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同步练习:第17练 解放战争
人教版必修一:第17课《解放战争》同步练习及答案
必修1第17课解放战争1.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出现了一个由民族战争向国内战争过渡的阶段,这一阶段中中国共产党进行政治斗争的基本内容是A.争取和平民主、反对内战独裁B.进行重庆谈判,商讨建国大计C.召开政协会议,改组国民政府D.揭露美蒋阴谋,避免全国内战2.1945年,在努力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中,毛泽东告诫全党:“我们当了人民的代表,要代表得好,不要像陈独秀。
”对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是A.一切为了和平B.不首先挑起内战C.防止国共合作再次破裂D.对国民党要做两手准备3.毛泽东赴重庆谈判时,蒋介石希望达到的目的是A.将发动内战的责任加在共产党身上B.借谈判之机,诱使共产党交出人民军队C.建立一个联合政府D.借谈判之机,进攻解放区4.抗战胜利后,国共两党没有就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政权的合法地位问题达成协议的根本原因是A.美国实行扶蒋反共政策B.二战后冷战局面的消极影响C.民族矛盾已不再是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D.两党所代表的阶级利益根本不同5.标志着全面内战爆发的事件是国民党军队进攻A.陕甘宁解放区 B.中原解放区 C.晋冀鲁豫解放区 D.大别山区6.下列不符合中共解放战争时期制定的《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的是A.没收地主的土地B.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C.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D.废除土地私有制7.“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同中国共产党的土改政策密不可分”。
对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是A.土改打击了封建地主,削弱了蒋介石统治的基础B.土改促进了解放区经济的发展C.土改调动了农民生产和革命的积极性D.通过土改建立了广泛的统一战线8.毛泽东说:“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
是蒋介石的二十年反动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是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
”这里所说的转折点是A.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B.三大战役的胜利C.南京解放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9.在人民解放战争期间,中共与国民党先后进行了两次谈判,其主要目的是A.争取国内和平 B.尽快结束内战 C.共建联合政府 D.为战争作准备二、非选择题:10.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内战爆发前后美国对国民政府援助统计训练军事人员材料二:战争初期国共双方军事实力对比回答:(1)根据材料一概括抗战胜利后美国对华的基本政策和目的。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17课解放战争同步试题
第17课解放战争同步试题一、选择题1.据台北“国史馆”藏《蒋中正总统档案》载,重庆谈判前,蒋介石指示谈判代表在政治上对中共可尽量宽大让步,甚至表示可以一再容忍,务取宽大,以此妥协换取军事上的绝对统一。
据此推知,重庆谈判最终破裂的真正原因是()A.国内外要求和平的压力巨大B.共产党针锋相对并据理力争C.军事统一是蒋介石既定方针D.重庆政协会议力主和平建国2.中共领导人在解放战争某时期说:“我们好似一根扁担,挑着陕北和山东两个战场。
我们要责无旁贷地打出去,把陕北和山东的敌人拖出来。
我们打出去挑的担子愈重,对全局愈有利。
”当时()A.中共准备进行战略反攻B.基本消灭了国民党主力C.解放长江以南准备就绪D.东北三省已经全部解放3.文献记录片《走近毛泽东》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在西柏坡的小院里,警卫员给毛泽东梳头时拔下一根白发,毛打趣地说:“打了三个战役,白了一根头发,值得!”这是因为中国人民解放军:()A.粉碎了胡宗南对延安的进攻B.实现了挺进中原地区的计划C.取得了战略性大决战的胜利D.攻克了中华民国的首都南京4.下表是解放战争时期某战役“作战计划”的最初方案与“批示”。
据此判断该战役是阶段作战力量进攻目标中共中央军委批示第一阶段苏北兵团淮阴、淮安、宝应、高邮以歼灭黄(百韬)兵团为目标第二阶段三个纵队海州、连云港在徐州附近歼灭敌人主力,勿使南窜A.辽沈战役B.平津战役C.淮海战役D.渡江战役5.下列发生于解放战争时期的重大军事行动,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②淮海战役③辽沈战役④渡江战役A.①②④③B.①③②④C.③①④②D.④③②①6.“1947年年中似乎标志着战争形势的一个转折点。
……共产党军队的规模已稳步地扩大……共产党在1947年下半年发起了全面进攻”。
下列属于这一“转折点”中具有深远意义的战略行动是A.挺进大别山B.重庆谈判C.淮海战役D.徐州会战7.下面是1949年4月毛泽东写的一首七律诗,诗中写道:“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高一(人教版)历史必修一课时同步练习:第17课 解放战争
第17课解放斗争一、选择题1.漫画往往能一语道破地揭露现实的本质。
下图漫画反映了抗战成功后蒋介石政府的真实意图是()A.建设民主国家B.反对一切外国侵略者C.坚持独裁内战D.惩治政府腐败现象答案C2.国民党《中心日报》就国共关系的某一事务的影响评论道:“这一结果当然还有不能尽如人意的地方,但内战之不致发生,却已有的确的保障。
”这指的是()A.国民党“一大”召开B.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C.《双十协定》的签订D.达成《国内和平协定》答案C3.(2019·天津滨海新区高一期末)《新中华报》发文称“蒋氏的谈话,指出了团结的深切意义,承认了共产党人在全国的合法地位”。
这一文章出现的背景是()A.国民党一大召开B.国民大革命起先C.抗战的全面爆发D.重庆谈判启动时答案C4.(2019·福建厦门高一期末)1947年5月9日,中共中心军委电令刘伯承、邓小平:“面对蒋管区,把斗争引向更远的敌后。
”随后刘、邓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一部渡过黄河南下。
这支部队的作战意图应是() A.战略反攻 B.主力决战C.解放南京D.会师会宁答案A5.(2019·河南焦作高一期末)它“实行无后方作战和围魏救赵战法,直捣国民党军战略纵深大别山地区,调动和吸引了大量国民党军于自己的四周,协作陕北、山东战场粉碎了国民党军的重点进攻”。
材料中的“它”()A.变更了国共内战形势B.干脆协作了延安保卫战C.保证了淮海战役的成功D.变更了国共军力的差距答案A6.(2019·天津滨海新区高一期末)历时64天,人民解放军以伤亡3.9万人的代价,取得了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52万余人的巨大成功,并难能珍贵的是使古都的文物完整的保存下来。
这段史料叙述的是()A.辽沈战役B.淮海战役C.平津战役D.渡江战役答案C7.“中国人民解放军从江苏江阴到江西湖口的千余里战线上,分东、中、西三路进军。
20日晚,中路军只用了30分钟就把敌人苦心经营的所谓‘天险防线’‘立体防线’撕开一个长达10公里宽的口子。
2019-2020年高一历史《第17课 解放战争》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
2019-2020年高一历史《第17课解放战争》同步练习新人教版【巩固练习】1.抗战胜利后,国内政治斗争的基本内容是A.反对美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B.争取和平民主,反对内战独裁C.消灭封建剥削,分配给农民土地D.发动民主运动,推翻国民党独裁统治2.抗战胜利初期,我国与民主政治的实现再次擦肩而过的根本原因是A.国民党坚持内战独裁方针B.缺乏和平民主的正确目标C.中共为民主政治孤军奋战D.政协会议的决议难以实施3.1945年重庆谈判中未能达成的协议是A.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B.人民军队和解放区的合法地位C.召开政治协商会议D.保证人民权利4.关于国共重庆谈判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国民党被迫承认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B.“双十协定”的签订是人民力量的胜利C.重庆谈判使国民党在政治上陷于被动D.共产党与国民党进行了不妥协的斗争5.人民解放战争时期,全面内战爆发的标志是A.国民党军队进攻中原解放区B.国民党军队进攻延安C.蒋介石撕毁政协协议D.蒋介石拒绝签订《双十协定》6.解放战争初期,解放区军民的主要作战方法是A.游击战B.阵地战C.运动战D.攻坚战7.1947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始实行战略反攻的战略意图是A.解放中原,进取华中B.全面扩大解放区C.与敌军主力进行决战D.由内线作战转向外线作战8.毛泽东说:“蒋介石两个拳头(指陕北和山东)这么一伸,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
所以,我们的战略就是要把这两个拳头紧紧握住,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
”这里“插上一刀”的军事行动指的是A.粉碎重点进攻B.发动三大战役C.横渡长江,解放南京D.挺进大别山9.1947年刘邓大军挺进中原的重大意义是A.影响战略决战的主攻方向B.粉碎蒋介石的重点进攻C.改变敌我双方的力量对比D.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10.文献纪录片《走进毛泽东》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在西柏坡的小院子里,警卫员给毛泽东梳头时拔下一根白头发,毛打趣地说:“打了三个战役,白了一根头发,值得!”这是因为中国人民解放军A.粉碎了胡宗南对延安的进攻B.实现了挺进中原地区的计划C.取得了战略性大决战的胜利D.攻克了中华民国的首都南京1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美国及其他联合国家承认,目前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为中国唯一的合法政府,为达到统一中国目标之恰当机构。
2020届人教版高中历史一轮复习同步高考模拟训练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7课 解放战争
第17课解放战争1.1946年南京国民政府与美国签订的《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中规定,中国领土向美国全部开放,美国船舶有驶往中国所有开放口岸、地方和领水的自由等。
国民政府签署这一条约旨在( )A.实现经济上的互惠互利B.使中国融入世界市场C.获得美国对内战的支持D.加入布雷顿森林体系答案:C本题考查南京国民政府为内战所做的准备。
结合《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签订的背景可知南京国民政府是为了获得美国的支持发动内战,故A项错误,C项正确;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被卷入世界市场体系,故B项错误;结合所学可知,中国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创始国之一,故D项错误。
2.中共某部队曾于1946年向中央发出此电文:“我们提议中央能允许我们在本月底即开始实施主力突围的计划,即经鄂中分两个纵队分别向陕南及武当山突围,然后转至陕甘宁边区。
”该电文发出的背景应该是( )A.重庆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B.国民党军队进攻中原解放区C.国民党军队进攻陕北解放区D.解放军决定进行战略反攻答案 B 根据时间“1946年”以及电文内容可以看出,该电文发出的背景应该是国民党军队进攻中原解放区,发动内战。
重庆政治协商会议召开时,国民党只是为发动内战做准备,故A项错误;国民党军队进攻中原解放区,标志着内战爆发,故B项正确;国民党军队进攻陕北解放区是在1947年,故C项错误;人民解放军决定进行战略反攻是在1947年,故D项错误。
3. (2019广东六校三联)1947年苏联向中国共产党提供了价值1.51亿卢布的各种武器、设备和战略材料;1948年苏援增至3.35亿卢布,1949年进一步增至4.206亿卢布。
与此同时,美国也向国民政府提供了大量援助。
这反映了( )A.中苏两国关系走向破裂B.冷战从欧洲蔓延至中国C.世界局势影响解放战争D.美苏两国主导国共内战答案 C 二战结束后,逐渐形成了以美、苏为主导的雅尔塔体系。
雅尔塔体系事实上划分了美、苏的势力范围。
从材料信息可知,在中国解放战争期间,苏联和美国分别对中国共产党和国民政府提供大量援助,这反映了世界局势影响解放战争,故选C项。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1《第17课 解放战争》同步检测卷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1《第17课解放战争》同步检测卷C.中国共产党维护国共合作,建立联合政府的诚意D.国共两党再次揭开了团结合作的新篇章答案 C3.1945年8月底,毛泽东等飞赴重庆,国共两党经过艰苦谈判,签署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关于其说法正确的是()A.实现国内和平有了根本保证B.没有任何积极意义可言C.协定内容没有得到贯彻D.即《国内和平协定》修正案答案 C4.1947年6月,刘邓大军强渡黄河,穿越黄泛区,千里跃进大别山,于8月底到达大别山区,建立了大别山根据地。
这一举动()①直接威胁了国民政府统治的中心②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主力部队③揭开了人民解放战争战略反攻的序幕④是蒋介石反动统治由发展到消亡的转折点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 C5.1947年5月9日,中共中央军委电令刘伯承、邓小平:“面向蒋管区,把战争引向更远的敌后。
”随后刘、邓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一部渡过黄河南下。
这支部队的作战意图应是() A.战略反攻B.主力决战C.解放南京D.会师会宁答案 A6.图示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历史学习方法。
下图描述了解放战争期间某一阶段的战略态势,图中的尖刀表示的是()A.国民党军队进攻中原解放区B.刘邓大军挺进中原C.华东、中原解放军发起淮海战役D.百万雄师过大江答案 B7.下图为中国近代某重大战役形势图。
该战役()A.推翻了国民党政权统治B.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C.是三大战役的最后一战D.歼灭了大量国民党军队答案 D8.1945年重庆谈判和1949年北平谈判都是国民党首先提出的,其目的主要都是为了() A.把内战的责任推给共产党B.在两党政治斗争中争取民心C.共同商讨国内和平D.以和谈换取部署内战的时间答案 D9.有人形象地说南京既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也是中国近代史的终点。
下列能反映南京“是中国近代史的终点”的历史片段是()A.《南京条约》签订B.中华民国定都南京C.日军在南京进行野蛮大屠杀D.渡江战役胜利,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答案 D10.“素帆百万飞如箭,乘风顷刻敌前现。
高一历史必修1同步测控:第17课解放战争 含解析 精品
同步测控我夯基我达标1.中国共产党为争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而采取的措施不包括( )A.实行土地改革B.发动武装斗争C.建立革命根据地D.采取议会斗争方式解析:中国共产党是一个革命政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程中始终面临国内外敌人的军事威胁,中国近代并不存在进行议会斗争的条件。
答案:D2.在重庆谈判中,未能达成协议的主要问题是( )①召开政治协商会议②人民军队的合法地位问题③解放政权的合法地位问题④是否要进行内战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②③D.①②③解析:《双十协定》明确规定:坚决避免内战,召开政协会议。
可见,①④不属于“未能达成协议”的问题。
答案:C3.解放战争初期,人民军队的主要作战方式是( )A.游击战B.运动战C.攻坚战D.大决战解析:“大决战”不属于具体的作战方式,也不符合题干的时间要求,可以直接排除。
解放战争初期的战略目标是粉碎敌人的进攻,大量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
游击战难以达到大量歼灭敌人有生力量的目的,攻坚战多用于进攻作战。
可见,A、C两项也不符合解放战争初期的时代特点。
答案:B4.大决战首先开始于( )A.东北地区B.华北地区C.中原地区D.长江以南解析:大决战主要是指三大战役。
三大战役最早打响的辽沈战役是在东北进行的。
答案:A5.下列事件揭开了解放战争战略反攻序幕的是( )A.粉碎国民党的全面进攻B.粉碎国民党的重点进攻C.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D.辽沈、淮海和平津战役解析:无论粉碎全面进攻还是重点进攻,解放军都处于防御态势;挺进大别山是向敌人的腹地展开反攻作战;三大战役是在敌我双方力量对比发生根本性变化的前提下进行的战略决战。
答案:C6.建立于1927年的南京国民政府,统治中国长达( )A.21年B.20年C.37年D.22年解析:南京国民政府覆灭的标志是1949年4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因此1949减去1927年等于22年。
答案:D我综合我发展7.1949年5月,解放上海的战斗结束,成千上万的解放军指挥员整齐地睡在了马路上。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4单元第17课《解放战争》练习
第17课《解放战争》练习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毛泽东在1945年8月说:“中国的局面,联合政府的几种形式,现在是独裁加若干民主,并将占相当长的时期,我们还要钻进去给蒋介石洗脸(即改造),而不是砍头。
”这段话表明中共的主要政治意图是( )A.进行谈判,和平解决两党分歧B.揭露美蒋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C.改组国民政府,争取和平民主D.妥协退让,维护国共合作2.“要走断头路,跟住蒋独夫。
要走光明路,跟住毛泽东。
蒋军弟兄们:国势已经大改变,打了十六个半月内战,老蒋的军队已有一百五十八万被消灭。
”对以上传单反映的信息表述正确的是( )A.通过三大战役,中国共产党的军队消灭了国民党的主力部队B.国民党政府覆灭,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C.中国共产党转入反攻,消灭国民党指日可待D.跟着蒋介石没有出路,只有武装起义,活捉蒋介石,才是一条光明的道路3.国共重庆谈判中,双方签署了《双十协定》,但国民党始终不承认( )A.人民的民主权利B.共产党的合法性C.解放区政权和人民军队的合法地位D.避免内战,和平建国4.如图描述了解放战争期间某一阶段的战略态势,图中的尖刀表示的是( )A.国民党军队进攻中原解放区B.刘邓大军挺进中原C.华东、中原解放军发起淮海战役D.百万雄师过大江5.如图,1947年春天,国民党对解放区的重点进攻区域是( )A .①② B.②④C .③④ D.①④6.塞外重镇张家口,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从下面两幅图中,可以汲取的重要历史信息是( )图1 1945年8月,八路军进入张家口 图2 1948年12月,人民解放军进入张家口A .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B .中国共产党革命道路的变化C .中国革命对象的变化D .中国军队性质的变化7.解放战争中,东北、华北、华东三大解放区连成一片是在( )A .粉碎国民党重点进攻之后B .战略反攻开始之后C .三大战役后D .百万雄师过大江之后8.在某次战役中,中共中央军委给前线指挥部的电报提出:“现在,第一步歼敌于淮河以北,第二步歼敌于长江以北”“此战胜利,不但长江以北局面大定,全国局面亦可基本上解决。
高中历史必修一同步练习单选题:第17课解放战争 含答案
单选题:第17课解放战争基础巩固1.抗日战争胜利后,上海沪江大学对学生进行了关于中国内战的相关调查:A.学生对和平与战争的走向分歧很大B.和平是当时国共两党的共同愿望C.国统区民众对国民政府不抱幻想D.国共内战是违背民意的非正义战争2.1945年5月,蒋介石说:“今天的中心工作,在于消灭共产党……只有消灭共产党,才能达成我们的任务。
”而8月份他却接连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商讨”和平问题。
其真实用意是()A.争取时间准备内战B.继续维持国共合作C.争取和平民主建国D.把内战责任转嫁给共产党3.1945年10月8日,毛泽东发表了演说,他说:“我们要在蒋委员长领导之下,克服困难,建设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新中国!大家一条心,要和平、民主、团结、统一。
”这说明了()A.“独立、自由、民主”是两党的共同追求B.“统一、富强”是当时要解决的首要问题C.中国共产党维护国共合作,建立联合政府的诚意D.国共两党再次揭开了团结合作的新篇章4.1945年毛泽东从重庆回到延安以后,在延安干部会上说:“国共两党在重庆谈判,谈了四十三天。
谈判的结果,已经在报上公布了。
现在两党的代表,还在继续谈判。
这次谈判是有收获的。
”题中所说的“收获”是指()A.解放区政权取得了合法地位B.签订了《双十协定》C.成立了民主联合政府D.建立了统一战线5.从1947年春开始,国民党军队实行重点进攻的地区是()A.陕北解放区和山东解放区B.大别山地区C.豫皖苏地区D.中原地区6.2014年1月15日是天津解放65周年纪念日。
解放天津的军事行动处于人民解放战争的()A.战略防御阶段B.战略反攻阶段C.战略决战阶段D.胜利进军的最后阶段能力提升7.“素帆百万飞如箭,乘风顷刻敌前现。
碧水静无波,疏星夜转多。
弹飞如急雨,难阻雄师路。
天险说长江,功成夜未央。
”这首词描写的应该是()A.平津战役B.辽沈战役C.渡江战役D.淮海战役8.标志着国民党政府在大陆统治结束的战役是()A.辽沈战役B.淮海战役C.平津战役D.渡江战役9.1949年5月,解放上海的战斗结束,成千上万名解放军指战员整齐地睡在马路上。
2020年最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四单元第17课解放战争习题(1)
第17课解放战争的胜利一、单项选择1.率领国民党军队接受和平改编,使北平和平解放的国民党将领是 ( )A.傅作义B.杜聿明C.张治中 D.李宗仁2.北平和平解放的时间是()A.1948年1月31日B.1948年12月31日C.1949年1月31日D.1949年12月31日3.下列战役中为解放长江以南各省奠定基础的战役是()A.辽沈战役B.平津战役C.淮梅战役D.渡江战役4.渡江战役的目标是()A.夺取中原地区,转入战略反攻B.同国民党军队展开主力决战C.三支大军挺进大别山D.歼灭敌人有生力量5.解放战争中规模最大的一次决战是()A.辽沈战役B.平津战役C.淮梅战役D.渡江战役6.中国人民解放军取得三大战役胜利的最重要意义在于()A.解放了许多城市B.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C.粉碎了国民党对解放区的全面进攻D.粉碎了国民党对解放区的重点进攻7.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是在()A.三大战役后B.渡江战役后C.南京解放后D.全国大陆解放后8.国民党统治在中国大陆覆灭的标志是 ( )A.三大战役胜利结束B.解放军占领南京C.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D.国民党败逃台湾9.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结束的标志是 ( )A.新中国的成立B.蒋家王朝的灭亡C.抗日战争的胜利D.三大战役的胜利二、列举题列举解放战争时期中共组织的四次重大战役。
三、材料解析题1.读右图,请回答:(1)右图反映的是什么战役?此事件发生在什么时候?(2)下达进军命令的两位中共领导人是谁?(3)此次战役的目标是什么?(4)此次战役的结果如何?(5)毛泽东的诗“百万雄师过大江”的作战战线是什么?探究活动1.为什么,陈毅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
”2.国民党统治开始及结束的时间和标志分别是什么?答案一、单项选择:1.A 2.C 3.C 4.D 5.C 6.B 7.A 8.B 9.A二、列举题: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渡江战役三、材料解析:(1)渡江战役 1949年4月21日(2)毛泽东朱德(3)解放全中国(4)歼灭一切反动派,解放全国人民。
新版高中历史人教必修1习题:第17课 解放战争
第17课解放战争基础巩固1蒋介石曾说:“倭寇投降,世界永久和平局面,可期实现,举凡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亟待解决,特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共同商讨。
”蒋介石所说的“先生”是指()A.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毛泽东B.美国驻华大使赫尔利C.各民主党派的领导人D.美国总统杜鲁门2下图描绘的是解放战争期间某一军事行动的战略态势,下列描述与其符合的是()A.“攻占锦州,关门打狗”B.“分割包围,瓮中捉鳖”C.“百万雄师,三路渡江”D.“千里跃进,逐鹿中原”31946年10月10日,著名爱国人士梁漱溟到上海去见周恩来,促其回南京继续和谈。
次日,梁返回南京,下车见报载“国军已攻下张家口”,不禁惊叹地对记者说:“一觉醒来,和平已经死了!”导致“和平已经死了”的主要原因是()A.国民党拒绝与中国共产党和谈B.国民党不断扩大内战规模C.美国等国际势力的插手D.中间派无法左右国民政府41947年7月23日,毛泽东电令:“下决心不要后方,以半个月行程,直出大别山,占领大别山为中心的数十县……建立根据地。
”此电令发出时,人民解放军正在()A.进行战略反攻B.进行辽沈战役C.进行淮海战役D.进行平津战役5山东莱东县农民唐和恩老人使用过的一节竹棍上,刻着他在解放战争时期支援前线所经过的路线:莱东—平度—临淄—蒙阴—临沂—徐州—萧县—宿县等地,包括了山东、江苏和安徽三省的有关城镇和乡村的地名。
从以上路线可知,老人参加了()A.孟良崮战役B.辽沈战役C.平津战役D.淮海战役6“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引自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对这首诗的理解正确的是()A.这首诗是抗日战争时期的作品B.诗中的“百万雄师过大江”是指与国民党展开战略决战C.“天翻地覆”是指国民党在大陆统治的结束D.占领南京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7下图是南京“总统府”办公桌上的台历,它用黄铜铸成,透过历史的尘埃还能看到上面写着“中华民国三十八年四月小,23,星期六”,它在此作为历史的见证定格为永恒。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17【同步练习】《解放战争》
《解放战争》同步练习1.被誉为“头号中国通”的美国著名历史学家费正清在《观察中国》中写道:“中国的革命正是由这样两种梦想推动着:一是爱国主义者想看到一个新中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二是提高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的地位,消除古代旧有的阶级的社会差别。
”中国近代最接近这两个梦想实现的时期是在()A. 国民革命时期B. 土地革命时期C. 抗日战争时期D. 解放战争时期2.蒋介石在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给毛泽东的电报中说:“倭寇投降,世界永久和平局面,可期实现,举凡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亟待解决,特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共同商讨……”。
蒋介石提议举行此次会谈的主要目的是()A. 邀请中共建立民主联合政府B. 为内战的准备争取时间C. 迎合民众心理实现和平建国D. 庆祝抗日战争伟大胜利3.“工厂死在接收上,鸟窠做在烟囱上。
……,民主涂在嘴巴上,自由附在条件上,议案、协定归了档,文章写在水面上。
……,财政躺在发行上,发行发到天文上。
……,中国命运在哪里,挂在高高鼻子上。
”这首诗反映的是哪一时期的社会状况()A. 国民大革命时期B.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C. 抗日战争时期D. 解放战争时期4.1945年8月,毛泽东等中共代表赴重庆,与国民党进行重庆谈判;1949年4月,张治中等国民党代表赴北京。
与共产党进行北平谈判。
这两次谈判()A. 都涉及解放区政权的合法性问题B. 都主要解决对战犯的处置问题C. 共产党在力量上都处于优势地位D. 国民党都有延缓战争的意图5.有学者认为,“通过剥夺旧所有者,建立并保护新产权关系,来激发无产权或只有少量不稳定产权的一般民众之革命热情,从而赢得一场彻底的政治成功”。
这里的“成功”主要是指()A. 辛亥革命B. 国民革命C. 旧民主主义革命D. 新民主主义革命6.1945年8月,国共重庆谈判期间毛泽东曾风趣地说:“民主也成了蒋介石的时髦货!他要演民主的假戏,我们就来他一个假戏真演.”材料中的“假戏真演”()A. 体现了中共以民族利益为重B. 破坏了国民党的内战政策C. 打破了美国分裂中国的企图D. 推动了民主党派反蒋斗争7.“……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这是蒋介石的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7课《解放战争》同步试题
第17课解放战争课程标准: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
一、内战的爆发1.争取和平(1)重庆谈判:①原因: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采取“假和平、真内战”的策略,三次电邀毛泽东赴重庆谈判。
②成果:1945年10月10日,双方签订《双十协定》。
a.和平建国,坚决避免内战。
b.召开政协会议,保证人民权利等。
③不足:对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政权的合法地位问题未达成协议。
(2)政协会议:1946年初在重庆召开,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政协协议。
2.内战爆发(1)标志: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
(2)战况:①人民解放军采取运动战方式,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八个月歼敌七十多万。
②1947年,粉碎国民党军队对陕北和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二、战略反攻和三大战役1.战略反攻(1)时间:1947年6月。
(2)战况:刘伯承、邓小平率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渡过黄河,挺进大别山,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
2.战略决战(1)条件:1948年秋,敌我力量对比发生重大变化。
(2)战况: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1.北平谈判(1)原因:①蒋介石在1949年元旦发出“求和”声明。
②为了迅速结束战争,减少人民痛苦,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和平谈判的条件。
(2)结果:国民政府拒绝在《国内和平协定》上签字,和谈破裂。
2.渡江战役(1)4月21日,毛泽东、朱德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解放军横渡长江。
(2)4月23日,解放军占领南京,国民政府覆灭。
3.历史意义(1)国内:结束了中国近代百年来屈辱的历史,迎来了一个人民企盼已久的、独立自主的新中国。
(2)世界: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解放斗争的士气。
(3)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的胜利。
1.右图体现了什么历史信息?这幅漫画中,右侧人物表面上谈判,私底下用枪指着对方,影射了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本质;从另一个角度看,中共派代表赴重庆谈判也表明了其争取和平、民主的诚意和全国人民期盼民主的愿望。
2020高中历史 第4单元第17课 解放战争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1
第17课解放战争课时分层作业(限时20分钟)[学业达标练]1.柳亚子赠毛泽东诗云:“阔别羊城(今广州)十九秋,重逢握手喜渝州(今重庆),弥天大勇诚能格,遍地劳民战尚休。
”据此推断此诗创作于( )A.武昌起义期间B.北伐战争期间C.抗日战争期间D.重庆谈判期间D[根据“重逢握手喜渝州(今重庆)”判断,柳亚子的这首诗创作于重庆谈判期间,是对毛泽东“弥天大勇、一身系天下安危”精神的赞美之作,故D项与题意相符。
]2.1946年,梁漱溟(著名爱国民主人士)到上海去见周恩来,促其回南京继续和谈。
次日梁返回南京,下车见报载“国军已攻下张家口”,不禁惊叹地对记者说:“一觉醒来,和平已经死了!”“和平死了”是因为( ) A.重庆谈判国共双方未达成一致意见B.国人和平建国的要求脱离实际C.国民党发动内战,撕毁政协协议D.国民党拒绝在和平协议上签字C[“1946年”“国军已攻下张家口”,表明内战的爆发,说明中国国内和平的可能性已不存在,故选C项。
] 3.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在给山东战区的一份电报中指出:“敌军密集不好打,忍耐待机……让敌占领莱芜、沂水、莒县,陷入极端困境,然后歼敌,并不为迟。
”这是为了 ( )【导学号:84162120】A.消灭国民党的主力B.粉碎国民党军队重点进攻C.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D.奠定解放长江以南的基础B[由题干中“解放战争时期”“山东战区”等信息可知,本次军事行动是粉碎国民党军队对山东的重点进攻。
A、D两项分别是三大战役的结果和意义;C项的标志是人民解放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 4.1949年5月,解放上海的战斗结束,成千上万的解放军战士整齐地睡在马路上。
对此,美国的《生活》杂志称:“这个行动宣告国民党时代已经结束。
”这主要是指( )A.上海解放后,国民党的统治宣告结束B.美国已放弃扶蒋反共的政策C.中国共产党及人民解放军赢得人民的信任和拥护D.人民解放战争取得决定性胜利C[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宣告国民党统治的结束,排除A项;B项不符合史实;1949年1月,人民解放战争已取得决定性胜利,排除D项,C项正确。
高一人教版必修1第四单元第17课《解放战争》同步训练
必修1第17课《解放战争》同步训练一、选择题1.中共参加重庆谈判的主要目的是A.坚持团结,避免国共合作破裂 B.实现民主,加快和平建国步伐C.召开政协会议,改组国民政府 D.尽力争取和平,揭露美蒋阴谋2.解放战争防御阶段,蒋介石重点进攻的地区是①陕北解放区②山东解放区③中原解放区④东北解放区A.②③B.①②C.③④D.①④3.三大战役胜利的最重要的意义是A.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B.推翻了国民政府的反动统治C.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D.解放了长江以北的全部国土4.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说:“蒋介石两个拳头(指陕北和山东)这么一伸,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
所以,我们的战略就是把这两个拳头紧紧拖住,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
这里说的“插上一刀”是指A.千里跃进大别山B.百万雄师过大江C.挺进大西南 D.挥师大西北5.抗战胜利后初期,我国与民主政治的实现再次擦肩而过的根本原因是A.国民党坚持内战独裁方针B.缺乏和平民主的正确目标C. 中共为民主政治孤军奋战D.政协会议的决议难以实施6.1924~1949年,国共两党关系呈现“合作—分裂—再合作—再分裂”的曲折发展历程。
下面认识正确的是A.两次合作都是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关头的背景下实现的B.两次合作都是中途破裂,合作的目标都没实现C.两党性质不同,只能通过武力对抗解决矛盾D.合则两利,分则不利7.毛泽东在1948年8月说:“中国的局面,联合政府的几种形式,现在是独裁加若干民主,并将占相当长的时期,我们还要钻进去给蒋介石洗脸,而不是砍头。
”此话表明中共的政治意图是A.进行谈判,和平解决两党分歧 B.揭露美蒋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C.改组国民政府,争取和平民主 D.妥协退让,维护国共合作8.毛泽东同志不但是中国的革命家、思想家、艺术家,更是伟大的诗人。
他的许多诗词描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历史。
对下列诗词反映的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①“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②“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③“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④“一唱雄鸡天下白,万方乐奏有于阗”A.①②③④ B.③④①② C. ③①②④ D. ①③④②9.毛泽东曾在一篇文章中宣告:“中国人民的革命战争,现在已经达到了一个转折点。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模拟题精选:第17课 解放战争
1.?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中说:“一致认为应迅速结束训政 ,实施宪政 ,并先采必要之步骤 ,由国民政府召开政治协商会议 ,邀集各党派代表及社会贤达 ,协商国是 ,讨论和平建国方案 ,及召开国民大会各项问题。
〞这说明〔〕A.国共两党坚守和平建国方针B.政治民主化是和平建国的必由途径C.国民政府成功主持召开了政治协商会议D.该协定被蒋介石集团在军事部署完成后破坏2.邓小平在论述某一战略行动时说:“正像刘司令员〔刘伯承〕所讲 ,敌人是哑铃战略 ,把两个铁锤放在山东和陕北 ,我们这里刚好是个把。
我们的任务 ,就是要砍断这个‘把’把战争引到国民党统治区域里去。
这个战略行动〔〕A.根本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B.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C.揭开了解放军战略反攻的序幕D.推翻了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的统治3.毛泽东说:“蒋介石两个拳头〔指陕北和山东〕这么一伸 ,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 ,所以 ,我们的战略就是要把这两个拳头紧紧拖住 ,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
〞为此 ,解放军的行动是〔〕A.发动百团大战B.千里跃进大别山C.打响淮海战役D.发起渡江战役4.1945年8月20日蒋介石再次邀请毛泽东到重庆谈判的电报:“大战方告结束 ,内争不容再有……如何以建国之功收抗战之果 ,甚有赖于先生之惠然一行 ,共定大计。
〞在电文中蒋介石邀请毛泽东到重庆谈判的主要理由是〔〕A.继续合作 ,惩罚日本B.明辨是非 ,打击共党C.巨头聚首 ,开展友谊D.防止内战 ,共商大计5.1947年国民党据?中华民国宪法?完成了政府的改组 ,在国府委员中 ,国民党人占17人、青年党、民社党及社会贤达占11 ,?大公报?对此的民意调查显示:100人中的50%为其打分为零分 ,平均分不到24分 ,其中⅔的人认为青年党和民社党根本就不该参加这个政府。
材料较为客观地反映出〔〕A.抗战胜利后中国两种命运的斗争B.中国人民为和平民主建国的努力C.民主联合政府在一定程度上实现D.国民党政权处于合法性危机之中“华北铁路大遭破6.民国三十六年十二月二十九日的?中华时报?以显著的版位刊登了一那么新闻:坏 ,保垣北境激战又起。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四单元第17课 解放战争 习题
(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一、选择题1.漫画往往能一针见血地揭露现实的本质。
右边的漫画反映了抗战胜利后蒋介石政府的真实意图是()A.封建民主国家B.反对一切外国侵略者C.独裁内战D.惩治政府腐败现象解析:人民的“主人”用武力维护其利益,这就一针见血地揭露出了蒋介石搞独裁内战的本质意图。
答案: C2.20世纪40年代朱自清总结了人们的普遍心情:“胜利到来的当时,我们喘一口气,情不自禁的在心头描画着三五年后可能实现的一个小康时代……但是胜利的欢呼闪电似的过去了,接着是一阵阵闷雷响着。
这个变化太快了,幻灭得太快了。
”当时人们的普遍愿望是()A.驱除鞑虏,恢复中华B.要和平,争民主C.还我河山,守土抗战D.打倒列强,除军阀解析:抗战胜利后,经过将近百年之久被奴役和战乱折磨的广大民众,强烈要求国共能携手实现和平、民主。
答案: B3.“我们提议(中共)中央能允许我们在本月底(注:当年为民国三十五年)即开始实施主力突围的计划,即经鄂中分两个纵队分别向陕南及武当山突围,然后转至陕甘宁边区。
”该部队发此电文主要是由于()A.重庆政治协商会议召开B.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C.国民党实行重点进攻D.战略反攻的需要解析:由“民国三十五年”可知是1946年,由“鄂中”知是中原地区,综合两点信息可知是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内战全面爆发。
答案: B4.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说:“蒋介石两个拳头(指陕北和山东)这么一伸,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
所以,我们的战略就是要把这两个拳头紧紧拖住,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
”这里说的“插上一刀”指的是()A.千里跃进大别山B.百万雄师过长江C.挺进大西南D.挥师大西北解析:蒋介石的两个拳头指陕北和山东,那么他露出来的“胸膛”就是国民党军队防守力量薄弱的中原地区。
“插上一刀”就是指解放军实施战略反攻,而战略反攻的序幕是由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的。
答案: A5.2011年1月15日是天津解放62周年纪念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7练解放战争
1.1945年8月,《大公报》报道毛泽东来到重庆的消息时称:“爱好民主自由的人士都知道,这是维系中国目前及未来历史和人民幸福的一个喜讯。
”这反映了“爱好民主自由的人士”期盼( )
A.国共双方和平协商,创建新中国 B.国共双方消除隔阂,共同抗日C.共产党领导人民推翻国民党的统治 D.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合作建立新中国2.1946年2月1日中共中央发出经毛泽东修改审定的《关于目前形势与任务的指示》,指出:“除开个别地方,国民党依然可能向我们进行武装袭击,我们应严加警惕……为了保障国内和平,各地应利用目前时机大练兵三个月……”材料从侧面反映了( )
A.重庆谈判没有任何意义B.国民党以战争促进和平谈判
C.解放战争全面爆发D.和平建国步履维艰
3.随着国民党军事进攻的不断扩大,国内阶级矛盾的上升和解放区群众运动的发展,中共中央1946年5月4日发布《关于土地问题的指示》(通称“五四指示”),该“五四指示”可能明确的是( )
A.“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政策
B.支持农民的土地要求,彻底废除土地私有制
C.支持农民群众通过反奸清算斗争获得土地
D.发动群众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开展土地革命
4.1946年10月,在攻下张家口之后,国民党上下踌躇满志,多数高级将领对战争前途表示乐观。
时任国民党陆军参谋总长陈诚十分自信地表示:“也许三个月至多五个月便能解决。
以国军的力量对于交通,任何一线均可在二周内打通。
”这一判断( )
A.是基于抗战形势的全面分析
B.促使了全面内战的爆发
C.准确预估了战争发展的走向
D.轻视了中国共产党的作战能力
5.毛泽东在寻找打过长江、占领全中国的策略时,发现拿下地理位置独特的某地,不仅是改变国共军队力量对比的关键,也是最终取得战争胜利的关键。
为此毛泽东( )
A.在农村进行土地改革
B.部署刘邓大军跃进大别山
C.亲自指挥三大战役
D.召开党的七届二中全会
6.邓小平在论述某一战略行动时说:“正像刘司令员(刘伯承)所讲,敌人是哑铃战略,把两个铁锤放在山东和陕北,我们这里刚好是个‘把’。
我们的任务,就是要砍断这个‘把’,把战争引到国民党统治区域里去。
”这个战略行动( ) A.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B.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
C.揭开了解放军战略反攻的序幕D.推翻了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的统治
7.毛泽东在西柏坡召开的一次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提出:“在五年左右的时间内,从根本上打倒国民党是有充分可能的。
要在战争的第三年内,用最大努力克服各根据地的地方主义和游击主义,将一切可能和必须集中的权力集中于中央和中央代表机关手里。
”这样做是为了( )
A.加强统一领导实施战略决战B.推动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
C.适应民族战争新形势的需要D.把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
8.1948年12月24日和30日,白崇禧两次致电蒋介石,要求举行和谈。
与此同时,程潜、张轸及河南、湖北、湖南的参政会都致电蒋介石,表达了同样的主张。
此后,白崇禧还一度策划湘鄂赣豫黔“五省联盟”,以李宗仁出面,代表南京国民政府与中国共产党“和谈”。
促使出现“和谈”要求的外部条件是( ) A.国民党统治集团内部对时局认识有分歧
B.美国主张通过第三次国共合作实现和平
C.国统区社会各阶层纷纷要求蒋介石下野
D.人民解放军在军事上取得摧枯拉朽的胜利
9.毛泽东在一次会议上说:“古代有封建的土地所有制,现在被我们废除了,或者即将被废除……在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我们的农业和手工业,就其基本形态说来,还是和还将是分散的和个体的,即是说,同古代近似的。
”这次会议是( )
A.中共七大
B.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中共八大
10.“中国人民解放军从江苏江阴到江西湖口的千余里战线上,分东、中、西三路进军。
20日晚,中路军只用了30分钟就把敌人苦心经营的所谓‘天险防线’‘立体防线’撕开一个长达10公里宽的口子。
”该段记载描述的是( ) A.辽沈战役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D.渡江战役
11.读下列诗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
①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
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丘逢甲《春愁》
②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
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毛泽东《西江月·井冈山》(1928年秋)
③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毛泽东《七律·长征》
④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1)诗①中“四百万人同一哭”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又是怎样解决的?
(2)诗②中“黄洋界上炮声隆”开创出了一条中国革命武装斗争的新路,这条新路指的是什么?此前中国革命武装斗争的道路是什么?这种转变说明了什么?
(3)导致诗③中这次“远征”发生的原因是什么?这次“远征”的结果如何?
(4)诗④中“百万雄师过大江”指的是什么时期的哪次战役?诗中“天翻地覆”主要指的是什么?
1.答案:A《大公报》对毛泽东来到重庆进行和平谈判持热烈欢迎的态度,这反映了当时的全国人民在抗日战争结束后热切期盼和平,B项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不符合毛泽东来重庆谈判这一史实,排除;毛泽东来重庆是与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和民主党派没有直接关系,D项排除;故选A项。
2.答案:D材料“1946年2月1日”“国民党依然可能向我们进行武装袭击”反映了《双十协定》签订后,国民党依然武装进攻解放区,体现了和平建国步履维艰,故D项正确
3.答案:C 根据材料“随着国民党军事进攻的不断扩大,国内阶级矛盾的上升和解放区群众运动的发展”“1946年”,可得出这一时期发布相关的批示是为了发动群众,支持农民群众通过反奸清算斗争获得土地,故C项正确
4.答案:D 材料“国民党上下踌躇满志,多数高级将领对战争前途表示乐观”“任何一线均可在二周内打通”表明国民党将领轻视了中国共产党的作战能力,误估了战争发展的走向,D项正确
5.答案:B结合相关知识可知,大别山地处中原,西逼武汉、东扼南京,具有特殊的战略地位,因此与之对应的是刘邓大军跃进大别山,它拉开战略反攻的序幕,
故选B项
6.答案:C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千里挺进大别山”揭开了解放军战略反攻的序幕,故C项正确
7.答案:A 据材料“在五年左右的时间内,从根本上打倒国民党是有充分可能的……要在战争的第三年内,将一切可能和必须集中的权力集中于中央和中央代表机关手里”可知,为了实现战争的胜利,需要在最后阶段集中权力实行战略决战,故选A项
8.答案:D本题的解题关键是抓住设问要求“外部条件”。
根据题干材料信息“1948年12月”“此后”可知,国民党内部部分高级官员策划的“和谈”发生在三大战役胜利前后,国民党军队的主力遭受重大打击,所以D项正确
9.答案:B本题考查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从材料“古代有封建的土地所有制,现在被我们废除了,或者即将被废除”可以看出这是在人民解放战争期间,土地改革已经在一些地方完成,但是并未在全国完成,故B项正确
10.答案:D由材料“中国人民解放军从江苏江阴到江西湖口的千余里战线上”可知,这指的是解放战争中的渡江战役,故选D项
11.(1)原因: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签订《马关条约》,割让台湾全岛及其附属各岛屿。
解决:中华民族取得抗日战争的完全胜利,台湾得以回归祖国。
(2)新道路: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道路(井冈山道路)。
此前道路:夺取“中心城市”。
说明:道路选择要符合国情,要实事求是。
(3)原因:由于“左”倾错误的领导,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结果:到达陕北,建立了陕甘宁革命根据地。
(4)战役:解放战争时期的渡江战役。
结果:南京解放,国民党政权在中国大陆的统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