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湖心亭看雪》 教学设计
最新部编版九年级教材语文上册第12课《湖心亭看雪》教案
12湖心亭看雪1.频频朗诵课文,感悟张岱超常脱俗的雅趣和深邃的故国之思。
2.品尝写景语句,掌握文中的白描手法,体会小品文于细微处见情致的特色。
一、导入新课常言道:“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杭州最美在西湖。
很多文人墨客用他们的生花妙笔描摹了西湖春夏的美。
白居易说“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这是杨柳依依活力盎然的西湖;杨万里说“接天莲叶无量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是明丽妖娆的西湖。
那么,隆冬大雪后的西湖又是一番如何的情景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同去赏识《湖心亭看雪》。
二、教课新课目标导学一:认识作者,认识作品张岱 (1597—1689) ,字宗子,号陶庵,山阴 (今浙江绍兴 )人。
寓居杭州。
出生仕宦世家,少为荣华公子,精于茶艺鉴赏,爱繁荣,好山川,晓音乐、戏曲,明亡后不仕,入山著书以终。
张岱为明末清初文学家、史学家,其最善于散文,著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旷世文学名著。
目标导学二:朗诵训练,通文顺字1.初读文章,联合工具书梳理文章字词。
2.朗诵文章,区分文章节奏,标出节奏区分有疑难的语句。
节奏区分示例是日 /更定矣,余 /拏 / 一小舟,拥 /毳衣 /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 /沆砀,天 /与云 /与山 /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 /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 / 余舟一芥,舟中 /人 /两三粒而已。
节奏区分思虑“拥 /毳衣 /炉火”为何不可以区分红“拥毳衣/炉火”?明确:在本句中,“拥” 字惹起后边两个名词,若不在“ 拥” 字后边停留,“炉火” 一词便失掉了“ 动语”。
“舟中 /人 /两三粒而已”可否区分为“舟中人/两三粒而已”?明确:能够,将“ 舟中人” 看作一个定中构造,即可这样区分节奏。
【教课提示】指引学生在频频朗诵的过程中区分朗诵节奏,在区分节奏的过程中感知文意。
关于部分构造复杂的句子,教师可做适合的解说指引。
导学目标三:联合说明,疏导文义1.学生联合课下说明和工具书自行疏导文义,并画出不解之处。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上第12课《湖心亭看雪》说课稿1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上第12课《湖心亭看雪》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湖心亭看雪》是部编人教版语文九上第12课的一篇课文,主要描绘了作者在湖心亭观看雪景的美丽景色和心情。
通过对雪的描绘,表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这篇课文语言优美,富有诗意,给读者带来美的享受。
同时,课文中的描写手法和表达技巧也值得学生学习和借鉴。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篇课文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基础,能够理解和欣赏美丽的自然景色。
但部分学生对于古诗文的阅读和理解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引导和帮助。
此外,学生对于作者的心情和感悟可能难以深入理解,需要教师通过讲解和引导,帮助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了解作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学生能够学会欣赏自然美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体会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生活的感悟,培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了解作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的心情和感悟,理解课文中的描写手法和表达技巧。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和视频等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课文。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湖心亭的美丽景色,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课文,结合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
3.课堂讲解:教师讲解课文内容,重点解析作者的心情和感悟,引导学生体会课文中的描写手法和表达技巧。
4.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互相交流学习。
5.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的主题和情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活态度。
6.课后作业:学生根据课堂学习和讨论,完成相应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湖心亭看雪 》教案
12*湖心亭看雪张岱◇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揣摩文中描写西湖雪景的文字,学习“白描”的写作手法。
2.培养学生对古文的阅读理解能力,理解文章内容和思想内涵。
3.了解课文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的写作特色。
【过程与方法】反复朗读以至成诵,整体感知课文,理解形象、生动、精美的语言特点,感受诗情画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态度,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1.重点:引导学生揣摩本文景物描写的意境,体会“白描”的写作手法。
2.难点:体味语言的妙处,感悟古代文人的“痴”与情趣。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杭州西湖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被誉为“人间天堂”。
自古以来,无数文人墨客为它留下了许多传世佳作。
关于西湖的诗句,同学们能背出哪些?“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等等。
这些诗句写出了雨中西湖的迷人,春游西湖的喜悦,六月西湖荷花的艳丽。
〔展示西湖图片〕是啊,同学们,诗人心中有一个春天,他笔下的西湖就春意盎然;诗人心中有一份柔情,他笔下的西湖就温柔缠绵。
可是,如果,诗人的心中只有孤寂落寞,他笔下的西湖会是什么样子呢?今天,让我们步入张岱的世界,一起去《湖心亭看雪》。
二、自主学习成果展示1.学生查阅资料了解作者。
张岱(1597—1689),又名维城,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别号蝶庵居士,晚号六休居士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明末清初著名文学家、史学家。
喜游山玩水,在文学、音乐、戏剧方面有很深的修养,明亡后隐居山中著书,著有《陶庵梦忆》、《西湖寻梦》等。
其文学创作以小品文见长,文笔清新,饶有情趣,风格独特。
其小品文多回忆个人经历的生活琐事,同时也是对晚明社会文化风俗的出色评述,其中表现出对乡土和故园的怀念,也流露出不少伤感情绪。
描写细腻生动,风格流丽清新,极富诗情画意,在晚明小品文中独树一帜。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湖心亭看雪》优质教案
12*湖心亭看雪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这是唐代诗人柳宗元的诗,诗中“寒江独钓”的清奇意境令人神往,孤高情怀叫人赞叹。
而明末清初的文学家张岱的《湖心亭看雪》则营造了另一番意境,抒发了别样的情怀。
今天让我们随着张岱,走向西湖,去湖心亭看看雪。
二、自我研学生成新知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1.文学常识(1)作者简介张岱(1597—1689),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又号蝶庵居士,明末清初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寓居杭州。
著作颇丰,今存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
(2)背景链接张岱出身于官宦之家,明亡以前未曾出仕,一直过着布衣悠游的生活。
明亡以后,他曾参加过抗清斗争,后来消极避居浙江剡溪山中,专心从事著述。
本文选自《陶庵梦忆》。
2.生难字词(1)字音更.定(gēng)毳.衣(cuì)崇祯.(zhēn)沆砀..(hàng dàng) 余舟一芥.(jiè) 铺毡.对坐(zhān)余拏.一小舟(ná) 喃.喃(nán) 雾凇.(sōng)(2)词义【更定】更,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
定,完了,结束。
【拏】撑(船)。
【拥】裹着,围着。
【毳衣】细毛皮衣。
【雾凇沆砀】冰花周围弥漫着白气。
【长堤一痕】指西湖长堤在雪中隐隐露出一道痕迹。
痕,指斑迹,迹印。
【一芥】一棵小草。
芥,小草,形容船小。
步骤二整体感知走进文本1.朗读指导明确:首先要读清楚,一要句读分明,二要节奏合理;其次要抑扬顿挫,读出作者的感情;再其次要流畅自然,一是语句要流利,二是音韵铿锵;第四要在疏通文意和熟读的基础上自然成诵,切忌硬背。
2.熟读课文,归纳文章层次结构明确:播放朗读,学生听读,再跟读。
留意文章叙了什么事,写了什么景。
明确:全文共两段,第1段写赏雪的具体经过,第2段写在湖心亭的奇遇。
三、合作探究生成能力步骤三精读课文深入理解1.“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告诉了我们什么?明确:点明时间、地点。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二课《湖心亭看雪》教案及知识点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二课《湖心亭看雪》教案及知识点一、教学目标1.教学目标:•理解文本内容,掌握文本结构。
•理解文章的写作手法,包括叙述、描写、议论和抒情。
•掌握用“各”修饰虚词的方法。
2.情感目标:•学会欣赏自然美的形象,促进学生保护环境的情感。
•培养学生对朴素文学的欣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1.文本内容的理解。
2.文本的结构分析。
3.文章的写作手法。
三、教学难点1.描写手法的运用。
2.理解讽刺手法。
四、课堂教学1. 预习导引引导学生预习文本,了解文本大意,掌握文本结构。
2. 形式多样的描写让学生通过阅读文章,了解作者如何用丰富的语言描写出雪景,从而体会描写的重要性。
3. 策略讲解通过ppt讲解文学作品中的描写策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
4. 积极思考通过课堂讨论,帮助学生分析文章中的讽刺手法,引导他们在积极思考中感受语文魅力。
5. 总结回顾通过课堂小结,回顾文章的结构、描写手法和讽刺手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
五、知识点1. 内容梳理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作者游湖心亭看雪时的所感所想。
文章采用叙事、描写、议论和抒情等手法,通过文笔优美的描写展现出湖心亭和雪景的美丽。
2. 文本结构本文属于记实性随笔,文本结构由五个部分构成:开宗明义、描绘湖心亭的特点、描写雪景、想象湖心亭的历史、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
3. 段落分析•第一段:通过事实句描述作者看到的海棠花和杜鹃花,突出了故事发生的时刻和地点。
•第二段:揭示了湖心亭的特色,作者通过具体的描写,展示出湖心亭独特的魅力。
•第三段:详细地描绘了雪景,生动地表现出雪的质感和景色的美丽。
•第四段:概述了历代文人墨客对湖心亭的赞美,并以此引出对湖心亭产生的新的想象。
•第五段:在最后一段,作者表达人与自然的关系,讲述了他的思想情感。
4. 修辞手法•对比手法:文章中通过对比刻画雪景,突出雪的美丽。
•拟人手法:将湖心亭比作一位美人,生动形象地描述了湖心亭的美。
•借景抒情:通过雪景的描绘,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情感。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阅读:12湖心亭看雪》赛课教案_5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一、激情导入新课。
关于描写西湖的诗句,同学们能背诵多少?(学生背诵)
学生背诵古诗文
培养学生的阅读积累习惯,设置悬念,激发阅读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教师提出要求:第一遍明确重点词的读音;教师范读,引导学生体味情感,注意语流(节奏、停顿、快慢);齐读重在进入情境,整体感知
2.质疑问难。
3.通过归纳重点字词掌握学习方法。
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和翻译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文言文的习惯。
四、品读课文,赏析语言,体味情感。
1.引导学生在文中找出一个最恰当的词语来评价张岱。
2、用“去字法”和“换字法”品精美语言。
3.学习白描手法。
4.通过简介了解作者、写作背景及其作品《陶庵梦忆》,从中体会作者情感。
作为本单元第三篇文言文,本文在前几篇文章的基础上起着深化勾连的作用。
学情分析
经过初两年对文言文的阅读与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步骤与方法。本文短小精炼,经过反复诵读,他们应该能很容易接受理解这篇短文,容易从诵读中获得学习文言文的喜悦感与成就感,进而主动加入到理解背诵创新的学习活动中来。
教学目标
1.品读课文,找出一个最恰当的词语来评价张岱,并思考回答:作者的“痴”体现在哪里?
2.学习“字斟句酌,咬文嚼字”读书的方法。
3.了解白描手法。
4.通过说一说体会作者情感。
培养学生学会通过反复品读文本,
学会学习文言文的一些方法,激发探究的积极性,并懂得如何体会文章情感。
五、课堂小结
结束语:同学们,孤舟一寒士,独品满湖冰。曹雪芹在《红楼梦》中有一名诗: “满纸荒唐言, 一把心酸泪。都言作者痴,谁解其中味。”送给大家,你们再细细去品张岱之痴吧。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二课《湖心亭看雪》教案及知识点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二课《湖心亭看雪》教案及知识点《湖心亭看雪》是张岱《陶庵梦忆》中的一篇叙事小品,明王朝灭亡后所写,是把自己对故国往事的怀念都以浅淡的笔触融入山水之中而创作的小品文。
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1.部编版九班级上册语文第十二课《湖心亭看雪》教案【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词汇,培育古文的阅读理解力量。
2.品尝写景美句,体会白描手法的特点和作用。
3.通过反复诵读,感悟之痴。
【教学重点】体会白描手法的特点和作用。
【教学难点】理解超凡脱俗的文人雅趣和肤浅的故国之思。
【课时支配】一课时【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让同学回忆积累的有关西湖的诗句。
老师预设整理:“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白居易,“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适宜”——苏轼,“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白居易,“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林升等诗句。
依据同学回答,老师小结:是啊,同学们,诗人心中有一个春天,他笔下的西湖就春意盎然;诗人的心中有一份柔情,他笔下的西湖就温顺缠绵。
可是假如诗人的心中寒冰一片,他笔下的西湖会是什么样子的呢?让我们和张岱一起去《湖心亭看雪》。
二、读音障碍读中清(要求:声音洪亮,读准字音,吐字清楚)1.找两个同学读课文,同学起来评价,指出问题再朗读;2.生依据多媒体课文停顿划分,听课文示范录音,留意朗读的语气;3.同学依据录音齐读课文。
三、文章大意读中通同学依据自己预习状况找出理解不了的地方小组争论,组内理解不了的地方,提出问题,全班解决。
同学可能提出的问题:1.为什么第一段说“独往湖心亭看雪”,到了后面又说“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和一个舟子呢?究竟是几个人去的?2.“天与云与山与水”这三个“与”用的太重复了,有点拖沓,改为“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或“雾凇沆砀,天、云、山、水,上下一白”好不好?明确:不好,修改后的句子把四种景物断开了,而原句三个“与”把四种景物相连融合在一起,造成了一种浑然一体、天地苍茫的浩大气概。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湖心亭看雪》教案
《湖心亭看雪》微课教学设计——湖心亭上夜西湖,风流才子痴相公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诵读背诵课文。
2、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
3、欣赏品味雪后西湖的奇景和作者游湖的雅趣。
(二)过程与方法1、揣摩文中描写西湖雪景的文字,把握作者的语言风格。
2、赏析课文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炉的写作特色。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理解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态度。
二、重点重难点分析。
(一)教学重点:1、诵读背诵课文。
2、欣赏品味雪后西湖的奇景和作者游湖的雅趣。
(二)教学难点:1、把握叙事、写景、抒情的关系。
2、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
三、教学方法:1、沉潜涵泳,吟咏诵读鉴赏法2、联想想象,批注阅读体悟法本文文字较浅显,注释较详细,学生自读课文,把握文意不成问题。
在此基础上主要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写作特色,理解作者的孤怀雅趣和精神世界。
四、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有一种画轴,且细且长,静静垂于厅堂的两侧。
她不与那些巨幅大作比气势、争地位,却以自己特有的淡雅、高洁,惹人喜爱。
在我国古典文学宝库中,就垂着这样两轴精品,这就是宋苏东坡的《记承天寺夜游》和明张岱的《湖心亭看雪》。
”——梁衡《秋月冬雪两轴画》作家梁衡所说的《湖心亭看雪》是一篇描写西湖胜景的佳作,被称作是描写西湖最漂亮的文章。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张岱的世界,去《湖心亭看雪》。
(二)知人论世多媒体显示:张岱(1597—1679),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又号蝶庵居士,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寓居杭州,明末清初文学家,史学家。
出身仕宦世家,少为富贵公子,爱繁华,好山水,晓音乐、戏曲,精通茶艺茶道,明亡后不仕,入山著书以终。
著有文学著作《陶庵梦忆》、《西湖梦寻》、《夜航船》、《快园道古》等,还有史学著作《石匮书》。
(三)“奇人”、“奇事”、“奇景”、“奇趣”——赏析叙事、写景、抒情融为一体的写作特色,走进张岱的精神世界。
1.雪夜奇趣“西湖之胜,晴湖不如雨湖,雨湖不如月湖,月湖不如雪湖……能真领山水之绝者,尘世有几人哉?”——明·汪珂玉《西子湖拾翠余谈》[设计意图]引用资料,为引导学生理解张岱的孤怀雅趣做铺垫。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湖心亭看雪》课文原文及教案(精选4篇)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湖心亭看雪》课文原文及教案(精选4篇)《湖心亭看雪》教学教案篇一(一)知识目标1.积累一些文言实词、虚词。
2.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
3.了解雪后西湖的奇景和作者游湖的雅趣。
4.背诵课文。
(二)能力目标1.揣摩文中描写西湖雪景的文字,把握作者的语言风格。
2.把握文章运用的白描手法。
3.赏析课文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炉的写作特色。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本文展示了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态度但又流露出消极避世的`意绪,应引导学生批判地对待,历史地分析。
教学重点1、深入理解本文的写景特点。
2、熟读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孤高自赏的情怀。
教学关键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把握写景与叙事、抒情的关系。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质疑点拨法教学手段多媒体课时一课时教学内容与过程一、导入新课:二、检查预习1、简介作者:张岱(1597—1679),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浙江山阴人。
明末清初文学家。
明朝灭亡后,张岱曾参加过抗清斗争,后隐居山中专心从事著述。
主要作品有《陶庵梦忆》和《西湖梦录》。
书中缅怀昔日风月繁华,追忆前尘往事,流露出深沉的故国之思和沧桑之感。
描写细腻生动,风格流丽清新,极富诗情画意。
在晚明小品文中独树一帜。
2、掌握体裁:小品是一种寓有抒情意味和讽刺性的短小散文,也是随笔、杂感等杂文的别称。
形式比较活泼,题材广泛,风格多样。
从时代上看,有六朝小品、唐人小品、明清小品等。
本文是小品文,同时也是一篇游记。
3、读准注音:崇祯更定拏毳衣雾凇沆砀一芥毡更有喃喃4、解释实词:绝拏毳衣雾凇沆砀一白一芥焉得更强饮大白客此及三、走进课文1、老师范读2、同学读课文,以组为单位疏通课文,提出疑问。
3、疏通文意。
四、赏析课文1、初探叙事内容(1)归纳记叙要素A时间:崇祯五年十二月,大雪三日,更定B地点:西湖湖心亭谁来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介绍一下湖心亭正如同学们所介绍,湖心亭四面环水,绿水盈盈环抱,青山苍苍遥峙,是观赏西湖风景的好地方,因此常有文人墨客到此赏景。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湖心亭看雪》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湖心亭看雪》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课文,了解湖心亭上观雪的情景,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2. 掌握本课的重点词汇和短语;3. 通过朗读、讨论和写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的结构和主旨;2. 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短语;3. 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综合运用。
教学难点:1. 理解作者的感受,并提取关键信息;2. 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和写作。
教学准备:1. 课文教材;2. 词汇卡片或单词墙。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课通过与学生交流,提问一些与雪有关的话题,如:你们喜欢看雪吗?你们看过什么样的雪景?有没有与雪有关的美好回忆等等。
通过这样的交流,引发学生对本课话题的兴趣。
Step 2 预习导引教师提前写好包括生词、短语等的句子,然后将句子打乱顺序贴在黑板上。
要求学生阅读这些句子,并试图将其合并成一个完整的段落。
完成后,引导学生讨论并校对答案。
教师在引导学生时,逐渐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情感和文意。
Step 3 阅读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并完成相关的阅读理解题。
在阅读过程中,鼓励学生拿出手机或平板电脑搜索相关的图片和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和想象作者所看到的雪景。
Step 4 拓展阅读推荐一些与雪有关的诗歌、文章给学生阅读,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了解雪景的美好。
Step 5 词汇操练通过词汇卡片或单词墙的方式,进行词汇操练。
教师可以将这些词汇卡片分发给学生,然后提问学生有关这些词汇的问题。
例如:作者是如何形容雪的?雪花有什么特点?Step 6 课文概括教师引导学生概括课文内容,并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出本课的主题和中心思想。
Step 7 创作展示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写一篇描述自己心中的雪景的短文,并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全班同学。
Step 8 课堂总结教师对本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并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
教师还可以提问学生一些与课文内容有关的问题,以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部编本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湖心亭看雪》教案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教师着眼于个性化阅读和情感体验,致力于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尤其是在过程和方法中融入了自主性学习探究、移情式的情感体验,实现了学生与文本、学生与作者的对话。
教学中学生通过反复诵读感悟作者的情感,感受作品的景物描写特色,掌握了白描这一写法。
不足之处是,对文中作者情感的体悟,学生多是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进行的,缺乏独立探讨过程,教师以后要注意尽量把主动权还给学生,这样学习,他们会印象更深刻,效果会更好。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课文《湖心亭看雪》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湖心亭看雪》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深入理解《湖心亭看雪》的文学特色和审美情趣,掌握文中的文言文词汇和句式结构,学习文言文的阅读和翻译技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解、文言文翻译、情景模拟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课文学习,激发学生对自然美景的感悟,培养他们对文人墨客情怀的理解和尊重。
教学重点:张岱在《湖心亭看雪》中所描绘的雪景及其所蕴含的文人情怀。
学生对文言文的翻译能力和对文章深层含义的理解。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文言文中的修辞手法和典故。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雪景描写和文人的孤独与超脱情怀。
作者简介:张岱:明末清初文学家,以其清新脱俗的文风和对自然景观的热爱著称。
教学准备:《湖心亭看雪》课文PPT课件,包含张岱的生平简介、《湖心亭看雪》的文学特点和相关历史背景。
雪景图片、视频资料,帮助学生形象理解文章中的自然景观。
学生作业本、笔、文言文翻译练习卡、小组讨论记录表、“我眼中的雪景”创作卡片。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5分钟)1. 展示雪景图片和视频,简要介绍雪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象征意义。
2. 通过视觉资料,激发学生对《湖心亭看雪》的兴趣和好奇心。
课文学习(20分钟)1. 作者介绍:详细介绍张岱的生平和《湖心亭看雪》的创作背景,为理解课文内容提供背景。
2. 朗读课文:请几名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注意文言文的语调和节奏。
3. 生字新词:解释文中的重要词汇和句式,如“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等,确保学生理解并能正确使用。
4. 内容理解:引导学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讨论张岱的雪景描写和文人情怀。
深入探讨(15分钟)1. 修辞手法:分析文中的修辞手法,如使用排比、对仗等,举例说明如何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2. 文人情怀:讨论作者如何通过雪景描写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哲思,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孤独与超脱。
互动活动(20分钟)1. 文言文翻译:学生进行文言文翻译练习,将文中的段落翻译成现代汉语。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12课《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
《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欣赏西湖雪后美景并理解作者超凡脱俗的文人雅趣。
2.知识和技能:了解作者有关情况,积累文言词语,培养阅读能力;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作者感情,学习白描手法,理解课文叙事、写景、抒情融于一体的写作特点。
3.过程和方法:反复朗读以至成诵,整体感知课文,理解形象、生动、精美的语言特点,感受诗情画意,学习白描手法。
教学重点:朗朗背诵,积累文言词语,学习白描的手法。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把握写景与叙事、抒情的关系。
教学设想:1.课文常识:本文是张岱的代表作,写于明王朝灭亡以后。
对故国往事的怀恋都以淡淡的笔触融入山水小品,看似不着痕迹,但作者的心态可从中窥知一二。
2.教学思路:作为文言文教学,朗读背诵和文言词语的积累是重点,而背诵要在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和写法特点等的基础上才能达成。
本文写景的特点是使用白描手法,这是一种基本的写作手法,要把它讲清楚。
本课的教学难点是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把握写景与叙事、抒情的关系。
学生对张岱是陌生的,因此有必要对张岱的情况作简要介绍,这样学生才能理解文中淡淡的哀愁。
而叙事与写景的关系,让学生明白西湖奇景与游人的雅趣相互映衬就可以了。
文言词语的积累,不单独讲,而将其放在学生阅读和师生教学活动过程之中,学生已经理解了的,就不再讲;学生没理解的才作强调。
至于对比阅读,也是我们语文教学中常用的手法。
本课与柳宗元《江雪》的对比阅读,其主要目的也在于理解、学习本课白描的手法,同时也要区别张柳二人不同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描写西湖春夏秋的诗句,学生齐读。
常言道:“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杭州最美在西湖。
许多文人墨客用他们的生花妙笔描摹了西湖的美。
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回忆一下那些有关西湖的优美诗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春之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夏之色”“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
3.12《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准确翻译文章。
2.了解白描的写作手法,感悟西湖雪景的美,3.理解作者“痴”的内涵,感悟作者的高雅情致和故国之思。
[教学重点]1、深入理解本文的写景特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把握写景与叙事、抒情的关系。
教学过程:一、熟读课文,初步感知1.导入新课。
同学们,天气越来越凉了,我们一起欣赏屏幕上的几幅图片,然后用一两句诗词描绘一下。
(学生根据记忆写出描写雪景的古诗)大家见过西湖的雪景吗?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张岱笔下西湖的雪景,欣赏西湖雪景的美妙,感悟作者的情怀。
(板书课题)2.读通课文,读准字音。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一遍,然后听专家范读课文,把不会读的字可以根据注释加上注音,没有注音的自己查词典注音。
顺便写一写,学会认读、书写这些字3.再读课文,感知大意。
结合注释,默读课文,初步读懂课文大意。
难理解的词语,根据课后注释解决,不理解的句子勾画出来几天解决。
(1)俱(都) (2)是(这)(3)惟(只)(4)而已(罢了)(5)客(客居)(6)及(等到)(7)焉(哪能)二、品味语言,赏析雪景。
同学们通过以上的阅读,基本理解了课文内容。
然后思考如下几个问题:1.作者是从哪些角度描写西湖雪景的?雪景有什么特点?2.“痕”“点”“芥”“粒”等词的用法有什么特别之处?3.在湖心亭碰见的金陵人是个什么样的人?4.从文中能读出作者是个怎样的人吗?他具有怎样的情怀?5.怎样理解“痴”的含意?参考答案:1.课文是从哪些角度描写西湖雪景的?(1)从镜头远近角度来分: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全景远景)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具体近景)(2)从感觉角度来分: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听觉)天下一白。
湖上影子。
(视觉)2.西湖雪景有什么特点?哪些词句最能表现这些特点?湖中人鸟声俱绝。
人教部编版(2018)九年级上册第12课《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
12 湖心亭看雪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读准文中重点字词的读音,掌握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以及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2.熟读课文,在自主疏通文意的基础上当堂成诵。
3.品味写景语句,把握文中的白描手法,体味小品文于细微处见情致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1.小组合作探究,班级读、评、讲、议。
2.引导学生初步掌握深入分析作者情感的基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反复朗读课文,感悟张岱超凡脱俗的雅趣和深沉的故国之思。
教学重难点1.品味雪后西湖奇景,了解本文白描的写作手法。
2.赏析课文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炉的写作手法。
3.理解作者在文中寄寓的情怀。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诗人心中有一个春天,他笔下的西湖就春意盎然;诗人心中有一份柔情,他笔下的西湖就温柔缠绵。
可是,如果,诗人的心中只有孤寂落寞,他笔下的西湖会是什么样子呢?让我们随张岱一起去《湖心亭看雪》,欣赏雪景并体会作者情感。
二、认识作者,了解作品张岱(1597~1679),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别号蝶庵居士,明末山阴人。
他出身仕宦家庭,早岁生活优裕,中年经历明朝的覆亡,家境也随之败落,晚年避居山中,穷愁潦倒,所以他的小品文中常暗含家国之痛与沧桑之感。
张岱钟情于山水而无意于政治,不入世俗,对熙熙攘攘的社会和变化无常的士人态度冷淡甚至厌恶,他追求的是一种冷寂的孤高。
这点在他的文章中时有体现。
三:朗读训练,通文顺字(一).生字更(gēng)定拏(ná)拥毳(cuì)衣炉火雾凇(sōng)沆砀(hàng dàng)强(qiǎng)祯(zhēn)芥(jiè)毡(zhān)喃(nán)(二).重点实词1.更定:指初更以后,晚上八点左右。
2.拏:撑(船)。
3.拥毳衣炉火:穿着毛皮衣,带着火炉。
毳衣,用毛皮制成的衣服。
毳,鸟兽的细毛。
4.雾凇沆砀:冰花一片弥漫。
雾凇,水气凝成的冰花。
沆砀,白气弥漫的样子。
5.一白:全白。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部编版)第12课《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
《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湖心亭看雪》写于明王朝灭亡以后,作者张岱对故国往事的怀恋,以浅浅的笔触融入了山水小品,看似不着痕迹,但作者的心态可以窥知一二。
全文笔调淡雅流畅,看似自然无奇,实则耐人寻味,西湖的奇景或是因了游湖人的存在而彰显了它的魅力,写景与写人相映成趣,写出了作者超凡脱欲的雅趣。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2、把握文章运用的白描手法(2)过程和方法目标1、了解雪后西湖的奇景和游湖人的雅趣2、赏析课文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炉的写作特色(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本文展示了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态度,但又流露出消极避世的意绪,应引导学生批判地对待、历史地分析。
教学重点1、文言词汇的掌握积累,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
2、领悟文章所运用的白描手法和对比映衬手法,领会两种手法的作用。
教学难点作者蕴含在文中的情感的把握及作者的品性风格的感受。
教学过程。
(一)导入1、同学们,杭州西湖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被誉为“人间天堂”,自古以来就有无数文人墨客为它留下了不少传世佳作。
关于西湖的诗句,我们耳濡目染的诗句有“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等等。
写出了雨中西湖的迷人,春游西湖的喜悦,六月西湖荷花的艳丽。
(展示图片)是啊,同学们,诗人心中有一个春天,他笔下的西湖就春意盎然;诗人心中有一份柔情,他笔下的西湖就温柔缠绵。
可见,拥有不同的情感世界就能看见不同的西湖。
让我们步入张岱的世界,一起去《湖心亭看雪》。
2、简介作者张岱,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又号蝶庵居士,明末清初山阴人。
寓居杭州。
出身仕宦世家,少为富贵公子,爱繁华,好山水,晓音乐、戏曲,明亡后不仕,入山著书以终。
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
教师补充:明亡后,张岱曾参加过抗清斗争,后来消极避居在浙江剡溪山中,专心从事著述。
他的文章缅怀往昔风月繁华,追忆前尘影事,字里行间流露出深沉的故国之思和沧桑之感,总带有淡淡的哀愁。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2016部编版)第12课《湖心亭看雪》课程教学设计
12 湖心亭看雪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文章语言的精美。
2.熟读并背诵课文,体会本文白描的写法。
3.整体感悟,细心品读,体会本文的审美意境。
4.联系作者的生平事迹及创作背景,体会其家国之思。
重点难点1.熟读并背诵课文,理解全文内容,理解主题思想。
2.理解文章运用的白描手法。
3.解读作者的精神世界,辩证地看待其生活态度。
4.把握写景与叙事、抒情的关系。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常言道:“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杭州最美在西湖。
许多文人墨客用他们的生花妙笔描摹了西湖春夏的美。
白居易说“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这是杨柳依依生机盎然的西湖;杨万里说“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是明艳妖娆的西湖。
那么,寒冬大雪后的西湖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欣赏《湖心亭看雪》。
二、作者介绍张岱(1597~1689),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蝶庵、天孙,明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明末以前未曾出仕,一直过着布衣优游的生活。
明亡以后(明太祖朱元璋曾定都于金陵),消极避居浙江剡(shàn )溪山中,专心从事著述,穷困以终。
他继公安三袁(袁宏道、袁中道、袁宗道)之后,以清淡天真之笔,写国破家亡之痛,《陶庵梦忆》和《西湖梦寻》即写于他明亡入山以后,书中缅怀往昔风月繁华,追忆前尘影事,字里行间流露出深沉的故国之思和沧桑之感。
他文学创作以小品文见长。
文笔清新生动,饶有情趣,风格独特。
三、疏通文意1.教师范读或播放朗读录音,学生听读,把握字音及停顿。
崇祯.(zhēn) 更.定(gēng)毳.衣(cuì)雾凇.(sōng)(hàng dàng)毡.(zhān)喃.喃(nán)一芥.(jiè)沆砀..更.有此人(gèng) 拏(ná)2.重点词语解释绝:消失。
更定:晚上八时左右。
余:第一人称代词,我。
拥毳(cuì)衣炉火:裹着裘皮衣服,围着火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湖心亭看雪》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文章内容,揣摩文中描景文字,把握作者的语言风格和思想感情。
2.背诵并默写全文。
过程与方法
1.反复诵读课文,质疑、解疑。
2.朗读课文,品味雪后西湖奇景,体会白描的写景手法。
3.赏析课文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炉的写作特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品味文章的语言美,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理解文章内容,赏析雪后奇景的句子,在此基础上熟读成诵。
2.熟读背诵课文,深入理解本文的写景特点,赏析雪后奇景,体味白描手法。
3.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把握写景、叙事、抒情的关系。
【教学工具】
教学PPT,朗读音频
【教学方法】
1.诵读法。
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有人说,西湖观景,晴景不如雨景,雨景不如雾景,雾景不如月景,月景不如雪景。
在前人的笔下,西湖的阴晴风雨已经被描绘得变幻多端,摇曳生姿了。
西湖的雪景又将有怎样一番动人的意韵呢?今天,我们就跟随张岱去湖心亭看雪,去领略西湖的雪景。
二、知识卡片
1.作者档案
张岱(1597—1689),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又号蝶庵居士。
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明末清初文学家、散文家、史学家。
出身仕宦世家,少为富贵公子,爱繁华,好山水,晓音乐、戏曲,明亡后不仕,入山著书以终。
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
2.背景链接
本文选自《陶庵梦忆》。
张岱出身仕宦世家。
明亡以后,他曾参加过抗清斗争,后来避居浙江剡溪山中,专心从事著述。
《陶庵梦忆》和《西湖梦寻》即写于他在明亡入山之后。
书中缅怀往昔风月繁华,追忆前尘往事,字里行间流露出深沉的故国之思和沧桑之感。
《湖心亭看雪》是他的代表作。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顺,读通
下面先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老师来考考大家,这些字音你都读准了吗?
更定(gēng)拏(ná)毳衣(cuì)雾凇(sōng)沆砀(hàng dàng)
2、读懂文章
(1)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现在我们来齐读一遍,读的过程中去发现一个字,一个评价张岱的字。
“痴”。
(2)冬天看雪有什么不可以的呢?具体环境是怎样,请在文中找出来。
“大雪三日,人鸟声俱绝,独往湖心亭看雪。
”
(3)想到了哪首诗?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
(4)可以说是天寒地冻呀,作者还选择了哪个时辰前往看雪?
“更定”,晚上八点。
(5)从作者的行为中可以看出作者是怎样的人?
有着独特情趣的人,是个孤独的人,清高,孤傲,。
四、配乐朗读,读出情味。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和张岱同时代有一位文人叫张潮,他曾经说“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皆因阅历之浅深,所得之浅深耳”。
《湖心亭看雪》中还有很多滋味,让我们继续慢慢地感悟吧
二、初步感知
1.文题探讨
“湖心亭”指杭州西湖湖心亭,交代了看雪的地点;“看”是欣赏、观赏的意思,“看雪”点明了事件。
文题简洁明了,展现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2.分层解读
第一部分(第1段):交代湖心亭看雪的经过及所见的雪景。
第二部分(第2段):写湖心亭奇遇。
三、深层领悟
1.作者记叙看雪的背景、时间、天气有何作用?
本文开篇叙事,交代了看雪的时间及背景,“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作者仍旧使用明代的纪年,说明在他心目中,明代始终存在。
西湖经历三天大雪后,人声鸟声俱绝,空阔的雪景使天地间呈现出一股肃杀的冷寂来。
而作者偏偏选择此时去赏雪,可见他此时的心态及与众不同的情趣。
朴实的记叙,交代了一个不寻常的人。
写不一般的纪年方法、不一般的时间、不一般的天气,都是突出“独”字。
“独”不仅强调数量(只有自己一人),更写出了作者与众不同的心态与情趣。
2.文中开头说“独往湖心亭看雪”。
后来又写到“舟中人两三粒”,而文章末尾舟子又出现了,这是不是矛盾?
不矛盾。
在作者看来,芸芸众生不可为伍,就像舟子,虽然存在却犹如不存在,反映出他文人雅士的孤傲。
也可理解为这是作者在写实:这只小船是作者租用的,小船上的两三人,可能是两个舟子,他们在此靠出租小船为生,他们并无心观雪。
真正想观雪的只有作者,舟子只是陪同而已,因此作者用了一个“独”
字。
【结束语】
张岱的《湖心亭看雪》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清淡雅致的西湖雪景,白描手法运用娴熟,写景、叙事、抒情,水乳交融,浑化无迹。
【板书设计】
湖心亭看雪 张岱
文题——交代时间、地点及天气情况
景 全景—广袤(大)
特写—渺小(小) 人 炉旺 酒沸 拉余同饮
对比 冷——孤独
热——巧遇知己
引舟子语,点明题旨——“痴” 天人合一 清高脱俗
1、Be honest rather clever 20.7.187.18.202021:0621:06:37Jul-2021:06
2、By reading we enrich the mind; by conversation we polish it.二〇二〇年七月十八日2020年7月18日星期六
3、All things are difficult before they are
easy.21:067.18.202021:067.18.202021:0621:06:377.18.202021:067.18.2020
4、By other's faults, wise men correct their
own.7.18.20207.18.202021:0621:0621:06:3721:06:37
5、Our destiny offers not the cup of despair, but the chalice of opportunity. So let us seize it, not in fear, but in gladness. Saturday, July 18, 2020July 20Saturday, July 18, 20207/18/2020
6、I have no trouble being taken seriously as a woman and a diplomat [in Ghana].。
9时6分9时6分18-Jul-207.18.2020
7、、There is no such thing as a great talent without great will - power..20.7.1820.7.1820.7.18。
2020年7月18日星期六二〇二〇年七月十八日
8、Towering genius disdains a beaten path. It seeks regions hitherto
unexplored.21:0621:06:377.18.2020Saturday, July 18, 2020
亲爱的读者:
感谢你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