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数与形》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数与形教案范文(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数与形教案范文(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数与形教案范文第【1】篇〗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上册第107页例1及相关练习。
教材分析:《数与形》是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材第八单元《数学广角》的内容。
它是教材新增的内容,其意图是让学生通过数与形的对照,探究发现图形中隐藏的数的规律,进一步体会数与形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用形来解决数的有关问题的直观性与简捷性。
并能把数形结合的思想迁移到解决其他一些实际问题,帮助学生积累经验。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自主探究体会数与形的联系,寻找规律,发现规律,并会应用规律。
过程与方法:在学生经历利用图形探究数的规律的过程,使学生加深对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的认识,充分感受数形结合在小学数学学习中的应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通过以形想数的直观生动性,体会和掌握数形结合基本的数学思想,感受数学的趣味性与魅力。
教学重点:感受数与形可以互相转化,树立数与形的结合是数学解题重要的思想方法。
教学难点:寻找和发现数与形相互转化的途径与方法。
通过数与形的转化,认识到数形结合可以使某些抽象的数学问题直观化、生动化,能够变抽象思维为形象思维。
教学学具准备:电子白板、课件。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引入新课1、出示课件复习题1、复习题2,引导学生回忆旧知,知道图形与数字有紧密的联系。
2小结:在学习中借助图形可以使问题形象化,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用数形结合的方法来找出数的规律──数与形(板书)。
二、以形助数,探究规律1、出示例1(1)课件出示例题。
(2)数一数各有几个正方形?怎样用加法算式表示正方形的个数?2、数形结合,总结规律(1)、用正方形怎样表示1+3呢?(边说边出示课件)这个图除了用1+3来算还可怎么算?(2×2)说一说2×2在哪里?(每行有2个有2行,就是2个2,即2×2,也就是22)。
(2)、小组合作,师巡视指导1+3+5又该怎么拼?请大家动手画一画。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 数与形 第2课时 》人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数与形第2课时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数的倍数概念。
2.能够用图形展示数的倍数关系。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1.掌握数的倍数概念。
2.能够用图形表示数的倍数关系。
三、教学难点1.理解和运用数的倍数概念。
2.能够灵活运用数的倍数关系解决问题。
四、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
2.板书。
3.数学练习册。
4.图形展示材料。
五、教学过程Step 1:导入1.讲解数的倍数概念,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数与图形的倍数关系。
Step 2:概念讲解1.讲解何为数的倍数,例如:2的倍数、3的倍数等。
2.通过图形展示数的倍数关系,让学生直观理解。
Step 3:练习与讨论1.学生通过练习册上的题目,巩固数的倍数概念。
2.引导学生互相讨论,分享解题思路。
Step 4:拓展应用1.提出关于实际生活中数的倍数关系的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2.引导学生思考数的倍数关系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六、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学习的重点和难点,确保学生掌握数的倍数概念。
2.引导学生复习课堂内容,留下必要的作业练习。
七、板书设计请以教案为主,不方便提供板书设计文字描述。
八、课后作业1.完成练习册上相关习题。
2.思考并记录生活中的数的倍数关系,写出自己的观察与感受。
九、延伸阅读1.《数字与图形》系列读物。
2.了解数学中的倍数概念的发展与应用。
十、教学反思1.对本节课教学效果进行总结与反思,为下节课教学做好准备。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计划,希望能够帮助到您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
若有其他需要,请随时联系我,谢谢!。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数学广角《数与形》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数学广角《数与形》教案一、教材分析1.1 教材内容概述本册教材主要包括数的认识、简单的数学推理、图形的认识等内容。
是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中重要的一环。
1.2 教材特点•知识点渗透性强•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图形呈现形式多样二、教学目标1.了解数的基本概念,掌握简单的运算规律;2.能够进行简单的数学推理,提高逻辑思维能力;3.掌握一些基本图形的性质,培养对图形的认识和观察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3.1 重点•数的认识•运算规律•数学推理3.2 难点•数学推理题目的解答•图形的性质认识四、教学内容及方法4.1 数的认识•教学内容:数的读写和数的大小比较•教学方法:可通过数轴、生活中的物品数量等形式让学生理解数的概念4.2 运算规律•教学内容:加法和减法规律•教学方法:可通过游戏、实际生活问题等让学生感受加减法的规律4.3 数学推理•教学内容:逻辑推理问题•教学方法:可通过故事情节、幻灯片等形式让学生进行逻辑推理训练4.4 图形的性质•教学内容:直线、曲线、几何图形的性质认识•教学方法:可通过几何工具、实物展示等方式让学生认识各种图形的性质五、教学过程5.1 导入通过一个引人入胜的数学问题或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5.2 讲解老师结合教材内容,对学生逐步讲解知识点,注重启发式、引导式教学。
5.3 练习设计一些简单到复杂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应用能力。
5.4 拓展针对学生不同的认知水平,设计一些拓展题目,挑战学生的思维。
5.5 总结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化记忆。
六、教学反思教学结束后,教师应对本节课进行深入反思,了解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为下一节课的教学改进做准备。
结语以上便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希望能够帮助到老师们更好地开展《数与形》教学工作。
祝愿学生在本节课中有所收获,加深对数学的理解和热爱。
小学数学数与形教案
小学数学数与形教案【篇一:《数与形》教学设计】《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数与形》教学设计【设计说明】本课时的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级上册p107数学广角——数与形。
根据教材例题的具体内容及形式,本课时在教学设计上有以下特点。
1.重视“数”“形”之间的联系,找到解题规律。
教学伊始,从观察、分析例1中图与算式的关系入手,引导学生探究算式左边的加数与大正方形右上角的小正方形和其他“l”形图形所包含的小正方形个数的关系,发现“数”“形”之间的联系,找到其中的规律,使学生在体验用形表示数的直观性的同时,学会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2.借助“数”“形”之间的关系,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例2时,从观察抽象的算式特点开始,先通过简单的计算找到得数规律,再借助多种几何图形直观验证计算过程及结果,使学生在初步了解、运用“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的同时,体验到数学的极限思想。
3.通过举一反三,培养数学能力。
在巩固练习时,充分利用教材习题,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时能举一反三地运用所学,使学生的解题能力得到培养。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认识图形和相应的数之间的联系。
2、引导学生探索规律、发现规律,运用规律提高计算技能。
3、让学生在经历猜想与验证的过程,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大胆猜想、细心验证、灵活运用的能力。
4、使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和掌握数形结合、归纳推理等基本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发现算式中蕴含的数学规律。
【教学难点】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探索规律【教学准备】ppt课件、完全相同的小正方形、方格纸【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激发未知。
认真观看屏幕上的这几幅图。
这些图让你们想到了什么?在解决问题的时候,我们只有将数与图形紧密结合起来,才能产生最直观、最美妙的效果。
我国的数学家华罗庚曾说过这样的话,投影出示,生齐读。
现在,我们就在带着华老先生的这句名言,一起走进奇妙无穷的数形世界。
(板书课题:数与形)二、自主探索,获取新知1、教学例11(1)认真观察下面的算式1+3 1+3+5①你能也写出几个这样的算式吗?②师利用图形,揭示口算秘诀。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第8单元 数学广角——数与形-第1课时 数与形(1)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第8单元数学广角——数与形第1课时数与形(1)一、教学目标1.了解数字组成的可能性和规律性。
2.掌握整数的数目与形状的关系。
3.能够灵活运用数与形的关系解决问题。
二、教学重点1.理解数字和图形之间的对应关系。
2.分析数字组成形状的方式。
三、教学难点1.探究数字和形状之间的规律。
2.综合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1.教案、教材。
2.数学工具:尺子、钢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老师出示一个由数字组成的几何图形,让学生观察,猜测数字与形状之间的联系。
引导学生思考数字如何影响形状。
2. 探究让学生自己动手尝试将一些特定数字按照顺序组合成不同的形状,例如数字“8”可以组合成“∞”形状,让学生认识数字具有多样的组合方式。
3. 讨论让学生展示自己组合的数字与形状,进行讨论和交流。
引导学生总结规律,分析数字如何影响形状的变化。
4. 拓展提出更复杂的数字与形状挑战,让学生动手尝试,进一步发现数字与形状之间的关系。
六、课堂练习1.快速找出数字组成的各种形状。
2.分析数字组成形状的规律。
3.解决实际问题,利用数字和形状之间的联系。
七、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和发现,共同探讨数字与形状的奥秘。
八、课后作业1.完成教材上相关练习题。
2.自己设计一个数字与形状的组合图形。
九、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数字与形状的联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在后续教学中,可以通过更多实际例子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数字与形状之间的内在关系,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计划,希望学生们在数字与形状的探索中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数与形创新教案(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数与形创新教案(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数与形创新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学生初步理解杠杆平衡的原理,并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实践,与人合作协调,及迁移、类推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2.经过启发、讨论和独立思考、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获得了杠杆平衡的条件,学生认识水平、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从中得到了培养。
3.学生在实验、实际操作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并通过实际应用的练习,将课内外的知识有机结合,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掌握杠杆平衡的规律。
2.教学难点:让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竹竿,棋子,塑料袋(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准备材料,导入活动:1.检查课前布置的制作工具(简单杠杆)的作业。
学生对照制作要求,自查和同组互相检查。
小黑板或媒体出示制作要求:(1)准备的竹竿长1m,尽量做到粗细均匀。
(2)在竹竿中点打孔,拴绳子时注意绳子的长度,同时注意检查拎起绳子后竹竿是否平衡。
(3)从中点处每隔8cm做一个刻度记号,尽量等距离。
拿出准备好的棋子和塑料袋。
检查大小是否一样。
2.揭示课题:有趣的平衡(板书)二、动手实践,探索规律1、活动一:探索特殊条件下竹竿保持平衡的规律:(1)如果塑料袋挂在竹竿左右两边刻度相同的地方,怎样放棋子才能保证平衡?①学生思考,回答问题。
“两边所放的棋子要同样多。
”②演示:如:左边放3个棋子,右边也必须放3个棋子,这样才能保证平衡。
(2)如果左右两边塑料袋放入同样多的棋子,它们移动到什么样的位置才能保证平衡?①学生思考,说出自己的见解。
“塑料袋挂在竹竿左右两边的刻度要相同。
”②演示。
如:左边塑料袋挂在刻度“4”的点上,右边塑料袋也要挂在刻度“4”的点上,这样才能保证平衡。
(3)小结:你有什么体会?要保证竹竿平衡:中点左边两边棋子个数相同,且所挂位置与中点,刻度(距离)要相等。
人教版六年级上数学《 数学广角——数与形》教案
《数学广角——数与形》教案以下是整理的关于人教版六年级数学《数学广角——数与形》的教案,供您参考:一、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尝试、推理等活动,发现数与形之间的联系和规律,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
2.掌握数与形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能够将抽象的数的问题转化为直观的形的问题,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观察图形,发现数与形之间的联系和规律。
2.通过实例,理解数与形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
3.运用数与形之间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掌握数与形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能够将抽象的数的问题转化为直观的形的问题。
2.难点:理解数与形之间的联系和规律,运用数与形之间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实物演示法:通过实物演示,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图形,发现数与形之间的联系和规律。
2.讲解法:通过讲解,让学生理解数与形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掌握数与形之间的转化方法。
3.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究数与形之间的联系和规律,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各种图形和实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与形之间的关系和规律。
五、教学步骤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图形和数字,引导学生观察它们之间的联系和规律,从而引入本课的主题《数学广角——数与形》。
2.新课学习:(1)通过实例,让学生观察图形,发现数与形之间的联系和规律。
例如,展示一个直角三角形和一个正方形,让学生观察它们的边长和面积之间的关系。
(2)通过讲解和实例展示,让学生理解数与形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
例如,讲解一个函数图像和一个统计图的关系,让学生理解如何将抽象的数的问题转化为直观的形的问题。
(3)通过小组讨论和实例分析,让学生掌握数与形之间的转化方法。
例如,让学生讨论一个数学问题的解法,通过画图或举例的方式将抽象的数学问题转化为直观的图形问题。
六年级《数与形》教学设计
六年级《数与形》教学设计六班级《数与形》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观测、查找图形的特点,结合图形从不同角度观测得出数学规律。
〔二〕、过程与方法应用“数形结合”,训练和培育数学推理技能和解决问题技能。
〔三〕、情感立场价值观通过以形助数的直观生动性,体会数形结合,感受数学的趣味性。
教学重点借助数形结合来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从不同角度观测得出数学规律,借助数形结合这个载体,敏捷解决数学问题。
教学预备老师:三幅贴图、多媒体课件。
同学:三张题卡教学过程一、激趣揭题师:以同学们喜爱玩魔术激趣,请生说出从1开始的连续奇数相加的算式,师很快说出得数,这其中肯定有神秘。
通过今日的学习,就会知道这其中的神秘。
今日我们一起来讨论“数与形”,揭示课题并板书。
二、新授1、整体观测,初步感知。
师:这么多连续奇数相加,我们怎么样讨论其中的规律呢?生答师引导同学从较小的数开始讨论起。
师在黑板上出示三幅图。
师:认真观测三幅图,分别说说每幅图是有几个小正方形组成的?后面的图形与前面的.图形中小正方形的个数有什么样的关系?你能用一道加法和一道乘法算式表示每幅图中小正方形的个数吗?,师:小组合作沟通。
小组汇报,说明理由。
生1:第二幅图比第一幅图多3个,第三幅图比第二幅图多5个。
生2:发觉第一幅图有1个小正方形,第二幅图左边一个小正方形,和3个小正方形正好拼成一个每行每列都是2的大正方形,加法算式是1+3是4,乘法算式是2乘2,也就是2的平方等于4,第三幅图,分别用1个、3个、5个小正方形正好能拼成每行每列都是3的大正方形,加法算式1+3+5等于9,乘法算式3乘3就是32等于9,所以1=12,1+3=22,1+3+5=32。
同学汇报的同时老师在相应的图下面板书加法和乘法算式。
师:同学们不仅能用一个数表示每幅图小正方形的个数,而且还能用加法和乘法算式来表示这组图的规律。
2、开展想象,发觉规律师:想象一下,图4会是什么样子的?一共有几个小正方形?列出一道加法算式和一道乘法算式,请生在第一张题卡上画一画,算一算。
人教版数学六上《数学广角——数与形》教案
人教版数学六上《数学广角——数与形》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数与形的关系,了解数学中的基本图形及其性质。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类、概括和推理的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运算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数与形的关系,基本图形的性质。
难点:通过实例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深入理解数与形之间的联系。
三、教学内容1. 数学广角——数与形1.数的表达:了解数的表达方法,如阿拉伯数字、罗马数字等。
2.图形的种类:认识常见的图形,如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圆等。
3.图形的性质:掌握各种图形的性质,如周长、面积等。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本节课将从生活中的实际情况入手,引导学生从中发现数与形之间的关系。
老师可通过展示一些实际图形和数字的场景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第二步:讲解1.介绍数的表达方法,让学生了解不同的数字表示方式,例如罗马数字的特点和用法。
2.讲解常见图形的性质,让学生了解不同图形的特点及其应用领域。
第三步:练习1.利用课堂练习册中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其实际运用数学的能力。
五、课堂反馈通过课堂练习和讨论,教师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和反馈,发现学生的问题并及时进行纠正,确保每位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教学延伸教师可引导学生开展一些拓展学习,例如组织几何图形的剪纸活动,设计与数学相关的手工制作等,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七、教学总结本节课主要介绍了数与形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掌握了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并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动手能力。
希望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的美妙之处,进一步提高数学学科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案内容,希朋信息中华每位学生都能有所收获。
祝愿学生们学习进步,数学进步!。
《数与形》教学设计
《数与形》教学设计这是一篇由网络搜集整理的关于《数与形》优秀教学设计范文的文档,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数与形》优秀教学设计范文篇1教学目标:1、体会数与形的联系,进一步积累数形结合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意识。
2、体验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价值,激发学生用数形结合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兴趣,感受数学的魅力。
3、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和掌握数形结合、归纳推理等基本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难点:积累数形结合数学活动经验,体验数学思想方法的价值,激发兴趣。
教学准备:课件,不同颜色的小正方形。
学具准备:不同颜色的小正方形,吸铁板,作业纸。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出示课题教师:最近老师发现,我有一项非常神奇的本领。
什么本领呢?我发现只要从1开始的连续奇数相加,比如,1+3,1+3+5……像这样的算式,我都算得特别快。
你们信吗?教师:不信也没关系,我们现场来比一比。
师生比赛,看谁算得快。
教师:这个方法快吗?你们想不想也像老师一样算得快呢?教师:老师给你们一点点提示,我是借助图形发现这个方法的,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数与形(板书)。
【设计意图】从谈话导入,通过设置悬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顺理成章地引出课题。
二、动手实践,以形解数1、教师:我先根据算式中的加数拿出若干个图形。
比如,1+3,我就先拿一个小正方形,再拿三个小正方形(贴在黑板上),我发现这些数量的小正方形刚好可以拼成一个大正方形,那我就把它们拼成一个大的正方形。
教师:接着,我观察图形和算式之间的关系,就发现了可以快速算得结果的方法,你们想不想自己试试看?教师:先来两个加数的,再来三个加数的。
请同学们在小组内先完成第一步,再完成第二步,看看哪个小组最先发现老师的方法。
2、小组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3、学生汇报,全班交流分析。
先讨论1+3,再讨论1+3+5。
教师:根据同学们的汇报,大家认为1+3=22,1+3+5=32。
除了这两组同学的汇报,你们还有其他发现吗?学生:算式中加数的个数是几,和就等于几的平方。
数与形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第1篇一、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数与形(107页例1)二、教材分析数形结合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数学思想,把数与形结合起来解决问题,可使复杂的问题变得更简单,使抽象的问题变得更直观,数与形密不可分,可用数来解决形的问题,也可用形来解决数的问题。
本课时是使学生通过数形的对照,利用图形直观形象的特点探索出从1开始的连续奇数之和与正方形数的关系,表示出数的规律。
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通过解决问题体会到数与形的完美结合。
三、学情分析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已具备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但仍以形象思维为主,教材在小学中年级的数学教学中,已经逐渐借助推理与知识迁移来完成,并结合教材挖掘、创造条件开始渗透数形结合思想。
进入中高年级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已有一定发展,为了使学生更直观的理解知识,同时又满足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因此本节教材在编排上体现了先数后形的顺序,把形象真正放在支撑地位,从而为培养学生的逻辑能力而服务。
四、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发现图形中隐藏着的数的规律,并会应用所发现的规律;使学生会利用图形来解决一些有关数的问题;2、数学思考: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想、验证、思考、归纳、合作等活动,发现图形中隐含着数的规律,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思想意识,体会和掌握数形结合、归纳推理等基本的数学思想;3、问题解决:使学生能够借助形解决一些与数有关的问题,使学生建立通过数形结合方法解决数学问题的意识,掌握数形结合解决简单问题的方法;4、情感态度:培养学生通过数形结合来分析思考问题,从而感悟数形结合思想,体验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价值,激发学生用数形结合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兴趣,感受数学的魅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借助“形”感受与“数”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探索、发现规律,培养学生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在探究过程中积累基本的活动经验,感悟数形结合、归纳推理的数学思想。
六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数与形》集体备课教案
六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数与形》集体备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数与形的关系,认识数学中的图形美感。
2.能够灵活运用图形的特征进行问题解答,培养数学推理能力。
3.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数与形的关系。
2.图形的分类及特征。
三、教学重点1.数与形之间的联系。
2.图形的特征及分类。
四、教学难点1.运用数与形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2.通过图形特征进行逻辑推理。
五、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
2.课堂练习题。
3.计算器、尺子等教学辅助工具。
六、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讨论数与形之间的关系,引发学生的兴趣。
2. 学习新知(30分钟)(1)数与形的关系•示范几个数与形相关的实例,让学生感受数学中的图形美感,引导学生探索数与形之间的联系。
(2)图形的分类及特征•讲解不同图形的分类及特征,让学生学会通过特征来识别图形。
3. 练习与讲评(40分钟)•让学生针对所学知识进行练习,并及时进行讲评,引导学生掌握数与形的应用方法。
4. 拓展应用(15分钟)•引导学生展示自己通过数与形关系解决问题的方法,鼓励学生发散思维,探索更多的应用场景。
5. 总结与反馈(10分钟)•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强化学生对数与形关系的理解,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为下一步教学做准备。
七、课后作业1.完成课堂练习题。
2.思考并记录三个生活中与数学相关的实例。
3.查找三个关于数与形之间联系的案例并进行归纳总结。
八、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数与形之间的联系引起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并培养了他们对图形美感的认知。
但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加强实例的引导,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数与形的关系,提高课堂互动性。
九、教学延伸可以邀请学生参观数学与艺术相关的展览,或者进行户外数学与形的联合探索活动,进一步拓展学生对数学概念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以上是本节课的备课教案,希望能够帮助教师在教学中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数学广角——数与形的关系,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数与形》教学设计含反思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数与形》教学设计含反思【教学内容】人教版部编教材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数与形》第107页的例1。
【教材分析】教材以“1+3+5+7+…+(2n-1)=n²为例,通过数与形的对照,利用正方形图直观形象的特点来表示数的规律,引导学生在正方形图的拼摆中,直观理解“正方形数”或“平方数”的特点,让学生充分认识和利用数与形的结合,解决一些有趣的数学问题,同时为后续的学习积累基本的活动经验。
【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活动,帮助学生借助“形”来直观感受与“数”之间的关系。
2.体会有时“形”与“数”能互相解释,并能借助“形”解决一些与“数”有关的问题。
3.培养学生通过数与形结合来分析思考问题,从而感悟数形结合的思想,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与形之间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知识的奥妙,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活动,帮助学生借助“形”来直观感受与“数”之间的关系,结合具体实例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难点:体会有时“形”与“数”能互相解释,并能借助“形”解决一些与“数”有关的问题。
【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1)师:同学们,在上这节新课之前我们先来一场比赛,看看哪个同学计算能力强,举手速度快。
答对题目的同学有小礼品奖励。
(顿时全体学生目不转睛盯着老师的课件,等待老师出题)。
课件出示1+3=生:4师:哈哈,虽然这道题简单,但是你的速度是最快的。
(赠送小礼品)其他没有抢到答题机会的同学别灰心,后面还有,我们继续!课件出示1+3+5=生:9(赠送小礼品,由于刚开始的题目简单,同学们都不想错失机会,课堂气氛活跃。
)师:我们继续!(还未出示题目,已有几个学生举手了。
)你是怎么知道老师的题目?莫非你偷看了我的课件?(微笑着说)生:第一题是1+3=,第二题是1+3+5=,我想第三题可能是1+3+5+7=,上一个同学已经算出1+3+5=9,我在9的基础上再加上7就等于16师:非常好,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成功得更快。
2023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数与形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数与形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数与形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内容:教材第15~16页的例4和第16页的试一试、练一练,完成练习三第1~3题。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和实践活动,了解圆柱体积〔包括容积〕的含义,进一步理解体积和容积的含义。
2.经历类比猜测验证说明的探索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的进程,掌握圆柱体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圆柱的体积,并会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引导学生探索和解决问题,渗透、体验知识间相互转化的思想方法。
重点难点:掌握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资源:ppt课件圆柱等分模型教学过程:一、联系旧知,设疑激趣,导入新课。
1.呈现例4中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的直观图。
2.提问:这几种立体的体积你都会求吗?你会求其中哪些立体的体积?启发:大家想不想知道圆柱的体积怎样计算?猜测一下:圆柱体积的大小与什么有关?怎么算?3.引入:我们的猜测对不对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索一下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教学例41.观察比拟引导学生观察例4的三个立体,提问⑴这三个立体的底面积和高都相等,它们的体积有什么关系?⑵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一定相等吗?为什么?⑶圆柱的体积与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可能相等吗?为什么?2.实验操作⑴谈话:大家都认为圆柱的体积与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可能是相等的,而且都等于底面积乘高。
那用什么方法验证呢?让学生在小组中说说自己的想法。
提醒:圆的面积公式是怎么推导出来的?我们能不能将圆柱转化成长方体呢?⑵提出要求:你能想方法把圆柱转化成长方体吗?各小组说出自己的想法,有条件的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圆柱,操作一下。
⑶讨论交流:如果把圆柱的底面平均分成16份,切开后能否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操作教具,让学生观察。
引导想像:如果把底面平均分的份数越来越多,结果会怎么样?演示一组动画〔将圆柱底面等分成32份、64等份、128等份〕课件演示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拼成的立体会越来越接近长方体。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8 数学广角——数与形》教学设计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8 数学广角——数与形》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8 数学广角——数与形》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中的一章,主要内容包括数与形的概念、关系以及运用。
本章通过具体实例,使学生感受数与形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思想。
教材内容由浅入深,环环相扣,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数与形有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对数与形的内在联系理解不够深入,运用数形结合思想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
此外,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存在差异,需针对不同学生制定合适的教学策略。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数与形的概念、关系,学会运用数形结合思想解决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过程,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思想,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的趣味性与魅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数与形的概念、关系,数形结合思想的运用。
2.难点:对数形结合思想的理解,以及在实际问题中的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趣味故事等引发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思考。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六. 教学准备1.教材、课件:准备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材及相关课件。
2.教学工具:准备黑板、粉笔、投影仪等教学工具。
3.练习题:准备与本节课相关的基础练习题和拓展练习题。
4.实物模型:准备一些与数与形相关的实物模型,如立方体、圆柱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趣味故事、生活实例等方式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如讲述“毕达哥拉斯与勾股定理”的故事,让学生感受数与形的联系。
2.呈现(10分钟)展示教材中的例题和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发现数与形的内在联系。
六年级上册数学数与形教学设计
篇一:六年级数学数与形教案《数与形》教学预设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八章数学广角——数与形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实例初步理解数与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2、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探索规律,帮助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与形之间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知识的奥妙,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1、结合具体实例理解数与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2、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探索规律,帮助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启发法,探讨法。
教具准备:挂图,教学ppt。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提问:平时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过困难吗?你是怎样解决的呢?学生自由谈论自己的解决办法。
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小结:说得很好,你们在遇到困难时都能勇敢面对,并且想方设法去解决。
那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解决问题,看看大家是否能像自己说的那样去做。
2、设疑。
(1)按规律填空:1 5 10 15 20 ()○2 13610()○3 2 3 5 6 9 10 14 15 ()()○(2)计算:100+101+102+103+…+2014=()(3)填空:(出示挂图)小明用吸管和图钉钉三角形形状(如图,线段表示吸管,黑点表示图钉)。
如果小明钉100个三角形,那么又需要_____个图钉和_____根吸管。
3、教师小结:以上问题,如果用常规方法,解决起来会很困难和繁琐,但是如果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就能使问题更简便。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数形结合的方法。
4、板书:数形结合二、探索新知(一)学习例题1——数转为图形。
1、计算。
1+3=()1+3+5=()1+3+5+7=() 1+3+5+7+9+11+13+15+17+19=()观察这些算式中的加数有什么特点?(连续自然数)2、观察一下,上面的图和下面的算式有什么关系?把算式补充完整。
1=()21+3=()2 1+3+5=()23、ppt展示以上图形和算式之间的联系。
4、小结规律。
5、巩固练习。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数与形》教学设计
《数与形》教学设计――基于课中微课应用【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107页例1。
【教材分析】《数与形》是本册教材第八单元《数学广角》的内容。
其意图是让学生通过数与形的对照,探究发现图形中隐藏的数的规律,进一步体会数与形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用形来解决数的有关问题的直观性与简捷性。
并能把数形结合的思想迁移到解决其他一些实际问题,帮助学生积累经验。
【设计理念】数形结合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数学思想,把数与形结合起来解决问题,可使复杂的问题变得更简单,使抽象的问题变得更直观。
在基于微课应用的教学中,学生通过想一想、摆一摆、算一算、议一议,发现图形中隐藏的数的规律,用发现的规律来解决一些有关数的问题,在练习中,学生利用数形对照,观察图的变化规律,并探究数的变化规律,体验数与形的对应关系,互相印证结果,感受数学的魅力。
并利用微课拓展,深化体验和掌握数形结合、归纳推理、渗透极限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导学并观看微课,自主探究发现图形中隐藏着数的规律,会应用所发现的规律。
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体验借助“形”感受与“数”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思想解决问题。
3、初步掌握“化形为数,以数解形”的数学思想。
渗透化繁为简、归纳推理、极限等基本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借助“形”感受与“数”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体会“化形为数,以数解形”教具学具:微课课件、颜色不同的小正方形若干、操作单等。
【课前谈话】大家好,很高兴又和同学们上数学课了。
既然是上数学课,那先我们来聊点数学的话题吧!师:说到“数”你想到了哪些数?说到“形”你又能想到什么呢?(预设)生1:说到“数”想到了:数字、算式、方程、数对………(预设)生2:说到“形”想到了:线、线的关系、平面图形、表格………师:看到这些数,你能猜想到什么形?(预设)数字:1、2、3 算式:6×6=62师:看到这些形,你能猜想到什么数呢?(一条线段AB,一个表格)师:大家以说的真好,猜想能力真强。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数与形》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与形》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六年制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数与形》,107页例1,108页做一做第2题。
【教学目标】1、经历从审题、分析、理解、操作、归纳总结并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总结并应用规律,体会归纳推理等数学思想。
2、通过以形解数和以数解形体会数与形的联系,积累数形结合解决问题的经验,培养数形结合的应用意识。
3、通过回顾数形结合的例题和拓展数形结合的知识面,体会数形结合思想的价值,受数学的魅力。
【教学重点】体会数形结合思想的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数学形结合的魅力。
【教学难点】数形结合,理解应用。
【教学过程】一、实物引入,体验数形先天联系。
1.欣赏一幅图片(花坛)。
师:你看到了什么?请用一句话来描述清楚花坛的数量和形状。
生:一个正方形花坛2.从数学的角度观察描述实物,体验数---形---物之间的天然联系。
这节课我们就从数形结合的角度解决问题,感受数与形的魅力。
二、操作探究,体验数形结合思想价值。
(一)经历问题解决过程,寻找规律,以形助数。
出示问题:从1开始的n个连续奇数相加的和是?1.分析条件,明确问题。
师:请全体同学齐读问题(从1开始的n个连续奇数相加的和是)。
先请同学没思考,问题给出了哪些限制条件?然后与小组成员讨论问题中给出了哪些需要关注的条件?看看你们的关注点是否相同。
(从1开始,n个,连续,奇数相加和)并适当点出“连续奇数”“和”分别指的是什么?“连续奇数”——1、3、5、7、、9、11、13、17、19(全班回顾20以内奇数)“和”指的是相加,合起来的意思。
师:明确的分析条件的过程是深入审题的过程,接下来我们才能顺利解决问题,解决这个问题过程中,你感觉最让你觉得有困难的是哪个条件?你想向老师问一个什么问题?生:n个是多少个?2.假设举例,探究规律。
师:n是用字母表示(代替)的一个未知数,n可以是任何一个整数,n可以是1、2、3、4、5、6……无限大。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数与形》教学设计
《数与形》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P107例1。
【教材分析】《数与形》是本册教材第八单元《数学广角》的内容。
作为教材新增的内容,我们考虑最多的还是目标的定位问题。
按照传统的教学,例1以及后面编排的几道习题都属于思考题甚至竞赛题,是供学有余力的学生学习的,对普通学生来说要求偏高。
现在教材作为例题编写,在教学中究竟该达到怎样的要求?我们把握不定。
尽管在以前的学习中,曾经出现过一些有关数与形的练习,学生结合“形”来分析问题有一定的基础。
如在第一学段要求学生通过观察形,发现其中的一些规律,并解决简单的问题。
但纵观教材并没有系统的教学数与形结合的内容,所涉及的练习也比较分散。
因此,我们理解的这节课的意图是:试图通过一道特殊的从1开始的几个连续奇数相加的和等于加数个数的平方,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与形之间的内在联系,借助“形”沟通的从1开始的几个连续奇数相加的和等于加数个数的平方的关系。
并能把数形结合的思想迁移到解决其他一些实际问题,帮助学生积累经验。
一、教材要突出的几个特点1、发现加数的特点:从1开始、连续的奇数、相加。
2、等差数列1+3+5+7+9的加数个数与正方形数(平方数)的联系;在利用数形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累基本的活动经验,培养基本的数学思想。
二、体现几个思想1、引导学生数形结合,相互印证。
形的问题中包含着数的规律,数的问题也可以用形来帮助解决。
例1.让学生通过解决问题体会数与形的这种完美结合,可以让学生寻找图形中所包含的数的规律。
通过数与形的对应关系,户型印证结果,感受数学的魅力。
2、使学生感受用形来解决数的有关问题的直观与简捷性。
3、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探索数与形的通用模式。
小学阶段,虽然不要求写出一个数列的通式,但可以通过数形结合的方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数列的通用模式。
【我的思考】如何结合教学内容,使学生在问题解决的完整过程中,体验数与形的相互作用,实现数形认识上的跨越?【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发现数的问题可以用形来帮助解决,图形中隐藏着的数的规律,并会应用所发现的规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广角—数与形
教学内容: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107页例1,第108页的做一做及练习二十二的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自主探索图形中隐藏着的数的规律的活动,帮助学生借助“形”来直观感受与“数”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
自主探索图形中隐藏着的数的规律,会利用图形来解决一些有关数的问题,并学会应用所发现的规律。
教学难点:
体会和掌握数形结合、归纳推理的基本数学思想。
教具学具:
课件、小正方形塑料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趣引新
1. 画图表示
32×21
2. 利用线段图理解分数应用题
张东看一本故事书,他读了35页,还剩 72
没读,这本故事书共有几页?
师:在这里,分数乘法的意义一目了然,已经读的页数和总页数之间的数量关系被清楚的表示出来。
数与形密不可分,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数与形。
(板书课题 数与形)
[设计意图:给出图形和算式之间的关系问题,感受数形结合的作用,揭示课题。
]
二、探究实践,发现规律
1.借数摆形,借形解数。
师:请看老师手上的小正方形,可以用什么来表示?
生:1
师:再给3个小正方形,现在一共有几个?可以摆成什么形状?
生:4个,正方形
师:我们把它摆成一个正方形,同学们能用什么算式来表示?
生:1+3 生:2×2
师:说说你怎么想的?2×2可以写成2的平方,1+3=2的平方
师: 再给5个小正方形,现在一共是几个?可以把它拼成什么形状?
生: 9个正方形
师:能用什么算式表示? 生:1+3+5 生:3×3 =3 的平方
师:同学们猜一猜,接下来老师会再给你们几个小正方形?为什么?
生:7个,每一次都比前一次多给两个。
师:这个同学观察的真仔细,再拿出7个小正方形拼一拼。
算式是?
生:1+3+5+7 生:4的平方
2.总结规律
师:请同学们观察算式并说说这些算式有什么特点?
1=(1) 2
1+3=(2)2
1+3+5=(3) 2
1+3+5+7=(4)2
生:都有1 生:都是奇数
师:可以说的更准确一点吗?像1、3 、5 、7 这样的相邻奇数,我们把它叫做连续奇数。
生:有几个奇数相加就是几的平方,4个从1开始的连续奇数等于4的平方。
总结:从1开始的连续奇数的和就等于加数个数的平方。
(齐读两遍)
[设计意图:让部分学生亲自动手操作,通过摆图形得出算式,学生在动手摆的过程中,经历了将数转化为形的过程,体验了数与形的联系,探索发现简便算法,感受成功的乐趣。
]
三、拓展思维,应用新知
1.基础练习
学了这么多,你们会用了吗?让我们来试一下吧?
1+3+5+7=
1+3+5+7+9+11+13=
=9的平方
2.变式练习
1+3+5+7+5+3+1=
1+3+5+7+9+11+13+11+9+7+5+3+1=
[设计意图:练习是检验新知掌握熟练程度的最好途径,通过此题反馈学生对新知的掌握程度。
]
四、从不同的角度,感知规律
1.下面每个图中各有多少个红色小正方形和多少个蓝色小正方形?(p108做一做2)
红色: 1 2 3 4
蓝色: 8 10 12 14
照这样接着画下去:
(1)第6个图形有( )个红色小正方形,()个蓝色小正方形;
(2)第10个图形有( )红色小正方形,( )个蓝色小正方形。
五、回顾反思,总结提升
学习了这节课,你对“数”与“形”有什么感受?
同学们说的非常好,正如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所说(课件),数缺形时少直观,形少数时难入微,数形结合百般好,隔离分家万事休。
可见数形结合是我们数学的学习是很重要的方法。
板书设计
数与形
从1开始的连续奇数的和就等于加数个数的平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