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电子备课
青岛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微小生物第一课病毒第二课细菌第三课馒头发霉了第四课食用菌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第五课蜡烛的变化第六课食盐和水泥第七课铁生锈(两课时)第八课牛奶的变化(两课时)第三单元物体的运动第九课静止和运动第十课时距离和时间第十一课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第十二课物体的运动方式第十三课动物的运动第四单元太阳、地球和月亮第十四课白天和黑夜第十五课昼夜与生物第十六课四季更替第十七课弯弯的月亮第十八课日食和月食第十九课登上月球第五单元生物与环境第二十课蚯蚓找家第二十一课变色龙第二十二课时植物向哪里长(两课时)第二十三课时密切联系的生物界第二十四课时珍稀动植物第二十五课生物的启示第一单元微小生物第一课病毒一、学习目标:1.通过学生对病毒资料的搜集学习活动,使学生学会查阅、整理从各种途径获得的科学资料;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与交流研究结果。
2.通过学生学习活动,使学生愿意合作交流,愿意参与和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的讨论与活动,尊重他人意见,能积极地参与评议,敢于提出不同见解,知道对别人提出的问题进行质疑也认识科学探究的一部分。
3.通过学生学习活动,使学生知道病毒是一类特殊的生物,了解有关病毒传染性传染病的防治措施。
二、学习重点:学生认识搜集整理资料认识病毒病了解病毒传染性疾病的防治措施的学习活动。
三、学习难点:学生知道病毒是一类特殊的生物的认识学习活动,并在学习中对评议的理解。
四、学习准备:学生准备:小组合作学习材料:课前搜集病毒相关的知识图片资料、调查、了解由病毒感染的引起的疾病及其预防措施资料、科学记录表。
教师准备:病毒相关的知识图片资料(如形态结构、生命活动特点、繁殖特点等)、由病毒感染的引起的疾病及其预防措施资料。
五、学习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及二次修改一、导入新课:教师与学生谈话交流,通过自己身边关于服用糖丸、是否患过水痘、腮腺炎等类似的病毒传染的疾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导入本课学习活动。
二、学习新课:1.教师指导学生认识由病毒引起的疾病以及预防措施。
青岛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备课
六上科学 1、病毒2、细菌知道各部分的名称。
3、馒头发霉了4、食用菌由学生讨论出方案:准备从蘑菇的软硬、颜色、长度、小伞的大小等方面进行观察。
指导观察方法。
方案二:观察蘑菇的种子。
你们认为蘑菇的种子在什么部位?学生猜测假设蘑菇的种子在小伞的下面,你们准备怎样做?(用放大镜观察)老师再给你们提一个建议:把蘑菇在一张白纸的上方轻轻地敲一敲,看看会不会有东西落在白纸上。
.学生观察研究。
填写观察记录单5、蜡烛的变化6、食盐和水泥7、铁生锈8、牛奶的变化9、静止和运动1 33110、距离和时间11、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212、物体的运动方式五、展示交流1.师:刚才大家的实验做的非常仔细,现在就把你们小组的研究结果给大家13、动物的运动学生汇报:它们靠肌肉的收缩在地面或附着物摩擦前行。
这种运动方式叫蠕动,7、小结:综上所述,在陆地上生活的动物的运动方式主要有爬行、行走、奔跑、跳跃。
补充几道学生容易混淆的题:A、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一般从(位置)、(方向)、(距离)、(时间)等方面来描述.B、物体的运动方式主要有(移动)、(转动)、(滚动)、(摆动)等。
C、在陆地上生活的动物的运动方式主要有(爬行)、(行走)、(奔跑)、(跳跃)。
活动三:空中飞行动物的运动方式生活在空中的动物怎样运动呢?出示6页上边的几幅图片,学生说出动物的名称后汇报运动方式。
(飞行)动物在空中的运动方式是飞行。
鸟儿是怎么飞行的呢?学生交流:身体在空中,靠翅膀的扇动带动身体前行。
思考:为什么动物在不同的环境中的运动方式都不一样呢?学生小组讨论后交流:不论哪种运动方式都扩大了动物在水中、陆地、空中的活动空间,有利于他们寻找食物、逃避敌害和迁移,动物的运动方式都与生活环境相适应。
活动四:研究动物的运动规律我们对动物的运动方式有了初步的了解。
你知道动物的运动有什么规律吗?(课前安排搜集资料)小组内交流资料,教师巡视。
汇报交流:如马行走时四条腿是对角线换步法,既左前右后,右前左后交替循环。
青岛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姓名:付信刚全册备课一、教材特点:1、以小学生生活经验的发展为主线,以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价值观为辅线进行构建,使整套教科书形成综合化、立体化和序列化的结构体系。
2、以科学探究为核心,结构模块化,过程活动化,更具整体性、结构性和探究性。
3、目标弹性化,内容综合化,评价多元化。
4、以学生的自主体验学习为手段,落实“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的基本理念,力求使教科书成为“学材”。
5、突出以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
6、背景和空间广阔,教科书更具开放性和发展性。
7、科学、技术与社会有机结合,教科书更具人文性。
二、教学内容:本册教材以主题单元的形式编排了“微小的生物”、“物质的变化”、“物体的运动”、“太阳、地球和月亮”、“生物与环境”、“研究与实践”六个单元。
每个单元围绕主题安排了4~6 课文,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主要线索,以生物的外部表象及内部结构、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和不生成新物质的变化、物体的运动状态和运动方式、生物与环境及其适应性等为主要内容展开科学探究活动,将“科学探究、科学知识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地整合。
促使学生在“事物宏观的外部表象与微观的内部特征”之间建立联系,进行以“逻辑推理”为主的思维技能训练。
三排第一单元微小生物第一课病毒一、学习目标:1. 通过学生对病毒资料的搜集学习活动,使学生学会查阅、整理从各种途径获得的科学资料;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与交流研究结果。
2. 通过学生学习活动,使学生愿意合作交流,愿意参与和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的讨论与活动,尊重他人意见,能积极地参与评议,敢于提出不同见解,知道对别人提出的问题进行质疑也认识科学探究的一部分。
3. 通过学生学习活动,使学生知道病毒是一类特殊的生物,了解有关病毒传染性传染病的防治措施。
二、学习重点:学生认识搜集整理资料认识病毒病了解病毒传染性疾病的防治措施的学习活动。
三、学习难点:学生知道病毒是一类特殊的生物的认识学习活动,并在学习中对评议的理解。
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微生物》单元备课课件
可爱蘑菇
2.教师呈现蘑菇和木耳实物,引导学生思考怎样观察蘑菇和木耳。 (1)学生交流、汇报。 (2)师生小结:可以采用看、摸、闻等方式,也可以借助放大镜全面、细致的进行观 察,可以借助镊子撕开蘑菇和木耳,观察其内部结构。 (3)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时应该注意哪些事项。 师生总结:操作时要带手套,小组内做好分工,要及时记录,要注意安全。 3.学生分组观察并做好记录。 (1)学生小组汇报,补充完善。 师生总结:蘑菇和木耳是可以直接看到的微生物,蘑菇的形状一般呈伞状,有一股特 殊的气味,用镊子撕开蘑菇的伞柄,发现里面有很多细丝,用放大镜观察蘑菇菌盖的内侧, 发现有很多褶皱。木耳薄,有弹性,半透明,中间凹,呈耳状或环状,有脉络状的皱纹。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观察生活中的现象,加深对细菌 病毒的认识,了解微生物与人类生活有密切的关系,从而增 加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青岛版六三制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微生物》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播放视频《采蘑菇的小姑娘》,让学生说一说,歌曲中描 绘了怎样的场景,视频中有哪些类型的蘑菇,什么时间采蘑菇, 蘑菇是什么样子的。 2.学生汇报 3.教师总结: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菌类的相关知识。 4.相机板书课题:蘑菇和木耳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耳熟能详的歌曲和视频导入新课,在描述 场景和蘑菇的种类中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乙肝病毒模型
青岛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全册电子备课
青岛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全册电子备课孔家村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电子备课孔家村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电子备课孔家村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电子备课教学参考:[蜡烛燃烧的原理]常见的蜡烛是用石蜡制成的,石蜡是从石油中提炼出来的,其化学成分是各种高级烷烃的混合物(烃是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石蜡受热熔化成液态,连续受热变成气态,遇冷又凝聚成液态、固态。
[生鸡蛋浸在白醋中,蛋壳上什么缘故有许多小气泡]蛋壳的要紧成分是碳酸钙,它遇到醋,发生了化学反应,产生了二氧化碳气体。
碳酸钙+醋酸→二氧化碳+醋酸钙+水食醋中含有3%~5%的醋酸。
[碱块中倒入白醋什么缘故翻腾着大量的泡沫]碱块的要紧成分是碳酸钠,它遇到白醋,也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碳酸钠+醋酸→二氧化碳+醋酸钠+水[往澄清的石灰水中吹气,什么缘故产生白色浑浊]澄清石灰水的要紧成分是氢氧化钙,呼出的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
当呼出的气体进入石灰水中,二氧化碳就和氢氧化钙发生化学反应,产生不溶于水的白色碳酸钙固体,从而导致澄清液体变浑浊。
氢氧化钙+二氧化碳→碳酸钙+水[白糖烧焦了,什么缘故会变黑、变苦]在化学上,白糖属于“碳水化合物”,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白糖专门甜,这与它的分子结构有关。
白糖烧焦后变苦,是因为它在受热时,白糖里的“羟基”(分子结构中的一部分)与氢原子结合变成了水分,水蒸发掉了,剩下黑乎乎的碳。
如此,颜色由白变黑,味也由甜变苦。
木头、油脂、石蜡、煤油……一切有机物中都含有碳,当它们受热发生分解后,同样会析出碳:木头烧焦变黑,菜油熬久了颜色由黄变褐、变黑,蜡烛、煤油一烧起来黑烟滚滚……差不多上那个缘故。
孔家村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电子备课孔家村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电子备课孔家村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电子备课孔家村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电子备课孔家村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电子备课孔家村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电子备课孔家村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电子备课孔家村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电子备课孔家村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电子备课孔家村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电子备课孔家村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电子备课孔家村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电子备课板书设计:16、四季更替地球自转一周是一天,一天24小时地球公转一年,一年有365天四季循环是由于地球公转形成的。
青岛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备课(全册)有板书+教后反思
青岛版六年级科学教案(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课题:1病毒教学目标1.能提出与病毒相关的问题。
2.会查阅与病毒相关的书刊和其信息源。
3.能制作有关病毒的剪贴报.4.会用多种形式表达、交流研究的方法和结果。
教学重点能提出与病毒相关的问题。
教学难点知道一些由病毒感染的病的种类\主要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教具、学具有关病毒的资料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教师提问:关于由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你知道些什么?如何预防呢?2.学生交流自己收集的资料。
二、小组学习,自主探究。
1.流感的症状有哪些?主要传播途径是什么?如何预防?2.学生讨论,指名回答。
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1.教师讲解。
2.狂犬病的症状有哪些?主要传播途径是什么?如何预防?3.脊髓灰质炎的症状有哪些?主要传播途径是什么?如何预防?4.麻疹的症状有哪些?主要传播途径是什么?如何预防?五、总结概括,抽象提升。
1. 病毒是一类什么样的生物?2. 学生讨论后,教师讲解.六、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1.师讲述:关于病毒,你还知道些什么?请回去以后在网上自主学习。
2.学生交流学习收获和体会。
3.课后作业:(1)回去查资料,了解人类与病毒的抗争史.(2)利用作文、图画或小报的形式,说一说自己的学习体会和收获。
板书设计相关的问题引起的疾病症状预防教学反思本课的学习,应以激发学习兴趣为主。
在此前提下,教师多利用图片展示与内容相关的知识,推动学生展开探究。
课题:2细菌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以观察促思考,总结细菌的形态结构。
2.设疑促理解,探究细菌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
3.以知识促应用,了解细菌对自然界和人类的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生能够主动交流自己的资料和观点。
2.关心生活中的科学,关注科学技术的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变化。
教学重点细菌形态结构的特点和生命活动的特点;细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难点细菌在促进自然界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最新】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60页精品】
第一单元微小生物第一课病毒一、学习目标:1.通过学生对病毒资料的搜集学习活动,使学生学会查阅、整理从各种途径获得的科学资料;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与交流研究结果。
2.通过学生学习活动,使学生愿意合作交流,愿意参与和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的讨论与活动,尊重他人意见,能积极地参与评议,敢于提出不同见解,知道对别人提出的问题进行质疑也认识科学探究的一部分。
3.通过学生学习活动,使学生知道病毒是一类特殊的生物,了解有关病毒传染性传染病的防治措施。
二、学习重点:学生认识搜集整理资料认识病毒病了解病毒传染性疾病的防治措施的学习活动。
三、学习难点:学生知道病毒是一类特殊的生物的认识学习活动,并在学习中对评议的理解。
四、学习准备:学生准备:小组合作学习材料:课前搜集病毒相关的知识图片资料、调查、了解由病毒感染的引起的疾病及其预防措施资料、科学记录表。
教师准备:病毒相关的知识图片资料(如形态结构、生命活动特点、繁殖特点等)、由病毒感染的引起的疾病及其预防措施资料。
五、学习过程:第二课细菌一、学习目标:1.通过学生对有关细菌资料的搜集整理学习活动,提高学生整理资料和辩证地分析事物能力,并会会用自己擅长的方式对事物进行描述。
2.通过学生学习活动,使学生愿意合作交流,能主动交流自己的资料和观点,关心生活中的科学,关注科学技术的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改变。
3.通过学生学习活动,使学生了解细菌的主要特点,正确认识细菌与人类的关系。
二、学习重点:学生认识细菌以及细菌与人类的关系的学习活动。
三、学习难点:学生对细菌的学习活动中资料的整理、完善学习方法的学习活动。
四、学习准备:学生准备:小组合作学习材料:相关细菌知识的图片文字等资料、科学记录表、橡皮泥。
教师准备:学生分组实验材料:显微镜、三种形态细菌玻片标本、相关细菌知识的图片文字等资料。
五、学习过程:六、学习小结:第三课馒头发霉了一、学习目标:1.通过学生学习活动,指导学生能提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能设计对比实验探究食品、衣服等物品发生霉变的条件;并能对实验现象作出详细地记录和分析;愿意合作学习,能对研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议并与他人交换意见。
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教案(全册)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教案1 蜡烛的变化教学目标1、能用简单的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探究物质的变化,并做实验记录;能尝试用归纳的方法对观察到的现象作合理的解释;能进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
2、愿意使用与交流,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
3、知道物质的变化有两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没有变成新的物质:另一类会产生新的物质。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能从蜡烛一些变化现象中,发现两种变化的主要特点。
难点:寻找证据判断物质变化,知道物质的变化有两类。
课时1教学准备蜡烛、火柴、镊子、白糖、橡皮泥、纸、面粉等活动过程单元教学的导入。
讲述:从这一单元开始,我们将学习物质变化的有关知识,谈话:你们能举出物质在变化的例子吗?学生可能举出动植物生长变化的例子,人的长高长胖的例子,水的三态变化的例子等等。
讲述:这一单元我们将学习没有生命的物质会发生哪些变化?今天我们以蜡烛为例,研究它在加热和燃烧时,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首先引导学生预测。
谈话:蜡烛在加热和燃烧时,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待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后,教师带领学生实验验证。
第一个实验:把蜡块放在铁片上加热,观察变化;离开火焰冷却,观察又有什么变化。
由于学生已往见到过这样的现象,因此实验不必花太多的时间,主要是引导学生用恰当的语言描述。
如蜡烛加热时,由固体(蜡块)变成能流动的液体(蜡油),停止加热,冷却后,流动的液体又慢慢地变成了有一定形状的固体。
第二个实验:燃烧蜡烛,观察所发生的变化。
这个实验既是本课的重点,又是本课的难点,教师应带领学生分步操作,搞清蜡烛燃烧后变成了水和二氧化碳。
五年级上学期在学习《呼吸和循环》单元时,学生已知道呼出的二氧化碳气体可以用澄清的石灰水鉴别。
这个实验,教师要提醒学生仔细观察干燥的烧杯、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烧杯底部的一些现象,并用恰当的语言表达。
最后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实验记录归纳:蜡烛被加热时,仅仅是外形和状态的变化,没有变成新物质;蜡烛燃烧时,不但外形和状态发生了变化,而且变成了一些新的物质。
新青岛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单元备课及《细胞》备课
“遗传和变异”单元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 科学观念:知道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组成单位,绝大多数生物体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知道人、动物、植物后代与亲代之间存在异同。
知道已灭绝的生物如恐龙、猛犸象等与当今某些生物有相似之处。
2. 科学思维:能利用显微镜对细胞进行细致的观察,并能用图示的方式描述所观察到的细胞。
描述和比较植物、动物后代与亲代的异同;能基于所学的知识,使用统计图式记录整理自己的体貌特征与家人的异同。
描述和比较灭绝生物和当今某些生物的相似之处;能基于所学的知识运用分析、比较或推理等方法,从化石中获得地球历史及已灭绝生物的信息。
3. 探究实践:能制作简单的细胞模型,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获取有关细胞的信息。
研究遗传和变异现象时,能提出多种思路,采用新的方法完成探究。
从化石中获取信息时,愿意沟通交流,综合考虑小组成员的意见。
4. 态度责任:培养学生探索人体与生命科学的兴趣,并懂得生命的可贵,珍惜、爱护生命。
【核心任务】1.学生能利用显微镜观察、认识细胞的学习活动。
2.学生对细胞有一定的理解认识并知道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组成单位,绝大多数生物体是由细胞构成的。
3.生命的延续与进化。
4.生物体的遗传信息逐代传递,可发生改变。
5.生命的延续与进化【课时安排】3个课时【学习评价】1.课本单元评价的知识乐园部分2.单元评价的科学殿堂3.单元评价的反思空间第1课时(细胞)【教学目标】1. 科学观念:知道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组成单位,绝大多数生物体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2. 科学思维:能利用显微镜对细胞进行细致的观察,并能用图示的方式描述所观察到的细胞。
3. 探究实践:能制作简单的细胞模型,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获取有关细胞的信息。
4. 态度责任:培养学生探索人体与生命科学的兴趣,并懂得生命的可贵,珍惜、爱护生命。
【教学过程】课前准备:1、挂图或投影片——洋葱表皮细胞、学生搜集的其他植物的细胞、动物的细胞、人的细胞、显微镜。
青岛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备课
青岛版科学六年上册单元备课——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单元结构框图课时备课实验结论:1、切割和熔化时,仅仅在形态上发生了改变。
蜡烛燃烧时,不仅在形态上发生了变化,而且产生了新物质:光、热、二氧化碳、水蒸气、烟尘等。
2、根据产生的变化,只改变形态的有蜡烛熔化、折纸、小麦磨成粉、铁熔化、木头破碎、泥塑……生成新物质的变化的有:蜡、木燃烧,鸡蛋和面制成面包,铁生锈,泥烧成砖,石头烧成石灰……教学反思:课时备课课题6、食盐和水泥课型新授课时 1教学目标【科学知识】能用简单的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探究物质的变化,并作实验记录;能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能应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到的现象做假设性解释。
【科学探究】愿意合作与交流;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意识到科学技术会给人类带来好处,也可能产生负面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物质的变化有的可逆,有的不可逆;认识可逆变化与不可逆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材分析物质变化是多种多样的,根据其是否可以恢复原状来讲,可以分成可逆变化和不可逆变化两种。
本课就是借助学生熟悉的两种物质——食盐和水泥,认识物质的可逆变化与不可逆变化。
教学反思:课时备课课题7、铁生锈课型新授课时 1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知道金属有生锈的现象;以铁生锈为例,说出金属生锈的原因;说出一些防止金属生锈的方法。
【科学探究】培养用实验方法研究金属生锈的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爱护金属制品的思想情感。
教材分析这节课介绍了铁生锈的化学变化以及所伴随的现象,为总结化学变化的特征提供一个例子。
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寻找证据,验证自己的假设,从而达到提升科学探究能力的目的。
通过本课教学让学生形成:铁生锈是一种化学变化,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铁生锈的原因与水和空气共同作用有关等科学概念。
学情分析铁生锈是十分常见的现象,学生们非常熟悉,但可能没有考虑过铁锈是否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以及铁锈的形成和哪些因素作用有关。
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教案1 蜡烛的变化教学目标1、能用简单的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探究物质的变化,并做实验记录;能尝试用归纳的方法对观察到的现象作合理的解释;能进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
2、愿意使用与交流,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
3、知道物质的变化有两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没有变成新的物质:另一类会产生新的物质。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能从蜡烛一些变化现象中,发现两种变化的主要特点。
难点:寻找证据判断物质变化,知道物质的变化有两类。
课时1教学准备蜡烛、火柴、镊子、白糖、橡皮泥、纸、面粉等活动过程单元教学的导入。
讲述:从这一单元开始,我们将学习物质变化的有关知识,谈话:你们能举出物质在变化的例子吗?学生可能举出动植物生长变化的例子,人的长高长胖的例子,水的三态变化的例子等等。
讲述:这一单元我们将学习没有生命的物质会发生哪些变化?今天我们以蜡烛为例,研究它在加热和燃烧时,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首先引导学生预测。
谈话:蜡烛在加热和燃烧时,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待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后,教师带领学生实验验证。
第一个实验:把蜡块放在铁片上加热,观察变化;离开火焰冷却,观察又有什么变化。
由于学生已往见到过这样的现象,因此实验不必花太多的时间,主要是引导学生用恰当的语言描述。
如蜡烛加热时,由固体(蜡块)变成能流动的液体(蜡油),停止加热,冷却后,流动的液体又慢慢地变成了有一定形状的固体。
第二个实验:燃烧蜡烛,观察所发生的变化。
这个实验既是本课的重点,又是本课的难点,教师应带领学生分步操作,搞清蜡烛燃烧后变成了水和二氧化碳。
五年级上学期在学习《呼吸和循环》单元时,学生已知道呼出的二氧化碳气体可以用澄清的石灰水鉴别。
这个实验,教师要提醒学生仔细观察干燥的烧杯、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烧杯底部的一些现象,并用恰当的语言表达。
最后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实验记录归纳:蜡烛被加热时,仅仅是外形和状态的变化,没有变成新物质;蜡烛燃烧时,不但外形和状态发生了变化,而且变成了一些新的物质。
新青岛版六三制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备课含单元备课
新青岛版六三制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备课含单元备课教案:新青岛版六三制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多样性引言: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众多生物种类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对于维持生态平衡和生态系统的稳定至关重要。
本单元教案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和认识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以及保护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必要措施。
课时一:生物多样性的意义与分类1. 教学目标:- 了解生物多样性的定义和意义;- 掌握动物和植物的分类方法;- 识别并描述某些常见生物的特征。
2. 教学内容:a. 生物多样性的定义和意义(PPT展示);b. 动物的分类方法(图表展示);c. 植物的分类方法(图表展示);d. 根据形态特征识别动植物的实例展示。
3. 教学步骤:a. 导入:通过一段视频或图片展示,引发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思考。
b. 介绍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和意义,通过实例展示不同动植物的形态特征,让学生了解分类的重要性。
c. 分小组让学生观察一些动植物的图片,讨论并总结它们的共同点和区别,引导学生体会分类的方法。
d. 学生进行个体或小组活动,根据老师给出的动植物图片,进行形态特征识别,以巩固所学内容。
e. 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引导学生思考生物多样性对人类的重要性。
课时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威胁1. 教学目标:- 了解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和保护措施;- 了解人类活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掌握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基本方法。
2. 教学内容:a. 生物多样性的威胁因素(PPT展示);b. 人类活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图表展示);c.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基本方法(图表展示)。
3. 教学步骤:a. 导入:以案例或图片形式呈现一些生物多样性遭受威胁的实例,引发学生对保护的思考。
b. 介绍生物多样性面临的主要威胁因素,并结合具体例子进行讲解。
c. 通过图表展示人类活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引导学生认识到人类对生态系统的破坏。
d. 展示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基本方法,并引导学生讨论和思考如何减少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
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电子教案 全册
青岛版科学六年级上册教学计划一、学情分析:通过过去的科学学习,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
不足之处:上学期由于活动材料限制的原因,有一部分教学内容只是匆忙的走过场,有些探究活动甚至根本就没有开展,导致学生的知识面受到限制,影响了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形成。
还有,学生在活动的时候常常耗时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宝贵的课堂时间。
有的学生表现欲望差,应特别注意培养,形成良好的氛围。
二、教材分析:本册教科书以主题研究的形式编排了《微小的生物》、《物质的变化》、《物体的运动》、《太阳、地球和月亮》、《生物与环境》、《研究与实践》六个单元。
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主要线索,以生物体的外部表象及内部结构、物体与物体的运动等为主要内容展开科学探究活动,将“科学探究、科学知识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地整合。
促使学生在“事物宏观的外部表象与微观的内部特征”之间建立联系,进行以“逻辑推理”为主的思维技能训练。
借助学生不断丰富的间接“生活经验”,切入到科学探究活动之中。
《微小的生物》单元引导学生从耳熟能详的病毒、细菌和真菌开始,认识一些微生物,从微观处揭示生命世界的奥秘,感受生命世界的多姿多彩。
将馒头发霉、食品变质等自然现象与微生物的生命繁殖活动结合起来,理解自然事物的变化是相互联系的。
《物质的变化》单元在学生了解常见物体的基本性质的基础上,对物质的多样变化进行观察、实验,用辨证和联系的观点看待物质的变化。
《物体的运动》物质的运动,通过对运动与静止现象的观察、探究、搜集整理信息等活动,理解静止与运动相对性的道理,《太阳、地球和月亮》认识白天黑夜产生的原因,四《生级的更替日食和月食的产生让你产生对宇宙的好奇心,产生探究问题的意识,物与环境》环境可以改变生物,生物与环境密不可分,从而保护环境。
培养学生观察与测量、采集与分析数据的能力。
尝试用学到的科学知识与技能去分析、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使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
青岛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1微小生物第一单元病毒第一课细菌第二课馒头发霉了第三课食用菌第四课物质的变化第二单元蜡烛的变化第五课食盐和水泥第六课铁生锈(两课时)第七课牛奶的变化(两课时)第八课物体的运动第三单元静止和运动第九课距离和时间第十课时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第十一课物体的运动方式第十二课动物的运动第十三课太阳、地球和月亮第四单元白天和黑夜第十四课昼夜与生物第十五课四季更替第十六课弯弯的月亮第十七课日食和月食第十八课登上月球第十九课生物与环境第五单元蚯蚓找家第二十课变色龙第二十一课植物向哪里长(两课时)第二十二课时密切联系的生物界第二十三课时珍稀动植物第二十四课时生物的启示第二十五课第一单元微小生物第一课病毒一、学习目标:1.通过学生对病毒资料的搜集学习活动,使学生学会查阅、整理从各种途径获得的科学资料;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与交流研究结果。
通过学生学习活动,使学生愿意合作交流,愿意参与和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的讨论与活2.2动,尊重他人意见,能积极地参与评议,敢于提出不同见解,知道对别人提出的问题进行质疑也认识科学探究的一部分。
3.通过学生学习活动,使学生知道病毒是一类特殊的生物,了解有关病毒传染性传染病的防治措施。
二、学习重点:学生认识搜集整理资料认识病毒病了解病毒传染性疾病的防治措施的学习活动。
三、学习难点:学生知道病毒是一类特殊的生物的认识学习活动,并在学习中对评议的理解。
四、学习准备:学生准备:小组合作学习材料:课前搜集病毒相关的知识图片资料、调查、了解由病毒感染的引起的疾病及其预防措施资料、科学记录表。
教师准备:病毒相关的知识图片资料(如形态结构、生命活动特点、繁殖特点等)、由病毒感染的引起的疾病及其预防措施资料。
五、学习过程:34六、学习小结:第二课细菌一、学习目标:1.通过学生对有关细菌资料的搜集整理学习活动,提高学生整理资料和辩证地分析事物能力,并会会用自己擅长的方式对事物进行描述。
2.通过学生学习活动,使学生愿意合作交流,能主动交流自己的资料和观点,关心生活中的科学,关注科学技术的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改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2
海之韵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电子备课
3
海之韵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电子备课
4
5
教学参考:
[蜡烛燃烧的原理]常见的蜡烛是用石蜡制成的,石蜡是从石油中提炼出来的,其化学成分是各种高级烷烃的混合物(烃是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石蜡受热熔化成液态,继续受热变成气态,遇冷又凝结成液态、固态。
[生鸡蛋浸在白醋中,蛋壳上为什么有许多小气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它遇到醋,发生了化学反应,产生了二氧化碳气体。
碳酸钙+醋酸→二氧化碳+醋酸钙+水
食醋中含有3%~5%的醋酸。
[碱块中倒入白醋为什么翻腾着大量的泡沫]碱块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钠,它遇到白醋,也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碳酸钠+醋酸→二氧化碳+醋酸钠+水
[往澄清的石灰水中吹气,为什么产生白色浑浊]澄清石灰水的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钙,呼出的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
当呼出的气体进入石灰水中,二氧化碳就和氢氧化钙发生化学反应,产生不溶于水的白色碳酸钙固体,从而导致澄清液体变浑浊。
氢氧化钙+二氧化碳→碳酸钙+水
[白糖烧焦了,为什么会变黑、变苦]在化学上,白糖属于“碳水化合物”,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白糖很甜,这与它的分子结构有关。
白糖烧焦后变苦,是因为它在受热时,白糖里的“羟基”(分子结构中的一部分)与氢原子结合变成了水分,水蒸发掉了,剩下黑乎乎的碳。
这样,颜色由白变黑,味也由甜变苦。
木头、油脂、石蜡、煤油……一切有机物中都含有碳,当它们受热发生分解后,同样会析出碳:木头烧焦变黑,菜油熬久了颜色由黄变褐、变黑,蜡烛、煤油一烧起来黑烟滚滚……都是这个缘故。
海之韵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电子备课
6
7
海之韵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电子备课
8
海之韵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电子备课
9
海之韵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电子备课
10
海之韵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电子备课
海之韵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电子备课
海之韵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电子备课
海之韵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电子备课
海之韵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电子备课
海之韵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电子备课
海之韵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电子备课
海之韵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电子备课
海之韵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电子备课
海之韵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电子备课
海之韵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电子备课
海之韵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电子备课
海之韵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电子备课
海之韵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电子备课
海之韵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电子备课
海之韵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电子备课
海之韵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电子备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