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骨气

合集下载

谈骨气批注

谈骨气批注

谈骨气批注
以下是《谈骨气》的批注:
批注一:引用了孟子的名言,突出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气概。

这种骨气表现为不屈不挠的勇气和决心,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不放弃自己的原则和信仰。

批注二:通过一个有骨气的穷人拒绝嗟来之食的故事,进一步强调了骨气的重要性。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骨气的人不会接受不义之财或者施舍,而是坚持自己的尊严和原则。

批注三:通过《正气歌》的引用,歌颂了古代有骨气的人的英雄气概,并号召人民继续起来反抗。

这首歌曲充满了对有骨气的人的敬仰和赞美,同时也表达了对不义之举的反抗和斗争精神。

批注四:强调了骨气的本质是坚持正义、不屈不挠的精神。

有骨气的人不会因为个人的利益而放弃正义,也不会因为困难而放弃追求真理和公正。

综上所述,《谈骨气》一文通过引用名人名言、故事和歌曲等手段,阐述了骨气的内涵和重要性,号召人们要有骨气,坚持正义、真理和公正,不受任何利益的诱惑和压力的影响。

《谈骨气》课文

《谈骨气》课文

谈骨气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战国时代的孟子,有几句很好的话:“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意思是说,高官厚禄收买不了,贫穷困苦折磨不了,强暴武力威胁不了,这就是所谓大丈夫。

大丈夫的这种种行为,表现出了英雄气概,我们今天就叫做有骨气。

我国经过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漫长时期,每个时代都有很多这样有骨气的人,我们就是这些有骨气的人的子孙,我们是有着优良革命传统的民族。

当然,社会不同,阶级不同,骨气的具体含义也不同。

这一点必须认识清楚。

但是,就坚定不移地为当时的进步事业服务这一原则来说,我们祖先的许多有骨气的动人事迹,还有它积极的教育意义,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南宋末年,首都临安被元军攻入。

丞相文天祥组织武装力量坚决抵抗。

失败被俘后,元朝劝他投降,他写了一首诗,其中有两句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意思是人总是要死的,就看怎样死法,是屈辱而死呢,还是为民族利益而死?他选取了后者,要把这片忠心记录在历史上。

文天祥被拘囚在北京一个阴湿的地牢里,受尽了折磨,元朝多次派人劝他,只要投降,便可以做大官,但他坚决拒绝,终于在公元1283年被杀害了。

孟子说的几句话,在文天祥身上都表现出来了。

他写的有名的《正气歌》,歌颂了古代有骨气的人的英雄气概,并且以自己的生命来抗拒压迫,号召人民继续起来反抗。

另一个故事是古代有一个穷人,饿得快死了,有人丢给他一碗饭,说:“嗟!来食!”(喂,来吃!)饿人拒绝了“嗟来’’的施舍,不吃这碗饭,后来就饿死了。

不食嗟来之食这个故事很有名,传说了千百年,也是有积极意义的。

那人摆着一副慈善家的面孔,吆喝一声“喂,来吃!”这个味道是不好受的。

不食嗟来之食,表现了l 中国人民的骨气。

还有个例子。

民主战士闻一多是在1946年7月15日被国民党枪杀的。

在这之前,朋友们得到要暗杀他的消息,劝告他暂时隐蔽,他毫不在乎,照常工作,而且更加努力。

明知敌人要杀他,在被害前几分钟还大声疾呼,痛斥国民党特务,指出他们的日子不会很长久了,人民民主一定得到胜利。

谈骨气(优秀10篇)

谈骨气(优秀10篇)

谈骨气(优秀10篇)谈骨气篇一2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了解本文的论点及所运用的论据。

2.了解本文侧重运用举典型事例论证的方法。

(二)能力训练点,1.学会运用举例论证论点的方法。

2.区别议论和记叙两种表达方式,理解议论文中的摆事实与记叙中的叙事的区别。

(三)德育渗透点教育学生继承民族优良传统,做有骨气的人。

(四)美育渗透点.感受中华民族优秀子孙一身浩然正气的人格美。

二、学法引导通读课文,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编列课文结构提纲,思考本文的论点,所运用的论据和论证方法。

为加深认识,可深思考:我们当前应提倡什么样的骨气?怎样做一个有骨气的人?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1.重点:学习本文提出问题一分析问题一解决问题的议论思路及摆事实论证的方法。

2.难点:理解“社会不同,阶级不同,骨气的具体含义也不同”的观点,领会作者在摘引文天祥事例时,精心剪裁的意图。

3.疑点:做错了事,不接受老师批评、教育,这是有骨气的表现吗?4.解决办法:“重点”可以让学生反复研读课文,教师设计发挥性问题来解决;“难点”和“疑点”宜通过教师的适当讲解,分析来完成。

四、课时安排2课时五、教具学具准备录音机,投影仪’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1.学生读课文,编列结构提纲,理清文章的说理脉络。

2.精读课文片断,分析理解列举典型事例论证论点的写法。

3.畅谈:“怎样做一个有骨气的人?”七、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明确目标-了解作者及写作本文的时代背景,初知本文说理的脉络,掌握紧扣论点选取典型事例作论据的写法。

(=)整体感知这是我国现代著名的历史学家,杂文家吴晗在上世纪60年代初我国国民经济处于暂时困难时期写作的一篇议论文。

这篇热情洋溢的文章,精选古今典型事例,论证了“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号召人们保持中华民族的气节,发扬无产阶级骨气,克服困难,奋勇前进。

这篇文章不仅在当时起到了鼓舞人们斗志的作用,至今天,对我们如何做人,也有一定的启发教育意义,另外,作为议论文,本文在论证思路,论证方法的运用上也是很值得学习的。

谈骨气原文及赏析

谈骨气原文及赏析

谈骨气吴晗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战国时代的孟子,有几句很好的话:“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意思是说,高官厚禄收买不了,贫穷困苦折磨不了,强暴武力威胁不了,这就是所谓大丈夫。

大丈夫的这种种行为,表现出了英雄气概,我们今天就叫做有骨气。

我国经过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漫长时期,每个时代都有很多这样有骨气的人,我们就是这些有骨气的人的子孙,我们是有着优良革命传统的民族。

当然,社会不同,阶级不同,骨气的具体含义也不同。

这一点必须认识清楚。

但是,就坚定不移地为当时的进步事业服务这一原则来说,我们祖先的许多有骨气的动人事迹,还有它积极的教育意义,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南宋末年,首都临安被元军攻入,丞相文天祥组织武装力量坚决抵抗,失败被俘后,元朝劝他投降,他写了一首诗,其中有两句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意思是人总是要死的,就看怎样死法,是屈辱而死呢,还是为民族利益而死?他选取了后者,要把这片忠心纪录在历史上。

文天祥被拘囚在北京一个阴湿的地牢里,受尽了折磨,元朝多次派人劝他,只要投降,便可以做大官,但他坚决拒绝,终于在公元1282年被杀害了。

孟子说的几句话,在文天祥身上都表现出来了。

他写的有名的《正气歌》,歌颂了古代有骨气的人的英雄气概,并且以自己的生命来抗拒压迫,号召人民继续起来反抗。

精品另一个故事是古代有一个穷人,饿得快死了,有人丢给他一碗饭,说:“嗟,来食!”(喂,来吃!)饿人拒绝了“嗟来”的施舍,不吃这碗饭,后来就饿死了。

不食嗟来之食这个故事很有名,传说了千百年,也是有积极意义的。

那人摆着一副慈善家的面孔,吆喝一声“喂,来吃!”这个味道是不好受的。

吃了这碗饭,第二步怎样呢?显然,他不会白白施舍,吃他的饭就要替他办事。

那位穷人是有骨气的:看你那副脸孔、那个神气,宁可饿死,也不吃你的饭。

不食嗟来之食,表现了中国人民的骨气。

还有个例子。

民主战士闻一多是在1946年7月15日被国民党枪杀的。

谈骨气__吴晗

谈骨气__吴晗

文天祥拒不降元"的事例 思考,哪些关键词语体现了文天祥大 义凛然的民族气节 坚决拒绝
文天祥的事例从哪个角度证明了论点? 富贵不能淫
穷人不食嗟来之食 ⑴默读课文,提出要求,复述事例
⑵请学生动笔画出"摆""吆喝""显然 "三个词,思考穷人不食嗟来之食的 原因: 人格受到了污辱
闻一多是我国著名的学
人之所以能够站立,主要是因为 人有骨头,骨头是人体内最坚硬 的部分,骨头就是宁折不弯,因 此,我们把刚强不屈的气概叫骨 气。
吴 晗
孟子(约前
屈不富 ,能贵 此移不 之,能 谓威淫 大武, 丈不贫 夫能贱
文天祥( 1236-1283 ): 南宋大臣,文学家。字宋瑞, 又字履善,号文山。
南宋灭亡,文天祥兵败 被俘,统治者念其才华,以 高官厚禄、威胁利诱、对其 软硬兼施,迫其投降,但文 天祥凛然正气,以诗《过零 丁洋》做答,其中 “人生自 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表明自己舍生取义的伟大志 向和崇高的民族气节。 返回
文天祥面对高官厚 禄宁死不降 (宋代丞相) 古代穷人宁愿饿死 也不吃“嗟来之食” (古代穷人) 闻一多怒对国民党 的手枪宁死不屈 (现代民主 战士)
不同时代
不同身份
不同表现
中 国 人 : 不 跪 的

这是我们的南国, 一家外资企业的 院内—— 这一天, 外国老板 忽然暴跳如雷 喝令所有的中国工人 一律下跪 —— 沉默。沉默。沉默 不在沉默中站出! 就在沉默中下跪! 站出来了! 站出来了! 一个二十四岁的我们
中国的小伙子
站出来—— 他的头颅昂得很高 高过了 地球的头顶! 他的脚跟站得很稳 稳当当 踩着地球的经纬! 他说,“我是中国人, 我 不会 给你下跪!”

谈骨气原文及赏析

谈骨气原文及赏析

谈骨气吴晗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战国时代的孟子,有几句很好的话:“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意思是说,高官厚禄收买不了,贫穷困苦折磨不了,强暴武力威胁不了,这就是所谓大丈夫。

大丈夫的这种种行为,表现出了英雄气概,我们今天就叫做有骨气。

我国经过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漫长时期,每个时代都有很多这样有骨气的人,我们就是这些有骨气的人的子孙,我们是有着优良革命传统的民族。

当然,社会不同,阶级不同,骨气的具体含义也不同。

这一点必须认识清楚。

但是,就坚定不移地为当时的进步事业服务这一原则来说,我们祖先的许多有骨气的动人事迹,还有它积极的教育意义,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南宋末年,首都临安被元军攻入,丞相文天祥组织武装力量坚决抵抗,失败被俘后,元朝劝他投降,他写了一首诗,其中有两句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意思是人总是要死的,就看怎样死法,是屈辱而死呢,还是为民族利益而死他选取了后者,要把这片忠心纪录在历史上。

文天祥被拘囚在北京一个阴湿的地牢里,受尽了折磨,元朝多次派人劝他,只要投降,便可以做大官,但他坚决拒绝,终于在公元1282年被杀害了。

孟子说的几句话,在文天祥身上都表现出来了。

他写的有名的《正气歌》,歌颂了古代有骨气的人的英雄气概,并且以自己的生命来抗拒压迫,号召人民继续起来反抗。

另一个故事是古代有一个穷人,饿得快死了,有人丢给他一碗饭,说:“嗟,来食!”(喂,来吃!)饿人拒绝了“嗟来”的施舍,不吃这碗饭,后来就饿死了。

不食嗟来之食这个故事很有名,传说了千百年,也是有积极意义的。

那人摆着一副慈善家的面孔,吆喝一声“喂,来吃!”这个味道是不好受的。

吃了这碗饭,第二步怎样呢显然,他不会白白施舍,吃他的饭就要替他办事。

那位穷人是有骨气的:看你那副脸孔、那个神气,宁可饿死,也不吃你的饭。

不食嗟来之食,表现了中国人民的骨气。

还有个例子。

民主战士闻一多是在1946年7月15日被国民党枪杀的。

《谈骨气》

《谈骨气》

——文天祥是丞相,穷人是平民 百姓,闻一多是民主战士,按照 从古到今的顺序,什么阶层的人 士都有,很有代表性;同时,三 个事例按顺序证明了孟子的三句 话,围绕中心论点,所以很有说 服力。

快速阅读第二部分,划出其中的 记叙部分,并结合下列事例思考: 议论文中的记叙与记叙文中的记 叙有什么区别?
总结
第二自然段 孟子的话: 富贵不能淫,(富贵不能使他迷惑) 贫贱不能移,(贫贱不能使他改变志向) 威武不能屈,(威武不能使他屈服) 此之谓大丈夫。 告诉我们什么样是有骨气,引 用孟子的话解释有骨气的含义。
3 、4 段

读3、4段,思考:这两节文字与 论点有什么关系?
最后一段


课文最后一段指出无产阶级的骨 气是什么? 最后一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有骨气 ≠ 江湖义气
作业布置:
1、收集一些关于有骨气的名人名言。 2、为你心目中有骨气的人写一首赞歌。
欣赏歌曲《中国人》


演唱:刘德华 曲: 陈耀川 词: 李安修 五千年的风和雨啊 藏了多少梦 黄色的脸黑色的眼 不变是笑容 八千里山川河岳 像是一首歌 不 论你来自何方 将去向何处 一样 的泪 一样的痛 曾经的苦难 我们 留在心中 一样的血 一样的种 未 来还有梦 我们一起开拓 手牵着 手 不分你我 昂首向前走 让世界 知道我们都是中国人
《谈骨气》
吴晗
我们把这种像骨头一样宁折不弯、 刚强不屈的气概叫做骨气。
吴晗(1909-1969年):著名 历史学家。一个极有骨气的人。 他坚持真理,反对邪恶。十年动 乱中,由于不肯向四人帮低下高 贵的头颅,连同妻子、女儿一起 被迫害致死。
吴晗(1909-1969年)浙江义乌人,我国
著名历史学家,曾担任北京市副市长、中国 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等职。文化大 革命中,“四人帮”把他关进监狱,进行百 般摧残和折磨,但他大义凛然,宁折不弯, 表现了革命者刚直不阿的骨气。 1969 年 10 月 11日含冤逝世。

谈骨气吴晗

谈骨气吴晗

经典议论文阅读①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意思是说,高官厚禄收买不了,贫穷困苦折磨不了,强暴武力威胁不了,这就是所谓大丈夫。

大丈夫的这种种行为,表现出了英雄气概,我们今天就叫做有骨气。

③我国经过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漫长时期,每个时代都有很多这样有骨气的人,我们就是这些有骨气的人的子孙,我们是有着优良革命传统的民族。

④当然,社会不同,阶级不同,骨气的具体含义也不同。

这个点必须理解清楚。

但是,就坚定不移地为当时的进步事业服务这个原则来说,我们祖先的很多有骨气的动人事迹,还有它积极的教育意义,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⑤南宋末年,首都临安被元军攻入,丞相文天祥组织武装力量坚决抵抗,失败被俘后,元朝劝他投降,他写了一首诗,其中有两句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意思是人总是要死的,就看怎样死法,是屈辱而死呢,还是为民族利益而死?他选择了后者,要把这片忠心纪录在历史上。

文天祥被拘囚在北京一个阴湿的地牢里,受尽了折磨,元朝多次派人劝他,只要投降,便能够做大官,但他坚决拒绝,终于在公元1282年被杀害了。

⑥孟子说的几句话,在文天祥身上都表现出来了。

他写的有名的《正气歌》,歌颂了古代有骨气的人的英雄气概,并且以自己的生命来抗拒压迫,号召人民继续起来反抗。

⑦另一个故事是古代有一个穷人,饿得快死了,有人丢给他一碗饭,说:“嗟,来食!”(喂,来吃!)饿人拒绝了“嗟来”的施舍,不吃这碗饭,后来就饿死了。

不食嗟来之食这个故事很有名,传说了千百年,也是有积极意义的。

那人摆着一副慈善家的面孔,吆喝一声“喂,来吃!”这个味道是不好受的。

吃了这碗饭,第二步怎样呢?显然,他不会白白施舍,吃他的饭就要替他办事。

那位穷人是有骨气的:看你那副脸孔、那个神气,宁可饿死,也不吃你的饭。

⑧不食嗟来之食,表现了中国人民的骨气。

⑨还有个例子。

民主战士闻一多是在1946年7月15日被国民党枪杀的。

在这之前,朋友们得到要暗杀他的消息,劝告他暂时隐蔽,他毫不在乎,照常工作,而且更加努力。

有关谈骨气议论文(通用14篇)

有关谈骨气议论文(通用14篇)

谈骨气议论文大家都经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尤其是在作文中占有重要地位的议论文,议论文是对某个问题或某件事进行分析、评论,表明自己的观点、立场、态度、看法和主张的一种文体。

我们应该怎么写这类型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有关谈骨气议论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谈骨气议论文篇1谈骨气人人常说“行道之人不吃嗟来之食”这是骨气的体现,可我并不赞同。

人理应有骨气,不向困难低头,可是骨气不能乱体现。

古来贤人文天祥,多么伟大的人啊,“富贵不能淫”可是最后还不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不过他为了不背叛自己的国家,我还能理解。

可是贫者我就不懂了,你都快死的人了,别人的施舍为什么不要呢,别人不就是横了点儿吗,再说你自己的处境已经是如此的不堪了。

过分重视骨气骨气等于爱面子,如果在面子和生命中间让你选择,你会选择哪一个?我想这样的问题应该不需要回答,因为谁都会选择生命。

就算你怕你吃了别人的东西,被别人利用,那起码你先要把自身问题解决了,你再去报恩,到时别人要你做坏事,你完全可以选择不干,到那时你自杀也行啊,那才叫骨气。

正所谓大丈夫能屈能伸嘛。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忍辱负重那么多年。

到最后东山再起,一举击败了吴王夫差。

他才算的上是有骨气的人,是真正的大丈夫。

我此时语重心长:成大事者不拘小节,要能屈能伸。

谈骨气议论文篇2千百年来,我们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立世界之林而不倒,正是因为有着这种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即骨气。

徐悲鸿曾今说过:“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人生在世,最重要的就是要有骨气,骨气是一个人可以在他人面前堂堂正正刚正不阿地挺胸抬头的资本。

我们中华民族上至尧舜下至当今,从不乏有骨气的仁人志士。

中国人的骨气,体现在不屈于外侵,忠于自己的民族。

古有“识时务者为俊杰”多少人打着如此的幌子,在国家危难之际,弃国而去,另择所谓明君。

然也不缺一些矢志不渝坚贞不屈的有骨气的中国人。

明末明家黄道周,不受清朝高官利诱,至死也未屈服于满族,用人生书写了“史笔流芳,虽未成功终可法;皇恩浩大,未曾报国反成仇”的千古名句。

课文谈骨气的主要内容

课文谈骨气的主要内容

课文谈骨气的主要内容
课文主要谈及“骨气”的重要性和含义。

骨气代表着一个人的品格和品质,特指坚定不屈、不怕艰难困苦的勇气和毅力。

骨气是一个人内心的力量,使其能够面对困难和挫折,并坚持自己的信念和原则。

课文首先通过介绍一个叫丁玲的女孩子的故事,强调了骨气的重要性。

尽管丁玲生活在贫穷的农村环境中,但她从小就展现出了非凡的骨气,不畏困苦和逆境。

她用极大的毅力和努力读书,并最终考入了北京大学,实现了她的梦想。

课文还谈到了在社会生活中,骨气的重要性。

一个人拥有骨气,意味着他能够在面对诱惑和压力时坚持自己的原则,不轻易妥协。

骨气使人坚守正义和公平,有勇气去追求自由和独立。

在课文的结尾,作者强调,拥有骨气的人往往受到他人的尊重和赞赏。

一个人如果没有骨气,即使取得了表面上的成功,但内心却会感到空虚和失落。

只有通过培养自己的骨气,一个人才有可能赢得真正的尊重和自豪感。

总的来说,课文主要强调了骨气的重要性和价值,鼓励人们在面对困难和诱惑时坚持自己的信念与原则,努力培养和提升自己的骨气。

谈骨气原文

谈骨气原文

*创作编号:BG7531400019813488897SX*创作者:别如克*谈骨气吴晗①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②战国时代的孟子,有几句很好的话:“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意思是说,高官厚禄收买不了,贫穷困苦折磨不了,强暴武力威胁不了,这就是所谓大丈夫。

大丈夫的这种种行为,表现出了英雄气概,我们今天就叫做有骨气。

③我国经过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漫长时期,每个时代都有很多这样有骨气的人,我们就是这些有骨气的人的子孙,我们是有着优良革命传统的民族。

④当然,社会不同,阶级不同,骨气的具体含义也不同。

这一点必须认识清楚。

但是,就坚定不移地为当时的进步事业服务这一原则来说,我们祖先的许多有骨气的动人事迹,还有它积极的教育意义,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⑤南宋末年,首都临安被元军攻入,丞相文天祥组织武装力量坚决抵抗,失败被俘后,元朝劝他投降,他写了一首诗,其中有两句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意思是人总是要死的,就看怎样死法,是屈辱而死呢,还是为民族利益而死?他选取了后者,要把这片忠心纪录在历史上。

文天祥被拘囚在北京一个阴湿的地牢里,受尽了折磨,元朝多次派人劝他,只要投降,便可以做大官,但他坚决拒绝,终于在公元1283年被杀害了。

⑥孟子说的几句话,在文天祥身上都表现出来了。

他写的有名的《正气歌》,歌颂了古代有骨气的人的英雄气概,并且以自己的生命来抗拒压迫,号召人民继续起来反抗。

⑦另一个故事是古代有一个穷人,饿得快死了,有人丢给他一碗饭,说:“嗟,来食!”(喂,来吃!)饿人拒绝了“嗟来”的施舍,不吃这碗饭,后来就饿死了。

不食嗟来之食这个故事很有名,传说了千百年,也是有积极意义的。

那人摆着一副慈善家的面孔,吆喝一声“喂,来吃!”这个味道是不好受的。

吃了这碗饭,第二步怎样呢?显然,他不会白白施舍,吃他的饭就要替他办事。

那位穷人是有骨气的:看你那副脸孔、那个神气,宁可饿死,也不吃你的饭。

有关谈骨气议论文范文(精选11篇)

有关谈骨气议论文范文(精选11篇)

谈骨气议论文有关谈骨气议论文范文(精选11篇)大家都经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尤其是在作文中占有重要地位的议论文,议论文是对某个问题或某件事进行分析、评论,表明自己的观点、立场、态度、看法和主张的一种文体。

我们应该怎么写这类型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有关谈骨气议论文范文(精选11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谈骨气人人常说“行道之人不吃嗟来之食”这是骨气的体现,可我并不赞同。

人理应有骨气,不向困难低头,可是骨气不能乱体现。

古来贤人文天祥,多么伟大的人啊,“富贵不能淫”可是最后还不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不过他为了不背叛自己的国家,我还能理解。

可是贫者我就不懂了,你都快死的人了,别人的施舍为什么不要呢,别人不就是横了点儿吗,再说你自己的处境已经是如此的不堪了。

过分重视骨气骨气等于爱面子,如果在面子和生命中间让你选择,你会选择哪一个?我想这样的问题应该不需要回答,因为谁都会选择生命。

就算你怕你吃了别人的东西,被别人利用,那起码你先要把自身问题解决了,你再去报恩,到时别人要你做坏事,你完全可以选择不干,到那时你自杀也行啊,那才叫骨气。

正所谓大丈夫能屈能伸嘛。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忍辱负重那么多年。

到最后东山再起,一举击败了吴王夫差。

他才算的上是有骨气的人,是真正的大丈夫。

我此时语重心长:成大事者不拘小节,要能屈能伸。

千百年来,我们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立世界之林而不倒,正是因为有着这种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即骨气。

徐悲鸿曾今说过:“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人生在世,最重要的就是要有骨气,骨气是一个人可以在他人面前堂堂正正刚正不阿地挺胸抬头的资本。

我们中华民族上至尧舜下至当今,从不乏有骨气的仁人志士。

中国人的骨气,体现在不屈于外侵,忠于自己的民族。

古有“识时务者为俊杰”多少人打着如此的幌子,在国家危难之际,弃国而去,另择所谓明君。

然也不缺一些矢志不渝坚贞不屈的有骨气的中国人。

明末明家黄道周,不受清朝高官利诱,至死也未屈服于满族,用人生书写了“史笔流芳,虽未成功终可法;皇恩浩大,未曾报国反成仇”的千古名句。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6《谈骨气》原文阅读 鄂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6《谈骨气》原文阅读 鄂教版

谈骨气吴晗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战国时代的孟子,有几句很好的话:“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意思是说,高官厚禄收买不了,贫穷困苦折磨不了,强暴武力威胁不了,这就是所谓大丈夫。

大丈夫的这种种行为,表现出了英雄气概,我们今天就叫做有骨气。

我国经过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漫长时期,每个时代都有很多这样有骨气的人,我们就是这些有骨气的人的子孙,我们是有着优良革命传统的民族。

当然,社会不同,阶级不同,骨气的具体含义也不同。

这一点必须认识清楚。

但是,就坚定不移地为当时的进步事业服务这一原则来说,我们祖先的许多有骨气的动人事迹,还有它积极的教育意义,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南宋末年,首都临安被元军攻入。

丞相文天祥组织武装力量坚决抵抗。

失败被俘后,元朝劝他投降,他写了一首诗,其中有两句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意思是人总是要死的,就看怎样死法,是屈辱而死呢,还是为民族利益而死?他选取了后者,要把这片忠心记录在历史上。

文天祥被拘囚在北京一个阴湿的地牢里,受尽了折磨,元朝多次派人劝他,只要投降,便可以做大官,但他坚决拒绝,终于在公元1283年被杀害了。

孟子说的几句话,在文天祥身上都表现出来了。

他写的有名的《正气歌》,歌颂了古代有骨气的人的英雄气概,并且以自己的生命来抗拒压迫,号召人民继续起来反抗。

另一个故事是古代有一个穷人,饿得快死了,有人丢给他一碗饭,说:“嗟!来食!”(喂,来吃!)饿人拒绝了“嗟来’’的施舍,不吃这碗饭,后来就饿死了。

不食嗟来之食这个故事很有名,传说了千百年,也是有积极意义的。

那人摆着一副慈善家的面孔,吆喝一声“喂,来吃!”这个味道是不好受的。

不食嗟来之食,表现了l中国人民的骨气。

还有个例子。

民主战士闻一多是在1946年7月15日被国民党枪杀的。

在这之前,朋友们得到要暗杀他的消息,劝告他暂时隐蔽,他毫不在乎,照常工作,而且更加努力。

明知敌人要杀他,在被害前几分钟还大声疾呼,痛斥国民党特务,指出他们的日子不会很长久了,人民民主一定得到胜利。

谈骨气吴晗原文 [《谈骨气》]

谈骨气吴晗原文 [《谈骨气》]

谈骨气吴晗原文 [《谈骨气》]教学目的1.引导学生以我们伟大先人为榜样,从他们勤劳、智慧、勇敢的美德中吸取力量,从而更好地建设我们的祖国。

2.指导学生弄清议论文中的记叙与记叙文中的不同之处。

3.积累词语有:折磨屈辱嗟吆喝痛斥隐蔽拘囚吴晗高官厚禄拍案而起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教学设想:1.关于议论文的知识用讲授法。

2.指导学生弄清文章的思路和结构,采用问答式。

3.讲解三个具体事例,可指导学生提前查阅有关资料,在课堂上由学生复述。

4.本课安排两个课时进行教学。

第一课时教学重点1.作者和课文背景介绍。

2.理解议论文怎样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

3.理解在议论文中怎样记叙。

教学过程1.介绍作者和课文写作背景。

作者吴晗,生于1909年,浙江义乌人,是我国著名历史学家,曾担任北京市副市长、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等职。

文化大革命中,“四人帮”把他关进监狱,进行百般摧残和折磨,但他大义凛然,宁折不弯,表现了革命者刚直不阿的骨气。

1969年10月11日含冤逝世。

本文写于1961年,当时我国正处在经济暂时困难时期,吴晗为了让广大人民了解自己祖国的历史,学习先人勤劳、智慧、勇敢的美德,发扬优良的革命传统,做有骨气的人,去克服中困难,奋勇前进,撰写了这篇杂文。

2.引导学生读准字音。

嗟:jiē吆(喝):yāo拘(囚):jū(吴)晗:hán3.引导学生解释下面词语中加点的字。

拘囚:拘,逮捕或拘留;囚,囚禁。

高官厚禄:古代官吏的俸给。

拍案而起:桌子。

富贵不能淫:惑乱。

贫贱不能移:改变。

威武不能屈:屈服。

4.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要求读音准确。

5.引导学生分析课文。

提问:(1)作为一篇议论文,一般可以分为三个部分,本文也分为三部分,这三部分关系怎样?议论文的结构一般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三部分组成。

本文前四段是提出问题部分;中间五段是论证部分(即分析问题部分);最后一段是解决问题部分。

三部分论述,完全符合议论结构规律,结构严谨,脉络清晰。

谈骨气原文

谈骨气原文

谈骨气吴晗①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②战国时代的孟子,有几句很好的话:“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意思是说,高官厚禄收买不了,贫穷困苦折磨不了,强暴武力威胁不了,这就是所谓大丈夫。

大丈夫的这种种行为,表现出了英雄气概,我们今天就叫做有骨气。

③我国经过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漫长时期,每个时代都有很多这样有骨气的人,我们就是这些有骨气的人的子孙,我们是有着优良革命传统的民族。

④当然,社会不同,阶级不同,骨气的具体含义也不同。

这一点必须认识清楚。

但是,就坚定不移地为当时的进步事业服务这一原则来说,我们祖先的许多有骨气的动人事迹,还有它积极的教育意义,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⑤南宋末年,首都临安被元军攻入,丞相文天祥组织武装力量坚决抵抗,失败被俘后,元朝劝他投降,他写了一首诗,其中有两句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意思是人总是要死的,就看怎样死法,是屈辱而死呢,还是为民族利益而死他选取了后者,要把这片忠心纪录在历史上。

文天祥被拘囚在北京一个阴湿的地牢里,受尽了折磨,元朝多次派人劝他,只要投降,便可以做大官,但他坚决拒绝,终于在公元1283年被杀害了。

⑥孟子说的几句话,在文天祥身上都表现出来了。

他写的有名的《正气歌》,歌颂了古代有骨气的人的英雄气概,并且以自己的生命来抗拒压迫,号召人民继续起来反抗。

⑦另一个故事是古代有一个穷人,饿得快死了,有人丢给他一碗饭,说:“嗟,来食!”(喂,来吃!)饿人拒绝了“嗟来”的施舍,不吃这碗饭,后来就饿死了。

不食嗟来之食这个故事很有名,传说了千百年,也是有积极意义的。

那人摆着一副慈善家的面孔,吆喝一声“喂,来吃!”这个味道是不好受的。

吃了这碗饭,第二步怎样呢显然,他不会白白施舍,吃他的饭就要替他办事。

那位穷人是有骨气的:看你那副脸孔、那个神气,宁可饿死,也不吃你的饭。

⑧不食嗟来之食,表现了中国人民的骨气。

⑨还有个例子。

民主战士闻一多是在1946年7月15日被国民党枪杀的。

谈骨气

谈骨气

谈骨气1、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中心论点)2、战国时代的孟子,有几句很好的话:“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意思是说,高官厚禄收买不了,贫穷困苦折磨不了,强暴武力威胁不了,这就是所谓大丈夫。

大丈夫的这种种行为,表现出了英雄气概,我们今天就叫做有骨气。

(诠释论点)3、我国经过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漫长时期,每个时代都有很多这样有骨气的人,我们就是这些有骨气的人的子孙,我们是有着优良革命传统的民族。

当然,社会不同,阶级不同,骨气的具体含义也不同。

这一点必须认识清楚。

但是,就坚定不移地为当时的进步事业服务这一原则来说,我们祖先的许多有骨气的动人事迹,还有它积极的教育意义,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过渡段)4、南宋末年,首都临安被元军攻入,丞相文天祥组织武装力量坚决抵抗,失败被俘后,元朝劝他投降,他写了一首诗,其中有两句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意思是人总是要死的,就看怎样死法,是屈辱而死呢,还是为民族利益而死?他选取了后者,要把这片忠心纪录在历史上。

文天祥被拘囚在北京一个阴湿的地牢里,受尽了折磨,元朝多次派人劝他,只要投降,便可以做大官,但他坚决拒绝,终于在公元1283年被杀害了。

(举例子)孟子说的几句话,在文天祥身上都表现出来了。

他写的有名的《正气歌》,歌颂了古代有骨气的人的英雄气概,并且以自己的生命来抗拒压迫,号召人民继续起来反抗。

(对事例分析评论)5、另一个故事是古代有一个穷人,饿得快死了,有人丢给他一碗饭,说:“嗟,来食!”(喂,来吃!)饿人拒绝了“嗟来”的施舍,不吃这碗饭,后来就饿死了。

不食嗟来之食这个故事很有名,传说了千百年,也是有积极意义的。

那人摆着一副慈善家的面孔,吆喝一声“喂,来吃!”这个味道是不好受的。

吃了这碗饭,第二步怎样呢?显然,他不会白白施舍,吃他的饭就要替他办事。

那位穷人是有骨气的:看你那副脸孔、那个神气,宁可饿死,也不吃你的饭。

(举例子)不食嗟来之食,表现了中国人民的骨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骨气》教学设计及部分实录钱梦龙教学目标:一、学生能说出“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这一论断的根据和意义。

二、在回忆议论文一般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对观点相反的材料的分析,培养思辨的兴趣和能力。

三、积累一定的词语、句子。

教学方法:采用导读与探究相结合的方法。

在学生自读、质疑的基础上,组织全班讨论,加深学生对“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这一论断的理解。

作业采用探究法,要求学生在搜集、筛选有关资料的基础上,再就“中国人的骨气”问题发表议论。

教学设计与实施过程:“导读法”确认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教师的“导”必须着眼于学生自读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本文的教学拟从引入不同观点的文章入手,激发学生深入钻研课文的兴趣。

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的前15分钟为学生自读,其余时间组织学生质疑、讨论,教师相机点拨指导。

探究性作业另外安排时间(或结合作文课)进行。

第一课时教学重点:引入与课文观点相反的文章;学生自读课文;正字音、释词义;讨论、把握本文的论点、论据。

一、导入新课:有人在网上发表文章,对吴晗的《谈骨气》提出不同的看法,不妨先来看看那篇文章说了些什么:近日查检以前的书时,不经意地翻到了初中语文课本中选入的吴晗的《谈骨气》。

……又读了一遍这篇文章,我没有再次感受到什么“爱国主义”的豪情壮志,……吴老先生一开始就像一个天真的小学生似的写道:“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请问:“难道那么多中国人都是有骨气的吗!”答案不说也知道。

为了支持论点,吴老先生搬出了那个“不食嗟来之食”的乞丐,宁死不屈的文天祥和横眉怒视国民党反动派的闻一多,我真为这三个不屈的灵魂感到不值。

人家不屈,说明人家的人格高尚,凭什么拿人家高尚的精神往那些麻木的人,那些坐享其成的伪君子的脸上贴金?还说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说吃饺子是一个民族的传统有人信,可硬把“有骨气”当成所谓“传统”塞到本国本民族的腰包里,稍明智一些的人都会嗤之以鼻的。

这与中国封建统治者宣扬的“四海之内,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妄自尊大有何区别呢?这位作者对《谈骨气》的批评究竟有没有道理?老师没有“标准答案”。

现在请同学们暂时把这些批评的意见放在心里,慢些下结论,先按常规读懂、读好课文,然后再对两篇文章的是非做出自己的判断。

相信这个问题会引起同学们思考的兴趣的。

二、提示自读要求:(一)读课文两遍,第一遍默读,要求:圈出生字、新词,查字(词)典读准字音,了解词义;按自然段次序标明序号。

第二遍朗读,要求读得比较流利,有一定的感情。

(二)按“什么?”(作者提出了什么观点?)“怎样?”(作者怎样证明他的观点?)“为什么?”(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进行论证?)三个问题的顺序大体疏理课文内容。

(学生按要求自读课文)三、检查自读:(一)了解学生掌握字、词的情况。

(略)(二)学生朗读课文。

教师提示:这篇文章是议论文,主要是讲道理的,但作者写得很有感情,有些句子读起来很有劲。

读的时候要尽可能把文章的感情表达出来,并把那些你认为读起来特别带劲的句子找出来,体味体味。

学生朗读课文后,找出了“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那位穷人是有骨气的:看你那副脸孔、那个神气,宁可饿死,也不吃你的饭”、“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等句子。

然后结合给“宁”(nìng)正音,要求学生用“宁”字组成表现骨气的成语,学生说出了“宁死不屈”、“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宁可站着死,也不跪着生”等成语。

四、疏理文章内容:(一)揣摩思路。

教师提示:为了疏理和讨论的方便,我们先来揣摩一下作者的思路,并根据思路把文章划分为几个部分,然后再按“什么”“怎样”“为什么”的顺序进行讨论,力求完整、准确地把握作者的论点、论据和论证过程。

学生在讨论作者思路时,意见有分歧,绝大多数学生认为1?/FONT>4段为第一部分,主要提出论点并说明骨气的含义以及今天我们对待骨气的原则。

5?/FO NT>9段为第二部分,作者分别用文天祥、饿人、闻一多三个事例论证“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这一中心论点。

第10段为第四部分,总结全文,并指出无产阶级应该有怎样的骨气。

个别同学则认为第1段应为文章的第一部分,独句成段,揭示中心论点,显得肯定而有力。

2?/FONT>9段为第二部分,先用孟子的话阐明什么是骨气,然后用文天祥等三个具体的事例分别印证孟子三句话,这样划分才能显出第二部分思路严密、结构紧凑的特点。

对第三部分意见没有分歧。

教师指出:文章怎样分段,本来没有绝对的标准。

一般教学参考书上都采用第一种分法,但第二种分法确实也言之成理,反映了同学们对作者思路的正确把握。

老师欣赏这种独立思考的态度。

(二)按“什么”、“怎样”、“为什么”整体解读课文。

学生发表意见:生:“谈骨气”这个标题揭示了文章的中心论点。

生:我不同意,“谈骨气”只是表明论述的范围,第一段“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才是揭示中心论点的。

(大家表示同意)师:体会一下,这个句子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给人怎样的感觉。

生:这是一个语气肯定的判断句,用“是……的”这样的句式,给人斩钉截铁不容怀疑的感觉。

师:你的语感很准确。

下面大家讨论一下,作者是怎样论证这个观点的。

生:作者在提出论点后,第2段就用孟子的三句话“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具体说明什么是骨气。

第3、4段从历史、传统的角度进一步肯定了中国人的骨气以及我们今天对待骨气的原则:对历史上有骨气的人,主要看他是不是“坚定不移地为当时的进步事业服务”。

生:从第5段开始,作者用了三个具体的例子证明了“我国经过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漫长时期,每个时代都有很多这样有骨气的人”,这就支持了中心论点“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生:课文最后一段在肯定孟子三句话的积极意义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出无产阶级骨气的内容,既总结全文,又发出号召。

生:我有一个问题:作者所列举的三个人物,如果按年代先后排列,应该是:饿人、文天祥、闻一多。

但作者却没有这样排列,为什么?师:问题提得很好。

谁能回答?生: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三个人物完全是与孟子的三句话一一照应的:文天祥多次拒绝元朝高官厚禄的诱惑,这是“富贵不能淫”;饿人直至饿死也不吃嗟来之食,这是“贫贱不能移”;闻一多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死不屈,这是“威武不能屈”。

如果三个人物按年代前后排列,就跟三句话的次序不一致,思路就有些乱了。

生:我认为,这篇文章的思路,从优点说,比较严谨;但同时也显得有些呆板,读起来不大有味道。

(不少同学表示赞同)师:同学们很会读文章,我也同意这位同学对本文优缺点的看法。

这是一篇写得“规规矩矩”的议论文,比较适合于初次接触议论文的人学习,放在初中三年级学习,确实嫌“浅”了,显得不耐咀嚼。

但是我们如果把它作为一个思考的对象,仍然是可以学出趣味来的。

下一课我们就来做这件事。

五、布置作业:作者列举的三个事实论据,涉及到三个人物,请同学们到图书馆或网络上查找以下资料:1、文天祥《过零丁洋》;2、“嗟来之食”的故事出处;3、毛泽东《别了,司徒雷登》中有关闻一多的文字。

4、你感到有兴趣的其他资料。

(找到资料后,有条件的同学可用电脑制作幻灯片)第二课时教学重点:讨论、理解本文的论证过程,要求在关键处都能问个“为什么”;在充分了解本文的论点、论据和论证过程的基础上,联系网上的批评文章,独立思考,可以提出问题,也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

发表意见要求观点鲜明,理由充足。

教师结合学生的讨论介绍作者和写作背景;布置探究性作业。

一、学生交流作业:(一)文天祥《过零丁洋》(学生背诵)(二)《礼记?檀弓下》: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饥者而食之。

有饥者,蒙袂、辑履,贸然而来。

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

"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

(由学生作口头解释)(三)毛泽东《别了,司徒雷登》:“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许多曾经是自由主义者或民主个人主义者的人们,在美帝国主义者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派面前站起来了。

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

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救济粮’……我们应当写闻一多颂,写朱自清颂,他们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二、学生就“为什么”(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论证)的问题展开讨论:师:经过上面的讨论,同学们已从整体上理解、把握全文内容,还找到了课文涉及的一些资料。

这是阅读的第一步工作,大家完成得很好。

下面请大家再细读文章,要求在关键处都问个“为什么”,这样也许可以把本来较“浅”的文章读出一点“深”意来。

生:我提个问题:作者为什么要把饿人作为“贫贱不能移”的例证?我认为与其举饿人为例,还不如用朱自清的事例好。

理由是:1、文中的另两个例证(文天祥和闻一多),都是有名有姓的真实人物,饿人却无名无姓,也许只是寓言中虚构的人物,夹在中间似乎有些不大相称;2、朱自清的生活年代离我们很近,事迹真实可信,对读者更有教育意义。

师:这个问题很有讨论的价值,请大家发表高见。

(不少同学赞成把饿人的例子换成朱自清)生:我不同意大家的意见。

我认为文章选用什么例子,应该由写作的目的来定。

作者写这篇文章,目的是要证明“我国经过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漫长时期,每个时代都有很多这样有骨气的人。

”文章选取的三个人物正好代表了三个不同的时代:那个饿人大概是奴隶社会的,文天祥是封建社会的,闻一多则是国民党统治下的现代,这就证明了“每个时代都有很多这样有骨气的人”。

作者的举例自有他的道理,如果把饿人换成朱自清,就跟作者的写作目的相悖了。

生:我同意,再想补充一点理由:毛泽东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谈中国人的骨气,举的就是闻一多和朱自清的例子,如果吴晗也举同样的两个人为例,那不是有抄袭的嫌疑了吗?生:说吴晗抄袭,说得太严重了,但我认为这篇《谈骨气》至少是一篇没有什么创见的文章。

如果把它和毛泽东《别了,…》中的那段文字比较一下,就会发现《谈骨气》从论题的确定、论点的提出到论证的整个思路,都是“借用”别人的。

师:我真为同学们眼光的敏锐性高兴!中国过去的文人写文章,有个很坏的“传统”,叫做“代圣人立言”,自己没有思想,写文章只是为了阐发圣人的言论。

这篇《谈骨气》也不能不带有这样的烙印。

不过我相信,吴晗如泉下有知,一定会以学者的宽大胸怀,为同学们这种独立思考的精神和敢于向名家挑战的勇气而暗暗喝彩的。

这里顺便向同学们介绍一点有关吴晗的情况。

吴晗(1909-1969),著名历史学家。

在民主革命时期,他和闻一多都是站在斗争最前沿反对国民党统治的民主战士,闻被人称为“狮子”,吴被人称为“老虎”,可见两人斗争的勇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