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机十九条
病机十九条学习资料(原文、译文及生僻字注音)

病机十九条学习资料(原文、译文及生僻字注音)帝曰:愿闻病机何如?——黄帝说:希望听您说说病机是什么。
岐伯曰: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岐伯说:凡是风病而发生的颤动眩晕,都属于肝。
注:掉:抽动;眩:眩晕。
诸寒收引,皆属于肾;——凡是寒病而发生的筋脉拘急,都属于肾。
注:收引:指痉挛、拘急。
诸气膹郁,皆属于肺;——凡是气病而发生的烦满郁闷,都属于肺。
注:膹:(fen4)胀满、气喘;郁:郁积。
诸湿肿满,皆属于脾;——凡是湿病而发生的浮肿胀满,都属于脾。
诸热瞀瘈,皆属于火;——凡是热病而发生的视物昏花,肢体抽搐,都属于火;注:瞀(mao4)指目眩眼花、心绪烦乱;瘈:(chi4)抽搐之意。
诸痛痒疮,皆属于心;——凡是疼痛、搔痒、疮疡,都属于心。
诸厥固泄,皆属于下;——凡是厥逆,二便不通或失禁,都属于下焦。
注:厥:逆也诸痿喘呕,皆属于上;——凡是患喘逆呕吐,都属于上焦。
注:痿:指痿弱无力。
诸禁鼓栗。
如丧神守,皆属于火;——凡是口噤不开,寒战、口齿叩击,都属于火。
注:禁:指牙关紧闭;鼓:鼓颔;栗:战栗。
诸痉项强,皆属于湿;——凡是痉病颈项强急,都属于湿。
注:痉:指痉病,如身热、足寒、颈项强急、头热、面赤、头摇动、背反张等。
项:脖子后为项,前为颈。
诸逆冲上,皆属于火;——凡是气逆上冲,都属于火。
诸胀腹大,皆属于热;——凡是胀满腹大,都属于热。
诸燥狂越,皆属于火;——凡是躁动不安,发狂而举动失常的,都属于火。
诸暴强直,皆属于风;——凡是突然发生强直的症状,都是属于风邪。
注:暴:指突然发作。
诸病有声,鼓之如鼓,皆属于热;——凡是病而有声如肠鸣,在触诊时,发现如鼓音的,都属于热。
诸病胕肿,疼酸惊骇,皆属于火——凡是浮肿、疼痛、酸楚,惊骇不安,都属于火。
注:胕肿:即浮肿。
诸转反戾,水液浑浊,皆属于热;——凡是转筋挛急,排出的水液浑浊,都属于热。
注:转:指转筋;反戾:即拘挛。
诸病水液,澄彻清冷,皆属于寒;——凡是排出的水液感觉清亮、寒冷,都属于寒。
【黄帝内经】之病机十九条

【黄帝内经】之病机十九条
黄帝日:“愿闻病机何如?”
歧伯曰:
“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诸寒收引,皆属于肾;
诸气膹郁,皆属于肺;
诸湿肿满,皆属于脾;
诸热瞀瘈,皆属于火(心);
诸痛痒疮,皆属于心(火);
诸厥固泄,皆属于下;
诸痿喘呕,皆属于上;
诸禁鼓栗,如丧神守,皆属于火;
诸痉项强,皆属于湿;
诸逆冲上,皆属于火;
诸胀腹大,皆属于热;
诸燥狂越,皆属于火;
诸暴强直,皆属于风;
诸病有声,鼓之如鼓,皆属于热;
诸病胕肿,疼酸惊骇,皆属于火;
诸转反戾,水液浑浊,皆属于热;
诸病水液,澄彻清冷,皆属于寒;
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
故大要曰:“谨守病机,各司其属,有者求之,无者求之,盛者责之,虚者责之,必先五胜,疏其血气,
令其调达,而致和平,此之谓也。
”
如将原文顺序进行适当调整,并归纳为:五脏病机五条;上下病机二条;风、寒、湿病机三条;
火病机五条;热病机四条。
则便于记忆。
其口诀是:五脏上下风寒湿,火五热四要记清。
这是经典的《黄帝内经》病机十九条原文,是病机辨证的总纲,千百年来对临床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病机十九条解读

病机十九条解读《素问•至真要大论》:“愿闻病机如何?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诸寒收引,皆属于肾;诸气般郁,皆属于肺;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诸热替摸,皆属于火;诸痛痒疮,皆属于心;诸厥固泄;皆属于下;诸痿喘呕,皆属于上;诸禁鼓栗,如丧神守,皆属于火;诸痉项强,皆属于湿;诸逆冲上,皆属于火;诸胀腹大,皆属于热;诸躁狂越,皆属于火;诸暴强直,皆属于风;诸病有声,鼓之如鼓,皆属于热;诸病腑肿,疼酸惊骇,皆属于火;诸转反戾,水液浑浊,皆属于热;诸病水液,澄澈清冷,皆属于寒;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
” 病机十九条是指《素问•至真要大论》对病机的十九条论述。
前人从实践中把某些类同的证候,归纳于某一病因或某一脏的围,作为辨证求因的依据,列为十九条。
其中,有五条谈脏的病机,有九条谈火热病机,有三条分别谈风湿寒病机,有两条分别上下病机。
病机是病能中的一部分,病机二字的意思,王冰解释为'‘病之机要”,利恒解释为"病之机括”,我们可以把它解释为引起疾病发生、症状出现与变化以及病情发展的原因与机理,与现代医学的"病理”有所近似。
病机十九条载于《经・素问》二十二卷七十四篇的"至真要大论病机十九条的容广泛,意义十分重要,它涉及病因(外感与伤)、出现各种症状的机理、众多症状之间在联系、辨证方法等,还通过一种病因能够引发几种不同症状与不同病因也能引发相同症状的现象,说明治疗疾病不能采用见症治症的简单方法,强调对于病因病机的了解分析,应该“审察病机, 无失气宜”,做到''谨守病机,各司其属”,才能达到''疏其气血,令其条达,而致和平”的治疗目的。
一、诸风獰眩,皆属于肝。
本条涉及的症状为“掉眩”,病因为"风”,病位所在的脏腑是"肝”。
肝属木,木生风,肝为风脏,风气通于肝,肝病可以生风,发生以动为特征的证候。
本条所论属于伤,所指乃肝病生风引发的掉眩症状,属于风畴,如:肝热生风,肝阳化风,郁勃生风,此为肝脏本身的病证,又肾者水脏,主水藏精,真阴所寄,阴即水也,木赖水涵,精化为血,血能养肝,若肾阴虚,水不涵木则木燥而生风,精虚血少,血不养肝则血虚而生风, 此乃病在肾而证在肝,乙癸同源,肾病及肝。
病机19条白话讲解

病机19条白话讲解病机十九条是中医经典《黄帝内经》中的重要理论,主要阐述了疾病发生、发展、变化的机理。
下面是对病机十九条的白话讲解:1. 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所有表现为风症、头晕目眩的症状,大多与肝脏有关。
因为肝主疏泄,调畅气机,如果肝疏泄功能异常,就会导致气机紊乱,进而引发风症、头晕目眩等症状。
2. 诸寒收引,皆属于肾:寒性收引,表现为拘挛、引急等症状,大多与肾脏有关。
因为肾主藏精,主骨生髓,如果肾精不足或肾阳虚衰,就会导致筋骨失养,出现拘挛、引急等症状。
3. 诸气膹郁,皆属于肺:各种气机郁滞的症状,大多与肺脏有关。
因为肺主气,司呼吸,如果肺气郁滞,就会导致气机不畅,出现胸闷、气喘等症状。
4. 诸湿肿满,皆属于脾:各种表现为水肿、腹胀满的症状,大多与脾胃有关。
因为脾主运化水湿,如果脾运化水湿功能异常,就会导致水湿内停,出现水肿、腹胀满等症状。
5. 诸痛痒疮,皆属于心:各种表现为疼痛、瘙痒、疮疡等症状,大多与心脏有关。
因为心主血脉,如果心脉不畅或心火旺盛,就会导致气血瘀滞或热毒内生,出现疼痛、瘙痒、疮疡等症状。
6. 诸痿喘呕,皆属于肺:各种表现为痿症、喘息、呕吐等症状,大多与肺脏有关。
因为肺主宣发肃降,如果肺气不足或肺气上逆,就会导致痿症、喘息、呕吐等症状。
7. 诸厥固泄,皆属于下:各种表现为厥证、便秘、泄泻等症状,大多与下焦有关。
因为下焦主排泄糟粕,如果下焦功能异常,就会导致便秘、泄泻等症状的出现。
8. 诸热瞀瘛,皆属于火:各种表现为高热、神昏、抽搐等症状,大多与火邪有关。
火性炎上,易扰乱心神,出现高热、神昏等症状。
热邪煎熬阴液,易导致筋脉失养而出现抽搐等症状。
9. 诸禁鼓慄,如丧神守,皆属于火:各种表现为禁锢、寒战、高热等症状,大多与火邪有关。
火邪易耗伤阴液,导致阴虚火旺或阳盛火炽等证候,出现禁锢、寒战、高热等症状。
10. 诸逆冲上,皆属于火:各种表现为气逆、呕逆、头痛等症状,大多与火邪有关。
中医病机十九条内容

中医病机十九条内容中医病机是中医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包含了许多疾病的发生机理和治疗方法。
在中医病机的研究中,不仅需要了解人体的生理、病理和病因病机等方面的知识,还需要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技能。
以下是中医病机的十九条内容。
一、寒凝内停:指由于寒邪侵入人体,导致经络气血凝滞而引起的各种疾病,如寒性痛经、胃痛、腹痛等。
二、热盛内蕴:指由于外感邪气或内部疾病引起的热证,如发热、口渴、便秘等。
三、湿邪内阻:指由于湿邪滞留在人体内部,引起气血运行不畅的疾病,如湿热黄疸、湿病、痰饮等。
四、燥邪内伤:指由于干燥的气候或不良的生活习惯导致体内阳气不足,引起疾病,如干咳、燥喉、口干等。
五、风寒犯肺:指风寒邪气侵入人体而引起的肺部疾病,如感冒、咳嗽、哮喘等。
六、风热犯肺:指风热邪气侵入人体而引起的肺部疾病,如痰喘、肺热喘促等。
七、痰湿困脾:指由于痰湿侵入人体而引起的消化系统疾病,如胃脘胀满、腹泻等。
八、火热伤阴:指由于内部火热侵袭人体阴液而引起的阴虚症状,如日晒脱皮、口燥咽干等。
九、津亏营衰:指消耗了人体津液和气血,导致身体机能减退,如疲乏无力、食欲不振等。
十、五志不调:指由于情志不稳定而引起的各种疾病,如头痛、失眠、妇科疾病等。
十一、气血失和:指人体气血运行不畅,引起各种疾病,如气血不足、气机郁滞等。
十二、血虚阳亢:指由于体内血液不足,导致阳气相对偏盛,引起头痛、失眠、耳鸣等。
十三、痰热壅肺:指由于痰湿和火热相结合,阻塞了肺部气血运行,引起各种疾病,如痰喘、肺气肿等。
十四、肝郁气滞:指由于情志不畅或生活不规律,导致肝气郁结不畅,引起头痛、胸痛、失眠等。
十五、脾虚湿盛:指由于脾胃功能失调,导致湿邪积聚,引起各种疾病,如脾虚泄泻、痰饮、水肿等。
十六、肾气虚亏:指由于年龄增长或生活不规律等原因,肾脏功能减退,引起各种疾病,如腰痛、遗精、头晕等。
十七、心脾不交:指由于心脏和脾胃功能失调,导致气血不畅,引起各种疾病,如心悸、胸闷、腹泻等。
病机十九条

病机十九条语出《素问·至真要大论》。
前人把疾病某些类同得症候,归纳于某一病因或某一肺得范围内,作为辨证求因依据,列为十九条,其中属于六淫得十三条,属于五脏得六条。
掌握这些病机,对一些比较复杂得症状起有执简驭繁得作用,但它只就是一种粗略得分类归纳,临证必须联系具体病情,全面分析,才能切合实际。
病机十九条就是:(1)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意指一般得内风疾患,出现头目昏花,肢体动摇等症状,多用肝得病变。
(2)诸寒收引,皆属于肾。
意指一般得阴寒内盛,出现筋脉挛急,关节屈伸不利(兼见面色晄白,形寒肢冷,小便清等),多属肾得病变。
(3)诸气膹郁,皆属于肺、意指一般因上焦气机不利而出现呼吸迫促,胸部痞塞得症状,多属肺得病变、(4)诸湿肿满,皆属于脾。
意指一般水湿潴留而出现浮肿胀满得症状,多属脾得病变、(5)诸热“瞀瘛",皆属于火。
意指一般热病出现神志昏迷,抽搐症状,多属火证。
(6)诸痛痒疮,皆属于心。
意指一般皮肤疮疡,出现焮热疼痛瘙痒得症状,多属心火炽盛,血分有热所致、(7)诸厥“固泄”,皆属于下。
意指一般得厥逆、便秘,泄泻等症候,多用下焦得病变、(8)诸痿喘呕,皆属于上。
意指一般得痿症、气喘、呕吐等症候,多属上部肺胃得病变。
(9)诸痉鼓栗,如丧神守,皆属于火、意指一般热病出现口噤、寒战鼓栗,神志失常等,多属火证。
(10)诸痉项强,皆属于湿。
意指一般身体强直或颈项强硬,转动障碍,多属湿证(湿浊伤于筋脉肌膜)。
(11)诸腹胀大,皆属于热。
意指一般腹部坚硬胀满(兼见便秘、尿涩、烦热、口苦等),多属热证、(12)诸逆冲上,皆属于火。
意指一般气逆上冲,如连声响亮得呃逆、喷射状呕吐等,多属火证。
(13)诸躁狂越,皆属于火。
意指一般出现烦躁发狂,举动失常得症状,多属火证。
(14)诸暴强直,皆属于风、意指一般突然出现筋脉强直拘挛得症状,多属风证。
(15)诸病有声,鼓之如鼓,皆属于热。
意指一般出现腹胀肠鸣,叩之有鼓音,多属于热。
《黄帝内经》“病机十九条”

《黄帝内经》“病机十九条”一、《素問•至真要大論》经文帝曰:善。
夫百病之生也,皆生於風寒暑濕燥火,以之化之變也。
經言盛者寫之,虚者補之,余錫以方士,而方士用之,尚未能十全,余欲令要道必行,桴鼓相應,猶拔刺雪汙,工巧神聖可得聞乎?岐伯曰:審察病機,無失氣宜,此之謂也。
帝曰:願聞病機何如?岐伯曰:諸風掉眩,皆屬於肝。
諸寒收引,皆屬於腎。
諸氣膹鬱,皆屬於肺。
諸濕腫滿,皆屬於脾。
諸熱瞀瘛,皆屬於火。
諸痛痒瘡,皆屬於心。
諸厥固泄,皆屬於下。
諸痿喘嘔,皆屬於上。
諸禁鼓憟,如喪神守,皆屬於火。
諸痙项強,皆屬於濕。
諸逆衝上,皆屬於火。
諸脹腹大,皆屬於熱。
諸躁狂越,皆屬於火。
諸暴強直,皆屬於風。
諸病有聲,鼓之如鼓,皆屬於熱。
諸病胕腫,疼酸驚骇,皆於火。
諸轉反戾,水液渾濁,皆屬於熱。
諸病水液,澄澈清冷,皆屬於寒。
諸嘔吐酸,暴注下迫,皆於屬熱。
故《大要》曰:謹守病機,各司其屬,有者求之,無者求之,盛者責之,虚者責之,必先五勝,踈其血氣,令其調達,而致和平,此之謂也。
二、病机分类1.五脏病机:五条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诸寒收引,皆属于肾。
诸气膹郁,皆属于肺。
诸湿肿满,皆属于脾。
诸痛痒疮,皆属于心。
2.上下病机:二条诸厥固泄,皆属于下。
诸痿喘呕,皆属于上。
3.六气病机:十二条诸逆冲上,皆属于火。
诸躁狂越,皆属于火。
诸病胕肿,疼酸惊骇,皆属于火。
诸禁鼓慄,如丧神守,皆属于火。
诸热瞀瘛,皆属于火。
诸痉项强,皆属于湿。
诸暴强直,皆属于风。
诸转反戾,水液浑浊,皆属于热。
诸胀腹大,皆属于热。
诸病有声,鼓之如鼓,皆属于热。
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
诸病水液,澄澈清冷,皆属于寒。
4.金•刘完素补充一条诸涩枯涸,干劲皴揭,皆属于燥。
病机十九条解读

病机十九条解读《素问·至真要大论》:“愿闻病机如何?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诸寒收引,皆属于肾;诸气膹郁,皆属于肺;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诸热瞀瘈,皆属于火;诸痛痒疮,皆属于心;诸厥固泄;皆属于下;诸痿喘呕,皆属于上;诸禁鼓栗,如丧神守,皆属于火;诸痉项强,皆属于湿;诸逆冲上,皆属于火;诸胀腹大,皆属于热;诸躁狂越,皆属于火;诸暴强直,皆属于风;诸病有声,鼓之如鼓,皆属于热;诸病胕肿,疼酸惊骇,皆属于火;诸转反戾,水液浑浊,皆属于热;诸病水液,澄澈清冷,皆属于寒;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
”病机十九条是指《素问·至真要大论》对病机的十九条论述。
前人从实践中把某些类同的证候,归纳于某一病因或某一脏的范围内,作为辨证求因的依据,列为十九条。
其中,有五条谈脏的病机,有九条谈火热病机,有三条分别谈风湿寒病机,有两条分别上下病机。
病机是病能中的一部分,病机二字的意思,王冰解释为“病之机要”,谢利恒解释为“病之机括”,我们可以把它解释为引起疾病发生、症状出现与变化以及病情发展的原因与机理,与现代医学的“病理”有所近似。
病机十九条载于《内经·素问》二十二卷七十四篇的“至真要大论”。
病机十九条的内容广泛,意义十分重要,它涉及病因(外感与内伤)、出现各种症状的机理、众多症状之间内在联系、辨证方法等,还通过一种病因能够引发几种不同症状与不同病因也能引发相同症状的现象,说明治疗疾病不能采用见症治症的简单方法,强调对于病因病机的了解分析,应该“审察病机,无失气宜”,做到“谨守病机,各司其属”,才能达到“疏其气血,令其条达,而致和平”的治疗目的。
一、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本条涉及的症状为“掉眩”,病因为“风”,病位所在的脏腑是“肝”。
肝属木,木生风,肝为风脏,风气通于肝,肝病可以生风,发生以动为特征的证候。
本条所论属于内伤,所指乃肝病生风引发的掉眩症状,属于内风范畴,如:肝热生风,肝阳化风,郁勃生风,此为肝脏本身的病证,又肾者水脏,主水藏精,真阴所寄,阴即水也,木赖水涵,精化为血,血能养肝,若肾阴内虚,水不涵木则木燥而生风,精虚血少,血不养肝则血虚而生风,此乃病在肾而证在肝,乙癸同源,肾病及肝。
病机十九条

Ⅰ五脏1.肝: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2.心:诸热瞀瘛,皆属于心。
3.脾:诸湿肿满,皆属于脾。
4.肺:诸气膹郁,皆属于肺。
5.肾:诸寒收引,皆属于肾。
Ⅱ六气6.风:诸暴强直,皆属于风。
7.寒:诸病水液,澄澈清冷,皆属于寒。
8.湿:诸痉项强,皆属于湿。
9.火⑴:诸痛痒疮,皆属于火。
10.火⑵:诸禁鼓慄,如丧神守,皆属于火。
11.火⑶:诸逆冲上,皆属于火。
12.火⑷:诸躁狂越,皆属于火。
13.火⑸:诸病胕肿,疼酸惊骇,皆属于火。
14.热⑴:诸胀腹大,皆属于热。
15.热⑵:诸病有声,鼓之如鼓,皆属于热。
16.热⑶:诸转反戾,水液浑浊,皆属于热。
17.热⑷: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
Ⅲ部位18.上:诸痿喘呕,皆属于上。
19.下:诸厥固泄,皆属于下。
病机十九条(精)病机十九条是病因病理学术语。
指《素问·至真要大论》对病机的十九条论述。
前人从实践中把某些类同的证候,归纳于某一病因或某一脏的范围内,作为辨证求因的依据,列为十九条。
《素问·至真要大论》:“愿闻病机如何?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诸寒收引,皆属于肾;诸气膹郁,皆属于肺;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诸热瞀瘈,皆属于火;诸痛痒疮,皆属于心;诸厥固泄;皆属于下;诸痿喘呕,皆属于上;诸禁鼓栗,如丧神守,皆属于火;诸痉项强,皆属于湿;诸逆冲上,皆属于火;诸胀腹大,皆属于热;诸躁狂越,皆属于火;诸暴强直,皆属于风;诸病有声,鼓之如鼓,皆属于热;诸病胕肿,疼酸惊骇,皆属于火;诸转反戾,水液浑浊,皆属于热;诸病水液,澄澈清冷,皆属于寒;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
”病机是病能中的一部分,病机二字的意思,王冰解释为“病之机要”,谢利恒解释为“病之机括”,我们可以把它解释为引起疾病发生、症状出现与变化以及病情发展的原因与机理,与现代医学的“病理”有所近似。
病机十九条载于《内经·素问》二十二卷七十四篇的“至真要大论”。
病机十九条的内容广泛,意义十分重要,它涉及病因(外感与内伤)、出现各种症状的机理、众多症状之间内在联系、辨证方法等,还通过一种病因能够引发几种不同症状与不同病因也能引发相同症状的现象,说明治疗疾病不能采用见症治症的简单方法,强调对于病因病机的了解分析,应该“审察病机,无失气宜”,做到“谨守病机,各司其属”,才能达到“疏其气血,令其条达,而致和平”的治疗目的。
中医病机十九条内容

中医病机十九条内容
中医病机十九条是中医理论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它主要涉及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等方面的规律。
以下为中医病机十九条的内容:
1. 阴阳失调: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与阴阳失调有关。
2. 寒热失调:体内寒热失调是疾病发生的重要因素。
3. 气机不畅:气血运行不畅导致疾病的发生。
4. 湿邪侵袭:湿邪侵袭人体会引起疾病。
5. 痰湿阻滞:痰湿阻滞体内会导致疾病的发生。
6. 血瘀阻滞:血瘀阻滞会导致疾病的发生。
7. 脾胃失调:脾胃失调是疾病发生的重要原因。
8. 肝郁气滞:肝郁气滞是疾病发生的重要原因。
9. 肺失宣降:肺失宣降会导致疾病的发生。
10. 肾精亏损:肾精亏损是疾病发生的重要原因。
11. 心火上炎:心火上炎会导致疾病的发生。
12. 肝胆失调:肝胆失调是疾病发生的重要原因。
13. 脑髓损伤:脑髓损伤会导致疾病的发生。
14. 脉络阻塞:脉络阻塞会导致疾病的发生。
15. 气血不足:气血不足是疾病发生的重要原因。
16. 气虚血瘀:气虚血瘀是疾病发生的重要原因。
17. 气滞血瘀:气滞血瘀会导致疾病的发生。
18. 脾胃虚弱:脾胃虚弱是疾病发生的重要原因。
19. 肝肾不足:肝肾不足是疾病发生的重要原因。
这些内容涉及到了中医病机理论中的一些重要概念和规律,对于中医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中医病机十九条内容

中医病机十九条内容
中医病机十九条是中医学中的基本理论之一,包括以下内容:
1. 本条:指疾病的根本原因,即病因。
2. 术条:指疾病的表现和病程。
3. 机条:指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的过程。
4. 本末条:指疾病的根本原因和病程的关系。
5. 因果条:指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的原因和结果。
6. 运动条:指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的运动规律。
7. 病变条:指疾病的病理变化。
8. 证条:指疾病的症状和体征。
9. 时序条:指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的时间顺序。
10. 阴阳条:指疾病的阴阳失衡。
11. 虚实条:指疾病的虚实状态。
12. 血气条:指疾病的血液和气机的变化。
13. 脏腑条:指疾病对脏腑器官的影响。
14. 经络条:指疾病对经络的影响。
15. 痰湿条:指疾病的痰湿病机。
16. 瘀血条:指疾病的瘀血病机。
17. 风寒湿热条:指疾病的风寒湿热病机。
18. 脏腑经络条:指疾病对脏腑和经络的影响。
19. 气血津液条:指疾病对气血津液的影响。
简述病机十九条的内容

简述病机十九条的内容
病机十九条是中医学中的一种病理理论,旨在分析和总结疾病产生的原因、发展过程以及病理变化。
其内容如下:
1. 喜怒伤心:指情绪波动过大,导致气机失调。
2. 饮食失节:指饮食不当,引起胃肠功能紊乱。
3. 劳倦过度:指过度劳累或长期保持精神紧张状态,导致气血不足。
4. 外感风寒湿热火毒等六淫:指人体受到外界不良气候的侵袭,引起体内病理变化。
5. 阳气亏损:指人体阳气不足,导致寒邪侵袭而生病。
6. 阴邪盛长:指人体阴邪内生外感,引起病理反应。
7. 榜人内外伤痛:指外伤或内伤引起的病理变化。
8. 阳虚阴寒:指人体阳气亏虚,而阴寒内生。
9. 阴虚阳亢:指人体阴虚阳亢,导致阴阳失调。
10. 气虚血瘀:指人体气虚,导致血液循环不畅,瘀血堆积。
11. 气滞血瘀:指气机不畅,导致血液循环不畅,瘀血堆积。
12. 血虚气瘀:指人体血液不足,导致气机不畅。
13. 气陷下焦:指人体气机下陷,导致下腹部病理状态。
14. 痰湿阻中:指体内湿气过重,导致脾胃功能紊乱。
15. 热毒内陷:指体内热邪蔓延,引起病理反应。
16. 痰火上升:指体内湿气和热气聚集,上升至上部引起病理
现象。
17. 气血两虚:指人体气血不足,导致多个脏腑功能减退。
18. 色欲内伤:指女性色欲过度引发的病理变化。
19. 老年虚损:指老年人由于衰老和体能减退导致的病理状态。
内经病机十九条原文及注解

内经病机十九条原文及注解《黄帝内经》病机十九条原文如下:1. 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2. 诸寒收引,皆属于肾。
3. 诸气膹郁,皆属于肺。
4. 诸湿肿满,皆属于脾。
5. 诸热瞀瘛,皆属于火(心)。
6. 诸痛痒疮,皆属于心(火)。
7. 诸厥固泄,皆属于下。
8. 诸痿喘呕,皆属于上。
9. 诸禁鼓栗,如丧神守,皆属于火。
10. 诸痉项强,皆属于湿。
11. 诸逆冲上,皆属于火。
12. 诸胀腹大,皆属于热。
13. 诸燥狂越,皆属于火。
14. 诸暴强直,皆属于风。
15. 诸病有声,鼓之如鼓,皆属于热。
16. 诸病胕肿,疼酸惊骇,皆属于火。
17. 诸转反戾,水液浑浊,皆属于热。
18. 诸病水液,澄彻清冷,皆属于寒。
19. 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
注解:1. “掉”指肢体不自主地抖动。
“眩”为头晕目眩。
“肝”指肝的功能活动,肝主疏泄、主筋脉,筋脉约束骨骼使人能屈能伸、肢体活动自如;肝藏魂,魂为“随神往来者谓之魂”,即人的精神意识活动。
故“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即肢体不自主的抖动、头晕目眩与肝的功能活动有关。
2. “收引”指肌肉收缩、关节拘急。
“肾”指肾的功能活动。
“肾主骨生髓”,骨髓充盈于骨中使骨骼强健有力;肾藏精,“精之所系者曰筋骨”,筋骨依靠精气以维持其正常功能。
故“诸寒收引,皆属于肾”,即肌肉收缩、关节拘急与肾的功能活动有关。
3. “膹郁”指气机郁滞、呼吸喘促。
“肺”指肺的功能活动。
“肺主气司呼吸”,肺有宣发肃降、通调水道、朝百脉等作用。
故“诸气膹郁,皆属于肺”,即气机郁滞、呼吸喘促与肺的功能活动有关。
4. “湿”指体内水液停滞。
“脾”指脾的功能活动。
“脾主运化”,脾有运化水谷和水液的作用;“脾主肌肉四肢”,水湿停滞于肌肉四肢则引起肢体浮肿、沉重疼痛等症。
故“诸湿肿满,皆属于脾”,即体内水液停滞与脾的功能活动有关。
5-6. “瞀”指神志昏乱;“瘛”指肢体抽搐。
“心”指心火旺盛。
“心藏神”,“神明出焉”,即心有统帅全身脏腑生理活动和主司人体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的功能。
病机十九条

病机十九条语出《素问·至真要大论》。
前人把疾病某些类同的症候,归纳于某一病因或某一肺的范围内,作为辨证求因依据,列为十九条,其中属于六淫的十三条,属于五脏的六条。
掌握这些病机,对一些比较复杂的症状起有执简驭繁的作用,但它只是一种粗略的分类归纳,临证必须联系具体病情,全面分析,才能切合实际。
病机十九条是:(1)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意指一般的内风疾患,出现头目昏花,肢体动摇等症状,多用肝的病变。
(2)诸寒收引,皆属于肾。
意指一般的阴寒内盛,出现筋脉挛急,关节屈伸不利(兼见面色晄白,形寒肢冷,小便清等),多属肾的病变。
(3)诸气膹郁,皆属于肺。
意指一般因上焦气机不利而出现呼吸迫促,胸部痞塞的症状,多属肺的病变。
(4)诸湿肿满,皆属于脾。
意指一般水湿潴留而出现浮肿胀满的症状,多属脾的病变。
(5)诸热“瞀瘛”,皆属于火。
意指一般热病出现神志昏迷,抽搐症状,多属火证。
(6)诸痛痒疮,皆属于心。
意指一般皮肤疮疡,出现焮热疼痛瘙痒的症状,多属心火炽盛,血分有热所致。
(7)诸厥“固泄”,皆属于下。
意指一般的厥逆、便秘,泄泻等症候,多用下焦的病变。
(8)诸痿喘呕,皆属于上。
意指一般的痿症、气喘、呕吐等症候,多属上部肺胃的病变。
(9)诸痉鼓栗,如丧神守,皆属于火。
意指一般热病出现口噤、寒战鼓栗,神志失常等,多属火证。
(10)诸痉项强,皆属于湿。
意指一般身体强直或颈项强硬,转动障碍,多属湿证(湿浊伤于筋脉肌膜)。
(11)诸腹胀大,皆属于热。
意指一般腹部坚硬胀满(兼见便秘、尿涩、烦热、口苦等),多属热证。
(12)诸逆冲上,皆属于火。
意指一般气逆上冲,如连声响亮的呃逆、喷射状呕吐等,多属火证。
(13)诸躁狂越,皆属于火。
意指一般出现烦躁发狂,举动失常的症状,多属火证。
(14)诸暴强直,皆属于风。
意指一般突然出现筋脉强直拘挛的症状,多属风证。
(15)诸病有声,鼓之如鼓,皆属于热。
意指一般出现腹胀肠鸣,叩之有鼓音,多属于热。
病机十九条归纳总结

病机十九条归纳总结在中医理论中,病机是指疾病产生、发展和变化的机理。
通过对病机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疾病的本质,并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指导。
在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中,记载了众多的病机理论。
现将其中的十九条病机进行归纳总结,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应用。
一、气机失调气机失调是指人体气血运行不畅,导致机体失去平衡状态,从而引发疾病。
常见的气机失调病机有气滞、气郁、气逆等。
对于气机失调引起的疾病,可以通过调整人体气血运行来恢复平衡,如针灸、按摩、调理饮食等方法。
二、寒邪侵袭寒邪侵袭是指寒冷的气候或寒冷食物等外界寒气进入人体,导致气血运行受阻,出现病理变化。
常见的寒邪侵袭病机有寒凝、寒邪束表等。
治疗寒邪侵袭引起的疾病,可以通过温补、祛寒的方法来驱散寒气,恢复正常气血运行。
三、瘀血停滞瘀血停滞是指血液在人体内滞留,无法正常流通,导致病理状态的出现。
常见的瘀血停滞病机有瘀滞、血淤等。
治疗瘀血停滞引起的疾病,可以通过活血化瘀的方法来改善血液循环,消除病机。
四、湿邪困阻湿邪困阻是指湿气积聚在人体内,引起机体功能受损,从而发生疾病。
常见的湿邪困阻病机有湿困、湿浊等。
治疗湿邪困阻引起的疾病,可以通过祛湿的方法来清除湿气,恢复机体的正常状态。
五、燥邪炽盛燥邪炽盛是指干燥的气候或口干舌燥等因素导致体内津液不足,引起病理变化。
常见的燥邪炽盛病机有津亏、津伤等。
治疗燥邪炽盛引起的疾病,可以通过滋阴润燥的方法来补充津液,纠正病机。
六、火热炽盛火热炽盛是指内外因素导致机体火气过盛,引发疾病。
常见的火热炽盛病机有火旺、火邪蓄结等。
治疗火热炽盛引起的疾病,可以通过清热解毒的方法来调节体内的火气,达到治疗的目的。
七、肝郁气滞肝郁气滞是指情绪压抑、不畅等原因导致肝脏气血运行不畅,引起病理变化。
常见的肝郁气滞病机有肝气郁结、肝火旺盛等。
治疗肝郁气滞引起的疾病,可以通过疏肝理气的方法来调节肝脏的功能,改善疾病症状。
八、脾胃失调脾胃失调是指饮食不当、情绪波动等因素导致脾胃功能受损,引发疾病。
内经病机十九条

肾病机
肾阴不足,虚火内扰,表现为头晕耳 鸣、腰膝酸软、潮热盗汗等症状。
肾精亏虚,髓海失养,表现为头晕目 眩、耳鸣耳聋、腰膝酸软等症状。
肾阳不足
肾阴亏虚
肾气不固
肾精不足
肾阳虚弱,温煦无力,表现为畏寒肢 冷、腰膝酸软、性欲减退等症状。
肾气虚弱,封藏失职,表现为腰膝酸 软、神疲乏力、小便频数等症状。
04
06
现代医学视角下的病机十 九条
现代医学对病机十九条的认识
病症归纳与分类
现代医学认为,《内经》中的病机十九条是对疾病症状的初步归纳 和分类,有助于对复杂病情进行简化处理。
辨证施治的依据
病机十九条为中医辨证施治提供了基本依据,现代医学也借鉴其思 想,根据病症表现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病因学研究的启示
病机十九条的临床应用
执简驭繁的作用
归纳病候,提纲挈领
通过十九条病机,将复杂多变的临床 表现归纳为有限的几个证型,便于医 生抓住主要矛盾,进行有针对性的治 疗。
指导辨证,拓展思路
十九条病机为医生提供了辨证的线索 和依据,有助于医生在临床实践中拓 展思路,提高辨证的准确性和灵活性 。
病症诊断与辨证施治
通过对病机十九条的深入研究,现代医学在病因学方面获得了新的启 示,为疾病防治提供了更多思路。
十九条在现代医学中的应用价值
辅助诊断
现代医学将病机十九条作为辅助 诊断工具,结合现代检查手段, 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
指导治疗
根据病机十九条的辨证施治原则 ,现代医学在治疗过程中更加注 重个体化差异,制定针对性的治 疗方案。
感谢观看
风水
风邪侵袭,影响水液代谢,导 致水肿等症状。
风痹
风邪侵入经络,导致关节疼痛 、游走不定等症状。
论病机十九条及其运用规律

论病机十九条及其运用规律病机十九条①上焦不行,下脘不通:劳倦伤脾,脾气不足,不能转输,致清气不升,浊气不降。
清气不升于上,称上焦不行;浊气不降于下,称下脘不通。
②玄府:汗孔。
③ 厥气上逆:下焦阴寒之气逆行于上。
④温气去:言阳气被寒邪所迫而散失。
温气,即阳气。
去,消散。
⑤脉盛大以涩:寒邪积留胸中,脉象紧而有力,故为实大:气血运行不利,故脉见涩象。
⑥中寒:胸中寒盛,故称中寒。
⑦之化之变:同“之变化”之义,指六气的异常变化。
⑧方士:即方术之士,此指医生。
⑨要道:指医学中重要的理论与技术。
⑩病机:疾病发生、发展与变化的机理。
张介宾注:“机者,要也,变也,病变所由出也。
”(11)气宜:六气各有主时之宜,此指六气主时的规律。
帝曰:愿闻病机何如?岐伯曰:诸风掉眩↑①,皆属于肝。
诸寒收引↑②,皆属于肾。
诸气膹郁↑③,皆属于肺。
诸湿肿满,皆属于脾。
诸热瞀瘛↑④,皆属于火。
诸痛痒疮,皆属于心。
诸厥固泄↑⑤,皆属于下。
诸痿喘呕,皆属于上。
诸禁鼓栗↑⑥,如丧神守↑⑦,皆属于火。
诸痉项强,皆属于湿。
诸逆冲上,皆属于火。
诸胀腹大,皆属于热。
诸躁狂越↑⑧,皆属于火。
诸暴强直↑⑨,皆属于风。
诸病有声,鼓之如鼓,皆属于热。
诸病胕肿↑⑩,疼酸惊骇,皆属于火。
诸转反戾↑(11),水液混浊,皆属于热。
诸病水液,澄澈清冷↑(12),皆属于寒。
诸呕吐酸,暴注下迫↑(13),皆属于热。
故《大要》曰:谨守病机,各司其属↑(14),有者求之,无者求之,盛者责之,虚者责之,必先五胜↑(15),疏其血气,令其调达,而致和平。
此之谓也。
(《素问·至真要大论》)【解析】本段原文在中医文献中首先提出“病机”一词,并以病机十九条为示范,论述了临床分析病机的方法,强调了分析病机的重要性,对后世中医病机与辨证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1.掌握病机的重要性人体疾病大多由六气的异常变化所致,在性质上可分为亢盛和衰退两大类,治疗上相应的有“盛者泻之,虚者补之”两大法。
《黄帝内经》之病机十九条解

黄帝内经》之病机十九条解简介: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凡病风而致颤抖、眩晕等病,是肝的原因。
属于肾。
凡病冷而致经脉拘急,是肾的原因。
诸气膹(fen) 郁,皆属于肺。
烦满郁闷,是肺的原因。
诸湿肿满,皆属于脾。
凡病湿而致浮肿胀满,是正文: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凡病风而致颤抖、眩晕等病,是肝的原因。
诸冷收引,皆属于肾。
凡病冷而致经脉拘急,是肾的原因。
诸气膹(fen) 郁,皆属于肺。
凡病气而致烦满郁闷,是肺的原因。
诸湿肿满,皆属于脾。
凡病湿而致浮肿胀满,是脾的原因。
诸热瞀(mao) 瘛(chi) ,皆属于火。
凡热病而致视物昏花、肢体抽搐,是火的原因。
诸痛痒疮,皆属于心。
凡疼痛、瘙痒、仺疡,是心的原因。
诸尽固泄,皆属于下。
凡厥逆、二便不通或失禁,病在下焦。
诸痿喘呕,皆属于上。
凡患喘逆呕吐,病在上焦。
诸冷收引,皆凡病气而致诸禁鼓粟,如丧神守,皆属于火。
凡口噤不开、冷战、口齿叩击,是火的原因。
诸痉项强,皆属于湿。
凡痉病,颈项强急,是湿的原因。
诸逆冲上,皆属于火。
凡气逆上冲,是火的原因。
诸胀腹大,皆属于热。
凡胀满腹大,是火的原因。
诸躁狂越,皆属于火。
凡躁动不安、发狂而举动*** ,是火的原因。
诸暴强直,皆属于风。
凡忽然发生强直的症状,是风的原因。
诸病有声,鼓之如鼓,皆属于热。
凡病而有声如肠叫,在叩诊时如敲鼓声,是热的原因。
诸病胕肿疼酸恐惧,皆属于火。
凡浮肿、疼痛、酸楚、恐惧不安,是火的原因。
诸转反戾(li ),水液浑浊,皆属于热。
凡转筋挛急,排除的水液浑浊,是热的原因。
诸病水液,澄澈清冷,皆属于冷。
凡排出的水液清亮、严冷,是冷的原因。
诸呕吐酸,暴住下迫,皆属于热。
凡呕吐酸水,或忽然急泄而有窘迫的感觉,是热引起的。
《黄帝内经》中至真要大论七十四中有关病机的描叙如上。
虽说前人总结的并不是十分全面,但是在治疗很多疑难病症的时候,用前人的这些观点往考虑,你会豁然开朗。
综合以上十九条病机于临床,可以说明如下几个种别的症状的诊断标准:一、五脏病机1、“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机十九条
病机十九条”——《经素问·至真要大论》,
“审察病机,无失气宜”及“谨守病机,各司其属”
“病机十九条”基本内容
五脏病机
1 “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凡由风邪引起的肢体震颤、头晕目眩之证,都与肝脏有关。
因肝为风木,主疏泄、藏血,一旦气机失调,就会导致风病发生。
风有虚实之分:虚则肝阴亏虚,头目失养而致头晕目眩,肝血不足,血虚生风而致手足颤动;实则肝郁化火,神魂失藏而致头痛目赤,热极生风,筋脉失养而致手足抽搐。
2“诸寒收引,皆属于肾”。
凡由寒邪引起的形体拘急、关节屈伸不利之证,都与肾脏有关。
因肾为水火之宅,寓藏元阴元阳,一旦阴阳失调,多会导致寒病发生。
寒有内外之分:外则侵袭人体,营卫凝滞而致形体拘挛;内则命门火衰,
筋骨失养而致关节屈伸不利。
3“诸气膹郁皆属于肺。
凡由气机不畅引起的咳嗽喘逆、胸部痞闷之证,都与肺脏有关。
因肺主一身之气,一旦气机失调,就会导致气病的发生。
气有虚实之分:虚则肺失清肃,宣散无力而致咳嗽喘逆;实则寒邪袭肺,郁久化热而致胸部痞闷。
4“诸湿肿满,皆属于脾”。
凡由湿邪引起的水湿停滞、浮肿胀满之证,都与脾脏有关。
因脾主运化,一旦水湿停留,就会导致湿病的发生。
湿有内外之分:外则寒邪困脾,水湿四溢而致肌肤浮肿;内则脾阳不足,痰饮聚腹而致中焦胀满。
5“诸痛痒疮,皆属于心”。
凡由热邪引起的皮肤疮疡、红肿发痒之证,都与心脏有关。
因心主火,火亢则血热,热邪与血相搏而致皮肤疮疡。
热甚则疮痛,热微则疮痒;实热则局部痛重且胀,虚热则局部痒而不痛。
上下病机
6“诸痿喘呕,皆属于上”。
凡出现肢体枯痿、气喘发呕之证,都与上焦有关。
痿分皮、肉、脉、筋、骨五种,分属五脏。
此处当指肺热叶焦而致的肺痿,以及阳明脉虚血少、宗筋失养而致的肢体枯痿。
喘有虚实之分:虚有阳虚.html" target="_blank" class="relatedlink">肾阳虚衰,肾不纳气,实由邪壅于肺,失于宣肃,皆可致咳喘上气;呕由寒滞中焦,胃气上逆而致呕吐或咳呕并作。
7“诸厥固泄,皆属于下”。
凡出现四肢厥冷、二便失常之证,都与下焦有关。
厥指阴阳之气不相顺接,轻则四肢发凉,重则昏不知人,有寒、热、煎、薄、大厥之别;固指小便不通或大便秘结;泄则小便失禁或大便泄泻。
尽管病因有多种,但均与下焦关系密切。
六淫病机
8“诸热瞀瘛,皆属于火”;
9“诸禁鼓慄,如丧神守,皆属于火”;
10“诸逆冲上,皆属于火”;
11“诸躁狂越,皆属于火”;
12“诸病胕肿,疼酸惊骇,皆属于火” 。
本篇属火者多达5条。
凡出现神志昏蒙、抽搐痉挛,口噤鼓颔、战慄失神,气逆咳喘、呕吐上冲,烦躁狂妄、精神失常,下肢浮肿、疼酸惊惕之证,都与火邪有关。
由于邪热亢盛,逆传心包,扰乱神明而致神昏;肝血不足,筋脉失濡而致抽搐;邪热内扰,心神不宁而致口噤战慄;热灼肺金,肺失肃降而致咳喘上逆;肝火横逆,胃气上逆而致呕吐上冲;热扰神明,痰火蒙窍而致烦躁狂妄;热入血分,络脉不通而致肢肿疼酸等。
虽表现症状较多,但皆由热邪化火所致,故有“火为热之极”之说。
13“诸腹胀大,皆属于热”;
14“诸病有声,鼓之如鼓,皆属于热”;
14“诸转反戾,水液浑浊,皆属于热”;
16“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
属热邪次之,共有4条。
凡出现腹部胀满、大而拒按,胀满如鼓、肠鸣有声,转筋反张、小便浑浊,呕吐泛酸、急泄下坠之证,都与热邪有关。
由于脾胃损伤,肝气横逆而致腹胀且大;湿热壅滞,气机不畅而致腹胀如鼓,肠鸣辘辘;邪热炽盛,筋脉失养而致转筋反张,热灼阴液而致尿液浑浊;肝气犯胃,胃气上逆而致呕吐泛酸,湿热下注而致急泄下坠等。
总之热邪之病大多急重,属于实证,当予明辨。
17“诸痉项强,皆属于湿”。
凡出现痉证项强、角弓反张之证,都与湿邪有关。
因湿为阴邪,侵袭人体,阳气被遏,四肢失温而致痉证发生。
18“诸暴强直,皆属于风”。
凡突然发生筋脉挛急、项背强直之证,都与风邪有关。
因风性善动,亦有内外之风,此处当指内风。
由于肾阴虚.html" target="_blank" class="relatedlink">肝肾阴虚,筋脉失养,里热炽盛,引动肝风而致项背强直发生。
19“诸病水液,澄澈清冷,皆属于寒”。
凡人体内排出的水液,如涕泪、唾液、呕吐物、小便、稀溏便等,呈现清稀透明、淡白冷凉之象,都与寒邪有关。
因寒性凝滞,易伤阳气而生清冷收缩,亦有内外之分,此处多指内寒。
由于脾阳不足,命门火衰而致唾液较多,恶心呕吐,小便清冷,五更泄泻。
也有外感寒邪而致喷嚏流泪,或寒疽而脓液清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