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病机十九条解释

合集下载

病机十九条解读

病机十九条解读

病机十九条解读病机是中医学中的一个术语,指的是疾病发生、发展、转归等方面的规律。

病机被认为是中医治疗的重要依据之一。

《伤寒论》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本内科经典,其中“病机十九条”是其核心内容之一。

本文将对这十九条进行详细解读,供读者参考。

1. 伤寒之始,得之易愈。

“伤寒”指的是一类急性传染病,如感冒、流感、登革热等。

这条规律意味着,若在疾病初期及时治疗,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容易治愈。

2. 有汗不解则为风,解而後愈。

风热感冒等病因多由外邪入侵,致使人体阳气失于固摄,发汗可以通过开窍发散,温通经络,利于驱邪,但治疗过程中有时会出现因汗出过多,正气受损的情况,造成病情加重。

病人出现汗后仍未见好转,则需要加强药物的治疗。

3. 而呕不止,去其热者亦可愈。

这条规律指的是,对于有呕吐不止的病人,应该去除体内的热邪,以调和胃气。

常用的方法包括清热解毒,或通过调整饮食、休息等,使病人得以恢复。

4. 脉浮者,病在外;脉沉者,病在内。

脉诊是中医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

这条规律指出,如果病人的脉象较浮,那么疾病可能在人体的表层;反之,如果脉象较沉,则表明疾病可能存在于人体的内部。

5. 大热病者三日可治;若过三日,即为难治。

大热病是指高热不退、口渴、汗出等表现突出的急性热病。

这条规律意味着,对于大热病患者,必须在疾病早期予以有效治疗,否则后果可能很严重,甚至不易治愈。

6. 不可多食,令胃气并逆。

对于病人而言,饮食是恢复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

这条规律指出,病人在进食时,应该避免过度饮食、暴饮暴食等行为,以免影响胃肠道的正常功能。

7. 空洞不可捏,弦者为石。

这条规律指的是病人的脉象。

若脉象空虚,不能随意按压;如果脉象弦硬,就像石头一样,说明疾病的发展已经非常严重。

8. 无根之草,不可久留。

这条规律强调了及时治疗的重要性。

一个有根的草才有可能生长得健康,同样,一个病人也需要及早地接受有效的治疗,而不是拖延时间或自行调节。

9. 邪在分肉之间,当痛当痒。

病机19条白话讲解

病机19条白话讲解

病机19条白话讲解病机十九条是中医经典《黄帝内经》中的重要理论,主要阐述了疾病发生、发展、变化的机理。

下面是对病机十九条的白话讲解:1. 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所有表现为风症、头晕目眩的症状,大多与肝脏有关。

因为肝主疏泄,调畅气机,如果肝疏泄功能异常,就会导致气机紊乱,进而引发风症、头晕目眩等症状。

2. 诸寒收引,皆属于肾:寒性收引,表现为拘挛、引急等症状,大多与肾脏有关。

因为肾主藏精,主骨生髓,如果肾精不足或肾阳虚衰,就会导致筋骨失养,出现拘挛、引急等症状。

3. 诸气膹郁,皆属于肺:各种气机郁滞的症状,大多与肺脏有关。

因为肺主气,司呼吸,如果肺气郁滞,就会导致气机不畅,出现胸闷、气喘等症状。

4. 诸湿肿满,皆属于脾:各种表现为水肿、腹胀满的症状,大多与脾胃有关。

因为脾主运化水湿,如果脾运化水湿功能异常,就会导致水湿内停,出现水肿、腹胀满等症状。

5. 诸痛痒疮,皆属于心:各种表现为疼痛、瘙痒、疮疡等症状,大多与心脏有关。

因为心主血脉,如果心脉不畅或心火旺盛,就会导致气血瘀滞或热毒内生,出现疼痛、瘙痒、疮疡等症状。

6. 诸痿喘呕,皆属于肺:各种表现为痿症、喘息、呕吐等症状,大多与肺脏有关。

因为肺主宣发肃降,如果肺气不足或肺气上逆,就会导致痿症、喘息、呕吐等症状。

7. 诸厥固泄,皆属于下:各种表现为厥证、便秘、泄泻等症状,大多与下焦有关。

因为下焦主排泄糟粕,如果下焦功能异常,就会导致便秘、泄泻等症状的出现。

8. 诸热瞀瘛,皆属于火:各种表现为高热、神昏、抽搐等症状,大多与火邪有关。

火性炎上,易扰乱心神,出现高热、神昏等症状。

热邪煎熬阴液,易导致筋脉失养而出现抽搐等症状。

9. 诸禁鼓慄,如丧神守,皆属于火:各种表现为禁锢、寒战、高热等症状,大多与火邪有关。

火邪易耗伤阴液,导致阴虚火旺或阳盛火炽等证候,出现禁锢、寒战、高热等症状。

10. 诸逆冲上,皆属于火:各种表现为气逆、呕逆、头痛等症状,大多与火邪有关。

中医病机十九条内容

中医病机十九条内容

中医病机十九条内容中医病机是中医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包含了许多疾病的发生机理和治疗方法。

在中医病机的研究中,不仅需要了解人体的生理、病理和病因病机等方面的知识,还需要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技能。

以下是中医病机的十九条内容。

一、寒凝内停:指由于寒邪侵入人体,导致经络气血凝滞而引起的各种疾病,如寒性痛经、胃痛、腹痛等。

二、热盛内蕴:指由于外感邪气或内部疾病引起的热证,如发热、口渴、便秘等。

三、湿邪内阻:指由于湿邪滞留在人体内部,引起气血运行不畅的疾病,如湿热黄疸、湿病、痰饮等。

四、燥邪内伤:指由于干燥的气候或不良的生活习惯导致体内阳气不足,引起疾病,如干咳、燥喉、口干等。

五、风寒犯肺:指风寒邪气侵入人体而引起的肺部疾病,如感冒、咳嗽、哮喘等。

六、风热犯肺:指风热邪气侵入人体而引起的肺部疾病,如痰喘、肺热喘促等。

七、痰湿困脾:指由于痰湿侵入人体而引起的消化系统疾病,如胃脘胀满、腹泻等。

八、火热伤阴:指由于内部火热侵袭人体阴液而引起的阴虚症状,如日晒脱皮、口燥咽干等。

九、津亏营衰:指消耗了人体津液和气血,导致身体机能减退,如疲乏无力、食欲不振等。

十、五志不调:指由于情志不稳定而引起的各种疾病,如头痛、失眠、妇科疾病等。

十一、气血失和:指人体气血运行不畅,引起各种疾病,如气血不足、气机郁滞等。

十二、血虚阳亢:指由于体内血液不足,导致阳气相对偏盛,引起头痛、失眠、耳鸣等。

十三、痰热壅肺:指由于痰湿和火热相结合,阻塞了肺部气血运行,引起各种疾病,如痰喘、肺气肿等。

十四、肝郁气滞:指由于情志不畅或生活不规律,导致肝气郁结不畅,引起头痛、胸痛、失眠等。

十五、脾虚湿盛:指由于脾胃功能失调,导致湿邪积聚,引起各种疾病,如脾虚泄泻、痰饮、水肿等。

十六、肾气虚亏:指由于年龄增长或生活不规律等原因,肾脏功能减退,引起各种疾病,如腰痛、遗精、头晕等。

十七、心脾不交:指由于心脏和脾胃功能失调,导致气血不畅,引起各种疾病,如心悸、胸闷、腹泻等。

病机19条白话讲解 -回复

病机19条白话讲解 -回复

病机19条白话讲解-回复病机19条是中医理论中的基础知识之一,指的是疾病发生的内在机制和规律。

这些病机可以帮助医生分析疾病的病因、发展过程和病理变化,进而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本文将以病机19条为主题,逐条进行白话讲解,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重要的概念和原理。

1. 阴阳失调:中医认为,人体处于一个动态的平衡状态,阴阳是这个平衡的两个方面,如果阴阳失调,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

2. 气滞血瘀:气是人体的运动力量,如果气滞不畅,就会导致血液循环受阻,出现血瘀的情况。

3. 湿热蕴结:湿热是指体内的湿气和热气积聚,如果湿热蕴结,就会导致气血运行不畅,出现病症。

4. 痰湿内蕴:痰湿是指体内湿气和痰液的积累,如果痰湿内蕴,就会导致气血不足,引发多种疾病。

5. 肝郁气滞:肝是人体的调节器官,如果肝郁气滞,就会导致气血运行不畅,影响全身的生理功能。

6. 脾虚湿困:脾是人体的消化吸收器官,如果脾虚湿困,就会导致消化功能下降,湿气停留在体内。

7. 肾阳虚亏:肾是人体的生命之源,如果肾阳虚亏,就会导致体内阳气不足,出现各种虚寒症状。

8. 肺失宣降:肺是人体的呼吸器官,如果肺失宣降,就会导致气机运行不畅,引发呼吸系统的疾病。

9. 心火亢盛:心是人体的主宰器官,如果心火亢盛,就会导致心气失调,出现心悸、失眠等症状。

10. 胆虚胆热:胆是人体的消化液分泌器官,如果胆虚胆热,就会导致消化功能紊乱,出现胃痛、口苦等症状。

11. 蛛网积滞:蛛网积滞是指经络阻塞,影响气血运行,导致疾病的发生。

12. 寒凝瘀滞:寒凝是指体内寒气过重,瘀滞是血液运行不畅,如果寒凝瘀滞,会引起气血不足,出现多种疾病。

13. 湿热下注:湿热下注是指湿气和热气下降至下焦,引发泌尿系统和生殖系统的疾病。

14. 气血两虚:气血是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基础,如果气血两虚,就会导致全身机能下降,出现疲乏、无力等症状。

15. 血瘀络阻:血瘀络阻是指血液在经络中循环不畅,导致气血运行障碍,引发病症。

病机19条白话讲解

病机19条白话讲解

病机19条白话讲解病机19条是中医辨证体系的一部分,可以帮助医生判断疾病的本质和发展规律。

下面,我将以简体中文来解释这19条病机,希望对您有帮助。

1.脏腑有府:人体的脏腑内蕴有精气,相当于人体的仓库和工厂,能够储存和转化精气血等物质。

2.气血行脉:气血通过经脉运行全身,传递养分和氧气。

3.营卫出入:营卫是运行在骨髓和经络中的物质,可以提供养分和保护身体。

4.上下相随:人体内的上下脏腑相互关联,如果上腹疼痛,常常与下腹有关。

5.内外相应:人体内外环境的变化都会引起身体的反应。

6.阳盛则内阳化病,阴盛则内阴化病:如果阳气过盛,会导致阴气不足,反之亦然。

7.患者素位:指患者的体质和病症。

8.手术后患无异:剖腹手术后,亡阳的人死亡几率很高。

9.路中实,路中虚:指经络中患者的实证和虚证。

10.三阴交三阳交、四海交二阴交:指经络中会出现的疾病部位。

11.寒从足上来,热从头上来:指人体受寒会导致下部位疾病,受热会导致上部位疾病。

12.医者必先于自家,肺者喜润护滋:医生要先从自己身体出发,肺脏喜欢湿润和保养。

13.动络必困营卫必守,脉筋系络:人体的经络与脉络密切相关。

14.气滞血瘀:气滞会导致血液循环不畅。

15.气不径流,筋急不舒:身体内部气血不畅会导致筋骨不舒服。

16.行痹不通:人体内部气血不通会导致病症。

17.既病血新形:疾病会导致新的形态和症状。

18.湿邪从易入:人体湿邪容易侵袭弱点。

19.彼邪在外,此气虚;彼邪在内,此气实:外界的邪气侵袭会导致身体的虚弱,内部的邪气侵袭会导致身体的实证。

这些病机19条是中医辨证的理论依据,对于中医医生来说,理解和应用这些病机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深入理解这些病机,才能进行正确的辨证论治,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病机十九条

病机十九条

病机十九条语出《素问·至真要大论》。

前人把疾病某些类同得症候,归纳于某一病因或某一肺得范围内,作为辨证求因依据,列为十九条,其中属于六淫得十三条,属于五脏得六条。

掌握这些病机,对一些比较复杂得症状起有执简驭繁得作用,但它只就是一种粗略得分类归纳,临证必须联系具体病情,全面分析,才能切合实际。

病机十九条就是:(1)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意指一般得内风疾患,出现头目昏花,肢体动摇等症状,多用肝得病变。

(2)诸寒收引,皆属于肾。

意指一般得阴寒内盛,出现筋脉挛急,关节屈伸不利(兼见面色晄白,形寒肢冷,小便清等),多属肾得病变。

(3)诸气膹郁,皆属于肺、意指一般因上焦气机不利而出现呼吸迫促,胸部痞塞得症状,多属肺得病变、(4)诸湿肿满,皆属于脾。

意指一般水湿潴留而出现浮肿胀满得症状,多属脾得病变、(5)诸热“瞀瘛",皆属于火。

意指一般热病出现神志昏迷,抽搐症状,多属火证。

(6)诸痛痒疮,皆属于心。

意指一般皮肤疮疡,出现焮热疼痛瘙痒得症状,多属心火炽盛,血分有热所致、(7)诸厥“固泄”,皆属于下。

意指一般得厥逆、便秘,泄泻等症候,多用下焦得病变、(8)诸痿喘呕,皆属于上。

意指一般得痿症、气喘、呕吐等症候,多属上部肺胃得病变。

(9)诸痉鼓栗,如丧神守,皆属于火、意指一般热病出现口噤、寒战鼓栗,神志失常等,多属火证。

(10)诸痉项强,皆属于湿。

意指一般身体强直或颈项强硬,转动障碍,多属湿证(湿浊伤于筋脉肌膜)。

(11)诸腹胀大,皆属于热。

意指一般腹部坚硬胀满(兼见便秘、尿涩、烦热、口苦等),多属热证、(12)诸逆冲上,皆属于火。

意指一般气逆上冲,如连声响亮得呃逆、喷射状呕吐等,多属火证。

(13)诸躁狂越,皆属于火。

意指一般出现烦躁发狂,举动失常得症状,多属火证。

(14)诸暴强直,皆属于风、意指一般突然出现筋脉强直拘挛得症状,多属风证。

(15)诸病有声,鼓之如鼓,皆属于热。

意指一般出现腹胀肠鸣,叩之有鼓音,多属于热。

病机十九条原文解析

病机十九条原文解析

病机十九条原文解析《病机十九条》是中医临床经验总结的重要文献之一,也是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原文如下:1. 天人合一,形神兼备,精气神三者合一,才能达到健康状态。

2. 五志不调,内伤五脏,五脏病变后,可影响情志。

3. 气滞则痛,痛则气滞,疼痛是气机不畅的表现。

4. 寒凝则痛,痛则寒凝,寒邪易于凝聚,导致经络气血不畅。

5. 阳盛则热,热则阳盛,阳气过盛会引起发热、口渴等症状。

6. 阴盛则寒,寒则阴盛,阴气过盛会引起肢体冰冷、恶寒等症状。

7. 血虚则痿,痿则血虚,血液是身体的营养物质,血虚会导致肌肉无力、四肢不舒服等症状。

8. 火旺则燥,燥则火旺,火旺会引起口干、咽喉燥痒等症状。

9. 水盛则肿,肿则水盛,水液过多会导致水肿、浮肿等症状。

10. 痰湿内生,痰湿外感,痰湿是体内湿气过多所致,易诱发呼吸系统疾病。

11. 风邪乘虚,易于入侵人体,引起头痛、鼻塞、咳嗽等症状。

12. 寒邪乘虚,也易于入侵人体,引起寒战、发热等症状。

13. 湿邪乘虚,可导致身体沉重、四肢不舒服等症状。

14. 热邪乘虚,可引起口渴、汗出等症状。

15. 内伤外感,内伤和外感都会影响人体健康。

16. 扁平中空,扁平是指形态扁平,中空是指内部有空间,比如血管、胆管等。

17. 虚实相生,虚实往往相互转化,如虚则实之,实则虚之。

18. 运行失常,人体经络气血运行失常会导致各种疾病。

19. 九窍通调,人体的九个孔窍(两眼、两耳、一口、一鼻、一肛门、一阴道)通畅才能保持身体健康。

《病机十九条》是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这些原文可以了解到中医疾病发生的基本原因和规律,对于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中医病机十九条歌诀

中医病机十九条歌诀

中医病机十九条歌诀,解读中医传统中医病机十九条歌诀是中医经典著作之一,也是中医理论宝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这19条歌诀包含了中医对疾病的独特认识和防治方法,值得我们深入学习和探讨。

1.病从口入,饮食有关。

中医认为,营养不良、饮食过量、饮食不洁等不良饮食习惯会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和治疗密切相关。

2.病因必问,三因缺一不可。

中医疾病诊治以辨证论治为基本方法,三因包括外感、内伤和情志,是分析疾病发生的原因和推测病情变化的重要依据。

3.病重虚实,先辨先治。

疾病的辨证论治要根据虚实情况来进行,根据病情轻重缓急及时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法。

4.同病异治,异病同治。

中医强调个体化的治疗方法,认为相同疾病虽然病因、病情、年龄、体质等因素不同,也会有着不同的治疗方法。

5.急则治标,缓则治本。

对于急性病症应及时进行治疗,而慢性疾病则需长期调理,治疗方法要区别对待。

6.争分夺秒,越快越好。

中医讲究用药及时有效,治疗过程要积极主动。

7.以心宽体胖,精神抖擞。

心态放松、心境平和有助于身体康复,身体肥胖可引起多种疾病,中医讲究“以心宽体胖”来保持良好身体状态。

8.虚则补之,实则泻之。

中医治疗强调平衡,对于实证疾病要泻实补虚,对于虚证疾病则要补虚泻实,找到优化身体机能的平衡点。

9.苦味下气,酸甘上气。

中医对药物性味的认知十分重视,苦味药物具有下气清热之功效,而酸甘药物有上升之效。

10.治疗有方,防未犯先。

中医治疗强调预防,防病于未然,通过提高身体免疫力和预防疾病的发生减少医疗负担。

11.神药误人,方药救人。

中医认为,神药具有毒性,治疗作用强大,但易产生不良反应。

而方药则是在治疗过程中不断汇总和总结出的,更加容易被人体接受和吸收。

12.病重宜清,病轻宜补。

中医认为疾病的程度和阶段对治疗方法有很大影响,在确定清补法时,要综合考虑病情、病证和患者身体状况。

13.慢证取脉,急证看舌。

中医四诊法是中医诊断疾病的基本方法,其中包括望、闻、问、切四个方面。

中医病机十九条内容

中医病机十九条内容

中医病机十九条内容
中医病机十九条是中医理论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它主要涉及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等方面的规律。

以下为中医病机十九条的内容:
1. 阴阳失调: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与阴阳失调有关。

2. 寒热失调:体内寒热失调是疾病发生的重要因素。

3. 气机不畅:气血运行不畅导致疾病的发生。

4. 湿邪侵袭:湿邪侵袭人体会引起疾病。

5. 痰湿阻滞:痰湿阻滞体内会导致疾病的发生。

6. 血瘀阻滞:血瘀阻滞会导致疾病的发生。

7. 脾胃失调:脾胃失调是疾病发生的重要原因。

8. 肝郁气滞:肝郁气滞是疾病发生的重要原因。

9. 肺失宣降:肺失宣降会导致疾病的发生。

10. 肾精亏损:肾精亏损是疾病发生的重要原因。

11. 心火上炎:心火上炎会导致疾病的发生。

12. 肝胆失调:肝胆失调是疾病发生的重要原因。

13. 脑髓损伤:脑髓损伤会导致疾病的发生。

14. 脉络阻塞:脉络阻塞会导致疾病的发生。

15. 气血不足:气血不足是疾病发生的重要原因。

16. 气虚血瘀:气虚血瘀是疾病发生的重要原因。

17. 气滞血瘀:气滞血瘀会导致疾病的发生。

18. 脾胃虚弱:脾胃虚弱是疾病发生的重要原因。

19. 肝肾不足:肝肾不足是疾病发生的重要原因。

这些内容涉及到了中医病机理论中的一些重要概念和规律,对于中医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中医病机十九条内容

中医病机十九条内容

中医病机十九条内容
中医病机十九条是中医学中的基本理论之一,包括以下内容:
1. 本条:指疾病的根本原因,即病因。

2. 术条:指疾病的表现和病程。

3. 机条:指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的过程。

4. 本末条:指疾病的根本原因和病程的关系。

5. 因果条:指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的原因和结果。

6. 运动条:指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的运动规律。

7. 病变条:指疾病的病理变化。

8. 证条:指疾病的症状和体征。

9. 时序条:指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的时间顺序。

10. 阴阳条:指疾病的阴阳失衡。

11. 虚实条:指疾病的虚实状态。

12. 血气条:指疾病的血液和气机的变化。

13. 脏腑条:指疾病对脏腑器官的影响。

14. 经络条:指疾病对经络的影响。

15. 痰湿条:指疾病的痰湿病机。

16. 瘀血条:指疾病的瘀血病机。

17. 风寒湿热条:指疾病的风寒湿热病机。

18. 脏腑经络条:指疾病对脏腑和经络的影响。

19. 气血津液条:指疾病对气血津液的影响。

病机十九条

病机十九条

病机十九条—读后感病机十九条是:(1)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意指一般的内风疾患,出现头目昏花,肢体动摇等症状,多属肝的病变。

(2)诸寒收引,皆属于肾。

意指一般的阴寒内盛,出现筋脉挛急,关节屈伸不利(兼见面色晄白,形寒肢冷,小便清等),多属肾的病变。

(3)诸气膹郁,皆属於肺。

意指一般因上焦气机不利而出现呼吸迫促,胸部痞塞的症状,多属肺的病变。

(4)诸湿肿满,皆属於脾。

意指一般水湿潴留而出现浮肿胀满的症状,多属脾的病变。

(5)诸热“瞀瘛”,皆属於火。

意指一般热病出现神志昏迷,抽搐症状,多属火证。

(6)诸痛痒疮,皆属於心。

意指一般皮肤疮疡,出现焮热疼痛瘙痒的症状,多属心火炽盛,血分有热所致。

(7)诸厥“固泄”,皆属於下。

意指一般的厥逆、便秘,泄泻等症候,多属下焦的病变。

(8)诸痿喘呕,皆属於上。

意指一般的痿症、气喘、呕吐等症候,多属上部肺胃的病变。

(9)诸痉鼓栗,如丧神守,皆属於火。

意指一般热病出现口噤、寒战鼓栗,神志失常等,多属火证。

(10)诸痉项强,皆属於湿。

意指一般身体强直或颈项强硬,转动障碍,多属湿证(湿浊伤於筋脉肌膜)。

(11)诸腹胀大,皆属於热。

意指一般腹部坚硬胀满(兼见便秘、尿涩、烦热、口苦等),多属热证。

(12)诸逆冲上,皆属於火。

意指一般气逆上冲,如连声响亮的呃逆、喷射状呕吐等,多属火证。

(13)诸躁狂越,皆属於火。

意指一般出现烦躁发狂,举动失常的症状,多属火证。

(14)诸暴强直,皆属於风。

意指一般突然出现筋脉强直拘挛的症状,多属风证。

(15)诸病有声,鼓之如鼓,皆属於热。

意指一般出现腹胀肠鸣,叩之有鼓音,多属於热。

(16)诸病“跗肿”,疼酸惊骇,皆属於火。

意指一般出现下肢足背浮肿而有酸疼的感觉,又见心神不安,惊骇的症状,多属火证。

(17)诸转“反戾”,水液浑浊,皆属於热。

意指一般的抽筋、角弓反张,肢体强直而小便混浊的,多属热证。

(18)诸病水液,澄澈清冷,皆属於寒。

意指一般体内排出的水液,如果是淡薄透明而又寒冷的,多属寒证。

内经病机十九条原文及注解

内经病机十九条原文及注解

内经病机十九条原文及注解《黄帝内经》病机十九条原文如下:1. 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2. 诸寒收引,皆属于肾。

3. 诸气膹郁,皆属于肺。

4. 诸湿肿满,皆属于脾。

5. 诸热瞀瘛,皆属于火(心)。

6. 诸痛痒疮,皆属于心(火)。

7. 诸厥固泄,皆属于下。

8. 诸痿喘呕,皆属于上。

9. 诸禁鼓栗,如丧神守,皆属于火。

10. 诸痉项强,皆属于湿。

11. 诸逆冲上,皆属于火。

12. 诸胀腹大,皆属于热。

13. 诸燥狂越,皆属于火。

14. 诸暴强直,皆属于风。

15. 诸病有声,鼓之如鼓,皆属于热。

16. 诸病胕肿,疼酸惊骇,皆属于火。

17. 诸转反戾,水液浑浊,皆属于热。

18. 诸病水液,澄彻清冷,皆属于寒。

19. 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

注解:1. “掉”指肢体不自主地抖动。

“眩”为头晕目眩。

“肝”指肝的功能活动,肝主疏泄、主筋脉,筋脉约束骨骼使人能屈能伸、肢体活动自如;肝藏魂,魂为“随神往来者谓之魂”,即人的精神意识活动。

故“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即肢体不自主的抖动、头晕目眩与肝的功能活动有关。

2. “收引”指肌肉收缩、关节拘急。

“肾”指肾的功能活动。

“肾主骨生髓”,骨髓充盈于骨中使骨骼强健有力;肾藏精,“精之所系者曰筋骨”,筋骨依靠精气以维持其正常功能。

故“诸寒收引,皆属于肾”,即肌肉收缩、关节拘急与肾的功能活动有关。

3. “膹郁”指气机郁滞、呼吸喘促。

“肺”指肺的功能活动。

“肺主气司呼吸”,肺有宣发肃降、通调水道、朝百脉等作用。

故“诸气膹郁,皆属于肺”,即气机郁滞、呼吸喘促与肺的功能活动有关。

4. “湿”指体内水液停滞。

“脾”指脾的功能活动。

“脾主运化”,脾有运化水谷和水液的作用;“脾主肌肉四肢”,水湿停滞于肌肉四肢则引起肢体浮肿、沉重疼痛等症。

故“诸湿肿满,皆属于脾”,即体内水液停滞与脾的功能活动有关。

5-6. “瞀”指神志昏乱;“瘛”指肢体抽搐。

“心”指心火旺盛。

“心藏神”,“神明出焉”,即心有统帅全身脏腑生理活动和主司人体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的功能。

病机19条白话讲解

病机19条白话讲解

病机19条白话讲解疾病是人体受到外界因素的侵袭或内部功能失调导致的不适或异常状况。

中医学认为,疾病的产生与人体的病机密切相关。

病机是中医学术中的重要概念,意指疾病的发生、发展和变化规律。

本文将以白话的方式解释病机的19条原则,希望对读者理解中医理论有所帮助。

1. 外感病:指由外界的病邪(如风、寒、暑、湿、燥等)侵袭体内,引起发病。

外感病的特点是发作突然,病程短暂,常伴有寒热、头痛、咳嗽等症状。

2. 内伤病:指由内部因素(如情志、饮食、劳累等)导致的疾病。

它的特点是发展缓慢,病程较长,常伴有消化不良、脾虚、气滞等症状。

3. 寒热病:指疾病的病机与寒热密切相关。

寒热病的病因可分为寒邪致病和热邪致病两类。

寒病以寒凉为主,病程较长,寒冷感明显;热病以热燥为主,病程较短,发热感明显。

4. 其它邪气致病:指除寒热外,还包括风、湿、燥、火、湿热等病邪。

这些邪气是引起不同疾病的重要因素,如风邪引发头痛、风湿关节痛等。

5. 腑实腑虚疾病:中医将人体的脏腑分为实腑和虚腑两类。

实腑疾病是指脏腑功能亢进,表现为气滞、血瘀、痰饮等;虚腑疾病则是脏腑功能减退,表现为气虚、血虚、阳虚、阴虚等。

6. 气滞血瘀疾病:气滞血瘀是一种很常见的病机,多见于外伤、痛经、瘀血等疾病。

气滞血瘀会造成经络阻塞,引发疼痛、肿胀等症状。

7. 痰湿病:指体内湿气聚集、痰液滞积,导致胸闷、咳嗽、痰多等症状的疾病。

痰湿病多与脾胃湿热、肺热痰火等病机有关。

8. 气虚病:气虚是指体内气血不足,导致机体功能减退。

气虚病的特点是气短懒言、畏寒肢冷、乏力等。

9. 血虚病:血虚是指体内气血不足,导致血液供应不足。

血虚病的表现是面色苍白、眩晕头晕、月经不调等。

10. 阳虚病:阳虚是指体内阳气不足,阳气是人体的生命之火。

阳虚病的常见症状是畏寒怕冷、肢体不温、腰膝酸软等。

11. 阴虚病:阴虚是指体内阴精亏损,阴虚病常见于长期精神紧张、过度劳累等情况下。

阴虚的主要表现是五心烦热、口干舌燥、盗汗等。

病机19条白话讲解

病机19条白话讲解

病机19条白话讲解《病机19条白话讲解》病机是中医理论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是分析疾病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的理论基础。

在中医学中,有一部分经典病机理论是我们必须要掌握的,它们被称为“病机19条”。

第一条:致病因素有内外之分。

这意味着疾病的发生与外在环境、内部因素密切相关。

外界的寒、暑、湿、燥、风等因素与内部的饮食、情绪、体质等因素都可能成为疾病的诱因。

第二条:正气与邪气的相互作用。

人体内有着正常的生理功能和抵抗力,称为“正气”,而外界的病理因素则是“邪气”。

当正气充足时,可以抵御外邪,疾病得以防御;当正气不足时,邪气侵入人体,疾病就可能产生。

第三条:邪正之间的斗争。

当邪气入侵人体时,会与正气展开激烈的斗争。

如果正气胜过邪气,疾病会逐渐好转;反之,则病情会进一步加重。

第四条:气机升降运动不畅引发疾病。

中医认为,人体内的气机运动可以理解为气血的流通,如果气机运动受阻,气血滞留,则会导致疾病的发生。

第五条:四时阴阳变化引发疾病。

中医非常注重四时的变化对人体的影响。

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每个季节的天气、环境、生活方式都会对人体产生相应的影响,如果无法适应这些变化,则易患疾病。

第六条:喜怒思虑等情志因素引发疾病。

情志对人体的影响非常大,过度的喜悦、愤怒、思虑等情绪会导致气机紊乱,从而诱发疾病。

第七条:饮食不节引发疾病。

中医强调饮食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过食辛辣、油腻的食物,或者饮食不规律都会对消化系统造成负担,引发各类疾病。

第八条:病因常常来自于脏腑。

脏腑是中医学中的重要概念,它们是人体内部各个重要器官的总称。

脏腑功能失调会引发疾病,而疾病也会影响脏腑的正常功能。

第九条:经络气血的运行异常引发疾病。

中医认为经络是气血运行的通道,如果经络受阻或气血不畅,就会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

第十条:病因病机多种多样。

疾病的产生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不同的人在同一病因下可能表现出不同的病机。

第十一条:病机的阶段性变化。

疾病的发展通常经历初起、扩散、筹邪、外出四个阶段,通过了解病机的变化,可以更好地判断病情。

病机十九条

病机十九条

病机十九条语出《素问·至真要大论》。

前人把疾病某些类同的症候,归纳于某一病因或某一肺的范围内,作为辨证求因依据,列为十九条,其中属于六淫的十三条,属于五脏的六条。

掌握这些病机,对一些比较复杂的症状起有执简驭繁的作用,但它只是一种粗略的分类归纳,临证必须联系具体病情,全面分析,才能切合实际。

病机十九条是:(1)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意指一般的内风疾患,出现头目昏花,肢体动摇等症状,多用肝的病变。

(2)诸寒收引,皆属于肾。

意指一般的阴寒内盛,出现筋脉挛急,关节屈伸不利(兼见面色晄白,形寒肢冷,小便清等),多属肾的病变。

(3)诸气膹郁,皆属于肺。

意指一般因上焦气机不利而出现呼吸迫促,胸部痞塞的症状,多属肺的病变。

(4)诸湿肿满,皆属于脾。

意指一般水湿潴留而出现浮肿胀满的症状,多属脾的病变。

(5)诸热“瞀瘛”,皆属于火。

意指一般热病出现神志昏迷,抽搐症状,多属火证。

(6)诸痛痒疮,皆属于心。

意指一般皮肤疮疡,出现焮热疼痛瘙痒的症状,多属心火炽盛,血分有热所致。

(7)诸厥“固泄”,皆属于下。

意指一般的厥逆、便秘,泄泻等症候,多用下焦的病变。

(8)诸痿喘呕,皆属于上。

意指一般的痿症、气喘、呕吐等症候,多属上部肺胃的病变。

(9)诸痉鼓栗,如丧神守,皆属于火。

意指一般热病出现口噤、寒战鼓栗,神志失常等,多属火证。

(10)诸痉项强,皆属于湿。

意指一般身体强直或颈项强硬,转动障碍,多属湿证(湿浊伤于筋脉肌膜)。

(11)诸腹胀大,皆属于热。

意指一般腹部坚硬胀满(兼见便秘、尿涩、烦热、口苦等),多属热证。

(12)诸逆冲上,皆属于火。

意指一般气逆上冲,如连声响亮的呃逆、喷射状呕吐等,多属火证。

(13)诸躁狂越,皆属于火。

意指一般出现烦躁发狂,举动失常的症状,多属火证。

(14)诸暴强直,皆属于风。

意指一般突然出现筋脉强直拘挛的症状,多属风证。

(15)诸病有声,鼓之如鼓,皆属于热。

意指一般出现腹胀肠鸣,叩之有鼓音,多属于热。

《黄帝内经》之病机十九条解

《黄帝内经》之病机十九条解

黄帝内经》之病机十九条解简介: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凡病风而致颤抖、眩晕等病,是肝的原因。

属于肾。

凡病冷而致经脉拘急,是肾的原因。

诸气膹(fen) 郁,皆属于肺。

烦满郁闷,是肺的原因。

诸湿肿满,皆属于脾。

凡病湿而致浮肿胀满,是正文: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凡病风而致颤抖、眩晕等病,是肝的原因。

诸冷收引,皆属于肾。

凡病冷而致经脉拘急,是肾的原因。

诸气膹(fen) 郁,皆属于肺。

凡病气而致烦满郁闷,是肺的原因。

诸湿肿满,皆属于脾。

凡病湿而致浮肿胀满,是脾的原因。

诸热瞀(mao) 瘛(chi) ,皆属于火。

凡热病而致视物昏花、肢体抽搐,是火的原因。

诸痛痒疮,皆属于心。

凡疼痛、瘙痒、仺疡,是心的原因。

诸尽固泄,皆属于下。

凡厥逆、二便不通或失禁,病在下焦。

诸痿喘呕,皆属于上。

凡患喘逆呕吐,病在上焦。

诸冷收引,皆凡病气而致诸禁鼓粟,如丧神守,皆属于火。

凡口噤不开、冷战、口齿叩击,是火的原因。

诸痉项强,皆属于湿。

凡痉病,颈项强急,是湿的原因。

诸逆冲上,皆属于火。

凡气逆上冲,是火的原因。

诸胀腹大,皆属于热。

凡胀满腹大,是火的原因。

诸躁狂越,皆属于火。

凡躁动不安、发狂而举动*** ,是火的原因。

诸暴强直,皆属于风。

凡忽然发生强直的症状,是风的原因。

诸病有声,鼓之如鼓,皆属于热。

凡病而有声如肠叫,在叩诊时如敲鼓声,是热的原因。

诸病胕肿疼酸恐惧,皆属于火。

凡浮肿、疼痛、酸楚、恐惧不安,是火的原因。

诸转反戾(li ),水液浑浊,皆属于热。

凡转筋挛急,排除的水液浑浊,是热的原因。

诸病水液,澄澈清冷,皆属于冷。

凡排出的水液清亮、严冷,是冷的原因。

诸呕吐酸,暴住下迫,皆属于热。

凡呕吐酸水,或忽然急泄而有窘迫的感觉,是热引起的。

《黄帝内经》中至真要大论七十四中有关病机的描叙如上。

虽说前人总结的并不是十分全面,但是在治疗很多疑难病症的时候,用前人的这些观点往考虑,你会豁然开朗。

综合以上十九条病机于临床,可以说明如下几个种别的症状的诊断标准:一、五脏病机1、“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病机十九条归纳总结

病机十九条归纳总结

病机十九条归纳总结在中医理论中,病机是指疾病产生、发展和变化的机理。

通过对病机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疾病的本质,并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指导。

在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中,记载了众多的病机理论。

现将其中的十九条病机进行归纳总结,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应用。

一、气机失调气机失调是指人体气血运行不畅,导致机体失去平衡状态,从而引发疾病。

常见的气机失调病机有气滞、气郁、气逆等。

对于气机失调引起的疾病,可以通过调整人体气血运行来恢复平衡,如针灸、按摩、调理饮食等方法。

二、寒邪侵袭寒邪侵袭是指寒冷的气候或寒冷食物等外界寒气进入人体,导致气血运行受阻,出现病理变化。

常见的寒邪侵袭病机有寒凝、寒邪束表等。

治疗寒邪侵袭引起的疾病,可以通过温补、祛寒的方法来驱散寒气,恢复正常气血运行。

三、瘀血停滞瘀血停滞是指血液在人体内滞留,无法正常流通,导致病理状态的出现。

常见的瘀血停滞病机有瘀滞、血淤等。

治疗瘀血停滞引起的疾病,可以通过活血化瘀的方法来改善血液循环,消除病机。

四、湿邪困阻湿邪困阻是指湿气积聚在人体内,引起机体功能受损,从而发生疾病。

常见的湿邪困阻病机有湿困、湿浊等。

治疗湿邪困阻引起的疾病,可以通过祛湿的方法来清除湿气,恢复机体的正常状态。

五、燥邪炽盛燥邪炽盛是指干燥的气候或口干舌燥等因素导致体内津液不足,引起病理变化。

常见的燥邪炽盛病机有津亏、津伤等。

治疗燥邪炽盛引起的疾病,可以通过滋阴润燥的方法来补充津液,纠正病机。

六、火热炽盛火热炽盛是指内外因素导致机体火气过盛,引发疾病。

常见的火热炽盛病机有火旺、火邪蓄结等。

治疗火热炽盛引起的疾病,可以通过清热解毒的方法来调节体内的火气,达到治疗的目的。

七、肝郁气滞肝郁气滞是指情绪压抑、不畅等原因导致肝脏气血运行不畅,引起病理变化。

常见的肝郁气滞病机有肝气郁结、肝火旺盛等。

治疗肝郁气滞引起的疾病,可以通过疏肝理气的方法来调节肝脏的功能,改善疾病症状。

八、脾胃失调脾胃失调是指饮食不当、情绪波动等因素导致脾胃功能受损,引发疾病。

中医病机十九条解释

中医病机十九条解释

中医病机十九条解释
黄帝内经之病机十九条本唐容川《医经精义?诸病所属》
诸病归属:属者,所统属也。

知其所属,则纲领既得,而其条目,可例求矣。

五行(五脏自病正病):
○01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肝为风脏,凡病皆属于肝。

诸风,谓中风伤风惊风疠风之类,所该之证多矣。

掉,谓转动,凡猝倒痉痫抽掣摇战之类皆是。

肝主筋,此皆筋之为病也。

眩,是昏晕,凡昏花妄见头目旋转皆是。

肝开窍于目,故有此病也。

西医谓目眩惑昏花痉痫抽掣,皆脑髓筋为病,谓目系通脑,故昏眩。

脑气用力太过,则肉缩伸抽掣。

究问脑气何故病此,则西医茫然。

岂知肝脉通于脉,开窍于目,而主筋。

凡西医所谓脑气皆肝脉所司,而脉筋所以致病,则又肝风为政也。

故凡掉眩,皆属于风,而诸风为病,总属于肝。

○02诸痛疮痒,皆属于心。

此言诸疮或血分凝结,阻碍其气,气与血争则痛。

或血虚生热,兼动风气,风火相扇则痒。

皆属心经血分为病,治宜和血。

又凡病不干血分,皆不发痛,故痞臌肿等,均不见痛。

凡是腹痛肢体痛,盖无不关于血分,故皆属心。

○03诸湿肿满,皆属于脾。

肿在皮肤四肢,满在腹内胀塞,皆湿气壅滞,水不下行,停走于膈膜中也。

然则湿证尚不止此,故曰诸湿。

1。

病机十九条,原来是这么回事

病机十九条,原来是这么回事

病机十九条,原来是这么回事导读:《黄帝内经》病机十九条,是中医学治疗和诊断疾病的准绳。

那么,病机十九条到底讲的是什么?如何理解其内涵呢?今天的文章将给出解答。

病机临床表现病机分析病位肝诸风掉眩(肢体摇摆、震颤不定、头晕目眩)肝有病变,筋失滋养,目窍失濡心诸痛痒疮(疮疡痈疽、疖疔丹毒、瘙痒肿痛)心火亢盛,热炽血脉,腐蚀肌肤脾诸湿肿满(湿气浸淫、四肢浮肿、脘腹胀满)脾虚湿聚,湿泛肌肤,内聚中焦肺诸气膹郁(咳嗽喘促、胸中窒闷、痞塞不通)肺之宣降失常,气壅于胸或上逆肾诸寒收引(拘挛蜷缩、四肢拘急、屈伸不利)肾阳虚衰,气血凝敛,筋脉失养上诸痿喘呕(肢体痿躄、呼吸喘急、呕恶冲逆)肺热叶焦,肺气上逆,胃失和降下诸厥固泄(寒厥热厥、二便不畅、二便失禁)肾阴虚和阳虚,波及膀胱与大肠病性火诸热瞀瘛(高热不退、神识昏蒙、肢体抽搐)火热扰心,蒙蔽心窍,筋脉失养诸禁鼓栗,如丧神守(口噤、鼓颔、战栗,不能自控)火热郁闭,不得外达,阳盛格阴诸逆冲上(呕恶嗳哕、咳嗽喘急、头晕昏胀)胃失和降,肺失肃降,肝火上冲诸躁狂越(烦躁骂詈、打人毁物、逾垣上屋)痰火炽盛,扰乱心神,神志错乱诸病胕肿,疼酸惊骇(肿胀溃疡、疼痛酸楚,惊骇不宁)火热壅滞,血瘀肉腐,内扰神明热诸胀腹大(腹部胀满、疼痛拒按、大便难下)邪热入里,壅结胃肠,热结腑实诸病有声,鼓之如鼓(肠鸣嗳气、腹胀中空,叩之如鼓)热壅胃肠,气机不利,传化迟滞诸转反戾,水液浑浊(转筋抽搐、角弓反张、腰背屈曲、痰涎黏稠、小便浑浊、带下秽浊、脓液黏臭)热灼精血,筋脉失养,灼伤津液诸呕吐酸,暴注下迫(呕吐吞胃失和降,热走肠间,热急湿缓酸、急暴腹泻、里急后重)风诸暴强直(突然发作、筋脉强直、角弓反张)外风内袭,善行数变,伤肝及筋寒诸病水液,澄澈清冷(痰涎清稀、小便清长、大便稀薄、带下清冷、脓液稀淡无臭)寒邪伤阳,阳气虚衰,失于温化湿诸痉项强(项强不舒、屈颈困难、身体强直)湿性黏滞,易阻气机,筋脉失养▶版权声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帝内经之病机十九条本唐容川《医经精义?诸病所属》
诸病归属:属者,所统属也。

知其所属,则纲领既得,而其条目,可例求矣。

五行(五脏自病正病):
○01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肝为风脏,凡病皆属于肝。

诸风,谓中风伤风惊风疠风之类,所该之证多矣。

掉,谓转动,凡猝倒痉痫抽掣摇战之类皆是。

肝主筋,此皆筋之为病也。

眩,是昏晕,凡昏花妄见头目旋转皆是。

肝开窍于目,故有此病也。

西医谓目眩惑昏花痉痫抽掣,皆脑髓筋为病,谓目系通脑,故昏眩。

脑气用力太过,则肉缩伸抽掣。

究问脑气何故病此,则西医茫然。

岂知肝脉通于脉,开窍于目,而主筋。

凡西医所谓脑气皆肝脉所司,而脉筋所以致病,则又肝风为政也。

故凡掉眩,皆属于风,而诸风为病,总属于肝。

○02诸痛疮痒,皆属于心。

此言诸疮或血分凝结,阻碍其气,气与血争则痛。

或血虚生热,兼动风气,风火相扇则痒。

皆属心经血分为病,治宜和血。

又凡病不干血分,皆不发痛,故痞臌肿等,均不见痛。

凡是腹痛肢体痛,盖无不关于血分,故皆属心。

○03诸湿肿满,皆属于脾。

肿在皮肤四肢,满在腹内胀塞,皆湿气壅滞,水不下行,停走于膈膜中也。

然则湿证尚不止此,故曰诸湿。

或头目晕沉,或疟暑泄痢,或周身痹痛,或痰饮痃癖,皆脾土不制水所致。

盖脾生油膜之上,膜是三焦,主水道。

油是脾之物,油不沾水,此脾之所以利水也。

若脾之油失其令,则湿气乃得藏匿,故治湿责之于脾。

○04诸气膹郁,皆属于肺。

五脏六腑之你,无不总统于肺,以肺为气之总管也。

故凡治气,皆当治肺。

肺主皮毛,膹是气之乖于皮毛者,膹膗也。

《说文》谓形恶如紫瘢斑瘤黑痣疱鼻之类。

西医言毛孔下有油核,其管直通皮肤,若面生黑刺,即管塞之故。

此《内经》膹膗之说也。

郁是气遏于内,不得舒发也。

见病如气逆痰滞血结便闭之类,是气之乖于腹内者。

郁与畅反,肺气不畅故郁,宜降散之。

○05诸寒收引,皆属于肾。

肾司寒气,故凡寒证,皆属之肾。

肾又主骨,肾阳四达,则骨体舒展,举动轻便。

若肢骨拘急而曲,或亸缓而引长,皆骨不为用也。

须知拘收引亸,与抽掣缩短者不同。

一是寒症,一是风症,当辨。

六气(外淫致病邪气):
○06诸暴强直,皆属于风。

强直,僵卧倒地。

暴者,猝然发作,风性迅速,故能暴发。

凡风均属之肝,肝属筋脉,风中筋脉,不能行动,则强直矣。

风者,阳动而阴应之也,故风具阴阳两性。

中风之阴,则为寒风。

中风之阳,则为热风。

无论寒热,皆有强直之证,宜细辨之。

○07诸病水液,澄澈清冷,皆属于寒。

下为小便,上为涎唾,其道路总在三焦膈膜之中。

不论何证,但据水液有澄澈清冷之状,即是三焦大虚之候,故皆属于寒。

○08诸胀腹大,皆属于热。

(热:暑与燥)
诸胀,谓腹内胀满。

腹大,谓单腹胀。

此证是肝不疎泄,脾不运化。

肝不疎泄,则小便不利,水停为胀。

脾不运化,则单腹胀。

皆属于热者,属于肝木乘脾也。

然此与上节火字有别(按:即诸逆冲上,皆属于火),火属血分,热属气份。

热则气分之水多壅,故主胀大。

○09诸病有声,按之如鼓,皆属于热。

此与肠鸣不同。

肠鸣则转气切痛下泄,属水渍入肠,发为洞泄,是寒非热也。

此有声乃在人皮里膜内连网油膜之中。

凡人身连网油膜,均是三焦,乃相水之府,行水之道路也。

水火相激,往往发声,但其声绵绵,与雷鸣切痛者有异,按之亦能作声。

又拒手如按鼓皮,以其在皮膜间,故按之如鼓,是三焦之火与水为仇也,故曰皆属于
热。

盖三焦为行气之府,气多则能鼓其膜中之管,使之有声,如西洋象皮人,搦之则出声是矣。

○10诸转反戾,水液浑浊,皆属于热。

转者,左右扭掉也。

反者,角弓反张也。

戾如犬出户下,其身曲戾,即阳明痉病,头曲至膝也。

水液浑浊,小便不清也。

转在侧,属少阳经。

反在后,属太阳经。

戾在前,属阳明经。

水道在膈膜中,属三焦经,皆属于热。

是水液浑浊,固属三焦之热,而诸转反戾,亦当同属三焦矣。

三焦网膜,西人谓之连网,由内达外,包裹赤肉,两头生筋,以贯赤肉,筋连骨节,故利屈伸。

观此则知转反戾,是筋所牵引,实则网膜伸缩使然。

故《内经》与水液同论,以见皆属三焦网膜中之热也。

西医乃谓抽掣痉等,不免求深反浅,故西人无治之之术也。

○11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发于热。

呕谓干呕,是火逆也。

吐有寒证,吐酸则无寒证。

暴注下迫,里急后重,逼塞不得畅,俗名痢证。

皆属于热者,属于肝经之热也。

肝火上逆,则呕吐酸。

肝火下注,则痢下迫。

因肝欲疎泄,肺欲收敛,金木不和,故欲泻不得,且痢多发于秋,金克木也。

○12诸痉颈强,皆属于湿。

寒湿则筋脉凝,热湿则筋脉胀,故能发痉与项强之证。

○13诸热瞀瘈,皆属于火。

谓发热恶热瘟暑等症。

瞀,谓眼目昏花黑暗见鬼等症。

瘈,谓筋不得伸抽掣等症。

皆属于火者,盖诸热是火伤气分,火克肺金也。

瞀是心神扰惑,视物昏乱。

火属心,心脏火扰其神,故瞀瘈是肝筋为火所灼,无血养筋,故缩扯瘈与亸缓不收有异,当辨之。

○14诸禁鼓栗,如丧神守,皆属于火。

禁,谓口齿禁切噤口痢痉病口禁之类。

鼓栗,谓鼓战栗如疟疾手足摇战之类。

如丧神守,谓谵语百合病恍惚不安之类。

盖热极反寒之象,火扰心神之征,皆宜治其火也。

○15诸逆冲上,皆属于火。

诸逆,谓吐欬呛呕等,凡是冲脉气逆,头目咽喉胸中受病,均系心肝之火,挟冲脉上行也,宜抑之。

○16诸燥狂越,皆属于火。

躁,谓烦躁;狂,谓颠狂;越,谓升高踰垣。

凡此皆三焦与胃火太甚,而血气勃发也。

○17诸病跗肿,疼酸惊骇,皆属于火。

跗,足背。

凡足肿皆发于厥阴阳明两经。

阳明之脉行足背,厥阴之脉起足大指丛毛,行内踝。

肝木生热,壅遏胃经之湿,则循经下注而发足肿,极酸疼也。

酸字颇有实义。

西医云:「凡脚气必胃中先酿酸水,继而尿中有蛋白形,尿味亦酸,乃发脚肿痛。

」但西医未言所以致酸,与因酸致肿之故。

惟《内经》理可互味也。

羹汤夏月过夜则酸,湿遇热也。

冬月则否,有湿而无热也。

知酸所以致热,而脚气可治矣。

又凡乍惊乍骇,皆是肝经木郁火发,魂不藏之故,是以皆属于火。

上下(病证发作走向之分部)
○18诸厥固泄,皆属于下。

厥,谓四肢逆冷。

固,谓腹中瘕积,如寒疝之类。

泻,谓下利不止。

皆属于下,谓属于下焦肾经也。

肾阳不能四达则厥,肾阳不能上升则泻,肾阳不能化气则固结。

故属于下以温之也。

○19诸痿喘呕,皆属于上。

痿有两证,一是肺痿,肺叶焦举,不能调津液,则为虚劳欬嗽。

一是足痿胫枯,不能行走,则为足痿,然未有足痿而不发于肺者。

盖肺主行津液,由阳明而下润宗筋,足乃能行。

肺之津液不行,则宗筋失养,故足痿虽发于下,而亦属之上焦也。

喘属肺之呼不利,呕属胃之饮食气逆,肺胃均属上焦,上焦属阳,多病火逆,宜情之也。

“谨守病机,各司其属,有者求之,无者求之,盛者责之,虚者责之,必先五胜,疏其血气,令其条达,而致和平。

”有、无很明显是指邪气之有无而言。

《素问.调经论》所说“有者为实,无者为虚”,就是现成的依据;同书《通评虚实论》所说“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又可以做为“有者为实,无则为虚”这句话的现成注脚。

虚实既为察病之纲领,所以要“有则求之,无则求之”;补泻为治法之大要,所以要“盛(实)者责之,虚则责之”,张介宾谓“泻其盛气。

责其有也;培其衰气,责其无也”也正是此意。

如此,则病机十九条中的每一句内容(以及其它未包含的内容)便都有了虚实之分,明辨虚实是《内经》论病机之关键所在。

后面粗体字这段节选自何绍奇《读书析疑与临证得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