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沈焕传》译文
特岗教师招聘小学语文(文言文阅读)模拟试卷4(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特岗教师招聘小学语文(文言文阅读)模拟试卷4(题后含答案及解析)全部题型 3. 文言文阅读文言文阅读王祎,字子充,义乌人。
幼敏慧,及长,身长岳立,屹有伟度,以文章名世。
睹元政衰敝,为书七八千言上时宰。
危素、张起岩并荐,不报。
隐青岩山,著书,名日盛。
太祖征江西,祎献颂。
太祖喜曰:“江南有二儒,卿与宋濂耳。
学问之博,卿不如濂。
才思之雄,濂不如卿。
”太祖创礼贤馆,召置馆中,累迁侍礼郎,掌起居注。
同知南康府事,多惠政,赐金带宠之。
太祖将即位,召还,议礼。
洪武元年八月,上疏言:“祈天永命之要,在忠厚以存心,宽大以为政,法天道,顺人心。
雷霆霜雪,可暂不可常。
浙西既平,科敛当减。
”太祖嘉纳之,然不能尽从也。
明年修《元史》,命祎与濂为总裁。
祎史事擅长,裁烦剔秽,力任笔削。
书成,擢翰林待制,同知制诰兼国史院编修官。
奉诏预教大本堂,经明理达,善开导。
召对殿廷,必赐坐,从容宴语。
五年正月议招谕云南,命祎赍诏往。
至则谕梁王,亟宜奉版图归职方,不然天讨旦夕至。
王不听,馆别室。
他日,又谕曰:“朝廷以云南百万生灵,不欲歼于锋刃。
若恃险远,抗明命,悔无及矣。
”梁王骇服,即为改馆。
会元遣脱脱征饷,胁王以危言,必欲杀祎。
王不得已出祎见之,脱脱欲屈祎,袢叱曰:“天既讫汝元命,我朝实代之。
汝爝火馀烬,敢与日月争明邪!且我与汝皆使也,岂为汝屈!”或劝脱脱曰:“王公素负重名,不可害。
”脱脱攘臂曰:“今虽孔圣,义不得存。
”祎顾王曰:“汝杀我,天兵继至,汝祸不旋踵矣。
”遂遇害。
(节选自《明史.王祎传》)1.对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危素、张起岩并荐,不报报:答复B.多惠政,赐金带宠之宠:重用C.祈天永命之要祈:恳求D.法天道,顺人心法:效仿正确答案:B解析:B项,宠:宠爱,荣宠。
本题考查的四个实词,如“危素、张起岩并荐,不报”中的“报”即是“答复”之义;“宠”一般作“宠爱”讲,如“受宠若惊”;“祈求”“效法”更是耳熟能详的词语。
《宋史·沈作宾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宋史·沈作宾传》原文及翻译译文1、《宋史·沈作宾传》原文及翻译译文《宋史·沈作宾传》原文及翻译宋史原文:沈作宾,字宾王,世为吴兴归安人。
以父任入仕,监饶州永平监,冶铸坚致,又承诏造雁翎刀,称上意,连进两资。
中刑法科,历江西提刑司检法官,入为大理评事。
改秩,通判绍兴府。
帅守丘崇遇僚吏刚严,作宾从容裨赞,每济以宽。
秩满,知台州,首访民疾苦,弛盐禁,宽租期,均徭役,更酒政,决滞狱,五十日间尽除前政之不便民者,邦人胥悦;而前守嫉其胜己,巧媒蘖之,罢去。
民请于朝,借留不遂,为立“留贤碑”。
庆元初,历官至淮南转运判官,以治办闻。
直华文阁,因其任。
擢太府少卿,总领淮东军马钱粮,继升为卿。
寻除直龙图阁,帅浙东,知绍兴府。
入对,奏:“徽州、南康军月桩不如期,朝廷科降额,比年曰‘权免一次’,来年督促如初,适足启吏奸、重民害,乞明诏示。
又楚州武锋一军已招三千五百余人,朝廷初欲减戍,数年未就纪律:一,主将望轻;二,郡守节制不为礼;三,训练不尽其能。
愿令本州少假借,责之练习,期以岁月,考绩用成否,上于朝而黜陟之。
”上嘉纳。
韩侂胄方用事,族有居越者,私酿公行,作宾逮捕置于狱,而窜其奴。
未几,除龙图阁待制,知平江府,请得节制许浦水军,诏可。
郡有使臣,故海盗也,作宾使招诱其党既至慰勉之锡衣物又得强勇者几千人置将以统之号曰义士复募郡城内外恶少亦几千人,号曰“壮士”。
衣粮器械皆视官军,而轻捷善斗过之,于是海道不警,市井无哗。
寻命参督府,兼权镇江府。
请留戍兵千人,又欲以江、闵新军二千人易旧军千人,备不虞。
朝廷难之,遂请祠。
言者继及之,复召为户部侍郎。
军兴之余,国力殚耗,见存金谷,仅支旬日。
作宾考逋负,柅吏奸,阅三月即有半年之储。
(节选自《宋史·沈作宾传》)译文:沈作宾,字宾王,世代为吴兴归安人。
凭借父亲的军功入朝做官,监管饶州永平监,冶炼铸造坚固精密的东西,又奉命锻造雁铜刀,符合皇上的心意。
《宋史·陈瓘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宋史·陈瓘传》原文及翻译译文《《宋史·陈瓘传》原文及翻译译文》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文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宋史·陈瓘传》原文及翻译译文《宋史·陈瓘传》原文及翻译宋史原文:陈瓘,字莹中。
南剑州沙县人。
少好读书,应举,一出中甲科。
调湖州掌__,签书越州判官。
守蔡卞察其贤,每事加礼,而瓘测知其心术,常欲远之。
章惇入相,瓘从众道谒。
惇闻其名,独邀与同载。
询当世之务,瓘曰:“请以所乘舟为喻,偏重可行乎?移左置右,其偏一也。
明此,则可行矣,天子待公为政,敢问将何先?”惇曰:“司马光奸邪,所当先辨,势无急于此,”瓘曰:“公误矣。
此犹欲平舟势而移在以置右,果然,将失天下之望,”惇厉色曰:“光不务缵述先烈,而大改成绪,误国如此,非奸邪而何?”瓘曰:“不察其心而疑其迹,则不为。
无罪,若指为奸邪,又复改作,则误国益甚矣。
为今之计,唯消朋党,持中道,庶可以救弊。
”意虽忤惇,然亦惊异,颇有兼收之意,至都,用为太学博士,会卞与惇合志,正论遂绌,卞党薛昂、林自官学省,议毁《资治通鉴》,璀因策士题引神宗所制序文以问,昂、自意沮。
后为著作郎,迁右司员外郎兼权给事中。
宰相曾布使客告以将即真,瓘语子正汇曰:“吾与丞相议事多不合,今若此,是欲以官爵相饵也。
若受其荐进,复有异同?则公议私恩,两有愧矣。
吾有一书论其过,将投之以决去就。
”布使数人邀相见,甫就席,遽出书,布大怒。
争辩移时,至箕踞谇语,瓘色不为动,徐起自曰:“适所论者国事,是非有公议,公未可失待士礼。
”布矍然改容。
信宿,出知泰州。
崇定中除名室袁州移郴州稍复宣德郎瓏平生论京主货披摘其处心发露共情展最所忌恨故得過最酷,不使一日少安。
宣和六年卒,年六十五。
瓘谦和不与物竞,闲居矜庄自持,语不苟发。
通于《易》,数言国家大事,后多验。
靖康初,诏赠谏议大夫。
绍兴二十六年,高宗谓辅臣曰:“陈瓘昔为谏官,甚有谠议。
”谥曰忠肃。
(节选自《宋史·陈瓘传》)译文:陈瓘,字莹中。
《宋书·沈怀文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宋书·沈怀文传》原文及翻译译文《《宋书·沈怀文传》原文及翻译译文》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文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宋书·沈怀文传》原文及翻译译文《宋书·沈怀文传》原文及翻译宋书原文:沈怀文,字思明,吴兴武康人也。
怀文少好玄理,善为文章,尝为楚昭王二妃诗,见称于世。
丁父忧,服阕,除尚书殿中郎。
隐士雷次宗被征居钟山,后南还庐江。
何尚之设祖道,文义之士毕集,为连名诗,怀文所作尤美,辞高一座。
以公事例免同辈皆失官怀文仍独留随王诞镇襄阳出为后军主簿与谘议参军谢庄共掌辞令领义成太守元嘉二十八年,诞尝为广州,欲以怀文为安南府记室,先除通直郎。
怀文固辞南行,上不悦。
弟怀远纳东阳公主养女王鹦鹉为妾,元凶行巫蛊,鹦鹉豫之,事泄,怀文因此失调,为治书侍御史。
时荧惑守南斗,上乃废西州旧馆,使子尚移居东城以厌之。
怀文曰:“天道示变,宜应之以德,今虽空西州,恐无益也。
”不从,而西州竟废。
大明二年,迁尚书吏部郎,时朝议欲依古制置立王畿,扬州移居会稽,犹以星变故也。
怀文曰:“苟人心所安,天亦从之。
未必改今追古,乃致平壹。
”又不从。
怀文屡经犯忤,至此上倍不说。
上又坏诸郡士族以充将吏,并不服役,至悉逃亡。
加以严制不能禁,乃改用军法,得便斩之。
莫不奔窜山湖,聚为盗贼。
怀文又以为言。
斋库上绢,年调钜万匹。
绵亦称此,期限严峻。
民间买绢一匹,至二三千,绵一两亦三四百,贫者卖妻几,甚者或自缢死。
怀文具陈民困,由是绵绢薄有所减,俄复旧。
五年,乃出为晋安王子勋征虏长史、广陵太守。
明年,坐朝正,事毕,被遣还北,以女病求申。
临辞,又乞停三日,讫犹不去。
为有司所纠,免官。
既被免,卖宅欲还东。
上大怒,收付迁尉,赐死,时年五十四。
(《宋书列传第四十二》有删节)译文:沈怀文字思明,吴兴武康人。
年轻时喜欢玄理。
擅长写文章,曾写了楚昭王二妃诗,被世人称赞。
父亲去世,沈怀文服丧期满之后,被授于尚书殿中郎。
《宋书·沈亮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宋书·沈亮传》原文及翻译译文《《宋书·沈亮传》原文及翻译译文》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文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宋书·沈亮传》原文及翻译译文《宋书·沈亮传》原文及翻译宋书原文:沈亮,字道明,清操好学,善属文。
未弱冠,州辟从事。
会稽太守孟顗在郡不法,亮纠劾免官,又言灾异,转西曹主簿。
时三吴水淹,谷贵民饥,刺史彭城王义康使立议以救民急,亮议曰:“东土灾荒,民凋谷踊,富民蓄米,日成其价。
宜班下所在,隐其虚实,令积蓄之家,听留一年储,余皆勒使粜货,为制平价,此所谓常道行于百世,权宜用于一时也。
又缘淮岁丰,邑富地穰,麦既已登,黍粟行就,可析其估赋,仍就交市,三吴饥民,即以贷给,使强壮转运,以赡老弱。
且酒有喉唇之利,而非餐饵所资,尤宜禁断,以息游费。
”即并施行。
襄阳地接边关,江左来未有皇子重镇。
元嘉二十二年,世祖出为抚军将军、雍州刺史。
以旧宛比接二关,咫尺崤、陕,盖襄阳之北捍,且表里强蛮,盘带疆场。
以亮为南阳太守,加扬武将军。
边蛮畏服,皆纳赋调,有数村狡猾,亮悉诛之。
遣吏巡行诸县,孤寡老疾不能自存者,皆就蠲(蠲:jun,免除)养。
耆年老齿,岁时有饩。
时儒学崇建,亮开置庠序,训授生徒。
郡界有古时石堨(堨:è,堰),芜废岁久,亮籤世祖修治之,曰:“窃见郡境有旧石堨,区野腴润,实为神皋,而芜决稍积,久废其利,凡管所见,谓宜创立。
”世祖许之。
又修治马人陂,民获其利。
在任四年,迁南谯王义宣司空中兵参军。
随王诞镇襄阳,复为后军中兵,领义成太守。
亮莅官清约为太祖所嘉赐以车马服玩前后累积每远方贡献绝国勋器辄班赉焉又赐书二千卷。
二十七年,卒官,时年四十七。
(选自《宋书·列传卷一百》)译文:沈亮,字道明,节操清廉,笃思好学,擅长写作。
未成年时,本州便征召他担任从事一职。
会稽太守孟顗在郡中不守法纪,沈亮检举弹劾他,而被罢免官职,又上书陈说天文地理的灾难异常现象,转任西曹主簿。
《金史·刘焕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金史·刘焕传》原文及翻译译文《《金史·刘焕传》原文及翻译译文》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文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金史·刘焕传》原文及翻译译文《金史·刘焕传》原文及翻译金史原文:刘焕字德文,中山人。
宋末兵起,城中久乏食,焕尚幼,煮糠核而食之,自饮其清者,以浓厚者供其母,乡里异之。
稍长就学,天寒拥粪火读书不怠。
登天德元年进士。
调任丘尉。
县令贪污,焕每规正之,秩满,令持杯酒谢曰:“尉廉慎,使我获考。
”调中都市令。
枢密使仆散忽土家有绦结工,牟利于市,不肯从市籍役,焕系之。
忽土召焕,焕不往,暴工罪而笞之。
焕初除市令过谢乡人吏部侍郎石琚琚不悦曰京师浩穰不与外郡同弃简就烦吾所不晓也。
至是,始重之。
以廉升京兆推官,再迁北京警巡使。
捕二恶少杖于庭中,戒之曰:“孝弟敬慎,则为君子。
暴戾隐贼,则为小人。
自今以往,毋狃于故习,国有明罚,吾不得私也。
”自是,众皆畏惮,毋敢犯者。
召为监察御使,父老数百人或卧车下,或挽其靴镫,曰:“我欲复留使君期年,不可得也。
”以本官摄户部员外郎,代州钱监杂青铜铸钱,钱色恶,类铁钱。
民间盗铸,抵罪者众,朝廷患之,下尚书省议。
焕奏曰:“钱宝纯用黄铜精治之,中濡以锡,若青铜可铸,历代无缘不用。
自代州取二分与四六分,青黄杂糅,务省铜而功易就。
由是,民间盗铸,陷罪者众,非朝廷意也。
必欲为天下利,宜纯用黄铜,得数少而利远。
其新钱已流行者,宜验数输纳准换。
”从之。
再迁管州刺史,耆老数百人疏其著迹十一事,诣节镇请留焕,曰:“刺史守职奉法,乞留之。
”以廉升郑州防御使,迁官一阶,转同知北京留守事。
世宗幸上京,所过州郡大发民夫治桥梁驰道,以希恩赏,焕所部唯平治端好而已。
上嘉其意,迁辽东路转运使,卒。
(节选自《金史》)译文:刘焕,字文德,中山人。
北宋末年,金与宋开战,中山城内很久没有粮食,刘焕年纪尚幼,煮些糠麸作食物,他自己只喝些清汤,把浓稠的给母亲吃,同乡都很惊异,年长之后,到塾中读书,天气寒冷,他便守着用干粪点成的火堆读书不倦。
《宋史·沈括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宋史·沈括传》原文及翻译译文《《宋史·沈括传》原文及翻译译文》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文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宋史·沈括传》原文及翻译译文《宋史·沈括传》原文及翻译宋史原文:沈括字存中,以父任为沭阳主簿。
擢进士第,编校昭文书籍。
迁提举司天监,日官皆市井庸贩,法象图器,大抵漫不知。
括始置浑仪、景表、五壶浮漏,后皆施用。
淮南饥,遣括察访,发常平仓钱粟,疏沟渎,治废田,以救水患。
迁集贤校理,察访两浙农田水利。
时大籍民车,人未谕县官意,相挻为忧;又市易司患蜀盐之不禁,欲尽实私井而辇解池盐给之。
言者论二事如织,皆不省。
括侍帝侧,帝顾曰:“卿知籍车乎?”曰:“知之。
”帝曰:“何如?”对曰:“敢问欲何用?”帝曰:“北边以马取胜,非车不足以当之。
”括曰:“车战之利,见于历世。
然古人所谓兵车者,轻车也,五御折旋,利于捷速。
今之民间辎车重大,日不能三十里,故世谓之太平车,但可施于无事之日尔。
”帝喜曰:“人言无及此者,朕当思之。
”遂问蜀盐事,对曰:“一切实私井而运解盐,一使出于官售,诚善。
然忠、万、戎、泸间夷界小井尤多,不可猝绝也,势须列候加警,臣恐得不足偿费。
”帝颔之。
明日,二事俱寝。
辽萧禧来理河东黄嵬地,留馆不肯辞,曰:“必得请而后反。
”帝遣括往聘。
括诣枢密院阅故牍,得顷岁所议疆地书,指古长城为境,今所争盖三十里远,表论之。
帝喜曰:“大臣殊不究本末,几误国事。
”命以画图示禧,禧议始屈。
赐括白金千两使行。
至契丹庭,契丹相杨益戒来就议,括得地讼之籍数十,预使吏士诵之,益戒有所问,则顾吏举以答。
他日复问,亦如之。
益戒无以应,谩曰:“数里之地不忍,而轻绝好乎?”括曰:“今北朝弃先君之大信,以威用其民,非我朝之不利也。
”凡六会,契丹知不可夺,遂舍黄嵬。
括乃还,在道图其山川险易迂直,风俗之纯庞,人情之向背,为《使契丹图抄》上之。
括博学善文,于天文、方志、律历、音乐、医药、卜算,无所不通,皆有所论著。
《宋史·王曾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宋史·王曾传》原文及翻译译文《《宋史·王曾传》原文及翻译译文》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文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宋史·王曾传》原文及翻译译文《宋史·王曾传》原文及翻译宋史原文:王曾,字孝先,青州益都人。
少孤.,从学于里人张震,善为文辞。
咸平中,由乡贡试礼部及廷对皆第一。
杨亿见其赋,叹曰:“王佐器也。
”宰相寇准奇之,特试政事堂,授秘书省著作郎、直史馆、三司户部判官。
帝尝晚坐承明殿,召对久之。
既退,使内侍谕曰:“向思卿甚,故不及朝服见卿,卿勿以我为慢也。
”其见尊礼如此。
出知应天府。
天禧中,民间讹言有妖起若飞帽,夜搏人,自京师以南,人皆恐。
曾令夜开里门,敢倡言者即捕之,卒无妖。
天圣四年夏,大雨。
传言汴口决,水且大至,都人恐,欲东奔。
帝问曾,曾曰:“河决奏未至,第民间妖言尔,不足虑也。
”已而果然。
陕西转运使置醋务,以榷利,且请推其法天下,曾请罢之。
曹利用恶曾班已上,尝怏怏不悦。
及利用坐事,太后大怒,曾为之解。
太后曰:“卿尝言利用强横,今何解也?”曾曰:“利用素恃恩,臣故常以理折之。
今加以大恶,则非臣所知也。
”太后意少释,卒从轻议。
以彰信军节度使复知天雄军。
契丹使者往还,敛车徒而后过,无敢哗者。
人乐其政,为画像而生祠之。
曾进退士人,莫有知者。
范仲淹尝问曾曰:“明扬士类,宰相之任也。
公之盛德,独少此耳。
”曾曰:“夫执政者,恩欲归己,怨使谁归?”仲淹服其言。
曾资质端厚眉目如画在朝廷进止皆有常处平居寡言笑人莫敢干以私。
少与杨亿同在侍从。
亿喜谈谑,凡僚友无不狎侮。
至与曾言,则曰:“余不敢以戏也。
”平生自奉甚俭,有故人子孙京来告别,曾留之具馔,食后,送数轴简纸。
启视之,皆他人书简后裁取者也。
(《宋史•王曾传》)译文:王曾,字孝先,青州益都人。
少年丧父,从师于本地学者张震,善写文章词赋。
宋代咸平年间,以单人身份参加会试和殿试,都考了第一。
大臣杨亿看了他的文赋,慨叹道:“这真是王佐之材啊!”宰相寇准认为他是奇才,特地在政事堂考验他的才华,授予他秘书省著作郎、直史馆、三司户部判官的职务。
《宋史沈焕传》译文
《宋史·沈焕传》译文译文:沈焕,字叔晦,定海人。
通过考试进入太学后,才开始与临川学者陆九龄成为朋友,并跟随他学习。
乾道五年,沈焕中了进士,被授任为余姚尉、扬州教授,后又被召回京任太学录事。
他一直以亲身行事为众人树立模范,早晚招待求学求教的人,孜孜不倦地教诲他们。
同事们多顾虑,不喜欢他这样特立独行。
在他担任殿试考官时,在殿前唱名报序,皇帝看他样貌堂堂,就派内侍询问他的姓名,大家更加嫉恨他了。
有人劝他就谋划谋划官位就好,大道还没法推行,沈焕说:“大道和官位难道是矛盾的吗?”正值他负责进士私试出题,他引用《孟子》中“立乎人之本朝而道不行,耻也。
”为题。
就有言官认为他在讥讽自己,请求罢黜他。
沈焕在职才八十天,就被外调去做高邮军教授了。
后又被调任负责浙东安抚司公事。
修建高宗山陵,各部门需要的住所、帐帷、酒食等必需品,都供应不上,沈焕急切地对安抚使郑汝谐进言:“国家正值大丧期间,而臣子们却自在地饮宴享乐,合适吗?”郑汝谐叫沈焕写成条陈上书。
沈焕担任修奉官,移送文书给御史,要求说明丧事的本意,使显贵近臣哀戚之心加重,那么草屋淡饭也自然安心,不用弹劾也不会再有勒索了。
由此惩治趁机做坏事的人,追回任意支取的东西,各种支出费用顿时减少了。
有一年发生旱灾,常平使分派下属官员到各地振灾,抚恤百姓。
沈焕负责上虞、余姚两县,两县再没有流亡饿死的人。
沈焕改任婺源知县,三省都写推荐书向皇上推荐他,于是升任舒州通判。
沈焕闲居时即使抱病,也还不停读书学习,他由衷地为母亲年迈挂念不已,为仁人能士的凋零沦落而忧心。
沈焕去世,丞相周必大听说之后说:“回想起立身朝堂却不能推举贤能良善之辈,我愧对沈叔晦。
益友有三种,沈叔晦没有愧对我啊。
”沈焕为人品格高尚,心中但有不安,绝不轻易宽恕自己。
他常说白天从妻儿身上观察,晚上从睡梦中卜问,两方面都能问心无愧,才可以谈学问。
沈焕死后被追赠为直华文阁,特赠谥号为“端宪”。
原文:沈焕,字叔晦,定海人。
《宋史·王涣之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宋史·王涣之传》原文及翻译译文《《宋史·王涣之传》原文及翻译译文》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文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宋史·王涣之传》原文及翻译译文《宋史·王涣之传》原文及翻译宋史原文:王涣之字彦舟。
未冠,擢上第,有司疑年未及铨格,特补武胜军节度推官。
方新置学官,以为杭州教授,知颍上县。
元祐中,为太学博士,校对黄本秘书。
通判卫州,入编修《两朝鲁卫信录》。
徽宗立,以日食求言。
涣之用大臣交荐召对,因言:“求言非难,听之难;听之非难,察而用之难。
今国家每下求言之诏,而下之报上,乃或不然,以指陈阙失为讪上,以阿谀佞谄为尊君,以论议趋时为国是,以可否相济为邪说。
志士仁人知言之无益也,不复有言,而小人肆为诡谲可骇之论,苟容偷合。
愿陛下虚心公听言无逆逊唯是之从事无今昔唯当为贵人无同异唯正是用。
则人心说,治道成,天意得矣。
”帝欣然延纳,欲任以谏官、御史。
辞曰:“臣由大臣荐,不可以居是官。
”乃拜吏部员外郎,迁左司员外郎、起居舍人,擢中书舍人。
趋省之日,词头三十三,下笔即就。
崇宁初,进给事中、吏部侍郎,以宝文阁待制知广州。
言者论涣之当元祐之末,与陈瓘、龚夬、张庭坚游,既弃于绍圣,而今复之,有害初政。
解职知舒州,入党籍。
寻知福州,未至,复徙广州。
蕃客杀奴,市舶使据旧比,止送其长杖笞,涣之不可,论如法。
召诣阙,言者复拾故语以阻之,罢为洪州。
改滁州,历潭、杭、扬三州。
张商英相,为给事中、吏部侍郎。
商英去,亦出守。
越八年,知中山府,加宝文阁直学士。
朝廷议北伐,涣之以疾提举明道宫。
又四年卒,年四十五。
涣之性淡泊,恬于仕进,每云:“乘车常以颠坠处之,乘舟常以覆溺处之,仕宦常以不遇处之,则无事矣。
”其归趣如此。
(节选自《宋史·王涣之传》)译文:王涣之字彦舟。
他不到二十岁,就升为上等,有关部门怀疑他的年龄不到选任的资格,特增补为武胜军节度推官。
新设学官,让他担任杭州教授,知颍上县。
宋史目录1
列传卷二百四十二列传第一后妃上卷二百四十三列传第二后妃下卷二百四十四列传第三宗室一卷二百四十五列传第四宗室二卷二百四十六列传第五宗室三卷二百四十七列传第六宗室四卷二百四十八列传第七公主卷二百四十九列传第八范质王溥魏仁浦孙昭亮卷二百五十列传第九石守信王审琦高怀德韩重斌卷二百五十一列传第十韩令坤慕容延钊符彦卿卷二百五十二列传第十一王景王晏郭从义李洪信义(弟洪义)武行德杨承信侯章卷二百五十三列传第十二折德扆冯继业王承美李继周孙行友卷二百五十四列传第十三侯益孙延广张从恩扈彦珂薛怀让赵赞李继勋药元福赵晁卷二百五十五列传第十四郭崇杨廷璋宋偓向拱王彦超张永德王全斌康延泽王继涛卷二百五十六列传第十五赵普卷二百五十七列传第十六吴廷祚李崇矩王仁赡楚昭辅李处耘卷二百五十八列传第十七曹彬潘美李超卷二百五十九列传第十八张美郭守文尹崇珂刘廷让袁继忠崔彦进张廷翰皇甫继明张琼卷二百六十列传第十九曹翰杨信党进李汉琼刘遇李怀忠米信田重进刘廷翰崔翰卷二百六十一列传第二十李琼郭琼陈承昭李万超白重赞王仁镐陈思让孙若拙焦继勋刘重进袁彦祁廷训张铎李万全田景咸卷二百六十二列传第二十一李谷昝居润窦贞固李涛孙仲容王易简赵上交张锡张铸边归谠刘温叟刘涛边光范刘载程羽卷二百六十三列传第二十二张昭窦仪吕余庆刘熙古石熙载李穆卷二百六十四列传第二十三薛居正沈伦卢多逊宋琪宋雄卷二百六十五列传第二十四李昉宗谔孙昭述等吕蒙正张齐贤贾黄中卷二百六十六列传第二十五钱若水苏易简郭贽李至辛仲甫王沔温仲舒王化基卷二百六十七列传第二十六张宏赵昌言陈恕魏羽卷二百六十八列传第二十七柴禹锡张逊杨守一赵镕周莹王继英王显卷二百六十九列传第二十八陶谷扈蒙王著王祐子旭孙质杨昭俭鱼崇谅张澹高锡从卷二百七十列传第二十九颜衎剧可久赵逢苏晓高防冯瓒边珝王明许仲宣杨克让段思恭卷二百七十一列传第三十马令琮杜汉徽张廷翰吴虔裕蔡审廷周广张勋石曦张藏英陆万友卷二百七十二列传第三十一杨业王贵荆罕儒曹光实张晖司超卷二百七十三列传第三十二李进卿子延渥杨美何继筠李汉超子守恩郭进牛思进卷二百七十四列传第三十三王赞张保续赵玭卢怀忠王继勋丁德裕张延通梁迥史珪田钦祚卷二百七十五列传第三十四刘福安守忠孔守正谭延美元达常思德尹继伦薛超丁罕赵瑫卷二百七十六列传第三十五刘保勋滕中正刘蟠孔承恭宋珰袁廓樊知古郭载卷二百七十七列传第三十六张鉴姚坦索湘宋太初卢之翰郑文宝王子舆刘综卞衮许骧裴庄卷二百七十八列传第三十七马全义雷德骧王超卷二百七十九列传第三十八王继忠傅潜张昭允附戴兴王汉忠王能张凝魏能陈兴许均张进李重贵呼延赞刘用耿全斌周仁美卷二百八十列传第三十九田绍斌王荣杨琼钱守俊徐兴王杲李重诲白守素张思钧李琪王延范卷二百八十一列传第四十吕端毕士安寇准卷二百八十二列传第四十一李沆王旦向敏中卷二百八十三列传第四十二王钦若林特附丁谓夏竦卷二百八十四列传第四十三陈尧佐宋庠卷二百八十五列传第四十四陈执中刘沆冯拯贾昌朝梁适卷二百八十六列传第四十五鲁宗道薛奎王曙蔡齐卷二百八十七列传第四十六杨砺宋湜王嗣宗李昌龄赵安仁陈彭年卷二百八十八传第四十七任中正周起程琳姜遵范雍赵稹任布高若讷卷二百八十九列传第四十八高琼范廷召葛霸卷二百九十列传第四十九曹利用张耆杨崇勋夏守恩狄青张玉卷二百九十一列传第五十吴育宋绶李若谷王博文王鬷卷二百九十二列传第五十一李谘程戡夏侯峤盛度丁度张观郑戬明镐王尧臣孙抃田况卷二百九十三列传第五十二田锡王禹偁张咏卷二百九十四列传第五十三掌禹锡苏绅王洙柳植聂冠卿冯元赵师民张锡张揆杨安国卷二百九十五列传第五十四尹洙孙甫谢绛子景温叶清臣杨察卷二百九十六列传第五十五韩丕师颃张茂直梁颢杨徽之杨澈吕文仲王著吕祐之卷二百九十七列传第五十六孔道辅鞠咏刘随曹修古郭劝段少连卷二百九十八列传第五十七彭乘嵇颖梅挚司马池李及燕肃蒋堂刘夔马亮陈希亮卷二百九十九列传第五十八狄棐子遵度郎简孙祖德张若谷石扬休祖士衡李垂张洞李仕衡卷三百列传第五十九杨偕王沿杜杞杨畋周湛徐的姚仲孙陈太素马寻杜曾卷三百零一列传第六十边肃梅询马元方薛田寇瑊杨日严李行简章频陈琰李宥卷三百零二列传第六十一王臻鱼周询贾黯李京吴鼎臣附吕景初马遵附吴及范师道卷三百零三列传第六十二张昷之魏瓘滕宗谅刘越附李防赵湘唐肃卷三百零四列传第六十三周渭梁鼎范正辞子讽刘师道王济方偕曹颖叔刘元瑜杨告赵及卷三百零五列传第六十四杨亿晁迥刘筠薛映卷三百零六列传第六十五谢泌朱台符戚纶张去华乐黄目柴成务卷三百零七列传第六十六乔维岳王陟附张雍董俨魏廷式卢琰宋抟凌策杨覃陈世卿卷三百零八列传第六十七上官正卢斌周审玉裴济李继宣张旦张煦张佶卷三百零九列传第六十八王延德常延信程德玄王延德魏震张质杨允恭秦羲谢德权阎日新卷三百一十列传第六十九李迪王曾弟张知白杜衍卷三百一十一列传第七十晏殊庞籍孙恭孙王随章得象吕夷简张士逊卷三百一十二列传第七十一韩琦曾公亮陈升之吴充王珪卷三百一十三列传第七十二富弼文彦博卷三百一十四列传第七十三范仲淹范纯仁卷三百一十五列传第七十四韩亿韩绛韩维韩缜卷三百一十六列传第七十五包拯吴奎赵抃卷三百一十七列传第七十六邵亢冯京钱惟演卷三百一十八列传第七十七张方平王拱辰卷三百一十九列传第七十八欧阳修刘敞曾巩卷三百二十列传第七十九蔡襄吕溱王素余靖彭思永张存卷三百二十一列传第八十郑獬陈襄钱公辅孙洙丰稷吕诲刘述刘琦钱顗郑侠卷三百二十二列传第八十一何郯吴中复从孙择仁陈荐王猎孙思恭周孟阳齐恢杨绘刘庠朱京卷三百二十三列传第八十二蔚昭敏高化周美阎守恭孟元刘谦赵振张忠范恪马怀德安俊卷三百二十四列传第八十三石普张孜许怀德李允则张亢刘文质赵滋卷三百二十五列传第八十四刘平郭遵任福王珪武英桑怿耿傅王仲宝卷三百二十六列传第八十五景泰王信蒋偕张忠郭恩张岊张君平史方卢鉴李渭王果郭谘卷三百二十七列传第八十六王安石唐坰附王安礼王安国卷三百二十八列卷第八十七李清臣安焘张璪蒲宗孟黄履蔡挺王韶薛向章楶卷三百二十九列传第八十八常秩邓绾李定蹇周辅徐铎王广渊王子韶何正臣陈绎卷三百三十列传第八十九任颛李参郭申锡傅求张景宪窦卞张瑰孙瑜许遵卷三百三十一列传第九十孙长卿周沆李中师罗拯马仲甫王居卿孙构张诜苏寀马从先卷三百三十二列传第九十一滕元发李师中陆诜赵禼孙路游师雄穆衍卷三百三十三列传第九十二杨佐李兑沈立张掞张焘俞充刘瑾阎询葛宫卷三百三十四列传第九十三徐禧李稷附高永能沈起刘彝熊本萧注陶弼林广卷三百三十五列传第九十四种世衡师道师中卷三百三十六列传第九十五司马光吕公著卷三百三十七列传第九十六范镇卷三百三十八列传第九十七苏轼卷三百三十九列传第九十八苏辙卷三百四十列传第九十九吕大防刘挚苏颂卷三百四十一列传第一百王存孙固赵瞻傅尧俞卷三百四十二列传第一百一梁焘王岩叟郑雍孙永卷三百四十三列传第一百二元绛许将邓润甫林希蒋之奇陆佃吴居厚温益卷三百四十四列传第一百三孙觉弟览李常孔文仲弟武仲平仲李周鲜于侁顾临李之纯卷三百四十五列传第一百四刘安世邹浩田昼王回曾诞附陈瓘任伯雨卷三百四十六列传第一百五陈次升陈师锡彭汝砺吕陶张庭坚龚夬孙谔卷三百四十七列传第一百六孙鼛吴时李昭鑫馐礼王汉之黄廉朱服张舜民盛陶章衡卷三百四十八列传第一百七傅楫沈畸萧服附徐勣张汝明黄葆光石公弼张克公附毛注洪彦升卷三百四十九列传第一百八郝质贾逵窦舜卿刘昌祚卢政燕达姚兕杨燧刘舜卿卷三百五十列传第一百九苗授王君万卷三百五十一列传第一百一十赵挺之张商英刘正夫何执中郑居中张康国朱谔刘逵林摅卷三百五十二列传第一百一十一唐恪李邦彦余深薛昂吴敏王安中王襄赵野曹辅耿南仲卷三百五十三列传第一百一十二何栗孙傅陈过庭张叔夜聂昌张阁张近郑仅宇文昌龄卷三百五十四列传第一百一十三沈铢路昌衡谢文瓘陆蕴黄寔姚祐楼异沈积中李伯宗汪澥卷三百五十五列传第一百一十四贾易董敦逸上官均来之邵叶涛杨畏崔台符杨汲吕嘉问卷三百五十六列传第一百一十五刘拯钱遹石豫左肤附许敦仁吴执中吴材刘昺宋乔年卷三百五十七列传第一百一十六何灌李熙靖王云谭世勣梅执礼程振刘延庆卷三百五十八列传第一百一十七李纲上卷三百五十九列传第一百一十八李纲下卷三百六十列传第一百一十九宗泽赵鼎卷三百六十一列传第一百二十张浚卷三百六十二列传第一百二十一朱胜非吕颐浩范宗尹范致虚吕好问卷三百六十三列传第一百二十二李光许翰许景衡张悫张所陈禾蒋猷卷三百六十四列传第一百二十三韩世忠卷三百六十五列传第一百二十四岳飞卷三百六十六列传第一百二十五刘锜吴玠吴璘卷三百六十七列传第一百二十六李显忠杨存中郭浩杨政卷三百六十八列传第一百二十七王德王彦魏胜张宪杨再兴牛皋胡闳休卷三百六十九列传第一百二十八张俊张宗颜刘光世王渊解元曲端卷三百七十列传第一百二十九王友直李宝成闵赵密刘子羽吕祉胡世将郑刚中卷三百七十一列传第一百三十白时中徐处仁冯澥王伦宇文虚中汤思退卷三百七十二列传第一百三十一朱倬王纶尹穑王之望徐俯沈与求翟汝文王庶辛炳卷三百七十三列传第一百三十二朱弁郑望之张邵洪皓卷三百七十四列传第一百三十三张九成胡铨廖刚李迨赵开卷三百七十五列传第一百三十四邓肃李邴滕康张守富直柔冯康国卷三百七十六列传第一百三十五常同张致远薛徽言陈渊魏矼潘良贵吕本中卷三百七十七列传第一百三十六向子諲陈规季陵卢知原陈桷李璆李朴王庠王衣卷三百七十八列传第一百三十七卫肤敏刘珏胡舜陟沈晦刘一止胡交修綦崇礼卷三百七十九列传第一百三十八章谊韩肖胄陈公辅胡松年曹勋李稙韩公裔卷三百八十列传第一百三十九何铸王次翁范同杨愿楼炤勾龙如渊薛弼罗汝楫卷三百八十一列传第一百四十范如圭吴表臣王居正晏敦复黄龟年程瑀张阐洪拟赵逵卷三百八十二列传第一百四十一张焘黄中孙道夫曾几李弥逊卷三百八十三列传第一百四十二陈俊卿虞允文辛次膺卷三百八十四列传第一百四十三陈康伯梁克家汪澈叶义问蒋芾叶颙叶衡卷三百八十五列传第一百四十四葛邲钱端礼魏杞周葵施师点萧燧龚茂良卷三百八十六列传第一百四十五刘珙王兰黄祖舜王大宝金安节王刚中李彦颖范成大卷三百八十七列传第一百四十六黄洽汪应辰王十朋吴芾陈良翰杜莘老卷三百八十八列传第一百四十七周执羔王希吕陈良祐李浩陈橐胡沂唐文若李焘卷三百八十九列传第一百四十八尤袤谢谔颜师鲁袁枢李椿刘仪凤张孝祥卷三百九十列传第一百四十九李衡王自中家愿张纲张大经蔡洸莫蒙周淙刘章沈作宾卷三百九十一列传第一百五十周必大留正胡晋臣卷三百九十二列传第一百五十一赵汝愚卷三百九十三列传第一百五十二彭龟年黄裳罗点黄度周南附林大中陈骙黄黼詹体仁卷三百九十四列传第一百五十三胡纮何澹林栗高文虎陈自强郑丙京镗谢深甫许及之梁汝嘉卷三百九十五列传第一百五十四楼钥李大性任希夷徐应龙庄夏王阮王质陆游方信孺卷三百九十六列传第一百五十五史浩王淮赵雄权邦彦程松陈谦张岩卷三百九十七列传第一百五十六徐谊吴猎项安世薛叔似刘甲杨辅刘光祖卷三百九十八列传第一百五十七余端礼李璧丘倪思宇文绍节李蘩卷三百九十九列传第一百五十八郑王庭秀附仇悆高登娄寅亮宋汝为卷四百列传第一百五十九王信汪大猷袁燮吴柔胜游仲鸿李祥王介宋德之杨大全卷四百零一列传第一百六十辛弃疾何异刘宰刘龠柴中行李孟传卷四百零二列传第一百六十一陈敏张诏毕再遇安丙杨巨源李好义卷四百零三列传第一百六十二赵方贾涉扈再兴孟宗政张威卷四百零四列传第一百六十三汪若海张运柳约李舜臣孙逢吉章颖商飞卿刘颖徐邦宪卷四百零五列传第一百六十四李宗勉袁甫刘黻王居安卷四百零六列传第一百六十五崔与之洪咨夔许奕陈居仁刘汉弼卷四百零七列传第一百六十六杜范杨简钱时附张虙吕午卷四百零八列传第一百六十七吴昌裔汪纲陈宓王霆卷四百零九列传第一百六十八高定张忠恕唐璘卷四百一十列传第一百六十九娄机沈焕舒璘附曹彦约范应铃徐经孙卷四百一十一列传第一百七十汤璹蒋重珍牟子才朱貔孙欧阳守道卷四百一十二列传第一百七十一孟珙杜杲子庶王登杨掞张惟孝陈咸卷四百一十三列传第一百七十二赵汝谈赵汝谠赵希赵彦呐赵善湘赵与欢赵必愿卷四百一十四列传第一百七十三史弥远郑清之史嵩之董槐叶梦鼎马廷鸾卷四百一十五列传第一百七十四傅伯成葛洪曾三复黄畴若袁韶危稹程公许罗必元王遂卷四百一十六列传第一百七十五吴渊余玠汪立信向士璧胡颖冷应澄曹叔远王万马光祖卷四百一十七列传第一百七十六乔行简范钟游似赵葵谢方叔卷四百一十八列传第一百七十七吴潜程元凤江万里王龠章鉴陈宜中文天祥卷四百一十九列传第一百七十八宣缯薛极陈贵谊曾从龙郑性之李鸣复邹应龙余天锡卷四百二十列传第一百七十九王伯大郑寀应亻繇徐清叟李曾伯王野蔡抗张磻卷四百二十一列传第一百八十杨栋姚希得包恢常挺陈宗礼常家铉翁李庭芝卷四百二十二列传第一百八十一林勋刘才邵许忻应孟明曾三聘徐侨度正程珌卷四百二十三列传第一百八十二吴泳徐范李韶王迈史弥巩陈埙卷四百二十四列传第一百八十三陆持之徐鹿卿赵逢龙赵汝腾孙梦观洪天锡黄师雍徐元杰卷四百二十五列传第一百八十四刘应龙潘牥洪芹赵景纬冯去非徐霖徐宗仁危昭德卷四百二十六列传第一百八十五循吏卷四百二十七列传第一百八十六道学一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卷四百二十八列传第一百八十七道学二程氏门人卷四百二十九列传第一百八十八道学三朱熹张栻卷四百三十列传第一百八十九道学四朱氏门人卷四百三十一列传第一百九十儒林一卷四百三十二列传第一百九十一儒林二卷四百三十三列传第一百九十二儒林三卷四百三十四列传第一百九十三儒林四卷四百三十五列传第一百九十四儒林五卷四百三十六列传第一百九十五儒林六卷四百三十七列传第一百九十六儒林七卷四百三十八列传第一百九十七儒林八卷四百三十九列传第一百九十八文苑一卷四百四十列传第一百九十九文苑二卷四百四十一列传第二百文苑三卷四百四十二列传第二百一文苑四卷四百四十三列传第二百二文苑五卷四百四十四列传第二百三文苑六卷四百四十五列传第二百四文苑七卷四百四十六列传第二百五忠义一卷四百四十七列传第二百六忠义二卷四百四十八列传第二百七忠义三卷四百四十九列传第二百八忠义四卷四百五十列传第二百九忠义五卷四百五十一列传第二百一十忠义六卷四百五十二列传第二百一十一忠义七卷四百五十三列传第二百一十二忠义八卷四百五十四列传第二百一十三忠义九卷四百五十五列传第二百一十四忠义十卷四百五十六列传第二百一十五孝义卷四百五十七列传第二百一十六隐逸上卷四百五十八列传第二百一十七隐逸中卷四百五十九列传第二百一十八隐逸下卷四百六十列传第二百一十九列女卷四百六十一列传第二百二十方技上卷四百六十二列传第二百二十一方技下卷四百六十三列传第二百二十二外戚上卷四百六十四列传第二百二十三外戚中卷四百六十五列传第二百二十四外戚下卷四百六十六列传第二百二十五宦者一卷四百六十七列传第二百二十六宦者二卷四百六十八列传第二百二十七宦者三卷四百六十九列传第二百二十八宦者四卷四百七十列传第二百二十九佞幸卷四百七十一列传第二百三十奸臣一蔡确邢恕吕惠卿章惇曾布安惇卷四百七十二列传第二百三十一奸臣二蔡京赵良嗣卷四百七十三列传第二百三十二奸臣三黄潜善汪伯彦秦桧卷四百七十四列传第二百三十三奸臣四万俟禼韩侂胄丁大全贾似道卷四百七十五列传第二百三十四叛臣上张邦昌刘豫苗傅杜充吴曦卷四百七十六列传第二百三十五叛臣中李全上卷四百七十七列传第二百三十六叛臣下李全下卷四百七十八列传第二百三十七世家一南唐李氏卷四百七十九列传第二百三十八世家二西蜀孟氏卷四百八十列传第二百三十九世家三吴越钱氏卷四百八十一列传第二百四十世家四南汉刘氏卷四百八十二列传第二百四十一世家五北汉刘氏卷四百八十三列传第二百四十二世家六湖南周氏荆南高氏卷四百八十四列传第二百四十三周三臣韩通李筠李重进卷四百八十五列传第二百四十四外国一夏国上卷四百八十六列传第二百四十五外国二夏国下卷四百八十七列传第二百四十六外国三高丽卷四百八十八列传第二百四十七外国四交阯大理卷四百八十九列传第二百四十八外国五占城真腊蒲甘邈黎三佛齐阇婆勃泥注辇丹眉卷四百九十列传第二百四十九外国六天竺于阗高昌回鹘大食层檀龟兹沙州拂菻卷四百九十一列传第二百五十外国七流求国定安国渤海国日本国党项卷四百九十二列传第二百五十一外国八吐蕃卷四百九十三列传第二百五十二蛮夷一卷四百九十四列传第二百五十三蛮夷二卷四百九十五列传第二百五十四蛮夷三卷四百九十六列传第二百五十五蛮夷四。
《宋史·沈括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沈括传》原文及翻译原文括字存中,以父任为沭阳主簿。
县依沐水,乃职方氏所书"浸曰沂、沭"者,故迹漫为污泽,括新其二坊,疏水为百渠九堰,以播节原委,得上田七千顷。
擢进士第,编校昭文书籍,为馆阁校勘,删定三司条例。
故事,三岁郊丘之制,有司按籍而行,藏其副,吏沿以干利。
坛下张幔,距城数里为园囿,植采木、刻鸟兽绵络其间。
将事之夕,法驾临观,御端门、陈仗卫以阅严警,游幸登赏,类非斋祠所宜。
乘舆一器,而百工侍役者六七十辈。
括考礼沿革,为书曰《南郊式》。
即诏令点检事务,执新式从事,所省万计,神宗称善。
迁太子中允、检正中书刑房、提举司天监,日官皆市井庸贩,法象图器,大抵漫不知。
括始置浑仪、景表、五壶浮漏,招卫朴造新历,募天下上太史占书,杂用士人,分方技科为五,后皆施用。
加史馆检讨。
淮南饥,遣括察访,发常平钱粟,疏沟渎,治废田,以救水患。
迁集贤校理,察访两浙农田水利,迁太常丞、同修起居注。
时大籍民车,人未谕县官意,相扌延为忧;又市易司患蜀盐之不禁,欲尽实私井而辇解池盐给之。
言者论二事如织,皆不省,括侍帝侧,帝顾曰:"卿知籍车乎?"曰:"知之。
"帝曰:"何如?"对曰:"敢问欲何用?"帝曰:"北边以马取胜,非车不足以当之。
"括曰:"车战之利,见于历世。
然古人所谓兵车者,轻车也,五御折旋,利于捷速。
今之民间辎车重大,日不能三十里,故世谓之太平车,但可施于无事之日尔。
"帝喜曰:"人言无及此者,朕当思之。
"遂问蜀盐事,对曰:"一切实私井而运解盐,使一出于官售,诚善。
然患万、戎、泸间夷界小井尤多,不可猝绝也,势须列候加警,臣恐得不足偿费。
"帝颔之。
明日,二事俱寝。
擢知制诰,兼通进、银台司,自中允至是才三月。
为河北西路察访使。
先是,银冶,转运司置官收其利,括言:"近宝则国贫,其势必然;人众则囊橐奸伪何以检颐?朝廷岁遗契丹银数千万,以其非北方所有,故重而利之。
《明史·沈束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明史·沈束传》原文及翻译译文《《明史·沈束传》原文及翻译译文》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文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明史·沈束传》原文及翻译译文《明史·沈束传》原文及翻译明史原文:沈束,字宗安,会稽人。
父侭,邠州知州。
束登嘉靖二十三年进士,除徽州推官,擢礼科给事中。
时大学士严嵩擅政。
大同总兵官周尚文卒,请恤典,严嵩格不予。
束言:“尚文为将,忠义自许。
曹家庄之役,奇功也,宜赠封爵延子孙。
他如董旸、江瀚,力抗强敌,继之以死。
虽已庙祀,宜赐祭,以彰死事忠。
今当事之臣,任意予夺,忠勤反捐弃,何以鼓士气,激军心?”疏奏,嵩大恚,激帝怒,下吏部都察院议。
闻渊、屠侨等言束无他肠,唯疏狂当治。
帝愈怒,夺渊、侨俸,下束诏狱。
已,刑部坐束奏事不实,输赎还职。
特命杖于廷,仍锢诏狱。
时束入谏垣①未半岁也。
逾年,俺答②薄都城。
司业赵贞吉以请宽束得罪,自是无敢言者。
束系久,衣食屡绝,惟日读《周易》为疏解。
后同邑沈练劾嵩,嵩疑与束同族为报复,令狱吏械其手足。
徐阶劝,得免。
迨嵩去位,束在狱十六年矣,妻张氏上书言:“臣夫家有老亲,年八十有九,衰病侵寻,朝不计夕。
往臣因束无子,为置妾潘氏。
比至京师,束已系狱,潘矢志不他适。
乃相与寄居旅舍,纺织以供夫衣食。
岁月积深,凄楚万状。
欲归奉舅,则夫之饘粥无资。
欲留养夫,则舅又旦暮待尽。
辗转思维,进退无策。
臣愿代夫系狱,令夫得送父终年,仍还赴系,实陛下莫大之德也。
”法司亦为请,帝终不许。
帝深疾言官,以廷杖遣戍未足遏其言,乃长系以困之。
而日令狱卒奏其语言食息,谓之监帖。
或无所得,虽谐语亦以闻。
一日,鹊噪于束前,束谩曰:“岂有喜及罪人耶?”卒以奏,帝心动。
会户部司务何以尚疏救主事海瑞,帝大怒,杖之,锢诏狱,而释束还其家。
束还父已前卒束枕块饮水佯狂自废甫两月世宗崩穆宗嗣位起故官不赴。
丧除,召为都给事中。
旋擢南京右通政。
复辞疾。
布衣蔬食,终老于家。
隋书沈光传文言文翻译
沈光,字不详,吴郡吴人也。
其先,吴郡沈氏之裔,自汉以来,世为江南著姓。
光幼聪慧,好学不倦,博览群书,尤善《春秋左氏传》。
年十六,举秀才,对策高第,授秘书郎。
时隋文帝开皇初,天下初定,光以文学称,累迁秘书丞。
光性刚直,不附权贵,每以直言敢谏,屡遭谗毁。
然文帝素知其贤,特加眷顾。
开皇九年,文帝幸江都,光随行。
时太子杨勇有宠,光因上疏极谏,言太子不宜过分宠幸,以避后患。
文帝览疏,深嘉其忠,赐金五十两。
光既显达,益以文学自任。
每有制诏,多出其手。
尝奉诏撰《皇太子传》,辞藻华赡,文采斐然。
时人比之班固、司马迁,称其有古人之风。
文帝亦雅重之,每有所述作,常令光参预。
大业初,光迁秘书监。
时炀帝即位,政出多门,纲纪不立。
光以直谏,数忤时宰。
炀帝虽不能用,而亦未加罪。
光知不可久居,遂求外任,出为扬州刺史。
光在扬州,政事修举,民安其业。
岁余,炀帝召光还京,欲用为相。
光以年老,固辞不就。
炀帝不得已,乃听光致仕。
光退居私第,优游自得,以诗酒自娱,时人号为“诗酒闲人”。
光晚节尤谨,虽居显位,不营产业。
家无余财,食禄而已。
其子沈约,亦以文学知名。
光卒,年七十二,谥曰“文简”。
光平生无子,养子沈约嗣其家业。
沈光者,实为一代之英杰也。
其为人,刚直不阿,忠诚敢谏,虽屡遭谗毁,而始终不渝。
其文,辞藻华赡,文采斐然,有古人之风。
光之事迹,足以传之后世,为后人所敬仰。
(注:此为《隋书·沈光传》部分内容的翻译,原文较长,此处仅翻译了其中一部分。
)。
《宋书—沈昙庆传》“沈昙庆,吴兴武康人”文言文阅读理解及译文
《宋书—沈昙庆传》“沈昙庆,吴兴武康人”文言文阅读理解及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沈昙庆,吴兴武康人,侍中怀文从父兄也。
父发,员外散骑侍郎,早卒,吴兴太守王韶之为之诔.焉。
昙庆初辟.主簿、州从事..、西曹主簿、长沙王义欣后军镇军主簿。
遭母忧,哀毁致称,本县令诸葛阐之公解言上。
服释,复为主簿。
义欣又请为镇军记室参军。
出为余杭令,迁司徒主簿、江夏王义恭太尉录事参军、尚书右丞。
时岁有水早,昙庆议立常平仓...以救民急,太祖纳其言,而事不行。
领本邑中正、少府、扬州治中从事史、始兴王睿卫军长史。
元凶弑立,世祖入讨,劭遣昙庆还东募人,安东将军随王诞收付永兴县狱,久之,被原。
世祖践阼,除东海王神抚军长史,入为尚书吏部郎、江夏王义恭大司马长史、南东海太守、左卫将军。
大明元年,督徐兖二州及梁郡诸军事、辅国将军、徐州刺史。
时殿中员外将军裴景仁助戍彭城,本伦人,多悉戎荒事。
昙庆使撰《秦记》十卷,叙苻氏僭伪本末,其书传于世。
明年复征为东卫将军加给事中领本州大中正三年迁祠部尚书其年卒时年五十七追赠本官昙庆谨实渍正所莅有称绩。
常谓子弟曰:“吾处世无才能,政图作大老子耳。
”世以长者称之。
史臣曰:江南之为国,盛矣。
地广野丰,民勤本业。
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
而田家作苦,役难利薄,亘岁从务,无或一日非农,而经税横赋之资,养生送死之具,莫不成出于此。
穰岁粜贱,粜贱则稼苦;饥年籴贵,余贵则商倍。
常平之议,行于汉世。
元嘉十三年,东土潦浸,民命辣矣。
太祖省费减用,开仓廩以振之,病而不凶,盖此力也。
大明之末,积早成灾,虽敝同往困,而救非昔主,所以病未半古,死已倍之。
若常平之计,兴于中年,逐切扶患,或不至是。
若笼以平价,则官苦民优,议屈当时,盖由于此。
(摘编自《宋书·沈昙庆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明年/复征/为左卫将军加给事中/领本州大中正/三年/迁祠部尚书/其年卒/时年五十七/追赠本官/昙庆谨实清正/所莅有称绩B.明年/复征为左卫将军/加给事中/领本州大中正/三年迁祠部尚书/其年卒/时年五十七/追赠本官/昙庆谨实/清正所莅/有称绩C.明年/复征/为左卫将军加给事中/领本州大中正/三年迁祠部尚书/其年卒/时年五十七/追赠本官/昙庆谨实/清正所莅/有称绩D.明年/复征为左卫将军/加给事中/领本州大中正/三年/迁祠部尚书/其年卒/时年五十七/追赠本官/昙庆谨实清正/所莅有称绩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课,叙述死者生前功德表示哀悼,也可作文体,如贾宝玉为悼念晴雯作的《芙蓉女儿诔》。
《宋史·鲜于侁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宋史·鲜于侁传》原文及翻译译文1、《宋史·鲜于侁传》原文及翻译译文《宋史·鲜于侁传》原文及翻译宋史原文:鲜于侁,字子骏,阆州人。
性庄重,力学,举进士。
庆历中,天下旱,诏求言。
侁推灾变所由兴,又条当世之失有四,其辞恳实。
唐介与同乡里,称其名于上官,交章论荐。
调黟令,奸民汪氏富而狠,横里中因事抵法,群吏罗拜曰:“汪族败前令不少,今不舍,后当贻患。
”侁怒,立杖之,恶类屏迹。
通判绵州。
绵处蜀左,吏狃贪成风,至课卒伍供薪炭、刍豆,鬻果蔬多取赢直。
侁一切弗取,郡守以下效之。
万年令不任职,系囚累百,府使往治,数日,空其狱。
除利州路转运判官。
“助役法”行,诏诸路各定所役缗钱,利州转运使李瑜定四十万。
侁争之曰:“利州民贫地瘠,半此可矣。
”瑜不从。
时诸路役钱皆未就,神宗是侁议,谕司农曾布使颁以为式。
因黜瑜,而升侁副使。
部民不请青苗钱,安石遣吏廉按,且诘侁不散之故。
侁曰:“青苗之法,愿取则与,民自不愿,岂能强之哉!”周永懿守利州,贪虐不法。
前使者畏其凶,莫敢问,侁捕械于狱,流之衡湘。
二税输绢绵,侁奏听民以畸雾纳直。
其后有李元辅者,辄变而多取之,父老流涕曰:“老运使之法,何可改?”盖侁之侄师中亦居是职,故称“老”以别之。
徒京东西路。
河决澶渊,而议欲勿塞,侁言:“东州汇泽惟两泺,夏秋雨淫,犹溢而害,若纵大河注其中,民为鱼矣。
”作《议河书》上之,神宗嘉纳。
时王安石、吕惠卿当路,正人多不容。
侁曰:“吾有荐举之权,而当路非贤,耻也。
”故凡所荐皆守道背时之士。
元丰二年召对,命知扬州。
苏轼自湖州赴狱,亲朋皆绝交,道扬。
侁往见,台吏不许通。
或曰:“公与轼相知久,其所往来书文,宜焚之勿留,不然,且获罪。
”侁曰:“欺君负友,吾不忍为,以忠义分谴,则所愿也。
”为举吏所累,罢主管西京御史台。
哲宗立,念东国困于役,吴居厚掊敛虐害,窜之,复以侁使京东。
司马光言于朝曰:“以侁之贤不宜使居外顾齐鲁之区凋敝已甚须优往救之安得如侁百辈布列天下乎”士民闻其重临,如见慈父母。
《沈众传》文言文翻译
沈众,字子期,吴郡吴人也。
少而聪颖,博览群书,才识过人。
年十五,举秀才,名动京师。
众性好洁,不喜与世俗为伍,故隐居山林,以文会友,以道自娱。
众尝游历江左,遇异人授以奇术,能知未来,察人心。
众虽得此神通,然不以术害人,唯以之助人。
时有富人贪财,害人性命,众知之,遂以术救之,使富人悔过自新。
又有贫士苦学,不得志,众以术助其成名,使士人奋发向前。
众性好山水,尝游历名山大川,所著诗文,多描写自然之美,流传于世。
其诗云:“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又有《登高》诗云:“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皆传为佳句。
众性宽厚,乐善好施。
遇贫病者,必竭力救助。
时有疾疫流行,众独身入疫区,施药救民,不避艰险。
民感其德,称其为“沈神仙”。
时值天下大乱,群雄并起,百姓涂炭。
众虽知世乱之源,然不欲涉足政事,只愿以文自娱。
众尝作《乱世歌》云:“世乱如狂涛,人心似波澜。
吾独抱琴瑟,于乱世中寻逍遥。
”表达其超然物外的心态。
一日,众游至一山谷,见一古寺,寺中有一老僧,云游四方,亦知众名。
二人相谈甚欢,老僧感众之才德,遂授以长生之术。
众虽得此术,然不以为乐,仍以诗书自娱,未尝滥用。
岁月如梭,众已年迈,然精神矍铄,鹤发童颜。
一日,众游至一山巅,见一异人,自称仙人。
仙人告众:“汝一生行善积德,今可超脱尘世,归隐仙界。
”众闻言,欣然应允,遂与仙人一同飞升,留下一世英名。
沈众者,一生致力于文学与道德,虽身居尘世,却心怀仙界。
其人其事,传颂千古,成为后世敬仰的楷模。
译文:沈众,字子期,吴郡吴人。
自幼聪颖,博览群书,才识超群。
十五岁时,举为秀才,名动京师。
沈众性格清高,不喜欢与世俗之人交往,因此隐居山林,以文会友,以道自娱。
沈众曾游历江左,遇到一位异人,传授他奇术,能预知未来,洞察人心。
沈众虽然得到了这种神奇的能力,但并不以此害人,只用来帮助他人。
当时有富人贪财,残害人性命,沈众得知后,便用他的术救了那个人,使他悔过自新。
宋史·沈辽传原文翻译
沈括,字存中,因为父荫得官为沭阳主簿。
沭阳县靠着沐水,是职方氏所写的“浸曰沂、沭”的地方。
早先的河道漫衍为停滞不流的沼泽,沈括重新修筑两条堤防,疏浚水流为一百条水渠九个水坝,用来分导和节制沫水的主流和支流,得到上等好田地七千顷。
考中进士后,沈括被派去编集校对昭文馆的书籍,担任馆阁校勘,删定三司条例。
按照旧制,每三年一次郊丘祭祀天地的制度,有关部门按照典籍记载进行,收藏起典籍的副本,官吏们因袭来谋取私利。
沈括考订南郊大礼的礼制沿革,写成一部书叫《南郊式》。
皇帝就下诏叫他掌管郊祀的事务,按照新的仪式举行祭礼,所节省的费用数以万计,神宗十分满意。
升任太子中允、检正中书刑房、提举司天监,天文历算的官员都是市井间庸俗商贩,对于天文现象、天体图象和天文仪器,大多浑然不懂。
沈括开始设置浑仪、景表、五壶浮漏,招来卫朴修造新历法,向全国各地募集上献太史占书,参杂使用士人,分方技科为五部分,这些办法后来都被采用施行。
加官为史馆检讨。
辽国的萧禧来处理河东黄鬼一带地界划分问题,留在馆舍不肯辞去,说:“一定要请求得到后才回去。
皇帝派沈括前往问候致意。
沈括到枢密院查阅以前的档案,得到当年商定疆界的文书,文件指定以古代的长城作为边界,现在所争的地方与长城相距三十里远,上表论述了这事。
皇帝在休假日打开天章阁召见沈括答对,高兴地说:“大臣们根本不去探究事情的原委,几乎误了国家大事。
”命令沈括把地图拿给萧禧看,萧禧这才感到理屈。
皇帝赏赐给沈括白银一千两,让他出使。
到了契丹宫廷,契丹宰相杨益戒来和他商谈,沈括找到争论地界的各种文书档案几十件,预先叫吏员们记熟,杨益戎有问题提出,就回头叫吏员列举所得档案回答。
另一天再问,也是这样。
杨益戒无法对答,傲慢地说:“几里土地都不忍心,难道忍心轻率地断绝友好关系吗?”沈括回答说:“军队以正义为强大,以理屈为衰弱。
现在你们北朝抛弃你们以前皇帝的重大信约,用暴力役使人民,不是对我们宋朝不利。
”总共会谈了六次,契丹知道无法改变沈括的主张,就放弃黄鬼而请求天池。
《明史·沈炼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明史·沈炼传》原文及翻译译文《《明史·沈炼传》原文及翻译译文》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文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明史·沈炼传》原文及翻译译文《明史·沈炼传》原文及翻译明史原文:沈炼,字纯甫,会稽人。
嘉靖十七年进士。
除溧阳知县。
用伉据,忤御史,调荏平。
父忧去,补清丰,入为锦衣卫经历。
炼为人刚直,嫉恶如仇,然颇疏狂。
每饮酒辄箕踞笑傲,旁若无人。
锦衣帅陆炳善遇之。
炳与严嵩父子交至深,以故炼亦数从世蕃饮。
世蕃以酒虐客,炼心不平,辄为反之,世蕃惮不敢较。
会俺答犯京师,致书乞贡,多嫚语。
下廷臣博议,司业赵贞吉请勿许。
廷臣无敢是贞吉者,独炼是之。
炼愤国无人,致寇猖狂,疏请以万骑护陵寝,万骑护通州军储,而合勤王师十余万人,击其惰归,可大得志。
帝弗省。
嵩贵幸用事,边臣争致贿遗。
及失事惧罪,贿日以重。
炼时时扼腕。
一日从尚宝丞张逊业饮,酒半及嵩,因慷慨骂詈,流涕交颐。
遂上疏言:“今大学士嵩,贪婪之性疾入膏肓,愚鄙之心顽于铁石。
当主忧臣辱之时,不闻延访贤豪,咨询方略,惟与子世蕃图自便。
忠谋则多方沮之,谀谄则曲意引之。
要贿鬻官,沽恩结客。
”帝大怒,榜之数十,谪佃保安。
既至,未有馆舍。
贾人某询知其得罪故,徙家舍之。
里长老亦日致薪米,遣子弟就学。
炼语以忠义大节,皆大喜。
塞外人素憨直,又谂知嵩恶,争詈嵩以快炼。
炼亦大喜,日相与詈嵩父子为常。
且缚草为人,象李林甫、秦桧及嵩,醉则聚子弟攒射。
或踔骑居庸关口,南向戟手詈嵩,复痛哭乃归。
语稍稍闻京师,嵩大恨,思有以报炼。
后嵩败,世蕃坐诛。
临刑时,炼所教保安子弟在太学者,以一帛署炼姓名官爵于其上,持入市。
观世蕃断头讫,大呼曰:“沈公可瞑目矣。
”因恸哭而去。
译文:沈炼,字纯甫,会稽人。
嘉靖十七年(1538)进士。
授官溧阳知县。
由于刚直傲慢,忤逆御史,被调到茌平。
父死后他离去,补在清丰,调入朝廷为锦衣卫经历。
沈炼为人刚直,嫉恶如仇,但颇为狂放不羁。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复习系列 刘焕传
刘焕传刘焕传——《金史》卷一二八[说明]刘焕,字德文,金朝中山人。
生于北宋末,幼以孝闻名。
年纪稍长便好学,天寒时仍拥粪火读书不倦。
天德元年(1150),中进士,调任丘县尉。
以清廉称,调中都市今。
不畏权贵,以廉升京兆推官,再迁任北京警巡使。
威严峻法,强恶不敢犯,召为监察御史,父老数百人卧于车下请留。
后以本官摄户部员外郎,掌铸铁事。
再迁为管州刺史,由郑州防御使转同知北京留守事。
金世宗时迁辽东路转运使,在任上去世。
任官以清廉公正著称。
刘焕,字文德,中山人。
北宋末年,金与宋开战,中山城内很久没有粮食,刘焕年纪尚幼,煮些糠麸作食物,他自己只喝些清汤,把浓调的给母亲吃,同乡都很惊异。
年长之后,到塾中读书,天气寒冷,他便守着用干粪点成的火堆读书不倦。
海陵王天德元年,进士及第,调任为任丘县尉。
县令贪赃,刘焕常常规劝他,任官期满时,县令举杯向他道谢说:“县尉清廉谨慎,使我的考课得以通过。
”调任为中都市令。
枢密使仆散忽土家中有一名绦结工,在街市上牟取私利,又不肯服有市籍者应服的差役,被刘焕捉住。
仆散忽土召刘焕前去,刘焕不但没有去,反而公开这个绦结工的罪行,并予以鞭答。
刘焕刚担任市令时,到同乡吏部侍郎石琚家中拜谢,石琚不高兴地说:“京城中事务繁杂,与外郡不同,放弃重要工作,来做繁杂的事务,我不明白你为什么这样。
”到现在,石据开始推重刘焕。
因为清廉升为京兆推官,再迁之后为北京警巡使。
他逮捕了两个城中恶少,亲手在庭中杖击,并告诫他们说:“孝敬父母,友爱兄弟,便是君子;暴戾不法,残忍奸诈,则为小人。
从今以后,不能够恶习不改,否则,国家自有处罚的法令,我自己也不能私自宽免。
”从此以后,人们对他都很敬畏忌惮,没有人敢冒犯他的威严。
刘焕受朝廷征召为监察御史,北京的父老数百人拦住不让走,有的人躺在他车下,有的人拉住他的靴镫,说:“我们想再留您任官一年,却不能做到。
”刘焕以自己的本官代行户部员外郎职权。
当时代州的钱是夹着杂青铜铸造的,钱的成色很坏,类似铁钱,民间常常偷着铸钱,因此而被治罪的人很多,朝廷很担忧,下令尚书省讨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宋史·沈焕传》译文
译文:
沈焕,字叔晦,定海人。
通过考试进入太学后,才开始与临川学者陆九龄成为朋友,并跟随他学习。
乾道五年,沈焕中了进士,被授任为余姚尉、扬州教授,后又被召回京任太学录事。
他一直以亲身行事为众人树立模范,早晚招待求学求教的人,孜孜不倦地教诲他们。
同事们多顾虑,不喜欢他这样特立独行。
在他担任殿试考官时,在殿前唱名报序,皇帝看他样貌堂堂,就派内侍询问他的姓名,大家更加嫉恨他了。
有人劝他就谋划谋划官位就好,大道还没法推行,沈焕说:“大道和官位难道是矛盾的吗?”正值他负责进士私试出题,他引用《孟子》中“立乎人之本朝而道不行,耻也。
”为题。
就有言官认为他在讥讽自己,请求罢黜他。
沈焕在职才八十天,就被外调去做高邮军教授了。
后又被调任负责浙东安抚司公事。
修建高宗山陵,各部门需要的住所、帐帷、酒食等必需品,都供应不上,沈焕急切地对安抚使郑汝谐进言:“国家正值大丧期间,而臣子们却自在地饮宴享乐,合适吗?”郑汝谐叫沈焕写成条陈上书。
沈焕担任修奉官,移送文书给御史,要求说明丧事的本意,使显贵近臣哀戚之心加重,那么草屋淡饭也自然安心,不用弹劾也不会再有勒索了。
由此惩治趁机做坏事的人,追回任意支取的东西,各种支出费用顿时减少了。
有一年发生旱灾,常平使分派下属官员到各地振灾,抚恤百姓。
沈焕负责上虞、余姚两县,两县再没有流亡饿死的人。
沈焕改任婺源知县,三省都写推荐书向皇上推荐他,于是升任舒州通判。
沈焕闲居时即使抱病,也还不停读书学习,他由衷地为母亲年迈挂念不已,为仁人能士的凋零沦落而忧心。
沈焕去世,丞相周必大听说之后说:“回想起立身朝堂却不能推举贤能良善之辈,我愧对沈叔晦。
益友有三种,沈叔晦没有愧对我啊。
”
沈焕为人品格高尚,心中但有不安,绝不轻易宽恕自己。
他常说白天从妻儿身上观察,晚上从睡梦中卜问,两方面都能问心无愧,才可以谈学问。
沈焕死后被追赠为直华文阁,特赠谥号为“端宪”。
原文:
沈焕,字叔晦,定海人。
试入太学,始与临川陆九龄为友,从而学焉。
乾道五年举进士,授余姚尉、扬州教授,召为太学录。
以所躬行者淑诸人,蚤暮延见学者,孜孜诲诱,长贰同僚忌其立异。
会充殿试考官,唱名日序立庭下,帝伟其仪观,遣内侍问姓名,众滋忌之。
或劝其姑营职,道未可行也,焕曰:"道与职有二乎?"适私试发策,引《孟子》:"立乎人之本朝而道不行,耻也。
"言路以为讪己,请黜之,在职才八旬,调高邮军教授而去。
后充干办浙东安抚司公事。
高宗山陵,百司次舍供帐酒食之需,供给不暇,焕亟言于安抚使郑汝谐曰:"国有大戚,而臣子宴乐自如,安乎?"汝谐属焕条奏。
充修奉官,移书御史,请明示丧纪本意,使贵近哀戚之心重,则茇舍菲食自安,不烦弹劾而须索绝矣。
于是治并缘为奸者,追偿率敛者,支费顿减。
岁旱,常平使分择官属振恤,得上虞、余姚二县,无复流殍。
改知婺源,三省类荐书以闻,遂通判舒州。
闲居虽病,犹不废读书,拳拳然以母老为念、善类凋零为忧。
卒,丞相周必大闻之曰:"追思立朝不能推贤扬善,予愧叔晦,益者三友,叔晦不予愧也。
"
焕人品高明,而其中未安,不苟自恕,常曰昼观诸妻子,夜卜诸梦寐,两者无愧,始可以言学。
追赠直华文阁,特谥端宪。
个人翻译,仅供参考,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