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古典诗歌教学——应注重养成学生审美情趣
高中古典诗词教学应凸显审美性
夜静 春 山空 。 月 出惊 山鸟 , 时鸣 春涧 中。 ”这 四句 诗 涉及 到
了 “ ” 、 “ ”、 “ ”等 物 ,都 是 “ 专指 ”名 词 ,就 人 夜 月 非 使 我们 看 到 永恒 的宇 宙 中 的一 幅美 的 画面 ,在 我 们沉 浸 其 中
诗 ,立 于礼 , 成 于乐 ”可 以理解 为 诗 教功 能 ,也 可 以看 出诗
诗 人 ,但又 不 是指 诗 人 ,它 一会 儿 变成 我 们 自己,一 会又 不 是指 我 们 自己,最 后 ,它 似 乎变 成 了一 个 置身 于 宇宙 的动 静 变化 之 中 ,与 宇宙 化 为一 体 ,进 入物 我 不分 的 境 界 “ ” 。 人 很 明显 , “ 非专 指 ”使 这 首诗 中 “ ”的意 义 范 围得 到急 剧 人 葭 》 。 《 经 》采 用 叠 章 的 形 式 ,造 成 一 唱三 叹 的 效 果 。 诗 《 骚 》想 象 丰 富 ,文采 瑰 丽 , 音调 婉转 ,这 些特 色 也就 是 离 楚辞 所 特有 的气 韵 。 ”[ “ 韵 在唐 诗 中 达到 不 可逾 越 的 高 3 气 1
解 读 观 的 本质 内涵 。 ”I 3 如果 不 能 处理 好 主体 与文 本 之 间 的
语 文 教 师 对 “ 发 问题 意 识 ”的 理 解 还 存 在 着 一 些 问 激
关 系 , “ 发 问题 意 识 ”有 可 能 产 生 以下 几 个 问题 : 架 空文 激
我 们 闻 到浓 浓 的 稻 谷香 味 ,那恬 淡古 朴 的 生活 , 引人遐 想 ;
月 ’, ‘鸡 声茅 店 月 ,人 迹板 桥 霜 。 ’这 样的 句子只 把几 种 之 境 ”两 种 ,意 境作 为 总 结性 的 审美 形 态 ,层 次 最 高 。
诗歌教学——培养学生审美情趣
3《 天净沙秋思》的前两句,只用六个词,
却 组 合 出两 种 截 然 不 同 的 意 象 :第 一 句 “ 藤 老树 昏鸦 ”意象 苍 凉 、雄 阔 ,第 二句 “ 枯 小桥 流水人家 ”意象 温馨 、幽美 。这 两句 不 同意 象对 比
衬托 ,便 牛成 了远离 家乡 的游子 , 内心孤独 悲凉和 对 家乡更加 思念 的深远 意境 。学 习李 白 《 黄鹤 楼送 孟 浩然之广 陵》 一诗 ,使 同学们感 受 画面 :远 处 的 孤 帆 ,空 阔的江陋 ,岸边 伫 立的送 行人 。不单 是船
感到 王维 “ 中有 画 ”的创 作特 色 。笔者对 该诗还 诗 设计 了拓展练 习 :假使 你足 导演 ,你将 如何运 用摄 像 机和调 配任 务 ,反映 出此诗 的精髓 ?学生们 交 出 的方案各 种各样 ,其 中不 乏新 颖 的。方案 一 :近 最 拍摄 一双双 飞快 奔走 的奇脚 ,背 景是 滴着水 珠 的青
_
语文 教学 是一种 再创 造 ,建立文 字与 画面 的联 系不 仅培养 了他 们思 维 的能动性 ,激 发 了学 习的兴 趣 ,调动 了思维 的积 极性 ,更有 利于激 发他 们对美
的感受 。
3 想 象 美 的 培 养 了一扇 新 的窗户 ,对 宇宙 和人 生产
没 有血 肉的身躯 。在 文学 史 上流 传 下来 的闪耀着 艺
“ 中有画 , 画中 有诗 ” 诗 ,是 艺术 品的 一 大境
术光 辉 的 一些优 秀诗 篇 ,都是表 达 了一定 的真 实深 刻 的情感 、引起 了较 为广泛 共 鸣的作 品 。诗人 的 艺 术个 性 、美学观 点 、生活环 境 、艺术 修养 、气 质性 格 和 个 人 爱 好不 同 ,使 诗 歌 呈 现 出 不 同盼 艺术 个 性 ,这 为培 养诗 歌 的情 感 提供 了厂 阔 的空 问 。例 :
论高中古典诗词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论高中古典诗词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高中古典诗词是中学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不仅是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中国文化的瑰宝,通过古诗词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古典诗词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良好审美情趣。
古诗词是中国古代文人墨客的创作经验和智慧结晶,它通过细腻的语言、灵动的形象和丰富的表达手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
在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欣赏名篇佳作,让学生感受古典诗词的美感和韵味,激发学生对文学艺术的兴趣和热爱。
通过学习古代诗歌的意象和表达方式,使学生在欣赏中领略美的价值,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提高他们对美的敏感度。
古典诗词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古诗词中蕴含丰富的美学意义和文化内涵,学生通过学习和鉴赏,可以提高对古典诗词的认识和理解。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分析古典诗词的语言特点、意象构建等要素,让学生逐渐领悟其中蕴含的审美价值与艺术魅力。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多角度地思考和理解古典诗词,培养学生发现美的眼光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鉴赏能力。
古典诗词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表达能力。
古诗词是文化积淀和人类艺术创造的结晶,它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和表达方式。
通过学习和创作古典诗词,学生可以锻炼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和表达能力,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作力。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启发学生的思维,组织学生进行诗词创作,让学生通过诗歌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激发他们的创作潜力。
通过创作古诗词,学生不仅可以丰富自己的感受和体验,也可以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高中古典诗词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非常重要。
通过古典诗词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良好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表达能力。
只有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才能让他们在一种美的氛围中成长,在审美的世界中享受美的乐趣。
高中古典诗词教学应该得到足够的重视,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和机会。
让诗歌走进课堂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让诗歌走进课堂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在当今快节奏的学习环境中,学生们往往只专注于应试成绩,而忽视了审美情趣的培养。
然而,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为了让学生在欣赏美的同时,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诗歌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可以成为课堂中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有效途径。
首先,诗歌具有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诗歌以其独特的韵律、押韵和意象,能够唤起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共鸣。
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欣赏和理解不同主题和形式的诗歌,可以帮助他们体验到诗歌所传递的情感和意义。
通过朗诵、合唱等形式,让学生亲身参与进来,与诗歌进行互动交流,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审美情趣。
其次,诗歌可以帮助学生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现实生活中,学生们往往被大量的信息和任务所填满,缺少独立思考和创造的空间。
而诗歌可以提供一片自由的天地,让学生自由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写诗创作活动,可以帮助他们开阔思维,培养独立思考和创造能力,同时也增强他们对美感的感知。
此外,诗歌还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语言和表达能力。
诗歌是一种言简意赅的表达方式,通过有限的词语和形象的描绘,传递丰富的情感和意义。
学生在欣赏和创作诗歌的过程中,需要仔细选择和运用语言,以达到最准确、生动地表达内心情感的目的。
通过多样的诗歌欣赏和写作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语言和表达能力,使他们的表达更加准确、清晰、生动。
除了在语文课上的应用,诗歌还可以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发挥重要作用。
比如,在历史课上,学生可以通过诗歌欣赏来了解历史人物的思想和情感背景;在地理课上,学生可以通过诗歌来体验不同地域的自然景观;在科学课上,学生可以通过创作科普类的诗歌来加深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诗歌不仅可以丰富课堂内的教学内容,也可以促进学科之间的跨界融合,让学生在不同学科中体验到诗歌带来的审美乐趣。
总之,诗歌具有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通过欣赏和创作诗歌,可以帮助学生开阔视野、激发情感共鸣、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语言和表达能力,进而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
在古诗词诵读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在古诗词诵读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古诗词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难点之一。
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读古典诗文,应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学生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那么古典诗歌阅读教学中唤起学生审美直觉的方法是什么呢?是诵读。
诵读是“变文字符号为可感的视觉和听觉最有效的办法”。
要想使学生品得其中真味,这就要求教师教读古诗词应在指导学生咀嚼、体会、感悟和创新上下功夫,放手让学生自主诵读,从整体上去感知古诗词的音乐美,让他们自然而然地步入诗词的意境,最终获得思想的启迪,达到积累祖国语言,提高审美情趣的目的。
如何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培养、提高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和人文精神呢?笔者认为“诵读”应该成为教学的主导方式。
中国古典诗歌是适宜于诵读的。
古诗词讲究韵律、乐感极强,平仄交错组合,具有美的旋律和和谐的节奏,是富有音乐美的文学样式。
正是因为诗词的语言凝练精辟,具有悦耳的音乐美,最适宜诵读,因此诵读就成了破解古诗词的首要任务。
像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司马迁说它“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
由此可见,使其诗歌适宜于吟唱(当然更适宜于诵读),是古诗人创作追求的一个基本原则,在教学古典诗歌时,就应遵循这一基本原则,让“诵读”成为教学的主导方式。
教师诵读指导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在初步理解诗词内容的基础上确定感情基调,分辨重音,掌握节奏。
在教学中可采用“三段诵读法” O第一阶段:熟读教师应重视熟读这一环节,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在课堂中,要尽可能让学生多读,通过读去体味诗词中的韵味。
在诵读时,要力图达到“目视其文,口发其声,耳醉其音,心同其情”的艺术效果。
"目视其文”即默读,结合文下的注解,弄清诗歌大意,于默读中整体感悟诗歌,为下一步更高层次的鉴赏做好准备。
“口发其声,耳醉其音”即放声地读,读出诗歌的抑扬顿挫和流转的韵调。
正如北宋朱熹所言“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读遍数,自然上口,久久不忘”;“心同其情”即用心用情地读,古人云“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学生反复吟读,把握诗句中的重读音节、声调、节奏及其变读。
在高中诗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风格各 异的诗歌对诵读 的要求也 是各有 差别 的 , 有 的诗 歌诵读起来 要 给人 以慷慨 激 昂之感 , 如 屈原 的《 离骚 》 ; 有 的是柔 情万丈 , 如李 煜 的《 虞 美人 》 ; 有 的则 是低 沉舒
缓, 悲抑 哽咽 , 如 白居易的《 琵琶行 》 ……
在诵读 中, 教 师一 定 要 引 导学 生 对 不 同风 格 的诗 歌, 采 用多 种 吟诵方式 来提 升诵读 的效 果 , 使 学生从 中 感受到诗歌 的语言 之美 , 提升对诗 歌 的审美情趣 。如食 指 的《 相信未 来 》 的第 一 、 第 二节 比较 适合 集体 诵 读 , 第 三节则适合个别诵读 , 最 后又可 以集体诵 读 。这样 的诵 读方 式可 以确 切地表 现 出诗人 坚忍不 拔 , 百 折不 挠 , 对
《卜 算子 ・ 咏梅 》 《 七律 ・ 长征 》 等, 让学 生对毛泽 东 的诗 词有 了更深入 的理解 , 感受毛泽 东诗词 中对 自然和社会
生活之美 的艺术概括和精神升华 。 四、 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 。 通 过创作展现诗歌美
学生在学完一首诗歌后 , 诗歌 之美 的圣餐使他 们 的 心灵汲取 了养 料 , 他 们在 欣赏 诗歌 中产 生情感 的共 鸣 , 引发一种创作的激情 。教师要抓 住这个 契机 , 让学 生去 发挥 自己的想 象 , 抒 发 自己 心 中 的诗 行 。如 在 学 习 了
践, 对此作 了如下几个方面 的探究 。
一
夫 !不舍昼夜 ‘ 抽刀断水水更 流 , 举杯 消愁愁更 愁” “ 问 君能有几多愁 , 恰 似一 江春水 向东流 ” 。我们在 欣 赏诗
歌 的过 程 中 , 只有 正确地 引导学 生理 解 、 分 析诗歌 的 意 象所表达的含 义 , 才 能使 他们 深刻 地体 味诗 歌 的内涵 , 提升审美能力 。 三、 采用多媒体手段 。 提高诗歌的审美能力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 , 多媒体教 学手段 被广泛 地运用于教学 中。实践证明 , 在诗 歌教学 中运用 多媒体 手段 , 可以增强 学生 的诗 歌审美 感 , 为学 生 审美情操 的 培养 提供有 效途径 。 首先 , 运 用多媒 体制作 教 学课 件 , 还 可 以为 学生 播 放 由专业 的播音艺术家朗诵 的配乐 配 画的经典诗作 , 使 学生通过形 象 、 生动、 直观 的展示 , 加深 对 诗歌 的理 解 , 同时获得 审美 的愉悦 。比如 , 我在教 学《 祖 国啊 , 我 亲爱 的祖 国》 这首 诗时 , 选取了名家 朗诵 的配乐 配景视频 , 画 面中呈现 升 国旗 的庄 严场 景 、 奥运 会 的壮观场 面 、 老 水 车、 稻穗 ……将诗歌 中的每一 句每一段 都形象 地展现 出
高中语文古典诗歌教学——应注重养成学生审美情趣
新教育窑上旬刊高中语文古典诗歌教学——————应注重养成学生审美情趣阴海南华侨中学符蕾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高中古典诗歌教学无法兼顾到鉴赏和审美情趣,使得最具有教育意义、最具有感染力、最具有传统文化气息的诗歌教学变得枯燥乏味、了无生趣。
部分老师在古典诗歌教学上为了赶教学进度,提高时间效率,基本上以串讲法或诵读法为主,注重对诗歌字、词、句含义的理解,把一首诗词的整体赏析变成了单调的局部分析,忽视了诗歌鉴赏的整体性;而有的老师以诵读法为主则走入另一极端。
比如笔者曾经听过一位男老师上过一堂课《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目标是朗读、背诵课文,整堂课上,学生自由读、小组读、个人读、听录音模仿读,教师示范读,与学生合作读,最后全体学生当堂背诵。
该男老师声音浑厚,富有磁性,在示范朗读时,赢得学生的阵阵掌声。
这可以说,充分展示了该老师的个人教学魅力。
课堂气氛也非常活跃。
该老师课后谈教学设想,他认为,课堂上如何体现教学效果呢?唯有让学生当堂把这首诗背诵下来,才是检验课堂效果的唯一标准。
我对此并不苟同。
朗读诗歌并引导学生背诵诗歌,这是古典诗歌的基本教学目标,也是诗歌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但若是教师完全让学生自己朗读、背诵,而没有引导和点拨,没有将学生的感性体验深入到理性认识,那么这样的教学就显得低效了。
高中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阅读体验和生活体验,课堂教学中,我们必须注重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调动个人的想象力,感受诗歌的艺术形象,领悟其艺术魅力,陶冶情操,涵养心灵,提升审美情趣。
把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作为诗歌鉴赏的重点。
古诗词蕴含着丰富的审美要素,具有多样的审美特征。
与其他体裁相比,“它更强调语言外壳包装下的形式美(凝练美、音乐美、画面美)和以情感为核心的内涵美(意境美、情感美)”一、从激发学生浓厚诗歌鉴赏兴趣入手,变“要我鉴赏”为“我要鉴赏”央视十套最近推出的一档自主研发的大型文化益智节目“中国诗词大会”给我们提供了鉴赏古典诗歌方面的思维广度和深度,这档节目入选的所有诗词几乎全部出自中小学课本,涵盖了豪放、婉约、田园、边塞、咏物、咏怀、咏史等多种门类,基本上每一首诗词都能称得上耳熟能详,为了避免沦为缺乏情感温度的、单调机械的诗词背诵大会,节目注重营造诗词氛围,在文化嘉宾妙语释义等细节上下足功夫,目的是激发全民参与的积极性,进而打造一场“全民参与的诗词文化盛宴”。
用古代诗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用古代诗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引言古代诗词作为中国文化的瑰宝,不仅具有艺术价值,还能够通过其富有感情和智慧的表达方式,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在当今社会,我们面对着各种浮躁和功利主义的挑战,因此重视以古代诗词为基础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古代诗词如何影响学生,并提供一些相关实践方法和建议。
古代诗词对学生审美情趣的影响1.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古代诗词的修辞手法丰富多样,常常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手法来形象地描绘事物。
通过接触和欣赏古代诗词,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使自己更具有感染力和表现力。
2.培养审美意识:古代诗人在作品中追求意境、音韵和节奏等方面都非常讲究,这种追求使得学生在欣赏古代诗词时会产生对美的感知和鉴赏能力,进而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
3.拓宽文化视野:古代诗词通过描绘历史、人物、风景等多种场景,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了解古代文化和历史的窗口。
通过阅读和理解古代诗词,学生可以拓宽自己的文化视野,并获得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更深层次理解。
如何将古代诗词应用于教育实践中1.选用经典篇目:在教育教学中,选择经典的古代诗词作为教学材料非常重要。
如《离骚》、《卜算子》等,这些作品既有足够的艺术价值,也适合学生欣赏和理解。
2.解读与讨论:在阅读古代诗词时,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解读与讨论。
通过深入分析作者意图、修辞手法、意象等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作品。
3.创作环节:在上述基础上,老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创作。
学生可以借鉴古代诗词的形式和风格,创作自己的诗歌作品,从而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结论通过用古代诗词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我们可以帮助他们拓宽文化视野、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艺术之美。
教育实践中应当注重选材、解读与讨论以及创作等环节,使古代诗词成为学生审美观念形成和素养提升的重要途径。
通过这样的努力,我们可以更有效地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诗歌教案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诗歌教案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诗歌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其优美的语言和深刻的表达常常能够触动人心。
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培养他们对诗歌的审美情趣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如何设计一份诗歌教案,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一、诗歌教学的背景和意义诗歌作为文学的瑰宝,不仅能够增加学生的阅读兴趣,还能够提升他们的情感世界和审美能力。
通过诗歌教学,学生可以感受到文字之美,理解诗歌中所蕴含的思想与感情,培养对美的欣赏和表达能力,从而提高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二、教学目标的设计1. 培养学生的诗歌阅读兴趣:通过引入有吸引力的诗歌作品,激发学生对诗歌的浓厚兴趣,使他们乐于主动地进行诗歌阅读。
2. 增强学生的诗歌欣赏能力:通过解读诗歌的构思、意境和表达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诗歌中的美学元素,提升他们的审美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诗歌创作能力:通过创作诗歌,让学生体验到文字的魅力,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表达欲望。
三、教学内容的安排1. 选择优质诗歌作品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诗歌作品,包括古代经典诗词和现代优秀诗歌,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需求进行选择,保证诗歌的主题和表达方式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
2. 诗歌阅读与解析引导学生主动阅读、理解和解析诗歌,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1)音韵和节奏:让学生感受诗歌中的韵律美和音乐感,帮助他们理解诗歌的节奏和押韵规律。
(2)意象和抒情:通过解读诗歌的意象和抒情表达,帮助学生感受到诗歌中的美学意义和情感共鸣。
(3)结构和表达方式:分析诗歌的结构和表达方式,培养学生对诗歌形式和技巧的理解能力。
3. 诗歌创作体验鼓励学生进行诗歌创作,可以设置各种创作形式,如仿写、创作短诗、填词等。
创作时可以指导学生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主题与情感:让学生明确自己创作诗歌的主题和表达的情感,培养他们触发创作灵感的能力。
(2)意象和修辞:鼓励学生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和意象,让诗歌表达更加生动有力。
用《古诗十九首》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用《古诗十九首》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引言古代的诗歌是中华文化瑰宝,古诗通过优美的语言表达了丰富的情感和思想,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在教育领域,我们可以利用古诗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他们对艺术之美的欣赏能力。
本文将以《古诗十九首》为例,探讨如何通过这些名篇来启发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欣赏。
1. 理解古诗背后的意境每一首古诗都有其独特的意境和氛围。
通过深入解读《古诗十九首》,引导学生感悟其中的意象和情感表达,帮助他们懂得欣赏和领略优秀诗歌作品所传递出来的艺术魅力。
2. 感知古代人物与社会风貌《古诗十九首》中涉及了大量描绘当时社会风貌和塑造各种形象人物的篇章。
透过这些诗歌,学生可以了解到古代社会的风俗习惯、日常生活和人物特征,从而拓宽他们对历史文化的视野。
3. 培养学生的艺术表达能力通过分析古诗的韵律、格律和修辞手法,引导学生模仿古代诗人的写作风格,并让他们自己创作一些简单的古体诗。
这样做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还可以培养他们对语言美感的追求和表达能力。
4. 探索古代文化与现代生活之间的关联性通过《古诗十九首》中传达出来的时代背景、价值观念和情感体验,与学生平时所接触到的现代文化进行对比和联系,使得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今社会中仍然具有重要价值,并且能够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5. 培养审美情趣,提升综合素质通过欣赏、分析和创作古诗,《古诗十九首》可以帮助培养学生对音韵美、意境美和语言美的欣赏与感知能力。
这种审美情趣的培养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还能够促进他们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结论《古诗十九首》是一部精选的古诗集,通过适当地将其融入教育实践中,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通过理解古诗背后的意境、感知古代人物与社会风貌、培养艺术表达能力、探索古代文化与现代生活之间的关联性以及提升综合素质,学生将更好地领略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并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注意:以上内容由百科全书小助手根据主题进行编写,避免了复制粘贴其他来源的内容。
古代诗词教学中小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
古代诗词教学中小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也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
在古代,诗词被视为高雅的艺术形式,许多著名的诗人,如李白、杜甫、苏轼等,通过他们的作品传递出丰富的感情和深刻的思想。
如何在日常教学中培养小学生对于古代诗词的审美情趣,值得我们深思和探索。
首先,课堂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
小学生正处于好奇心旺盛的年龄,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诗词赏析的方式进行学习。
例如,可以选取生动有趣的诗词,通过解说和讲解,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
同时,教师还可以与学生一起韵味诗词,让学生体验到其中的音律之美。
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会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增强他们对诗词的兴趣,也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
其次,教师可以通过相关的活动,拓宽学生对于古代诗词的理解。
传统的古代诗词大多以山水、花鸟、季节等为题材,这些内容对于小学生来说可能相对抽象。
因此,为了使他们能够更直观地理解和感受诗词的魅力,教师可以组织一些实地观察和体验活动。
比如,组织学生到山水名胜区或者自然公园进行观察和写生,让他们亲身感受到大自然中的美景。
这样的活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增加他们对于古代诗词的体验和理解。
另外,教师可以设置一些与诗词相关的绘画或手工制作的活动。
通过绘制山水画、花鸟画等,让学生用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去表达对诗词中景物的理解和感受。
此外,也可以组织学生制作诗词相关的手工品,如剪纸、折纸等,让他们通过亲自动手制作,更好地体会到诗词的精神内涵。
这些活动既可以增加学生对于绘画和手工制作的兴趣,也可以培养他们对于诗词的审美情趣。
另外,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可以在校外进行一些拓展活动。
比如,组织学生参加诗词朗诵比赛、诗词对诵活动等。
这样可以让学生积极投入到诗词的学习和表演中,锻炼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艺术修养。
同时,参加这样的活动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并培养他们对诗词的热爱和追求。
综上所述,古代诗词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审美情趣至关重要。
高中语文诗歌教学中的审美渗透
高中语文诗歌教学中的审美渗透诗歌作为文学的一种形式,是人类文化的瑰宝,也是人们情感的抒发和思想的表达。
在高中语文课程中,诗歌教学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诗歌教学,可以启发学生对美的感知、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的培养。
因此,如何在语文课堂中渗透审美,成为了一项重要的课题。
首先,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审美情趣是人们对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学生在高中阶段正处于知识和艺术感官的发展阶段,这就为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提供了机会。
通过引导学生读诗、背诵诗歌、欣赏诗歌作品,可以让学生接触到各种形式的美,从而启发他们对美的感知和理解。
同时,诗歌教学也要注重与学生的情感共鸣,让他们能够从诗歌中体会到作者的情感,进而表达自己的情感。
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情感认知,也可以激发学生对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其次,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审美能力是指通过对事物的感知、思维、判断、评价和表达等一系列认知活动,达到对美的感知和欣赏的能力。
在诗歌教学中,可以通过让学生进行诗歌创作、诗歌赏析和诗歌鉴赏等活动,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
例如,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写诗,可以培养他们对诗歌语言运用和形象表达的能力;通过让学生参与诗歌赏析和鉴赏,可以培养他们对诗歌艺术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同时,还可以开展诗歌比赛和创作交流活动,促进学生之间的思维碰撞和艺术交流,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再次,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品味。
审美品味是指人们对美的鉴赏和辨别的能力,是人们对美的理解和评价能力。
在高中语文课程中,可以通过选取优秀的诗歌作品进行学习和鉴赏,教会学生如何欣赏和理解优秀的诗歌作品,提高他们的审美品味。
例如,可以选取古代名家的作品,让学生欣赏他们的诗歌艺术;也可以选取当代作家的作品,让学生了解和感受当代诗歌的风采。
同时,还可以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评价和分析,从而提高他们对美的辨别能力,培养他们的审美品味。
此外,在诗歌教学中,还应注重文学与艺术的融合。
诗歌是一种语言艺术和音乐艺术的结合,教学中可以结合音乐、绘画、舞蹈等艺术形式,使学生能够全方位地感受和理解诗歌艺术。
语文诗词与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
语文诗词与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在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中,诗词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它凝聚了古人的智慧与情感。
诗词不仅是语言艺术的载体,也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有效途径。
本文旨在探讨如何通过语文诗词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语文诗词的特点语言美诗词的语言精炼、富有节奏感和韵律美。
古人作诗讲究平仄、对仗,以及用词的准确性,这些都有助于学生感受语言的魅力,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意象美诗词中的意象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力和敏锐的观察力,创造出一个个具有深刻寓意的意象。
这些意象往往具有美感和哲理性,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情感美诗词是诗人情感的抒发,它凝聚了诗人的喜怒哀乐。
通过学习诗词,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体验人类的情感,培养同理心和共情能力。
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感受诗词的语言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从诗词的韵律、节奏入手,让学生感受诗词的音乐美。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诗词中的关键字词,通过品味字词的意义和用法,体会诗词的语言魅力。
欣赏诗词的意象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会解读诗词中的意象,通过分析意象的内涵和寓意,让学生体会到诗人创造意象的巧妙。
同时,鼓励学生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诗词中的画面,从而加深对诗词意象的理解。
体验诗词的情感美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诗词,感受诗人的情感。
可以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设身处地地去体验诗人的情感,与诗人产生共鸣。
此外,还可以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了解不同诗人在相同或相似题材下的情感表达差异。
提高审美鉴赏能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会欣赏诗词的美,从而提高他们的审美鉴赏能力。
这包括对诗词的形式、内容、语言、意象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通过长期的积累和训练,学生可以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审美观。
创造美的机会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诗词创作,让他们尝试将生活中的美好事物融入诗词中。
这样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创作的乐趣,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语文诗词教学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重要途径。
浅谈高中语文诗歌教学中学生审美情趣养成方法
教法研究浅谈高中语文诗歌教学中学生审美情趣养成方法杨丽娟摘要:在《画墁集》当中,北宋文学家张舜民提过“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表达了诗歌意境与画面联合的特征。
高中语文教材编入了不少我国古代文人骚客的佳作,其中诗歌题材所包含的美学意象、品质道德,语文教师需要灵活运用这类载体促进学生审美情趣的形成,本文就其如何促进作出浅谈。
关键词:高中语文;诗歌教学;审美情趣前言:高中语文诗歌教学普遍存在一种现象,那就是只为了学而学,单纯应付考试,缺失了探究诗歌的本质意义。
一味地死记硬背只会让学生抵抗诗歌,还从何谈论审美情趣。
这就要求高中语文教师对以往的教学方法做出改革和创新,从多个方面对作品进行诠释,让学生深切地体会诗人情感以及诗句蕴含的审美性内容。
一、组织每日诵读,形成良好氛围所谓“书味在胸中,甘于陈饮酒”,诵读是学习诗歌的第一步,重要的是体会诗歌字里行间的凝练感和韵律美。
一百个读者中就有一百个哈姆雷特,同一首诗歌给不同的人看,则会有不同的感受和见解,细细推敲诗句里优美的语言。
在朗读过程中要注意诗歌之间差异性的特点,换位思考诗歌表达情感,达到由内而外地促进学生情感思维形成。
高中教材通常都有额外的一本诗词书籍,语文教师可以先挑选几名班干部例如学习委员、语文科代表,让他们在每天晚自习第一节课的十分钟预备铃时间,带领全班同学一起朗读两篇书籍中的诗歌,语文科代表需提前在黑板上写好难认的字并标注拼音和大概释义。
并且要坚持做到每日朗诵而不是断断续续,在无形中建立一个学习诗歌的良好氛围,也让学生养成一个习惯。
有了班干部的带领诵读也不能少了语文老师的引导,在学生朗诵结束后,老师可以对学生诵读的两篇诗歌进行一个简单的讲解,解答学生不理解的地方。
朗读诗歌时需要注重情感,每一句诗都有它特有的抑扬顿挫,所以朗读不是张嘴发出声音即可,更重要的是理解诗人深层蕴含的情感。
古人上私塾学习知识通常遵循的是“书读百遍,自知其意”,熟读诗歌能够逐渐培养学生美学语感,提升学生文学素养,这不失为培养中学生审美情趣的一个可取的途径。
在古诗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门将军,刘 备 于 章 武 二 年 划 吴 惨 败 而 归,蜀 军 中唯向宠 部 保 全 最 完 好,刘 备 因 此 称 其 能 干。 依此,刘备并不是通过考察试用向宠而称其曰 能,而是在 正 式 任 用 中 称 其 为 能,“试 用 ”当 为 同义连用。
5.依文本相关的实际情境进行辨析 《记承天寺夜游》“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 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通常认为该句中“竹 柏”指竹子和柏树,但有一个学生家里植有“竹 柏”(竹叶柏),因此提出句中“竹柏”就是一种 树,课堂 出 现 疑 难。笔 者 的 辨 析 是:诚 然 “竹 柏”可以就 是 竹 叶 柏,但 认 定 承 天 寺 种 植 的 就 是竹叶柏站不住脚。文本的实际情境是月夜, 而且看到的是投影,根本不可能清晰辨认出是 哪种树的 投 影。 作 者 说 “盖 竹 柏 影 也 ”显 然 是 一种推测,既 不 是 确 指 竹 叶 柏,也 不 是 确 指 竹
朗读方法的指导。诗人情感的变化我们可以 借助语气语调的升降高低来表现,朗读中的节 奏是着眼 于 全 篇 的,感 情 欢 快 可 以 快 节 奏,感 情郁闷可以用慢节奏,热烈奔放、慷慨激昂、沉 郁顿挫、悲苦凄凉都可以用节奏来表现。
《行路难》教学实录: 师:你来评价一下刚才两位同学的朗读。 生 1:我觉得××只是读得很重,语句一断一 断的,没读出味来,“斗十千”“值万钱”要带有 夸张的语气重读,突出宴席的奢华。 师:对,要夸张的读,这两句本来就用了夸 张的手法。好,你给大家示范一下! 生 2:我觉得“茫然”一词要读得低沉,因为 这时候诗人内心是很苦的,不得志,很迷茫,可 以稍微慢一些拖音来读。 生 3:我觉得刚才两个同学都有一个地方
师:大家 都 谈 到 了 作 者 的 心 情,诗 人 哪 些 动作最能表达他此时的心情?
古诗词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审美情趣
古诗词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当前的古诗词教学中存在这三种不良倾向:一是语言化倾向。
许多人把古诗词鉴赏课几乎上成了文言串讲课,只注重诗词句义的静态演释,忽视了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二是概念化倾向。
许多人反古诗词意境的赏析变成了冷性的“诗物”与“诗情”的简单对照,忽视了学生审美心理素质的培养;三是肢解化倾向。
许多人把一首诗的整体赏析变成了单调的诗词词句的局部分析,忽视了诗词鉴赏的有机性和整体功效。
这些倾向不能不令人感到当今的古诗词教学似乎还缺乏一种关键性意识,那就是如何发挥学生主体在诗词审美活动中的能动作用。
古诗词教学过程应是完整合理的艺术审美过程从美学角度看,这个过程必须突出审美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必须强调学生主体对审美对象展开活跃的心理活动,使学生主体在追寻和发现中得到无穷乐趣。
休谟曾提出,“美只存在于鉴赏者的心里,不同的心会看到不同的美”。
杜卡斯也认为,在审美领域,“每个人都是他自己独立思考的绝对君主”,唯有自我,才是“最终的、不会有错误的判断者”。
由此看来,忽视了学生主体在诗词鉴赏活动中的能动作用,淡化了学生主体在诗词审美活动中的主动性原则,单向地以一种刻板模式向学生剖析诗意境,对学生的审美能力的自觉形成的确不利。
那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又该如何培养学生的这种审美的主观能动性?一、注重学生审美心境的培植心境是一种在较长时间内影响人整个行动比较持久的情绪状态,因而能使一个人大地活动和体验都染上一种情绪色彩。
《淮南子齐俗训》说:“夫载哀者为歌声而泣,载乐者见哭者而笑。
哀可乐者,笑可哀者:载使然也。
”也就是说一个人心境的好坏,不仅能强化或钝化他的五官感受能力,而且还有可能引起完全相反的感受。
古诗词审美亦然。
学生以恰当的情绪状态进入诗词意境赏析,能动性必强,效果必佳。
很难想象,学生带着陶陶然的心境进入《琵琶行》学习,能真切地体验出“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是何等复杂情绪的集中流露。
他们甚至有可能误以为这是白居易江心聆听琵琶曲、骤遇知己后惊喜之情的表现呢!因此,古诗词教学一定要注重学生审美心境的培植,一定要让学生带着和诗词相应的情绪色彩进入诗词审美学习。
浅谈高中古诗歌教学中审美情趣的培养
浅谈高中古诗歌教学中审美情趣的培养诗歌教学是如今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除却必修一至必修五中的零散篇目之外,学生还配备了选修课本《唐诗宋词选读》以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和修养。
然而高中课堂中却依然面临着学生诗歌鉴赏能力缺失的问题,其主要原因在于如今的诗歌教学过于强化诗歌教学的实用性,而忽视了对于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
诗词鉴赏是几十年来高考的必考题型,也在高考语文难题之列,为了在高考中取得更理想的分值,语文教师难免会强化诗歌教学实用性,用大量练习取代精读细品,用模式化的答题训练取代美学鉴赏,诗歌的感觉美、意象美、语言美皆被置于脑后,一切丰富多彩、蕴含复杂的艺术形象被抽象化、理性化了,从而扼杀了中学生对于诗歌的兴趣和体悟,语文课堂沦为枯索的练习课,教学效果自然不尽如人意。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在必修课程的课程目标中明确指出了对于提升学生审美能力的要求:“学习鉴赏中外文学作品,具有积极的鉴赏态度,注重审美体验,陶冶性情,涵养心灵。
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
”针对诗歌的特性,和高中生的心理需求,教师对于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应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强化吟诵,在诵读中体会诗歌韵律之美钱理群说:“中国传统文化根本上是一种感悟的文化,而不同于偏于分析的西方文化。
”而对于中国文化尤其是诗歌最好的感悟方式便是吟咏诵读。
刘勰在《文心雕龙·声律》篇中对此作过非常形象的描述:“声转于吻,玲玲如振玉;辞靡于耳,累累如贯珠”;在《总术》篇中又指出:“听之则丝簧。
”都指出吟诵时作品的有声语言表现出铿锵悦耳的音乐美,而这种音乐美又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
如《春江花月夜》中: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明丽静谧的月夜江景在和谐的韵律中缓缓展现,给人以愉悦的审美享受。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深乎义。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口诵心惟,咀嚼体悟,共鸣感奋,润养身心,化育灵魂,铸造人格的支柱,积蓄精神的原动力。
浅论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中审美情趣的养成策略
浅论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中审美情趣的养成策略摘要:高中语文新课程改革提出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全新要求,通过开展多元化的审美教育,驱动学生知情意行全面发展。
那么新形势下的语文教育活动要从知识、文化、情感与审美等多元角度出发,引导学生发现美、感知美、创造美。
古诗词作为语文课程的教学重点与难点,更是古人智慧沉淀的结晶,独具语言美、韵律美、情感美等特色,丰富的审美因素成为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重要载体,唤醒学生心灵深处的高尚情趣与美好情感。
本文结合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的实际案例,探讨审美情趣的养成策略,传达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促进学生语文学习能力与人文素养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古诗词;鉴赏体验;审美情趣我国从唐宋时代开始盛行古典诗词,其凝练的字词、优美的语言、丰富的内涵,成为思想与智慧的精华沉淀,传递至今,在我国民族文学艺术领域堪称珍宝。
在我国践行智育、美育与德育全面发展的大环境下,古诗词作为审美教育的优质资源,生动传情、治学强身、修德养性,极具鉴赏价值。
进入高中阶段,学生的心智发展趋向成熟化,初步建立人生观与价值观,此时也是渗透审美教育的关键阶段,教师要把握学生的认知水平与思维能力,通过多元鉴赏活动激活审美意识,锻炼审美能力,养成审美情趣。
一、导入背景,把握古诗词内涵美一首古诗词的创作内容、创作风格以及情感表达往往在其创作背景中有所体现。
因此开展古诗词鉴赏活动,要先从了解作者简介、了解诗词背景着手,由浅入深地挖掘诗词内涵,领悟诗词情感,提升古诗词鉴赏的实效性,促进审美情趣的生成。
以李白的《将进酒》鉴赏教学为例,上课之前我上网收集了有关作者生平以及创作背景的资料,并在多媒体课件中呈现名家解读的内容,学生通过观看音视频资料,有感情地模仿朗读,尝试从不同角度出发去鉴赏体验诗词的语言美、情境美与内涵美,实现深度学习与鉴赏。
古诗词的魅力在于深厚的内涵,新课程改革倡导深度学习,我们也要改变过去以读为主、以背为主的古诗词教学模式,而是借助丰富的教学资源,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阅读、思考与领悟,逐渐生成鉴赏兴趣,深入理解诗词内涵,奠定审美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教育窑上旬刊
高中语文古典诗歌教学———
——
—应注重养成学生审美情趣阴海南华侨中学
符蕾
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高中古典诗歌教
学无法兼顾到鉴赏和审美情趣,使得最具有教育意义、最具有感染力、最具有传统文化气息的诗歌教学变得枯燥乏味、了无生趣。
部分老师在古典诗歌教学上为了赶教学进度,提高时间效率,基本上以串讲法或诵读法为主,注重对诗歌字、词、句含义的理解,把一首诗词的整体赏析变成了单调的局部分析,忽视了诗歌鉴赏的整体性;而有的老师以诵读法为主则走入另一极端。
比如笔者曾经听过一位男老师上过一堂课
《念奴娇·
赤壁怀古》,教学目标是朗读、背诵课文,整堂课上,学生自由读、小组读、个人读、听录音模仿读,教师示范读,与学生合作读,最后全体学生当堂背诵。
该男老师声音浑厚,富有磁性,在示范朗读时,赢得学生的阵阵掌声。
这可以说,充分展示了该老师的个人教学魅力。
课堂气氛也非常活跃。
该老师课后谈教学设想,他认为,课堂上如何体现教学效果呢?唯有让学生当堂把这首诗背诵下来,才是检验课堂效果的唯一标准。
我对此并不苟同。
朗读诗歌并引导学生背诵诗歌,这是古典诗歌的基本教学目标,也是诗歌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但若是教师完全让学生自己朗读、背诵,而没有引导和点拨,没有将学生的感性体验深入到理性认识,那么这样的教学就显得低效了。
高中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阅读体验和生活体验,课堂教学中,我们必须注重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调动个人的想象力,感受诗歌的艺术形象,领悟其艺术魅力,陶冶情操,涵养心灵,提升审美情趣。
把培养学生健康高
尚的审美情趣作为诗歌鉴赏的重点。
古诗词蕴含着丰富的审美要素,具有多样的审美特征。
与其他体裁相比,“它更强调语言外壳包装下的形式美(凝练美、音乐美、画面美)和以情感为核心的内涵美(意境美、情感美)”
一、从激发学生浓厚诗歌鉴赏兴趣入手,变“要我鉴赏”为“我要鉴赏”
央视十套最近推出的一档自主研发的大型文化益智节目“中国诗词大会”给我们提供了鉴赏古典诗歌方面的思维广度和深度,这档节目入选的所有诗词几乎全部出自中小学课本,涵盖了豪放、婉约、田园、边塞、咏物、咏怀、咏史等多种门类,基本上每一首诗词都能称得上耳熟能详,为了避免沦为缺乏情感温度的、单调机械的诗词背诵大会,节目注重营造诗词氛围,在文化嘉宾妙语释义等细节上下足功夫,目的是激发全民参与的积极性,进而打造一场“全民参与的诗词文化盛宴”。
这给我们古典诗歌教学提供了学习的借鉴。
要激发学生浓厚诗歌鉴赏兴趣,就不能仅仅停留在课本上的几首诗歌,而要善于开拓学生阅读视野,把课内和课外阅读结合起来,要把一些鉴赏诗词的文字资料和视频资料推荐给学生,帮助学生提升鉴赏水平。
比如授课白居易的《长恨歌》时,为了让学生感受到这首诗的艺术魅力,我不仅在课后给学生阅读赏析《长恨歌》解读的相关资料,给学生观看李敬一在《壮哉唐诗》中华诗词大讲堂上讲的《怎样欣赏中国古典诗词》《壮哉唐诗———唐代杰出诗人作品赏析》等。
同时还让他
们
35
新教育窑上旬刊
观看大型山水历史舞剧《长恨歌》,丰富学生阅读体验,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同时还推荐学生观看“中华诗词大讲堂”“中国诗词大会”等电视文化节目。
二、要以读促学,读唱结合
古人有“吟诗”的风气,说明诗歌只有在朗读时才能充分展现它的音韵美和旋律美。
朗读是将视觉的文字语言转换为听觉的有声语言的过程,这是一个语言塑造形象、表达文本思想感情和再创造的过程。
教师在古典诗歌教学中,必须要从朗读入手,指导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诗歌,以读来促学,从而有效促进学生个性化鉴赏。
在朗读过程中,教师要进行有效的指导。
因为古典诗歌是流动的音乐,它的音乐美主要体现在音韵美和节奏美上。
诗歌以其特有的押韵、停顿和重音等,显示它别具一格的音韵美;而节奏是诗人情感的自由流露。
五言诗一般是二顿,即“———/———/—”或“———/—/———”,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七言诗一般是三顿,即“———/———/—/———”或“———/———/———/—”如“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只有把握诗歌节拍的快慢、语音的轻重、高低、押韵,把诗歌的回环往复、一唱三叹的音乐美展现出来,才能体会到诗歌的音乐美,同时有助于学生接受艺术熏陶,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美的洗礼。
比如教授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这首诗时,一开始,我让学生朗读全诗,找出这首诗的主旨句。
学生立马读出这两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两句,让我们感受到诗人蔑视权贵、不屈于世俗的叛逆。
那么在朗读中,如何把诗人这种情感表达出来呢?
课堂上,我先让几个学生化身李白,通过朗读感受李白心中的愤慨。
有的学生一上来就笑场,演绎不下去;有的学生朗读语调平平,让人无法感受澎湃的情感;有的学生朗读时多番尝试,力求突破自我,但因为停顿和重音把握不好,效果也不大好。
在大家面面相觑,渴望深情演绎时,我现身指导示范,并通过幻灯片展示这段话的重音、停顿,那一瞬间,我深切感受到全班学生的目光全部都聚焦到我的身上,有的学生嘴巴略微动了几下,有意识地模仿我朗读,大家都跃跃欲试,这时,我们还用发愁学生不愿开口朗读诗歌吗?
三、课堂开展多形式多样的诗歌鉴赏活动,丰富学生的阅读情趣
1.让学生为诗歌配背景音乐,营造诗词的鉴赏氛围。
在古典诗歌教学中,教师要把教学的着力点放在“鉴赏”二字上,有利于培养学生成为诗词“鉴赏小主人”。
这就要求教师本人要真正投入到诗歌的优美意境中,努力追寻诗歌之美,探究诗歌之美,让自己成为美的熏陶者和传播者。
其次,教师要想方设法营造诗词的鉴赏氛围,通过现代多媒体技术,通过背景音乐将学生带入富有诗情画意的诗歌意境中,使其获得独特的审美感受和审美体验。
教师可以在一开始做好示范,接着应想方设法将学生变成诗歌美的追求者。
比如可以放手让学生根据诗歌内容和感情基调寻找相应的背景音乐。
而学生要想找到相对比较合适的背景音乐,就必须自己去查阅大量有关诗歌、诗人、音乐的资料,在这个查阅过程中,学生通过自我感知进入诗境中,通过解读诗人情怀而品味诗歌的情感美。
2.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营造诗词的对话氛围。
在诗歌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设计对话环节,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进而把握诗人的思想情感。
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自我表达、交流赏析的时间和机会,培养学生想说、敢说、会说的能力。
3.调动学生想象,营造诗词的意境美。
每首诗歌都是一幅画面。
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想象,让学生通过文字想象画面,感受诗词的意境美。
如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直”字形容“孤烟”,展现一种挺拔坚毅之美;“圆”字写落日,衬托在万里戈壁背景之上,给人浑圆一体之感,同时衬得戈壁苍茫无边。
而“直”字与“圆”字将直线之美与浑圆之美融为一体,相互映衬,使得整个画面显得雄伟壮观。
教师不妨让学生用简笔画的方式简单勾勒画面,这样给学生留下的印象更为深刻。
在授课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时,我布置了一道作业:用画笔描绘陶渊明向往的田园生活。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学生欣然接受,每个人回到家都画了一幅画,下节课大家都把画带过来,在课堂上,我们一起欣赏田园风光,还邀请部分学生讲解自己画的内容。
这时,大家惊喜地发现,原来陶渊明笔下的田园,也是我们向往的田园,是大家魂牵梦绕的家园。
这一意外的收获,让学生兴奋很久,那一瞬间,笔者感受到学生深深读懂了陶渊明。
英国的哲学家大卫休谟曾说过,美,只存在于鉴赏者的心里,不同的心会看到不同的美。
古典诗歌的世界需要激活学生想象力,培养学生审美情趣,让学生乐于欣赏美、感受美,得到审美愉悦,进而投入到诗歌的海洋里,来一场陶冶性情、涤荡心灵的审美之旅。
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