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发展的历史沿革
旅游管理系统学复习资料
![旅游管理系统学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a0a7d7a6b4daa58da1114a08.png)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旅游发展的历史沿革一、19世纪以前的旅行活动(一)原始社会⏹前期:当时人类迁徙活动的被迫性和求生性都说明这类活动根本不属于现今意义上的旅行和旅游。
⏹新石器时代晚期:人类社会最早的、有意识的或自愿的外出旅行活动。
在最初的年代中,主要是商人开创了旅行的通路。
(二)奴隶社会古罗马帝国:西方最具代表性的典型商代是中国奴隶社会的鼎盛时期。
(三)封建社会19世纪以前旅行活动发展的特点局限性:⏹环境依赖性⏹商业旅行主导⏹规模小⏹非民众性(阶层局限性)⏹自我服务⏹行多游少二、19世纪以后的旅游活动(一)近代旅游⏹发展的背景——产业革命⏹加速了城市化进程⏹改变了人们的工作性质⏹带来了阶级关系的新变化⏹科技的进步⏹旅游业的开端英国人托马斯·库克1841年7月5日近代旅游的开端1845年近代旅游业的开端⏹中国的近代旅游业始自1923年8月,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总经理陈光甫在银行内部设立旅行部。
1927年6月成立中国第一家旅行社——中国旅行社。
(二)现代旅游1.现代旅游迅速发展的原因⏹相对持续的和平环境⏹人口增加⏹世界经济迅速增长,经济往来更加频繁⏹城市化进程加快⏹教育事业发展⏹各国政府的支持⏹现代科技革命的成功⏹生产力、生产效率的提高⏹国民收入增加⏹闲暇时间增多⏹交通工具与旅游设施现代化⏹信息交流手段现代化2.现代旅游的特点⏹大众性(普及性)⏹多样性⏹发展的持续性3.当今旅游业发展现状2009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国发2009 41号),明确指出,要“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
”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入境旅游、出境旅游、国内旅游”三大市场的开发战略调整为:“大力发展入境旅游,规范发展出境旅游,全面提升国内旅游”。
第二节旅游的基本概念一、旅游的词义旅即旅行,游即游览,旅行是游览的前提和手段,游览是旅行的目的和主要内容。
二、旅游的科学定义“艾斯特”定义汉泽克尔和克拉普夫:“旅游是非定居者的旅行和暂时居留而引起的现象和关系的总和。
旅游发展的历史沿革
![旅游发展的历史沿革](https://img.taocdn.com/s3/m/1aeba3c2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3423658.png)
旅游发展的历史沿革旅游发展的历史沿革是一段跨越几个世纪的发展史,它反映了人类社会经济、文化和技术发展的进步。
既是现代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生活的重要来源之一。
最早可以追溯到希腊罗马文化时期,那时旅游主要以宗教信仰和文化交流为主。
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开始,随着文化活动和经济贸易的发展,旅游的规模逐渐增大,成为人们休闲娱乐和知识学习的一种重要形式。
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欧洲发生了“大旅游时代”,大量的欧洲贵族和富商前往世界各地游览,开启了世界旅游业的源头。
20世纪初期,随着世界金融危机和两次世界大战的影响,旅游业出现了衰退,直到20世纪50年代,随着经济的发展,旅游业重新崛起。
如今,旅游业已成为当前全球最重要的经济产业之一,不仅为国家的经济繁荣做出了很大贡献,而且民间活动的持续增加为人们的休闲娱乐生活带来了更多的元素。
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历程也非常曲折。
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面临着经济萧条、文化封闭等种种困难,旅游业处于停滞状态。
改革开放后,中国的旅游业经过了30多年的艰苦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旅游业开始步入高速发展的新时期。
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旅游扶持政策,旅游业快速发展,使得旅游文化更融入了社会发展之中,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尤其是随着信息技术与旅游相结合,旅游业更是步入了新的高度。
目前,随着国际旅游群体的扩大,中国内跨区域旅游业、居民出游、主题旅游等发展趋势明显,旅游制度的完善以及旅游产品的丰富,中外游客的人数不断增加,旅游已经成为推动全球文化交流、经济发展与区域合作的重要力量。
总之,旅游业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重要产业之一,其带动了人们对于生活质量提升的需求与实现,是一项富有开创性和协作性的活动,对于全球经济发展和国家建设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随着新时期的到来,相信未来旅游业带给我们的惊喜、快乐和感动会越来越多,也会为人们的生活增添更多的色彩与乐趣。
第二章:《旅游学原理》旅游发展的历史沿革-46页文档资料
![第二章:《旅游学原理》旅游发展的历史沿革-46页文档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70aef549f46527d3240ce07a.png)
• 学习目的与要求:了解人类旅行和旅游活动的发 展,认识人类旅游活动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 认识旅游活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发展这一最 基本的规律。
• 重点:中国古代旅行活动的类型;工业革命对近 代旅游的影响;托马斯·库克对近代旅游业的贡 献;现代旅游迅速发展的原因。
第一节 原始社会的人类迁徙
帝王巡游
公务旅行:郑和下西洋
宗教旅行:唐僧西天取经
二、欧洲封建社会时期的旅行发展
• 西欧封建社会的生产力与交通发展相 对中国早期封建社会而言较落后,所 以旅行活动数量较少。
• 西欧宗教朝圣活动 、温泉旅行
国家
古埃及 古罗马
古希腊 波斯帝国 阿拉伯帝国
著名旅游景点
金字塔 卢克索神庙
大竞技 场
• 现代旅游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特别是 20世纪60年代以来迅速普及于世界各地的社 会化大众旅游。
• 喷气式推进技术在民航中的运用——标志现 代旅游的产生。
1254—1324
·
姓名
哥伦布 达·伽玛 麦哲伦
大航海时代
国家
时间
成就
意大利
1492年第一次出 航,共四次
发现新大陆
葡萄牙
1498年
绕过好望角,到 达印度
英国
1519—1522
绕地一周,证明 地圆说
三、封建社会旅行发展的特点
• 旅行的发展同国家的政治经济状况有着直 接的关系;
• 商务旅行仍居主导地位; • 农业经济的影响:农业劳动的季节性特点
古代驿站与车马:
驿站:亦称“置邮”,是 古代供传递公文的人或来 往官员途中歇宿、换车马 的处所。
2、我国古代旅行活动的类型
• 文人漫游 湖与元气运, 风波浩难止。 天外贾客归, 云间片帆起。 龟游莲叶上, 乌宿芦花里。 少妇棹轻舟, 歌声人流水。
旅游发展的历史沿革复习资料
![旅游发展的历史沿革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3ae20027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bc.png)
旅游发展的历史沿革复习资料旅游发展的历史沿革复习资料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旅游已经成为当今世界人们生活的一种必要方式。
旅游业不仅可以带来经济效益,还可以让人们享受生活,提高身心健康。
旅游业的发展经历了多年,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旅游发展的历史沿革吧。
1. 古代的旅游文化旅游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时期。
在古代,人们的旅游主要是为了商业贸易和文化交流。
在古代中国,著名的“丝绸之路”就成为了著名的贸易和旅游路线。
而在古希腊罗马时期,则出现了大量的文化和艺术旅游景点。
2. 文艺复兴时期到了文艺复兴时期,人们的旅游趋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人们开始向欧洲各地旅游,探索各种音乐,文学,美术和建筑艺术的精髓。
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成为了著名的文化旅游目的地,尤其是威尼斯,佛罗伦萨和罗马这些城市,吸引了无数旅客。
3. 工业革命时期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交通运输设施得到了巨大的发展,旅游业也得以跨越到国际层面。
随着海洋运输和铁路的发展,旅游变得更加容易和经济实惠。
人们可以沿着蒸汽船航线游览欧洲的海岸线,也可以在火车上游览大陆的内陆城市。
4. 二战后时期在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旅游业得到了巨大的发展。
由于战争的影响,人们渴望放松心情和享受生活。
世界各国纷纷重建旅游业,推出了各种优惠政策和旅游活动,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旅行者。
5. 21世纪的旅游随着各种信息技术的发展,旅游业进入了一个新时代。
现在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搜索到全世界的旅游信息,利用智能手机和电子地图导航等工具更加轻松地游览全球各地。
各国政府也纷纷开放门户,鼓励旅游业的发展。
全球旅游业在最近几年又取得了巨大的增长,成为了世界最重要的产业之一。
综上所述,旅游发展经历了多年的演变。
从古代的文化交流,到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探索,再到工业革命时期的国际交流,旅游业在21世纪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未来,随着人口增长和消费需求的增加,旅游业在全球范围内的增长势头必将持续。
第一章 旅游发展的历史沿革
![第一章 旅游发展的历史沿革](https://img.taocdn.com/s3/m/16ac0bf102020740bf1e9b7b.png)
第一章旅游发展的历史沿革教学目标:学会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观察人类旅行和旅游活动的发展,认识人类旅行和旅游活动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演进这一最基本的旅游活动发展规律。
教学重点:中国古代旅游的类型;产业革命对近代旅游的影响;托马斯•库克对近代旅游的贡献;科学技术发展对旅游旅游活动的影响以及现代旅游迅速发展的原因。
教学难点:现代旅游迅速发展的原因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教学时数:6学时第一节 19世纪以前的旅行活动一、原始社会早期的人类迁徙活动(一)原始社会早期的社会经济特点1、生产力低下,缺少剩余食物,生存条件恶劣。
2、随着生产工具的改进,生产效率有了很大的提高。
原始饲养业和原始农业开始出现,并最终导致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社会分工(畜牧业与农业的分离)的出现,这是这一时期生产结构中具有革命性的变革。
当时人们活动基本上限于在自己的氏族部落,人类不存在有意识地自愿外出旅行的需要。
(二)人类迁徙活动的原因和特点原因:由于自然的因素或特定人为的因素。
特点:具有求生性和被迫性的特点。
二、人类旅行需要的产生1、原始社会末期,生产工具与生产技术进步,生产力得到发展,导致了劳动剩余物的出现和增多。
2、纺织技术、冶金、建筑、运输等行业出现并发展,导致第二次社会分工,手工业同农业和畜牧业分离。
3、产品交换、生产技术交换,导致商业从农业、畜牧业、手工业中分离出来的第三次社会大分工的出现。
开始出现了专门从事易货贸易的商人阶级。
因此也便产生了旅行经商或外出交换产品的需要。
结论:“在最初的年代中,主要是商人开创了旅行的通路。
”人类最初的自愿外出旅行实际上远非休闲和度假活动,而是人们出于现实主义和产品交换或经商的需要而促发产生的一种经济活动(如:丝绸之路、香料之路、琥珀之路、食盐之路等)。
三、奴隶社会的旅行活动(一)西方奴隶制社会时期的旅行活动就西方奴隶制社会时期的旅行活动而言,古罗马帝国是最具代表性的典型。
1第一章旅游发展的历史沿革
![1第一章旅游发展的历史沿革](https://img.taocdn.com/s3/m/dfadc6df28ea81c758f57836.png)
(一)旅行社
1923年8月,上海商业储蓄银行设立“旅行部”, 标志着中国近代旅游业的形成。 1924年春,组织第一批国内旅游团。杭州、海宁 观潮 1925年春,组织20余人参加的赴日本的“观樱” 旅行团 1927年春,出版了中国第一本《旅行杂志》 1927年6月,“旅行部”从银行独立,改称“中 国旅行社”,下设7部1处。——中国人自己设立 最早、规模最大的第一家旅行社
一次完成绕地球一周的航海大旅行。
三、我国的古代旅行
• 帝王巡游(秦始皇、隋炀帝)
• 官宦旅游(张骞) • 国际贸易旅游(郑和) • 宗教旅游(玄奘) • 文化旅游(李白、司马迁、徐霞客等)
• 庶民节令旅游(春节庙会、元宵节灯会、清明 节踏青、端午节竞舟、中秋节赏月、重阳节登 高等形式)
四、古代旅行的特点
求知求学旅行
阿拉伯帝国时期,求知求学旅行盛行。穆罕默德曾教导信徒:“学问
虽远在中国,亦当求之”。 苏莱曼曾到印度、中国等地经商,著有《苏莱曼游记》,是最早记载
中国和印度沿海情况的文献;
马苏第曾游历埃及、巴勒斯坦、印度、斯里兰卡和中国等地; 巴图特在外游行长达38年之久,约在1345—1346年间到中国,著有 《亚洲非洲旅行记》,记载了中国的城市、商埠、物产和风情。 意大利马可· 波罗曾在中国任职(元朝)长达17年(1275—1292), 1292年离开中国,经苏门答腊、印度,于1295年回到威尼斯。著有 《马可· 波罗游记》。书中以中国为重点,记述了中亚、西亚、东南亚 等地区许多国家的情况。
(二)旅游资源开发与旅游促销
利用外资在庐山、北戴河、莫干山、
鸡公山等地建设避暑区 20世纪30年代,在上海、杭州举办相 当规模的国货博览会和西湖博览会
第1章 旅游的产生与发展
![第1章 旅游的产生与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7947d1b684868762caaed578.png)
二、中国现代旅游
(一)“外事接待阶段” (1949——
1978)
1、基本特点:
旅游接待多为单纯政治接待。 旅游业还是事业,不是产业。
二、中国现代旅游
主要大事: (1)1986年,旅游业的接待人数和创汇
收入被正式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 划(1986—1990)。
二、中国现代旅游
(2)1991年,正式明确将旅 游业的性质定为产业。
(3)1995年5月1日起,我国 实行每周“双休日”。
二、中国现代旅游
3、入境旅游、国内旅游和出境旅游全 面发展阶段(1997-):
对开辟新航路的旅行产生相当大的影响。
\
二、中国封建社会的旅行
1、我国封建社会主要 的旅行活动
– 漫游、公务旅行、宗教旅 行、帝王巡游。
\
二、中国封建社会的旅行发展
A、古代文人漫游 • 谢灵运 • 阮籍、嵇康等竹林七贤 • 李白
\
二、中国封建社会的旅行发展
B、公务旅行
张骞出使西域
郑和下西洋
作业
主要大事: (1)1999年5月1日,全国实行三个旅游
“黄金周” ,大大促进了国内旅游的发 展。
二、中国现代旅游
(2)中国出境旅游市场的形成
1997年7月1日正式实施了《中国公 民自费出国旅游管理暂行办法》, 标志中国出境旅游市场的形成。
马超龙雀——中国旅游的徽标
中国现代旅游
(1)来历 铜奔马:又称“马踏飞燕”、“踏燕
徐霞客
\
三、封建社会旅行发展的特点
第一篇旅游发展的历史沿革
![第一篇旅游发展的历史沿革](https://img.taocdn.com/s3/m/d5dc69d64431b90d6d85c78b.png)
一、现代旅游的概念
在旅游研究中,现代旅游通常是指第二次 世界大战结束以后,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 以来,迅速普及于世界各地的社会化旅游 活动。 Mass tourism
旅游学概论
联合国指定1967年为国际旅游年。 “旅游是人类活动中基本的合乎需要的一项
活动,应受到所有人和所有政府的赞誉和鼓 励。” 1980年世界旅游组织发表《马尼拉宣言》旅 游是人类的社会基本需要之一 世界旅游日为9月27日 自2011年起,每年5月19日为“中国旅游日”
旅游学概论
詹姆士·瓦特是英国近代著 名的科学家、改良蒸汽机 的发明者,他生于1736年 1月19日。瓦特总结了前 人的经验,经过反复改革 和试验,花了十年的精力, 终于发明了新型蒸汽机。 新型蒸汽机的广泛使用, 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前进。
旅游学概论
二、交通运输条件的发展和意义
对近代旅游活动发展影响最大的是铁 路运输的出现,铁路运输的优点:
6、战后信息技术的进步和各国教育事业的发 展,激发了人们旅游的热情 • 受教育程度越高,求知欲望越强 • 信息即使发展增加了人们了解世界的渠道
• 异地、异质文化魅力的增加 7、现代旅游业的发展,使旅游活动更安全、
舒适
三、现代旅游业的基本特征
1、规模发展的持续性 表现为:
– 全世界旅游人数保持快速增长 – 旅游已变成人们经常性的活动
旅游学概论
4、旅游活动时间上的季节性
– 从接待国和地区看:依靠自然旅游资源吸引游 客的,当地的气候条件对旅游活动的季节性形 成了重大影响
– 从客源形成国看:大多数发达国家的带薪假期 集中在7、8、9月,因此,每年大多数旅游 者也集中在此时间
–1936年,法国率先实行
旅游学概论
第一章:旅游发展的历史沿革
![第一章:旅游发展的历史沿革](https://img.taocdn.com/s3/m/c52b04196edb6f1aff001f21.png)
旅游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的产物,并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进步,而不断发展。
一.原始社会末期由于产品交换和贸易经商的需求,促发了旅行。
1.三次社会大分工是旅行产生的根本前提。
2.奴隶制经济的发展和繁荣是旅行活动发展的物质基础。
3.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促进了国务旅游的开展。
二.奴隶社会主要是公务旅游,宗教旅游。
三.封建社会公务旅游仍占主导地位,宗教旅游和封建士大夫的观光旅游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一般老百姓仍不能参加旅游。
四.近代旅游(1841——1945)1.近代旅游的特点以蒸汽机(轮船,火车)的应用和专业旅行社的出现为标志,现代意义上的旅游开始在这一时期。
2.托马斯.库克与近代旅游《1》第一次组织“商业性”的旅游活动《2》成立第一家旅行社《3》发行第一张旅行支票《4》编写出版第一本旅游指南《5》第一个组织国际旅游《6》推出第一导游五.近代旅游的产生:1.1841年,世界上第一家旅行社——托马斯.库克(通济隆旅行社)旅行社建立。
(1845年,英国人托马斯·库克创办了世界上第一家旅行社,标志着近代旅游业的诞生。
)2.1845年,世界上第一本旅游指南《利物浦之行手册》出版。
3.1845年,托马斯.库克亲自担任导游,聘用地方导游。
4.1872年,通济隆旅行社编印了世界上最早的旅行杂志。
5.1872年,托马斯.库克创办了世界上最早的旅行支票。
6.1908年,美国人斯塔特勒建造了世界上第一家商业饭店。
7.20世纪初,美国“运通公司”比利时的“铁路卧车公司”和“英国托马斯.库克旅行社”成为世界三大旅行社代理公司。
8.1855年,托马斯.库克组团参观巴黎世博会,是世界上首例包价出国游。
六.现代旅游(1945——)现代旅游发展的原因:1.二战后世界经济迅速发展,收入的提高,人口的迅速增长。
2.交通运输工具的进步。
3.生产力的高速发展把人们从繁忙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增强了人们对旅游的需求。
4.城市化进程加快,推动了人们回归大自然旅游的发展。
旅游发展的历史沿革-教学讲座
![旅游发展的历史沿革-教学讲座](https://img.taocdn.com/s3/m/186f6e10bd64783e08122b03.png)
早期英国的火车
年克 莱蒙 特号 蒸汽 船
铁路运输方式的优点:
旅行费用 运行速度 运载能力 旅行距离
公共马车
火车
交纳高额路税 每英里一便士
英里小时
英里小时
几个人辆
数百人列
受速度限制,距 铁路网不断增大 离很小
二、托马斯·库克的活动和旅游业的诞生
背景:
产业革命基本完成,旅游活动所需要的主观和 客观条件都已基本具备;
奴隶社会:外出旅行的主要目的是产品交换和贸易, 少量以消遣为目的的旅行,但仅限于奴隶主阶级的 享乐旅行。其中欧洲罗马帝国的旅行特别兴盛。
封建社会:欧洲,前期经济落后,社会动荡,旅行 活动发展缓慢,但后期温泉疗养、海滨度假等活动 兴盛起来。我国得益于长期封建社会的相对安定和 经济昌盛,诗人漫游、公务旅行、宗教旅行、帝王 巡游、科学考察旅行和商务旅行等旅行方式都有所 发展。
改变了很多人的工作性质。枯燥、复杂的单一性 大机器工业劳动。“职业倦怠”。
以上两点使人们产生了外出旅游的内在需求。
阶级关系发生变化。造就了一大批富有的工业资 产阶级和收入较为稳定的工人阶级。
科学技术进步。特别是蒸汽机技术在火车和轮船 中的应用。
以上两点提供了人们外出旅游的客观条件。
个人整理,仅供交流学习!
住宿设施; 编写了《利物浦之行手册》,是世界上第
一本旅游指南手册; 库克担任全程陪同,还聘用了地方导游。
托马斯库克的其他活动:
年组团游巴黎,世界上首例包价出国游; 年正式创办“托马斯·库克父子公司”; 年组织了世界上第一次环球旅游; 在旅游活动中使用了代金卷,是世界上最
早的旅行支票
小结:托马斯·本模式;
改变了当时人们的旅游观念,极大地推动了 当时旅游活动的发展;
第一章 旅游发展的历史沿革
![第一章 旅游发展的历史沿革](https://img.taocdn.com/s3/m/17c4420faf45b307e87197df.png)
《旅游学》教案主讲老师:李瑞2005年11月8日第一章旅游发展的历史沿革第一节19世纪以前的旅行活动发展人类的旅行及具有现代性质的旅游活动从什么时间开始,是不是自有人类之日起就自然存在,是一个存有争议的问题,我国学者和西方学者的观点不尽一致。
一、原始社会早期人类的迁移活动及其性质原始社会早期,生产力落后,人类的生产生活主要是在其常驻地的惯常范围内活动,既是有整个部落或部族的迁移,主要是受到了自然灾害或战争杀戮等因素的影响,多属不得已而为之。
所以旅游和旅行并不是自有人类之日起便自然存在。
二、人类最早旅行活动——商人们开创的旅行之路原始社会晚期,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进步,导致了两次社会大分工第一次:畜牧业和农业分工第二次:手工业同农业和畜牧业的分离社会分工导致了交换的产生,为了获取更大的利润,商人们扩大交易距离,最初的有目的旅行不是休闲和度假,而是经济活动。
三、奴隶制社会的旅行发展社会各行各业发展,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进一步分工,社会经济比原始社会更进一步发展。
为了巩固统治,在奴隶制国家内建设了道路系统和驿站系统,为旅行活动提供了便利条件。
西方以古罗马帝国为代表:旅行的基础条件:在其强盛时期,疆域广大,道路网络系统完善,官设和私人旅店在官设驿站的基础上发展起来。
旅行人的种类:政府公务人员、商人、奴隶主贵族和自由民、宗教信徒。
旅行的目的:外出差旅或传递公文、负货贩运、到宗教圣地朝拜、游览度假。
中国奴隶社会旅行活动的发展:与西方奴隶社会的发展大体相同,也是以商人商贸旅行为主,如司马迁在《史记•苏秦列传》中有对齐国国都临淄这样的描述:“临淄之涂,车毂击,人肩摩,联袂成帷,举袂成幕,挥汗成雨”。
其他还有活跃在各诸侯国之间“讲纵横之术的政客”的旅行、贵族的享乐旅行等。
总之,人们自愿和有意识的外出旅行活动始于原始社会末期,迅速发展于奴隶社会时期,外出旅行的主要人员构成是进行商业贸易的商人们,旅行的目的是经济利益。
同时伴随有少量的享乐度假活动,主要人员是奴隶主贵族和富商们。
旅游学第3章旅游发展的历史沿革.
![旅游学第3章旅游发展的历史沿革.](https://img.taocdn.com/s3/m/568984727e21af45b307a8ec.png)
• 19世纪以前——古代旅游 • 19世纪-二战前——近代旅游 • 二战后——现代旅游
§3.1 19世纪以前的旅行活动
• 一、原始社会早期的人类迁移活动
–当时人类所有活动的开展都是在自己居住和生活的惯 常环境内进行的。
§3.1 19世纪以前的旅行活动
一、原始社会早期人类的迁移活动: 求生性与被迫性
• 工业革命在客观上为旅游走向大众化,从 而为形成旅游产业创造了条件。
• 宗教旅游(西方多见) • 商旅活动 • 以消遣为目的的旅游(奴隶主) • 人类真正有意识的外出旅行活动始于原始社会末 期,并在奴隶制社会时期得到迅速发展。
四、封建社会旅行活动
(一)中国
– – – – – – 帝王巡游 公务旅行 商务旅行 诗人漫游 宗教旅游 科考旅行
1、帝王巡游
例:汉武帝刘彻(前156——前87年),是西汉第 五位皇帝。他七岁被立为太子,十六岁登基为帝, 七十岁驾崩,在位时间五十四年,是中国第三个 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与另外两位即位最长的皇 帝康熙和乾隆一样,汉武帝是历史上有名的明君, 他继承了文景之治遗留下来的富强基础,即位后 便励精图治,对内揽人才、兴文教、振经济,对 外伐四夷、通西域、显国威,把西域王朝推向极 盛。这位富创造力的皇帝曾创立多项制度及记录, 影响延及后世逾千年。
温泉旅行
• 最早利用温泉的人是古罗马人,随后,在英国和 欧洲大陆,温泉也得到了开发。到了18世纪,洗 温泉浴在上层社会中已变得非常时髦。这不仅因 为洗温泉浴能够治病,还因为在这些温泉疗养地 人们可开展社交、游戏、跳舞、博彩等活动。英 格兰巴思的温泉区就是一处办得很成功的保健与 社交胜地。
大游学 Grand Tour
4、诗人漫游
第一章 旅游发展的历史沿革 《旅游学》PPT课件
![第一章 旅游发展的历史沿革 《旅游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961e0c75901020206409c8d.png)
社会分工的发展使得人们开展产品交换的 地域范围不断扩大。正是由于这一发展,人们 需要了解其他地区产品生产和需求情况,需要 到其他地区去交换自己的产品或货物,自愿外 出旅行的需要也因此而产生。
1.产业革命加速了城市化的发展
2.产业革命改变了很多人的工作性质 3.产业革命带来了阶级关系的变化 4.产业革命带来了技术的进步
新兴旅行方式的优点:
1.旅行费用低廉
2.旅行速度加快
3.运载能力提高
4.通达范围增大
所有这一切,不仅使商务旅行的数量大大增 加,更重要的是为消遣活动的增加创造了便 利的条件。
7.认识上述因素的意义:
一方面,通过认识这些因素,并结合回顾此 前各个历史时期影响人类旅行和旅游活动发 展的客观因素,可使我们清楚地发现和了解 这些活动的兴衰与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之间的 联系;
另一方面,通过认识这些因素,我们还应领 悟到,这些因素既是推动二战后旅游活动迅 速发展的因素,同时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影响 今后旅游活动将会如何发展的重要决定因素。 换言之,通过分析和预测这些因素的变化方 向和发展速度,人们便可据以判断和预知旅 游活动的未来发展。
在旅游研究中,现代旅游通常是 指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特别 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迅速普及于 世界各地的社会化旅游活动
1.战后世界人口迅速增加,世界人口基数的扩大成为战后大众
旅游人数增加的基础; 2.战后世界经济迅速发展,人们收入的增加和支付能力的提高 对旅游活动的迅速发展和普及起到了重要的刺激作用; 3.交通运输工具的进步缩短了旅行的时间距离,传统旅行方式 的地位逐渐为汽车和飞机所取代; 4.生产自动化程度的提高使劳动者的带薪假期得以增加,使得 外出旅游有了时间上的保证,出游的距离和在外逗留的时间也 大大加长; 5.各国城市化进程普遍加快; 6.二战后世界各国普遍重视发展教育事业,随着教育的普及和 文化水平的提高,加之信息传播技术不断进步的影响,越来越 多的人对自己乡土以外的其他地区,乃至其他国家的事物增加 了了解,并因此而产生兴趣,助长进一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这一因素对于二战后旅游迅速发展无疑也有及其重要的作用。 7.认识上述因素的意义
第一章 旅游发展的历史沿革
![第一章 旅游发展的历史沿革](https://img.taocdn.com/s3/m/113d7565bd64783e09122bee.png)
◆ 16世纪中叶以后:出现以保健为目的温泉疗养旅行、 以教育为目的旅行
(三)阿拉伯帝国时期的旅行发展
▪ 7世纪初,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后,建立了阿拉伯
国家,8世纪中期形成地跨亚、欧、非三洲的大帝国。
▪ 辽阔的地域、特殊的地理位置(欧亚之间)以及宗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古代旅行阶段 近代旅游阶段 现代旅游阶段
第一节 19世纪以前的旅行活动发展
▪ 原始社会早期人类的迁徙活动及其性质
▪ 人类最早旅行需要的产生 ▪ 奴隶制社会的旅行发展 ▪ 封建社会的旅行发展 ▪ 19世纪以前旅行发展的特点
一、原始社会早期人类迁徙活动及其性质
(一)原始社会早期社会经济特点
原为希腊的一部分,今土耳其境内大金字塔是 惟一遗留下来的奇迹
埃及金字塔
希腊罗德岛太阳神巨像
巴比伦空中花园
阿耳特弥斯神庙
土耳其摩索拉斯陵墓
埃及亚历山大灯塔
希腊宙斯神像
(三)奴隶社会旅行活动的特点
▪ 以贸易经商旅行活动为主体。 ▪ 以消遣为目的的旅行活动主要表现为奴隶主阶级
的享乐旅行。 ▪ 旅行活动内容单一,旅行期间以自我服务为主。
生产技术的进步 ▪ 背景 社会分工的出现
交换的产生 ▪ 时间:原始社会末期 ▪ 地点:古代文明中心——埃及、两河流域、
中国、印度 ▪ 结论:人类最初的旅行活动主要出于经商贸
易、了解外部世界及相互接触的需要
三、奴隶制社会的旅行发展
(一)西方奴隶社会旅行活动的发展
◆ 公元前3000年时:商务旅行 ◆ 公元前8世纪:宗教朝圣旅行盛行 ◆ 公元前5世纪:求知考察旅行 ◆ 罗马帝国鼎盛时期:古代旅行的全盛时期
旅游学概论各章节重点
![旅游学概论各章节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95281e8cbceb19e8b9f6ba0d.png)
第一章旅游发展的历史沿革§1·1 19世纪以前的旅行活动一、原始社会早期的人类迁徙活动当时人类迁徙活动的被迫性和求生性都说明这类活动根本不属于现今意义上的旅行和旅游。
二、人类旅行需要的产生在最初的年代中,主要是商人开创了旅行的通路。
三、奴隶社会的旅行活动古罗马帝国:西方最具代表性的典型四、封建社会的旅行活动(一)中国旅行活动的形式:(1)商业旅行(2)帝王巡游:周穆王(3)政治旅行:孔子(4)外交旅行:春秋战国时期、张骞、郑和(5)士人漫游:陶渊明、李白(6)科学考察旅行:司马迁、李时珍、徐霞客、郦道元(7)宗教旅行(8)佳节庆游五、19世纪以前旅行活动发展的特点古代旅行活动的特点可以用“局限性”来概括,表现在:1.环境依赖性2.商业旅行主导3.规模小4.非民众性(阶层局限性)5.自我服务6.行多游少§1·2 近代旅游和旅游业的开端一、近代旅游发展的背景产业革命:1.加速了城市化进程。
使人们工作和生活地点的重心从农村转移到工业城市。
2.改变了人们的工作性质。
3.带来了阶级关系的新变化。
4.科技的进步,特别是蒸汽机技术在交通运输中的应用,使大规模的人员流动成为可能。
二、旅游业的开端1841年7月5日,托马斯·库克包租一列火车,载570人,每人缴纳一先令,往返24英里,由莱斯特到洛赫伯勒去参加禁酒大会。
此次活动开有组织的大规模集体外出之先河,是里程碑式的事件,被认为是近代旅游的开端1845年8月4日,托马斯·库克组织350人由莱斯特去利物浦进行了一次消遣旅游。
特点:(1)本次活动是一次纯商业目的的旅游活动;(2)本次活动用时长(历时一周);(3)托马斯·库克对沿途进行了先期考察;(4)出版了第一本旅游指南(5)最早的地方导游。
3.1855年,托马斯·库克组织了50万人由莱斯特去巴黎参观第二届世界博览会。
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出国包价旅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现代旅游发展迅速的原因
• • • • • 1、战后世界经济的迅速发展 2、个人收入的增加 3、闲暇时间增多 4、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 5、政府对旅游业的扶持
• 二、现代旅游发展的特点
• 1、增长的持续性 • 2、地区的广泛性 • 3、游客的大众性 • 4、方式的多样性 • 5、竞争的激烈性
第六节
第三节 封建社会的旅行发展
一、中国封建社会时期的旅行发展 1、中国古代的水路运输、陆上运输得到了 极大发展。 [提问1]一些武侠小说中的漕帮与镖局各自经 营的业务是什么? (水上运输及陆地运输)
灵渠
• 灵渠位于广西壮族自治 区兴安县境内,是世界
上最古老的运河之一,
有着“世界古代水利建 筑明珠”的美誉。灵渠 古称秦凿渠、零渠、陡 河、兴安运河,于公元
1985-2004年中国国内旅游人数增长状况
结论:在最初的年代中,主要是商人开创了旅 行的通道。
• 二、奴隶制社会的旅行发展 • 生产力发展与产品、生产技术交换,催生了 交通运输的发展与诞生。 • 奴隶主成为剩余物的拥有者,有了享乐旅行 的最初动机与条件。 • 以消遣为目的的单纯的旅行活动产生。 • 当然,在这一时期,促发人们外出旅行的主 要原因仍然是产品交换和易货经商。
文人学士的漫游山水,大致分为两种形式: 一是以谢灵运为代表的游山玩水;另一类 是以阮籍、嵇康等竹林七贤为代表的寄情 山林、以排忧避世为目的的文人漫游。
帝王巡游
公务旅行:郑和下西洋
宗教旅行:唐僧西天取经
二、欧洲封建社会时期的旅行发展
• 西欧封建社会的生产力与交通发展相 对中国早期封建社会而言较落后,所 以旅行活动数量较少。 • 西欧宗教朝圣活动 、温泉旅行
前214年凿成通航,距
今已有2200多年。
古代驿站与车马:
驿站:亦称“置邮”,是 古代供传递公文的人或来 往官员途中歇宿、换车马 的处所。
2、我国古代旅行活动的类型
• 文人漫游 湖与元气运, 风波浩难止。 天外贾客归, 云间片帆起。 龟游莲叶上, 乌宿芦花里。 少妇棹轻舟, 歌声人流水。 ——李白· 《游高淳丹阳湖》
国家
古 埃 及 古 罗 马 古 希 腊
著名旅游景点
金字塔 卢克索神庙 大竞技 场 奥林匹亚村 宙斯庙
特点
以法老为首的中央专制 政体,显示权威 幅员辽阔,交通发达, 语言统一,超越宗教的 旅行增多 贸易发达,语言统一, 是奥林匹克运动的发源 地(776BC ) 两条“御道”为东西方 文化贸易交往奠定基础 交通、住宿便利,宗教 旅行盛行
第四节 近代旅游和旅游业的开端 • 19世纪初期,旅行的发展在很多 方面开始具有了今天意义上的旅 游的特点。
一、近代革命对近代旅游的影响
• 1、产业革命加速了城市化的进程,并 且使很多的工作和生活地点从农村转 移到工业城市。 • 2、产业革命也改变了人们的工作性质。 • 3、产业革命带来了阶级关系的新变化。 • 4、科学技术的进步。
二、新的旅行方式的诞生
旅游发展过程中的铁路时代:
• • • • 费用低廉 速度加快 运载能力提高 外出范围扩大
早期英国的火车
二、托马斯· 库克的活动与近代旅游业的产生 • • • • 1、1841年禁酒大会。 近代旅游业的开端。 2、1845年莱斯特—利物浦消遣旅游活动。 首次出于商业目的组织的一次真正意义上的 团体消遣旅游。 • 开创了旅游业务开展的基本模式。
• 3、1997年至今:入境旅游、国内旅游和出 境旅游全面发展阶段 • 主要大事: • (1)1999年5月1日,全国实行五一、国庆 七天长假制(加上传统春节,被称为三个旅 游“黄金周”)。大大促进了国内旅游的发 展。 • (2)中国出境旅游市场的形成。
10
12
0 亿人次
2
4
6
8
19 85 87 89 91 93 95 97 99 01 20 03 19 19 19 19 19 19 19 20
• • • • •
3、1855年莱斯特—巴黎参观世博会旅游活动 世界上出国包价旅游开端 。 4、1865年,托马斯· 库克父子公司正式成立 5、1872年组织了世界上第一次环球旅游。 总结:托马斯· 库克组织旅游活动的开展标志了 近代旅游业的诞生。
第五节 现代旅游的产生 与发展
• 现代旅游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特别是 20世纪60年代以来迅速普及于世界各地的社 会化大众旅游。 • 喷气式推进技术在民航中的运用——标志现 代旅游的产生。
第二章 旅游发展的历史沿革
• 学习目的与要求:了解人类旅行和旅游活动的发 展,认识人类旅游活动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 认识旅游活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发展这一最 基本的规律。 • 重点:中国古代旅行活动的类型;工业革命对近 代旅游的影响;托马斯·库克对近代旅游业的贡 献;现代旅游迅速发展的原因。
第一节 原始社会的人类迁徙
马 家商大年可 庭业利) 波 。城旅, 罗 市行又 ( 威家译 公 尼。作 元 斯他马 的生哥 一干孛 个意罗 商大。 人利意 ·
1254—1324 ·
大航海时代
姓名
哥伦布
国家
意大利
时间
1492年第一次出 航,共四次
成就
发现新大陆
达·伽玛
葡萄牙
1498年
绕过好望角,到 达印度 绕地一周,证明 地圆说
第二节 人类旅行需要的产生
• 原始社会末期产生了与迁徙不同的旅行。
• 一、人类旅行需要生的背景
• 生产工具与生产技术进步,生产力得到发展,剩余 物的出现。 [提问1]部落A擅长耕作,部落B擅长狩猎,随着生 产技术与狩猎工具的进步与改良,两个部落都有了 剩余物,这种情况下,会出现什么现象?
(产品交换、生产技术交换,导致社会大分工尤其是第三次大分工的出现)
• 一般人认为,原始社会时期没有旅游,只有 迁徙和旅行活动。(为什么?)
• 一、原始社会早期的社会经济特点:
• 生产力低下,缺少剩余食物,生存条件恶劣。 • 人类客观上既无旅行的物质基础,主观上亦 无外出旅行的愿望。
二、人类迁徙活动的原因和目的
[提问1]近代考古发现,某些相隔数万公里的两地出土的 史前人类遗骨化石存在很多相同的遗传特征,为什么? (原始社会人类已经存在迁徙活动) [提问2]原始人类在交通条件如此恶劣的情况下为什么仍 然要不断的迁徙? (不断寻找生存条件更好,更容易找到食物的生活环境) [提问3]这种不断的为生存而奔波的迁徙能不能算旅游活 动?为什么? (不算,由于社会经济条件的限制,这一时期人类客观上 既无旅行的物质基础,主观上亦无外出旅行的愿望。)
麦哲伦
英 国
1519—1522
三、封建社会旅行发展的特点
• 旅行的发展同国家的政治经济状况有着直 接的关系; • 商务旅行仍居主导地位; • 农业经济的影响:农业劳动的季节性特点 及其对人们生活方式的影响使得人们在主 观上缺乏对旅行度假的要求和习惯;
• 社会阶层差异:消遣性质的旅行集中 在贵族阶层。
波斯帝国
阿拉伯帝国
大留士
麦加
著名旅行家及其著作
姓名
希罗多德 苏拉曼
国家
希 腊 阿拉伯
作品
《历史》
其他
曾到过中国、 《苏拉曼游记》 印度等地,提 及“茶文化” 第一位走完 “丝绸之路” 的人,第一次 《马克·波罗 系统介绍亚洲 行记》 和中国的巨著, 对后世产生重 大影响
马可·波罗
意大利
• (二)改革开放以来:全面振兴时期 • 1、1978年至80年代中期:以接待入境旅游 为主阶段 • 对国内旅游则实行“不宣传、不提倡、不反 对”的方针。
• 主要大事: • (1)1979年7月,邓小平到黄山考察。 • (2)中国加入世界旅游组织。(1983年)
•2、80年代中期至1997年:入境旅 游和国内旅游并行发展阶段 • 主要大事: • (1)1986年,旅游业的接待人数和创汇收 入被正式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和社会 发展第七个五年计划(1986—1990)》。 • (2)1991年,《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十年规划和第八个五年计划纲要》中,正式 明确将旅游业的性质定为产业。 • (3)1995年5月1日起,我国实行周五工作 制,每周有两天的“双休日”。
现代中国旅游业的发展
• • • •
(一)新中国建国至1978年改革开放之前: “外事接待阶段” 主要大事: (1)两大旅行社系统成立 一是1954年成立的中国国际旅行社(总社、 分社、支社) 二是1957年由各地的华侨服务社组建而成的 华侨旅行社(1974年改名为中国旅行社)总 社及其分、支社。
• (2)中国旅行游览事业管理局成立(1964 年) • 1978年改为直属国务院的“中国旅行游览事 业管理总局”,各省直辖市成立旅游局; • 1982年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旅游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