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校企合作《物流金融》课程的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物流金融》教学大纲

《物流金融》教学大纲

《物流金融》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地位、教学目标和基本要求课程地位《物流金融》是物流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是教学做一体的课程。

金融物流为物流服务的新型模式。

在国内,物流中小型企业存在着信用体系不健全的问题,所以融资渠道贫乏。

金融物流服务的提出,可以有效支持中小型企业的融资活动。

本课程在于培养物流专业的学生在物流企业的银行业务操作。

教学目标《物流金融》课程的设置,根据物流金融技术人才的培养目标,从培育掌握物流金融的知识结构和技能结构着手,充分考虑物流金融技术人才的就业方向。

针对目前物流管理专业技术人才供给严重短缺,以及高校物流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缺位现状,物流金融技术人才的培养,应从多类型、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建立形成物流金融技术人才培养体系,培育具有高素质的既懂物流、又懂金融和信息技术的复合型应用性人才,这将对我国现代物流产业的调整和振兴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

基本要求本课程是物流管理专业的专业必修课,也是随着物流行业发展所需要的物流金融业务所开设的课程,现在很多物流企业与银行合作,为客户提供物流金融业务,本课程的开设也要求能培养出既具有物流知识又具有金融知识的人才。

本课程的展开分为理论知识的讲解和实训知识的操作。

理论知识要求学生掌握物流金融、物流金融风险控制体系、结算业务、仓单盾押融资、存货质押融资、保兑仓、统一授信的基本知识。

实际操作部分要求学生能够利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操作练习中,掌握基本的物流金融操作技能。

此外,本课程要求理论与实践向结合,学校与企业相结合,让学生融入到企业相关的业务中进行实战演练。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项目一物流金融职业入门教育【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了解让学生了解物流、物流金融的基本知识, 掌握企业物流金融的动态【教学重点与难点】本章重点是物流金融服务对象和职能,难点是机构组织和岗位设置。

【教学内容】任务一物流金融入门知识一、供应链管理与物流金融二、物流金融服务对象和职能任务二物流金融职业规划一、机构组织和岗位设置二、物流金融职业规划【教学建议】增加教学软件让学生进行实操训练,是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

校企合作模式下物流专业数学教学改革研究

校企合作模式下物流专业数学教学改革研究

校企合作模式下物流专业数学教学改革研究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物流专业的数学教学大多停留在理论层面,缺乏与实际应用的联系。

这导致学生很难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也会降低。

校企合作模式可以为物流专业的数学教学改革提供新的思路和途径。

校企合作可以提供一个实践基地,让学生在实际工作中运用数学知识。

物流企业可以提供实际的物流数据,让学生通过数学模型进行分析和计算,从而培养他们的应用能力。

学生还可以参与实际的物流运作流程,亲身体验并理解数学在物流中的作用。

这种实践性的教学模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他们对数学的实际运用能力。

校企合作可以促进学校和企业之间的资源共享。

物流企业通常拥有大量的实际案例和经验,而学校则有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教师团队。

通过校企合作,学校可以借助企业的案例和实践经验,将其融入到数学教学中,使教学更加生动和贴近实际。

学校的教师也可以与企业的专业人员进行沟通和交流,及时掌握行业最新发展动态,为教学提供更加精准的指导。

校企合作还可以促进学校和企业之间的深度合作,共同推动物流专业的发展。

学校可以根据企业的需求,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使学生更加适应企业的实际需求。

企业可以派出专业人员到学校进行讲座和培训,提供实际案例和行业前沿知识,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和竞争能力。

通过双方的合作,物流专业的培养质量将得到提升,为行业发展培养更加优秀的人才。

校企合作模式提供了一个创新的教学方式,对于物流专业的数学教学改革有着重要的意义。

通过实践基地的建设、资源共享和深度合作,可以使教学更加贴近实际,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专业素养。

校企合作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机会,也有助于物流专业的发展和行业的进步。

基于校企合作构建金融本科专业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

基于校企合作构建金融本科专业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
业对 本科 人 才 的需求 特点 以及合 作 单 位 的培 养意 图 , 我 们将 金融专业 本科 人才 培养 目标定 位 为 :培 养适应 二 十

在教 学组 织过 程 中 ,充分 考 虑学生 的认知 水平和技 能兴趣 , 合金融 领域 对人 才需 求 的特 点和 变化 , 并结 实行 以能力 为本位 的教 学模式 ,并 根据 金融人 才市场 的需求 适 时调整 方案 。在 组织教 学过 程 中 , 既要有 务实 的思 想 ,
年金 融综合 实践能 力 的培养 。这种 教学 模式 在金 融本科 学生 就业压力 小 , 用人 单位存 在 刚性 人才 需求 是时 , 一 是
种简单 实用 的教学模 式 。但 目前这 种教 学模 式 已经不适
导向, 以与专业结合的活动为主要内容, 积极引导学生参 与到活动中来 , 使第二课堂成为第一课堂的重要补充。
需求之间的对接 , 节约用人单位的培养成本和时间, 把学 校成为企业储备基础理论扎实、 动手能力强、 发展后劲足 的人才基地。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重点突出“ 能力结构” 设计, 突出综合实践能力和执业能力的培养。
技能与专门的实践课程结合 , 另外 , 可以结合学生的第二
课 堂来 实现 。

I 3. 2 .
商业经济
第 21 0 1年第 9期
S ANG I G I o9 2 1 H YEJN J N .。0 1
意义 , 因此 在部 分 课 程 的课 堂 教学 基 础 之上 , 当增 加 适
来, 科学合 理地分布 于学生 的 四年 的学习之 中。 根据 实践 教学 目标体 系 ,围绕 专业 培养 目 来确定 应开设 的课程 标 和课 时分配 。 为确保实 践教学计 划 的实施 , 我们根据实践 教学 目 要求 , 了实 践教学 大纲 , 了实践项 目和 标 制订 整合

基于校企合作的中职物流专业实践教学探析

基于校企合作的中职物流专业实践教学探析

基于校企合作的中职物流专业实践教学探析校企合作是指学校与企业之间建立起合作关系,共同开展教学实践活动的一种模式。

中职物流专业的实践教学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通过与企业合作开展实践教学,既能够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也能够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促进校企双方的共同发展。

本文将从合作模式、教学效果和问题解决等方面对基于校企合作的中职物流专业实践教学进行探析。

一、合作模式1.校企合作模式校企合作的模式有多种形式,如双向选派、联合培养、实习就业等。

在中职物流专业实践教学中,可以采用企业经验分享、企业实践指导、实习实训等方式开展。

2.实践教学模式的选择基于校企合作的中职物流专业实践教学可以采用模块化教学模式,即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相结合,形成相对独立的模块,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相应的模块进行学习和实践。

这种模式既能够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能够更好地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二、教学效果1.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基于校企合作的中职物流专业实践教学能够使学生充分接触到真实的工作环境和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与企业合作开展教学实践,学生不仅能够熟悉各种物流操作流程和技术,还能够了解物流行业的最新发展动态,提升自己的就业竞争力。

2.满足企业需求中职物流专业的实践教学能够使学生与企业接轨,了解企业的运作方式和需求,从而更好地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实践教学中,企业可以提供实际案例和实践指导,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操作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问题解决1.学校与企业合作的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中职物流专业的实践教学需要学校与企业之间密切配合,但在实际操作中可能会存在一些问题,如学校资源匮乏、企业与学校教学理念不一致、学生技术能力欠缺等。

应采取积极的解决措施,如学校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增加实践教学设备和资源,提升师资力量;学校与企业要加强沟通和协调,共同制定实践教学方案,确保教学目标的一致性;学校要加强对学生的技术培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

物流专业实践教学设计方案

物流专业实践教学设计方案

物流专业实践教学设计方案第一篇:物流专业实践教学设计方案物流专业实践教学设计方案一、物流管理专业实训教学定位分析(一)先进性现代物流实训教学要体现国际先进的物流管理思想,采用目前先进的物流管理应用软件和信息技术。

实现物流信息用目前先进的物流管理应用软件和信息技术,实现物流信息输入、处理和传递无纸化和自动化,装备先进的仓库管理自动控制系统和作业设备,提高国内物流实训基地的自动化和信息化。

各种系统和设备需要实现无缝衔接,如:仓储系统、生产物流系统与各种设备的无缝衔接。

实现系统的一体化集成、系统与硬件的一体化集成。

(二)实用性目前,现代物流业业态很多,包括批发企业物流、零售商物流、第三方物流等,其中主要是中小物流企业为主。

实训教学设计要结合我们当地实际情况,配备商业企业物流中心管理软件、配备第三方物流软件。

在实训方式上实行多模式操作,通过实训使学生了解不同类型企业物流管理的业务流程,掌握物流业务操作的基本技能。

具体来说,物流管理专业实训教学可以分为两大块内容:一是物流实际操作模块,二是校内物流模拟仿真实训模块。

二、校企合作的物流实际操作实训如果要学生能掌握实际的物流知识,没有比亲身体会更有用处了。

根据我们学校的实际情况,学校不可能把物流的各个环节所需实体设备都购买回来。

一是资金受限,二是没有必要。

因此,培养校企之间的关系是进行实训的关键。

对于校企合作的物流实际操作实训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仓储管理实训该部分实训内容主要是:立体仓库设备的认知、立体仓库货位规划和立体仓库的实际操作流程等项目。

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实训认识立体仓库设备、货位规划、如何进行到货验收、在库盘点、货品分拣、编送系统规划、应用哪些信息技术及先进机械设备等提高工作效率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成本,使学生能够对现代仓储物流有更深刻地体会。

(二)装卸作业实训该部分实训主要内容是:物流活动中的装卸搬运作业,比如:堆垛、苦垫、码托盘等作业。

目的是让学生认识物流活动中装卸搬运作业机械及操作过程。

物流金融试讲教案模板

物流金融试讲教案模板

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物流金融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业务模式及在我国的应用现状。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物流金融业务流程、风险控制及创新模式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物流金融行业的兴趣,树立正确的金融观念。

教学重点:1. 物流金融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2. 物流金融的业务模式及在我国的应用现状。

3. 物流金融的风险控制及创新模式。

教学难点:1. 物流金融业务流程的理解。

2. 物流金融风险控制及创新模式的分析。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教学资料,如PPT、案例等。

2. 学生提前预习物流金融相关知识。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物流金融吗?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物流金融是指以物流行业为载体,通过金融手段为物流企业提供融资、结算、风险管理等服务的一种新型金融模式。

二、基本概念与发展历程1. 介绍物流金融的基本概念。

2. 阐述物流金融的发展历程,包括国际、国内的发展情况。

三、业务模式及在我国的应用现状1. 分析物流金融的业务模式,如供应链金融、物流保险、仓储金融等。

2. 介绍物流金融在我国的应用现状,包括政策支持、市场前景等。

四、课堂讨论1. 学生分组讨论:结合实际案例,分析物流金融业务流程。

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

第二课时一、物流金融风险控制1. 分析物流金融的风险类型,如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等。

2. 介绍物流金融风险控制措施,如信用评估、风险分散、保险等。

二、物流金融创新模式1. 分析物流金融创新模式,如区块链技术、大数据分析等。

2. 介绍物流金融创新模式的应用案例。

三、课堂总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物流金融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提出疑问。

四、课后作业1. 查阅资料,了解我国物流金融行业的最新政策。

2. 结合实际案例,分析物流金融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

教学评价:1. 学生对物流金融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业务模式及风险控制的理解程度。

基于校企合作《物流金融》课程的教学设计

基于校企合作《物流金融》课程的教学设计

基于校企合作《物流金融》课程的教学设计基于校企合作《物流金融》课程的教学设计[摘要]为物流管理专业本科生开设《物流金融》课程很有必要,但相应的教师与教材都很少。

为克服这些问题,结合课程特点,本文提出基于校企合作对《物流金融》课程进行教学设计,并总结出“1+3+1”教学内容和“1+2”教学方法。

[关键词]物流金融;校企合作;教学设计[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4)18-0143-02近年来,一些高校才开始为物流管理专业本科生开设《物流金融》课程。

缺少相应的教师与教材以及合理的教学设计与方法。

从课程内容看,《物流金融》课程既是一门交叉性课程,又是一门实务性课程。

短期内,我们很难解决专业师资短缺问题,也并不能找到一本合适的本科教材。

不过,基于校企合作对《物流金融》课程进行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能够克服上述问题。

本文拟从基于校企合作《物流金融》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方法设计两方面对其进行阐述。

1基于校企合作的教学内容设计根据“兴趣激发―知识学习―成效评价”逻辑,基于校企合作,本文将《物流金融》课程的教学内容设计成“1+3+1”三个层次五个模块,具体内容与相关关系见图1所示。

本课程共计16课时,其课时分配依次为1、8、3、3和1。

1.1兴趣激发模块在本科教学中,一些学生或是对专业不感兴趣,或是对课程不感兴趣,由此,在课程学习时更多的是流于形式而应付之。

兴趣激发模块,准备利用1课时,计划从国内外比较、领先企业发展、专业人才需求三个方面讲述。

首先,通过国内外比较,能够明确我国物流金融发展的良好前景;其次,对领先企业进行详细介绍,能够在学生心目中树立求职标杆;再次,从人才需求数量与结构两方面,阐述经济社会对物流金融人才的需求。

总体而言,该模块是为激活学生对物流金融课程的学习兴趣,因此,上述三个方面要有理有据,尽量做到客观以令人信服,否则不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2业务运作模块物流金融业务运作是《物流金融》课程的核心内容。

基于智慧物流的物流金融课程建设初探

基于智慧物流的物流金融课程建设初探

基于智慧物流的物流金融课程建设初探基于智慧物流的物流金融课程建设的课题,是智慧物流作为物流产业发展方向、物流管理专业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大背景下,对课程建设的一次有益的探索。

本课程尝试结合物流活动的智慧化,建立基于智慧物流的物流金融课程内容,培养学生智慧物流金融分析与操作的能力,使物流管理专业学生更好的与社会需求接轨,更好地服务社会。

智慧物流物流金融课程建设一、物流金融课程建设的背景物流金融是指为减低交易成本和风险,金融机构与物流企业合作,对企业资金投放、商品采购、销售回笼等经营过程的物流和资金流进行锁定控制或封闭管理,以流转中的商品价值为依托为企业提供融资的活动。

在物流金融下,金融机构和第三方物流服务供应商在供应链运作的全过程向客户提供的结算、融资以及保险等增值服务,缓解了中小企业资金缺乏的问题,也为第三方物流企业带来新的利润源泉,提高了金融机构贷款的质量和数量,物流金融中的保险服务还可以提高物流公司的防风险能力,实现了“三赢”的效果。

面对社会对物流金融的高度需求,高校此方面的教育却是空白。

据抽样30所国内本科院校开设的物流管理专业课程共有286门,未曾有院校开设了物流金融学这门专业基础课程,这极不利于现代物流金融学科体系建设,更不利于现代物流管理专业技术复合型应用性人才的培养。

二、结合实践设置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适应学科最新发展“物流金融”是一门跨学科的课程,其内容涉及知识面宽、知识点多、综合性强,与实际经济结合紧密。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不断促进服务的发展,要实现与社会经济的无缝连接,教师需密切关注学科发展,与时俱进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协调基本内容与先进性。

物流金融是由第三方中介——物流企业对货物实施监管,并对货物的真实性、安全性承担责任,贷款安全系数提高,贷款规模扩大,并有稳定的客户。

可以看到,物流金融业务依附于物流企业的发展,为更好的开展物流金融及降低物流金融业务的风险,要求物流企业制度完善、管理规范,网络信息传递及时准确,机动灵活、具有广泛的地域性。

基于中小型物流企业发展的物流金融专业教学改革

基于中小型物流企业发展的物流金融专业教学改革

基于中小型物流企业发展的物流金融专业教学改革物流金融在我国的发展还不成熟,缺少完善的理论支持,因此物流金融教学也存在着多种可能,物流金融教学改革的方向、模式还需进一步的探索和实践。

中小型物流企业是当前物流专业就业的主要方向,结合这些企业的用人需求,探讨物流金融教学改革,是有针对性的培养人才的需求,也是解决我国物流产业发展人才缺乏的一种有效手段,对提高物流金融专业教学质量及物流企业的国际竞争实力有积极意义。

标签:中小型物流企业;发展;人才需求;物流金融;教学改革高校培养的物流金融人才是面向全社会的,当前中小型物流企业仍然是物流产业的主要支柱,结合其对物流人才的需求,有方向、有目标的培养物流金融人才是完善教学改革、促进行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因此物流金融专业教学改革应充分的、全面的考虑中小型物流企业发展的困境和趋势,结合其发展需求有针对性的改革物流金融专业教学规划,使培养的人才能够学有所用,扩大学生的就业面和就业几率,也为中小型物流企业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持,使其突破发展瓶颈得到持续的、稳定的发展和壮大。

一、中小型物流企业发展的现状及人才需求分析1.中小型物流企业发展的现状中小型物流企业是我国物流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特点是规模小、运作灵活,发展迅速。

随着我国物流行业的发展,一方面,国内一些大型的物流企业凭借着先进的管理、技术等迅速的占领了市场。

另一方面,国外大型物流企业进入中国市场后,给我国物流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在这种竞争激烈的环境下中小型物流企业的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除了外部因素外中小型物流企业内部也存在这一些严峻的问题,影响了企业的发展和壮大。

(1)中小型物流企业规模较小,物流专业管理人员稀缺,内部管理混乱,缺少对企业长远发展的规划和远见。

这也导致了中小型物流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弱、服务水平低,发展难、运营风险大的局面。

(2)中小型物流企业信息化技术应用落后,一方面,受资金投入等影响,中小型物流企业的信息化发展滞后,另一方面则是受专业人才缺失影响,中小型物流企业的信息化应用建设滞后,这就导致了企业的物流服务效率低,管理落后。

校企合作开发《物流金融》课程的研究与实践

校企合作开发《物流金融》课程的研究与实践

与课 程开发 ,逐步进行深度校企合作 ,通过校企合作互动推动课 程实施 以及专业 的建设 与发展 。
22 课 程 开 发 与 设 计 内容 . 课 程 内容 要 与 就 业 需 求 接 轨 、 与行 业 ( 业 )标 准 接 轨 、与 国 际 高 等 教 育 人 才 培 养 接 轨 。课 程 内容 体 系 首 先 职 应 考 虑 到 社 会 和就 业 市 场 的 需 求 ,按 照 就 业 岗位 所 需 技 能有 针 对 性 地 进 行 课 程设 置 。 《 流 金 融 》 课 程 的 开设 必 物 须 以 岗位 职 业 能 力 为 主 线 来 设 置 课 程 内容 。 既要 有 针对 某 一 具 体 岗位 职 业 能 力 培 养 要 求 的专 门 内容 .又 要 有 培 养 学 生 基 本 具 备 相 近 岗 位 职 业 能 力 的相 关 内 容 。要 突 出该 课 程 内容 的应 用 性 ,以解 决 实 际 问题 为 中心 ,打 破 学 科 界 限 ,使 内容 组 织 服 从 于 所 要 解 决 的 职业 领 域 的 问 题 。 本 课 程 主要 是 对 我 国物 流 金 融 企 业 核 心 岗位 所 需 的 工 作 能 力 进 行 调 查 分 析 。搭 建 物 流 金 融 课 程 架 构 进 而 开 发
据抽 样 调查 统计 , 目前 3 0所 国 内本 科 院校 开 设 的物 流 管 理 专 业 ,都 把 高 等 数 学 或 微 积 分 、线 性 代 数 、概 率 论 与 数 理 统 计 、政 治 经 济 学 等 课 程 作 为 基 础 必 修 课 程 ;而 管理 学 、经 济 学 ( 观 经 济 学 、宏 观 经 济 学 )运 筹 学 、统 微
物 流 运 营 管 理 ,均 为 4所 院校 , 1 8所 院校 开 设 物 流 学 ,l 所 院校 开 设 物 流 管 理 ,等 等 ;显 而 易 见 ,开 设 课 程 覆 盖 1

基于校企互动的物流教学模式初探

基于校企互动的物流教学模式初探

新校园人文社科· 89 ·一、校企互动物流教学模式学校培养的学生最终服务于企业,企业对学生进行培训,也就是说企业和学校一样都肩负着人才培养任务,两者的互动和合作能够实现优势互补和共同进步。

学校具备企业没有的系统化教学理论、专业教研人员,在科研和知识上有优势,企业的优势则体现在实践上。

物流行业涉及很多专业知识,尤其在信息时代背景下又增加了计算机方面的要求,对实践能力的要求也随之提高。

校企互动教学模式的应用不仅能够实现优势互补,对满足市场需求也有重要的作用。

二、应用校企互动物流教学模式的方法校企互动物流教学模式是结合教育平台,以能力培养为核心,既对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程度提出了要求,又将实践能力培养融入教学。

这一模式在应用过程中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诸如教学任务不明确、校企合作考评制度不完善等问题,对此笔者提出了如下几点对策。

1. 完善教师队伍建设,提供良好的环境校企互动教学模式需要高校教师作为主要的引导者。

目前,高校物流专业教师大多直接从经济专业、贸易管理专业、交通运输等学科调任,他们对物流专业知识掌握不够,实践能力缺乏再加上知识结构的不合理,使得校企互动物流教学模式的实施出现了问题。

因此,完善教师队伍建设是当务之急。

从提高实践能力的角度来看,学校要与企业沟通,定期派遣教师到企业实地考察,促进经验交流,提高教师的实训能力。

从教师自身而言,要利用先进的技术资源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并合理分配时间,增加物流专业知识储备。

除此之外,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直接引进企业经验丰富的工作人员进行教学,也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方法之一。

良好的环境是校企互动物流教学模式开展的基础,其包括制度规范、机制完善和物质资源丰富三个方面。

制度规范是指相关的法律和规章制度比较健全。

校企互动教学模式与单纯的学校教学模式不同,涉及学校、企业、教育部门,需要完善的制度加以约束。

机制完善是指构建激励机制。

以往的教学模式并没有将学生在企业中的表现纳入评价,而企业也没有在发展体系中对人才培养做出明确的要求,没有充分发挥校企合作的作用。

高职《物流金融》课程信息化教学模式研究

高职《物流金融》课程信息化教学模式研究

高职《物流金融》课程信息化教学模式研究作者:尹海丹来源:《高教学刊》2019年第05期摘; 要:文章在信息化教学模式分类研究的基础上,使用AHP分析法对高职《物流金融》课程信息化教学模式进行了实证分析与选择评价,研究结果表明集体探究型为该课程最优信息化教学模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该课程信息化教学模式的优化建议。

关键词:物流金融;信息化教学;信息化教学模式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9)05-0189-03Abstract: Based on the classification research of informational teaching mode, this paper uses AHP analysis method to conduct empirical analysis and selection evaluation of the informational teaching mode of higher vocational "Logistics Finance" course. The research results show that collective inquiry is the optimal information teaching of the course. Based on this model, the paper proposes the optimization suggestions for the informatization teaching mode of the course.Keywords: "Logistics Finance"; informational teaching; informational teaching model信息技术的发展加速了高职信息化教学的进程,《教育部关于加快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意见》[1],要求以信息技术推动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促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深度融合。

物流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教学模式探究

物流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教学模式探究

物流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教学模式探究一、物流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教学模式介绍1. 定义2. 优势3. 样本分析二、物流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教学模式探究1. 教学内容2. 课程建构3. 实践实习4. 教学组织5. 教师角色6. 技能定位三、物流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教学模式总结1. 加强实践性教学2. 注重学生的职业定位3. 加强校企联系4. 促进教师团队建设一、物流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教学模式介绍1. 定义:物流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教学模式是指学校与企业在物流管理教学中进行合作,从而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就业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的全面提升。

2. 优势:物流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教学模式有很多令人满意的优势,如增强教学实践性、提升教学质量、完善就业推荐机制、强化就业技能等。

3. 样本分析:以某一物流管理专业学校及相关企业的校企合作教学实践为例,可以看到学校与企业之间深度合作,学校为企业提供优质人才,企业给予学校实践资源,通过这种形式将实践和理论结合,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物流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教学模式探究1. 教学内容:物流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教学模式下,可以根据行业发展实际,结合企业实际,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加强专业课程体系及相关实际实践能力的培养。

2. 课程建构:物流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教学模式下,可以在课程体系中添加企业及相关行业课程,以增强学生针对不同行业的适应性。

3. 实践实习:物流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教学模式下,实践实习是必不可少的,企业可以为学生提供实践学习环境,让学生能够运用学习到的知识和技能,以不断帮助实践实现真正的价值。

4. 教学组织:物流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教学模式下,要建立有效的教学组织,既明确教学目标,又充分考虑企业需求,从而更好的充分发挥物流管理教学的作用。

5. 教师角色:物流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教学模式下,教师不仅要充分表现出熟悉企业管理和实践知识的能力,还要具备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和高质量的教学组织能力,以及为学生提供职业规划等咨询服务。

金融管理校企合作创新型课程开发模式构建

金融管理校企合作创新型课程开发模式构建

金融管理校企合作创新型课程开发模式构建引言随着我国金融行业的迅速发展和变革,金融管理教育也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培养适应金融行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并促进校企合作深度结合,需要构建一种创新型课程开发模式。

本文将探讨金融管理校企合作创新型课程开发模式的构建方法和具体做法。

1. 校企合作课程开发的意义1.1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校企合作可以充分利用企业的实践经验和先进技术资源,将实际应用与理论研究相结合,使学生接触到真实的金融管理案例和实际工作场景,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1.2 促进人才培养与实践能力锻炼校企合作课程开发模式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为日后进入金融行业做好充分准备。

1.3 加强校企合作关系通过校企合作课程开发,学校与企业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实现了知识和经验的共享,为双方提供了更多的合作机会和发展空间。

2.构建创新型课程开发模式的方法2.1 确定课程开发目标根据市场需求和学生培养目标,明确金融管理校企合作课程开发的目标和任务,为后续开展工作提供指导。

2.2 深度整合校企资源通过与企业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充分整合企业的资源,如企业数据、实践案例、专业技术人员等,为课程开发提供必要的支持和保障。

2.3 创新课程设计与教学方法根据金融管理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和教学需求,创新课程设计和教学方法,采用案例教学、团队项目和实践训练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2.4 持续评估和改进在课程开发的过程中,持续评估学生的研究效果和课程的教学质量,及时进行反馈和改进,确保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和适应性。

3. 实施步骤与具体做法3.1 建立校企合作平台搭建校企合作平台,为学校和企业提供合作交流的平台,方便信息和资源的共享。

3.2 制定合作协议与项目计划明确合作协议的内容和项目计划,确定双方的权责,明确课程开发的具体目标和时间节点。

基于TPACK的高职《物流金融》课程教学设计研究

基于TPACK的高职《物流金融》课程教学设计研究

[摘要]从TPACK 框架视角,融合高职《物流金融》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教学技术,开展了该课程设计和实践,分析了TPACK 框架在信息化教学过程实施中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了教学改进建议。

[关键词]TPACK ;物流金融;教学设计[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603(2018)34-0042-03基于TPACK 的高职《物流金融》课程教学设计研究①尹海丹(中山职业技术学院,广东中山528400)一、TPACK 框架与高职《物流金融》课程教学Mishra 等提出TPACK 框架的组成要素,是信息化教学中教师有效整合技术所要掌握的知识。

探究型信息化教学模式包括情境、协作、会话、构建四大要素,TPACK 框架将技术融入教师知识体系,这成为信息化教学的方向。

高职《物流金融》是一门涵盖面广、交叉性强的课程。

TPACK 框架下数字化、在线和实验教学等技术与教学内容、方法的融合,有助于推动学生进行系统化和深度学习。

TPACK 框架将教学技术整合所需知识系统化化,强调教师对技术、教学法、学科内容的交互。

本文探讨TPACK 框架下高职《物流金融》课程的设计方案,旨在推进该课程教学的信息化,通过探究型学习模式达到深度学习的效果。

二、TPACK 框架下的高职《物流金融》课程设计与实践本文基于TPACK 框架对高职《物流金融》课程从学科内容、教学法、教学技术三个方面进行设计。

(一)分析物流金融岗位能力,设计课程教学内容(CK )物流金融课程教学内容涉及多个学科知识,本文在课程整合的基础上进行了教学项目和任务计划设计。

教学项目包括物流基础设施融资、物流结算、存货质押融资、仓单质押融资、应收账款融资、订单融资和物流保险,每个项目下设任务,如“存货质押融资”项目包含物流质押监管融资、融通仓、物流银行融资、统一授信四个教学任务,“订单融资”项目下设保兑仓、采购执行两个教学任务。

(二)结合交叉课程特点,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PK )采用项目导向教学法,学生分别以物流仓管员、银行结算人员、信贷客户经理、保险公司客户经理的角色完成任务;采用探究式教学法,老师设置情境,启发学生结合理论知识进行操作、思考、强化认识;采用案例教学法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采用实训作业法,学生进行物流金融模拟系统操作,完成工作任务,教师给予指导与评价。

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物流实践优秀教学课程体系开发-物流管理

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物流实践优秀教学课程体系开发-物流管理

基于校企合作地高职物流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开发-物流管理基于校企合作地高职物流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开发文/王桂花高职物流人才培养地目标是为企业输送合格地高技能物流人才,为了达到高职物流学生培养地职业性和针对性,高职物流人才地培养过程离不开企业地参与高等职业院校作为培养技能型物流人才地关键力量,要承担起技能型物流人才地培养重任,就必须深化改革,培养真正为企业所接受地高素质高技能物流人才.如何基于校企合作构建高职物流实践教学体系,加强物流人才培养与企业人才需求地对接融合,是当前物流人才培养改革地重中之重.根据教育部高校物流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公布地统计数据,2010年我国大专以上物流人才需求量为30万至40万人,在职人员培训需求为100多万人.但目前物流人才数量、质量和结构都不能满足物流产业发展地庞大需求,物流人才地极度匮乏成为制约我国物流业发展地瓶颈,极大地阻碍了我国成为物流强国地发展速度.国内学者对高职人才培养进行了大量地研究,李选芒等提出了以“职教融合,工学交替”为主要特征地人才培养模式,张永良等从“订单式”培养地内涵出发,探讨了高职“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及其订单式培养有效机制地建立,孙诚等探索了“校会合作、校企合作”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强调“校会合作、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遵循职业教育规律、提升内涵质量、增强社会服务能力地重要举措.世界发达国家在高职培养模式上已取得了丰富地经验,如德国地“双元制”模式、英国地“三明治”教育、美国和加拿大地“合作教育”模式、日本地“产学合作”模式、澳大利亚以行业为主导地“TAFE”模式等.基于校企合作地高职物流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构建高职物流人才培养地目标是为企业输送合格地高技能物流人才,为了达到高职物流学生培养地职业性和针对性,高职物流人才地培养过程离不开企业地参与.高职院校依托校企合作平台,加强与企业地深度融合,实现人才培养过程中地“五对接五融合”,即通过“专业方向设置与产业发展对接、核心课程与职业岗位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实现“学校与物流企业地边界融合、核心课程内容与物流岗位能力要求地融合、师生与公司员工身份地融合、专业文化与企业文化地融合、物流人才培养与社会服务地融合”,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分成多个阶段进行穿插,形成“校企互动对接、多阶循环递进”地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学校一一企业”两个育人主体、两个育人环境地多次交替循环,使学生在校学习期间通过“知识技能”、“学习一一应用”地多次循环和反馈,实现知识和技能地牢固掌握和循环提高,使人才培养质量持续升级,实现高技能人才培养地可持续发展.推进“校企互动对接、多阶循环递进”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高职院校必须克服“重理论、轻实践”传统课程体系缺陷,深化企业合作,使高校人才培养计划与企业用工计划紧密结合,将物流实践教学细分成多个阶段,实现与理论教学地合理穿插,强化“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改革,构建基于校企合作地物流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基于校企合作地物流实践教学课程体系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充分了解企业物流流程和岗位能力需求,明确学习目标,结合自身优势科学地选择就业岗位,避免盲目选择带来地频繁跳槽,做好自己地物流生涯规划;使高职院校提高人才培养地针对性和适应性,确保了人才培养地专业对口和高质量;另一方面可以帮助企业克服用工瓶颈,降低人员招聘成本,缩短新员工适应期和前期培训时间,使员工尽快融入企业,促进了企业地快速发展.根据高职教育特点和学生学习规律,分别针对通识能力、专业能力、创新能力将实践课程体系分为基础实践、专业实践和创新实践三部分,然后将三部分进行细化,分成多个构成和阶段,根据学校和企业实际情况进行穿插实施.基于校企合作地高职物流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实施策略实践教学地实施主体主要在于企业,实践教学成效取决于企业地参与和融合.高职院校要深化与企业地合作,改变现在校企合作仅限于一纸协议地现状,创新校企合作形式和机制,通过开办“校中厂”和“厂中校”,加强校企在教学、师资、实训等方面合作,挖掘各方共赢利益点,使学校、教师、学生、企业多方形成共赢利益体.如经贸物流加强了与苏宁电器、苏果超市、邮政速递物流、熊猫华格、顺源物流、雨润集团等合作企业地深度融合,如苏果合作建立了华润苏果“校中厂”实训基地,实现了学生地企业认知和轮岗实习,为苏果提供日常运营需要地人员;与苏宁合作,建立了“厂中校”校外实训基地,帮助苏宁克服了销售旺季地人员短缺,解决了学生企业认知和顶岗实习地问题,同时还加强校企在教学、师资、实训等方面合作,使学校、教师、学生、企业、员工多方受益.高校需要根据合作企业地实际忙闲程度、运行情况弹性安排教学过程,尽可能实现理论和实践地多阶段穿插,帮助企业解决人员短缺和繁忙阶段地用工瓶颈问题.建立和完善适应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要求地全过程教学管理和监控制度,由单一校内课堂教学质量地监控向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地实践教学活动拓展,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各类实习教学地过程监控和反馈,持续提高教学质量.如针对不同企业不同岗位,建立和完善全过程;实践教学管理和监控制度,如苏果地实习采用“学校和企业”共同监管地模式;苏宁地实习采用了企业全真环境地考核,完善由企业来进行管理和考核,专业老师负责协调指导工作.实践教学地成效依赖于高效专职和企业兼职老师地共同指导.目前,包括江苏经贸在内地很多高职院校都采用了“一来二去”地校企互动机制,实现了企业人员来学校授课、老师和学生去企业实践地过程.但当前企业员工缺乏上课艺术、高效教师偏离社会实践、动手操作能力弱地现象仍然普遍存在.高职院校实践教学地开展需要建设一支高水平指导教师和培训师团队,因此应加大校企互动力度,长期实施“互兼互培”,高效教师和企业员工都到对方去兼职和培训,实现师资和员工地长效发展.如让高校老师每两年集中抽出一学期或者一学年全职到企业实践,系统深入地了解企业地物流工作过程、物流岗位需求、企业文化等等.一方面可以提升自身物流业务水平,另一方面可以通过企业员工培训,了解企业人才需求,帮助企业员工尽快适应工作环境,提升理论指导实践能力和教学艺术;让企业人员走进高效课堂,加入高效师资和学生培训行列,一方面提自身高理论总结能力,另一方面帮助老师和学生提高实践能力.如此一来,可以形成一支稳定、持续成长、服务能力强地指导老师和培训团队.实践教学因为内容灵活、场地跨域大,需要管理、检查和反馈地环节更多,涉及到学校、企业、学校与企业地合作等教学组织、师资培养、实训基地建设、学生实习与就业等方方面面.在目前地高职教育模式中,普遍重视教学计划地制定和实施阶段,检查和反馈阶段普遍薄弱.实践教学地检查和反馈涉及到实践教学文件、实践过程管理、教师指导实践情况、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开放记录与规范管理以及校企合作项目开展等多个方面,甚至更细,如实践教学管理涉及到前期安排和准备、指导老师配备、学生与企业实习协议签订、实习学生地纪律管理和衣食住行管理、实习后地总结和建议等等.这些情况地反馈是优化实践教学成效、加大校企互动融合地重要依据.因此,实践教学地开展还需要构建校企信息反馈平台,注重计划、实施、检查阶段地结合,加强实践教学地反馈和优化,保证人才培养地针对性和可持续性.基金项目:江苏省现代物流协会重点课题(JSXD2013002);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研究重点课题(2013JSJG082);受江苏省“青蓝工程”和“333工程”资助.(王桂花: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版权申明本文部分内容,包括文字、图片、以及设计等在网上搜集整理.版权为个人所有This article includes some parts, including text, pictures, and design. Copyright is personal ownership.b5E2R。

金融物流实训解决方案

金融物流实训解决方案

金融物流实训解决方案
《金融物流实训解决方案》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金融和物流作为两大支撑经济发展的领域,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金融物流的结合不仅可以促进商品的流通和资金的流动,还可以优化资源配置,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因此,金融物流的实训解决方案成为了高校教育和企业培训的重要内容之一。

金融物流实训解决方案首先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教师们应该引导学生通过案例分析、实地考察、模拟操作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金融物流的相关理论知识,并且能够在实际操作中灵活运用。

同时,企业也可以与高校合作,提供岗位实习,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

其次,金融物流实训解决方案需要注重技术与创新的融合。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物流管理系统、金融支付平台等新技术的应用已经成为了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的重要手段。

因此,学生需要通过实践操作来掌握这些新技术的使用方法,提高自己的信息化水平。

此外,金融物流实训解决方案还应该关注国际化和全球化的视野。

随着全球价值链的发展,跨境贸易和跨国合作已经成为了企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因此,学生需要了解国际贸易规则、国际支付结算方式等内容,培养国际化的商务素养。

综上所述,《金融物流实训解决方案》不仅需要注重理论与实
践的结合,更需要关注技术与创新的融合,以及国际化和全球化的视野。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金融物流领域获得全面的素养,为未来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校企合作《物流金融》课程的教学设计
基于校企合作《物流金融》课程的教学设计
[摘要]为物流管理专业本科生开设《物流金融》课程很有必要,但相应的教师与教材都很少。

为克服这些问题,结合课程特点,本文提出基于校企合作对《物流金融》课程进行教学设计,并总结出
“1+3+1”教学内容和“1+2”教学方法。

[关键词]物流金融;校企合作;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4)18-0143-02
近年来,一些高校才开始为物流管理专业本科生开设《物流金融》课程。

缺少相应的教师与教材以及合理的教学设计与方法。

从课程内容看,《物流金融》课程既是一门交叉性课程,又是一门实务性课程。

短期内,我们很难解决专业师资短缺问题,也并不能找到一本合适的本科教材。

不过,基于校企合作对《物流金融》课程进行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能够克服上述问题。

本文拟从基于校企合作《物流金融》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方法设计两方面对其进行阐述。

1基于校企合作的教学内容设计
根据“兴趣激发―知识学习―成效评价”逻辑,基于校企合作,本文将《物流金融》课程的教学内容设计成“1+3+1”三个层次五个模块,具体内容与相关关系见图1所示。

本课程共计16课时,其课时分配依次为1、8、3、3和1。

1.1兴趣激发模块
在本科教学中,一些学生或是对专业不感兴趣,或是对课程不感兴趣,由此,在课程学习时更多的是流于形式而应付之。

兴趣激发模块,准备利用1课时,计划从国内外比较、领先企业发展、专业人才需求三个方面讲述。

首先,通过国内外比较,能够明确我国物流金融发展的良好前景;其次,对领先企业进行详细介绍,能够在学生心目中树立求职标杆;再次,从人才需求数量与结构两方面,阐述经济社会对物流金融人才的需求。

总体而言,该模块是为激活学生对物流金
融课程的学习兴趣,因此,上述三个方面要有理有据,尽量做到客观以令人信服,否则不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2业务运作模块
物流金融业务运作是《物流金融》课程的核心内容。

由于物流金融业务运作的理论性较强,所以仅仅课堂讲授很难使学生透彻理解。

在该模块,必须借助校企合作,让学生到企业观摩,请员工到课堂讲学,才能使学生深入理解相关理论。

在本模块,首先,安排1课时邀请员工进课堂讲学,以使学生对物流金融实践能有初步了解,并据此提出一些理论问题;其次,安排6课时进行课堂理论知识讲授,以对应解答上述理论问题,并由学生提出实践疑惑;再次,安排1课时去企业进行观摩交流,以解除理论应用于实践时的疑惑。

因此,这对授课教师的要求很高,要求其提前设计好各环节。

1.3风险监管模块
在物流金融管理过程中,不能忽视物流金融的风险与监管问题。

在对物流管理专业本科生授课时,很难对该部分内容进行深入讲解。

在该模块,首先,安排1课时讲授风险管理与金融监管的一些基础理论,并列举重大风险监管失败案例以强调风险监管意识;其次,安排1课时介绍物流金融风险管理,即如何识别、预警、处理与评估,重点讲解物流金融风险管理的特殊性;再次,安排1课时介绍物流金融监管,即相关政策法规,主要从机遇与挑战双视角强调把握战略方向的重要性。

该模块需要授课教师对风险管理与金融监管有深入的理解与认识,由此才能将核心要点教授于学生。

1.4银行保险模块
银行与保险是物流金融发展的服务支撑。

不过,在这里必须使学生了解物流金融的发展需要银行与保险提供些什么,现如今最缺的是什么。

在该模块,首先,安排1课时介绍一下银行与保险的相关基础知识,通过案例着重强调二者在物流金融发展中所扮演的关键角色;其次,安排1课时分析一下物流金融发展需要银行做什么以及物流银行的出现;再次,安排1课时阐述一下当前的物流保险并不能为物流金融风险提供系统的解决方案以及后续该如何做。

该模块的理论性不会太强,更多的是从现状描述与未来趋势两个方面对银行与保险在物
流金融发展中所扮演的角色进行讲解。

1.5案例分析模块
如何考核学生?本文认为将案例分析作为结课作业最为恰当。

基于理论学习与实践体会,学生理应可以结合自己的兴趣点选定某一问题进行案例分析。

在该模块,计划利用1课时,重点讲述案例分析的详细流程与注意事项;首先,结合成形案例,对其选题、设计与撰写等方面进行具体阐述;其次,主要在案例分析选题、深层次剖析与撰写技巧等方面提出注意事项。

再次,给予学生一部分时间讨论与提问以解答问题。

该模块对授课教师的要求很高,其最好能够自己亲自完成过一份高质量的案例分析。

否则,该模块的讲解会空洞,同时教师会很难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2基于校企合作的教学方法设计
校企合作教学内容的顺利讲授,必须要有相应的基于校企合作教学方法的支撑。

基于校企合作,本文提出“1+2”的教学方法设计。

具体来说,是指一个基础,两项任务。

首先,鼓励“教师进企业锻炼”为课程授课做准备;其次,邀请“员工进课堂讲学”和安排“学生进企业观摩”为理论学习作补充。

三者关系见图2所示。

2.1教师进企业锻炼
上述教学内容的设计对授课教师的要求很高,所以必须对授课教师进行培训。

本文认为教师进企业锻炼是最佳方式。

首先,建议教师利用半学期进入与物流金融业务相关企业锻炼;其次,在实践过程中,撰写一篇高质量的案例分析报告;再次,根据上述教学内容,设计制作授课教案。

考虑到教师进企业锻炼的时间有限,为使最短时间获得最大收益,要求教师在企业选择和部门选择时尤为慎重,尽量选择那些直接与物流金融相关的企业或部门以能够全面了解物流金融业务。

为避免流于形式,要采用量化指标对教师进行严格考核,例如完成1份高质量的案例分析报告以及全套的授课教案。

2.2员工进课堂讲学
员工进课堂讲学是一种特色授课设计,其看似简单但对员工与内容的要求很高。

首先,选择好授课员工,最好是直接负责物流金融业务的中高层管理者,这样其会对行业发展与业务运营有更深的理解与
认识;其次,设计好授课内容,要求教师提前与员工沟通好,采取教师草拟好内容要求,并与员工经过多次沟通后确认好。

此外,与学生互动的环节不能少。

不过,这要求学生提前思考好提什么样的问题,建议学生分组讨论,每组商定出一个核心问题,并与各组提前交流以免重复。

由此,员工能够有针对性地讲授内容,而且学生也能够积极参与其中,进而达到预期效果。

2.3学生进企业观摩
学生进企业观摩必不可少,能够有效解决学生疑惑。

为此,一方面,要求教师指导学生带着问题去观摩,建议以问题为导向组建几个观摩团队,要求他们提前对相应问题进行充分的研究提炼,以便在观摩时尽快切入主题;另一方面,事先将学生所提炼的问题列表提交给观摩企业相关人员,让他们围绕这些问题做些准备,最好能够将问题解答融入于企业观摩讲解过程中。

在这里,要求授课教师具备很高的沟通协调能力,尤其是与企业进行良好沟通以使其尽量配合。

因此,需要理解清楚企业能从中获得哪些价值,这是企业能否高效与校方配合的关键。

针对《物流金融》课程的专业师资与教材都很少,本文提出基于校企合作对《物流金融》课程进行教学设计,并总结出“1+3+1”教学内容和“1+2”教学方法。

不过,本文的观点还停留于文字,并未付诸实践,仍需在实践中不断对其修正完善。

参考文献:
[1]夏露,李严锋.物流金融[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6.
[2]李蔚田,谭恒,杨丽娜.物流金融[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7.
[3]戴四新,金晓严,杨怡.物流产学研基地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以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为例[J].中国市场,2011(2).
[4]张兴燕,张静,李春燕.云南省独立学院物流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分析[J].中国市场,2010(49).
[基金项目]天津财经大学校级重点建设课程(项目编号:
KCP2013-13)。

[作者简介]张初兵(1984―),男,安徽六安人,讲师。

研究方
向:营销管理与物流金融;刘玉斌(1978―),男,山东淄博人,副教授。

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

------------最新【精品】范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