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剪梅李清照

合集下载

[宋]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原文、注释、赏析

[宋]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原文、注释、赏析

[宋]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原文、注释、赏析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宋]李清照

原文: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注释:

1、红藕:红色的荷花。玉簟:竹席的美称,指光洁如玉的竹席。这句指红色的荷花已经枯萎凋零,坐在竹席上可以感觉到秋天的凉意。

2、罗裳:锦罗制成的裙子。

3、兰舟:用木兰制成的华美小舟,后用作小舟的美称。任昉《述异记》卷下:“木兰川在浔阳江中,多木兰树。昔吴王阖闾植木兰于此,用构宫殿也。七里洲中有鲁班刻木兰为舟,舟至今在洲中。诗家云‘木兰舟’,出于此。”

4、锦书:指夫妻间诉说思念之情的书信。前秦秦州刺史窦滔被徙流沙,其妻苏氏思之,织锦为《回文璇玑图》诗寄之。根据不同排序,可以读出许多首怀念远人的诗歌。后代遂以“锦书”、“锦字”代指思念的书信。

5、雁字:大雁飞行时,排成“一”或“人”字,故称。这里指信使,相传大雁能够传递书信。据《汉书·苏武传》载:“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

赏析:

起句“红藕香残玉簟秋”,就为相思怀人设置了一个凄艳哀婉的场景。“轻解罗裳,独上兰舟”,暗含对轻易别离、独自登程的怨苦之意。“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三句,充满着热切的.期待之情。下片写别后的相思。“花自飘零水自流”,别离已成事实,令人深感无奈。丈夫应该也是如此,所谓“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对丈夫的理解,更增添了思念之情。相思之情从外在的“眉头”

一剪梅李清照原文及翻译

一剪梅李清照原文及翻译

一剪梅李清照原文及翻译

一剪梅李清照原文及翻译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作品。此词作于词人与丈夫赵明诚离别之后,寄寓着词人不忍离别一腔深情,反映出初婚少妇沉溺于情海之中纯洁心灵。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一剪梅李清照原文及翻译,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宋代: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译文

荷已残,香已消,冷滑如玉竹席,透出深深凉秋。轻轻脱下罗绸外裳,一个人独自躺上眠床。仰头凝望远天,那白云舒卷处,谁会将锦书寄来?正是雁群排成“人”字,一行行南归时候。月光皎洁浸人,洒满这西边独倚亭楼。

花,自顾地飘零,水,自顾地漂流。一种离别相思,牵动起两处闲愁。啊,无法排除是——这相思,这离愁,刚从微蹙眉间消失,又隐隐缠绕上了心头。

鉴赏

这首词创作时间,是一个首先要辨明问题。根据题名为元人伊世珍作《琅嬛记》引《外传》云:“易安结缡未久,明诚即负笈远游。易安殊不忍别,觅锦帕书《一剪梅》词以送之。”有词选认为,此说“和作品内容大体符合。

上片开头三句写分别时令和地点;下片起句‘花自飘零水自流’回应这三句。这些都是写分别时情景,其他各句是设想别后思念心情”(见1981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唐宋词选》)。有选本则认为,“就词内容考察,是写别后思念,并非送别”;开头三句也是写“别

离后”情景(见1981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李清照诗词选注》、1982年北京出版社出版《唐宋词选注》)。玩味词意,比较两说,似以后一说为胜。首先,《琅嬛记》记述本不可靠,如王学初在《李清照集校注》(1979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中所指出:“清照适赵明诚时,两家俱在东京,明诚正为太学生,无负笈远游事。此则所云,显非事实。”何况《琅嬛记》本是伪书,所引《外传》更不知为何书,是不足为据。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的译文与鉴赏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的译文与鉴赏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的译文与鉴赏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词作。此词作于词人与丈夫赵明诚离别之后,先写清秋时节与爱人别后,独上兰舟以排遣愁怀,西楼望月恨雁来无书,再以两地相思之情如同花飘零、水流东那样出之自然来说明此情无由消除,寄寓着词人不忍离别的一腔深情,反映出初婚少妇沉溺于情海之中的纯洁心灵。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的译文,方便大家学习。

本文背景:

此词是李清照前期的作品,当作于婚后不久。题名为元人伊世珍作的《琅嬛记》引《外传》云:“易安结缡未久,明诚即负笈远游。易安殊不忍别,觅锦帕书《一剪梅》词以送之。”而现代词学家王仲闻编著的《李清照集校注》卷一提出了不同意见:“清照适赵明诚时,两家俱在东京,明诚正为太学生,无负笈远游事。此则所云,显非事实。而李清照之父称为李翁,一似不知其名者,尤见芜陋。《琅嬛记》乃伪书,不足据。”

原文: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注释:

一剪梅,词牌名,又名“一枝花”“腊前梅”“腊梅香”“腊梅春”“玉簟秋”“醉中”等。以周邦彦《一剪梅·一剪梅花万样娇》为正体,双调六十字,前后段各六句、三平韵。另有双调六十字,前后段各六句、五平韵;双调五十九字,前段五句三平韵,后段六句三平韵等变体。红藕:红色的荷花。

玉簟(diàn):光滑似玉的精美竹席。

裳(cháng):古人穿的下衣,也泛指衣服。

李清照《一剪梅》全词翻译赏析

李清照《一剪梅》全词翻译赏析

李清照《一剪梅》全词翻译赏析

李清照《一剪梅》全词翻译赏析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译文] 雁群排成整齐的队伍飞回来的时候,月亮正满照着西楼。

[出自] 李清照《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注释

“裳”,古音cháng,古人穿的下衣。也泛指衣服。

玉簟:音diàn ,光华如玉的精美竹席。

雁字:指雁群飞时排成“一”或“人”形。相传雁能传书。

译文1:

红藕香残,鲜艳的荷花凋谢了,从竹席上感到深深的凉意,轻轻提起薄纱罗裙,独自划着一叶兰舟。天空中雁群排成队形飞回来,(有没有)传回谁的家书?鸿雁飞回的时候,(转眼间)已是夜晚,如洗的月光倾泻在西楼,(我这在这盼望着)。

花,自在地飘零,水,自在地飘流,一种离别的相思,你与我,牵动起两处的闲愁。啊,无法排除的是——这相思,这离愁,刚从微蹙的眉间消失,又隐隐缠绕上了心头。

译文2:

荷已残,香已消,冷滑如玉的竹席,透出深深的凉秋,轻轻脱换下薄纱罗裙,独自泛一叶兰舟。仰头凝望远天,那白云舒卷处,谁会将锦书寄有?正是雁群排成“人”字,一行行南归时候,月光皎洁浸人,洒满这西边独倚的亭楼。

花,自在地飘零,水,自在地漂流,一种离别的相思,你与我,牵动起两处的闲愁。啊,无法排除的是——这相思,这离愁,刚从微蹙的眉间消失,又隐隐缠绕上了心头。

译文3:

红荷瓣脱香退,竹席处处觉凉。悄悄更换薄绸裳,独自驾船游荡。云空遥望怀想,雁儿“人”字成行。天晚盼不到雁传书,月光洒遍西楼上。

李清照的一剪梅原文

李清照的一剪梅原文

李清照的一剪梅原文

李清照的一剪梅原文

李清照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李清照的一剪梅原文,欢迎来参考!

《一剪梅》原文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赏析

荷已残,香已消,冷滑如玉的竹席,透出深深的凉秋。轻轻脱换下薄纱罗裙,独自泛一叶兰舟。仰头凝望远天,那白云舒卷处,谁会将锦书寄来?正是雁群排成“人”字,一行行南归时候。月光皎洁浸人,洒满这西边独倚的亭楼。

花,自顾地飘零,水,自顾地漂流。一种离别的相思,牵动起两处的闲愁。啊,无法排除的是——这相思,这离愁,刚从微蹙的眉间消失,又隐隐缠绕上了心头。

《一剪梅》鉴赏

词的起句“红藕香残玉簟秋”,领起全篇。一些词评家或称此句有“吞梅嚼雪、不食人间烟火气象”,或赞赏其“精秀特绝”。它的上半句“红藕香残”写户外之景,下半句“玉簟秋”写室内之物,对清秋季节起了点染作用,说明这是“已凉天气未寒时”。全句设色清丽,意象蕴藉,不仅刻画出四周景色,而且烘托出词人情怀。花开花落,既是自然界现象,也是悲欢离合的人事象征;枕席生凉,既是肌肤间触觉,也是凄凉独处的内心感受。这一兼写户内外景物而景物中又暗寓情意的起句,一开头就显示了这首词的环境气氛和它的感情色彩。

上阕共六句,接下来的五句按顺序写词人从昼到夜一天内所作之事、所触之景、所生之情。前两句“轻解罗裳,独上兰舟”,写的是

《一剪梅》李清照词全文及译文

《一剪梅》李清照词全文及译文

《一剪梅》李清照词全文及译文

《一剪梅》李清照词全文及译文

《一剪梅》是费玉清演唱的一首歌曲,由娃娃作词,陈信义作曲,最早收录于费玉清1983年4月推出的专辑《长江水·此情永不留》中。下面小编带来的《一剪梅》李清照词全文及译文。

一剪梅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译文:

红藕香残,鲜艳的荷花凋谢了,从竹席上感到深深的凉意,轻轻提起薄纱罗裙,独自泛一叶兰舟。天空中燕群排成队形飞回来,(有没有)传回谁的家书?鸿雁飞回的时候,(转眼间)已是夜晚,如洗的月光倾泻在西楼,(我这在这盼望着)。

花,自在地飘零,水,自在地飘流,一种离别的相思,你与我,牵动起两处的闲愁。啊,无法排除的是--这相思,这离愁,刚从微蹙的眉间消失,又隐隐缠绕上了心头。

赏析:

词的上片主要描述词人的独居生活。

“红藕香残玉簟秋”是以点带面的写法,给读者描绘了一幅词人眼中的余香袅袅的秋景图。荷花已谢,虽仍留有残香,却不免透出秋的冷落与萧条。玉席也已凉了,秋意渐来,秋凉渐浓。中国的文人自古就悲秋,更何况是独守空闺的女词人呢?怎能不让她倍感孤独寂寥、怎能不思念远行的丈夫呢?

为排遣心中的愁绪而“轻解罗赏,独上兰舟”.一个“独”字而意境全出:曾经是夫唱妇随,曾经是携手并肩,曾经是举案齐眉,而现在却是茕茕孑立,形单影只;举目四望,相伴的只一“兰舟”而已!本是为“消愁”而来,怎奈却是“愁更愁”,相思之情不禁更重更浓。

看到鸿雁,词人想象着也许是丈夫托鸿雁捎来家信,她把苏武雁足传书的典故巧妙地融于眼前的情景之中,自然妥帖,余味无穷。我们可以设想:词人甚至会猜想丈夫在信中告诉自己归期、行程,那种企盼之情溢于字里行间。

【全宋词】《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李清照宋词赏析

【全宋词】《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李清照宋词赏析

【全宋词】《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李清照宋词赏析

【作品介绍】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此词作于词人与丈夫赵明诚离别之后,寄寓着作者不忍离别的一腔深情,反映出初婚少妇沉溺于情海之中的纯洁心灵。作品以其清新的格调,女性特有的沉挚情感,丝毫“不落俗套”的表现方式,给人以美的享受,是一首工致精巧的别情词作。

【原文】

一剪梅

红藕香孤玉簟[diàn]秋①,轻解罗裳,富豪之家上兰舟②。云中谁递锦书去③?雁字回去时,月八十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注解】

①玉簟(diàn)秋:意谓时至深秋,精美的竹席已嫌清冷。

②兰舟:《太平广记》卷下谓:木质柔软而存有香味的木兰一棵就是制作舟船的不好材料,诗家遂以木兰舟或兰舟为舟之美称。一说道“兰舟”特指呼吸的床榻。

③锦书:对书信的一种美称。《晋书·窦滔妻苏氏传》云:苏蕙织锦为回文旋图诗,以赠其被徙流沙的丈夫窦滔。这种用锦织成的字称锦字,又称锦书。

【词牌格律】

[词牌说明]

一剪梅,双调小令,六十字,存有前后阕句句用叶韵者,而李清照此词上下片各三仄韵,应属其变体。每句用收平,声情低抑。此阳入因李清照这首词而又名“玉簟秋”。

[格律对照]

中仄差强人意中仄元显恭。

红藕香残玉簟秋。

中仄差强人意,中仄差强人意。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中平中仄仄差强人意,中仄差强人意,中仄差强人意。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中仄差强人意中仄元显恭。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中仄差强人意,中仄差强人意。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李清照一剪梅原文及翻译

李清照一剪梅原文及翻译

李清照一剪梅原文及翻译

李清照一剪梅原文及翻译

一剪梅是一首倾诉相思、别愁之苦的词。以下是小编分享的李清照一剪梅原文及翻译,请参考!

一剪梅原文【1】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李清照一剪梅译文及注释【2】

译文

荷已残,香已消,冷滑如玉的竹席,透出深深的凉秋。轻轻的脱下罗绸外裳,一个人独自躺上眠床。仰头凝望远天,那白云舒卷处,谁会将锦书寄来?正是雁群排成“人”字,一行行南归时候。月光皎洁浸人,洒满这西边独倚的亭楼。

花,自顾地飘零,水,自顾地漂流。一种离别的相思,牵动起两处的闲愁。啊,无法排除的是——这相思,这离愁,刚从微蹙的眉间消失,又隐隐缠绕上了心头。

注释

红藕:红色的荷花。玉簟(diàn):光滑似玉的精美竹席。

裳(cháng):古人穿的下衣,也泛指衣服。

兰舟:此处为船的.雅称。

锦书:前秦苏惠曾织锦作《璇玑图诗》,寄其夫窦滔,计八百四十字,纵横反复,皆可诵读,文词凄婉。后人因称妻寄夫为锦字,或称锦书;亦泛为书信的美称。

雁字:群雁飞时常排成“一”字或“人”字,诗文中因以雁字称群飞的大雁。

月满西楼:意思是鸿雁飞回之时,西楼洒满了月光。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意思是彼此都在思念对方,可又不能互相

倾诉,只好各在一方独自愁闷着。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意思是,眉上愁云刚消,心里又愁了起来。李清照一剪梅赏析【3】

这是一首倾诉相思、别愁之苦的词。这首词在黄昇《花庵词选》中题作“别愁”,是李清照写给新婚未久即离家外出的丈夫赵明诚的,她诉说了自己独居生活的孤独寂寞,急切思念丈夫早日归来的心情。伊世珍《琅嬛记》说:“易安结褵(婚)未久,明诚即负笈远游。易安殊不忍别,觅锦帕书《一剪梅》词以送之。”作者在词中以女性特有的敏感捕捉稍纵即逝的真切感受,将抽象而不易捉摸的思想感情,以素淡的语言表现出具体可感、为人理解、耐人寻味的东西。

一剪梅李清照翻译及赏析

一剪梅李清照翻译及赏析

一剪梅李清照翻译及赏析

《一剪梅》是李清照的代表作,是一首抒情自传式的诗歌,表达了她的孤独与渴望得到安慰和关爱的情结。《一剪梅》以笔墨流畅、

语句简明、意象深邃、富有情调的语言,吟唱着对梅花的赞颂和对残缺只剩落花犹存的梅花盛开后终究还要凋零和分离的苍凉景象,表达出李清照对人生冷暖无常的深刻感悟。

中文版《一剪梅》:

一剪梅红紫染,凋零在残阳中。

庭院深深晚来披雪,春色宛转碎香风。

片片梅落照江上,叶落无声渐相忘。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翻译:

A sprig of plum blossoms, dyed red and purple, withers in the fading sunlight.

The deep garden is draped in snow at nightfall, while the spring breeze is fragrant and fleeting.

Fragments of plum blossom petals fall upon the river, their leaves silently fading away from memory.

Through the misty morning, the red-stained blossom remains, heavy in the King City.

译文赏析:《一剪梅》描述的是梅花的凋零,是人生的短暂,映

射出人生的苍凉。译文表达了李清照对梅花的情感,浓浓的伤感和对

生命的思索,将其变成一种美的体现。而翻译的语言也是抓住了原文的感受,将伤感的心情描写的深沉而有力,表达得释放出来,让人们感受到这种伤感的意境。

李清照《一剪梅》原文翻译及赏析

李清照《一剪梅》原文翻译及赏析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译文】

荷已残,香已消,冷滑如玉的竹席,透出深深的凉秋。轻轻的脱下罗绸外裳,一个人独自躺上眠床。仰头凝望远天,那白云舒卷处,谁会将锦书寄来?正是雁群

排成“人”字,一行行南归时候。月光皎洁浸人,洒满这西边独倚的亭楼。

花,自顾地飘零,水,自顾地漂流。一种离别的相思,牵动起两处的闲愁。啊,无法排除的是——这相思,这离愁,刚从微蹙的眉间消失,又隐隐缠绕上了心头。

【赏析】

词的起句“红藕香残玉簟秋”,领起全篇。一些词评家或称此句有“吞梅嚼雪、

不食人间烟火气象”(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或赞赏其“精秀特绝”(陈廷焯

《白雨斋词话》)。它的上半句“红藕香残”写户外之景,下半句“玉簟秋”写室内之物,对清秋季节起了点染作用,说明这是“已凉天气未寒时”(韩偓《已凉》诗)。全句设

色清丽,意象蕴藉,不仅刻画出四周景色,而且烘托出词人情怀。花开花落,既是自然界现象,也是悲欢离合的人事象征;枕席生凉,既是肌肤间触觉,也是凄凉独

处的内心感受。这一兼写户内外景物而景物中又暗寓情意的起句,一开头就显示了这首词的环境气氛和它的感情色彩。

上阕共六句,接下来的五句按顺序写词人从昼到夜一天内所作之事、所触之景、所生之情。前两句“轻解罗裳,独上兰舟”,写的是白昼在水面泛舟之事,以“独上”

二字暗示处境,暗逗离情。下面“云中谁寄锦书来”一句,则明写别后的思念。词人

独上兰舟,本想排遣离愁;而怅望云天,偏起怀远之思。这一句,钩连上下。它既

李清照的《?...

李清照的《?...
ãã ä¸ å ªæ¢ æ æ¸ ç §
ãã 红è é¦ æ® ç ç° ç§ ã è½»è§£ç½ è£³ï¼ ç ¬ä¸å °è ã äº ä¸è° å¯ é ¦ä¹¦æ ¥ï¼ é åå æ ¶ï¼ æ 满西楼ã è ±è ªé£ é ¶æ°´è ªæµ ã ä¸ ç§ ç ¸æ ï¼ ä¸¤å¤ é ²æ ã æ¤æ æ è®¡å ¯æ¶ é ¤ï¼ æ ä¸ ç å¤´ï¼ å ´ä¸ å¿ å¤´ã
ãã ã 注é ã
ãã ç ç° ï¼dianï¼ ç§ ï¼ æ æ ¶è ³æ·±ç§ ï¼ ç²¾ç¾ ç 竹å¸å·²å«æ¸ å ·ã
ãã1ã â äº ä¸è° å¯ é ¦ä¹¦æ ¥ï¼ é åå æ ¶ï¼ æ 满西楼â ä¸ å ¥å ç é¢ æ æ å¢ ï¼ è¯·ç® è¦ å æ ã ï¼5å ï¼ æ ç¡®ï¼ è¿ ä¸ å ¥å æ ¯æ æ ï¼ æ æ ¯äº¤è ï¼ æ å¢ æ è¿ ã ï¼2å ï¼
ãã ä½ è ç® ä»
ãã æ æ¸ ç §(1084-约1151)ï¼ å å® å¥³è¯ äººã å ·æ å® å± å£«ï¼ é½ å· ç« ä¸(ä» å± å±±ä¸ æµ å)人ã ç ¶æ æ ¼é ä¸ºå½ æ ¶è å å¦è ï¼å¤«èµµæ è¯ ä¸ºé ç ³è æ ®å®¶ã æ ©æ ç æ´»ä¼ è£ ï¼ ä¸ æ è¯å±å è ´å äº ä¹¦ç »é ç ³ç æ é æ ´ç ã é å µå ¥æ ®ä¸å ï¼ æµ å¯ å æ ¹ï¼ æ è¯ ç æ»ï¼ å¢ é å¤è ¦ã æ ã æ å® å± å£«æ é ã ã ã æ å® è¯ ã ï¼ å·²æ £ä½ ã å 人æ ã æ¼±ç è¯ ã è¾ æ ¬ã ä» äººæ ã æ æ¸ ç §é æ ¡æ³¨ã ã

李清照一剪梅的意思

李清照一剪梅的意思

李清照一剪梅的意思

李清照一剪梅的意思

这是一首倾诉相思、别愁之苦的词。这首词在黄昇《花庵词选》中题作“别愁”,是李清照写给新婚未久即离家外出的丈夫赵明诚的,她诉说了自己独居生活的孤独寂寞,急切思念丈夫早日归来的心情。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李清照一剪梅的意思,希望大家喜欢。

一剪梅原文【1】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李清照一剪梅译文及注释【2】

译文

荷花已经凋残,香气已经消失,冷滑如玉的竹席,透出深深的凉秋。轻轻的`脱下罗绸外裳,一个人独自躺上眠床。仰头凝望远天,那白云舒卷处,谁会将锦书寄来?正是雁群排成“人”字,一行行南归时候。月光皎洁浸人,洒满这西边独倚的亭楼。

花,自顾地飘零,水,自顾地漂流。一种离别的相思,牵动起两处的闲愁。啊,无法排除的是——这相思,这离愁,刚从微蹙的眉间消失,又隐隐缠绕上了心头。

注释

红藕:红色的荷花。玉簟(diàn):光滑似玉的精美竹席。

裳(cháng):古人穿的下衣,也泛指衣服。

兰舟:此处为船的雅称。

锦书:前秦苏惠曾织锦作《璇玑图诗》,寄其夫窦滔,计八百四十字,纵横反复,皆可诵读,文词凄婉。后人因称妻寄夫为锦字,或称锦书;亦泛为书信的美称。

雁字:群雁飞时常排成“一”字或“人”字,诗文中因以雁字称群飞的大雁。

月满西楼:意思是鸿雁飞回之时,西楼洒满了月光。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意思是彼此都在思念对方,可又不能互相倾诉,只好各在一方独自愁闷着。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意思是,眉上愁云刚消,心里又愁了起来。

李清照一剪梅原文翻译及赏析

李清照一剪梅原文翻译及赏析

李清照一剪梅原文翻译及赏析

李清照一剪梅原文翻译及赏析

一剪梅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词作。此词作于词人与丈夫赵明诚离别之后,先写清秋时节与爱人别后,独上兰舟以排遣愁怀,西楼望月恨雁来无书,再以两地相思之情如同花飘零、水流东那样出之自然来说明此情无由消除,寄寓着词人不忍离别的一腔深情,反映出初婚少妇沉溺于情海之中的纯洁心灵。全词不饰雕饰,明白如话,以女性特有的沉挚情感,丝毫不落俗套的表现方式,展示出一种婉约之美,格调清新,意境幽美,称得上是一首工致精巧的别情佳作。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李清照一剪梅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参考!

一剪梅【原文】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注释】

①一剪梅:词牌名。此词牌以周邦彦所作起句有“一剪梅花万样娇”句,故取为调名。又名“玉簟秋”、“腊梅香”。重头六十字,平韵。

②金沟:御沟,御河,上有金鳌玉蝀桥,故简言之,水即沟中水。

③陈宫:陈朝宫殿。

④隋宫:隋朝宫殿。隋炀帝曾筑长堤植万柳。

⑤一晌:一转眼。晌:不多久,读若“赏”。

【译文】

荷已残,香已消,冷滑如玉的竹席,透出深深的凉秋。轻轻的脱下罗绸外裳,一个人独自躺上眠床。仰头凝望远天,那白云舒卷处,谁会将锦书寄来?正是雁群排成“人”字,一行行南归时候。月光皎洁浸人,洒满这西边独倚的亭楼。

花,自顾地飘零,水,自顾地漂流。一种离别的相思,牵动起两处的闲愁。啊,无法排除的是——这相思,这离愁,刚从微蹙的眉间消失,又隐隐缠绕上了心头。

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原文及赏析

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原文及赏析

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原文及赏析

《一剪梅》笔调清新,风格细腻,给景物以情感,景语即情语,景物体现了她的心情,显示着她的形象特征。词人移情入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耐人寻味。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原文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宋代: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译文

粉红色的荷花已经凋谢,幽香也已消散,光滑如玉的竹席带着秋的凉意。解开绫罗裙,换着便装,独自登上小船。仰头凝望远天,那白云舒卷处,谁会将锦书寄来?雁群飞回来时,月光已经洒满了西楼。

落花独自地飘零着,水独自地流淌着。彼此都在思念对方,可又不能互相倾诉,只好各在一方独自愁闷着。这相思的愁苦实在无法排遣,刚从微蹙的眉间消失,又隐隐缠绕上了心头。

注释

红藕:红色的荷花。

玉簟(diàn):光滑似玉的精美竹席。

裳(cháng):古人穿的下衣,也泛指衣服。

兰舟:这里指小船。

锦书:前秦苏惠曾织锦作《璇玑图诗》,寄其夫窦滔,计八百四十字,纵横反复,皆可诵读,文词凄婉。后人因称妻寄夫为锦字,或称锦书;亦泛为书信的美称。

雁字:群雁飞时常排成“一”字或“人”字,诗文中因以雁字称群飞的大雁。

月满西楼:意思是鸿雁飞回之时,西楼洒满了月光。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意思是彼此都在思念对方,可又不能互相倾诉,只好各在一方独自愁闷着。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意思是,眉上愁云刚消,心里又愁了起来。

李清照《一剪梅》原文+注释+译文+鉴赏

李清照《一剪梅》原文+注释+译文+鉴赏

李清照《一剪梅》原文+注释+译文+鉴赏

原文: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注释:①玉簟:光华如玉的席子。②雁字:指雁群飞时排成“一”或“人”形。相传雁能传书。

译文:

荷已残,香已消,冷滑如玉的竹席,透出深深的凉秋,轻轻脱换下薄纱罗裙,独自泛一叶兰舟。仰头凝望远天,那白云舒卷处,谁会将锦书寄来?正是雁群排成“人”字,一行行南归时候,月光皎洁浸人,洒满这西边独倚的亭楼。

花,自在地飘零,水,自在地漂流,一种离别的相思,你与我,牵动起两处的闲愁。啊,无法排除的是——这相思,这离愁,刚从微蹙的眉间消失,又隐隐缠绕上了心头。

鉴赏:

这首词作于李清照和丈夫赵明诚远离之后,寄寓着清照不忍离别的一腔深情,是一首工巧的别情词作。

词的起句“红藕香残玉簟秋”,领起全篇,上半句“红藕香残”写户外之景,下半句“玉簟秋”写室内之物,对清秋季节起了点染作用。全句设色清丽,意象蕴藉,不仅刻画出四周景色,而且烘托出词人情怀。意境清凉幽然,颇有仙风灵气。花开花落,既是自然界现象,也是悲欢离合的人事象征;枕席生凉,既是肌肤间触觉,也是凄凉独处的内心感受。起句为全词定下了幽美的抒情基调。

接下来的五句顺序写词人从昼到夜一天内所做之事、所触之景、所生之情。前两句“轻解罗裳,独上兰舟”,写的是白昼水面泛舟之事,以“独上”二字暗示处境,暗逗离情。下面“云中谁寄锦书来”一句,则明写别后的思念。接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两句,构成一种目断神迷的意境。按顺序,应是月满时,上西楼,望云中,见回雁,而思及谁寄锦书来。

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全诗注释翻译及赏析

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全诗注释翻译及赏析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宋·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注释

一剪梅,词牌名,又名“一枝花”“腊前梅”“腊梅香”“腊梅春”“玉簟秋”“醉中”等。以周邦彦《一剪梅·一剪梅花万样娇》为正体,双调六十字,前后段各六句、三平韵。另有双调六十字,前后段各六句、五平韵;双调五十九字,前段五句三平韵,后段六句三平韵等变体。红藕:红色的荷花。

玉簟(diàn):光滑似玉的精美竹席。

裳(cháng):古人穿的下衣,也泛指衣服。

兰舟:这里指小船。

锦书:前秦苏惠曾织锦作《璇玑图诗》,寄其夫窦滔,计八百四十字,纵横反复,皆可诵读,文词凄婉。后人因称妻寄夫为锦字,或称锦书;亦泛为书信的美称。

雁字:群雁飞时常排成“一”字或“人”字,诗文中因以雁字称群飞的大雁。

月满西楼:意思是鸿雁飞回之时,西楼洒满了月光。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意思是彼此都在思念对方,可又不能互相倾诉,只好各在一方独自愁闷着。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意思是,眉上愁云刚消,心里又愁了起来。

翻译

粉红色的荷花已经凋谢,幽香也已消散,光滑如玉的竹席带着秋的凉意。解开绫罗裙,换着便装,独自登上小船。仰头凝望远天,那白云舒卷处,谁会将锦书寄来?雁群飞回来时,月光已经洒满了西楼。

落花独自地飘零着,水独自地流淌着。彼此都在思念对方,可又不能互相倾诉,只

好各在一方独自愁闷着。这相思的愁苦实在无法排遣,刚从微蹙的眉间消失,又隐

隐缠绕上了心头。

赏析

这是一首倾诉相思、别愁之苦的词。这首词在黄昇《花庵词选》中题作“别愁”,是李清照写给新婚未久即离家外出的丈夫赵明诚的,她诉说了自己独居生活的孤独寂寞,急切思念丈夫早日归来的心情。伊世珍《琅嬛记》说:“易安结褵(婚)未久,明诚即负笈远游。易安殊不忍别,觅锦帕书《一剪梅》词以送之。”作者在词中以女性特有的敏感捕捉稍纵即逝的真切感受,将抽象而不易捉摸的思想感情,以素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剪梅》教学设计

一.导语设计:从今人对李清照的评价入手导入新课

“在我国词坛有一位传奇女子,她把三分泪水、七分才气凝结成篇篇妙语华章,她就是千古才女李易安,万古愁心李清照”

二.走近作者

李清照(,宋朝杰出女文学家,山东济南人,是婉约派词人,生于北宋元丰七年,逝于临安,享年七十二岁。历史上与济南历城人辛弃疾并称“济南二安”。她天资过人,再加上优裕的环境和文学的熏陶,少女时代的她就气质高贵,外美如花,内美如竹。以词著名,兼工诗文,并著有词论的李清照,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声誉,“文有李清照,武有秦良玉。”李清照主张“词,当别具一家也”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名字被用作外太空环形山的女性。后人对她的评价:“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前此太白,故称词家三李”。

有时间有话就给学生介绍

01.前期生涯

若以1127年的大变乱为界的话,李清照前后期作品有显著的区别.前期作品中,在幼年和婚后的词里可以看出李清照女性柔情的一面,反映在词里是清丽,活泼,缠绵,柔婉,仅限于闺情一类,

02.后期生涯

李清照在年轻时,北宋皇朝已濒临末日,北方的金人日强,汴京却还在歌舞升平之中,当金人南侵,皇帝投降之后 ,他们夫妇在山东无法安居.建炎元年,他们流亡到南京,由山东入苏北,渡江到金陵.这时,宋高宗已在南京登基,赵明诚到金陵后,高宗委他为湖州太守.这次流亡,对赵明诚的健康是有着损害的,他到南京的次年,就病倒了,这样拖到建炎三年,赵明诚一病不起.享年只四十九岁.

明诚死后,清照陷入悲苦的困境中 ,金兀术引大兵南侵,于建炎三年攻南京,清照又仓皇走上流亡之途.李清照走了不少地方,后来临安(杭州)光复,她才回到临安居住.

对于南渡朝廷的政治,清照是愤懑不平的.她看在眼里,发而为诗。她晚年的生活非常凄苦,其居住的地区也很流动,大致在金华的时间为多.她的暮年是孤独的,大家在山明水丽的临安享乐,我们的女词人行吟双溪,不与当时的权贵同调.

到了后期,凄凉的身世之感深刻地影响了她的创作思想,风格突变,由清丽婉约一变而为凄怆沉痛,「武陵春」词的「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声情激越,『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武陵春》),这种愁苦之词所反映的不仅是个人的情感,同时也是南渡人士辞乡别土,破国亡家的共同哀愁,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词牌名的由来

一剪梅,词牌名,亦称“腊梅香”,得名于周邦彦词中的“一剪梅花万样娇”。乃取前三字为调名。有“一朵梅花百和香”句,故又名《腊梅香》,李清照词有“红藕香残玉簟秋”句,故又名《玉簟秋》。

三、初读体会诗歌的音乐美

1.全班齐读

2.词人的丈夫新婚后不久就外出求学后,李清照填词《一剪梅》送给丈夫。古来抒写愁绪的诗句有很多,如李白的“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等。而李清照写愁却不落前人窠臼,那么她笔下的“愁”有何独特之处呢?下面我们就来认真研读作品。

提问:词的上下两阕分别侧重写什么?全词抒发词人什么感情?

明确:上阕写人物行动,下阕侧重抒情,全词抒发作者的寂寞相思之情。3.研读全词先抛出四个问题

自由讨论,找出自己最喜欢的词句并作简要分析之后教师作小结。各句的分析总结大体围绕以下方面进行:

(1).首句“红藕香残玉簟秋”交代了时令即秋季,那么作者是从那几个角度入手写秋景秋意,渲染环境的呢?

明确:视觉、嗅觉、触觉。

作者从多个角度入手描写秋意的冷落萧条,不仅刻画了四周景色,而且烘托出词人情怀。花开花落,既是自然现象,又是悲欢离合的人事象征。枕席生凉,既是肌肤触觉,也是凄凉独处的内心感受。作品首句就显示了这首词的环境气氛和感情色彩。

“红藕”“玉簟”不仅表明秋天已至,进一步发掘,它的深刻意蕴是什么呢?

以点代面。荷花既已凋谢,其他草木之花就更难见到。点明了时节,透露出秋景的冷落、萧条,而且渲染了环境气氛。

季节的变迁,还会使女词人产生丈夫离家日久的感觉使她觉得孤单寂寞。

秋天来了荷花凋谢,其实也含有青春易逝、红颜易老之意。

(2).“轻解罗裳,独上兰舟”是作者排遣寂寞的方式,但寂寞排遣得了吗?从哪个词语可以看出来?

兰舟:据《述异》记载,鲁班曾刻木兰树为舟。后用作船的美称

明确:从“独”字可以看出词人借泛舟来消愁,而过去有夫君相伴,现在却是独自一人,眼前的一切只能勾起对往事的怀念,怎能排遣得了“愁”呢?(3).研读“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句。

倒装句

提问:这句词按照逻辑顺序应怎样排列?

明确:应是“月满时,上西楼,望云中,见回雁,思谁寄锦书来”。

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体会这句词的优美意境。

词句中的“谁”显然是指自己的丈夫赵明诚,可以想见,词人因惦念游子行踪,盼望锦书到达,所以遥望云空,产生鸿雁传书的遐想。但是明月自满,人却未圆,雁子空回,锦书全无,所以有“谁寄”之叹,实际是无人寄书,心中愁绪平添一层。

4.研读下阕。这部分词人直抒胸臆,按捺不住的愁绪尽显于字里行间。(1).品味“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句。

提问:何谓“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从中我们能看到女词人与丈夫之间什么样的爱情?

明确:此句是说身在异地的丈夫和自己怀有一样的相思之情,直接点明了夫妻二人的两相恩爱,足见双方情爱之笃以及彼此信任之深。

(2).“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一句是词的主旨句,在写愁绪上有什么特点?

明确:这句词赋予愁绪以运动之感,使人仿佛看见词人眉头的若舒若蹙,而愁从眉间藏到心间,更使人领略到词人的万千愁绪,引发无限的遐想。

总结:清新典雅,温婉细腻,婉约词的代表,世人称之为“易安体”。

四、清理思路、赏析意境(意象美,意境美)

红藕香残玉簟秋

思考1:我们来看首句“红藕香残玉簟秋”——这句说的是?(主观感受还是客观感受?)

学生答。(荷花已经凋谢,它的香味也点点离散,那冷滑如玉的竹席,透出深深的秋凉。)

如果说,“红藕香残”是从客观景物来表现秋的到来,也含有青春易逝,红颜易老之意;那么,“玉簟秋”就是通过作者的主观感受——竹席生凉来表达秋的到来。也含有“人去席冷”之意。萧瑟之秋引起了作者的离情别绪一句话里把客观和主观、景和情都融化在一起了。仅简单七个字就表达了不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