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学科教学与德育有效融合

合集下载

德融学科,春风化雨——德育与学科整合的探索实践

德融学科,春风化雨——德育与学科整合的探索实践

德融学科,春风化雨——德育与学科整合的探索实践道德发展是学生发展的第一要务,德育教育对于少年儿童的终身发展十分重要。

仅有耀眼的学习成绩并不足以成就一个“完整的儿童”,道德教育才是最重要的。

而整个民族的道德水平正是由亿万个社会个体所决定的。

近年来,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社会有道德的合格公民,我们学校以学科整合式推进为抓手,把“德育”和“学科教学”结合起来,努力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德育课题荷载,挖掘德育与学科的整合点2014年,学校申报并通过了《以学科整合式推进小学公民教育实践研究》的省级课题实验,组建实验研究团队,以科研促进道德教育的深入发展。

首先,我们深入研究课程内容,根据所教学科特点和课程内容,深入挖掘渗透于教学内容中的公民教育元素,确定好课程能力目标、知识目标。

在此基础上通过准确抓出融合在文本之中的教育元素,制定出合理的公民素质目标,即我们平日教学三维目标中的情感目标,这是公民教育学科教学内容确定的依据。

其次,我们认真学习了赵亚夫的公民教育理论,明确了开展公民教育实践要围绕以下几个核心命题:即“一个中心”:人权;“两个主轴”:民主与法制;“三个理念”:我说(参与),我行(质疑),我做(反省);“四个落实”:安全、健康、公正、健全。

针对不同年级,找准本学科开展公民教育的突破口,积极进行本学科教学与公民教育的有机整合。

再次,经过对品德、语文等学科教材的全局把握后,我们决定在各科教学中渗透如下教育:普及道德知识(如公民、权利、义务、家庭、国家、社会、政府、社团、政党、宪法等基础知识);训练道德技能(如沟通、协商、演讲、谈判、开会、立约、结社、发明、创造等能力与方法);培养公民素养(如私人生活中的道德与自律,公共生活中的合作与妥协);张扬核心价值(如平等、自由、民主、法治、公平、正义、人权、和平、科学等)。

最后,我们将以上各德育元素分别安排到相应的单元与课时中。

二、深挖课程资源,在课堂教学中渗透道德教育德育的主渠道在课堂,课堂教学是落实学校道德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语文教学中有效融合德育教育

在语文教学中有效融合德育教育

在语文教学中有效融合德育教育语文教育一直被视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德育教育则是对学生进行性格、道德和价值取向的培养。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有效融合德育教育,是当前教育工作者们需要共同探讨和解决的问题。

在语文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情感品质和社会责任感,对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探讨在语文教学中有效融合德育教育的方法和策略,并探讨其意义和价值。

一、开展德育主题教育在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选取一些具有深刻道德内涵的文学作品,开展德育主题教育。

通过解读文学作品中的道德情感,引导学生进行品性修养。

比如可以选取《小石潭记》等篇目,让学生了解书中人物的品格,引导学生从中获得正能量,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通过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文学作品中的价值理念,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

二、语文教学中强化道德修养在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朗读课、讲评课等方式,强化学生的书面表达和口头表达能力。

通过评说精美的文章,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增进学生对美育和德育的认知。

例如可以通过选取一些言情属实、催人泪下的感人短文,让学生在良好的情感情境中体验人生的真善美,塑造健康的人格品质。

三、通过古诗词教育进行德育教育古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道德情感,通过古诗词教学可以启迪学生的心灵。

古诗词中的美、情、意都非常丰富,可以通过古诗词的赏析教学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增强学生的情操品格。

可以引导学生品味李白的《将进酒》、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等名篇,让学生在雄奇的诗境中感受人生风景,激发学生的热爱生活和珍惜生命的情感。

四、开展文学名著阅读活动在语文教学中,可以开展文学名著阅读活动,通过阅读文学名著,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例如可以开展《红楼梦》、《水浒传》等文学名著的阅读活动,让学生从中感受人生的苦乐,体验人生的悲欢,通过人物的成败得失,培养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通过反思文学名著中的道德问题,引导学生审视自己的行为准则,加强道德修养和情感品质的培养。

在语文教学中有效融合德育教育

在语文教学中有效融合德育教育

在语文教学中有效融合德育教育在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语文教学不仅仅是为了学习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文学情趣和人文精神。

在语文教学中有效融合德育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融合德育教育。

一、文学作品的选择在语文教学中,老师可以选择一些具有教育意义的文学作品,让学生通过阅读这些作品,了解优秀的道德品质,并吸收其中的正能量。

我们可以选用《红楼梦》中黛玉的坚贞,贾宝玉的贤良之德,让学生在品读的过程中感受到其中的美好品质,从而受到积极的教育影响。

在选取作品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认知水平,选择适合他们的作品,让他们在阅读中获得启发和教育。

二、课文解析在语文课堂上,老师可以通过对课文的解析,引导学生从中发掘其中的道德内涵。

在讲解一些寓意深刻的诗词时,老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学习诗词如何诠释生活,如何表达情感来引导学生的情感认知和情感教育。

通过课文解析,学生可以从中受到很好的道德熏陶。

三、作文指导在作文指导中,老师可以让学生写一些关于人物品德的作文,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动手将优秀的品质表述出来,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优秀品质的重要性,从而培养自己的道德情操。

老师还可以通过对作文的批改和指导,引导学生更好地表达和发挥出作文中的道德内涵。

四、课外阅读在课外阅读中,老师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让学生通过课外阅读去感受其中的人文精神和道德品质。

通过广泛的课外阅读,学生可以更好地感受到文学作品中的美好品质,从而受到更好的道德熏陶。

五、语文教学与德育教育的结合在语文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课文的讲解,引导学生了解课文中蕴含的道德内涵,培养学生的情感认知和情感教育。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方式和方法来将德育教育融入进来,比如组织一些有关道德品质的讨论,或者开展一些道德教育活动等,通过这些方式将德育教育融入到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人文素养。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课堂内外•初中教硏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滕立伟(东营市胜利第二十三中学,山东东营257091)摘要: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目的和重要内容,也是语文课堂不得不提的教学内容,德育依托语文学科,能够产生更好的效果。

将德育教育融入于初中语文教学内容当中,符合新课标要求,能够让青少年的道德品质得到提高,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

为此,教师应该积极探索德育渗透的途径,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认知。

关键词:初中语文;语文教育;德育教育从初中语文教科书的内容看,囊括了较多的思想道德教育内容,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应当在教学当中通过融入德育教育内容达成对学生政治信念培养的目的,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境界,使学生能够养成正确的三观。

除此之外,依托行之有效的德育教育内容融人,可以帮助学生实现心理素质的提升,使学生在德育教育内容的浸染之下。

形成健全且完善的人格。

对学生的成长和成才有着不可替代的教育意义。

一、初中语文渗透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一直以来,德育教育都是我国推进社会主义德育建设、实施依法治国的重要手段。

自中国共产党召开十九大会议之后,我国各地中小学就开始推行多种形式的德育教育,其中,学科渗透的方式逐渐成为我国德育教育的主要方式,与此同时,在初中语文教学内容中融合德育教育,已成为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初中语文渗透德育教育的有效策略(—)针对性地设置语文课堂德育目标为了真正在初中语文课堂上贯彻新课标精神,初中语文教师应当针对性地设置语文课堂教学德育目标,以便在这一教育目标的引导之下。

确保日常授课活动融入必要的德育教育内容。

初中语文教师还应当认真了解班级学生的价值观。

使自己在教学当中所引入的德育教育内容能够真正引起青少年的共鸣,如若不然,则导致尽管教师竭尽全力。

但因导入内容未能引起学生重视而造成教学无效的现象出现。

38(二)借鉴具有德育意义的观点健全学生的人格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善于利用具有德育教育意义的名篇,借助这些名篇展开对班级学生的德育教育,如通过《论语十则》的讲解,使学生领会如何待人处事,使学生改变以往过于个人主义的错误倾向。

在语文教学中有效融合德育教育

在语文教学中有效融合德育教育

在语文教学中有效融合德育教育1. 引言1.1 语文教学与德育教育的关系在语文教学中有效融合德育教育是当前教育领域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语文教学与德育教育密不可分,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语文教学是德育教育的有效载体和重要途径,通过语文教学,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道德情操,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

语文教学与德育教育的关系体现在多个方面。

语文教学可以通过课文内容传授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引导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语文教学可以通过学习文字、语言,培养学生的情感、思维和判断力,提升其道德素养和情感认同。

语文教学也可以通过让学生阅读经典名著、文学作品,感悟其中的人生哲理和道德观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语文教学与德育教育的关系紧密相连,两者相互渗透、相互支撑。

在实践中,教师们应该善于利用语文教学这一平台,将德育教育融入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获取道德感悟,提升人文情怀,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这样才能真正实现语文教学的育人功能,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1.2 意义和价值在语文教学中有效融合德育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德育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格品质和道德观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通过语文教学融入德育教育,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不仅仅是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塑造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思想观念,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意识。

有效融合德育教育到语文教学中,可以帮助学生全面发展。

语文教学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更应该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情感情绪管理以及道德修养。

德育教育的融入能够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的更全面地发展个人素质,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有效融合德育教育,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更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道德观念,为他们未来的成长和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从长远来看,加强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是非常必要且有意义的举措。

2. 正文2.1 如何融合德育教育到语文教学中要求、格式要求等等。

语文和道德与法治学科融合教学

语文和道德与法治学科融合教学

语文和道德与法治学科融合教学摘要:近些年来,我国社会发展迅速,随着教育改革逐渐深入,小学教学也发生了相应的改变,对道德与法治教育有了更高的关注和重视。

在小学语文学科中,教师在对文化基础知识进行传授的同时,同样需对道德与法治教育加以有效融入,使学生懂得为人处世的道理,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思想意识,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

关键词:语文;道德法治;学科融合;教学引言语文学科是一门集聚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科目,传统教学中,重点基本集中在工具性方面,对人文性重视度不高。

小学生正处于心理、生理,意识形态成长、成型的关键阶段,尤其是思想品质、道德修养正处于成型的核心期。

在此阶段,教师紧紧抓住机会,全面利用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特征助推道德与法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对小学生的整体学习效率以及德育与法治教育水平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1小学语文和道德与法治有效融合的意义1.1符合教育改革的需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学科融合的概念日益受到重视,并为小学语文、道德、法治等课程的实施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

因为它们之间存在着许多相似的特点,将它们结合起来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当前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

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教师不仅仅要传授课本上的知识,更应该以开放的心态去理解和接纳新的概念,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力。

过去,语文教师的教学模式过于单一,无法满足学生多元化的成长需求。

因此,在这个新的时代,我们的老师应该将语言、道德与法治紧密结合起来,既要实现课堂目标,又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2满足人才培养的目标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IT的广泛使用,以及多元文化的影响,一些学生开始追求财富和自我实现,这与人才培养的初衷相悖。

小学生正处于一个关键的成长时期,他们的理解能力有限,缺乏毅力和决心。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遵守道德和法律,语文老师应该在日常的课堂上积极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并努力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优秀人才。

1.3提升德育教育效果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我们不仅需要重视学生的学业表现,更应该努力提升他们的综合能力,帮助他们建立健康的学习和思维模式,培养他们自主、勇敢、坚韧的个性。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融合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融合

标题: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融合摘要:本文旨在探讨中学语文教学中德育融合的重要性,并通过具体的教学案例分析,展示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

文章强调了德育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并提出了可行的实施策略。

一、引言在当今社会,德育教育已成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学阶段是学生道德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语文教学作为一门人文性很强的学科,具有独特的德育优势。

通过将德育融入中学语文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素养。

二、德育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1.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有助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2.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德育教育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使他们具备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等基本道德品质。

3.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德育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三、中学语文教学中德育融合的策略1.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元素:中学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元素,如爱国主义、团结友爱、诚信正直等。

教师应深入挖掘这些元素,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受到德育的熏陶。

2.注重情感教育: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是德育的重要途径。

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感受文章中的情感,培养他们的情感认知和情感表达能力,从而增强他们的道德情感。

3.开展实践活动: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如诗歌朗诵、演讲比赛、社会实践等,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德育,增强他们的道德意识。

4.教师的榜样作用: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榜样,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的道德品质产生重要影响。

教师应注重自身的道德修养,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榜样。

5.家校合作:家长是孩子成长的重要伙伴,家长应与学校密切配合,共同关注孩子的德育教育。

学校可以定期组织家长会、家访等活动,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交流,共同促进学生的德育发展。

四、教学案例分析以某中学语文课文《岳阳楼记》为例,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以下步骤将德育融入其中:1.背景介绍:教师介绍作者范仲淹的生平事迹,以及这篇文章的历史背景,让学生了解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

指向立德树人的初中语文五育融合教学策略研究

指向立德树人的初中语文五育融合教学策略研究

指向立德树人的初中语文五育融合教学策略研究摘要:义务教育中初中阶段的教学,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道德品质的关键阶段,是导向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环节,因此将以立德树人为教育理念的五育教育与初中语文教学相融合,有利于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培养自身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知识与五育教学融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要对学生的道德品质的教育负起责任,培养学生辨别是非、真善丑美的能力,深化立德树人的德育教育,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

关键词:初中语文;立德树人;教学策略;五育并举立德树人是教育的首要目标,也是现代化教育改革的方向,要想完美地完成这一教育任务就必须将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融入教育的各个环节,因此在初中语文五育教学中融合立德树人教育一种必然趋势。

在这种教学要求下,初中语文教师必须将深入研究分析教材内容,明确其中与立德树人教育相关联的部分,依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阶段学习特点制定相关策略,引导学生在阅读文章时感受文字带来的魅力,以及文章精神的带来的感染力,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五育教学质量。

一、初中语文五育教育融合立德树人教育理念的意义(一)有利于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初中阶段的学生步入了青春期,会出现一些叛逆心理,如果在此过程中没有进行有效指导以及良好思想品德的引导,学生就会因逆反心理衍生出不良行为习惯,对学生自身的修养会产生不利影响,同时也会成为学生学习进步和有序生活的不稳定因素,情况严重的还会引发犯罪行为,耽误学生一生的前途[1]。

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利用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对学生进行五育教育,有利于学生在思想情感上规范学生的行为,疏导学生的心理。

学生在五育教育下,通过学习教育理念,学会正确处理问题的方法,在遇到的问题时能够理智处理,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能够有能力和意识寻找解决办法,在遇到生活挫折时,能够有毅力和勇气战斗到底,培养学生形成优秀的道德品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在语文教学中有效融合德育教育

在语文教学中有效融合德育教育

在语文教学中有效融合德育教育随着教育思想的不断发展,德育教育与语文教学不再是孤立的两个领域,而是逐渐实现了融合。

有效地融合德育教育与语文教学,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长。

本文将从教师角度探讨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有效融合德育教育。

一、加强德育教育对语文教学的指导德育教育和语文教学同属于学生全面发展的范畴,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德育教育的角度出发,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促进他们的德育素质提升。

其一,引导学生学会感恩。

教师可以通过语文教学让学生接触到一些正能量积极向上的事物,如鲁迅先生的有关作品、白石隆三的《我为人人,人人为我》,让学生通过感性地了解这些事物,从而引导他们充分感悟生命的意义,品味人生的真谛,进而形成感恩的心灵,感恩于生活、感恩于家庭、感恩于社会。

其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教师可以通过对课文的解读和学生的讨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利他主义思想、团队协作精神等。

比如,在课文中经常出现的“仁、义、礼、智、信”等,正是我们希望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不断完善的人生体系,因此,我们可以借此引导学生珍视人生、倡导正义、尊重他人,提高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德育教育是培养学生道德素质的一种教育方式,它具有很强的个性化和特色化。

在教育实践中,语文课是德育教育非常好的载体,它通过文字艺术的形式,展现出德育教育的丰富内涵,带领学生走向知识面、德育高地。

其一,让学生通过语文作品了解世界。

语文作品是人类智慧的结晶,通过学习语文,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世界、认识自我、感知美好,从而提高自身素养。

教师可以让学生从作品中感性地认知世界,并引导他们对人生、对社会做出正确认识和评价,让德育教育深入学生心灵。

其二,发挥语文课堂的导向作用。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通过阅读、讨论、辨析、解读等方式,为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评价标准和生活方式,让学生沉浸在纯净的美丽中,形成高尚的情操,注重人格塑造,并在思想上有所提升。

德育与学科教育融合

德育与学科教育融合

德育与学科教育融合在现代教育中,德育与学科教育的融合成为一种趋势。

德育旨在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而学科教育注重学生的学科知识和能力培养。

德育和学科教育的融合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其综合素质。

本文将探讨德育与学科教育融合的意义、实践方式以及面临的挑战。

一、德育与学科教育融合的意义德育与学科教育融合有着重要的意义。

首先,德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而学科教育可以为德育提供有效的支持。

通过学科教育,学生可以学习到对社会和他人负责的态度,同时也可以锻炼自己的意志力和自律能力。

其次,德育与学科教育的融合有助于提高学习效果。

通过将道德品质与学科知识相结合,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德育可以激发学生对学科教育的兴趣和动力,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成绩。

最后,德育与学科教育融合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德育注重学生个性培养和能力发展,而学科教育则注重学科知识和技能的提升。

两者结合起来,可以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创新能力、合作精神等综合素质,使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二、实施德育与学科教育融合的方式为了实现德育与学科教育的融合,可以采取一些具体的方式和方法。

首先,教师可以在学科教育中融入德育元素。

例如,通过课堂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与道德相关的问题,提高他们的道德素养。

其次,可以通过开展课外活动来促进德育与学科教育的融合。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志愿者活动等,让学生将在学科教育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情操。

另外,教师可以在学科教育中强调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倡导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三、德育与学科教育融合面临的挑战实施德育与学科教育融合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教师的专业素养需要得到提高。

德育与学科教育的融合要求教师具备较高的教育教学理论和实践能力,能够将德育元素与学科教育相结合。

德育之花绽放语文课堂——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德育之花绽放语文课堂——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德育之花绽放语文课堂——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发布时间:2021-03-18T14:05:25.163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33期作者:陈伟才[导读] 初中语文学科兼具人文性和工具性,既包含丰富的文化知识陈伟才广东省德庆县凤村中学广东省肇庆市 526637摘要初中语文学科兼具人文性和工具性,既包含丰富的文化知识,有蕴含的许多做人的道理,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有效载体之一。

身为初中语文教师,不仅要注重传授给学生语文基础知识,还要注重德育教育,力求德育与语文教学同步发展,在语文课堂绽放德育之花。

文章结合笔者多年教学经验,提出了几点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具体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德育教育;渗透语文学科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过程,对学生的思想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将德育和语文教学进行有机结合,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还能升华学生情感,促进健全人格的形成。

一、正确认识初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的必要性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认识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并对语文教学内容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将德育教育与学科知识教学进行有机融合,将学科教育作为渗透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促进德育教育的深化改革。

在语文学科中,包含着丰富的德育教育元素,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的灵活运用,引导学生用理性的观点去看待德育问题,加强自律性,自觉地促进自身健康人格的塑造。

以讲解鲁迅先生的小说为例,有的教师放弃文学本质,作为政治例文来讲解;有的教师生搬硬套,将书中人物硬搬到现实社会当中,阶级观点浓厚,将负面人数讲述成对当时社会的批判和讽刺,讲解过于僵化、主观。

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避免这种讲述方式的使用,应注重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及时了解学生想法,重视学生的课堂主体作用,通过师生探讨与合作的方式,共同关注德育问题,从而获得最佳德育教育效果。

二、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德育资源语文教材本文具有浓郁的人文性质,教材中的课文无一不是经过了专家的精心筛选,蕴含思想积极健康向上,有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有表达爱国主义情怀的,有孝老敬亲的等等。

初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方法分析及研究

初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方法分析及研究

初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方法分析及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初中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全面素质的重要环节,德育作为教育的基础,对学生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现实的教学中,往往存在德育与语文教学之间割裂的现象,导致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缺乏对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的认识和理解。

如何将德育渗透到语文教学中成为当前教育领域中的重要课题。

当前社会价值观念多元、文化冲突明显,学生面临各种困惑和挑战。

作为学生德育教育的主要阵地之一,语文教学应该承担起引导学生正确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的责任。

而在实际教学中,往往局限于文本的传授和考试的应付,忽视了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导致学生思想贫乏、道德缺失的问题日益突出。

如何将德育与语文教学有机结合,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成为当前语文教育亟需解决的难题。

1.2 研究意义:德育渗透是当前教育领域中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而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实现德育渗透更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德育渗透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社会责任感,进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德育渗透也可以提升语文教学的实效性,使语文教育更具有针对性和实际意义。

德育渗透还可以促进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增强教师的教学责任感和学生的学习体验,有助于形成和谐的教育氛围。

对于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现德育渗透,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

2. 正文2.1 德育与语文教学的关系德育与语文教学的关系非常密切,德育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语文教学不仅要传授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审美情趣和人文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德育与语文教学的关系体现在语文教学的内容中。

语文教学中的课文、作文等内容都是贯穿着思想道德教育的要求。

通过阅读经典名著,学生可以感受到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和道德准则,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德育与语文教学的关系还表现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在语文课堂上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七年级语文上册德育渗透计划_七年级德育工作计划

七年级语文上册德育渗透计划_七年级德育工作计划

七年级语文上册德育渗透计划_七年级德育工作计划语文学科的重要特点是语言文学熏陶和思想教育的辩证统一,语文教学要学生爱美的情趣,发展良好个性,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

语文教材都注重渗透亲情、友情、尊师、爱国、热情、真诚、善良、宽厚、踏实、乐观以及热爱生命、科学精神等基本的道德品质。

紧跟时代发展,语文教材较多地体现了时代的观念,如环境保护,城乡平等等。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本册书共六个单元,标题分别是“浓浓亲情”、“学习生活”、“亲近自然”、“散文阅读”、“关注科学”、“奇思妙想”。

第一单元向刚刚步入中学生活的孩子们展现出了一幅色彩斑斓的文学图景。

观赏名家的迷人诗文,产生写作文学名著的兴趣。

体会文学作品中的生动的形象,体会多样的感情和深刻的寓意。

品味和累积迷人的文学语言。

懂写作文必须有感而发,主动观测生活的变化。

出席“我快乐文学”的活动,在活动中亲近文学、爱好文学、尝试文学,学会合作。

在这一单元,可以使学生从文学中看见生活的幸福,在体会文学大师柔和的文字中培育他们体悟生活的能力,必须想要展开思想品德的培育,首先的向孩子们展现出生活的幸福,唤起他们细心体悟生活。

第二单元“金色年华”要让学生认识作品展现的多姿多彩的生活,体会作者的丰富的情感,根据作品展开联想,发表自己的看法。

体会文学作品对儿童成长的意义,珍惜金色年华。

回忆过去的生活,学会说真话、抒真情,写出真实的感受。

主动与人交流,注意说话的对象,用语文明得体。

这一单元的内容,对于同样处于金色年华的学生,容易引起他们的共鸣,使他们更能体会作者丰富的情感,明白宝贵的青春年华该如何度过。

如《往事依依》中作者回忆与文学的情缘,抒发作者对自然、生活、祖国的热爱,并告诫青少年要多读书,读好书,充满了人文主义精神。

《我的早年生活》中作者深情的回顾了自己与北大的渊源,表达了对北大的热爱及渴望创造,渴望自由飞翔的精神,充满了理想和希望。

《伟人细胞》记叙了初一男生贾里追求轰轰烈烈的人生,实现伟人计划的过程,向学生阐述了从小事做起的必要性。

德育教育与学科教育的融合

德育教育与学科教育的融合

德育教育与学科教育的融合一、探索德育教育与学科教育的融合模式近年来,德育教育与学科教育的融合已成为教育界的热点话题,它既满足了学生学习的实际需要,又把德育教育的理念和学科教育的内容有机融合在一起,从而深化学生的学习体验。

为了探索德育教育与学科教育的融合模式,我们需要从多方面下手,努力实现“德育与学科教育的有机结合”。

首先,在课堂上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教师应充分利用课堂这一平台,将学生的品德教育贯穿于各学科课程教学的全过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把学生作为课堂的小主人。

课堂教学不仅要延伸到现实生活,而且要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因为课堂本身就是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次,要解决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帮助学生克服畏难心理,使学生掌握该学科的思维方法和学习方法。

要把对学生的道德教育贯穿于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价值引导,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第三,利用多媒体等物质资源,改善教学环境,提高教学效率。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地利用多媒体课件等辅助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运用启发式教学,提高学生的兴趣,通过课堂互动,加深学生的思考,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增加课堂信息,提高教学效果。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在德育教学中可以丰富和丰富教学方法。

运用信息技术,不仅能使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相结合,提高教学内容的广度、深度和实用性,而且还能通过线上线下的多种形式呈现教学资源,从而达到比传统课堂更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分析德育教育与学科教育的融合效果近年来,德育教育与学科教育的融合已成为教育界的热点话题,研究者们纷纷投入到深入分析这一现象的性质、机制及其效果的研究中。

综合分析表明,德育教育与学科教育的融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促进学校教育水平的提高。

在此基础上,教师应重视自身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深入分析学生的多元智能,发掘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多角度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初中语文学科教学与德育的有效融合

初中语文学科教学与德育的有效融合

165学习版初中语文学科教学与德育的有效融合摘 要:在我国的初中语文教学中,大多数的语文阅读教学模式都是以老师为主,基本上都是老师在讲台上进行授课,然后学生在台下进行被动的学习,学生们的思想教师们并不是很清楚,对于如何进行德育教育就更无从下手,这就导致了教学质量不佳以及学生们的德育能力无法提升。

所以,在现代化的语文教学模式当中,必须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们的德育能力。

在现代,我国的教育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教育要进行一定程度上的变革来紧跟时代的脚步。

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程度不断扩大,基于能够与国外交流学习并能学习先进的科技技术以及了解国外国家的历史文化必须先进行德育教育。

关键词:初中 语文学科教学 德育融合引言:由于我国的高速发展,我国社会上所需要的语文人才也就越来越多,但是现在我国的教育模式下所提供的人才德育教育方面有所不足,所以对于我国的语文教学要进行变革,变革的方向就是要让学生们成为德育教育的中心。

由于我国进行了更深层次的改革开放,需要与国际进行接轨,这就需要学生们拥有更好的专业知识以及德育能力,在这其中学生们的语文学科教学的德育渗透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语文的核心素养培养中,就是要让学生能够拥有良好的德育能力,生活中的交流,并且语文核心素养培养也是为了学生步入更好的岗位,或者是出国深造做好准备。

1、现代化技术与德育教育的结合我国的现代化技术发展十分迅速,也就是说在初中语文的德育教育中可以使用一些现代化的技术进行深化,例如投影仪,或者是网上授课平台。

所以说需要教师们在进行授课之前对这些现代化的信息技术进行学习,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对自己所负责的这一块进行了解。

一般来说学生们在小学期间,心智正在发育阶段,学生们对于很多事情都不够了解,也不清楚怎样做是正确的,这个时候就需要老师们进行正确的引导,这样才能够发挥德育教育的作用。

如何将初中语文教育与德育教育结合起来是很重要的一环。

在学习《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一篇文章的时候,教师们可以结合德育教育教导学生们要诚实守信,并且要向《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篇文章里的主人公一样,拥有足够多的勇气和信心。

促进德育与语文课堂融合的有效路径探索

促进德育与语文课堂融合的有效路径探索

-119-2024年第4期(总第380期)德育研究小学语文教材中有着丰富的德育素材,能够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与道德观。

教师作为“传道授业解惑者”,要在教授语文知识的同时,将德育带入语文课堂中,重视在语文教学工作中渗透德育,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一、创新教学理念,做好德育准备(一)优化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为更好地将德育融入小学教学工作中,教师应该优化教学方式,在新课标教育理念的指导下,真正让德育思想在语文课堂中扎根,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受到优秀文学作品的熏陶,提升学习的效果。

对此,教师需要加强学习,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与专业能力,以多元化的语文课堂教学形式来提高教学的质量,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1]。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只有一个地球》一课为例,本课的教学目标之一是让学生明白,地球是我们唯一的家园,我们要爱护地球,保护地球。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改变课堂的结构,有效融合多媒体教学手段,创造德育空间,在带领学生泛读课文内容之后,为学生展示关于地球生态环境的视频或图片,加深学生对于生态环境保护工程的认知。

如可以播放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纪录片,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人类肆意毁坏自然资源对其他生物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或者带领学生观看近50年来南极与北极的冰川变化图,了解全球变暖等造成的影响,向学生传达“保护环境,保护美丽家园”的理念,使学生形成保护环境、绿色生活的良好观念,带动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二)教师以身作则,树立良好榜样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融入德育的过程中,教师必须以身作则,为学生做好榜样。

小学生的为人处世方式大多源于身边的成年人,他们会在模仿中逐渐摸索出探索世界、认识世界的方法,形成基本的世界观。

教师作为学生亲近的教职人员,其言行将对小学生的未来造成深远的影响。

因此,教师不仅要为学生传授专业知识,更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

教师必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将德育精神牢记在心,在教学过程中规范自己的行为操守,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带动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2]。

德育课程融合方案

德育课程融合方案

德育课程融合方案德育课程融合方案德育课程融合是指将德育课程与其他学科课程相结合,形成有机的、综合的教育方案。

德育课程融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德育素养,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下面是一个德育课程融合方案的详细介绍:1.确定融合课程:首先需要确定融合的课程内容,选择与德育目标相契合的学科课程。

例如,数学、语文、物理等课程都可与德育课程进行融合。

2.制定目标:明确融合课程的目标和要求,确保德育内容能够贯穿学科课程的教学过程。

比如,通过数学融合德育课程,目标可以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合作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力。

3.设计教学活动:针对融合课程,设计具有德育特色的教学活动。

例如,在数学课程中,可以设计团队合作的数学问题解决活动,让学生通过交流合作,培养团队精神和社交技能。

4.教师指导与评价:教师需要充当引导者的角色,引导学生进行德育课程的学习和实践。

教师可以提供相关的教学资源和案例,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同时,教师还需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以确定学生是否达到了目标。

5.学校资源整合:学校可以整合德育和学科课程的教师力量和资源,形成合作团队,共同推进德育课程的融合。

例如,德育教师可以与其他学科教师进行合作,共同开展融合课程的研讨和教学活动。

6.家校合作:家庭和社区的力量也是德育课程融合的重要支持和补充。

学校与家庭、社区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共同关注学生的德育发展。

家长可以积极参与学生的德育活动,提供相应的支持和指导。

综上所述,德育课程融合方案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德育教育,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通过融合课程的设计和教学活动的开展,学生能够在学科知识的同时,培养和发展他们的道德情感、价值观念和行为习惯。

德育课程融合方案需要学校、教师、家庭和社区的共同努力,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五育融合”视角下初中语文德育教育路径探索

“五育融合”视角下初中语文德育教育路径探索

“五育融合”视角下初中语文德育教育路径探索摘要:“道德是做人的根本。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

摘要:“道德是做人的根本。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

同样,在语文课标里也规定了德育教育是语文教学的任务,只有在语文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中渗透德育教育,才有效实现育人目标,从而实现语文教学“立德树人”的初心。

牢牢抓住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课外阅读、作业批改等教学环节,让德育教育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渗透发酵,达到预期效果。

关键词:五育融合初中语文德育教育探索“立德树人”是教育的基本任务,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形成完美的人格,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是语文学科重要的教学内容。

如何实现语文教学与德育教育的融合?只要我们抓住语文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在语文教学的环节上对学生进行“润物式”的德育渗透,是实现语文和德育高度容融合的有效途径。

一、在教学设计中融入德育元素教学活动设计就是指根据学生语文教育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研究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一个合适的教学工作方案的设想和计划,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和时间分配。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这就要求我们老师精心钻研每一个语文教学内容,针对不同教学内容,结合不同学情,捕捉德育素材选择合适的渗透方法,让德育教育在教学过程中瓜熟蒂落、水到渠成的感染和影响学生,使德育的渗透达到最佳的效果。

例如《背影》,朱自清的一篇纪实散文,在特定的时间、特定的背景下,表达父子相爱相怜情感,最典型的亲情文章,经典颂扬父爱的作品,写得真挚感人,就是一篇很好的德育教材。

在教学设计时,目标中可用“感悟父子深情、珍惜身边亲情和学会感恩”作为德育要素。

导入部分可以设计用阎维文歌曲《父亲》创设情境,精读课文部分可以预设,引导学生赏析描写父亲攀爬月台时背影的文字(比如动词探、穿、攀、缩、倾等),来体味伟大父爱,表达亲情。

这样事先在教学设计中对德育渗透做了预设,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就不会慌乱无措,德育渗透不就轻松愉快、自然而然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学科教学与德育有效融合
学科与德育有效融合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把学科教学目标、内容与德育目标、内容加以整合,以达到教书与育人有机统一,教学与德育互动促进的效果。

体现学科教学与德育有效融合理念的课堂教学评价,以促进学生学习品质提高和品德内化发展为核心目标,在教学与德育目标、内容、过程、形式、氛围等方面的整合性、有效性、创新性为导向的评价模式。

强化学科与德育有效融合的课堂教学评价,目的是更好地实现学科课程教学目标与课程育人目标,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和德育的实效性,促进学生学习与道德品质的有效发展
学科教学中德育融合,有三个问题必须明确和解决。

一是各学科的性质与特点,数学学科的性质与特点不同于语文学科,其教学中的德育也必然不同于语文学科。

二是学科教学中德育的目标与任务。

不同学科,其德育的目标与任务不同,所采用的德育也必然不同。

所以,学科教学德育的目标与任务是研究其德育方法的重要依据。

三是教学过程的特点。

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是在一般的教学过程中进行的,是其中的有机组成部分。

所以,学科教学中德育必须尊重一般的教学过程的特点,不能把学科教学中的德育变成专门的脱离一般教学过程的活动,那样会“两败俱伤”,既损害了一般的教学,又损害了学科教学中的德育。

科学的学科教学中的德育就是把学科教学中的德育寓于或融于一般教学之中,使其水乳交融,自然生长。

我在从事初中语文教学工作实践中,对语文教学如何具体、灵活、有效地穿插德育教育,将德育教育与语文教学有机地融为一体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和探索,现将积累的几点体会浅谈如下:
一、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要把握学生心理特征。

初中学生的年龄段大致在13—16岁这个范围内。

这是一个特殊的年龄层次,在“身”和“心”两方面都呈现出自身独有的特点。

一般而言,和小学生相比时,他们表现得具有相对独立的个性心理,具有初步的价值观念,能分辨出一般的是非美丑,一般也能估量到自身行为的直接后果。

但与高中生相比时,他们在较为完整的人格心理、自觉的人生设计、理性分析能力诸方面又明显要差一个层次。

语文课的思想教育必须重视这些特点,有的放矢,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根据笔者的实践,这些特点主要表现在下列三个具体方面。

1.尚未形成完整的人格心理。

心理学调查证明,青少年一般在小学阶段已较为充分地发展了形象思维能力,而在初中阶段,抽象思维能力也开始得到发展,不过还很粗浅幼稚。

我们知道,完整的人格心理是由明确而强烈的理想信念、稳固而一贯的个人性格特征等内容所组成。

人类行为主要是社会行为。

人格心理的形成是靠长期对各种社会行为的学习而来。

初中学生由于年龄经历的限制,生理发展很快,心理变化也很快,形象思维能力强而抽象思维能力差,故模仿性强,可塑性大,稳定的人格心理尚未形成。

这一特点,决定了学校教育、家庭熏陶、社会影响将对他们的成长起决定性的作用,而其中的学校教育这一环,尤其直接关系到初中学生思想的发展进程。

正是在这里,语文教学的思想教育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

2.尚未形成稳固而系统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明确而强烈的理想信念,总是和系统而稳固的人生观、世界观有着深刻的联系。

任何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都是反复熏陶、实践、
最后作出理性抉择的结果。

初中生大多还没有可能进行大量的社会实践,因此,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大多呈现出朦胧、多变的特点,可塑性十分突出。

按照国家教委《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的要求,要使中小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和审美,”其中学会做人被列在首位,这就要求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在这方面,中学语文教学也明显具有自身的优势。

3.感情丰富,易于接受形象性强、感性强的事物。

初中语文教材对课文类型的安排也是针对这一特点而设计的。

各类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都具备了直观、浅显、形象、易懂的特点,即使在初二开始安排了一些议论文,也都短小精炼,论点明确,论证层次少而清晰,使学生学习、练习都容易入手。

初中学生的这一接受特点,提醒我们每个语文教师,在通过语文课进行思想教育的时候,一定要选择正确、合适的教育方式,切忌长篇大论,枯燥说教。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在传授知识中育好人关键要了解自己的教育对象,掌握自己教育对象的心理性格等特征,根据其心理状况,年龄特征去进行教学,寓德育教育与教学中,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根据这些特点,在教学时就要善于引导。

讲课要考虑到主动、形象、有趣,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

使其在增长知识中,培养良好的个性、懂道理、做新人。

如:我在教《行道树》这一课时,为了让学生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我让学生有意注意使其进入角色,组织学生扮演行道树,创造性地加上了“我”向行道树说几句话这样一个表演内容,活跃了课堂氛围,同时也让学生懂得了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

在语文教学中掌握学生心理特征,激发兴趣十分重要,学生虽然年少,可心灵十分纯洁,他们都希望表扬,表扬会使他们更加自尊自荣。

为此,我常用激励性的语言进行批语,在班里表扬。

然而对于犯有一点错误的学生,一般他们也总不想失面子,针对这一特点,教学中我处理这类问题十分慎重。

一次考试后,我让同学们把语文卷子重新做一遍,结果一位同学让其他同学给自己复写了一遍。

当时,我看了卷子真生气,真想在班里狠狠地批评他一顿,可我想到了他的心理特点,就保留了他的面子,过后和他交谈,晓之以理,使他流出了悔改的眼泪。

我在同学面前,不但不批评他,还表扬了他,后来进步了。

这样,更坚定了他克服困难的决心和信心,后来,他不但学习成绩提高了,而且还主动担任全校的厕所卫生员,被评为文明学生。

二、德育渗透在语文教学活动中的方法与艺术性探索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注意和兼顾到一些道德和思想品质教育,是语文教师应尽的责任。

然而,语文教学毕竟应该以语文教育为主,我们不能因为强调德育而冲淡了语文教育的本色和主体。

因此,德育教育在渗透中要讲究艺术性和操作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