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课件1[1].ppt

合集下载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人教版历史必修三课件)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人教版历史必修三课件)

1949
1965
205所
434所
34万 5219 127万 多所 8127 4所
1432 168万 11620 万 多所 万人
新中国前17年教育与旧中国教育发展的比较 1965年在校生 比旧中国最多时增 长 高等学校 中等学校 小 学
67.4万人 1432万人
1947年的3.3倍 1946年的6.9倍
据统计,十年间中国至少少培养 200万中专毕业生和100万大学毕业生。
据估算,十年中的中国国民经济
损失约5000亿元。
1977年冬天,570万考生走进高考考场, 参加高考制度恢复后的第一次考试。
77级学生说的最多的一句话: “高考改变了我一生的命运。” 校园中最流行的口号是: 把失去的光阴夺回来!
趋势
蓬勃发展 奠基
挫折
1949年 1966年 1976年
年份
教育奠基 教育挫折
百年大计 教育为本 国运兴衰 系于教育
教育复兴
example
农民在田间识字
example
北京工农速成中学学生在学习
example
采煤工人施玉海在中国煤矿 工人速成中学学习
example
劳模郝建秀 (中)在中国 人民大学附 属工农速成 中学学习, 后任纺织工 业部长全国 政协副主席
全国流行的口号:
“团结起来,振兴中华”(北大学子)
“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清华学子)
1991年4月15日“希望工程”开始实施。这是 中国第一所希望小学——安徽金寨希望小学的校门
文盲、半文盲人数占总人口的比例 (%)
2001年 6.72% 12.21% 15.88% 23.5%
(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网站)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21课《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ppt课件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21课《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ppt课件
栏 目 链 接
发展教育理论等方面,都起到了历史性和战略性的指导
作用,成为教育改革的旗帜和灵魂。
栏 目 链 接
简述现代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历程、经验教训及对策 方法点拨:现代中国教育事业的经验教训要结合重大史实 的得失剖析,对策要针对当前国家趋势和国内困境思考。 精讲阐释:(1) 发展历程:①初具规模:从新中国成立到
栏 目 链 接
应用 示例 我国从 1957 年到 1966 年高等学校培养毕业生近 140 万
人,为 1950 年到 1956 年 7 年间的 4.9 倍。与这一成就相关的
是( )
栏 目 链 接
A.国民教育体系逐渐形成 B.“科教兴国”战略初步实施 C.拨乱反正整顿教学秩序 D.“三个面向”方针的落实
栏 目 链 接
结束后
全面发展方针;两种教育制度;恢复高考制度;“三
八大措施 个面向”方针;《义务教育法》;希望工程;211工
程;科教兴国战略 本
课 要
1.新中国的人民教育为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培养了大量建设人才。
2.“文革”给中国教育事业带来严重破坏。“文革”结束后, 中国教育重新获得生机。“科教兴国”战略极大推动着中国教育
基础教育发展。 (5)实行普通教育与___________ 职业教育 并举。
学位 (6)高等教育:增设新兴边缘学科专业,建立_____
制度,改革招生与分配制度。
20世纪90年 代
211工程 (7)高等教育:着手实施 “__________”计划 科教兴国
(8)发展战略:实行“__________”发展战略
栏 目 链 接
对策:①在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的竞争日趋激 烈的国际背景下,只有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培养大批人才,加 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能迎接国际竞争的挑战。②把基 础教育放在更加重要的战略地位;推动高等教育持续发展; 加大西部地区教育和落后地区教育发展的支持力度。 特别提示:新中国成立初期是中国旧教育全面改造和社 会主义教育的奠基时期。

第21_课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

第21_课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

德育 2.教育方针:使受教育者在_____、智育、体育 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 化的劳动者。确定了_________的教育方针。 全面发展 3.采取措施:在发展全日制学校教育的同时,建 半工半读 立起__________的学校教育制度。 4.取得成就
探究一
新中国前17年教育与旧中国教育发展的比较
建 国 初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北 京 师 范 大 学 的 开 学 典 礼
1977年8月4日,在人民大会堂,邓小平亲自主持召开 了 有33位来自全国各地的著名科学家、教授以及科 学和教育部门负责人参加的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 在这次会议上,复出不久的邓小平果断决策——恢复 中断10年之久的全国统一高考制度。
高等教育发展情况
example
“北大” 红卫兵 批判校 长陆平 等“反动 学术权 威”
持续十年的“文化大革命”对高等教育造成严重破坏。 图为文革中清华校门被砸。
1973年,正在辽宁省兴城县白塔公社枣山大队 插队的张铁生被推荐参加大学考试。6月30日,在 理化考试时,他仅做了3道小题,其余一片空白, 却在试卷背面给“尊敬的领导”写了一封信。在信 中,张铁生诉说了自己在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发生 矛盾时的心理冲突,发泄他因不忍心放弃集体生产 而躲到小屋里去复习功课,而导致文化考试成绩不 理想的不满情绪。 同年7月19日,《辽宁日报》以 《一份发人深省的答卷》为题,刊登了张铁生的信。 编者按说:“张铁生的理化这门课的考试,似乎交 了白卷,然而对整个大学招生的路线问题,却交了 一份颇有见解、发人深省的答卷。”8月20日, 《人民日报》又转载了张铁生的信,又另加编者按 语“这封信提出了教育战线上两条路线、两种思想 斗争的一个重要问题,确实发人深思。”随后,全 国各地报刊纷纷转载,张铁生一夜之间成了名噪全 国的勇于交“白卷”的反潮流英雄。 “四人帮”一伙对张铁生交“白卷”的行为赞 不绝口。1973年,张铁生顺利地被铁岭农学院畜牧 兽医系录取。1975年,第四届人大在北京召开,张 铁生当选为人大常委。江青、王洪文亲自接见他, 以示笼络。1975年8月张铁生升任铁岭农学院领导 小组副组长、党委副书记…… 从此,红得发紫的张 铁生开始频繁参加社会活动,成了绑在“四人帮” 战车上的一名打手……

【创新设计】2105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七单元精美课件:第21课《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ppt课件

【创新设计】2105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七单元精美课件:第21课《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ppt课件

返回
◆历史•必修3•(配人教版)◆ 应用示例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迅速发展,大学数 量不断增加,资源配置、专业结构更加合理。高等教育出现 这一繁荣景象的根本原因是( )
A.国家制定了正确的教育方针 B.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
C.实行改革开放
D.经济迅速发展 解析:教育的繁荣与以上四个选项都有关系,但从 “文革”中得到的教训是只有在安定团结的局面下,我国各 项事业才能健康的发展。 答案:B 金品质•高追求 我们让你更放心!
◆历史•必修3•(配人教版)◆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第21课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
金品质•高追求
我们让你更放心 !
◆历史•必修3•(配人教版)◆
金品质•高追求
我们让你更放心!
返回
◆历史•必修3•(配人教版)◆
了解我国教育发展的史实,理解“国运兴衰,系 于教育”的深刻含义。
金品质•高追求

二、如何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深刻含义? 方法点拨
返回
◆历史•必修3•(配人教版)◆
金品质•高追求
我们让你更放心!
返回
◆历史•必修3•(配人教版)◆
一、人民教育的奠基 1.主要措施 (1)1949年底,召开第一次全国________会议。 ①内容:决定建立________事业;确立教育要为 ________服务,大力提高人民的文化水平。
②意义:成功地将__________教育改变为沿着________ 方向前进的人民教育。
金品质•高追求
我们让你更放心!
返回
◆历史•必修3•(配人教版)◆
(4)大力普及九年________,制定了《________》。 (5)中等教育实行普通教育与________并举。 (6)高等教育增设了一批新兴边缘学科专业,建立了学 位制度,改革高校________制度,扩大学校办学的______。 (7)20世纪90年代,着手实施发展高等教育的 “________”计划。

课件4:第21课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

课件4:第21课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

2.请你举例推翻材料一的观点。 提示:建立了人民教育事业,确立教育要为国家建设服务,学校要向 广大工农开门;制定了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发展全日制教育和半工 半读教育;逐步建成比较完整的教育体系;培养了大批素质较高的劳 动后备军和德才兼备的建设人才。
3.邓小平同志是在怎样的历史条件下提出“三个面向,四有新人” 的?又是基于怎样的前瞻基点,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的? 提示: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面 展开迫切需要人才的历史条件下提出的。基于中国未来的现代化建 设和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态势,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3.坚持“三个面向”,深化教育改革。在“三个面向”指引下,我 国教育战线在基础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教育投资、 中等教育结构、高等教育、学位制度、社会办学、“希望工程”等领 域进行改革,取得进展。
4.改革开放的顺利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辉煌成就,这为 教育发展提供了动力和物质保障。
1.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确定了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
( ×)
提示:1949年底,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会议主要是决定建
立人民教育事业。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中国才制定了全面发展
的教育方针。
2.“文化大革命”期间,文盲也可能上大学。( √ ) 提示:1966年高考制度被废除,20世纪70年代初,高等学校开始征 收“工农兵学员”,只要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和学校复审,不需要文 化课考试就能上大学。因此,“文化大革命”期间,文盲也可能上大 学。
自主学习 一、人民教育的奠基 1.拉开序幕:过渡时期。 (1)标志:1949年底,第一次_全__国__教__育__工__作__会议召开,会议决定建立 人民教育事业。 (2)方向:确立教育要为_国__家__建__设__服务,学校要向广大工农开门,大 力提高人民的文化水平。 (3)结果:成功地将_半__殖__民__地__半__封__建__教育,改变为沿着社会主义方向 前进的人民教育。

课件2: “双百”方针和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

课件2: “双百”方针和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
②1983年,邓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 世界、面向未来”的指导方针。
③普及义务教育,制定《义务教育法》;实行普通教 育和职业教育并举;高等教育建立学位制度,改革高 校招生和分配制度,扩大学校办学的自主权。
④20世纪90年代,实施发展高等教育的“211工程” 计划;提出科教兴国战略。
(2)成就: ①到20世纪末,我国已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扫除 青壮年文盲。 ②中等教育结构进一步优化,高等教育发展迅速,多 种层次、多种形式、学科门类齐全的高等教育体系初 步形成。 ③以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为重点的成人教育成绩显著。 ④边远落后地区和民族地区的教育获得长足发展。
高中历史
“双百”方针和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
一、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
1.人民教育的奠基: (1)拉开序幕:改革旧教育,创建人民教育事业。 (2) 制 定 全 面 教 育 的 方 针 和 倡 导 “ 两 种 教 育 制 度 ” : 1957年毛泽东提出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 方针,刘少奇倡导“两种教育制度”,即全日制和半工 半读制。
②学术和科技领域:不断创新和发展,理论界摆脱了 “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僵化思想束缚,提出了许多促 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新见解。从 1996年开展至今的“三下乡”活动将文化、科技、卫 生送到全国农村。随着世界学术的发展,中国人解放 思想、努力探索、勇于创新,频繁和外国学者交流学 术经验,不断将学术事业推向新的高度,迎来了百花 齐放的学术春天。
②1966年废止高考制度,推荐制导致大学教育水平 下降。
(3)危害:“文化大革命”使中国教育事业受到极 大破坏,各行各业专门人才缺乏,整个民族文化 素质大大下降,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拉大了。
3.教育的复兴: (1)措施: ①邓小平教育战线拨乱反正: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 编写新教材;倡导尊师重教。

历史:第21课《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课件4(人教版必修三)

历史:第21课《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课件4(人教版必修三)

二、探索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1.“左 倾思想指导下的混乱教育。 1. 左”倾思想指导下的混乱教育。 “大跃进”年代,打乱了正常教学秩序,教育质量下降 大跃进” 大跃进 年代,打乱了正常教学秩序, “文革”十年,教育受严重破坏,濒临崩溃。 文革”十年,教育受严重破坏,濒临崩溃。 文革 2.文革结束后教育的蓬勃发展 文革结束后教育的蓬勃发展。 2.文革结束后教育的蓬勃发展。 拨乱反正,全面整顿,迎来教育的春天。 (1)拨乱反正,全面整顿,迎来教育的春天。 1977年 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 全面恢复和整顿教育秩序 颁布《教师法》 颁布《教师法》 确立教育优先发展地位,提出“科教兴国”战略。 (2)确立教育优先发展地位,提出“科教兴国”战略。 (3)坚持“三个面向”,深化教育改革 坚持“三个面向” 基础教育、 义务教育法》 教育投资上、中等教育结构、 基础教育、《义务教育法》、教育投资上、中等教育结构、 高等教育、学位制度、社会办学、 希望工程” 高等教育、学位制度、社会办学、“希望工程”等各领域 进行改革,取得进展。 进行改革,取得进展。
三、迎接挑战
背景: 背景:
参与竞争、迎接挑战迫切需要人才。 参与竞争、迎接挑战迫切需要人才。 “基九”和扫盲工作远不能满足需要。 基九” 基九 和扫盲工作远不能满足需要。
措施: 措施:
首先是基础教育放在更加重要的战略地位。 首先是基础教育放在更加重要的战略地位。 推动高等教育持续发展。 推动高等教育持续发展。 实施“211工程” 实施“211工程” 工程 加大对西部地区教育发展的力度。 加大对西部地区教育发展的力度。 西部20所高校建设 180多个县 多个县, 西部20所高校建设 ,180多个县,建立职业教 20立;人民政府的重视。 背景: 新中国的成立;人民政府的重视。 过程: 过程: 改造旧教育,创建新教育,收回教育主权。 改造旧教育,创建新教育,收回教育主权。 向工农开门,提高教育水平,建立人民教育。 向工农开门,提高教育水平,建立人民教育。 制定方针: 制定方针: 毛泽东提出: 我们的教育方针, 毛泽东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 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 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 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刘少奇倡导“两种教育制度” 刘少奇倡导“两种教育制度” 成果: 成果:

课件1:“双百”方针和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

课件1:“双百”方针和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

②“双百”方针的恢复: A.邓小平指出,文艺属于人民,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 义服务的“二为”方针。 B.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中共中央提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 文明建设,大力发展教育和科学,文艺领域得到新的发展。 C.出现以反映“文革”为主题的“反思文学”、“伤痕文 学”。 D.进入 21 世纪,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文学艺术向多样 化发展,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5)历史证明,“双百”方针得到贯彻执行,社会文化就能 兴旺发达。例如,1956 年“双百”方针提出后,在文艺界和科 学界引起了强烈反响,人们的眼界开阔了,思想活跃起来了, 学术文化各部门都显示出生机勃勃的景象。文学理论界思想活 跃,文艺创作的题材、风格得到扩展,涌现出一大批人民喜闻 乐见的作品。相反,像在“文革”时期那样,“双百”方针被 废弃、被践踏,导致了“百花凋零”、“万马齐喑”的局面, 社会科学遭受浩劫。因此,“双百”方针符合文学艺术和科学 技术发展的客观规律,是促进艺术发展和科技进步、促进社会 主义文化繁荣和科技兴旺的方针。
能力拓展
1.全面正确认识“双百”方针 (1)“双百”方针是在承认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各种矛盾 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在国家迫切需要迅速发展经济和文化的 时代背景下提出来的。 (2)该方针的基本精神是要在艺术和科学领域实行政治民主 和艺术、学术民主。其适用的领域分别是文学艺术、科学技术 领域。毛泽东提出的“双百”方针实际上规定了它的实施界线 和范围;它是一条政治界线,是人民内部的自由,即是为人民 服务的,是多数人的自由。而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所主张的自由 是少数人的自由,是资产阶级的自由。
③培养民族的创新意识,增强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综合国 力。创新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动力,无论什么时代,社会都需要 不断创新。创新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巨大力量源泉,创新使民族 的视野和民族文明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拓展。

第21课 现代中国教的发展

第21课  现代中国教的发展
Biblioteka 第21课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
一、学思之窗:新中国教育事业取 得的成就主要是逐步形成从小学到 大学,从全日制教育到半工半读教 育等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培 养了大批素质较高的劳动后备军和 德才兼备的建设人才。取得较快发 展的主要原因是制定并全面贯彻了 正确的教育方针。
二、本课测评:( 1 )发展历程:奠基 创业,教育事业初具规模;探索道路, 教育事业蓬勃发展;迎接挑战,各类 教育成就辉煌。(2)经验:坚持以邓 小平理论为指导;切实落实教育优先 发展和“科教兴国”战略;坚持教育 的社会主义方向;从基本国情出发; 教育必须为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服务。(3)教训:坚决防止“左”倾 错误干扰。

第21课: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

第21课: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
第21课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
一.人民教育的奠基
1.拉开序幕
(1)接管旧教育,创建人民教育事业 (2)教育向工农敞开大门 1949年12月,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会议确立教育为 国家建设服务,学校向工农开门,大力提高人民的文化水平的总方 针。会议决定“以老解放区的教育经验为基础,吸收旧教育合 理的成分,借助苏联经验”来建立人民教育事业。
1977年8月4日,在人民大会堂,邓小平亲自主持召开 了 有33位来自全国各地的著名科学家、教授以及科 学和教育部门负责人参加的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 在这次会议上,复出不久的邓小平果断决策——恢复 中断10年之久的全国统一高考制度。
三.教育的复兴
1.教育战线上的拨乱反正
邓小平刚一复出,自告奋勇抓教育,他说:“我们要实现现代化,关 键是科学技术要能上去。发展科技,不抓教育不行”;
(2).教育投资问题:
推行多种教育模式,特别是扩大教育投资方式,实行 政府办学为主,鼓励民间办学,还启动了希望工程。
安徽省金寨希望小学
在安徽大学就读的苏明娟(《希望工程宣传画》中 的“大眼睛”)2005年大学毕业,走上了工作岗位。
希望工程实施后,适龄儿童能上学读书
(2).教育投资问题:
推行多种教育模式,特别是扩大教育投资方式,实行 政府办学为主,鼓励民间办学,还启动了希望工程。
3.坚持“三个面向”,深化教育改革
1983年9月,邓小平同志为北京景山学校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 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教育改革的步伐加快,普九教育,1986年《义务教育法》颁布,中等 教育和普通教育职业教育并举,高等教育发展,改革招生制度等。
4.新时期的教育蓬勃发展
(1)高等教育发展问题
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 趋激烈的背景下,只有加快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培养大批人才, 才能迎接国际竞争的挑战。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概述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概述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概述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
成立以来至今。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不断改革和完善教育体系,以适
应社会的发展需求和人民的教育需求。

以下是对现代中国教育发展的
概述:
第一阶段:基础教育的普及(1949年-1978年)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开始了对基础教育的普及和大
规模发展的努力。

在这个阶段,政府着力解决教育资源不平衡的问题,特别是在农村地区。

他们增加了教育投资,建设了更多的学校,并且
制定了教育政策,确保每个孩子都能接受基本教育。

第二阶段:高等教育的发展(1978年-1999年)
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使中国的经济得到飞速发展,因此对高等教育
的需求也迅速增加。

在这个阶段,中国大力发展高等教育体系,提高
大学的数量和质量。

政府投资增加,大学扩招,学科设置不断丰富,
国外高校合作交流也逐渐增加。

第三阶段:提高教育质量和创新(2000年至今)
进入21世纪后,中国教育进一步加强了对教育质量和创新能力的
关注。

政府实施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鼓励学校开展科研和创新活动,并加强对教师培养和发展的支持。

此外,中国还积极推动信息技术在
教育中的应用,并通过推动在线教育和远程教育,提供更多灵活的学
习方式。

上述对现代中国教育发展的概述显示了中国教育在不断改革和发展中,逐步提高了教育普及率、教育质量和创新能力。

尽管在教育资源
均衡、教育改革深化和教育质量提高等方面仍然面临挑战,但中国政
府一直致力于不断改进教育体制,以确保每个人都能享有优质的教育。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 PPT课件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 PPT课件

湖南 中南大学 国防科技大学 湖南大学 四川 四川大学 电子科技大学 吉林 吉林大学 福建 厦门大学 山东 山东大学 中国海洋大学 湖北 武汉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陕西 西安交通大学 西北工业大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1991年4月,《中国青年报》摄影记者解海龙深入 安徽大别山区采访,在众多的泥孩子中发现一双 闪亮的“大眼睛”,拍下了《我要读书》这张极 具感染力的照片,推出了全国希望工程形象代 表——“大眼睛姑娘”苏明娟。她那双渴望知识的 “大眼睛”打动了无数热心于希望工程事业的人。 苏明娟本人也得到了希望工程的资助,先后在家 乡读完小学和中学后,2002年又被安徽大学职业 技术学院录取,成为一名大学生。
1977年冬天,570万考生走进 高考考场,参加高考制度恢复 后的第一次考试。
1977年某大学的开学典礼
1986年六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中华人 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从法律上规定了政府、学校、 家庭和社会保证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责任。
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应当入 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条件不具备的地区,可以 推迟到七周岁入学。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五条
趋势
蓬勃发展 奠基
挫折
1949年 1966年 1976年
如何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深刻 含义?
现代国家的竞争实际上是科技和人才的竞争, 而科技和人才的竞争关键在于教育。 教育的成败,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兴旺和民族的 前途,从世界来看,哪一个国家重视教育,那 么这个国家就兴旺发达。 (如战后日本德国)
⑶提出“三个面向”的指导方针
2.表现
(1)将基础教育放在更加重要的战略地位 颁布义务教育法,确保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责任 对中等教育实施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并举 (2)推动高等教育持续发展(211工程) (3)启动希望工程 (3)大力推动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的发展

第21课从“钱学森之问”看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

第21课从“钱学森之问”看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

知识小结: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历程及经验教训
(1)切实落实优先发展教育的战略 (2)坚持“科教兴国”战略。 (3)坚持教育的“二为”方向 (4) 从基本国情出发发展教育事业。
二、从“钱学森之问”到“任正非命题”
任正非:教育,是中国未来和美国竞赛的 唯一筹码!
任正非在5月21日的访谈,诠释了大国之崛 起的风度。但有一件事,却是任正非在之前的 为数不多的几次采访中,多次呼吁反复强调, 那就是——中国未来要和美国竞赛,一定要通 过教育。
(二)、教育的创业(1956—1966年)
1.新中国头17年(新中国成立初期)教育与旧中国教育发展的比较
高等学校
1965年 学校数
434所
比旧中国 最多时增长
1947年的1.1倍
1965年 在校生数
67.4万人
比旧中国 最多时增长
1947年的3.3倍
中等学校 80993所 1949年的14.1倍 1432万人
第21课 从“钱学森之问” 看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
课标: 了解我国教育发展的史实,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的深刻含义。
一、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的探索、经验教训
(一)、教育奠基(1949-1956年) 下表是1949-2000年我国公民受教育程度的变化表。
年份 1949 1964 1982 1990 1995 2000
增加到8400万人。根据一个月后的另一项报道,Hale Waihona Puke 学生入学人数实际已 达9260万人。
——摘编自:《从没有这么多人上学》,载《北京周报》(1958年9 月23日) 《第三季度的成果:仍然加速增长》,载《北京周报》 (1958年10月14日
研读:你能发现报道中存在的问题吗?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 问题:入学人数的增长明显有虚报、浮夸的成分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21课《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优化训练及答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21课《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优化训练及答案

历史·必修3(人教版)第21课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基础达标1.新中国成立初期,确立“教育要为国家建设服务,学校要向广大工农开门,大力提高人民的文化水平”的方针。

这说明当时的教育方针主要是()A.全面教育B.现代教育C.人民教育D.义务教育答案:C2.(2013·山东学业水平测试) “1978年春天,27万多青年学子白日放歌、青春作伴,跨入大学校门。

”出现这一情景的前提是() A.恢复中断十年的高考制度B.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C.提出优先发展教育,实施科教兴国战略D.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解析:本题考查再认再现能力。

根据时间提示“1978年”可知题干描绘情景与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相关,故选A项。

B项发生在1978年底,C项开始于1995年,D项是在1986年。

答案:A3.建国后各时期的教育方针具有不同的时代特点。

属于“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教育方针是()A.“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B.“紧密结合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的实际组织教学”C.“以培养工业建设人才和师资为重点,发展专门学院”D.“肃清封建的、买办的、法西斯主义的思想,发展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解析:本题考查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

A项为改革开放之后;B项体现了文革时期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指导思想;C项为了适应“一五计划”需要;D项是建国初期。

答案:B4.(2013·广东学业水平测试)在进行改革开放的同时,党和国家把发展科技和教育事业放在现代化建设的首位,实行()A.“教育革命”B.整风C.“科教兴国”战略D.工农教育答案:C5.新中国教育发展的轨迹应是()A.开基创业→出现偏差→进行调整→严重破坏→健康发展B.开基创业→进行调整→出现偏差→严重破坏→健康发展C.开基创业→出现偏差→严重破坏→全面整顿→健康发展D.开基创业→健康发展→出现偏差→严重破坏→进行调整答案:C6.(原创题)以下教育思想或措施能体现教育公平与均衡发展精神的是()①“有教无类”②颁布《九年义务教育法》③“三个面向”思想④发展希望工程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概述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概述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概述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变革,中国教育也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和发展。

本文将从教育体制改革、基础教育提高、高等教育改革和教育国际化等方面来概述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

首先,教育体制改革是现代中国教育发展的重要一环。

自1978年中国启动改革开放以来,教育领域也经历了一系列的变革。

其中最重要的一项改革是1985年实施的《义务教育法》,确立了九年义务教育制度,保障了每个孩子都能接受到基本教育。

此外,中国还实施了高考制度改革、职业教育改革等一系列政策,以提高教育的公平性和质量。

其次,中国的基础教育水平在过去几十年里有了显著提高。

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和城乡义务教育的普及成为中国教育发展的重要目标。

政府加大投入,改善了农村地区的师资力量和学校设施,致力于缩小城乡差距。

与此同时,教育教学改革也不断进行,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推动素质教育的发展。

这些改革措施的实施,使得中国的基础教育质量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第三,高等教育改革也是中国教育的重要方面。

中国的高等教育经历了从追求规模扩张到追求质量提升的转变。

政府加大了高等教育的投入,建设了一批高水平的大学和研究机构。

与此同时,高等教育体系不断完善,包括学科专业设置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等。

这些改革努力提升了中国高校的教育质量和国际影响力。

最后,教育国际化也是中国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

随着全球化的趋势加剧,中国更加注重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全球竞争力的人才。

中国高校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吸引了大量优秀的国际学生和教师。

同时,中国学生也积极参与国际交流项目,扩大了视野和学习经验。

这些努力使得中国的教育水平与国际接轨,并且对国际教育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综上所述,现代中国教育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和发展。

教育体制改革、基础教育提高、高等教育改革和教育国际化等方面的努力为中国教育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未来,中国将继续推动教育的现代化,提高教育的质量和公平性,为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做出更大的贡献。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近年来,中国教育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从华夏古国的文化底蕴到21世纪的高科技时代,中国的教育体系不断进步和变革,逐渐朝着更加多元化和全面发展的方向迈进。

本文将从幼儿教育、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四个方面探讨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

一、幼儿教育幼儿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的基础,对孩子的成长和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现代中国注重早期教育的普及和质量提升,大力推进幼儿园教育的改革。

政府加大对幼儿园的经费投入,提高教师待遇,完善教育设施,致力于为幼儿提供更加全面、有趣和富有创造力的教育环境。

同时,幼儿教育也注重培养孩子的综合素养和能力,引导幼儿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二、基础教育基础教育是培养栋梁之才的关键阶段。

中国坚持义务教育的普及,推进九年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计划,为所有学生提供平等接受教育的机会。

同时,教育内容也在不断更新和改革。

国家推行新课程改革,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加强综合素质教育,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在教育教学方式上,逐渐引入现代科技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参与度。

三、高等教育高等教育是培养人才、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阶段。

中国的高等教育在近几十年来发展迅猛,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高等教育体系之一。

政府投资大力度增加,建设了一大批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科研机构。

同时,高等教育的多元化发展也得到了重视。

不仅有全日制本科教育,还兴办了成人高等教育、继续教育、远程教育等多种形式,满足了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学生。

四、职业教育职业教育是培养社会所需专业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

中国致力于培养高素质技术工人和技术技能人才,注重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的结合。

国家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改善职业学校的教育设施和师资力量,并积极开展企业与学校的深度合作,提高职业教育的实用性和适应性。

同时,职业教育也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意识,促进就业和社会创新。

总结起来,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在多个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概述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概述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概述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速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教育在过去几十年里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和快速发展。

本文将概述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情况,并探讨其对国家和个人的意义。

1. 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背景中国教育的现代化改革始于20世纪后期。

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为教育领域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

中国政府开始推行普及教育的政策,大力发展基础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以满足人民对优质教育需求的增长。

2. 基础教育的发展基础教育是中国教育体系的基石。

政府投入大量资源改善农村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教育条件,提高基础教育水平。

义务教育覆盖率大幅提高,教育公平得到显著改善。

此外,教育教学模式也在不断创新,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全面发展为目标。

3. 中等教育的改革与提升中等教育在培养高素质人才,促进社会进步中起着重要作用。

近年来,中国中学的教育教学改革在注重素质教育的同时,也更加重视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此外,各地积极推行高中阶段的职业教育,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发展路径。

4. 高等教育的迅猛发展中国的高等教育在规模和质量上都取得了巨大的进展。

大量优秀高校的建设和发展使得中国高等教育在国际上获得了更高的声誉。

政府加大对高校的支持和投入,鼓励科学研究和创新。

此外,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的加强也使中国高校与全球同行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

5. 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发展需求的变化,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获得了更多的关注。

中国政府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培养服务于各行各业的技能人才。

同时,继续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为成人学习者提供了更多学习和进修的机会。

6. 教育技术的应用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教育领域带来了新的机遇。

中国教育系统积极推动教育技术的应用,推行以互联网、人工智能为主的智慧教育模式,提升教育教学的效果和个性化水平。

总结:现代中国教育经历了改革开放以来的快速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教育公平得到改善,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高,教育体系更加完善。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

年份 产值
1952 173
1963 682
1970 1969
1976 5544
——《国外经济统计资料(1949-1976)》
比较中日之间的差距,你感触最深的是 比较中日之间的差距, 什么? 国运兴衰, 什么?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三.教育的复兴
文革”后教育措施: 1.文革”后教育措施:
(1)整顿 教学秩序 (2)恢复 高考制度(1977) (3)组织 编写新教材 (4)倡导 尊师重教
想 一 想 :
阅读《1960-1977年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对照表》 年份 学校 1960 1289所 1289所 1965 434所 434所 1971 328所 328所 1997 2170所 2170所
(1)1960-1971年高校数量大幅度减少,原因是什么? “文化大革命”的影响。 (2)1971-1997年高校数量又大幅度增加,原因何在? 国家对教育工作进行拨乱反正;坚持科教兴国战略, “三个面向”指导方针,推进教育改革......
北京工农速成中学学生在学习 中国煤矿工人在速成中学学习
农民在田间参加扫盲学习
一、人民教育的奠基
1、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有何重要决议? 2、为发展教育,党和政府制定了哪些教育方针? 3、取得怎样的成果? 的教育方针 ①毛泽东提出 全面发展 3、取得怎样的成果? ② “两种教育制度” (全日制、半工半读) (1) 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2) 培养了大批素质较高的劳动后备军和德才 兼备的建设人才。
第21课 21课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
阳谷一中 侯娟娟
这是1998年中央电视台记者与西北放牛娃的对话 年中央电视台记者与西北放牛娃的对话: 这是 年中央电视台记者与西北放牛娃的对话 你每天干什么? 你每天干什么? 放牛! 放牛! 放牛为了什么? 放牛为了什么? 挣钱! 挣钱! 挣了钱呢? 挣了钱呢? 娶媳妇! 娶媳妇! 娶了媳妇后呢? 娶了媳妇后呢? 生娃! 生娃! 生了娃,让他干什么? 生了娃,让他干什么? 放牛! 放牛!

现代教育的发展

现代教育的发展

现代教育的发展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第七单元第21课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三维目标】1.知识与能力(1)识记:新中国教育的开启,教育方针的制定,国民教育体系的逐步形成;“左”倾思想指导下的教育;改革开放后教育的蓬勃发展;重视基础教育推动高等教育推动;少数民族教育的发展(2)理解:理解科学和教育的发展是现代化建设的基础,发展教育为科学研究提供人才。

科技进步,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都离不开教育,要优先发展教育思想(3)运用:通过分析新中国成立后教育事业发展过程及其取得的成就,培养提高学生综合、概括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问题探究、历史比较、概括阐释、情境再现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了解建国以来我国教育事业所取得的成果,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辉煌成就,激发学生热爱社会主义制度、热爱祖国的情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重难点】重点:新中国的教育方针;“科教兴国”发展战略难点: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经验教训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教育为本,在于育人。

任何一个国家的发展都离不开教育的发展,任何一个民族的强盛和腾飞,都必将把优先发展教育放在首位。

你同意这种说法吗?找一些自古自今以来的有关事例,说说你的理由。

思路:综合国力的竞争实际上是人才和教育的竞争。

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

,国际竞争实际是国家实力,而国际实力的竞争在于教育的竞争。

优先发展教育可以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和培养大批人才。

近代史日本在明治维新后注重教育实现民族腾飞就是很好的例证。

一.知识梳理1.人民教育的奠基(1)措施:①建国初接管学校,复课开学,收回教育主权;建立人民教育事业:教育要为国家建设服务,学校要向广大工农开门,大力提高人民的文化水平;制定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全面建设时期制定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倡导并实施两种教育制度:发展全日制学校教育,建立半工半读学校教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邓小平同志为“希望工程”题词(1990年9月5日)
她就是苏明娟,希 望工程的形象代表!她 和许许多多的贫困山区 的孩子一样无钱上学, 那双渴望知识的“大眼 睛”打动了无数热心于 希望工程事业的人。多 年来苏明娟和所有接受 希望工程捐助的学子一 样,受到了社会方方面 面的关爱,从而顺利地 完成了小学、初中、高 中的学业。她学习勤奋 努力, 顺利地考入安徽 大学。
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
全面恢复和整顿教育秩序
倡导尊师重教。 (2)确立教育优先发展地位,提出“科教兴国”战略。 (3)坚持“三个面向”,深化教育改革
基础教育、《义务教育法》、教育投资上、中等教育结构、 高等教育、学位制度、社会办学、“希望工程”等各领域 进行改革,取得进展。
1977年冬天,570万考生走进高考考场,参加高考制度恢复后的第一次考试。
1949年的 14.1倍 1949年的 4.9倍
11626.9万 人
1946年的3.9倍
请回答:新中国头17年教育获得了怎样的发展?
新中国头17年教育获得了怎样的发展?
答:新中国教育事业的较大发展主 要表现在: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 教育体系;各级各类学校规模扩大;在校 生人数增长较快;中等教育发展最快, 为国家培养了大批素质较高的人才等。 这一些奠定了共和国教育持续发展的 坚实基础。
„延伸探究学习‟
1.请阅读下列《新中国头17年教育与旧中国教育发展的比较》表
比旧中国 1965年学校 最高时增 数 长
1965年在 校生
比旧中国最多时 增长
高等 434所 学校 中等 80993所 学校 小学 1681000所
1947年的 1.1倍
67.4万人
1432万人
1947年的3.3倍
1946年的6.9倍
(1)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 ···
为落实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学校将德育放在重 要位置毛泽东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 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 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2)为密切教育与生产劳动及社会实践的联系,政府明确 提出“教 践的联系
二、探索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1.社会主义道路上出现偏差的原因及表现
(1)原因:
“左”的指导思想影响
(2)表现:(3点)
2.邓小平对中国教育所做的贡献
(1)“文革”结束后: (2)改革开放后: (3)同时,
“文革”时高等教育遭到严重破 坏
2.文革结束后教育的蓬勃发展。 (1)拨乱反正,全面整顿,迎来教育的春天。
全球文盲中有3/4是妇女,中国 文盲中近七成是女性。解放初期, 全国妇女人口中的文盲率在90%以 上。通过50多年的努力,全国共扫 除妇女文盲1.2亿,妇女文化素质大 幅度提高。1982年至今,青壮年妇 女文盲率下降了27个百分点,在各 项文盲率指标中降幅最大。但是, 我国目前仍有5500万妇女文盲,这 成为中国扫盲工作中一大难题。
(1)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重视教育发展的措施:
A.人民政府先是·· ·· ·· B.同时从列强手中收回教育事业的自主权·· ·· ·· C.1949年底,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 ·· ·· ··
(2)特点:
成功地将半殖民地、半封建教育,改变为沿着 社会主义方向前进的新中国的人民教育
2.新中国教育方针的制定过程
关于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情况的统计
阅读《1957-1977年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对照表》
年份 学校
1957 1960 1965 1971 1997 229所 1289所 434所 328所 2170所
回答:①1957-1960年高校数量显著增多,原因是什么? “教育大跃进”造成。 ②1960-1971年高校数量大幅度减少,原因又是什么? “文化大革命”的影响。 ③1971-1997年高校数量又大幅度增加,原因何在? 国家对教育工作进行拨乱反正。推进教育改革, 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坚持科教兴国战略,优 先发展教育事业。 ④对我国高等教育所经历的曲折发展,你有何感想? 必须重视教育和按教育规律办事。
第21课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江泽民在全国教育工 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 强调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教育振兴全民有责。 动员全党同志和全国 人民,以提高民族素质和 创新能力为重点,深化教 育体制和结构改革,全面 推进素质教育,振兴教育 事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一、开基创业
1.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教育制度创立的措施及 特点
3.新中国初期,中国教育较大发展的表现及意 义
(1)表现:
A.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B.学前教育、大中小学教育及成人教育初具规模,全 日制教育、业余教育和半工半读教育共同发展,培养 了大批素质较高的劳动后备军和德才兼备的建设人才。
(2)意义:
开基创业的十几年,奠定了共和国教育持续发展 的坚实基础。
正在安徽大学就读的苏明娟(《希望工程宣传画》中的“大眼睛”)2005 年大学毕业,走上了工作岗位。
1991年4月15日“希望工程”开始实施。这是 中国第一所希望小学——安徽金寨希望小学的校
广东省第一所希望小学——五华县畲维希望 小学,地处五华县转水镇,建筑面积1172平方米, 1993年竣工。
社会调查:
调查当地教育发展的现状,了 解教育与本地区经济发展的关系。
三、迎接挑战
背景:
参与竞争、迎接挑战迫切需要人才。 “基九”和扫盲工作远不能满足需要。
措施:
首先是基础教育放在更加重要的战略地位。 推动高等教育持续发展。 实施“211工程” 加大对西部地区教育发展的力度。 西部20所高校建设 ,180多个县,建立职业教 育中心
刚解放时,我国学龄 儿童入学率还不到20%, 成人的文盲则高达55%。 为此全国工农教育会议提 出:从1951年开始进行全 国规模的识字运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