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机十九条解读精编版

合集下载

病机十九条详细解释你知道吗

病机十九条详细解释你知道吗

病机十九条详细解释你知道吗1、五脏病机“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凡由风邪引起的肢体震颤、头晕目眩之证,都与肝脏有关。

因肝为风木,主疏泄、藏血,一旦气机失调,就会导致风病发生。

风有虚实之分:虚则肝阴亏虚,头目失养而致头晕目眩,肝血不足,血虚生风而致手足颤动;实则肝郁化火,神魂失藏而致头痛目赤,热极生风,筋脉失养而致手足抽搐。

“诸寒收引,皆属于肾”。

凡由寒邪引起的形体拘急、关节屈伸不利之证,都与肾脏有关。

因肾为水火之宅,寓藏元阴元阳,一旦阴阳失调,多会导致寒病发生。

寒有内外之分:外则侵袭人体,营卫凝滞而致形体拘挛;内则命门火衰,筋骨失养而致关节屈伸不利。

“诸气膹郁,皆属于肺”。

凡由气机不畅引起的咳嗽喘逆、胸部痞闷之证,都与肺脏有关。

因肺主一身之气,一旦气机失调,就会导致气病的发生。

气有虚实之分:虚则肺失清肃,宣散无力而致咳嗽喘逆;实则寒邪袭肺,郁久化热而致胸部痞闷。

“诸湿肿满,皆属于脾”。

凡由湿邪引起的水湿停滞、浮肿胀满之证,都与脾脏有关。

因脾主运化,一旦水湿停留,就会导致湿病的发生。

湿有内外之分:外则寒邪困脾,水湿四溢而致肌肤浮肿;内则脾阳不足,痰饮聚腹而致中焦胀满。

“诸痛痒疮,皆属于心”。

凡由热邪引起的皮肤疮疡、红肿发痒之证,都与心脏有关。

因心主火,火亢则血热,热邪与血相搏而致皮肤疮疡。

热甚则疮痛,热微则疮痒;实热则局部痛重且胀,虚热则局部痒而不痛。

2、上下病机“诸痿喘呕,皆属于上”。

凡出现肢体枯痿、气喘发呕之证,都与上焦有关。

痿分皮、肉、脉、筋、骨五种,分属五脏。

此处当指肺热叶焦而致的肺痿,以及阳明脉虚血少、宗筋失养而致的肢体枯痿。

喘有虚实之分:虚有肾阳虚衰,肾不纳气,实由邪壅于肺,失于宣肃,皆可致咳喘上气;呕由寒滞中焦,胃气上逆而致呕吐或咳呕并作。

“诸厥固泄,皆属于下”。

凡出现四肢厥冷、二便失常之证,都与下焦有关。

厥指阴阳之气不相顺接,轻则四肢发凉,重则昏不知人,有寒、热、煎、薄、大厥之别;固指小便不通或大便秘结;泄则小便失禁或大便泄泻。

病机十九条详解

病机十九条详解

“病机十九条”详解★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本条所讲到的是因“风”所至的“掉眩”病,所谓的掉眩,就是指眩晕病。

并且把病位所在落实到肝脏。

肝属木,五气属风。

风性动摇无定,所以中医上把一些动摇无定的病,都称为风病。

但临床上来看,动摇不定的眩晕病,不全是在于肝,但说到肝,主要指的是以肝风内动等病情而论。

如:肝热生风,肝阳化风,郁怒生风等等。

从病机上来说,主要是肝失所养,以至于肝中相火上冲为病,比如现在一些高血压病人。

乙癸同源,乙指木,是肝;癸指水,是肾。

指的是肝肾同源。

肝藏血,但肝中之血得有肾精所化生,肾精不足,肝血必不足。

有的人说枸杞子补眼睛,枸杞子是一味滋肾养精的药,肾精足了,肝血才能足,肝有血所养才能制约相火,相火潜于下,不上冲,才不会有肝风内动等病情发生。

掉眩病在其它方面的,《内经》就有“有上气不足,头为之苦晕,目为之眩”,这咱眩晕病的病因就是在于中气不足了。

脾胃为气机升降的枢纽,脾虚则中气不能上升,清阳不升,头不能得养,所以眩晕。

所以对于这种中气不足的眩晕病治疗,就不能以清肝潜阳来治了,得用相反的方向的治疗,可用补中益气汤来治临床上还有一种眩晕病的病机是因为湿,在《金匮要略》有“泽泻汤”利湿治晕的方法。

本人治疗过好些“美尼尔综合症”的病人,从病机上来看,主要也是因为痰湿为患,以六君子汤重用茯苓200克,再加牛膝等药为治,一般服药后一小时就可以缓解。

对于上述眩晕病的病机上来说,不仅仅是肝的问题。

所以治疗时得辨别出那种病机至关重要。

肝阳化风、肝风内动等肝脏所引起的眩晕病,临床上必还存在有心烦易怒等症状;而对于中气不足所至的眩晕,病人同时还会有气短、神疲无力、眩晕的感觉,是头里空空的等等鉴别;而对于因痰湿所至的,这种眩晕,头必重,是头上重重的晕。

★诸寒收引,皆属于肾★寒是病之因,“收引”,是指人的筋脉关节活动不利索的感觉。

冬天寒冷了,我们会觉得人会笨起来,活动也不方便,这都是因为寒的原因。

本条指出病位在于肾。

病机十九条解读

病机十九条解读

病机十九条解读病机是中医学中的一个术语,指的是疾病发生、发展、转归等方面的规律。

病机被认为是中医治疗的重要依据之一。

《伤寒论》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本内科经典,其中“病机十九条”是其核心内容之一。

本文将对这十九条进行详细解读,供读者参考。

1. 伤寒之始,得之易愈。

“伤寒”指的是一类急性传染病,如感冒、流感、登革热等。

这条规律意味着,若在疾病初期及时治疗,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容易治愈。

2. 有汗不解则为风,解而後愈。

风热感冒等病因多由外邪入侵,致使人体阳气失于固摄,发汗可以通过开窍发散,温通经络,利于驱邪,但治疗过程中有时会出现因汗出过多,正气受损的情况,造成病情加重。

病人出现汗后仍未见好转,则需要加强药物的治疗。

3. 而呕不止,去其热者亦可愈。

这条规律指的是,对于有呕吐不止的病人,应该去除体内的热邪,以调和胃气。

常用的方法包括清热解毒,或通过调整饮食、休息等,使病人得以恢复。

4. 脉浮者,病在外;脉沉者,病在内。

脉诊是中医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

这条规律指出,如果病人的脉象较浮,那么疾病可能在人体的表层;反之,如果脉象较沉,则表明疾病可能存在于人体的内部。

5. 大热病者三日可治;若过三日,即为难治。

大热病是指高热不退、口渴、汗出等表现突出的急性热病。

这条规律意味着,对于大热病患者,必须在疾病早期予以有效治疗,否则后果可能很严重,甚至不易治愈。

6. 不可多食,令胃气并逆。

对于病人而言,饮食是恢复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

这条规律指出,病人在进食时,应该避免过度饮食、暴饮暴食等行为,以免影响胃肠道的正常功能。

7. 空洞不可捏,弦者为石。

这条规律指的是病人的脉象。

若脉象空虚,不能随意按压;如果脉象弦硬,就像石头一样,说明疾病的发展已经非常严重。

8. 无根之草,不可久留。

这条规律强调了及时治疗的重要性。

一个有根的草才有可能生长得健康,同样,一个病人也需要及早地接受有效的治疗,而不是拖延时间或自行调节。

9. 邪在分肉之间,当痛当痒。

?黄帝内经病机十九条精辟详解

?黄帝内经病机十九条精辟详解

黄帝内经病机十九条精辟详解病机十九条帝曰:善。

夫百病之生也,皆生于风寒暑湿燥火,以之化之变↑⑦也。

经言盛者写之,虚者补之,余锡以方士↑⑧,而方士用之尚未能十全。

余欲令要道↑⑨必行,桴鼓相应,扰拔刺雷污,工巧神圣,可得闻乎?岐伯曰:审察病机↑⑩,无失气宜↑(11)。

此之谓也。

①上焦不行,下脘不通:劳倦伤脾,脾气不足,不能转输,致清气不升,浊气不降。

清气不升于上,称上焦不行;浊气不降于下,称下脘不通。

②玄府:汗孔。

③ 厥气上逆:下焦阴寒之气逆行于上。

④温气去:言阳气被寒邪所迫而散失。

温气,即阳气。

去,消散。

⑤脉盛大以涩:寒邪积留胸中,脉象紧而有力,故为实大:气血运行不利,故脉见涩象。

⑥中寒:胸中寒盛,故称中寒。

⑦之化之变:同“之变化”之义,指六气的异常变化。

⑧方士:即方术之士,此指医生。

⑨要道:指医学中重要的理论与技术。

⑩病机:疾病发生、发展与变化的机理。

张介宾注:“机者,要也,变也,病变所由出也。

”(11)气宜:六气各有主时之宜,此指六气主时的规律。

帝曰:愿闻病机何如?岐伯曰:诸风掉眩↑①,皆属于肝。

诸寒收引↑②,皆属于肾。

诸气膹郁↑③,皆属于肺。

诸湿肿满,皆属于脾。

诸热瞀瘛↑④,皆属于火。

诸痛痒疮,皆属于心。

诸厥固泄↑⑤,皆属于下。

诸痿喘呕,皆属于上。

诸禁鼓栗↑⑥,如丧神守↑⑦,皆属于火。

诸痉项强,皆属于湿。

诸逆冲上,皆属于火。

诸胀腹大,皆属于热。

诸躁狂越↑⑧,皆属于火。

诸暴强直↑⑨,皆属于风。

诸病有声,鼓之如鼓,皆属于热。

诸病胕肿↑⑩,疼酸惊骇,皆属于火。

诸转反戾↑(11),水液混浊,皆属于热。

诸病水液,澄澈清冷↑(12),皆属于寒。

诸呕吐酸,暴注下迫↑(13),皆属于热。

故《大要》曰:谨守病机,各司其属↑(14),有者求之,无者求之,盛者责之,虚者责之,必先五胜↑(15),疏其血气,令其调达,而致和平。

此之谓也。

(《素问·至真要大论》)【解析】本段原文在中医文献中首先提出“病机”一词,并以病机十九条为示范,论述了临床分析病机的方法,强调了分析病机的重要性,对后世中医病机与辨证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病机19条白话讲解

病机19条白话讲解

病机19条白话讲解摘要:1.病机的概念2.病机的分类3.十九条病机的具体内容3.1 诸风掉眩3.2 诸痛痒疮疡3.3 诸疟3.4 诸寒热3.5 诸气膹郁3.6 诸呕吐3.7 诸症瘕3.8 诸痞3.9 诸满3.10 诸痿3.11 诸痹3.12 诸痉3.13 诸厥3.14 诸逆3.15 诸癃3.16 诸淋3.17 诸砂3.18 诸劳3.19 诸损4.病机的应用和意义正文:病机是中医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指的是导致疾病发生的原因和机制。

中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各种器官系统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当人体内外环境发生变化,导致脏腑功能失调,阴阳失衡,从而引发疾病。

病机的研究有助于我们了解疾病的成因和发展规律,为预防和治疗疾病提供理论依据。

病机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十九条病机。

这十九条病机涵盖了中医临床常见的各种疾病,为我们分析病情、确定治疗原则和方法提供了重要参考。

接下来,我们将详细介绍这十九条病机。

1.诸风掉眩:风邪侵犯人体,使气血运行失常,导致头晕、眩晕等症状。

2.诸痛痒疮疡:疮疡、皮肤病等疼痛、瘙痒症状,多由火热邪气所致。

3.诸疟:疟疾的发病与疟邪侵入人体有关。

4.诸寒热:外邪入侵,导致人体出现寒热症状。

5.诸气膹郁:气的郁结,可导致呼吸急促、胸闷等症状。

6.诸呕吐:胃失和降,导致食物反流而出的症状。

7.诸症瘕:瘕是指腹中结块,症瘕是指妇女的月经病。

8.诸痞:痞块是指腹内结块,痞是指胸腹部胀满不适的症状。

9.诸满:满是指腹内充实,常见于水湿停滞、痰饮等症状。

10.诸痿:痿是指肌肉失去弹性,痿弱无力。

11.诸痹:痹是指关节疼痛、活动受限的症状。

12.诸痉:痉是指肌肉痉挛、抽搐等症状。

13.诸厥:厥是指气血运行不畅,导致昏厥等症状。

14.诸逆:逆是指气机上逆,如呃逆、呕吐等症状。

15.诸癃:癃是指小便不利,常见于水肿、淋证等症状。

16.诸淋:淋证是指小便频数、疼痛等症状。

17.诸砂:砂是指结石,如胆结石、肾结石等。

病机19条白话讲解

病机19条白话讲解

病机19条白话讲解病机十九条是中医经典《黄帝内经》中的重要理论,主要阐述了疾病发生、发展、变化的机理。

下面是对病机十九条的白话讲解:1. 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所有表现为风症、头晕目眩的症状,大多与肝脏有关。

因为肝主疏泄,调畅气机,如果肝疏泄功能异常,就会导致气机紊乱,进而引发风症、头晕目眩等症状。

2. 诸寒收引,皆属于肾:寒性收引,表现为拘挛、引急等症状,大多与肾脏有关。

因为肾主藏精,主骨生髓,如果肾精不足或肾阳虚衰,就会导致筋骨失养,出现拘挛、引急等症状。

3. 诸气膹郁,皆属于肺:各种气机郁滞的症状,大多与肺脏有关。

因为肺主气,司呼吸,如果肺气郁滞,就会导致气机不畅,出现胸闷、气喘等症状。

4. 诸湿肿满,皆属于脾:各种表现为水肿、腹胀满的症状,大多与脾胃有关。

因为脾主运化水湿,如果脾运化水湿功能异常,就会导致水湿内停,出现水肿、腹胀满等症状。

5. 诸痛痒疮,皆属于心:各种表现为疼痛、瘙痒、疮疡等症状,大多与心脏有关。

因为心主血脉,如果心脉不畅或心火旺盛,就会导致气血瘀滞或热毒内生,出现疼痛、瘙痒、疮疡等症状。

6. 诸痿喘呕,皆属于肺:各种表现为痿症、喘息、呕吐等症状,大多与肺脏有关。

因为肺主宣发肃降,如果肺气不足或肺气上逆,就会导致痿症、喘息、呕吐等症状。

7. 诸厥固泄,皆属于下:各种表现为厥证、便秘、泄泻等症状,大多与下焦有关。

因为下焦主排泄糟粕,如果下焦功能异常,就会导致便秘、泄泻等症状的出现。

8. 诸热瞀瘛,皆属于火:各种表现为高热、神昏、抽搐等症状,大多与火邪有关。

火性炎上,易扰乱心神,出现高热、神昏等症状。

热邪煎熬阴液,易导致筋脉失养而出现抽搐等症状。

9. 诸禁鼓慄,如丧神守,皆属于火:各种表现为禁锢、寒战、高热等症状,大多与火邪有关。

火邪易耗伤阴液,导致阴虚火旺或阳盛火炽等证候,出现禁锢、寒战、高热等症状。

10. 诸逆冲上,皆属于火:各种表现为气逆、呕逆、头痛等症状,大多与火邪有关。

中医病机十九条解释

中医病机十九条解释

黄帝内经之病机十九条本唐容川《医经精义?诸病所属》诸病归属:属者,所统属也。

知其所属,则纲领既得,而其条目,可例求矣。

五行(五脏自病正病):○01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肝为风脏,凡病皆属于肝。

诸风,谓中风伤风惊风疠风之类,所该之证多矣。

掉,谓转动,凡猝倒痉痫抽掣摇战之类皆是。

肝主筋,此皆筋之为病也。

眩,是昏晕,凡昏花妄见头目旋转皆是。

肝开窍于目,故有此病也。

西医谓目眩惑昏花痉痫抽掣,皆脑髓筋为病,谓目系通脑,故昏眩。

脑气用力太过,则肉缩伸抽掣。

究问脑气何故病此,则西医茫然。

岂知肝脉通于脉,开窍于目,而主筋。

凡西医所谓脑气皆肝脉所司,而脉筋所以致病,则又肝风为政也。

故凡掉眩,皆属于风,而诸风为病,总属于肝。

○02诸痛疮痒,皆属于心。

此言诸疮或血分凝结,阻碍其气,气与血争则痛。

或血虚生热,兼动风气,风火相扇则痒。

皆属心经血分为病,治宜和血。

又凡病不干血分,皆不发痛,故痞臌肿等,均不见痛。

凡是腹痛肢体痛,盖无不关于血分,故皆属心。

○03诸湿肿满,皆属于脾。

肿在皮肤四肢,满在腹内胀塞,皆湿气壅滞,水不下行,停走于膈膜中也。

然则湿证尚不止此,故曰诸湿。

或头目晕沉,或疟暑泄痢,或周身痹痛,或痰饮痃癖,皆脾土不制水所致。

盖脾生油膜之上,膜是三焦,主水道。

油是脾之物,油不沾水,此脾之所以利水也。

若脾之油失其令,则湿气乃得藏匿,故治湿责之于脾。

○04诸气膹郁,皆属于肺。

五脏六腑之你,无不总统于肺,以肺为气之总管也。

故凡治气,皆当治肺。

肺主皮毛,膹是气之乖于皮毛者,膹膗也。

《说文》谓形恶如紫瘢斑瘤黑痣疱鼻之类。

西医言毛孔下有油核,其管直通皮肤,若面生黑刺,即管塞之故。

此《内经》膹膗之说也。

郁是气遏于内,不得舒发也。

见病如气逆痰滞血结便闭之类,是气之乖于腹内者。

郁与畅反,肺气不畅故郁,宜降散之。

○05诸寒收引,皆属于肾。

肾司寒气,故凡寒证,皆属之肾。

肾又主骨,肾阳四达,则骨体舒展,举动轻便。

若肢骨拘急而曲,或亸缓而引长,皆骨不为用也。

病机19条白话讲解 -回复

病机19条白话讲解 -回复

病机19条白话讲解-回复病机19条是中医理论中的基础知识之一,指的是疾病发生的内在机制和规律。

这些病机可以帮助医生分析疾病的病因、发展过程和病理变化,进而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本文将以病机19条为主题,逐条进行白话讲解,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重要的概念和原理。

1. 阴阳失调:中医认为,人体处于一个动态的平衡状态,阴阳是这个平衡的两个方面,如果阴阳失调,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

2. 气滞血瘀:气是人体的运动力量,如果气滞不畅,就会导致血液循环受阻,出现血瘀的情况。

3. 湿热蕴结:湿热是指体内的湿气和热气积聚,如果湿热蕴结,就会导致气血运行不畅,出现病症。

4. 痰湿内蕴:痰湿是指体内湿气和痰液的积累,如果痰湿内蕴,就会导致气血不足,引发多种疾病。

5. 肝郁气滞:肝是人体的调节器官,如果肝郁气滞,就会导致气血运行不畅,影响全身的生理功能。

6. 脾虚湿困:脾是人体的消化吸收器官,如果脾虚湿困,就会导致消化功能下降,湿气停留在体内。

7. 肾阳虚亏:肾是人体的生命之源,如果肾阳虚亏,就会导致体内阳气不足,出现各种虚寒症状。

8. 肺失宣降:肺是人体的呼吸器官,如果肺失宣降,就会导致气机运行不畅,引发呼吸系统的疾病。

9. 心火亢盛:心是人体的主宰器官,如果心火亢盛,就会导致心气失调,出现心悸、失眠等症状。

10. 胆虚胆热:胆是人体的消化液分泌器官,如果胆虚胆热,就会导致消化功能紊乱,出现胃痛、口苦等症状。

11. 蛛网积滞:蛛网积滞是指经络阻塞,影响气血运行,导致疾病的发生。

12. 寒凝瘀滞:寒凝是指体内寒气过重,瘀滞是血液运行不畅,如果寒凝瘀滞,会引起气血不足,出现多种疾病。

13. 湿热下注:湿热下注是指湿气和热气下降至下焦,引发泌尿系统和生殖系统的疾病。

14. 气血两虚:气血是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基础,如果气血两虚,就会导致全身机能下降,出现疲乏、无力等症状。

15. 血瘀络阻:血瘀络阻是指血液在经络中循环不畅,导致气血运行障碍,引发病症。

病机十九条

病机十九条

病机十九条语出《素问·至真要大论》。

前人把疾病某些类同得症候,归纳于某一病因或某一肺得范围内,作为辨证求因依据,列为十九条,其中属于六淫得十三条,属于五脏得六条。

掌握这些病机,对一些比较复杂得症状起有执简驭繁得作用,但它只就是一种粗略得分类归纳,临证必须联系具体病情,全面分析,才能切合实际。

病机十九条就是:(1)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意指一般得内风疾患,出现头目昏花,肢体动摇等症状,多用肝得病变。

(2)诸寒收引,皆属于肾。

意指一般得阴寒内盛,出现筋脉挛急,关节屈伸不利(兼见面色晄白,形寒肢冷,小便清等),多属肾得病变。

(3)诸气膹郁,皆属于肺、意指一般因上焦气机不利而出现呼吸迫促,胸部痞塞得症状,多属肺得病变、(4)诸湿肿满,皆属于脾。

意指一般水湿潴留而出现浮肿胀满得症状,多属脾得病变、(5)诸热“瞀瘛",皆属于火。

意指一般热病出现神志昏迷,抽搐症状,多属火证。

(6)诸痛痒疮,皆属于心。

意指一般皮肤疮疡,出现焮热疼痛瘙痒得症状,多属心火炽盛,血分有热所致、(7)诸厥“固泄”,皆属于下。

意指一般得厥逆、便秘,泄泻等症候,多用下焦得病变、(8)诸痿喘呕,皆属于上。

意指一般得痿症、气喘、呕吐等症候,多属上部肺胃得病变。

(9)诸痉鼓栗,如丧神守,皆属于火、意指一般热病出现口噤、寒战鼓栗,神志失常等,多属火证。

(10)诸痉项强,皆属于湿。

意指一般身体强直或颈项强硬,转动障碍,多属湿证(湿浊伤于筋脉肌膜)。

(11)诸腹胀大,皆属于热。

意指一般腹部坚硬胀满(兼见便秘、尿涩、烦热、口苦等),多属热证、(12)诸逆冲上,皆属于火。

意指一般气逆上冲,如连声响亮得呃逆、喷射状呕吐等,多属火证。

(13)诸躁狂越,皆属于火。

意指一般出现烦躁发狂,举动失常得症状,多属火证。

(14)诸暴强直,皆属于风、意指一般突然出现筋脉强直拘挛得症状,多属风证。

(15)诸病有声,鼓之如鼓,皆属于热。

意指一般出现腹胀肠鸣,叩之有鼓音,多属于热。

学中医必学:病机十九条精辟解析!

学中医必学:病机十九条精辟解析!

学中医必学:病机十九条精辟解析!一、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本条涉及的症状为“掉眩”,病因为“风”,病位所在的脏腑是“肝”。

肝属木,木生风,肝为风脏,风气通于肝,肝病可以生风,发生以动为特征的证候。

本条所论属于内伤,所指乃肝病生风引发的掉眩症状,属于内风范畴,如:肝热生风,肝阳化风,郁勃生风,此为肝脏本身的病证,又肾者水脏,主水藏精,真阴所寄,阴即水也,木赖水涵,精化为血,血能养肝,若肾阴内虚,水不涵木则木燥而生风,精虚血少,血不养肝则血虚而生风,此乃病在肾而证在肝,乙癸同源,肾病及肝。

常用的如辛凉化风、清热熄风、疏肝平肝、养血柔肝、滋阴平肝,或参介类以潜,石类以镇,或佐通络治掉等治法,俱按上述不同的证候与病机辨证以进,肝病如此,他脏之病亦如此,推此及彼,举一反三,细细推敲,必有所获。

掉眩也有病不在肝者,如《内经·素问》有上气不足,头为之苦晕,目为之眩的记载,在《金匮要略》中亦有郁冒证的论述。

治疗方面,上气不足所致眩晕,我常用黄风汤、补中益气汤为主方,至于郁冒证,《金匮要略》已有泽泻汤成法。

二、诸寒收引,皆属于肾本节致病之因为“寒”,出现的症状是“收引”,病在五脏之“肾”。

肾主北,在天为寒,在地为水,属阴中之阴而内藏元阳。

《灵枢·本脏篇》曰:“经脉者,所以行气血而营阴阳,濡筋骨而利关节”。

《灵枢·调经论》云:“血气者,喜温而恶寒,寒则泣而不流,温则消而去之”。

经脉喜温而恶寒,血气在经脉中,寒者泣涩,温者通利。

若肾中元阳不足,内生阴寒,不能正常地温煦经脉,则经脉不利,气血行泣而失其畅行。

同时“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阳气既虚,血行不畅,局部经脉缺少血气的正常涵养,则寒邪乘隙袭入,寒主收引,寒邪痹阻经脉,初则关节疼痛,活动不利,久而出现经脉挛急,关节拘挛难以曲伸。

按以上病机分析,本节所病之寒邪,既有阳虚之内寒,又有外寒之袭入,正虚邪客,内外合邪,虚实夹杂。

如若病程冗长,除了阳气之虚,还有气血之损,以及久病所生之瘀,寒郁所酿之痰,陈寒不除,痰瘀难消,寒、痰、瘀三邪互结而成痼疾,已不能单纯应用温肾祛寒为治,宜以化瘀祛痰为主,佐入温经补虚,也许尚能减轻症状。

病机十九条解读

病机十九条解读

病机十九条解读《素问·至真要大论》:“愿闻病机如何?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诸寒收引,皆属于肾;诸气膹郁,皆属于肺;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诸热瞀瘈,皆属于火;诸痛痒疮,皆属于心;诸厥固泄;皆属于下;诸痿喘呕,皆属于上;诸禁鼓栗,如丧神守,皆属于火;诸痉项强,皆属于湿;诸逆冲上,皆属于火;诸胀腹大,皆属于热;诸躁狂越,皆属于火;诸暴强直,皆属于风;诸病有声,鼓之如鼓,皆属于热;诸病胕肿,疼酸惊骇,皆属于火;诸转反戾,水液浑浊,皆属于热;诸病水液,澄澈清冷,皆属于寒;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

”病机十九条是指《素问·至真要大论》对病机的十九条论述。

前人从实践中把某些类同的证候,归纳于某一病因或某一脏的范围内,作为辨证求因的依据,列为十九条。

其中,有五条谈脏的病机,有九条谈火热病机,有三条分别谈风湿寒病机,有两条分别上下病机。

病机是病能中的一部分,病机二字的意思,王冰解释为“病之机要”,谢利恒解释为“病之机括”,我们可以把它解释为引起疾病发生、症状出现与变化以及病情发展的原因与机理,与现代医学的“病理”有所近似。

病机十九条载于《内经·素问》二十二卷七十四篇的“至真要大论”。

病机十九条的内容广泛,意义十分重要,它涉及病因(外感与内伤)、出现各种症状的机理、众多症状之间内在联系、辨证方法等,还通过一种病因能够引发几种不同症状与不同病因也能引发相同症状的现象,说明治疗疾病不能采用见症治症的简单方法,强调对于病因病机的了解分析,应该“审察病机,无失气宜”,做到“谨守病机,各司其属”,才能达到“疏其气血,令其条达,而致和平”的治疗目的。

一、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本条涉及的症状为“掉眩”,病因为“风”,病位所在的脏腑是“肝”。

肝属木,木生风,肝为风脏,风气通于肝,肝病可以生风,发生以动为特征的证候。

本条所论属于内伤,所指乃肝病生风引发的掉眩症状,属于内风范畴,如:肝热生风,肝阳化风,郁勃生风,此为肝脏本身的病证,又肾者水脏,主水藏精,真阴所寄,阴即水也,木赖水涵,精化为血,血能养肝,若肾阴内虚,水不涵木则木燥而生风,精虚血少,血不养肝则血虚而生风,此乃病在肾而证在肝,乙癸同源,肾病及肝。

病机十九条原文解析

病机十九条原文解析

病机十九条原文解析《病机十九条》是中医临床经验总结的重要文献之一,也是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原文如下:1. 天人合一,形神兼备,精气神三者合一,才能达到健康状态。

2. 五志不调,内伤五脏,五脏病变后,可影响情志。

3. 气滞则痛,痛则气滞,疼痛是气机不畅的表现。

4. 寒凝则痛,痛则寒凝,寒邪易于凝聚,导致经络气血不畅。

5. 阳盛则热,热则阳盛,阳气过盛会引起发热、口渴等症状。

6. 阴盛则寒,寒则阴盛,阴气过盛会引起肢体冰冷、恶寒等症状。

7. 血虚则痿,痿则血虚,血液是身体的营养物质,血虚会导致肌肉无力、四肢不舒服等症状。

8. 火旺则燥,燥则火旺,火旺会引起口干、咽喉燥痒等症状。

9. 水盛则肿,肿则水盛,水液过多会导致水肿、浮肿等症状。

10. 痰湿内生,痰湿外感,痰湿是体内湿气过多所致,易诱发呼吸系统疾病。

11. 风邪乘虚,易于入侵人体,引起头痛、鼻塞、咳嗽等症状。

12. 寒邪乘虚,也易于入侵人体,引起寒战、发热等症状。

13. 湿邪乘虚,可导致身体沉重、四肢不舒服等症状。

14. 热邪乘虚,可引起口渴、汗出等症状。

15. 内伤外感,内伤和外感都会影响人体健康。

16. 扁平中空,扁平是指形态扁平,中空是指内部有空间,比如血管、胆管等。

17. 虚实相生,虚实往往相互转化,如虚则实之,实则虚之。

18. 运行失常,人体经络气血运行失常会导致各种疾病。

19. 九窍通调,人体的九个孔窍(两眼、两耳、一口、一鼻、一肛门、一阴道)通畅才能保持身体健康。

《病机十九条》是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这些原文可以了解到中医疾病发生的基本原因和规律,对于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病机十九条原文解析

病机十九条原文解析

病机十九条原文解析病机十九条是中医理论中的重要内容,它是指疾病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

这些规律是通过长期的临床观察和总结得出的,对于诊断和治疗疾病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病机十九条的原文解析如下:1. 天人相应:中医认为人体和自然环境是相互关联的,当人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时,会出现相应的病理变化。

2. 阴阳失调:中医理论中的阴阳观念认为,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都是在阴阳平衡的基础上进行的。

当阴阳失调时,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

3. 寒热失调:中医认为,人体的机体活动需要一定的温度支持,当寒热失调时,就会导致机体功能障碍,出现相应的病理变化。

4. 湿邪侵袭:湿邪是中医理论中的一种致病因素,当湿邪侵袭人体时,会导致湿气在体内蓄积,从而引发相应的病理变化。

5. 痰浊内生:痰浊是中医理论中的一种病理物质,当痰浊内生时,就会出现相应的病理变化,如咳嗽、痰多等。

6. 血瘀内阻:中医认为,血液在人体内循环不畅时,就会形成血瘀,阻碍气血的正常运行,从而引发相应的病理变化。

7. 气滞血瘀:气滞是指气血在经络中流通不畅,当气滞血瘀时,就会导致相应的病理变化,如胸闷、气短等。

8. 脾胃失调:中医认为脾胃是人体消化吸收的重要器官,当脾胃失调时,就会导致消化功能紊乱,引发相应的病理变化。

9. 肝肾不足:肝肾是中医理论中的重要脏腑,当肝肾功能不足时,就会导致相应的病理变化,如头晕、腰痛等。

10. 气虚血瘀:气虚是指气血不足,当气虚血瘀时,就会导致气血运行不畅,引发相应的病理变化。

11. 气血两虚:中医认为,气血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当气血两虚时,就会导致机体功能减退,引发相应的病理变化。

12. 脏腑经络功能失调:中医认为,脏腑和经络是人体生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当脏腑经络功能失调时,就会导致相应的病理变化。

13. 气血津液亏虚:中医认为,气血津液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活动的重要物质,当气血津液亏虚时,就会导致相应的病理变化。

病机十九条详解

病机十九条详解

“病机十九条”详解★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本条所讲到的是因“风”所至的“掉眩”病,所谓的掉眩,就是指眩晕病。

并且把病位所在落实到肝脏。

肝属木,五气属风。

风性动摇无定,所以中医上把一些动摇无定的病,都称为风病。

但临床上来看,动摇不定的眩晕病,不全是在于肝,但说到肝,主要指的是以肝风内动等病情而论。

如:肝热生风,肝阳化风,郁怒生风等等。

从病机上来说,主要是肝失所养,以至于肝中相火上冲为病,比如现在一些高血压病人。

乙癸同源,乙指木,是肝;癸指水,是肾。

指的是肝肾同源。

肝藏血,但肝中之血得有肾精所化生,肾精不足,肝血必不足。

有的人说枸杞子补眼睛,枸杞子是一味滋肾养精的药,肾精足了,肝血才能足,肝有血所养才能制约相火,相火潜于下,不上冲,才不会有肝风内动等病情发生。

掉眩病在其它方面的,《内经》就有“有上气不足,头为之苦晕,目为之眩”,这咱眩晕病的病因就是在于中气不足了。

脾胃为气机升降的枢纽,脾虚则中气不能上升,清阳不升,头不能得养,所以眩晕。

所以对于这种中气不足的眩晕病治疗,就不能以清肝潜阳来治了,得用相反的方向的治疗,可用补中益气汤来治临床上还有一种眩晕病的病机是因为湿,在《金匮要略》有“泽泻汤”利湿治晕的方法。

本人治疗过好些“美尼尔综合症”的病人,从病机上来看,主要也是因为痰湿为患,以六君子汤重用茯苓200克,再加牛膝等药为治,一般服药后一小时就可以缓解。

对于上述眩晕病的病机上来说,不仅仅是肝的问题。

所以治疗时得辨别出那种病机至关重要。

肝阳化风、肝风内动等肝脏所引起的眩晕病,临床上必还存在有心烦易怒等症状;而对于中气不足所至的眩晕,病人同时还会有气短、神疲无力、眩晕的感觉,是头里空空的等等鉴别;而对于因痰湿所至的,这种眩晕,头必重,是头上重重的晕。

★诸寒收引,皆属于肾★寒是病之因,“收引”,是指人的筋脉关节活动不利索的感觉。

冬天寒冷了,我们会觉得人会笨起来,活动也不方便,这都是因为寒的原因。

本条指出病位在于肾。

内经病机十九条原文及注解

内经病机十九条原文及注解

内经病机十九条原文及注解《黄帝内经》病机十九条原文如下:1. 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2. 诸寒收引,皆属于肾。

3. 诸气膹郁,皆属于肺。

4. 诸湿肿满,皆属于脾。

5. 诸热瞀瘛,皆属于火(心)。

6. 诸痛痒疮,皆属于心(火)。

7. 诸厥固泄,皆属于下。

8. 诸痿喘呕,皆属于上。

9. 诸禁鼓栗,如丧神守,皆属于火。

10. 诸痉项强,皆属于湿。

11. 诸逆冲上,皆属于火。

12. 诸胀腹大,皆属于热。

13. 诸燥狂越,皆属于火。

14. 诸暴强直,皆属于风。

15. 诸病有声,鼓之如鼓,皆属于热。

16. 诸病胕肿,疼酸惊骇,皆属于火。

17. 诸转反戾,水液浑浊,皆属于热。

18. 诸病水液,澄彻清冷,皆属于寒。

19. 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

注解:1. “掉”指肢体不自主地抖动。

“眩”为头晕目眩。

“肝”指肝的功能活动,肝主疏泄、主筋脉,筋脉约束骨骼使人能屈能伸、肢体活动自如;肝藏魂,魂为“随神往来者谓之魂”,即人的精神意识活动。

故“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即肢体不自主的抖动、头晕目眩与肝的功能活动有关。

2. “收引”指肌肉收缩、关节拘急。

“肾”指肾的功能活动。

“肾主骨生髓”,骨髓充盈于骨中使骨骼强健有力;肾藏精,“精之所系者曰筋骨”,筋骨依靠精气以维持其正常功能。

故“诸寒收引,皆属于肾”,即肌肉收缩、关节拘急与肾的功能活动有关。

3. “膹郁”指气机郁滞、呼吸喘促。

“肺”指肺的功能活动。

“肺主气司呼吸”,肺有宣发肃降、通调水道、朝百脉等作用。

故“诸气膹郁,皆属于肺”,即气机郁滞、呼吸喘促与肺的功能活动有关。

4. “湿”指体内水液停滞。

“脾”指脾的功能活动。

“脾主运化”,脾有运化水谷和水液的作用;“脾主肌肉四肢”,水湿停滞于肌肉四肢则引起肢体浮肿、沉重疼痛等症。

故“诸湿肿满,皆属于脾”,即体内水液停滞与脾的功能活动有关。

5-6. “瞀”指神志昏乱;“瘛”指肢体抽搐。

“心”指心火旺盛。

“心藏神”,“神明出焉”,即心有统帅全身脏腑生理活动和主司人体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的功能。

(完整word版)病机十九条解读

(完整word版)病机十九条解读

病機十九條【文獻出處】:【課本參考】:【解釋】:語出《素問.至真要大論》。

前人把疾病某些類同的症候,歸納於某一病因或某一肺的範圍內,作為辨証求因依據,列為十九條,其中屬於六淫的十三條,屬於五臟的六條。

掌握這些病機,對一些比較複雜的症狀起有執簡馭繁的作用,但它只是一種粗略的分類歸納,臨証必須聯系具體病情,全面分析,才能切合實際.病機十九條是:1.諸風掉眩,皆屬於肝。

意指一般的內風疾患,出現頭目昏花,肢體動搖等症狀,多用肝的病變。

2。

諸寒收引,皆屬於腎.意指一般的陰寒內盛,出現筋脈攣急,關節屈伸不利(兼見面色[白光]白,形寒肢冷,小便清等),多屬腎的病變.3。

諸氣[月賁]鬱,皆屬於肺。

意指一般因上焦氣機不利而出現呼吸迫促,胸部痞塞的症狀,多屬肺的病變.4.諸濕腫滿,皆屬於脾。

意指一般水濕瀦留而出現浮腫脹滿的症狀,多屬脾的病變.5.諸熱“瞀瘛”,皆屬於火.意指一般熱病出現神志昏迷,抽搐症狀,多屬火証.6。

諸痛癢瘡,皆屬於心。

意指一般皮膚瘡瘍,出現睄鰩k痛瘙癢的症狀,多屬心火熾盛,血分有熱所致.7。

諸厥“固泄”,皆屬於下。

意指一般的厥逆、便秘,泄瀉等症候,多用下焦的病變。

8。

諸痿喘嘔,皆屬於上。

意指一般的痿症、氣喘、嘔吐等症候,多屬上部肺胃的病變。

9.諸痙鼓慄,如喪神守,皆屬於火.意指一般熱病出現口噤、寒戰鼓慄,神志失常等,多屬火証。

10。

諸痙項強,皆屬於濕。

意指一般身體強直或頸項強硬,轉動障礙,多屬濕証(濕濁傷於筋脈肌膜)。

11.諸腹脹大,皆屬於熱。

意指一般腹部堅硬脹滿(兼見便秘、尿澀、煩熱、口苦等),多屬熱証.12.諸逆衝上,皆屬於火。

意指一般氣逆上衝,如連聲響亮的呃逆、噴射狀嘔吐等,多屬火証.13。

諸躁狂越,皆屬於火.意指一般出現煩躁發狂,舉動失常的症狀,多屬火証。

14.諸暴強直,皆屬於風.意指一般突然出現筋脈強直拘攣的症狀,多屬風証。

15。

諸病有聲,鼓之如鼓,皆屬於熱。

意指一般出現腹脹腸鳴,叩之有鼓音,多屬於熱.16。

病机19条白话讲解

病机19条白话讲解

病机19条白话讲解疾病是人体受到外界因素的侵袭或内部功能失调导致的不适或异常状况。

中医学认为,疾病的产生与人体的病机密切相关。

病机是中医学术中的重要概念,意指疾病的发生、发展和变化规律。

本文将以白话的方式解释病机的19条原则,希望对读者理解中医理论有所帮助。

1. 外感病:指由外界的病邪(如风、寒、暑、湿、燥等)侵袭体内,引起发病。

外感病的特点是发作突然,病程短暂,常伴有寒热、头痛、咳嗽等症状。

2. 内伤病:指由内部因素(如情志、饮食、劳累等)导致的疾病。

它的特点是发展缓慢,病程较长,常伴有消化不良、脾虚、气滞等症状。

3. 寒热病:指疾病的病机与寒热密切相关。

寒热病的病因可分为寒邪致病和热邪致病两类。

寒病以寒凉为主,病程较长,寒冷感明显;热病以热燥为主,病程较短,发热感明显。

4. 其它邪气致病:指除寒热外,还包括风、湿、燥、火、湿热等病邪。

这些邪气是引起不同疾病的重要因素,如风邪引发头痛、风湿关节痛等。

5. 腑实腑虚疾病:中医将人体的脏腑分为实腑和虚腑两类。

实腑疾病是指脏腑功能亢进,表现为气滞、血瘀、痰饮等;虚腑疾病则是脏腑功能减退,表现为气虚、血虚、阳虚、阴虚等。

6. 气滞血瘀疾病:气滞血瘀是一种很常见的病机,多见于外伤、痛经、瘀血等疾病。

气滞血瘀会造成经络阻塞,引发疼痛、肿胀等症状。

7. 痰湿病:指体内湿气聚集、痰液滞积,导致胸闷、咳嗽、痰多等症状的疾病。

痰湿病多与脾胃湿热、肺热痰火等病机有关。

8. 气虚病:气虚是指体内气血不足,导致机体功能减退。

气虚病的特点是气短懒言、畏寒肢冷、乏力等。

9. 血虚病:血虚是指体内气血不足,导致血液供应不足。

血虚病的表现是面色苍白、眩晕头晕、月经不调等。

10. 阳虚病:阳虚是指体内阳气不足,阳气是人体的生命之火。

阳虚病的常见症状是畏寒怕冷、肢体不温、腰膝酸软等。

11. 阴虚病:阴虚是指体内阴精亏损,阴虚病常见于长期精神紧张、过度劳累等情况下。

阴虚的主要表现是五心烦热、口干舌燥、盗汗等。

病机19条白话讲解

病机19条白话讲解

病机19条白话讲解《病机19条白话讲解》病机是中医理论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是分析疾病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的理论基础。

在中医学中,有一部分经典病机理论是我们必须要掌握的,它们被称为“病机19条”。

第一条:致病因素有内外之分。

这意味着疾病的发生与外在环境、内部因素密切相关。

外界的寒、暑、湿、燥、风等因素与内部的饮食、情绪、体质等因素都可能成为疾病的诱因。

第二条:正气与邪气的相互作用。

人体内有着正常的生理功能和抵抗力,称为“正气”,而外界的病理因素则是“邪气”。

当正气充足时,可以抵御外邪,疾病得以防御;当正气不足时,邪气侵入人体,疾病就可能产生。

第三条:邪正之间的斗争。

当邪气入侵人体时,会与正气展开激烈的斗争。

如果正气胜过邪气,疾病会逐渐好转;反之,则病情会进一步加重。

第四条:气机升降运动不畅引发疾病。

中医认为,人体内的气机运动可以理解为气血的流通,如果气机运动受阻,气血滞留,则会导致疾病的发生。

第五条:四时阴阳变化引发疾病。

中医非常注重四时的变化对人体的影响。

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每个季节的天气、环境、生活方式都会对人体产生相应的影响,如果无法适应这些变化,则易患疾病。

第六条:喜怒思虑等情志因素引发疾病。

情志对人体的影响非常大,过度的喜悦、愤怒、思虑等情绪会导致气机紊乱,从而诱发疾病。

第七条:饮食不节引发疾病。

中医强调饮食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过食辛辣、油腻的食物,或者饮食不规律都会对消化系统造成负担,引发各类疾病。

第八条:病因常常来自于脏腑。

脏腑是中医学中的重要概念,它们是人体内部各个重要器官的总称。

脏腑功能失调会引发疾病,而疾病也会影响脏腑的正常功能。

第九条:经络气血的运行异常引发疾病。

中医认为经络是气血运行的通道,如果经络受阻或气血不畅,就会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

第十条:病因病机多种多样。

疾病的产生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不同的人在同一病因下可能表现出不同的病机。

第十一条:病机的阶段性变化。

疾病的发展通常经历初起、扩散、筹邪、外出四个阶段,通过了解病机的变化,可以更好地判断病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机十九条解读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病机十九条解读《素问·至真要大论》:“愿闻病机如何?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诸寒收引,皆属于肾;诸气膹郁,皆属于肺;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诸热瞀瘈,皆属于火;诸痛痒疮,皆属于心;诸厥固泄;皆属于下;诸痿喘呕,皆属于上;诸禁鼓栗,如丧神守,皆属于火;诸痉项强,皆属于湿;诸逆冲上,皆属于火;诸胀腹大,皆属于热;诸躁狂越,皆属于火;诸暴强直,皆属于风;诸病有声,鼓之如鼓,皆属于热;诸病胕肿,疼酸惊骇,皆属于火;诸转反戾,水液浑浊,皆属于热;诸病水液,澄澈清冷,皆属于寒;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

”病机十九条是指《素问·至真要大论》对病机的十九条论述。

前人从实践中把某些类同的证候,归纳于某一病因或某一脏的范围内,作为辨证求因的依据,列为十九条。

其中,有五条谈脏的病机,有九条谈火热病机,有三条分别谈风湿寒病机,有两条分别上下病机。

病机是病能中的一部分,病机二字的意思,王冰解释为“病之机要”,谢利恒解释为“病之机括”,我们可以把它解释为引起疾病发生、症状出现与变化以及病情发展的原因与机理,与现代医学的“病理”有所近似。

病机十九条载于《内经·素问》二十二卷七十四篇的“至真要大论”。

病机十九条的内容广泛,意义十分重要,它涉及病因(外感与内伤)、出现各种症状的机理、众多症状之间内在联系、辨证方法等,还通过一种病因能够引发几种不同症状与不同病因也能引发相同症状的现象,说明治疗疾病不能采用见症治症的简单方法,强调对于病因病机的了解分析,应该“审察病机,无失气宜”,做到“谨守病机,各司其属”,才能达到“疏其气血,令其条达,而致和平”的治疗目的。

一、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本条涉及的症状为“掉眩”,病因为“风”,病位所在的脏腑是“肝”。

肝属木,木生风,肝为风脏,风气通于肝,肝病可以生风,发生以动为特征的证候。

本条所论属于内伤,所指乃肝病生风引发的掉眩症状,属于内风范畴,如:肝热生风,肝阳化风,郁勃生风,此为肝脏本身的病证,又肾者水脏,主水藏精,真阴所寄,阴即水也,木赖水涵,精化为血,血能养肝,若肾阴内虚,水不涵木则木燥而生风,精虚血少,血不养肝则血虚而生风,此乃病在肾而证在肝,乙癸同源,肾病及肝。

常用的如辛凉化风、清热熄风、疏肝平肝、养血柔肝、滋阴平肝,或参介类以潜,石类以镇,或佐通络治掉等治法,俱按上述不同的证候与病机辨证以进,肝病如此,他脏之病亦如此,推此及彼,举一反三,细细推敲,必有所获。

掉眩也有病不在肝者,如《内经·素问》有上气不足,头为之苦晕,目为之眩的记载,在《金匮要略》中亦有郁冒证的论述。

治疗方面,上气不足所致眩晕,我常用黄风汤、补中益气汤为主方,至于郁冒证,《金匮要略》已有泽泻汤成法。

二、诸寒收引,皆属于肾。

本节致病之因为“寒”,出现的症状是“收引”,病在五脏之“肾”。

肾主北,在天为寒,在地为水,属阴中之阴而内藏元阳。

《灵枢·本脏篇》曰:“经脉者,所以行气血而营阴阳,濡筋骨而利关节”。

《灵枢·调经论》云:“血气者,喜温而恶寒,寒则泣而不流,温则消而去之”。

经脉喜温而恶寒,血气在经脉中,寒者泣涩,温者通利。

若肾中元阳不足,内生阴寒,不能正常地温煦经脉,则经脉不利,气血行泣而失其畅行。

同时“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阳气既虚,血行不畅,局部经脉缺少血气的正常涵养,则寒邪乘隙袭入,寒主收引,寒邪痹阻经脉,初则关节疼痛,活动不利,久而出现经脉挛急,关节拘挛难以曲伸。

按以上病机分析,本节所病之寒邪,既有阳虚之内寒,又有外寒之袭入,正虚邪客,内外合邪,虚实夹杂。

如若病程冗长,除了阳气之虚,还有气血之损,以及久病所生之瘀,寒郁所酿之痰,陈寒不除,痰瘀难消,寒、痰、瘀三邪互结而成痼疾,已不能单纯应用温肾祛寒为治,宜以化瘀祛痰为主,佐入温经补虚,也许尚能减轻症状。

以上所说的证候以经脉挛急,关节曲伸不利为主症,临床中也有因经脉挛急而出现局部肌肉、经脉疼痛者,如常见的腓肠肌痉挛,中医称之为转筋证,同样可以应用本节原文的理论指导治疗。

所以读《内经》不能死啃,必须活解,要结合临床去思考、去理解、去引伸,否则,真所谓: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三、诸气月贲郁,皆属于肺。

张景岳解释:“月贲,喘急也。

郁,痞闷也。

”肺主气,司呼吸,主肃降,因多种不同的原因造成肃降无权,肺气上逆,气结胸中,则出现胸部塞闷、呼吸急促的病症,故曰其病在肺。

本节描述的症状类似以胸闷气急为主症的喘证,若兼有咳嗽痰多则为肺胀,伴以胸痛则与胸痹相近,兼有汗出肢冷脉微即为虚喘重证。

临床所见如肺气大虚,气无所主,或如痰浊壅肺,气降受阻,均可出现呼吸失常,胸闷喘息的临床症状,皆属病在于肺之例。

又肾为气之根,肾主纳气,大凡肾气大虚者肺气亦虚,下则摄纳无权,气不归根,上则肺气耗散,主气无力,以致气浮于上,胸闷喘息,肢冷汗泄,其病在肾,由肾及肺,此为虚喘之重者。

尚有病起大怒,怒者气上,肝气迫肺而致胸闷喘息者,其病在肝,由肝及肺,这是实喘之一。

所以出现月贲郁症状,除了肺脏本身以外,涉及肝肾二脏,病在的脏腑不同,病因病机亦不同,还有疾病性质的属虚属实、属寒属热的区别,治法迥异,必须详为辨析。

四、诸湿肿满,皆属于脾。

本节病证的症状是“肿满”,“肿”在全身皮肤,“满”为腹内胀满,肿者现于外而医者可见,满者病于内唯患者自知。

引发的病因为“湿”,病在的脏腑是“脾”。

脾属太阴,为卑滥之湿土,属阴中之至阴,性喜温燥而恶寒湿,号称阴土,脾居人体之中,转运上下,又称枢轴。

但坤轴之旋运,赖阳气之温煦。

如若脾阳内虚,一则土德不振,旋运失职,水谷精气不能依赖脾气散精而上归于肺,二则土不生金,肺虚则无力行其通调水道,下输膀胱之职能,于是水津不能四布,五经焉得并行,揆度失其常态,导致清者难升,浊者失降,水谷之湿郁而不化,积于腹中则气行受阻而发为胀满,外溢皮肤则积于肌腠而成浮肿,这是肿满之证生于脾病之正局。

也有脾虚土不生金,肺虚卫失固密,外邪乘隙袭入,邪郁肌腠,肺失宣达,三焦失利,水道不通,以致水湿泛滥,发为浮肿,湿乘于脾,而致胀满,此属《金匮要略》之风水证,其病在肺,但细究病机,脾病亦包括在内,故立方用越婢加术汤、黄芪防已汤。

再者肾为水脏而内寄元阳,元阳即真阳,亦称少火,少火生气,脾土有赖肾阳之温煦,肾阳不足,脾阳亦虚,旋运随之失职,脾不制水,肾难主水,气不化水,水湿停滞,溢于外则浮肿,郁于内则中满,治用《金匮要略》八味肾气丸合春泽汤之类,如若气为水阻,气水互结而水肿胀满严重者,治用实脾饮,此方以附子温肾,干姜温脾,白术健脾,茯苓渗湿,草果燥湿,木瓜化湿,大腹皮、木香、厚朴行气散满,再加一味甘草调和诸药,以上二种,乃肿满之证生于脾病的变局。

按本条所云,水湿内停而生肿满,虽首责脾土,实非局限在脾。

五、诸痛痒疮,皆属于心。

本节原文应改为“诸疮痛痒,皆属于心。

”这样与前面四句的文法相符。

以上证候在初起时患处皮肤微红而痒,疼痛尚轻,此后迅速加重,则局部皮肤掀红灼热,疼痛日益加重,李中梓云:“热轻则痒,热重则痛”。

疮疡初起病轻,病轻则热轻,热轻则痒,延久病重,病重则热炽,热炽则痛,进而热极化火,血受火灼,腐而成脓,此类病证属于阳毒热证,阴疽不在其例。

我治疗疮疖痈毒初起,常用《本草从新》所载之忍冬藤酒一方,该方由忍冬藤、生草与黄酒三味药物组成,药味少而药量大,符合《内经》“大方”的组方要求,方中忍冬藤用量特大为每剂五两(旧制),加入黄酒一碗同煎,忍冬藤与黄酒二味有清热解毒、活血通络的功用。

治疗疔痈疮疖时一般不用凉血清心之品,这也印证了本节心字的涵义所在,虽然个别疔疮、发背重证,热毒炽盛时也可出现邪陷血分、高热不退、神识不清的症状,属于邪入营血、热伤心神,这属于疾病反常发展的个例。

因此本节“皆属于心”的“心”字不能死扣,必须活解。

六、诸痿喘呕,皆属于上。

病机十九条中“上”、“下”二条的内容与其它各条不同,只有症状,没有病因,只有上下的部位,未点明确切的脏腑,因此学习时的思维空间与思考的广度更大。

本节症状为痿、喘、呕吐,病变所在为上。

上指上焦,即胸中,内藏心肺,其中的心与痿、吐二症无直接的关联,惟有肺与痿、喘、呕三症的关系密切,如《素问·痿论》曰:“五藏因肺热叶焦,发为痿躄。

”又痰壅于肺则病喘、饮邪迫肺亦病喘、肺气大虚亦能病喘。

再则肺主气之降,肝气主气之升,一升一降,合为和平,若其人肺虚,金不平木,以致肺降不及而肝升太过,肝逆犯胃,胃气上逆而病呕吐与喘息,此类证候,治不在胃而在乎肺,或肺胃同治,叶香岩应用麦冬、沙参、枇杷叶、石斛、竹茹等治疗恶心呕吐的佐金平木法,临床中应用旋覆代赭汤治疗呕吐、气喘,俱属此类。

以上痿、喘、呕三证发生皆系乎肺,故曰“皆属于肺”。

但临床所见亦非尽然,举痿证而言,按《内经·素问》太阴阳明论“四肢皆禀气于胃,而不得至经,必因于脾乃得禀也。

今脾病不能为胃行其津液,四肢不得禀水谷气,气日以衰,脉道不利,筋骨肌肉皆无气以生,故不用焉。

”与《素问·生气通天论》中“因于湿,首如裹,湿热不攘,大筋软短,小筋弛长,软短为拘,弛长为痿”的理论,笔者治疗痿证围绕清湿热、理中焦、补中虚、复中运的原则展开,重点在中焦脾胃,而非本条所讲的上焦肺。

临床中下肢痿软无力的患者,表现为肺阴不足或肺肾阴虚、肝肾阴虚者也非罕见,但采用相应的清养肺阴、滋养肺肾、滋补肝肾的治法,疗效明显的不如清湿热、理中焦、补中虚、复中运的治法。

七、诸厥固泄,皆属于下。

本节涉及的症状有“厥”、“固”、“泄”,病变所在为“下”。

“下”即“下焦”,五脏中位于下焦的有肝、肾二脏。

厥,轻者四肢厥冷,重者人事不省,《素问·厥论》分厥证为寒厥与热厥,曰:“阳气衰于下则为寒厥,阴气衰于下则为热厥。

”《内经》还有“肾气虚则厥”之说,都属于因虚至厥。

阳气指元阳,阴气指元阴,肾气即元气,肾阴即元阴,皆藏于肾,为生命之根,由此可见厥证与肾密切相关,故曰“皆属于下”,“下”即“肾”也。

再如血气奔逆之大厥,大怒血菀于上之薄厥,烦劳阳气内张之煎厥,以上三种厥证,大怒与烦劳皆属诱因,血气奔逆乃引发厥证的病机,肾阴不足乃本证的主要病因。

良以肾阴大虚,水不制火,肝阳暴张,风火相煽,以致血气奔逆,升而不降,而成厥证,其病在肝,亦在乎肾,乙癸同源,肝肾同处下焦,亦符合“皆属于下”。

总之,厥证从性质讲有虚寒、实热之异,从标本论,有在肾、在肝之别,从致病的原因来说,主要在于下焦之肾。

固是前后不通,泄为二阴不固。

肾主二阴,前后二阴之不约或不利,与肾的关系密切,亦系“皆属于下”之例。

如常用之四神丸治五更泄泻,半硫丸治老年虚闭,右归丸、缩泉丸治遗尿或尿后余沥不尽,以及济生肾气丸、滋肾通关丸治小便癃闭证等,都按照其病在肾,治亦在肾的机理处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