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二人转与东北文化精神的关系

合集下载

经验与推广从二人转的成功看民间文化发展之路

经验与推广从二人转的成功看民间文化发展之路

经验与推广:从二人转的成功看民间文化发展之路摘要:民间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源源流长。

二人转作为具有浓郁东北特色的民间文化,同其他民间文化一样,几经落寞后又逐渐兴起成为享誉全国的东北地方戏。

东北民间特色文化二人转是民间文化的一个缩影,从二人转的成功我们可以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以促进我国民间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关键词:民间文化创新商业化引言二人转作为东北民间的特色文化几经落寞后又逐渐兴起,2006年东北二人转成功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2009年“春晚”后,二人转再一次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和注意,尤其是春节后的“赵家班笑转2009”全国巡回演出更把二人转推到了风口浪尖上。

二人转从崛起到流行再到今天享誉全国,不仅体现了全国人民对二人转的推崇与喜爱,同时也是对乡土文化气浓厚的东北民间文化的肯定。

然而,在对二人转的追捧和赞美声中也有不少批评之辞。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韩再芬就曾说“我不喜欢赵本山和二人转,不注重思想内涵,缺少价值观念。

”[]在对于二人转的态度上于丹也曾说“文化领域太大了,有我可以不关注的!比如‘二人转’嘛”。

于是,二人转的是非功过再一次成为讨论的焦点。

一、二人转的成功经验二人转作为来自于民间的“草根”艺术确实有些不尽如人意的瑕疵和不足,但二人转的成功是无可争议的事实,它赢得了亿万观众的支持是有目共睹的。

二人转能够达到今天的成就和业绩,原因有多方面。

首先,二人转敢于走向市场,通过市场的需求不断进行调整和完善而求得自身的发展,这不仅体现了其自身的文化价值,满足了人们的文化需求,更迎来了二人转蓬勃发展的春天。

其次,创新是二人转成功的重要条件,二人转在保留传统的“四功一绝”(“四功”即唱、说、做、舞;“一绝”指用手绢、扇子、大板子、手玉子等道具的特技动作)的表演形式上广泛借鉴,吸纳各种艺术门类,融入了相声、小品、杂技等多种艺术形式,更增添了二人转的观赏性和娱乐性。

东北传统文化——二人传

东北传统文化——二人传

六年级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篇校本学习资源大兴农场学校主编创作:马云美工设计:马云第一章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篇东北传统文化——二人传教学目标:了解东北二人传的历史,感觉东北劳动人民对艺术美的追求和与时俱进的创造精神。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传统文化,增加民族自豪感。

东北二人转别名小秧歌、双玩艺、蹦蹦,又称:唱蹦子、吉剧、过口、双条边曲、风柳、春歌、半班戏、东北地方戏等。

作为东北独有的地方戏种,东北二人传已受到全国人民的关注和喜爱,它那精美的唱腔,雅俗共赏的表演形式足以令人赞叹。

现代著名美学家王朝闻对二人转如此评价:她好像一个天真、活泼、淘气、灵巧、泼辣甚至带点野性的姑娘,既很优美,又很自重,也可以说是带刺儿的玫瑰花。

东北二人传源头二人转最初就来源于地头文化,在田间地头,随意一块空地,一男一女不用任何道具就可以畅快淋漓的唱上一出,二人转给寂静的山村带来了欢乐。

随着关内居民的增多,二人传又吸收了莲花落、东北大鼓、太平鼓、霸王鞭、河北梆子、驴皮影以及民间笑话等多种艺术形式,同时揉进了其他演唱形式的一些曲牌、民间小唱逐渐演变而成,因此表演形式与唱腔非常丰富。

在民间中流传着“宁舍一顿饭,不舍二人传”的说法,可见“二人转”在群众中的影响之深,可以说,二人转最能体现东北劳动人民对艺术美的追求。

东北二人传的特色二人转集中反映了东北民歌、民间舞蹈和口头文学的精华,是在东北地区喜闻乐见,具有浓郁地方色彩的民间艺术。

东北人认为,二人转最抢眼的地方就是“浪”字,既直露、火爆、不羁,又让初来乍到的你在冷不丁目瞪口呆、面红耳赤之后,心里暗自叫绝,咧嘴儿会心一笑。

一笑之际,彻底放松,台下的观众在笑声中显露了其生活真实的一面,二人转毫不掩饰它彻底的娱乐精神。

在东北,上自七、八十岁老人,下到几岁孩子,都会唱上几口,什么《王二姐思夫》、《西厢记》、《猪八戒背媳妇》、二人转小帽等。

唱二人转,几乎是东北人一种与生俱来的本能,是东北人民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文化。

东北二人转文化介绍

东北二人转文化介绍

东北二人转文化介绍东北二人转亦称“蹦蹦”,是在东北地区喜闻乐见,具有浓郁地方色彩的民间艺术,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发展历史,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吧!东北二人转文化介绍长期以来深受东北群众尤其是广大农民的喜爱。

它的唱本语言通俗易懂,幽默风趣,充满生活气息。

最初的二人转,是由白天扭秧歌的艺人在晚间演唱东北民歌小调(俗称“小秧歌”),后来,随着关内居民的增多,加上长期以来各地文化的交流,大大丰富了二人转的内涵。

在原来的东北秧歌、东北民歌的基础上,又吸收了莲花落、东北大鼓、太平鼓、霸王鞭、河北梆子、驴皮影以及民间笑话等多种艺术形式逐渐演变而成。

因此表演形式与唱腔非常丰富。

在民间中流传着"宁舍一顿饭,不舍二人传"的说法,可见"二人转"在群众中的影响之深。

可以说,二人转最能体现东北劳动人民对艺术美的追求。

二人转历史二人转起源并流行于东三省,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

但由于清末的社会动荡以及战争的缘故,文献记载大多不全,长期以来仅是在民间的流传,具体无从考证。

有记载,清道光二年(1822)年,吉林省怀德县八家子老爷庙(普济寺)的庙会上就曾演出过蹦蹦戏。

早期的二人转没有女演员,女子角色全部由男扮女装。

随着流行地域的不同,二人转在发展中曾经形成东路、西路、南路、北路四个流派。

其中东路以吉林市为中心,表演擅舞彩棒,有武打成分;西路以辽宁的黑山县为中心,讲究板头和演唱;南路以辽宁营口为中心,表演歌舞并重;北路以黑龙江的北大荒为中心,追求唱腔的优美动人,故此历史上曾有二人转"南靠浪(舞),北靠唱,西讲板头,东耍棒"的民谚。

后来各路表演取长补短,互相融合,表演的侧重不再像以前那样明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二人转”的叫法才得以流传。

四平、辽源、吉林、长春、铁岭等大、中城市,及西丰、榆树、梨树、德惠、双辽、扶余、镇赉等县,相继成立地方戏队(演出二人转)。

一九五五年,女演员开始逐渐增多,二人转的演出基本结束了男扮女装的历史。

东北二人转正戏

东北二人转正戏

东北二人转正戏东北二人转是流行于中国东北地区的一种传统戏曲表演形式,由两名演员通过唱、念、做、打等方式,表演出各种角色和故事情节。

它以幽默诙谐的语言、活泼生动的表演方式和丰富多样的内容受到了广大观众的喜爱。

其中的正戏更是二人转表演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东北二人转正戏是东北二人转的一种戏曲剧目,也可以称之为主戏。

正戏的编排和演出需要专业的演员和团队来完成,通常需要较长的时间和精心的筹备。

正戏的题材多样,常常根据历史故事、民间传说、当代事件等进行改编而成。

整个演出过程中,正戏常常是压轴的节目,承载着观众对整个演出的期待。

东北二人转正戏的表演形式主要是通过对白、唱词和动作来传达剧情和角色的情感。

演员需要准确地掌握角色的性格特点和情感体验,通过面部表情、舞姿和身体语言来展现。

同时,演员的声音要有音乐感和表演力,唱腔要准确、有力,能够抓住观众的心弦。

东北二人转正戏的演出还注重节奏和节奏感的把握。

通过快慢、高低、重轻的对比和变化,以及适当的停顿和转折,使得整个演出具有律动感和张力。

演员的配合和默契也是成功演出的关键之一,需要相互配合和互相呼应,形成整体的美感和协调。

正戏的剧情通常是情节丰富、跌宕起伏的。

它常常通过戏曲表演来讲述传统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并能够引发观众的共鸣和思考。

正戏的故事常常反映社会的善恶和道德的挣扎,以及人物的成长和追求。

在表演中,演员通过不同的角色和情节,展现出东北地区独特的风土人情和民俗文化。

东北二人转正戏在东北地区有着广泛的影响力和受众基础,每年都有大量的演出和观众。

不仅在舞台上受到热烈的欢迎,也在电视台和网络平台上备受关注。

正戏的成功演出离不开演员的努力和团队的支持,他们通过训练和排练,不断提高自己的技艺和演出水平。

正戏作为东北二人转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了观众对东北二人转的期待和喜爱。

它不仅传承了东北地区的戏曲文化,也成为了东北地区的文化特色和符号。

通过正戏的演出,观众可以感受到从东北地区传递出的独特的情感和精神。

东北“二人转”研究

东北“二人转”研究

东北“二人转”研究
作为一种流行的东北民间艺术形式之一,二人转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它通常由两个表演者配合演出,其中一个扮演“说唱”角色,另一个演奏各种乐器协调配合。

二人转具有独特的节奏感和强烈的地方特色,其歌词和表演形式大多以东北方言为主。

近年来,许多研究者对东北地区的二人转文化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探讨,关注的重点主要涉及其历史演变、文化内涵、表演技巧和市场现状等方面。

其中,一些研究成果得出了以下结论:
1. 二人转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明清时期,主要源于东北地区的民间唱腔以及清代宫廷音乐。

2. 二人转在演化的过程中,受到了东北地区历史、文化和民俗的深刻影响,形成了独特的东北民间文化特色。

3. 二人转的歌词内容丰富多彩,短小精悍,通俗易懂,具有强烈的地方特色和人情味。

4. 二人转的表演技巧具有强烈的地方特色,演员们通常通过对唱和对答来增强表演的互动性和趣味性。

5. 当代社会的变化和全球化影响,对东北二人转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但同时东北二人转艺术的魅力也在不断被发掘和传承。

总之,东北“二人转”是一种富有地方特色的民间艺术形式,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随着社会的变迁和文化的交融,二人转文化也不断发展和更新,其价值和意义得到了不断的体现和传承。

东北文化范畴的文化意象研究——以东北二人转为例

东北文化范畴的文化意象研究——以东北二人转为例
很典型的文化意象 了。 如果说 , 唐诗 中的柳意象是代表 着送别 , 代表 着离情别绪 . 【 关键词 】 文化意象;东北文化 ; 二人 转 那么 , 二人转作 为一种 文化意象 , 它的意象含义是什 么呢? 现阶段 有一种 从类似考古 学的 角度对 二人转 的文化意 象 说起东 北二人 转 , 人们 肯定不会 觉得 陌生 , 这一 东北地 区 进行研究 的方法 , 认为 ,二人 转” “ 与东 北地 区古老 的生殖 崇拜 民间的艺术形式在 赵本山老师的带领下 , 正在 以蒸蒸 日上的趋 有着密切关 系。 势在全 国范 围内发展 着。 当然 , 于二人转这一艺术形 式 . 对 现在 二 人转 与 生 殖 民俗 社会 上是存在各种争 议的。人们最初在给二人 转归类 时 . 说它 ( ) 鸟生 商 一 玄 次 的研 究 。
宣传 的事物 。 最终采取购买行 为。 ( ) 三 音译 法 音 译法就 是根据 原文发音 和译 文发音 的相 似 性进行翻 译 的方 法。如德 国 B MW 汽 车公司制造 的 B W 系列 跑车 , 据 M 根 “ ” M” B “ 两个 字母音译 为“ 马” 使 中国人将汽 车 性能与一 匹 宝 , 宝马 的特性相联系 , 从而产 生购买欲望。“ 宝马 ” 这一音译 法增 添 了原 品牌所没有 的中国文化信 息和审美信息 , 从而为该产 品 在 中国销售打下 了良好 的基础。 ( ) 四 采用音译和意译 相结合法 采用此 方法进行 巧译 , 有意改 变原品牌 的文化 内涵 , 转换
( 转第 5 下 9页 )
( 接第 5 上 7页 )
文化转换 。有的原文直译过去会让人尴 尬或会破坏 雅观 , 以 所 在翻译 时应 作含蓄处理。如译 中国菜名时有些不可直译 。 某些 广告直译后会让人产生误解 , 人难 以正确理 解广告 的含 使 义。在 翻译时就应该更换原有用词 , 应对方 的文化 习惯 。 顺 四 结语 广告作为一种面对大众 的重 要宣传手段 , 身就是一种重 本 要的社 会用语和社会 文化 , 其翻译过 程就是一个 跨文化再创造 的过 程。广告翻译 中的文化 差异 处理是否得 当 , 往直接 关系 往 到某一商品能否在异 国市 场打开 销路 , 甚至会 影响到某一产 品 生产 商的形象及其 商业机遇 。有 鉴于此 , 译者在 翻译广告 时不 其原 有文化信息 , 以达跨 文化推销之 目的。 如著名 电器 品牌“ 海 能仅 仅做语言层面 的“ 表面文章 ”而是要 密切 注意商标和 广告 , 信” 的英 文名 为“ i n e . Hs s ” 源于 “ i s n e . e hg e s ” 有高 灵敏 , h 高清 词中可能蕴涵 的丰 富的文化信息 , 使广告翻译 切实起到 既宣传 晰之意 , 海信 ” 与“ 发音 相近又符合产 品特点 , 可引 申为“ 还 卓越 介绍产 品又传播 文化的作用。 远见 ” 现企业 的抱 负。音 、 体 意相结合这是 “ 文字 翻译 ” 文化 与“ 翻译 ” 的鲜 明体现 和完美结合。 参考 文献 ( ) 五 活译法 … 宋莉 . 文化 交 际导 论 [ . 京 : 教 学 与研 究 出版社 , 跨 M】 北 外语

中国二人转的历史介绍

中国二人转的历史介绍

中国二人转的历史介绍编者按:东北二人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与其它种类的文化遗产有所不同,它不是刻碑立石的文化遗产,也不是藏于深山或历史博物馆的文化遗产,它深深植根于东北老百姓的精神品质之中,带有着民族的生命力和穿透力,至今仍然活在东北农民的心中。

中国二人转的历史介绍东北二人转2006年就已经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又推出二人转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这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

东北二人转已走过了270余年的历史,经过三个历史阶段,形成了三种不同形态的二人转:一种是始创初期到上个世纪30年代定型的农村民间传统二人转;第二种是建国后专业队伍组建的可城可乡的专业团体二人转;第三种是目前在各种小剧场演出的城市市民民间二人转。

东北二人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与其它种类的文化遗产有所不同,它不是刻碑立石的文化遗产,也不是藏于深山或历史博物馆的文化遗产,它深深植根于东北老百姓的精神品质之中,带有着民族的生命力和穿透力,至今仍然活在东北农民的心中。

那些忠实的观众苦苦留恋着农村传统二人转,也许是留恋幽默滑稽的说口,也许是留恋令人惊心动魄的绝活,也许是留恋赏心悦目的优美唱腔,百听不厌的小曲小帽,这些是,又不全是,对喜欢二人转的人们来说,他们最珍惜最留恋的还是东北化的农民化的二人转人物。

二人转是最具“人性”的艺术。

它以“二人”的简单形式,打造了让东北千千万万老百姓为之陶醉并且与自身命运息息相关的人物。

一代又一代的民间艺人,在“行乞于市”的极为艰苦的条件下,曾经创造了数不清的技能技巧和令人惊心动魄的绝活,关东名丑徐大头浑身能出七七四十九种“相”;小骆驼有震撼人心的唱腔,能让农村妇女跟着他一道笑一道哭……随着老艺人的谢世,“技艺也随身俱灭”,其记忆也在人间消逝了。

但是,老艺人却留下最丰富的遗产,那就是栩栩如生、丰富多彩的二人转人物,这些人物成为了永不消磁的记忆的电波,牢牢地刻印在成千上万的老百姓心头。

过去,那些最值得尊敬的民间艺人,白天还在沿街乞讨,到了晚上,他们把个人的苦难都付与他所钟爱的艺术。

研究东北民间艺术“二人转”的地域文化认识价值

研究东北民间艺术“二人转”的地域文化认识价值

研究东北民间艺术“二人转”的地域文化认识价值:东北的地域文化中有突出的喜剧感,以东北民间艺术“二人转”为例,是广泛流行的民间艺术,其表演特点热烈火爆、粗犷豪放,是东北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传统和文化体系。

也是在多极化、经济全球化以及世界经济格局发生新变化、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今世界大背景下提出的民族文化。

其反映了东北地区由于地广人稀、寒冷气候、闭塞环境以及文化积淀贫瘩等多方面影响因素及特征。

【关键词】:二人转;地域文化;东北地区前言; “二人转”是东北地区广泛流行的民间艺术,它以一种独特形式、独特角色根植于东北民间文化艺术的土壤中,为人们的生活增添了一份多姿多彩的风景线。

东北地域广阔,气候寒冷,环境闭塞,因此文化积淀较为贫瘩,也是这几种较为突出的因素生产出了东北“二人转”这一文化艺术,也成为了当代中国人最火爆的、最具幽默感的笑料的语言特征,更是现代文娱节目舞台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在东北老百姓口头中,广泛流行着这样一句话:“宁舎一顿饭,不舍二人转”,可见,“二人转”在东北老百姓的心目中的独特地位。

经过三百年“二人转”历史进程,它以顽强的生命力根植于东北,响彻中华大地。

例如,近几年在电视上广泛热播的《刘老根》、《马大帅》等,对于这一地方艺术,人们的评价众说纷纭,有褒有贬,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如果我们丢开老一套的“雅俗”观念,以直观的眼光看待“二人转”这一独特的传承的文化习俗,我们会发现,东北“二人转”这种艺术形式,真切地诠释了东北地域文化特征,并且具有深刻的地域文化认识价值。

一、二人转的地域文化价值“二人转”以“有说有唱、载歌载舞、生动活泼”的艺术形式绽放舞台中央,深入曲艺文化的历史长河中,并逐渐走向了新时代发展的民族文化艺术当中,是具有“土香土色的民间艺术之花”。

二人转在东北农村有着深厚的生活根基,它诞生在东北劳动人民的生活形态之中,以东北大秧歌为基础,与河北说唱艺术莲花落、太平鼓、霸王鞭等多种民间艺术形式融合,它以鲜明灵快的艺术形式唱遍了长白山狩猎、挖参、淘金人的窝棚,东北村户人家的小院子,东北人“猫冬”的热炕头。

从东北风土人情解读二人转之俗

从东北风土人情解读二人转之俗

从东北风土人情解读二人转之俗作者:文雪平刘林来源:《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1年第07期摘要:二人转是东北地区特有的民间艺术形式,近年来由于赵本山等小品的热播而由东北走向中国,由山野之物而登上大雅之堂,故而引来大家的关注,它的俗雅也带来了大家的关注,从而褒贬不一,众说纷纭。

对于二人转的俗,应该从它产生的地理人文加以理解,将其还原于东北平原的母体中,才可真正的理解它的俗。

关键词:二人转;俗;东北平原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20-0173-01“二人转”是在东北地区所独有并广泛流行的民间艺术形式,近年来由于赵本山戏剧小品的热播,使得“二人转”由东北平原的山野而登得大雅之堂,为广大的中国人民所接受。

作为民间艺术的二人转固然在登上荧屏之时,以雅的面目出现。

然而流行于民间则更多的则是以俗的面目出现,满口的诨语,让人听得耳红面热,禁不住心跳的俚俗之语。

由此对二人转雅俗的非议不断,且由于其在中国的影响力不断扩大的情况倍受人们的关注,但雅俗之说见仁见智,故褒贬不一,难成定论。

艺术来自于生活,在雅俗的互动之中,俗是更能接近于人民大众生存的本真状态,反映他们真实的心理需求与想法,故而俗的东西可经久不衰,源远流长,甚至为统治阶级所接受从而雅化。

《诗经》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由街头巷尾的俚俗歌谣摇身一变而成为了经典、圣典。

俗文化因来自于广大的人民有顽强的生命力,因为它的受众多而广,它根植于民间,二人转便是如此。

二人转根植于黑土地,流行于大平原,扎根于老百姓的心坎上,“宁舍一顿饭,不舍二人转”,此话道出了二人转在老百姓心中的地位。

它以其独有的艺术形式充分地展现了东北淳朴的民风民俗,又把东北人的性格、情感、智慧和精神素质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

反之,东北平原孕育了二人转,东北的风土人情自然也会在它的身上打上印记。

首先是东北平原的气候,地理环境。

东北地区在地理位置上纬度较高,属寒温带地区,一年之内约只有120天的无霜期,农耕的特点是春种秋收。

二人转的魅力是土俗

二人转的魅力是土俗

中文摘要十多年来,东北小品渐渐成为春节联欢晚会上的一道大菜,东北文化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东北歌曲,东北菜,东北方言也随之成为一种时尚。

作为东北文化缩影的二人转也是迅速火遍全国,成为当今文化市场的宠儿。

图书、音像制品中随处可见二人转的身影。

正所谓“树大招风”,伴随着二人转的火暴全国,关于二人转的“雅俗之争”是越来越多。

2004年初央视喜剧小品大奖赛颁奖晚会上出现的赵本山“炮轰央视”事件更是闹得沸沸扬扬,将这一争论推向高潮。

本文从二人转的本质特点“俗”入题,参考了民间文学的相关著作,并在网络上搜集了一些关于二人转的资料和评论,来简要分析二人转三百多年来,从民间走到现在,一直为东北人民所钟爱的原因正是在于它的土俗性。

并且指出,这种“俗”并非低俗、庸俗。

本文还针对二人转的发展前景,从二人转自身队伍的建设,媒体舆论和法律、法规的督导,观众自身修养的提高三个方面提出拙见。

目的在于尽量消除人们对二人转的误解,使人们能够渐渐喜欢上二人转。

不仅希望借助二人转在全国的走红来宣传东北,促进东北的新发展,而且希冀二人转这“乡土奇葩”能开遍神州,走向世界。

关键词:二人转;土俗;雅俗之争;黄色二人转;The contents summary:More than ten in the last years, the northeast essay becomes a big vegetables of the social get-to-gather evening party of the Chinese New Year gradually, the northeast culture is pay attention to by the people more and more.The northeast song, the northeast vegetables, the northeast dialect also becomes a kind of vogue immediately. Two people who is the northeast culture to miniature turn is also a whole country of quick fire, become the cultural market to spoil the son nowadays.The book, sound is like to product medium everywhere it is thus clear that the figure that two people turn. Positive so-called" the tree recruits the breeze greatly", the fire that accompanies with two people to turn is suddenly and violently national, concerning " the refined and vulgar contend for" that two people turn is more and more.2004 beginning of years central television station comedy essay big prize matches make awards the evening party up of emergence originally the mountain" bombard with artillery the central television station" affairs is also to make and have to make open very, push this issue toward high tide. This text is"ed vulgar" to go into from the essence characteristics that two people turn, consulted the related work of the folks literature, and collected some data that concerning two people turn and comment on the network, coming to analytical two people of synopsis to turn more than 300 in the last years, walking from the folks till now, always is northeast people show affection for of reason lie in its soils vulgar exactly. And point out, this kind of is" vulgar" not cheap and vulgar. This text still aims at the development foreground that two people turn, tur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oneself troops from two people, the councilor of the medium public opinion and law, laws, the audience oneself cultivate of raise three put forward the my opinion. The purpose lies in removing the people as far as possible to the misunderstanding that two people turn, can make people like it gradually. Not only hoping to ask for help two people to turn to be popular to publicize the northeast in the whole country, promoting thing new development of the northeast, but also craving for two people to turn this" agrestic and strange flower" can open the absolute being state, heading for the world.Keyword:Two people turn The soil is vulgarThe refined and vulgar contend for Y ellow two people turn1.二人转的今昔近些年,各种流行文化现象随着时代出现、风靡,而后消失。

二人转形成的历史背景及乐观精神 (1)

二人转形成的历史背景及乐观精神 (1)

大 众 文 艺大156摘要:二人转是了解、认识东北人民间精神的一把钥匙。

二人转这朵黑土地上孕育的艺术奇葩,积淀了三百年的历史人文,凝聚着东北入喜怒哀乐的文化基因。

二人转作为东北人的精神家园,她菁芜并存、人们对她毁誉参半,在推动文化大繁荣大发的今天,解读二人转的精神价值并进行重新梳理、定位,对二人转沿着健康的方向发展,特别对重塑东北的黑土地文化形象,有着特殊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关健词:二人转;地域;文化符号;乐观精神一、特殊的地理人文形成特殊的文化符号东北地区的辽吉黑三省地脉相通,南部以山海关为界,东部的长白山逶迤横亘三省、北部的大、小兴安岭如合拢的巨掌形成天然屏障;三条大江——黑龙江、松花江和辽河灌溉出这片世界上第三大肥美的大平原。

这里的东部是无边无际的高山密林,中部的黑土地尤其肥美、河流纵横交错,西部是天地苍茫的大草原。

历史上,这里曾是满族、蒙古族、高句丽等少数民族生存和繁衍的大舞台,一幕幕惊心动魄的攻伐杀掠、刀光剑影的战乱在这个大舞台上重复地上演。

从古肃慎到女真再到后金,从东胡到高丽到大辽,这几个中国北方的少数民族竟先后上演了六次入主中原的历史大戏,改变了中国历史格局。

东北地区一年四季分明,尤其是冬季滴水成冰,极大地限制了人们的出行和从事生产活动。

据《三国志》乌丸鲜卑东夷传记载:“挹娄女真……处山林之间,常穴居,大家深九梯,以多为好,土气寒,剧于夫余。

其俗好养猪,食其肉,衣其皮,冬以猪膏涂身,厚数分,以御风寒。

”不同的地理环境对一个民族心理素质和价值取向及思维定势有重要影响。

法国思想家孟德斯鸠指出:地理环境对于一个民族的风俗、道德、精神面貌、法律和政治制度的形成有决定作用。

东北地区从历史上形成了有别于中原地区独特的地理人文环境,以及特色鲜明的共同文化符号。

中原的流民与土著民族大融合后,在这块黑土地的大舞台,上演着一幕幕悲壮的创业史。

他们从事种植、采集、放牧、伐木、淘金、挖煤等繁重的劳作。

历史地看,由于地理的原因,地处关外的这片被称为“流放的黑土地”并没有得到中原文化的有效浸润和覆盖。

听东北二人转

听东北二人转

听东北二人转东北二人转是中国传统的地方戏曲形式之一,源自东北地区。

其独特的表演方式和幽默诙谐的表演内容深受观众喜爱,成为东北地区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东北地区,二人转广泛流传,并在各种场合上演,如年夜饭、婚礼等。

东北二人转以两人演员为主,一人演老头儿,一人演小丫头,通过唱念做打等各种表演形式,传达出东北地区人民的智慧和幽默。

二人转的表演内容多是富有生活情趣的小故事,这些故事往往以农民和百姓的生活为题材,描绘了东北地区真实而又鲜活的民俗风情。

在东北二人转的表演中,唱腔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传统的二人转唱腔多为单调的2/4拍,音调悠扬,富有地方特色。

演员们常常配合唱腔做一些手势动作,增加表演的趣味性和可视性。

此外,念、做、打也是二人转的表演形式之一。

念是指演员以朗诵的方式表达故事情节,做指的是演员表演故事中的人物,通过动作和表情来传达人物的性格特征,打是指演员的武打动作,常常运用拳脚功夫和器械扮演故事中的打斗场面。

东北二人转既有粗犷豪放的表演形式,又有细腻柔情的表演内容。

演员们擅长运用幽默和夸张手法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并通过表演将观众带入故事情节中,让观众从中得到乐趣和启发。

在二人转的表演中,演员的表演技巧和台词功底非常重要,他们需要准确地把握故事的情节和节奏,以及情感的变化,通过音乐和动作来传达给观众。

东北二人转的演出场合非常丰富多样,既有专门的剧场演出,也有村庄、集市上的临时表演。

二人转的演出常常与农民和百姓的生活紧密相连,他们演出的内容和形式往往与农业生产、生活百态等相关。

例如,在春节期间,二人转演员会在村庄里表演一些与庆祝丰收、祈求好运等相关的故事,以带给观众快乐和祝福。

东北二人转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也是东北地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欣赏二人转的表演,我们可以感受到东北地区人民的智慧、幽默和乐观精神。

同时,二人转也是一种传承和弘扬东北地区民俗文化的方式,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东北地区的文化遗产。

东北二人转的民俗文化

东北二人转的民俗文化

东北二人转的民俗文化东北二人转是中国东北地区特有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也是东北地区广泛喜闻乐见的一种传统文化表达方式。

它以幽默风趣的表演、夸张的动作和生动的语言,体现了东北人民豪爽、乐观、热情的性格特点,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东北二人转最早起源于清代,起初是一种街头艺术表演形式,后来渐渐发展成为一种专门的舞台表演艺术。

它的表演者一般由两人组成,一男一女,男扮女装,女扮男装,他们通过对话、歌唱、舞蹈等方式,诙谐幽默地讲述一些生活故事,反映社会风俗和民间文化。

东北二人转的剧目内容丰富多样,可以是传统的故事、历史传说,也可以是现实生活中的小事情、笑话等,无论是什么题材,都能够给观众带来欢乐和娱乐。

东北二人转的表演形式具有鲜明的特点,一是人物形象夸张,演员在表演中通常会夸大其词,以夸张的语言和动作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二是语言风格幽默,东北人的口音和方言本身就具备幽默的效果,演员在表演中通常会加强口音和方言的使用,使得笑话更加生动有趣。

三是歌舞表演精彩,东北人热爱歌唱和舞蹈,所以东北二人转中经常会搭配歌舞表演,增加观赏的乐趣。

东北二人转所呈现的也不仅仅是演艺形式,更是对东北地区民俗文化的一种传承和演绎。

东北是中国的一个边疆地区,由于地理位置和历史原因,东北地区形成了独特的文化背景和民俗风情。

东北人性格豪爽,喜欢交际和娱乐,他们的生活方式和表达方式都带有浓厚的民俗色彩。

而东北二人转正是通过它独特的表演方式,将东北人的性格特点和民俗文化传达给观众,成为东北人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东北二人转作为一种传统艺术形式,近年来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和关注。

不仅在东北地区得到广泛传播和发展,也在全国范围内得到认可和推崇。

许多东北二人转节目和演员在各种文艺活动中频繁亮相,为观众带来无穷的欢乐和回忆。

同时,东北二人转也成为东北地区重要的非遗文化代表,得到了国家级的保护和传承。

总之,东北二人转是中国东北地区特有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它以幽默风趣的表演和独特的语言风格,体现了东北人民豪爽、乐观、热情的性格特点。

东北二人转的民俗文化

东北二人转的民俗文化

东北二人转的民俗文化论文一、东北二人转的起源1、东北二人转产生的地域文化条件萨满文化是东北古老而独特的一种文化,在北方各民族中的影响根深蒂固,它是东北地方历史文化的“活化石”,是民族的记忆。

二人转是萨满文化的完美继承和延续,它的演唱形式与萨满祭祀歌舞形式几乎同出一辙,它的音乐唱腔来自萨满神歌,它的舞蹈动作来源于萨满的激素舞蹈,二人转的很多曲目也是由萨满神歌发展而来。

东北人是由东北各民族先民和关内移民组成,前者自古以来大都过着渔猎、游牧的生活,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之中与豺狼为伍,形成了粗犷、彪悍、豪放、朴实的性格。

后者是清初统治者为了巩固自身的统治,向东北地区大量迁入汉人,而这些汉人大多都来自我国北方地区,本身豪放的北方汉人进入民风朴实彪悍的东北,遇到更为粗犷、豪放的东北人民,变得更加勇武、豪爽。

这些人所带来的先进的汉族文化与东北少数民族文化相融合,形成了多姿多彩而又不拘一格的东北文化。

二人转正是在本土文化与汉文化融合过程中形成的。

2、东北二人转产生的社会条件二人转成熟于在清末民初,这个时期正是中华民族最为孱弱的时期,西方列强的入侵,使中国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火炕之中。

东北山川大泽地广人稀,物资丰富,但也绝非唾手可得,不但要面对风霜雪雨、豺狼虎豹,还要面对官府的压迫和土匪的盘剥,生活的艰辛不难想象。

特别是东北的流人们,他们撇家舍业、孤身漂泊,在精神上的折磨远远超过了生活中的疾苦。

所以只有苦中作乐,才能期盼熬过漫长的艰苦岁月。

近代中国混乱的社会秩序,是二人转产生的社会基础和客观因素。

民歌和二人转的唱词中很大一部分是借助历史故事来表现东北人民对官府压榨、封建礼教压榨的不满,但多是“悲剧喜唱”,可见东北人在这样艰难和痛苦之下,更多的是一种“苦中作乐”的精神。

二、东北二人转狂欢文化的特点与表现形式1、东北二人转狂欢文化的特点现在的东北二人转是在绝大多数保留传统二人转精华的基础上,添加了很多时尚综艺性的内容,有现代的歌舞融合其中,有时像小品,有时像相声,这都让东北二人转穿上了七彩的外衣。

东北秧歌与二人转表演形式及内在联系-精品文档

东北秧歌与二人转表演形式及内在联系-精品文档

东北秧歌与二人转表演形式及内在联系东北秧歌是典型的东北地区民间文化艺术的代表,有其自身的特点和韵律特征。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东北秧歌表演内容以及表现形式也发生了明显改变。

二人转是一种集说、唱及舞蹈等艺术为一体的文化艺术,同样有其独特的文化风格和艺术表现。

一、东北秧歌秧歌起源于民间插秧种田的生产活动,与古代神祗祈求上天保佑和祭祀活动有着密切关系。

秧歌从清初发展至今,已经派生出东北秧歌、陕北秧歌、山东胶州秧歌、河北秧歌、山西秧歌等。

而传统的东北秧歌主要流传于辽宁、黑龙江、吉林3省,其由来及演变与民族迁徙的活动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首先,秧歌是汉族的舞蹈与满族舞蹈相融合的地域性艺术。

其次,据史料记载,清朝定都北京后,为繁荣东北与守卫东北的边疆,制定了关于辽东地区招民开垦条例,条例的制定推动了移民东北的浪潮,先后有多达7次大规模移民。

另外,在东北,满汉之间开始出现了通婚、杂居等现象,这不仅促进了东北文化与中原文化的融合与发展,还孕育出具有东北地区独特的人格特征和中原民间艺术文化特征的东北大秧歌。

二、二人转在表演艺术上,东北秧歌舞蹈是具有浓郁地方特色及独特风格的群众艺术,它以其群众艺术性质对戏曲艺术的流行地区产生了巨大影响,“二人转”就是基于东北秧歌发展起来的。

二人转集中扇子花、说唱手玉子、手绢花儿和大板的技巧于一身,并在“喇叭戏”和“莲花落”的曲调形成后逐步脱离了秧歌的特性,形成了“舞蹈”“合唱”“坐唱”等形式的二人转。

二人转从最初的艺术形态发展到现在,已经有近300年的历史。

而从艺术的承袭方面来看,可追溯到清朝嘉庆末年。

二人转在历史上有东、南、西、北四大流派。

东以吉林市为重点,特色是舞彩棒,有武术成分;南以营口市为重点,受秧歌影响较大,唱歌和跳舞并重;西派二人转基于东北秧歌,受河北莲花落的影响,增加了舞蹈、人物、走场等演变而形成,讲究板头;北以黑龙江北大荒为重点,受当地民俗的影响,唱腔优美。

故有“东要棒,南靠浪,西讲板头,北靠唱”之说。

东北民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品味东北地区的独特风情

东北民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品味东北地区的独特风情

东北民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品味东北地区的独特风情【东北民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品味】东北地区位于中国的东北部,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丰富多样的民俗文化而闻名于世。

这片土地代代相传着丰富而独特的东北民俗文化,这种文化风格既体现了对传统的尊重和传承,又展现了创新品味的活力。

本文将就东北民俗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东北民俗文化的传承东北地区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这里孕育了丰富的民俗文化遗产。

东北的传统节日、民俗习俗、音乐舞蹈和民间艺术等各个方面都体现了东北人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

首先,在传统节日方面,东北地区拥有丰富多样的节日活动。

比如,春节是东北最重要的节日之一,人们会在这个时候进行各种庆祝活动,如放鞭炮、舞狮子等。

这些传统的节日习俗既富有仪式感,又反映了东北人民对新年祈福和团聚的美好愿望。

其次,东北地区的民俗习俗也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比如,东北人民喜欢在婚礼上舞蹈《二人转》,这是一种寓意美好生活的舞蹈形式。

此外,东北还有一些独特的娱乐活动,如冰雪嘉年华和舞龙舞狮等,这些都是东北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三,东北地区的音乐舞蹈和民间艺术也承载了传统文化的影子。

东北的民间舞蹈形式丰富多样,如东北刀马旦、锄禾舞等,它们既展示了东北人民的勤劳和豪爽,又传递了东北地区的独特风情。

二、东北民俗文化的创新品味除了传承传统文化,东北地区还在民俗文化的传承过程中注入了创新品味。

这种创新既是对传统的尊重,又是迎合时代发展的需要。

首先,东北地区在传统节日方面的创新堪称独特。

比如,在春节期间,东北地区推出了新颖的冰灯展览活动,以冰雕艺术的形式展示东北人民对冰雪资源的利用和创造力,这既是对传统元素的保留,又是对冰雪文化的创新发展。

其次,东北地区的民俗习俗也在创新中焕发出新的活力。

例如,在传统的结婚仪式上,东北人民开始注重融入现代元素,如在婚礼现场播放流行歌曲,穿着时尚的婚礼服装等,这些改变既保留了传统的仪式感,又展现了东北时代的品味。

浅析东北民间音乐与文化

浅析东北民间音乐与文化

浅析东北民间音乐与文化作者:王慧颖来源:《音乐时空》2015年第18期摘要:东北民间音乐文化源远流长,该地区主要以满、锡伯、赫哲、鄂伦春等民族文化为主流文化,融合汉、蒙、回等民族文化的精华而形成的极其丰富的东北文化,人们将日常生活的真实情感融入在民歌里。

本文主要对东北民间音乐及其文化进行简要介绍,旨在探究东北民间音乐与东北文化之间的联系。

关键词:东北民间音乐文化东北民间音乐是千百年来由生活在东北地区的各民族人民在生活、劳动中所创造和传播的具有广泛影响的民间音乐艺术,是文化艺术的结晶。

东北的民间音乐与东北地域文化同根同源,其音乐形式多种多样且源远流长,这些音乐都与东北这片沃土的地域文化有着深厚的、不可分割的联系。

音乐,作为我国文化之林中的瑰宝,在东北的黑土地上形成了其独特的魅力。

东北民间音乐历史悠久、题材广泛、形式各样,与当地人民传承的民情风俗、生活习俗及艺术修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一、东北民间音乐和文化的来源(一)东北民间音乐的源头东北文化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生活在东北黑土地上的有满族、赫哲族、鄂温克族等少数民族,他们在历史发展中吸收融合汉族、内蒙等民族文化的精华的同时,还受俄罗斯文化的影响,形成了多个民族融合以及多种文化共生的东北地域文化。

东北的地域文化为东北民间音乐的发展提供了优质的沃土。

东北人性格粗犷奔放、热情豪放,这种热辣火爆、刚柔并济的文化恰巧与东北民间音乐的风格极其相似。

因为东北处于祖国的北疆,古时候条件异常艰难,东北人民长期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东北民歌中就很明显地体现了这些,如民歌《煤黑子苦》就反映了劳动人民的苦难生活以及对富足生活的向往。

尤其是冬季,大风大雪,天寒地冻,人们不能进行室外劳动,只能在屋里进行一些简单的娱乐活动,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东北民间音乐具有口语化、易传唱的特点。

(二)东北民间音乐类型提到东北民间音乐,不能忽略的是火辣的东北民歌、喜庆的大秧歌以及逗趣的二人转等艺术形式。

东北二人转作文800字

东北二人转作文800字

东北二人转作文800字东北二人转是中国北方的一种传统艺术形式,以其幽默风趣的表演风格和独特的东北方言而广受欢迎。

我曾经有幸观看过一场东北二人转的演出,感受到了这门艺术的魅力。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我和父母来到了一个小剧场,准备欣赏一场东北二人转演出。

我们进入剧场后,发现里面已经座无虚席了。

舞台上,两个表演者已经准备好,穿着花哨的戏服,笑容满面地等待观众们。

演出开始的时候,灯光亮起,音乐开始奏响。

两个表演者迈着轻快的步伐上台,开始了他们的表演。

他们的表演非常有趣,用夸张的动作和幽默的话语调侃了东北一些特点和民俗。

他们将东北的方言灵活运用,不时加入一些滑稽的口误和搞笑的对白,引得观众们阵阵笑声。

表演者们也不断地与观众互动,他们时而向观众问答问题,时而邀请观众上台与他们一起表演。

他们的幽默和与观众的互动让整个演出变得更加生动有趣,观众们全神贯注地观看着,不时爆发出热烈的笑声和掌声。

我在观看中深深感受到了东北二人转的独特魅力。

这种艺术形式不需要夸张的服装和高科技的舞台效果,只需要两个演员的精彩表演和幽默风趣的对白,就能引起观众的共鸣和欢笑。

这种朴实无华的艺术形式,让我对东北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和认知。

东北二人转不仅让观众感到愉快,也传递出东北人豪爽直率的精神特质。

东北人向来以直言不讳和幽默风趣而闻名,而二人转正是这种精神特质的体现。

通过对方言和民俗的嬉笑怒骂,表演者无疑成为了东北人精神的代表,他们用自己幽默风趣的表演向观众传递了东北人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观看完这场演出,我被东北二人转深深吸引。

这门传统艺术形式虽然在现代社会中已经相对较少人关注,但它却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观众。

东北二人转以其幽默风趣的表演风格和独特的东北方言,让人们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找到放松和愉悦。

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东北二人转会继续传承发扬下去,为更多的观众带来欢乐和感动。

二人转文化在国际关系中的东北风情与文化交流

二人转文化在国际关系中的东北风情与文化交流

标题:二人转文化在国际关系中的东北风情与文化交流二人转,一种源于东北的民间艺术形式,以其独特的表演风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了中国东北地区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符号之一。

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跨越了地域和文化的界限,成为了国际关系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本文将从二人转文化的起源、特点、影响等方面,探讨其在国际关系中的东北风情与文化交流。

一、二人转文化的起源与特点二人转起源于东北地区的民间歌舞,经过数百年的发展,逐渐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

它融合了民间音乐、舞蹈、说唱等多种艺术形式,形成了独特的表演风格。

二人转的特点包括幽默诙谐、通俗易懂、贴近生活,具有强烈的东北地域特色。

它的表演形式多样,包括唱、说、做、打等多种元素,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

二、二人转文化在国际关系中的影响1.促进文化交流与理解二人转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了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

通过将东北地区的文化特色传递给世界各地的观众,二人转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理解。

在国际舞台上,二人转已经成为了一种能够跨越语言和文化的艺术形式,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国际观众。

2.增强国家形象塑造东北地区是中国的一个重要地区,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

通过将二人转这种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形式推向国际舞台,东北地区能够向世界展示自己的文化底蕴和独特魅力,增强国家形象塑造。

3.推动经济发展二人转作为一种文化产业,在推动经济发展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通过将二人转艺术推向国际市场,能够吸引更多的投资和关注,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为地方经济带来新的增长点。

三、未来展望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二人转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将会越来越广泛。

未来,我们可以通过加强文化交流与合作,推动二人转艺术的创新与发展,使其更加符合国际审美标准。

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和艺术节庆,进一步扩大二人转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

总之,二人转文化在国际关系中的东北风情与文化交流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

通过加强文化交流与合作,我们能够更好地传承和发扬这一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形式,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理解,为构建和谐的世界文化格局做出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 3卷 第 2期 吉林 农业 科技 学 院学报 V o 1 . 2 3 , N o . 2 2 0 1 4年 0 6月 J o u na r l o f J i l i n A g i r c u l t u r a l 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U n i v e r s i t y J u n e . 2 0 1 4
Ke y wo r d s :t h e c o u p l e d a n c e o p e r a ; t h e c u l t u r a l s p i i r t i n No t r h e a s t ; i n h e r i t a n c e a n d d e v e l o p me n t
相 对集 中 的村庄 非 常 少 , 是 东 北 的 特点 , 因此 , 也
H AN XH e
( J i l i n A g r i c u l t u r a l 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U n i v e r s i t y S c h o o l o fA r t s a n d S c i e ce n ,J i l i n 1 3 2 1 0 1)
Ab s t r a c t : T h e c o u p l e d a n c e o p e r a i s a k i n d o f a n c i e n t f o l k a r t i n No th r e a s t , a n d i t i s a l s o t h e l o c l a a t r t h a t n u r t u r e d o u t o f t h e No t r h e a s t r e g i o n a l c u l t u r e wh i c h c o n t a i n s f o r m o f a r t c o n c e r n i n g c u l t u r a l s p i r i t .
No th r e a s t wh i c h mu s t p l a y a po s i t i v e r o l e i n c o n s t r uc t i n g t h e c u l t ur e a n d e c o n o my o f no th r e a s t .
格的小品、 电视 剧 、 电影 、 话 剧 等 在各 种 主 流 媒 体 中脱 颖而 出 . 成 了百姓 生 活不可 缺 少 的一部 分 , 同 时这 种 强劲 的东北 风也 备受学 术界 的关 注“ 1 。 人 们 在享 受 二人转 所 带来 的精 神愉 悦 的 同时 ,对东 北
文化 也开始 有 了新 的认 识 。二人 转 中所 展现 出的 东北 文化 精神 更值得 深思 。
二人 转是 东北 古 老 的民 间艺术 ,是 一 种有 说
东北 地方 居 民大 多数 是外 来 的流 民 、 移民, 他 们在 迁入 东北 的 同 时也带 来 了多 民族 的多元 的文 化 ,今 天 的东 北 文化 极具 地 域特 色 ,既兼 容 又包 容, 同时也 具有 开放 性 。 这 种地 域文 化决 定 了东北 人 的生 活模式 和 思维 模式 ,也决 定 了他们 的生存 状态 、质量 以及 他们 的娱 乐方式 。 地处偏远 , 地 广人 稀 , 与外 界 接 触 较 少 . 居 民
浅析 二人转 与东北 文化精神 的关 系
韩 雪
( 吉 林 农 业 科 技 学 院 文 理学 院 , 吉林 1 3 2 1 0 1 )

要: 二 人 转 是 东北 地 域 文化 所 孕 育 出来 的 古 老 的 民 间地 方 艺术 , 是 饱 含 东北 文 化 精神 的 艺 术形 式 , 在二 人 转 繁 荣
兴起 的今 天 , 透过 二 人 转 看 东北 文 化精 神 , 必将 对 东北 文化 建 设 和 经 济 建设 起 到 积 极 作 用 。
关键词 : 二人 转 ; 东北 文化 精 神 ; 继 承 与 发 展
中图 分 类 号 : G 1 2 7 文 献标 识 码 : A
On Re l a t i o n s o f t h e Co u p l e Da n c e Op e r a a n d t h e Cu l t u r a l S p i r i t i n No r t h e a s t
No wa d a y s , t h e c o u p l e d a n c e o p e r a s h o w s i t s p r o s p e r i t y , t h r o u g h w h i c h p e o p l e c a n s e e t h e s p i r i t u a l c u l t u r e o f
有 唱 、载 歌 载舞 、生 动 活泼 的走 唱类 曲艺 形 式 。
2 0 0 6年 , 二人 转 被列 为 第一 批 国家 非 物质 文 化 遗 产 ,这让 二人 转这 种东 北 纯文化 有 了名 正 言顺 的

地位 。“ 宁舍 一顿饭 , 不 舍 二人 转 ” , 充分 道 出 了二
人转 在 老百姓 心 目中的地 位 。近些 年来 二 人转 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