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历史总复习 专题二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4讲 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和经济政策学案
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
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特点:
1.起源早,以农手为基础,始终是自然经济的补充,不 占主导地位。 2.受重农抑商政策影响,商业活动受官府控制,逐步突 破时空限制,官营、专卖长期存在。 3.城市商业不断繁荣,城市经济功能逐渐增强。边境、 对外贸易繁荣。 4.货币丰富:由物物交换到金属货币,北宋:最早的纸币。 明代白银的广泛使用,促进了商业资本的积聚。 5.商人组织:由官商到私商,明清现以地域为纽带的大 商帮。但商人的社会地位始终低下。 6.场所变化:城市到农村;先定时空后打破
二牛二人
二牛三人
二牛一人
一牛一人
犁的改进 直犁到曲辕犁
汉
唐
直
曲
辕
辕
犁
犁
犁评“进之则箭下, 入地也深;退之则 箭上,入地也浅”
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工具的演变呈现出怎样的特点?
(1)制作材料:
骨、木、石
青铜、铁
(2)制作方法:
打制、磨制
金属冶炼、铸造
(3)使用的动力:
人力
畜力
自然力(风力、水力)
(4)农具种类:
东汉技术趋于成熟
青瓷熊形灯
白瓷公道杯
唐 南 青 北 白
白瓷凤首瓶
越窑青瓷莲花碗
宋代:制瓷技艺大放异彩,名窑不断涌现
元代景德镇,全国制瓷中心(青花瓷器)
【元】青花鱼藻凸花牡丹大盘 【元】景德镇窑青花缠枝牡丹纹瓶
明洪武——景德 镇窑釉里红四季 花卉纹瓜棱罐
明宣德——青花瓷器
清康熙珊瑚红珐琅彩 莲纹碗
小农经济与自然经济
小农经济:以土地私有制为基础,以家庭为基本单位
的个体农业经济。其性质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自然经济:为满足生产者或经济单位本身需要而生产的
高考历史知识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高考历史知识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1500字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可以分为农业经济、手工业经济和商业经济三个主要部分。
这三个部分在古代中国的经济中各自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共同构成了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框架。
首先是农业经济。
古代中国是一个农业社会,农业经济在古代经济中起着基础和主导作用。
古代中国农业以种植和养殖为主要方式,主要农作物有稻谷、小麦、蔬菜等。
古代农业的发展离不开三农政策的支持,包括土地制度、税收等措施,这些措施有助于推动农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稳定。
此外,农业在古代社会中也起到了保障食物供应、维持社会稳定和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
其次是手工业经济。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以家庭手工业为主导,包括纺织业、瓷器业、木器业等。
古代手工业发达,技术熟练,产品品质精良,在国内和国际市场上都享有盛誉。
手工业经济在古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既满足了人们的日常生活需要,又为贸易和商业提供了原材料和产品。
最后是商业经济。
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起步较晚,但在后期逐渐发展壮大。
商业经济主要以城市商业为中心,城市作为商业集散地和贸易中心,积聚了大量商品和商贾。
商业经济促进了商品产销的发展,推动了经济的繁荣和城市的繁华。
古代中国的商业交往主要以陆上贸易为主,丝绸之路等重要贸易通道的开通推动了古代中国商业经济的发展。
古代中国经济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自给自足的封闭经济。
由于交通不便、通讯不畅,古代中国的经济主要以封闭和自给自足为特点。
各地的生产和消费都较为独立,难以实现统一的市场和经济体系。
其次是农业经济的主导地位。
古代中国是一个农耕社会,农业经济在整个经济体系中起着基础和主导作用。
农产品的生产和供应、农民的生活和社会稳定都与农业经济密切相关。
再次是政府的控制和干预。
古代中国的经济活动受到政府的广泛控制和干预,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来调控经济,包括土地制度、税收制度、市场监管等。
复习课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重农抑 商政策
严格限制 “海禁” 对外贸易,而 与“闭 非禁绝一切对 关锁国” 外贸易
①为巩固统治:明初统治者担心流亡海 外的敌对势力勾结倭寇,危及统治;清初是 为对付东南沿海人民的抗清斗争,后是担心 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危及统治;②受统治 者盲目自大观念的影响;③根本上是由自然 经济的封闭性决定的
表现
评价
Hale Waihona Puke ①封建社会前期,有利于促进社会经济 ①统治者反复强调农业为本业,强化本末 的发展、巩固新兴地主阶级政权;②明清时期, 意识;②土地上采取抑制兼并的政策,防止农民 统治者极力压抑和束缚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违 大量破产,稳固农业生产基础;③强化户籍管理, 反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导致国家落后,使 限制人口流动;④多方限制商人及其活动:限制 中国社会陷于长期停滞的困境;③重农抑商政 商人政治权利、对商人征收重税、对重要行业采 策,限制了社会经济的平衡发展,导致经济结 取官营、日常生活对商人限制等 构过于单一
专题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 结构与特点
考点整合
要点探究
考点整合
要点探究
政策
含义 重视农业、 以农为本,限 制工商业的发 展
原因 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是自给自 足的自然经济,农业又是最具决定性的生产 部门,农业生产的状况直接关系到国家兴衰 和人民生计,以农立国必然成为历代统治者 的治国纲领
①明朝初期,下令实行“海禁”,规定: 人民不得擅自出海与外国互市,对外贸易只能在 官方主持下进行;②清初政府厉行海禁,禁止官 民私自出海,实行“闭关锁国”政策;③明清统 治者虽曾开放海禁,但基本上实行闭关政策;④ 清政府认为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无需与外 国贸易。正常的海外贸易,一度陷于停顿
2019届二轮复习 专题二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 课件(70张)
入佃手,其狡黠者逋租负税,莫可谁何。业经转移,佃仍虎踞,故有久
佃成业主之谣。”这表明
A.明清时期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南方
B.明朝时期农村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C.地主土地所有权遭分割和部分否定 √
D.明朝时期土地已成为自由买卖商品
找错点 答案
对点训练 1.宋代陈旉的《农书》中提出:“土壤气脉,其类不一,肥沃硗埆,美 恶不同,治之各有宜也。„„虽土壤异宜,顾治之如何耳,治之得宜, 皆可成就。”而治的关键在于用粪,当时人们把依据土壤的不同性质而 用粪来加以治理称为“粪药”,意思就是用粪如同用药。由此可以看出 A.我国农业生产精耕细作技术发达 √ B.我国古代农业生产技术领先世界 C.统治者重视农业技术的推广 D.促进了土地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④历代统治者采取重农抑商政策,注意减轻农民负担,扶植小农经济。
(2)小农经济的地位(影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始终是在中国封建经济
中占主导地位;在较长时期内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自然经
济的牢固存在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
2.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多重影响 (1) 对城市交通贸易的影响。经济重心的南移,推动了南方沿海沿江城 市的迅速发展,海上交通和运输有了很大的改善,促进了海上贸易的发 展;经济重心南移完成后的元明清时期,南方工商业城市增多,商品经 济发达,一直影响至今。
(1)先秦:“商人”出现;官府控制;私商的发展;市场的形成。
(2)秦汉:推行重农抑商;开通丝绸之路。
(3) 隋唐:市坊分开的城市布局; “柜坊”“飞钱”的出现;市舶使专
管外贸。
(4) 宋元:使用 “交子 ”;市坊界限打破的城市布局;夜市与早市兴盛;
2019高考历史总复习 专题二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专题整合学案
专题二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专题整合(二)[综合探究]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特点1.从城市功能看:唐以前的城市主要是政治中心、军事重镇,其后城市的经济功能逐渐超过政治功能。
2.从商业活动看:政府对城市商业活动的限制逐步放宽,如宋代打破坊市界限,且出现晓市、夜市。
3.从数量和规模看:明清时期不仅规模巨大的商贸城市增多,而且还兴起了一大批中小工商业市镇,这些市镇商业繁荣,人口密集。
4.从地区分布看:城市的地区分布与经济重心南移呈现相应变化;明清时,新兴工商业市镇大部分分布在江南地区。
四、古代农耕经济难以推动社会转型的四大因素1.政治因素:封建土地私有制很难实现社会财富的积累及向商业资本的转化。
“抑商”“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既不能积累财富,也不能拓展海外市场、刺激资本扩张,难以推动工业化。
2.经济因素: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不利于商品市场的扩大和农产品的真正商品化。
3.思想因素:以农立国的经济思想,导致民间资本不能成为工商业资本。
4.科技因素:一方面,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多集中在与农业生产相关的农学、天文历法、数学等领域,使科技具有实用性、实践性特点;另一方面,小农经济发展的缓慢性也决定了古代科技不能发展为近代科技。
[复习对策]一、掌握古代中国四大主要经济政策1.工商食官:西周实行,官府严格控制工商业。
2.坊市制度:宋代以前县以上城市严格划分坊市;宋代以来被打破,官府不再直接监视商业活动。
3.重农抑商:产生于战国,贯穿于整个封建社会,明清时期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
4.闭关海禁:明代开始实行,清代前期更加严格限制对外贸易,是中国落后于世界的原因之一。
二、理解明清商品经济与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关联1.政治上:商品经济的发展,冲击着封建的自然经济,原来的统治措施已经不能维护封建制度,君主专制制度空前强化成为必然。
2.经济上:促进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与发展。
3.思想文化上:产生了反对君主专制的民主思想;理学走向僵化;小说、戏曲、绘画等市民文艺繁荣。
高考历史复习资料二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分考点知识整理
二、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考点1、农业(1)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①原始社会的刀耕火种、石器锄耕;②春秋战国时期:出现铁犁牛耕技术,后来成为中国传统社会的主要耕作方式。
(2)土地私有制的确立战国时期,秦国的商鞅变法,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地主土地所有制。
(3)古代中国农业生产的主要技术成就犁耕技术:西汉出现耦犁,东汉出现一牛挽犁,隋唐出现出现曲辕犁。
水利技术:战国秦蜀守李冰主持修建的都江堰;汉代关中创造的“井渠”。
灌溉技术:曹魏的翻车;唐创制了筒车和高邮转筒车;明清出现风力水车。
(4)小农经济的含义以家庭为生产生活为基本单位,精耕细作,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5)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①经济形态上: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②耕作方式上:铁犁牛耕为主,实行精耕细作。
③土地制度上: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为主。
④经营方式上:小农个体经营为主。
考点2、手工业(1)官营手工业与民间手工业官营手工业的特点:官府垄断生产;工艺技术水平高;生产规模大;产品仅供贵族和官府使用;产品主要是武器等军需品和奢侈品。
明中叶以后,纺织、制瓷、矿冶等行业中,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社会手工业的主导地位。
(2)纺织、冶金、制瓷方面手工业生产的主要成就冶金:商朝的司母戊鼎世界稀有;东汉杜诗发明水排,用水力鼓风冶铁;魏晋南北朝发明灌钢法制瓷:唐代制瓷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宋代江西的景德镇,到元代发展为全国制瓷中心,明清时是全国的瓷都;明朝在青花瓷的基础上,烧制出彩瓷;清代还发明了珐琅彩和粉彩。
纺织:汉代开辟陆地和海上丝绸之路;明清时苏州、杭州是著名的丝织业中心,使用花楼机结构复杂精密。
(3)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①建立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基础之上;②官营、民营和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并存;③生产规模扩大,在明清出现资本主义萌芽;④手工业部门不断增加,劳动分工越来越细,生产技术不断进步;⑤经济重心南移与手工业分布呈相应的变化;⑥长期领先于世界。
古代中国的经济结构与特点
古代中国的经济结构与特点古代中国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社会,其经济结构和特点深受封建社会制度和自然环境的影响。
以下是对其经济结构和特点的探讨。
一、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1. 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小农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它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和生活,通过种植粮食作物满足自身需求,很少有剩余产品用于交换。
这种模式强调的是内在的自我调节和稳定性,对市场的需求相对较弱。
2. 铁犁牛耕的技术进步: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农业耕作方式的变革,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这不仅增加了农作物的产量,也为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3. 土地所有制:在古代中国,土地是最重要的生产资料。
土地的所有权集中在皇室和贵族手中,农民通常只有使用权。
这种土地制度影响了农业生产的组织形式和分配关系。
二、手工业经济的特点1. 官营手工业:官营手工业由政府直接控制,主要服务于皇家和贵族,生产的产品质量高但成本也高,主要供应宫廷和军事需要。
2. 私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规模较小,灵活适应市场需求,产品质量和成本介于官营和家庭手工业之间。
3. 家庭手工业:家庭手工业是最为基础的手工业形态,主要是农户在农闲时从事的手工劳动,产品主要用于自用和交换。
三、商品经济的特点1. 市场规模有限:由于小农经济的自给自足特性,商品交易市场规模相对较小,且主要集中在城市中。
2. 商业活动受限制:在封建社会中,商人地位较低,商业活动受到许多限制,如重农抑商政策等。
3. 货币使用不广泛:虽然货币作为交换媒介已经出现,但在广大农村地区,实物交换仍然是主要的交易方式。
四、城市的经济发展古代中国的城市发展规律表现为政治中心与经济中心的分离,即政治权力高度集中的都城往往不是经济最发达的地方。
这反映了封建社会政治权力对经济发展的制约作用。
总结来说,古代中国的经济结构是以农业为主导,手工业和商业为辅的复合体。
其特点是小农经济的主导地位、技术进步的推动、土地所有制的影响以及商品经济的局限性。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4、著
作:《河渠书》《沟洫志》
5、灌溉工具:立井水车、高转筒车、水转翻车、风力水车(时地)
隋唐五代 北方 立井水车
隋唐五代 南方
高转筒车
宋代
水转翻车
水力为动力
清代
风力水车
风力为动力
【思考】根据上述归类,请你概括古代中国农业经济 的基本特点 1、从农业的耕作方式来看:铁犁牛耕; 2、从土地所有制来看:地主土地所有制在土地制度 中占主导地位 3、从农业的经营方式来看: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
②农民起义
思考:为什么封建国家通过改革来抑制土地兼并并 都未能成功?
封建土地私有制 4、根源:
封建土地私有制
土地兼并
改革田制
无法触动经济基础——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
地主阶级是统治阶级 改革失败
二、影响农业的因素
(一)生产技术和工具的革新
(二)农业经营方式: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
(三)土地制度
(四)土地兼并
井渠
从山地水源开凿的暗渠,往往延伸二三十公里, 沿渠每隔一定距离挖有竖井,当暗渠流经农田时 再由明渠引出地面,用于灌溉
二、影响农业的因素
(一)生产技术土地制度
(四)土地兼并 (五)水利建设
1、治理黄河:大禹治水、王景治黄河 2、水利工程:李冰的都江堰、郑国的郑国渠 3、水利技术:如“井渠法”(又叫“坎儿井”)
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中国古代经济
一、农业 二、手工业 三、商业 四、古代的经济政策
相互关系: 农业是古代中国最基本的经济形式 手工业是从农业中分离出来的(第二次社会大分工)
农业手工业的发展是商业发展的基础,同时具有反作用
一 古代农业
“农业”的相关概念
高考历史复习专题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课标要求:1、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2、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3、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4、了解“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单元综述:本单元讲述了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古代中国的经济有古代农业、古代手工业、古代商业和资本主义萌芽四部分组成。
1、铁犁牛耕是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封建土地所有制从战国时期开始,一直延续了两千多年;小农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始终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主导地位;精耕细作技术日益成熟,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2、古代中国的手工业主要有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也贴水平和炼钢技术长期领先于世界;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织绸的国家,四肢也异彩纷呈,被西方称为“丝国”。
3、古代中国商业城市众多,产生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对外贸易长期处于重要地位。
4、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但受到“重农抑商”政策的严重阻碍,发展非常缓慢。
学法指导:1、在学习本单元内容时,应注意中国古代农业、手工业、商业和资本主义萌芽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加深对中国古代经济的整体认识。
2、应注意联系当时中国的政治、文化发展状况,以弄清他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3、应注意联系当时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状况,以看清古代中国经济从长期领先于世界道逐渐落后于欧美国家的发展轨迹。
重难突破:中国古代农业的耕作方式的发展变化、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发展变化:(1)原始农业的产生最初只是播种和收获,后来采用刀耕火种,随着耒耜等生产工具的出现,七八千年前,中国农业进入了“耜耕”或“石器锄耕”时代;(2)商周时期出现了少量青铜农具和中耕农具,掌握了排灌、施肥、除草和灭虫等技术;(3)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广、施肥和灌溉技术的发展,标志着铁犁牛耕这种中国古代农业的传统耕作方式形成。
高考历史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高考历史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高考历史中,古代中国经济是一个重点考察内容,它不仅关乎历史文化,更涉及今天中国经济的发展。
其中,古代中国的经济基本结构和特点是最重要的部分之一。
下面将从三个方面分析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农业经济、手工业经济和商贸经济。
农业经济:在古代中国,农业经济是最基本、最重要的经济形式。
农业生产的主要方式是种植和养殖。
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对整个社会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在古代农业生产中,水利工程的创新使得农业生产大幅度提高。
早在公元前2200年,我国开始修建渠道、水闸以及翻地等农业水利工程。
通过水利工程的使用,千年古河道灌溉制度的运用,使得古代中国的农业生产力大幅度提高,也使得中国的农业产品出口量及内部供给水平都得到了提升。
在古代中国,农业在经济中的地位非常重要,因此加强对农业的扶持一直是古代政府的首要任务。
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吸引力在于市场需求的旺盛,生产自给自足的农耕经济在秦朝即已形成,因此使得农村经济体制逐渐稳定,以及乡村地区的产业结构也逐渐形成。
手工业经济:手工业经济也是古代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手工业在古代中国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制物、制器、制衣等各种行业都逐渐发展起来。
古代的手工业经济发展水平堪比现代工业,受到精湛的技艺的制作的工艺美术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古代的手工业也不同于现代工业,其生产主要基于农村手工作坊,工人在家中制作产品,同时也满足着当地居民的需求。
产品主要根据当地特色进行生产和销售。
在手工业的发展中,商业因素在其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使得生产流通渠道拓宽,生产物品的质量也随之提高。
商贸经济:商贸经济是古代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古代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商贸经济关注的是产品的交流与分配。
在古代中国,商贸经济的发展直接促进了国家的经济增长,也是古代中国和汉代社会最蓬勃的时期。
贸易早在商周时期便已经开始,与此同时,货币经济的兴起使得贸易活动的范围和种类都得到了扩大。
1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小农经济与市场的联系日益密切;
三 、
概况:
明
清
城镇经济空前繁荣;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 涌现许多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十大商帮)
徽商和晋商
商 对外 业 贸易:
明郑和下西洋的朝贡贸易;后来实行“海禁” 和“闭关锁国”政策,对外贸易萎缩(广州十三行)
14
三、中国古代商业的特点
①城市商业经济发达,到宋元时期达到 空前繁荣 ②国内贸易、边境贸易、国外贸易全面 发展 ③货币种类不断丰富。有柜坊、飞钱和 交子、汇票,白银等。 ④商人群体活跃但商人地位低下,总体 上受重农抑商政策制约,发展艰难而曲 折。
会的动荡。
8
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1、中国农业独立发展,自成体系;以种植业为 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2、铁犁牛耕为主要耕作方式; 重视精耕细作技术。
3、以家庭为单位,个体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 合,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基本模式)
“男耕女织”的经营方式
具有封闭性、分散性和落后性缺点(脆弱)
9
冶铜技术:新石器时代:出现小件青铜器;
隋唐: 进一步 发展
原因: 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政府政策开明;农 业、手工业发展(经济);大运河的开通(交通)
表现:①城市繁荣:长安、洛阳、益州扬州(扬一益二) ②市场发展:“市”“坊”分开,农村集市(草市)发展 ③对外贸易:广州成为对外贸易港口,唐设市舶使
④贸易和金融方面:邸店、柜坊和飞钱出现
7
四、古代中国农业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
影响小农经济发展的有利与不利因素
①生产技术提高,促进 ①规模小、条件简陋,
小农经济的发展。
抗御天灾人祸的能力
②农民拥有一定数量的 十分薄弱。
生产资料和自主权, ②农业始终维持着简
2019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二、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专题二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解析版)[考点梳理]考点一古代农业的发展与繁荣1.耕作方式:春秋战国出现铁犁牛耕;汉代耦犁和一牛挽犁法;隋唐出现曲辕犁。
2.基本特征:精耕细作(1)生产工具:铁农具;翻车、筒车、耧车。
(2)生产技术:牛耕,都江堰、白渠,耕耙耱技术。
(3)耕作方法:垄作法、代田法。
3.基本模式:小农经济(1)历程: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贯穿整个封建社会。
(2)特点:以家庭为生产和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3)影响:封建统治的经济基础,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
4.土地制度的演变(1)原始社会:氏族公社公有制。
(2)夏商周:以井田制为主要形式的土地国有制。
(3)封建社会:战国时期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均田制是北魏至唐朝前期推行的土地国有制。
考点二古代手工业的辉煌1.西周:官营,青铜铸造;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三种形态并存。
2.汉代:开始用煤炭冶铁;获‚丝国‛称号;东汉烧制出成熟的青瓷。
3.魏晋南北朝:出现灌钢法,北方烧制白瓷。
4.隋唐:制瓷业形成独立部门,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
5.宋元:制瓷业兴盛,出现五大名窑,黄道婆改进棉纺技术。
6.明代中叶: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7.清代:出现了粉彩和珐琅彩。
考点三古代商业的发展与突破1.先秦:‚商人‛出现;官府控制;私商的发展;市场的形成。
2.秦汉: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开通丝绸之路。
3.隋唐:市坊分开的城市布局;‚柜坊‛‚飞钱‛的出现;市舶使专管外贸。
4.宋元:使用‚交子‛;市坊界限被打破;夜市与早市兴盛;海外贸易发达。
5.明清:江南工商业市镇的涌现;商帮的活跃与兴盛;对外贸易渐趋萎缩。
考点四中国古代的经济政策与资本主义萌芽1.‚重农抑商‛政策(1)历程:秦国商鞅首倡,历代沿用。
(2)内容:农本商末、限制商人、官营政策等。
(3)意义:促进了小农经济的发展,巩固了封建统治,但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中国社会的转型。
2019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二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4讲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和经济政策学案(20
第4讲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和经济政策丁才占凉殖处毎占大H讥K tl jMfl •• Q / I~j jut a八••)、」八、、‘J _考点1 “市”在历代的发展(d)1.(2018年1月杭州高三期末)北朝《木兰辞》:“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輔,南市买辔头, 北市买长鞭° ”反映出的正确信息有()①各种商品买卖都有固泄的场所②政府对"市”实行行政管理③集市地处交通便利之处④草市已经演进为地方商业中心A.①②③B. ®@®C. ®@④D. ©®@解析木兰分别在不同的市场买不同的装备,说明商品买卖有固泄的场所,故①正确:宋代以前政府对''市”进行严格的管理,故②正确;集市地处交通便利之处,利于商品发展,故③正确:隋唐时期农村集市贸易发展起来,材料不能看出草市成为地方商业中心,故④错误, 选择A项符合题意。
答案A2.(2017年9月嘉兴模拟)读唐代长安商业分布图,它反映了该时期长安城()A.除东、西两市之外设立更多的''市”B.全城均衡分布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C.对城中的“市”已经不再直接监管D.商业活动呈现突破空间限制的趋势解析根据图可知该时期长安城除东、西两市之外,没有设立别的"市”,故A项错误:根拯图可以看出东市周边饮食服务较为集中,而西市周边较少,全城的饮食服务分布不均衡,故B项错误:宋以前对市场交易进行了严格限制,材料也无法体现城中的“市”不受直接监管,故C项错误:根据图可知七世纪前手工业店数量较少,主要集中在东、西两市附近,而七世纪后手工业店、饮食服务不仅数量大增,而且广泛分布在长安城,并不局限于东、西两市,商业活动呈现突破空间限制的趋势,故D项正确。
答案D3.(2018 •浙江“七彩阳光”联盟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北宋中后期,临安城郊围绕有多个人口众多的草市,英中“浙江草市”年商税额超过了同期浙西地区的所有县级城市,“龙山草市”相当于一般县级城市的规模。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古代中国的经济基本结构可以分为农业经济和手工业经济两个部分。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与农业经济相辅相成,起到了农业经济的补充作用。
古代中国手工业主要包括纺织业、制陶业、铁器业等。
纺织业是古代中国手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最早以家庭手工纺纱织布为主,后来逐渐形成专业化的手工织布业。
制陶业则是以瓷器制作为主,瓷器成为中国独特的工艺品,出口到世界各地。
古代中国铁器业的发展也非常重要,铁器制造技术的进步促进了农业工具和武器的提高,推动了古代中国经济的发展。
首先是以农业为主导,农业经济是古代中国经济的基础。
农业生产需要耕地、劳动力和天候等要素,因此,农业经济的发展不仅受制于人力资源和自然环境的限制,还受到政治、社会等因素的影响。
其次是地租制度对经济的影响。
地租制度的存在使得地主阶级掌握了大量的土地资源和经济财富,并形成了封建社会的经济结构。
地租的征收使农民负担沉重,为地主和贵族阶级积累了大量的财富。
总的来说,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是以农业经济为主体,手工业和商业为辅助,官僚经济对整个经济起到了重要作用。
这样的经济结构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制度的特点,也为后来中国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二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课件新人教版
府的棉纺织业,苏州和浙江湖州、杭州的
造纸业以及景德镇的制瓷业闻名全国”
考点吃透 稳拿满分
突破高考
考法1 通过对史实描述的分析,认识宋元
典例1 [2018·全国卷Ⅰ] 北宋前中期,在今
千个采用新制盐技术的竹筒井。井主所雇
考点吃透 稳拿满分
[答案] A
[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
力。本题从北宋前中期井主雇工劳作及雇
查学生对北宋前中期四川地区经济与社会
考点吃透 稳拿满分
变式1 西汉政府在丝织业发达地区设置官
制作“天子之服”,所属“作工各数千人,一
汉元帝时,每年花费五千万钱以上。这反映
A.丝织业的生产技术高超
考点吃透 稳拿满分
[答案] C
[解析] “作工各数千人,一岁所费数巨万
没有涉及生产技术高超,故A项错误;汉代
考点吃透 稳拿满分
主干整合
时期
考点一 古代中国
(1)农业作物:最早培植
(续表)
考点吃透 稳拿满分
时期 春秋战国 (传统农 业形成)
(1)耕作方式:铁犁牛耕 (2)生产技术:精耕细作 (3)土地制度:井田制遭 (4)经济形式:男耕女织
考点吃透 稳拿满分
深化理解
1.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及与政治统治
(1)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
考点吃透 稳拿满分
(2)古代土地制度与政治统治的关系
①地主土地所有制:是封建社会统治的经济
维护地主阶级的利益。封建地主土地所有
封建政府往往会抑制土地兼并。不抑制土
考点吃透 稳拿满分
试练1 汉代的国有土地称为“公田”,除士
A.冲击地主土地所有制
姓,征收一定的假税,称为“假民公田”。这
2019高考历史总复习 专题二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考前知识回扣课件
9
二、(加试)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c) 1.同农业和手工业发展关系密切,受自然经济和重农抑商政策的严重制约。 2.发展不平衡,不同时期不同地域发展差异较大。 3.具有鲜明的阶段性特征,商业活动逐步突破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 4.商业经济是自然经济的补充,不占主导地位。
商 有负责指导蚕桑生产的专职官员,多次出土玉蚕 周 “妇功”为“国有六职”之一,纺织业在经济生活中已经相当重要
汉 花色品种多、技艺高(素纱 衣、起绒锦);远销海外(丝绸之路、“丝国”)
唐 官营纺织业规模大,私营纺织作坊兴起 宋 棉花种植及棉纺织技术已经推广到闽、粤地区 元 黄道婆革新纺织工艺;棉布成为民众主要衣料
10
三、(加试)“重农抑商”政策及其影响(c) 1.含义:强调要发展农耕,限制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始于商鞅变法。 2.目的: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 3.影响
(1)封建社会前期,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维护政治稳定。 (2)社会经济活力受到压抑,新的经济因素和生产方式的萌芽长期得不到正常发育。
专题二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3讲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和手工业经济
1
一、古代中国农业耕作方式的演变和耕作技术的进步(b) 1.耕作方式的演变
(1)原始时期:刀耕火种。 (2)春秋战国:铁犁牛耕形成。 (3)汉朝:铁犁牛耕在全国普及。 2.耕作技术的进步 (1)春秋战国:已采用铁制农具和牛耕技术。 (2)汉朝:牛耕普及,铁制农具数量大增,出现曲柄锄和大镰,还出现了播种工具 耧车。 (3)东汉:一牛挽犁取代了二牛抬杠(耦犁),便于牛耕的普及,有利于山地的开垦。 (4)唐代:出现曲辕犁。
1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讲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和经济政策考点1 “市”在历代的发展(d)1.(2018年1月杭州高三期末)北朝《木兰辞》:“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反映出的正确信息有( )①各种商品买卖都有固定的场所②政府对“市”实行行政管理③集市地处交通便利之处④草市已经演进为地方商业中心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④解析木兰分别在不同的市场买不同的装备,说明商品买卖有固定的场所,故①正确;宋代以前政府对“市”进行严格的管理,故②正确;集市地处交通便利之处,利于商品发展,故③正确;隋唐时期农村集市贸易发展起来,材料不能看出草市成为地方商业中心,故④错误,选择A项符合题意。
答案 A2.(2017年9月嘉兴模拟)读唐代长安商业分布图,它反映了该时期长安城( )A.除东、西两市之外设立更多的“市”B.全城均衡分布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C.对城中的“市”已经不再直接监管D.商业活动呈现突破空间限制的趋势解析根据图可知该时期长安城除东、西两市之外,没有设立别的“市”,故A项错误;根据图可以看出东市周边饮食服务较为集中,而西市周边较少,全城的饮食服务分布不均衡,故B项错误;宋以前对市场交易进行了严格限制,材料也无法体现城中的“市”不受直接监管,故C项错误;根据图可知七世纪前手工业店数量较少,主要集中在东、西两市附近,而七世纪后手工业店、饮食服务不仅数量大增,而且广泛分布在长安城,并不局限于东、西两市,商业活动呈现突破空间限制的趋势,故D项正确。
答案 D3.(2018·浙江“七彩阳光”联盟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北宋中后期,临安城郊围绕有多个人口众多的草市,其中“浙江草市”年商税额超过了同期浙西地区的所有县级城市,“龙山草市”相当于一般县级城市的规模。
这说明( )A.草市发展促进了城郊城市化B.草市具备了县级城市的功能C.草市开始演变为地方商业中心D.人口增长促使城中的市移至郊外解析材料提到,临安城郊围绕有多个人口众多的草市,其税额和规模相当于一般县级城市,这说明草市发展促进了城郊由乡村向城市化发展,故A项正确;材料只反映了草市的税额和规模,不能说明草市具备了县级城市的功能,故B项错误;材料也无法体现草市开始演变为地方商业中心,故C项错误;材料也无法说明城中的市移至郊外,故D项错误。
答案 A4.(2018年3月浙江省名校协作体考试)历代王朝对工商业始终执行严格的管理制度,政府专门设置机构对市场进行行政管理。
下列官职中主要负责市场行政管理的有( )①“五均”官②草市尉③市署令④三司使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③④解析“五均”官是古代管理市场物价的官,六朝时开始设立“草市尉”对草市进行管理,“市署令”是唐朝时期设立的管理市的官员,故A符合题意;三司使是北宋设置的用来分割宰相财政权的官员,故④与题意不符。
答案 A【名师点睛】这一题属于组合型选择题。
如果知识点掌握比较熟练的话,可以不看选项,根据自己的知识储备直接选择,然后将自己做出的答案与选项对照,只要是能找到一致的,一般情况就能保证正确了。
如果有些知识点不是很熟悉,可以采用“选基法”,即将自己最有把握认为对的和错的选项找出来,然后对比选项中是否有自己有把握的那些,一般就能依据这一技巧做对答案。
这一题只要判断出④不符合题意即可。
考点2 (加试)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的特点(c)5.(2017年10月杭州高三期中考试)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十分发达,唐朝时在广州首次设市舶使管理海外贸易,广州“江中有婆罗门、波斯、昆仑(泛指东南亚)等舶,不计其数,并载香药、珍宝,积载如山”。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汉唐以来“海上丝绸之路”被称为“瓷路”B.罗马为中心的地中海地区称中国为“丝国”C.唐朝只特许广州一口统一经营对外贸易D.唐时期的“海上丝绸之路”具有全球化意义解析“瓷路”是宋元以来对“海上丝绸之路”的称呼,故A项错误;丝绸之路开通后,最远至西方的罗马帝国,因为中国的丝绸在欧洲比较受欢迎,故称“丝国”,故B项正确;“特许广州一口统一经营对外贸易”为清朝所特有的现象,故C项错误;唐时期的“海上丝绸之路”主要在与中国交往的一些国家之间的民间往来,没有涉及到更远的如美洲等地,交往也属于自由交往,不存在掠夺和侵略,故D项错误。
答案 B6.(2017年9月宁波十校模拟)1987年,在广东省阳江海域发现南宋时期的古沉船,后命名为南海1号。
在目前已出水的文物中,有一些“喇叭口”大瓷碗,还有一些首饰盒等物品,造型及风格都与国内同类物品相异,显然是为外国客户专门制作的。
这一现象说明宋代( )A.瓷器国内市场狭小B.海外贸易税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C.海外商运业的发展D.处于中国社会经济结构重要的转型时期解析材料直接可以反映的是海外商运业的发展,其他与材料无关。
答案 C考点3 (加试)“重农抑商”政策及其影响(c)7.(2018年3月嘉兴模拟)有史家描述:西汉时“经商为富的,虽富而不荣;耕读传家的,虽贫而尊。
一旦显扬,远为富人所不及……因此商人只要家境粗给,便急于改业,让他们的儿子离市场,进学校”。
这一现象主要反映了当时( )A.商人谋求政治地位B.工商业经济的发展C.农民地位比商人高D.儒学独尊地位确立解析从材料可知商人由于社会地位低“只要家境粗给,便急于改业,让他们的儿子离市场,进学校”,故选A。
答案 A8.(2017年9月丽水、衢州、湖州高三模拟)汤显祖任遂昌知县期间,勤政惠民,春耕时节都要率衙役带着花酒和春鞭,举行“班(颁)春劝农”仪式,劝农人勤作农事。
这一材料主要印证了( )A.政府重视农业的思想B.农业生产耕作上的适时性C.经济形态上的封闭性D.农业经营方式上的分散性解析材料体现的是汤显祖身为知县,需要举行劝农人勤作农事的仪式,反映出政府对农业的重视,故A项正确;材料有反映农业生产耕作适时性的内容,但主要部分是官府在春耕时节组织劝农活动,故B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政府对农业活动的支持,没有体现小农经济封闭性,故C项错误;小农经济是以家庭为单位,与材料中官府组织劝农活动无关,故D项错误。
答案 A考点4 (加试)“海禁”政策及其影响(c)9.清乾隆中期以后,只开广州一处与西方通商,但这并没有阻止中外贸易的扩大,道光时中国出口货物的价值与乾隆时期相比,出现了成倍增长。
这主要是由于当时( )A.中国试图融入世界市场B.西方积极向中国开辟商路C.中国经济的近代化转型D.“海禁”政策未能严格执行解析“道光时中国出口货物的价值与乾隆时期相比”这一段时期清朝并没有主动融入世界的意图,故A项错误;“清乾隆中期以后”虽然清朝本身并没有改变对外贸易的基本思路,但此时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波及了中国,故B项正确;“道光时中国出口货物的价值与乾隆时期”中国依然是传统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故C项错误;“只开广州一处与西方通商,但这并没有阻止中外贸易的扩大”可见并没有突破“海禁”政策,故D项错误。
答案 B10.(2018年3月温州适应卷)明代某士人指出:“闽省土窄人稠,五谷稀少。
故边海之民,皆以船为家,以海为田……一旦禁止,则利源阻塞,生计萧条……万一乘风揭竿,扬帆海外,无从追捕,死党一成,勾连入寇。
”这一言论意在说明( )A.闽省之民皆以海为生B.闽省渔业发达的原因C.沿海贸易网络的形成D.海禁政策的弊端所在解析“闽省之民皆以海为生”只是交代背景,而材料中重点在于“一旦禁止,则……万一乘风揭竿,扬帆海外,无从追捕,死党一成,勾连入寇”,与“意在说明”不符,故A项错误;B项与材料中重点不符,故B项错误;题目没有涉及沿海贸易网络,与材料中“闽省”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中“以海为田……一旦禁止,则利源阻塞,生计萧条”表明是海禁政策,“勾连入寇”反映了弊端,故D项正确。
答案 D易错点1 对城市职能与“市”“坊”的发展与演变认识不清易错提醒【典例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皇城之南,东西十坊,南北九坊;皇城之东、西各十二坊,两市居四坊之地;凡一百一十坊。
凡市,以日中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
——摘自《唐六典》(1)根据材料一说明唐代的坊市制度有何特点。
答案①市坊布局规整,有明确的地理位置。
②坊市有严格的时间管理。
材料二潘楼东去十字街,谓之土市子,又谓之竹竿市。
又东十字大街,曰从行裹角,茶坊每五更点灯,博易买卖衣服、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2)根据材料二说明北宋时期商业发展与唐代相比有何变化。
答案材料二说明北宋时期商品经济繁荣,市坊界限被打破,商品交易也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易错点2 误认为海禁、闭关锁国是禁绝一切对外贸易易错提醒“海禁”是指明清时期严厉禁止私人出海贸易,海外贸易必须在官方的主持下进行,主要是防内。
“闭关锁国”是指明清时期严格限制外商来华贸易,如清朝规定一切对外贸易均在广州“十三行”进行,主要是防外。
【典例2】明清时期实行“海禁”政策的准确含义是( )A.禁止国人赴海外经商,限制外国商人来华贸易B.禁绝中国与外国的贸易往来C.一概排斥西方事物D.封闭边界,固守疆土解析根据所学可知A项正确。
答案 A易错点3 对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因素认识不全面易错提醒【典例3】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根本原因是( )A.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B.封建政府实行重农抑商政策C.封建国家设立众多关卡D.腐朽的封建制度的严重阻碍解析这是一道程度类选择题,旨在考查分析理解能力,A、B、C三项都根源于D项。
答案 D[命题分析]1.从本讲知识学考命题看,主要是对中国古代“市”的发展以及古代经济政策的考查。
2.从对知识的考查来看,要求学生细致把握主干知识。
3.从能力要求看,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识读能力,最大限度的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
4.从题型特点看,主要表现为图片型、史料型、概念型。
【典例】 (2016年4月浙江学考)唐诗云:“江春铺网阔,市晚鬻蔬迟。
……夜船归草市,春步上茶山。
寨将来相问,儿童竞启关。
”这反映出( )A.草市中有夜市 B.江南市镇兴起C.村寨出现草市D.专业市场出现解析由材料中关键信息“夜船归草市”可知唐代草市中出现了夜市。
答案 A[题组训练]1.(2016年10月浙江选考)唐代元稹《估客乐》诗云:“经游(营)天下遍,却到长安城。
城中东西市,闻客次第迎。
迎客兼说客,多财为势倾。
客心本明黠,闻语已心惊。
先问十常侍,次求百公卿。
侯家与主第,点缀无不精。
归来始安坐,富与王者勍(强)。
”下列对该诗的解读,不合理的是( )A.“长安城”有常设的商业区B.商人交结长安权贵C.“估客”是财力雄厚的大商人D.商人政治地位提高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估客是财力雄厚的商人,长安城中有“东西市”的商业区,估客结交十常侍、公卿等权贵,因此排除A、B、C,选D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