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志的三重性:科学、反思与行动

合集下载

民族志反思 -回复

民族志反思 -回复

民族志反思-回复民族志反思:从历史到现实的反思与探索引言民族志是一门研究人类文化和社会结构的学科,通过对不同民族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不同文化、思维方式和社会体系的差异和共同之处。

然而,在进行民族志研究的过程中,我们是否应该对自己的研究方法和立场进行反思呢?本文将探讨民族志的反思并回答这个问题。

第一步:了解民族志的历史背景1.1 民族志的起源民族志起源于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的欧洲,当时的学者们开始对不同的文化和社会群体进行研究,试图理解人类的多样性。

这使得民族志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1.2 民族志的经典理论在民族志发展的早期阶段,出现了一些经典理论,如马克斯·韦伯的理性化观念、艾伯特·沙博格的社会演进理论和布朗尼斯洛夫斯基的文化相对论。

这些理论对民族志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1.3 民族志的批判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民族志受到了批判,主要原因是其在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这些问题包括研究者的偏见、剥夺群体独立发展的权利以及研究过程中对于权力关系的忽视。

第二步:反思民族志的方法和立场2.1 去中心化的研究方法为了解决民族志研究的问题,一些学者开始提出去中心化的方法,尊重研究对象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这些方法包括参与式研究、后现代主义研究和研究者对研究对象的权力关系的认识。

2.2 反思研究者的偏见研究者往往带有自己的思维方式和文化观念,这可能导致研究结果的偏颇。

反思研究者的偏见和加强跨学科合作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不同文化和社会群体。

2.3 尊重民族群体的知识和价值观传统的民族志研究常常剥夺了被研究群体自主发展的权利。

我们应该尊重和肯定不同民族的知识和价值观,以便真正理解和尊重他们的文化和社会体系。

第三步:探索民族志的未来方向3.1 跨学科合作和知识交流民族志研究需要与其他学科进行深入的合作和知识交流,以促进更全面的理解。

与社会学、人类学和文化研究等学科的合作可以为民族志提供更广阔的视野。

民族志反思

民族志反思

民族志反思
民族志是研究人类社会文化的学科,着重于对各个民族、社会群体的生活方式、文化传统、价值观念等进行深入了解和记录。

在进行民族志研究时,常常需要进行反思,以确保研究的客观性、尊重性和合理性。

以下是一些可能涉及的民族志反思的方面:
1.文化相对主义:
在进行民族志研究时,研究者应当保持文化相对主义的态度,尊重不同文化的差异性。

反思是否在研究中有意或无意地将自身文化标准强加于被研究群体。

2.权力关系:
民族志研究中常常涉及到研究者和被研究者之间的权力关系。

反思是否在研究中过于主观,是否真正尊重和听取了被研究者的声音,是否充分考虑了社会和历史背景。

3.隐私和伦理问题:
反思研究中对被研究者隐私的尊重和伦理问题。

研究者需要谨慎处理敏感信息,确保不侵犯被研究者的隐私权,同时明确研究的伦理准则。

4.研究者的身份:
反思研究者自身的身份和影响。

研究者的社会地位、文化背景等因素可能会对研究产生影响,需要反思这些因素对研究的潜在影响。

5.文化表达的局限性:
反思使用文字、图像、语言等方式表达文化的局限性。

研究者需要认识到文化表达的困难和挑战,以避免在研究中产生误导或刻板印象。

6.研究的目的和效果:
反思研究的真正目的和预期效果。

是否研究有助于促进文化的理解、保护和传承,还是存在其他动机,需要进行澄清和评估。

7.社会责任:
反思研究对被研究社群的社会责任。

研究者应该思考研究对被研究社群的长远影响,并确保研究结果的公正性和对社群的积极贡献。

这些反思有助于确保民族志研究的科学性、公正性和道德性,使得研究更加贴近实际、可信赖。

民族志研究

民族志研究

2016/11/21民族志根据文化人类学的传统看法,民族志既可指涉一种特殊的学术研究方法,又可指涉运用这种方法而取得的研究成果——一种特殊的文本形式。

一.定义民族志是人类学独一无二的研究方法。

是建立在在人群中田外野地工作基础下第一手观察和参与之上的关于习俗的撰写。

或者通常说是关于文化的描述,以此来理解和解释社会并提出理论的见解。

民族志既是一种研究方法,也是一种文化展示的过程与结果。

民族志是20世纪初期由文化人类学家所创立的一种研究方法。

研究者主要通过田野调查,深入到某些特殊群体的文化中去,从其内部着手,提供相关意义和行为的整体描述与分析。

一般认为,著名文化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所创造的“参与观察法”是民族志方法体系的核心内容。

二.研究对象就既存民族志的实际内容看,民族志考察的对象类型,范围比固定化的“民族”远为宽泛而多变。

20世纪列维—斯特劳斯认为,民族志的对象是指广义上的“社会共同体”,而非“民族”。

民族志中的“民族”实际上不再指民族(尤其是近代定义中的民族),而是观察者主动选择的方法论单元。

三.代表人物罗尼斯拉夫•马林诺夫斯基(台湾翻译为马林诺斯基,1884年—1942年)发迹于英国的波兰人类学家,他是现代人类学的奠基人之一。

其建构以客观民族志记载田野调查研究成果的方式,并开创最早的社会人类学课程,故有人称他为“民族志之父”。

《西太平洋的航海者》典范地展示现代田野工作与民族志方法。

四.民族志发展的三个时代从作者的异地经历的参与深度和讲述心态来看,民族志的演进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时代。

第一个时代的民族志是自发性的、随意性的和业余性的。

中国史籍《春秋.左传》中的“蛮夷”传(偏重纪实的)、《山海经》中描写远方异族的文字(偏重想象的)。

古希腊的希罗多德被推崇为最早的民族志作者,他的著作《史记》除讲了希波战争外,还记载了许多传说、地理、人种志等内容。

中世纪的东方旅行见闻录《马可.波罗游记》是地理大发现之前的民族志的代表。

民族志反思 -回复

民族志反思 -回复

民族志反思-回复“民族志反思”是对人类民族现象的思考和审视。

本文将从民族志的定义、特征以及其反思的意义等方面进行逐步回答。

首先,什么是民族志?民族志是一门学科,研究人类各个民族的成因、形态、演变以及相互关系。

民族志起源于19世纪,以社会学家弗兰茨·鲁道夫·海德格尔为代表。

他强调每一个独特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语言、宗教、价值观等特征,并认为这些特征是民族自身发展和维系的重要因素。

接下来,我们要了解民族志反思的特点和意义。

民族志反思通常发生在研究者对其所研究的民族特征进行分析和解读的过程中。

这种反思往往是对传统民族志研究的质疑,以及对研究者自身的价值观和立场的反思。

民族志反思的意义在于拓宽我们对民族现象的认知,促进各族群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交流。

在继续深入探讨民族志反思之前,我们需要了解一些民族志的典型特征。

首先,民族志是一门深入的研究,需要通过实地调查和参与观察来获取数据。

其次,民族志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众多学科领域,如社会学、人类学、语言学等。

最后,民族志是一门文化相对主义的学科,即认为每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文化背景和发展轨迹,不应将自己的价值观强加给其他民族。

在民族志反思的过程中,研究者应当始终保持开放和批判性的思维。

首先,他们应该反思传统民族志研究的方法和观点是否具有局限性。

例如,以往的民族志研究往往将某个民族的特征简单地归类和概述,而没有深入地挖掘其内在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其次,研究者还需要反思自己作为研究者的角色和立场,是否存在偏见和假设。

他们应该以客观和中立的态度去研究和解读民族现象,尊重每个民族的独特性和多样性。

最后,研究者应该关注民族志研究对民族文化保护和推动社会发展的价值。

民族志研究不仅仅是对过去和现在的描述,更应该在理论和实践上为民族发展提供启示和指导。

总之,民族志反思是对人类民族现象的一种探索和思考。

通过对民族志的定义、特征以及其反思的意义的回答,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民族志及其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

西方人类学十讲 笔记

西方人类学十讲 笔记

民族志与实验民族志三类素材:第一类,全貌性的概括,用一系列图标展示各种文化元素,元素之间的关系以及与整体的联系,并在图表的基础上补充当地人都讲述情况和人类学者的观察。

第二类:把人类学者观察到的社会行动的实际情况记录下来,一般指田野日记,或是对被研究者的实际行为和理想模式之间的对比,是第一种材料的补充。

第三类:研究者对研究对象表述风格,民俗,巫术模式等方面的说明,是对研究者的思维方式描述。

三类素材作为科学文化的证据,对功能主义的批判1,与殖民主义的关系2,欧洲与没有历史的人3,描述和修辞,阐释人类学反思人类学,文本学派,对传统人类学的批判1,叙述结构,全观性,理论基础是文化科学或功能主义,先把文化或社会作横切面切割,然后用功能主义理论把他们联系起来,2,民族志作者在文本中的角色,为了表现科学性,早期民族志作者往往不使用第一人称表述,但让读者不了解人类学者在田野中获得知识的途径3,被研究者的共性,常把社会——文化作为整体研究,压制或消除了被研究者的个性,用共性压制个性,实际上减少了民族志的可信度。

4,田野工作经验构成,一开始交代田野经验和条件,以显示研究者的权威性,让读者接受。

但同时,为了显示科学的论述,只用极少篇幅交代田野经验。

5,日常生活情景,用大篇幅描述日常生活情景,显示人类学家和研究对象的“密切关系”,如曼城学派的手法。

6,当地人观念的表述,不愿直接表述自己的观点,而是借当地人的观点,表述观点。

7,具体素材的推知法,倾向从而把具体事例推向具有理论意义的推论,因此对具体事例描述停留在某种“典型性”上,而不进入到具体细节中,这样做不仅让作者从现实中分离,也让研究社区游离到理论的相关性之外,让民族志成为与作者和社区都无关的论述。

8,术语的润色,为表现专业性,同时试图避免采用太多术语使自己的描述不显示,试图在术语和描述之间找到平衡点,但显得虚假。

9,被研究者的概念和言论的注解,为了方便读者理解,或是为了避免暴露自己对当地语言能力的理解有限,对文中研究者用的概念加以注释,以体现自己作品的现实性。

民族志名词解释

民族志名词解释

民族志名词解释民族志是一种研究人类社会民族问题的学科,旨在通过对各民族的历史、文化、社会习俗等方面的调查,探讨和揭示不同民族之间的差异和联系,以及其对社会变迁和发展的影响。

民族志是一门涉及人类学、社会学、历史学等多学科的综合性研究领域。

民族志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了解世界各民族之间的差异、相似和联系。

其主要内容包括对各个民族的起源、迁徙、定居、社会结构、宗教信仰、语言、传统习俗、艺术形式等方面的调查研究,以及对民族间的相互影响和交流的分析。

民族志研究的方法主要有田野调查、文献分析、口述历史等。

田野调查是指研究者亲自走访各个民族社群,与其进行交流和观察,以获取详尽的实证资料。

文献分析则通过研究历史文献、民间传说、地方志等书籍资料,以了解和解释民族的历史和文化。

口述历史则是通过与长者或其他具有丰富经验的人进行面对面交流,以获取关于民族的传统知识和经验。

民族志研究的重要意义在于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自己所属的民族,并与其他民族进行对比和交流,从而促进不同民族之间的相互尊重和平等发展。

这对于推动社会的多元化、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民族志研究也有助于发现和保护濒危民族的文化遗产,促进各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然而,民族志研究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研究者需要时刻保持客观、中立的态度,避免将自己的判断和价值观强加于研究对象。

其次,田野调查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而且可能受到语言、文化和政治等因素的限制。

再者,民族志研究往往涉及到个体的隐私和敏感信息,研究者需要注意保护研究对象的权益。

总之,民族志作为一门关于人类社会民族问题的学科,旨在通过对各民族的调查和研究,揭示其差异和联系。

民族志的研究有助于促进跨文化交流与理解,推动多元文化的发展。

但是,民族志研究也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困境,需要研究者们保持中立和尊重的态度,克服困难,科学进行研究。

民族志讲义

民族志讲义

民族志讲义第一章绪论一、民族学、民族志、民族志学、民族志资料1、传统上理解:民族学是学科,民族志指材料。

另一种理解就是,民族志等于民族志学,都是指一种研究方法、过程。

之所以用民族志学这个词,是避免对“民族志”产生误解,怕误解为“民族志资料”。

所以有人(如景军)干脆主张用“田野志”代替“民族志”。

而让中文的“民族志”这个词汇保留中文的愿意。

而且,“田野志”这样的词汇只有人类学才有。

2、“民族志资料”是“民族志”用法的解释性叠加,为的是专指资料的那部分。

其用法类似“民族志学”,想让人一目了然,知道它是一门学问。

所以理解“民族志”这个词,要加进时间观念。

(1)传统上,指的是资料,所谓中文的“史”、“志”、“论”。

“志,同积、集、记也”。

(2)现代的转向(实际上仍是继承,将内容更加确认而已),即民族志乃专指一种研究方法,一种视角。

所以《民族志》是关于研究方法的学问。

民族志已被应用到其它各个领域:民族志电影、民族志诗学、民族志传播学……民族志是人类学中的一种工作过程,或研究过程。

二、民族志研究、人类学田野研究、质的研究1、民族志研究是人类学研究,但它又特指那种研究者亲身进行的田野工作的一种研究。

因为有许多人类学研究,并不是研究者直接到田野中收集第一手资料,分析归纳,与被研究者互动的。

所以:人类学研究要广泛一些。

有许多非专业人员也在做所谓的“人类学研究”。

而“民族志研究”是专指某一种类的人类学研究。

2、“人类学田野研究”这个词汇也经常出现。

中文的多。

一则,听起来比较好听,象一门学问,也不会产生误解。

二则,其实很多人关不知道或弄得很清楚上述的那些词汇的含义。

3、关于质的研究民族志研究属于一种质的研究。

其实考古学、历史学、民俗学、民族学、人类学等的研究都属于质的研究。

但质的研究还是不同于定性研究。

定性研究更宽泛,是相对定量研究而言的,如哲学研究、个人反思、政策分析等属于定性研究,但却不属于质的研究。

(陈向明)但也有人认为,遵循概念经济原则,还是让它们相同。

社科研究方法:民族志

社科研究方法:民族志

民族志(Ethnography)David M.Fetterman民族志是描写一个群体或文化的艺术和科学。

它的长处在于描述。

民族志从特定文化的本土人的视角给读者提供了一幅正在进行的事情的详细图像。

对于一些导致特定结果的项目实施过程,它还能为我们提供对这些过程的洞见。

它是涉及田野工作的主要方法学手段之一。

民族志学者将自己沉浸在某个文化中,以便在其自然环境中观察和记录人们的行为。

用于观察的时间可能从几个月到几年不等,必须要有足够的时间来观察一段时间内的行为模式。

这是一种形式的信度(Reliability)。

来源:工众号人文社科知识分享民族志学者试图在田野中得出局内人或主位的(emic)现实观(参见主位/客位之分(Emic/Etic Distinction))。

民族志学者可能同意,也可能不同意这位局内人的观点,或者认可它是对现实的客观观点。

民族志的目标就是不做主观判断,它承认一个人对现实的认识,无论其是否具有科学价值,都会对现实有所影响。

民族志学者承认,根据人们在社会中的不同角色,存在多重现实或者多种现实观。

比如说,一位中上阶层的老年妇女和经济社会地位较低的美国黑人男性,对同一位警官的看法可能就不同。

民族志学者记录了多种多样、时常互相矛盾的主位或局内人观点。

大多数民族志学者以这样的知识为基础,并采用外部或客位的(etic)观点来解释这些现实的主位观之间的关系。

来源:工众号人文社科知识分享民族志比其他形式的研究更花时间,因为需要田野工作——要和人们一起在其生活的自然环境中共度一段时间。

民族志学者在田野待上一段时间,以便把他们收集的数据置于情境之中。

花在田野工作上的时间长短可能会影响研究者的适应,但花在田野上的时间和数据的质量直接相关。

有讽刺意味的是,更高的效率常常却是没有效率:花费更多的时间在田野上,将会在调查完成之后节省为修正理解不充分的问题所要花费的时间。

来源:工众号人文社科知识分享这种沉浸在其他人生活中的民族志,使民族志学者得以更准确地解读人们的行为。

民族志的概念

民族志的概念

民族志的概念
民族志的概念
一、定义和来源
民族志是指针对某一民族而作的描述、记录、分析、阐释的学术文献。

它源于人类学的发展,是研究民族文化和历史的重要工具之一。

二、特点和内容
1.重视实证。

民族志以事实为依据,用科学的方法记载民族历史、文化、社会生活等方面的事实,重在客观描述,尽可能避免主观臆断。

2.涵盖广泛。

民族志的内容十分广泛,其中包括民族的史志、地理、语言、风俗、宗教、艺术等领域。

3.深入剖析。

民族志不仅仅是记录和描述,还包括对各种现象的分析和理解,探究背后的原因和意义。

三、意义和作用
1.促进多元文化交流。

民族志的研究成果可以被其他地区、民族的学者借鉴,促进文化交流和交融。

2.维护文化多样性。

民族志的研究有利于人们认识和尊重其他民族的不同文化,在促进文化多样性方面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3.保护和发展传统文化。

民族志是传统文化的记录和继承,有利于保护和发展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和独特性。

四、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展望
1.由于民族志的研究对象比较单一,其研究结果对于其他民族的适用性有限。

2.对于民族志的纪录和存储,需要采取相应的手段和措施,以防止文物的流失和毁灭。

未来,随着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在研究方法和手段上会有更多的选择空间,为民族志的研究和发展开辟新的道路。

总之,民族志是人类学的一项重要内容,有助于促进文化多样性、保护和发展传统文化,也需要重视其存在的问题,加以解决。

民族志的名词解释

民族志的名词解释

民族志的名词解释1. 介绍民族志(Ethnography),简单来说,是一种关于人类多样性的研究方法和学科领域。

它研究的对象是各种不同的人类群体,包括他们的历史、文化、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等。

通过对民族志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不同民族之间的差异和相似之处。

2. 民族志的起源民族志起源于19世纪的欧洲,当时人们对于人类多样性的研究兴趣逐渐增加,开始发展起许多不同的学科领域。

民族志作为其中一种方法和学科领域,最早由英国人William Ellis和Herbert Spencer提出并发展起来。

3. 民族志的研究内容民族志的研究内容非常广泛,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1. 民族志的目标民族志的目标是通过对特定人群的研究,揭示其历史、文化、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等方面的情况。

通过深入了解一个民族的特点和特殊性,可以为社会科学和人类学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3.2. 民族志的方法•田野调查:民族志的核心方法就是田野调查。

研究者进入特定的社区或群体,观察和记录他们的行为、习俗、价值观等,以帮助理解和分析该群体的文化和社会现象。

•人类学文献研究:民族志研究需要对相关的人类学文献进行研究和分析,以了解以往研究的成果和观点。

•口述历史记录:研究者通过访谈和采访的方式,向研究对象询问过去的经历和历史事件,从而获取更全面的信息。

3.3. 民族志的重要性民族志是人类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分支学科,它对于理解和解释人类社会和文化的多样性有着重要的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和生活方式,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发展和社会变迁的过程。

同时,民族志的研究结果对于解决现实问题和推动社会发展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例如,在社会发展和改善民生的过程中,民族志研究可以提供宝贵的参考,帮助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

3.4. 民族志的限制和争议民族志研究也存在一些限制和争议,其中包括以下几个问题:•文化决定论:某些民族志研究可能过分强调文化对于个体和社会行为的决定作用,忽视了其他因素的影响。

民族志研究

民族志研究

2016/11/21民族志根据文化人类学的传统看法,民族志既可指涉一种特殊的学术研究方法,又可指涉运用这种方法而取得的研究成果——一种特殊的文本形式。

一.定义民族志是人类学独一无二的研究方法。

是建立在在人群中田外野地工作基础下第一手观察和参与之上的关于习俗的撰写。

或者通常说是关于文化的描述,以此来理解和解释社会并提出理论的见解。

民族志既是一种研究方法,也是一种文化展示的过程与结果。

民族志是20世纪初期由文化人类学家所创立的一种研究方法。

研究者主要通过田野调查,深入到某些特殊群体的文化中去,从其内部着手,提供相关意义和行为的整体描述与分析。

一般认为,著名文化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所创造的“参与观察法”是民族志方法体系的核心内容。

二.研究对象就既存民族志的实际内容看,民族志考察的对象类型,范围比固定化的“民族”远为宽泛而多变。

20世纪列维—斯特劳斯认为,民族志的对象是指广义上的“社会共同体”,而非“民族”。

民族志中的“民族”实际上不再指民族(尤其是近代定义中的民族),而是观察者主动选择的方法论单元。

三.代表人物罗尼斯拉夫•马林诺夫斯基(台湾翻译为马林诺斯基,1884年—1942年)发迹于英国的波兰人类学家,他是现代人类学的奠基人之一。

其建构以客观民族志记载田野调查研究成果的方式,并开创最早的社会人类学课程,故有人称他为“民族志之父”。

《西太平洋的航海者》典范地展示现代田野工作与民族志方法。

四.民族志发展的三个时代从作者的异地经历的参与深度和讲述心态来看,民族志的演进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时代。

第一个时代的民族志是自发性的、随意性的和业余性的。

中国史籍《春秋.左传》中的“蛮夷”传(偏重纪实的)、《山海经》中描写远方异族的文字(偏重想象的)。

古希腊的希罗多德被推崇为最早的民族志作者,他的著作《史记》除讲了希波战争外,还记载了许多传说、地理、人种志等内容。

中世纪的东方旅行见闻录《马可.波罗游记》是地理大发现之前的民族志的代表。

民族志的科学范式的奠定及其反思

民族志的科学范式的奠定及其反思

民族志的科学范式的奠定及其反思
高丙中
【期刊名称】《思想战线》
【年(卷),期】2005(031)001
【摘要】一般认为,民族志的科学范式是由马林诺斯基出版于1922年的民族志代表作<西太平洋的航海者>所奠定的,它体现了功能主义人类学/科学人类学对田野作业、理论或主题、民族志三要素的结合.近年来进行学科反思的学者指出,过于强调马林诺斯基的贡献其实抹煞了民族志方法早在1922年以前的一个时期就逐渐发展起来的事实;更重要地,对马林诺斯基的文本和学术背景的研究表明,他所谓的"科学"民族志既包含了诗学也包含了政治成分.
【总页数】8页(P74-81)
【作者】高丙中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社会学人类学研究所,北京,10087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C95
【相关文献】
1.认知神经科学范式检讨与文化反思 [J], 孟维杰
2.人类学民族志视野内的中国朝鲜族研究——基于对"中国西南非汉族群"民族志与"韩国人类学"民族志成果总结与对比的反思 [J], 聂家昕
3.天真的人类学家与人类学的"天真"--民族志反思的反思 [J], 周建新
4.反思“始终局外人”:伯明翰学派青年文化研究民族志方法论探析 [J], 卢幸妮
5.作为反思共识的民族志电影 [J], 陈学礼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人类学反思性民族志研究_一个范式的六种尝试

人类学反思性民族志研究_一个范式的六种尝试

4月,来自云南大理学院的张锡禄、四川平武县方志办的曾维益、四川凉山西昌民族研究所的马尔子被邀请到北京大学的讲堂,与书斋中高谈阔论的人类学专业师生对话,以中国西南地区的田野经验向学院派人类学提出挑战。

这实际上是一个相互学习的过程,通过这种交流,我们才能够更好地把握民族志方法,实现人类学理论与民族志田野经验的完美衔接,真正有学术水准的民族志才可能诞生,中国人类学学术水准才有可能得到整体提高。

人类学反思性民族志研究:一个范式的六种尝试高丙中(北京大学社会学系、中国社会与发展研究中心教授)反思(性)、反观(性)、反身性(reflectio n,reflex iv ity),由哲学概念进入经验研究的社会学、人类学等学科,是指一种由关于对象的知识生产反回到关于自我的知识生产的取向。

我们原来习惯的思维是从自我到他者,从主体到对象,这是一种由此及彼、由近及远、由熟到生的思绪,而反思性取向要反转过来,从他者到自我,从对象到主体,是一种转而由彼及此、由远及近、由生及熟的复杂程序。

概括而言,人类学的反思性是从这样一种转变开始的,也就是使作为认识出发点的自我反而成为认识兴趣所指向的对象。

西方人类学在马林诺斯基和拉德克利夫-布朗成为学科带头人的时代(1922~)确立了写实主义的科学民族志范式。

知识创新的批判精神在现象学哲学、解释学、后现代主义思潮深度影响经验研究方法的学术氛围下,在20世纪60年代末和20世纪70年代催生了对于人类学加以反思的强烈意识 。

人类学家对于自己的学术活动作为一种具有政治经济的动因和后果的社会实践的反思和批判是从人类学与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和欧洲中心主义的密切却被忽视的联系开始的!。

而反思的进程要想不止步于这些宏大话语层面,就必然要与民族志结合。

民族志研究被置于反思性的审视维度之中,在1977年产生了影响深远的∀摩洛哥田野作业的反思#∃。

此前,民族志一直是通过田野作业单方面地记叙作为研究对象的群体的故事,而拉比诺(Paul Rabinow )的这本薄薄的大作以十足的创意把田野作业过程本身作为记叙的对象。

民族志研究浅议

民族志研究浅议

民族志研究浅议陈一榕(广西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民族经济2008级)摘要:民族志是人类学家的田野调查的成果,是兼具人文性和科学性的独特文体。

民族志研究是在描述一个种族或一个团体中的人的生活方式,研究行为的意图和文化共享团体的互动关系。

关键词:民族志,研究对象,方法论民族志(ethnography)作为民族学重要的组成部分,完整地表现了人类学家田野调查的记录、描述、分析和解释。

民族志被视为人类学学科的产品。

马林诺夫斯基的功能主义学派认为,民族志研究包含着两个相互关联的部分:人类学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参与性观察,即所谓的“田野调查”,以及民族志者在调查的基础上进行描述性文本写作。

马氏民族志被称之为“科学民族志”或“传统民族志”,成为了标准人类学实践和书写民族志的原型。

科学民族志既有对事实、事件、现象进行记录、描述的“志”,也有对事实、事件、现象进行分析、解释和理解的“论”,是兼具人文性和科学性的独特文体。

民族志的人文性(艺术性)使得用建立在虚构艺术基础上的叙述理论来分析解释它成为了可能,这也是当前西方主流的“认知人类学”(congnitive anthropology)的主要研究领域和研究方式之一。

一、民族志的研究对象民族志研究是在描述一个种族或一个团体中的人的生活方式,重视他们原本的真面目,叙述他们如何行动,如何交互作用,如何建构意义,如何加以诠释等问题。

其目的在发现他们的信念、价值、观点和动机等,而且要从团体中的成员观点,来了解这些信念和价值如何发展和改变。

民族志研究重视结构的动态过程之整体分析,而非游离的个别事实,是一种研究者与被研究者间的互动性研究,研究者需要实地参与、观察、纪录、描述,这有助於了解社会过程的内容及形式,也与化约式的实证主义研究切入点不同。

综合而言,民族志研究是一项产品,也是一个过程。

就产品而言,它是研究的产物,典型的以一本书长度呈现;就过程而言,它是在团体中长期的观察,经研究者日复一日地观察人们的生活或与团体成员进行一对一的访谈,研究行为的意图和文化共享团体的互动关系。

民族志研究

民族志研究

2016/11/21民族志根据文化人类学的传统看法,民族志既可指涉一种特殊的学术研究方法,又可指涉运用这种方法而取得的研究成果—-一种特殊的文本形式。

一.定义民族志是人类学独一无二的研究方法。

是建立在在人群中田外野地工作基础下第一手观察和参与之上的关于习俗的撰写。

或者通常说是关于文化的描述,以此来理解和解释社会并提出理论的见解。

民族志既是一种研究方法,也是一种文化展示的过程与结果.民族志是20世纪初期由文化人类学家所创立的一种研究方法。

研究者主要通过田野调查,深入到某些特殊群体的文化中去,从其内部着手,提供相关意义和行为的整体描述与分析。

一般认为,著名文化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所创造的“参与观察法”是民族志方法体系的核心内容。

二.研究对象就既存民族志的实际内容看,民族志考察的对象类型,范围比固定化的“民族”远为宽泛而多变.20世纪列维—斯特劳斯认为,民族志的对象是指广义上的“社会共同体”,而非“民族"。

民族志中的“民族"实际上不再指民族(尤其是近代定义中的民族),而是观察者主动选择的方法论单元。

三.代表人物罗尼斯拉夫•马林诺夫斯基(台湾翻译为马林诺斯基,1884年—1942年)发迹于英国的波兰人类学家,他是现代人类学的奠基人之一.其建构以客观民族志记载田野调查研究成果的方式,并开创最早的社会人类学课程,故有人称他为“民族志之父”。

《西太平洋的航海者》典范地展示现代田野工作与民族志方法.四.民族志发展的三个时代从作者的异地经历的参与深度和讲述心态来看,民族志的演进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时代。

第一个时代的民族志是自发性的、随意性的和业余性的。

中国史籍《春秋。

左传》中的“蛮夷"传(偏重纪实的)、《山海经》中描写远方异族的文字(偏重想象的).古希腊的希罗多德被推崇为最早的民族志作者,他的著作《史记》除讲了希波战争外,还记载了许多传说、地理、人种志等内容。

中世纪的东方旅行见闻录《马可.波罗游记》是地理大发现之前的民族志的代表.第二个时代是专业性的、科学性的《人类学笔记和问询》《西太平洋的航海者》第三个时代是从反思以“科学”自我期许的人类学家的知识生产过程开始萌发的《摩洛哥田野作业的反思》在民族志发展的三个时代,观察者进入对象世界的深度、在文本中留给对象作为主体的空间以及对读者的心态都表现出巨大的差别。

反思与建构_民族志的中层理论探索

反思与建构_民族志的中层理论探索

第27卷第5期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V o l .27N o.52007年9月 Journal of South 2Central U niversity fo r N ati onalities (H um 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 Sep.2007α反思与建构:民族志的中层理论探索邹 琼(东莞理工学院政法系,广东东莞523000)摘 要:当前民族志的反思潮流有其积极性,也有随之而来的困惑。

人类学研究者要在民族志工作中进行反思性的实践。

中层理论作为一种民族志的研究策略为这种反思性的实践提供了方法论的实验平台,提供了一种有益的社会分析。

具有反思性和实践性的中层理论建构可以从概念的界定,问题意识的提出和对中层范式的检验中得到理解。

关键词:民族志;实践理论;中层理论中图分类号:C 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33X (2007)0520040204 一、民族志的反思与困惑20世纪70年代以来,人类学研究者越来越发现,田野民族志作为传统的人类学标志的基础工作面对着众多的诘问。

人类学家的目光从研究对象身上转向了自己,从早期人类学的经典民族志到当代的民族志都被纳入了反思的视野,民族志被揭开了客观和科学的面纱,取而代之的是背后隐藏的诗学的和政治学的含义。

人们自身的理解力被认为比习惯性的知识逻辑和分析方法更具有价值。

“反思成为田野民族志方法的格言。

”[1]171在后现代的人类学家们看来,民族志分为后现代的民族志和非后现代的民族志两种类型。

曾经信奉认知主义人类学而现在是坚定的后现代人类学家的斯蒂芬・泰勒这样描述前者的特征:“后现代民族志是沉思的对象,它引起了与常识世界间的断裂,并唤起了一种审美整合,在常识世界的恢复中发挥其疗效。

”[2]176一般来说,民族志是指田野地点中的参与式调查研究工作以及反映这些工作的相关文本。

民族志工作被视为人类学入门者的过渡礼仪。

民族志翻译 整理

民族志翻译 整理

民族志翻译(P45Realisht Tales)到目前为止,最为突出的、最为人们所熟悉的、最普遍的和最为大众所认可的一种民族志写作方法就是现实主义民族志,它描述了一种文化——这种文化描述的对象可以是一个社会,一种土地(房屋、建筑)的使用、一块飞地(指在本国境内的隶属于另一国的一块领土,被包围的土地,老师在讲解的时候又讲到类似唐人街的例子)、一个组织,或者是一小群有共同兴趣的人。

一个作者,不管他出版的是一套书,一本学术性的著作,一篇文章,甚至只是一篇文章的一小部分,他都会用一种公正的、第三方的口吻来叙述现实主义民族志。

通常在现实主义民族志中展现出来的有文化因素的新旧更替、某些文化要素的理论范围,同时作者也会不情愿地描述为什么这项工作要首先被实行。

而结果就是作者将为我们展现由他所表明的一种描述和他对于某些具体的、有界限的、实测的文化行为的解释。

在本书中所讨论的民族志形式中,现实主义民族志对于文化表述(这里的表述侧重反映问题)的真实性的要求是最高的。

这里有至少四个手法使故事成为现实的,清晰地产品,不同于旅行者的故事。

小说,旅行笔记。

或者最批判的,其他形式的民族志。

这些写作或具有代表意义的要素是就行文章中讨论的一样,花费最长的精力努力地去把民族志放入智力的以及文学上的饿构思。

更多的,每一个风俗现在都在作着由小变大的修改,。

评判好的文化的标准是在不停的发生着变化的,文化并不是像这些文章一样,是不会改变的。

文化和习俗(手法)都不能不变,并且因此一旦定下来,就永远这样。

P46-48 Experiential Author(ity)题目:经验性权威第一段:生词:striking敲击的打击的segment 部份、断片presumably据推测、大概visible可看见的、引起注目的vanish 消失、绝迹justified 情有可原的ideology 意识形态assumption 设想、假定well-placed瞄得准的、置于适当地点的ironically 讽刺的narrator 讲述着、讲解员subjectivity 主观、主观性moot 抽象论翻译:在民族志的现实主义方面最引人瞩目的特点就是作者通过作品中的片段来反映整体。

危机_建构与反思_民族志科学性探析_李银兵

危机_建构与反思_民族志科学性探析_李银兵

关键词: 危机; 建构; 科学性; 民族志
中图分类号: C9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8691( 2016) 03—0093—07
目前,在人类学内部,范式权威的缺失和多重 范式的并存,印 证 了“当 代 人 类 学 的 发 展 反 映 出 一 个中心问题,即关于在一个急剧变迁世界中的社会 现实的表述。在人类学内部,民族志田野工作和写 作已经成为当代理论探讨和革新中最活跃的竞技 舞台。民族志的注意力在于描述,而就其更广阔的 政治的、历 史 的 和 哲 学 的 意 蕴 而 言,民 族 志 的 写 作 就更富于敏感性,因为它将人类学置于当代各种话 语( discourses) 中有关表述社会现实的问题争论的 漩涡中心。”① 在西 方,有 的 人 类 学 者 致 力 于 复 兴 诸 如民族语义 学、英 国 功 能 主 义、文 化 生 态 学 和 心 理 人类学等旧的研究范式; 有的致力于综合马克思主 义的研究与结构主义、符号学和其他的象征分析方 式; 有的致力于建立像社会生物学那样更具涵盖性
① [美]詹姆斯·克利福德、乔治·E. 马库斯: 《写文化———民族志的诗学与政治学》,高丙中等译,北京: 商务印书馆,2006 年,第 30 页。
② [美]乔治·E. 马尔库斯、米开尔·E. 费彻尔: 《作为文化批评的人类学———一个人文学科的实验时代》,第 35 页。 ③ [美]保罗·拉比诺: 《摩洛哥田野作业反思》,高丙中、康敏译,北京: 商务印书馆,2008 年,第 155 页。
达居译,北京: 三联书店,1998 年,第 8 页。 ② 参见[美]乔治·E. 马尔库斯、米开尔·E. 费彻尔: 《作为文化批评的人类学———一个人文学科的实验时代》,第 35 页。 ③ 参见朱炳祥: 《反思与重构: 论“主体民族志”》,《民族研究》2011 年第 3 期。 ④ 参见王铭铭: 《民族志: 一种广义人文关系学的界定》,《学术月刊》2015 年第 3 期。 ⑤ 参见朱靖江: 《虚构式影像民族志: 内在世界的视觉化》,《云南民族大学学报》2015 年第 1 期。 ⑥ 参见赵旭东: 《线索民族志: 民族志叙事的新范式》,《民族研究》2015 年第 1 期。 ⑦ 参见张连海: 《感官民族志: 理论、实践与表征》,《民族研究》2015 年第 2 期。 ⑧ 参见蒋逸民: 《自我民族志: 质性研究方法的新探索》,《浙江社会科学》2011 年第 4 期。 ⑨ 参见李银兵: 《批判与反思: 实践民族志建构的必然性探析》,《云南社会科学》2013 年第 4 期。

对民族志品质问题的反思

对民族志品质问题的反思

对民族志品质问题的反思
李银兵
【期刊名称】《大连民族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7(009)006
【摘要】科学的民族志如何可能,这是现今人类学界争论的焦点问题之一.鉴于此,在对民族志品质问题的前两次反思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对民族志品质问题进行了第三次反思,提出了对科学民族志的看法和观点.
【总页数】3页(P81-83)
【作者】李银兵
【作者单位】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和社会学学院,北京,10008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C95
【相关文献】
1.幼儿学习品质:问题反思与支持策略 [J], 黄双;吴玲
2.教学仪器产品质量抽查中发现的问题及反思 [J], 向阳
3.分析幼儿学习品质—问题反思与支持策略 [J], 孙伯乐;
4.基于学习品质视角的美术活动问题诊断与教育反思--以大班美术欣赏活动“蛙声十里出山泉”为例 [J], 吴丽芳
5.译名的争议与文体的觉醒:民族志问题反思 [J], 娥满;李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 dhs utr l e o e e ieo jc . cueo ed a c n it b t e at n o s u t e ca dei,ce c n n i c l eas b c met rf xv be t Be a s f h u l o fcs ewe nfc dc nt c, mi n r sin ea d u o he l s t l a r c
a ,v l r e a d i eve io t r aue fe n nt r nt n,ti a e r ue h tt r sa ti t n ne ehn rph c sud na ey sinc ,rfe to a h sp p ra g st a he e i rn y i o t og a i t y i m l ce e e cin nd l

宓个接触地带。 当民族志转向这个接触地带时, 民族志作 者及其所置身的
文化也将成为反 思的对象。 面对事实与建构、 主位与客位 、 科学与艺术、 中立与介入等二元对立状 态, 本文认 为民族志研 究应
具 有 三 重取 向 , 即科 学 、 思与 行 动 。 反
关键词 : 民族志 ; 接触地带 ; 学主义 ; 科 反思性; 社会行动 中图分类号 : 9 2 C 1. 4 s  ̄ 标识 码 : C- t A 文章编号 :0 5 5 8 (0 1 10 4 — 4 10 — 6 1 1) — 0 0 0 2 0
On t eEt n g a h i i : ce c . fe to n t n h h o r p y Trn t S in e Re cin a d Aci y l o

Ke r s eh o a h ;c n a t o e ; sin i ;rf x v t ; o i ci n y wo d : t n g p y o tc n s ce t m r z s e e ii s ca a t l y l o
把对 异 地人 群 的所 见所 闻写 给 和 自己一样 的 人 阅读 , 就是 民族 志 (tngah )f 词源上 来 这 ehorpy 。 说, 它是指 对某一 族群 (tn ) e o 的描绘 (rp i o人 h gahc 类 学在 对原 始部 落社 会 的研 究 中 ,不断 丰 富着 民 族 志的意 涵 ,建 立起 写 作 的基 本范 式 (aai 。 prdg m) 这一 范式 逐 步被社 会 学 、 教育 学 、 传播 学 等学 科采 用 , 究对 象 超越 了孤 立 封 闭的原 始 族群 , 展 到 研 拓 不 同时 空 中 的个 人 、 体 、 织 甚 至 国家 ; 究 方 群 组 研 式 也 不 再是 简 单 的 描绘 , 是 容纳 了观 察 、 释 、 而 阐 反 思等 多种 方 式 。 民族 志业 已成 为社 会科 学最 基 本 的研 究方 式 ,但 是在 外部 它 一直 遭受 定 量研 究 兰 的质疑和挑战 ,在 内部也面临着科学主义与人文
S HEN Ho g c e g n-hn
Ab ta tS i t ce n ga h e r e t e t oh r o jc v l T e s aa o ew e u jc ad oj c idct e s c : c n f t o r yd si s h r r ei i h p c b e mo e t e bet e . h e rt n b t e n sbet n bet n i e t s i y p i ash
m od r t Thei ea t e e n m od riya o Mi r g orh c tc o s W h n e h g a eniy ntr ci b t e on w e nt ndl c t b ou htf t ona tz ne. y e t no rphyf c e t te a ho o usson i h ut r

Maio si根 据在 遥 远 的特 罗 布里 恩 德 岛上 的 田 l wk) n 野调查 , 作 了《 写 西太平 洋 的航海 者 》 。该 书第 一次 从社 会科 学 方法 论 层 面 ,对 民族 志方 法做 出系统 阐述 。旅 行 家 、 教 士 、 民地 官员 等 业余 民族 志 传 殖 的作 者 , 由于缺 乏科 学态 度 , 致他 们 不 可能从 琐 导 碎 的生 活 中勾 画 出 土著 的独 特 文化 模式 。而一 项 田野工 作 要想 获 得成 功 , 须具 备 三个 条件 : 先 必 首 要 与 当地 人长 期 生活 在一 起 , 持密 切 的接 触 , 保 与 村 落 中 的社 会 环境 非 常协 调 的融 为一 体 ;其 次 是 摆脱 先 人 为主 的成 见 ,在 科 学原 则 和 目标 的启 迪 下 , 观点 建立 在 观察 所得 的证据 的基础 上 ; 将 最后
i 2 g 2 ̄ 第 t 期
v。 NO 1

z 1g 叭 - =


1 y ]
哥民研
/ 、

^ ,
民 族志的 重性: 反思与 三 科学、 行动
沈 洪 成
( 北京 大学 , 京 10 7 ) 北 0 8 1
石 a

要 : 学 民族 志 致 力 于客 观 描 述 遥远 的他 者 , 科 主客 的 分 离折 射 出 文 明 与野 蛮的 距 离 。现 代 性 将 散 落在 世 界 角落 的 文 化
s a e ofcvlz t n sva e p c ii ai i on a d a g .The c tee c t e l ov r he w ord w e e i ole i he sm e hi orc lpr c s hr ug satr d ul ur sal e t l r nv v d n t a s i a o es t t o h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