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机十九条解析

合集下载

病机十九条详解

病机十九条详解

“病机十九条”详解★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本条所讲到的是因“风”所至的“掉眩”病,所谓的掉眩,就是指眩晕病。

并且把病位所在落实到肝脏。

肝属木,五气属风。

风性动摇无定,所以中医上把一些动摇无定的病,都称为风病。

但临床上来看,动摇不定的眩晕病,不全是在于肝,但说到肝,主要指的是以肝风内动等病情而论。

如:肝热生风,肝阳化风,郁怒生风等等。

从病机上来说,主要是肝失所养,以至于肝中相火上冲为病,比如现在一些高血压病人。

乙癸同源,乙指木,是肝;癸指水,是肾。

指的是肝肾同源。

肝藏血,但肝中之血得有肾精所化生,肾精不足,肝血必不足。

有的人说枸杞子补眼睛,枸杞子是一味滋肾养精的药,肾精足了,肝血才能足,肝有血所养才能制约相火,相火潜于下,不上冲,才不会有肝风内动等病情发生。

掉眩病在其它方面的,《内经》就有“有上气不足,头为之苦晕,目为之眩”,这咱眩晕病的病因就是在于中气不足了。

脾胃为气机升降的枢纽,脾虚则中气不能上升,清阳不升,头不能得养,所以眩晕。

所以对于这种中气不足的眩晕病治疗,就不能以清肝潜阳来治了,得用相反的方向的治疗,可用补中益气汤来治临床上还有一种眩晕病的病机是因为湿,在《金匮要略》有“泽泻汤”利湿治晕的方法。

本人治疗过好些“美尼尔综合症”的病人,从病机上来看,主要也是因为痰湿为患,以六君子汤重用茯苓200克,再加牛膝等药为治,一般服药后一小时就可以缓解。

对于上述眩晕病的病机上来说,不仅仅是肝的问题。

所以治疗时得辨别出那种病机至关重要。

肝阳化风、肝风内动等肝脏所引起的眩晕病,临床上必还存在有心烦易怒等症状;而对于中气不足所至的眩晕,病人同时还会有气短、神疲无力、眩晕的感觉,是头里空空的等等鉴别;而对于因痰湿所至的,这种眩晕,头必重,是头上重重的晕。

★诸寒收引,皆属于肾★寒是病之因,“收引”,是指人的筋脉关节活动不利索的感觉。

冬天寒冷了,我们会觉得人会笨起来,活动也不方便,这都是因为寒的原因。

本条指出病位在于肾。

病机十九条解读

病机十九条解读

病机十九条解读病机是中医学中的一个术语,指的是疾病发生、发展、转归等方面的规律。

病机被认为是中医治疗的重要依据之一。

《伤寒论》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本内科经典,其中“病机十九条”是其核心内容之一。

本文将对这十九条进行详细解读,供读者参考。

1. 伤寒之始,得之易愈。

“伤寒”指的是一类急性传染病,如感冒、流感、登革热等。

这条规律意味着,若在疾病初期及时治疗,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容易治愈。

2. 有汗不解则为风,解而後愈。

风热感冒等病因多由外邪入侵,致使人体阳气失于固摄,发汗可以通过开窍发散,温通经络,利于驱邪,但治疗过程中有时会出现因汗出过多,正气受损的情况,造成病情加重。

病人出现汗后仍未见好转,则需要加强药物的治疗。

3. 而呕不止,去其热者亦可愈。

这条规律指的是,对于有呕吐不止的病人,应该去除体内的热邪,以调和胃气。

常用的方法包括清热解毒,或通过调整饮食、休息等,使病人得以恢复。

4. 脉浮者,病在外;脉沉者,病在内。

脉诊是中医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

这条规律指出,如果病人的脉象较浮,那么疾病可能在人体的表层;反之,如果脉象较沉,则表明疾病可能存在于人体的内部。

5. 大热病者三日可治;若过三日,即为难治。

大热病是指高热不退、口渴、汗出等表现突出的急性热病。

这条规律意味着,对于大热病患者,必须在疾病早期予以有效治疗,否则后果可能很严重,甚至不易治愈。

6. 不可多食,令胃气并逆。

对于病人而言,饮食是恢复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

这条规律指出,病人在进食时,应该避免过度饮食、暴饮暴食等行为,以免影响胃肠道的正常功能。

7. 空洞不可捏,弦者为石。

这条规律指的是病人的脉象。

若脉象空虚,不能随意按压;如果脉象弦硬,就像石头一样,说明疾病的发展已经非常严重。

8. 无根之草,不可久留。

这条规律强调了及时治疗的重要性。

一个有根的草才有可能生长得健康,同样,一个病人也需要及早地接受有效的治疗,而不是拖延时间或自行调节。

9. 邪在分肉之间,当痛当痒。

病机十九条解读

病机十九条解读

病机十九条解读《素问·至真要大论》:“愿闻病机如何?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诸寒收引,皆属于肾;诸气膹郁,皆属于肺;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诸热瞀瘈,皆属于火;诸痛痒疮,皆属于心;诸厥固泄;皆属于下;诸痿喘呕,皆属于上;诸禁鼓栗,如丧神守,皆属于火;诸痉项强,皆属于湿;诸逆冲上,皆属于火;诸胀腹大,皆属于热;诸躁狂越,皆属于火;诸暴强直,皆属于风;诸病有声,鼓之如鼓,皆属于热;诸病胕肿,疼酸惊骇,皆属于火;诸转反戾,水液浑浊,皆属于热;诸病水液,澄澈清冷,皆属于寒;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

”病机十九条是指《素问·至真要大论》对病机的十九条论述。

前人从实践中把某些类同的证候,归纳于某一病因或某一脏的范围内,作为辨证求因的依据,列为十九条。

其中,有五条谈脏的病机,有九条谈火热病机,有三条分别谈风湿寒病机,有两条分别上下病机。

病机是病能中的一部分,病机二字的意思,王冰解释为“病之机要”,谢利恒解释为“病之机括”,我们可以把它解释为引起疾病发生、症状出现与变化以及病情发展的原因与机理,与现代医学的“病理”有所近似。

病机十九条载于《内经·素问》二十二卷七十四篇的“至真要大论”。

病机十九条的内容广泛,意义十分重要,它涉及病因(外感与内伤)、出现各种症状的机理、众多症状之间内在联系、辨证方法等,还通过一种病因能够引发几种不同症状与不同病因也能引发相同症状的现象,说明治疗疾病不能采用见症治症的简单方法,强调对于病因病机的了解分析,应该“审察病机,无失气宜”,做到“谨守病机,各司其属”,才能达到“疏其气血,令其条达,而致和平”的治疗目的。

一、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本条涉及的症状为“掉眩”,病因为“风”,病位所在的脏腑“肝”。

肝属木,木生风,肝为风脏,风气通于肝,肝病可以生风,发生以动为特征的证候。

本条所论属于内伤,所指乃肝病生风引发的掉眩症状,属于内风范畴,如:肝热生风,肝阳化风,郁勃生风,此为肝脏本身的病证,又肾者水脏,主水藏精,真阴所寄,阴即水也,木赖水涵,精化为血,血能养肝,若肾阴内虚,水不涵木则木燥而生风,精虚血少,血不养肝则血虚而生风,此乃病在肾而证在肝,乙癸同源,肾病及肝。

病机19条白话讲解

病机19条白话讲解

病机19条白话讲解摘要:1.病机的概念2.病机的分类3.十九条病机的具体内容3.1 诸风掉眩3.2 诸痛痒疮疡3.3 诸疟3.4 诸寒热3.5 诸气膹郁3.6 诸呕吐3.7 诸症瘕3.8 诸痞3.9 诸满3.10 诸痿3.11 诸痹3.12 诸痉3.13 诸厥3.14 诸逆3.15 诸癃3.16 诸淋3.17 诸砂3.18 诸劳3.19 诸损4.病机的应用和意义正文:病机是中医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指的是导致疾病发生的原因和机制。

中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各种器官系统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当人体内外环境发生变化,导致脏腑功能失调,阴阳失衡,从而引发疾病。

病机的研究有助于我们了解疾病的成因和发展规律,为预防和治疗疾病提供理论依据。

病机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十九条病机。

这十九条病机涵盖了中医临床常见的各种疾病,为我们分析病情、确定治疗原则和方法提供了重要参考。

接下来,我们将详细介绍这十九条病机。

1.诸风掉眩:风邪侵犯人体,使气血运行失常,导致头晕、眩晕等症状。

2.诸痛痒疮疡:疮疡、皮肤病等疼痛、瘙痒症状,多由火热邪气所致。

3.诸疟:疟疾的发病与疟邪侵入人体有关。

4.诸寒热:外邪入侵,导致人体出现寒热症状。

5.诸气膹郁:气的郁结,可导致呼吸急促、胸闷等症状。

6.诸呕吐:胃失和降,导致食物反流而出的症状。

7.诸症瘕:瘕是指腹中结块,症瘕是指妇女的月经病。

8.诸痞:痞块是指腹内结块,痞是指胸腹部胀满不适的症状。

9.诸满:满是指腹内充实,常见于水湿停滞、痰饮等症状。

10.诸痿:痿是指肌肉失去弹性,痿弱无力。

11.诸痹:痹是指关节疼痛、活动受限的症状。

12.诸痉:痉是指肌肉痉挛、抽搐等症状。

13.诸厥:厥是指气血运行不畅,导致昏厥等症状。

14.诸逆:逆是指气机上逆,如呃逆、呕吐等症状。

15.诸癃:癃是指小便不利,常见于水肿、淋证等症状。

16.诸淋:淋证是指小便频数、疼痛等症状。

17.诸砂:砂是指结石,如胆结石、肾结石等。

病机19条白话讲解

病机19条白话讲解

病机19条白话讲解病机十九条是中医经典《黄帝内经》中的重要理论,主要阐述了疾病发生、发展、变化的机理。

下面是对病机十九条的白话讲解:1. 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所有表现为风症、头晕目眩的症状,大多与肝脏有关。

因为肝主疏泄,调畅气机,如果肝疏泄功能异常,就会导致气机紊乱,进而引发风症、头晕目眩等症状。

2. 诸寒收引,皆属于肾:寒性收引,表现为拘挛、引急等症状,大多与肾脏有关。

因为肾主藏精,主骨生髓,如果肾精不足或肾阳虚衰,就会导致筋骨失养,出现拘挛、引急等症状。

3. 诸气膹郁,皆属于肺:各种气机郁滞的症状,大多与肺脏有关。

因为肺主气,司呼吸,如果肺气郁滞,就会导致气机不畅,出现胸闷、气喘等症状。

4. 诸湿肿满,皆属于脾:各种表现为水肿、腹胀满的症状,大多与脾胃有关。

因为脾主运化水湿,如果脾运化水湿功能异常,就会导致水湿内停,出现水肿、腹胀满等症状。

5. 诸痛痒疮,皆属于心:各种表现为疼痛、瘙痒、疮疡等症状,大多与心脏有关。

因为心主血脉,如果心脉不畅或心火旺盛,就会导致气血瘀滞或热毒内生,出现疼痛、瘙痒、疮疡等症状。

6. 诸痿喘呕,皆属于肺:各种表现为痿症、喘息、呕吐等症状,大多与肺脏有关。

因为肺主宣发肃降,如果肺气不足或肺气上逆,就会导致痿症、喘息、呕吐等症状。

7. 诸厥固泄,皆属于下:各种表现为厥证、便秘、泄泻等症状,大多与下焦有关。

因为下焦主排泄糟粕,如果下焦功能异常,就会导致便秘、泄泻等症状的出现。

8. 诸热瞀瘛,皆属于火:各种表现为高热、神昏、抽搐等症状,大多与火邪有关。

火性炎上,易扰乱心神,出现高热、神昏等症状。

热邪煎熬阴液,易导致筋脉失养而出现抽搐等症状。

9. 诸禁鼓慄,如丧神守,皆属于火:各种表现为禁锢、寒战、高热等症状,大多与火邪有关。

火邪易耗伤阴液,导致阴虚火旺或阳盛火炽等证候,出现禁锢、寒战、高热等症状。

10. 诸逆冲上,皆属于火:各种表现为气逆、呕逆、头痛等症状,大多与火邪有关。

病机19条白话讲解 -回复

病机19条白话讲解 -回复

病机19条白话讲解-回复病机19条是中医理论中的基础知识之一,指的是疾病发生的内在机制和规律。

这些病机可以帮助医生分析疾病的病因、发展过程和病理变化,进而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本文将以病机19条为主题,逐条进行白话讲解,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重要的概念和原理。

1. 阴阳失调:中医认为,人体处于一个动态的平衡状态,阴阳是这个平衡的两个方面,如果阴阳失调,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

2. 气滞血瘀:气是人体的运动力量,如果气滞不畅,就会导致血液循环受阻,出现血瘀的情况。

3. 湿热蕴结:湿热是指体内的湿气和热气积聚,如果湿热蕴结,就会导致气血运行不畅,出现病症。

4. 痰湿内蕴:痰湿是指体内湿气和痰液的积累,如果痰湿内蕴,就会导致气血不足,引发多种疾病。

5. 肝郁气滞:肝是人体的调节器官,如果肝郁气滞,就会导致气血运行不畅,影响全身的生理功能。

6. 脾虚湿困:脾是人体的消化吸收器官,如果脾虚湿困,就会导致消化功能下降,湿气停留在体内。

7. 肾阳虚亏:肾是人体的生命之源,如果肾阳虚亏,就会导致体内阳气不足,出现各种虚寒症状。

8. 肺失宣降:肺是人体的呼吸器官,如果肺失宣降,就会导致气机运行不畅,引发呼吸系统的疾病。

9. 心火亢盛:心是人体的主宰器官,如果心火亢盛,就会导致心气失调,出现心悸、失眠等症状。

10. 胆虚胆热:胆是人体的消化液分泌器官,如果胆虚胆热,就会导致消化功能紊乱,出现胃痛、口苦等症状。

11. 蛛网积滞:蛛网积滞是指经络阻塞,影响气血运行,导致疾病的发生。

12. 寒凝瘀滞:寒凝是指体内寒气过重,瘀滞是血液运行不畅,如果寒凝瘀滞,会引起气血不足,出现多种疾病。

13. 湿热下注:湿热下注是指湿气和热气下降至下焦,引发泌尿系统和生殖系统的疾病。

14. 气血两虚:气血是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基础,如果气血两虚,就会导致全身机能下降,出现疲乏、无力等症状。

15. 血瘀络阻:血瘀络阻是指血液在经络中循环不畅,导致气血运行障碍,引发病症。

病机十九条

病机十九条

病机十九条语出《素问·至真要大论》。

前人把疾病某些类同得症候,归纳于某一病因或某一肺得范围内,作为辨证求因依据,列为十九条,其中属于六淫得十三条,属于五脏得六条。

掌握这些病机,对一些比较复杂得症状起有执简驭繁得作用,但它只就是一种粗略得分类归纳,临证必须联系具体病情,全面分析,才能切合实际。

病机十九条就是:(1)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意指一般得内风疾患,出现头目昏花,肢体动摇等症状,多用肝得病变。

(2)诸寒收引,皆属于肾。

意指一般得阴寒内盛,出现筋脉挛急,关节屈伸不利(兼见面色晄白,形寒肢冷,小便清等),多属肾得病变。

(3)诸气膹郁,皆属于肺、意指一般因上焦气机不利而出现呼吸迫促,胸部痞塞得症状,多属肺得病变、(4)诸湿肿满,皆属于脾。

意指一般水湿潴留而出现浮肿胀满得症状,多属脾得病变、(5)诸热“瞀瘛",皆属于火。

意指一般热病出现神志昏迷,抽搐症状,多属火证。

(6)诸痛痒疮,皆属于心。

意指一般皮肤疮疡,出现焮热疼痛瘙痒得症状,多属心火炽盛,血分有热所致、(7)诸厥“固泄”,皆属于下。

意指一般得厥逆、便秘,泄泻等症候,多用下焦得病变、(8)诸痿喘呕,皆属于上。

意指一般得痿症、气喘、呕吐等症候,多属上部肺胃得病变。

(9)诸痉鼓栗,如丧神守,皆属于火、意指一般热病出现口噤、寒战鼓栗,神志失常等,多属火证。

(10)诸痉项强,皆属于湿。

意指一般身体强直或颈项强硬,转动障碍,多属湿证(湿浊伤于筋脉肌膜)。

(11)诸腹胀大,皆属于热。

意指一般腹部坚硬胀满(兼见便秘、尿涩、烦热、口苦等),多属热证、(12)诸逆冲上,皆属于火。

意指一般气逆上冲,如连声响亮得呃逆、喷射状呕吐等,多属火证。

(13)诸躁狂越,皆属于火。

意指一般出现烦躁发狂,举动失常得症状,多属火证。

(14)诸暴强直,皆属于风、意指一般突然出现筋脉强直拘挛得症状,多属风证。

(15)诸病有声,鼓之如鼓,皆属于热。

意指一般出现腹胀肠鸣,叩之有鼓音,多属于热。

《黄帝内经》病机十九条(诸气膹郁,皆属于肺)

《黄帝内经》病机十九条(诸气膹郁,皆属于肺)

《黄帝内经》病机十九条(诸气膹郁,皆属于肺)
一、《黄帝内经》原文
诸气膹郁,皆属于肺。

二、对原文的理解
膹(fèn):同贲,指气逆喘急,即呼吸急促、喘息困难的症状。

郁:拂郁,指胸部胀闷,即胸部感到满闷不适的症状。

合起来,“诸气膹郁”描述的是一系列与气机不畅、气逆喘急、胸部胀闷相关的病证。

“诸气膹郁,皆属于肺”这句话的意思是,多种气逆喘急、胸部胀闷的气机方面的病证,其病机大多可以归结为肺脏的病变。

这是因为肺主气、司呼吸,且通过宣发和肃降两个功能来调节全身的气机。

当肺脏功能失常时,首先会影响到气机的正常运行,从而引发一系列与气机不畅相关的病证。

三、中医理论解释
肺主气,司呼吸:肺是体内外气体交换的场所,通过呼吸运动吸入自然界的清气,呼出体内的浊气,实现气体的更新。

肺主宣发与肃降:肺具有宣发卫气和津液至体表、向上向外布散的作用,同时也有肃清肺和呼吸道内的异物,保持呼吸道洁净的功能。

此外,肺还通过肃降作用将吸入的清气和由脾转输至肺的津液和水谷之精中的轻清部分,向下向内布散至其他脏腑。

病机十九条解读

病机十九条解读

病机十九条解读《素问·至真要大论》:“愿闻病机如何?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诸寒收引,皆属于肾;诸气膹郁,皆属于肺;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诸热瞀瘈,皆属于火;诸痛痒疮,皆属于心;诸厥固泄;皆属于下;诸痿喘呕,皆属于上;诸禁鼓栗,如丧神守,皆属于火;诸痉项强,皆属于湿;诸逆冲上,皆属于火;诸胀腹大,皆属于热;诸躁狂越,皆属于火;诸暴强直,皆属于风;诸病有声,鼓之如鼓,皆属于热;诸病胕肿,疼酸惊骇,皆属于火;诸转反戾,水液浑浊,皆属于热;诸病水液,澄澈清冷,皆属于寒;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

”病机十九条是指《素问·至真要大论》对病机的十九条论述。

前人从实践中把某些类同的证候,归纳于某一病因或某一脏的范围内,作为辨证求因的依据,列为十九条。

其中,有五条谈脏的病机,有九条谈火热病机,有三条分别谈风湿寒病机,有两条分别上下病机。

病机是病能中的一部分,病机二字的意思,王冰解释为“病之机要”,谢利恒解释为“病之机括”,我们可以把它解释为引起疾病发生、症状出现与变化以及病情发展的原因与机理,与现代医学的“病理”有所近似。

病机十九条载于《内经·素问》二十二卷七十四篇的“至真要大论”。

病机十九条的内容广泛,意义十分重要,它涉及病因(外感与内伤)、出现各种症状的机理、众多症状之间内在联系、辨证方法等,还通过一种病因能够引发几种不同症状与不同病因也能引发相同症状的现象,说明治疗疾病不能采用见症治症的简单方法,强调对于病因病机的了解分析,应该“审察病机,无失气宜”,做到“谨守病机,各司其属”,才能达到“疏其气血,令其条达,而致和平”的治疗目的。

一、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本条涉及的症状为“掉眩”,病因为“风”,病位所在的脏腑是“肝”。

肝属木,木生风,肝为风脏,风气通于肝,肝病可以生风,发生以动为特征的证候。

本条所论属于内伤,所指乃肝病生风引发的掉眩症状,属于内风范畴,如:肝热生风,肝阳化风,郁勃生风,此为肝脏本身的病证,又肾者水脏,主水藏精,真阴所寄,阴即水也,木赖水涵,精化为血,血能养肝,若肾阴内虚,水不涵木则木燥而生风,精虚血少,血不养肝则血虚而生风,此乃病在肾而证在肝,乙癸同源,肾病及肝。

病机十九条原文解析

病机十九条原文解析

病机十九条原文解析《病机十九条》是中医临床经验总结的重要文献之一,也是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原文如下:1. 天人合一,形神兼备,精气神三者合一,才能达到健康状态。

2. 五志不调,内伤五脏,五脏病变后,可影响情志。

3. 气滞则痛,痛则气滞,疼痛是气机不畅的表现。

4. 寒凝则痛,痛则寒凝,寒邪易于凝聚,导致经络气血不畅。

5. 阳盛则热,热则阳盛,阳气过盛会引起发热、口渴等症状。

6. 阴盛则寒,寒则阴盛,阴气过盛会引起肢体冰冷、恶寒等症状。

7. 血虚则痿,痿则血虚,血液是身体的营养物质,血虚会导致肌肉无力、四肢不舒服等症状。

8. 火旺则燥,燥则火旺,火旺会引起口干、咽喉燥痒等症状。

9. 水盛则肿,肿则水盛,水液过多会导致水肿、浮肿等症状。

10. 痰湿内生,痰湿外感,痰湿是体内湿气过多所致,易诱发呼吸系统疾病。

11. 风邪乘虚,易于入侵人体,引起头痛、鼻塞、咳嗽等症状。

12. 寒邪乘虚,也易于入侵人体,引起寒战、发热等症状。

13. 湿邪乘虚,可导致身体沉重、四肢不舒服等症状。

14. 热邪乘虚,可引起口渴、汗出等症状。

15. 内伤外感,内伤和外感都会影响人体健康。

16. 扁平中空,扁平是指形态扁平,中空是指内部有空间,比如血管、胆管等。

17. 虚实相生,虚实往往相互转化,如虚则实之,实则虚之。

18. 运行失常,人体经络气血运行失常会导致各种疾病。

19. 九窍通调,人体的九个孔窍(两眼、两耳、一口、一鼻、一肛门、一阴道)通畅才能保持身体健康。

《病机十九条》是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这些原文可以了解到中医疾病发生的基本原因和规律,对于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病机19条白话讲解

病机19条白话讲解

病机19条白话讲解《病机19条白话讲解》病机是中医理论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是分析疾病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的理论基础。

在中医学中,有一部分经典病机理论是我们必须要掌握的,它们被称为“病机19条”。

第一条:致病因素有内外之分。

这意味着疾病的发生与外在环境、内部因素密切相关。

外界的寒、暑、湿、燥、风等因素与内部的饮食、情绪、体质等因素都可能成为疾病的诱因。

第二条:正气与邪气的相互作用。

人体内有着正常的生理功能和抵抗力,称为“正气”,而外界的病理因素则是“邪气”。

当正气充足时,可以抵御外邪,疾病得以防御;当正气不足时,邪气侵入人体,疾病就可能产生。

第三条:邪正之间的斗争。

当邪气入侵人体时,会与正气展开激烈的斗争。

如果正气胜过邪气,疾病会逐渐好转;反之,则病情会进一步加重。

第四条:气机升降运动不畅引发疾病。

中医认为,人体内的气机运动可以理解为气血的流通,如果气机运动受阻,气血滞留,则会导致疾病的发生。

第五条:四时阴阳变化引发疾病。

中医非常注重四时的变化对人体的影响。

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每个季节的天气、环境、生活方式都会对人体产生相应的影响,如果无法适应这些变化,则易患疾病。

第六条:喜怒思虑等情志因素引发疾病。

情志对人体的影响非常大,过度的喜悦、愤怒、思虑等情绪会导致气机紊乱,从而诱发疾病。

第七条:饮食不节引发疾病。

中医强调饮食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过食辛辣、油腻的食物,或者饮食不规律都会对消化系统造成负担,引发各类疾病。

第八条:病因常常来自于脏腑。

脏腑是中医学中的重要概念,它们是人体内部各个重要器官的总称。

脏腑功能失调会引发疾病,而疾病也会影响脏腑的正常功能。

第九条:经络气血的运行异常引发疾病。

中医认为经络是气血运行的通道,如果经络受阻或气血不畅,就会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

第十条:病因病机多种多样。

疾病的产生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不同的人在同一病因下可能表现出不同的病机。

第十一条:病机的阶段性变化。

疾病的发展通常经历初起、扩散、筹邪、外出四个阶段,通过了解病机的变化,可以更好地判断病情。

病机十九条

病机十九条

病机十九条—读后感病机十九条是:(1)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意指一般的内风疾患,出现头目昏花,肢体动摇等症状,多属肝的病变。

(2)诸寒收引,皆属于肾。

意指一般的阴寒内盛,出现筋脉挛急,关节屈伸不利(兼见面色晄白,形寒肢冷,小便清等),多属肾的病变。

(3)诸气膹郁,皆属於肺。

意指一般因上焦气机不利而出现呼吸迫促,胸部痞塞的症状,多属肺的病变。

(4)诸湿肿满,皆属於脾。

意指一般水湿潴留而出现浮肿胀满的症状,多属脾的病变。

(5)诸热“瞀瘛”,皆属於火。

意指一般热病出现神志昏迷,抽搐症状,多属火证。

(6)诸痛痒疮,皆属於心。

意指一般皮肤疮疡,出现焮热疼痛瘙痒的症状,多属心火炽盛,血分有热所致。

(7)诸厥“固泄”,皆属於下。

意指一般的厥逆、便秘,泄泻等症候,多属下焦的病变。

(8)诸痿喘呕,皆属於上。

意指一般的痿症、气喘、呕吐等症候,多属上部肺胃的病变。

(9)诸痉鼓栗,如丧神守,皆属於火。

意指一般热病出现口噤、寒战鼓栗,神志失常等,多属火证。

(10)诸痉项强,皆属於湿。

意指一般身体强直或颈项强硬,转动障碍,多属湿证(湿浊伤於筋脉肌膜)。

(11)诸腹胀大,皆属於热。

意指一般腹部坚硬胀满(兼见便秘、尿涩、烦热、口苦等),多属热证。

(12)诸逆冲上,皆属於火。

意指一般气逆上冲,如连声响亮的呃逆、喷射状呕吐等,多属火证。

(13)诸躁狂越,皆属於火。

意指一般出现烦躁发狂,举动失常的症状,多属火证。

(14)诸暴强直,皆属於风。

意指一般突然出现筋脉强直拘挛的症状,多属风证。

(15)诸病有声,鼓之如鼓,皆属於热。

意指一般出现腹胀肠鸣,叩之有鼓音,多属於热。

(16)诸病“跗肿”,疼酸惊骇,皆属於火。

意指一般出现下肢足背浮肿而有酸疼的感觉,又见心神不安,惊骇的症状,多属火证。

(17)诸转“反戾”,水液浑浊,皆属於热。

意指一般的抽筋、角弓反张,肢体强直而小便混浊的,多属热证。

(18)诸病水液,澄澈清冷,皆属於寒。

意指一般体内排出的水液,如果是淡薄透明而又寒冷的,多属寒证。

病机十九条原文解析

病机十九条原文解析

病机十九条原文解析病机十九条是中医理论中的重要内容,它是指疾病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

这些规律是通过长期的临床观察和总结得出的,对于诊断和治疗疾病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病机十九条的原文解析如下:1. 天人相应:中医认为人体和自然环境是相互关联的,当人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时,会出现相应的病理变化。

2. 阴阳失调:中医理论中的阴阳观念认为,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都是在阴阳平衡的基础上进行的。

当阴阳失调时,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

3. 寒热失调:中医认为,人体的机体活动需要一定的温度支持,当寒热失调时,就会导致机体功能障碍,出现相应的病理变化。

4. 湿邪侵袭:湿邪是中医理论中的一种致病因素,当湿邪侵袭人体时,会导致湿气在体内蓄积,从而引发相应的病理变化。

5. 痰浊内生:痰浊是中医理论中的一种病理物质,当痰浊内生时,就会出现相应的病理变化,如咳嗽、痰多等。

6. 血瘀内阻:中医认为,血液在人体内循环不畅时,就会形成血瘀,阻碍气血的正常运行,从而引发相应的病理变化。

7. 气滞血瘀:气滞是指气血在经络中流通不畅,当气滞血瘀时,就会导致相应的病理变化,如胸闷、气短等。

8. 脾胃失调:中医认为脾胃是人体消化吸收的重要器官,当脾胃失调时,就会导致消化功能紊乱,引发相应的病理变化。

9. 肝肾不足:肝肾是中医理论中的重要脏腑,当肝肾功能不足时,就会导致相应的病理变化,如头晕、腰痛等。

10. 气虚血瘀:气虚是指气血不足,当气虚血瘀时,就会导致气血运行不畅,引发相应的病理变化。

11. 气血两虚:中医认为,气血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当气血两虚时,就会导致机体功能减退,引发相应的病理变化。

12. 脏腑经络功能失调:中医认为,脏腑和经络是人体生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当脏腑经络功能失调时,就会导致相应的病理变化。

13. 气血津液亏虚:中医认为,气血津液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活动的重要物质,当气血津液亏虚时,就会导致相应的病理变化。

病机十九条详解

病机十九条详解

“病机十九条”详解★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本条所讲到的是因“风”所至的“掉眩”病,所谓的掉眩,就是指眩晕病。

并且把病位所在落实到肝脏。

肝属木,五气属风。

风性动摇无定,所以中医上把一些动摇无定的病,都称为风病。

但临床上来看,动摇不定的眩晕病,不全是在于肝,但说到肝,主要指的是以肝风内动等病情而论。

如:肝热生风,肝阳化风,郁怒生风等等。

从病机上来说,主要是肝失所养,以至于肝中相火上冲为病,比如现在一些高血压病人。

乙癸同源,乙指木,是肝;癸指水,是肾。

指的是肝肾同源。

肝藏血,但肝中之血得有肾精所化生,肾精不足,肝血必不足。

有的人说枸杞子补眼睛,枸杞子是一味滋肾养精的药,肾精足了,肝血才能足,肝有血所养才能制约相火,相火潜于下,不上冲,才不会有肝风内动等病情发生。

掉眩病在其它方面的,《内经》就有“有上气不足,头为之苦晕,目为之眩”,这咱眩晕病的病因就是在于中气不足了。

脾胃为气机升降的枢纽,脾虚则中气不能上升,清阳不升,头不能得养,所以眩晕。

所以对于这种中气不足的眩晕病治疗,就不能以清肝潜阳来治了,得用相反的方向的治疗,可用补中益气汤来治临床上还有一种眩晕病的病机是因为湿,在《金匮要略》有“泽泻汤”利湿治晕的方法。

本人治疗过好些“美尼尔综合症”的病人,从病机上来看,主要也是因为痰湿为患,以六君子汤重用茯苓200克,再加牛膝等药为治,一般服药后一小时就可以缓解。

对于上述眩晕病的病机上来说,不仅仅是肝的问题。

所以治疗时得辨别出那种病机至关重要。

肝阳化风、肝风内动等肝脏所引起的眩晕病,临床上必还存在有心烦易怒等症状;而对于中气不足所至的眩晕,病人同时还会有气短、神疲无力、眩晕的感觉,是头里空空的等等鉴别;而对于因痰湿所至的,这种眩晕,头必重,是头上重重的晕。

★诸寒收引,皆属于肾★寒是病之因,“收引”,是指人的筋脉关节活动不利索的感觉。

冬天寒冷了,我们会觉得人会笨起来,活动也不方便,这都是因为寒的原因。

本条指出病位在于肾。

内经病机十九条原文及注解

内经病机十九条原文及注解

内经病机十九条原文及注解《黄帝内经》病机十九条原文如下:1. 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2. 诸寒收引,皆属于肾。

3. 诸气膹郁,皆属于肺。

4. 诸湿肿满,皆属于脾。

5. 诸热瞀瘛,皆属于火(心)。

6. 诸痛痒疮,皆属于心(火)。

7. 诸厥固泄,皆属于下。

8. 诸痿喘呕,皆属于上。

9. 诸禁鼓栗,如丧神守,皆属于火。

10. 诸痉项强,皆属于湿。

11. 诸逆冲上,皆属于火。

12. 诸胀腹大,皆属于热。

13. 诸燥狂越,皆属于火。

14. 诸暴强直,皆属于风。

15. 诸病有声,鼓之如鼓,皆属于热。

16. 诸病胕肿,疼酸惊骇,皆属于火。

17. 诸转反戾,水液浑浊,皆属于热。

18. 诸病水液,澄彻清冷,皆属于寒。

19. 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

注解:1. “掉”指肢体不自主地抖动。

“眩”为头晕目眩。

“肝”指肝的功能活动,肝主疏泄、主筋脉,筋脉约束骨骼使人能屈能伸、肢体活动自如;肝藏魂,魂为“随神往来者谓之魂”,即人的精神意识活动。

故“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即肢体不自主的抖动、头晕目眩与肝的功能活动有关。

2. “收引”指肌肉收缩、关节拘急。

“肾”指肾的功能活动。

“肾主骨生髓”,骨髓充盈于骨中使骨骼强健有力;肾藏精,“精之所系者曰筋骨”,筋骨依靠精气以维持其正常功能。

故“诸寒收引,皆属于肾”,即肌肉收缩、关节拘急与肾的功能活动有关。

3. “膹郁”指气机郁滞、呼吸喘促。

“肺”指肺的功能活动。

“肺主气司呼吸”,肺有宣发肃降、通调水道、朝百脉等作用。

故“诸气膹郁,皆属于肺”,即气机郁滞、呼吸喘促与肺的功能活动有关。

4. “湿”指体内水液停滞。

“脾”指脾的功能活动。

“脾主运化”,脾有运化水谷和水液的作用;“脾主肌肉四肢”,水湿停滞于肌肉四肢则引起肢体浮肿、沉重疼痛等症。

故“诸湿肿满,皆属于脾”,即体内水液停滞与脾的功能活动有关。

5-6. “瞀”指神志昏乱;“瘛”指肢体抽搐。

“心”指心火旺盛。

“心藏神”,“神明出焉”,即心有统帅全身脏腑生理活动和主司人体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的功能。

病机19条白话讲解

病机19条白话讲解

病机19条白话讲解疾病是人体受到外界因素的侵袭或内部功能失调导致的不适或异常状况。

中医学认为,疾病的产生与人体的病机密切相关。

病机是中医学术中的重要概念,意指疾病的发生、发展和变化规律。

本文将以白话的方式解释病机的19条原则,希望对读者理解中医理论有所帮助。

1. 外感病:指由外界的病邪(如风、寒、暑、湿、燥等)侵袭体内,引起发病。

外感病的特点是发作突然,病程短暂,常伴有寒热、头痛、咳嗽等症状。

2. 内伤病:指由内部因素(如情志、饮食、劳累等)导致的疾病。

它的特点是发展缓慢,病程较长,常伴有消化不良、脾虚、气滞等症状。

3. 寒热病:指疾病的病机与寒热密切相关。

寒热病的病因可分为寒邪致病和热邪致病两类。

寒病以寒凉为主,病程较长,寒冷感明显;热病以热燥为主,病程较短,发热感明显。

4. 其它邪气致病:指除寒热外,还包括风、湿、燥、火、湿热等病邪。

这些邪气是引起不同疾病的重要因素,如风邪引发头痛、风湿关节痛等。

5. 腑实腑虚疾病:中医将人体的脏腑分为实腑和虚腑两类。

实腑疾病是指脏腑功能亢进,表现为气滞、血瘀、痰饮等;虚腑疾病则是脏腑功能减退,表现为气虚、血虚、阳虚、阴虚等。

6. 气滞血瘀疾病:气滞血瘀是一种很常见的病机,多见于外伤、痛经、瘀血等疾病。

气滞血瘀会造成经络阻塞,引发疼痛、肿胀等症状。

7. 痰湿病:指体内湿气聚集、痰液滞积,导致胸闷、咳嗽、痰多等症状的疾病。

痰湿病多与脾胃湿热、肺热痰火等病机有关。

8. 气虚病:气虚是指体内气血不足,导致机体功能减退。

气虚病的特点是气短懒言、畏寒肢冷、乏力等。

9. 血虚病:血虚是指体内气血不足,导致血液供应不足。

血虚病的表现是面色苍白、眩晕头晕、月经不调等。

10. 阳虚病:阳虚是指体内阳气不足,阳气是人体的生命之火。

阳虚病的常见症状是畏寒怕冷、肢体不温、腰膝酸软等。

11. 阴虚病:阴虚是指体内阴精亏损,阴虚病常见于长期精神紧张、过度劳累等情况下。

阴虚的主要表现是五心烦热、口干舌燥、盗汗等。

《黄帝内经》之病机十九条解

《黄帝内经》之病机十九条解

黄帝内经》之病机十九条解简介: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凡病风而致颤抖、眩晕等病,是肝的原因。

属于肾。

凡病冷而致经脉拘急,是肾的原因。

诸气膹(fen) 郁,皆属于肺。

烦满郁闷,是肺的原因。

诸湿肿满,皆属于脾。

凡病湿而致浮肿胀满,是正文: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凡病风而致颤抖、眩晕等病,是肝的原因。

诸冷收引,皆属于肾。

凡病冷而致经脉拘急,是肾的原因。

诸气膹(fen) 郁,皆属于肺。

凡病气而致烦满郁闷,是肺的原因。

诸湿肿满,皆属于脾。

凡病湿而致浮肿胀满,是脾的原因。

诸热瞀(mao) 瘛(chi) ,皆属于火。

凡热病而致视物昏花、肢体抽搐,是火的原因。

诸痛痒疮,皆属于心。

凡疼痛、瘙痒、仺疡,是心的原因。

诸尽固泄,皆属于下。

凡厥逆、二便不通或失禁,病在下焦。

诸痿喘呕,皆属于上。

凡患喘逆呕吐,病在上焦。

诸冷收引,皆凡病气而致诸禁鼓粟,如丧神守,皆属于火。

凡口噤不开、冷战、口齿叩击,是火的原因。

诸痉项强,皆属于湿。

凡痉病,颈项强急,是湿的原因。

诸逆冲上,皆属于火。

凡气逆上冲,是火的原因。

诸胀腹大,皆属于热。

凡胀满腹大,是火的原因。

诸躁狂越,皆属于火。

凡躁动不安、发狂而举动*** ,是火的原因。

诸暴强直,皆属于风。

凡忽然发生强直的症状,是风的原因。

诸病有声,鼓之如鼓,皆属于热。

凡病而有声如肠叫,在叩诊时如敲鼓声,是热的原因。

诸病胕肿疼酸恐惧,皆属于火。

凡浮肿、疼痛、酸楚、恐惧不安,是火的原因。

诸转反戾(li ),水液浑浊,皆属于热。

凡转筋挛急,排除的水液浑浊,是热的原因。

诸病水液,澄澈清冷,皆属于冷。

凡排出的水液清亮、严冷,是冷的原因。

诸呕吐酸,暴住下迫,皆属于热。

凡呕吐酸水,或忽然急泄而有窘迫的感觉,是热引起的。

《黄帝内经》中至真要大论七十四中有关病机的描叙如上。

虽说前人总结的并不是十分全面,但是在治疗很多疑难病症的时候,用前人的这些观点往考虑,你会豁然开朗。

综合以上十九条病机于临床,可以说明如下几个种别的症状的诊断标准:一、五脏病机1、“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病机十九条归纳总结

病机十九条归纳总结

病机十九条归纳总结在中医理论中,病机是指疾病产生、发展和变化的机理。

通过对病机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疾病的本质,并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指导。

在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中,记载了众多的病机理论。

现将其中的十九条病机进行归纳总结,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应用。

一、气机失调气机失调是指人体气血运行不畅,导致机体失去平衡状态,从而引发疾病。

常见的气机失调病机有气滞、气郁、气逆等。

对于气机失调引起的疾病,可以通过调整人体气血运行来恢复平衡,如针灸、按摩、调理饮食等方法。

二、寒邪侵袭寒邪侵袭是指寒冷的气候或寒冷食物等外界寒气进入人体,导致气血运行受阻,出现病理变化。

常见的寒邪侵袭病机有寒凝、寒邪束表等。

治疗寒邪侵袭引起的疾病,可以通过温补、祛寒的方法来驱散寒气,恢复正常气血运行。

三、瘀血停滞瘀血停滞是指血液在人体内滞留,无法正常流通,导致病理状态的出现。

常见的瘀血停滞病机有瘀滞、血淤等。

治疗瘀血停滞引起的疾病,可以通过活血化瘀的方法来改善血液循环,消除病机。

四、湿邪困阻湿邪困阻是指湿气积聚在人体内,引起机体功能受损,从而发生疾病。

常见的湿邪困阻病机有湿困、湿浊等。

治疗湿邪困阻引起的疾病,可以通过祛湿的方法来清除湿气,恢复机体的正常状态。

五、燥邪炽盛燥邪炽盛是指干燥的气候或口干舌燥等因素导致体内津液不足,引起病理变化。

常见的燥邪炽盛病机有津亏、津伤等。

治疗燥邪炽盛引起的疾病,可以通过滋阴润燥的方法来补充津液,纠正病机。

六、火热炽盛火热炽盛是指内外因素导致机体火气过盛,引发疾病。

常见的火热炽盛病机有火旺、火邪蓄结等。

治疗火热炽盛引起的疾病,可以通过清热解毒的方法来调节体内的火气,达到治疗的目的。

七、肝郁气滞肝郁气滞是指情绪压抑、不畅等原因导致肝脏气血运行不畅,引起病理变化。

常见的肝郁气滞病机有肝气郁结、肝火旺盛等。

治疗肝郁气滞引起的疾病,可以通过疏肝理气的方法来调节肝脏的功能,改善疾病症状。

八、脾胃失调脾胃失调是指饮食不当、情绪波动等因素导致脾胃功能受损,引发疾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析《内经》“病机十九条”
中国中医药报2010年5月6日
□洪文旭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
“病机十九条”出自《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该篇首先提出“审察病机,无失气宜”及“谨守病机,各司其属”的论断,将古人长期与疾病斗争中观察所得的复杂症状,归纳为提纲挈领的十九条病机,作为指导临床辨证论治的基础,至今重温起来仍有重要意义。

“病机十九条”的基本内容
五脏病机“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凡由风邪引起的肢体震颤、头晕目眩之证,都与肝脏有关。

因肝为风木,主疏泄、藏血,一旦气机失调,就会导致风病发生。

风有虚实之分:虚则肝阴亏虚,头目失养而致头晕目眩,肝血不足,血虚生风而致手足颤动;实则肝郁化火,神魂失藏而致头痛目赤,热极生风,筋脉失养而致手足抽搐。

“诸寒收引,皆属于肾”。

凡由寒邪引起的形体拘急、关节屈伸不利之证,都与肾脏有关。

因肾为水火之宅,寓藏元阴元阳,一旦阴阳失调,多会导致寒病发生。

寒有内外之分:外则侵袭人体,营卫凝滞而致形体拘挛;内则命门火衰,筋骨失养而致关节屈伸不利。

“诸气月贲郁,皆属于肺”。

凡由气机不畅引起的咳嗽喘逆、胸部痞闷之证,都与肺脏有关。

因肺主一身之气,一旦气机失调,就会导致气病的发生。

气有虚实之分:虚则肺失清肃,宣散无力而致咳嗽喘逆;实则寒邪袭肺,郁久化热而致胸部痞闷。

“诸湿肿满,皆属于脾”。

凡由湿邪引起的水湿停滞、浮肿胀满之证,都与脾脏有关。

因脾主运化,一旦水湿停留,就会导致湿病的发生。

湿有内外之分:外则寒邪困脾,水湿四溢而致肌肤浮肿;内则脾阳不足,痰饮聚腹而致中焦胀满。

“诸痛痒疮,皆属于心”。

凡由热邪引起的皮肤疮疡、红肿发痒之证,都与心脏有关。

因心主火,火亢则血热,热邪与血相搏而致皮肤疮疡。

热甚则疮痛,热微则疮痒;实热则局部痛重且胀,虚热则局部痒而不痛。

上下病机“诸痿喘呕,皆属于上”。

凡出现肢体枯痿、气喘发呕之证,都与上焦有关。

痿分皮、肉、脉、筋、骨五种,分属五脏。

此处当指肺热叶焦而致的肺痿,以及阳明脉虚血少、宗筋失养而致的肢体枯痿。

喘有虚实之分:虚有肾阳虚衰,肾不纳气,实由邪壅于肺,失于宣肃,皆可致咳喘上气;呕由寒滞中焦,胃气上逆而致呕吐或咳呕并作。

“诸厥固泄,皆属于下”。

凡出现四肢厥冷、二便失常之证,都与下焦有关。

厥指阴阳之气不相顺接,轻则四肢发凉,重则昏不知人,有寒、热、煎、薄、大厥之别;固指小便不通或大便秘结;泄则小便失禁或大便泄泻。

尽管病因有多种,但均与下焦关系密切。

六淫病机“诸热瞀瘛,皆属于火”;“诸禁鼓慄,如丧神守,皆属于火”;“诸逆冲上,皆属于火”;“诸躁狂越,皆属于火”;“诸病胕肿,疼酸惊骇,皆属于火”。

本篇属火者多达5条。

凡出现神志昏蒙、抽搐痉挛,口噤鼓颔、战慄失神,气逆咳喘、呕吐上冲,烦躁狂妄、精神失常,下肢浮肿、疼酸惊惕之证,都与火邪有关。

由于邪热亢盛,逆传心包,扰乱神明而致神昏;肝血不足,筋脉失濡而致抽搐;邪热内扰,心神不宁而致口噤战慄;热灼肺金,肺失肃降而致咳喘上逆;肝火横逆,胃气上逆而致呕吐上冲;热扰神明,痰火蒙窍而致烦躁狂妄;热入血分,络脉不通而致肢肿疼酸等。

虽表现症状较多,但皆由热邪化火所致,故有“火为热之极”之说。

“诸腹胀大,皆属于热”;“诸病有声,鼓之如鼓,皆属于热”;“诸转反戾,水液浑浊,皆属于热”;“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

属热邪次之,共有4条。

凡出现腹部胀满、大而拒按,胀满如鼓、肠鸣有声,转筋反张、小便浑浊,呕吐泛酸、急泄下坠之证,都与热邪有关。

由于脾胃损伤,肝气横逆而致腹胀且大;湿热壅滞,气机不畅而致腹胀如鼓,肠鸣辘辘;邪热炽盛,筋脉失养而致转筋反张,热灼阴液而致尿液浑浊;肝气犯胃,胃气上逆而致呕吐泛酸,湿热下注而致急泄下坠等。

总之热邪之病大多急重,属于实证,当予明辨。

“诸痉项强,皆属于湿”。

凡出现痉证项强、角弓反张之证,都与湿邪有关。

因湿为阴邪,侵袭人体,阳气被遏,四肢失温而致痉证发生。

“诸暴强直,皆属于风”。

凡突然发生筋脉挛急、项背强直之证,都与风邪有关。

因风性善动,亦有内外之风,此处当指内风。

由于肝肾阴虚,筋脉失养,里热炽盛,引动肝风而致项背强直发生。

“诸病水液,澄澈清冷,皆属于寒”。

凡人体内排出的水液,如涕泪、唾液、呕吐物、小便、稀溏便等,呈现清稀透明、淡白冷凉之象,都与寒邪有关。

因寒性凝滞,易伤阳气而生清冷收缩,亦有内外之分,此处多指内寒。

由于脾阳不足,命门火衰而致唾液较多,恶心呕吐,小便清冷,五更泄泻。

也有外感寒邪而致喷嚏流泪,或寒疽而脓液清稀等。

“病机十九条”的补充发展
有人统计,《黄帝内经》“病机十九条”原文仅176字,概括性很强,历代注家对其有所补充发展,古代如王冰、杨上善、马莳、张景岳、李中梓、张志聪、高世栻、汪昂等;近代如任应秋《病机临证分析》、秦伯未《内经知要浅解》均参考注释,归纳病机,产生了深远影响。

而对其研究最为专注者当推金元四大家之一的刘完素,可以说为病机理论的充实完备做出了很大贡献,特作以下简介。

刘完素(1120年~1200年),字守真,金代河间府人,后人习称“刘河间”。

他从25岁起开始研读《黄帝内经》,“日夜不辍,殆至六旬”。

其学术贡献最突出的是对火热病机加以演绎发挥,形成“六气皆从火化”、“五志过极皆为热病”的著名论点,这些研究均来源于《黄帝内经》“病机十九条”。

因而后世有“外感法仲景,内伤法东垣,热病用河间,杂病用丹溪”之说。

他创立了河间学派,成为“寒凉派”的代表人物。

他将散见于《素问·至真要大论》及有关篇中内容,参考王冰注释,增加许多病症,将其补充为277字,并著成《素问玄机原病式》和《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两书,系统阐述了自己研究病机的医学思想,使病机理论和临证得到进一步的发挥。

刘完素在“五运主病”中,将肝、心、脾、肺、肾后加木、火、土、金、水;心火中加“疡”一字;肺金中加“病痿”二字。

“六气为病”之风中加“支痛软戾,里急筋缩”;热中分别加“病喘……转筋……痈疽疮疹,瘤气结核,吐下霍乱,瞀郁肿胀,鼻窒鼽衄,血溢血泄,淋秘,身热恶寒……惊或悲笑,谵妄,衄衊血污”;湿中加“积饮痞隔中满,霍乱吐下,体重浮肿,肉如泥按之不起”;火中分别加“暴喑暴昧,(躁)扰(狂越)……骂詈……气(逆冲上),嚏呕,疮疡,喉痹,耳鸣及聋,呕涌溢食不下,目昧不明,(暴注)目闰瘛,暴病暴死”;寒中加“(诸病)上下所出(水液)……癥瘕颓疝,坚痞腹满急痛,下利清白,食已不饥,吐利腥秽,屈伸不便,厥逆禁固”。

而最重要的是补充燥邪“诸涩枯涸,干劲皴揭,皆属于燥”。

使六淫致病更加完备。

此条是说凡皮肤枯涩、皴裂甲错之证,都与燥邪有关。

由于燥性干涩,易伤津液,且性清轻,易损肺脏,亦有内外之分:外为气候干燥,而致皮肤皴裂;内为阴液耗竭,精血枯涸,出现眼、口、鼻、舌、咽喉、皮肤、肺肾、胃肠等干涩枯热之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