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复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记承天寺夜游》复习
一、文学常识
《记承天寺夜游》选自《东坡志林》,作者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朝代)词人。他与苏洵、苏辙合称“三苏”。本文写于作者被贬黄州期间,文中流露出他在贬谪中感慨深徽而又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心境。
二、重点词语解释
1.月色入户.:单扇的门
2.欣然
..起行.:愉快地/高兴地 3.念.无与乐者:想
4.遂至
..承天寺:于是,就/到 5.怀民亦未寝.:睡 6.盖.竹柏影也:原来是
7.相与步
..:清澈透明...于中庭:共同,一起散步8.庭下如积水空明
9.但.少闲人
..如吾两人者耳.:只是不汲汲于名利而能从容流连光景的人罢了
三、翻译句子
1.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因为想到没有可以共同游乐的人,于是我就到承天寺寻找张怀名。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月色萨满庭院,如同积水自上而下充满院落,清澈透明,水中水藻,荇菜交叉错杂,原来是竹子,柏树的影子。
3.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者人耳。
哪个夜晚没有月色?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只不过少有像我们这样的闲人罢了。
四、内容理解
1.“月色入户”中“入”字用的好,好在哪里?
“入”字用拟人手法,写月似乎也近人情,善解人意,主动来与人相伴。
2.赏析“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①这是写月光的高度传神之笔,文中没有写一个“月”字,却无处不见皎洁的月光。②作者用“积水空明”比喻庭院中月光的清澈透明,给人以一池春水的静谧之感;用“藻荇交错”比喻月下美丽的竹柏倒影。具有水草摇曳的动态之美,烘托了月光的皎洁澄清。③这是一正写一侧写,创造了一个冰清玉洁的透明世界。
3.文中“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显然与实际不符,因为并非每夜都能见到月色,每处都有竹柏。你又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这两个问句,不置答意思也明确,月色常有,竹柏常有,它包含着作者宦海浮沉的悲凉之感和由此领悟到的人生哲理在痛苦中又得某些慰藉的甘味。
4.“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中蕴含着作者怎样微妙而复杂的思想感情?
蕴含着作者被贬后感到感慨深徽而又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复杂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