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语文三维目标教案
语文三维目标的教案模板
语文三维目标的教案模板
以下是一个包含语文三维目标的教案模板,可以根据具体的课程内容和教学目标进行调整和修改。
教案标题:《课程名称》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掌握……知识,能够运用……技能。
2.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学习活动),提高……(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形成……意识,培养……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重要知识点)。
2.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运用……(知识或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探究法等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通过……(导入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课主题。
2. 讲授新课:讲解……(知识点),通过实例、演示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
3. 课堂练习:设计……(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6. 布置作业:布置……(作业内容),让学生在课后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反馈和教学效果,对教学进行反思和调整,以提高教学质量。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带三维目标)
四年级人教版下册语文教案
全册备课
一、学情分析
本班存在的问题:学习成绩两极分化,其中优生较多,可后进生也较多,(如姜玉凤、张堡城、张洪建等)时有不及格的现象发生,这与他们的基础差、家庭教育懈怠、学习习惯差有着密切的关系。
本学期,仍将写作、阅读做为重点之重,尽心辅导,力求质量为先,面向全体学生,以训练促思维,促语文水平的提高,并与各科老师携手共同提高学生的成绩,以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二、教材分析
本册共有课文32篇,其中精读课文17篇,略读课文15篇;教材后面还附有8篇选读课文,共40篇。
教材设计了8个专题。依次是:走遍千山万水、以诚待人、大自然的启示、战争与和平、热爱生命、田园生活、执著的追求、故事长廊。其中第三单元“大自然的启示”和第六单元“田园生活”还安排有综合性学习内容,使专题的学习内容与形式更加丰富多彩。
每个专题单元包括导语、课例和语文园地三大部分。每组开头的导语点明本组的专题,并提示学习要求。课例由4篇课文组成,其中精读课文2—3篇,略读课文1—2篇,精读课文后有思考练习题,略读课文前有一段连接语,将前后课文连接起来,并提示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根据教学的需要,在一些课文后面安排有“资料袋”或阅读链接,以提供课文的背景资料,并丰富学生的阅读。
语文园地由5个栏目组成,其中有4个固定栏目:“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另有“宽带网”“趣味语文”“展示台”或“成语故事”,这四项内容分别在全册8个语文园地中各安排两次。
三、教学目标
1.认字200个,会写200个,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带三维目标)
四年级人教版下册语文教案
全册备课
一、学情分析
本班存在的问题:学习成绩两极分化,其中优生较多,可后进生也较多,(如姜玉凤、张堡城、张洪建等)时有不及格的现象发生,这与他们的基础差、家庭教育懈怠、学习习惯差有着密切的关系。
本学期,仍将写作、阅读做为重点之重,尽心辅导,力求质量为先,面向全体学生,以训练促思维,促语文水平的提高,并与各科老师携手共同提高学生的成绩,以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二、教材分析
本册共有课文32篇,其中精读课文17篇,略读课文15篇;教材后面还附有8篇选读课文,共40篇。
教材设计了8个专题。依次是:走遍千山万水、以诚待人、大自然的启示、战争与和平、热爱生命、田园生活、执著的追求、故事长廊。其中第三单元“大自然的启示”和第六单元“田园生活”还安排有综合性学习内容,使专题的学习内容与形式更加丰富多彩。
每个专题单元包括导语、课例和语文园地三大部分。每组开头的导语点明本组的专题,并提示学习要求。课例由4篇课文组成,其中精读课文2—3篇,略读课文1—2篇,精读课文后有思考练习题,略读课文前有一段连接语,将前后课文连接起来,并提示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根据教学的需要,在一些课文后面安排有“资料袋”或阅读链接,以提供课文的背景资料,并丰富学生的阅读。
语文园地由5个栏目组成,其中有4个固定栏目:“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另有“宽带网”“趣味语文”“展示台”或“成语故事”,这四项内容分别在全册8个语文园地中各安排两次。
三、教学目标
1.认字200个,会写200个,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9-12章含三维目标
二、读一读:
1.用各种形式朗读词语,说说这些词语有什么特点?
2.交流词语意思。
3.选词说话。
4.学习古诗:反复朗读体会诗意,通过想象体会意境。
过程与方法:
整体感知课文,以读促悟。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诗歌来增进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热爱太阳、热爱生活的情感,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诗意,体会和感受诗人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精神。
2.背诵课文课前准备:布置每个学生搜集与纪念日相关的资料。
教学时间:2课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学习“开卷有益”中的两篇文章。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了解短文内容,提高阅读和理解能力。
教学难点:
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作者表达的中心。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摘录笔记:
1.学生齐读词语,交流“清净、一刹那”的意思,并用这两个词语练习说话。
(2)你注意到日落刮风、下雨、叶落等自然现象的变化过程吗?可以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的写法,写一段话,描述一种变化中的自然现象。
板书设计:
语文天地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阅读短文,了解内容。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
人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学)案(带三维目标)
四年级人教版下册语文教案
全册备课
一、学情分析
本班存在的问题:学习成绩两极分化,其中优生较多,可后进生也较多,(如姜玉凤、堡城、洪建等)时有不及格的现象发生,这与他们的基础差、家庭教育懈怠、学习习惯差有着密切的关系。
本学期,仍将写作、阅读做为重点之重,尽心辅导,力求质量为先,面向全体学生,以训练促思维,促语文水平的提高,并与各科老师携手共同提高学生的成绩,以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二、教材分析
本册共有课文32篇,其中精读课文17篇,略读课文15篇;教材后面还附有8篇选读课文,共40篇。
教材设计了8个专题。依次是:走遍千山万水、以诚待人、大自然的启示、战争与和平、热爱生命、田园生活、执著的追求、故事长廊。其中第三单元“大自然的启示”和第六单元“田园生活”还安排有综合性学习容,使专题的学习容与形式更加丰富多彩。
每个专题单元包括导语、课例和语文园地三大部分。每组开头的导语点明本组的专题,并提示学习要求。课例由4篇课文组成,其中精读课文2—3篇,略读课文1—2篇,精读课文后有思考练习题,略读课文前有一段连接语,将前后课文连接起来,并提示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根据教学的需要,在一些课文后面安排有“资料袋”或阅读,以提供课文的背景资料,并丰富学生的阅读。
语文园地由5个栏目组成,其中有4个固定栏目:“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另有“宽带网”“趣味语文”“展示台”或“成语故事”,这四项容分别在全册8个语文园地中各安排两次。
三、教学目标
1.认字200个,会写200个,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会使用字典、词典,有独立识字的能力。能用钢笔熟练书写正楷字,用毛笔临摹字帖。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含三维目标)
1古诗词三首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
过程与方法:学习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词的意思。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
1.品味诗句,指导背诵,积累语言。
2.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江南山水的特点,激发爱美的情感。
教学难点:
理解诗句句意
教学准备:把古诗写在小黑板上,学生收集与课文相关资料。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独坐敬亭山》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祖国的千山万水是那么多姿多彩,那奔流不息的江河,那连绵起伏的丘陵,那直插蓝天的雪峰,那辽阔的草原……真是江山如画。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首先让我们到安徽省宣州市郊去游览“敬亭山”。(板书课题)
二、学习课文
(1)出示小黑板,全班齐读古诗正音
(2)复习学习古诗方法:
解诗题,知作者。
抓字眼,明诗意。
多诵读,悟诗情。
(3)解诗题,知作者
1.独:独自一人。题意:独自一人坐着看敬亭山。
2.李白:李白(701-762),字太白,后人称为诗仙,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写了大量歌颂祖国河山、揭露社会黑暗和蔑视权贵的诗歌。他的诗对后人有深远的影响。
(4)抓字眼,明诗意
1.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古诗
①读诗,找出不理解的词语。
②结合上下诗句理解词语意思。
③自己弄不懂的地方和四人小组交流讨论。
2.检查合作学习情况
①指名读
②汇报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众鸟:鸟儿们;高飞尽:都飞远了(孤帆远影碧空尽)
孤云:孤独的白云(孤帆远影碧空尽);独去闲:独自飘来飘去悠闲自在。
人教版四年级小学下语文全册教案带三维目标1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1、古诗词三首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学会诗词中出现的生字,能结合注释理解词义。背诵这三首古诗词,默写前两首。
(二)过程与方法:能结合插图,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诵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古诗词的韵律美,语言美。
重点难点
品位诗句,指导朗诵,积累语言。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江南山水的特点,激发爱美的情趣。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整体诵读古诗三首
1、自由读古诗,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2、指名朗读古诗,听听是否读得既正确又通顺。
3、借助诗文注释,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⑴敬亭山:你能说说古诗的题目是什么意思吗?
⑵作者是唐代的李白:那你能背一首李白写的古诗吗?
⑶景物描写:众鸟、孤云、敬亭山
二、分步解读,感悟诗情
1、学习“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⑴、画一画这两句。
⑵、理解“众鸟”:说一说为什么画好多只鸟?
⑶、理解“孤云”:说一说为什么只画一片云?
⑷、理解“尽”和“去”:看一看老师的画面(空白的画面)。
⑸、品析:
并不是同学们画错了,而是作者所要表现的是动态的画面,而我们所画的是静止的画
面,可见作者用字的精妙。
过渡:众鸟飞走了,孤云离去了,现在只剩下诗人李白一个人了,难怪题目里是──“独”坐敬亭山。
2、品读“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⑴、悟:原本陪伴在李白身边的景物都离李白远去了,李白看起来非常?(板书:独)
⑵、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读出孤独的味道:
过渡:前两句看起来李白很孤独,后两句还是写孤独吗?难道李白心里真的很孤独吗?读后两句。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带三维目标)1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1、古诗词三首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学会诗词中出现的生字,能结合注释理解词义。背诵这三首古诗词,默写前两首。
(二)过程与方法:能结合插图,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诵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古诗词的韵律美,语言美。
重点难点
品位诗句,指导朗诵,积累语言。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江南山水的特点,激发爱美的情趣。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整体诵读古诗三首
1、自由读古诗,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2、指名朗读古诗,听听是否读得既正确又通顺。
3、借助诗文注释,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⑴敬亭山:你能说说古诗的题目是什么意思吗?
⑵作者是唐代的李白:那你能背一首李白写的古诗吗?
⑶景物描写:众鸟、孤云、敬亭山
二、分步解读,感悟诗情
1、学习“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⑴、画一画这两句。
⑵、理解“众鸟”:说一说为什么画好多只鸟?
⑶、理解“孤云”:说一说为什么只画一片云?
⑷、理解“尽”和“去”:看一看老师的画面(空白的画面)。
⑸、品析:
并不是同学们画错了,而是作者所要表现的是动态的画面,而我们所画的是静止的画面,可见作者用字的精妙。
过渡:众鸟飞走了,孤云离去了,现在只剩下诗人李白一个人了,难怪题目里是──“独”坐敬亭山。
2、品读“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⑴、悟:原本陪伴在李白身边的景物都离李白远去了,李白看起来非常?(板书:独)
⑵、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读出孤独的味道:
过渡:前两句看起来李白很孤独,后两句还是写孤独吗?难道李白心里真的很孤独吗?读后两句。
教学目标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三维目标及说明
一、教学内容分析
第二单元主题是“创新”,由一组体现思想观念的课文和习作练习组成,包括《苹果里的五角星》《最佳路径》《人类的“老师”》、习作二和练习二这五个部分。《苹果里的五角星》《最佳路径》两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教给孩子创造的方法。《人类的“老师”》则是告诉孩子动物在各方面给人类带来的启示,激发学生观察创造的欲望。不同的是,首篇是从小处说,创造就是把苹果换一种切法,告诉我们要打破常规。第二篇文章,通过一件具体的事,告诉我们创造的条件——给人自由、任其选择。第三篇文章,告诉我们创造需要模仿,但是不能仅停留在模仿的基础上,文章举了很多鲜活的事例,这也让创造更具体,更有趣了。
二、单元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各课文中的生字、新词,达到能读、会写、能用。
2、能熟练朗读课文,抓住课文主要内容,锻炼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的能力。
3、理解每一课的主要观点。
4、提高学生自身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口语交际的能力,合作学习的能力以及文字表达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在对每篇课文的学习中,把握课文内容与课文所表现出的观点之间的联系。
2、能够仔细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能够准确表达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学习协作学习。
3、通过回忆生活,分析例文,学会写简单的推荐文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本单元课文的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创新的欲望,养成科学合理地分析问题,善于创新的好习惯。
2、在对各课文内容的掌握中,学会从生活中发现问题,进行探究学习,不断创新。
3、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帮助学生树立客观公正的分析问题的观点和科学合理创新的价值观。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带三维目标)
一、学情分析
本班存在的问题:学习成绩两极分化,其中优生较多,可后进生也较多, (如姜玉凤、张堡城、张洪建 等)时有不及格的现象发生,这与他们的基础差、家庭教育懈怠、学习习惯差有着密切的关系。
本学期,仍将写作、阅读做为重点之重,尽心辅导,力求质量为先,面向全体学生,以训练促思 维,促语文水平的提高,并与各科老师携手共同提高学生的成绩,以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二、教材分析
本册共有课文 32 篇,其中精读课文 17 篇,略读课文 15 篇;教材后面还附有 8 篇选读课文,共 40 篇。
教材设计了 8 个专题。依次是:走遍千山万水、以诚待人、大自然的启示、战争与和平、热爱生命、 田园生活、执著的追求、故事长廊。其中第三单元 ?大自然的启示 ?和第六单元 ?田园生活 ?还安排 有综合性学习内容,使专题的学习内容与形式更加丰富多彩。
每个专题单元包括导语、课例和语文园地三大部分。每组开头的导语点明本组的专题,并提示学习要 求。课例由 4 篇课文组成,其中精读课文 2—3 篇,略读课文 1—2 篇,精读课文后有思考练习题,略 读课文前有一段连接语,将前后课文连接起来,并提示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根据教学的需要,在一 些课文后面安排有 ?资料袋 ?或阅读链接,以提供课文的背景资料,并丰富学生的阅读。
语文园地由 5 个栏目组成,其中有 4 个固定栏目:?口语交际? ?习作? ?我的发现? ?日积月累? ;另有 ?宽带网? ?趣味语文? ?展示台? 或?成语故事? ,这四项内容分别在全册 8 个语文园地中各安排两次。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三维目标制订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三维目标制订(施艳燕)
单元教材说明: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第三单元由三篇课文,一篇习作和练习3构成。三篇课文分别是《三顾茅庐》、《祁黄羊》、《公仪休拒收礼物》,三篇课文主题为:走近古代英贤。这一单元都是介绍中华民族古代英贤人物,教育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出以公心、廉洁等传统美德。教师在本单元教学中,可以以“主题”为中心,整合本单元课文,并适度向课外延伸,引导学生开展“阅读大阅读”,以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综合能力。这3
篇课文的课后各项练习,都是从学习语言文字入手的,诸如朗读、背诵、复述、演诵;识字、写字;理解、运用词、句;读写结合小练笔训练等等;语文学习的基本技能都涉及到了,从各题的训练看,是单项的;从整个单元来看,又是综合的。
三维目标制订:
《三顾茅庐》
1.知识与技能: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理解刘备三请诸葛亮求贤若渴的心情,体会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品读张飞的语句,理解对比反衬的写法,并对张飞形象进行多角度认识。
2.过程与方法: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有条理地复述课文。初步认识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3.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只有尊重人才,才能大有作为。
《祁黄羊》
1.知识与技能: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学会本课8个生
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过程与方法:在教师的恰当引导下,养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祁黄羊是一个一心为国、做事出以公心的人。
最新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一、二单元(带三维目标)
最新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一、二单元(带三维目标)
学况分析:
我们四( )班共有学生5 人.本班存在的问题:学习成绩两极分化,其中优生较多,可后进生也较多,时有不及格的现象发生,这与他们的基础差、家庭教育懈怠、学习习惯差有着密切的关系.
本学期,仍将写作、阅读做为重点之重,尽心辅导,力求质量为先,面向全体学生,以训练促思维,促语文水平的提高,并与各科老师携手共同提高学生的成绩,以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教材分析:
本册共有课文32篇,其中精读课文17篇,略读课文15篇;教材后面还附有8篇选读课文,共40篇.
教材设计了8个专题.依次是:走遍千山万水、以诚待人、大自然的启示、战争与和平、热爱生命、田园生活、执著的追求、故事长廊.其中第三单元“大自然的启示”和第六单元“田园生活”还安排有综合性学习内容,使专题的学习内容与形式更加丰富多彩.
知识目标:
1.认字200个,会写200,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会使用字典、词典,有独立识字的能力.能用钢笔熟练书写正楷字,用毛笔临摹字帖.
3.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
5.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复述叙事性课文的大意.
6.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
7.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养成向人请教、与人商讨的习惯.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8.留心周围事物,勤于书面表达.能把内容写得比较清楚、比较具体.会写简短的书信便条.能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小学语文教学三维目标
小学语文教学三维目标
篇一: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三维目标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三维目标
所谓三维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所谓知识目标,这里主要指学生要学习的学科知识(教材中的间接知识)、意会知识(生活经验和社会经验等)、信息知识(通过多种信息渠道而获得的知识)。所谓技能是指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对完成某种任务所必须的活动方式。所谓过程,其本质是以学生认知为基础的知、情、意、行的培养和发展过程,是以智育为基础的德、智、体全面培养和发展的过程,是学生的兴趣、能力、性格、气质等个性品质全面培养和发展的过程。所谓方法,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采用并学会的方法。方法目标的表达举例:通过学习,采用并学会自主学习的方法(或问题探究的方法,或问题的观察方法,或思维发散的方法,或合作交流的方法,或解决xx问题的方法等)。所谓情感,是指人的社会性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时所产生的态度体验。所谓态度,这里不仅指学习态度和对学习的责任,它还包括乐观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宽容的人生态度等。所谓价值观。本指对问题的价值取向的认识,这里也可指学生对教学中问题的价值取向或看法。价值观不仅强调个人价值,更强调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科学的价值,更(来自: 小龙文档网:小学语文教学三维目标)强调科学价值与人文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人类的价值,更强调人类价值与自然价值的统一,从而使学生从内心确立起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及人与自然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概而言之,在落实三维目标的过程中,要以“知识与技能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母鸡》优质说课稿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母鸡》优质说课稿
说教材
《母鸡》是人教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采用对比的手法,首先写作者对母鸡的讨厌,然后在对母鸡保护精心照料小鸡雏的细致传神的描写中,情感也发生了彻底的变化,由讨厌到不敢再讨厌,赞美了母爱的无私与伟大。
说教学三维目标
1.自主认识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了解作者笔下母鸡的特点,感受母爱的伟大。
3.比较《母鸡》与《猫》在写法上的异同点。
说教学重、难点
1、感受作者对母鸡由厌恶到喜爱、尊敬的情感经历。
2、感受母鸡伟大的母爱。
说教法学法
为了顺利完成教学目标和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使课堂成为学生自我展示的平台、自主实践的乐园,使学生能够主动、充分、有效、并富有创意地学习。本节课,我主要采用以下教法学法:
1、自主合作探究法。
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语文素养,以及合作探究精神、创新精神是《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用自主合作探究法既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宗旨,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掌握学习语文的方法,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做人。
2、赏析词句法。
因为这篇课文既有真挚的感情,又有优美的文笔,所以适宜学生通过赏析词句来理解课文内容。
3、朗读品味法。
这篇课文是借物喻人的散文,根据文章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读代讲、以读促思、以读悟情”的方法,让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在读中发现、在想中理解、在读想中感悟。
4、联系实际法。
四年级下册语文三维目标教案
四年级下册语文三维目标教案
1. 古诗三首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螺、谙”等2个生字,会写“亭、庭”等5个生字。
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独坐敬亭山》和《望洞庭》。
3.理解诗意,能想象三首古诗词所描绘的画面,体会作者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按照运用插图和导语带入诗的意境,理解词句,想象画面,吟诵诗词,体验诗情来进行。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美的熏陶。
重难点: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件演播,引入课题
师:同学们,假期我们游览了不少地方吧?
⒈课件呈现庐山,西岭雪山等风景图。师问:这是哪里?你能用一些古诗句来说一说这些景象吗?(学生说《望庐山瀑布》,《绝句》等。)
⒉再以课件形式呈现“江南春色”“洞庭胜景”“独坐敬亭”等三幅写意画。
师:这些地方漂亮吗?知道这是哪些地方吗?(如果不知道,教师点明这分别是敬亭山、洞庭湖及江南风光。)师:现在我们就去领略这些美丽的风光吧!翻书读1课《古诗词三首》。(师板书课题“1.古诗词三首”)
[设计意图]课件演播风景图画,看图说诗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课呈现敬亭山、洞庭湖及江南风光等写意画,可以帮助学生读诗词时有一个总体印象,为学生理解诗词起到定向发动的作用。
二、借助注释,自读明义
师:我们今天先学习第一首诗《独坐敬亭山》。
⒈简介作者及敬亭山。
我们今天学习的是唐代诗人李白的诗。亭,读tíng ,我们学过的“停”去掉“亻”即是这个字。这个字常见于亭子的名称上,如爱晚亭、醉翁亭等。
敬亭山,在今天的安徽省宣州市北5公里,山高286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年级下册语文三维目标教案
1. 古诗三首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螺、谙”等2个生字,会写“亭、庭”等5个生字。
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独坐敬亭山》和《望洞庭》。
3.理解诗意,能想象三首古诗词所描绘的画面,体会作者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按照运用插图和导语带入诗的意境,理解词句,想象画面,吟诵诗词,体验诗情来进行。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美的熏陶。
重难点: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件演播,引入课题
师:同学们,假期我们游览了不少地方吧?
⒈课件呈现庐山,西岭雪山等风景图。师问:这是哪里?你能用一些古诗句来说一说这些景象吗?(学生说《望庐山瀑布》,《绝句》等。)
⒉再以课件形式呈现“江南春色”“洞庭胜景”“独坐敬亭”等三幅写意画。
师:这些地方漂亮吗?知道这是哪些地方吗?(如果不知道,教师点明这分别是敬亭山、洞庭湖及江南风光。)
师:现在我们就去领略这些美丽的风光吧!翻书读1课《古诗词三首》。(师板书课题“1.古诗词三首”)
[设计意图]课件演播风景图画,看图说诗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课呈现敬亭山、洞庭湖及江南风光等写意画,可以帮助学生读诗词时有一个总体印象,为学生理解诗词起到定向发动的作用。
二、借助注释,自读明义
师:我们今天先学习第一首诗《独坐敬亭山》。
⒈简介作者及敬亭山。
我们今天学习的是唐代诗人李白的诗。亭,读tíng ,我们学过的“停”去掉“亻”即是这个字。这个字常见于亭子的名称上,如爱晚亭、醉翁亭等。
敬亭山,在今天的安徽省宣州市北5公里,山高286米。
⒉教师范读古诗,生试读正音,再流利朗读。
3.学生借助注释,初步了解诗句意思。
4.交流:
(1)学了古诗,你明白了哪些内容?
(2)你还有哪些内容不明白?提出来讨论。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在正确朗读的基础上熟练自读,再通过注释,初步读懂诗句的意思。
三、介绍背景,探究其义
1.教师介绍李白作诗背景。(这首诗是李白于天宝十二年(公元753年)秋游安徽省宣州时所作。当年,诗人被迫离开长安已整整十年,世态炎凉,长期的漂泊生活使他饱尝了人间辛酸的滋味,孤寂之感倍生。)
2.再读古诗,自问互问。师:通过介绍,大家再读古诗,看有什么新的体会或疑问。3.全班再读,教师追问。
(1)“独”坐是“谁”独坐?
(2)读诗,仔细体会,诗人独坐敬亭山,看到些什么?诗人听到些什么?会想到些什么?(3)本来,还有众多鸟相伴;本来,还有一朵孤云为伍,但是现在它们都离我而去,作者想了些什么呢?这两句话与题目的哪个字呼应呢?
(4)“相看”是相互看。明明只有诗人一个人在敬亭山,谁和他相互看呢,这里你读懂了些什么?生试读“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你觉得应该把哪些词语重读才能体现出作者的情感。(只有)
(若学生已经问过上述某些问题,此环节的问题就可以删减。若学生未能深入,教师需要再追问)
[设计意图]教师介绍诗人作诗背景,让学生能透过诗句的字里行间体会诗人内心的感情;教师“追问”的目的,既是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义诗境诗情,又是检测反馈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诵读尝试,背诵默写
1.通过探究,我们明白了诗意诗境,你头脑中有一幅什么样的图画呢?(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景,什么样的情?)能不能试着读一读,用你的声音的快慢、轻重来塑造这些画面?2.试读后,用铅笔在重读的字词下划“Δ”,在长音后划“/”,再读给同桌听。
3.全班交流,教师点拨(学生擦掉自己用铅笔标注的错误记号,再用钢笔把正确的重音、长音标示出来)。学生作标记后再诵读。
4.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设计意图]对古诗的朗读节奏、重音的处理,不宜由教师直接下结论,先由学生自己尝试后,教师再给予必要的点拨引导,形成彼此认同的意见后诵读效果会更好。
第二课时
一、简介洞庭,引入课题
1.齐背《独坐敬亭山》,这首诗写景也写情;看《望洞庭》,又写了什么景什么情呢?揭示课题并板书《望洞庭》。
2.介绍洞庭湖。
[设计意图]由上一首古诗引入,除有复习作用外,主要体现前后两首古诗之间的联系。二、初读正音,多读明义
1.学生初读古诗。“螺”,常见有田螺、海螺等;“庭”“潭”“螺”都是形声字,“庭”的中的“廴”,要注意“横折折撇”和“平捺”的笔势。
2.再读古诗,借助注释初步理解诗句。
“和”,和谐。水天一色,和谐漂亮。
青螺,这里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像“螺”的形状,因为“君山”上树木葱茏,故称“青螺”。3.互读古诗,相互交流。同桌互说对诗句的理解,不明白的互相问询。
[设计意图]让学生充分自读,再通过注释读懂诗句,然后互相交流,初步明白诗句意思。
三、再读古诗,启发想象,释疑解难,深化理解
师:读古诗要会悟,而悟来源于多读多问多想象。
1.读古诗,想象画面:你头脑中有哪些美丽的图画?边读古诗,边想象,再说说头脑中的画面。
2.教师提出下列问题,分组讨论交流。
(1)望洞庭能改为“看洞庭”吗?
(2)“和”是和谐的意思。你头脑中,怎样的“湖光秋月”画面才“两相和”呢?
(3)古代“镜”是由铜磨平而成的。“镜未磨”是一种什么景象?(“有微波”,湖不是绝对的平,有粼粼波纹的景象)。这与“潭面无风”有矛盾吗?
(4)“翠”是什么颜色?山“翠”易懂,水“翠”是怎么回事呢?
(5)“白银盘”指什么?这里的湖水“白”,与前面的水“翠”有矛盾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