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语文三维目标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带三维目标)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带三维目标)

1、古诗词三首上课时间:3月3日4日 7日周次 : 1 总课时:3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学会诗词中出现的生字,能结合注释理解词义。

背诵这三首古诗词,默写前两首。

(二)过程与方法:能结合插图,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诵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古诗词的韵律美,语言美。

重点难点:品位诗句,指导朗诵,积累语言。

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江南山水的特点,激发爱美的情趣。

教学课时; 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整体诵读古诗三首1、自由读古诗,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2、指名朗读古诗,听听是否读得既正确又通顺。

3、借助诗文注释,说说你知道了什么?⑴敬亭山:你能说说古诗的题目是什么意思吗?⑵作者是唐代的李白:那你能背一首李白写的古诗吗?⑶景物描写:众鸟、孤云、敬亭山二、分步解读,感悟诗情1、学习“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⑴、画一画这两句。

⑵、理解“众鸟”:说一说为什么画好多只鸟?⑶、理解“孤云”:说一说为什么只画一片云?⑷、理解“尽”和“去”:看一看老师的画面(空白的画面)。

⑸、品析:并不是同学们画错了,而是作者所要表现的是动态的画面,而我们所画的是静止的画面,可见作者用字的精妙。

过渡:众鸟飞走了,孤云离去了,现在只剩下诗人李白一个人了,难怪题目里是──“独”坐敬亭山。

2、品读“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⑴、悟:原本陪伴在李白身边的景物都离李白远去了,李白看起来非常?(板书:独)⑵、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读出孤独的味道:过渡:前两句看起来李白很孤独,后两句还是写孤独吗?难道李白心里真的很孤独吗?读后两句。

三、学习“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⑴、理解“相看”:李白眼里“只有敬亭山”,可见这里的“相看两不厌”是谁和谁互相看不满足呢?⑵、理解“看不厌”:①看敬亭山为什么看不满足?──景美②李白仅仅把敬亭山当作一个景物来看吗?⑶、品析:李白把敬亭山当作了──神,所以看不厌,而敬亭山看李白看不厌,这又是为什么呢?敬亭山也把李白当作了──神。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带三维目标)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带三维目标)

四年级人教版下册语文教案全册备课一、学情分析本班存在的问题:学习成绩两极分化,其中优生较多,可后进生也较多,(如姜玉凤、张堡城、张洪建等)时有不及格的现象发生,这与他们的基础差、家庭教育懈怠、学习习惯差有着密切的关系。

本学期,仍将写作、阅读做为重点之重,尽心辅导,力求质量为先,面向全体学生,以训练促思维,促语文水平的提高,并与各科老师携手共同提高学生的成绩,以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二、教材分析本册共有课文32篇,其中精读课文17篇,略读课文15篇;教材后面还附有8篇选读课文,共40篇。

教材设计了8个专题。

依次是:走遍千山万水、以诚待人、大自然的启示、战争与和平、热爱生命、田园生活、执著的追求、故事长廊。

其中第三单元“大自然的启示”和第六单元“田园生活”还安排有综合性学习内容,使专题的学习内容与形式更加丰富多彩。

每个专题单元包括导语、课例和语文园地三大部分。

每组开头的导语点明本组的专题,并提示学习要求。

课例由4篇课文组成,其中精读课文2—3篇,略读课文1—2篇,精读课文后有思考练习题,略读课文前有一段连接语,将前后课文连接起来,并提示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

根据教学的需要,在一些课文后面安排有“资料袋”或阅读链接,以提供课文的背景资料,并丰富学生的阅读。

语文园地由5个栏目组成,其中有4个固定栏目:“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另有“宽带网”“趣味语文”“展示台”或“成语故事”,这四项内容分别在全册8个语文园地中各安排两次。

三、教学目标1.认字200个,会写200个,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会使用字典、词典,有独立识字的能力。

能用钢笔熟练书写正楷字,用毛笔临摹字帖。

3.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

5.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能复述叙事性课文的大意。

6.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

7.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养成向人请教、与人商讨的习惯。

人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学)案(带三维目标)

人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学)案(带三维目标)

四年级人教版下册语文教案全册备课一、学情分析本班存在的问题:学习成绩两极分化,其中优生较多,可后进生也较多,(如姜玉凤、堡城、洪建等)时有不及格的现象发生,这与他们的基础差、家庭教育懈怠、学习习惯差有着密切的关系。

本学期,仍将写作、阅读做为重点之重,尽心辅导,力求质量为先,面向全体学生,以训练促思维,促语文水平的提高,并与各科老师携手共同提高学生的成绩,以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二、教材分析本册共有课文32篇,其中精读课文17篇,略读课文15篇;教材后面还附有8篇选读课文,共40篇。

教材设计了8个专题。

依次是:走遍千山万水、以诚待人、大自然的启示、战争与和平、热爱生命、田园生活、执著的追求、故事长廊。

其中第三单元“大自然的启示”和第六单元“田园生活”还安排有综合性学习容,使专题的学习容与形式更加丰富多彩。

每个专题单元包括导语、课例和语文园地三大部分。

每组开头的导语点明本组的专题,并提示学习要求。

课例由4篇课文组成,其中精读课文2—3篇,略读课文1—2篇,精读课文后有思考练习题,略读课文前有一段连接语,将前后课文连接起来,并提示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

根据教学的需要,在一些课文后面安排有“资料袋”或阅读,以提供课文的背景资料,并丰富学生的阅读。

语文园地由5个栏目组成,其中有4个固定栏目:“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另有“宽带网”“趣味语文”“展示台”或“成语故事”,这四项容分别在全册8个语文园地中各安排两次。

三、教学目标1.认字200个,会写200个,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会使用字典、词典,有独立识字的能力。

能用钢笔熟练书写正楷字,用毛笔临摹字帖。

3.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

5.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能复述叙事性课文的大意。

6.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

7.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养成向人请教、与人商讨的习惯。

四年级下册语文三维目标教案

四年级下册语文三维目标教案

四年级下册语文三维目标教案1. 古诗三首【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认“螺、谙”等2个生字,会写“亭、庭”等5个生字。

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独坐敬亭山》和《望洞庭》。

3.理解诗意,能想象三首古诗词所描绘的画面,体会作者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按照运用插图和导语带入诗的意境,理解词句,想象画面,吟诵诗词,体验诗情来进行。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美的熏陶。

重难点: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课件演播,引入课题师:同学们,假期我们游览了不少地方吧?⒈课件呈现庐山,西岭雪山等风景图。

师问:这是哪里?你能用一些古诗句来说一说这些景象吗?(学生说《望庐山瀑布》,《绝句》等。

)⒉再以课件形式呈现“江南春色”“洞庭胜景”“独坐敬亭”等三幅写意画。

师:这些地方漂亮吗?知道这是哪些地方吗?(如果不知道,教师点明这分别是敬亭山、洞庭湖及江南风光。

)师:现在我们就去领略这些美丽的风光吧!翻书读1课《古诗词三首》。

(师板书课题“1.古诗词三首”)[设计意图]课件演播风景图画,看图说诗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课呈现敬亭山、洞庭湖及江南风光等写意画,可以帮助学生读诗词时有一个总体印象,为学生理解诗词起到定向发动的作用。

二、借助注释,自读明义师:我们今天先学习第一首诗《独坐敬亭山》。

⒈简介作者及敬亭山。

我们今天学习的是唐代诗人李白的诗。

亭,读tíng ,我们学过的“停”去掉“亻”即是这个字。

这个字常见于亭子的名称上,如爱晚亭、醉翁亭等。

敬亭山,在今天的安徽省宣州市北5公里,山高286米。

⒉教师范读古诗,生试读正音,再流利朗读。

3.学生借助注释,初步了解诗句意思。

4.交流:(1)学了古诗,你明白了哪些内容?(2)你还有哪些内容不明白?提出来讨论。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在正确朗读的基础上熟练自读,再通过注释,初步读懂诗句的意思。

三、介绍背景,探究其义1.教师介绍李白作诗背景。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带三维目标)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带三维目标)

1、古诗词三首上课时间:3月3日4日 7日周次 : 1 总课时:3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学会诗词中出现的生字,能结合注释理解词义。

背诵这三首古诗词,默写前两首。

(二)过程与方法:能结合插图,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诵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古诗词的韵律美,语言美。

重点难点:品位诗句,指导朗诵,积累语言。

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江南山水的特点,激发爱美的情趣。

教学课时; 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整体诵读古诗三首1、自由读古诗,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2、指名朗读古诗,听听是否读得既正确又通顺。

3、借助诗文注释,说说你知道了什么?⑴敬亭山:你能说说古诗的题目是什么意思吗?⑵作者是唐代的李白:那你能背一首李白写的古诗吗?⑶景物描写:众鸟、孤云、敬亭山二、分步解读,感悟诗情1、学习“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⑴、画一画这两句。

⑵、理解“众鸟”:说一说为什么画好多只鸟?⑶、理解“孤云”:说一说为什么只画一片云?⑷、理解“尽”和“去”:看一看老师的画面(空白的画面)。

⑸、品析:并不是同学们画错了,而是作者所要表现的是动态的画面,而我们所画的是静止的画面,可见作者用字的精妙。

过渡:众鸟飞走了,孤云离去了,现在只剩下诗人李白一个人了,难怪题目里是──“独”坐敬亭山。

2、品读“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⑴、悟:原本陪伴在李白身边的景物都离李白远去了,李白看起来非常?(板书:独)⑵、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读出孤独的味道:过渡:前两句看起来李白很孤独,后两句还是写孤独吗?难道李白心里真的很孤独吗?读后两句。

三、学习“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⑴、理解“相看”:李白眼里“只有敬亭山”,可见这里的“相看两不厌”是谁和谁互相看不满足呢?⑵、理解“看不厌”:①看敬亭山为什么看不满足?──景美②李白仅仅把敬亭山当作一个景物来看吗?⑶、品析:李白把敬亭山当作了──神,所以看不厌,而敬亭山看李白看不厌,这又是为什么呢?敬亭山也把李白当作了──神。

人教出版四学年下册语文全册备课教案(带三维目标)

人教出版四学年下册语文全册备课教案(带三维目标)

1、古诗词三首上课时间:3月3日4日7日周次: 1 总课时:3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学会诗词中出现的生字,能结合注释理解词义。

背诵这三首古诗词,默写前两首。

(二)过程与方法:能结合插图,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诵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古诗词的韵律美,语言美。

重点难点:品位诗句,指导朗诵,积累语言。

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江南山水的特点,激发爱美的情趣。

教学课时; 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整体诵读古诗三首1、自由读古诗,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2、指名朗读古诗,听听是否读得既正确又通顺。

3、借助诗文注释,说说你知道了什么?⑴敬亭山:你能说说古诗的题目是什么意思吗?⑵作者是唐代的李白:那你能背一首李白写的古诗吗?⑶景物描写:众鸟、孤云、敬亭山二、分步解读,感悟诗情1、学习“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⑴、画一画这两句。

⑵、理解“众鸟”:说一说为什么画好多只鸟?⑶、理解“孤云”:说一说为什么只画一片云?⑷、理解“尽”和“去”:看一看老师的画面(空白的画面)。

⑸、品析:并不是同学们画错了,而是作者所要表现的是动态的画面,而我们所画的是静止的画面,可见作者用字的精妙。

过渡:众鸟飞走了,孤云离去了,现在只剩下诗人李白一个人了,难怪题目里是──“独”坐敬亭山。

2、品读“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⑴、悟:原本陪伴在李白身边的景物都离李白远去了,李白看起来非常?(板书:独)⑵、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读出孤独的味道:过渡:前两句看起来李白很孤独,后两句还是写孤独吗?难道李白心里真的很孤独吗?读后两句。

三、学习“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⑴、理解“相看”:李白眼里“只有敬亭山”,可见这里的“相看两不厌”是谁和谁互相看不满足呢?⑵、理解“看不厌”:①看敬亭山为什么看不满足?──景美②李白仅仅把敬亭山当作一个景物来看吗?⑶、品析:李白把敬亭山当作了──神,所以看不厌,而敬亭山看李白看不厌,这又是为什么呢?敬亭山也把李白当作了──神。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含三维目标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含三维目标

1古诗词三首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生字。

能正确读写词语。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

过程与方法:学习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词的意思。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1.品味诗句,指导背诵,积累语言。

2.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江南山水的特点,激发爱美的情感。

教学难点:理解诗句句意教学准备:把古诗写在小黑板上,学生收集与课文相关资料。

教学课时: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学习《独坐敬亭山》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祖国的千山万水是那么多姿多彩,那奔流不息的江河,那连绵起伏的丘陵,那直插蓝天的雪峰,那辽阔的草原……真是江山如画。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

首先让我们到安徽省宣州市郊去游览“敬亭山”。

(板书课题)二、学习课文(1)出示小黑板,全班齐读古诗正音(2)复习学习古诗方法:解诗题,知作者。

抓字眼,明诗意。

多诵读,悟诗情。

(3)解诗题,知作者1.独:独自一人。

题意:独自一人坐着看敬亭山。

2.李白:李白(701-762),字太白,后人称为诗仙,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他写了大量歌颂祖国河山、揭露社会黑暗和蔑视权贵的诗歌。

他的诗对后人有深远的影响。

(4)抓字眼,明诗意1.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古诗①读诗,找出不理解的词语。

②结合上下诗句理解词语意思。

③自己弄不懂的地方和四人小组交流讨论。

2.检查合作学习情况①指名读②汇报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众鸟:鸟儿们;高飞尽:都飞远了(孤帆远影碧空尽)孤云:孤独的白云(孤帆远影碧空尽);独去闲:独自飘来飘去悠闲自在。

③师小结:从这两句诗句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李白很孤单、孤独)④介绍背景:这首诗是李白被迫离开长安后,经过了长达十年的飘泊生活,来到宣城时所写。

在长期的飘泊生活中,他饱尝了世态炎凉的滋味,增添了孤独寂寞之感。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相看:对看;厌:满足。

只有“我”和敬亭山对看总不感到满足⑤指名完整叙述古诗概意:天上几只鸟儿向远处飞去,直到看不见影子;天上的那片云也悠闲地飘向远方。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带三维目标)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带三维目标)

四年级人教版下册语文教案全册备课一、学情分析本班存在的问题:学习成绩两极分化,其中优生较多,可后进生也较多,(如姜玉凤、张堡城、张洪建等)时有不及格的现象发生,这与他们的基础差、家庭教育懈怠、学习习惯差有着密切的关系。

本学期,仍将写作、阅读做为重点之重,尽心辅导,力求质量为先,面向全体学生,以训练促思维,促语文水平的提高,并与各科老师携手共同提高学生的成绩,以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二、教材分析本册共有课文32篇,其中精读课文17篇,略读课文15篇;教材后面还附有8篇选读课文,共40篇。

教材设计了8个专题。

依次是:走遍千山万水、以诚待人、大自然的启示、战争与和平、热爱生命、田园生活、执著的追求、故事长廊。

其中第三单元“大自然的启示”和第六单元“田园生活”还安排有综合性学习内容,使专题的学习内容与形式更加丰富多彩。

每个专题单元包括导语、课例和语文园地三大部分。

每组开头的导语点明本组的专题,并提示学习要求。

课例由4篇课文组成,其中精读课文2—3篇,略读课文1—2篇,精读课文后有思考练习题,略读课文前有一段连接语,将前后课文连接起来,并提示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

根据教学的需要,在一些课文后面安排有“资料袋”或阅读链接,以提供课文的背景资料,并丰富学生的阅读。

语文园地由5个栏目组成,其中有4个固定栏目:“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另有“宽带网”“趣味语文”“展示台”或“成语故事”,这四项内容分别在全册8个语文园地中各安排两次。

三、教学目标1.认字200个,会写200个,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会使用字典、词典,有独立识字的能力。

能用钢笔熟练书写正楷字,用毛笔临摹字帖。

3.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

5.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能复述叙事性课文的大意。

6.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

7.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养成向人请教、与人商讨的习惯。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带三维目标、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带三维目标、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册共有课文32篇,其中精读课文17篇,略读课文15篇;教材后面还附有8篇选读课文,共40篇。

教材设计了8个专题。

依次是:走遍千山万水、以诚待人、大自然的启示、战争与和平、热爱生命、田园生活、执著的追求、故事长廊。

其中第三单元“大自然的启示”和第六单元“田园生活”还安排有综合性学习内容,使专题的学习内容与形式更加丰富多彩。

每个专题单元包括导语、课例和语文园地三大部分。

每组开头的导语点明本组的专题,并提示学习要求。

课例由4篇课文组成,其中精读课文2—3篇,略读课文1—2篇,精读课文后有思考练习题,略读课文前有一段连接语,将前后课文连接起来,并提示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

根据教学的需要,在一些课文后面安排有“资料袋”或阅读链接,以提供课文的背景资料,并丰富学生的阅读。

语文园地由5个栏目组成,其中有4个固定栏目:“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另有“宽带网”“趣味语文”“展示台”或“成语故事”,这四项内容分别在全册8个语文园地中各安排两次。

二、教学目标1.认字200个,会写200个,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会使用字典、词典,有独立识字的能力。

能用钢笔熟练书写正楷字,用毛笔临摹字帖。

3.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

5.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能复述叙事性课文的大意。

6.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

7.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养成向人请教、与人商讨的习惯。

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

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8.留心周围事物,勤于书面表达。

能把内容写得比较清楚、比较具体。

会写简短的书信便条。

能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9.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有目的地搜集资料,提出不懂的问题,开展讨论,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三、重、难点1.再识字300—500个,会写字达到150-200个。

语文三维教学目标范例

语文三维教学目标范例

语文三维教学目标范例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文学素养和人文情怀的重要途径。

为了实现有效的语文教学,我们需要确立明确的教学目标。

本文将从语文教学的三维特性出发,探讨一些具体的教学目标范例。

维度一:语言能力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是首要目标之一。

语言能力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学生应综合运用这些语言技能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因此,设立语言能力方面的教学目标至关重要。

例1:听力理解教师应通过各种听力活动,提高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

例如,通过听录音,学生能够理解不同语速和口音的语音内容,从而提高他们对语言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例2:口语表达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组织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活动,帮助学生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通过参与讨论和表达观点,学生能够培养自信心和清晰表达思想的能力。

例3:阅读理解通过阅读各种类型的文本,学生能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教师可以设计不同难度的阅读材料,让学生自主阅读并回答问题,从而提升他们的阅读理解水平。

例4:书面表达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生应通过写作练习,提高书面表达能力。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写日记、作文等,培养他们的文字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维度二:文学素养除了语言能力外,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

文学素养包括对文学作品的理解、鉴赏和创作能力。

例1:文学作品理解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各种文学作品,包括诗歌、小说、散文等,帮助他们理解作品内涵和作者的写作意图。

通过分析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眼光和文学鉴赏能力。

例2:文学作品鉴赏通过讨论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发展等要素,帮助学生提高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文学赏析和评论,培养他们对文学作品的独立思考能力。

例3:文学作品创作激发学生的文学创作潜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文学作品创作,包括写诗、撰写故事等,培养他们的文学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维度三:人文情怀语文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和人文素养,引导他们热爱生活、热爱文学、热爱祖国。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带三维目标)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带三维目标)

1、古诗词三首上课时间:3月3日4日 7日周次 : 1 总课时:3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学会诗词中出现的生字,能结合注释理解词义。

背诵这三首古诗词,默写前两首。

(二)过程与方法:能结合插图,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诵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古诗词的韵律美,语言美。

重点难点:品位诗句,指导朗诵,积累语言。

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江南山水的特点,激发爱美的情趣。

教学课时; 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整体诵读古诗三首1、自由读古诗,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2、指名朗读古诗,听听是否读得既正确又通顺。

3、借助诗文注释,说说你知道了什么?⑴敬亭山:你能说说古诗的题目是什么意思吗?⑵作者是唐代的李白:那你能背一首李白写的古诗吗?⑶景物描写:众鸟、孤云、敬亭山二、分步解读,感悟诗情1、学习“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⑴、画一画这两句。

⑵、理解“众鸟”:说一说为什么画好多只鸟?⑶、理解“孤云”:说一说为什么只画一片云?⑷、理解“尽”和“去”:看一看老师的画面(空白的画面)。

⑸、品析:并不是同学们画错了,而是作者所要表现的是动态的画面,而我们所画的是静止的画面,可见作者用字的精妙。

过渡:众鸟飞走了,孤云离去了,现在只剩下诗人李白一个人了,难怪题目里是──“独”坐敬亭山。

2、品读“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⑴、悟:原本陪伴在李白身边的景物都离李白远去了,李白看起来非常?(板书:独)⑵、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读出孤独的味道:过渡:前两句看起来李白很孤独,后两句还是写孤独吗?难道李白心里真的很孤独吗?读后两句。

三、学习“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⑴、理解“相看”:李白眼里“只有敬亭山”,可见这里的“相看两不厌”是谁和谁互相看不满足呢?⑵、理解“看不厌”:①看敬亭山为什么看不满足?──景美②李白仅仅把敬亭山当作一个景物来看吗?⑶、品析:李白把敬亭山当作了──神,所以看不厌,而敬亭山看李白看不厌,这又是为什么呢?敬亭山也把李白当作了──神。

语文S版语文四年级下册(三维改全版)教案

语文S版语文四年级下册(三维改全版)教案

教学计划一、教材简析:1、指导思想:本册教材是以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国家的教育方针为指针,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准确把握语文教育的总目标和阶段目标,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为学生的终生发展与和谐发展奠定基础。

教学内容的编排注意简化头绪,突出重点,结构清晰,分段落实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阶段目标,并加强过程与方法、只是与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合。

2、教材的内容和结构:本册教科书编排了8个单元。

每个单元包括导语、课文、语文百花园三个部分。

课文由3篇精读课文和一篇略读课文组成。

其中,精读课文后面安排了要求认识的字和要求会写的字,还有课后思考练习题和词语花篮:略读课文后面安排了要求认识的字及思考练习题和词语花篮。

在本分课文的练习题后,还安排有‚学习链接‛。

编排了一些名人介绍。

3、教材特点:(1)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2)注重学生各种语文能力的培养。

(3)重视文化的熏陶,注意民族性和现代性的统一。

(4)加强语文实践活动。

二、班级学生情况分析:全班共有名学生,其中语文能力强的只占 %,大多数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较差,通过几学期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有所好转,但还不够自觉,还有几人的语文基础更差,连最简单的汉语拼音也不会拼读。

平时应加强训练。

三、学期教学目标:1、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从生动感人的故事中受到启发,学习做人、做事的道理: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启迪学生的思想,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2、认识190个字,会写200个字。

3、会使用字典,学习使用词典,具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学习联系上下文,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此举的意思:能使用硬笔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

用毛笔临摹睁开字帖。

4、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5、继续学习默读,默读要有一定的速度,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小学语文三维目标教案

小学语文三维目标教案

小学语文三维目标教案教案标题:小学语文三维目标教案教案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并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短语和句型,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

3. 情感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欣赏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教学重点:1. 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短语和句型。

2.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教学素材、课文、课件、黑板、多媒体设备等。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铅笔等。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引入课题,激发学生对本课内容的兴趣。

2. 教师可以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方式,引导学生预测本课内容。

Step 2:新课呈现(15分钟)1. 教师通过课件或黑板,呈现本课的课文和重点词汇、短语、句型。

2. 教师逐步讲解和解释课文中的重点内容,引导学生理解课文。

Step 3:学习活动(25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文阅读,学生可以分组或个人阅读。

2. 学生阅读完毕后,教师提问学生关于课文内容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3.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小组活动或角色扮演,让学生在实际运用中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

Step 4:巩固与拓展(15分钟)1. 教师设计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2.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活动,例如写一篇与课文相关的作文、设计一个课文中的角色扮演等。

Step 5:课堂总结(5分钟)1. 教师对本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进步和收获。

2. 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和回答,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Step 6:作业布置(5分钟)1. 教师布置相关的作业,例如课后阅读、写作或复习等。

2. 教师提醒学生按时完成作业,并鼓励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和困惑。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带三维目标)3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带三维目标)3

四年级人教版下册语文教案全册备课一、学情分析本班存在的问题:学习成绩两极分化,其中优生较多,可后进生也较多,(如姜玉凤、张堡城、张洪建等)时有不及格的现象发生,这与他们的基础差、家庭教育懈怠、学习习惯差有着密切的关系。

本学期,仍将写作、阅读做为重点之重,尽心辅导,力求质量为先,面向全体学生,以训练促思维,促语文水平的提高,并与各科老师携手共同提高学生的成绩,以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二、教材分析本册共有课文32篇,其中精读课文17篇,略读课文15篇;教材后面还附有8篇选读课文,共40篇。

教材设计了8个专题。

依次是:走遍千山万水、以诚待人、大自然的启示、战争与和平、热爱生命、田园生活、执著的追求、故事长廊。

其中第三单元“大自然的启示”和第六单元“田园生活”还安排有综合性学习内容,使专题的学习内容与形式更加丰富多彩。

每个专题单元包括导语、课例和语文园地三大部分。

每组开头的导语点明本组的专题,并提示学习要求。

课例由4篇课文组成,其中精读课文2—3篇,略读课文1—2篇,精读课文后有思考练习题,略读课文前有一段连接语,将前后课文连接起来,并提示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

根据教学的需要,在一些课文后面安排有“资料袋”或阅读链接,以提供课文的背景资料,并丰富学生的阅读。

语文园地由5个栏目组成,其中有4个固定栏目:“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另有“宽带网”“趣味语文”“展示台”或“成语故事”,这四项内容分别在全册8个语文园地中各安排两次。

三、教学目标1.认字200个,会写200个,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会使用字典、词典,有独立识字的能力。

能用钢笔熟练书写正楷字,用毛笔临摹字帖。

3.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

5.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能复述叙事性课文的大意。

6.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

7.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养成向人请教、与人商讨的习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年级下册语文三维目标教案1. 古诗三首【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认“螺、谙”等2个生字,会写“亭、庭”等5个生字。

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独坐敬亭山》和《望洞庭》。

3.理解诗意,能想象三首古诗词所描绘的画面,体会作者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按照运用插图和导语带入诗的意境,理解词句,想象画面,吟诵诗词,体验诗情来进行。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美的熏陶。

重难点: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课件演播,引入课题师:同学们,假期我们游览了不少地方吧?⒈课件呈现庐山,西岭雪山等风景图。

师问:这是哪里?你能用一些古诗句来说一说这些景象吗?(学生说《望庐山瀑布》,《绝句》等。

)⒉再以课件形式呈现“江南春色”“洞庭胜景”“独坐敬亭”等三幅写意画。

师:这些地方漂亮吗?知道这是哪些地方吗?(如果不知道,教师点明这分别是敬亭山、洞庭湖及江南风光。

)师:现在我们就去领略这些美丽的风光吧!翻书读1课《古诗词三首》。

(师板书课题“1.古诗词三首”)[设计意图]课件演播风景图画,看图说诗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课呈现敬亭山、洞庭湖及江南风光等写意画,可以帮助学生读诗词时有一个总体印象,为学生理解诗词起到定向发动的作用。

二、借助注释,自读明义师:我们今天先学习第一首诗《独坐敬亭山》。

⒈简介作者及敬亭山。

我们今天学习的是唐代诗人李白的诗。

亭,读tíng ,我们学过的“停”去掉“亻”即是这个字。

这个字常见于亭子的名称上,如爱晚亭、醉翁亭等。

敬亭山,在今天的安徽省宣州市北5公里,山高286米。

⒉教师范读古诗,生试读正音,再流利朗读。

3.学生借助注释,初步了解诗句意思。

4.交流:(1)学了古诗,你明白了哪些内容?(2)你还有哪些内容不明白?提出来讨论。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在正确朗读的基础上熟练自读,再通过注释,初步读懂诗句的意思。

三、介绍背景,探究其义1.教师介绍李白作诗背景。

(这首诗是李白于天宝十二年(公元753年)秋游安徽省宣州时所作。

当年,诗人被迫离开长安已整整十年,世态炎凉,长期的漂泊生活使他饱尝了人间辛酸的滋味,孤寂之感倍生。

)2.再读古诗,自问互问。

师:通过介绍,大家再读古诗,看有什么新的体会或疑问。

3.全班再读,教师追问。

(1)“独”坐是“谁”独坐?(2)读诗,仔细体会,诗人独坐敬亭山,看到些什么?诗人听到些什么?会想到些什么?(3)本来,还有众多鸟相伴;本来,还有一朵孤云为伍,但是现在它们都离我而去,作者想了些什么呢?这两句话与题目的哪个字呼应呢?(4)“相看”是相互看。

明明只有诗人一个人在敬亭山,谁和他相互看呢,这里你读懂了些什么?生试读“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你觉得应该把哪些词语重读才能体现出作者的情感。

(只有)(若学生已经问过上述某些问题,此环节的问题就可以删减。

若学生未能深入,教师需要再追问)[设计意图]教师介绍诗人作诗背景,让学生能透过诗句的字里行间体会诗人内心的感情;教师“追问”的目的,既是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义诗境诗情,又是检测反馈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诵读尝试,背诵默写1.通过探究,我们明白了诗意诗境,你头脑中有一幅什么样的图画呢?(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景,什么样的情?)能不能试着读一读,用你的声音的快慢、轻重来塑造这些画面?2.试读后,用铅笔在重读的字词下划“Δ”,在长音后划“/”,再读给同桌听。

3.全班交流,教师点拨(学生擦掉自己用铅笔标注的错误记号,再用钢笔把正确的重音、长音标示出来)。

学生作标记后再诵读。

4.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设计意图]对古诗的朗读节奏、重音的处理,不宜由教师直接下结论,先由学生自己尝试后,教师再给予必要的点拨引导,形成彼此认同的意见后诵读效果会更好。

第二课时一、简介洞庭,引入课题1.齐背《独坐敬亭山》,这首诗写景也写情;看《望洞庭》,又写了什么景什么情呢?揭示课题并板书《望洞庭》。

2.介绍洞庭湖。

[设计意图]由上一首古诗引入,除有复习作用外,主要体现前后两首古诗之间的联系。

二、初读正音,多读明义1.学生初读古诗。

“螺”,常见有田螺、海螺等;“庭”“潭”“螺”都是形声字,“庭”的中的“廴”,要注意“横折折撇”和“平捺”的笔势。

2.再读古诗,借助注释初步理解诗句。

“和”,和谐。

水天一色,和谐漂亮。

青螺,这里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像“螺”的形状,因为“君山”上树木葱茏,故称“青螺”。

3.互读古诗,相互交流。

同桌互说对诗句的理解,不明白的互相问询。

[设计意图]让学生充分自读,再通过注释读懂诗句,然后互相交流,初步明白诗句意思。

三、再读古诗,启发想象,释疑解难,深化理解师:读古诗要会悟,而悟来源于多读多问多想象。

1.读古诗,想象画面:你头脑中有哪些美丽的图画?边读古诗,边想象,再说说头脑中的画面。

2.教师提出下列问题,分组讨论交流。

(1)望洞庭能改为“看洞庭”吗?(2)“和”是和谐的意思。

你头脑中,怎样的“湖光秋月”画面才“两相和”呢?(3)古代“镜”是由铜磨平而成的。

“镜未磨”是一种什么景象?(“有微波”,湖不是绝对的平,有粼粼波纹的景象)。

这与“潭面无风”有矛盾吗?(4)“翠”是什么颜色?山“翠”易懂,水“翠”是怎么回事呢?(5)“白银盘”指什么?这里的湖水“白”,与前面的水“翠”有矛盾吗?(6)文中几处用了比喻手法?末句改为“君山好像一青螺”似乎更清楚,这样改行吗?3.全班汇报交流。

[设计意图]提出几个疑问,抓住几处看似矛盾的地方,能引发学生深入思考,体会诗的意境。

四、诵读古诗,画出意境1.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诵读古诗,想象画面,画出意境。

各组合作画一幅简笔画,一幅图配一句诗,看哪组画得更符合诗意。

[设计意图]画图是进一步体会诗意诗境的一种手段,因此画得漂不漂亮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能体现诗意。

画配诗,形式有趣,而且悄悄地实现了默写古诗的目标。

第三课时一、简介词牌知识,引入本首词的学习师:前两首都是诗,今天要学习的一首词。

“忆江南”是词牌名。

什么是词牌?词牌也称为词格,是填词用的曲调名。

师:现在我们打开书读一读这首词(板书课题“忆江南”)。

[设计意图]第一、二学段涉及的古代诗文以诗为主,因此,要给学生点明“忆江南”不是诗名,而是词牌名。

《忆江南》不是诗,而是词。

二、自读正音,初知大意,反复练读,背诵古词1.自读正音:注意“曾”是多音字,这里读céng,是“曾经”的意思。

谙,ān,熟悉。

“能不忆江南”是反问句,要注意读出反问语气。

2.反复练读,背诵古词。

自主练读,试背古词,然后同桌互考。

3.说说词的大意。

[设计意图]白居易的词《忆江南》通俗易懂,对词句的理解并不难。

这首词中的“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历来是被人推重的千古佳句,被后人广泛传诵,因此,背诵是很重要的任务。

三、借助前两首诗的学习方法,合作学习,诵读古词,探究其义1.借助注释,理解词句。

2.互相提问,释疑解困。

3.教师提问,讨论解答。

(1)江南好,好在哪里呢?朗读相关词句来回答。

(2)“风景旧曾谙”,既然作者对江南再熟悉不过了,为啥只说江南的“江花”“江水”的景象呢?(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抓住最典型景物来表现江南春色的写法。

)(3)“红胜火”,你想到了什么?“绿如蓝”又写出了什么景致?你体会到了什么?(引导学生想象“红”“绿”色彩鲜明,对比强烈,体会诗人对江南风景由衷喜爱之情。

)(教师提疑要以学定教,如学生已经提出并解决了某些问题,这些问题就不必再提出)[设计意图]教师提问,主要是检验学生思考体会的程度,同时也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四、以问引读,深化情感师引问:你现在知道“能不忆江南”的原因吗?师引:能不忆江南?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用词来回答)师引(语气变化,情感加深):能不忆江南?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仍用词来回答,语气要有变化。

)师再引(语气变化,情感进一步加深):能不忆江南?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还用词来回答,学生情感要有进一步的变化)[设计意图]教师引读语气的一次次加强,目的是要唤起学生对“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一次比一次强烈的情感体会。

五、综合比较(异同),总结全课1.师:学完了这三首古诗词,你能将三首诗词连着背一遍吗?2.比较异同。

(老师板书)同:作者朝代同(都是唐朝诗人写的)景物地点同(都属于江南)诗词内容同(都写景,都是写景抒情的)异:体裁形式不同(前两首是诗,后一首是词)诗人情感不同(前一首冷调写景言意,后两首热情颂景抒情。

)表现手法不同(第一首主要运用了拟人手法,第二首的比喻很巧妙,第三首对比非常强烈。

)3.再读古诗词三首。

师总结全课。

课后反思:2 桂林山水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

2.积累课文优美的语段,初步体会排比句式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初步认识分号。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课始通过情景渲染导入课文,接着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对课文作整体感知,奠定情感基调。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看图、学文,感受桂林山水独特的风景,感受大自然的美,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重难点:1.学习运用排比句式,了解分号的用法,了解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

2.在理清文章结构的前提下,背诵全文。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引导学生进入图文描绘的桂林山水的美景之中出示挂图或放映课件图像,同时播放课文朗读录音,或教师进行范读,对图文进行整体感知,然后让学生谈感受。

二.导入(学习第一自然段)导语:那么,课文是怎样评价桂林山水的?找出来读一读。

“甲天下”是什么意思?(天下第一)桂林山水天下第一,那将是多么美的景象啊,让我们和作者一起荡舟漓江,去观赏名甲天下的桂林山水吧。

①自读全文,学习字词。

②读准字音,找出新词,对不懂的词句,可以联系上下文理解或者请教同学、老师。

三.观赏漓江的水(学习第二自然段)导语:我们先来欣赏漓江的水。

观察图画或观看课件中的漓江水,用自己的话来描述。

①作者是怎样描写的?齐读(根据课堂读的实际情况,可以让学生个体再读,要求投入自己感情地读),找出概括漓江水的三个特点的词。

品读作者怎么写出漓江水与众不同的“静、清、绿”?(特点之一“静”。

课文用“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从感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静”)(特点之二“清”。

课文用“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从视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清”)(特点之三“绿”。

课文用“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这一形象的比喻,从色彩和品质上突出了漓江水的“绿”和“纯”。

翡翠:绿色的硬玉,有光泽。

无瑕:没有斑点,非常纯净)根据课堂实情,教师点拨:为什么开头先提波澜壮阔的大海、水平如镜的西湖?在读议中让学生体会,用对比的方法突出漓江水的三个特点和作者的赞美之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