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春秋战国时代的学术思想(上)
春秋战国时期的哲学思想与流派
春秋战国时期的哲学思想与流派在中国历史上的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思想激荡的时代,随着诸侯国家的分裂和战争的不断发生,各种哲学思想和流派也不断涌现。
本文将对春秋战国时期的哲学思想和流派进行探讨。
一、儒家思想儒家思想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主流思想,其代表人物为孔子和孟子。
儒家强调“仁爱”,认为人性本善,主张通过教育来培养人们正直善良的品格,以实现社会的和谐,追求天下大同。
在儒家思想中,礼、义、廉、耻等道德规范也被视为人类行为的基本准则。
孟子提出的“天人合一”,则是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类应该遵循大自然的规律,寻求自己与自然的融合。
二、墨家思想墨家思想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重要流派,其代表人物为墨子。
墨子倡导“兼爱”,认为所有人都应该互相包容和关爱,追寻社会的公平正义。
墨子反对战争和攻击,提倡“非攻”,主张通过和平交流去解决问题。
在墨家思想中,公义被视为一种普遍的准则,同时也反对拜物主义,认为人类应该追求精神内涵而非物质追求。
三、道家思想道家思想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另一个主要流派,其代表人物为老子和庄子。
道家强调“道”,认为宇宙万物都遵循着一种内在规律,人们应该去追求这种自然的规律。
庄子还提出了“逍遥游”的思想,主张人们应该通过超越烦恼和苦闷的境界,寻求自己内心的自由和解放。
在道家思想中,物我并不分,人应该追寻身心的统一,以达到生命的最高境地。
四、法家思想法家思想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重要思想流派,其代表人物为韩非子。
法家主张法律的严格执行,认为人性本恶,通过法律的强制执行可以达到一定的社会秩序。
韩非子还提出了“以法治国”的思想,主张国家应该通过法律的制定和执行来管理社会,推行“重刑轻生”的政策。
在法家思想中,权力集中和有效的法律执行被视为社会发展的基础。
总之,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哲学思想和流派不断涌现的时期,儒家、墨家、道家和法家等思想流派都在不断推动着中国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这些思想与流派不仅在春秋战国时期有着深远的影响,对后世的中国思想和文化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春秋战国时期的主要思想流派的思想主张
10、小说家,小说家者流,盖 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涂 说者儒家,以六艺为法,崇尚礼 乐和仁义,提倡忠恕和不偏不 倚的中庸之道,主张德治和仁 政。
2、道家,以春秋末年老子关于 道的学说作为理论基础,以道 说明宇宙万物的本质、本源、 构成和变化,主张道法自然, 顺其自然。
3、墨家,以兼相爱,交相利作 为学说的基础。
4、法家,主张以法治国,不别 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 故称为法家。
5、名家,因从事论辩为主要学 术活动而被后人称为名家。
6、阴阳家,因提倡阴阳五行学 说,并用它解释社会人事而得 名。
7、纵横家,是中国战国时以纵 横捭阖之策游说诸侯,从事政 治、外交活动的谋士。
8、杂家,战国末期的综合学派。 因兼儒墨合名法,于百家之道 无不贯综而得名。
9、农家,因注重农业生产而得 名。此派出自上古管理农业生 产的官吏。他们认为农业是衣 食之本,应放在一切工作的首 位。
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与学派
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与学派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时期,也是中国古代思想发展的黄金时代。
在这个时期,涌现出了众多具有深远影响的思想家和学派,他们对中国古代思想研究和哲学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对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和学派进行探索和分析。
一、儒家学派儒家学派是春秋战国时期最重要的思想流派之一,由孔子创建并发展起来。
儒家强调人的道德修养和为政理国的重要性。
孔子提倡"仁"的思想,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和社会关系,他认为通过道德行为的规范,可以实现社会的和谐。
孟子是儒家学派的又一代代表人物,他进一步发展了儒家思想,主张人性本善,提倡"仁政"的思想。
儒家学派的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道家学派道家学派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另一个重要的学派,以老子和庄子为代表。
道家学派强调顺其自然,追求"道"的境界。
老子主张"无为而治",认为只有顺应自然的规律,才能达到社会的和谐。
庄子则强调个体的心灵自由,主张追求内在的真理。
道家学派的思想对中国古代文化和哲学产生了重要影响,也对后来的中国政治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墨家学派墨家学派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比较特殊的思想流派,由墨子创建并发展起来。
墨子主张兼爱和非攻,反对战争和暴力行为。
他提倡平等和公正的社会秩序,主张"以民为本",强调人民的利益和幸福。
墨子的思想对后来的中国哲学和道德观念产生了重要影响,成为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法家学派法家学派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另外一个重要的思想流派,以商鞅和韩非为代表。
法家学派主张明确而严格的法律制度,通过法律的约束和规范,实现社会秩序的稳定。
商鞅主张变法革新,提出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对中国古代的政治和社会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韩非则强调法治的重要性,主张严厉的刑罚和清晰的法律体系,以维护社会的稳定和秩序。
春秋战国时期的哲学思想和伦理理论
春秋战国时期的哲学思想和伦理理论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哲学和伦理思想的一个重要发展时期。
在这个时期,各种学派和思想诞生,各种学说和思想也在不断地交流和碰撞,形成了相互对立、相互贯通的思想体系。
这些思想、学说和理论一直影响着中国的哲学、伦理和文化。
本文将介绍几个春秋战国时期的哲学思想和伦理理论。
道家思想道家思想是自然主义的一种哲学思想。
它认为“道”是宇宙的真实之本,是人类生活的根本依据。
在《道德经》中,它以“无为而治”的方式来阐述人生哲学和政治哲学。
道家思想鼓励人们追求真实和自然,不拘泥于人为的规矩和传统的权威,而是以个人的感悟和本领来完成自己的生命使命。
道家思想对中国的哲学、伦理、文化和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誉为“中国文化的精华”。
儒家思想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的思想文化,其核心是“仁”的概念。
儒家认为,人是社会性动物,他们要在社会中生活和制造价值,因此社会在一个人的生命中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
儒家思想着眼于实用主义,注重做事的原则和道德品质。
儒家思想提倡“仁”、“义”、“礼”、“智”、“信”等五种品格,即所谓的“五常”,认为如果人在生存中能够遵守这五种品格,就可以完成自身的使命,同时也可以使社会变得和谐美好。
墨家思想墨家思想主要是以“爱”为基础的哲学思想。
墨子主张爱就是关爱他人,除了亲人和朋友以外,所有人都应该受到同样的尊重和关爱。
墨家思想讲究公平正义,反对战争和权势,反对奢侈享受和浪费,强调贡献义务和劳动价值,提出了“天下为公”的口号,认为人人都应该为公共利益而努力,并为此而付出。
墨家思想的影响力虽然被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所超越,但它的“爱”的哲学思想对中国的文化、社会和伦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法家思想法家思想是在儒家和道家思想之间形成的一个新思潮。
在法家思想中,重视实际、重视效果、重视制度。
它认为,人们应该遵循管制和法律,通过刚性的制度来实现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
法家思想注重实际考虑,强调实际利益和功效,认为行为是有目的和现实性的,因此需要坚持和实践某种标准或方法。
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观念与文化变革
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观念与文化变革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特殊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中,思想观念和文化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为中国历史后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观念和文化变革。
一、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观念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观念,具有非常强烈的时代特征。
在这个时期中,人们开始关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开始出现一些新的哲学和思想。
1.人性论在春秋战国时期,人性论开始兴起。
孔子提出了“性相近、习相远”的观点,认为人性本善,但是受到环境和教育的影响,才会发生变化。
墨子也提出了“兼爱”、“非攻”的思想,认为人性本善,应该用“爱”来统治世界。
2.道家思想道家思想兴起于战国时期,强调返璞归真、无为而治。
老子认为万物之始都是道,而人应该顺应自然之道,不要过度追求个人的利益和欲望。
庄子则强调自我解脱,将人类生活比喻为梦境一般,追求心灵自由。
3.法家思想法家思想兴起于战国时期后期,强调法治社会、严惩恶犯。
法家认为,人性本恶,要通过法律制度来约束人们的行为。
同时,法家还提出了“以法御民”、“重贡重赂”等观点,强调国家利益第一。
二、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变革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变革,体现在多个方面。
这些变革对于中国历史后来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1.史籍记载春秋战国时期,大量的文字被记载下来,一些书籍结集形成。
《左传》、《公羊传》、《国语》等史籍,对于后来的历史研究、文学创作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文学艺术春秋战国时期,文学艺术呈现出多元的发展趋势。
《诗经》、《楚辞》等诗歌作品,揭示了人们的内心感受和人生哲学;《战国策》、《吕氏春秋》等散文作品,则反映了社会政治风貌和百姓生活状况。
3.科学技术春秋战国时期,一些科学技术开始萌芽。
战国时期,发明了铁犁、磨车、轮式车等农具,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在医学上,华佗、扁鹊等医生也展示了一定的医疗技能。
总的来说,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观念和文化变革,对于中国历史的后来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
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中国思想发展的黄金时代之一。
在这个时期,众多思想家和学派相继涌现,开启了中国思想史的新篇章。
本文将从儒家、道家、法家和墨家等多个方面探讨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
一、儒家思想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最为重要的思想流派之一,其代表人物为孔子。
孔子提倡“仁爱”、“礼”的理念,强调人际关系的和谐与礼仪的尊重。
他认为,通过道德修养和规范行为,可以实现社会的和谐与安定。
此外,孔子还强调教育的重要性,主张培养人的修养和德行。
儒家思想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文化和社会制度,塑造了中国人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
在春秋战国时期,孔子的学说得到了许多追随者的支持,儒家学派逐渐形成。
二、道家思想道家思想是另一重要的思想流派,其代表人物为老子。
道家主张“无为而治”、“无为而无不为”的理念,认为人应顺应自然,不追求功利,以达到个体的自由和内心的宁静。
道德修养和精神觉醒是道家思想的核心。
道家思想注重个体的内在提升和个人修养,强调“道”与“德”的实践。
在春秋战国时期,道家学派形成了并广泛传播,对后世影响深远。
道家思想为人们提供了独特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深刻影响了中国文化和哲学的发展。
三、法家思想法家思想强调法律的重要性,代表人物为韩非和商鞅。
法家认为,只有依靠严厉的法律制度和明确的奖惩措施,才能构建一个稳定有序的社会。
法家主张君主集权,强调政治权力的集中和法律的严格执行。
在春秋战国时期,法家学派得到了一些国家的支持和推崇。
商鞅变法便是法家思想的一次实践,通过改革法律制度和推行严密的统治,使得秦国成为春秋战国后期最强大的国家。
四、墨家思想墨家思想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又一重要思想流派,代表人物为墨子。
墨子提倡兼爱和非攻的理念,主张世界和平和人类互爱。
墨子反对战争和暴力行为,强调实用主义和公心。
墨家学派主张实践主义和实证主义,注重实际应用和实际效果。
墨家思想对宗教、伦理和政治等领域都有重要影响,被视为中国古代文化和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和学派
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和学派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哲学史上重要的一个时期,也是思想家和学派辈出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众多哲学家和他们所代表的学派纷纷展现出自己的思想和观点,在中国文化史上留下了重要的印记。
本文将围绕着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和学派展开讨论。
先秦诸子与百家争鸣春秋战国时期,各种思想文化交流大大增加。
众多思想家和学派,从权谋者到博学的专家,从政治家到哲学家,都在这个时期展露头角。
这个时期流传下来的诸子百家,对后世中国的哲学学术和社会文化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仁义道德一直是中国古代哲学关注的主题,许多历史文化名人在这一领域留下了伟大的贡献。
孔子是春秋时期的一位哲学家,他的思想主要是关于道德、政治及文化传承的。
孔子主张道德化教育,他对“为人处世”的看法影响了几千年的中国人。
孔子的思想被视为儒家思想的代表,成为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法家思想家韩非是战国时期的一位代表性人物,他被认为是古代中国法制思想中最有代表性的一位。
韩非提出“法治”理论,主张以严格的法律规则取代传统的道德道德规范,强调权力机关对社会的影响。
其政治理论的精神和宏大的思想被后人广泛传颂,对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法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道家思想教父老子是先秦时期倡导道家思想的创始人。
老子提出了“道可道,非恒道;名可名,非常名”的思想,宣扬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后人认为是中国文化精髓的体现。
道家学派也是中国文化史上最重要的学派之一。
墨家思想则主要以墨子为代表。
墨子主张“兼爱”,反对战争和宗教迷信。
墨家学派以普世主义和道德关切为主要表现形式,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和谐相处。
墨子的思想影响南北朝时期以及后世的儒学和道法文化。
荀子则被视为儒家的代表性人物之一。
荀子主张“人性本恶,教化使之成善”,强调教育对人性的影响。
他主张通过“明道、诚信、劳动和廉耻”等方式,推行教育改革,以提高人民的素质和道德水平。
荀子的思想深刻而丰富,影响了中国文化的历史进程。
春秋战国的教育与学术思想
春秋战国的教育与学术思想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这个时期的社会环境和政治制度的变革,对于中国教育与学术思想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这个时期,教育开始从贵族阶层扩展到平民百姓,学术思想也由儒家思想逐渐丰富多元。
本文将围绕春秋战国时期的教育与学术思想展开论述。
一、春秋战国时期的教育1. 教育的传统模式在春秋战国时期,教育主要由贵族掌控。
贵族的教育以祖宗的家学为基础,注重礼仪习俗的传承和家族实力的继承。
同时,受教者还必须具备良好的仪态和经世致用的能力,以胜任贵族社会的各项职责。
2. 教育的社会变革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政治制度的变革,春秋战国时期的教育逐渐从贵族延伸到平民百姓。
这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当时的国家需要更多的人才来支撑政治和军事的需要。
因此,国家开始设立学校与教育机构,用以培养优秀的人才。
3. 重视实用主义教育春秋战国时期的教育注重实用主义,即重视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与传统的儒家教育强调经典文化的学习不同,实用主义教育更加注重实践和应用,培养学生的实际技能和领导才能。
二、春秋战国时期的学术思想1. 儒家思想的兴起春秋战国时期,由孔子所创的儒家思想开始兴盛起来。
儒家思想强调道德伦理的重要性,并认为通过道德修养可以达到社会的和谐与秩序。
儒家的学识和修养成为社会上层必备的素质,对后来的教育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其他学派的兴起除了儒家思想外,春秋战国时期还涌现出一系列其他学派的思想。
例如,道家思想强调回归自然,主张追求个人的自由和内在的道德境界;墨家思想主张以爱为中心的社会伦理,反对战争和贵族统治等。
3. 学科的多元发展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多种学科和学术研究领域的发展。
这其中包括历史学、文学、医学、兵法等。
学者开始专门研究不同领域的知识,并形成了各自的学术体系和学科方法。
这为中国古代学术的多元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春秋战国时期的教育与学术思想的影响1. 社会阶层变动春秋战国时期的教育扩展到平民百姓,使得社会阶层发生了较大的变动。
总结春秋战国各家思想
总结春秋战国各家思想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思想发展的重要阶段,众多思想家和学派相继兴起,各自形成了独特的思想体系和观点,并对中国古代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对春秋战国各家思想进行总结和分析。
1. 儒家思想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思想流派之一,通过儒家经典《论语》、《孟子》等著作的传承,形成了以仁、礼、义为核心的价值观。
儒家强调个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注重道德修养和家庭伦理,追求和谐社会和人际关系,主张君主应以德治国。
2. 道家思想道家思想以老子和庄子为代表,强调顺应自然的道,主张“无为而治”。
道家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否定人为干预,提出“道法自然”的观点,强调追求内心自由与宁静,对社会秩序缺少关注。
3. 墨家思想墨家思想以墨子为代表,主张兼爱和非攻。
墨子提出兼爱的伦理观念,认为“爱人”应超越血缘关系,实现全人类的和谐。
同时,墨子反对战争和武力,倡导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间矛盾与冲突。
4. 名家思想名家思想以韩非子为代表,强调法治和权术。
名家注重政治组织和秩序,提出法治的理念,认为君主应通过制定明确的法律和政策来达到治理国家的目的。
名家思想对后世的行政体系和法律制定产生了深远影响。
5. 法家思想法家思想以商鞅为代表,注重权力集中和严格的法律制度。
法家主张强权政治,认为国家的稳定和秩序需要由强大的中央政权来维护,通过严厉的法律制度来管理社会和约束人民的行为。
6. 兵家思想兵家思想以孙子的《孙子兵法》为代表,强调战争策略和军事组织。
兵家思想探讨战争的动态和规律,提出了一系列军事战略和战术原则,对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和军事实践产生了重要影响。
7. 阴阳家思想阴阳家思想以庄子的《庄子》为代表,主张阴阳和五行的学说。
阴阳家思想在天文学、医学和自然科学领域取得了重要的成就,对后世的科学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总结起来,春秋战国时期的各家思想各具特色,无论是儒家的伦理道德,道家的自然观念,墨家的兼爱非攻,还是名家的法治观念,法家的权力集中,兵家的军事策略,以及阴阳家的自然科学,都为中国古代哲学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
春秋战国时期的哲学和思想体系
春秋战国时期的哲学和思想体系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思想繁荣、哲学昌盛的时期之一,众多思想家、哲学家纷纷涌现,他们的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春秋战国时期的哲学和思想体系。
一、儒家思想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家学派。
儒家思想主张“仁义礼智信”四德,通过道德教化实现个人自我修养和社会道德秩序的建立。
儒家对于经典的注解和解释极为重视,强调学习和教育的重要性,被誉为“文化学派”。
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荀子等。
孔子是儒家思想的奠基人,他提出了“仁”的概念,认为仁是一种利他的心理状态,是治理社会的根本。
孟子则进一步发展了“仁”的概念,主张“天命之谓性”,“仁爱之谓仁”,强调了人性本善的观点。
荀子则强调理性的重要性,认为“性恶论”是正确的,主张通过严厉的法律制度来约束人性中的恶。
二、道家思想道家思想源于老子和庄子,主张“道”为本,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
道家强调个体的自我修养和精神追求,主张遵从自然,追求自我解放。
道家思想有一定的禅修色彩,鼓励人们追求内心的平静与宁静。
老子首倡道家思想,他提出了“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的观点,强调道是无法言说的,需要通过感悟和体验来理解。
庄子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强调“道心一致”的境界,认为万物皆为“无为”而成,强调自由自在的生活态度。
三、墨家思想墨家思想源于墨子,主张以“兼爱”为核心的社会道德理念。
墨家认为人们应该抛弃利己主义,秉持“天下为公”的观点,实现“兼爱”和“非攻”的和平社会。
墨子还是中国历史上最早提出反战主张的思想家之一。
墨子关注具体实践,他提出了许多有关建设社会的具体措施,如“节用”、“务农”等。
墨子也是工匠阶层的代表人物,他主张尊重劳动和实际工作,强调实用主义。
四、法家思想法家思想源于商鞅、管仲等人,强调法律的重要性,主张通过严厉的法律制度来实现社会秩序和国家强盛。
法家思想强调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的一致性,强调实用主义的原则。
春秋战国时期的哲学思潮
春秋战国时期的哲学思潮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十分重要的时期,这个时期经历了许多战乱和社会变革。
同时,这个时期也是中国哲学思想发展的黄金时期。
在这个时期里,出现了一系列哲学家和思想家,他们作出了对于人类思想发展的重要贡献。
本文将就春秋战国时期的哲学思潮进行探讨。
一、儒家思潮儒家思潮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哲学思想重要的一种。
它代表了中国社会中一种根深蒂固的文化传统。
儒家所强调的是礼仪道德和政治秩序。
在这个时期,儒家学说扮演了重要的领导地位。
孔子为儒学的创始人,他讲究礼仪和道德,他提出的“中庸之道”影响深远。
儒家的思想主张中最大的特点是强调个人的行为、道德与与人相处礼仪的重要性。
孟子是一位儒学家,他主张天命、仁、礼和义,并强调“天下为公”的思想,这种思想对于儒家学说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道家思潮道家是另一种重要的哲学思想,其代表人物是老子和荀子。
在《道德经》中,老子提出了无为而治的思想,该思想强调对人类社会的超越。
荀子则主张“人性本恶”,强调“性恶”与“性善”的矛盾与斗争,这对于人类道德和社会秩序的形成产生了一定的贡献。
三、墨家思潮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墨家思想也出现了,这种思想主张爱之义,它认为所有人都应该为和平和公平作出贡献。
墨子则鼓吹“非攻”“兼爱”,主张恢复社会的平等和公正。
四、名家思潮名家思潮代表了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哲学思想的一种形式,其代表人物有公孙龙和韩非。
公孙龙强调“名”和“实”,韩非则主张国家必须服从统治礼仪和秩序。
五、法家思潮法家思想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末期,其代表人物为商鞅。
法家代表的是强大的国家权力和严格的监管。
这个思想主张强权政治,它认为所有人都必须服从国家法律来维护国家秩序和社会稳定。
总之,春秋战国时期是哲学思想兴盛的时期,各种思想流派汇聚成一片。
在这个时期里,许多哲学家发表了深刻的思想,并倡导了不同的政治和社会理念。
这种思想文化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促进了人类的道德和社会进步。
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与文化
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与文化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阶段,在这个时期里,中国经历了从封建社会向国家建立的转型,不同的思想家纷纷涌现,他们的思想和文化影响至今。
一、儒家思想在春秋战国时期,由于战乱和封建体制的瓦解,社会出现了一些失控现象,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儒家思想应运而生。
儒家主要强调天人合一,将德治作为治国的主要方式。
他们认为,一个国家的优秀领袖需要有高尚的品德和优秀的能力,这样才能以身作则,领导民众。
在儒家思想中,人际关系也被重视,例如君子之交淡如水,按照仁、义、礼、智的原则去处理人际关系。
儒家思想在历史上深远影响,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二、道家思想道家思想也开始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
道家强调天道自然,主张隐居治国,通常被认为与儒家思想对立。
道家认为,人们应该尊重自然,放下功利心和执着,寻找内心的宁静。
道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是老子,他的著作《道德经》在当时是非常有影响力的。
三、墨家思想墨家的主要思想是爱与非攻,主张人们应该相互关心、愉快生活,而非互相攻击和争斗。
他们认为,高尚的品德应该是国家治理的核心,而非战争和暴力。
墨家思想也呼应了当时经济落后、战争频繁的社会现实。
尽管墨家的思想没有像儒家思想那样的影响力,但是他们提出的一些可贵的观点一直被人们所重视。
四、法家思想法家思想强调法治,主张强有力的政治制度和明确的法律。
他们认为,一个良好的政治制度和法律可以保证各种利益得到公平的处理,从而实现社会的稳定和繁荣。
法家思想也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烙印,例如秦始皇就是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以上是春秋战国时期四大思想的简单介绍,实际上每个思想流派都有复杂的内部阐释和不同的派别。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思想在文化和哲学领域发挥着深远的影响。
无论是儒家强调的德治和人伦关系,还是道家强调的天道和自然之道,或是墨家强调的爱与非攻,以及法家强调法治和政治制度,都体现了春秋战国时期人们思考、探究的精神和智慧。
春秋战国时期的哲学思想
春秋战国时期的哲学思想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文化史上一个思想繁荣的时期,也是伦理学、政治哲学、宗教哲学等多个学科的萌芽期。
在这个时期,诸子百家各显神通,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哲学思想体系。
1. 儒家思想儒家思想是春秋战国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一种思想,它的代表人物为孔子、孟子、荀子等。
儒家思想的核心价值观是“仁”,强调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
孟子提出“天下之至公,无他,惟仁;天下之至微,无他,惟达己”的观点,意味着只有追求“仁”才能达到至高无上的境界。
儒家思想强调家庭伦理和政治伦理的关系,主张“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强调“礼”、“义”、“廉”、“恭”等道德准则,提出“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的理念,即领导者应该以德行和品德来影响和塑造整个社会。
2. 道家思想道家思想又称老子道家,它的代表人物是老子、庄子。
道家思想主张“道法自然”,认为事物自有其内在规律,强调“无为而治”,主张“放弃功名利禄,返璞归真”,通过回归自然认识自己和世界。
道家思想主张“无为而治”,即让事物自然而然地发展,不要过分地干涉,这与儒家思想的追求积极作为不同。
道家思想还提倡虚无缥缈、超凡脱俗的生活态度,强调“自得其乐”、“无为而无不治”的处世哲学,认为人应该像自然一样简单自然、坦然自处。
3. 墨家思想墨家思想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种“兼爱”哲学,它的代表人物是墨子,主张“兼爱”、“非攻”、“节用”等理念。
墨子认为,所有人都应该受到平等的关注和关爱,主张各国之间和平相处,反对战争和军备竞赛。
墨子提出“天下为公”的观点,主张建立一个“兼爱社会”,让每个人都能够得到应有的关注和关爱。
他还主张“非攻”,认为只有在必要的情况下才能使用武力,反对不必要的战争和军备竞赛。
另外,墨子提出“节用”理念,倡导勤俭节约,并提出“不拒流浪之民”的观点,强调人在困难时互相救助。
4. 名家思想名家思想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种思想,它的代表人物是荀子、韩非等。
名家思想主要是一种政治哲学思想,它主张通过科举制度选拔人才,建立强有力的政治力量,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学派
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学派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时期。
这个时期的思想开拓了人们的视野,为后来的思想史和文化史奠定了基础。
在这个时期,思想学派层出不穷,各种流派都有自己的理论和见解。
本文将介绍一些主要的思想学派。
1.儒家思想学派儒家思想学派是春秋战国时期最为重要的思想学派之一。
儒家的经典是《四书五经》。
儒家重视道德伦理,提倡“仁爱”、“中庸”、“诚实”等观念。
儒家认为,道德是社会稳定的保障和人类和谐发展的基石,只有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和行为,才能得到社会的尊重和人民的拥戴。
2.道家思想学派道家思想学派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另一个重要思想学派。
道家的经典是《道德经》。
道家重视自然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强调人应该追求“无为而治”,倡导“道”的观念。
道家认为,大道至简,世界自然而然,人不应该过度干预自然,建议人们顺应自然规律,并适应自然环境。
3.墨家思想学派墨家思想学派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又一重要思想学派。
墨家的经典是《墨子》及其它著作。
墨家的主张是“兼爱”、“非攻”、“尚同”。
墨家认为,人人生而平等,应该平等相待,团结友爱,而不是分寸立场和互相攻击。
墨家还强调“利益最大化”,倡导资源合理利用。
4.法家思想学派法家思想学派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重要思想学派。
法家的经典包括《韩非子》、《管子》等书。
法家思想强调官治和法治,认为政治制度是统治者利益和维护社会稳定的手段。
法家还突出强调效率,强调治理地方的责任和关注农业生产。
在春秋战国时期,这些思想学派相互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和矛盾,但它们各自代表着当时的一个主要思潮。
虽然这些思想学派在春秋战国时期先后兴起和灭亡,但是它们的思想贡献对后来中国的思想史和文化史产生了深远影响,继承和发扬其思想精华,是我们每个人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春秋战国时期的哲学思想和理论
春秋战国时期的哲学思想和理论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哲学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它是中国思想史上最为繁荣的时期之一。
在这个时期,出现了很多哲学家和思想家,他们的思想给后来的中国思想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本文将会讨论春秋战国时期的哲学思想和理论。
一、儒家思想儒家思想是春秋战国时期最重要的思想之一,儒家的代表人物是孔子。
孔子提出的“仁爱之道”被视为儒家思想的核心。
他认为“仁”是人类最高的美德,是为了建立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
他主张“以礼治国”,认为通过礼仪可以建立秩序和规范社会行为,可以使人尽职尽责。
另外,孟子也是春秋战国时期的著名儒家思想家,他强调“天命”和“天道”,认为人只有依靠天命和遵循天道,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和快乐。
二、道家思想道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是老子和荀子。
老子提出了“道”和“无为而治”的概念,他强调人应该遵循自然的规律,不应该去操纵和干涉自然的运行。
他认为,人正是因为追求名利和功利,才会在生活中遇到困难和痛苦。
荀子另一方面强调“人性恶”,认为人的天性是自私和邪恶的,只有通过教育才能使人得到改造和升华。
他提出了“性恶论”和“性善论”,认为人的行为是由个人的环境和经验构成的。
三、墨家思想墨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是墨子,他主张“兼爱”,即完全平等地对待每个人,不分贵贱。
他认为,只有通过“兼爱”才能建立广泛的社会关系,并建立和谐和平的社会。
他强调“非攻”,主张“不攻守”,认为除了进行自卫之外,任何形式的进攻都违背人性的基本原则。
四、法家思想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是韩非。
他的思想着重强调了国家的利益和权威,认为国家需要依靠法律和制度来统治。
他提出了“法治”和“秦法”,并主张对罪犯要以“严惩”为宜,通过这种方式达到维护社会秩序和公正的目的。
五、兵家思想兵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是孙子。
他主要讲述了兵法和战略,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孙子兵法”。
他认为,战争是建立国家的基础,而要保持国家的强大,就必须精通兵法和战略。
总结:春秋战国时期的哲学思想和理论在中国思想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思想
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思想中国历史上的春秋战国时期是思想百家争鸣的时代,各种不同的哲学思想在这个时期迸发出耀眼的光芒。
诸子百家思想形成了我国古代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儒家、墨家、道家、法家、名家等方面介绍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思想。
1. 儒家思想儒家思想是由孔子确立而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思想主流的思想体系。
儒家注重道德修养,提倡“仁”的观念,认为人之初性善,通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来实现道德的完善。
孟子强调人的道德自觉和人性的优越性,认为君子应该具备仁、义、礼、智的品质,以达到做好人的境界。
2. 墨家思想墨家思想强调以兼爱的理念来消除战争和社会不公,并主张“非攻”的原则。
墨子认为“兼爱”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反对宗教仪式,提倡实用主义,强调道德的普世性和人民利益至上。
3. 道家思想道家思想追求超然和自然,在于“道”、“无为而治”、“自然”等概念。
老子提出“道可道,非常道”,主张追随自然、不与之为敌,“无为而治”则是主张政治宜守不宜作,独尊自然,强调法家思想法家思想推崇法制约束和严格的统治,重视刑罚制度,为了达到社会秩序而追求权威和强制力。
荀子主张利欲和刑罚来约束人的行为,认为人性本恶,必须通过法律来加以约束和处罚。
5. 名家思想名家思想强调辩论的技巧和论辩的智慧,主张辩者胜,讲究逻辑和辨证的能力。
公孙龙、申不害等名家学派推崇言辩的能力和争论的智慧,并且注重学典传统,强调言辞的修辞和议论能力。
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思想形成了中国古代哲学的独特风貌,为我国后世的文化传统打下了深厚的基础。
每种思想流派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理念,共同谱写了中国古代哲学的辉煌篇章。
在当代社会中,我们仍可从这些古代思想家的智慧中获益,启迪我们对生活和社会的思考,引导我们走向更为美好的未来。
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与文化
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与文化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也是一个思想与文化蓬勃发展的时代。
在这个时期内,中国的传统文化得到了深入发展,蕴含了丰富的哲学思想和文艺创作。
本文将探讨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与文化,从它们的特点、代表人物以及对后世的影响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思想的特点在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开始呈现多元化的特点,各种学派的兴起对中国思想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是诸子百家的兴起,这些学派包括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等,各自有着不同的思想观点和学说体系。
其次是思想的开放和自由,虽然各种学派争锋相对,但都在自由探讨和学习他人思想的基础上进行。
再次是儒家影响力的逐渐扩大,儒家思想成为春秋战国时期最主流的学派,对传统思想的影响也最为深远。
二、思想与文化的代表人物在春秋战国时期,有许多杰出的思想家和文化代表人物。
他们的思想观点和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其中的几位代表人物:1. 孔子:孔子是中国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也是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家中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
他的思想强调仁义道德,提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对后来的社会发展和思想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老子: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主要著作《道德经》被誉为中国古代哲学的经典之作。
老子的思想强调道法自然,主张以无为而治,对后来的政治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孟子:孟子是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他的主要著作《孟子》阐述了他的政治哲学和伦理观点。
孟子注重人性的善和人与社会的关系,他提出的"性善论"对儒家学派产生了重大影响。
4. 墨子:墨子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主要思想是兼爱、非攻和反对奢华。
他提倡“兼爱”思想,强调爱的普遍性,对中国哲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三、对后世的影响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与文化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儒家思想成为后世中国传统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科举制度、社会伦理和政治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与哲学思想
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与哲学思想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也被认为是中国文化和哲学思想的黄金时期。
这个时期涌现了许多重要的思想家和文化人士,他们的思想和作品对中国文化和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本文中,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和哲学思想。
一、文化春秋时期,中国处于一个分裂的状态,地方领主之间的战争和内部纷争十分激烈。
然而,这个时期也是一个文化繁荣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诸侯之间互相交换文化成果和技术,同时也保留和发展自己的文化。
下面是一些代表性的文化成果:1.楚辞楚辞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部经典诗文集,它共收录了十七篇,作者有屈原、宋玉等。
楚辞是中国现存最早的诗歌集之一,以歌颂爱情和历史事件为主题,以抒发情感和抨击时弊为特点。
通过楚辞,我们可以了解到当时社会的风貌、人们的思想和生活状态。
2.礼记礼记是中国古代的经典著作之一,是中国礼制文化的重要代表作品。
这本书主要是从仪式、礼节、音乐、舞蹈等方面记录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文化。
礼记对后世的礼仪文化、社交礼仪以及国家制度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春秋左传春秋左传是中国古代史书之一,它主要讲述春秋时期的历史事件、政治斗争和社会生活等,并以史为鉴,以警示后人。
本书的作者是鲁国官员左丘明。
春秋左传具有鲜明的文化和哲学特点,它强调个人的道德品质和责任感,强调知行合一和修身齐家。
二、哲学思想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哲学思想发展的一个黄金时期。
在这个时期,涌现了众多重要的哲学家和思想家,如孔子、老子、荀子、墨子等。
本节中,将从几个方面简要介绍春秋战国时期的哲学思想。
1.儒家思想儒家思想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哲学流派,它的代表人物是孔子。
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爱”,它认为人与人之间应该相互尊重、关心和帮助,同时也应该有「君子」的行为规范,以达到和谐社会的目的。
孔子的思想成为后来中国社会的行为准则和文化传承的重要思想基础。
2.道家思想老子是道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他的思想主要围绕“道”而展开。
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流派与学派争鸣
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流派与学派争鸣在中国古代历史中,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重要的时期,这个时期的思想思潮十分丰富多样,各种思想流派与学派在这个时期纷纷涌现,并展开了激烈的争论与辩论。
本文将对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流派与学派争鸣进行探讨。
一、儒家儒家思想是春秋战国时期最具影响力的思想流派之一。
儒家主张以仁爱之心来治理国家,强调人与人之间的道德关系。
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有孔子和孟子。
孔子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提出了“仁人之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观念,对后世影响深远。
孟子则进一步发展了孔子的思想,强调人性本善,提出了“民为贵”、“君为轻”等主张,对后来的儒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道家道家思想也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大思潮。
道家主张顺应自然,强调不争不抗,追求无为而治。
道家的代表人物有老子和庄子。
老子提出了“道可道非常道”、“无为而治”等思想,强调回归自然,不争不抗。
庄子进一步发展了老子的思想,提出了“大道至简”、“庄庄如也,无为而无不为”等观点,对后来的道家学派产生了重要影响。
三、墨家墨家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流派之一,强调兼爱和无差别的道德观念。
墨家的代表人物是墨子。
墨子反对战争,主张以兼爱的精神来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美好。
墨子提出了“爱一而治天下”、“兼爱非攻”等理念,对后来的墨家学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四、法家法家思想也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大思想流派,主张严明法律,重视政治和军事力量。
法家的代表人物有韩非子和商鞅。
韩非子主张以法治国,提出了“法者国之柄矣,政者国之纲纪矣”等观点。
商鞅则主张变法革新,实行一系列的改革政策,对后来的法家学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五、兵家兵家思想是春秋战国时期重要的一种思潮,主要关注战争和军事战略。
兵家的代表人物有孙子和吴起。
孙子的《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军事学的经典之作,其中包含了许多关于兵法和战略策略的原理和方法。
吴起则强调组织与纪律,提出了一系列军事理论,并在实践中取得了重大战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漫谈春秋战国时代学术思想(上)一、春秋战国的学术环境(一)诸家并兴的原因春秋战国是我国学术思想的鼎盛时代,自春秋末年儒家首先崛起,到战国诸家并兴,思想界澎湃到极点。
造成这种盛况的原因相当复杂,下面只作个简括的说明。
谈到春秋战国学术思想的发达,不免要联想到春秋以前的文化,究竟达到什么程度。
这一点因为史料缺略,很难断言。
但可以相信,至少在西周末年或春秋初期,社会组织必已相当繁密,贵族生活必已相当奢侈,人文思想也必已相当发达,而且可能已有相当丰富的文物典籍。
不然的话,诸家的思想都将无所附丽,也无由产生。
封建社会中,知识本为贵族所专有,但因封建制度的渐趋破坏,贵族的后裔降为平民的日渐增加,知识也因而流入民间。
加以王室衰微,政治无主,传统的文化渐已不能支配人心,因此独立的思潮开始抬头,这情形在春秋束期已甚显著。
而春秋时若干边疆国家,如秦、晋、齐、楚等,因开疆拓土,并兼异族,使经济和文化上产生出好些新方面。
诸夏文化的范围也随之扩大,并吸收相当成分的外族文化。
这些新因素,更刺激新思想的产生。
到战国,因为社会组织的变化更大,新思想的要求也更急。
例如军国主义抬头,自然会有法家出现。
诸侯的生活日形富裕,自然会供养一批“谈天雕龙”的清客。
国际战争的愈演愈烈,社会不安的加甚,自然会刺激人们寻求解决途径;主张清净无为的道家和创造新伦理系统的墨家,也就应时而生。
同时不但人们受教育的机会较前为多,书写的工具也大有进步。
春秋时,大概只有政府才有制作文书的力量;到战国,民间学者也可以著书,书籍的内容,渐由简而繁。
从《论语》的简练,到《孟子》、《庄子》的繁缛,便可看到这方面的进步过程。
(二)诸家的起源据汉人的分类,春秋战国的各学派,主要共有十家,即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和小说家。
至于这些学派的起源,古人以为出于“王官”;也就是说某一家的形成,是由封建时代某一掌理有关这方面事务的政府机关演变而来。
这些政府机关因封建制的崩溃而消灭,但其处理某方面事务的理论知识则散之民间,渐而演变成某一学派。
例如道家出于“史官”,法家出于“理官”(司法机关)等。
这种说法,十分牵强,久为近人所怀疑。
但另一方面却也不能否认诸家与封建时代贵族文化的密切关系,假使完全没有旧日精神和物质方面的凭藉,也不可能发生诸家并兴的现象。
事实上某一家的兴起,大都有其特殊的历史传统和地理环境,并且凭藉着一种特殊的职业而来。
本章所要叙述的重要学派,有儒、道、墨、法、阴阳五家,现在谈谈它们的起源。
以上五家除墨家外,皆起源于某一种特殊职业。
先谈儒家,所谓儒乃是一种以教书为职业的人,起源于鲁而后流行于各地。
在孔子以前,便有这类靠相礼授徒为生的儒,孔子一生更是大部分时间从事这种职业。
孔子除教书外,并有很大的政治抱负,且曾亲身涉历政治生活。
他的门人弟子,有许多作官的,也有很多教书的。
总之,这种“进则仕退则教”的生活,便是儒者的职业。
何以儒家起源于鲁国呢?这与西周的沦亡有关。
原来鲁国因与周室关系密切,典章文物,最称完备。
西周末年镐京为犬戎所陷,礼崩乐坏,鲁国便成为当时的文化中枢。
鲁人在列国中,本以讲究礼节著称,因此产生了以诗书礼乐为典训的儒家。
同时鲁是个二等国,即使想矜功伐也不可能,因之形成发展这一学派的最好环境。
诸家之中,墨家的组织最为严整,它有具有无上权威的领袖,更有自己的法律。
它的宗旨,也甚为明确固定。
所以墨家绝不是以个人为单位的学派,而是一种具有浓厚宗教气氛的组织,墨家思想,也是一种有系统的宗教性的思想。
古籍曾说墨子“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近人并考证墨子为鲁人。
但他的个性及主张,绝不适于鲁国的环境,因此他的一生在宋国时为多。
战国时,宋人以愚著名,大概宋人富于宗教性,心地质直,因此成为墨家的重镇。
法家的起源不是单元的,出于齐、晋、秦等地的学政习法和典刑者,这些自然都各是一种职业。
战国时齐的商业发达,以富著称。
三晋则是新兴的军国主义国家,同时具有周人尚法的传统。
因此战国时的法家思想,可分东西两派,内容颇有不同。
齐是东派,现存的书有《管子》、《晏子》等,其论点着重于经济,即如何使国家人民致富用富等。
三晋为西派,它们的法家言则着重在政治,即如何执法立信,加强政府的权威等。
秦也是新兴的军国,它实行法家的政策时间最长,也最彻底;因为它要向外扩展,必须造成一种力大而易驱使的民俗;但是为它设计和执行政策的人,则来自三晋。
道家有的出于史官,但并非全出于史官。
因为史官一方面可以看到官府过去的档案典籍,一方面为朝廷作纪录,自然可以造就出一些博识古今、深明世故的人,老聃便是一例。
此外尚有隐士一类的达观厌世者,也被列入道家。
这类隐士大多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楚国的北部地区,这地区包括旧日的陈、蔡、许、邓、息、申等国一带之地,也就是周人所谓的“南国”。
这地带在西周晚季文物殷盛,到春秋战国时,渐为楚所兼并。
同时这地区与诸夏接境,楚与诸夏的战争,常在这个地区进行。
受高度文化熏陶的人,又目击人世的惨变,自然会产生厌世的观念;但其文化素养,又驱使他们以“达观”来解决人生问题。
像孔子周游列国时所遇到的长沮、桀溺、接舆等,以及后来的庄子,大致都是这一地区或其左近的人。
阴阳家大概出于习业星历卜祝的人,这一学派的发源地是齐国。
春秋战国时,齐国以富著,而其君主又颇多礼贤下士的,因此构成了一个很大的文明区域,产生若干派的思想,阴阳家只是其中之一。
大概因齐地近海,由海道交通而接触到若干异人异事,战国时,齐人便以谈荒诞不经的事著名。
这类齐人又可分两种,一是侈谈神仙的方士,一是五行论者,后者便是所谓阴阳家。
他们多是诸侯的清客,以异说奇谈侈言于诸侯的朝廷中。
[关于春秋战国诸家兴起的原因,以及诸家的原始职业和地方性,可参看傅孟真《战国子家叙论》第二至六节(载《傅孟真先生集》第二册)]以上五家,除道家外,莫不希望人君用他们的学说来治平天下。
但他们的学说大多偏重理想,有的不易实行,有的则因不能迅速收效而不为诸侯所采纳。
最切实际而且最适合当时国君胃口的便是法家学说,秦国终以法家的学说强国,而至统一“天下”。
二、孔子与儒家(一)孔子的生平春秋时代最伟大的儒者是孔丘,他的远祖是宋湣公的太子弗父何,大致与周厉王同时,曾让国君之位予其弟宋厉公。
弗父何曾孙正考父,于东周初年三受宋上卿之命,地位愈高而处事愈谨。
考父子孔父嘉,仕宋殇公(前719~前710)为大司马,被太宰华父督所害,孔氏从此中落。
至孔父嘉曾孙孔防叔,畏华氏之逼,乃迁居于鲁,世为鲁人。
防叔生伯夏,伯夏生孔纥。
纥字叔梁,故又称叔梁纥,他是鲁大夫臧孙纥部下的武士,饶有勇力,曾屡立战功。
纥初娶施氏女,生了九个女儿;娶妾,生子孟皮,病足,为废人;晚年娶颜氏季女征在,生孔子,名丘,字仲尼。
孔子于前551年(周灵王二十一年,鲁襄公二十二年)生于鲁国的鄹邑(今山东曲阜市)。
他幼年丧父,母亲也死得早,家境非常贫苦。
他曾先后做过贵族的仓吏田吏,管理会计畜牧之事,都很称职,因此习得不少“鄙事”。
此外借着与贵族接触的机会,也学得不少贵族的学识技艺,像诗、礼、射、御等。
由于他的好学不倦,在他三十岁左右,便以礼学名动公卿。
当他在学术方面有所树立后,便以传授知识为生,至于他的这种生活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则已不可确知。
鲁大夫孟僖子,对孔子甚为赏识。
前518年,僖子死。
临死嘱咐他的家臣,要他的两个儿子向孔子学礼,便是后来的孟懿子和南官敬叔,这时孔子已三十四岁。
次年,鲁昭公为三桓所逐而奔齐,孔子也于是年赴齐,做齐巨室高照子的家臣。
他在齐国一住七八年,齐景公对他虽甚优礼,却不用他。
前510年,昭公死于齐。
次年,鲁定公即位,孔子也于这时回到鲁国。
前505年,季孙氏的家臣阳虎,发动政变,囚季孙大夫桓子,桓子立誓屈服,才获释放。
阳虎进而挟持鲁君,独专鲁政者达三年之久。
阳虎在主政期间,想借重孔子,但他不应。
其后阳虎为孟孙、叔孙所逐,逃亡齐国,三桓复握政权。
这时孟懿予已是孟孙氏的大夫,孔子的另一弟子子路也继阳虎做季孙氏家臣,孔子便因这两个弟子的支持,踏上鲁国的政治舞台。
前501年,孔子受鲁定公之命为中都宰,这时他已五十一岁。
此后又连续升迁为司空、司寇等职,他做司寇大约有三年(前500~前498),政绩斐然。
前500年,他并曾辅佐定公,与齐景公会盟于齐国的边地夹谷。
齐欲以莱兵威胁定公,但孔子早有戒备,齐不得逞,因此鲁国在订约时才没有吃亏。
前498年,子路为效忠季氏,发起“堕三都”运动。
三都是季孙氏的费邑、叔孙氏的邱邑和孟孙氏的郕邑。
费邑一向是季氏家臣的叛乱根据地,当时阳虎党羽公山不狃盘据在那里,是季氏心腹之患。
郈邑则曾于前500年被叔孙氏的马正侯犯盘据为乱。
孟孙氏的郕邑,并未曾发生过这类叛乱,它之在被堕之列,当是季氏想借此削弱孟氏的力量。
孔子赞助子路的建议,乃由鲁定公出面主持。
结果郕邑被放过,郈、费均被堕毁。
堕费时,孔子受季氏倚任,以司寇代理鲁相。
但堕费后,季氏的大患已除,不复优礼孔子,因此孔子仅代相三个月便辞职。
前497年,孔子离鲁赴卫,因鲁与卫接境,而卫又多君子,所以孔子去鲁后立即赴卫。
这时卫都帝丘,它的国君灵公正迷恋夫人南子,无心国政。
孔子初至,未能获见,因此他居卫十个月便离开。
在他赴陈(前496)的途中,经过匡(卫地,今河南长垣县西南),为匡人所拘留。
因为匡人误认他是曾经为暴于匡的阳虎。
孔子脱险后,再度至卫。
前495年,始见灵公,决意出仕,但灵公徒慕孔子的声名,虽甚礼遇,并不委以政事。
这时南子弄权,太子出奔,卫国政治已相当紊乱,而灵公却想以兵伐晋,扬武域外。
前493年,他向孔子咨询军旅阵法,孔子以其不重礼而好武,因而拒答,并立即去卫。
次年,孔子至曹,不久离曹赴宋,过宋时几乎为宋司马桓魋所杀。
其后孔子至陈,遂仕于陈。
前498年,因吴伐陈,孔子乃去陈。
在陈蔡边境,因粮食断绝,几乎变成饿殍。
同年,他自蔡(时已属楚)至叶(楚地),又自叶返陈,自陈至卫。
次年,孔子再仕于卫。
这时卫早已换了新主,正是卫出公在位的第五年。
孔子在卫,一直住到前484年,才为季康子迎接回鲁。
他在外凡十四年,经历数国,备尝艰困和危险,还经常遭遇若干隐者的讽讥,却没得到一位明君的信任,使他得以施展抱负。
这时孔子已是六十八岁的皤然老翁,鲁国也久已更换了国君,其时正值鲁哀公在位的第十一年。
[孔子周游列国之年代,系根据钱穆《孔子传》(载《综合月刊》六八至七O 夹谷会齐,选自《孔子圣迹图》孔子周游列国,游说诸侯国王,选自清焦秉贞绘《孔子圣迹图》,(美)圣路易美术馆藏。
期)]孔子回国后,鲁哀公和季康子对他均甚优礼,但仍不让他参与实际政治,只是以国老的地位备咨询而已。
在他回国后直到他去世的五六年间,似乎大部分时间用在古籍的整理上,他曾将《诗》三百篇的旧曲调加以修订,此外,现存的《春秋》,据说也是在这段时间内经他编纂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