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部课程体系范例

合集下载

2024年技术部门年度工作计划例文(2篇)

2024年技术部门年度工作计划例文(2篇)

2024年技术部门年度工作计划例文虽然市场情况变幻莫测,公司整体内部体制还有待完善的情况下,我们依旧决心以崭新的精神风貌与公司领导、各部门和全体员工一起,团结奋斗、开创某骆驼保险柜公司的新局面。

技术部是龙头,我们肩负的担子很重,稍有疏漏,就有可能给公司造成经济损失,甚至造成质量隐患。

所以我们认为在今后的工作应做如下调整:一、技术管理完善技术管理工作,建立一套规范的体系。

1、制订技术管理规范制订企业级的《技术资料管理规范》、《取样操作规范》、《建筑仪器设备使用、保养及检定规范》等操作规范。

2、制订技术管理制度制订《施组和专项方案编制审批管理制度》,明确施组与方案的编制时间,内容要求及审批时间等相关要求。

制定《质量检查制度》《样板引路制度》等。

3、规范相关检测记录编制各分项记录检查方法,督促项目记录准确完整。

二、新产品新技术的推广运用新技术推广工作做为工作的重点,技术部将新技术进行推广。

具体工作如下:1、推广绿色建筑,在项目施工中加强“四节一环保”。

2、清水混凝土模板技术的推广。

3、新型外墙保温材料施工4、施工现场的远程网络管理等三、组织技术培训根据员工情况结合工程进展,对员工的要求组织不少于____次/人/月的专业知识的培训、使员工知道工作如何开展,并通过定期检查,及时掌握执行情况。

四、加强工程质量控制工程项目质量控制是公司工程管理的重点,特别是质量通病防治要严格控制。

工作中技术部将以此为重点,配合其他部门做好每个工程项目的质量工作,直至顺利完工验收交工。

我们始终坚持“质量标准,严格检查,一切用数据说话”。

五、加强技术部职能建设、提高技术部员工素质及管理水平1、合理调整组织架构、明确岗位职责及工作目标结合工程项目的情况及时调整技术部组织架构,并明确各个岗位职责,给每个员工任务说明,使每个人知道自己的工作职责,便于推进工作的开展。

2、推进制度建设和规范化管理工作、提高工作效率3、通过定期检查、提高技术部执行力度。

技术研发类培训课程体系

技术研发类培训课程体系

第11章 技术研发业务培训课程体系设计11.1 技术研发业务培训课程体系设计准备11.1.1 技术研发业务人员能力素质模型根据企业战略发展目标、生产技术定位以及技术研发业务人员的任职要求等,企业应从知识、技能、职业素养3个能力层面构建技术研发业务人员的能力素质模型,如图11-1所示。

图11-1 技术研发业务人员能力素质模型11.1.2 技术研发各岗位的能力素质模型1.技术研发部经理技术研发部经理主要负责制定企业研发战略和产品与技术研发计划,协调技术研发部门同相关部门的关系,组织产品、技术革新改造等工作。

结合技术研发部经理的主要岗位职责和任职资格要求,企业可以从知识、技能和职业素养3方面构建其能力素质模型,如图11-2所示。

◎ 企业知识 ◎ 产品知识 ◎ 专业技术知识 ◎ 产品质量知识知识◎ 领导能力 ◎ 决策能力 ◎ 教练能力 ◎ 技术创新能力 ◎ 归纳思维能力 ◎ 专业学习能力 ◎ 产品设计能力 ◎ 技术需求转化能力 ◎ 问题发现与解决能力技能◎ 责任心 ◎ 纪律性 ◎ 敬业精神 ◎ 创新意识 ◎ 团队意识 ◎ 诚信正直 ◎ 成本意识 ◎ 全局观念职业素养技术研发业务人员能力素质模型图11-2 技术研发部经理能力素质模型2.技术研发主管技术研发主管负责执行企业研发计划,跟踪并研究行业产品技术研发趋势,组织实施研发项目攻关,负责组织新产品设计、试制、产品性能测试以及老产品的革新等工作。

结合技术研发主管的主要岗位职责和任职资格要求,企业可以从知识、技能和职业素养3方面构建其能力素质模型,如图11-3所示。

图11-3 技术研发主管素质能力模型3.技术研发专员技术研发专员主要负责新产品、新技术研发实施,搜集行业产品技术研发趋势的相关资料,协助技术研发主管进行项目攻关,具体实施新产品设计、试制、产品性能测试以及老产品的革新等工作。

结合技术研发专员的主要岗位职责和任职资格要求,企业可以从知识、技能和职业素养3方面构建其能力素质模型,如图11-4所示。

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专业(群)课程体系

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专业(群)课程体系

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专业(群)课程体系学时安排应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成长规律,注重各类课程学时的科学合理分配;可根据专业特点与相关行业生产特点灵活设置大小学期。

三年制中职每学年教学时间不少于40周,周学时一般为28,三年总学时数约为3000-3300,顶岗实习一般按每周30学时计算;三年制高职每学年教学时间不少于40周,总学时数约为2500-2800,顶岗实习一般按每周24-30学时计算。

每学时不少于45分钟。

学分与学时的换算。

一般18学时计为1个学分,三年制中职总学分一般不少于170学分,三年制高职总学分一般不少于140学分。

军训、入学教育、社会实践、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毕业教育)等,以1周为1学分。

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程学时一般占总学时的1/3,高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程学时应不少于总学时的25%。

必须保证学生修完公共基础必修课程的内容和总学时数。

中、高职选修课教学时数占总学时的比例均应不少于10%。

职业院校学生顶岗实习一般为6个月,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工学交替、多学期、分段式等多种形式组织实施。

一、课程体系构建主要包括公共课程和专业课程,公共基础课由思政德育课和通识课组成,专业课由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组成。

(二)实践课程体系1、专业基础课程人工智能导论、高等数学、概率论与数据统计、线性代数、Python基础、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

2、专业核心课程Pytorch、OpenCV、计算机视觉技术、智能终端应用、Python网络爬虫技术、人工智能数据集处理等。

3、专业拓展课程智能产品营销、人工智能应用综合实训等。

(二)实践课程体系主要包括实验、实训、实习、毕业设计、社会实践等。

实训可在校内实验实训室、校外实训基地等开展完成;跟岗实习、社会实践、顶岗实习、跟岗实习由学校组织。

实习主要包括企业认知实习、跟岗实习、毕业设计(论文)与顶岗实习等。

实训实习既是实践性教学,也是专业课教学的重要内容,应注重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

技术应用型课程体系的构建逻辑及内在结构

技术应用型课程体系的构建逻辑及内在结构

技术应用型课程体系的构建逻辑及内在结构作者:陈万强史亚洲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18年第09期摘要:就构建逻辑而言,行业标准、岗位要求应成为课程体系建设的逻辑起点,技术路线和技术逻辑应成为教学组织的基本遵循;就结构层次而言,构建以技术素养、技术应用、技术管理和技术创新为模块的课程体系,优化课程内容,整合课程资源,才能筑牢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根基。

关键词:课程体系;构建逻辑;层次结构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09-0204-02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落脚点和支撑点是应用型课程体系的构建和实施,办学定位于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新建本科院校,只有建立起符合技术应用特点,适应行业企业岗位标准和要求的应用型课程体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根基才能夯实。

一、应用型课程体系构建的逻辑起点应用型课程体系的构建应当围绕人才培养的类型和层次,遵循人才培养的基本规律,体现课程建设的内在逻辑。

1.遵循技术人才培养规律。

应用型人才培养,学校和教师提供给学生的,除一般人才成长的基本条件外,还应遵循工程思维,问题导向、流程推进、技术创新、知识技能互化等,符合生产实际的要求和规律。

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用技能竞赛场景模拟生产服务场景,用生产服务项目引导技术革新和产品升级,用创新性实验、创造性设计和创新创业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通过师生间相互协作,以问题为导向,以项目为依托,在产品制作、技术革新、降能减耗、工艺提升等技术创新活动中,培养锻炼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和创新设计能力。

2.体现技术应用型课程建设内在逻辑。

课程是专业建设的基本单元,不同课程依据特定逻辑和规律形成体系。

技术应用型课程体系构建应当遵循以下原则:(1)以行业标准、岗位要求倒推课程体系的构建。

行业企业的生产标准、管理要求决定着员工的工作适应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

行业标准、岗位要求需要特定知识、能力、素质来支撑。

技术应用型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唯有对接行业的生产标准和管理要求,应用性的特质才能彰显。

课程体系及人才培养规划方案

课程体系及人才培养规划方案

个人收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课程体系及人才培养规划方案一、专业基本信息1.专业名称: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580402)2.教育类型:高等职业技术教育3.办学层次:大专4.学制:三年5.招生对象:普通高中毕业生、职业高中毕业生、中专和技校毕业生二、人才培养目标为适应我国汽车产业快速发展的形势,满足企业一线的需求,本专业以就业为导向,通过教学和实践培养:热爱汽车事业,具备团队精神;遵章守纪、吃苦耐劳;作风严谨、操作规范;基础理论和基本功扎实;养成自主学习习惯;具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在所学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机电一体维修方向上具备一定特长的高技能人才。

学生毕业后面向汽车品牌4S店、综合汽车维修厂或其他汽车行业相关企事业单位,在生产和服务一线从事汽车机电维修工作为主,专业拓展方向有汽车销售、售后服务、汽车保险与定损理赔、旧机动车评估与交易等方面的工作。

三、人才培养模式采用2+0.25+0.75以及配套企业级课程的人才培养模式:四、人才培养规格本专业主要是按照培养汽车机电一体维修工作岗位的技术骨干要求而设置的,根据实际工作能力和素质需要,其人才培养规格体现在以下方面:1、知识结构(1)具有本专业所需的文化基础和专业基础理论知识;(2)具有较强的汽车结构和工作原理方面的知识;(3)具有汽车性能评价与检测、使用、维护保养等方面的专业知识;(4)具有汽车销售、售后服务等方面的专业知识;(5)具有企业管理及技术经济分析方面的基本知识。

2、能力结构(1)具备正确使用和维护汽车的能力;(2)具备正确选择和熟练使用汽车检测与维修方面的设备、仪器和工具的技能;(3)具有正确评价和检测汽车性能的能力;(4)具有汽车故障分析判断的基本能力,并掌握一、二项汽车维修专项技能;(5)具有汽车销售及售后服务能力,车辆保险、定损理赔业务能力和旧机动车评估能力;(6)具有一定的汽车维修企业的管理理念;(7)具有查阅维修手册和资料、相关标准的能力;具有基本的英语会话能力和阅读能力,能看懂并操作英文界面的仪器,能借助字典大致读懂汽车维修手册等英文资料;(8)具有计算机操作能力和管理软件操作能力。

技术研发类培训课程体系

技术研发类培训课程体系

第11章 技术研发业务培训课程体系设计11.1 技术研发业务培训课程体系设计准备11.1.1 技术研发业务人员能力素质模型根据企业战略发展目标、生产技术定位以及技术研发业务人员的任职要求等,企业应从知识、技能、职业素养3个能力层面构建技术研发业务人员的能力素质模型,如图11-1所示。

图11-1 技术研发业务人员能力素质模型11.1.2 技术研发各岗位的能力素质模型1.技术研发部经理技术研发部经理主要负责制定企业研发战略和产品与技术研发计划,协调技术研发部门同相关部门的关系,组织产品、技术革新改造等工作。

结合技术研发部经理的主要岗位职责和任职资格要求,企业可以从知识、技能和职业素养3方面构建其能力素质模型,如图11-2所示。

◎ 企业知识 ◎ 产品知识 ◎ 专业技术知识 ◎ 产品质量知识知识◎ 领导能力 ◎ 决策能力 ◎ 教练能力 ◎ 技术创新能力 ◎ 归纳思维能力 ◎ 专业学习能力 ◎ 产品设计能力 ◎ 技术需求转化能力 ◎ 问题发现与解决能力技能◎ 责任心 ◎ 纪律性 ◎ 敬业精神 ◎ 创新意识 ◎ 团队意识 ◎ 诚信正直 ◎ 成本意识 ◎ 全局观念职业素养技术研发业务人员能力素质模型图11-2 技术研发部经理能力素质模型2.技术研发主管技术研发主管负责执行企业研发计划,跟踪并研究行业产品技术研发趋势,组织实施研发项目攻关,负责组织新产品设计、试制、产品性能测试以及老产品的革新等工作。

结合技术研发主管的主要岗位职责和任职资格要求,企业可以从知识、技能和职业素养3方面构建其能力素质模型,如图11-3所示。

图11-3 技术研发主管素质能力模型3.技术研发专员技术研发专员主要负责新产品、新技术研发实施,搜集行业产品技术研发趋势的相关资料,协助技术研发主管进行项目攻关,具体实施新产品设计、试制、产品性能测试以及老产品的革新等工作。

结合技术研发专员的主要岗位职责和任职资格要求,企业可以从知识、技能和职业素养3方面构建其能力素质模型,如图11-4所示。

职业技术培训的课程设置和教学体系

职业技术培训的课程设置和教学体系
实验设备和场地:提供专业实验设备和场地,满足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和实验的需求
数字化教学资源: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建设数字化教学资源,包括多媒体课件、在线 课程、虚拟仿真实验等
校企合作:与企业合作,共同开发课程和教学资源,实现产教融合
教学评估
评估内容:教学 质量、教师水平、 学生满意度等
评估方式:考试、 问卷调查、座谈 会等
职业技术培训的课 程设置和教学体系
汇报人:XXX
目录
01 02 单击添加目录项标题
课程设置
03 教学体系
01
添加章节标题
02
课程设置
理论课程
课程目标:培 养学生掌握专 业理论知识, 提高理论素养
课程内容:涵 盖专业基础理 论、技术基础 理论、工程基 础理论等
课程安排:按 照专业需求和 学生实际情况 进行合理安排, 注重理论与实 践相结合
03
教学体系
教师队伍
教师的专业背景和技能要求 教师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 教师的培训和进修机制 教师的教学评估和激励机制
教学方法
实践教学:结合实际操作, 提高技能水平
理论教学:传授理论知识, 打好基础
个性化教学:因材施教, 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互动式教学:增强师生互 动,提高学习效果
教学资源
教材和讲义:针对不同专业和课程,提供系统化、规范化的教材和讲义
选修课程
课程特点:注重实践操作和技 能培养,提升学生实际操作能 力。
课程设置:根据专业需求和学 生兴趣设置选修课程,满足个 性化需求。
课程选择:学生可以根据自身 兴趣和专业需求选择相应的选
修课程。
课程安排:合理安排选修课程 的学时和授课时间,确保教学
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

技术部培训课程设计

技术部培训课程设计

技术部培训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技术部相关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培养他们对技术工作的兴趣和热情,提高他们的技术素养和创新能力。

具体来说,知识目标包括了解技术部的工作内容、流程和规范,掌握常见的技术工具和软件的使用方法;技能目标包括能够独立完成技术任务,解决技术问题,进行技术交流和合作;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团队精神,使他们认识到技术工作的重要性和社会价值。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技术部基础知识、技术工具使用、技术任务完成和技术交流与合作。

具体来说,技术部基础知识部分包括技术部的工作内容、流程和规范,技术工具使用部分包括常见的技术工具和软件的使用方法,技术任务完成部分包括独立完成技术任务和解决技术问题,技术交流与合作部分包括技术交流的技巧和团队合作的方法。

三、教学方法为了达到课程目标,我们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

讲授法用于传授技术部基础知识和技能,讨论法用于讨论技术问题和技术解决方案,案例分析法用于分析技术案例和提高技术判断能力,实验法用于实践技术操作和验证技术原理。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我们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他们的技术素养和创新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选择和准备适当的教学资源。

教材将是主要的教学资源,我们将选用权威和实用的技术部教材,以保证学生掌握准确的技术知识和技能。

参考书将是辅助教学资源,我们将提供相关的技术部参考书籍,以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料。

多媒体资料将是辅助教学资源,我们将制作和收集相关的技术部多媒体资料,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实验设备将是实践教学资源,我们将准备适当的技术实验设备,以进行实验和实践操作。

通过选择和准备适当的教学资源,我们将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提高他们的技术素养和创新能力。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将包括平时表现、作业和考试三个部分,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技术基础课程安排方案模板

技术基础课程安排方案模板

一、课程名称:[课程名称]二、课程代码:[课程代码]三、课程性质:[课程性质,如:专业基础课、公共课等]四、课程目标:1. 使学生掌握[课程内容概述]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2. 培养学生的[能力要求,如: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意识等];3.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如:团队协作、沟通能力等]。

五、课程内容:1. [章节一]:[章节标题]- [内容概述]- [学时分配]2. [章节二]:[章节标题]- [内容概述]- [学时分配]3. [章节三]:[章节标题]- [内容概述]- [学时分配]……六、教学方法:1. 讲授法:系统讲解课程内容,帮助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和理论;2. 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3. 案例分析法:结合实际案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 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掌握实验技能,提高动手能力;5. 网络教学:利用网络资源,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提高学习效率。

七、考核方式:1. 平时成绩:[比例](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2. 期中考试:[比例];3. 期末考试:[比例]。

八、教材与参考书目:1. 教材:- [教材名称]- [作者]- [出版社]2. 参考书目:- [书目名称]- [作者]- [出版社]九、教学进度安排:1. 第1周至第4周:[章节一]讲解与讨论;2. 第5周至第8周:[章节二]讲解与讨论;3. 第9周至第12周:[章节三]讲解与讨论;……(注:根据课程内容和学时分配,调整教学进度)十、课程特色:1.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2. 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和团队协作,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3. 利用网络资源,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习效率。

十一、教学资源:1. 教学课件:提供课程相关课件,方便学生复习;2. 实验指导:提供实验指导书,帮助学生掌握实验技能;3. 网络资源:推荐相关网络资源,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通用技术学科的创新课程体系建构

通用技术学科的创新课程体系建构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创新是第一动力”,要“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

2017年教育部制定的新课程标准也强调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

创新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核心目标,在中小学校开展创新教育对于培养创新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全国众多中小学校都开展了创新教育,但是对创新教育内容认识不够清晰,现有的创新教育课程存在着很大的不足。

一、创新教育的内容创新教育的内容,包括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两个方面。

创新精神包括创新欲望、创新意志,创新能力包括创新思维、创造能力。

创新精神是影响创新能力生成和发展的重要内在因素和主观条件,创新能力则是丰富创新精神最有力的理性支持。

开展创新教育应该从培养创新精神入手,以提高创新能力为核心,覆盖创新欲望、创新意志、创新思维、创造能力等四个方面(如图1)。

二、创新1.0课程体系分析目前国内大部分中小学校的创新教育课程,基本都是围绕创新思维教学展开,已出版的关于创新教育的相关书籍基本也是由创新思维方法和相关案例构成。

这种由创新思维方法和相关案例构成的创新教育课程体系被称为创新1.0课程体系(如图2)。

(一)创新1.0课程体系的优点在创新1.0课程体系中,教师主要进行若干创新思维方法的讲练和对应案例的鉴赏,使学生掌握创新思维方法,引导学生运用创新思维方法去构思并制作创新作品。

创新1.0课程体系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方面是有效的。

学生通过学习,可以掌握和田十二法、奥斯本检核表法、列举法、组合法、形态分析法等创新思维方法。

(二)创新1.0课程体系的不足从创新作品本身来看,它是指学生运用创新思维方法构思、具有一定创新功能的作品,并应用一定技术手段将构思转化为实物。

创新1.0课程体系强调创新思维学习,但轻视制作,轻视技术知识的学习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由于学生缺乏必要技术知识的学习,无法有效提升创造能力,难以将创新想法转变为实物。

不能将创新构思转化为实物,就难以判断学生创新思维的可行性,这样的创新教育将大打折扣。

技术课程框架设计方案模板

技术课程框架设计方案模板

一、课程概述1. 课程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2.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____________________,提高____________________能力。

3. 课程适用对象:____________________4. 课程学时:____________________5. 课程模块划分:____________________二、课程内容框架1. 模块一:____________________(1)模块概述:简要介绍模块背景、意义及学习目标。

(2)教学内容:①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3)教学活动:____________________2. 模块二:____________________(1)模块概述:简要介绍模块背景、意义及学习目标。

(2)教学内容:①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3)教学活动:____________________3. 模块三:____________________(1)模块概述:简要介绍模块背景、意义及学习目标。

(2)教学内容:①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3)教学活动:____________________4. 模块四:____________________(1)模块概述:简要介绍模块背景、意义及学习目标。

(2)教学内容:①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3)教学活动:____________________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示范等方式,使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

技术体系方案范文

技术体系方案范文

技术体系方案范文技术体系方案是指在一个组织中,为了提供高效的技术支持和服务,采用一系列的技术架构和方法来实现目标。

一个好的技术体系方案应该考虑到组织的需求,并能够提供最佳的解决方案,以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下面是一个关于技术体系方案的示例,超过1200字,可以作为参考。

1.组织需求分析首先,进行组织需求分析是实施一个成功的技术体系方案的关键。

该分析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确定组织的目标和愿景。

了解组织的使命和目标,以便为技术体系方案设置合适的目标。

-确定组织内部的技术需求。

了解组织所需的技术功能和服务,以便能够满足这些需求。

-确定组织内部的技术能力。

评估组织的技术能力,并识别任何瓶颈或缺陷,以便确定改进的方向。

2.技术架构设计通过分析组织需求,我们可以开始设计技术架构。

技术架构设计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定义技术架构的目标。

技术架构的目标应该与组织的需求相吻合,例如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等。

-选择适当的技术工具和平台。

根据组织的需求选择合适的技术工具和平台,以提供高效的技术支持和服务。

-设计技术架构的各个组件。

根据组织的需求和所选的技术工具和平台,设计技术架构的各个组件,如服务器、数据库等。

-确定技术架构的规范和标准。

定义技术架构的规范和标准,以确保技术支持和服务的一致性和可靠性。

3.技术流程优化除了技术架构设计外,技术流程优化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通过优化技术流程,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以下是一些关键的技术流程优化措施:-简化技术流程。

通过去除不必要的环节和步骤,简化技术流程,以提高工作效率。

-自动化技术流程。

利用技术工具和平台自动化技术流程,减少人为错误和提高工作效率。

-设计标准化的技术流程。

定义标准化的技术流程,并确保组织内部遵守这些流程,以确保工作质量的一致性和可靠性。

4.技术人才培养在实施技术体系方案的同时,培养技术人才也是至关重要的。

以下是一些关键的技术人才培养措施:-提供培训机会。

提供培训机会,以提升技术人员的技能和知识,使他们能够更好地支持和服务组织。

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结构范文

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结构范文

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分析1、本专业人才需求分析计算机及计算机的应用正以极快的速度朝着网络化、多功能化、行业化方向发展。

从原来一般文字、数据处理到现在的文字、图形图像、声音、电影动画等多媒体处理;从原来一般的个人计算机到现在的国际互联网,只不过短短的几十年时间。

由于计算机性能的不断提高,各种计算机应用软件不断的推出,使得计算机的各种行业以及家庭的应用更加普及。

在我国,随着计算机进一步普及,计算机的教育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在计算机开始普及的今天,一般的应用操作、文字处理,已经是一种基本技能,一般学习过计算机的人都能掌握。

但许多行业化、专业化的计算机应用人才,就相对不足。

如:机关企业中计算机网络的管理、信息处理的多媒体设计制作、广告影像行业的图形图像处理、设计行业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办公自动化中的设备应用和公文处理……等,都缺少有一定技术水平的人才。

因此,中职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应该是社会对计算机应用人才的需求比例中最大的一部分。

2、本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并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德、智、体、技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掌握计算机系统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能从事计算机应用、维护和调试、动漫平面广告制作及计算机网络系统管理、施工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级专门型人才。

要求所培养的毕业生具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具有基本的科学文化素养,掌握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熟练的职业技能,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立业创业能力;具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有一定的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获得劳动部门颁发的相应职业资格证书和教育部门颁发的计算机、英语等级证书。

3、本专业岗位与职业能力分析本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计算机产业(公司),制造业(企业)和国家机关等企事业单位的计算机房、计算机室及办公计算机岗位,主要从事计算机信息平台的开发与管理、计算机信息的处理、动漫及平面广告制作、计算机及网络的组装与维护等工作,也可从事计算机的操作、计算机产品销售及售前、售后服务等工作。

(完整word版)课程体系搭建方案(修改版)

(完整word版)课程体系搭建方案(修改版)

2018年下半年度人才培养计划方案一、培训目的为切合公司快速发展的实际情况,全面提升公司员工个人工作能力及丰富工作技能。

计划开展针对公司全员关于提高人员素质、能力、绩效的系统培养和培训活动。

目标在于使员工的知识、技能、工作方法、工作态度以及工作的价值观得到更新和发展,从而发挥出最大的潜力来提高个人和组织的业绩,推动组织和个人的不断进步,实现组织和个人的双重发展。

二、培训对象和人数(一)培训对象管理公司全体员工;分批次、分层级、分阶段进行培训。

(二)培训人数根据具体的培训规格,安排人数。

三、培训时间和地点(一)培训时间2018年8月1日-2018年12月14日(二)培训地点IFS办公楼37楼38楼各培训室。

四、培训内容在半年的培养周期内,安排集中学习5次以上,以及用实践来检验培训结果。

(一)集中学习部分集中学习部分将围绕“中层沟通能力”“薪酬绩效能力”“目标管理能力”“员工执行能力”“压力管理能力”等5个模块,进行主题化学习。

主模块一:中层沟通能力针对学员:管理公司主管级、经理级员工推荐师资:内部师资课程方向:主模块二:绩效制定能力针对学员:管理公司各单位负责人、人事负责人推荐师资:外部专业师资课程方向:主模块三:目标管理能力针对学员:管理公司经理级、总监级员工推荐师资:外部专业师资课程方向:主模块四:员工执行能力针对学员:管理公司主管级及以下员工推荐师资:内部师资课程方向:主模块五:压力管理能力针对学员:管理公司全体员工推荐师资:内部师资课程方向:备选模块:办公常用工具针对学员:管理公司主管级及以下员工推荐师资:内部师资课程方向:五、检验结果反馈按照从“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的原则,通过在课程结束后,解答工作疑惑,提出解决措施,实现学用结合,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1.“中层沟通能力”实践安排通过携带命题“在工作中,遇到的非流程、制度原因引起的沟通障碍”,听取完课程后写下解决措施,并在半个月后反馈解决措施实践的效果。

课程体系方案

课程体系方案

3.产线良率状况的掌控及改善 4.PDCS 调查回复及改善跟踪 5.NPI 产品制程分析&改善 1.根据标准工时测定生产效率; 2.通过 IE 基础手法,人因工程,现场改善,工时/能力/产能评估 3.制程改善,降低生产成本 1.根据客户要求制订产品制造规格,质量要求 2.生产制程质量异常判定、改善、指导 3.质量与生产效率提升改善
课程类 型
企业文化培训(讲座)
企业文化培训 (讲座)
产品测试员实训、SMT 产线 作业员实训、装配作业实训、 品检员实训、企业实习、电
毛 泽 东 思 想 和 中 国 特 模拟电子技术、 子技术(三)
色 社 会 主 义 理 论 体 系 数字电子技术、

概论、大学英语(二)、 C 语言、电子技
体育(二)、企业文化 术(二)
校企联合开发核心课程的在线开放课程以及相应的实训指导书,编写校本教材。学校 老师与企业工程师联合完成了《单片机技术》《电子系统设计》以及《嵌入式技术》等 3 门课程的在线开放课程。
四、加强师资队伍培养和建设 提高“双师”素质是建立基于工作过程的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课程教学体系的软件保障。 电子信息的新技术发展迅速,对这些新技术,我们原有的师资并不具备相应的教学和运用能 力。为此,我们采取了人才引进、培训进修和现场实践等多渠道的教师队伍培养和建设方案。 比如,从现场引进了具有该领域外企工作经历、具备丰富的实践和培训经验的专家到校任教。 同时,以引进消化电子信息方面新技术,提高“双师”素质为目标,选派年轻老师参加电子 信息行业、企业的举办的教师培训班,安排教师到沈武汉富士康等公司进行现场实践等。实 践证明,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得到了充分加强,基于工作过程开展教学的能力得到很大提高。 五、强化实验实训基地的内涵建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适用岗位
技术经理 技术经理 技术经理 研发主管 研发主管 工艺主管 工艺主管 研发工程师 研发工程师 研发工程师
全员 管理人员
全员Leabharlann 技术部课程编号 岗位技能 TJ01 TJ02 TJ03 TJ04 TJ05 TJ06 TJ07 TJ08 TJ09 TJ10 管理及工作方法 ML1 ML2 意识 CY1 突破文化壁垒 内/外 2 5 QC7大管理工具 人员激励与绩效 内/外 内/外 2 2 4 4 产品技术发展方向 技术管理工具应用 技术安全管理 技术开发方法与应用 市场客户需求研究 工艺标准化与应用 工艺流程改善管理 研发控制要点 先进技术详解 前沿产品说明 内/外 内/外 内/外 内/外 内/外 内/外 内/外 内/外 内/外 内/外 2 2 2 2 2 2 2 2 2 2 4 5 5 4 3 5 4 4 4 4 课程名称 培训方式 学时 学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