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近况

合集下载

近5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医治疗综述

近5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医治疗综述

CJCM 中医临床研究 2020年第12卷第19期 -143-[5]谷云鹏,翟凤霞.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中医体质辨识中的兼夹体质问题探析[J].中医临床研究,2017,9(25):1-4.[6]翟发科,高华.中医体质辨识在慢性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8,22(23):62-65.[7]谢秀梅.2型糖尿病肥胖患者的标准化饮食护理干预[J].广东医学, 2017,38(s2):196-197.[8]杨玲玲,薛杨,王燕萍,等.中医体质辨识在中医治未病健康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8,33(10):349-352.[9]梅超红,王德惠.基于中医体质辨识的生活方式干预对糖尿病前期患者的影响[J].吉林中医药,2017,37(5):440-442.[10]翁哲芳,胡小英,蒋良华,等.基于中医体质辨识下的中西医结合防治社区糖尿病疗效分析[J].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18,40(10):913-917. [11]石义容,温敏,胡慧,等.中医护理干预对社区老年轻度认知障碍患者的效果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17,52(11):1299-1303.[12]李静.50例慢性肝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护理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98):202-202.编辑:弓良彦编号:EC-6190808016(修回:2020-07-05)近5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医治疗综述A review on treating lumbar disc herniation in TCM in the past 5 years王建平(上海市浦东新区曹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海,201209)中图分类号:R274.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2020)19--03证型:ADI【摘要】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的治疗方法一般分为西医手术疗法和中医传统治疗方法。

中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近况

中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近况

中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近况【摘要】根据近年来各地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各种报道,选择临床疗效较好,比较切实可行的方法加以总结,包括传统的中药、针灸、拔罐、小针刀、穴位注射等多种治疗方法,因中医治疗方法简便、安全、费用低、疗效高等明显优势,其临床使用将越来越广泛。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治疗研究进展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protrusion,LIDP)是临床常见的脊柱病,发病急骤,病程迁延,其原因主要为纤维环破裂和髓核突出,刺激和压迫神经根和周围软组织,表现为下肢麻木酸痛,腰腿抽掣,甚至疼痛难忍,举步艰难,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

中医药治疗经多年临床研究,疗效显著,现将目前临床上比较有效的中医治疗方法综述如下。

1 针刺治疗1.1 毫针苏纯吉[1]以患椎为中心及上下椎间盘之间刺3针,此3针旁开1寸各1针,共9针,针刺深度为1.5~2.5寸,轻度捻转向下送针,不提插,不留针。

腰腿部症状明显者配相应局部取穴。

针后卧床休息2h,每日1次,10次1个疗程。

55例,痊愈28例,显效15例。

陶笑航[2]报道老中医朱氏治疗并确诊症状典型的腰突症(L5/S1偏右侧突出)1例,取自创腰三穴(腰1位于髂后上棘上2寸,督脉旁开2寸;腰2在髂后上棘水平,督脉旁开1寸;腰3在髂嵴直上1寸),治疗30天临床症状消失。

俞勤龙[3]取椎间隙及其旁每隔0.5寸取1穴共4穴和臀点(髂后上棘至股骨大粗隆顶点连线下2~3cm的平行线的压痛点),用复合震颤式手法,留针40min,治疗10~20次。

除3例配合牵引外,其余37例均单用针灸,共痊愈35例。

吴世谦用芒针治疗经按摩、理疗、针灸、中药无效的腰突症病人50例,以督脉穴为主,胆、膀胱经穴为辅,常用命门、阳关、肾俞、委中、绝骨等,运用“迎随补泻”和“飞经走气”的手法,隔日1次,一般治疗30次左右,痊愈40例,显效8例。

孙怀玲等运用头针,取足运感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所致的坐骨神经痛98例,临时止痛效果较佳,但孙氏又同时指出治本还需采用微机牵引,腰椎正骨术。

中医毕业论文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医治疗现状

中医毕业论文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医治疗现状

中医毕业论文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医治疗现状摘要: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常见的脊椎疾病,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论文通过文献综述的方式,系统分析了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因、临床表现以及传统中医对其治疗的现状。

结果显示,中医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中具有独特优势,包括减轻疼痛、改善病情、促进康复等方面的作用。

然而,中医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仍需进一步研究和验证。

本论文旨在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医治疗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治疗;现状;疗效;安全性引言: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腰椎退行性疾病的常见类型之一,发病率逐年上升。

传统中医在脊椎疾病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本论文旨在系统综述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医治疗现状,以期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因与临床表现腰椎间盘突出症是由于腰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根或脊髓引起的一种脊椎疾病。

其主要病因包括退行性变、外伤、劳损等多种因素。

临床上常见的表现包括腰背痛、下肢放射痛、肌力减退等。

二、中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现状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医治疗中,常用的方法包括中药内服、中药外治、针灸、推拿、拔罐等。

中医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中具有以下优势:1. 缓解疼痛:中药内服可通过活血化瘀、祛湿化痰等作用减轻患者的疼痛感。

2. 改善病情:中药外治可以直接作用于患处,促进局部的血液循环,改善病变组织的营养供应,有助于恢复患者的功能。

3. 促进康复:针灸和推拿等手法可以刺激经络,调理气血,增强患者的自愈能力,促进康复。

然而,与传统的中医治疗相比,现代医学发展迅速,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方法日益多样化,临床上常常采用中医与西医结合的综合治疗。

三、中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与安全性中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与安全性一直备受关注。

前期研究显示,中医治疗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有一定的疗效,可以缓解症状、改善功能。

中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方法多!出现腰痛后,别再乱投医

中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方法多!出现腰痛后,别再乱投医

中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方法多!出现腰痛后,别再乱投医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是引起腰痛的主要原因之一。

统计数据显示,在出现腰痛的人群中,约10~15%被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

该病好发于青壮年体力劳动者,农村地区的患病率高于城市地区。

而近几年,随着人们生活压力的加大,导致该病的患病率出现了逐渐升高的发展趋势,对人们的生活与工作造成了较大影响。

中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较多,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腰痛症状,有效性与安全性均得到了临床医生及患者的认可。

详细介绍如下:1腰椎间盘突出症简介1.1 病因(1)过度负重:在腰部未进行充足准备的情况下,忽然让腰部承受较大的压力时,易造成髓核突出。

从事重体力劳动及举动的运动员,易因为腰部过度负重而引发腰椎间盘突出症。

(2)腰部外伤:腰部发生急性外伤时,在失去腰背部肌肉的保护下,会累及纤维环、软骨板等结构,造成已经发生退变的髓核突出。

(3)腹压升高:剧烈咳嗽、便秘时用力排便,都会造成腹部压力突然升高,继而引起腰痛。

(4)腰姿不当:腰部呈屈曲位时,如果忽然旋转,腰部超出其能承受的能力或一时无法适应外力的传导,则易引起髓核突出。

(5)职业因素:汽车驾驶员,因为长时间处于坐位及颠簸状态,腰椎间盘承受的压力较大,易引发腰椎间盘突出症。

(6)脊柱畸形:先天性或继发性脊柱畸形患者,因为椎间盘宽度不一,且常出现扭转,导致纤维环承受的压力不一,因此易出现椎间盘退变。

(7)糖尿病:糖尿病患者受血糖代谢异常的影响,会造成椎间盘周围动脉血流受阻,血流量减少,代谢降低,则易引起椎间盘组织破裂。

(8)妊娠:孕期因为腰椎代偿性前凸,加大了椎间盘的应力,导致椎间盘退变风险加大。

1.2 症状表现“痛、酸、胀、麻、僵”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症状表现。

(1)腰痛:为首发症状,约97%的患者会出现腰痛症状,且常反复发作。

之后出现腿痛,腰痛与腿痛可同时发生。

(2)坐骨神经痛:常发生于腰4~5、腰5~骶1间隙,疼痛具有渐进性、放射行特点,常会从臀部放射至大腿后方、小腿、足背部。

中医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现状

中医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现状

中医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现状摘要】腰椎间盘突出症早期采用非手术疗法大部分可以治愈,目前非手术疗法,尤其是中医疗法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常用方法,通过分析近几年的文献资料表明,绝对卧床休息,牵引治疗,针灸治疗,中草药治疗,小针刀治疗,按摩推拿治疗等方式,单独或合并治疗均取得一定疗效。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卧床休息牵引治疗推拿按摩治疗针灸疗法中草药治疗小针刀治疗【中图分类号】R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4)13-0035-02腰间盘突出症是门诊常见病多发病,患者常表现为下肢疼痛,麻木,以及腰部痛,严重时引起功能障碍,下肢呈刀割样疼痛,昼夜不停。

中医药治疗,如牵引,针灸,推拿,中草药内服外用,小针刀疗法等能使80%的患者得到缓解,甚至治愈。

除非出现了典型的马尾综合征,腰间盘突出症首选非手术疗法,腰椎间盘突出症在祖国医学属于腰痛、痹痛、肾亏的范畴,以下就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医药治疗进行综合分析阐述。

1.绝对卧床休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病因是椎间盘的退行性病变,在椎间盘退行性病变的基础上,机械性的损伤等因素,导致纤维环裂隙、断裂或者破裂等一系列的变化,导致髓核压迫脊髓及侧枝神经根,出现腰腿疼痛或麻木症状。

研究表明,椎间盘的内压因姿势不同而异,坐位时为15kg/mm3,直立时减少30%,卧位时减少50%,两膝屈曲平卧时对椎间盘的压力最低[1]。

因此,当躯体处于平卧时,椎间盘受到身体重量的压力就会降低,减轻神经根的受压,有利于椎间盘的营养供应,使损伤的纤维环修复,椎间盘周围的静脉回流,消除水肿,减轻疼痛。

绝对卧床休息,避免其他体位对椎管内的神经压迫刺激,有利于症状的缓解,但不能单独作为治疗方法,需结合其他治疗。

2.牵引疗法:牵引是非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牵引可以使椎间隙增宽,减轻间盘内压力,可以使后纵韧带绷紧,有利于突出物部分回纳,减轻神经根机械性刺激;另外,椎间孔增大,上下关节间隙增宽,使关节滑膜挤压减轻,疼痛得以缓解,松解神经粘连,促进局部血运,改善神经的感觉和运动功能,从而起到减压、消炎、止痛的作用。

中医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近况

中医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近况
范 中药 临 床应 用 。
关 键 词 : 椎 间盘 突 出症 , 医药 腰 中
中图分类号: 6 15 R 8 . 3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02— 18 20 ) 1 06 0 A 10 10 (0 9 0 — 0 5— 4 腰椎间盘突出症 ( 简称 LD 是骨科常见病 、 I H) 多发病 ,
刘 建 斌 , 江 华 .钩 藤 对 自发性 高 血 压 大 鼠 心 肌重 构 及原 癌 任 基 因 c—f 表 达 的影 响 [ ] 中 国 中 医基 础 医 学 杂 志 ,00, 嗍 _ J. 20
6 5 :J 4 . ( )4 D一 3
【5 邢之华 , 1] 谭海彦 , 刘卫平 。 .天麻钩藤饮对高血压 病患者 等
是 腰 腿 疼 的 最 常 见 原 因 。它 是 因 椎 问 盘 变 性 , 维 环 破 纤
床表现 出发应将 其归属 于“ 腿 ( ) ” 痹证 ” 范畴 , 腰 脚 疼 “ 等
该 病 的主 要 病 因病 机 是 肾 气 虚 弱 , 寒 湿 邪 乘 虚 而 入 , 风 结
裂, 髓核突 出刺激 或压迫 神经根 、 马尾 神经所 表 现的一 种 综合征 , 以腰及下肢痛 为最 主要 的临床表现。一般 先采 其 用非手术疗法 , 若保守治疗无 效可再采用 手术疗 法。在非
[3 谭海彦 , 1] 邢之华 , 刘卫平 , .天麻钩藤饮对高 血压 病患者 等 血压及血清 G H—P 的影 响 [ ] 湖 南 中 医学 院学 报 , S X J. 2 0 ,0 2 )3 0 4 1 ( 4 :8—3 . 9
赵智强 , 陆跃鸣 , 仲英 , .天麻钩藤饮等 三方对高 血压大 周 等 鼠模 型降压作用的药效动 力学研究 [ ] 中药药 理与 临床 , J.

中医适宜技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进展

中医适宜技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进展

中医适宜技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进展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常见的脊椎疾病,常见于中老年人群。

传统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但这些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副作用和并发症的风险。

中医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理论和临床经验,近年来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护理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将从中医适宜技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护理中的应用进展、相关机制以及临床效果等方面进行综述。

一、中医适宜技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护理中的应用进展1. 中药治疗:传统中药在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相关临床表现方面具有显著效果。

例如,桑枝皮具有活血化淤、止血止泄等功效,可用于缓解局部血液循环不畅引起的局部深层组织缺氧、水肿等症状。

此外,川芎、红花等中药也常用于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炎症反应。

2. 针灸治疗:针灸作为中医的重要治疗手段,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护理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针灸可通过调节脊柱周围肌肉的张力,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神经根受压等途径发挥治疗作用。

此外,针灸还可以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增强机体抵抗力。

3. 推拿按摩:推拿按摩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医手法,在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护理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推拿按摩可以通过调节局部肌肉张力、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神经根受压等途径发挥治疗作用。

此外,推拿按摩还可以促进气血运行畅通,增强机体免疫功能。

4. 中医康复运动:中医康复运动是一种通过特定的动作和姿势来改善病人的生理和心理状况,促进康复的一种方法。

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护理中,中医康复运动通过改善腰椎周围肌肉力量、增强腰椎稳定性、改善脊柱生物力学功能等途径发挥治疗作用。

常见的中医康复运动包括太极拳、气功等。

二、中医适宜技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护理中的相关机制1. 中医适宜技术通过调节机体气血运行,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腰椎间盘突出症常伴随局部血液循环不畅,导致局部组织缺氧、水肿等症状。

中医适宜技术如针灸、推拿按摩等可以通过调节机体气血运行畅通,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从而缓解相关临床表现。

腰痛(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方案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

腰痛(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方案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

腰痛(腰椎间盘突出症)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一、基本情况腰痛(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针灸推拿科最早确定的优势病种之一,从2013年1月到2013年12月,开展了腰痛(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方案的实施工作。

期间接受诊疗方案的门诊患者共有351例,完成351例,平均治疗10天。

应用的主要治疗方法有:针灸、推拿、牵引、中频药物导入治疗、艾灸、拔罐、运动康复训练及口服中药汤剂等。

二、诊疗方案应用情况分析(一)、主要治疗方法应用情况完成的351例病例中,采用的主要治疗方法应用情况如下:特色疗法使用率100%,中药饮片使用率 2.78%,辨证施治率100%。

其中,采纳的关键中医治疗方法情况如下: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7例(2.78%),针灸治疗227例(90.4%),推拿治疗121例(48.2%),中,其他疗法46例(18.3%)。

(二)、应用情况分析按照应用比例将依从性分为三个层次:好(>75%),中等(25%~75%)和差(<75%),采纳的关键中医治疗方法的依从性均为好或中等。

具体而言,依从性好的治疗方法包括:针灸、推拿等;依从性中等的治疗方法有:牵引、中频药物导入治疗、艾灸、拔罐等。

依从性差的治疗方法有:运动康复训练及口服中药汤剂。

依从性好的治疗方法,分析其原因,具有以下特点: 1. 治疗方法的疗效有循证医学证据,被纳入到正规教材以及正式发布的指南中,因此临床医生的依从性好,应用较好;2. 治疗方法能广泛被患者乃至民众所认可,因此患者及其家属的依从性好; 3. 国家相关政策如医保政策的支持,为治疗方法的实施提供了保障。

分析依从性中等的治疗方法的原因,主要有:1. 某些治疗方法有其临床应用的适应症和禁忌症,并非所有的患者均可应用,只有部分符合条件的患者才能够采纳,因此应用比例低,如牵引只适合体质较好的患者; 2. 某些疗法虽然体现了中医药治疗的特色,但尚未经过大样本临床研究证实其疗效,从而限制了其临床使用,如其他疗法中的一些特色疗法,未被广泛接受。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医药学进展分析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医药学进展分析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医药学进展分析发布时间:2021-09-02T10:46:41.983Z 来源:《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21年2期作者:吴超君[导读] 随着我国医疗体系不断完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式也越来越多吴超君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上海 201700)摘要:随着我国医疗体系不断完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式也越来越多,中医学是治疗此疾病的主要方式之一。

当腰椎间盘的纤维出现破裂时,髓核组织就会突出,对硬脊膜和相应部位的神经根带来刺激,导致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要想在此背景下,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效果,需要在中医药学角度,完善和优化治疗方案。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学;进展分析??我国中医学发展悠久,但是其中并不存在腰椎间盘突出的病症。

然而,在古代中医学中对腰间盘突出所导致的腰腿疼痛问题,已有了一个基本的研究。

现代化中医学,主要根据患者的病理和发病机制等多种内容,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进行了分析和研究,主要将其归类“腰疼”和“痹症”的范畴中。

基于此,本文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医学研究进展进行了分析,希望可以给相关的学者提供借鉴价值。

一、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机制临床上腰椎间盘突出症,还被叫作腰椎纤维破裂症。

在对其发病机制进行分析时,发现腰椎间盘会发生退行性变,或者是在外力作用下所引起腰椎间盘内出现外压力的平衡失调,导致纤维出现破裂。

在一般情况下,腰椎间盘突出症大多数患者能够经非手术的方式治愈。

还有一些医学人员对治疗原理进行了分析,发现并没有将退变突出的椎间盘组织进行原位,只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椎间盘组织和受压神经根的位置,如果要想缓解相关的症状,需要减轻对神经根的压迫,积极采取措施消除神经根的炎症,避免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此外,年轻和初次发作的患者,他们症状如果较轻的话,在休息完成后,其基本的症状就能够自行缓解。

但是,如果病情比较严重的话,需要进行非手术处理[1]。

二、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医学特点在临床治疗上,腰椎间盘突出已经成为骨科疾病中发生率最高的疾病之一。

中医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近况

中医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近况

【 关键词】 腰椎 间盘 囊出症 : 中医药疗 击; 综述
让患者在 三维 牵引治疗 后 . 化钠注 射 液 1m . 用 2 利 多 卡 因 腰椎 问盘 突 出症 是一种较 为常见 例 。方法 : 1再 % 的病 症 , 患 者造 成较 大 的痛 苦 。笔 取俯卧位 . 次施 推拿法 . 脉和足 太 1 l 地 墓 米 轮 1 E 维 生 素 B 给 依 督 5T , T l 0m . n 者 将近几 年来 临床 治疗腰椎 问盘 突出 阳经施 维 法 ; 肾俞 、 跳、 门、 中 、 05m , 环 段 委 . g 维生素 岛 10嘴 , %碳酸氢钠 0 5
朱城等
仰卧 6 , 围保 护下 翻身。绝 用牵 引 加针 刺 治 疗 腰椎 间 盘突 出症 ~8h后 腰
对 卧 床 3目 . 用 中 西 药 。3~5 日后 . 1 酌 5 。方法 : 腰臀 部 压痛点 , 2 0倒 取 用 6
床1 , 周 再行骶管 冲击 1 次。两对照组 均5 , 4倒 分别 用 三维牵 弓 、 管 冲击 I骶 法。随访 3个月 . 结果 3组 分 剐为 : 优
按 于患处快速按抖 , 设转角 1 s , 6~1o向
健侧旋 转 , 用拇 指指 腹 按 压 突 出平面 的上一棘 突, 与转力对 抗 1 并 ~3敬 , 卧
两拇指重 叠 在 突 f b间隙 ( 压 痛 明显 倒 , 或 好转 6倒 。
处 . 向内下 4。推压 3 次 。硬板床 14 牵引加针刺镇痛 治疗 5, ~6 .
针 法: 将踝套分 : 于脚躁 两恻 , l 缠 扣合 粘 度 , 然后双手 重叠 , 用掌 根 自下而上按 尽量 前 曲, 对性 增 强前 曲角 度 。医 左 扣, 拉直两侧牵 引带 , 用绳 索 于牵引 带 压病 椎 关 节棘 突 3遍 , 然后 做腰 椎恻 者右手拇 指 按 压棘 突 , 手 置患者 左 用力 向后 转动 至最大 限度 , 突然 的三角环上 . 过床 头滑轮 悬 吊, 引 卧斜 扳 , 通 牵 常可听到“ 喀嗥” . 声 用掌根 平 肩 . 加力侧扳 , 并用 拇指加 力 向前下 推按 . 重量 5k, 再将膝套分开缠 于膝关节上 推脊 柱两侧 . 背 部 自上 而下 缓慢 推 从

中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新进展

中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新进展
中图分类号 : R 6 8 1 . 5 + 3 文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编 号 : 1 6 7 2 — 8 3 5 1 ( 2 0 1 3 ) 0 5 — 0 0 4 9 — 0 3
腰椎间盘突出症 ,系 由于腰椎 间纤维环 退变或外伤发生 腰 内空 腔之 中 , 为湿痰瘀而凝滞不通而为痛 , 当依据脉证辨析 裂隙 , 在外力作 用下 , 使髓核等椎 间盘组织 向后 或后外方膨 出 而分治 之。” 均 明确指 出气血不足 、 肝肾亏虚 、 气滞血瘀 , 风寒 或突出 , 刺激、 压迫脊髓神经根 , 进一步导致神经根炎症 、 神经 湿邪外袭 、 经络痹阻是本病发生的主要病 因。本病主要表现为 根营养 障碍和传 导性 损害 , 出现腰 痛 、 坐骨神经痛 , 甚 至明显 腰 骶部疼痛及 下肢酸麻胀 痛 , 与痹证相似 , 张仕 年等[ 3 1 认为腰 的神经功能障碍的一种疾病_ 1 _ 。腰椎 间盘突出症是 目前 临床上 椎 间盘 突出症是 由于风寒 湿邪痹阻腰部 经脉 ,致使气血运行 的常见病和多发病 。在本病的流行病 学研究 中, 国外学 者常以 不 畅 , 风寒湿是 主要病 因, 经脉闭塞气血阻滞 为基本病机 。现 下腰痛为调查对象 , 引起 下腰痛的疾病很多 , 主要 是腰椎 间盘 代 医学 认 为 ,腰 椎 问 盘 突 出症 引起 腰腿 痛 的 机 制 主 要 是 突 出 突出症及其继 发的疾病 。 据统计 , 有8 0 %的人在一生中有过下 的髓核对 神经根的机械性 压迫 ,无菌炎症刺激以及 自身免疫 腰痛的体验 ,下腰痛就诊患者 中诊断为腰椎 间盘突 出症 的要 反应 引起一系列 的临床症状有关 。 占1 / 4 , 并且出现上升趋 势日 。 本病易发于青壮年 , 2 0 ~ 4 0岁之 间 2腰 椎 间 盘 突 出症 的传 统 处 方 治 疗 的患者约 占腰椎间盘突出症的 6 0 %~ 8 0 %, 4 0岁 以上 的患者 约 根 据《 内经 》 的论 述 : “ 腰者 , 肾之府 , 转摇 不 能 , 肾将 惫 占2 0 %一 3 5 %, 临床上以 L 4 — 5和 L 5 一 S l 椎间盘突出为最多见 , 矣” , 说 明腰 痛肾虚为本 , 感受外邪跌扑 闪挫等为标 , 腰椎 间盘 占9 0 %以上 。 突出症 在临床上根据 中医辨证分型将腰椎间盘突 出症分为 四 1 腰 椎 间盘 突 出症 的 发 病 机 制 大类 型。治疗原则主要是因人制宜 、 因地制宜 、 因时制宜 ; 温经 腰椎问盘突 出症发病机制 皆由肾气 亏虚精血不足 ,筋 骨 止痛 ; 急则治标 , 缓则治本 , 标本 同治。瘀血 阻滞 型 : 患者腰痛 缺乏濡 养 , 或风寒湿热 邪闭 阻经 络 , 或跌扑 闪挫 , 以致 经络受 痛如针刺 , 痛有定 处 , 并觉下肢麻 木重着 , 腰部活 动时咳嗽加 损, 气血 阻滞 , 不通则痛所致 。祖 国医学认 为腰 为肾之府 , 督 脉 重 , 舌 质正常或 紫色 , 脉涩不利 , 此 为瘀 血阻滞型 , 不通则 痛 , 并与脊里 , 肾附其两旁 , 膀胱经 夹脊 络肾 , 行于腿 的后 面 , 胃经 治以活血化瘀 , 舒筋通络 , 方用身痛 逐瘀汤加减 : 苏梗 1 2 g 、 厚 行于腿的前面 , 胆经行于腿的侧面。中医腰腿痛之发病多由外 朴 1 5 g 、 砂仁 1 0 g 、 广香 1 2 g 、 红花 1 0 g 、 赤芍 1 2 g 、 玄胡 1 5 g 、 桃仁 感六淫 病邪侵袭 , 风、 寒、 湿邪气 侵袭人体 , 经脉痹阻 , 气血 运 1 2 g 、 苏木 2 0 g 、 香附 1 5 g 、 乳香 1 0 g 、 杜仲 2 5 g 、 甘草 3 g 。气虚血 行不畅 , 肾精与骨髓失于濡养 。经筋循行体表 , 风寒湿之邪 侵 滞 型 : 由于腰部损伤 日久 , 腰臀疼痛 , 活动受 限 , 向下肢放射性 袭肌肤经络 , 着于筋骨关节 , 导致气 血涩滞 , 筋脉气 血不和 , 闭 隐痛 , 面色苍 白 , 身 软无力 , 舌质紫 暗 , 脉虚 涩 , 这 是气虚血行 阻不通则引起疼痛 , 形成痹证 。故可见肌 肉、 筋骨酸痛 、 麻木 、 不畅所致 , 宜补气行 血 , 方选补 阳还五汤加味 : 生 黄七 1 2 0 g 、 当 重着 、 活动不利 。《 素问・ 痹论》 指 出: “ 风寒 湿三气杂至 , 合而为 归尾 1 5 g 、 赤芍 1 0 g 、 桃仁 1 2 g 、 红花 1 0 g 、 川芎 1 2 g 、 地龙 1 5 g 、 秦 痹也 。其风气胜者 为行痹 , 寒气胜者为痛痹 , 湿气胜者 为着 痹 艽 2 5 g 、 牛膝 1 2 g 、 甘草 3 g 。 风寒湿型 : 腰部疼痛时轻 时重 , 转侧 也。 ” 本 病以痛痹最为多见 。 《 杂病源 流犀烛 ・ 腰脐病源流》 则 明 不利 , 遇冷加重 , 得温则舒 , 阴寒潮 湿发作或加重 。舌 苔 白腻 , 确指 出“ 腰 痛 …… 。 肾虚其 本也 , 风寒湿 热痰饮 , 气滞 血瘀 闪挫 脉沉 , 此属风寒湿所致 , 治宜祛风散寒 , 除湿温经通络 , 可用独 其标也” , 说明该病的病 因病机 。另外慢性 劳损及跌扑外伤 , 或 活寄 生 汤加 减 : 独活 1 2 g 、 秦艽 2 5 g 、 防风 1 5 g 、 细辛 5 g 、 川 芎 姿势体 位不正 , 腰部用 力不 当 , 使肌 肉收缩牵拉 的附着点 , 即 1 5 g 、 当归尾 1 5 g 、 熟地 1 5 g 、 白芍 1 5 g 、 肉桂 6 杜 仲 2 5 g 、 狗脊 肌腱 与骨的结合 部 , 损 伤经脉气 血 ; 致 使经脉气 血阻滞 , 痹 阻 3 0 g 、 牛膝 1 0 g 、 制川乌 1 0 g 、 制草乌 1 0 g 、 甘草 3 g 。肾虚腰痛型 : 不通 , 不通则痛 ; 跌扑 闪挫 后 , 络破血溢 , 离经之血渗入肌 肉腠 腰 腿痛绵绵 , 痛处喜按喜温 , 腰膝酸软无力 , 遇劳加重 , 卧侧减 理, 形 成瘀血。瘀血阻遏 , 气机运行 不畅 , 导致气滞 血瘀 , 肾精 轻 , 常反复发作 , 患肢 疼痛麻木 , 甚 至肌 肉萎缩 , 脊柱侧弯 , 腰 和骨髓失于濡养 , 故可见肢体疼痛麻木不适 。若筋伤劳损反复 椎 生理弧度消失 , 腰骶椎旁按压胀痛 明显 , 并 向下肢放射 。偏 发作 , 还可导致经筋 的粘连 、 瘢痕 。内因主要归结为气血失和 。 肾 阳虚型 面 白无华 , 手足不 温 , 舌淡, 脉沉细 , 治宜补 肾壮 阳 , 气、 血是人体生理活动的物质基础 , 依靠 脏腑的功能活动 而产 温通经络 , 方 以右归 丸加 味 : 肉桂 6 g 、 附子 1 0 g 、 鹿角胶 1 5 g ( 烊 生, 若气 血化生乏 源 , 导致气血亏 虚 , 经筋组织得 不到充分 的 化服 ) 、 熟地 1 5 g 、 山药 3 0 g 、 山萸 肉 1 5 g 、 枸 杞子 3 0 g 、 杜仲 3 0 g 、 濡养 , 以致筋络拘急不舒 , 甚则致舌卷 、 挛缩等重症 。若脏腑功 狗脊 3 0 g 、 牛膝 1 0 g 、 制草乌 1 0 g 、 制川 乌 1 0 g 、 当归 1 5 g 、 秦 芄 能失调 , 使水谷精微失于输布导致经筋失其温养则 弛纵不用 。 3 0 g 、 地龙 1 5 g 、 甘草 3 g , 偏 肾 阴虚 型 : 心烦失眠 , 口燥 咽 干 , 面色 本病属 中医“ 腰腿痛” “ 骨痹 ” 或“ 痹症 ” 的范畴 。《 内经 》 日: “ 腰 潮红 , 手足 心热 , 舌红 , 脉 细数 , 治法采用补肾 , 滋阴通 络 , 方用 为。 肾之府 , 转摇不能 , 肾将 惫矣” ; 《 丹溪心法 ・ 腰痛篇》 指出“ 腰 左 归丸加 味 : 熟地黄 2 0 g 、 枸杞 1 5 g 、 山萸 肉 1 5 g , 龟板胶 1 5 g ( 龟 痛主湿热 , 肾虚 , 瘀血, 挫闪 , 有痰积” 。其发病机理主要是肝 肾 板 胶不宜煎 、 只能烊化服用 ) 、 杜仲 3 0 g 、 牛膝 1 0 g 、 菟 丝子 2 0 g 、 亏虚 、 气血 不足 、 气滞血 淤 、 卫 气不 固、 腠理 空疏 、 风寒湿热 之 秦 艽 3 0 g 、 血藤 3 0 g 。 邪乘 虚侵入 , 经络 闭阻 , 气 血流通 不 畅 , 不通则 痛 , 而 发生疼 3腰椎间盘突出症 的针灸治疗 痛 。《 七松岩集 ・ 腰痛》 日: “ 然痛有虚实之分 , 所谓虚者 , 是两 肾 中医认为腰椎 问盘突 出症 发病机制 主要是气滞 血瘀 , 气 之精神气血虚也 , 凡言虚证 , 皆两 肾 自痛耳 ; 所谓实者 , 非。 肾家 血运行不畅 , 痹 阻经脉引起 。按针灸经络辨证理论 , 该病主要北方药学 2 ຫໍສະໝຸດ 1 3年第 1 0卷第 5 期

中药内治腰椎间盘突出症研究进展

中药内治腰椎间盘突出症研究进展

中药内治腰椎间盘突出症研究进展一、本文概述腰椎间盘突出症,作为一种常见的脊柱疾病,近年来在我国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中医内治法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瑰宝,其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本文旨在对近年来中药内治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进展进行全面综述,以期为进一步深化中医药在脊柱疾病领域的应用提供理论支持和临床指导。

我们将从中药内治法的理论基础入手,探讨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机理和优势。

接着,我们将重点分析近年来中药内治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成果,包括各种中药方剂的应用、疗效评价以及可能的作用机制。

我们还将关注中药内治法在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减轻疼痛、促进功能恢复等方面的实际效果。

我们将对中药内治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现状进行总结,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

我们希望通过本文的阐述,能够为中医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的进一步应用和推广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二、中药内治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理论基础中药内治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理论基础主要源于中医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原则。

中医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于“痹症”范畴,多因风寒湿邪侵袭、劳损外伤、肝肾亏虚等因素导致经络痹阻、气血运行不畅。

因此,中药内治的目的在于疏通经络、活血化瘀、散寒止痛,从而达到缓解症状、促进康复的效果。

在中药内治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过程中,常用的中药材主要包括活血化瘀药、祛风散寒药、补益肝肾药等。

这些药材能够针对病因病理,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炎症消散,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从而缓解腰部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

中药内治还强调个体化治疗,即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体质状况等因素进行辨证施治。

通过个性化配伍药材,调整药物剂量,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中药内治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理论基础是中医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原则,通过选用适当的中药材和个性化治疗方案,能够有效地缓解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未来,随着中医药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发展,中药内治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和效果也将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和完善。

近五年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研究进展

近五年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研究进展
(. 市中医院针灸推拿科 广东清远 5 10 ;2 1 清远 150 . 职业技术学院护理学院 广东清远 5 11) 清远 15o
摘要 :综述 了近五年针灸治疗腰椎 间盘 突出症的研 究近 况。按 不同针 灸方法、特 色针灸 、特异性 穴位 治疗等方面
进行综述。认 为针 灸治疗腰椎 间盘 突 出症 具有较好 的疗效 ,特 别是特 色针灸、特异性穴位疗 法具 有其 特点,但 也还存 在一些不足。今后应进一 步从针 灸治疗机理 、针刺 方法、穴位 筛选 、特 色针 灸等方面进行深入研 究,对本病 的诊 疗标
0) 5。
2 温针灸疗法
尹 氏等[ 3 1 用温针灸治疗 3 0例 ,并设 针刺对 照组 3 0例 ,取 穴 相 同 ,不加 艾灸 。选 穴 :L 3一 L 、L 一 L 、L 4 4 5 5一 s 水 平的夹脊 穴 ,肾俞 、 l 秩边 、环跳 、委 中 、阳陵泉 、承悬 钟 、昆仑 。 腰 及 臀部 穴 位 取 双 侧 ,下 肢 穴 位 取 患 侧 。 针后 在腰椎夹脊穴 、肾俞 、委 中穴 上 ,用长约 2m c 的药艾条插 于针柄末 端 ,点 燃施灸 ,灸 2 。 壮 治疗后观察对 比两组综合疗效指数 、疼痛指数 , 治疗 组 均 优 于 对 照 组 。 牛 氏 以 温 针 灸 治 疗 7 8 例 ,并与 6 例对照。温针治疗 主穴取相应夹脊 0 穴 ,配穴取腰 阳关 、命 门、肾俞 、次够 、环跳 、 风 市 、委 中 、三 阴 交 、昆 仑 、后 溪 、 阿是 穴 。 以上诸 穴 除腰 部穴 取 双 侧 外 ,余 穴 均取 患 肢穴 。 取对应夹脊 以 0 0 m×7m .m 4 5 m的毫针 ,针尖斜 向脊柱 呈 4 深 刺 ,引针 得 气 ,在 针 柄套 置 艾 5度 炷施 灸 ,灸 3 5壮 。命 门 、腰 阳关 、委 中进 针 _ 得 气后 施 以捻转 补 法 2 3 n — mi,继 之 施 以艾 条温 和灸 ( 火 须靠 近 针柄 ) 以患者 自觉有 温 热感 沿 艾 , 针 体传 人 为度 ,并 确保 施 灸 穴位 有 持 续温 热感 , 每次 施 灸 2 0— 4 mn 0 i。其 余 各 穴 得气 后 施 以平 补平 泻 法 ,对 照 组 治 疗 除 不 采 用 灸 法 外 ,针 刺 取 穴 、操 作 、疗 程 均 同 治 疗 组 。两 组 均 治疗 2 个疗程后统计疗效 。治疗 组有效率 9 . %,对 75 4 照组 7 . %,两 组 对 比 (< .1 治 疗 组 疗 效 33 3 P 00)

腰椎间盘突出症研究近况

腰椎间盘突出症研究近况
维普资讯

5 ・ 4
江 西 中 医药 2 0 0 2年 6月 第 3 3卷 第 3期
腰椎 问盘突 出症研 究近况
李素明 周 福 贻 ( 1南 京 中医 药大 学 2 0 0 0级骨 伤硕 士 南 京 2 0 2 ; 2江苏 省 占因腰 痛 住 院 治 疗 者 2 % ~4 % 。本 病 5 0 J
自 13 9 4年 被 描 述 至 今 已 有 近 7 0年 的 历 史 , 其 发 对
生 的生 物力 学 基础 、 因 、 机 的 认识 和诊 疗 方 面均 病 病
充分 说 明 了椎 间 盘 突 出机 理 的 复 杂 性 , 是 在 椎 间 它
杂, 目前所 知甚 少 , 般 认 为椎 间 盘退 变 是椎 问 盘 突 一
出的前 提 。对 于突 出物 的组 织 起 源 , 者 们 有 各 自 学 不 同的看法 , 报告认 为突 出物 主要 是髓 核 物质 ; 有 有
报 告 认 为 主 要 是 纤 维 环 成 分 ; 有 人 认 为 以 软 骨 终 也
有 了长 足 的进 步 , 就 近年 来 对 L H 的一 些 新 的认 兹 D
识 作一 综述 。 1 对 椎 间 盘 突 出 机 理 的 认 识
盘退 变 的基 础 上 多种 因素 综 合作 用 的结 果 。
2 炎 症 是 L H 腰 腿 痛 的 重 要 原 因 D 多 年 以 来 , DH 所 引 起 的 神 经 根 痛 一 直 被 认 为 L
增殖 的纤 维 软骨 组 织 是 突 出椎 间 组 织 的 起 源 , 不 而 是传 统认 为 的原 有 的椎 问 盘 组织 。事 实 上绝 大 多数 的椎 间 盘突 出物 并 不 是 仅 仅 起 源 于 某 一 组 织 , 是 而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西医治疗现状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西医治疗现状
椎 间盘 纤 维 环 破 裂 症 、 椎 问 盘 腰 脱 出症 , 临 床 常 见 腰 腿 痛 疾 病 之 一 。其 发 病 是 由 于 腰 椎 间 为 盘 的退 化 与 损 伤 , 导致 脊 柱 内外 力 学 平 衡 失 调 , 得 椎 间盘 的 使 髓 核 等 间 盘组 织 向后 或 后 外 方 膨 出 , 激 、 迫脊 神 经 或 马 尾 刺 压 神 经 , 起 腰 痛 、 肢 痛 或 直 肠 功 能 障碍 甚 至 明显 的神 经 功 能 引 下 障 碍 。 临床 上 以腰 4 5腰 5 骶 l 见 , 同时 也 可 发 生 在 ~ 、 一 多 但

出其 根 性 疼 痛 并 不 严 重 , 而相 反 , 时 小 的 突 出 可 引起 更 严 重 有 的疼 痛 。 因此 , 械 压 迫 并 非 腰 椎 间 盘 突 出 症 患 者 神 经 根 疼 机 痛 产 生 的唯 一 因 素 。 近 年 来 , 们 发 现 在 神 经 根 周 围发 生 的 人 炎 症 反 应 可 能 是 产 生 疼 痛 的 重 要 原 因 , 且 已 在 人 和 动 物 突 并 出 的髓 核组 织 中发 现 了 P A2各 种 细 胞 因 子 、 列 腺 素 E 及 L 、 前 2
氧化 氮等 炎 症 递 质 , 中 以 白细 胞 介 素 一1、 瘤 坏 死 因子 其 a肿
最 为重 要 。手 术 中也 常 常 发 现 神 经 根 表 现 出 充 血 、 肿 , 似 水 类

种 炎 症 样 变 化 _ 。所 以 , 以 机 械 因 素 解 释 腰 椎 问 盘 突 出 4 j 仅
症 的病 理 机 制 是 远 远 不 够 的 , 症 因 素在 其 中 的作 用 越 来 越 炎 引起 大 家 的关 注 , 其 是 白细 胞 介 素 一1 I 尤 (L一1 能 刺 激 组 织 )

中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近况

中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近况

2 治疗 大法
痛等 症 状 为 特征 的一 种病 变 [。国 内外 许 多学 者 对腰 椎 间 1 】 盘突 出症 ( D L H) 的病 因学进 行 了广泛 深入 的研 究 ,提 出 了椎 间盘 退变 、损 伤 、遗 传 因 素 、妊娠 、免 疫 、生 理 结构 以及 生物 进 化 因素 等 多种 学 说 口。导致 腰 椎 间盘 突 出 的原 】 因 ,有 内因 也有 外 因 ,内 因即 为衰 老所 致椎 间盘退 行 性病 变 ,外 因则 主 要 是一 些 不 良的生 活 习惯 和外 伤 p。其 主要 J 病 理 变 化 是 突 出 物 对 硬 膜 囊 和 脊 神 经 根 的压 迫 和 刺 激 而 导致 的 一系 例 临床 症 状 。腰 间盘 相 当于 一个 微动 关 节 ,是 由透 明软骨 板 、纤 维 环和 髓 核组 成 ,分布 在 腰椎 骨 间 ,腰 椎 间盘 退 行性 改 变或 外伤 所 致 纤维 环 破裂 ,亦或 腰 椎 间盘 内压 力 突 然升 高 ,髓 核从 破裂 处 脱 出 ,压 迫 腰椎 神经 而 出 现 腰腿 放 射性 疼 痛 。属 于 中医 学 “ 痛 ” 腰腿 痛 ” 痹 腰 、“ 、“
第年期第期 2第 ・1 0 0总4 13下 刊 月 3 O6 半 2 月 卷
文 章编 号 : 17 —79 ( 0 2)一60 6 —4 6 22 7 2 1 0 ・100
腰椎 间盘突 出症 是指 腰椎 间纤维 环 部分 或 全部 破裂 , 髓 核 突 出压 迫 神经 根 或脊 髓等 ,引 起 的 以腰痛 伴下 肢 放射
◎ IIDACF CEOSD教 HCRCT DENAC N EO EI D远O SN IU E T 程 哼M N M I
中 医治 疗 腰 椎 间盘 突 出症 近 况

中医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效果评价

中医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效果评价

CJCM 中医临床研究 2016年第8卷第19期 -99-中医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效果评价Clinical efficacy of TCM medicine on LDH王冠锋(偃师市诸葛镇卫生院,河南偃师,471900)中图分类号:R274.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860(2016)19-0099-02证型:ADI【摘要】目的:评价中医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

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收治的7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依据患者的意愿分为两组,对照组39例口服双氯芬酸钾分散片、甲钴胺胶囊配合骨盆牵引、推拿按摩治疗,观察组39例给予中药内服结合牵引、推拿按摩治疗,评价两组治疗后的症状、体征、疗效以及安全性。

结果:观察组治疗后3个月症状、体征、总体证候量表评分、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用中医药综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效果显著。

【关键词】中医药;腰椎间盘突出症;推拿按摩【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clinical efficacy of TCM medicine on lumbar disc herniation. Methods: 78 case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39 case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diclofenac potassium dispersible tablets, mecobalamin capsules, pelvic traction and massage. The observed group took TCM medicine, pelvic traction and massage. Results: In 3 months, symptoms, signs, overall syndrome scale score and efficacy were better in the observed group (P<0.05). Conclusion: TCM comprehensive treatment was effective on LDH.【Keywords】TCM medicine; Lumbar disc herniation; Massagedoi:10.3969/j.issn.1674-7860.2016.19.043腰椎间盘突出症为一种临床常见多发病,表现为腰痛不适,病情反复发作,严重者会出现不同程度下肢瘫痪、大小便功能障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工作[1]。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医治疗研究进展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医治疗研究进展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医治疗研究进展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主要由于腰椎间盘的退行性变或损伤引起,表现为下腰部疼痛、肌肉疲劳和腿部放射痛等症状。

传统中医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经验丰富,近年来,随着中医药现代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了中医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本文将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医治疗研究进展进行详细介绍。

一、中医病因病机观点中医学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与肝肾不足、气血运行不畅、寒湿瘀滞等因素有关。

具体来说,肝肾不足会导致腰肌劳损、腰肌挛缩、腰肌失弛等症状,从而导致腰椎间盘变形或受压;气血运行不畅则会导致局部供血不足,加重了腰椎间盘的退行性病变;寒湿瘀滞则会导致软组织肿胀、气血凝滞,进而形成局部压迫和疼痛。

二、中医药治疗方法1、中药内服治疗中药内服是中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常用方法。

常用的中药有独活、巴戟天、细辛、枸杞子、菟丝子等。

其中,独活和巴戟天具有活血通络、温肾壮阳的作用,可以缓解腰部疼痛和腿部放射痛;细辛和菟丝子具有祛风散寒、活血止痛的作用,可以减轻病变部位的局部炎症反应;枸杞子则具有滋阴补肾、明目益气的作用,可以缓解疲劳和肌肉紧张等症状。

2、针灸治疗针灸治疗是中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重要方法之一。

通过针刺腧穴,调节经络气血,缓解肌肉疼痛,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从而减轻炎症反应和改善病变组织营养状态。

常用的腧穴有肾俞穴、大椎穴、劳宫穴等。

研究表明,针灸治疗可以缓解患者的腰部疼痛、腿部放射痛和腰肌痉挛等症状,极大地提高了治疗的效果。

3、中药外治中药外治是将中药制剂或草药直接应用于病变部位,通过皮肤吸收或局部刺激来发挥治疗作用。

常用的中药外治方法有膏贴敷贴、草药熏洗、草药熨热等。

研究表明,中药外治可以缓解疼痛和肌肉紧张等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三、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中医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中药治疗和针灸治疗两个方面。

目前,越来越多的临床研究证实了中医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中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近况

中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近况

中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近况
韩艳;白小军
【期刊名称】《江西中医药》
【年(卷),期】2006(037)002
【摘要】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常见病、多发病,是腰腿疼的最常见原因。

到目前为止,其病机尚不明确,比较公认的观点有机械刺激学说、炎症刺激学说、自体免疫学说等。

近年来有关中药为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报道较多。

现综述如下:
【总页数】3页(P59-61)
【作者】韩艳;白小军
【作者单位】陕西中医学院,西安,712000;陕西中医学院,西安,712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81.5
【相关文献】
1.中药治疗腺样体肥大研究近况 [J], 张鹏;谯凤英
2.中医中药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临床研究近况 [J], 陈奎铭;王小平;蔡惠群
3.中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近况及评价 [J], 农勇安;刘祖清;叶宗昌
4.中药治疗广泛性焦虑症的研究近况 [J], 李桂德;田军彪
5.中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近况 [J], 谈东辉;赵继荣;朱换平;李红专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 键 词 : 椎 间 盘 哭 出症 ; 医药 疗 法 ; 述 腰 中 综
中图分类号 : 7 .3 R24 3
文献标识 码 : A
腰 椎 间 盘 突 出 症 (1m a nevr ba ds u b ritre e rl i t c
身体 的某一 特定 位置 上 ( 如穴 位 ) 使 局 部 毛细 血 管 , 扩张 、 液 循 环 加 速 、 部 肌 肉松 弛 , 到 消炎 、 血 局 起 消
缩急。 《 ” 医学心悟》 也说 : 腰痛 拘急 , 引腿 足” “ 牵 。
中医药在保守治疗本病具有独特优势 , 尤其是中药、 牵引 、 手法 推拿 及针灸 等方 面 , 现就 近几年 相关 文献
资料 进行 综述 。
部肌 肉痉挛 , 纠正脊柱侧 凸, 使腰椎间隙增大 , 减轻 椎间盘的压力 , 促使 突出物 回纳获得该病与神经根
感觉和运动功能 , 从而起到减压、 消炎 、 止痛的作用 。
施 氏 在采用 Fwe体 位 的牵 引 的基 础 上 , 松解 ol t 用
筋骨或风寒邪虚侵人 , 或瘀血阻滞 , 邪着经络 , 以
致筋脉不和 , 气血运行失调而致腰痛。故椎间盘源 性下腰痛的发生发展与素体虚弱 、 先天肾气不足 、 外 力 损伤 、 外感 风寒 湿 邪 的侵 袭 有 直 接 关 系 , 体 虚 素 弱, 肾亏虚为本 , 肝 损伤、 外感风寒湿邪为标。治疗
JA 1NGX OU lJ RNA L OF RA T O L CHNE E MEDI I E T DI I NA t S CN
中医药 治疗腰椎 问盘突出症近况
★ 孟 军龙 安文 杰 (. 1 陕西 中医学 院 2 1 00级硕 士研 究 生
阳 75 0 ) 4 0 0
兰 州 70 0 ,. 肃省 庆 阳 市 中 医院 300 2 甘
5 ; 用牵引配合 中药离子 导入法治疗腰椎 % 张氏
间盘突出治疗 1 例有效率 9 .6 也是在牵引的 9 7 4 %, 基础上 , 通过颈腰椎离子导入治疗仪促进 中药皮肤 吸收 , 可谓与 中药熏蒸有异 曲同工之效 。陈氏 认 为热敷疗法是将发热的物体置于身体的患病部位或

7 ・ 0
hraL H) e i,D 系纤维 环 破 裂 后 髓 核 突 出 压 迫神 经 根 n
造成以腰腿痛为主要表现的疾病。根据该病的临床 表现 , 可归 于 “ 痛 ” “ 腿 痛 ” “ 症 ” 范 畴 。 腰 、腰 、痹 等 医书中早有记载 , 素问 ・ 如《 刺腰痛篇》 中说 :衡络 “ 之 脉令 人腰 痛 , 可 以俯仰 , 不 仰则 恐 仆 , 之 举 重 伤 得
腰 ” 又云 : 肉里 之 脉 令 人 腰 痛 , 可 以 咳 , 则 筋 , “ 不 咳
肿、 驱寒湿 、 减轻疼痛 、 消除疲劳作用 的一种治疗方 法, 其通过 中药沙袋热敷 治疗 8 6例患者有 效率达
9 3% 。 5.
2 牵 引疗 法
临床 上应 用 牵 引 治疗 的 目的 是 : 1 缓 解 腰 背 ()
及 风寒 湿之 邪一并 抽 出体外 , 从而 共奏祛 邪逐瘀 、 通
要是恢复生物化学平衡 , 两法共施取得 良好 的临床
疗效 ; 3 手法推 拿及 整复
手 法推 拿 治疗 可 直 接 或 间接 地解 除 循环 、 营养
的障碍 , 使局部血液循环加快 , 从而促使神经根周围 的局部组 织水 肿及 无 菌 性 炎症 消 退 , 解 局 部 软组 缓 织的痉挛 , 使受 累神经的功能改善。从而达到中医 的血脉调和 , 循环流畅的 目的。手法整复可矫正脊
的相对位 置关 系 ;2 椎 间孔 增 大 , 下关 节 突 关节 () 上 间隙增 宽 , 关节 滑膜 的挤压 减轻 , 对 使疼 痛缓解 或 消 失 ;3 松解 粘 连 , 进 局 部 血 液 循 环 , 善 神 经 的 () 促 改
1 中药 内服及 外敷 中医认 为 本病 乃 。 肾精不 足 、 ’ 肾气虚 弱 不 能充 养
江 西中医药 2 1 年 7月第 7期 总 4 01 2卷第 3 3期 4
治疗 主要 恢 复脊柱 生 物 力学 平 衡 , 以薄 氏 腹针 主 而
的优势 。这是由于通过直接针刺背部病灶达到疏通 病灶中壅滞气血 、 逐瘀化滞 、 散结止痛之功, 再配合 火罐 , 黏滞 之痰 饮 及 浓稠 之 瘀 血 和_ 些 致 病 物质 将
改善 ; 用 D Y 1 吴氏 Y 一 型三维正脊仪的三维正脊法
是对脊柱纵轴 、 冠状轴, 快速 、 定量施力 , 通过对脊柱 三维结构的调整 , 达到治疗椎间病变的 目的, 他认为 通过三维腰椎牵引, 可使腰椎间隙增大 , 加大椎问盘 内的负压, 减少椎问的突 出物对神经有的压迫 , 水平 牵引可增加椎管及椎间管的容积 , 增加神经根 、 硬膜 囊的相对空 , 以有效 的缓解神经 根压迫症状 ; 姚 氏 认 为治 疗 腰 椎 间 盘 突 出 的关 键 不 是 突 出椎 间 8 盘的回纳 , 也不是消除骨质增生和扩大椎管 , 而是摆 正椎骨的位置即纠正脊柱三维方向的改变 , 恢复脊
则 补肝 肾 以固本 , 肝 理 气止 痛 , 阳散 寒 治 其标 。 疏 温 郭 氏 采 用 口服 中药 , 以独 活 寄生 汤 随症 加 减 运 用
法、 斜扳法及牵拉颤压法治疗 16 5 例患者 , 有效率达
9 .9 ; 氏 认 为用 三维正脊 法 治疗可 解除 肌痉 35% 陈 挛 、 解脊 柱软组 织 、 解 神 经 根 张力 , 松 缓 可使 偏 离 中 心轴 线 的椎 体 轴 向靠 拢 , 助纠 正关 节错 位 , 协 使病 情
柱生 物力 学平衡 及 生 物化 学 平 衡 , 其 用 三维 正 脊 故
治疗 7 例患者 , 3 愈显率 7 .% ; 氏。 自拟乌头除 26 宋 。
湿汤 以散 寒除湿 、 祛痹 止痛 、 通经 活血 之功 治疗寒 湿
痹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配合牵引使腰椎间隙增大 , 缓解或消除对神经根 的压迫和刺激 , 有效率达 9 .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