囚绿记原创优秀说课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囚绿记原创优秀说课稿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囚绿记》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囚绿记》,下面我将从说

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

几个方面来展开说明。

一.说教材

《囚绿记》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一单元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咏物抒情散文。?讲述了作者与常春藤绿枝条的一段“交往”经历,描述了绿枝条的生命状态和“性格

特点”,也写出了作者的生存状态和真挚心愿,含蓄的揭示了华北地区人民面临日本

帝国主义侵略的苦难命运,象征作者和广大人民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本文的意思有

两个层面,一个是叙事层面,表现了作者对绿枝条的无比喜爱,一个是象征层面,即

本文的深层寓意。前者意思浅显,学生通过阅读可以理解,后者比较含蓄,学生不易

把握。

二.说学情

本文篇幅不长,文字不深,高一的学生基本能读懂。但我们的学生自主阅读和钻研

能力较弱,认识问题还比较表面化,他们对文章的象征意义和含蓄的情感认知,理解

起来有难度。

三.说教法学法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为了让学生充分理解本节课的教学

内容,结合学情我将采取启发引导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诵读感知的

学法,在自主探究和合作讨论相结合的过程中,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为此我将

设计一系列问题,来引领学生去诵读,去理解,去思考,这些问题层层推进,环环相扣,由浅入深,由表及里,最大限度的让学生参与、探究、合作,真正意义上让学生

成为课堂的主人。

四.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对高中语文教学的要求和本文的教学内容和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我确定了如下的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疏通文中的生字新词,引导学生把握文

章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了解作者的身世以及写作背景,加深对本文内涵的理解;引导学生学习象征手法,把握文章的主题。过程和方法目标:引导学生能够在自

主探究和小组讨论相结合的过程中,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概括作者笔下绿的特点,

理解绿的象征意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深沉的爱国情感,理

解中华民族和一切进步势力不屈服于黑暗势力、顽强抗争、永不气馁的民族精神。引

导学生学会在逆境中追求光明、向往自由,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五、说教学重难点

为了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我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确定为:理解绿的象征意义,把握文章的主题。六.说教学过程

为了落实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我从“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出发,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将教学过程设为以下七大环节:

一、深情导入,拨动心音;二、检查预习,积累字词;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四、细读课文,品味情感;五、感知作者,深化主题六、再读课文,发散思维;七、布置作业,课后练笔。第一环节,深情导入,拨动心音:

开课之初,我首先通过多媒体展示多张关于“绿”的图片,学生欣赏图片,并引导他们对绿进行感受、理解。随后教师朗诵式总结并顺势导入课文:

桃红柳绿是春的象征?,?青山绿水是景的美丽?,?莺歌燕舞奏响的是绿色的旋律?。绿色是生机,绿色是希望?,绿色让我们拥有舒畅的好心情,绿色包含了太多的意义。然而当这些绿色被囚禁起来时,又会是什么样子呢?今天我们就跟随作家陆蠡一起来看一看被囚禁的“绿”。一起学习《囚绿记》。

这种导入,能营造出适宜的课堂氛围,集中学生的注意力,鲜明的画面伴随美好的文字给学生以全方位的视觉冲击和强烈的心灵震撼,迅速吸引学生的审美注意,刺激学生阅读的兴趣。将学生带入情境,为课文的学习奠定情感基础。随后揭开课题,顺势进入第二环节。第二环节,检查预习,积累字词:?

课前要求学生熟悉文本,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自行解决文中出现的生字词。为了让学生课前预习真正地做到实处,教师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检查,利用课件呈现生字词,随机抽取学生朗读,对读音容易读错的字词,重点指导帮助其加深记忆。这个过程不仅能更好地夯实语文基础,为学生阅读文本扫清障碍,更体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的特征。

第三环节,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新课标中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因此,在导入新课后我先让大家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随后从题目“囚绿记”入手,设计几个问题:这里的“绿”指什么?“囚绿”是什么意思?让学生分析作答,这能让学生初步了解文章并明白题目是一篇文章的灵魂,由题入文是很有用的阅读方法。接下来教师又设置几个问题引导学生回到文本,迅速浏览课文筛选信息。这些问题都比较浅显,只要学生认真读书都能回答,目的是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带着问题思考,扣住问题讨论从而理清行文思路。问题如下:1.作者为什么要囚绿?2.他把绿“囚”牢了吗?3.离开了绿,他对绿的感情又是怎样的呢?

囚绿释绿

这一环节,帮助学生理清文章思路,整体感知课文。让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感知作者的感情,这就为下一阶段对课文的深入理解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第四环节,细读课文,品味情感:

叶圣陶说: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学生自主读书,不待老师讲。因此这一环节,我将引导学生通过再次朗读课文来筛选信息,并能在自主探究和小组讨论合作相结合的过程中探讨以下问题:

1.找出文中对绿的前后不同的称呼,不同称呼反映出作者对绿的情感前后有什么变化。这一问题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重点内容来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把握作者的

情感态度。2.找出文中直接描写常春藤的句子,品味作者笔下绿的特点。引导学生从“囚绿”前后两个阶段分别找出句子并分析。

经过思考探究以及合作讨论,学生找出句子得出结论,教师适当总结点拨:囚禁前的常春藤的生命力旺盛、充满朝气;而囚禁后常春藤是柔弱的却仍然十分固执地朝向阳光,永不屈服。引导学生对比思考:前后如此强烈的反差,如此鲜明的对比,作者仅仅是为了写“常春藤”吗?由此导入下一问题:“绿”象征着什么?在文中具体指什么?带着对这一问题的疑问我们顺势进入下一环节,引导学生在了解作者,了解写作背景中解决这一问题。

第四环节,感知作者,深化主题:?

教师在PPT上展示作者陆蠡的简介以及课文的写作背景,随后引导学生从文中找出有关写作时代背景的句子并一齐读出来。

接着引导学生分析这一段中的“临行时我珍重地开释了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这句话。

就此设计一系列的问题进行导学:课题“囚绿”在这里变成了“囚人”,“囚人”是什么人?那囚人中国人有没有被屈服呢?“绿”和“中国人”,作者如何将二者联系起来的?这些问题环环相扣,层层推进,学生在思考中可以得出结论,文章运用了象征的写作手法,绿是象征着不屈服于黑暗,渴望自由的中国人的。这一步是教学重点难点,涉及到课文的深层意蕴,学生理解或有难度,在引领学生探讨的基础上,可适时启发、点拨。

这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对主题进行归纳,顺势进入下一环节。

第五环节,再读课文,发散思维: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由此,我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并在课堂上做积极交流:本文给你什么深刻的人生启示?

这一环节的设计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给学生畅所欲言的空间,让他们对自己本节课的所学所得作以归纳总结,也能够深化对主题的理解。就学生的发言,教师做归纳整理,并顺势对本文做一下总结。

第六环节,布置作业,课后练笔:

设计作业如下:借鉴本文的写法,调动情感和想象,描述一种景物,力求写出景物的特征。

这一写作作业,要求学生将刚刚学过的写作技巧运用于自己的写作实践中,这是读写的结合,是课内外的结合,是课文学习的迁移、延伸、拓展,能够很好地提高学生的能力。

说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以“寻绿-观绿-囚绿-怀绿”情感变化为中心线索,又以“囚绿”为重点,展示绿的特点变化及其象征意义,揭示“自由,光明,坚贞不屈的民族精神”的内涵,贯穿全局,提纲挈领、一目了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