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书法的“神韵”与“精气神”

合集下载

探析“神妙能逸”书画品评理论与代表作品

探析“神妙能逸”书画品评理论与代表作品

探析“神妙能逸”书画品评理论与代表作品中国书画艺术自古以来就有“神妙能逸”之说,这个词组可以用来形容一幅作品的神韵和气质,也是中国传统审美观念中的重要概念之一。

在中华传统美学中,“神”是指作品的内在意境和精神气质,“妙”是指作品的形式技法和表现手法,“能”是指作品的艺术功力和技术能力,“逸”是指作品的自由和大气。

这四个方面统一于一体,构成了中国画与书法的审美标准和艺术境界。

本文将从这一角度出发,探析“神妙能逸”书画品评理论,并结合代表性作品进行深入分析。

一、神妙在中国画与书法中,“神”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所谓“神”,是指作品所体现出来的文化底蕴、情感内涵和精神意境。

通过艺术创作和表现,作品传达出来的是艺术家对自然、生活、社会和人生的深刻认识和理解,是作品所具有的精神品质和审美情趣。

神韵的呈现需要艺术家对所创作的对象进行深刻的思考和把握,使作品超越感性和表面的描绘,表达出更加深刻的内涵和情感。

在书画艺术中,神韵往往是通过对生活和世界的观察和感悟,以及对自然和人情的体验和感受来实现的。

艺术家需要通过绘画和书写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感悟和精神追求,使作品具有真挚的情感和独特的气质。

在中国传统绘画和书法中,神韵的表现往往是通过笔墨的运用和造型的塑造来实现的,艺术家在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形式美和精神美,构成了其作品的独特魅力和意境美。

二、妙能“妙”和“能”是中国书画艺术中不可或缺的两个要素。

所谓“妙”,是指作品的表现形式和技法手段。

在中国绘画与书法中,妙指的是艺术家对材料和工具的熟练掌握和运用,对形式结构和造型风格的灵活运用和表现。

艺术家需要通过对笔墨、纸张和颜料等艺术材料的认识和驾驭,熟练掌握各种不同的绘画和书写技法,并灵活运用于作品的创作与表现中。

通过妙的表现,艺术家可以创造出各种不同的造型和线条,形成独特的笔墨韵味和形式美感,使作品具有生气勃勃和动人心魄的艺术魅力。

而“能”指的则是艺术家对技术功力和创作能力的具体表现。

谈谈对中国书法艺术的认识和理解

谈谈对中国书法艺术的认识和理解

谈谈对中国书法艺术的认识和理解
中国书法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魅力。

它是通过运笔的方式表达思想、情感和审美观点的艺术形式。

首先,中国书法艺术强调的是“意境”。

一位优秀的书法家不仅要有卓越的技巧,更应该将自己的思想、情感和个性融入到作品当中。

中国书法强调墨与水、形与神的协调,追求一种极简的表达,以点、画、线的创造力诠释丰富的情感和思想。

其次,中国书法艺术追求的是“气韵生动”。

中国书法主张用笔触去表现气势和生命力,通过自然而流畅的线条和韵律感来传达作品的内涵。

每一笔的用力、停留和收笔都能传递出作者的个性、思想和情感。

此外,中国书法艺术一直强调“传统与创新”的结合。

尽管书法的技法和风格非常丰富多样,但传统文化一直是书法艺术的根基。

在传承传统的基础上,书法家们也在不断创新,吸收外来文化的元素,并将其融入到书法创作中,使之更具时代感和个性。

最后,中国书法艺术在传播和影响方面也非常广泛。

中国书法作为国粹之一,深受中国人民的喜爱和推崇。

除了作为艺术形式来欣赏,书法也广泛应用于文化活动、宣传和教育。

许多人通过学习和练习书法来培养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德修养。

总体来说,中国书法艺术是一门非常独特而受人喜爱的艺术形式。

它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在现代社会中继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学习和欣赏中国书法,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美学观念。

浅析中国书法的艺术魅力

浅析中国书法的艺术魅力

浅析中国书法的艺术魅力浅析中国书法的艺术魅力摘要:书法就是中华文明史上的一朵艺术奇葩。

中国书法艺术的魅力,来自于中国古代至今一代又一代书法巨匠的辛勤汇总和艺术实践。

由于中国古老的书法艺术起源于对形象的理解与艺术浓缩,使现在书法作品中依然可以令人领略到大自然的美好与灿烂。

书法艺术是以纵横之笔墨、奔放的点划顿挫构成。

为了更具体,更明晰,书法的美一般概括为五美,即:点线美、结体美、章法美、风格美、内容美。

从而为人们展现出一幅让人心旷神怡的艺术作品。

关键词:中华文明中国书法艺术魅力点线美结体美章法美风格美内容美20世纪 90年代初期,有一位欧洲人,因仰慕原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启功的书法,与启功先生交上了朋友,他回国时向启功先生索请了一幅书法作品带回了老家。

两年以后,启功先生出访欧洲,这位异国的朋友热情地请启功先生到家中做客,当启功先生进入客厅的时候,发现自己的作品挂在大厅的正中央。

启功先生内心为一幅中国书法作品很显眼地挂在欧洲知名人士的大厅里感到高兴。

但使启功先生啼笑皆非的是,这位欧洲的朋友将自己的作品倒着挂了起来。

当问其原因时,这位朋友答解释说,家里人感到中国书法作品高深莫测,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非常流畅有序。

因此,家庭成员之间各持己见,以夫人为代表的家庭成员认为,正置悬挂显得庄重典雅,会给家里带来富贵和运气;以女儿为代表的家庭成员则认为,倒置悬挂显得玄奇神秘,会使人产生获取知识联想的动力。

一副书法作品产生这样的艺术魅力,甚至连中外诸多价值很高的美术作品也达不到这样的艺术境界,说明中国书法的价值所在。

首先,讲一下中国书法的概况。

勤劳智慧的中华民族,有着几千年的悠久历史,我们的祖先曾经创造过举世瞩目的灿烂文明。

书法就是中华文明史上的一朵艺术奇葩。

书法艺术始于文字初创的甲骨文,从远古的殷商算起,经历了秦汉的辉煌、魏晋的风韵、隋唐的昌盛、宋元的情意、明清的神态,跨过了三千多年的光荣历程。

那么,书法是什么?书法有多种定义,有的说书法是以汉字为审美对象的书写艺术,有的说书法是用毛笔书写汉字的法则,对不对呢?都对。

书法审美观

书法审美观

书法审美观书法是一种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既表现了书法家的个人特色,也展现了一个时代的审美观念。

在书法审美观方面,我的见解如下:首先,书法审美追求的是“神韵”。

这是指书法作品所表现出的生命力、灵气和情感等东西。

这种“神韵”是由书法家的内心感受和对墨色的掌控力所造成的。

正因为如此,一次写字,在观感上会产生很大差异。

有时我们看到的字很统一、规整,给人以平和、和谐的感觉;有时则有意想不到的空灵,给人以完全不同的情感体验。

这种“神韵”显然是书法审美的重要表现之一。

其次,书法审美注重“气韵生动”。

在书法中,字形的美丑固然重要,但更为重要的是“气韵生动”。

这种气息是由汉字本身的内涵及书法家的创作心情共同呈现出的,它形态各异,有激昂奔放的气势,也有细腻清幽的文人气韵。

一个好的作品往往会使人联想到一种由内而外的力量,它会在观者的心里激起共鸣,引发共情,因此“气韵生动”是书法中不可或缺的审美标准。

再者,书法审美重视“意境”。

意境是指作品所呈现出的形态和意义相统一的特点。

在传统书法中常常有“不学庄子,没法写好字”的说法。

庄子主张“自然而不为”,追求自由自在的人生态度,这种态度在书法中被诠释为“有墨必泼”.由此可知,写好一副书法作品,在形态上不仅要具体、丰满,写意上还要有所故意,有自己的作品主旨,蕴含有自己观照人生的独特见解。

只有这样,书法作品才会有灵魂,给观者带来深刻的艺术享受。

最后,书法审美有一种非常重要的宣扬精神。

在过去,书法是中国知识分子的重要修养内容,他们认为书法是反映人的良知、修持与境界的主要表现形式,是与心灵密切关联的艺术。

书法审美发扬了文人的重义轻利、自我墨宝、自觉自愿、随心所欲的精神。

在现代,人们对书法的理解也更为深入,认为书法是中国文化身份的象征,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体现。

其所具有的审美观念,正是宣扬了文人‘凌波微步,罕言寡语'的精神,彰显出中国人的修养和睿智。

综上所述,书法审美观在不同时代、不同人群中有着不同的意义和体现,但是无论哪个时期、哪个阶层的人,书法一直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颜真卿书法的感受

对颜真卿书法的感受

颜真卿的书法给人一种雄浑、大气的感觉。

他的书法作品,如《颜勤礼碑》、《元次山碑》、《颜家庙碑》等,都展现出一种豪放、雄健的气势,让人感受到一种强烈的艺术震撼。

颜真卿的书法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笔力雄健:颜真卿的书法作品用笔粗重,力透纸背,呈现出一种强烈的笔力和力度感。

➢结构严谨:颜真卿的书法结构严整规范,章法富有节奏感,使得整幅作品气势磅礴。

➢线条流畅:颜真卿的书法线条流畅自然,毫无矫揉造作之感,给人一种浑然天成的感觉。

➢气韵生动:颜真卿的书法作品不仅形似,更追求神似,通过笔墨的运用表现出一种生动的气韵和意境。

颜真卿的书法艺术成就举世公认,其作品不仅在艺术上具有极高的价值,同时也蕴含着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欣赏颜真卿的书法,不仅能让人感受到美的享受,更能让人领略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书法的文化精神

书法的文化精神

书法的文化精神书法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崇高精神。

中国古代文化强调美和德的统一,强调人的内心修养和品德修养。

在书法中,无论是隶书、楷书、行书还是草书,都要求写者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人品修养。

书法中的“气韵生动”是通过书写者的修养而产生的,它要求书写者以正派操守和崇高情操来对待书法创作。

书法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追求崇高境界的修行。

书法传递了中国文化的传统价值观。

中国的传统价值观强调君子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注重和谐、尊重和礼仪。

这些价值观在书法中有着深刻的表达。

书法追求的是一种和谐的美感和匠人的精神,注重书写的规矩与礼仪。

书法中的“字有如其人”体现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之间的和谐关系。

书写者通过书法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态度,传达自己的价值观和生活态度。

书法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审美情趣。

在中国,书法被赋予了审美价值和艺术品位。

书法的美不在于形式和技巧,而在于其独特的艺术表达和深邃的意蕴。

中国的书法注重墨韵、笔画和结构的和谐统一,通过书写者的艺术创造力和感悟力,使文字与意境、形与神达到最佳的统一。

书法的审美情趣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界和美的独到理解,体现了中国文化对人类内心境界追求的关注和追求。

书法传承了中国古代文化的智慧和智慧。

中国的书法是中国古代文化悠久历史的结晶,也是先贤智慧和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在中国书法中,有着丰富的艺术理论、技法和研究。

中国古代书法家通过对书法的研究和实践,建立了一系列的理论体系和技法,对后世书法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通过研究中国的书法,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智慧和智慧,认识到书法所蕴含的深层次的文化内涵。

书法作为中国传统艺术形式,展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丰富博大,传达了中国文化的崇高精神和传统价值观,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审美情趣和智慧。

通过学习和欣赏书法,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中国古代文化的精神,体验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独特之处。

中国书法文化内涵

中国书法文化内涵
文化传承:中国书法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传承了中国古代的文化和艺术传统。书法作品中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包括历史、哲学、文学等多个方面。通过学习和欣赏中国书法,可以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整体表现:中国书法注重整体的表现效果,即作品中的各个部分要相互协调、相得益彰,形成一种整体美感。书法家通过对字形的把握和对布局的掌握,使整个作品具有பைடு நூலகம்明的风格和独特的审美效果。
总之,中国书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可以反映出中国古代的思想、文化和艺术传统,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
中国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以下是一些中国书法文化内涵的例子:
精神凝聚力:中国书法强调气韵生动、神韵灵动,具有强烈的精神凝聚力。在中国书法的创作中,往往蕴含着作者的个性、情感、思想和文化素养,可以反映出时代背景和社会风貌。
艺术审美:中国书法不仅是一种实用性很强的文字表现方式,更是一种高度发达的艺术审美体系。书法家不仅追求字体的美感,还注重用笔技巧、墨色运用、排版布局等方面的表现,以及对传统文化和艺术形式的创新。

书法的六个最高境界

书法的六个最高境界

书法的六个最高境界中国书法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是汉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远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而书法的最高境界,是一位书法家追求的精神高度,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下书法的六个最高境界。

第一境界:神韵书法的神韵是指作品透露出的大气、神韧、韵律、韵味。

就是所谓“出自同一手,洒脱不相同。

”正确表现书法的神韵,不仅要求有充分的内心感受和艺术丰富的想象力,同时也接受多方面的熏陶和打磨,对形体自然、韵律和典雅之情的了解必须相当深入。

第二境界:气韵生动书法的气韵生动是指作品生动有韵律,境界高,气势磅礴,展现出灵动的生命力,富于张力,充满了强烈的韵律感和旋律动感,是典雅俊秀、庄严典雅的艺术表现。

第三境界:骨法精到书法的骨法精到是指作品中线条结构周密,气韵神秘,信、用、欣三者兼备,笔力纵横、韵律完美,始终恪守并逐渐深化传统的构成和形态变化规律,从而形成独特的风格。

第四境界:意境深远书法的意境深远是指作品情感丰富、充满人性化,紧密联系着作者内心的情感状态,同时又能够触动观赏者内心深处的感悟,引起情感上的共鸣,留下深远的艺术印象。

第五境界:心手合一书法的心手合一是指书家即将手写的书法融入自己的心灵和情感内参,每一个笔画都集中了书家的精神和意志,并充分发挥了手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在神态、手势和心灵感悟上获得了顺畅的统一,形成了神、气、骨、形俱佳的境界。

第六境界:神韵兼备六个最高境界的最后一个就是神韵兼备,这是指充分运用神韵、气韵生动、骨法精到、意境深远、心手合一等多种境界的表现形式,将六个境界有机融合,达到思想、艺术、技术高度统一的艺术境界。

以上就是书法的六个最高境界,每一个境界都有其独特的艺术特点和文化内涵,是中国传统艺术中的瑰宝,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和学习。

书法的文化精神

书法的文化精神

书法的文化精神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丰富的文化精神。

书法的文化精神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尊崇文化传统书法作为中国传统艺术的瑰宝,历史悠久、积淀深厚。

中国的书法经历了悠久的发展历程,追溯到甲骨文、金文等古老文字,一直延续到现代楷书、行书等不同的字体风格。

书法艺术在各个历史时期都有不同的特点和流派,代表着不同时期的文化风貌。

书法家们在对传统文化的不断研究和传承中,认识到书法传统的独特价值,并将其作为自己创作的源泉和灵感。

二、追求内涵与境界书法追求的是内涵与境界,而不仅仅是形式与技巧。

书法家通过研读古代经典作品和批评评论,体悟其中的哲理和情感,将自己的思想感悟融入到书法作品中。

书法作品不仅仅是文字的呈现,更是个人心境的抒发和表达。

书法家们注重的是作品的氛围、神韵和内涵,追求米黄、宣纸、硬笔、软笔等各种材质与工具之间的搭配,力求实现写意与结构的统一,传达出作品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

三、崇尚审美与艺术追求四、强调人文精神与情感传达书法家们注重塑造具有人文关怀的作品,通过书法艺术来表达自己对人生、自然和社会的思考与感受。

书法作品中蕴含了作者对于人性、伦理关系、道德准则和社会价值的思考。

通过书法的笔墨韵味,书法家将自己的情感与思想传达给观赏者。

书法作品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丰富多样,有的表达对自然的敬畏,有的表达对乡土文化的热爱,有的表达对人生的冷暖,有的表达对社会现象的反思等等,体现了人文精神的广阔内涵。

书法的文化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了尊崇传统、追求内涵与境界、崇尚审美与艺术追求以及强调人文精神与情感传达等多个方面。

通过研究与欣赏书法艺术,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

书法的文化精神

书法的文化精神

书法的文化精神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文化精神的体现。

书法以汉字为载体,通过笔墨纸砚的组合,以线条勾勒出韵律美,展现出内在的审美情趣和思想感情。

在中国古代,书法被视为一种礼仪艺术,是士人修身养性、陶冶情操的重要途径。

它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体现了中国人的审美观念、人生观和人际关系观。

书法凸显了中国人的审美观念。

中国古代以天人合一的观念为核心,崇尚自然之美,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书法艺术以“天下之正意”为宗旨,追求心灵的纯净、自然而然的表达。

书法线条流畅自然,有时明快有时悠长,给人以美的享受。

它不追求形式的华丽和繁杂,而是注重内心的表达和人格的修养。

书法所追求的审美观念正是中国人所崇尚的自然、简约和谐。

书法体现了中国人的人生观。

中国古代人倡导“道德”、“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强调个体的自我修养与人际关系的和谐。

而书法正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方式之一,通过书写汉字,以字理解道德,以笔营造自我修养。

书法追求的是墨心与心、墨韵与韵的一体,倡导良知与自由的追求。

书法艺术的练习过程便是一种修身养性的过程,通过字形的研究与品味来审视自身修行的习性和人际关系的处理,以达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境界。

书法彰显了中国人的人际关系观。

书法是中国古代士人向往的艺术形式,同时也是人们交流情感和彰显身份的手段。

在古代,人们常常以书法作品作为礼仪、往来、通信的媒介。

书法作品既是表达情感的信物,也是人际关系的纽带。

书法通过笔墨纸砚的运用,以一种特殊的方式传递了文字表达无法传递的情感,也彰显了人际关系的亲密与尊重。

书法的气势与气韵

书法的气势与气韵

书法的气势与气韵中国书法艺术最为迷人的是它传达出的那种精神,而不是它简单的表现出的外在的形。

这是书写者倾注于其中的人文的东西。

南朝书法理论家王僧虔曾说:“书之妙道,神采为上。

”书法之神采、气韵与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一切中国艺术一样,表现出的神采就是它透出的气,其精神全在一个“气”字。

这“气”是以中国传统的哲学精神、美学思想为基础,具体在书法艺术上形成的一种独特的理论。

有“气势”的作品最为动人心魄,“气韵”生动成为书法艺术创作的最高境界,亦是书法艺术审美的第一准则和最高要求。

一、气之概念与理论本源“气”作为一种观念,是我们的祖先认识世界的最高观念之一。

莽莽宇宙之中,从微观到宏观,从具象到抽象,从客观到主观,从生理到心理,从自然到社会,天体、万物、心灵、艺术都以气为本源。

“气”一词,散见于古代的哲学、医学、诗文等等之中,它的基本特征是一种诉诸感知的生命力量。

古代哲学家认为,阴阳二气这两种相反力量的矛盾与统一,是产生宇宙间万事万物的根本原因。

它揭示了世间万物生存变化的根本法则。

“气”之说,从根源上探索,主要有两个思想传统。

一是道家思想,老子《道德经》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1)(p5)庄子曰:“通天下一气耳。

”庄子又曰:“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

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

”“夫志,气之帅也,气,使之充也。

”(1)(p17)气分为精神的和物质的,志气、意气、浩然之气等,即是精神的;凡物质生成的、生理上的,本身的或吸收的气,都是物质的。

这两种“气”汇合在一起.贯注于天地之间,便有一切之气。

另一是儒家思想,《易经》曰:“一阴一阳之谓道”,管子曰:“有气则生,无气则死,生者以其气。

”(1)(p107) “精也者,气之精者也。

” “凡物之精,此则为生,下生五谷,上为列星,流于天地之间,谓之鬼神,藏之胸中,谓之圣人。

”(1)(p154)这阴阳就是气,阴阳之道即气的规律、运动。

董书民:挥毫龙神韵书写精气神

董书民:挥毫龙神韵书写精气神

档虎视
龙腾
▲龙 争 虎 斗 龙 凤 呈 # 龙肝 凤 胆
▲龙 章 虎 虢 龙 骧 虎 步 童 风

经 典收 藏 I L S C C L CTON ) A SI OL E I S 名家 C
董书民: 挥毫龙神韵 书写精气神
DO g S u i S o i g t eCh r o a o n h m n: h w n h a m fDr g n
a dt eS i t Iv r n pr 1 o h io
《 经济 日 》、 解 报 《
死后化为赤龙。因而中国人称 为 龙 的传


龙被中国先民作为相神敬奉. 普遍尊尚
” “寓意尊贵吉祥、昭示战无不胜, 龙 , 坚强 不屈 的精神。这种精神浸润在中华民族 的 血液 里, 成为永恒。记者带着龙年祥瑞的期
许 , 近中 国 书法 家 协 会 会 员、重庆 书 蚺 顾 走
重庆 是 两 江 环绕 而 成 的大 江 、大 山之城 , 犹
如二龙戏珠 , 将这座与盎不 同的城市拱奉起 来, 之旭 日东升. 使 更似年轻直辖市的豪气 与热情, 激越绽放 在董书 民少将的书法臬上, 两个随 有 笔本子, 既是书法日志也是书法收集, 里面 庀 '录了( 兰亭序) 滕王阁序) 满江红 > 、( 、‘ 等经典词句。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
传 乐 l华 瑰 .1 i 庆 特 t f I ; ’ (l  ̄
记得一句话,“ 只有大自在的人, 才能 创造大自在的作品” 这一切对于董书民少 。
将 而 言 即 是 ,“ 丝 竹之 乱 耳 ,无寨 牍 之 劳 无 形” 。因此 , 闲暇 之 时 , 下工作 的沉 甸 。 卸 轻
松走上一笔, 沉浸在自 己的笔墨世界 为伺热衷于行草' 董书民少将这样理解. “ 与隶字相比, 点画比较简略, 有隶书的磔 笔, 章法取直行纵势。 行草的魅力耐人寻味 ,

草书《精气神》释文

草书《精气神》释文

书法 《 气神 》局部 精
张建津文 王全聚书
6 0 6厘米 8 ×5
草书 《 精气 神 》释 文
我 中华民族 ,泱泱大国无处 不体 现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的中华文化
精神 ,此文化精神 尤其推 崇精 气神 。 《 黄帝 内经 》日・ “ O 精藏 于肾主
骨,肾强则腰壮 ,腰壮则 人之 力大 。气归于肺 ,肺者气之本 ,魄之处

哞 每 旅 爱乞 电 . 固 圆节
锋 幅
书 法 《 气 神 》 张 建 津 文 王 全 聚 书 60 6 厘米 精 8 ×5
国画 《 林七贤》 竹
马寒松 郑连群合作
3 6 4 厘 米 6 ×1 O
也 。神 归于心 ,心者君 主之官 ,七情往 来随心所动 。强壮 、胆 魄、心
境乃 人生命之 表象 ,精 、气 、神其 内涵博 大精 深 ,蕴含宇宙苍穹万物 之 变化,蕴 含人品 、学识 、才情 、思 想、修养 、心胸 之博大 ,故知精
气 神 乃 中华 文 化 之 真 谛 。
张建津先生文
庚寅夏
王全聚书之

藏 品


: 手
‘々

国 画
张其 翼 孙 其 峰 溥 佐 合 作 9 8× 3 . 厘 米 35
国 画 《 上 眉梢 图 》 喜 作 者 梁 崎
8 2×3 . 厘 米 35
Tl ANj N P l HAR ACE M UTI AL C s
匡匝
Hale Waihona Puke 藩 J f ( .
够,


台 学 . 、

乏 字
历 旁 裼 . . . ,

如何看出书法有形无神

如何看出书法有形无神

如何看出书法有形无神书法是中国传统艺术形式之一,通过笔墨纸砚,契合审美规律,表达思想感情。

在书法中,形、神、意是三大要素,形指字形,神指书法的气韵,意指书法的含义。

有形无神的书法是指字体刻划规范,但缺乏灵气和生动性,无法感染人心,也不能引发共鸣。

下面将从几个方面详细介绍如何看出书法有形无神。

首先,形在书法中是基础。

书法的形象要求是书写规范、端庄大方,字体端正,结构稳定。

汉字作为一种视觉艺术形式,其字形是形成书法艺术的基础。

一般来说,书法作品中的字体要符合书写规范,草书、楷书、行书等字体要写出各自的特点,潦草之中须有规矩,严谨之中要有变化。

如果字体规范,结构稳定,布局合理,那么就可以判断书法有形。

其次,神在书法中是灵魂。

书法的神韵是指书法作品所具有的独特韵味和情感内涵,是作者所蕴含的心灵感悟和境界。

书法神韵主要体现在笔墨气韵和情感表达上。

笔墨气韵是指书法作品的气势、节奏、气味等特征,它决定了作品的整体感染力和审美价值。

情感表达是指书法家通过笔墨表现出来的情感色彩、思想感悟等内在精神。

一个好的书法作品,不仅要有规范的字体,还要有灵动的气韵和深刻的情感,这样才能使观者产生共鸣。

再次,神在形中。

形与神不可分割,虽然形在书法中很重要,但是缺少神则形空,无法感染人心。

神要由形来表现,只有良好的字体结构和规范书法,才能够更好地表达出作者的情感和境界。

在书法作品中,字体正规,结构有序,笔势苍劲有力,这些都可以向人传达出作者内心的真实感受和审美情怀。

如果一个书法作品只有形式而缺少神韵,就会显得死板乏味,无法引起人们的共鸣和共同体验。

最后,意在神中。

书法作为一种文化艺术形式,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情感。

书法家在书写作品时,要有明确的主题和情感表达,不能仅仅局限在字体规范和结构布局上。

书法作品应该有自己独特的内涵和寓意,通过字体和笔法的表现,传达出作者的深层思想和情感。

因此,只有将意融入到神中,才能在书法作品中达到完美的艺术效果。

北大书法史巨匠李志敏:《论书法的神韵》(全文版)

北大书法史巨匠李志敏:《论书法的神韵》(全文版)

北大书法史巨匠李志敏:《论书法的神韵》(全文版)编者按:李志敏(1925—1994),北京大学资深教授,法学泰斗,北京大学燕园书画会(北大书画协会前身)首任会长,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兼中国书协艺委会副主任,北京书法家协会第一副主席兼评审委员会主任。

早年求学武昌艺专,后常年授业北京大学。

精通英、法、德、俄四国外语,其狂草填补了20世纪中国狂草史空白。

著有三春堂《书论》和《草论》。

是引碑入草开创者,与沈尹默合称“北大书法史上两巨匠”,与林散之并称“南林北李”。

该文先后刊载于《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年第1期发表《论书法的神韵》;启功题名、李志敏先生撰写前言的《北京书法家论文集》(纪念北京书法家协会成立十周年文集),由荣宝斋出版社1993年版。

以下为文章全文,以飨读者。

李志敏题跋书法我国古代关于书法神韵的论述极为丰富,其中有不少卓见,至今仍闪耀着真理的光辉,但是有一些书法家或书法理论家视书法神韵为神秘莫测的东西,以为只能由书写者“神明自得”、赏鉴者“心领神会”,学习者则绝对不可强求。

戴叔伦评怀素的草书“心手相师势转奇,诡形怪状翻合宜,人人欲问此中妙,怀素自言初不知”(见怀素《自叙帖》)。

且不说怀素最终是否知道,有些人以这种情况为“神授”,莫名其妙。

再如,董其昌评米芇的字说:“余病其欠淡,淡乃天骨带来,非学可及(《容台集》)。

”强调神韵“必在生知”、“不可以勤求”,此类见解都是书法神韵学上的迷信观念。

其实人的天赋虽有差异,但任何天才的书法家都不能生而知之。

书法神韵和书法法度一样,均可讲学。

当然书法神韵的确得之较难,得自己之韵比得他人之韵更难,正因为如此,更需要我们探索。

本文就是对古代书法和古今书法神韵理论的学习体会和研究心得。

因为草书的神韵被认为更加奥秘,主要结合草书谈谈对书法神韵的几个重要问题的一些认识体会。

一、书法神韵理论的历史发展书法神韵及其理论的出现、形成和发展,决非孤立现象,而必然受到时代的制约,并与其他艺术门类、文风哲理互相影响。

陈骅:笔墨里流消出精气神

陈骅:笔墨里流消出精气神

陈骅:笔墨里流消出精气神陈骅,现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北京世纪书画院名誉院长,曾任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文史委员会副主任,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他的书法作品曾多次参加国内外展览,并获得多项大奖,被誉为当代书法艺术的代表人物之一。

陈骅的书法作品兼具传统与现代的韵味,独具一格,展现出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精湛的艺术水平。

陈骅从小酷爱书法,对于传统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和研究。

他的书法作品不仅在传统技法上有所突破,更注重情感和内涵的表达。

在书法作品中,他追求以笔为魂,以墨为骨,以篆为基,以行为体的创作理念,并在不断创新中给予了书法作品新的时代内涵和审美价值。

陈骅的书法作品融合了古与今、中与西、刚与柔,融入了不同文化和艺术元素,展现出强烈的时代感和国际视野,成为了当代书法艺术中的璀璨明珠。

他的作品充分展现了中国书法独特的审美风貌和历史韵味,同时又融入了当代艺术的精髓,呈现出了新的艺术风貌。

陈骅的笔墨作品淋漓尽致,展现了中国书法艺术的深厚内涵和高超技艺。

他的作品在传承经典的又勇于探索,大胆创新,形成了独具特色和影响力的艺术风格。

他的作品不仅在国内受到赞誉,更在国际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好评,成为了中国书法艺术在国际上的重要代表之一。

陈骅的书法作品注重用笔的力度和节奏感,运用间架、穿透、盘结等技法,使得墨色层次分明、充满动感,富有韵律美和节奏感。

他的作品气势恢宏,苍劲有力,所展现出的力度和韵律感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善于用线条表现形态,使得作品中的形象和内容更加生动和栩栩如生。

陈骅的书法作品注重表现东方文化的独特魅力和内涵,通过书法作品传递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神韵和气质,展现出了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和魅力。

他的作品凝聚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智慧,通过独特的笔墨表达手法,给人以饱满的审美享受和心灵的震撼。

他的作品受到了广大书法爱好者和收藏家的喜爱和追捧,成为了当代书法艺术中的翘楚。

陈骅的书法作品流转于笔墨之间,消出了精气神,展现了中国书法的独特气韵和内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书法的“神韵”与“精气神”
作者:黄立成
来源:《博览群书·教育》2015年第03期
摘要:近年来,书法的神韵研究得到广泛重视,同时书法的神韵问题是书法艺术中非常重要的问题,历经各朝代的演变,该问题常使人们感到十分神秘和玄虚,本文试对其进行分析,作进一步探索。

本文系统的阐述了书法的神韵特征
关键词:书法;神韵;特征
一、书法神与韵释义
“神”就是精神。

由于魏晋时期对玄学的兴趣,文人纵谈玄理,思考宇宙和人生奥秘,为此对“神”的含义变得尤其宽泛和深化,主要包含以下几层含义。

按“神”字之本义,原指上帝天神。

《说文》言:“神,天神。

引出万物者也。

从示:申声”。

神的概念其渊源很早,原始人类因出于对自然力的不解、迷惑、崇拜,遂产生“神”创造和主宰万物的思想,这在世界不同民族都有类似情况。

这是神的最初含义。

在西周末到春秋时期的两种学说的兴起,动摇了“神”的至高无上的地位。

一是春秋时期的道家学说。

“神”被认为是道所生成,神即是道。

认为道是一切事物的原始本体,天地万物皆是道所生成的。

《老子》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鬼神也不例外,皆是道所生成。

这是神的第二种含义。

二是“元气”论学说。

元气论者认为宇宙万物的生成、发展、变化皆是由最原始的物质“气”,即“元气”所构成和发生作用的,我们的先人很早就感觉到世界上充满空气,进而认为天地万物产生之前,先已有气,天地万物都是由气聚而成的。

认为人是由气聚而生,散则死。

气被看成最原始的极细微的物质之元,这种气被称为元气。

这种元气论学说对后世影响非常深远,古人认为天地万物乃至生命,都是由气构成,而人的精神,认为是一种特殊之物,也是由气构成的。

不过这种构成精神的气,比构成形体的气要精致得多。

精神既然是一种气,于是人们就又称精神为气或神气,于是便以神气来概指人的精神。

即使是神也是由元气构成的,所以“神”也被解释为是一种气。

这种气取代的神的人格意义,是神的第三种含义。

另外,神无形象,栖于万物形体之中,主宰万物,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神体现着事物的本质规律。

所以魏晋时期的书法理论中“神”的概念内涵体现在以上这几个方面。

韵的含义。

韵旧作“颧”,最初来自古代一种陶器的名称,这种器物能发出一种悦耳的声响,后来人们就把能产生出那种美好和谐的声音衍化为“韵”。

《说文·新附》云:“颧,和也。

从音,员声。

”(以下颧皆从简作韵—与均同)《说文》:“均,平偏也。

从土从匀,匀亦声。

”均本指土地平广之意,引申为均匀、谐调、调节、统一等义。

后指声音的前后相应相和所构成的风调,即韵调,引申指事物的风度意态。

韵字最早是被东汉文学家蔡岂用在《琴赋》一文中:“繁弦既抑,雅韵乃扬”。

刘姗曾说“同声相应谓之韵”。

而韵在渗入中国书画领域时,则突破了单纯与声音相关的界限,它包容了
更加广泛、深邃的审美鉴赏内涵。

东晋顾恺之最先主张重“神”,倡“神韵”。

魏晋人很注重自身的神韵,同时也很重视书法的神韵,象“书圣”王羲之就是如此,其作品就极富神韵,几乎成为千古不可逾越的典范。

神与韵是紧密联系的,又是可以分割的。

“神韵”概念的产生与中国数千年传统文学,特别是传统的东方哲学有密切的关系。

早在西周时代,先人们在研究宇宙人和事时就开始从“形而上”和“形而下”两个方面进行探索,并将两者相联相贯,把事物分为有形体和超越形体两部分,从而达到对事物有更深刻的理解。

魏晋时期受“玄学”风气影响,把“形而下”方面称为“形体”、“形骸”、“形质”等,“形而上”方面则称为“神韵”或“神气”等。

书法作品中神韵与形体相对而言,形体具体指书法的点画、笔法及墨色、结构、章法等与此有关的法则技巧。

书法神韵的内涵可以说是包含了艺术家的精神和精神所能认识领悟的全部范围。

作为书法作品的神韵,其既体现外在客体世界的领悟,同时也体现作者自身的神韵,因此,书法之神是书法家赋予书法作品客体与主体的双重神韵的合一,也就是作品中所有的精神内涵。

相对来说,书法的“形质”也就是其“艺术的形质”,它是神韵的载体,也是以点画、字形构成的负载神韵内容的特殊语言,也体现着书法艺术与文字的不同本质。

文字并不负载神韵内涵,文字仅是语言的记录,文字若具备神韵便变成书法艺术。

由此看来神韵的内涵是极其深广的。

二、神韵之载体
现代艺术理论把艺术作品分形式与内容两方面来认识。

书法作品的形成是文字与艺术的统一,可称为书写艺术的文字或文字书写的艺术,故书法作品的形成可分为实用的语言文字形式与审美的书写艺术形式两个方面。

作为文字形式的内容,即作品文字所表达的含义;作为艺术形式的内容则正是神韵。

书法的艺术形式是书写的点画、字形、结构、章法等具体的方面,其艺术内容则是神采、韵味、情感、意境等非具体的方面。

书法的艺术形式与艺术内容是不可分离的,形式与内容(形质与神韵)是同一实体的两个方面,只是由于人们感知的层次不同而加以分别的。

同一艺术作品,感官(视觉、听觉、触觉等)所涉及到的就是形式,神情所涉及到的就是内容,即神韵。

书法作品传神达意必须依托作品形体,所以必须掌握练习、形式技能的法则,否则谈神韵纯属空穴来风。

清·宋曹《书法约言》对此详细论述过,大意是欲传神韵,既要人法,又要出法;既要合法,又要离法。

这样才能超脱感观知觉阶段而进人神会领悟阶段,若停留于感官知觉阶段则离神韵甚远,所以,写书法欲求神韵必须以纯厚的基本功为基础,才能体悟深、造境高。

观赏者感受的神韵是从作品中获得的,而作品中的精神意味又是作者赋予其中的。

所以说,作者通过赋予作品中的某些精神意味,之后由观赏者从作品中感受到这些精神意味,这就是书法理论中所谓的神韵。

三、感受神韵
中国古典哲学的最高境界是“至静至虚”、“天人合一”。

人们在欣赏书法作品时,不仅要领略它的笔墨、内容和意境,还要从作品的神韵中得到审美享受和心理满足。

传达精神情致是艺术的最大特长。

观赏者通过直觉形象作品,便可以感受到与作者内心相似的精神感触。

人们对
艺术作品的感知和认识有深浅高低之分,所以要求书写者和观赏者不要使自己的认识停留在感官层次,即只知其点画、笔触、字形的状貌,而认为应该使自己的认识深入到神会领悟的层次,即领略心会其作品的精神本质。

停留感官层次的书写者即是字匠,其字不可能有丰富的神韵内涵。

书写者若能真正深人到神会领悟层次,则自然透过感官层次,包融了感官层次又超越了感官层次,作品便能充分地传达神韵境界了。

总之,书法的神韵追求的是无穷之意味,注重含蓄不尽的表达方式。

即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讲究的是无法说明,若可以说明便不是神韵了。

参考文献:
[1]李泽厚、刘纲纪. 中国美学史(魏晋南北朝编) [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2009.92.
[2]潘运告. 清前期书论[M]. 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12. 170.
[3]苏珊·朗格. 艺术问题. (滕守尧等译) [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55.
作者简介:黄立成(1967-),男,漳州职业技术学院人文社科与艺术系副教授,研究方向:书法和平面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