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教学关注整体阅读和细节阅读
小说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小说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小说单元是中学语文课程的重要部分,对学生培养阅读兴趣、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具有重要作用。
下面是我为小说单元设计的整体教学方案。
一、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阅读小说的习惯;2.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3.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4.通过小说中的人物、情节和主题,引导学生思考人生和价值观的问题。
二、教学内容:1.选取适合学生阅读的经典小说,如《红楼梦》、《西游记》等;2.从小说的人物、情节和主题角度出发,进行深入分析和讨论;3.让学生进行小说的阅读理解和写作练习。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与预习1.通过图片、短视频等方式,引导学生对小说中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等进行预习;2.讲解小说的背景知识,如作者、创作背景等;3.布置预习任务,让学生提前阅读小说的前几章,了解故事情节。
第二课时:阅读与分析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重点讨论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情节设计和主题;2.引导学生注意小说中的戏剧冲突和人物关系,促进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
第三课时:阅读理解与写作表达1.布置阅读理解题目,让学生对小说中的关键内容进行回答;2.组织学生进行写作练习,例如写一篇小说读后感、对作家的创作风格进行评价等。
第四课时:文学鉴赏与批评1.讲解文学鉴赏的基本概念和方法;2.引导学生对小说中的文学手法和表达方式进行分析和评价,如形象描写、语言运用等。
第五课时:综合应用与拓展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演讲或朗诵活动,让学生将小说中的情节、人物进行表演;2.拓展阅读,推荐学生阅读其他与小说相关的作品。
四、教学评价:1.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小组讨论和考试等;2.注重学生思考能力和认识变化的评价,如学生的阅读心得、思考问题等;3.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交流,相互评价和提出建议,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以上是我设计的小说单元整体教学方案。
通过此方案,学生将能够培养阅读兴趣,提高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同时思考人生和价值观的问题。
论《红楼梦》整本书阅读与教学的整体性问题
一、问题的提出
2017 年,教育部组织修订的普通高中语文课 程标准正式发布,“整本书阅读与研讨”纳入“语文 课 程 标 准 ”设 立 的 18 个 学 习 任 务 群 中 。① 2020 年 ,教 育 部 组 织 编 写 的《普 通 高 中 教 科 书 语 文 必 修》下册正式出版,以《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构成该 册 教 材 第 七 单 元 ,并 且 在 全 国 部 分 省 市 先 行 试 用。② 有关《红楼梦》整本书阅读问题迅即成为全 国语文界的一大热点,并影响到学术界。中国红 楼梦学会在 2020 年组成以张庆善会长担任首席 专家的研究团队,作为国家社科基金学术社团研
构成一种更为立体的功能。① 《红楼梦》则不然。这里,笔者以其中的一回
为例,简单梳理《红楼梦》的基本构成单位在整体 方面所显示的意义。如小说第六回“贾宝玉初试 云雨情 刘姥姥一进荣国府”,② 从这一回单元本 身来看,贾宝玉的行为与刘姥姥此后的行为似乎 并无联系,是多头线索的并列推进。但出于色心 的宝玉对袭人的欲望,与出于温饱考虑的刘姥姥 向荣府求财,还是把人的最基本的两种欲求联系 了起来。不过,这种同一回内部的对比,既有局部 意义上建立起的整体关联,也有跃出这一回而在 更为宏观层面的价值指向。一般认为,刘姥姥第 一次进荣国府,与其后来的二进、三进等形成一种 来自外部视角的整体观照,并从这一视角勾勒出 贾府的整体盛衰转折。也就是说,第六回内部与 全书构成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的整体价值。但除 此之外,在前六回构成总纲的中观层面,第六回刘 姥姥进贾府与第三回林黛玉进贾府同样构成了一 种整体性对照。同是陌生化的视角,一种是底层 人进贵族之家的好奇,一种是贵族投亲的谨小慎 微,所见所感就有很大的区别;一位是物质上的打 秋风,一位是寻求感情寄托,所以进荣国府之于刘 姥姥是一次性的出入和事件的迅速完成,之于林 黛玉,却是进而不出的事件序幕的慢慢拉开。也 因为刘姥姥一进荣国府对照出林黛玉进贾府和贾 宝玉初试云雨情两方面,这就把前六回中贾宝玉 与异性交往的情与欲的两面性丰富地表现了 出来。
【我读新版课标】拓宽 拓深 拓厚:整本书阅读教学拓展路径探析
【我读新版课标】拓宽拓深拓厚:整本书阅读教学拓展路径探析摘要2022年版新课标中,将整本书阅读定义为拓展型学习任务群,并指出该任务群应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中阅读整本的书,借助分享、交流等,积累阅读经验,养成阅读习惯,提高认知能力,丰盈精神世界。
学习任务群视域下,整本书阅读教学,在阅读的内容上拓宽,在阅读的精读上拓深,在阅读的组织上拓厚,实现整本书阅读的拓展学习。
整本书阅读并非一个新的事物,随着2022年版的新课标将它重新定义为拓展型学习任务群,让我们以学习任务群理念再次将它审视。
2022年版新课标中较为详细的“学习内容”和“教学提示”板块,在整本书阅读教学拓展路径上给予了较为详细的指导。
一、拓宽:用激活型任务,驱动“整本”关联2022年新课标指出:开展读书活动,要根据实际需要,合理推荐和利用适宜的学习资源,比如拓展阅读的书目……书,是整本书阅读的起点环节,解决“读什么”的问题。
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笔者以为可以以教材为起点,挖掘单篇、单元中隐藏的“整本”元素,激活整本书阅读,让阅读向量多、面宽拓展。
(一)纵向关联,由单篇课文到一本的深建构在教学中还要善于发现课文背后隐藏的资源,实现从一篇课文到一本书的拓展。
这个资源可以是课文是某一本书的节选,那么学完一篇课文,就可以推荐阅读全书,比如五年级下册《摔跤》一文选自徐光耀的《小兵张嘎》,从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的片段可以带出一本书的阅读。
这个资源也可以是由一个作者的展开,例如三年级下册《剃头大师》作者是秦文君,她的作品《男生贾里》和《女生贾梅》受到大家的喜欢也适合三年级学生阅读,那么学完课文推荐就可以顺势而为。
这个资源也可以是从一篇课文到一类文章的阅读,例如三年级上《小狗学叫》是一篇很有意思的文章,有意思的地方就是它有三种结尾,由此可以推荐阅读《有三个结尾的故事》《永远讲不完的故事》,由此展开“求同存异”的阅读。
(二)横向关联,由单元主题到一类的泛建构统编版教材以“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组元,循着“主题”链接整本阅读,可以实现横向关联,由一个主题到一类书的阅读。
阅读教学设计指导思想
提倡在实践中培 养学生的阅读能 力和阅读习惯, 提高学生的阅读 兴趣和阅读水平。
要求教师在阅读 教学中注重学生 的实践操作和实 践活动,引导学 生积极参与阅读 过程。
强调阅读教学的 实践性和应用性, 注重学生的实际 需求和实际应用, 提高学生的阅读 能力和阅读水平。
鼓励学生在阅读中发挥创造性思维,提出独特见解 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阅读教学的目标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鼓励学生在阅读中尝试新的思路和方法
定义:略读法是一种快速阅读方法,旨在快速获取文章的大意和关键信息。 特点:略读法注重整体把握,不追求细节理解,通过抓住文章的主题句和关键词来理解全文。 适用范围:略读法适用于快速浏览新闻、了解文章大意、筛选信息等场合。
注意事项:略读法需要经过一定的训练和练习,掌握正确的阅读技巧和方法,以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
引导学生理解文本 内容,把握文章主 旨和作者意图。
指导学生掌握阅读 技巧和方法,提高 阅读能力和阅读效 率。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培养批判性思维和 创造性思维能力。
注重学生的个体差 异,提供个性化的 阅读指导和支持。
总结阅读内容,帮助学生巩固记忆 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提出问题和建议 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享阅读心得和体会 布置作业,加强阅读训练和提高阅读能力
合提升。
评价上注重整体 效果:评价阅读 教学效果时,应 从整体上评估学 生的阅读能力和 素养是否得到提
高。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 位,发挥学生的主 体作用
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和创造性,培养学 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注重学生的个性发 展,关注学生的兴 趣和需求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教学过程,促进师 生互动和合作学习
《稻草人》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及反思
《稻草人》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及反思一、引言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如何进行《稻草人》这篇小说的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并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小说中深刻的主题,并培养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 理解《稻草人》的主要情节和主题;- 探索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及其象征意义;- 分析小说中运用的叙事技巧及其对故事发展的影响;-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文学鉴赏能力。
2. 教学准备- 确保每位学生都有一本《稻草人》小说;- 准备课堂讨论所需的问题、素材和活动;- 提前阅读并准备对小说中的重要片段进行分析。
3.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导性问题激发学生对主题的思考,并引起他们的兴趣。
(2) 预习导入:让学生快速浏览整本小说,并提出他们对小说的猜测和期望。
(3) 阅读和讨论:指导学生逐章阅读小说,并在每章结束后组织小组讨论和整体课堂讨论。
教师既可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也可以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和观点。
(4) 人物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小说中的主要角色,并分析他们的性格、动机以及象征意义等。
(5) 叙事技巧分析:引导学生探索小说中使用的不同叙事技巧,比如回忆、倒叙和象征等,并讨论这些技巧对故事情节和主题的影响。
(6) 总结和归纳:引导学生总结他们在阅读《稻草人》时的收获和体会,并对小说中的主题和意义进行归纳。
三、教学反思在本次阅读指导课中,学生通过深入研读《稻草人》小说,对文学作品的分析和理解能力得到了提升。
以下是一些反思:- 教师应提前准备好问题和讨论素材,以引导学生思考和参与课堂讨论。
- 在课堂讨论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和观点,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 教师应提供足够的时间给学生进行阅读和讨论,以促进他们对小说细节和情节的深入理解。
- 在人物分析环节中,教师应重点引导学生关注人物形象的象征意义,帮助他们理解作家所要表达的思想和主题。
高中语文小说阅读教案
高中语文小说阅读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小说的基本构成要素,包括人物、情节、环境等。
2. 分析小说中的人物性格特点及其心理活动。
3. 探讨情节的发展与人物心理变化之间的关系。
4. 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选取一部适合高中生阅读的短篇小说,如鲁迅的《祝福》、莫泊桑的《项链》等,围绕小说的主要内容和主题进行教学。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或播放与小说主题相关的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引入新课做铺垫。
2. 快速阅读:让学生快速阅读全文,了解故事大意,对小说有一个整体的感知。
3. 细读课文:指导学生细读课文,重点关注人物的言行举止,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4. 讨论交流:分组讨论,每组针对一个主要人物,探讨其心理活动和性格发展,以及这些因素如何影响情节的推进。
5. 情节梳理:教师引导学生梳理故事情节,明确故事的起承转合,理解情节与人物心理之间的相互作用。
6. 主题探究:通过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小说的主题意义,以及作者想要传达的思想情感。
7. 拓展延伸: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类似事件,让学生进行比较分析,培养同理心和社会责任感。
8.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写一篇读后感,分享自己对小说的理解,以及对人物心理和情节发展的思考。
【教学方法】- 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出自己的见解。
- 案例分析:通过具体的文本分析,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
- 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
【评价方式】-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评估其参与程度。
- 读后感质量:通过学生的读后感来评价其对小说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 小组讨论成果: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贡献和合作精神。
新教材高考语文小说阅读《“恍恍惚惚”不恍惚——于细微处见神韵,探寻高效阅读路径》教学设计
《“恍恍惚惚”不恍惚——于细微处见神韵,探寻高效阅读路径》教学设计株洲市十三中赵红宇【考点分析】:在近六年全国卷小说阅读题命制上,主观题抛开模板答题的方式,因文设题,注重规范化、系统化、知识化、创新化,客观选择题考查全面多样,注重整体阅读,注重细节化、情境化。
两类题都需要考生阅读时细致入微,关注情境,深入理解文本,缘问而答。
【学情分析】在整体情境下,文学作品语言有很多细微之处,因它们往往富含意蕴,越来越受命题者青睐。
但考场的紧张氛围和他们平时粗放的阅读习惯,让考生阅读时往往走马观花,忽视这些细微之处。
【教学目标】1.落实对文本整体的有效阅读与解构的指导,确保文本意义理解/价值指向不“偏航”。
2.以积极有效的个性化阅读为突破口,引导学生关注情境,品读文学作品的细微之处,理解文章深层意蕴,缘问准确作答。
【教学重点】采用圈点批注精读法,引导学生个性化阅读,关注情境,品读文学作品细微之处。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对文本细微之处的理解,结合问题,探寻答题路径,规范精准作答。
【教学资源】代表性的文字、图片资料,原创性的多媒体教学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设计思想】近几年的高考文学作品阅读在注重整体阅读的同时,注重细节化、情境化。
无论客观题还是主观题都需要考生在阅读文本时细致入微,关注情境,深入理解文本,缘问而答。
但考场的紧张氛围和同学们平时粗放的阅读习惯,让大家在阅读时往往走马观花,忽视这些细微之处。
本设计旨在培养学生在考场中也能细致读文的习惯。
以萧红的《九一八致弟弟书》为范本,引导学生运用圈点批注法细读文本,品读文本中一些富含意蕴的词句,解读其中深意,缘问准确作答。
【教学过程】:一、观考题,知规律(设计意图:用高考真题导入,给学生更直观感受。
大约3分钟)师用2张PPT展示高考文学作品阅读的客观题与主观题,导入新课:近几年的高考文学作品阅读在注重整体阅读的同时,注重细节化、情境化。
无论客观题还是主观题都需要考生在阅读文本时细致入微,关注情境,深入理解文本,缘问而答。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小说阅读复习(公开课获奖教案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小说阅读复习(公开课获奖教案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复习目标1.认识小说文体特征。
2.了解考场阅读要求,提高学生快速阅读、整体把握的能力。
重点:1.小说三要素、小说的分类。
2.初步把握小说的情节、环境、形象、主题。
难点:掌握快速阅读、整体把握的方法。
设计思想高考文学类文本小说命题总体上会围绕小说的情节、人物、环境、主题等要素展开,但从不套路化,非常讲究命题的具体性和文本的针对性,对考生文本阅读要求高,尤其是对文本的速读、整读、细读、深读能力要求更高;对考生的思维素养要求高,要求思考具有严谨性、全面性、清晰性,突出围绕人物形象的设题。
鉴于对文本阅读的高要求,在一轮复习过程中一定要改变重做题、轻阅读的习惯,要把复习的重心放在对文本的阅读上。
既要作整体把握阅读训练,如勾画核心句,划分层次,提炼要点,概括主旨,感知形象及特点等,又要作文本局部的精读或深读训练,如局部文字的内部层次,关键词语的含义,以及该文字与上下文的关联等。
教学设计一、认识小说文体特征小说是文学的一大类别,是一种与诗歌、散文、戏剧并列的叙事性文学体裁,它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综合运用语言艺术的各种表现手法,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广泛地、形象生动地反映社会生活。
1.小说三要素无论什么样的小说,都必须具备的三个要素,就是人物、情节和环境。
小说都是重在写人物的,“文学即人学”,小说创作的中心任务就是要塑造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而塑造人物形象一般离不开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一定的生活环境,所以人物、情节和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塑造人物形象,安排故事情节,描写典型环境也就成了传统小说的基本艺术特征。
(1)小说中的人物小说中的人物,我们称为典型人物;这个人物是作者根据现实生活创作出来的,他不同于真人真事,“杂取种种,合成一个”,通过这样典型的人物形象反映生活,更集中、更有普遍的代表性。
(2)小说的故事情节小说主要是通过故事情节来展现人物性格、表现中心的。
小说阅读指导(人教版高三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小说阅读指导(人教版高三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小说阅读指导(人教版高三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1小说阅读指导(人教版高三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概述该教案的目的在于通过对高三必修小说《红楼梦》、《秧歌妇女的艰苦岁月》的阅读,让学生们培养阅读小说的技巧,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同时也能够提升学生们的思辨能力、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与标准1.能够运用文献分析方法,分析小说的语言、结构、主题、形象等要素,掌握小说中的意义和价值。
2.能够通过分析小说中的人物、情节、环境等要素,理解小说中的内涵和外延,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能够通过重点细读和整体把握,领会小说的主题和思想,提高思维和表达能力。
4.能够在小说阅读中体验美的享受,提升文学欣赏能力。
三、教学步骤及方法1.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小说的阅读方法和技巧,介绍小说的语言、结构、主题等要素。
2.让学生重点阅读小说中的人物、情节、环境等要素,理解小说的内涵和外延,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让学生深入探究小说的意义和价值,理解小说的主题和思想,提高思维和表达能力。
4.通过小组讨论、课堂演讲等方式,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小说的理解和感悟,提高表达能力。
5.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选择一本小说进行阅读和研究,提升文学欣赏能力。
四、教学手段1.板书:阅读技巧和方法、小说的语言、结构、主题等要素。
2.多媒体设备:播放小说的相关视频、音频等资料。
3.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阅读小说的讨论,交流自己的思考和疑问。
4.课堂演讲:邀请学生在课堂上分享自己的对小说的理解和感悟,提高表达能力。
五、教学评价1.课堂参与度:学生是否积极参与讨论和表达。
2.作业完成度:学生是否按时完成布置的阅读任务和课堂作业。
3.考试成绩:学生是否能够在考试中正确理解小说的内容和意义。
4.课外阅读:学生是否能够在课外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小说进行阅读和研究。
六、教学反思1.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阅读小说,通过自己的思考和疑问,提高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重难点04 文学类文本阅读之小说阅读方法(二)-备考2023(解析版)
重难点04 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之把握整体阅读方法(二)小说情节、环境、人物及主题的关系小说常见主题小说阅读步骤——读文“4步法”第一步:划分层次,初识情节小说本质上也是一种记叙文,可以按照记叙文的阅读方法先明确记叙的对象、事件及其前因后果,把握事件“发生——经过——结果”的完整过程;也可以按照小说情节的基本结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来把握。
无论选择哪种方式,都必须划分层次,概括层意。
第二步:依托情节,初识人物通过情节的发展以及情节发展过程中对人物的描写(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初步判断人物的身份、地位、职业,生活的具体环境,有哪些言行和想法,与其他人有着怎样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初步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
在这一步中不要忽视次要人物对主要人物的直接评价语。
第三步:抓住时空,初识环境人物总是生活在一定的时空里。
从时间上看,人物生活在什么时代里;从空间上看,人物生活在哪个特定区域内(如南方或北方,城市或农村等)。
抓住了人物生活的时空特点,就初步认识了小说中的环境特点及作用。
当然,在这一步中如能注意到文中环境描写的句子,并能快速概括其特点及作用,那就更好了。
第四步:提炼整合,初识主题把握住小说的主题是读懂小说、整体把握的具体体现,但小说的主题表达不像论述类文本那样直白,也不似散文用抒情议论来表达,它往往通过象征、暗示、比拟等手法,让读者借助情节、环境等感悟出来。
这就是阅读小说“入”和“出”的过程,是“悟”的过程,要在综合归纳上下功夫,除了要联系小说的三要素看主题外,还可联系小说的标题、题材、含有意蕴的段落和语句,这样多方联系综合,才能准确概括出小说的主题。
1、试题位置:小说,在高中教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也是高考考查的重点之一。
自2010年国家考试中心将命题卷称为“新课标全国卷”以来,文学类文本阅读一直聚焦在小说阅读上,小说阅读成为了高考测试中的必考内容,目的就是要全面地考查学生的语文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统编高中语文教材 “整本书阅读”:如何完成“整本书阅读”单元的教学任务
统编高中语文教材“整本书阅读”:如何完成“整本书阅读”单元的教学任务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安排了两个“整本书阅读”单元,分别是必修(上册)第五单元费孝通的学术著作《乡土中国》和必修(下册)第六单元曹雪芹的长篇小说《红楼梦》。
一、认真阅读《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学习任务群的内容,把握其精要“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学习任务群的核心目标是帮助学生“建构阅读整本书的经验,形成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提升阅读鉴赏能力,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围绕核心目标,具体又分为“学习目标与内容”和“教学提示”两部分内容。
“学习目标与内容”的第1条,我们应重点关注“综合运用精读、略读与浏览的方法阅读整本书”这句话。
这是“探索”“门径”“形成和积累”“经验”“读懂文本,把握文本丰富的内涵和精髓”的必由之路。
第2、第3条分别针对“一部长篇小说”和“一部学术著作”,指出“通读全书”是读整本书的底线要求。
其中,长篇小说要求“从最使自己感动的故事、人物、场景、语言等方面入手”;学术著作要求“勾画圈点,争取读懂”。
两部作品都重点强调“梳理”“探究”的学习活动或阅读方法。
第4条提醒我们要“利用”整本书“正文”以外的内容或信息。
因为无论是“书中的目录、序跋、注释等”,还是“作者信息、作品背景、相关评价等”,对“深入研读作家作品”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第5条指出无论是作品理解、情感体验、精神滋养、语言运用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还是学习作业的“撰写”与“分享”,都应落实到学生“个人”“自己”具体的实践层面。
“教学提示”则是给教师教学的提示。
“安排1学分,18课时”,既出于任务群课程比重的考虑,也在于明确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提出专题学习目标,组织学习活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讨论与交流”,而不是“以教师的讲解代替或限制学生的阅读与思考”。
“课时可安排在两个学期,宜集中使用”而不是分散,目的是“便于学生静下心来,集中时间和精力认真阅读一本书”。
【单元整体教学】打开小说阅读的三把钥匙——统编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单元整体教学】打开小说阅读的三把钥匙——统编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设计意图统编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选编了四篇风格各异、写法不同的中外小说,单元的人文主题是世态人情。
单元编写要求在学习中要梳理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欣赏小说的语言、把握小说的不同风格、了解作品中折射的世态人情和时代风貌、理解小说主题、感受作品的社会意义。
其中,《孔乙己》以小伙计的视角,以咸亨酒店为背景,截取生活的几个场景,塑造了一位被残酷地抛弃于社会底层、生活穷困潦倒、最终被强大的黑暗势力所吞没的读书人形象,“描写一般社会对于苦人的凉薄”[1];《变色龙》围绕狗咬人的事件,以讽刺幽默的手法塑造了一个溜须拍马、谄上欺下、见风使舵、趋炎附势的小人形象,揭露了沙皇俄国统治下的社会黑暗和官僚阶层的厚颜无耻;《溜索》以散文化的笔法描述了马帮气定神闲地乘着溜索跨越怒江大峡谷的经过,突出马帮人的勇敢、沉着和冷静,展现了马帮汉子的彪悍和野性;《蒲柳人家》(节选)以中国古典小说和民间说唱艺术的表现手法塑造何满子、一丈青大娘、何大学问三个鲜活的人物形象,再现20世纪30年代京东北运河一带农村的风景习俗、世态人情。
在这个单元之前,学生已经在七、八年级,特别是九年级上册的第四单元专题学习过小说,对于小说的文体特征和文体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具备了阅读小说的基本能力。
但之前的小说学习更多地停留在对故事情节的梳理、人物形象的分析、环境作用的分析和文章主旨的理解上,而这个单元的小说学习不仅要巩固之前的学习成果,更重要的是能力上要迭代升级,注重小说阅读策略的掌握,这既是教材编写的要求,也是初、高中教学过渡的要求,更是学生综合素养提升的要求。
单元整体设计的核心任务是“录制一个8分钟以内的微课,分享小说阅读的一种策略”。
这一核心任务属于学法指导,本质上为小说欣赏,本单元四篇风格鲜明的小说提供了阅读小说的多种角度。
学生可以在梳理情节的基础上,利用叙事学的对话理论,品析人物之间对话的特点,探究小说的主题,理解小说的社会意义;学生可以从语言表达入手,品味白描式的动作描写、幽默式的语言描写、洗练式的语言描写、乡土味语言描写,分析人物形象,解读小说的语言风格;学生还可以从叙事视角入手,分析视角不同产生的效果,感悟小说叙事特色……总之,以单元课文为样例,为学生提供打开小说阅读的三把钥匙:品味人物对话、分析语言风格和赏析叙事视角。
小说阅读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小说阅读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小说阅读是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的重要环节,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和对小说的理解能力。
本文将介绍一些有效的小说阅读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小说阅读教学。
一、情境化教学法情境化教学法是在教学过程中营造出相关的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小说的情节和人物性格。
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表演、角色扮演等方式,将小说中的情节、人物和场景再现出来,让学生亲身感受和体验。
通过身临其境的教学情境,学生能够更深刻地理解小说的内涵,提高阅读的兴趣和积极性。
二、分层阅读教学法分层阅读教学法是指将小说按照不同的层次进行阅读,逐层深入,梳理出小说的主线和支线,帮助学生更有条理地理解小说。
教师可以从整体到细节的方式进行教学,先引导学生了解整个故事的大致内容和结构,再逐步展开对每个章节、段落和人物的分析。
通过分层教学,学生能够更全面地理解小说的内涵和结构,提高阅读的深度和广度。
三、主题式教学法主题式教学法是将小说的主题作为教学的核心,围绕主题展开教学。
教师可以选取小说中的一个主题,如人生观、价值观等,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探讨。
通过对主题的讨论和分析,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小说的思想内涵和作者的用意,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思考能力和批判思维。
四、课外拓展教学法课外拓展教学法是将小说阅读与学生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拓宽学生的阅读广度和深度。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的阅读活动,如参观纪念馆、写读后感等。
通过将小说与实际经验相结合,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小说的背景和文化内涵,提高阅读的实践性和实际效果。
五、多元评价教学法多元评价教学法是将小说阅读的评价方式从传统的考试成绩评价转变为综合素质评价。
教师可以通过作品展示、读书笔记、读后感等方式进行评价,充分展示学生的阅读成果和理解能力。
通过多元评价,学生能够更全面地了解自己的阅读水平和成长,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动力。
2023年安徽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
2023年安徽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小学语文专业知识真题考生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在试卷、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姓名、考点、准考证号,在答题卡背面左下角填写姓名和座位号,每个空格只能填写一个阿拉伯数字,要填写工整,笔记清晰。
2.请考生认真核对答题卡所粘贴的条形码中的姓名、准考证号、座号与本人姓名、准考证号、座号是否一致。
3.答题前,请仔细阅读答题卡上注意事项要求...............。
答选择题时,用2B铅笔把对应题目答案标号涂黑,如需要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涂黑其他标号。
4.答其他题目时,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必须在题号所提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试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5.考试结束,务必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6.本考试为闭卷考试,满分12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一、基础知识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20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是(3分)A.潜(qián)伏竞(jìn)赛舆(yù)情相辅(fǔ)相成B.未遂(suí)驰骋(chěng)倔(jué)强不屑(xuè)一顾C.炮(páo)制处(chǔ)暑折(zhē)腾悬崖勒(lè)马D.旋(xuàn)风削(xiāo)发妩(fǔ)媚翘(qiáo)首以待答案:C解析:A竞(jìn g)赛舆(yú)情;B未遂(suì)不屑(xiè)一顾;D削(xuē)发妩(wǔ)媚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A.锤练辐射水泻不通遮天蔽日B.脉膊陷阱世外桃园黄粱一梦C.荣膺罗嗦姗姗来迟伶牙利齿D.攒动振奋锋芒毕露呕心沥血答案:D解析:A锤炼水泄不通;B脉搏世外桃源;C啰嗦伶牙俐齿3.下列句子中,标点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里有个好听的名字——耕读空间,既是书店,又是图书馆,还经常开展文化沙龙。
例谈小说教学应重视的三个问题
例谈小说教学应重视的三个问题小说教学作为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地位不容小视。
但从我多年的教学实践来看,对于最具有文学性可读性的小说,学生也存在阅读兴趣不浓的现象。
原因是多方面的:轻视学生阅读小说起始的粗糙的整体感受;过分注重小说的思想性,忽略其艺术性;注重权威的定论,轻视学生可能肤浅但独特的见解。
针对以上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我认为在小说教学上,应重视以下问题。
一、重视学生阅读的“整体初感”我所说的“整体初感”,是指学生在初读小说时,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阅读体验及人生经验,对小说进行迅速的、直接的感知和整体的把握。
现代阅读理论告诉我们,读者在阅读时一方面要从文本获取信息,另一方面需要调动自己的人生阅历和语言图式对文本信息进行加工。
阅读的实质,就是文本的意义结构和读者的意义结构在某一点上“相遇”。
换句话说,读者人生阅历和言语图式的多样性和复杂性,验证了阅读整体初感的多样性、复杂性。
诚然,学生由于人生阅历和言语图式不足,对文本的初步阅读确实“存在难以避免的粗糙与偏狭”(李海林《语文本体与语文构成》),如读《项链》只关注情节的精巧,对主人翁玛蒂尔德只看到她肤浅虚荣的一面,对路瓦栽先生则只看到他的平庸无为。
但恰恰是这些“粗糙与偏狭”的理解,非但不会将小说教学带入困境,反而为小说教学确立了起点,指引了方向,拓展了空间。
小说教学的本质就是消除初读时的“粗糙与偏狭”,提升整体初感的质量,达到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目的。
可是反观我们的小说教学,课堂中漠视、否定学生整体初感的现象时有发生。
有这么一个案例,某教师教《陈奂生上城》,第一环节是导入,很感性:“每次读陈奂生,我都会想起父亲,想起童年生活。
父亲终日劳碌,寡言少语,节俭本分,易于满足……”随着老师声情并茂的娓娓叙述,学生脸色慢慢变得严肃而神圣起来。
第二环节是“阅读与交流”,学生自读课文后交流,对陈奂生形象的认识基本跟导语中父亲形象保持了一致。
这就是否认学生整体初感的多样性,把感知成品事先强行灌输给学生,尽管方式比较温情。
六年小说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六年小说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本次教学的目标是帮助六年级学生全面理解和欣赏小说作品。
通过本单元的教学,学生将能够:1. 熟练运用阅读策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2. 掌握小说的基本结构和要素,包括主题、情节、角色等;3. 增强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4. 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力。
二、教学内容1. 小说的定义和特点- 介绍小说是一种虚构的叙事文学作品,与其他文学体裁的区别;- 分析小说的基本特点,如人物塑造、情节发展、语言表达等。
2. 小说的主题与情节- 解读小说的主题和情节,并通过例子进行解析;- 引导学生分析小说的主次情节,理解情节结构和发展。
3. 小说的角色形象- 分析小说中的主要角色,包括主角和配角,了解他们的性格、行为和形象塑造;- 引导学生思考角色形象的变化和发展,以及与故事情节的关联。
4. 小说的语言表达- 分析小说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对比等;- 引导学生分析小说中的意象,理解作者通过细节描写和语言表达所传递的信息。
5. 小说的评价与欣赏- 培养学生对小说作品的鉴赏能力,引导他们提出自己的评价和见解;- 导读优秀小说作品,引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热爱。
三、教学方法1. 情境式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2. 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和活动,促进学生间的合作与交流;3. 提问引导法: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4.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经典小说案例,引导学生理解小说的结构和要素;5. 课外阅读法:推荐学生阅读相关小说,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
四、教学过程本单元的教学时间为两周,具体教学过程如下:第一周:1. 介绍小说的定义和特点,与学生讨论小说与其他文学体裁的区别;2. 分析小说的主题与情节,通过案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3. 导读一部简短小说,并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主题和情节。
第二周:1. 分析小说的角色形象,让学生了解主要角色的性格和行为;2. 探讨小说的语言表达,引导学生分析修辞手法和意象;3. 引导学生评价与欣赏小说作品,通过小组分享和班级展示的形式,培养学生的文学审美情趣。
高中小说阅读之细读策略研究
高中小说阅读之细读策略研究摘要: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语文小说阅读教学其主旨在于培养学生品味语言的能力,深入领会作品内涵,丰富历史和人生涵义,这些目标的达成都有赖于文本细读。
尤其是教材中“定篇”类选文教学时,通过细读学生能从文本细微处入手,找到阅读文本、理解人物的抓手,从而提升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
但是,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实施,当前小说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也随之显现出来,那么如何改善当前阅读模式,利用文本细读才能让小说的教育意义最大化是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就以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语文课堂中小说细读教学进行研究,探究文本细读的现实价值与意义。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语文;小说阅读;细读策略引言高中语文小说细读教学主要是为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语文阅读能力,在小说细读过程中扩宽学生的阅读视野,让学生在文章中去寻找拓宽自己知识面的内容,更好把握文章的主旨。
但是从以往小说教学成果来说,小说阅读教学问题也日渐明显,除了教学环境、课堂教学氛围、教师自身因素之外还有其他影响。
文章从小说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以细读教学改善当前阅读现状进行分析,发掘小说细读对于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意义,如何在达到预期教学目标的同时响应新课标指导,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一、高中语文小说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一)教学目标不够明确小说阅读教学并不是独立于语文教学而存在的,它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拓展阅读视野的重要途径,但是当前传统教育思想根深蒂固,教师教育观念扭转不及时,在小说阅读教学时,教学目标模糊,其教学目的性不强,这就导致了学生在小说自主阅读时学习效果差,自主性不高,难以达到预期教学效果。
(二)教学内容没有联系实际在高中语文小说阅读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小说阅读理论知识的教学,忽略了学生学习兴趣以及学习习惯的培养,小说教学内容过于形式化与实际生活内容相差甚远,学生很难在脑海中构建出小说中的画面感,课堂教学氛围压抑,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与新课改要求相悖而行的同时影响学生阅读思维和阅读能力的提升。
强化学生阅读能力与表达能力的《平凡的世界》教学方案
强化学生阅读能力与表达能力的《平凡的世界》教学方案一、引言《平凡的世界》是中国作家路遥创作的长篇小说,被誉为现实主义文学的经典之作。
通过深入细腻地描绘了一个普通农村家庭的生活,展现了时代背景下人物命运的巨大变迁。
本教学方案旨在帮助学生提升阅读和表达能力,并加深对社会历史背景与人性坚韧力量的理解。
二、教学目标1.提高学生对《平凡的世界》整体情节和细节内容理解能力;2.培养学生分析和解读文本的能力;3.激发学生对历史文化背景的思考与探索;4.提升学生对人性与命运议题的思考与理解;5.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内容及安排1. 阶段一:引入及预备知识(2课时)•导入话题,简要介绍《平凡的世界》背景及作者信息;•组织学生进行主题讨论,激发学生对小说的兴趣;•引导学生了解小说创作背景和历史背景。
2. 阶段二:阅读与理解(6课时)•分段指导学生阅读小说,提醒注意重要情节和细节;•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分析人物形象、情节发展等方面的意义;•引导学生进行个人或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心得。
3. 阶段三:思考与探索(4课时)•探究小说中蕴含的社会历史背景,引导学生思考文本与现实的联系;•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对人性、家庭、社会等议题进行深入思考;•设计互动活动,让学生通过辩论、角色扮演等方式深入探讨。
4. 阶段四:写作与表达(4课时)•引导学生成为文本作者或读者的角色,写下对某一场景、人物或主题的感悟;•带领学生进行写作指导,提升他们的表达能力;•组织展示环节,鼓励同学们互相欣赏和交流。
5. 阶段五:总结与评价(2课时)•引导学生回顾整个学习过程,总结收获和成长;•设计小组活动,进行评价和反思;•提供一份简短的测试,以检验学生在阅读、理解和表达方面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及手段1.教师讲授与指导相结合:教师通过讲解重点知识、布置任务和指导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小说。
2.学生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角色扮演和辩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
小说主题阅读教学设计
小说主题阅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和分析小说的主题,并表达出自己的见解。
2. 学生能够描述和比较不同小说中的主题,并对其进行评估。
3. 学生能够从小说中获取启示,并将其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教学准备:1. 打印或复制多个小说的文本,确保每个学生都有一本小说可以阅读。
2. 准备笔记本或工作表,供学生记录他们的观察和分析。
3. 确保教室中有足够的讨论空间,并可以显示教师提供的示例或资源。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活动(5分钟)用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或情境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思考与主题相关的问题。
例如:“你最喜欢的一本书是什么?为什么你觉得这本书特别吸引你?”第二步:引导学生了解主题(15分钟)解释什么是小说的"主题",它是通过故事中的情节、人物和象征手法来传达的核心理念。
引导学生注意到小说中所涉及的共同主题,例如友谊、成长、权力等。
第三步:指导学生寻找主题(30分钟)让学生选择他们感兴趣的一本小说,并给予他们足够的时间来阅读。
学生需要仔细观察和记录那些涉及主题的关键情节、对话和人物。
第四步:小组讨论(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分享他们选择的小说以及他们对其中主题的观察。
鼓励他们互相提问和分享意见,以深入思考和理解主题。
第五步:整体讨论(15分钟)邀请每个小组分享其主题观察和发现。
激发学生的思考,帮助他们理解不同小说中的多样主题,并比较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第六步:个人总结(10分钟)要求学生在笔记本或工作表上写下他们对所选择小说主题的个人见解,并解释为什么他们认为这个主题是重要的或有意义的。
第七步:展示和评估(10分钟)邀请一些学生分享他们的个人总结,并引导班级对他们的见解进行评估和讨论。
教师可以提供反馈和进一步的思考指导。
教学延伸:1. 让学生进一步研究一个特定的主题,并与其他学生分享他们的发现。
2. 邀请学生撰写关于自己喜欢的一本小说的主题分析文章。
3. 帮助学生选择适合他们感兴趣的其他主题,并探索这些主题在文学作品中的呈现方式。
阅读课 《亲爱的汉修先生》教案
像这样的信,书中有的是,你还能从其中了解些什么呢?是不是想一睹为快呢?打开书,阅读吧!
备课手记
课
后
反
馈
课题
阅读指导课
课型
科目
阅读
时间
年级
三年级
班级
三4
教
学
目
标
1、引导学生把握书的内容,并且在阅读中真正与书中的人物对话,从中受到熏陶感染。
2、通过多种形式的阅读引领,引导孩子有效地阅读,从中感受阅读的乐趣,学习阅读的方法。
读目录
1、翻过了书的封面,就是书的——目录,我们来读一读。
2、看了书的目录,你知道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
3、我们再整体地看一下目录,你有什么发现?
(作者写了四章“亲爱的汉修先生”,四章“鲍雷伊的日记”;这本书与一些书不同的地方就是,整本书以鲍雷伊的日记和书信的方式安排故事,在鲍雷伊的书信里,在鲍雷伊的日记里,我们会看到一个真实的世界,这个世界里充满爱,也充满了痛,但更多的是带给我们的收获。)
小游戏:【出示图中人物图片】猜猜他们是谁?
4、这本书的情节都是用书信和日记的方式呈现的,是鲍雷伊向作家汉修先生倾诉生活中的酸甜苦辣。老师算了一下,这些日记和信件共有62篇,在这些大大小小的事情中,有他的烦恼,他的快乐,他的种种生活。读了这本书后,有没有哪一篇或哪部分内容让你感触很深,让你觉得感动,好笑,或者遗憾、伤心、气愤等?(学生自由说。)【追问:有没有让你伤心的地方?感动的?】
2、通过重点语段赏析,掌握一些基本阅读方法。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使学生受到热爱生命、关爱他人的教育。
教
材
及
学
情
分
析
1.教学准备:《亲爱的汉修先生》实体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过学习,我收获很多,对理论知识更加系统,现总结如下;
一现代文学作品教学包括小说、散文、诗歌、戏剧教学。
小说教学关注整体阅读和细节阅读。
整体阅读培养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一篇文章出自怎样的社会背景,反映怎样的社会主题,里面人物表现如何。
细节阅读培养学生细腻的感受能力,人物举手投足之间,有怎样的心理变化和思想感情,学生设身处地感受人物,有助于丰富他们的情感世界。
比如学习《孔乙己》,必须将人物放在当时特定的时代背景中,学生才能初步体会的孔乙己的悲哀来自悲哀的社会。
散文教学关注选材、表达和美的欣赏。
没有材料不能写成散文,选材范围广。
有国家大事也有日常小事,只要我们眼中看到、耳朵听到的都可以成为素材。
教会学生以宽阔的胸襟面对生活。
表达的应该是作者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是人类对真善美的追求。
只要主题正确,可以采取不同的表达方式和修辞方法。
不管用什么方法,都应带给人美的享受。
如朱自清的《背影》,选自生活小事,却表达出父子深情。
诗歌教学要读清韵律,感受诗的韵律美。
理解诗的一些修辞,表达的技法。
读懂诗的含义。
挖掘诗的隐义。
结合学生学习特点,讲解与理解结合。
如艾青《大堰河——我的保姆》,先让学生听读、自读、齐读、单读,让学生在读中体会诗人思想感情。
再学习诗中景物描写的特点,深入挖掘当时的社会背景以及人物心理。
戏剧教学关注两方面:
首先是从整体上了解戏剧故事的大意。
无论是从了解的角度讲还是从阅读的角度讲,引导学生把握戏剧的主体内容,对于他们的整体思维训练是有好处的。
即使没有深入戏剧的内容,这对于中学生,打下他们的文学基础也有好的作用。
其次是在有可能的情况下,要引导学生学会品析戏剧的两种基本方法。
一种是故事的矛盾冲突法。
另一种是语言的品析法。
戏剧文学的矛盾冲突,主要指戏剧作品中的故事的情节发展过程.。
一般包括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有的还有尾声)等几个部分。
语言即台词,台词的一个主要特点就是要求剧中的对话、独白等语言能表现说话人的个性特点,与他的年龄、经历、教养、生活习惯、社会地位相符合,表现出他特有的思想感情。
其次,台词还要求语言简明精炼,含义深刻,使读者和观众既易于理解,又有想象的余地。
二说明文教学
说明文教学,首先要让学生读懂说明的事物或事理。
为了训练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首先在学生脑海里建立起这个概念,就是他们要在文中准确快速的提取相关信息。
这样,一说到提取信息,学生已建立起这个条件反射,所以问题提出之后,学生能比较快速的集中精力筛选信息,即快又准。
培养了注重观察的好习惯。
说明文教学,要注意提高学生阅读科技文章的兴趣,间接培养科学精神。
为了培养学生阅读说明文的兴趣,可以先设问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如学习《海洋是未来的粮仓》,我问学生,假如地球上人口剧增,终于有一天人类的粮食出现危机,我们该怎么办?问题提出后,学生纷纷发言,有的说储存粮食,有
的说等死,这时我适时引出标题,学生带着强烈的好奇心开始了学习。
将文本与生活联系,加强了说明文内容的真实性,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说明文教学,还要注意体会自然与科技中的人文内涵。
说明方法以及说明顺序,都是为了说明内容服务。
《海洋是未来的粮仓》多次运用列数字,举例子等说明方法,这些全是为说明海洋有丰富的物质资源可供人类食用。
用实例证明海洋的确是未来的粮仓,具有不可辩驳的说服力。
文学性语言的品读,要为理解科学知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