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_第四单元导学案(教师用)人教新课标版

合集下载

吉林省通化市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复习导学案 新人教版

吉林省通化市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复习导学案 新人教版

第四单元复习导学案导学目标1.通过复习,使学生学会梳理小说的知识要点。

2.通过知识输理,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

3.通过复习,增强学生的语言积累。

重点难点1.基础性知识的输理。

2.理解运用型知识的输理。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及步骤教学任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预见性问题及解决对策环节步骤复习独立复习组内互助组间交流出示学习目标第六单元的复习纲要导言倾听、思考入题要快,具有启发作用。

预习依案自学组内互助组间交流结合教材上的内容和平时课上的要点及学案,来自己输理本课的知识的要点。

巡视自学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督促学生做好积累笔记。

1、用双色做好笔记。

2、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歌并用红笔标注重点文言词语。

学生回答不准确时,教师适当鼓励学生,积极思考。

教师发现的问题和学生存在的问题,及时板示,提示,纠正。

研习明确任务个人探究组内互助组间展现1.一组同学展示常识。

2.一组同学展示字音。

3.两组同学展示词义。

4.一组同学解决名1、明确展现任务。

2、点拨要点。

3、指导分析。

独立思考探究。

组内交流展现合作成果和思维过程。

总结归纳写作方法教师适当点拨。

句。

5.一组同学出示问题。

反馈独立完成组内互助组间交流1、列知识树2、总结归纳文章内容和方法。

评价、巡视、观察、指导、点拨。

总结,归纳,交流,展示,评价,修改。

知识树所列不准教师提示。

比较阅读,提供思路和角度。

板书反思。

七年级第四单元导学案

七年级第四单元导学案

七年级第四单元导学案一、单元主题本单元以“人生之舟”为主题,选取了四篇不同体裁的课文,分别是《纪念白求恩》《植树的牧羊人》《走一步,再走一步》《诫子书》。

这些课文从不同角度展现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引导同学们思考人生、感悟人生。

二、学习目标1、培养默读的习惯,提高默读的速度和质量。

2、学会在默读中勾画出关键语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3、学习通过典型事例和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4、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从中获得人生的启示。

三、学习重点1、默读技巧的训练,包括不出声、不指读、不动唇等。

2、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句,品味语言的准确性和生动性。

3、分析人物形象,学习人物的优秀品质。

四、学习难点1、对文章深刻思想内涵的理解和感悟。

2、掌握不同文体的特点和写作方法,并能进行简单的模仿写作。

五、课文分析(一)《纪念白求恩》1、作者简介毛泽东(1893 年 12 月 26 日-1976 年 9 月 9 日),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

湖南湘潭人。

中国人民的领袖,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拓者,近代以来中国伟大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领导中国人民彻底改变自己命运和国家面貌的一代伟人。

2、背景介绍本文是毛泽东在 1939 年 12 月 21 日为纪念白求恩写的悼念文章。

白求恩于 1938 年来到中国参与抗日革命,在工作的一年半时间里为中国抗日革命呕心沥血,1939 年 10 月白求恩在抢救伤员时左手中指被手术刀割破感染,后因伤势恶化,于 11 月 12 日凌晨在河北省唐县黄石口村逝世。

3、主要内容文章概述了白求恩同志来华帮助中国人民进行抗日战争的经历,表达了对白求恩逝世的深切悼念,高度赞扬了他的国际主义精神、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和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并号召全党向白求恩同志学习。

最新整理初一语文教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导学案(人教版).docx

最新整理初一语文教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导学案(人教版).docx

最新整理七年级初一语文教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导学案(人教版)13《纪念白求恩》教学案学习目标:1、学习本文叙议结合、以议为主的写法。

2、学习对比手法,理解其作用。

3、正确认识共产主义精神,激发爱国热情。

重点:1、白求恩的共产主义精神2、背诵、理解名句含义难点:议论文的要素;夹叙夹议的写法相关:1、毛泽东,中国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和诗人,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袖,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

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

1893年出生于湖南省长沙府湘潭县韶山冲,1976年逝世于xx。

从1949年到1976年,毛泽东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领导人。

他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发展、军事理论的贡献以及对共产党的理论贡献是毛泽东思想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毛泽东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之一。

2、诺尔曼白求恩(1890—1939),加拿大共产党员,伟大的国际共产主义战士,著名胸外科医师。

1936年随加拿大志愿军赴西班牙支持反法西斯斗争。

1937年“卢沟桥事变”暴发后受加拿大共产党胡派遣,率领加拿大人和美国人组成组成的医疗队于是1938年初来到中国援助抗日战争。

他以精湛的医术抢救了大批伤员,培养了许多医务干部。

1月间经延安到达晋察冀边区。

1939年10月白求恩在涞源摩天岭前线医院治疗伤员时不幸手指感染中毒,于他坚持工作,肘关节又发生转移性脓疡,于1939年11月12日在河北省唐县逝世,他最后一句话是:“努力吧!向着伟大的路,开辟前面的事业!”白求恩逝世一月后的12月21日,毛泽东同志写下了《纪念白求恩》这篇文章。

3、议论文: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方式来阐述自己的观点和主张的文章。

“议论”是一种表达方式,就是讲道理。

议论文的三要素:包括论点、论据和论证。

论点,是作者对要议论的问题所持的见解或主张,是议论文的灵魂,起着统帅全文、纲举目张的作用。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版

初中语文七年级第四单元教学设计一、单元教学目标:1.准确流利地朗读,积累新鲜词句。

2.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用心领会写作意图,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树立热爱自然世界的感情。

3.理解文中富有哲理的精彩语句。

通过模仿,加强语言运用,提高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⑴正确朗读,积累新鲜词句。

⑵理解文中富有哲理的精彩语句。

2.难点:理解文章主旨,树立热爱自然世界的感情。

三、教学方法设计:1.充分组织朗读教学,引导学生感受文学作品的音艺术美。

2.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有创新、有价值的设问,引导学生合作探究研讨,重视过程和方法,着眼于语文学习的养成教育。

四、教学时间安排:本单元教学拟用14个课时。

精读课文个两课时,略读课文各一课时,作文两课时,复习检测评价三课时,机动一课时。

五、单元内容分析:本单元的主题是反映自然世界。

要求学生能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出自己的生活感悟,树立热爱自然世界的感情。

同时,要注重在课堂和课下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自觉提高语言表达的能力。

化石吟张锋【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积累新鲜词语:海枯石烂、日转星移等。

2.了解化石展现的奇幻生物世界。

(二)能力目标:1.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音乐美。

2.学习快速默读、筛选、概括要点的阅读方法。

(三)德育目标:培养学生对生物进化的兴趣和爱科学、爱文学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反复诵读,感受诗歌的思想感情和节奏之美。

教学难点:联系生物学的相关知识,激活联想,深入理解诗歌的内容。

课文类型:讲读课文学习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方法:讨论点拨法。

教师巧妙设疑,引导学生思维以突破重难点。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录音机、示范朗读带、投影仪等。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导语远古时代某种生物的遗体、遗物或遗迹,由于火山、地震、冰川等自然原因而被埋藏在地下,经过漫长的时间变迁,最终变成了像石头一样的东西。

这就叫化石。

研究化石的目的,一是了解生物的进化,二是帮助确定地层的年代。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导学案

【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宗璞及主要代表作品。

领会作者蕴含在描写叙述中的情感,感悟人生哲理。过程与方法目标:了解宗璞及主要代表作品。

领会作者蕴含在描写叙述中的情感,感悟人生哲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热爱生命、珍惜时光的情感。【学习重点】了解宗璞及主要代表作品。

领会作者蕴含在描写叙述中的情感,感悟人生哲理。【学习难点】了解宗璞及主要代表作品。

领会作者蕴含在描写叙述中的情感,感悟人生哲理。【学法指导】朗读法;自主合作交流法【知识链接】1.走近作家宗璞,1928年生,女,原名冯钟璞,笔名有任小哲、丰非等。

著名哲学家冯友兰之女,自幼生长于清华园,吸取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之精粹,学养深厚,气韵独特。

“文革”前作品主要有短篇小说《红豆》《桃园女儿嫁窝谷》《不沉的湖》《后门》《知音》等,《红豆》曾受到不应有的批判。

“文革”后,有短篇小说《弦上的梦》,中篇小说《三生石》,获全国优秀中短篇小说奖。

1981年北京出版社出版了《宗璞小说散文选》。

后来又抱病奋力创作反映中华民族知识分子命运的长篇小说《野葫芦引》,其第一部《南渡记》已于1987年问世,获得了好评。

她的小说,刻意求新,语言明丽而含蓄,流畅而有余韵,颇具特色。

她的散文情深意长,隽永如水。

2.背景介绍:1966年至1976年,是十年浩劫。

粉碎“四人帮”,拨乱反正,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神州大地重又勃发生机,欣欣向荣。

联系这样的历史背景,就会明白,紫藤萝的命运,从花儿稀落到毁掉,到如今繁花似锦,正是十几年来整个国家命运的写照和象征。

这篇散文写于1982年5月,当时作者的弟弟,50年代毕业于清华大学航空系的总工程师,正当盛年,事业蒸蒸日上,却不幸身患绝症,生命即将失去。

带着焦虑和悲痛,作者在一棵盛开的紫藤萝花面前,她不由得停住了脚步。

那淡紫色如瀑布般的藤萝闪烁着生命的光辉,仿佛在向她倾诉着什么,“我沉浸在这繁密的花朵的光辉中,别的一切暂时都不存在,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第四单元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第四单元

16.《化石吟》导学案第一课时主备人:刘有军审核人:吕小虎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理解、积累“奇幻、葱茏、叹服、海枯石烂”等词语。

2.反复朗读课文,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的节奏韵律之美和前后照应的结构特点。

3.理清结构,展开合理联想和想像。

培养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学习重点:反复朗读,感受诗歌的思想感情和节奏韵律之美。

学习难点:联系生物学的相关知识,激活联想想像,揣摩品味语句,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知识链接:化石:化石是动物或植物死亡后的残体经过长时间而没有腐烂,数年后成为地壳的一部分。

有机体自身完好保存,或在沉积岩中的印模,或生存时留下的痕迹(称为遗迹化石)。

化石,通常是动、植物死亡后被含水沉淀物迅速掩埋,产生化学反应,然后矿物质加人或有机体被排出。

如果这一程序没有发生,有机体会被暂时保留下来,但不会成为化石。

预习:同学们,在漫长的生物进化过程中,随着自然环境的变迁,许多物种相继灭绝,但他们的生命信息被化石保存了下来。

当我们面对这些化石,思绪总会把我们带进曾留下生命痕迹的远古洪荒。

它们似乎在向我们叙说着亿万年前那奇幻的神话。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首赞颂化石的抒情诗——《化石吟》。

“吟”是古诗中的一种体式,内容多有悲愁慨叹之意,这里是赞颂的意思。

1.学生轻声朗读,勾画并疏解字词,初步感知诗歌内容。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的字注音。

万载()载货() guǒ()藏hái()骨潜()行 fǔxiǔ() cōnglóng()档()案长hǒu()躯壳.()猛犸.()(2)根据释义说出文中相应的词语。

1.安静美观而不落俗套。

()2.形容寂静无声的样子。

()3.称赞而且佩服。

()4.(草木)青翠茂盛。

()5.奇异而虚幻。

() 6.星斗变换位置,比喻时间变化长。

()7.直到海水枯干,石头粉碎。

形容经历极长时间。

表示意志坚定,永不改变。

()(3)回忆课文,在下列横线上填上恰当的修饰词语。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导学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导学案

第四单元12 纪念白求恩学习目标1.了解议论文的文体常识。

2.学会归纳各段内容的要点;明确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3.学习白求恩同志伟大的共产主义精神。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新课导入“秋风吹着细雨,/延水奏着哀曲,/从遥远的五台山,/传来了悲痛的消息。

/我们用无边的哀悼,/来纪念您!/这里——/河边的石头,/山上的野草,/也在为您流泪。

/但是,亲爱的白求恩大夫,/您静静地安息吧!/在您的后面,全世界被压迫的兄弟,/已经起来了,/我们将追随您的光辉,/高举新医学的旗帜,/向白求恩开辟的道路,/勇往直前!” 这是由朱子奇先生写的《纪念白求恩纪念歌》。

诗歌表达了对白求恩逝世的沉痛心情和继承白求恩遗志的决心,催人奋进。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毛泽东同志的《纪念白求恩》,看看白求恩同志的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自学导引1.识音记形(给加点字注音,注意加“□”字的写法)殉.职( xùn) 拈.轻怕重( niān)热忱.( chén)纯粹.( cuì) 鄙.薄( bǐ)2.词语积累(解释词语意思)(1)不远万里:不以万里为远,不顾万里长途的遥远。

远,以……为远。

(2)拈轻怕重:接受工作时挑拣轻松的,害怕繁重的。

拈,抓、捏。

(3)精益求精:好了还求更好。

益,更。

(4)见异思迁:看见不同的事物,就改变原来的主意,指意志不坚定,喜爱不专一。

这里指不安心工作,事业心不强。

(5)鄙薄:轻视。

(6)狭隘:心胸、气量、见识等不宽广。

(7)麻木不仁:本意是肢体麻木,没有感觉。

这里指缺乏热情,对集体和人民的利益不关心。

3.作者简介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笔名子任。

湖南湘潭人。

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拓者,是近代以来中国伟大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是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是领导中国人民彻底改变自己命运和国家面貌的一代伟人。

他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发展、军事理论的贡献以及对共产党的理论贡献被称为毛泽东思想。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四单元学案_七年级语文教案_模板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四单元学案_七年级语文教案_模板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四单元学案_七年级语文教案_模板第四单元理解内容,概括要点1.化石吟2.看云识天气3.绿色蝈蝈4.月亮上的足迹5.山市兴趣情境导引1、课间,初一(2)班教室。

小明和小军正在为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进行着激烈的争论。

小明:鸡是由蛋孵化出来的,没有蛋怎么可能有鸡呢?所以我认为应该是先有蛋后有鸡。

小军:你说的不对,应该是先有鸡后有蛋。

蛋是鸡生的,没有鸡哪来的蛋呢?……聪明的同学,你赞同谁的观点呢?或许你还有自己的见解吧!2、“神舟”四号飞船成功返回在内蒙古中部准确着陆新华网北京1月5日电。

北京时间1月5日19时16分,“神舟”四号飞船在完成预定空间科学和技术试验任务后,在内蒙古中部地区准确着陆。

至此,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第四次飞行试验获得圆满成功。

“神舟”四号飞船于2002年12月30日凌晨在酒泉载人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按预定.计划在太空飞行了6天零18小时,环绕地球108圈。

“神舟”四号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三艘无人飞船,除没有载人外,技术状态与载人飞船完全一致。

在这次飞行中,载人航天应用系统、航天员系统、飞船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分系统全面参加了试验,先后在太空进行了对地观测、材料科学、生命科学试验及空间天文和空间环境探测等研究项目;预备航天员在发射前也进入飞船进行了实际体验。

飞船在轨飞行期间,船上各种仪器设备性能稳定,工作正常,取得了大量宝贵的飞行试验数据和科学资料。

“神舟”四号飞船的返回舱将在近日运回北京,由科研人员对飞船及试验项目进行技术分析和科学研究。

飞船轨道舱将继续在轨运行并进行有关的空间科学和应用试验。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专家称,“神舟”四号飞船的成功发射和返回,表明我国载人航天工程技术日臻成熟,为最终实现载人飞行奠定了坚实基础。

“神舟”四号飞船的成功发射和返回标志着我国的科学技术和太空探索又向前迈出了可喜的一步,炎黄子孙为之欢欣鼓舞。

你还知道关于太空探索的其他情况吗?同学们,我们身处的这个世界既美丽又神秘,还有许许多多的奥秘等着我们去探索。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写作 思路要清晰导学案 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写作 思路要清晰导学案 新人教版

写作思路要清晰【目标导航】1.提供示例,让学生了解一般文章的行文顺序,学会整体构思,取舍材料,安排详略。

2.设计提纲,让学生学会布局谋篇,并体验撰写提纲的作用,认识到写作前拟提纲的重要性,养成用提纲明确作文结构的习惯。

3.写作实践,在作文中注意把握行文线索,追求脉络清晰,学会条理清楚地说明事物和叙述事情。

【课时安排】2课时。

【课时分配】建议第一课时进行作文指导与写作,第二课时进行批改、评讲、修改。

了解作文文题,熟悉作文要求,搜集相关素材,为习作做准备。

1.如果以《二三事》为题,写一篇记人的文章,你会写谁?请列出作文的提纲。

形式不限。

2.以《这天,我回家晚了》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自定立意。

不少于500字。

3.你有勇气去访问你所在地区的一位名人,或者本校一位你不熟悉的教师吗?勇敢地尝试一次,你不仅会获得人际交往的经验,还可能收获满满的自信。

记得提前做点儿准备,列出你的访问提纲。

访问完成后,以《对的一次访问》为题,写一篇作文,跟同学分享你访问的经过和感受。

【新课导入】“思路,是个比喻的说法,把一番话、一篇文章比作思想走的一条路。

思想从什么地方出发,怎样一步一步往前走,最后达到这条路的终点,都要踏踏实实摸清楚,这就是注意思路的开展。

”(叶圣陶)“思路的开展”,具体要求就是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一下如何做到思路清晰。

【写作要求】1.选择自己感触最深的内容组织材料,拟写提纲。

审好题,确定立意。

立意不同,写作重点不同,各部分内容的详略不同。

2.定好写作顺序,可以按时间顺序,也可以是倒叙、插叙,无论采用哪种顺序,都要注意条理清楚。

3.先写提纲,再写正文,叙事清楚,经过具体,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技法点拨】“言有序”“章有法”,就是指文章要有条理。

条理清楚、脉络清晰是写好文章的一个基本要求。

大家要积累关于这方面的技巧和方法。

1.对写作的内容要有整体构思看到题目,可能许多想法、材料一下子都涌上心头。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复习导学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复习导学案新人教版
组内交流
展现合作成 果和思维过程。
总结归纳写作方法
教师适当点拨。


独 立完成
组内互助
组间交流
1、列知识树
2、总结归纳文 章内容和方法 。
评价、巡视、观察、指 导、点拨。
总结,归纳,交流,展示,评价 ,修改。
知识树所列不准教师提示。比较阅读, 提供思路和角度。
板书
反思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学生回答不准确时,教师适当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教师发现的问题和学生存在的问题,及时板示,提示,纠正。


明确任务
个人探究
组内互助
组间展现
1.一组同学展示常识。
2.一组同学展示字音。
3.两组同学展示词义。
4.一组同学解决名句。
5.一组同学出示问题。
1、明确展现任务。
2、点拨要点。
3、指导分析 。
独立思考探究。
出示学习目标
第六单元的复习纲要
导言
倾听、思 考
入题要快,具有启发作用。
预习
依案自学
组内互助
组间交流
结合教材上的内容和平时课上的要点及学案,来自己 输理本课的知识的要点。
巡视自学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督促学生做好积累笔记。
1、用双色做好笔记。
2、借助注释和工具书, 理解诗歌并用红笔标注重 点文言词语。
第四单元复习导学案
导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学会梳理小说的知识要点。
2.通过知识输理,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
3.通过复习 ,增强学生的语言积累。
重点
难点
1.基础性知识的输理。
2.理解运用型知识的输理。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及步骤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四单元导学案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四单元导学案

第四单元导学计划课标要求:1.通过自学理解和积累文中字词。

2、能用自己的话概括情节,理清小说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

3、了解小说的基本知识及基本阅读方法,即通过情节分析理解人物形象。

4、能通过细节描写体验人物的思想感情,能联系生活实际对小说中的人物事件发表自己的看法。

导学目标:1、激发学生阅读小说的兴趣,鼓励学生课外阅读古今中外的小说佳作,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2、引导学生在理清故事情节的基础上把握人物形象,体会阅读小说的的基本方法。

3、积极创造机会,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发现问题并积极主动地解决问题,如概括情节,评价人物等。

4、继续巩固小说知识,学习分析小说中的艺术形象。

5、了解我国古代长篇神话小说《西游记》,认识作者塑造美猴王这一形象的意义,提高学生的文学欣赏水平。

6、学习通过心理、神态、语言描写来刻划人物形象的方法。

7、学习从理清情节入手,把握课文内容的方法。

13.空城计罗贯中【导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能用自己的话概括情节,理清小说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

2、了解小说的基本知识及基本阅读方法,即通过情节分析理解人物形象。

情感价值观:了解我国古代小说的艺术成就,领略我国古代先贤们的超人智慧,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在生活中积极思索和敢于创新的精神,激发学生献身祖国的思想。

过程与方法:1.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2.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讨论、探究,与小组同学合作学习。

3.整理小组成员的探究成果,进行展示【导学重点】通过情节分析理解人物形象。

【导学难点】通过细节描写体验人物的思想感情【导学时数】:二课时导学过程第一课时【自主学习】1.为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司马懿()旌旗()隐匿()纶巾()焚香()模样()远遁()言讫()2.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罗贯中,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明末清初的小说家。

()《三国演义》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章回体小说,全书120回。

()罗贯中在采用三国故事题材时,接受了群众赋予这一题材的拥曹反刘的思想倾向。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导学案教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导学案教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导学案教案The document was prepared on January 2, 202116 化石吟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2.理清诗歌结构 ,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3.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化石、现代诗歌等.2学生通过朗读的方法,熟悉文章内容、掌握结构特别、品味诗歌语言.3通过竞赛、启示点拨、讨论等方法来相互充实古生物学方法的知识,增长见闻背景解读这首科学诗写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当时改革开放的春风正吹遍祖国各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热潮正在兴起,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潮遍及全国,实现科技现代化是国人的希望.作者在这个时候,写下这首科学诗,以此激励人们向科技现代化进军.自主学习,秀出风采一.水滴石穿,夯实基础1.你能给画线的字注上拼音,或根据拼音写出对应的汉字吗潜行档案躯壳卓越幽雅 háī骨猛mǎ cōng 茏思xùguǒ藏2.解释词语1腐朽:2化为乌有:3潜行:4海枯石烂:5葱茏:6叹服:.二.整体感知,成长心灵3.用简练的文字填写课文的结构图.发问求答揭示了真相自然的重现合作探究,交流碰撞吟哦讽诵1.给下列诗句划分朗读节奏.肉体虽早已腐朽化为乌有,生之灵火却悄然潜行在地下.黑色的躯壳裹藏着生命的信息,为历史留下一串珍贵的密码.脉格梳理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诗的主要内容,并回答: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语言品析3.“你把我的思绪引向远古”中的“你”指代什么这一句在全文起什么作用4.“冰冷的骸骨把平凡的真理回答”,回答了什么真理5.“时光在你脸上刻下道道皱纹”,皱纹和化石是什么关系作者为什么要写皱纹6.“长眠在地下刚苏醒的化石”一句中“苏醒”是什么意思拓展延伸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读了本诗,假如你是文中的一块化石,你能向我们讲述怎样奇幻的神话当堂检测1.填空1化石吟中的“吟”是古典诗歌的一种名称,在这里是的意思.2这首诗为我们描绘了从 中窥见的亿万年前奇幻的生物世界,语言 ,富于 .3“叹服大自然”,这是作者由衷的赞叹,大自然是 . 4全诗运用 的手法,将化石当作可以说话的人,并用第二人称来称呼,显得 .2.对下列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生命的航船从太古不息地向近代进发.比喻 B.黑色的躯壳裹藏着没有生命的信息.拟人C.最早的鱼儿怎么没下巴最早的鸟儿怎么嘴长牙最早登陆的鱼儿怎么没有腿最早的树儿怎么不开花排比D.你——令人叹服的大自然,高明的魔术师,卓越的雕刻家对比3.根据下面的材料,用一句话说明什么是“返祖现象”.不超过35个字 什么是“返祖现象”生物在绵长的历史进程中,因为客观条件的影响,身上的器官逐渐发生了进化或退化的现象,这种变化也一代一代遗传下去.但是,在千千万万次生育中,也可能有一次,本来已经退化了的器官却突然重新出现;仿佛某种长期被掏了的微弱遗传因素,突然又强化起来.这时,某个生物就出现了一部分不同于一般状态的现象,这就叫“返祖现象”.重读课文“你把我的思绪引向远古……高明的魔术师,卓越的雕刻家”这部分文字,回答问题.4.所选这几节紧承诗的第二小节中 一句展开.5.第一节中“造物主的存在”是什么样的理论“平凡的真理”是什么意思5.所选部分的第二小节是什么意思7.从选文看,诗句发展到第 小节时诗人的感情达到了高潮,“ ”是诗人由衷的赞叹.17 看云识天气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速读课文,能准确概述课文内容.2.掌握并学习抓住事物特征进行说明的写法.3.培养观察自然、探索自然的兴趣.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人们日常使用的天气谚语.2学生通过多种阅读方式,熟悉文章的知识点,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现象的习惯.自主学习,秀出风采 一.水滴石穿,夯实基础1.给加点的字注音. 点缀. 轻盈. 绫.纱 冰雹. 圆弧. 谚.语 弥.漫 晕.圈 峰峦.2.下列不是比喻句的一项是A.高积去排列很匀称,远远望去,就像草原上雪白的羊群.B.他的胡须很打眼,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C.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D.还有一种像棉花团似的白云,就积云.3.解释下列句子中词语的意思.1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招牌:2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天风雪的预兆.预兆:二.知识链接,有效导读4.填空.1说明文是以说明的表达方式为主,向人们介绍事物或的文章.2议论文以理服人, 性是它的主要特点;记叙文以情感人, 性是它的主要特点;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以为标准可划分为平实性说明文和文艺性说明文.三.整体感知,成长心灵5.在方框中填写合适的文字.总说云与天气的关系合作探究,交流碰撞1.文中哪句话阐明了云和天气的密切关系即找出全文中心句如何理解这句话2.你能迅速判断,文中哪些段落在具体地介绍根据云的形态来预测天气情况吗提示:学习说明文要注意那些概括性强的段落、句子,这种句子一般在段首.根据这些关键性的句段,就能迅速把握全文.知识呈现6.请大家任选一种云或光彩,以第一人称的方式对它作自我介绍.介绍要求:Ⅰ.充分利用描写云彩的语言材料;Ⅱ.让别人明白你将会带来怎样的天气.示例:“Hi大家好,我叫卷云,我常丝丝缕缕地飘浮着,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白的绫纱.别看我身子很单薄,可我最轻盈,站得也最高,阳光可以透过我照到地面.我很受欢迎,因为我会给大家带来晴朗的天气.”7.欣赏下列天气的谚语.雨中闻蝉叫,预告晴天到.麻省囤食要落雪.早蚯闻蝉叫,晚蚯迎雨场.蚂蚁驿窝要落雨.癞蛤蟆出洞,下雨靠得稳.鱼跳水,有雨来.蚯蚓爬上路,雨水乱如麻.燕子低飞要落雨.龟背潮,下雨兆.泥鳅静,天气晴.猪衔划,寒潮到.鸡迟宿,鸭欢叫,风雨不久到.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学习运用打比方、分类别等说明方法.2.积累本课生动形象的语言.3.探究分类说明在文中的作用.复习导入1.先找出来列各词的近义词,再找出反义词.1笼罩2模糊3消散4复杂2.指出下列说明语句,哪些是生动说明,哪些是平实说明.1那些轻盈、站得最高的云,叫卷云.2天空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3高积云是成群的扁球状的云块,排列得匀称,云块间露出碧蓝的天幕,远远望去,就像草原上雪白的羊群.3.指出下列各句的说明方法.1夏天,雨过天晴,太阳对面的云幕上,常会挂上一条彩色的圆弧,这就是虹.2卷云丝丝缕缕地飘浮着,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白的绫纱.3人们常说:“东虹轰隆西虹雨.”意思是说,虹在东方,有雷无雨;虹在西方,将有大雨.4积云如果迅速地各上凸起,形成高大的云山,群峰争奇,耸人天顶,就变成了积雨云.4.说明下列比喻句的本体、喻体和相似点,指出说明文运用比喻应注意的问题.1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本体:喻体:相似点:2卷云丝丝缕缕地飘浮着,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白的绫纱.本体:喻体:相似点:说明文运用比喻应注意:课堂探究案 语言品析1.为了将事物说明得更加清楚,作者运用了不少说明方法.例如:分类别、打比方、作比较等等.试各举一例并说说这种说明方法的表达作用.1分类别:2作比较:3打比方:2.说明文的语言要求准确,体会下列句子用语的准确性.“薄去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低而厚密的云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句中为什么用“往往”“常常”作限制词,不用行不行找一找文中还有哪些词语体现了说明文用词的准确性.写法探究3.本文介绍了这么多的云和去的光彩,但我们读来条理清晰,作者是怎样做到这一点的你能从课文中找出有关语句吗拓展延伸4.示例:天上的云……像峰峦,像河流,像雄师,像奔马…… 造句◆1天上的去,◆2远处的霓虹灯亮了,当堂检测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删去后意思仍不改变的一项是A.经验告诉我们:天空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B.卷云和卷积云都很高,那里水分少,它们一般..不会带来雨雪.C.华环贝司小变大,天气将趋向晴好.华环由大变小,天气可能..转为阴雨.D.当那连绵的雨雪要来临的时候,卷去在聚焦着,天空渐渐出现一层薄云,仿.佛.蒙上了魄的绸幕.2.指出下列各句的说明方法.1刚才还是白云朵朵,灿烂;一霎间却又是乌云密布,大雨倾盆.2卷云丝丝缕缕地飘浮着,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白的绫纱. 3人们常说:“东虹轰隆西虹雨.”意思是说,虹在东方有雷无雨;虹在西方,将有大雨.3.“云就像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此句中的“天气“能换成气候”吗为什么4.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说过这样一句名言:“空袋子难以直立.”1这句名言不仅说明了一种生活现象,更蕴藏着一个深刻的道理.请说出这个道理.2请举出一个与这句名言相符的事实来.5.夏季来临,某物业公司准备在小区内喷洒除虫药水,喷洒除虫药水的时间为5月30日14:00~15:00.请你代物业公司拟一份告示只需写出正文部分内容,告知小区居民.要求:内容清楚,主意简明、得体.重读课文“我们还可以根据云上的光彩,推测天气的情况……所以有‘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的谚语”这部分文字,回答问题.6.写出四种光彩的天气情况.1晕 2华 3虹 4霞 7.用“‖”将本文段在段中划出四个层次,归纳层意. 1 2 3 48.用简洁的话归纳本段段意.9.引用是说明的一种方法,从本段中列举起一列,说明其作用和特点.10.本段的主要说明方法是 、 .18 绿色蝈蝈`学习目标1.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练习概括课文的内容要点.2.通过朗读文章与语言的揣摩,体会文章的生动与传神.3.培养善于观察的习惯和热爱动物的情感.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学生可以通过课前预习、查阅资料的方式,了解与文本有关的一些人文知识,如作者、作品.2有感情的朗读重点段落,体会生动传神的语言.3通过竞赛、启示、点拨等方法,训练学生的概括、提炼的能力. 自主学习,秀出风采一.水滴石穿,夯实基础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喧嚣. 劫. 掠 静谧. 酷. 爱 吮.吸 气氛. 满载. 而归 喑哑.. 颚.唾 液 螳螂.. 喙. 钳. 子 踢蹬.贪婪.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Shǒu 猎 cuàn 改 rǎo 乱更胜一chóugōu 火 zhōng 斯 wōjù xīsū作响3.请将画线处的文字表述换成成语.1耳朵灵敏失,能听到动物中弱者被强者吃掉处四周的绿叶丛中,蝈蝈在窃窃私语.2蝉则惊慌、害怕得不知如何是好地飞起逃窜.3它们对这道菜吃得特别有兴趣.二.知识链接,有效导读1.法布尔1823—1915, 国作家、昆虫学家.1823年12月22日,法布尔生于法国南部一户农民家中.童年时代就迷上了户外大自然中的花草虫鸟.在他不足19岁时就立志研究昆虫.后来靠自学获得了自然科学硕士、博士学位.1875年开始写第一卷,到他80时第十卷问世.他的这部代表作被誉为“”.法布尔被誉为“”.2.科学小品文也称知识小品或性说明文.它用小品文的笔调,即借助某些文学写作手法,将科学内容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来.科学小品文用文学笔法来写,寓性、性、趣味性、娱乐性为一体,使读者在文学欣赏中获得科学知识.三.整体感知,成长心灵1.本文前三段写 ,后八段写 ,一环紧扣一环,链条形地展示出绿色蝈蝈的生活习性,使结构严谨,行文畅达.下面提供一种结构图式以作填空参考.探究缘起①②夜间演唱③外形④外蝉为主食⑤⑥形甜食水果⑦和外形和习性另吃昆虫⑧习吃点水果⑨性贪吃同伴⑩和睦共居四.问题导学,超越自我2.绿色蝈蝈在外表有哪些特征作者主要写了绿色蝈蝈的哪些习性课堂探究案合作探究,交流碰撞1.1你最喜欢文章中哪个段落为什么2你最喜欢哪个词语哪个句子为什么2.作者不断变换对绿色蝈蝈的称呼,找出这些称呼,说说作者在什么情况下用什么称呼,这样写有什么效果在情况下称在 情况下称在 情况下称在 情况下称在 情况下称3.你认为本文的语言有什么特点请举例说明.从说明方法和修辞方法两个角度拓展延伸4.选择一种你最喜欢的动物,练习仿写.例:这种昆虫非常漂亮,浑身嫩绿,侧面有两条淡白色的丝带,身材优美,苗条匀称,两片大翼轻盈如沙.当堂检测1.请在下面各句中的错别字下面一,并在括号内写出正确的字.1让我们远离渲嚣去倾听,去沉思吧.2它们对这道菜吃得斤斤有味,笼子里到处都是蝉肉被吃光后所剩下的头骨和胸骨.3蝈蝈是彼此十分和目的共居在一起的.4在梧桐树浓密的枝叶里,突然发出哀呜传的短促而尖锐的叫声.2.依据课文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在句中横线上.1与夜色苍茫中的 安静 平静 静谧气氛再合适不过了.2可它们的声音不强,我耳朵的鼓膜并不能捕捉到这 微弱 弱小薄弱的声音.3.与例句使用的修辞手法不相同的一项是例句:有时我甚至还看到蝈蝈非常勇敢地纵身追捕蝉,而蝉则惊慌失措地飞起逃窜.A.我扔人一片梨,一只蝈蝈立即占住它.谁要是来咬这块美味的食物,出于妒忌,它便踢腿把对方赶走.B.蝈蝈在窃窃自语.那像是滑轮的响声,很不引人注意,又像是干皱的薄膜隐隐约约的窸窣作响.C.这种昆虫非常漂亮,浑身嫩绿,侧面有两条淡白色的丝带,身标优美,苗条匀称,两片大翼轻盈如纱.D.蝈蝈是彼此十分和睦地共居在一起的.4.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1在我国北方,人们却让蝉篡夺..了你的名声2但是这种以劫掠..为生的鸟比昆虫更低劣.3在我的笼子里,我从来没见过像螳螂那样捕杀姊妹、吞吃丈夫的残暴行径... 4这并不是因为食物缺乏,而是因为贪婪..才吃死去的同伴.5.下面句子正确的排列顺序是①它们一天中大部分时间都在休息,天气时尤其如此.②我投入一片梨,一只蝈蝈立即占住它.③这样一个接着一个,所有的蝈蝈都能品到一口美味.④自私心是到处存在的.⑤谁要是来咬这块美味的食物,出于妒忌,它便踢腿把对方赶走.⑥嗉囊装满后,它用喙尖抓抓脚底,用沾着唾液的爪的擦擦脸和眼睛,然后闭着双眼或者躺在沙上消化食物.⑦吃饱了,它便让位给另一只蝈蝈,这时它变得宽容了.生读课文“让我们远离喧嚣去倾听……人们却让蝉篡夺了你的名声”这部分文字,完成文后问题.6.结合具体语境,解释下列词语.1窃窃自语: . 2喑哑: .7.概括此段内容.8.从文中找出两句拟人的句子,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9.1此段中作者用哪些词语描写蝈蝈的声音2这些描写流露出作者对蝈蝈的什么感情19 月亮上的足迹学习目标1.速读课文,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2.理清文章思路,了解人类登月的知识.3.激发探索科学的兴趣,培养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人类登月的历史.2学生通过快速阅读的方法,文章内容,掌握数字的准确运用.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背景解读人类自从1957年进入太空时代后,对太阳系的研究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人类不再满足于用望远镜观察,更希望能够亲自去看看.美国总统就在这样的情况下于1963年5月25日宣布了“阿波罗计划”的开始.在解决了一系列的相关问题之后,1966年美国开始正式实施阿波罗登月计划,并于1969年7月20日完成了人类第一次登月的创举,人类对月球的认识,也由此开始了一个崭新的阶段.自主学习,秀出风采一.水滴石穿,夯实基础1.给加点的字注意或根据注音写出汉字. áng 首挺立 轨.道 椭.圆形 小心y ìy ì 铁锹.狭zh ǎi2.解释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1虽说是近邻,离地球也有38万公里,真是可望而不可即.......2迈开了人类探索太空的重要一步,树起了宇航事业的一块新的里程碑....3飞船开始作减速飞行,用不了多久,他们就要到达神往已久....的月亮上空了.3.填写出带有月字的词语四个,月的诗句两句.词语:诗句二.知识链接,有效导读4.月亮上的足迹从说明对象上来看,属于 说明文,从表达方式上来看属于 说明文.5.常见的说明顺序有: 、 、 .本文属于顺序.三.整体感知,成长心灵6.在下面示科的横线上填写相应的文字.1969年7月16日:飞船发射; 发射后13小时30分: ;月球在望: ;中心呼叫: ;:7月20日7时32分;:7月22日上午;:返回地球合作探究,交流碰撞1.快速默读课文不指读,不动唇,不回读,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2.登月全过程可以分为几个阶段3.试将登月全过程画一张示意图,并简要说明4.宇航员从登月到返航经历了多长时间登月全过程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5.宇航员登月后做了哪几件事6.人类登月有什么意义课文哪一段有所揭示7.本文写作上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请举例说明.提示:从语言特点、表达方式和说明方法三个方面当堂检测1.下列加点字的注意安全正确的一项是 A.里程碑.bei 狭.小xi á 椭.su í圆 B.悬.xi án 在 操纵杆.g ǎn 故障.zh àng C.液氢.q īng 休斯敦.d ǜn 摄.像sh è D.狭.xi á窄 装置.zh ì 小心翼翼..y ì2.下列各句中没有采用比喻的修辞方法的一项是A.在茫茫太空,月亮是地球的近邻.B.“土星五号”火箭像巨人一样昂首挺立着,尖端直指蓝天,高达一百多米.C.飞船像一叶孤舟在太空中缓缓地行驶.D.这一小步,对整个人类来产,是巨大的飞跃.3.请把重新调整后句子的顺序填在下面横线上.①登月舱与飞船对接成功.②阿姆斯特朗走下阶梯,登上月球.③飞船进入大气层,回到地球④登月舱打开舱门.⑤飞船飞过了月亮和地球引力的中间点,向月球进发.⑥宇航员被唤醒,登月舱升空,离开月球.⑦两位宇航员换乘登月舱.⑧火箭推动“阿波罗11号”飞船发射升空.⑨地面呼叫,飞船减速,准备登月.⑩登月舱平稳降落在月球上.正确的顺序是: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阿波罗11号太空船首次登陆月球的刹那,的确令人叹为观止.但太空船得先摆脱地球强大的引力,才能飞往月球.因此刚发射的几分钟,也就是整个航程一开始的若干公里之内,是最艰难看时刻,所费的力量往往超过往后的几十万公里.习惯也是一样,它具有极大的“引力”,只是许多人不加注意或不肯承认罢了.要革除因循苟且、缺乏耐心、吹毛求疵、怎么自利等不良习性,缺乏意志力,不能大刀阔斧的改革,便难以成功.“起飞”需要极大的努力,然而一旦脱离重力的牵绊,就达到理想的境地.4.从全文看,第一自然段太空船的叙述,是为了说明什么利用文中的语句回答.5.第二自然段中的“习惯”具体是指什么6.第二自然段中的“起飞”的含义是什么7.这篇短文的中心是什么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8.假如你驾驶着宇宙飞船登月,你有什么感受你会做些什么展开想象,写一篇小短文.题目为我驾飞船登月.20 山市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学习积累一些文言词语,了解蒲松龄的有关常识.2.抓住关键语句,理解课文大意思.3.体会“山市”的形成及神奇、壮丽的幻景.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作者、作品.2学生通过诵读,熟悉文章内容,掌握字词,品味精彩语句.3通过复述复杂的情景变化过程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培养学生对古典作品的鉴赏能力.预习导学背景解读淄川县志记载:奂山“有山市,邑人多见之者,城郭、楼、宫室、树木、人物之状、类海市云”.海市是海市蜃楼的简称.作者34岁游崂山时,曾有幸新眼见过海市蜃楼的奇幻景色,在崂山观海市作歌一诗里,十分惊异所看见的奇景:在海天之间,忽然出现了楼阁、山水、人物,一霎时又“飙然风动尘埃起,境界全空幻变止”,这种变幻莫测的景象,与山市中描写的山市幻景的变化很相似.作者在他那个时代,还不能理解海市蜃楼是一种光线折射形成的现象,故在文中有称此现象为“鬼市”.鬼市在前人着作中也有记载.唐人郑熊番禺杂记·鬼市写道:“海边时有鬼市,半夜而合,鸡鸣而散.”宋人孟元老东京梦华录·潘楼东街巷写道:“又东十字大街,日从行裹角,茶坊每五更点灯,博易买卖衣服、图画、花环、领抹之类,到晓即散,谓之鬼市子.”作者与前人一样不了解这种幻象产生的原因,便认为是鬼怪作崇.自主学习,秀出风采一.水滴石穿,夯实基础1.给加点的字注意. 青冥. 飞甍. 高垣. 禅.院 逾.时 连亘. 倏.忽 窗扉.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1然数年恒.不见 2高插青冥..,相顾..迟疑 3往来屑屑..4一切乌.有,惟危.楼一座 5连亘..六七里 6或凭..或立,不一状 7数至八层,裁.如星点 8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见9见山上人烟市肆 10尘气莽莽..然,城市依稀..而已二. 知识链接,有效导读山市选自 ,作者 ,字留仙,世称“ ”, 代文学家.三.整体感知,成长心灵请有课文原句填空.山市描绘了变幻莫测的山市蜃楼,条理清晰,语言简洁,请填写出山市变化的几个阶段.也可以用自己的话复述“山市”的形成阶段: “山市”的发展阶段: “山市”的高潮阶段: “山市”的消失阶段: 合作探究,交流碰撞1.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按章节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然数年恒/不一见.B.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C.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见.D.又/其上,则/黯然缥缈,不可/计其层次矣.2.翻译句子1相顾迟疑,念近上无此禅院.2高垣睥睨,连亘六七里,居然志城郭矣.3又其上,则黯然缥缈,不可计其层次矣.4而楼上人往来屑屑,或凭或立.5又渐如高舍,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见.3.文言文有一个特点,有时说话跟现代汉语不一样,如文中“然娄年恒不一见”,按照现代汉族的语言,习惯一般是“然数年恒不见一”,像这样的例子在文中还有很多,如:1见宫殿数十所.2中有楼若才,堂若者,坊若者.3惟危楼一座.4不一状.请把上面的几个句子按照示例变成现在的说法,然后翻译成现代汉语,比较一下二者的不同.拓展延伸9.本文用精练生动的语言描述了山市的生动和消失的全过程,极富有想象力.请在研读课文的基础上,再次开启你智慧的大门,展开你想象的翅膀.想一想:孤塔的底部在什么地方周围有哪些事物城上有骊城中街道怎样危楼上有多人都在干什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精品导学案(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2012年最新、最优,名师编写)-3.d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精品导学案(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2012年最新、最优,名师编写)-3.d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精品同步导学案(“名师讲坛”走进作者、文学常识、生字难词、重点聚焦、难点突破、写作借鉴知识点串讲全揽括;“自主课堂”轻松把握基础知识,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能力阅兵”知识迁移,提升综合能力。

三大板块层层推进,助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是全面提高学习效果。

)郑重声明本系列资料系原创之作,版权归作者所有,现授权21世纪教育网运营,仅供21世纪教育网的用户下载。

未经本人书面授权,严禁任何个人、公司(或网站)对该系列资料进行转载或镜像。

其它网站转载该试题亦属盗版行为,本人有权追求其法律责任!下载其他辑资料可以点击此链接/A/130/323/V46264.shtml下载本作者的其他精品资料可以点击我的主页18.绿色蝈蝈第一课时自主课堂名师讲坛作者简介法布尔(1823 - 1915),法国著名昆虫学家,科普作家。

法布尔是第一位在自然环境中研究昆虫的科学家,他用毕生精力深入昆虫世界,在自然环境中对昆虫进行观察与实验,真实地记录下昆虫的本能与习性,著成了《昆虫记》这部昆虫学巨著。

主题分析本文是一篇妙趣横生的小品文,作者采用生动活泼的笔法,把蝈蝈写得活灵活现。

法布尔笔下的蝈蝈是鲜活的,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本人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

重难点突破赏析“绿色的蝈蝈啊,如果你拉的琴再响亮一点儿,那你就是比蝉更胜一筹的歌手了。

在我国北方,人们却让蝉篡夺了你的名声!”品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蝈蝈人格化了,又将蝈蝈和蝉做了比较,写出了蝈蝈鸣叫的声音大,也很优美,流露出了作者浓厚炽热的感情和对蝈蝈的喜爱之情!“我”眼中的昆虫蚂蚁:蚂蚁是一种小昆虫,身体很小,就像一粒黑芝麻。

它有三对细小的足,还有一对如同发丝却十分灵敏的触角,这对触角主要是用来侦察敌情,通风报信,就好比人的一双眼、一只鼻子、一张嘴。

别看它个儿小,本领可大着呢。

预习导学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满载.( ) 篝.火( ) 哀号.( ) 狩.猎( )喧嚣.( ) 静谧.( ) 篡.夺( ) 喑哑.( )2.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字。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导学案:字词集中学习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导学案:字词集中学习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导学案:字词集中学习
上课时间班级姓名语文星级
一.给下列带点的字注音(会读下列词语):
颤.抖颤动颤巍巍寒颤
打冷颤颤栗一瞬间闷热
胸闷闷在家里闷头大睡闷倦
闷雷烦闷闷葫芦闷闷不乐
悬崖峭壁嶙峋
..晕.倒晕头转向日晕晕车迂.回啜.泣
纳罕.头晕目眩.小憩.擎.天撼地
迸.溅嚷嚷
..伫.立沉淀.
挑逗.绽放伶仃花苞.
忍俊不禁.酒酿盘虬.卧龙收敛.
聒聒
..宽恕.卑.微贝壳.
蛋壳.卡壳
..脑壳.地壳.
甲壳.躯壳.金蝉脱壳.佳肴.弗.食一瞬.间一霎.时一刹.那二.会写下列词语:
嶙峋
..迂.回啜.泣小憩.擎.天撼地盘虬.卧龙头晕目眩伫立
伶仃酒酿仙露琼浆绽放伫.立沉淀.挑逗.伶仃
花苞.收敛.卑.微一瞬.间
一霎.时一刹.那宽恕.聒聒
..三.解释下列词语:
隐秘训诫
嶙峋啜泣
小憩庸碌
伫立聒聒
..
宽恕
..
四.先补充下列成语,再解释括号中的字,然后解释整个词语:头晕目():
小心():
()天撼地:
()起敬:
忍俊不():
心惊肉跳:
垂头丧气:
一丝不():。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导学案【DOC范文整理】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导学案【DOC范文整理】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导学案
《蝉和贝壳》导学案
【教学目标】
品读,欣赏课文,感受课文委婉轻柔、自然流畅的风格。

了解先抑后扬和由事物引发哲理的写作方法。

体悟生命的意义,引导积极,认真对待生命的态度。

【教学重难点】:
整体感知课文,学习课文的细节描写,掌握写动物的写作技巧。

掌握如何借事论理,使学生感受到正确对待困难,在面对困难时要有不馁不躁,沉着应付的信心和决心。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课时
一、检查预习
自由朗读课文《蝉》,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把你认为重点的句子画下来,反复朗读。

字词学习:给加点字注音,并解释这个词
收敛聒聒宽恕
二、课堂研讨
作者写蝉,先抑后扬。

抑在哪里?扬在何处?一抑一扬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蝉的生命意义是什么?我们能从蝉身上得到什么启示?
《蝉》中的“想起秋风颜色”,“秋风颜色”给了你怎样的感受?
三、研讨展示,互动交流
四、教师小结、拓展延伸
一、预习导学
自由朗读课文《贝壳》,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把你认为重点的句子画下来,反复朗读。

字词学习,给加点字注音,并解释这个词
卑微一丝不苟
二、课堂研讨
作者为什么说贝壳“实在是一件艺术品”是“宝贝”?
作者看到这美丽的贝壳感悟是什么?
父亲结尾的一句“这是一颗怎样固执又怎样简单的心啊!”中“固执”“简单”是什么意思?
对比阅读《蝉》《贝壳》这篇,说说它们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三、研讨成果展示,互动交流
四、教师小结、拓展延伸
学了这两篇课文后,你应该怎样学习呢?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主要公的一句名言来回答:。

人教新课标版七年级上语文第4单元 导学案

人教新课标版七年级上语文第4单元 导学案

第四单元导学案16 《化石吟》导学案(教师用)【导学目标】1.引导学生有感情地诵读课文,把握内容,体会感情。

2.理清结构,展开合理联想和想像。

3.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培养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导学重点】联系生物学的相关知识,激活联想想像思维,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导学难点】体会诗歌表达的丰富感情,通过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发挥联想和想像,认识科学的神奇与人类的伟大。

【课时】一课时【预习导引】1.教师可利用网络或书籍查阅有关化石的资料,并指导学生搜集有关资料;有条件的地方可组织学生参观相关展览,进一步了解生物进化的过程,为学习本课做准备。

2.掌握字词,扫清阅读障碍奇huàn幻 guǒ裹藏 cōng lóng 葱茏 zhuó yuè卓越骸.骨hái 潜.行qián 躯壳.qiào 档.案dàng造物主——基督教徒认为上帝创造万物,因此称上帝为“造物主”。

潜行——在水面以下行动。

幽雅——幽静而雅致。

叹服——称赞而且佩服。

海枯石烂——形容经历很长的时间(多用于誓言,反衬意志坚定,永远不变)。

乌有——《书》虚幻;不存在。

葱茏——(草木)青翠茂盛。

3.认真阅读课文(含单元提示、课文提示、课文、课下注释等),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思考:①化石所重现的逝去万载的世界是一个怎样的世界?沉睡一年的石头说了什么话?(参见第3、4、5、6节)②反复朗诵这首诗,体会诗歌和谐优美的音乐美。

③思考诗的第二节和最后一节构成什么关系?——前后照应,即第7节是对第2节的回答。

4.在文中圈出不懂的词语和句子,或者你最喜欢的词语和句子,并结合全文理解其的含义。

【导学过程】一、导入:1.可采用多媒体电教手段用大屏幕展放有关化石的图片,并配以音乐、旁白解说,引起学生阅读的兴趣。

2.也可用音乐导入:《木鱼石的传说》“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精美的石头会唱歌……它诉说善良……讲述美好……”同学们听了歌曲,也会想像到,精美的石头怎么会唱歌呢?它怎样讲述着善良和美好呢?有诗歌写道:“逝去万载的世界可会重现,沉睡亿年的石头能否说话?长眠地下刚苏醒的化石啊,请向我一一讲述那奇幻的神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 《化石吟》导学案(教师用)【导学目标】1.引导学生有感情地诵读课文,把握内容,体会感情。

2.理清结构,展开合理联想和想像。

3.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培养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导学重点】联系生物学的相关知识,激活联想想像思维,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导学难点】体会诗歌表达的丰富感情,通过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发挥联想和想像,认识科学的神奇与人类的伟大。

【课时】一课时【预习导引】1.教师可利用网络或书籍查阅有关化石的资料,并指导学生搜集有关资料;有条件的地方可组织学生参观相关展览,进一步了解生物进化的过程,为学习本课做准备。

2.掌握字词,扫清阅读障碍奇huàn幻 guǒ裹藏 cōng lïng 葱茏 zhuï yuâ卓越骸.骨hái 潜.行qián 躯壳. qiào 档.案dàng造物主——基督教徒认为上帝创造万物,因此称上帝为“造物主”。

潜行——在水面以下行动。

幽雅——幽静而雅致。

叹服——称赞而且佩服。

海枯石烂——形容经历很长的时间(多用于誓言,反衬意志坚定,永远不变)。

乌有——《书》虚幻;不存在。

葱茏——(草木)青翠茂盛。

3.认真阅读课文(含单元提示、课文提示、课文、课下注释等),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思考:①化石所重现的逝去万载的世界是一个怎样的世界?沉睡一年的石头说了什么话?(参见第3、4、5、6节)②反复朗诵这首诗,体会诗歌和谐优美的音乐美。

③思考诗的第二节和最后一节构成什么关系?——前后照应,即第7节是对第2节的回答。

4.在文中圈出不懂的词语和句子,或者你最喜欢的词语和句子,并结合全文理解其的含义。

【导学过程】一、导入:1.可采用多媒体电教手段用大屏幕展放有关化石的图片,并配以音乐、旁白解说,引起学生阅读的兴趣。

2.也可用音乐导入:《木鱼石的传说》“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精美的石头会唱歌……它诉说善良……讲述美好……”同学们听了歌曲,也会想像到,精美的石头怎么会唱歌呢?它怎样讲述着善良和美好呢?有诗歌写道:“逝去万载的世界可会重现,沉睡亿年的石头能否说话?长眠地下刚苏醒的化石啊,请向我一一讲述那奇幻的神话。

”石头真的能向我们讲述神奇的故事吗? 让我们共同研读一首科学抒情诗《化石吟》。

二、整体感知:在听读前,检查预习2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并在朗读中思考问题: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诗的主要内容。

本诗写科学家通过研究化石,展现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

2.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诗歌表达了作者对科学神奇与人类伟大的赞美之情。

3.本诗可分为几层,试概括大意。

诗歌分为三层,1—2节通过发问,引发联想;3—6节具体抒写,无限遐思;7 节回应发问,照应开头。

三、研读赏析1.教师导学:对文章的大体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基本了解,还应学会细致研究好的章节、词语,以便把握文章的主旨。

2.自主探究,思考:a “你把我的思绪引向远古”一句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你把我的思绪引向远古”是表现作者思路的句子,是紧承问句之后具体抒写遐思的内容。

b 怎样理解“黑色的躯壳裹藏着生命的信息,为历史留下一本珍贵的密码”一句?——之所以是“一本珍贵的密码”,是因为在化石中,作为生命基本物质的有机化合物还保留着,为科学研究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c “时光在你脸上刻下道道皱纹,犹如把生命的档案细细描画”是写人吗?你是怎样理解的?——“刻下道道皱纹”写的是化石,这是一种比喻,人脸皱纹是生命历程的写真,而把化石比作人脸皱纹,不正是地球古生物的档案吗?d 从诗中找出你喜欢的一句,品味赏析一下,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四、拓展延伸: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纯金难留》[美]弗罗斯特自然的新绿是纯金,她这种色彩最难保存。

她的新叶像一朵花;但只能持续一刹那。

然后就还原成为叶片,乐园就这样沉入哀怨,曝光就这样堕入白昼,凡是纯金都难留。

1.这是一首赞颂青春的诗,诗人将青春喻为花、纯金,表现了青春的珍贵与美丽。

2.“凡是纯金都难留”,美好的青春难以长留,诗人暗示我们时光易逝,应珍惜青春年华。

3.请写出你所掌握的劝人惜时奋发的古诗句。

(至少两句)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五、课外作业:1.练习:一、二、2.查阅资料后,写一点感想,题目可定为《远古的遐思-------读(观)××有感》【教后反思】16 《化石吟》导学案(学生用)【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诵读课文,把握内容,体会感情。

2.理清结构,展开合理联想和想像。

3.增强的求知欲,培养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预习】1.利用网络或书籍查阅有关化石的资料,搜集有关资料;有条件的参观相关展览,进一步了解生物进化的过程,为学习本课做准备。

2.掌握字词,扫清阅读障碍奇huàn guǒ藏 cōng lïng zhuï yuâ骸.骨潜.行躯壳.档.案造物主——潜行——幽雅——叹服——海枯石烂——乌有——葱茏——3.认真阅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思考下列问题。

①化石所重现的逝去万载的世界是一个怎样的世界?沉睡一年的石头说了什么话?②反复朗诵这首诗,体会诗歌和谐优美的音乐美。

③思考诗的第二节和最后一节构成什么关系?4.在文中圈出不懂的词语和句子,或者你最喜欢的词语和句子,并结合全文理解其的含义。

【学习过程】一、自由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展示预习1.2 .2.整体感知: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并在朗读中思考问题:a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诗的主要内容。

b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c本诗可分为几层,试概括大意。

二、研读赏析自主探究,思考:a“你把我的思绪引向远古”一句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b怎样理解“黑色的躯壳裹藏着生命的信息,为历史留下一本珍贵的密码”一句?c“时光在你脸上刻下道道皱纹,犹如把生命的档案细细描画”是写人吗?你是怎样理解的?d从诗中找出你喜欢的一句,品味赏析一下,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三、拓展延伸: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纯金难留》[美]弗罗斯特自然的新绿是纯金,她这种色彩最难保存。

她的新叶像一朵花;但只能持续一刹那。

然后就还原成为叶片,乐园就这样沉入哀怨,曝光就这样堕入白昼,凡是纯金都难留。

1.这是一首赞颂青春的诗,诗人将青春喻为,表现了青春的珍贵与美丽。

2.“凡是纯金都难留”,美好的青春难以长留,诗人暗示我们3.请写出你所掌握的劝人惜时奋发的古诗句。

(至少两句)四、课外作业:1.练习:一、二、2.查阅资料后,写一点感想,题目可定为《远古的遐思-------读(观)××有感》【学习反思】17 《看云识天气》导学案(教师用)【导学目标】1.引导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概括课文内容要点。

2.理清文章的思路。

3.引导学生领会运用比喻的妙处。

4.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和留心自然现象的习惯。

【导学重点】1.快速阅读,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清写作思路,分析本文写作层次清晰的特点。

2.体会运用比喻的妙处。

【导学难点】分析、把握课文主体部分怎样看云识天气的内容和结构层次。

【课时】一课时【预习导引】1.学生搜集有关云和天气的谚语,有关云的成语、诗词、文章片断等。

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

天有城堡云,地上雷雨临。

天上扫帚云,三天雨降淋。

早晨棉絮云,午后必雨淋。

早晨东云长,有雨不过晌。

早晨云挡坝,三天有雨下。

早晨浮云走,午后晒死狗。

早雨一日晴,晚雨到天明。

…………2.掌握字词,扫清阅读障碍(1)注音:峰峦.(luán)一霎.(shà)间点缀.(zhuì)绫.纱(líng)弥.漫(mí)晕.(yūn)头转向月晕.(yùn)崩塌..(bēng tā)(2)释义:峰峦:山峰和山峦。

峦,小而尖的山,或连绵的山。

一霎间:一会儿,形容时间极短。

预兆:事情显露出来的迹象。

轻盈:文中形容卷云像女子的动作、体态一样轻巧优美。

弥漫:(烟尘、雾气、水等)充满、布满。

征兆:即将出现的迹象。

崩塌:崩裂而倒塌。

3.认真阅读课文(含单元提示、课文提示、课文、课下注释等),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思考:a看云识天气的最基本的经验是(见第2节)b设计一种表格,列出云及其光彩的种类、特征、和它们分别预示的天气情况。

4.在文中圈出不懂的词语和句子,或者你最喜欢的词语和句子,并结合全文理解其的含义。

【导学过程】一、导入:唐代诗人刘禹锡在《竹枝词》中写道,“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生动地描绘了一种有趣的天气现象,说明作者对这种自然现象观察得非常细致。

因为天气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千百年来,人们也在一直留心观察自然界,以图掌握规律,为人类服务。

事实上,天气的变化也自有它的规律,自有它的征兆。

现在,我们来看一组图片,你能说出它们与天气有怎样的关系吗?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科学小品文——《看云识天气》二、整体感知:1.检查预习22.听读课文,思考:a.云和天气到底有怎样的关系?天空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

b.本文主要介绍了哪些云及其光彩?它们各有怎样的特征?分别预示怎样的天气情况?请你设计一种表格来完成,看谁设计的好。

(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共同完成上述题目。

)雨雪冰雹云层变化简表三、重点研讨1.本文介绍了这么多的云和云的光彩,但我们读来条理清晰,作者是怎样做到这一点的? 你能从课文中找出有关语句吗? (学生速读课文,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交流)——文章先说不同形态的云和天气的关系。

第1段概述,先用“天上的云,真是姿态万千,变化无常”一句总说,然后描绘了万千姿态的云。

第2段是3、4、5段的“纲”:“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后面三段就是遵循这个“纲”展开的。

第3段照应“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第4、5段照应“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

第6自然段开始写“云的光彩同天气的关系”,最后一段总结全文。

在文章内部,作者也是按照一定的思路来介绍的。

例第3段,把“薄云”又分为“卷云”、“卷积云”、“积云”和“高积云”,并分别介绍了它们的特点及和天气的关系。

2.本文是一篇介绍科学知识的说明文,但语言生动,对云的描摹也细致形象。

作者主要采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运用这些方法有何好处?试从课文中找出几例加以体会。

你能否仿照课文中的例子造几个句子?a学生在课文中画出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方法的句子。

(侧重于比喻的修辞方法)对于修辞方法,学生了解即可,关键体会运用比喻等修辞方法的好处(学生朗读找到的运用修辞方法的语句,重点谈谈体会)。

b齐读课文第1自然段,体会说明语言的生动特点,并仿照课文造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