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实验报告
羊颈静脉采血实验报告
羊颈静脉采血实验报告第一章: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通过羊颈静脉采血的方法,收集羊体内的血液样本,进行后续的实验检测和分析。
同时,也旨在熟悉和掌握羊颈静脉采血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第二章:实验原理羊颈静脉采血是一种常用的实验方法,其原理是通过针头穿透羊颈部的皮肤和软组织,进入颈部的静脉中,抽取血液样本。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采血过程简单、快捷,且可重复采样。
同时,由于羊颈部的静脉较为粗大,因此也能够收集到较为丰富和充足的血液。
第三章:实验步骤1.准备工作:准备好所需的器材和物品,包括采血针、消毒液、透明管、采血管、棉球等。
同时,也需要将被试羊固定在采血台上,以避免不必要的移动和挣扎。
2.消毒处理:使用消毒液对采血区域进行消毒处理,以防止感染和交叉污染的发生。
消毒处理应该充分、彻底,直到采血区域完全干燥。
3.穿刺采血:将采血针的针头与采血管连接好,并确认针头的锐利度和完整性。
然后将针头以一定角度插入羊颈部的静脉中,同时逐渐向后倾斜,以确保血液样本的采集量足够和质量良好。
在采血过程中,需注意采血针不宜过深,避免对羊颈部造成不必要的损伤或创伤。
4.采集血液:在针头插入血管后,将采血管与透明管连接好,并将透明管的一端插入采血管内。
然后用拇指和食指捏住羊颈部的整个静脉,以制造血压,促进血液流动。
在血液流动畅顺的情况下,缓慢地将采血管插入透明管内,直至血液充满透明管中。
5.采血后处理:在采血结束后,将针头从静脉中拔出,并用棉球轻轻按压采血部位。
然后将采血管和透明管分离,将血液样本送到实验室进行后续的分析和检测。
第四章:实验注意事项1.操作者需对羊的解剖结构和生理特性有一定的了解,避免对羊体健康和安全造成不必要的危害。
2.操作过程中应严格遵守消毒处理和无菌操作的要求,以减少感染和交叉污染的发生。
3.操作者需具备一定的操作经验和技巧,以确保血液采集的质量和量足够。
4.操作者需注意观察羊的反应和情况,及时进行干预和处理,以避免不必要的损伤和痛苦。
自感现象实验报告
自感现象实验报告篇一:学物理演示实验报告学物理演示实验报告--避雷针一、演示目的气体放电存在多种形式,如电晕放电、电弧放电和火花放电等,通过此演示实验观察火花放电的发生过程及条件。
二、原理首先让尖端电极和球型电极与平板电极的距离相等。
尖端电极放电,而球型电极未放电。
这是由于电荷在导体上的分布与导体的曲率半径有关。
导体上曲率半径越小的地方电荷积聚越多(尖端电极处),两极之间的电场越强,空气层被击穿。
反之越少(球型电极处),两极之间的电场越弱,空气层未被击穿。
当尖端电极与平板电极之间的距离大于球型电极与平板电极之间的距离时,其间的电场较弱,不能击穿空气层。
而此时球型电极与平板电极之间的距离最近,放电只能在此处发生。
三、装置一个尖端电极和一个球型电极及平板电极。
四、现象演示让尖端电极和球型电极与平板电极的距离相等。
尖端电极放电,而球型电极未放电。
接着让尖端电极与平板电极之间的实验六十五跳环式楞次定律【实验目的】利用通电线圈及线圈内的铁芯所产生的变化磁场与铝环的相互作用,演示楞次定律。
【实验器材】楞次定律演示仪,铝环(3个)。
如图65-1所示。
开口环闭合环底座带孔环图 65-1【实验原理】当线圈通有电流时,在铁芯中产生交变磁场,穿(转载自:小草范文网:自感现象实验报告)过闭合的铝环中的磁通量发生变化。
根据楞次定律,套在铁芯中的铝环将产生感生电流,感生电流的方向与线圈中的电流方向相反。
因此与原线圈相斥,相斥的电磁力使得铝环上跳。
【实验操作与现象】1.闭合铝环的演示打开演示仪电源开关,将闭合铝环套入铁棒内按动操作开关。
当操作开关接通时,则闭合铝环高高跳起,保持操作开关接通状态不变,闭合铝环则保持一定高度,悬在铁棒中央。
断开操作开关时,闭合铝环落下。
2.带孔铝环的演示把闭合铝环取下,将带孔的铝环套入铁棒内按动操作开关。
当操作开关接通时,则带孔的铝环也向上跳起,但跳起的高度没有闭合铝环高。
保持操作开关接通状态不变,带孔的铝环也保持一定高度,悬在铁棒中央某一位置,但还是没有闭合铝环悬的高。
C语言实验报告第6章答案
6.2基础实验一、程序分析分析以下程序段完成的功能,填写在序号后的空白处,并运行验证结果。
1. ⊙以下程序的运行结果是:_______s=12345↙____________________。
#include <stdio.h>int main( ){ inta[]={1,2,3,4,5},i,j=1,s=0;for(i=4;i>=0;i--){ s=s+a[i]*j;j=j*10;}printf(“ s= %d \n” , s );return 0;}2. 以下程序的运行结果是:_____7 5 3______________________。
#include<stdio.h>int main( ){ int k ;int a[3][3]={9,8,7,6,5,4,3,2,1};for(k=0;k<3;k++)printf(“%d ”,a[k][2-k]);return 0;}3. 以下程序的功能是:____查找最大值元素及下标_________________。
#include <stdio.h>int main( ){ int i, j ,x =0 ,y = 0 , m ;int a[3][3] = { 1, -2 , 0 , 4 , -5 , 6 , 2 , 4 };m = a [0][0] ;for (i=0 ;i < 3 ;i++)for (j = 0 ; j<3 ; j++ )if ( a[ i] [ j ] >m ){ m = a[ i ][ j ] ;x = i ;y = j ;}printf(“ ( % d , % d ) = % d \n”, x , y,m );return 0;} 运行结果:___(1 , 2 ) = 6↙_________________4. 以下程序的的运行结果是:__8,I am student!___________________。
计算机辅助实验报告
计算机辅助实验报告第一章:引言1.1 研究背景计算机辅助实验是利用计算机技术辅助进行实验教学的一种方法,通过将实验与计算机相结合,可以提高实验的效率、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辅助实验在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1.2 研究目的本报告旨在探讨计算机辅助实验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并对其效果进行评估和分析,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参考。
第二章:计算机辅助实验的基本原理2.1 计算机辅助实验的定义计算机辅助实验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对实验过程进行辅助,包括实验数据采集、实验数据处理和实验结果分析等环节。
2.2 计算机辅助实验的优势与传统实验相比,计算机辅助实验具有以下优势:(1)提高实验效率,节省实验时间;(2)提高实验准确性,减少人为误差;(3)增强实验可重复性,方便对实验结果进行验证;(4)提供更多实验数据处理和分析的方法。
第三章:计算机辅助实验的应用案例3.1 物理实验计算机辅助物理实验可以通过模拟实验环境、采集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等方式,提高物理实验的效果。
例如,通过计算机辅助实验可以更好地展示电路实验、力学实验等内容。
3.2 化学实验计算机辅助化学实验可以通过计算机模拟实验过程、提供实验指导、分析实验数据等方式,提高化学实验的安全性和效率。
例如,通过计算机辅助实验可以更好地展示化学反应实验、测量实验等内容。
3.3 生物实验计算机辅助生物实验可以通过计算机模拟生物实验环境、分析实验数据、提供实验指导等方式,提高生物实验的效果。
例如,通过计算机辅助实验可以更好地展示细胞实验、生物鉴定实验等内容。
第四章:计算机辅助实验的效果评估4.1 实验室教学效果评估通过对参与计算机辅助实验的学生进行实验成绩、实验报告质量、学习兴趣等方面的评估,可以评估计算机辅助实验对实验教学的影响。
4.2 学生学习效果评估通过对参与计算机辅助实验的学生进行知识理解、实验操作能力、实验数据分析等方面的评估,可以评估计算机辅助实验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
外科消毒实验报告
外科消毒实验报告篇一:外科实验指导外科实验指导第一章外科手术的无菌操作[预习内容]1、手术人员的无菌准备技术。
2、手术进行中必须遵循的无菌操作原则。
[目的要求]1、重点掌握手术人员的手臂刷洗及消毒方法。
2、重点掌握穿无菌手术衣、戴无菌手套方法。
3、了解病人手术区皮肤(粘膜)消毒方法,掌握其消毒后的铺无菌巾方法。
4、掌握手术人员在手术进行中的无菌操作原则,增强无菌观念。
[教学内容]“讲”——“看”——“练”三结合方式教学,内容是:1、手术人员的无菌准备(1)介绍手术人员一般性准备内容及方法。
(2)介绍几种常用手臂刷洗与消毒(又称外科洗手)方法。
重点讲解、示教和训练肥皂刷洗手臂和碘伏涂擦消毒法。
(每个同学必须严格训练1次,必要时当场抽查同学进行洗手后的细菌培养。
)(3)重点示教和训练穿无菌手术衣和戴干无菌手套方法。
(4)示教后训练病人手术区铺无菌巾法。
(5)重点示教、讲解手术进行中必须遵循的无菌操作原则。
第二章打结与常用手术器械使用[预习内容]1、线结的组成。
2、线结的种类。
[目的要求]1、介绍几种用手打结和用器械打结的方法,重点讲解、示教和训练掌握单手打方标准结的方法。
首先强调打结的正确性,然后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强调打结的速度,要求正确打方结达到25个/分钟为标准。
2、学会并一般熟悉双手打结法、深部打结法和使用器械打结法。
3、了解结的种类,了解方结、三重结以及外科结的应用,防止打假结、滑结。
4、了解手术包内手术器械的名称及其结构特点、基本性能和使用方法。
5、掌握手术刀片的正确上、下法;正确握持血管钳法;左、右手松钳法;正确持剪法和正确(术中)剪线法;正确持针钳夹针法、穿针引线法。
[教学内容]示范、讲解、训练三结合方式教学,教师分组带教内容是:1、外科打结方法:(1) 介绍线结的种类(形态)及应用。
(2) 示教打结方法:A、打结递线与打结关系。
B、用手打结,尤其重点详细示教、讲解训练单手打方结方法。
最新实验六(实验报告)
最新实验六(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探究特定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反应特性,以及通过实验数据分析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
通过对实验过程的观察和结果的记录,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并提高实验操作技能。
实验材料:1. 试样:待测物质样品2. 试剂:所需的化学反应试剂3. 仪器:天平、烧杯、量筒、滴定管、温度计、pH计、光谱仪等实验步骤:1. 准备阶段:根据实验要求,准确称取适量的试样和试剂,准备好所有实验仪器。
2. 实验操作:按照实验指导书的步骤,进行化学反应操作,记录下每个步骤的具体条件,如温度、pH值、反应时间等。
3. 数据收集:对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数据进行收集,包括但不限于颜色变化、沉淀形成、气泡产生等。
4. 结果分析:根据收集到的数据,分析反应过程中物质的变化,以及反应的动力学特征。
5. 结论撰写:根据实验结果,撰写实验结论,总结物质的性质和反应特点。
实验结果:1. 反应速率:通过观察和记录,发现在特定条件下,反应速率与预期相符,具体数据见附录。
2. 产物分析:实验中产生的主要产物为X和Y,通过光谱分析确认了其结构。
3. 副反应:在实验过程中,未观察到明显的副反应现象。
4. 影响因素:实验中发现温度和pH值对反应速率有显著影响。
实验讨论:本次实验中,反应的速率和产物与理论预测基本一致,但在实际操作中存在一定的误差,可能的原因包括实验操作的不精确、环境条件的波动等。
未来可以通过改进实验方法和控制实验条件来减少误差。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地研究了特定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反应特性,并通过数据分析得到了物质的性质和反应规律。
实验结果对理解相关化学反应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并为进一步的实验研究提供了基础。
第六章 实验研究法
内在效度是指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因果联系的真 实程度,即因变量的变化在多大程度上来自自变 量。 如果一项实验研究能够提出充分的证据说明,因 变量的变化确由自变量所引起,而不是由其他未 加控制的因素所引起,那么
例1:假设一位体育教师对两种不同的练习方案可能对初中三年级男 生体育技能测试成绩产生的影响感兴趣。于是任意选择了2个上午上 课的体育班,并随机在每个班级选择了28个学生。他将这两种训练方 案分别运用到两个班级中,时间同为16个星期。最后,由他本人负责 对这两个班级进行同样的体育技能测试。这项研究的内在效度高吗? 学校I
例:假设有一项关于视觉时 间的长短对回忆无意义符号 的影响的研究。无意义符号 可以是任意排列的字母。研 究对象是来自教育心理学专 业的10个研究生志愿者,每 2人一组。呈现时间长度共 分5种,每个学生分别被呈 现20个无意义符号,呈现后 需回忆符号。根据回忆正确 性给予记分。
6 实验设计:前后测控制组设计 统计假设:两个处理组得到的平均数之间差异没有显著性意义。
第二节
实验的变量控制
一、何谓“变量控制”?
二、实验的效度
三、实验效度的干扰因素
四、提高实验效度的主要措施
一、何谓“变量控制”?
二、实验的效度
坎贝尔(Donald T﹒Campbell)和斯坦利(Julian
第六章
实验研究法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实验研究法概述
实验的变量控制 实验的设计
第一节
实验研究法概述
一、实验研究法的概念
二、实验研究法的历史发展
三、实验研究法的逻辑结构
四、实验研究法的基本类型 五、实验研究法的一般步骤
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 《电功率 》知识点归纳课堂笔记
物理九上第六章《电功率》课堂笔记一、电功1.电流所做的功叫做电功。
2.电流做功的过程,实质上就是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量的过程。
3.电功通常用电能表来测定。
4.电功的单位:(1)国际单位:焦耳,简称焦,符号是J。
(2)常用单位:千瓦时(kW·h),俗称“度”。
(3)换算关系:1 kW·h = 1度= 3.6×106J5.电功的计算公式:W = U I t 。
即:电流在某段电路上所做的功,等于这段电路两端的电压,电路中的电流和通电时间的乘积。
(此公式为普遍适用公式,适用于所有用电器工作时的电功计算。
)二、电功率1.定义:电流在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叫做电功率。
国际上用字母P来表示。
2.物理意义:电功率是表示电流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4.单位:(1)国际单位:瓦特,简称瓦,符号是W。
(2)其他单位:千瓦(kW),兆瓦(MW)。
(3)换算关系:1Kw = 1000W,1MW = 1000Kw。
注:功率为1千瓦的用电器,工作1小时,电流所做的功为:W = P t = 1Kw×1h=1 kW·h= 1000w×3600s=3.6×106J即:1 kW·h= 3.6×106J此题告诉我们:(1)电功单位千瓦时和焦耳之间换算关系的由来;(2)电功率的定义式有两套单位,实际解题时可根据题意和简便的原则进行选择。
5.计算公式:②导出式:P = U I 。
(此公式为普遍适用公式,可用于任何用电器电功率的计算)三、焦耳定律1.电能转化为内能的现象,称为电流的热效应。
2.焦耳定律:(1)内容: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平方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跟通电时间成正比。
(2)基本公式:Q = I2 R t(此公式为普遍适用公式,适用于所有用电器工作时的热量计算。
)3.电热器:(1)概念:利用电来加热的设备。
(2)实例:电炉子,电暖气,电饭锅等。
油品实验室规章制度
油品实验室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实验室管理,保障实验室安全和实验室成果的真实可靠性,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本规章制度适用于所有油品实验室的工作人员,包括实验室主任、实验师、技术人员等。
第三条:油品实验室应当遵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定,进行科学、准确、公正、公开的实验工作。
第四条:实验室应当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对实验过程和结果进行严格控制,确保实验数据的准确性。
第五条:实验室应当注重安全生产,制定安全操作规程,严格遵守实验室安全操作规范。
第六条:实验室应当加强对人员的培训,提高员工的技术素质,确保实验室工作的顺利开展。
第二章实验室管理第七条:油品实验室应当建立健全的组织结构,明确各部门和人员的职责,确保实验室工作有序开展。
第八条:实验室主任应当具有高级职称或相关专业学位,负责实验室的日常管理工作。
第九条:实验室主任应当制定实验室的工作计划和年度预算,并监督实验工作的进展。
第十条:实验室应当建立实验室档案,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确保实验数据的完整性和可追溯性。
第十一条:实验室应当定期开展内部审核,对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进行评估,及时纠正存在的问题。
第十二条:实验室应当建立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切实保障实验室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
第三章实验室操作规程第十三条:实验室人员在进行实验工作时,应当严格遵守实验室操作规程,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第十四条:实验室人员应当熟悉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正确操作实验仪器,确保实验过程的顺利进行。
第十五条:实验室人员应当保持实验室的整洁和卫生,定期进行实验室清洁和消毒。
第十六条:实验室人员应当依照实验计划和要求进行实验工作,严禁擅自修改实验方案和数据。
第十七条:实验室人员应当注重实验室安全,严格执行实验室安全操作规程,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
第四章实验设备管理第十八条:实验室应当建立健全的设备管理制度,对实验仪器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
第十九条:实验室应当妥善保管实验仪器设备,定期进行设备台账的更新和管理。
最新实验六实验报告
最新实验六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本次实验旨在验证和理解[具体科学原理或技术],通过一系列设计好的实验步骤,收集数据并进行分析,以加深对该原理或技术的认识。
实验材料:
1. [列出所有使用的仪器和设备,例如:示波器、电脑、特定化学物质等]
2. [列出所有使用的软件工具,例如:数据分析软件、编程环境等]
3. [列出所有使用的材料,例如:化学试剂、样本等]
实验方法:
1. 准备工作:确保所有设备正常工作,软件工具安装并配置正确,材料齐全。
2. 实验步骤一:[详细描述第一步实验操作,包括设置参数、实验条件等]
3. 实验步骤二:[详细描述第二步实验操作,注意记录观察到的现象和数据]
4. 实验步骤三:[继续描述后续步骤,确保每一步都清晰、准确]
实验结果:
1. 数据记录:[提供实验过程中收集到的数据,可以使用表格、图表等形式展示]
2. 结果分析:[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解释其科学意义,验证实验目的是否达成]
3. 结果对比:[如果有预期结果或历史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指出任何显著的差异]
实验讨论:
1. 结果解释:[讨论实验结果的可能原因,包括任何异常或未预期的观察]
2. 实验限制:[讨论实验设计或执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局限性]
3. 后续建议:[提出改进实验的建议或未来研究方向]
结论:
总结实验的主要发现,重申实验目的是否已经通过实验得到验证,并强调实验结果对该领域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列出实验报告中引用的所有文献,确保遵循适当的引用格式]
附录:
[包括任何额外的数据、计算、图表等,这些内容对理解实验报告有帮助,但不适合放在正文中]。
自动控制基础课程设计
自动控制基础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自动控制的基本概念、原理及分类。
2. 学生能掌握数学模型在自动控制中的应用,包括传递函数、状态空间等。
3. 学生能描述自动控制系统的性能指标,如稳定性、快速性、准确性等。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数学工具建立简单的自动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2. 学生能分析自动控制系统的动态性能,并进行简单的设计与优化。
3. 学生能通过实例分析和问题解决,培养实际操作和动手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自动控制技术的兴趣和热情,激发他们探索未知、创新实践的欲望。
2.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使他们能够客观、理性地分析自动控制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使他们能够在小组合作中发挥个人优势,共同解决问题。
本课程针对高中年级学生,结合自动控制基础课程的特点,注重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的结合。
课程目标旨在帮助学生建立扎实的自动控制理论基础,培养他们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激发他们对自动控制技术的兴趣和热情。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自动控制的基本原理,具备一定的自动控制系统分析与设计能力,为后续学习及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1. 自动控制基本概念:控制系统定义、分类及基本组成部分。
- 教材章节:第一章 自动控制概述2. 数学模型:传递函数、状态空间、线性系统特性。
- 教材章节:第二章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3. 控制系统性能分析:稳定性、快速性、准确性、平稳性。
- 教材章节:第三章 控制系统的性能分析4. 控制器设计:比例、积分、微分控制,PID控制器设计及应用。
- 教材章节:第四章 控制器设计5. 自动控制系统实例分析:典型自动控制系统的分析及优化。
- 教材章节:第五章 自动控制系统实例6. 实验教学:动手实践,验证理论知识,培养实际操作能力。
- 教材章节:第六章 自动控制实验本章节教学内容按照课程目标进行科学组织和系统安排,注重理论教学与实验操作的相结合。
第六章 1微生物的代谢实验
与分解代谢有关的生化实验(一)1、了解各生化实验的原理2、能配制相应的培养基,选用合适的指示剂3、能准确判断结果,并进行表示1、糖类发酵实验2、甲基红试验(MR试验)3、枸橼酸盐利用试验4、吲哚试验(靛基质试验)接种方法及结果判断各实验原理讲授为主实验报告强调微生物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复习:相关理论知识引入:不同种类的微生物能产生不同的酶类,因此,不同的微生物能够利用的营养物质是不同的。
即使是针对相同的营养物质,不同的微生物有不同的利用方法(导致最终产物不同)。
人为的设计一些培养基和检测方法,可以比较方便的了解微生物的生理过程。
实验一与分解代谢有关的生化试验1、糖类发酵实验①培养基:葡萄糖发酵管、乳糖发酵管等②指示剂:溴甲酚紫③原理:糖类有机酸,,指示剂由紫变黄有机酸气体接种、培养④方法:糖发酵管观察结果35℃,18~24h葡萄糖发酵管配方:牛肉膏 3g蛋白胨 10gNaCl 5g葡萄糖 5g溴甲酚紫溶液 0.1ml蒸馏水 1000ml⑤结果判断和表示方法•黄色/无气体—— A 或 +•黄色/有气体—— AG 或⊕•紫色—— N 或-2、甲基红试验(MR试验)①培养基:葡萄糖蛋白胨水培养基(葡胨水)②指示剂:甲基红③原理:糖类有机酸,,指示剂变色:由黄到红④结果判断和表示方法:红色———————— +橙黄色———————-3. 枸橼酸盐利用试验枸橼酸盐培养基配方:枸橼酸钠 2gNaCl 5g磷酸二氢铵 1gMgSO4 0.2g磷酸氢二钾 1g溴麝香草酚兰溶液 3ml琼脂 20g蒸馏水 1000ml①培养基:枸橼酸盐培养基②指示剂:溴麝香草酚蓝(BTB)③原理:枸橼酸盐碳酸盐,指示剂变色,绿色蓝色④结果判断和表示方法:培养基颜色变蓝———————— +培养基颜色不变(绿)——————4、吲哚试验(靛基质试验)蛋白胨水培养基配方:胰蛋白胨 20gNaCl 5g蒸馏水 1000ml①培养基:蛋白胨水培养基②指示剂:靛基质试剂③原理:色氨酸吲哚 + 靛基质试剂④结果判断和表示方法:变红———————— +颜色不变——————。
示波器的使用实验报告
实验一通用模拟与数字双踪示波器的使用及测量一、实验目的和要求1.根据已学的示波器理论知识学习正确使用通用双踪示波器,并利用示波器进行各种电信号的测量,熟练掌握模拟示波器的使用。
2.学习数字式通用示波器的使用,了解其在测量上的强大功能,并与模拟示波器进行比较,体会各自在测量上的特点。
3.认真按实验内容的要求进行实验,记录有关的数据和波形,回答实验内容中提出的有关问题,并按时提交实验报告。
二、实验原理在时域信号测量中,电子示波器无疑是最具代表性的典型测量仪器。
它可以精确复现作为时间函数的电压波形(横轴为时间轴,纵轴为幅度轴),不仅可以观察相对于时间的连续信号,也可以观察某一时刻的瞬间信号,这是电压表所做不到的。
我们不仅可以从示波器上观察电压的波形,也可以读出电压信号的幅度、频率及相位等参数。
电子示波器是利用随电信号的变化而偏转的电子束不断轰击荧光屏而显示波形的,如果在示波管的X偏转板(水平偏转板)上加一随时间作线性变化的时基信号,在Y偏转板(垂直偏转板)加上要观测的电信号,示波器的荧光屏上便能显示出所要观测的电信号的时间波形。
若水平偏转板上无扫描信号,则从荧光屏上什么也看不见或只能看到一条垂直的直线。
因此,只有当X偏转板加上锯齿电压后才有可能将波形展开,看到信号的时间波形。
一般说来,Y偏转板上所加的待观测信号的周期与X偏转板上所加的扫描锯齿电压的周期是不相同的,也不一定是整数倍,因而每次扫描的起点对待观测信号来说将不固定,则显示波形便会不断向左或向右移动,波形将一片模糊。
这就有一个同步问题,即怎样使每次扫描都在待观测信号不同周期的相同相位点开始。
近代电子示波器通常是采用等待触发扫描的工作方式来实现同步的。
只要选择不同的触发电平和极性,扫描便可稳定在待观测信号的某一相应相位点开始,从而使显示波形稳定、清晰。
在现代电子示波器中,为了便于同时观测两个信号(如比较两个信号的相位关系),采用了双踪显示的办法,即在荧光屏上可以同时有两条光迹出现,这样,两个待测的信号便可同时显示在荧光屏上,双踪显示时,有交替、断续两种工作方式。
第六章最后通牒和独裁者博弈实验解析PPT课件
12
. 2020/5/24
四、实验报告
教师应该在学生完成实验的第八步骤且上交实验记 录单之后,再将本报告发放给学生。
13
. 2020/5/24
四、相关理论详述
1.动态博弈
所谓动态博弈,是指博弈参与人的行动存在着先后次序, 并且后行动的参与人能够观察到先行动者所选择的行动。 值得注意的是,后者必须至少能获得先发者的部分行为信 息,否则行为时间的先后就不会有任何效果。通俗的理解 是:“囚徒困境”就是同时决策的博弈,属于静态博弈; 而棋牌类游戏等是决策或行动有先后次序的博弈,属于动 态博弈。
还有的学者(Henrich et al ,2001) 曾在横跨四大洲的15个小型社
会中做了跨文化的最后通牒博弈实验。其实验结果显示,文化背景不
同的人在最后通牒游戏中的表现果然有明显差异。在亚马逊的马奇圭
噶部落,实验对象提议分给对方的钱平均只有26%,远低于西方文明
社会的45%。相反,巴布亚新几内亚阿乌部落的居民则愿意拿出一半
9
. 2020/5/24
项目
轮次 分配方目标收益平均数 分配方实际收益平均数 目标收益分布比例最大区段 目标收益分布最大区段所占
比例 无权方对方案的接受率
实验记录总表
最后通牒博弈
独裁者博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00% 100% 100% 100%
10
. 2020/5/24
目标收益区间段的频数
方的 的目标 的实际 方的选择
姓名 收益X 收益X/0 (接受/拒 1 2 3 4 5 6 7 8 9 10
绝)
1
…
…
…
…
小计
无分配权者对方案的接受率
第六章 通信传输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连续ARQ时序图
世界上没有——100%可靠的信息传递
连续ARQ
一方面因连续发送数据帧而提高了效率, 另一方面,必须把原来正确传过的数据帧进行重
传(仅因为有一个帧出错),又使传送效率降低。 若传输信道的传输质量很差时,连续ARQ并不优
于停止等待协议。
世界上没有——100%可靠的信息传递
连续ARQ
成功发送一个数据帧需要的时间是tf;当发生错 误时,重发一个数据帧的时间为tT,
正确传输一个数据帧所需要的平均时间为
tA V tf ( 1 p )i p it T t T / ( 1 p ) tf[ 1 ( 1 ) p ] / ( 1 p )
i 1
世界上没有——100%可靠的信息传递
混合纠错是前向纠错和检错重发方式的结合。在 这种系统中发送端不但有纠错能力,而且对超出 纠错能力的错误有检测能力
世界上没有——100%可靠的信息传递
差错控制编码
按照差错控制编码的不同功能,可分为检 错码、纠错码和纠删码。
按照信息码元和附加的监督码元之间的检 验关系,可分为线性码和非线码
按照信息码元和附加监督码元之间约束方 式不同,可分为分组码和卷积码
混合纠错(HEC,Hybrid Error Correction)
世界上没有——100%可靠的信息传递
检错重发
检错重发是指在发送端经编码后发送能够 发现错误的码,接收端收到后,检验若有 错误,则通过反向信道把这一结果反馈给 发送端。然后,发送端把前面的信息重发 一次,直到接收端认为已正确地收到信息 为止。
dmin e1
在一个码组内纠正t个误码,要求最小码距 dmin 2t 1
在一个码组内纠正t个误码,同时检测e(e>t)个误码
单片机60秒倒计时实验报告
倒计时项目报告姓名:***班级:电子09-2学号: **********目录第一章摘要第二章实验任务第三章实验主要器材3.1 AT89S51芯片概述3.2 LED数码管显示器概述第四章实验步骤4.1 硬件设计4.2 软件设计第五章实验结果5.1 调试与仿真第六章实验总结第一章摘要近年来随着计算机在社会领域的渗透, 单片机的应用正在不断地走向深入,同时带动传统控制检测日新月益更新。
在实时检测和自动控制的单片机应用系统中,单片机往往是作为一个核心部件来使用,仅单片机方面知识是不够的,还应根据具体硬件结构,以及针对具体应用对象特点的软件结合,以作完善。
模拟多通道压力系统是利用压力传感器采集当前压力并反映在显示器上,它可以分析压力过量程,并发出报警。
并采用电子秤原理可根据输入单价准确的计算出物体的金额。
本篇论文讨论了简单的倒计时器的设计与制作,对于倒计时器中的四位LED数码显示器来说,我为了简化线路、降低成本,采用以软件为主的接口方法,即不使用专门的硬件译码器,而采用软件程序进行译码。
第二章实验任务任务说明:单片机控制的多功能60s倒计时(1)用单片机AT89C51的定时器实现多功能60s倒计时。
本例中用两位数码管动态显示倒计时秒值。
并在00时发光二极管亮、蜂鸣器响。
(2)用PROTEUS设计,仿真基于AT89c51单片机的60s倒计时实验。
第三章实验主要器材3.1 AT89S51芯片概述AT89C51是一个低功耗,高性能CMOS 8位单片机,片内含4kBytes ISP(In-system programmable)的可反复擦写1000次的Flash只读程序存储器,器件采用ATMEL公司的高密度、非易失性存储技术制造,兼容标准MCS-51指令系统及80C51引脚结构,芯片内集成了通用8位中央处理器和ISP Flash存储单元,功能强大的微型计算机的AT89C51可为许多嵌入式控制应用系统提供高性价比的解决方案。
化学实验中的实验报告撰写
步骤4
介绍实验的第四步操作流 程 操作技巧和注意事项
实验结果和数据处理
01 记录数据
详细记录实验测量数据和观察结果
02 数据分析
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和数据处理的意义
总结与展望
实验报告的撰写需要准确、清晰地传达实验内容, 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处理,展望实验可能的应 用和发展前景。综合整个实验过程,总结实验中 的重要发现和经验教训。
清晰陈述观点
逻辑性强 语言精准 重点突出
化学实验报告撰写的重要 性
化学实验报告的撰写不仅是对实验过程和结论的 一种总结和表达,更是科研工作中必不可少的重 要环节。合理撰写实验报告可以帮助他人了解实 验方法和结果,促进科学知识的传播与交流。
感谢观看
THANKS
实验原理和背景
介绍理论知 识
详细阐述实验所 涉及的理论知识
和原理
说明实验意 义
解释实验对科学 研究的重要性和
意义
探讨实验背 景
为读者提供实验 的相关背景和知
识背景
实验步骤和操作
步骤1
详细描述实验的第一步操 作 包括所需的仪器和试剂
步骤2
描述实验的第二步操作过 程 操作顺序等
步骤3
说明实验的第三步操作方 法 操作注意事项
提出进一步深入研究的方向
03
感谢致辞
感谢参与本 次实验的团
队成员
感谢实验小组成 员的努力和支持
感谢指导老 师和实验室
的支持
感谢老师的悉心 指导和实验室提
供的条件
参考文献
在撰写化学实验报告 时,必须引用相关的 参考文献以支撑论点。 参考文献的引用需要 符合学术规范,格式 要准确无误,以便读 者查阅。
第六章M文件和控制流
第六章M⽂件和控制流《MATLAB仿真与应⽤》实验报告第六章 M ⽂件和控制流⼀、实验⽬的1. 熟悉运⽤MATLAB 的控制流指令.2. 理解M 脚本⽂件和函数⽂件的本质区别.3. 能够运⽤所学知识,编制程序解决⼀般的计算问题.⼆、实验内容1、单分⽀控制 if expr-end2、双分⽀控制 if expr-else-end3、多分⽀控制 if expr-elseif expr2-else-end4、输⼊函数 function y=5、控制结构 switch-case6、给定的数值、字符串标量 value_17、for 循环 for()-end8、while 循环while()-end9、hilbert 矩阵 a(i,j)=1/(i+j-1)10、将控制权交给键盘 v=input (‘’)11、终⽌循环 break12、使程序暂停执⾏pause13、程序暂停n 秒后再继续执⾏ pause (n )14、创建数组S=struct (‘’)三、思考练习题1. 分别⽤for 和while 语句编写计算K= 6326302......2212++++=∑=i i 的程序,另编写⼀种不⽤循环的计算程序。
sum=0for i=0:63sum=sum+2^i;endSumsum =1.8447e+19i=0;sum=0;while 1sum=sum+2^i;i=i+1;if i>63break;endendsumsum =1.8447e+19>> x=1*(1-2^64)/(1-2)x =1.8447e+192. 计算∑=150)(x x f ,f(x)= -x x 2430 101055>≤<≤x x xfunction y=exm01(x)n=length(x);for k=1:nif x(k)<=5y(k)=0;elseif 5y(k)=(x(k)-3)/4;elsey(k)=2*x;endendX=0:1:15;y=exm01(x);>> sum=0;for a=1:16sum=sum+y(a);end>> sumsum =18.75003.有⼀群鸡和兔⼦,加在⼀起头的数量是36,脚的数量是100,编程序解答鸡和兔⼦数量各是多少?M=input(‘总个数’,’s’);N=input(‘脚的总只数’,’s’);Syms x y;[x,y]=solve(‘x+y=M’,’2*x+4*y=N’,’x’,’y’)X=2*m-n/2Y=n/2-m4.产⽣20个两位随机整数,输出其中⼩于平均值的奇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实验过程:
可以建文件夹。
总结和分析:
(一)、1、一个相对安全强壮的密码应该符合哪些条件?
◆长度最少7个字符,这要比短密码安全。
◆包含英文大小写字母、数字及特殊符号。
◆不包括用户的账户名、姓名或公司以及部门的名称。
◆不使用完整的单词或词组,但可以是一些不规则的组合。
◆尽量使用与过去不同的密码。
同时按下“Ctrl+Alt+Insert”,在单击提示框中的“更改密码”按钮
UserA三次登录失败后的情况:
UserA第一次登录:
UserA第二次登录:
UserA第三次登录:
Administrator第一次登录:
Administrator第二次登录:
Administrator第三次登录:
Administrator第四次登录:
实验时间:
2010.06.17
实验人:
张锋பைடு நூலகம்
实验名称:(1)、账户策略的应用;(2)、审核策略的应用;
实验任务和目标:
(1)、通过设置账户策略中密码策略和账户锁定策略来提高服务器的安全性。
(2)、通过设置本地策略中审核策略、用户权限分配和安全选项来提高服务器的安全性。
实验环境描述:
(1)、有一台windows server 2008服务器位于工作组中,为了加强该符服器的安全性,需要配置密码策略和账户锁定策略,账户被锁定后,通过管理员账户解锁。
(2)、工作组中有一台windows server 2008文件服务器,
服务器上有一个文件夹D:/data为了加强数据的安全性,管理员需要审核所有用户账户对该文件夹的访问情况。
(1)、实验过程:
下面的密码是“123”
下面的密码是“p@ssw0rd”
注销Administrator,以账户UserA在该机上登录。
2、账户被锁定后,如何解除账户的锁定状态?
超过指定时间自动解除锁定或由管理员手动解除锁定。
(二)、1、要审核用户访问文件夹需要启用什么策略?→审核对象访问
2、如何查看成功审核和失败审核的事件?→事件查看器/Windows日志/安全
3、启用审核的文件夹必须位于NTFS分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