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地租
第八章土地资源配置
第二节 土地资源产业部门间配置
一、土地资源的农业内部配置
农地收益包括:经济收益、社会收益和生态收益等。
对于具有多宜性的地块,用地类型的改变取决于对几种可
能的农地利用类型边际收益的比较。
2 1
农
农
用
用
地
地
类
类
型
型
的
的
边
边
际
际
收
收
益
益
O1
x1 x2
O2
边际效益驱动下的农地内部流转
第二节 土地资源产业部门间配置
第二节 土地资源产业部门间配置
一、土地资源的农业内部配置
农地收益的效用(U):一定类型的农地收益(第i类收益 用bi表示)满足人们生产生活需求的程度。
农地收益效用函数:U=u(bi),其具有与一般效用函数类似 的性质:
U’=u’(bi)>0
U”=u”(bi)<0
即随着农地收益增加,其总效用在增加,但效用的增加速 度趋于减缓(边际效用递减)。
不同地区间配置实质上是指对某种土地利用行为寻找合适 的区位来实现落地,或者具体的企业寻找合适的地块建造 厂房的决策。
因此,土地资源的配置不是直接的土地配置,而是土地承 载的反馈,是被承载体在部门、时间和空间上的配置。
第一节 土地资源配置的概念与内涵
三、土地资源配置效率的一般分析框架
帕累托提出的“帕累托效率”和“帕累托改善”是新古典经济学 研究效率问题的分析框架核心。
二、土地资源农村向城市的非农化配置
土地非农化(农地非农化):指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城市 土地需求者通过经济手段或者行政手段,将城市附近农村 土地转变为城市土地,以满足城市土地需求的过程。
资本主义土地私有权与地租
2013-7-11
5
第一节 资本主义地租的本质
第二、来源不同。 封建地租来源于农民全部的剩余劳动或剩余 产品,甚至还包括一部分必要劳动或必要产品; 资本主义地租来源于农业工人创造的超过平均 利润以上的超额利润。 第三、体现的关系不同 封建地租体现封建地主剥削农民的关系;资 本主义地租体现土地所有者、农业资本家共同 剥削农业雇佣工人的关系。
2013-7-11
18
第三节 绝对地租
一、绝对地租的形成 1. 绝对地租的涵义 指租种任何土地都必须要缴纳的地 租。它由农产品价值超过社会生产价格 的超额利润转化而来。 2. 绝对地租的形成
2013-7-11
19
第三节 绝对地租
例:
生产 价格 (元) 绝对 地租 (元)
剩余 剩余 平均 生产 资本 价值 价值 价值 利润 部门 有机构成 (元) 率% (元) (元)
第八章
资本主义土地所有权和地租
2013-7-11
1
第八章 资本主义土地所有权和地租
第一节 资本主义地租的本质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级差地租 绝对地租 土地价格
2013-7-11
2
第一节 资本主义地租的本质
一、资本主义地租的涵义 二、资本主义地租与封建地租的区别 三、地租和租金
2013-7-11
3
第一节 资本主义地租的本质
一、资本主义地租的涵义
指农业资本家因租种土地而交给土 地所有者的,由农业工人创造的超过平 均利润的那部分剩余价值,反映了农业 资本家和土地所有者共同剥削农业雇佣 工人的关系。
2013-7-11
4
地租名词解释
地租名词解释
地租是指国家或行政区划单位向地主征收的税收,古称田赋,是土地所有权的经济表现形式,根据其特征可分为田租、屯租和林租等。
地租最早出现在我国的商朝王朝,当时的地租一般由“租章”的形式进行缴纳。
租章是以地主的住宅、商业、交通等类别共同形成的税收,这样的税收比较轻松,容易被接受。
后来出现了以“服役”为形式而作为税收的地租,被称为军赋。
它比租章更轻松,更容易接受。
随着历史的发展,地租不断改革发展,国家也不断加强税收体系的管理和监督,增加税收的收入,以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发展。
现在,地租是由国家单位向地主征收的税收,其价值在国家的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地租的税收类型主要有四种:一是田租,也称为土地租,是指地主从土地所有者租赁土地,以一定数量的谷物和钱款来支付租金;二是屯租,指在屯田地域内,地主征收租金,如谷物、鱼类、动物等;三是林租,指地主从森林地域征收林租,如油、肉、木材等;四是渔租,指地主从渔民征收渔租,如鱼、虾、贝类等。
国家对地租的要求主要是确定农田的使用权和依法征收,以及推行现代化的农业开发模式,如农业综合开发模式,改变传统农业地租收取方式,使支付地租能更多地吸引农民参与耕种种植,借此实现社会经济发展。
另外,国家还要规范农民地租行为,以防止土地利用纠纷,切实维护地主的合法权益,促进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合理配置。
地租是一种重要的财政收入,它的开征和收入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来源,但地租的开收也必须符合法规,合情合理,保障农民的权益,推进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
地租名词解释政治经济学
地租名词解释政治经济学
地租是指土地使用者根据土地的自然特性或地理位置而支付给土地所有者的费用。
在政治经济学中,地租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它与土地的价值、利用和分配有关。
地租的产生来源于土地的稀缺性和独特性。
由于土地是一种固定资源,其供应是有限的,而需求却相对不变。
当土地的需求超过供应时,土地的价值会上升,从而产生了地租。
地租在政治经济学中有几种不同的分类。
首先是绝对地租,即土地的收益超过了土地的成本,这是由于土地的独特性和稀缺性所导致的。
其次是差别地租,即不同土地之间由于地理位置、土地质量等因素造成的收益差异。
最后是边际地租,即土地的额外收益,当土地的需求增加或供应减少时,边际地租会增加。
地租在政治经济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地租是土地所有者的收入来源,也是土地所有权的表现。
其次,地租的存在影响着土地的利用方式和土地的分配。
不同地租水平会对农业、工业和城市发展产生影响,可能导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或土地的集中化。
因此,在土地政策和经济规划中需要对地租进行合理的调控和分配。
需要注意的是,地租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其具体定义和解释在不同的学派和理论中可能存在差异。
以上是对地租在政治经济学中的一般解释,不同的学者和理论可能有不同的观点和解释。
第八章商业利润利息和地租
商业资本按900+162+18=1080零售价卖出。
4、商业利润的本质:产业工人创造的剩余 价值。说明产业资本家和商业资本家共同剥 削产业工人。
5、商业资本对商业员工的剥削: 商业员工的劳动实现商品价值和剩余价值。 商业员工的劳动分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
随着时间的推移,备用帐户使用后的恶性循环使公司的损失越来
越大。此时的里森为了挽回损失,竟不惜最后一博。由此造成在
日本神户大地震中,多头建仓,最后造成损失超过10亿美元。这
笔数字,可以称是巴林银行全部资本及储备金的1.2倍。233年历
史的老店就这样顷刻瓦解了,最后只得被荷兰某集团以一英镑象
征性地收购了。
至于中国股市是“零和游戏”,还是“正和博弈”(包括 “双赢”和“多赢”)就是看股民赚得的钱是否来自上市场公司 良好的经营业绩。如果中国上市公司的质量普遍较高,净资产收 益率和资本保值率都很高。股民普遍都能得到较高的投资回报。 那肯定就是“正和博弈”。反之大多数家上市公司都亏损,或微 利,不能获得较高的投资回报。那就只能是“零和游戏”。因为 没有高质量的上市公司做支撑,靠人为地炒作抬高的股价,不可 能长期得到维持,早晚会下跌。通过以上的分析,不难看出,我 国股市的确存在着许多问题,最主要的问题是上市公司质量不高, 股市上投机成份较大,泡沫较多。这需要通过优化股权结构,强 化公司治理结构来提高上市公司的质量来解决。也需要增强股东 的投资意识,挤压股市泡沫。
借贷资本供求 习惯、法律和传统因素 D、作用:调节资本供求,进而调节储蓄和投资
三、银行资本和银行利润
1、银行资本: 概念:是指银行所有者经营银行所使用的全部资本。 来源:自有资本和通过吸取存款的借入资本 构成:现金和有价证券
西方经济学高鸿业第五版第八章讲义
第五节劳动供给曲线和工资率的决定一.劳动和闲暇劳动供给问题可以看成是消费者决定其固定的时间资源中闲暇所占的部分,或者说,是决定其全部资源在闲暇和劳动供给两种用途上的分配。
就实质而言,消费者并非是在闲暇和劳动二者之间进行选择,而是在闲暇和劳动收入之间进行选择。
或者说,是在自用资源和收入之间进行选择。
图8—9 时间资源在闲暇和劳动供给之间的分配二.劳动供给曲线1.单个消费者的劳动供给曲线的得到随着劳动价格不断变化,则消费者的预算线将绕初始状态点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会得到众多的预算线分别与众多的无差异曲线的切点,从而能够确定均衡点所对应的最优闲暇量和相应的劳动供给量,最终得到单个消费者的劳动供给曲线。
图8—10 消费者的劳动供给曲线2.单个消费者的劳动供给曲线的特点单个消费者的劳动供给曲线有一段“向后弯曲”的部分。
当工资较低时,随着工资的上升,消费者为较高的工资吸引将减少闲暇,增加劳动供给量。
在这个阶段,劳动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
但是,当工资上涨到很高时,消费者的劳动供给量达到最大。
此时如果继续增加工资,劳动供给量非但不会增加,反而会减少,于是劳动供给曲线开始向后弯曲。
三.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1.劳动供给是闲暇需求的反面在时间资源总量给定的条件下,劳动供给的增加就是闲暇需求的减少;反之亦然,即二者之间存在反方向变化关系。
2.劳动的价格即工资是闲暇的机会成本增加一单位时间的闲暇,意味着失去本来可以得到的一单位劳动的收入即工资。
于是,亦可以将工资看成是闲暇的价格。
3.对替代效应的分析闲暇的价格即工资上涨,于是,相对于其他商品而言,闲暇这个商品现在变得更加“昂贵”了(其机会成本上升了)。
于是消费者减少对它的“购买”,而转向其他替代商品。
因此,由于替代效应,闲暇需求量与闲暇价格反方向变化。
4.对收入效应的分析闲暇价格即工资的上升意味着实际收入的上升。
因为消费者此时享有同样的闲暇即提供同样的劳动量可以获得更多的收入。
资本主义地租
P
20 20 20
个别生产价格 产量 (担) 全部 每担 产品 产品 6 7 4 120 120 120 20
17 1 7
社会生产价格 每担 产品 30 30 30 全部 产品 180 210 120
Ⅰ与 Ⅱ Ⅰ 60 Ⅱ 90
0
优 优 劣
30
第三节
绝对地租与垄断地租
一、绝对地租形成的条件与原因 二、垄断地租形成的条件与原因
第8章 资本主义地租
1、资本主义土地所有权
2、级差地租
3、绝对地租与垄断地租
第一节 资本主义土地所有权
一、资本主义土地所有权 二、地租与租金 三 土地价格
一、资本主义土地所有权
(一)资本主义土地所有权的形成
1.美国式道路 是用革命手段摧毁农奴土地所有制,然后通过小农经 济的两极分化,使农民的小土地所有制逐渐发展为资本主义土地所有 制。 2.英国式道路 是依靠暴力手段挤压农民的土地发展起来的。 3.普鲁士道路 是通过改良的办法,使农奴制地主经济缓慢地转变为 资本主义农业经济,同时保存了一部分农民土地所有制。 (二)资本主义土地所有权的特点 1.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
特别是优中等地特别有限,谁先租种谁就获得了这块土地经营的垄
断权,限制了农业内部的竞争,使租种优中等地能获得超额P。 3.级差地租的源泉:农业中的超额利润
二、级差地租Ⅰ
(一)级差地租Ⅰ的含义 (二)级差地租Ⅰ的形成过程 举例说明: 例一:面积、距离市场、投资相同,但肥沃程度不同。
地块 所耗 资本 个别生产价格 产量 (担) 全部 每担 产品 产品 6 5 4 120 120 120 20 24 30 社会生产价格 每担 产品 30 30 30 全部 产品 180 150 120 级差 地租
第8章-地租
3、银行利息率水平;
4、土地需求状况;
5、国家经济政策及土地利用规划;
6、土地投资者的理性预期。
四、土地价格的趋势:上涨
1、国家工业化、现代化和城市化。
2、科学技术的进步促使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
平均利润率下降
利息率下降
3、城市化使得建设投资加大,以及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经济
2021环/4/6境质量提高。
❖ 土地产品的社会生产价格是由劣等土地的个别生产价格 决定。级差地租是来源于经营较优土地获得、转归土地 所有者占有的一部分超额利润,由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 会生产价格的差额构成。
2❖021注/4/6意:级差地租产生的本质原因仍是土地经营所有权的4 垄断。
二、级差地租的形式
❖ 划分标准:按照级差地租的形成条件不同
一般商品的垄断价格,是以垄断组织凭借其垄断地位 为前提的。
2021/4/6
12
❖ 关于垄断地租的结论:
1、垄断地租形成的条件:是某种土地的特殊 优越性和稀缺性;
2、形成的原因:对这种土地的经营垄断;所 有权在垄断地租形成中不起作用,只是绝 对一部分超额利润要归土地所有者。
3、垄断地租的基础是垄断价格。
2021/4/6
14
二、土地价格公式
PL
n t 1
R (1+i)t
土地价格与地租成正比,与利息率成反比,同时
还受地产市场供求影响。
❖ 土地价格的内涵包括: 1、真正的地租; 2、土地资本的折旧和利息。
2021/4/6
15
三、土地价格影响因素:
1、绝对地租、级差地租、垄断地租;
2、土地使用权出让的期限;
2021/4/6
2
第一节 级差地租
第八章 马尔萨斯的经济理论
3、抑制人口增加的手段
(1)贫困、罪恶 (2)道德:晚婚、不育 错误: (1)撇开生产关系,抽象地谈论人口法则 (2)两个级数不合理 二、价值理论 价值有三种不同含义: (1)使用价值,即物品的内在效用
(2)名义交换价值,即以贵金属来衡量的商品价值
(3)内在的交换价值,即由内在原因产生的购买力
第八章
马尔萨斯的经济理论
人口理论 价值理论 地租理论
有效需求理论
第一节
资产阶级化的贵族地主阶级经 济理论的产生
一、生平:
托乌斯•罗伯特•马尔萨斯( 1766~1834 )
出生于伦敦郊外一个土地贵族家庭,增在剑桥大学学习哲学 和神学,179济学教授,直至去世。 主要著作:《人口原理》(1798)
《政治经济学原理》(1820)
二、阶级立场 站在资产阶级化的土地贵族的立场,反对工业资产阶级;
站在地主与资产阶级立场,反对无产阶级
第二节
一、人口理论
马尔萨斯的经济理论
1、两个前提
(1)食物为人类生存所必需 (2)两性间的情欲是必然的,几乎保持现状 2、两个级数 (1)人口以几何级数的比率增加
(2)生活资料以算数级数的比率增加
使供给增加,与需求无关
节约劳动的发明
2、参与产品生产的资产阶级和工人不能提供充足的需求 3、要有充分的需求,必须存在只消费不生产的地主阶级 说明生产过剩的可能性 保持生产和消费的比例关系,以及供给和需求的平衡
一般地,商品价值等于根据占有欲望和获得的苦难而决定 的估价,而商品的估价总决定于供求情况,通常决定于生 产成本。 三、地租理论 地租产生的原因:自然因素 (1)土地的性质,能生产出超过维持耕种者所需的农产品
政治经济学第三版第八章部分答案
第八章一基本概念:1资本原始积累:是生产者和生产资料分离的历史过程。
P1332劳动力商品:是指作为商品买和卖的劳动力,也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
P1383剩余价值:是指雇佣工人所创造的并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它是雇佣工人在剩余劳动时间内支出的剩余劳动的凝结。
P1394剩余价值率:=m/v×100% P1415不变资本:以生产资料的形式存在,它在生产过程不改变自己的价值量。
P140 6可变资本:以劳动力形式存在,在生产过程中发生价值增殖。
P1417剩余价值规律:资本主义的生产目的和动机是追求尽可能多的剩余价值,达到这一目的的手段是不断扩大和加强对雇佣劳动的剥削。
P146二思考题:1为什么说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答:首先,价值增殖不会发生在G-W阶段的货币上,因为此时货币作为购买手段或支付手段只是实现商品的价格,其价值量没有增殖。
其次,价值增殖也不可能发生在W-G阶段上,此时商品的价值是既定的,不会因商品的出卖而发生增殖。
最后,价值增殖必然发生在G-W阶段的商品上。
货币所有者必须购买到某种特殊的商品,这种商品具有特殊的使用价值,通过对它的使用能创造价值,而且能够创造比这种商品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
这种特殊商品就是劳动力。
因此,劳动力成为商品并为资本家所雇佣,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P137,1382剩余价值是如何生产出来的?答: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就是价值形成过程。
价值增殖过程不外是超过一定点儿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
这个“一定点”就是雇佣工人的活劳动所创造的新价值等于劳动力本身的价值。
所以,价值增殖过程,就是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新价值的形成过程。
实际上,雇佣工人的劳动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必要劳动时间,用于再生产劳动力的价值;另一部分是剩余劳动时间,用于无偿地为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
因此,剩余价值就是雇佣工人所创造的并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它是雇佣工人在剩余劳动时间内支出的剩余劳动的凝结。
西方经济学(第八章)分配理论
r
DK
SK
r0
E
o
K0
K
三、利息在经济中的作用 在经济中,通过利率的调节作用,资本市场实 现了均衡 DK>SK → 调节 → r↑ → DK ↓,SK ↑
DK<SK → 调节 → r↓ → DK ↑,SK ↓
r DK SK
E o K
S1 D2 S2 D1
1.利息的存在可以鼓励少消费,多储蓄。
2.利息的存在可以使资本得到最有效的利用 。
土地的边际生产力也是递减的。所以、土地的需求曲线是一 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但土地的供给是固定的,因为在每个地区,可以利用的土地 总有一定的限度。这样,土地的供给曲线就是一条与横轴垂 直的线。
地租(R)的决定
供给曲线是条垂线, 表明土地的供给不会随地
R R0
D
S E
租的提高而增加, 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O R 三、地租的趋势:不断上升 需求不断增加,D0→D1 供给不增加, D1 N0 S E1 E0 N NLeabharlann E1E0 LL0 L1
2. 减少对劳动的供给
减少供给的方法 强制退休; 禁止使用童工; 限制移民; 减少工作时间。
W
D S1 E1
S0
W1 W0
结果:
E0 L1 L0 L
工资上升,
就业水平下降
O
3. 最低工资法
W W1 D
S
出现失业
工会迫使政府 通过立法规定 最低工资,将 工资维持在一 定水平上。 会出现失业。
案例名称:天津丑女“张静事件”及美国经济学家的调查报告 案例适用:要素报酬 案例来源:根据《十年找工作失败一千次,丑女就不能生存?》
张静,25岁,1993年初中未毕业出来谋生。因相貌 丑,10年求职上千次无一成功。全家四口人均有《残疾 证》,除去每月400元左右的医药费,全家只能靠五六百 元维持生活,每天只吃一餐中饭,尚有一万元债务无法 还清。万般无奈下,张静于2003年7月23日主动向新报求 助,希望得到一份工作以养家糊口。此事经披露后,张 静先后接到30多家单位的工作邀请,后成为友缘养老院 的一名编外人员。更有一位北京郊区的男士表示,相貌 远不及心灵重要,如果张静愿意,他愿给她家的温暖。 因深受相貌丑陋之苦的张静后来 接受了整容,在整容成功后她的生活轨迹开始出现可 喜的变化,目前正准备出一本描述自己心路历程的书。
微观经济学《第八章分配理论》
微观经济学《第八章分配理论》第八章分配理论总体介绍:本章的中心是用价格理论来解决为谁生产的问题,即解决收入分配问题。
经济学家认为,劳动.资本、土地.和企业家才能这四种生产要素共同造了社会财富。
分配就是把社会的财富分配给这四种生产要素的所有者。
劳动得到工资.资本得到利息,土地得到租金,企业家才能得到正常利润。
收入分配理论就是要研究各种生产要素的所有者所得到的收入到底是如何决定的。
生产要素的收入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要素的数量.二是要素的价格,当拥有的要素数量既定时,要素的价格越高,则得到的收入也就越多。
和普通商品一样,生产要素价格也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 因此,分配理论实际上就是一般价格决定理论在收入分配中的运用。
第一节生产要素的供给和需求一、生产要素的需求★(一)生产要素需求性质1.派生需求(也叫引致需求)生产要素的需求是一种派生需求。
需求者是厂商不是消费者2・联合需求。
即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是一种联合的需求或相互依存的需求。
★(二)影响生产要素需求的因素1.市场对产品的需求及产品的价格。
2.生产技术状况。
3 牛产蓉表的价熔分析生4要素需求时要注貞这样几个问题:第一,产品市场的类型是完全竞争还是不完全竞争。
第二,一家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与整个行业对生产要素需求的联系和区别。
第三,只有一种生产要素变动与多种生产要素变动的情况。
第四,生产要素本身的市场结构是完全竞争还是不完全竞争的。
(=)穿仝奇争市场卜的牛产算素需求★ E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原则。
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就是要实现边际收益、边际成本与价格相等。
即:MC=MR=P O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对一家厂商来说, 要素价格是不变的。
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取决于生产要素的边际收益。
★2.生产要素的边际收益取决于该要素的边际生产力,即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加一单位某种生产要素所增加的产量。
如果以实物来表示生产要素的边际生产力,则称为边际物质产品(MPP),如果以货币来表示生产要素的边际生产力,则称为边际收益产品。
第八章,第二节 市场与其类型和要素
地、飞机航线、电波频率等,资源可能被滥用。
公海捕鱼。假设一大湖,内有鱼虾无数,每
个钓鱼者的钓鱼边际成本为零。在“自利” 假设下,钓鱼者自由进入,每个人竞相捕鱼, 最终导致“鱼虾”资源的滥用。 过渡放牧。一块公共草地,虽然每个人放羊不 影响其他人放羊。然而一旦放羊数大于草地容 纳的头数,结局只能是,公共草地被滥用,最 终导致大家都放不成羊。
3、资本和利息
资本和利息
• 广义资本含义:实物资本、货币资本、人力 资本
• 狭义的资本含义:作为生产要素投入的货币 资本 • 三个特点 • 利息是使用、租用货币资本的价格或货币资 本服务的价格。
第三节 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
案例链接 阅读教材所第207页提供的节首
活动导入,思考以下问题: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哪种效应更加有力,这取决于个人。
2.劳动供给的特殊规律
初期,工资增加,
劳动会增加。
到一定程度后,劳动的
供给曲线向后弯曲;
工资高过一定限度,
货币收入的边际效用 不足以抵补劳动的负 效用,劳动的供给量 反而减少。
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 高工资率意味着收入增加,可以促使人们以市场活动替代非市场活动。 这产生了两种相互抵消的效应: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 • 替代效应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工资率越高,人们越愿意以 市场活动替代非市场活动。 • 收入效应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工资率越高,人们的收入越 多,人们越不愿意以更多的市场活动来交换非市场活动,即人们对非 市场活动的需求越大。 • 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按相反的方向发生作用。工资率低时,替代效应 大于收入效应,工资率越高,收入效应越明显。 • 替代效应下,工资与人们的非市场活动(闲暇)反方向变动;收入效 应下,工资与人们的非市场活动(闲暇)同方向变动。如果替代效应 大于收入效应,则劳动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如果收入效应大于替 代效应,则劳动供给曲线向后折弯
西方经济学(第八章)
除了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之外,衡量社会 收入分配状况的指数还有以下几种: (1)库兹涅茨指数:是最富有的20%的人口 在收入中所占的份额,这一指数的最低值 为0.2,指数越大,收入差别越大。 (2)阿鲁瓦利亚指数:是最穷的40%的人口 在收入中所占的份额,这一指数最高值为 0.4,指数越低,收入差别越大。 (3)收入不良指数:为最高收入的20%人口 与最低收入的20%人口在收入分配中份额 之比,这一指数最低值为1,指数越高,收 入差别越大。
生产要素的边际收益取决于该要素的边际生产力。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加一单位某种生产 要素所增加的产量(或者这种产量所带来的收益) 就是该生产要素的边际生产力。 如果以实物来表示生产要素的边际生产力,则称为 边际物质产品。如果以货币来表示生产要素的边 际生产力,则称为边际收益产品,或边际产品价 值。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生产要素的边际生产力 是递减的。因此,生产要素的边际收益曲线是一 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这条曲线也是生产要素 的需求曲线。
四、工资、利率、地租、利润理论 1. 工资理论 工资是劳动力所提供的劳务的报酬,也是劳动这种 生产要素的价格。 工资的分类: (1)从计算方式分:计时工资和计件工资 (2)从支付手段分:货币工资和实物工资 (3)从购买力来分: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 在工资理论中,主要分析货币工资的决定与变动。 在完全竞争的劳动市场上,工资是由劳动的供求关 系决定的。
3. 地租理论 地租是土地这种生产要素的价格。 地租的产生首先在于土地本身具有生产力; 其次土地作为一种自然资源具有数量有限、 位置不变,以及不能再生的特点。 地租的产生与归属是两个不同的问题。地租 产生于以上两个原因,不论在什么社会里, 实际上都存在地租。但是在不同社会里, 地租的归属不同。 土地不能无偿使用,有偿使用土地正是地租 存在的表现。
第八章 土地资源配置
即随着农地收益增加,其总效用在增加,但效用的增加速 度趋于减缓(边际效用递减)。
第二节 土地资源产业部门间配置
一、土地资源的农业内部配置
农地收益包括:经济收益、社会收益和生态收益等。
对于具有多宜性的地块,用地类型的改变取决于对几种可 能的农地利用类型边际收益的比较。
农 用 地 类 型 的 边 际 收 益
用地类型之间边际效用的比较。
第二节 土地资源产业部门间配置
一、土地资源的农业内部配置
农地收益的效用(U):一定类型的农地收益(第i类收益
用bi表示)满足人们生产生活需求的程度。 农地收益效用函数:U=u(bi),其具有与一般效用函数类似
的性质:
U’=u’(bi)>0 U”=u”(bi)<0
贴现率越高,越鼓励人们较早地消耗自然资源直至匮乏。合理的土地资 源开发模式是建立在持续利用资源之上的。从长期来看,土地资源的非 农开发必须与补充农地资源的速率相平衡。一旦贴现率高于土地资源补 充的最快速率,很可能导致农地资源匮乏。过高的贴现率所指定的政策,
往往有违代际的效率目标的实现。
第三节 土地资源期间配置
资源利用的机会成本;
市场利率与收益率包含私人部门的投资风险保险因素,这在公共 部门社会决策中可以忽略。
第四节 土地资源空间配置
土地资源空间配置:对土地资源的空间分布与土地
资源生产力布局,通过选择最佳的区位增加土地资
源开发利用的整体综合效益。
土地资源空间配置实际上是将不同的土地用途在区
域内寻找最佳区位的过程。
三、土地资源配置效率的一般分析框架
第一节 土地资源配置的概念与内涵
三、土地资源配置效率的一般分析框架
新古典经济学几点公认的假设:
第8章-地租
2.求级差地租Ⅰ 求级差地租Ⅰ 求级差地租 =单位农产品社会生产价格×优中等土地初次投资比劣等土地超产数 单位农产品社会生产价格× =3×(7+5-4×2)=12万元 × × 万元 3.级差地租Ⅱ=单位农产品社会生产价格×追加投资比劣等土地超产数 级差地租Ⅱ 单位农产品社会生产价格× 级差地租 =3×(8+6-4×2)=18万元 × × 万元 4.绝对地租 绝对地租: 绝对地租 (1)根据工业情况 求剩余价值率 根据工业情况,求剩余价值率 根据工业情况 求剩余价值率:
课堂讨论: 课堂讨论:
日本是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人口密度最高的国 家,而且人口分布很不均衡。例如,1980年东京都 每平方公里高达5386人,大阪府达4546人,而北海 道为71人。 日本的国土总面积中,森林面积约 占国土总面积的69%,比加拿大的 44%,美国的31%,法国的26%要 大的多,但除去森林、原野、水面、 河川、等,可居住的土地面积很小。 按可居住土地面积 的人口密度 (人/每平方公里)计是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最高 的。
计算题
设农业部门所用资本和所费资本相等,与工业部门剩 余价值相同。工业部门资本有机构成为8C:2V;农业 资本有机构成为6C:4V。社会平均利润率为20%。并 设追加投资产生的超额利润全部转化为地租。各农业资 本家共租种10000亩土地,投资情况如下:
优等地 初级 投资(万) 产量(10万斤) 10 7 追加 10 8 中等地 初级 10 5 追加 10 6 10 4 劣等地
上述日本的土地和人口的状况说明,日本不仅人口密度很高, 而且其地貌不宜迅速适应包括住宅、工厂、商店、道路等在 内的城市用地增加的要求。占国土面积很大比重的森林,一 般很少转为城市用地和农业用地,相对来说农地转为城市用 地较多。据日本1979年《国土利用白皮书》统计,1965— 1975年的十年中,农业用地从643万公顷减为575万公顷,减 少68万公顷;建筑用地从85万公顷增加到122万公顷,增加 37万公顷;道路用地从82万公顷增加到97万公顷,增加15万 公顷。 但是,日本经济的迅速发展,要求不断增加城市用地,特别 是在1955—1973年的日本经济高速度发展时期,在第三次科 学技术革命的条件下,民间设备投资非常旺盛。由此,日本 城市用地的不足造成了土地价格特别是大都市的土地价格迅 速上涨。根据日本不动产研究所的调查,1976年日本住宅地 价每平方公尺为35000日元左右,大大高于德国、美国和英 国的水平。
第八章土地资源配置
第二节 土地资源产业部门间配置
三、土地资源的城市内部配置
地租梯度曲线(EP/FK/GS/HT):指一组土地使用 者在不同的距离内都有能力支付的而又保证获得同 等满意度的地租曲线。
斜率反映某一用途土地生产效率对区位的敏感程度 和地租支付能力大小。
斜率越大表明该用途土地在城镇中心附近的支付能 力越强。
问题; 土地收益分配和农民安置等社会问题。
第二节 土地资源产业部门间配置
二、土地资源农村向城市的非农化配置
现阶段中国土地非农化面临的两难选择: 促进经济的快速增长需要占用更多农地资源; 保护农地资源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生态环境及社会稳定。 农地非农化本质是土地资源在农业部门和非农业部门配置
二、土地资源农村向城市的非农化配置
土地非农化(农地非农化):指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城市 土地需求者通过经济手段或者行政手段,将城市附近农村 土地转变为城市土地,以满足城市土地需求的过程。
两层含义: 土地所有权变更 土地利用性质变更
第二节 土地资源产业部门间配置
二、土地资源农村向城市的非农化配置 土地非农化不可避免,但其具有负面问题: 危及耕地保护; 农地过度损失造成经济低效增长; 城乡结合部环境污染及优质耕地减少等生态环境
的问题。要达到两部门的最优配置,关键就是要使得土地 资源在农业部门和非农业部门的边际收益相等,这是最基 本的判定标准。
第二节 土地资源产业部门间配置
二、土地资源农村向城市的非农化配置
非
农
P
农
业
部 门
考虑生态服务价值
部
门
A MR
MR
MC’
MC
E1
P3
E2
P2
土地经济学第八章 土地报酬规律与集约利用
济 质的研究》中认为,对土地追加劳动和资本可 学 使土地肥力不断递增。土地生产率可以无限制
(Land Economics)
地逐年提高。但又认为在一定的科学技术条件
下,这种提高是有限的,从而引证土地肥力会
递减,一定量的土地能供养的人口是有限的。
也没有明确提出什么规律,但他首先注意到了
科学技术因素的影响作用。
(3)边际报酬
指生产过程中,每增加一单位变动要素的
投入,较上一水平所增加的产品数量。
土
地 经
(二)土地报酬递减规律的含义
济
学
在一定的科学技术水平和生产条件下,对
土地的某项投入(变动投入)增加(其他投入
(Land Economics)
不变),超过一定限度之后,总报酬的增加就
会出现递减趋势。
土 二、早期西方经济学家对土地报酬递减规律的提出 地 和表述
(Land Economics)
1、报酬的实质
凡是一切在付出物质或精神的东西之后,
所得到的物质和精神上的回报或享受统称为报酬
土 2、报酬的类型 地 (1)总报酬
经
投入一定量的生产要素所获得的产品总量
济 (2)平均报酬
学
指某项生产要素,在一定投入水平下,平
(Land Economics)
均每单位生产要素所获得的产品数量。
土 了“农业生产技术保持不变”这一重要条件。
地
2、美经济学家克拉克引入了“若干生产要素
经 投入量保持不变”作为土地报酬递减规律发生作用
济 学
的前提条件。 3、研究报酬变化的领域从农业生产部门回到
(Land Economics)
了农业生产单位。
4、把“报酬递减规律”从农业领域推广到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章资本主义土地所有权与地租一、资本主义土地所有制1、资本主义土地所有制土地所有制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制度下,人们对土地的占有、使用、及收益关系的总和。
资本主义土地所有制是建立在资本主义私有制生产关系基础上,适应资本运动要求的土地占有、使用、收益关系。
2、资本主义土地所有制下的阶级关系资本主义土地所有制关系中,存在着三个相互依存但在利益上又相互对立的阶级:土地所有者、租地资本家、雇佣工人。
这三个阶级分别以地租、利润、工资的形式获得自己的经济收入。
⏹土地所有者:土地所有者垄断占有了作为生产资料的土地,他们是土地所有权的人格化。
他们不从事任何生产经营活动,而是凭借土地所有权从真正在土地上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人手中获取地租收入。
地租是土地所有权在经济利益上的实现。
⏹农业资本家(租地资本家)农业资本家租用土地所有者的土地,通过在土地上投资经营农业生产(或其它生产),使资本得到增殖以获取利润。
资本家是资本的人格化,利润是资本的收入形式。
⏹农业雇佣工人(或矿业等部门的雇佣工人)农业雇佣工人是通过出卖劳动力,与农业资本结合,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者。
他们同工业部门的工人一样以工资的形式获得自己的收入。
三个阶级的依存关系:租地资本家租用土地所有者的土地,在土地上进行投资,雇佣工人进行生产获取利润,并将获取的一部分利润作为地租缴纳给土地所有者。
资本主义土地所有制通过利润与地租的矛盾反映着租地资本家与土地所有者在经济利益上的矛盾,同时,地租、利润与工资的矛盾反映着土地所有者、资本家与雇佣工人在经济利益上的矛盾。
农业部门中三个阶级之间的经济关系及实现这种关系的三种收入形式构成了资本主义土地所有制的内容。
资本主义土地所有制的形成,必须是资本能够自由投资于土地、而且劳动力摆脱了各种封建的人身依附并丧失了一切可以谋生的生产资料。
二、资本主义地租的本质1、地租的本质土地所有者虽然能够凭借土地所有权获取地租,但是,土地所有权既不能创造使用价值也不能创造价值,因此,地租必然是劳动者在生产中创造的物质产品在价值上的体现。
但是,地租来自于商品价值中的哪一部分呢?商品的价值包括c+v+m。
当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后,生产价格=成本价格+平均利润,其中,成本价格=耗费的生产资料价值+工资。
(1)显然,地租不能来自成本价格,成本价格中任何一个部分得不到补偿再生产就不能进行。
(2)地租也不能来自生产价格中的平均利润。
从理论上说,资本主义地租作为土地所有权的实现,如果妨碍了租地资本家获得平均利润,资本家就不会从事主要以土地为生产资料的经济活动,因而,也就不可能有资本主义地租。
结论:资本主义地租只能来自于租地资本家经营所获利润中超过平均利润以上的部分,即租地资本家的超额利润。
平均利润和超额利润,都是工人在剩余劳动时间所创造的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
因此,资本主义地租也是剩余价值的一种转化形式。
资本主义地租来自于租地资本家获得的超额利润部分,它是最终来源仍是生产中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资本主义地租的本质是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
它是一部分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
2、租金与地租租地资本家租用土地所支付的费用并不就是地租,它们只能算作租金,租金不等于地租。
租金中含有:1、真正的地租,即纯粹为租用土地而支付的费用;2、附着在土地上的固定资本的折旧费用以及这些固定资本作为贷出的资本的利息;3、资本家的一部分平均利润或工人的一部分工资。
区分租金与地租的意义:将租地资本家支付的全部租金与他所支付的真正的地租区分开,可以使我们把研究集中在真正的地租上,从而科学地说明地租形成的基础、原因、源泉、归属等问题。
三、资本主义地租的形式1、级差地租它是指等量资本投在等面积而等级不同的土地上提供的产量不同,而产生的超额利润转化成的地租。
它是农业超额利润的转化形式。
(1)产生原因土地的等级差别是级差地租形成的条件或自然基础,它产生的原因是土地的有限性和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
级差收益:资本家垄断经营了具有较好生产条件的土地,所生产的产品在按照社会生产价格出售时,不仅可以得到平均利润,而且可以得到超额利润。
这部分超额利润构成租地资本家的级差收益。
级差地租是由租用土地的资本家所获得的级差收益转化而来的地租。
级差收益的形成及其向地租转化按照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价值量的原理,处于优等生产条件的生产者所生产的产品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因而按照社会价值决定的价格出售,就可以得到一个额外收益。
在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后,这个额外收益表现为超额利润。
资本主义农业部门中超额利润的特点:①农产品的社会生产价格是由劣等土地(而不是中等)的生产条件所决定的。
原因:要使资本能够投资于劣等土地,就必须使它能够从产品出售中得到平均利润。
但是,农业生产对自然条件的依赖性,使农业中的劣等生产条件要改造成中等、优等生产条件需要付出较多的努力。
只有农产品的生产价格由投资于劣等土地资本的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决定,这部分资本才能得到平均利润。
农业超额利润与工业超额利润的区别:农业超额利润具有稳定性,工业超额利润具有暂时性;农产品社会生产价格由劣等生产条件决定经营优中等地都可以获得超额利润,工业产品社会生产价格由中等生产条件决定,只有少数先进企业才能获得超额利润。
②农业中优、中等土地上投资的资本可以持久地得到超额利润。
原因:农业中较好的生产条件在短期内难以人为地创造出来,所以较差的生产条件不会像在工业中那样,通过改造原有技术迅速变成中等或优等生产条件。
⏹农业级差收益的形成:投资于不同等级土地上的等量资本具有不同的生产率,按照社会生产价格出售商品就会使优、中等土地的经营者得到因土地级差而带来的级差收益。
⏹级差收益的归属:当土地所有者凭借土地所有权占有农业资本家获得的作为级差收益的超额利润,这种级差收益就转化为级差地租。
⏹级差地租产生的自然基础:土地上生产条件的优劣是级差收益的客观物质基础。
它使等量劳动投在同量土地上生产出不同的数量的劳动产品。
⏹级差地租的源泉:级差地租是劳动产品价值中的一部分,它是雇佣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
级差地租是一部分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
(2)形式级差地租的第一种形式:(级差地租I)级差地租I是指由于土地的物质生产条件不同,因而投入在优等、和中等土地上的资本可以获得超过平均利润的级差收益。
由它们转化而来的地租,叫做级差地租的第一种形式。
⏹土地的物质生产条件差别可以由两类原因形成:原因一、土地的肥沃程度差别:它是由土壤的物理、化学、生物等性质与结构所造成的。
它影响土地上作物的品种与产量。
原因二:土地的地理位置及由此产生的交通运输条件差别。
它影响土地产品在市场上销售的成本。
级差地租的第二种形式(级差地租II)级差地租II是指对于同一土地地块的追加资本如果具有不同的生产率,而且社会生产价格仍由生产率最低的资本所生产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决定,那么生产率较高的资本就会得到一个超额利润。
由它转化成的地租就是级差地租II。
对比级差地租I:级差地租I 是投在等级不同土地上的不同资本具有不同生产率产生的级差收益。
级差地租II则是先后投在同一土地上的资本生产率高于劣等生产条件而产生的级差收益。
级差地租的要点在于不同资本有不同的生产率,生产率较高的资本就能得到级差收益,成为级差地租的来源⏹追加投资为什么会产生超额利润?追加的投资会改变土地的生产条件,因而这一投资所生产的产品个别生产价格与社会生产价格之间会出现差额,这一差额构成了超额利润,成为级差地租II的来源。
⏹级差收益II的归属:由土地经营者投资形成的级差收益II,在土地租期内由土地经营者自己占有。
而在土地租期期满时,土地所有者会按照投资后土地所具有的生产率水平及由些产生的收益水平重新规定地租,把由土地经营者投资产生的级差收益II,变为级差地租而占有。
级差地租I与级差地租II的关系:在历史上和逻辑上,级差地租I先于级差地租II。
前者反映着农业中的粗放式经营,后者反映着农业中的集约化经营。
粗放式经营:通过耕种较多土地而在单位面积上投入相对较少的劳动与资本以获得更多的产品。
集约式经营:在面积较小的土地上更多地投入劳动与资本以获得更多产品。
⏹在现实中,投在不同地块上的资本与投在同一地块上的资本同时存在,由生产率最低的资本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决定社会生产价格。
不管哪种资本的产品只要与生产率最低的资本的产品个别生产价格存在差额都会产生级差收益,成为级差地租的来源。
级差地租两种形式的关系级差地租和Ⅰ级差地租Ⅱ的区别①它们形成的条件不同,是由两种不同的投资方法和耕种方式造成。
②它们为谁占有也有所不同。
级差地租Ⅱ在租约有效期间归农业资本家所有,续约时才可能归土地所有者成为地租,级差地租Ⅰ直接归土地所有者占有。
级差地租和Ⅰ级差地租Ⅱ的联系①级差地租Ⅰ先于级差地租Ⅱ。
②级差地租Ⅰ是级差地租Ⅱ的基础和出发点。
③两者的本质相同2、绝对地租(1)定义虽然劣等土地上的投资不能产生级差收益,但由于土地私有权的存在,既使租种劣等土地也必须缴纳地租。
这种由土地私有权垄断所决定的,租用任何土地都必须缴纳的地租,叫做绝对地租。
用于支付绝对地租的价值来源:绝对地租的价值来源于农产品价值高于生产价格的部分。
在历史上,农业生产力发展落后于工业生产力,因而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低于工业平均水平。
这样,农产品价值就高于生产价格。
如果农产品按照价值出售,而不按生产价格(成本价格+平均利润)出售,农业资本家就会在生产价格以上得到一个超额利润。
这个超额利润成为绝对地租的价值来源。
为什么农产品不是按生产价格出售而是按价值出售?或者,为什么农业部门没有参加利润率平均化?原因:农业中土地私有权垄断,使得进入资本主义农业部门就必须缴纳绝对地租,这样就妨碍了农业部门因资本有机构成较低而形成的超过平均利润的超额利润与其他部门平均化。
绝对地租的存在促进了级差地租II的形成:由于绝对地租的存在,租用土地的资本家会相对减少租用的土地面积,而通过在有限的面积上追加投资来获取更多的利润。
这样,就促进级差收益II的形成,它又成为级差地租II 的价值来源。
3、建筑地段地租建筑地段地租的原理与农业相同,但有以下特点:1、由经济、社会环境造成的土地地理位置的差别,对于级差收益的形成起着更大的作用。
2、级差收益II的有着更重要地位。
这是由于建筑业技术进步及利用技术进步成果的投资造成的。
3、建筑地段的等级变化快于农业,因而建筑地段地租会有更大的变动。
这种变动会引起更严重的土地投机。
4、建筑地段地租体现着土地所有者、房屋业主、租房资本家、及雇佣工人等多层关系。
在城市建筑业中,土地所有者凭借土地私有权无偿占有社会总劳动中相当大的组成部分。
使得社会为进行正常的生产与生活,就必须向土地所有者提供劳动产品。
因此,土地私有权及由此产生的地租,特别是绝对地租的存在,是社会发展与进步的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