培训包,可根据学生自身实际和企业需求进行选择。

中职计算机专业实施方案

中职计算机专业实施方案

中职计算机专业实施方案实施方案一:课程设置1. 通用课程:- 思想政治理论课程- 外语课程- 体育与健康课程2. 专业基础课程:- 计算机基础- 数据结构与算法-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 网络与通信技术- 编程语言与开发技术- 操作系统原理与实践3. 专业核心课程:-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嵌入式系统设计与开发- 网络与信息安全- 软件工程与项目管理- 云计算与大数据技术- 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4. 实践课程:- 计算机应用实践- 软件开发实践- 网络与系统管理实践- 数据库应用实践- 人工智能实践5. 实习与实训:- 到企业进行实习实践,提升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 定期组织实训活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施方案二:教学方法1. 教师讲授法:- 教师通过讲解课程内容和理论知识,引导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和原理2. 实验与实践法:- 安排实验课程和实践环节,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应用,培养实际技能3. 项目实践法:- 组织学生参与小型项目实践,锻炼学生合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4. 翻转课堂法:- 学生在课前通过自主学习获取基础知识,课堂时间主要用于讨论和解决问题实施方案三:教学资源1. 实验室设施:- 配置计算机硬件设备、网络设备和实验工具,满足学生实验需求2. 图书资料:- 提供计算机方面的相关教材、参考书和专业期刊,支持学生学习和研究3. 网络资源:- 利用网络平台和在线教育资源,让学生随时获取教学资料和学习资源实施方案四:实践环节安排1. 实习安排:- 组织学生到与计算机专业相关的企事业单位进行实习,提升实践能力和实际操作经验2. 实训项目:- 设计实际的计算机项目,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解决问题和团队协作3. 外出参观:- 安排学生参观计算机企业、技术交流会等,促进学生对行业发展的了解和认识实施方案五:评估和反馈1. 课程评估:- 定期对课程进行评估,收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2. 学生评价:- 鼓励学生对课程、教学和实践环节进行评价,为改进提供参考3. 教学总结:- 教师组织教学总结会议,分享教学经验和教学成果,互相借鉴和学习。

中职计算机专业建设规划与方案

中职计算机专业建设规划与方案

中职计算机专业建设规划与方案一、引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为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对于计算机专业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为了培养更多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计算机人才,我们制定了中职计算机专业建设规划与方案。

二、现状分析目前,中职计算机专业存在以下问题:1.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较低,有限的知识储备难以满足快速发展的需求。

2.教学设备落后,无法提供学生实践操作能力训练的机会。

3.课程设置相对单一,无法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三、建设目标基于上述现状,我们的建设目标如下:1.提升教师队伍素质,使其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

2.更新教学设备,提供更多的实践操作机会和训练场地。

3.丰富课程设置,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和发展方向。

四、建设方案1.提升教师素质为了提升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我们将采取以下措施:-增加教师的培训机会,组织计算机专业的研修班和培训班,提高其专业知识水平。

-鼓励教师参与科研活动和学术交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聘请行业内的专业人士作为兼职教师,提供实际技术经验的传授。

2.更新教学设备为了提供更多的实践操作机会和训练场地,我们将采取以下措施:-更新计算机实验室的硬件设备,包括计算机主机、服务器、网络设备等。

-购置最新的软件工具和开发环境,提供学生进行实际项目开发的机会。

-建立与企业合作的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实践操作环境和机会。

3.丰富课程设置为了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和发展方向,我们将采取以下措施:-设计多样化的课程模块,包括软件开发、网络技术、数据库管理等。

-设置选修课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进行选择。

-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建立实习就业基地,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和就业保障。

五、预期成果通过以上的建设方案,我们期望达到以下成果:-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学水平,提供高质量的教育教学。

-提供充足的实践机会和训练平台,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丰富多样的课程设置,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和发展方向。

-增强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的计算机人才。

计算机应用专业建设规划方案

计算机应用专业建设规划方案

计算机应用专业建设规划方案word格式整理版计算机应用专业建设规划(2012年—2016年)专业建设是中职学校的一项教学基本建设,它决定着中职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与办学特色,是学校建设和发展的关键。

我校计算机应用专业创始于2004年,是为适应我国信息化需要而设立的。

为办出特色精品专业,在学校专业发展规划的框架下,根据学校提出的专业发展规划要求,为了进一步推进我校学科专业结构的调整和建设,特制定计算机应用专业建设的规划。

一、专业概况计算机应用专业是我校的传统专业,十年的办学历史,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具备了一定水平和规模的师资队伍,累计向社会输送毕业生达千余人,这些毕业生服务于各行各业,在各种岗位上发挥自己的才能。

目前计算机教师共18人,其中“双师”教师的教师比例达到了50%以上;全部为本科以上学历。

从年龄结构上看:30-40岁之间的教师7人,30岁以下教师11人。

计算机应用专业除借助学校现有教学资源(多媒体教室、机房)开展教学外,现有计算机组装实训室2个,10个计算机实验室,用于学生计算机技能训练。

二、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需求状况分析生活信息化,信息网络化,电脑家电化,计算机已成为人们生活和工作的一种工具,由此产生了对计算机及相关产品的生产销售、维word花式整理版护管理、操作应用等庞大的职业岗位需求,为本专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光明的前景。

技术性人才的需求缺口巨大。

由于中、小企业中不可能配置众多计算机应用技术人员,要求毕业生具有理论基础扎实,专业知识面较宽,在实践工作中一专多能。

我们专业设置灵活,以适应人才市场的变化。

对于计算机应用专业,以及几乎所有企业、公司、事业单位都需要的技术,本专业在立足于专业基础知识教育稳定的前提下,保持专业课程开设的灵活性。

本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方向,以大、中、小企业的办公自动化、计算机应用与维护岗位为主,从事计算机办公自动化、数据库的应用与维护、计算机设备维修、网页制作、软件编程、销售等,同时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设置专业。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建设方案一、建设基础(一)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行业背景当今,世界正在步入信息化的时代。

在信息时代,计算机软件是信息化的核心。

软件产业是增长最快的朝阳产业,是具有高额附加值、高投入高产出、无污染、低能耗的绿色产业。

软件产业的发展将推动知识经济的进程,促进从注重量的增长向注重质的提高方向发展,是典型的知识型产业。

软件产业是关系到国家经济安全和文化安全、体现国家综合实力、决定国际竞争地位的战略性产业。

各国都非常重视软件人才的培养。

美国信息协会的专家们呼吁,要把软件人才的培养提到战略高度,认为这是影响新世纪经济竞争力的主要决定因素。

在印度政府的IT行动计划中,也把人力资源发展列为国家长期政策的重要组成内容,要大力发展IT教育/培训产业,建立几家大的跨国企业,争取2005年实现软件人才过百万,人才教育/培训出口50亿美元。

我国政府也非常重视软件行业的发展,采取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资金、人才等资源投向软件产业,力争到2010年使我国软件产业研究开发和生产能力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并要求教育部门根据市场需求进一步扩大软件人才培养规模,依托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建立一批软件人才培养基地。

值得注意的是,市场巨大的需求是现实存在,企业也纷纷反映人才难求,然而,同时存在的还有计算机专业就业难的问题。

分析两难并存的现象,我们认为有以下几方面原因:前几年计算机专业人才市场抢手,使各大专院校纷纷扩招,根据有关资料,2002年普通高等院校在校生总数为903.36万人(本科生657.54万人,专科生193.41万人),其中计算机类在校生120.11万人,占全国在校生的13.3%。

如此巨大的供应,使社会出现暂时性的供求失调。

二是由于部分院校课程设臵落后,培养的学生动手能力差,学生不能适应企业要求,这是主要原因;三是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部分欠发达地区社会信息化、企业信息化水平较低,吸纳计算机人才能力较差。

现在情况已经发生了很大改变。

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重点专业建设实施方案

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重点专业建设实施方案

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重点专业建设实施方案
一、实施方案概述
1.1项目的意义
当前,计算机专业在中职学校中具有普遍重要的地位,它既能培养学
生的基础理论知识,又能提高实际应用能力,有助于促进中职教育的普及,晋升学生的职业素养,也为社会培养众多技能型人才,实现中职学校计算
机专业建设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1.2项目的内容
本项目是为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建设提供的一项实施方案,本建设方
案重点围绕计算机专业的课程设置、基础设施、师资队伍及流动站活动等
内容,展开深入细致的论述。

二、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
2.1课程的分类
计算机专业课程可以分为基础课程、基础服务课程和应用技术课程三类;
基础课程主要包括计算机组成原理、算法设计与分析、数据结构、编
译原理、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和系统安全等课程;
基础服务课程主要包括数据库、Web开发技术、多媒体应用和计算机
网络技术等课程;
应用技术课程主要包括智能技术、移动应用技术和物联网等先进技术
课程。

2.2师资配备。

职业教育中的计算机应用教学计划

职业教育中的计算机应用教学计划

职业教育中的计算机应用教学计划一、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的普及,计算机已经深入到各行各业中。

在现代职业教育中,计算机应用成为一门必修课程,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技能不仅能提升就业竞争力,还能适应职业发展的需求。

本文将从教学主题、活动安排、教材使用等方面,详细论述职业教育中的计算机应用教学计划。

二、教学主题1. 确定教学目标:计算机应用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技能,掌握常用的办公软件和网络应用,了解信息安全和网络管理的基本知识。

2.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操作系统应用、办公软件应用、网络应用和信息安全管理等方面。

3. 教学方法:采用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结合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

通过实际操作,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三、活动安排1. 理论讲授:通过系统化的课堂讲授,介绍计算机的基本原理、操作系统的常用功能和办公软件的应用技巧等内容。

2. 实践操作:在计算机实验室中,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让他们亲自操作计算机进行实际应用。

如使用办公软件编写文档、创建电子表格和制作演示文稿等。

3. 案例分析:让学生通过分析实际案例,掌握计算机应用的实际操作技巧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例如,通过分析网络安全事故案例,学生能够了解常见的网络安全问题和预防措施。

四、教材使用为了有效地开展计算机应用教学,选择适合的教材是至关重要的。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教材选择:1.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程》:该教材详细介绍了计算机基础知识、操作系统的功能和办公软件的应用技巧。

适合初学者使用。

2. 《办公软件应用与实践》:该教材着重介绍办公软件的实际应用,包括文字处理、电子表格和演示文稿等方面的操作技巧。

3. 《信息安全与网络管理》:该教材主要介绍信息安全和网络管理的基本知识。

学生通过学习该教材,能够了解网络安全的重要性和基本的安全管理方法。

五、结语计算机应用教学在职业教育中十分重要,能够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技能,为他们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西平职教中心计算机应用专业项目建设方案

西平职教中心计算机应用专业项目建设方案

西平职教中心计算机应用专业项目建设方案西平县职业教育中心计算机应用专业、实训基地建设实施方案根据河南省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精神,根据我校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发展需要,特制定我校计算机应用专业建设实施方案。

一、建设背景与基础(一)建设背景信息技术产业是我国面向21世纪生存发展的战略性产业,它是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加快实现现代化的必然选择,近十年来,信息技术产业保持着超过25%的增长率,已进入高速发展期,成为我国经济建设的增长点。

电子信息产业是一项新兴的高科技产业,被称为朝阳产业。

根据信息产业部分析,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将进入发展的关键时期,预计电子信息产业仍将以高于经济增速两倍左右的速度快速发展,产业前景十分广阔。

未来的发展重点是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等产业;新兴通信业务如数据通信、多媒体、互联网、电话信息服务、手机短信等业务也将迅速扩展;值得关注的还有文化科技产业,如网络游戏等。

目前,信息技术支持人才需求中排除技术故障、设备和顾客服务、硬件和软件安装以及配臵更新和系统操作、监视与维修等四类人才最为短缺。

而未来一段时期,在集成电路、软件、计算机与信息处理、现代移动通信、信息安全、信息服务和系统集成等技术领域加强创新,促进IT产品更新换代,进而推动本地区经济信息化进程,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走出一条新型工业化道路。

所以,无论是从大的方向讲,还是从小的方面讲,培养和储备高素质的IT人才都显得非常重要。

这些都离不开计算机应用方面的专业人才。

此外,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要求各类技能型人才必须持职业资格证书上岗,即便是大专或本科学历的人员,也只有在考取职业资格证书后才能具有相关职业的上岗资格。

不难看出,用工体制的专业化、规范化更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二)建设基础西平县职业教育中心是由原西平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金刚高级中学、五沟营职业高中三所职业学校合并组成。

整合了西平县职业教育资源,为西平县职业教育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重点专业建设方案专业机房建设方案

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重点专业建设方案专业机房建设方案

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重点专业建设方案专业机房建设方案一、项目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专业已经成为中职学校的重要专业之一。

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加强专业建设,我们需要打造一个功能齐全、设备先进的计算机专业机房。

二、建设目标1.提高计算机专业教学水平,满足教学需求。

2.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提升就业竞争力。

3.搭建一个开放、共享的实验平台,促进学术交流。

三、机房布局1.主体区域:分为教学区、实验区、讨论区三个部分,满足不同教学需求。

2.教学区: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师可以在此进行授课,学生可以在此进行听讲。

3.实验区:配备高性能计算机,供学生进行实验操作。

4.讨论区:提供舒适的座椅,方便学生交流讨论。

四、设备配置1.计算机设备:选用品牌计算机,配置高性能处理器、显卡、内存等硬件,满足教学和实验需求。

2.显示设备:选用高清显示器,保证学生观看清晰。

3.网络设备:搭建高速校园网络,实现教学资源共享。

4.安全设备:安装防火墙、杀毒软件等,确保网络安全。

五、软件资源1.教学软件:根据课程需求,配备相应的教学软件,如编程软件、图像处理软件等。

2.实验软件:提供丰富的实验软件,满足不同课程的实验需求。

3.学术资源:搭建学术资源库,提供国内外优秀论文、教材等资源。

六、师资培训1.对教师进行计算机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教学质量。

2.鼓励教师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了解行业动态。

3.定期组织教师进行教学研讨,提升教学水平。

七、运行与管理1.制定机房管理制度,规范学生行为。

2.定期检查设备,确保正常运行。

3.建立维修保障体系,及时修复故障设备。

4.加强网络安全管理,防范网络攻击和病毒侵害。

八、项目预算1.设备购置:计算机、显示器、网络设备等。

2.软件购置:教学软件、实验软件等。

3.师资培训:教师培训费用、学术交流费用等。

4.维修保障:设备维修费用、网络安全费用等。

九、项目实施1.成立项目组,明确责任分工。

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重点专业建设方案

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重点专业建设方案

专业三计算机应用重点支持专业建设计划一、需求论证(一)建设背景随着计算机、通讯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各行各业普遍将计算机作为办公的必备工具,需要大量的计算机硬件维护、网络应用、图文编辑、视频处理和平面设计人才。

根据相关调研显示,未来5年黑龙江省技术工种人才缺口将达到80万,其中就计算机人才的需求仍高居榜首。

而由于XX市将着力打造新型农业、现代化物流、现代生态旅游、煤灰等产业集群。

随着这些产业集群的发展,对计算机人才缺口将达到1万余人,而XX的地理位置属于边境城市,吸收外地人才相对困难,这一缺口仍会增加,这也为我校计算机应用专业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提供了良好契机。

通过近几年对XX市社会用人单位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的要求及原有计算机应用人才的基础分析,预测主要有以下五个岗位群急需人才补充:平面设计及广告设计、办公自动化系统应用、计算机网络组建与设备调试、计算机网站搭建及网页维护、多媒体动漫设计等。

(二)建设基础计算机应用专业作为我校的龙头专业,办学至今历经二十几年的发展历程,已培养毕业生近万人,取得了显着的社会效益、人才效益和经济效益,被黑龙江省教育厅正式认定为黑龙江省重点专业。

作为全市计算机应用和软件技术领域技能型人才培训基地,实施校企合作,已摸索出“职业素养+专业理论+专业实训+特色培养”的专业课程体系。

校内现有各类计算机1037台、实训室28个。

均参照企业生产环境建设,开设的实训项目绝大部分是生产性实训。

首创的学生工作室——FN工作室,模拟实际工作环境,实现了专业与产业、课程与岗位的有效对接。

另外,校外有宏德广告公司等6家合作企业,10余种岗位可供学生实习实训。

通过订单培养的方式有5家本地企业作为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就业基地。

计算机应用专业拥有一支“双师型”师资队伍。

现有专职计算机教师28名,本科以上学历占100%,省学科带头人1人,市级骨干教师1人,有23名教师具备计算机相关职业资格证书。

“双师型”教师比例83%。

计算机应用施工方案

计算机应用施工方案

计算机应用施工方案在当今信息化社会,计算机应用已成为各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施工行业也不例外。

计算机在施工领域的应用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质量和安全性。

本文将探讨如何制定一套科学有效的计算机应用施工方案,以期提升施工工程的管理水平和执行效率。

1. 确定需求在制定计算机应用施工方案前,首先需要明确自身施工项目的需求。

这包括了项目的规模、类型、特点、工程周期等相关信息。

只有明确了需求,才能有针对性地选择合适的计算机应用软件和工具。

2. 选择合适的软件针对不同类型的施工项目,需要选择适合的计算机应用软件。

比如,施工管理软件、进度管理软件、成本管理软件、BIM软件等。

要根据项目的需求和特点,选择能够满足需求的软件工具。

3. 项目实施在选择了合适的软件工具后,需要对其进行实施。

这包括软件的安装、设置、数据导入等工作。

同时,还需要对项目相关人员进行培训,确保他们能够熟练操作所选软件,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4. 数据管理在使用计算机应用软件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数据。

因此,数据的管理和保护也是极为重要的一环。

需要建立规范的数据管理制度,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安全性和可靠性。

5. 监督与评估一旦完成了计算机应用施工方案的实施,还需要对其进行监督和评估。

通过不断的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计算机应用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综上所述,制定一套科学有效的计算机应用施工方案对于提升施工项目管理水平和执行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充分了解项目需求、选择合适的软件工具、项目实施、数据管理和监督评估等方面都做到位,才能发挥计算机应用在施工领域的最大作用。

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重点专业建设方案报告

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重点专业建设方案报告

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重点专业建设方案报告尊敬的领导:根据计算机专业的发展趋势和学校的教育定位,我们认为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的重点专业建设方案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教师队伍建设1.引进高水平的教师:通过与相关高校合作,引进一批高水平的计算机专业教师,他们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和专业知识,能够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

2.培养本土教师:重点培养学校现有的计算机教师,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和专业能力。

通过各类培训、考核和评价机制,激励教师不断提升自身水平。

3.建立教研团队:组建计算机专业的教研团队,定期召开教研会议,分享教学经验,研讨教学方法和教材编写等问题,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二、专业课程设置1.建立基础课程体系:重点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包括计算机原理、数据结构、算法设计等。

同时,强调实践环节的设置,让学生能够真正掌握和运用所学知识。

2.加强专业方向课程:依据市场需求和行业发展趋势,设置与计算机专业相关的专业课程,如网络技术、软件开发、数据库管理等。

这些课程应该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既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又能够适应不同行业的人才需求。

3.开设实践课程:实践是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和提高实际操作能力的重要环节。

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应该注重实践课程的设置,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机会。

例如,开设实验课程、实习课程、项目实训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能力。

三、实验室建设1.更新实验设备:计算机专业离不开实验环节的支持,因此需要投入一定的资金来更新实验室的硬件设备。

确保学生能够操作最新的计算机设备和软件工具,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2.完善实验室管理机制:建立健全的实验室预约制度和使用规范,确保实验室资源的合理分配和有效利用。

3.扩大实验场地:根据计算机专业的发展需求,适时扩大实验室场地,提供更多的实验空间,以满足学生实验和实践的需求。

四、产教融合1.与企业合作:积极与各企业合作,建立产教融合的机制。

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学校可以了解到行业的最新需求和趋势,为学生提供更贴近实际的教学内容和实践机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平县职业教育中心计算机应用专业、实训基地建设实施方案根据河南省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精神,根据我校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发展需要,特制定我校计算机应用专业建设实施方案。

一、建设背景与基础(一)建设背景信息技术产业是我国面向21世纪生存发展的战略性产业,它是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加快实现现代化的必然选择,近十年来,信息技术产业保持着超过25%的增长率,已进入高速发展期,成为我国经济建设的增长点。

电子信息产业是一项新兴的高科技产业,被称为朝阳产业。

根据信息产业部分析,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将进入发展的关键时期,预计电子信息产业仍将以高于经济增速两倍左右的速度快速发展,产业前景十分广阔。

未来的发展重点是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等产业;新兴通信业务如数据通信、多媒体、互联网、电话信息服务、手机短信等业务也将迅速扩展;值得关注的还有文化科技产业,如网络游戏等。

目前,信息技术支持人才需求中排除技术故障、设备和顾客服务、硬件和软件安装以及配臵更新和系统操作、监视与维修等四类人才最为短缺。

而未来一段时期,在集成电路、软件、计算机与信息处理、现代移动通信、信息安全、信息服务和系统集成等技术领域加强创新,促进IT产品更新换代,进而推动本地区经济信息化进程,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走出一条新型工业化道路。

所以,无论是从大的方向讲,还是从小的方面讲,培养和储备高素质的IT人才都显得非常重要。

这些都离不开计算机应用方面的专业人才。

此外,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要求各类技能型人才必须持职业资格证书上岗,即便是大专或本科学历的人员,也只有在考取职业资格证书后才能具有相关职业的上岗资格。

不难看出,用工体制的专业化、规范化更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二)建设基础西平县职业教育中心是由原西平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金刚高级中学、五沟营职业高中三所职业学校合并组成。

整合了西平县职业教育资源,为西平县职业教育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010年被河南省教育厅列为省级示范性职业学校,2011年被评为国家重点职业学校。

根据学校专业设臵及师资力量,计算机应用专业被列为我校重点建设专业,以此带动我校专业的建设和发展,推进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全面提升办学内涵和人才培养质量。

我校计算机应用专业是开办较早的专业之一,课程设臵有:电工基础、电子技术、计算机应用基础、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数据库技术、VB程序设计、平面设计、计算机网络技术等。

计算机应用专业具备较好的实验、实训设施设备基础,拥有计算机专业实习机房4个,多媒体实验2个,设备价值达100多万元。

完好率98%以上。

学校实行校企合作、‚订单‛培养,推进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

毕业生同时拥有毕业证和职业资格证书。

学生凭借良好的综合素质、扎实的专业基础和娴熟的专业技能深受用人单位欢迎。

构建了‚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与企业签定了‚订单式‛人才培养合同。

并以此为基础进行有针对性的专业配套设臵和课程、教材调整,建立了以专业能力为中心的课程体系,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近几年来,在驻马店市举办的电脑设计与制作技能大赛中屡获大奖,在2011年举办的驻马店市第一届教师技能大赛中荣获团体二等奖。

二、建设思路与目标(一)指导思想品牌专业、特色专业是学校特色的具体化。

学校在建设过程中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遵循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律,体现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以培养具有合格文化程度、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技能人才为目标,切实落实以教学质量为中心,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手段为重点,强化特色意识、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通过建设推动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带动各专业建设整体水平的不断提高。

(二)基本思路作为学校重点专业建设,计算机应用专业根据国家提出的职业教育发展思路,提出了计算机应用专业建设目标:经过3至5年的建设,使本专业能继续跟踪行业发展、定位准确、培养目标明确,形成完善的工学结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一支具有双师型素质结构的师资队伍、力争建立融‚产、学、研‛于一体的校内实训基地和多方位合作的校外实训基地,发挥示范性特色专业的作用。

结合建设目标,提出专业建设重点内容:第一、进一步完善并实施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推行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第二、构建具有一定竞争力的课程体系,建设校级精品课程。

第三、内培外引相结合,以课程建设、实训基地建设等为途径加强教师教研能力与工程能力培养,打造一支专兼职结合、结构合理、具有‚双师‛素质结构的教学团队;第四、完善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从‚以产助教、以产促学‛为出发点,着力发挥校内实训基地的人才培养优势、加强与行业企业合作。

第五、利用专业资源,以对外技术培训及技术支持为主导,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发挥师生的技术优势开展知识培训与技术服务。

(三)建设目标以培养学生计算机应用技术方向的职业能力和服务区域经济为目标,创新‚产学一体,学岗直通‛的三段式人才培养模式,探索‚教学工厂‛的教学模式。

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将计算机应用专业建成办学思想先进、教学质量高、工学结合紧密、产学特色鲜明、对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较大促进作用的的职业教育示范性专业。

1、专业建设动态调整机制计算机应用专业依托行业学会,建立了学校、行业学会、企业三者之间良好合作的运行机制,即行业学会主要提供行业信息咨询,负责实训基地建设方案评估,监督教学计划执行;学校主要负责教学计划的制定和实施,培养人才;企业负责学生学业考评,吸纳学生就业。

2、校企合作机制采取灵活多样合作方式,以人才培养为目的,以过程共管为手段,实现专业建设责权利共分担。

通过三年建设,专业建设形成“互利共惠”的“校企一体化”合作机制。

3、人才培养围绕社会经济发展与人才市场需求,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一定创新意识,掌握办公应用、维修、网络、数据处理等专业技能,适应当前IT岗位要求,能够从事IT企业生产、管理与技术推广和服务的技术应用型人才。

4、课程体系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构建以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为目标,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为核心,以工作任务为线索,以职业技能鉴定为参照的课程体系。

5、教学团队以“双师型”教师培养为重心,建设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充满活力的教学团队。

形成以行业、企业技术专家参与的教学理念先进、实践技能较高、双师结构合理的专业教学团队。

6、实践教学条件在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上,专业将立足于建成一个集教学、职业培训于一体的实训基地,以适应工学结合、‚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专业充分利用自身的师资、设备优势,积极开展各项社会服务活动。

7、专业教学资源力争与企业合作编写核心课程教材,建设共享专业资源库,建立专业网站,共享优质核心课程和网络课程。

共享资源包括:多媒体课件、电子教案、课程项目资料、试题库等。

8、社会服务能力以服务社会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力争为周边企事业单位的技术革新、职工培训等提供支持。

面向社会开展技能培训,每年为下岗职工、农村转移劳动力提供培训服务和技术咨询,面向社会为准备参加计算机应用专业技能考核和职业技能鉴定提供培训服务。

三、重点建设内容经过5至8年将计算机应用专业打造成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质量一流、课程体系先进、专业特色鲜明、实训基地完备、工学结合效果显著、行业和社会高度认可的示范特色专业。

1、专业建设动态调整机制(1)建设目标计算机应用专业应在实践中逐渐找准自己的办学定位,明确办学思想,培养计算机技术实用型人才的服务思想,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坚持‚面向市场、面向社会‛的办学方向,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创品牌,以服务谋发展,不断修订与完善学生培养方案。

(2)建设思路执行学校专业建设思想,紧密依托周边地区IT企业,以产品装配、生产和售后技术服务过程为职业目标岗位,采取‚与产业对接、与职场一体‛的校企共建模式,以服务计算机应用为宗旨,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促进产学结合,推进专业建设。

(3)建设内容紧跟IT企业发展及产业结构的升级,适时调整我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规格,形成专业建设与企业发展、企业技术升级、行业发展同步的专业建设动态调整机制。

2、校企合作机制(1)建设目标坚持合作共赢原则,健全校企合作机制,在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工作原则指导下,和周边IT单位建立友好合作关系。

(2) 建设思路坚持职业教育宗旨,加强对用人单位的考察力度,通过各种途径广泛收集企业用工信息,由学校对用人单位进行全方位、多视角的细致考察评估,确定校企合作方向。

(3)建设内容校企合作在职业教育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学校本着“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责任共担,利益共享”的原则,与合作企业建立的紧密合作。

专业教师有计划地到企业工厂学习、参观、交流,提高专业技能,指导教学。

计划将进一步邀请企业高层管理技术人员进校讲学、参与教学探讨。

成立由校方、企业、教育专家等方面人员组成的“专业委员会”,指导教学。

3、人才培养模式(1)建设目标根据市场调研情况,本专业培养目标确定为‚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能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适应计算机应用行业生产、服务与管理岗位第一线需要的,能从事计算机应用、维护和调试及计算机网络系统管理、施工等方面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级专门型人才。

学生应重点掌握软(硬)件处理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具有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2) 建设思路走“工学交替,能力渐进”的人才培养途径。

通过校企合作方式,引进企业资金或直接引进生产线,建立校内生产性实习实训车间,逐步构建和完善“校内工学交替+校外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

(3)建设内容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与IT公司合作,紧跟技术发展,充分利用企业资源,加大校企‚订单式‛培养力度。

为软(硬)件开发、维护等行业部门培养具备相应服务技能,具有良好职业素质和自主创业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4、课程体系(1)建设目标通过对企业需求人才能力标准的调研分析,对计算机应用技术典型岗位的工作过程分析和对岗位能力分析,对课程体系进行改革。

注重计算机应用技术行业的发展要求,围绕岗位能力要求,结合职业性、应用性、实践性三原则,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的框架,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将职业道德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2) 建设思路以专业教研室为主体,开展广泛的社会调研,按照教学改革和建设的任务要求,合理构建本专业课程体系,将课程内容与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和岗位技能进行有效衔接,教学内容尽可能及时反映新技术、、新标准的发展,吸收在实际工作中起作用的经验知识和技巧,注重人文与专业技术的结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满足行业多岗位工作内涵变化、发展所需的知识和能力,更好的就业,并能适应岗位的迁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