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优秀论文漫谈小学科学课的教学“三步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优秀论文漫谈小学科学课的教
学“三步曲”
欣赏文章漫谈小学科学课的教学“三步曲”
江苏省新沂市城东小学王鑫
摘要:小学科学课教学的“三步曲”其实就是科学课教学的三个步骤,即:课前准备求充分;课中探究求实效;课后反思求深刻。其中,第二步曲“课中探究求实效”最为重要,至少应做到两个方面:1.制定可行的教学目标,确保教学环节步步跟进。2.巧“扶”妙“放”相互结合,促进学生有效探究。
关键词:教学“三步曲”课前准备求充分课中探究求实效课后反思求深刻
多年前,想到一篇论文的题目叫做《科学课教师应有“三求”精神》,经过多次思考,发觉“三求”精神好像有些夸张,什么是“三求”精神?其实只不过是我对自己二十多年科学教学工作的一些总结,即:课前准备求充分,课中探究求实效,课后反思求深刻。之所以称之为“三求”精神,因为我对科
学教育工作是热爱的,以至于不得不给自己一种压力促使自我前进不已。同时,多年的科学教育也的确需要科学老师有一些精神,这精神的内容是广泛的,但对于科学课的课堂教学来说,“三求”精神应该是必不可少的,毕竟课堂才是科学教师的主阵地,才是实现自己生命价值的良好载体,是培育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平台。后来,因为怀疑“三求”精神的妥当性,所以我又改为科学课教学的“三步曲”,这一名称由“三求”精神改为“三步曲”,好像从理性思想一下子简化为感性的认识行为,“三步曲”就是三个步骤,是对科学课教学过程的微观分析。对我而言,是非常实际而又便于操作实现的具体做法。之所以总结下来,实为更好地“做”科学,去实现科学课课堂教学的真实性、有效性、高效性。对学生而言,就是享受科学课中发现探究的乐趣,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更多更好地认识自然界的科学奥秘,这是多么快乐的学习啊!这里,就说说科学课教学的“三步曲”吧。
第一步曲,课前准备求充分。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科学老师如果在课前不能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那必然是一堂零乱
低效的课。这里的准备,对科学老师而言,主要是准备各种为学生探究而用的实验、观察材料,材料准备要足够学生分组使用,材料的使用要确保学生探究有收获。教师在课前一定要先对材料进行调试,保证课中探究的成功。否则,不充分的课前准备,定会让科学课堂教学没有实效,同时也会削弱科学老师的教学热情,甚至课堂上乱作一团。记得XX 年4月份,听到一位科学教师的课,内容是《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听课前观察这位教师的课前准备,不可谓不充分,全班分成6个小组,每组都有培养皿、酒精灯、烧杯、三角架、滴管、镊子、石棉网、生熟鸡肉等。其中,有一个使用酒精灯加热生鸡肉变成熟鸡肉的活动,没想到出现了问题。各小组使用酒精灯加热时,火焰太小,而且燃烧也不旺,结果酒精灯火焰点不着成为实验不成功的致命因素,好几个小组的生鸡肉都没有被煮熟,学生失去了一次经历鸡肉从生到熟的观察机会,得到的却是一次糊里糊涂的探究过程。下课后,我了解了其中的原因,原来教师课前准备了酒精灯,但并没有逐个酒精灯进行调试检查,实验中有三个组酒精灯中的酒精有近2年时间没有换过,还有3个组酒精灯是上课当天早上刚换过的新酒精,但由于灯芯过细,灯
芯头已烧焦好长时间以至于影响实验效果。后来,在实验中教师为了减少探究时间,直接为各小组提供了开水加热生鸡肉。可惜,生鸡肉大多是被开水烫熟的,而不是在清水中加热由生变熟的,学生并没有亲眼观察到鸡肉慢慢由生变熟的细致过程。这样的探究活动,就没有取得预期目的,主要原因是老师课前准备不充分造成的。可见,充分细致的课前准备是课堂高效的有力保证。后来又听到一位科学老师上这节课,结果在酒精灯的使用上又出现了问题。他利用坩埚、三角架、石棉网来加热生鸡肉,结果由于坩埚里的水偏多,以至于这一加热的活动耗时太长,影响了学生汇报交流,那种仓促收兵式的探究活动因没有充分的细致准备而失去探究的实际价值和意义。
第二步曲,课中探究求实效。
如何在课堂中取得科学探究的实效性呢?笔者认为两方面比较重要:
(一)制定可行的教学目标,确保教学环节步步跟进
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教育家布鲁姆说:“有效的教学,始于期望达到的教学目标。”可见,教学
目标是影响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关键因素。新课程下小学科学课的教学目标要求体现“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三个维度,反映了“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目标价值取向。而在现实中,许多科学教师在教学目标设计时,仍然存在偏差。如:目标叙述不准确;设计不全面;目标选择不恰当等等,这些问题直接影响科学探究活动的实效性,有时完不成教学任务,有时落实三维目标顾此失彼,有时一味跟着“考试”跑,“考什么,教什么”,“怎么考,怎么教”,“不考,不教”。整个教学活动不能很好地体现教学目标的滚动,教学活动重复低效。还有的教师混淆了课堂教学目标与课程目标、单元教学目标、学习目标之间的逻辑关系,导致课堂教学目标确定过大,难以操作,甚至不切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有的教师课堂教学目标叙述和设计不清楚,导致教学思路不清、教学环节跳跃、教学过于随意等。有的学校一心片面追求考试分数或升学率,使得科学教师急功近利,将“应试”作为主要的课堂教学目标,只教科学概念不教科学思维、科学技能等。上述这些问题,究其原因往往源于科学教师对课堂教学目标的认识或操作上的偏差。事实上,《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第四部分“教
学建议”部分已经明确提出:
设计科学课的教学目标时应注意:
1.“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教材”的教学,常常把目标单一地定位于教知识;“用教材教”则是在更大程度上把知识的教学伴随在培养能力、态度的过程中。科学课的目标设计要有“用教材教”的意识,这样,才能把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有机地和科学知识目标结合在一起。
2.用不同的行为化动词表述不同类型的教学目标
为了便于考查教学效果,教学目标的主语最好是学生,谓语最好用可测的行为化动词,而且不同类型的目标用不同类型的动词。如“知道天气可以用一些可测量的量来描述”“会用温度计、简易风向仪、雨量器搜集有关数据”“体会长期的测量和记录天气数据是非常有用的”,三个目标分别用“知道”“会用”“体会”,明显地区分了知识、技能、价值观目标。
3.尽可能用表现性目标表达需长期积累才可能实现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