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土文化对东北方言的影响

黑土文化对东北方言的影响
黑土文化对东北方言的影响

黑土文化对东北方言的影响

一、习俗词语

1、游戏

“抓嘎拉哈”是东北地区汉、满、蒙、赫哲、达斡尔等民族比较流行的一种民间游戏。嘎拉哈是满语译音,俗称“背式骨”,用羊、猪、狍子、鹿等到动物后腿关节上的小骨头做成。满族有金兀术勇取狍子、野猪、黑瞎子的嘎拉哈的传说。嘎拉哈四面凸凹不平,各地都有特定的名称,吉林的叶赫称为“珍儿”、“肚儿”、“轮儿”、“坑儿”,辽宁北部称为“珍儿”、“轮儿”、“壳儿”、“背儿”。嘎拉哈在清代有多种玩法,本来是男人从事的游艺活动,后来逐渐变成妇女和儿童的游戏。现在通行的玩法是先将嘎拉哈散开,抛起小布口袋,在其尚未落下时,依次翻动嘎拉哈的四面,或按规定个数抓起嘎拉哈,以合要求且口袋不失手者为胜。“跑马城”是一种儿童游戏,分为人数相当的两列,两列相距约十几米,相对而站,手拉手形成人墙。游戏开始时,甲队喊:“急急令!”乙队喊:“跑马城。”甲队喊:“马城开。”乙队喊:“打发小姐送信来!”甲队喊:“要哪个?”乙队喊:“要某某。甲队喊:“某某不在家。”乙队喊:“要某某某。”这时甲队的某某某便向乙队的人墙奔跑并猛力撞去,如果把乙队的人墙撞开,就赢回一个人带回甲队,如果没有撞开,自己就归为乙队。然后再由乙队先喊,反复进行,最后哪队人多哪队获胜。这个游戏是满族人闯关守城的一种反映。

“骑马战”也叫“骑马打仗”,本来是满族和锡伯族儿童的一种游戏,骑同伴身上的双方或几方互相推拉,设法把对方拉下“马”,拉对方下“马”者为胜。这个游戏体现了这两个民族喜欢骑马征战的尚武精神。

二、风俗

元宵节晚上,农村有“蒸面灯”之俗。蒸面灯也叫“蒸十二月灯”或“验月份”。就是用豆面或荞麦面做12个直径约3厘米的小灯碗,分别在碗口捏出1-12个花牙,各代表一个月,然后下锅蒸,熟后看灯碗内的干湿来“预测”年内的旱涝、冷暖。也有的在面灯中放黄豆粒,通过蒸熟后豆粒膨胀的大小来“预测”。

俗话说“十五十六走百病”,东北农村正月十五还有轱辘冰的习俗。这天傍晚,

大姑娘小媳妇成群结队到郊外冰上翻滚,口里念诵:“轱辘轱辘冰,不腰痛不腿疼。轱辘轱辘冰,身上轻一轻。”《柳边纪略》卷四载:“十六日,满洲妇女,群步平沙,曰走百病。或连袂打滚,曰脱晦气,入夜尤多”。

元宵节是汉族的节日,“蒸面灯”和“轱辘冰”本来却是满族的风俗。但由于东北各个少数民族长期杂居,这些风俗早已打破民族的界限,成为当地共同的传统。

三、地理名词

1.山水

东北自古以来就是北方少数民族繁衍生息的地方,这里的山山水水都留下了他们生活的印记。在吉林的舒兰和永吉两地有摩天岭,为满语译音,原意为“阻隔”,永吉黄榆乡有山名老爷府,亦为满语音译,原义为“峭壁”。在永吉、蛟河、桦甸等地,有半拉川、半拉山子、半拉窝、半拉窝集(屯名),“半拉”来自满语bula,含义是“荆棘、草刺”。黑龙江有完达山,完达是满语“梯”之义。大兴安岭锡伯语称为“夏恩阿林”,意为白色山岭,口语急读则音变为“兴阿林”,即兴安岭。光绪年间屠寄编绘的《黑龙江舆图》中,海拉尔正南辉河口以西四十余公里之河北岸,标有“锡窝山”,“锡窝”即锡伯的口语读音。

东北的江河湖泊以少数民族语言命名的更是不胜枚举,如:

松花江,松花为女真语,意为白色。

卡伦湖,卡伦为锡伯语边防哨卡之义。

牡丹江,来源于满语“穆丹乌拉”,意为弯曲的江。

乌苏里江,乌苏里,一说满语天王之义,一说满语顺流而下之义。

嫩江,嫩为蒙语碧绿之义,一说意为满语妹妹。

呼兰河,呼兰,满语,烟囱。

木兰达河,“木兰”系蒙语,江也,“达”系满语,源也。

呼玛尔河,达斡尔语,高山峡谷不见阳光的急流之义。

雅鲁河,雅鲁,满语意为“田边”,蒙语意为“河边”。

绥芬河,绥芬,满语,意为椎子。

挠力河,挠力,满语,意为禽鸟集栖之地。

额穆尔河,额穆尔,蒙语,意为平安。

拉林河,拉林,满语,意为爽快。

兴凯湖,满语,意为水从高处向低处流。

另据《依兰县地方志》,黑龙江通河县东,即三姓西北松花江北岸有“锡伯河”。2.地名

东北的地名既有反映少数民族历史文化的,也有记录汉族向东北迁徙的轨迹的: 辽宁省

盖州市,据《金史?地理志》云盖州:“本高丽盖葛牟城,辽辰州。明昌四年,罢曷苏馆,建辰州辽海军节度使。六年,以与“陈”同音更取盖葛牟为名。”

昌图县,源于蒙古语“常突额尔克”。“常突”意为绿色草原。

法库县,县名源于清初在盛京北境设置的“法库边门”。“法库”,满语,意为鱼梁,即捕鱼的矮堰。

新民市,名称源于新民屯。当时大批灾民从关内来此垦荒,这些汉民被称为“民人”。先来的“民人”居住地称“民屯”,后来的故称“新民屯”。

康平县,“康平”因清中期有移民来此垦荒,其中康姓先来,称村为康家屯。当时辽河泛滥,盗匪横行,民不聊生,清光绪六年置康平县,采康乐太平之义。吉林省

吉林,为满语“吉林乌拉”的简称,“吉林”意为“沿”,“乌拉”意为江,因在松花江畔,故名。

舒兰,满语,意为果实,因在此地采集进贡山果得名。

靖宇县,原名蒙江县,蒙江,满语,意为“珠子河”,传说此河因产珍珠而得名。图门,系满语“图门色禽”的简称。“图门”意为万,“色禽”意为河。

汪清县,因汪清河得名,“汪清”系女真语,本音作汪钦,意为保垒。

黑龙江省

哈尔滨,系金代“阿勒锦”村之转音,据《钦定金史语解》,“阿勒锦”系女真语“荣誉”之义。一说为满语“晒网场”之义。

齐齐哈尔,来源于达斡尔语,意为“边界”、“边境”。

札龙,也来源于达斡尔语,意为落雁。

佳木斯,赫哲语,意为尸体。相传这里为古代的墓地。在佳木斯东郊曾发现过金元时代的墓群。一说系满语驿丞之义。

依兰县,清代称“依兰哈喇”,满语“依兰”为“三”,“哈喇”为姓,据载,清初努尔哈赤征服东海萨哈连部时,移黑龙江流域的赫哲族三大姓——葛依克勒(葛姓)、胡什哈里(胡姓)、卢业勒(卢姓)民于此地,因此称此地为“三姓”。富拉尔基,蒙语,意为红酒。

富锦,原称富克锦,赫哲语,意为高岗。

逊克县,是逊河县与奇克县的合称,“逊”,满语,意为奶浆,奇克,鄂伦春语,意为薪屋。

黑龙江还有一地,名叫“营城”,位于五常县城西北,拉林镇东南约十公里之拉林河畔。这个“营城”其实应作“鹰城”,原为笼鹰之所,训养“海东青”之地。《柳边纪略》卷三记载:“辽以东皆产鹰,而宁古尤多,设把式十八名。每年十月后即打鹰,总以海东青为主。”“营城”正是当时训养海东青风气之盛的历史遗迹。

另外,在洮儿河流域,于科尔沁右翼前旗东南25公里有西伯古城,亦作锡伯城。在嫩江与松花江合流处之南,原伯都纳界内,尚有锡伯屯。锡伯族是兴起于中国北方的古老民族之一,十七世纪以中叶以前,生活在大兴安岭和松嫩平原一带。沈阳太平寺即锡伯家庙所藏的碑文记载:“有表史世传之锡伯部族,祖居海拉尔东南扎兰陀罗河流域。嗣后,移居墨尔根(即嫩江)、齐齐哈尔、伯都纳等地,编有七十四个牛录,生息四十余载。”十七世纪中叶以后,清政府先后把锡伯人调遣到辽河平原、新疆伊犁和云南等地,形成了锡伯族目前这种大分散小聚居的局面。东北的一些与锡伯族相关的地名,正是锡伯族先人在东北生活的遗存。1.妈狐子,“妈狐”为满语假面具之意,指舞蹈时戴在脸上道具而言。现在增添了妖魔之意,常用来吓唬小孩。

2.佩,满语“讥诮人之辞也”,如两人发生口角,说“你佩?”、“你佩不佩?”3.罗嗦,满语“不利落”的意思。

4.忽剌,满语“风动物声”,为象声词。

5.喇忽,满语,意为疏忽、马虎。也作拉忽、拉乎

6.秃鲁,满语食言、爽约说秃鲁,也作秃噜、秃撸、秃露。

7.邋遢,满语“迟慢也”,现在用来形容不整洁,不利落。

8.撇拉,满语“碟子”,后称器物口向外张叫“撇拉”,如“撇拉碗”。

9.愕哟哟,满语“轻笑人之词也”。

10.戈楞,满语“块”的意思,如“木头戈楞”,后指人脾气怪或合群,如“戈楞子”。

11.特特塔塔,满语“轻浮不定之貌”,今为“泄泄沓沓”之意。

12.哈拉巴,满语,指肩胛骨,特指牛的肩胛骨。

13.哈喇,满语,指食油或含油食物日久变质,产生异味。

14.古鲁,满语,意为移动。

15.伍的,满语,意为什么的,用在项目列举之后。

16.白,满语,意为极。

17.划拉,满语,意为扫(院子)。

18.马勺,满语,意为带把的大勺。

19.磨蹭,满语,意为拙钝、拖延。

20.撒目,满语,意为(快)看。

21.屯,满语,村庄的意思。

还有一些东北方言词包含的语素是满语的音译,如“哨卡”的“卡”是满语“边关”的意思;“笨笨拉拉”中的“拉拉”是满语“末尾”的意思;“有一搭无一搭”中的“搭”是满语“首领、头目”的意思;“公子哥”中的“哥”是满语“少爷”的意思;“藏猫”中的“猫”是满语“树丛”的意思;“压马路”中的“压”是满语“行、走”的意思等等。这些都是满语与汉语融合过程中产生的“混血儿”,它们早已纳入了东北方言系统,以致我们习焉不察了。

在东北,现在还有很多人习惯称关内为“关里家”,称山东为“山东家”,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东北的汉族人口,大部分是从中原各省迁来,尤以山东为多。

这些汉族流民的移入,大大促进了民族间的融合。咸丰时期,法国传教士嚣克游历东北后说:“满洲境内无一村非汉化,实与中国本部各省无异也。”这种融合,使东北当地的各少数民族逐步放弃了自己的语言而改说汉语,但是这些民族语言中的一部分词汇却保留下来,成为东北方言词汇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些词汇是东北少数民族历史、文化、习俗的活化石,是东北各民族互相融合的见证。

地域文化课程

地域文化课程 期末作业 姓名: 学号: 黑龙江地域文化对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影响 当前,我国教育在繁荣发展的同时,过分注重其功利性与工具价值,致使人文教育陷入尴尬的境地。从当前的现状看,大学生人文素养的缺失日益严重,比如:伦理道德修养较差;生活目的不明确,价值迷失,缺乏健全的自我意识;人文知识基础薄弱,导致文化素养的缺失;急功近利思想严重,导致自身的工具化;人文精神的缺失,导致人格上的“残疾”;心理承受能力比较差,社会适应性不强等。针对以上问题,在高职院校实施人文素质教育具有重大的意义。技术与技能教育只有融入人文的色彩,才会使其充满生机与活力。呼唤人文教育的回归,强调职业技能与人文教育的融合,是当前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而地域文化在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中的作用不容忽视。地域文化是指生活在该地域的成员,在既定的时间、空间,受地理环境、历史传承、社会制度,以及民俗习惯、宗教信仰等多种因素影响而创造的一种文化形态。1地域文化进入校园的可行性地域文化是人文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它蕴涵着丰富的人文教育资源,是人文素质课程的重要资源。对于肩负着为国家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高职院校,在加强学生专业技能教育的同时,不能忽视对其人文素质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培养一批专业技能,专业素质和人文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才能保障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由于大学生生源大多数来自本地,所以他们对当地文化比较熟悉,并都有所了解,利用地域文化对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他们更能接受,并能更好的获得学习效果,在地方文化视野下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更加切实可行。 文化和教育密不可分,黑龙江地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黑龙江地域文化是黑土地上人对自然与社会的认识与积累,是黑龙江教育文化不可多得资源。在地方文化视野下,进行人文素质教育具有很大优势。对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有很大的积极作用。黑龙江地域文化的形成具有多民族,多地域的色彩。形成了包容性和开放性这两个特征,这一特性对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形成有着借鉴作用。可以拓展大学生的胸怀,黑龙江的开阔性和包容性可以培养学生开阔的眼界和兼收并蓄,博采众长的胸襟和气度。这样才能在今后的生活和工作中面对各种挑战。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因此,在振兴黑龙江的发展建设过程中,应该分析黑土文化,发扬其积极方面、规避消极方面,使黑龙江在本次文化建设高潮中不落伍,且得到新的突破和跨越,服务于社会、推动经济的快速发展。一、黑土地域文化发展历史及特征黑龙江位于中国东北边陲,与俄罗斯接壤,历史上古肃慎人后裔粟末靺鞨建立的渤海国曾非常繁荣,有“海东盛国”、“小中华”之称。这种开拓性是大学生至关重要的,开拓性是一种才能和见识,可以提高大学生的奋斗意识,是社会生存不可或缺的。 黑龙江地广人稀、土地肥沃、资源丰富,大小兴安岭森林丰茂、东部煤炭储备巨大、大庆

东北方言(一些读音规则)

说明:手册里出现的拼音前面的字母是读音,后面的数字是声调。例如:da-4 jia-1 hao-3读做:大家好! 第一部分:东北话发音规则 一,平卷舌: 不分平卷舌是东北话的显著特点,不过这个特点在许多城市里已经逐渐消失,希望大家重新捡起来,跟外人的时候说普通话,在家乡的时候不用费心的区分什么平卷舌,怪累的! 方法:可以把所有的zh,ch,sh全部读成z,c,s或反过来。最有意思的是有的地方是全部颠倒,及平舌全部读成卷舌,卷舌全部读成平舌。你可以选择上面三种方法中的一种加以练习。 练习: 出差(cu-1 cai-1),森林(shen-1 lin-2),算算术(suan-4 suan-4 su-4)。 二,零声母: 东北方言中,如果是a开头的发音(及没有声母的情况下)时,在前面一律加上个n作开头。 练习: 安排(nan-1pai),肮脏(nang-1zhang-1),爱人(nai-4yin-2),恩爱(nen-1nai-4)。 三,声母r 东北方言中,所有的r开头的声母一律读成y开头的声母。 练习: 本人(ben-3 yin-2),吃肉(ci-1 you-4),然后(yan-2 hou-4),热闹(ye-4 nao-4),软弱(yuan-3 yao-4)! 四,声调 东北方言中,把许多普通话里第二声读成第三声,许多第一声读成第四声。例如:职,值,植,执全部读成zhi-3;孺,儒,濡,蠕全部读成ru-3;晶,晴,茎,泾,兢全部读成jing-4;国读做guo-3等等。 五,其它 还有一些变音需要注意,uan变成an。如:卵石(lan-3 shi-2),暖气(nan-3 qi-4)等。另外,V和W不分,iu 和ou不分,e和o不分(如破损(pe-4 shun-3)),j和q不分(如畸形(qi-2 xing-2),歼灭(qian-1 mie-4)),j和z 不分(如俊俏(zun-4 qiao-4)),m和n不分等等情况更为复杂,学习起来有一定难度,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是东北方言总体的读音规则,一些地区还有许多差异。以辽阳为界,辽阳以东以北的(含辽阳)基本上符合上述规则,而辽阳以西的说话带了些京津河北味儿,辽阳以南的又带了些山东味儿。不过大体上是一致的。东北虽然地域辽阔,可是说话却惊人的相似,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第二部分:特色词汇(带*号需要特别注意,许多东北的年青人已经不会说了,可以请教长辈) 带###符号的需要特别记忆,属于常见词汇,以后我会给出例句。 *为方便大家查找,我是按照从字母A到Z的顺序给出特色词汇的。虽然总结比较辛苦,但我认为值了 东北方言发音普通话对照 挨排儿:按顺序 * 懊糟:ao-1 zao 发愁 * 熬啃:nao-2 ken 饿,馋

东北方言常用词语的演变(初稿)

东北方言常用词语的演变 绪论 方言是一种社会现象。多数方言的形成,是由于封闭、阻隔、交流不畅、语言发展不同步的原因。每个地方的方言在经过了历史的洗礼后都会有所变化,经济在变化,生活环境在变化,地方方言也会有所变化。有的地方语音的变化比较大,比如吴方言,“随着时代的变化,经济的发展,语音在近年来发生了更多变化,即使是没有受过专门语音训练的苏州人,也能较明显感受到苏州新老派方言发音的区别。”东北方言作为北方方言的一种,简洁、生动、形象,富于节奏感,这与东北人豪放、直率、幽默的性格十分吻合。 东北方言与普通话的语音差距比较小,普通人能够通过语调感受到区别。人们可以比较容易通过语调判断出说话者是东北人。30~40年代的老人与我们80年代后的年轻人用词上就有很大的差距。一个纯粹的并且受普通话影响不大的南方老人,几乎是很难听懂东北的老年人所说的他们那个年代的东北方言;相反,如果听六七十年代和八十年代以后的人说话就会很容易了解说话者所要表达的意思。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别呢?就是80年代后的年轻人已经把很多古老的比较生僻的地方方言中的日常生活用语自觉地排斥了。不过语音方面并没有多大的变化。 “词汇和词义的发展是和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现实现象的认识的变化紧密联系着的。”日常生活词汇的变化,在东北方言中最明显。不同类的词汇变化是不同的,变化的方式也有很多种。东北方言的变化方式也可以从五个方面进行归纳:词语用法的扩大或缩小;意义的扩大或缩小;词语的消亡;新生的词;词义的转移。 随着东北俗文化的推广,东北小品频频出镜,这也让各个地方的人熟悉了东北方言。但是很多人只是能从语调和句调中听出东北方言的特点,如果从历史经济学角度研究,东北方言的日常词汇经过了时代的变迁,变化尤其明显。词汇的变化以60年代左右的人为一个过渡,他们既用三四十年代使用过的词,也掌握很多新生于八十年代以后的流行语,他们的词汇是一个新与旧的混合。很多词已经逐渐消失,这些词大部分都是表现一些日常用品和具体实物的词语,人们的日常生活用品在不断更新换代,有些已经被淘汰,比如:巴锯子、电匣子、柪子等,这些事物的淘汰使得相应的词也随之消失。新的科技也引进了新的生活用品,比如:电脑、空调、手机等等。新事物的产生,也伴随地产生了大量的新词。旧词的消亡和新词的产生在东北方言词汇变化中是最为明显的现象。 “词义的演变是指形式不变,而意义发生了变化。词义是和词的语音形式结合在一起的人们对现实现象的反映,现实现象的变化自然会引起词义的变化。”东北方言的演变也与这个大方向相同:一是城市里面的语言,影响了乡下方言。城市的发展较农村快,接触的新生事物也相对较多。语言的流通性很大,更新换代的频率也比农村要高;二是经济发展地区的流行语影响了城市语言。一般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快,其生活中的新生事物就会很多,这样就会带动一个地方词汇的更新。三是受了普通话的影响。

东北方言词典(精华版)

A āi [挨剋] āi kēi 受到指责、训斥。[例]那家伙~多少次了,也没脸。 [挨梃] āi tìng 挨打,挨揍。[例]“李老疙瘩不~,是不会那么老实的。” [哀咕] āi gu 央告。[例]“小白鞋怎么~,他就是不答应。 ài [爱小儿] ài xiǎor 贪便宜,图小利。[例]那个姜老板是个土鳖财主,贪财~…… B bā [八杆子拨拉不着] bāgān??zi bō??la bù záo 互不相干,毫无联系。[例]“好好念书,是正经,别成天弄那些~的事情。” [八字没一撇] bāzì mé yī piě指事物尚无头绪。[例]别听他瞎扯,那事~呢。 [叭叭的] bābā??de 说话侃快、脆生。[例]那丫头说话~,就是做起事来糊涂。 [巴锔子] bājūzi 锔子。[例]“青砖面的锅台,秫秸穿的锅盖,打了三个~的水缸……”(《回头草》,载《绿野》1981年第3期) [笆篱子] bālí??zi 监狱。[例]“大前年,他躲劳工,藏在松木林子里,韩老六告了状,他被抓去蹲了三个月~,完了送到进寿当劳工。”(《暴风骤雨》) [扒瞎] bāxiā撒谎。[例]“二老歪,你寻思我~哪!”(《风雨月亮泡》),载《说唱艺术》1982年第1辑) bá [拔尖儿] bá jiānr (1)好胜,抢上。[例]二丫头在姐们里最能~。(2)居首位。[例]他在班级里学习~了。 [拔犟眼子] bá jiàng yǎn??zi 脾气执拗;说极端的话。[例]李二最能~,谁也犟不过他。bǎ [把家虎儿] bǎ jiā hǔr 过日子俭朴,不乱花钱[例]赵大嫂真能过日子,是个~。 [] bǎ??ba 屎。[例]别让孩子到处拉~。 bāi [掰扯] bāi??che 说话,讲道理。[例]“杨大叔,让我把破沙发拉回家去,~~看到底是谁跟我过不去。”(《北方曲艺》)1983年第3期) bái [白眼狼儿] bái yǎnr láng 指忘记别人情份或心意狠毒的人。[例]那小子是个~,你可不能理他。 bǎi [摆儿摆儿的] bǎir bǎir??de 神气的样子。[例]看人家~,挺有派儿。 bài [败家] bài jiā挥霍浪费。[例]那小子,纯是个~子。 [拜年嗑儿] bài nián kēr 恭维人的话。[例]那家伙真会说,满嘴~。 bān [班儿对班儿] bānr duì bānr 指年岁和其他方面相仿的人。[例]“那张大发是多好的孩子呀,从小和桃花~一块玩。”(《愁女难嫁》,载《春风》1983年第1期) bǎn [板板正正] bǎn bǎn zhèng zhèng (1)行动不越轨。[例]他干啥事都~。(2)衣物规整。[例]人家的衣服都是~的。 [板脚] bǎn jiǎo 因为鞋底太硬,脚在鞋子里面不舒服。[例]这双鞋太~了。走不上二里地他脚非磨起泡不可。 bàn

经典东北话大全

[标签:标题] 篇一:经典东北话整理 有一种重复叫磨叽,有一种状况叫毛楞,有一种面貌叫磕碜,有一种讨厌叫咯应,有一种观察叫撒漠,有一种掩护叫打狼,有一种为人叫得瑟,有一种软弱叫尿迹,有一种疑问叫噶哈,有一种习惯叫埋汰,有一种聊天叫唠嗑,有一种速度叫麻溜,有一种愤怒叫急眼,有一种喜欢叫稀罕,有一种厉害叫尿性,有一种傻叫得儿呵,有一种顽皮叫欠儿登,有一种数量叫老鼻子,有一种运动叫滚du子,有一种创伤叫秃噜皮,有一种吃态叫可劲造,有一种性别叫二椅子,有一种关系叫钢钢地,有一种独处叫卖呆儿,有一种频率叫晃常儿,有一种范围叫整个浪, 有一种能力叫吭呲瘪肚,有一种休闲叫无极六兽,有一种故意叫净引儿地,有一种设施叫马路牙子,有一种工程叫半拉可机,有一种失败叫突鲁反仗, 有一种骨头叫波罗儿盖,有一种心态叫杨了二正 篇二:东北方言大全 写了一年多了,再贴一次。谨以悼念消失的东北话,希望提醒东北老乡们注意保护本土文化,另增加了一些例句 1: 已经消失或正在消失的词(附例句): 图毕:费力不讨好(这电脑买的可真~~,本来2000就能下来,花了3000多)懊糟:ao-1 zao 发愁(放假这几天一直ou-4在家里,~~死我了) 熬啃:nao-2 ken 饿,馋(一天没吃饭了,见着啥我都~~) 打八刀:离婚,分手(听说老李头俩口子打八刀了) 老么卡(刺)眼:形容又老又丑的人(我都~~~~的了,还找啥对象啊) 念三七儿:旁敲侧击(少跟我在这儿念三七儿的,以为我不明白你啥意思啊) 如作: ru-1 zuo 舒服(在一些地方读作:yu-1 zuo,或yu-1 zhuo,或yu-1 zhao,例句:英子把你伺候的~~的,你还有啥不满意啊。注:摘自乡村爱情2) 山爷:老虎(例句免) 屋脊六兽(常读作无机六瘦):闲得不知道干什么好(那几天闲得我~~~~的) 疵毛噘(jue-1)腚:头发蓬乱,衣服没穿利索等等(你咋~~~~的就出来了,你媳出差了咋的) ber2搂瓦块儿:人的脸长得比较奇特(那家伙脸长的,~~~~的,科趁死了)……2. 未来五年将要消失的词 尿性:有骨气,真汉子 毛楞三光:做事情不加思考,很着急的去做 老天扒地:形容一个人老得不成样子了 张三:狼 杨了二正: 形容一个人做事精力不集中的样子做着事情心里却不知道想些什么其他的事情且儿:qier-3 客人 妈灵:ma-1 ling 蜻蜓(在一些地方读作ma-1 leng) 打哑吧缠:故装不懂

黑龙江地域文化

地域文化课程 期末作业 姓名杨文杰学号1223001457039 学校松林电大成绩

黑龙江地域文化 黑龙江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有连绵起伏的大、小兴安岭;有沃野千里的松嫩平原;有气势磅礴的黑龙江、乌苏里江、松花江、嫩江水域;有风景秀丽的镜泊湖、五大连池;还有绿草如茵的天然牧场,这些无不勾勒出一幅幅绚丽的画卷。黑龙江省是中国位置最北、纬度最高的省份。土地面积45.46万平方千米,居全国第六位。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因此,在振兴黑龙江的发展建设过程中,应该分析黑土文化,发扬其积极方面、规避消极方面,使黑龙江在本次文化建设高潮中不落伍,且得到新的突破和跨越,服务于社会、推动经济的快速发展。 黑龙江自然生态环境和社会生态环境交互影响的地域文化历史造就了黑龙江人独特的文化性格,即"粗犷豪放的气质,质朴率真的品性,热情大方的特质,包容海涵的气度,幽默机敏的智慧"。但同时,黑龙江人也存在着知足常乐、小富即安、拒斥理性等经验式、人情式的文化特质和文化模式,是与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不相适应的。这就要求我们站在以人自身的现代化为核心的总体性文化转型的高度来认识问题,努力建构新世纪黑龙江人新的形象工程,为龙江大地和黑土文化增添新的内涵。 黑土地域文化,我们特指黑龙江地域文化,因为黑龙江省以丰腴的黑土地而著称。黑土地域是东北地域文化----关东文化的组成部分,是具有独特文化精神与鲜明文化风格的地域亚文化。 黑龙江位于中国东北边陲,与俄罗斯接壤,历史上古肃慎人后裔粟末靺鞨建立的渤海国曾非常繁荣,有“海东盛国”、“小中华”之称。黑龙江地广人稀、土地肥沃、资源丰富,大小兴安岭森林丰茂、东部煤炭储备巨大、大庆油田是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中国最大的油区、农业上有“北大仓”的称号……恶劣的气候条件和丰富的物产使得黑土地域文化具有了强烈的粗犷豪放、不拘小节的气质将黑土地域文化中的彪悍和开拓精神展现得淋漓尽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开始全面建设东北,东北地区工业化加速发展,仅“一五”期间,156个重点建设的大项目有56个在东北,其中22个在黑龙江,另外,国家基本建设投资黑龙江占了十分之一。上世纪5黑土地域文化发展历史及特征黑龙江位于中国东北边陲,与俄罗斯0年代末,10万官兵和5万山东支边青年挺近三江平原,加入到开发北大荒的队伍中来,后来的知青下乡、知识分子下放又使黑龙江产生了一次人口迁移的高潮。这些来到黑龙江的人不但为黑龙江的建设贡献了力量,同时也给黑土地域文化增添了新的内涵。通过共和国的建设者们的不懈奋斗,“四大精神”(北大荒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突破高寒禁区精神)以“闯关东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北大荒精神”等为代表的“爱国奋斗、艰苦创业,求实务实、开拓进取,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黑龙江精神,集中体现了黑土文化的精神内涵。1、英勇不屈的抗争精神。一是为拯救中华民族愤然而起抗击日本侵略者的高度自觉性;二是众志成城、一致抗敌的空前广泛性;三是为了民族尊严而绝不苟且偷生的民族气节。2、顽强拼搏的创业精神。一是一往无前,百折不挠。二是自强不息,艰苦奋斗。3、大公无私的奉献精神。一是胸怀全局,为国分忧。二是淡泊名利,忘我工作。三是不计得失,勇于牺牲。4、

东北方言常用词汇集锦

东北方言常用词汇集锦 方言是一种独特的民族文化,每一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方言,它传承千年,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下面是XX 方言大全栏目收集到的东北方言常用词汇集锦,希望能够帮助你去了解更多的地区文化特色,认识方言蕴含的文化艺术。 语言,作为一种文化和传承文化的载体,博大精深。东北方言更是绚烂多彩。富于传情达意,展现东北人民彪悍、热情、开朗的性格,可以说东北话就是东北人性格的一种外在展现。今天,先列举一些比较常用的东北方言词汇,供各位鉴赏和学习,将来在到东北旅游,也就不需要翻译啦。昨天还有朋友说,除了照片以外什么都没看懂,这回不要紧了,有以下词汇垫底,再多的东北话也能看懂和听懂啦。 四级东北话词汇: 1,喇子:塑料水桶 2,喂得罗:下小上大的水桶 3,棒槌:人参,引申指能力差的人。 4,苞米:玉米 5,被垛:几床被垛在一起 6,哈喇:肉和油变质称

7,砬子:陡峭的石头山 8,喝咧:唱歌 9,喇忽:遇事疏忽 10,列巴:面包 11,母们:我们 12,那嘎哒:那个地方 13,干哈:干啥 14,稀罕:喜欢 15,贼:非常和特别,很 16,犊子:混蛋 17,扯犊子:闲扯、不干正经事 18,埋汰:脏 19,的瑟:不务正业或臭美XX免费论文大全20,整个浪儿:全部 21,随份子:随礼,随人情 22,松明子:含松脂的木柈儿 23,水筲:雪花铁做的上下一样粗的水桶24,双棒儿:双胞胎 25,甩剂子:发脾气 26,上外头:上厕所 27,上赶着:主动 28,善茬子:指软柔可欺的人

29,傻得呵的:痴呆的样子 30,傻拉吧唧:傻拉吧登,憨傻,痴呆 31,扫帚疙瘩:磨残的扫帚 32,赛脸:小孩不听话,给点阳光就灿烂。越不让干什么,就越干什么 33,隔路:泛指人的个性强,不愿与人交流,不合群。34,得瑟:泛指人不稳重,做事爱出风头。 35,胳应:讨厌 36,嘎咕:泛指做事与与众不同。 37,小嘎:就是指十多岁的小孩。38,半拉子:未成年的劳动力,只能顶八个成年人。 39,假假咕咕:不实在,辜负了别人的热情。40,图鄙:被骗或被耍了,还不知道,有有被人卖了还帮人家数钱的意思。 41,玻凌儿盖:膝盖 42,做喔:立刻 43,麻溜:快点 44,扒拉:用手或工具挪开物体。拨弄45,挠啃:泛指很久没有沾油水,或相关的东西。46,得意:喜欢。 47,掰扯:理论、研究,分析,计算,说道理48,白唬:就是说不着边际的话,能说,通常指能瞎说49,备不住:有可能,也许 50,刺挠:身上痒。

东北方言大全

写了一年多了,再贴一次。谨以悼念消失的东北话,希望提醒东北老乡们注意保护本土文化,另增加了一些例句 1: 已经消失或正在消失的词(附例句): 图毕:费力不讨好(这电脑买的可真~~,本来2000就能下来,花了3000多) 懊糟:ao-1 zao 发愁(放假这几天一直ou-4在家里,~~死我了) 熬啃:nao-2 ken 饿,馋(一天没吃饭了,见着啥我都~~) 打八刀:离婚,分手(听说老李头俩口子打八刀了) 老么卡(刺)眼:形容又老又丑的人(我都~~~~的了,还找啥对象啊) 念三七儿:旁敲侧击(少跟我在这儿念三七儿的,以为我不明白你啥意思啊) 如作: ru-1 zuo 舒服(在一些地方读作:yu-1 zuo,或yu-1 zhuo,或yu-1 zhao,例句:英子把你伺候的~~的,你还有啥不满意啊。注:摘自乡村爱情2) 山爷:老虎(例句免) 屋脊六兽(常读作无机六瘦):闲得不知道干什么好(那几天闲得我~~~~的) 疵毛噘(jue-1)腚:头发蓬乱,衣服没穿利索等等(你咋~~~~的就出来了,你媳出差了咋的) ber2搂瓦块儿:人的脸长得比较奇特(那家伙脸长的,~~~~的,科趁死了) …… 2. 未来五年将要消失的词 尿性:有骨气,真汉子 毛楞三光:做事情不加思考,很着急的去做 老天扒地:形容一个人老得不成样子了 张三:狼 杨了二正: 形容一个人做事精力不集中的样子做着事情心里却不知道想些什么其他的事情且儿:qier-3 客人 妈灵:ma-1 ling 蜻蜓(在一些地方读作ma-1 leng) 打哑吧缠:故装不懂 坑吃瘪肚:形容说话吞吞吐吐,一般是由于紧张或受辖制时无法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思 五迷三道:迷迷糊糊 3. 未来十年内将要消失的词: 勒特:le-3 te 不利索 卖呆儿:1,看热闹 2,发呆 pia-4迹:一种硬纸片做的游戏工具 二椅子:不男不女 扒瞎:说谎 呲哒: ci-1 da训斥

东北方言与民族文化的多元性特色

摘要:东北方言和东北文化在中华语言文化的花园中别具特色,它丰富了中华民族语言与文化宝库,在现代社会中又以其独具的魅力,影响着人们的视觉和听觉。所以研究、挖掘东北方言的形成原因,了解东北方言的地域和文化的特色是很有必要的。关键词:东北方言;多元性;民族文化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多文种的国家,丰富的语言文字创造和承载了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东北方言和东北文化在中华语言文化的花园中又别具特色,不仅丰富了中华民族语言与文化宝库,而且在现代社会中又以其独具的魅力,影响着人们的视觉和听觉。所以研究、挖掘东北方言的形成原因,了解东北方言的地域和文化的特色是很有必要的。编辑。一、东北方言的形成东北方言是北方方言中的一种,其简洁、生动、形象、昂扬,富于节奏感,与东北人豪放、直率、幽默的性格相吻合。它是由历史的熔铸和自然的陶冶而形成的独特的多元性文化现象。东北方言具有多元性,研究东北方言的形成,有助于我们了解东北方言中蕴含着的中华民族文化特色。 1.东北方言是多元文化融合的结晶东北是一个汉、满、蒙、回赫哲、鄂温克、鄂伦春、达斡尔、锡伯、朝鲜等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多民族间300多年的互相融合,逐渐形成东北地区独具的风土人情和地方特色,并保留下无数反映少数民族风俗文化的词语,使东北方言呈现出别具一格的特色。如,东北方言中的“哈喇”(肉和油变质)、“喇忽”(遇事疏忽)为满语;松花(白色)江为女真语;吉林为满语,是“吉林乌拉”(“吉林”意为“沿”,“乌拉”意为江)的简称,因在松花江畔而得名;卡伦(边防哨卡)湖为锡伯语等等。 2.东北方言中的外来语吸收现象东北方言中不仅融入了众多的满族等少数民族词汇,还融入了俄语等外国语。如,称下小上大的水桶为“畏大罗”、称面包为“列巴”(俄语)等。 3.东北方言中的正字误读现象语言的发展是由中原地区向全国扩散的,尤其满族入主中原后关内汉族冲破封禁出关到东北地区谋生,俗称“闯关东”,还有清朝时大批流放人员来到东北,都给东北注入了中原语言和文化。但由于发展的不同步和传输手段落后造成的差异,有很多正字在传播中被误读,并约定俗成为方言。如,东北人常说的“母们”(我们)、“那嘎哒”(那个地方)、农村称呼老夫妇为“老姑姆俩”(老公母俩)、“干哈”(干啥)、“稀罕”(喜欢)都是误读而形成的。 4.东北方言中的一字多义现象一字多义也是东北方言的一种形成方式。如“贼”,在普通话里是小偷,在东北方言里则有“非常”和“特别”的意思。“犊子”在东北方言里是贬义词,近于“混蛋”的意思。但是语言环境不同意思也有不同。如“扯犊子”不是扯混蛋,而是闲扯、不干正经事儿的意思。 5.东北方言中的有待考查现象有一些东北方言很难找到它的出处和来历,外地人很难理解,但是东北人熟悉、认同、运用它。比如,“埋汰”(脏)、“整个浪儿”(全部)等。东北方言与其它方言一样,其形成不是单一、孤立的,所以我们有必要顺着东北方言这条藤,挖掘蕴含着的丰富的东北文化现象。二、东北方言蕴含的多元民族文化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理位置、不同的气候条件、不同的地域特色会形成不同的人文景观,自然会产生与之相随的民族文化。下面,我们从东北方言日常吃穿住行几方面了解一下东北方言中蕴含的多元性的民族文化特色。 1.吃——饮食文化民以食为天。东北的饮食文化也带有多元民族文化性。东北有很多特色食品,广为人知的像满族的“萨其玛”、“豌豆黄”,朝鲜族的“冷面”、“打糕”,但平时吃得最普遍的还是各种“饽饽”。在东北的一些农村,春天吃“豆面饽饽”又称“豆面卷子”,夏天做“玻璃叶饽饽”(或作“波罗叶”),秋冬时,往往蒸“粘豆包”,而且一般人家做得较多,冷天放在外面冻上,随吃随馏。此外,一年四季都可以吃“苏子叶饽饽”,又叫“苏耗子”。做这些“粘饽饽”本是满族的风俗,满族人喜欢吃粘食,因为粘食耐饥饿,便于外出从事射猎活动食用,另外,粘饽饽还是他们祭祀用的食品。现在,在东北这些饽饽家家都会做,很多人都爱吃。由于清代山东人“闯关东”的较多,鲁菜在东北有较大的市场,再加上紧邻俄罗斯,与南北朝鲜交往频繁,亦受日本食风影响。“罗宋大菜”、“南韩烧烤”和“东洋料理”也传播到大部分城市,部分食馔也带点“洋味”。大酱应是山东人“闯关东”时带到关外的,就像山西人家家储备一缸陈醋一样,

全新东北方言土语全解析

吗灵: 蜻蜓 愚作:舒服 噶哈:干啥 马葫芦子:下水道 马路牙子:路边 扣逼飕飕:小气 哏(gen三声): 屁了吧唧的 尬(ga四声)点儿哈: 赌点什么 波灵盖儿:膝盖。 踏拉板:拖鞋 好赫儿: 好吃的,长用来逗小孩儿 锛(ber二声)儿楼(lou轻声): 前额 大鼻听:鼻涕 忽悠:丧失诚信,一味讨好某人的不着边际的语言行为。 邪呼:非常厉害或严重 卖呆儿:看热闹。 坷碜:不好看。 豁楞:搅和。 秀咪:腼腆,不好意思,憨态可掬的样子。 得瑟:喜形于色,臭显摆。 贼毙:太好啦,好得不得了。 消你:报复你。 叽咯浪:拌嘴、吵嘴。 边拉儿:旁边儿。 磨叽:喋喋不休,废话多。 不忿:不信,不服。

劲儿劲儿地:执着,有精神头儿。 哈拉味儿:油脂性的食品发霉变质后,产生的气味。 埋汰:引申为语言上的污蔑行为。 耍大刀:办事没准,戏弄人。 借比儿:邻居。 扒瞎:说话虚假成分大,顺嘴跑火车。 各应:烦人,讨厌。 秃噜:事情没办好。 瘪独子:混蛋。 二乙子:不男不女。 欠儿登:哪儿有事哪儿到。 吭呲瘪肚:速度慢,吃力,费劲儿。 刺挠:身体某个部位发痒。 横是:可能是。 扯哩哏儿棱: 瞎扯。 胡嘞嘞:形容胡乱说。 划魂儿:猜疑,犯寻思。 祸祸:践踏,糟践。 掺攉:把不同的东西混在一起。 浑儿画的:不明亮,有污垢。 车轱辘话:重复、絮叨的话。 扯:闲谈。 好信儿:好奇。 冲:蛮横。 抽冷子:冷不防,突然。 害事:挡碍,障碍。

吹着唠:说大话。 呲溜:脚下滑动。 蹿稀:腹泻。 寸劲儿:巧劲儿。 二五眼:能力差。 发苶(nie二声):精神不振。 打把势:睡觉不老实,总翻身 爸拉:附近 兴许:有可能 估莫:估计 虎:又鲁莽又笨 飞边子:裤腿磨损 大该:大街 意头:太阳 牙碜:食物里面沙子多 碗家柜:厨柜 三驴蹦子:农用车 棉猴: 棉大衣 姨子:肥皂 整景儿:装相儿 突了扣: 这个词儿用法太多了,说不清楚老(鼻子)了:老多了。 太夜了:常常形容天气比叫热~~~(太热了)吐洛皮了:比破皮严重一些。 先头:开始。 寒碜:寒酸的意思

2020年电大考试地域文化试题及答案

《地域文化》课程综合练习 一、多选题 1、黑龙江省总体生态环境呈现特殊的多样性和相对的整体性,居全国之首的有()。 A、森林覆盖率 B、木材蓄积量 C、木材产量 D、矿产资源 2、漫长历史传承中,黑龙江流域养育了为数众多的古代民族,这些民族分为三个族系,即()。 A、匈奴、鲜卑、柔然、敕勒 B、东胡族系的乌桓、鲜卑、契丹、蒙古 C、束慎、挹娄、勿吉、靺鞨、女真、满洲 D、濊貊族系的夫馀、高句丽 3、在黑龙江的历史文化中,高峰是()。 A、渤海文化 B、大汶口文化 C、金源文化 D、龙口文化 4、中原文化进入黑龙江主要是通过历代()。 A、移民 B、流民 C、士大夫 D、士兵 5、“闯关东”文化的影响()。 A、“闯关东”铸就了黑龙江人独有的性格特征 B、“闯关东”带来了城市文明和城市文化 C、“闯关东”丰富了黑土文化的内涵 D、“闯关东”促进了东北方言的形成 6、黑土文化的特征是()。 A、黑土文化的厚重性 B、黑土文化的包容性 C、黑土文化的多元性 D、黑土文化的边缘性 7、黑土文化的包容性突出体现在()。

A、北大荒是“流人”、“右派”的安身地 B、北大荒是“知识青年”的第二故乡 C、善待犹太人是人道主义的光辉记录 D、接纳“日本遗孤”是博大胸怀的展现 8、黑土文化的多元性除城市建筑的多元,还表现在()。 A、宗教信仰的多元 B、文化消遣的多元 C、风俗习惯的多元 D、方言词汇的多元 9、黑土文化的边缘性表现在()。 A、黑龙江历史文化的边缘性 B、黑龙江近代文化的边缘性 C、黑龙江当代文化的边缘性 D、黑龙江原住民文化的边缘性 10、黑土文化的精神内涵()。 A、英勇不屈的抗争精神 B、顽强拼搏的创业精神 C、大公无私的奉献精神 D、和谐友爱的团队精神 11、黑土文化对中华文化的贡献()。 A、黑土文化对文明起源的贡献 B、黑土文化对观念制度的贡献 C、黑土文化对精神气质的贡献 D、黑土文化对文化艺术的贡献 12、鲜卑族人的“贵少贱老”的伦理习俗的价值核心是()。 A、“崇武” B、“尚勇” C、“伦理” D、“道德” 13、渤海国教育分为以下几种()。 A、国学 B、地方官学 C、乡学 D、私学 14、目前已发现的渤海国墓葬中,较为典型的有()。 A、三陵坟二号墓 B、茂陵公墓 C、贞惠公主墓 D、贞孝公主墓

东北方言大全合集总汇完整珍藏版修订版

东北方言大全合集总汇完整珍藏版修订版 IBMT standardization office【IBMT5AB-IBMT08-IBMT2C-ZZT18】

东北部分方言及解析 起根、乍根、的根:原来、原先、开始。得(dè)色:轻佻。 夜个儿:昨天。横:厉害。 多暂:啥时候。搁这儿:在这儿。 圪土达:地方。干(gá)哈(há):干什么、做什么。 这圪土达:这地方。唱蹦蹦:指唱二人转(地方戏)。 打腰:指有钱有势阔气。扎古扎古:指给病人治疗;又指梳妆打扮。 隔路:性格古怪。贴晌:一近下午三时。 小嘎儿:小男孩。老板子:赶马车的人。 掌包的:跟马车管事的人。跑腿子:已超过结婚年龄的男人,但又无配偶。 出门子:姑娘出嫁。打八刀:离婚。 老赶:外行。撅子:指人脾气倔。 小抠儿:为人小气。蝎虎:厉害。

日头爷儿:指太阳。脖立盖儿:指膝盖。 笆篱子:监狱。张三儿:指狼。 麻溜儿的:快点。煞楞:办事利落快。 毛楞:办事粗心不稳当。赶趟:来得及。 膈应人:使人觉得烦恼不快活。体登人:指坑害人。 粘帘子:指出事惹祸的意思。老鼻子啦:很多。 丁钯:总是。嗯哪:是、行。 可劲造:不加限制地吃和用。大拉乎吃的:不循规矩和礼节,盲目作大。 白话:能说(贬意)。说的话和办 的事与本人的身份不相称。外屋地:厨房。 喂大罗:水桶(俄语)。利亮儿:办事干净利索。 乌了巴突的:指水没烧开,温度不凉不热。艮不溜丢的:指人不开通办事不干脆。 也指食物坚韧而不脆。 拉倒:作罢。

急眼:急了。匹儿片儿:不利落。 横是:八成是。海了:多的意思。 有老主腰子:有主意、固执。嘎牛:出奇、美丽。 死乞白列:纠缠不放。岔纰:两差,误会。 划魂儿:猜疑不定。鬼头蛤蟆眼:奸诈。 小店儿:小气、吝啬。界壁儿:隔着一堵墙的邻居。 秃撸反涨:说话、办事反反复复。贼亮:特别亮。 调理人:骗人 鬼:狡猾 真漆:清楚 呱呱湿:湿透 拽(zhuai三声):装相儿 拉硬:硬撑的意思 大米饭嘎巴:锅巴 皮驴子:摩托车

地域文化作业

总分:()学号姓名专业(专[ ]本[ ]) 《地域文化》平时作业一得分: 一、填空题 1、黑龙江省事中国位置最北、纬度最高的省份。土地面积()万平方千米,居全国第()位。 2、黑龙江省资源丰富,()、()和()均居中国之首。 3、黑龙江省现拥有国家自然生态保护区()处,其中()自然保护区已被列为世界自然遗产。 4、黑龙江省矿产资源在全国名列前茅,已探明矿产资源131种,其中()、()等资源位居中国第一。 5、在黑龙江斑斓多彩的历史中,()与()是两座高峰。 6、2011年11月,赫哲族()被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正式批准列入“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7、拓跋鲜卑所建立的()连接着汉唐两座中国封建文明高峰,是北方少数民族在中原建立的第一个政权。 8、()是鲜卑祖先所采取的住所形式。位属大兴安岭阿里河地区的()就是拓跋鲜卑祖先居住的“旧墟石室”。 9、鲜卑族人的“贵少贱老”的伦理习俗归向其()、()的价值核心,这与其对祖先的崇拜情结并不矛盾。 10、鲜卑民族更是以法令的形式将族外婚固定下来,严格奉行()的原则。 11、作为渤海国的主体民族,()是一个相当封建化的民族,这与其自建立至繁荣,始终与中原唐朝保持着良好的臣属关系息息相关。 12、目前已发现的渤海国墓葬中,较为典型的有三座,分别是()、 ()、()。 13、()堪称渤海国的国教,而道教在一定地区也有所流行,()则是渤海国边远地区群众的民间信仰。 14、渤海国的文学形式主要有()和()。 15、目前,记录女真文字的资料主要有()、()、()。 二、简答题 1、流人文化的影响。 2、军垦文化的影响。 3、知青文化的影响。 4、简述俄罗斯文化对黑龙江文化影响的表现。

东北土话大全 配解释

东北土话大全(配解释) 1、毛愣三光--形容人做事情浮躁,不踏实 飞(武武玄玄)--形容人不安静 2、咯了盖儿--膝盖 3、卡了--摔倒,栽跟头了 4、埋汰--脏,形容词也做动词用,埋汰人,比喻侮辱人 5、上该里溜达--上街上,到街里闲逛 6、唠扯--聊天 7、唠嗑--谈话,聊天 8、钢钢地好、钢钢狠--非常好,非常狠 9、你装呐--贬义,你在装模做样 10、的瑟--贬义,指人不好看不雅观惹人生气的吊儿郎当的样子 11、削--打,暴打 12、整事儿--装腔作势,故意作出某中行为 13、麻溜--快一点儿 14、贼--副词,与很、特别一个意思 15、沙棱儿--分两种意思,一是和麻溜一样表示快一点儿的语气词二是表示爽快、干脆的形容词 16、寒碜、科碜--害羞、不好意思,丑陋 17、秃撸反涨--说话、办事反反复复 18、界壁儿--邻居,指隔着一堵墙的邻居 19、捣扯(声调,降调)--收拾,整理

20、嘞嘞--唠叨 21、秀篾--腼腆,拘束 22、B车或者BB车车:唠叨,罗嗦的意思,贬义词 23、老蒯--老伴儿,好像只用来形容女性 24、远点儿删着--离我远点儿,滚蛋 25、急眼:意为"发火","恼羞成怒","愤怒" 26、老鼻子:"特别多"的意思. 27、滚犊子:意为"滚蛋". 28、抓瞎:意为"白搭","白做了" 29、咋整:意为"怎么办" 30、整个浪儿:意为"全部","整个" 31、稀罕:意为"喜欢" 32、闲嘎嗒牙:意为"闲扯",可以理解为用闲扯来消磨时光 33、熊色:贬义,形容一个人讨厌的样子 34、晒脸:意同"的色",多指小孩子 35、干不拉瞎--形容某种东西很干的 36、山炮--就是傻了8急 37、备不住--有可能,也许 38、鼻嘎吧--bi-ga-ba鼻屎 39、不远匣--指不太远 40、扯蛋--胡说八道 41、刺挠--痒

东北语言与文化禁忌

东北的一些语言和文化禁忌 说明 本文可以任意使用,但是必须满足下列前提: 1.保证本人(木喜的未羊)的署名权。 2.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3.本人只保证由本人亲自发布的版本的真实性。 东北地理范围广阔,细究起来差异其实很大,因此我绝对不敢贸然代表整个东北地区来说话。但是我们也共享着大多数的共性。在生活中时常遇见一些情况,我发现人们对于东北的语言与文化中的禁忌、误会没有很多了解(当然了,这是非常正常的),所以想略略倾吐一二,闻者可以稍稍多了解一点关于东北的知识,也可以避免不小心触碰这些小麻烦。 为了方便理解,例句不一定是纯正的东北方言。 一、语言方面的禁忌、误会 东北日常的方言中,暗语并不算多;然而有许多普通话或其它方言中正常的词语,在东北方言中有着不同的意思,外人如果不知道,就有可能用错,造成小误会甚至小麻烦。同样地,个别东北的语言习惯也会给非东北人民造成误解,引起不快。其实就是一层纸,一捅就破。我自己发觉的有下面这些。 机子(电子产品),鸡子(方言,鸡蛋) 至少在北京,无数人都在以很高的频率使用这个词。它的意思是指电子产品等机器。有的方言中,鸡子指鸡蛋。 不过,无论在东北,还是在东北人的面前,建议杜绝此词,它拥有非常不雅的含义。 干 在网络流行语中,干的意思是一种令人不齿的犯罪行为。但是在传统东北方言中,干这个动词只有如下义项: 1.干活,劳作,工作。例句:就这点儿家务活了,赶紧干完得了。 2.弄,做。例句:小张,干什么呢? 3.揍,殴打。这个义项最容易误会。例句:偷钱还不承认?今天非找几个哥们干你不可! 4.意义宽泛的动词,具有强烈的动作性,表示某行为对目标产生了严重的,破坏性的,富有动作性的效果。 例句1:车撞树上了,挡风玻璃干稀碎,俩前轮全干瘪了。 例句2:你把我啤酒干打了!(电影《耳朵大有福》) 例句3:黄飞鸿没管那个,一脚把对手干趴下了,半天顾拥(蠕动,扭动)不动。 所以,在纯东北语言环境中遇到“干”这个词,您无必歪想。

东北方言词典

东北方言词典 A āi [挨剋] āi kēi 受到指责、训斥。[例]那家伙~多少次了,也没脸。 [挨梃] āi tìng 挨打,挨揍。[例]?李老疙瘩不~,是不会那么老实的。? [哀咕] āi gu 央告。[例]?小白鞋怎么~,他就是不答应。 ài [爱小儿] ài xiǎor 贪便宜,图小利。[例]那个姜老板是个土鳖财主,贪财~…… B bā [八杆子拨拉不着] bāgān??zi bō??la bù záo 互不相干,毫无联系。[例]?好好念书,是正经,别成天弄那些~的事情。? [八字没一撇] bāzì mé yī piě指事物尚无头绪。[例]别听他瞎扯,那事~呢。 [叭叭的] bābā??de 说话侃快、脆生。[例]那丫头说话~,就是做起事来糊涂。 [巴锔子] bājūzi 锔子。[例]?青砖面的锅台,秫秸穿的锅盖,打了三个~的水缸……?(《回头草》,载《绿野》1981年第3期) [笆篱子] bālí??zi 监狱。[例]?大前年,他躲劳工,藏在松木林子里,韩老六告了状,他被抓去蹲了三个月~,完了送到进寿当劳工。?(《暴风骤雨》) [扒瞎] bāxiā撒谎。[例]?二老歪,你寻思我~哪!?(《风雨月亮泡》),载《说唱艺术》1982年第1辑) bá [拔尖儿] bá jiānr (1)好胜,抢上。[例]二丫头在姐们里最能~。(2)居首位。[例]他在班级里学习~了。 [拔犟眼子] bá jiàng yǎn??zi 脾气执拗;说极端的话。[例]李二最能~,谁也犟不过他。 bǎ [把家虎儿] bǎ jiā hǔr 过日子俭朴,不乱花钱[例]赵大嫂真能过日子,是个~。 [] bǎ??ba 屎。[例]别让孩子到处拉~。 bāi [掰扯] bāi??che 说话,讲道理。[例]?杨大叔,让我把破沙发拉回家去,~~看到底是谁跟我过不去。?(《北方曲艺》)1983年第3期) bái [白眼狼儿] bái yǎnr láng 指忘记别人情份或心意狠毒的人。[例]那小子是个~,你可不能理他。 bǎi [摆儿摆儿的] bǎir bǎir??de 神气的样子。[例]看人家~,挺有派儿。 bài [败家] bài jiā挥霍浪费。[例]那小子,纯是个~子。 [拜年嗑儿] bài nián kēr 恭维人的话。[例]那家伙真会说,满嘴~。 bān [班儿对班儿] bānr duì bānr 指年岁和其他方面相仿的人。[例]?那张大发是多好的孩子呀,从小和桃花~一块玩。?(《愁女难嫁》,载《春风》1983年第1期) bǎn [板板正正] bǎn bǎn zhèng zhèng (1)行动不越轨。[例]他干啥事都~。(2)衣物规整。[例]人家的衣服都是~的。 [板脚] bǎn jiǎo 因为鞋底太硬,脚在鞋子里面不舒服。[例]这双鞋太~了。走不上二里地他脚非磨起泡不可。 bàn [半拉架] bàn lǎ jià技术不够熟练。[例]?孙占江铁了心,一拍大腿说:‘沈风,我豁出这条命,跟你到外头闯荡,火里来,我火里去。踢开头三脚,就有了~’。?(《马加文集》⑤)[半拉克叽] bàn lǎ kē jī不完整的东西;半完成的活计。[例]那犁杖他弄个~,就不干了。

世界文化圈和中国地域文化

文 化圈范围民族、人种语言文字生活习惯宗教信仰 文化影响 因素 典型文化 事物 文化特征 西欧面积最广: 包括西欧、 北美、澳大 利亚等地 区 居民普遍 使用刀叉 基督教新 教和罗马 天主教 文化深受 西欧,尤其 是英国的 影响 西方古典 建筑、基督 教节庆(圣 诞节) 温带海洋 性气候早 就乳畜生 产文化;西 方文化发 源地 东欧以斯拉夫 民族为主 的东欧地 区 斯拉夫民 族 东正教 文化深受 俄罗斯的 影响 圆形穹顶 的东正教 堂、芭蕾舞 亮丽的斯 拉夫文化 东亚中国、日 本、朝鲜半 岛、蒙古 居民普遍 使用筷子 佛教 深受中国 古代文化, 尤其是儒 家思想和 汉字影响 中国旗袍、 日本和服、 朝鲜高腰 长裙、蒙古 袍等服饰 文化 人口最多; 季风气候 造就本地 区稻米生 产文化 南亚印度、巴基 斯坦、尼泊 尔、孟加拉 国、斯里兰 卡等 印欧语系 多种宗教 混杂 受古印度 文明影响 泰姬陵、印 度舞蹈、纱 丽服饰 民族、语 言、宗教复 杂,相互之 间有长期 的文化交 流与冲突 东南亚中南半岛、 马来群岛 佛教和伊 斯兰教,菲 律宾信奉 天主教为 国教 受中国、印 度、欧美影 响 柬埔寨吴 哥窟、印度 婆罗浮屠 多元文化, 丰富多样 伊斯兰中亚、西 亚、北非 阿拉伯民 族 伊斯兰教 伊斯兰教; 热带沙漠 气候、终年 炎热干燥 圆顶尖塔 清真寺,虔 诚的穆斯 林;阿拉伯 长袍(防日 晒、风沙) 典型的伊 斯兰宗教 文化圈 非洲撒哈拉以 南非洲地 区 黑色人种 为主 班图和苏 丹语系 崇尚自然, 多信奉原 始宗教 原生态 神秘宗教、 粗矿舞蹈 崇尚自然 拉丁美洲墨西哥及 其以南的 美洲地区 西班牙语; 葡萄牙语 (巴西) 天主教 曾是西班 牙、葡萄牙 的殖民地 墨西哥金 字塔、阿根 廷探戈舞、 巴西桑巴 舞和狂欢 节 西葡文化 与本地文 化相交融 太平洋太平洋中 的波利尼 西亚、美拉 尼西亚、密 克罗尼西 亚三大群 岛 马来—波 利尼西亚 语系 崇拜神灵, 后该信基 督教 崇拜神灵, 后该信基 督教 擅长航海, 土风歌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