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熏陶,潜移默化
浅析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董 蔚莉
摘 要 :养学 生高 尚的道德 情 操和健 康的 审美情 趣 ,形成正 确 的价值 观和 积极的 人生态 度 , 是 语文 教学 的重 要内容 ,应 该 注重 熏 陶感染 ,潜移 默化 ,把这 些内容 贯穿 于日常 的教学 过程之 中 。 关键词 :语 文教学 德育 教 育 目标 教学改 革
新课程标准 指出 : “ 培养 学生高 尚的道 德情操 和健 康的审美 情趣 ,形成正确 的价值 观和积极 的人 生态度 ,是语 文教学 的重要 内容 ,应该 注重熏 陶感染 ,潜移默化 ,把这些 内容 贯穿 于 日常的 教学 过 程之 中。” 可见 ,中学 语 文教 学 与德育 教 育是 相辅 相成 的 。为此 ,我们应 该在 重视 中学语 文教学改革 的同时 ,加强德育 创新 的研究 与实践 ,使 德育工作 与中学语文教 学改革 同步协调发
展。
方面进 行着广泛 的接触 ,思想观念 也受到多 方面的影 响。如果德 育仅 局限于课 堂教育 ,势必难 以适 应 中学生 多角度 的视野和全 方 位 的思 维 。因此 ,在 教 育形 式 上应认 真研 究 中学 生的 特 点和 规 律 ,采取 中学 生喜 闻乐 见和生动 活泼 的方式 。一是在语 文课堂 教 学 中要让学生 的思想 开放。教师应 该让学 生畅谈 自己的认识 、观 点 ,即便是错 误的 ,也 允许其充 分地暴露 出来 ,然后再 加 以肯 定 或者引导 , 这 样既有 利于营造 畅所欲言 、民主平等 的教 育氛 围 , 又有利 于体现 教育 的针 对性 。二是从课 内向课外延 伸 ,从校 内向 校外延伸 。在 语文课 堂教育 的同时 ,广泛 开展形式 多样 的教育 活 动 ,让学生 的思想在 活动 中进 一步得 到体 验 ,得到 升华 。如写 作 教学 也是 德育 渗 透的 重要途 径 。作 为语 文教 师 可 以利 用 写作 教 学 ,调 动学生的情感 进行德 育渗透 。我们 可 以把学 生带 到大 自然 中去 ,让学 生直接 面对大 自然 ,会产 生创 作 的冲动 ,写 出一篇篇 优美 的散文 ,在锻 炼 了写作 能力的 同时,也激发对 祖国 大好河 山 的热爱 ,达到 了德 育渗透 的 目的。 当然,我们还 可以让 学生通 过 社会实 践 ,写社会 调查 ,让 学生了解 社会 ,关心社 会 ,培养健 全 的人格 。 2 、在教学方法上 由注重知识传授 向注重素质 的提高 和情感 的 培养转 变 。在 以往的教 育中 ,我们更 多的注 重知 识的理 解掌握 和 基本道 理的灌输 ,而忽 视素质 的培 养和情感 体念 及情感 发展 ,这 就从根 本上影响 了德育 的实效性。新课标 要求语 文教学 “ 重视情 感 、态度 、价值 观的正 确导 向”,这 就要 求我们 必须根 据课文 内 容 中丰 富 的人文 内涵 及凭 借 语文 活动 的开 展使 学 生受 到熏 陶 感 染 ,潜移默化 。如教学 《 最后一课 》时 ,在 对学 生进行 知识传授 的同时 ,可 以让 学生边 看书边 听录 音 ,把学生带 入课文 人物所 表 现 出来的不愿作 亡 国奴 ,对侵 略者 的仇恨 和对 自己祖 国无 比热 爱 的气 氛 中,再联 系到我 国人 民遭受 侵略 ,任 人宰割 的历 史 ,学 生 强烈 的爱 国主 义激情 马上被调动起 来 ,更加坚定 了不忘 过去 ,珍 惜今 天 ,为 明天而努 力学习 的决心 ,从而使 学生 的爱 国主义情 感 得到体验 ,得 到发展 。 3 、在教育方法上做 到 “ 灌 ”和 “ 导”相结合 ,变 “ 被动 ”为 “ 主动” 。传 统语文教 学中 ,学生 缺乏主 动参与及 自我意识 ,多 被 动接受 ,教 师 、教材 、课堂 的圈子压抑 和扼制其创 造性 。新 课 程注重学生是 教学 的主人 ,教 是为学生 的学服务 的。因此在语 文 教学 中应创设 质疑情 境 .让学 生由过去 的机械接 受向主 动探 索发 展 ,有 利 于发 展学 生 的主体 性 和创 新个性 。如在 教学 《 愚公 移 山 》一课 时 ,有 的同学提出这 样的疑 问: “ 愚公 移 山真是愚不 可 及 ,把家一搬 ,不是什 么问题 都解 决 了吗 ?”我 以此 为契机 ,启 发学生思考 发言 ,结 果引发 了一场 “ 移 山还 是搬家 ”的讨论 。最 后大家取得 共识 :① 《 愚公 移山》 中体现 了一种改造 自然 、战胜 困难的大无畏 精神 ,其精神仍 是值 得学 习的 ; ② 愚公搬 家体现 了 种针对 实际机动 灵活 的观 点 , 在 实践 中也是可取 的。学生 由此 感受 到了文章的思想美 ,使他们增长 了知识 ,又陶冶 了情操。 总之 ,语文课堂 需要人文精神 。新课改下 的中学语 文教学 必 须 与德育 有机地结 合在一起 ,充分挖 掘语 言文字 中丰富 的思想 内 容 ,在教 学 中 自然渗 透德育 内涵 ,可谓 “ 寓 德 育于语 文 教学 之 中” 、 “ 在传授知识 的 同时 渗透思想 教育 ” ,才能使 学 生在获取 知识 的同时 ,受到德 育 的情感 熏陶 ,让学 生在语 文学 习 中真 正寻 找到 自身的精神家园。 ( 作者单位 :河北省栾城 县第六中学 )
熏陶感染 潜移默化论文
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
在这五千年的文明史中,古诗文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民族人文精神的结晶。
人文精神对学生感情的感染、人格的熏陶、习惯的养成、语文素养的提高等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那么,怎样在古诗文诵读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呢?《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育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作外在附加的任务。
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
”显然,在语文教学中,培育人文素质的基本途径是“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基本方法是“熏陶感染,潜移默化”。
下面结合我长达六年的古诗文诵读教学,谈谈笔者的看法:一、配乐吟颂,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审美能力主要通过美的形象去调动学生的童心、童真、童趣及个性、爱好等心理功能,做到以美感人、以情动人。
古诗文,作为文学的一种形式,是现实生活在作家头脑中的反映,它高度精练、集中地反映了社会生活,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美。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在古诗教学中将音乐引入课堂,让学生在欢快优美或激越高昂的旋律中反复吟颂,把学生带到诗的意境中去体会,体味作品中反映的生活美、自然美、情感美、艺术美、语言美,在优美的诗歌作品的感染熏陶下,受到美的教育。
如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一诗,“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恋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描写了春光烂漫的景象,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情趣。
满路的鲜花,飞舞的彩蝶,婉转的黄莺鸣叫声,配上民族乐曲中轻快的小调,让学生合眼吟颂、欣赏,就能让学生与诗人一起感受到春光在视觉和听觉上给予的无限美感。
李白的名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则通过雄浑的音乐带给学生一种气势磅礴的美。
通过配乐先声夺人,让学生感受到美,使他们与作者产生共鸣,在共鸣中体会诗中蕴涵的美,从而逐步使学生的审美能力得到提高。
二、推敲词句,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随着社会的发展,作为社会特征反映之一的文化也相应地得到了发展,古诗中有些字词的意思与今已大相径庭,所以,在古诗教学中很有必要反复推敲。
感染熏陶
感染熏陶,潜移默化教书育人是中外教育史上讨论最多的一个问题。
这里,我仅根据自己的一些教学实践,谈一点对这个问题粗浅的看法。
一10年前,当我由于“尊孔”、“宣扬智育第一”而被停职审查,遭受大小会议批判时,“左”倾的狂热并没能轻易传导进我的大脑。
我仍旧坚持认为,人的大脑这部机器应当分为两部分:动力部分和工作部分。
两者不能互相取代——学习的动机不能代替学习的实践,学习的实践也不能代替学习的动机。
今天,政治可以代替业务的谬论被人们否定了,但有人在否定这些的同时,却又向另一个极端倾倒,似乎业务可以代替政治,学习好的学生自然思想好。
对这种看法,我实在不敢苟同。
中学阶段,特别是初中阶段的学生,既像大人,又像小孩。
他们有时执拗得令人生气,有时又幼稚得令人可笑。
同一个学生在同一天内自私得不肯告诉同学一道题,但却又慷慨地把家里最珍贵的花献给了班级。
这说明他们正处于思想最容易变化,也最容易接受教育的阶段。
教师如果只管教书,而不管育人,这些小大人们以后就可能受到不良影响而长成狭隘自私的大人。
我国现在每年高中毕业生数以万计,而国家只能招收他们同龄人当中的4%~5%上大学。
剩下的95%的青年虽不能升学,但他们仍要长大,而且必然21世纪祖国各条战线的主力军。
为了适应祖国将来的各种需要,他们就得学习。
主要是靠自学,而自学对大脑这部机器的功率要求就更高。
不能设想,一个没有远大理想,又没有升学希望的人会有炽热、持久的学习热情。
可见,普通中学的教师必须既教知识,又要教学生做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人。
其实,这个问题在重点中学里同样存在。
重点中学的教师同样应将培养学生共产主义理想和品德作为自己责无旁贷的义务。
学习刻苦的学生不一定各个都品德高尚(他可能靠个人主义思想动力驱使),而品德高尚的人却定能刻苦学习,即使由于先天素质限制,不一定成绩优异,但一定能扎扎实实学到一些为人民服务的真本领——这样的人远比学习成绩好但满脑子个人主义思想的学生为佳。
熏陶感染 潜移默化——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学生在造句时 , 除了要求语法正确 , 在表现新 时代 广大农 民的精神 面貌 , 表 散文《 步》 , 散 后 同学们得到的启示是 : 尊
还要求意思表达合情合理 。如用“ 等” 现了一代新人的美好心灵。在同学们理 老爱幼是 中华 民族 的传统美德 ,作 为新 平
一
词造句 , 这本不难 , 同学们都理解它 的 解 的 基 础 上 ,教 师 指 导 学 生 分 析 了卖 花 时期 的青少年 , 应像 散文中的“ ” 我 那样 ,
词义 :泛指地位相等 。但我遇到一位成 姑娘与老大爷及年轻干部之间的矛盾 冲 要让这种优 良传统在新 的时代 ,在 自己 绩不错的学生却在作业本上写下 了这样 突。 前者 只是花价 的高低 , 讲价钱说明他 实际行动 中发扬光大 。 学习 了都德的《 最
一
个句子 :同学们在老师心 目中的地位 们彼此都珍惜 自己的劳动成果 。而后者 后一课》 同学们被韩麦尔先生和小弗 郎 “ ,
教学 中渗透德育至关重要。
二 、 在 探 究 课 文 的 主 题 思 想 中渗 透
德 育
惯 :学生每学完一课 都有 一个 必做 的练 平 ,主要的不是思想灌输 ,而是熏 陶感 习, 那就是写“ 书随笔 ” 要求 他们 运用 染 , 读 。 潜移默化 。 语文教学在这方面的渗透 灵 活多样 的形式 , 写出 自己的感受 、 评议 作 用是 不可 比拟的 ,一定要把德育渗透
道 :我的老师像对待 自己的孩子那样对 见 ,语 文教学中的德 育渗透是 不可低估 喊 :人们啊 , 自己国家 的语 言吧 !” “ “ 爱 只
待每一位学生 , 这句话虽然普通 , 但却是 的 。
我 的 肺 腑 之 言 。 ” 初 中 阶 段 是 学 生 在 生 理 和 心理 上 发 生迅 速 变 化 的 时期 ,思 维 德 育 .
人文熏陶注重熏陶感染培养人文素养
人文熏陶注重熏陶感染培养人文素养熏陶培养人文素养【摘要】语文课程人文内涵十分丰富,它对一个人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
小学语文教育必须超越实用主义的局限,从精神的拓展、从人文的发展的高度去把握,让学生既学语文,又学做人,使其成为“人的灵魂的教育”。
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应注重熏陶感染:与教师人文素养共通,拓展人文素养的宽度;与文本情感共振,深化人文素养的深度;与评价语言共优化,提升人文素养的高度。
【关键词】人文素养教师人文素养文本情感课堂评价语言《课标》明确指出人文素养包涵以下内容:“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情感、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
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
”“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也提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趣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作外在附加的任务。
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
”显然,这段话在指出培育人文素质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的同时,也强调指出了培育人文素质的基本途径——“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基本方法——“熏陶感染,潜移默化”。
课堂是一个完整的生命体,不仅需要理性的启发和诱导,更需要感性的点燃和熏陶。
下面就谈谈语文教学中如何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一)与教师人文素养共通,拓展人文素养的宽度通过《教师人文读本》的学习,我认为,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不能仅仅着眼于知识素养的提高,更要把握人的发展的深刻内涵,为人的“终身发展”打好“精神的底子”。
人文素养教育不是通过说教来实现的,不是通过灌输来获得的,而是让人置身于情境中自我体验、相互影响而丰盈起来的。
身为语文教师,我们的人文素养对学生有着重要的影响。
熏陶感染 潜移默化
熏陶感染潜移默化《穷人》的作者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作者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写出了脍炙人口之作。
他运用高超的环境和心理描写将渔夫和妻子桑娜金子般善良的内心世界表现得淋漓尽致。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充分运用这一特点,对学生进行熏陶感染、潜移默化的教育。
一、环境对比与心理交错描写,体现桑娜的担心和勤劳能干作家笔随心意,从“屋外寒风呼啸,汹涌澎湃的海浪拍击着海岸”到“屋里却温暖而又舒适”。
从环境的转变体会到桑娜“听着波涛的轰鸣和狂风的怒吼,感到心惊肉跳”的担心情景。
从渔夫一家生活贫穷,但还觉得“温暖而舒适”,便可以看出桑娜的勤劳能干。
二、环境和心理映衬描写,揭示桑娜的善良纯朴品质引导学生感知作者运用外界景物来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
“古老的钟声发哑地敲了十下、十一下……始终不见丈夫回来。
”一句的意境,只要多敲一下钟,桑娜的心里就更增加一份担心,丈夫捕鱼未归,不知是死是活,作者用“发哑”的钟声衬托桑娜焦急的心情,这时要特别引导学生感受桑娜的复杂心情:丈夫为了一家人的生活不顾生死;自己虽然勤劳,但生活还只能勉强填饱肚子;可怜的孩子吃穿没有保障;全家人的生活是很清苦,但“孩子们都还健康”,便“没有什么可抱怨的”。
这些心理描写,让桑娜善良纯朴的品质跃然纸上,要引导学生仔细品读。
三、环境描写和心理揣度,体现桑娜质朴柔情和同情精神引导学生品读第三自然段“她想看看灯塔上的灯光是不是还亮着,丈夫的小船能不能望见”。
她多么期盼丈夫能早日平定回家,体现了桑娜那种质朴柔情。
“风掀起她的围巾,卷着被刮断的什么东西敲打着邻居小屋的门”。
丈夫出海未归,在这种情况下,她还惦记着邻居西蒙,为下文收养两个孤儿埋下伏笔,可见她具有高尚的同情精神。
四、环境描写和心理矛盾描写,体现了桑娜具有道德感引导学生想想前文桑娜家生活的贫穷情况,前文环境的介绍与桑娜收养两个孩子有许多矛盾点,但是在道德的驱使下,她选择了抚养两个孤儿,进一步体现了同情心与道德感:“她的心跳的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朗读教学中的内隐学习
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朗读教学中的内隐学习户县职教中心刘博内容概要:语文学习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内隐学习区别于传统外显学习,是不知不觉的学习过程。
朗读具有“感染熏陶,潜移默化”的内隐学习特征。
朗读教学中无意识的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是其主要表现形式。
良好的朗读习惯可以潜移默化,使语文外在知识内化为语文能力和素养。
关键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无意识非智力因素内化语文课的特点决定了语文学习形式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在当前语文教学的实践中,多数教师重视的是外显形式的学习研究,重视有意识的、有直观效果的教与学的方式。
而心理学研究发现人的潜意识心理具有巨大的能量。
基于潜意识心理的“内隐学习”方式是最有效的学习的方式。
朗读教学的“感染熏陶,潜移默化”是无意识的内隐学习。
一.内隐学习的内涵和特征美国心理学家罗伯首先提出了内隐学习的概念,他认为:人们学习复杂任务时有两种学习模式。
一种是人们所熟悉的外显学习模式,另一种是内隐学习模式。
内隐学习是无意识地获得复杂知识的过程。
从认知过程和特点来看:内隐学习能自动地产生,无需有意识地去操作,且能概括不同类别的认知方式,内隐学习发动了人潜意识的巨大作用,不可言传的获得知识能力。
内隐学习与创造力的要素诸如直觉、顿悟、高峰体验等有着密切的联系,内隐学习的大量研究成果表明:许多高级规则掌握离不开知识贮存所产生的量变到质变的积累效应,机械记忆有着重要的作用。
语文教学中语言的积累更重要,要切实运用内隐学习研究所揭示的学习机制,大量进行朗读积累,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二.语文朗读具有“感染熏陶,潜移默化”的内隐学习特征。
语文的课堂朗读就是让学生动口、耳听、眼看、总是处在一个充满语文熏陶的环境之中,使学生逐渐自觉不自觉地形成"语感",反过来,"语感"的形成又促进学生的语文学习,使学生更快地理解、掌握语言。
所以,语文教学不能不重视朗读的熏陶感染、潜移默化的巨大作用。
“感染熏陶,潜移默化”的内隐学习主要依靠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方的以情感为中心的非智力因素。
熏陶感染 潜移默化 培养语文能力
关键 词 : 活化 个 性 学 习方 式 生 在语 文 教 学 中对 学 生进 行人 文教 育 , 高 人文 素养 的 提 基 本途 径 和 方 法。 培养 学 生 高 尚 的道德 情操 和 健康 的审 美 情趣 , 成正 确 的价值 观和 积极 的人 生态度 是语 文 教学 形 的重 要 内容 , 不应 把 它们 当作 外 在 的 附加 任 务 , 应该 注重 熏陶感 染 、 移 默化 , 这 些 内容 贯 穿 于 日常 教 学过 程 之 潜 把
中。
一
更 多 的思 想 资源 带 到课 堂上 , 到 “ 源 共 享”这 样 不 仅 达 资 ,
让 其 他 孩 子 学到 了知识 。 而且 让 他们 也 会 跃 跃欲 试 , 以择
机 展 示 自我 。 如 : 在讲 授 新课 的过 程 中 , 例 我 多方鼓 励并 激 发 学 生 发表 自己的 见解 , 怕这 节 课讲 授 不 完 , 节课 继 哪 下 续 , 要 给孩 子们 创造 这样 的机 会 。我在 教 授《 乡》 也 故 的最
一
方 面老 师 要给 学生 一定 的 时 间和 空间 , 另一发 面 要对 学
生 的学 习 能 力给 予 指 导 、 导和 辅 导 , 学 生 的学 习成 为 引 使 在 老 师指 导 下有 效 的学 习。在 课 堂教 学 中, 师要 充分 调 教
动学 生 的 自主性 , 重在 启 发 , 贵在 引导 , 在 点拨 , 妙 巧在 设
教 学过 程之 中。
以及 其他 途径 学 习语 文 , 学 生尽 可 能 多地 直接 接触 语 文 让 教 材 , 而培养 学 生 良好 的语感 和整 体把 握 语 言 的能力 。 从
学 生在 学 习 的过 程 中, 总会 有 自己的想 法 , 生 之 间 学
浅谈“潜移默化”教育重要性
浅谈“潜移默化”教育重要性发布时间:2021-03-24T02:41:43.081Z 来源:《当代教育家》2021年2期作者:冯椿然[导读] 潜移默化是指人的思想或性格不知不觉受到感染、熏陶而发生了变化。
新疆呼图壁县第四中学新疆昌吉 831200摘要:潜移默化的教育对于现在孩子教育有很重要的作用,可以保护孩子的尊严,可以让我们的孩子拉近和父母之间的距离,从而让社会中“老无所依”现象减少。
关键词:感染;熏陶;榜样行为;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是指人的思想或性格不知不觉受到感染、熏陶而发生了变化。
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我从教孩子们拼音认识了这个词。
一直以来这个词只是出现在我的课本、教案当中。
但今天开始却让我真正的反思了自己。
我才意识到一直以来自己对学生“润物无声”的教育正是出自于这里。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总是提到了家庭教育,只是强调家长要这样教育孩子,那样教育孩子,往往忽略的是孩子总是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有些父母只是做好了教育的架势却缺少了自我教育的过程,在孩子眼里父母缺少了榜样行为,这就使我们有些家庭教育适得其反。
不仅如此,家长们更是叫苦连天,总觉得孩子总和自己的教育背道而驰,苦恼不已。
唐代教育家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
从古至今,教师对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那么,怎样的教师才算是优秀的教师?我认为:优秀老师必须具有“润物细无声”的耐心和能力。
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教好书、育好人的力量源泉。
教师只有理性地分析不同的学生的心理,以爱心为前提,充分尊重学生个体,才能赢得学生的欢迎,也只有友爱、善良、公正、尊重、信任……地对待学生,教师的教育才能使学生在平和、愉悦的心态下接受,才能使学生倍感亲切和温暖,从而产生心灵的和谐共振,学生自然会自愿接受约束,不断增强自我教育、自我修养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从而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自我提高。
古今中外,凡伟大的教育家都是充满爱心的人。
潜移默化的同义词
潜移默化的同义词导读:中国独特的书法艺术以其独立的艺术结构体系和美学体系,对现代平面构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潜移默化的同义词,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同义词耳濡目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用潜移默化造句1、由于老师长期对我们加强思想教育,我们也潜移默化地受到了影响。
2、优秀的童话作品能够潜移默化,陶冶儿童的情操。
3、习惯虽然可以是一个使人失去羞耻的魔鬼,但是它也可以做一个天使,对于勉力为善的人,它会用潜移默化的手段,使他徙恶从善。
4、广告会对我们的消费观念产生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
5、常听古典音乐,可以使得一个人的灵性因受到潜移默化而渐入佳境。
6、我们应该多读书,因为一本好的作品对人的思想具有潜移默化的功效。
7、如果父母在日常生活中总是一味的责骂、埋怨、冷漠,那他们的孩子也就在潜移默化中学会责骂、埋怨、冷漠。
8、当一个单词在某个句子中的意义被确定之后,这个词就在潜移默化中被记住了;当领会了某个句子的意义,这个句子就会用了。
9、老父亲的言传身教让我在潜移默化中懂得了做人的道理。
10、小朋友们就是在这种游戏场景中理解故事内容,感受到帮助人的快乐,获得对小动物特征的认识,同时,也潜移默化地受到助人为乐的教育。
11、父母言行对子女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岂能不慎?12、中国独特的书法艺术以其独立的艺术结构体系和美学体系,对现代平面构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13、他长期生活在书香门第,多多少少也受到一些潜移默化的影响。
14、父母长期对我的思想教育,对我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15、学习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需要我们平时不断地积累知识。
16、教师良好的情绪智力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它可以促进全面发展教育目标的实现,有利于提高师生创造力水平,并取得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17、我的爸爸是一名艺术家,我从小就潜移默化地受到他的影响。
18、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
小学德育实施的主要途径
小学德育实施的主要途径(一)说服教育,晓之以理说服教育是教师对学生实施德育教育的最基本的方法,这种方法学生容易接受。
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能够使学生受到启发和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对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有着重要作用。
在谈话和讲解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方式和方法,要放下架子,和学生处于平等的位置,耐心和宽容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语言要生动、具有启发性,态度要和蔼、亲切,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心,在交流沟通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
和学生沟通交流是说服教育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
这种谈话是双向互动的,教师可以回答学生的问题,学生也可以回答教师的问题,体现了民主和开放,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谈话可以结合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要有说服力和启发性,真正走进学生心中。
教师还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谈话,因材施教,做好工作后及时向学生提出要求,使每一次谈话都有实质性的进展。
做好谈话要渗透到日常工作中,不能只是在学生出现问题的时候才找学生谈话。
谈话的时候,教师要明确谈话的内容;采用恰当的谈话方式,要让学生愿意和教师沟通,愿意和教师分享他们的喜怒哀乐,否则教师做再多的工作也是徒劳的。
(二)潜移默化,陶冶情操陶冶情操是通过一定的情境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感染和熏陶,这和说服教育相比,是一种暗示的德育教育方式。
情感陶冶可以通过教师对学生的关心、信任等,也可以通过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成为学生的榜样,进而影响学生,熏陶学生。
教师要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使环境成为一种具有亲和力的道德影响源。
这样,通过多种情感陶冶,使学生在生动、有趣的环境中,产生学习的兴趣,提高想象能力和理解能力。
学校通过打造校园文化,营造良好的德育环境,把学校的办学思想、培养目标、三风建设上墙;注重更新学校文化长廊、文化橱窗和黑板报,让学校的每一个地方、一砖一瓦都发挥德育的作用。
(三)示范引领,树立榜样教师可利用别人的好思想和好品德的榜样示范作用,影响学生和教育学生。
德育教育案例及心得3篇
德育教育案例及心得3篇德育的渗透无处不在。
作为教师,除了用语言对学生进行教育,还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
下面是为大家带来的德育教育案例及心得,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当作外在的,附加的任务,应当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在日常教学工作之中。
”因此,教师在教学语文的过程中,除了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还要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诸育的和谐发展。
语文学科不仅是集工具、知识、能力、文学欣赏于一体,更重要的也是一门思想教育学科。
它的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拓宽,它不仅是人的交际、思维、生活的工具,还是人认知世界、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工具,同时又有着强烈的人文因素,对学生人格的熏陶、情感的陶冶、社会责任感的形成有着其它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篇篇文章,或是对真、善、美的颂扬,或是对假、丑、恶的鞭笞,或是作者高洁品性、高尚人格魅力的写照,或是对祖国大好河山、社会主义建设日新月异的热情洋溢的赞美……无一不是作者某种思想感情的渲泻,其间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内容。
这是语文学科得天独厚的教书育人的有利条件。
我们语文老师就应该充分把握好语文学科的这优越性,积极探索在语文教学中如何用好语文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找准德育切入点,加强德育渗透。
如教学《示儿》时,让学生通过反复诵读“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这首脍炙人口的爱国诗句,从而理解诗人陆游至死念念不忘“北定中原”、统一祖国的深挚强烈的爱国激情,让学生从中受到熏陶,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人生观、道德观、生死观、荣辱观等多方面的思想教育,让他们的人格逐渐完善,成熟起来,明白要怎样做人,做什么样的人的深刻道理。
人文德育 润物无声论文
人文德育润物无声语文,顾名思义,指语言、文字和文学。
我认为语言学科进行的应该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人文德育。
这是符合本学科的特点的德育方式。
这里我们有必要先来了解一下语文学科的性质。
一、语文学科的性质新课课程标准对语文学科性质作了明确表述:“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课程标准不仅把语文定位为工具,而且突出了它是负载文化的交际工具。
具有丰富的思想感情和人文内涵。
这里有一概念,就是人文性,它是指学科具有人文精神,而人类精神是指整个人类文化生活的内在灵魂。
它以追求真善美为核心,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终极目的,关注与追求人的自身完善。
教学应该充满人文性,尤其是语文教学,理解了人文性,也就理解了语文学科的性质。
我们的任务就是在提高学生运用祖国文字能力的同时,不断提高其审美情趣。
二、语文学科人文德育的特点——感染熏陶,潜移默化。
首先,它是一种教学思想,是指导德育实施的观点;其次,它是一种教学方法论,是用无意识心理的暗示教学思想的体现,是德育实施的基本原则;另外,它是寓德于教的一种方法,既包含挖掘教学活动中德育因素的技术与技巧,如对教材的处理,教学步骤和内容的设计。
对师表形象的注意等德育因素的开发与利用,又包括德育的方法。
三、语文学科人文德育的尝试说到人文德育,我们并不陌生,因为我国自古以来就很重视这一点。
大教育家孔子讲究:“循循然善诱人”,现代教育家陶行知主张“教学做合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等等,无不体现人文德育的光彩。
我想,语文学科人文德育,关键在如何“诱”至学生心灵。
其中“诱”的着力点在哪里?途径怎样?该运用哪些手段与方法?“诱”的程度如何?效果怎样?……这种问题都是学科德育渗透需要关键解决的主要内容。
它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教学艺术,创造性地施教。
灵活运用多种手段和方式来表达特定的情感。
并以此为纽带,将感性的与理性的,个人的与社会的多种美感直觉,统一于完整的心理过程中。
浙江教师考编招聘考试必考点精练习题含答案sf
浙江教师考编招聘考试必考点精练习题含答案L在某住宿中学,每学期学校都会举行寝室文化节,让同学们把寝室、宿舍布置一新,并且常常利用其中的教育目标对学生进行熏陶和感化,这一德育方法是()。
(单选)A.自我教育法B.榜样示范法C.实际锻炼法D.陶冶教育法2 .在班会上,班主任与学生一起讨论〃沉迷网络游戏的危害〃,形成了拒绝〃网络游戏〃的认识。
则该教师运用的德育方法是()。
(单选)A.榜样示范法B.品德修养指导法C.陶冶教育法D.说服教育法3 .四一班班主任张老师在班级〃每周之星〃的评选活动中,将表现好、进步大的学生的照片贴在班级展板上以示奖励,张老师的这种做法属于Oo(单选)A,说服教育法B.品德评价法C.榜样示范法D.陶冶情操法4 .中宣部、教育部、共青团中央联合组织开展〃改革先锋进校园〃活动,结合他们在改革开放中与祖国共命运、与时代同发展、与人民齐奋进的亲身经历,讲述改革开放的故事,讲述新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故事。
此活动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单选)A榜样示范法B.说服教育法C.实践锻炼法D.情感陶冶法5.学校为实现德育内容,达到德育目标的基本手段是()。
(单选)A.班主任工作B.共青团、少先队组织的活动C.各科教学活动D.下午会班会、周会晨会、时事政策学习6.选择德育内容的基本依据有()。
(多选)A彳惠育目标B.学生的思想实际C.时代特征D.文化传统E,学生的身心特征7.下列有关德育的说法,正确的是()。
侈选)A.小学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品德水平的差距B.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这是硫导原则G德育过程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和德育方法四个相互制约的要素构成D.一个人品德形成发展的外在表现和客观标志是品德意志8彳惠育的社会性功能是指德育对社会发展所能发挥的客观作用,而德育的个体性功能则是德育对个体发展能够产生的影响。
熏陶感染潜移默化【精品】
熏陶感染,潜移默化——在阅读教学中渗透习作训练白螺镇中心小学龚碧莲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多年来,我和所有语文教师一样,切实体验过作文教学中的酸甜苦辣。
为了让学生不怕写作文,我进行过许多尝试,聆听过许多语文教师的经验之谈,确实也曾让我受益匪浅。
但是,最能打动我的,还是一段朴实的文字:田老师很有口才,文笔也好。
开学头一天,我们排队进入教室,每个一年级小学生,与一位三年级的学兄同座。
田老师先给二年级和四年级学生上课,让三年级学兄把着一年级学弟的小手,描红摹纸。
红摹纸上,一首小诗: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轮到给一年级上课时,田老师先把这首诗念一遍,串讲一遍,然后,以这首诗为内容,编出一段故事,娓娓动听地讲起来。
我还记得,故事的大意是:一个小孩儿,牵着妈妈的衣襟去姥姥家,一口气走出二三里;跟前要路过一个小村子,只有四五户人家;正在做午饭,家家冒炊烟。
娘儿俩走累了,看见旁边有六七座亭子,就走过去歇脚;亭子外边,花开得茂盛,小孩儿越看越喜爱,伸出指头点数儿,嘴里念叨着“……八枝,九枝,十枝。
”摘下一枝来,戴在耳丫子上,想把自己打扮得像个迎春小喜神儿。
他刚要动手,妈妈喝住他,说:“你折一枝,他折一枝,后边歇脚的人就不能看景了。
”孩儿听了妈妈的话,就缩回了手。
后来,花越开越多,数也数不过来了,此地就变成一座大花园……我听得入迷,恍如身临其境,田老师戛然而止,我却仍在发呆;直到三年级大学兄捅了我一下,我才惊醒。
那时候的语文叫国文,田老师每讲一课,都能编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一、二、三、四年级的语文,都是如此。
我在田老师门下受业四年,听到上千个故事,真如春雨点点入地。
田老师没有枯燥乏味的讲解,而用了这个切合儿童口味的生动的故事,就轻易地抓住了“我”的心,放飞了“我”的想象。
几年下来,上千个这样的故事,让“我”在千百次的如痴如迷中,翱翔在想象的天空,真是春雨点点入地了。
我们学校的语文课程是从三年级到六年级循环的,那年接手了一届新的三年级学生,我就尝试着用这种方法来教学。
潜移默化的同义词及造句
潜移默化的同义词及造句老师平时对我们的悉心教导,让我们潜移默化地认识到为人处世的重要性。
下面是小编精选整理的潜移默化的同义词及造句,供您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潜移默化的同义词耳濡目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用潜移默化造句1、由于老师长期对我们加强思想教育,我们也潜移默化地受到了影响。
2、优秀的童话作品能够潜移默化,陶冶儿童的情操。
3、习惯虽然可以是一个使人失去羞耻的魔鬼,但是它也可以做一个天使,对于勉力为善的人,它会用潜移默化的手段,使他徙恶从善。
4、广告会对我们的消费观念产生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
5、常听古典音乐,可以使得一个人的灵性因受到潜移默化而渐入佳境。
6、我们应该多读书,因为一本好的作品对人的思想具有潜移默化的功效。
7、如果父母在日常生活中总是一味的责骂、埋怨、冷漠,那他们的孩子也就在潜移默化中学会责骂、埋怨、冷漠。
8、当一个单词在某个句子中的意义被确定之后,这个词就在潜移默化中被记住了;当领会了某个句子的意义,这个句子就会用了。
9、老父亲的言传身教让我在潜移默化中懂得了做人的道理。
10、小朋友们就是在这种游戏场景中理解故事内容,感受到帮助人的快乐,获得对小动物特征的认识,同时,也潜移默化地受到助人为乐的教育。
11、父母言行对子女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岂能不慎?12、中国独特的书法艺术以其独立的艺术结构体系和美学体系,对现代平面构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13、他长期生活在书香门第,多多少少也受到一些潜移默化的影响。
14、父母长期对我的思想教育,对我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15、学习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需要我们平时不断地积累知识。
16、教师良好的情绪智力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它可以促进全面发展教育目标的实现,有利于提高师生创造力水平,并取得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17、我的爸爸是一名艺术家,我从小就潜移默化地受到他的影响。
18、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
一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一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语文学科内容的重要特点是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教育的辩证统一。
小学语文新课标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
?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除了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散思维,使他们具有实际需要的的识字能力、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还要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各方面的和谐发展。
小学语文学科,德育材料丰富而生动,可以说,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较之其他各科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
在语文教材中,很多篇章,或真实生动地展现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或精彩地描绘美丽多娇的祖国山河……而且语文学科课时多,教学时间长,学生几乎每天接触,耳闻目染,会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它所产生的教育作用是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
因此,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应当充分发挥语文教材优势,进行德育渗透,让德育与智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也得到思想品德熏陶。
作为一名一年级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怎样渗透德育教育呢根据小学语文德育的要求结合平时教学,我们要做到以下的几点:一、在拼音教学中渗透德育汉语拼音是小学语文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学生识字、学习普通话的有效工具,是低幼认知衔接的桥梁和纽带,也是学生今后良好的学习习惯,奠定学习基础的重要时期,是决定学生今后是否有兴趣学好语文的关键时期。
一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小,想象力丰富,喜动好奇,喜欢模仿,意志力比较薄弱,自我控制能力差,学习行为在很大程度上随着兴趣的波动而变化。
此时我们教师不仅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发音方法和拼读技巧,也要注重其思想情感教育,使汉语拼音教学避免相对抽象和枯燥,无形中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也把握住了对初入校门的学生开展德育教育的良好时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感染熏陶,潜移默化
作者:卢庆光
来源:《都市家教·上半月》2013年第07期
历史课程的改革更加体现时代性,更加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社会,所以要在学习的过程中使学生获得基本的历史知识和能力,培养良好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能力和辩证思维的能力,这就涉及到教师的教学法能否激发学生的良好的学习情绪,切中学生的精神需求,为学生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良好环境,最后才能潜移默化,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达到教学目标。
情感教学法正是基于此点,探索教学过程如何激发学生的良好情绪,从而把学习活动变成学生的内在需求。
现代教育家魏书生老师曾说过:“一个教师不应像食品厂的推销员,以把食品卖出去就算完成任务,而应像保育员,以考虑孩子的胃口,心灵的需要为已任”。
所以教学要以情动人,以美感人;要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审美乐趣。
感染熏陶式的情感教学的实质就是在一定的教学情景中,启发学生主动学习,使他们听其言,入其境,体其味,动其情,在潜移默化中达到陶冶情操、明白道理、增长智能。
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的“不愤不启,不徘不发”就是“感染熏陶”的精髓所在。
为学生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良好环境,让学生心理处于惊、奇、疑的状态,产生浓厚的欲望,使认识兴趣转化为认识动力,最后达到一定的教育目标。
一、创设情境,导其入境
创设情境,要以紧扣教学目标、和学生已有条件为出发点,其类型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实在的情景,一种是虚拟的情景。
实在的情景可以是实实在在的历史遗址,遗迹,也可是能体现当时历史情节的照片,图画。
教师可以带学生进行实地考查与探究,也可以通过教学媒体来创设。
比如幻灯、投影、广播、录音电影、录像等。
另一种是虚拟的情景,例如通过角色扮演,戏剧表演、形象摸拟等方法,创设一种历史情境。
每节课我总喜欢找和本课相关的背景音乐,图片作为本课的导入媒介。
例如:反映中国人民经过千辛万苦取得民族和人民解放的《义勇军进行曲》、反映根据地人民与红军的渔水之情的歌曲《十送红军》等等。
这些歌曲或低沉、悲凉、忧伤或雄壮、奋进,人为的刺激着人的大脑皮层,并且产生深刻的刺激,所以当我们学会唱某首歌后,其旋律与歌词是很难遗忘的,自然而然把学生带入和音乐相关的历史情境之中。
导其入境的方法很多,并不是要求教师去尝试所有方法,可以依教师自身的教学特长,创设相关的历史情境。
不论是实在的情境,还是虚拟的情境,都要求能反映历史事件的全貌。
至
于具体的呈现方式和程序,则需要依据学生的基础、内容的难易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
可以一次呈现,也可以分别呈现。
例如,讲授《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一课时,教师可以先一曲《歌唱祖国》,感受新中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然后利用挂图、投影片,以及电影《开国大典》的录像片断,呈现出毛泽东、周恩来等人的形象,雄壮的阅兵仪式场景,把学生引入新中国成立时豪情壮志的历史情境中,使认识兴趣转化为认识动力,最后达到一定的教育目标。
在历史情境中,学生作为一个“历史参与者”,与历史人物一起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在兴趣盎然的学史环境中,进行正确的判断和推理,用抽象思维抓住历史本质,形成正确的历史概念。
在成功产生喜悦,失败产生愤恨的情感体验中激发起学习的兴趣。
教师除了要有意识利用情境激发学生情感外,还要发展学生的积极情感,引导他们去探究问题,并且适时进行思想教育。
二、用身体语言,激其情感
课堂上,师生的交流主要是通过声音语言、面部表情、肢体语言来实现。
所以,教师的口头表达、面部表情、身体姿势等都是激其情感的重要手段。
教师的一个不同的语调,一个眼神,一个手势就可以代替要讲的一句话,达到要表达的意境。
例如:用高昂奋进的语调模仿毛泽东在开国大典上的讲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然后引导全班同学分组模仿毛泽东的语调,表演毛泽东在开国大典上的讲话,师生之间的互动学习,通过声音语言可以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陶冶伟人的博大胸怀,体会到“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一名言的深刻内涵。
三、激其情感,还可以在明理的基础上进行情感熏陶
知识越丰富,懂得的道理越深刻,情感将会越深厚。
因此,在历史教学中,当学生产生了一定的情感认识及相应的情感共鸣时,教师应积极引导他们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认同感,使他们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高度,认识到我们的祖国是伟大的,从而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
每节课的课程目标都应有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体现,作为教师必须在教学过程中渗透这些正确的理论思想,做到理中有情,情中有理,所明之理融入了自己的真情实感,才更具有感召力与说服力,反过来促使学生对客观事物认识更深刻。
例如:讲授《最可爱的人》一课时,学生们对黄继光,邱少云英勇事迹的生动描述的过程中已经认可了这种正义的,积极的情感态度,作为教师就需要在教学的过程中把志愿军战士保家卫国的这种精神提高到高度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在明理的基础上进行情感熏陶,更能加深对客观事物的认识。
四、激其情感,还可以以情激情
情感的特点是具有感染性。
中国近代史是外国侵略者对中国封建势力相勾结,把中国一步步变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者及封建势力的历史。
教师
应深入理解和挖掘教材中的情意,教学时以自己的真情实感向学生传情,感染和激发他们的情感以达到共鸣。
五、激其情感,还可以以景激情
为了唤起、培养和强化某种情感,可以有意识地创造相应的情境,制造有关的气氛,让学生如身临其境,从而产生情感共鸡。
除此之外,教师还必须注意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水平。
备课不仅仅是备知识、备方法,而且要备情感。
这时应注意:
(1)了解学生情感发展的年龄特征。
(2)要掌握学生情感发展的差异性。
(3)了解学生的情感需要。
发挥情感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提高教师教学艺术水平固然是个重要条件,但是要提高教师素质、情感,有效缩短师生之间情感距离,就要做到对学生以我心换他心,以我之情感培养他之情感,以高尚的道德情操去陶冶学生,以智慧启发智慧,以人格塑造人格,这才是最根本的。
总之,在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及时转变自己的教学方式,为学生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良好环境,了解学生的情感需要,感染熏陶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