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喀斯特地貌渠道水毁修复的方法20
喀斯特措施
喀斯特措施引言喀斯特地貌是一种特殊的地质景观,由于其独特的地质构造和特殊的水文背景,其生态环境相对脆弱。
为了保护和合理利用喀斯特地区的资源,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避免不可逆转的破坏和损失。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喀斯特措施,以帮助保护和管理喀斯特地貌区域。
1. 喀斯特地区的水资源管理措施由于喀斯特地区的独特水文背景,水资源管理成为喀斯特地区保护的关键。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喀斯特水资源管理措施:1.1. 构建水源地保护区喀斯特地貌区域往往有许多地下水源,为了保护这些宝贵的水资源,可以通过划定水源地保护区来限制区域内的人类活动,防止污染和过度开采。
1.2. 推广节水措施在喀斯特地区的干旱条件下,合理利用水资源至关重要。
推广节水措施,如雨水收集、灌溉技术改进等,可以减少对地下水的过度开采并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2. 喀斯特地区的土地管理措施喀斯特地貌的脆弱性主要体现在其特殊的土地构造和容易发生的土地退化问题。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喀斯特土地管理措施:2.1. 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喀斯特地区的土壤贫瘠,因此必须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通过科学的土地利用规划和合理的农田耕作方式,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土地的退化,并保护喀斯特地区的生态环境。
2.2. 防止土地侵蚀喀斯特地区的土地容易发生侵蚀现象,特别是在降雨较多的季节。
因此,采取防止土地侵蚀的措施非常重要,如植被恢复、梯田建设等。
3. 喀斯特地区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措施喀斯特地区是全球生物多样性的热点之一,保护喀斯特地区的生物多样性对于维护生态平衡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喀斯特生物多样性保护措施:3.1. 划定自然保护区喀斯特地区内有许多特有的物种和生态系统,划定自然保护区可以提供一个相对安全的环境,保护这些珍稀濒危物种的栖息地。
3.2. 加强物种保护和监测喀斯特地区的特有物种需要得到保护和监测。
加强对这些物种的保护措施,如实施保护法规、组织人员进行监测和研究等,可以保护喀斯特地区的生物多样性。
喀斯特石漠化治理的水土保持措施与方法
喀斯特石漠化治理的水土保持措施与方法作者:姜维来源:《环境与发展》2019年第05期摘要:本文重点对喀斯特地貌的地表地下水流失的机理进行分析和研究,并且与实际情况相结合,分析和研究水土保持的相关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喀斯特;石漠化;水土流失;水土保持;效益监测中图分类号:X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72X(2019)05-0-01DOI:10.16647/15-1369/X.2019.05.116Abstract: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analysis and research of the mechanism of surface groundwater loss in karst landforms, and combines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to analyze and study the relevant measures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for reference.Keywords:Karst;Rocky desertification;Soil erosion;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Benefit monitoring1 喀斯特石漠化地区水土流失原理分析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的水土流失,主要分成两个过程,一个是地表土壤侵蚀的过程,一个是地下土壤侵蚀的过程,土壤的侵蚀过程相对较为复杂,根据相关工作经验以及前人的研究成果,可以将喀斯特石漠化地区水土流失的过程分为四个阶段。
首先是降雨侵蚀的过程,在此条件下,土壤和降雨相互作用,由于降雨逐步增加地表的流水量,地下的渗水率逐步增加,某些土壤被冲击到凹地以及溶槽的地方,由于溶洞和裂隙向地下迁徙。
第二个过程是地表水土流失的过程,由于强降雨的出现土壤颗粒和地表数流在相互作用的条件下,导致地表上的物质被向其他地方冲蚀和搬运,随之带走了一些土壤的养分,导致石漠化区域的土壤更为不稳定而且更加的贫瘠。
喀斯特石漠化治理的水土保持措施与方法
喀斯特石漠化治理的水土保持措施与方法喀斯特地貌是指地表发育有许多坑洼、溶洞和峰丛组合的地貌形态,主要由于石灰岩等溶蚀性岩石受水溶蚀作用形成的一种地质地貌类型。
喀斯特地貌对环境的影响较大,容易导致石漠化现象的发生。
石漠化是由于人为或自然因素导致的土地退化现象,主要表现为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和植被退化等。
石漠化的治理对于保护环境、改善生态和提高土地利用率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喀斯特石漠化治理的水土保持措施与方法。
一、植被恢复植被恢复是喀斯特石漠化治理的重要措施之一。
在喀斯特地区进行植被恢复,可以通过人工造林、草本植物种植、草坪铺设等方式,增加土壤的抗蚀能力,减轻水土流失的程度。
植被的恢复还可有效地减缓水流速度,降低水土流失率,改善土壤质量,保护地下水资源,促进土地生态环境的改善。
二、水土保持林网在喀斯特地区进行石漠化治理时,可以通过建立水土保持林网,种植针叶树、阔叶树等植被,形成自然屏障,阻止雨水冲刷土壤,减轻水土流失的破坏性。
水土保持林网不仅可以减轻雨水对土壤的冲刷,还可以减少地表径流,提高地下水位,形成水源涵养功能,减少地表径流对水源的破坏。
三、构筑护坡喀斯特地区的地貌多为峭壁陡崖,容易发生坡面侵蚀、坍塌等现象。
为了加强土地的稳定性,减轻水土流失,需要在喀斯特地区进行护坡工程,构筑护坡、护坡梯田等措施,增加坡面的抗蚀能力,减少坡面水土流失,改善地表植被覆盖率,保护土壤资源,使土地保持稳定。
四、开展梯田工程在喀斯特地区进行梯田工程是一种有效的水土保持措施。
梯田工程可以改善土地的水土保持性能,增加土地的有效利用率,减少水土流失,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通过开展梯田工程,可以有效地保护土地,减缓水土流失的速度,改善土地生态环境。
五、加强水土保持监测与管理在喀斯特地区进行石漠化治理时,水土保持的监测与管理非常重要。
要根据喀斯特地貌的特点,加强对水土保持工程的监测与管理,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确保水土保持工程的有效性和持续性。
喀斯特石漠化治理的水土保持措施与方法
喀斯特石漠化治理的水土保持措施与方法1. 引言1.1 背景介绍喀斯特地貌是中国西部地区常见的一种地貌类型,其表面通常呈现出裸露的石灰岩地表,被誉为“石漠化”的代表。
由于半干旱气候条件下水土流失严重,导致喀斯特地区土地退化加剧,植被枯死,生态系统遭受破坏,给当地经济和生态环境带来极大的危害。
为了保护和恢复喀斯特地区的生态环境,需要采取有效的水土保持措施与方法,引导植被恢复,合理利用水资源。
喀斯特石漠化治理的水土保持措施与方法是当前国家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课题之一。
通过适当的水土保持措施,可以降低水土流失,减轻土地退化的程度,维护土壤肥力,促进植被生长,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合理利用水资源,能够提高喀斯特地区的水资源利用效率,保障当地农田灌溉和居民生活用水,推动区域可持续发展。
在这个背景下,本文将对喀斯特石漠化治理的水土保持措施与方法进行深入探讨,希望为喀斯特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1.2 问题意义喀斯特石漠化治理的水土保持措施与方法对于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喀斯特地区石漠化严重,土地退化严重,植被稀少,水资源短缺,造成了生态系统崩溃和生态环境恶化的现象。
喀斯特石漠化治理的水土保持措施和方法可以有效改善土地质量,恢复植被,保护水资源,维护生态平衡,提高土地的生产力和可持续利用率。
深入研究喀斯特石漠化治理的水土保持措施和方法,对于改善环境状况,保护生态系统,促进经济发展,提升人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加强喀斯特石漠化治理的水土保持工作,才能实现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探讨喀斯特石漠化治理的水土保持措施与方法,以提高地表覆被和水土保持效果,减少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并最终实现喀斯特地区生态环境的恢复与改善。
通过系统分析研究现有的治理方法和技术,探讨其应用效果和局限性,为喀斯特石漠化区域的治理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通过研究可以促进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管理,提升当地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保护意识,实现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喀斯特石漠化治理的水土保持措施与方法
喀斯特石漠化治理的水土保持措施与方法喀斯特地貌是岩溶地貌的一种,主要分布在中国南方的广西、贵州、云南等地区。
由于岩溶特殊的地质构造和环境条件,喀斯特地貌容易发生石漠化现象,给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为了治理喀斯特石漠化,保护水土资源,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水土保持措施与方法。
一、植被恢复和重建植被是土壤水分的最大保持者,喀斯特地貌石漠化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植被破坏。
要治理喀斯特石漠化,就要从植被恢复和重建入手。
要进行大面积的植被恢复工程,通过植树造林、封山育林等措施,逐渐恢复喀斯特地区的植被覆盖率。
要对植被进行重点保护和建设,选择适宜的植被种类进行引种和培育,形成良好的植被覆盖保护带。
要进行合理的植栽密度和配置,提高植被的整体覆盖率和连续性。
通过植被的恢复和重建,可以有效地改善土壤的结构和肥力,减少水土流失的程度,有效地治理喀斯特地貌石漠化。
二、构筑坝堰和排水系统在治理喀斯特石漠化过程中,需要构筑坝堰和排水系统,以实现水土保持的目的。
坝堰是为了拦截和蓄存降水,减缓水流速度,从而减少水土流失的程度。
在喀斯特地貌区域可以利用山间河谷、沟壑、低洼地等地形条件,设置坝堰,形成小型的水库,以蓄存雨水和引导水流,为植被生长和土壤水分提供充足的水源。
要合理规划和建设排水系统,引导和排除地表和地下的多余水分,防止水土流失和土地盐碱化的发生。
通过构筑坝堰和排水系统,可以改善土壤的水分条件,减少土壤侵蚀和石漠化的程度。
三、合理利用农田和林地在喀斯特地貌石漠化治理中,可以通过合理利用农田和林地,来有效地保护水土资源。
要合理规划和布局农田,选用适宜的耕作方式和耕作措施,避免耕地的过度使用和土壤侵蚀。
在喀斯特地貌区域可以采用梯田、梯台、梯栽等耕作方式,减少水土流失和土壤侵蚀的程度。
在喀斯特地貌区域可以大力发展林果业和林木经济,通过种植树木和果树来改善土地的生态环境和经济效益。
通过合理利用农田和林地,可以增加土地的保持力和生产力,有效地治理喀斯特石漠化。
华蓥山喀斯特地带渗漏水灾害成因与治理方略
华蓥山喀斯特地带渗漏水灾害成因与治理方略摘要:华蓥山位于四川东部,山区地质条件,喀斯特地带因人类不断开发地下矿产资源,造成地下水系紊乱。
开展渗漏水灾害治理,及时解决灾害区群众生活生产用水问题,对确保人民群众安居乐业,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华蓥山;渗漏水;治理方略华蓥山位于四川东部,山区地质条件复杂,出露上覆岩层主要为砂页岩互层,下伏地层主要是灰岩,地质构造为箱状式褶皱构造,发育有打锣弯背斜、田湾向斜和绿水洞背斜,区域性的大断层有天池断层、黄泥场断层,属典型碳酸盐类岩石分布地区,随着时间的推移,原有的薄层隔水层被严重溶蚀,地下裂隙性洞穴发育较快。
近年来,由于附近煤矿掘井采煤,导致地裂、地表塌陷及地下水系紊乱,原出露的岩溶水下漏失落,大部分水沿新的裂隙流失,自然出露点的水位迅速下降或干枯,原取用地下水供人畜饮用和农田灌溉的水利工程设施基本无法再利用,山区群众生活生产用水水源突然中断,诱发地质灾害,灾害危及华蓥山区的广安、邻水和华蓥三区市县,幅员面积567 km2。
其中广安区有6个乡镇30村148社14 082人生活用水和513 hm2耕地的生产用水十分困难。
开展渗漏水灾害治理,及时解决灾害区群众生活生产用水问题,对确保人民群众安居乐业、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国内对喀斯特地带地质灾害治理,还没有一套系统完整的解决办法,有些地方的主要治理措施是对灾区村民进行移民搬迁,但经调查发现,搬迁安置措施虽然解决了受灾农户最现实的住房和饮用水等问题,但随着搬迁,一些农户远离甚至丧失最基本的土地等生活资料,限于城乡二元结构又无法融入城市,难以享受到城市福利,导致一些地方搬迁农户就业困难、生计无着落,新矛盾不断涌现。
在此基础上,广安区华蓥山喀斯特地带渗漏水灾害治理按照“统一规划、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合理布局、讲求效益”的原则,考虑社会发展的需要和漏水区后期缺水情况的不可预见性,认真细致地对漏水区进行了水利工程措施的全面综合规划,并采取措施分期治理。
喀斯特石漠化治理的水土保持措施与方法
喀斯特石漠化治理的水土保持措施与方法喀斯特石漠化是指在喀斯特地区发生的石漠化现象。
喀斯特地貌是指地表岩溶构造起伏起伏的地表地貌。
喀斯特地貌区域常常受到水土流失的威胁,进行喀斯特石漠化治理的水土保持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讨论喀斯特石漠化治理的水土保持措施与方法。
喀斯特地貌区域因地下水位深,地表地貌变化复杂,土地利用方式多样,易引发石漠化。
石漠化是指土地表层土壤因长期水蚀风蚀而逐渐剥蚀,使地表变得光秃、贫瘠、无法种植作物的一种地貌类型。
为了防止喀斯特地区的石漠化现象,采取一系列的水土保持措施是至关重要的。
做好植被恢复和保护工作。
在喀斯特地貌区域进行植被恢复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措施。
通过大规模种植草本植物和乔木,可以有效地减少土壤水分的蒸发和地表水的冲刷,减缓土壤侵蚀速度。
植被可以增加土壤的稳定性,防止土壤被风吹雨淋冲刷。
植被还可以净化大气,改善气候,提高地表水源,并且带动当地生态环境的改善。
进行人工造林和天然恢复相结合的措施。
在喀斯特地貌区域,人工造林和天然植被恢复是不可或缺的一项措施。
通过大规模的人工造林和天然植被恢复,可以有效地改善石漠化地区的土壤质量,提高土壤肥力,减少土地的水土流失。
人工造林和天然植被恢复也可以有效地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提高土地的生产力,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然后,合理开发水资源,加强水土保持工程建设。
在喀斯特地貌区域,由于地下水位深,缺乏地表水资源,水土保持工程建设是非常必要的。
通过合理开发水资源,可以有效地减少土地的水分蒸发,提高土壤的湿度,减少土壤的侵蚀,保护土地资源。
水土保持工程建设还可以有效地改善石漠化地区的水文环境,提高土地的生产力,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工作。
在喀斯特地貌区域,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措施。
通过大力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工作,可以有效地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促进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提高土地的生产力。
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工作还可以有效地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提高土地的生产力,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喀斯特石漠化治理的水土保持措施与方法
喀斯特石漠化治理的水土保持措施与方法喀斯特石漠化是指在喀斯特地貌区域中,覆盖着石灰岩等易溶性岩石的土地被风蚀等自然因素侵蚀,表面形成了大小不等的石漠化区域。
石漠化的发展严重影响了土地的水土保持功能,加速了土地退化和沙漠化的进程。
为了解决喀斯特石漠化问题,我们需要采取水土保持措施和方法来治理这一现象。
一、“林草地治理法”1、引进优质草种和树种来增加绿化覆盖率。
2、在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种植防风固沙树种如柞树等,减轻风蚀和水流侵蚀的影响。
3、在不毁坏地形的前提下,使用生物工程方法来修复受损的土地。
二、“纵横路治理法”1、通过种植草坪、树木等来增加绿化覆盖,减缓雨水流速,降低水土流失量。
2、在喀斯特石漠化地区建设统一规划的道路,减少大面积开荒,避免过度采矿等对环境的破坏。
3、在地形起伏地区进行梳子坑和拦土坎工程,能够有效地提高水土保持措施的成效。
三、“水资源治理法”1、开展深层大量灌溉来补充土地的水分,增加土壤的湿度和肥力。
2、通过灌溉来改良荒漠、石漠化的沙质土壤,提高土壤的肥力和生态环境,从而实现水土保持的作用。
3、在开发喀斯特地区水利资源的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环境保护的原则进行开发,防止过度开采导致水源枯竭。
四、“循环经济治理法”1、在生产企业中推广“循环经济”理念,建立农林废弃物的收集和利用系统来减少石漠化对土地的影响。
2、利用农林废弃物和城市垃圾等资源,建立废弃物处理厂,将废弃物变成有用的物质进行再利用。
3、通过废弃物资源变成的再利用,能够缓解喀斯特地区土地的继续石漠化利用,同时能够达到“减排”和节能的效果。
综上所述,在喀斯特石漠化治理中,我们需要采取水土保持措施和方法来解决这一问题。
通过引进优质草种和树种、种植防风固沙树种、建立统一规划的道路等方式来增加绿化覆盖,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
在梳子坑和拦土坎工程方面,能够提高水土保持措施的成效。
同时,在开发水利资源和建立循环经济等方面,也能够有助于治理喀斯特地区的石漠化问题。
喀斯特地貌路基岩溶整治技术的探讨
喀斯特地貌路基岩溶整治技术的探讨1、工程概况渝黔鐵路位于典型的喀斯特地区,碳酸盐分布广泛,地下岩溶极发育或发育,影响铁路工程的溶洞、落水洞、溶蚀洼地、隐伏岩溶、暗河等形态众多。
地下发育有大小不等的溶洞、连通性较好的溶蚀破碎带,且部分段落地下水位波范围在基岩与覆盖层接触界面附近,形成了易塌陷区和极易塌陷区。
路基主要以路堑、半填半挖,填方路基为主。
覆盖层为第四系粉质粘土,下伏基岩为灰岩、泥灰岩为主,节理裂隙较为发育。
地下水埋深较大,地表水入渗是岩溶地面塌陷的主要诱因。
岩溶地区注浆加固通过地质钻机成孔,直接向路基的溶洞、裂隙以及岩土汇集面注入水泥浆充填或在路基承载力范围形成水泥浆帷幕,以阻止地下水对路基的侵蚀危害,以达到减少路基沉降或塌陷的作用。
2、主要施工技术通过对路基岩溶整治施工技术的探讨和研究,检验注浆处理施工设备、施工工艺的合理性、适用性以及泵浆压力、注浆流量、入岩深度的判断、注浆速度等参数,由此确定注浆处理的施工工艺及施工技术参数,检验设计参数和处理效果,确定机械设备选型及配套组合,探明地质情况,以确保注浆处理的施工质量满足设计要求。
2.1、施工配合比试验室根据注浆浆液的要求,多次配选,调试,拟选配比参数,再通过工艺试验施工适时总结、调整。
2.2、机械配置机械配置主要包括地质钻机、液压注浆泵、拌浆机、止浆塞、高压注浆管、孔口盖及配套仪表等。
一套注浆设备配置情况见下表,施工中应根据工程任务配备机械设备。
2.3、压浆施工程序图2.4、钻探施工2.4.1、钻孔施工、留存芯样通过钻孔留取地质岩心核对地质情况,通过岩心取样揭示,基岩岩溶强烈发育,多为空溶洞、半填充溶洞和溶蚀裂隙。
岩芯用PVC半管承装,每节1米,便于复核钻孔深度。
T序孔钻探完毕后,根据芯样核对地质,编写探灌分析报告,上报监理、设计、建设单位确认。
2.4.2、冲洗孔钻孔至设计深度后,用清水洗孔直至返清水,如不返水,要求流量不小于泵送额定流量的80%,且冲洗时间不少于10min。
水毁修复实施方案
水毁修复实施方案实施方案一:修复水毁建筑物修复水毁建筑物的步骤如下:1. 评估损害程度:先对建筑物进行评估,确定损害程度和需要修复的范围。
2. 处理水分:将水分清除干净,利用吸水设备吸取并排除残留水分。
同时注意排除可能导致再次受潮的原因,如防水层的损坏。
3. 清洁和消毒:对水毁部分进行彻底清洁和消毒。
使用适当的清洁剂和消毒剂,确保修复后的建筑物达到卫生标准。
4. 干燥建筑物:使用空气干燥设备或风扇等工具,加速建筑物的干燥过程。
确保建筑物内部湿度恢复正常,避免进一步损坏。
5. 检查结构:对建筑物的结构进行检查,确定是否有受损的部分需要修补或更换。
例如,木质结构可能需要更换受水损坏的部分。
6. 修复表面:修复水毁的表面,如墙壁、地板或天花板。
根据具体情况使用适当的修补材料和涂料。
7. 防止未来水毁:在修复过程中采取必要的措施,如加强防水层、改善排水系统、安装防水隔离层等,以防止未来发生水毁。
实施方案二:修复水毁家居和设备修复水毁家居和设备的步骤如下:1. 安全措施:确保工作区域安全,如断开电源、隔离危险品等,以防止发生意外事故。
2. 清除水分:使用吸水设备或吸水器将残留水分吸除。
如果是家具、地毯等吸收水分较多的物品,需要彻底清洗和晾干。
3. 干燥设备和通风:使用空气干燥设备、风扇和开窗通风等方式,加速家居和设备的干燥过程。
避免潮湿环境滋生霉菌和细菌。
4. 修复和更换:根据损害程度,修复或更换受水毁的家具、电器等设备。
如果有需要,可以寻求专业维修服务。
5. 检查电器:检查受水影响的电器设备是否安全可用。
如果有疑虑,最好由专业人员进行检修或更换。
6. 清洁和消毒:彻底清洁受水毁的家居和设备,并进行适当的消毒,以确保卫生和安全。
7. 防止未来水毁:在修复完成后,采取预防措施,如安装防水设备、定期检查水管等,以避免类似水毁再次发生。
喀斯特石漠化治理的水土保持措施与方法
喀斯特石漠化治理的水土保持措施与方法【摘要】喀斯特石漠化是一种严重威胁生态环境的问题,对水土资源造成严重破坏。
本文从喀斯特石漠化的成因、治理现状、植被恢复措施、水土保持工程措施以及土地利用管理策略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研究表明,采取合理的植被恢复和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是治理喀斯特石漠化的有效途径。
土地利用管理策略的科学制定也是保护生态环境的关键。
喀斯特石漠化治理的重要性在于保护水土资源,维护生态平衡。
未来的发展方向应该是加强政策支持和科研投入,推动喀斯特石漠化治理工作的深入开展。
喀斯特石漠化治理是当前急需解决的环境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来解决。
【关键词】关键词:喀斯特石漠化、水土保持、植被恢复、土地利用管理、治理措施、成因、现状、重要性、发展方向、总结。
1. 引言1.1 背景介绍喀斯特石漠化是指在喀斯特地形地貌上发生的石漠化现象,主要因人为活动和自然因素导致植被破坏、土壤流失,进而加速地表的裸露和岩石风化,形成石漠化土地。
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喀斯特石漠化带来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给当地的农业生产、水资源保护和生态平衡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中国是喀斯特地貌分布最广的国家之一,喀斯特石漠化已成为西部地区面临的严峻问题。
据统计,中国西部干旱半干旱地区中有70%以上的土地受到石漠化影响。
这些石漠化地区的土壤贫瘠、水土流失严重,对当地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构成了巨大挑战。
为了有效治理和防止喀斯特石漠化问题的进一步恶化,开展相应的水土保持措施势在必行。
通过科学合理的植被恢复措施、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和土地利用管理策略,可以有效改善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的生态环境,恢复土壤肥力,保护水资源,促进可持续发展。
这也是我们深入研究喀斯特石漠化治理的重要性所在。
1.2 问题意义喀斯特石漠化是一种严重影响水土资源的环境问题,其治理对于当地的生态环境恢复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喀斯特地貌区域的石漠化问题严重,导致水土流失加剧,土地退化严重,生态环境恶化,影响当地的农业生产和居民的生活。
喀斯特地貌下受损河岸生态系统的修复技术探究
2019年34期众创空间科技创新与应用Technology Innovation and Application喀斯特地貌下受损河岸生态系统的修复技术探究*田丹,方小宁*,石正驰,唐文玲,张友,杨李(铜仁职业技术学院,贵州铜仁554300)河流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必不可少的要素,它开放、动态的特点使其兼具净化环境、休闲娱乐、物质生产等多项功能。
河岸生态系统是河流生态系统和陆地生态系统之间的过渡区,为水陆生态系统的信息、能量、物质交换架起桥梁。
生长在河岸生态系统中的植被作为天然屏障[1],在保护河岸不受侵蚀、净化水质、美化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保持生态系统完整等诸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随着人类社会的高速发展以及对河岸资源的过度开发,使沿岸生态系统受损,导致水质恶化、生境阻断、河流生态系统退化等生态问题出现,进而对水系周边的水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与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带来威胁[2]。
喀斯特地貌发育在以石灰岩和白云岩为主的碳酸盐岩上,我国喀斯特地貌种类繁多、生物生态多样、面积大,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南地区如广西、贵州、云南东部地区,而这些地区地处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的上游,水资源都较丰富,其水质情况对下游流经的区域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河岸生态系统的保护工作尤为重要。
因此,探究喀斯特地貌下受损河岸生态系统修复的方法,推进河流护岸工程,对改善河岸及流域的生态环境以及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1喀斯特地貌下河岸生态系统现状1.1河岸形态现状日益频繁的人类社会活动及对河流的过度开发,如对河道进行裁弯取直,改变河道原本形状,使河道许多生物赖以生存的自然特征消失;城市水污染严重,造成河道自净能力减弱,水生生态系统恶化等,影响自然生态服务功能的发挥;非点源污染的严重,尤其是降雨作用将污染物冲刷进入地表径流,成为城市河流面源污染的另一重要来源;水土流失严重,多年来人们盲目的从自然生态系统中不断地掠夺自然资源发展经济,忽视了经济与生态的协调发展,导致水土流失现象不断加剧,严重威胁河流健康发展。
喀斯特地貌下受损河岸生态系统的修复技术探究
喀斯特地貌下受损河岸生态系统的修复技术探究喀斯特地貌是中国独有的一种特殊地形,大部分位于国内南方,具有独特的地质构造和丰富的生态资源。
喀斯特地貌的形成主要是由于溶蚀作用使得地表土壤岩层不断溶解,形成了溶洞、峰林、地下河等景观。
由于人类的不当开发和环境污染等原因,喀斯特地貌下的河岸生态系统已经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和损失。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需要探讨喀斯特地貌下受损河岸生态系统的修复技术,以及相应的修复策略。
一、受损原因及影响1. 不当开发喀斯特地貌下的水资源丰富,但由于人类的不当开发,河流的水质已经受到了污染,导致水生态系统的破坏。
农田的化肥农药、城市的工业废水等都直接排放到河流中,引起了水质的恶化,也对河岸生态系统的平衡造成了影响。
2. 生态平衡被破坏喀斯特地貌下的生态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包括了植被、土壤、河流、湖泊等多种要素。
一旦生态平衡被破坏,将导致湖泊干涸、土壤侵蚀加剧、生物多样性减少等问题,对生态系统的修复将变得更加困难。
3. 自然灾害喀斯特地貌地区容易发生地质灾害,如地质滑坡、泥石流等,这些自然灾害对河岸生态系统造成了进一步的破坏,需要采取有效的技术手段来保护和修复。
二、修复技术1. 植被恢复植被是河岸生态系统中十分重要的一环,可以保护土壤、净化水质、调节气候等。
通过植被恢复可以有效地改善河岸生态系统的状况。
首先需要对受损地区进行科学调查,了解土壤状况、植被分布等情况,然后选择合适的植被进行恢复。
可以采用人工栽植和自然生态恢复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引种草本植物、乔木树种等,来稳固土壤、净化水质,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 河岸防护河岸防护是保护河岸生态系统的重要措施之一。
由于喀斯特地貌下的河岸常常受到地质灾害的威胁,因此需要进行相应的防护工程。
可以采用生态护岸工程来减缓河岸的侵蚀,通过植物根系的作用来稳固土壤,减少土壤侵蚀和滑坡的发生。
3. 水域治理对于受损的河流水域需要进行相应的治理工作,以改善水生态系统的状况。
喀斯特地貌下受损河岸生态系统的修复技术探究
喀斯特地貌下受损河岸生态系统的修复技术探究喀斯特地貌是由于地下溶蚀作用形成的一种特殊地貌类型,它的特点是岩溶发育、水陆相间、河谷深邃和洞穴丰富等。
在喀斯特地貌下,的确存在一些受损的河岸生态系统,比如土壤侵蚀、植被破坏、水质污染等问题。
本文将探究喀斯特地质下受损河岸生态系统的修复技术。
喀斯特地貌下的河岸生态系统修复,首要问题是土壤侵蚀。
由于喀斯特地貌的特殊性,岩石裸露的情况较为普遍,容易造成水土流失,导致水质污染和植被破坏。
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加强水土保持工作。
可以采取的措施包括植被覆盖、建立石坝、设置格栅等。
通过植被的覆盖,可以有效地减缓地表径流速度和量,增加土壤保墒性能,减少水土流失。
建立石坝和设置格栅可以阻止泥沙的冲刷,保护河岸的稳定性。
喀斯特地貌下的河岸生态系统修复还需要关注水质污染问题。
由于地质条件的特殊性,喀斯特地区的水源可受到岩溶介质的污染。
对于河岸生态系统的修复,必须重视水质保护。
可以采取的技术措施包括建立河道污染源监测网、采取水质净化措施等。
建立河道污染源监测网可以及时发现并解决水体污染源,减少污染物的输入。
而水质净化措施则可以通过生物饵料、植物修复等方式,去除水体中的有害物质,提升河水的质量。
喀斯特地貌下的河岸生态系统修复还需要考虑植被的恢复问题。
由于地貌特殊,喀斯特地区的植被多样性较低,植被破坏和退化比较严重。
植被的恢复是河岸生态系统修复的重要环节。
可以采取的措施包括引种植物、保护原有植被、加强植被监测等。
通过引种适应性强的植物,可以有效地恢复植被覆盖率;保护原有植被也是至关重要的,可以通过划定生态保护区、设立维护巡护人员等措施,保护河岸植被的多样性和完整性。
加强植被监测可以了解植被生长状况,及时发现植物病虫害等问题,及时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
喀斯特地貌下的河岸生态系统修复需要综合考虑土壤保持、水质保护和植被恢复等多个方面。
通过加强水土保持工作、水质监测和植被保护,可以有效地修复受损的河岸生态系统,提升生态环境质量。
武隆喀斯特的应对措施
武隆喀斯特的应对措施介绍武隆喀斯特是中国重庆市的一个著名喀斯特地貌景区,拥有独特的喀斯特地貌特征,如溶洞、地下河等。
然而,由于喀斯特地貌的特殊性,武隆喀斯特也面临着一些特殊的问题和挑战。
为了保护和管理好武隆喀斯特,采取了一系列的应对措施。
本文将介绍武隆喀斯特的应对措施,包括环境管理、旅游管理、社区参与和宣传教育等方面。
环境管理措施1.生态修复:武隆喀斯特采取了一系列的生态修复措施,包括植被恢复和水质治理等。
通过植被恢复,加强植物覆盖,防止土石流和水土流失的发生。
同时,对地下水进行治理,保持地下水的清洁和稳定。
2.垃圾处理:武隆喀斯特实行了严格的垃圾分类和回收制度。
在景区设置了垃圾分类站点,并提供指导和宣传,引导游客正确处理垃圾。
此外,还采用了垃圾焚烧和填埋等处理方式,保持景区环境的整洁和卫生。
3.保护措施:为了保护喀斯特地貌的独特性,武隆喀斯特实施了一系列的保护措施,包括限制游客的活动区域,设置保护区和禁止开发区等。
通过限制游客的活动范围,减少对地貌的破坏,并加强巡逻和监管,保护珍稀物种和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旅游管理措施1.限流措施:为了保护武隆喀斯特的生态环境和景观,景区实施了限流措施。
在旅游旺季,采取限制游客流量的措施,并实行预约制度,以控制游客的数量和游览时间。
2.标识和指引:景区设置了丰富的标识和指引,为游客提供详细的游览线路和注意事项。
同时,还配备了专业导游和服务人员,为游客提供专业的讲解和帮助。
3.旅游扶贫:武隆喀斯特在旅游发展的过程中,注重贫困地区的扶贫工作。
通过发展旅游业,提供就业机会和增加收入,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条件。
社区参与1.培训和教育:为了提升当地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和旅游素质,景区开展了相关的培训和教育活动。
通过举办环境保护讲座和旅游知识讲座等,提升社区居民的环保素养。
2.就业机会:景区为当地居民提供了丰富的就业机会,如导游、服务员等。
通过就业,提高社区居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促进社区的发展和稳定。
喀斯特地貌下受损河岸生态系统的修复技术探究
喀斯特地貌下受损河岸生态系统的修复技术探究喀斯特地貌下的受损河岸生态系统修复技术是一个复杂而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由于喀斯特地貌的特殊地质和地表特征,河岸生态系统的修复需要综合考虑土地利用变化、土壤侵蚀、水质改善和植物恢复等多种因素。
本文将探讨几种常用的修复技术,并评估其适用性和效果。
土地利用变化是修复喀斯特地貌下受损河岸生态系统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喀斯特地貌中,人类活动导致的土地开垦和非法采矿等活动会破坏河岸生态系统,导致土壤侵蚀和水污染。
修复工作应着重解决土地利用问题。
一种解决方案是恢复植被覆盖,特别是在河岸两侧种植乔木和灌木。
这可以有效地减缓土壤侵蚀,保护水质和恢复生态系统的功能。
水质改善是修复喀斯特地貌下受损河岸生态系统的关键方面之一。
水污染是喀斯特地区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一。
修复工作应着重解决水质问题。
一种解决方案是构建人工湿地。
人工湿地是用于处理和净化污水的人工系统,可以去除其中的污染物和营养物质。
在喀斯特地貌下,人工湿地可以建在河岸附近,使污水流经湿地,在湿地中被植物的根系和微生物去除有害物质。
改善农业和工业污水处理方法也是重要的解决方案。
土壤侵蚀的防治对修复喀斯特地貌下受损河岸生态系统至关重要。
喀斯特地貌的特殊地形使得土壤容易被水冲刷,导致土壤贫瘠和植被丧失。
修复工作应着重解决土壤侵蚀问题。
一种解决方案是构建护坡。
护坡是用于防止土壤侵蚀的结构,通常由石头、木材或其他材料构成。
在喀斯特地貌下,护坡可以修复河岸的稳定性,减缓土壤侵蚀,保护植被和水质。
植物恢复是修复喀斯特地貌下受损河岸生态系统的重要手段。
在修复工作中,选择适合生长在喀斯特地貌下的植物是至关重要的。
通常,选择具有较强抗风蚀、抗逆性和良好适应性的乔木和灌木物种。
这些植物可以提供地表覆盖,减缓土壤侵蚀,改善水质和提供栖息地。
渠道水毁工程修复方案
渠道水毁工程修复方案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发展,水资源的需求和利用也日益增加。
在水资源利用过程中,渠道水毁工程是非常重要的设施,它主要起到水源引导和水资源分配的作用。
然而,由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渠道水毁工程常常面临着损坏和破坏的情况,这给水资源的利用和管理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
因此,对渠道水毁工程进行修复和维护,对于保障水资源的安全和有效利用至关重要。
二、渠道水毁工程的损坏原因渠道水毁工程的损坏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1. 地质因素:地震、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导致渠道水毁工程的损坏;2. 气候因素:暴雨、台风等极端天气气候导致渠道水毁工程的损坏;3. 人为因素:渠道水毁工程的设计、施工和维护不到位,使用寿命较短,容易出现损坏;4. 植被因素:由于植被生长的原因,导致渠道水毁工程受到损坏。
由于以上种种原因,渠道水毁工程的损坏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需要及时进行修复和维护。
三、渠道水毁工程修复方案1. 修复前的准备工作在进行渠道水毁工程的修复之前,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准备工作,包括:1.1 现场勘察和评估:对损坏的渠道水毁工程进行现场勘察和评估,确定损坏的程度和范围,为修复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1.2 材料和人力资源准备:根据损坏程度和修复范围,准备所需的修复材料和人力资源;1.3 安全措施:制定和实施安全规范,确保修复工程的安全进行。
2. 渠道水毁工程的修复方法渠道水毁工程的修复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2.1 人工修复:对于一些轻微的损坏,可以采用人工修复的方法,包括清理、填充、粘接等;2.2 机械修复:对于一些较大范围的渠道水毁工程损坏,可以采用机械辅助修复的方法,包括挖掘、填充、浇筑等;2.3 结构修复:对于一些结构性的渠道水毁工程损坏,需要进行混凝土、钢筋等结构修复。
3. 渠道水毁工程的维护和保养为了延长渠道水毁工程的使用寿命,需要进行定期的维护和保养,包括:3.1 定期清理和检查:清理渠道水毁工程内的杂物和堵塞物,检查渠道水毁工程的破损情况;3.2 植被控制:对于容易受植被影响的渠道水毁工程,需要进行植被控制,防止植被对渠道水毁工程的损坏;3.3 维护记录:建立渠道水毁工程的维护记录,对维护情况进行记录和分析,为日后的维护工作提供依据。
喀斯特地貌下受损河岸生态系统的修复技术探究
喀斯特地貌下受损河岸生态系统的修复技术探究喀斯特地貌是指在溶蚀作用下形成的地表地貌,其特点是地表裂隙、地下水流丰富,岩溶地貌是其显著特征。
喀斯特地貌被风化剥蚀加快了碳酸盐岩溶蚀作用的速度,形成了众多的地下溶洞、地下河、地下湖和地下渠道等,喀斯特地貌成熟阶段,裸露的岩石表面很少,植被覆盖很好,但人为因素却对喀斯特地貌的原始生态系统产生着很大的破坏,但对于喀斯特地貌下受损河岸生态系统的修复技术探究一直是个难题。
一、受损河岸生态系统的现状喀斯特地貌下的河岸生态系统受损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土壤侵蚀严重,土壤肥力差,土壤贫瘠,容易发生滑坡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二是植被状况较差,森林覆盖率低,植被种类单一,只有少量的杂草和低矮的灌木;三是水资源短缺,地下水位下降,河流和湖泊干涸严重,水资源供应不足;四是生物多样性下降,动植物种类减少,生态平衡受到破坏。
1.土壤修复技术土壤修复是河岸生态系统修复的首要任务,可以通过人工植被、植树造林和水土保持等措施来加强土壤的保持和修复。
首先要进行植被覆盖,通过植被来稳定土壤,减缓水土流失和侵蚀,提高土壤肥力。
在喀斯特地貌下,可以选择具有适应性较强的草本植物和灌木来进行植被覆盖,例如云南杜鹃、木荷、丁香等喜湿植物以及盐丁香、宽叶马尾松等耐干旱的植物进行植被恢复,通过种植这些植物来提高土壤的保持能力和水分保持能力。
2.水资源恢复技术喀斯特地貌下的水资源短缺是生态系统受损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要想修复河岸生态系统,必须恢复水资源。
采取措施进行水源涵养和保护,通过植树造林、草长护水来减少土壤流失和水资源浪费,改善水质。
可以通过建立人工河道、湖泊和水库等水利设施来调节水资源供给,使水资源供需平衡。
3.生物多样性修复技术保护和恢复生物多样性是河岸生态系统修复的关键。
在喀斯特地貌下,生物多样性丧失主要是由于环境的恶劣和生态系统的破坏所致,因此需要采取措施来恢复和促进生物多样性。
可以采取濒危物种保护计划、建设自然保护区、实施生态修复工程等措施来促进生物多样性的恢复和保护。
喀斯特地貌下受损河岸生态系统的修复技术探究
喀斯特地貌下受损河岸生态系统的修复技术探究喀斯特地貌是一种特殊的地形,具有独特的水文地质条件和复杂多样的生态系统。
在喀斯特地貌下的河岸生态系统容易受到人类活动的干扰和破坏,导致生态环境恶化。
为了保护和修复喀斯特地区的河岸生态系统,需要采用一系列科学有效的技术。
修复喀斯特地貌下受损河岸生态系统的关键是保持和恢复水文地质条件。
由于喀斯特地貌的特殊性,河岸生态系统的水文地质条件对其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需要采取措施来修复和改善地下水位、地下水质和地表径流等水文地质要素。
可以采用建设人工湿地、挖掘水池等方式,增加水源补给和水资源保持。
修复喀斯特地貌下受损河岸生态系统还需要加强土壤保持和防治水土流失。
喀斯特地貌的特点是地表覆盖薄弱,在雨水的冲刷下容易发生水土流失。
为了防止土壤被冲刷,可以采用植被恢复、植物覆盖、建设石块防护墙等措施。
要合理规划土地利用,避免过度开发和人为破坏,减少土壤侵蚀的风险。
修复喀斯特地貌下受损河岸生态系统还需要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恢复。
喀斯特地貌区域的生物多样性非常丰富,其中包括许多珍稀濒危物种。
为了保护这些濒危物种,可以建立保护区、设立保护标志、开展生态监测等活动。
还可以采取悬崖栽培、造林种植、种植藤蔓植物等措施,增加植物群落的复杂性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修复喀斯特地貌下受损河岸生态系统还需要加强环境教育和宣传。
只有提高公众对喀斯特地貌河岸生态系统的认识和意识,才能更好地保护和修复其生态环境。
可以通过开展环境教育活动、举办公益宣传活动等方式,提高公众对喀斯特地貌河岸生态系统的关注和重视。
修复喀斯特地貌下受损河岸生态系统需要综合运用水文地质调整、土壤保持与防治、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环境宣传等技术手段。
只有科学有效地应用这些技术,才能有效保护和修复喀斯特地区的河岸生态系统,实现可持续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喀斯特地貌渠道水毁修复的方法
摘要:喀斯特地貌修筑水工建筑时,常常会因该区域的特殊地质条件,影响修
筑预期工期及其质量,在水工建筑修缮时,更是需要一定的技术支持,特殊地质
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施工。
本文以贵州省天柱县鱼塘水库及其主干渠近年来的修
复作为案例,简单介绍喀斯特地貌渠道水毁修复的一些方法。
关键词:天柱县;鱼塘水库;喀斯特;渠道;水毁修复
一、鱼塘水库工程概述鱼塘水库位于天柱县城西北面的鉴江上游,系贵州省
建国以来经国家计委、水利部第一个审批修建的中型水利灌溉工程。
坝址以上集
雨面积259km2,年产水量1.69 亿立方米。
该工程由贵州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
究院规划设计;91 年复建的审批规模为:水库枢纽大坝坝高39.5m,正常蓄水位475m,总库容5028 万m3;渠系工程计有总干渠一条、干渠三条、支渠七条,全长212.34km,灌溉面积10.5 万亩田。
工程建成后,以灌溉为主,兼顾防洪、发电、水产养殖、旅游、生活用水等功能。
工程经历了78 年动工兴建,81 年缓建,91 年复建。
截止2003 年,工程已
按复建的审批规模完成了大坝枢纽工程,总干渠一条24.34KM,干渠三条
59.16KM(其中:兰田干渠24.08KM,天柱干渠9.58KM,白市干渠25.5KM);完成搬迁安置移民1396 户6391 人。
鱼塘水库工程概算总投资为13654 万元。
其中:缓建前概算投资2840 万元;续建后概算投资10814 万元(审批概算7300 万元,
追加概算3514 万元)。
工程兴、续建累计完成投资12748.68 万元。
占概算总投
资13654 万元的93.4%,其中缓建前完成1954.68 万元;续建后完成10794 万元。
1999 年 6 月12 日水库正式下闸蓄水投入468 米水位试运行。
成立常设机构天柱
鱼塘水库灌溉工程管理处对工程进行管理及修缮。
由于总干渠、三条干渠经过的地层,主要为板溪群砂板岩和变余砂岩,变余
凝灰岩,白垩系紫红色砂岩;板溪群变余长石砂岩和沙质泥岩,天然坡度较大,
常出现浅层滑坡。
其次为二迭系阳新灰岩和吴家坪灰岩及煤层,局部地段分布白
垩系砂岩和泥岩;阳新灰岩和吴家坪灰岩煤层,表土履盖下的煤洞岩溶特多,多
处出现溶坑塌陷,须采取修建钢筋混凝土座槽等方式进行处理。
二、渠道损毁的危害自2002 年以来,水库功能已逐步转变为天柱县城唯一
供水水源。
沿途受益的村寨、乡镇和县城人口约10 万人。
主要通过总干前15 公
里和天干9.5 公里明渠供水。
因要承担人口约10 万人的供水任务,一旦发生损毁,需尽快恢复供水,以维护社会稳定,发展地方经济;因此该段渠道维修必须按抢
修性质组织实施。
渠道损毁会带来以下危害:1、由于渠道大多处于半坡,上、
下方为民房、稻田、公路、厂矿、学校、坟地等,出现水毁,会给人民带来财产
损失,甚至危及生命。
2、由于县城的唯一生活水源靠渠道输送,出现水毁,县城供水中断,县城
10 万人的生产生活用水无法解决,将影响社会稳定、影响经济发展、影响天柱形象。
3、鱼塘渠道还承担着农田灌溉的任务,出现水毁,将影响下游几万亩的农
田灌溉,造成粮食低产甚至绝收,农民生存受到威胁。
4、鱼塘渠道沿途村民生产生活都使用渠道水,渠道水毁停止供水后,对沿
途村民生产生活产生极大影响。
三、鱼塘渠道损毁的原因及现状因该渠道处于喀斯特地貌,溶沟溶槽异常发育,加之年久失修和山洪灾害等。
造成渠道内外坡滑坡垮塌和底部沉坑,渠道无
法运行。
加之渠道大多处于半坡上,临空面高,地质地貌特殊,经常发生垮塌,
主要状况如下:1、暴雨形成山洪,冲毁渠道,长度从几米到几十米;2、暴雨造
成土体水量饱和,形成大滑坡,冲毁渠道或阻断渠道,长度从几米到几十米;3、渠道经过地质地貌为喀斯特,溶沟溶槽异常发育,以及地壳破坏活动等,长期运行,在伸缩缝或薄弱处发生渗漏带走土粒,导致渠道底部形成空洞,在水体重力
作用下,形成深度溶坑,深度从几米到十米左右。
四、处理方法1、渠道水毁修复设计原则:考虑当地交通和建材条件,在遵
循安全、经济、实用、美观的基础上,要求快速,并与其他设施相协调。
2、施工队伍确定:根据不同水毁情况区别对待,如塌方清除,量少的由当
地村民完成;量大的联系挖掘机清除,再辅以人工处理完毕。
砼、钢筋砼、浆砌
石工程等有技术含量的由具有资质的建筑工程公司委派有抢险经验的建造师承担。
3、渠道水毁抢修工程施工严格按照水利工程相关规范进行施工。
4、施工质量管理:成立施工单位质量保证体系和建设单位质量检查体系;
建立材料进货、检验、验收、使用完善的管理机制;对每道工序进行验收,前道
工序经验收合格后,方可进入下一道施工工序,从事前事中事后进行控制管理,
确保工程质量。
5、处理方法经过多年的积累,比较成功的方法是:(1)对高边坡易塌方地段,采用钢筋砼盖板和浆砌城门拱的形式。
(2)对底部沉坑地段,采取土石方回填后钢筋砼座槽和铺设管道的形式。
(3)对外渠堤垮塌地段,采取土石方回填后钢筋砼座槽和浆砌石堡坎的形式。
五、具体处理案例案例一1、情况介绍:天柱干渠K0+715-K0+727 渠道整体
沉陷,该断渠道深度为2 米,底宽1.6 米,顶宽1.8 米,沉陷边缘总长为12 米,
侧墙身坡度为1:0.25,沉陷坑最深处约8 米。
2、处理方案:在原渠槽的基础上建钢筋砼座槽跨过陷坑,其长度视开挖后
情况而定,槽底纵向设计两条主梁,横向设计若干条次梁(约4 根),槽顶同样
用钢筋砼封盖,使渠道在该区域呈全封闭状态。
3、具体施工:先清除原槽被破坏的部位及残渣,两端槽底基础开挖至新鲜
实土,然后用M7.5 浆砌块石以0.15 坡度砌筑回填至坑洞口原;沿渠纵向按间距
3 米用M7.5 浆砌块石以0.25 坡度砌筑回填至槽梁底,除用浆砌块石砌筑回填处外,其他部位用泥土夯实回填至槽底;底部梁、底板和侧墙尽可能一次性浇筑完成,以避免产生冷缝而渗漏。
在浇筑侧墙时,要预留好盖板钢筋,在浇筑盖板前
将砼接触面凿毛并清理干净。
4、相应数据:梁的尺寸为350mm×400mm,槽底板和侧墙板钢筋?8筋按
150mm×150mm 间距配置,底板为单层布筋,侧墙为双层布筋;渠道中设置拉梁
和导牙平台梁,尺寸为250mm×200mm。
本案例中所有砼级别为C20。
案例二1、情况介绍:天柱干渠K2+470-K2+500 渠道不规则垮塌,主要是侧
墙垮塌,该段渠道深度为2 米,底宽2.2 米,顶宽2.2 米,沉陷边缘总长为30 米。
原为出碴道,堆砌成渠,经运行多年,均已垮塌,周边有局部渗漏点,目前带病
运行。
2 、处理方案:该段渠道不规则垮塌,分为两部分进行修复,K2+472-
K2+486 为双侧垮塌,用浆砌石块砌筑两侧渠墙,浆砌石砌筑完成后外侧用石碴回填,底部回填夯实后用C10 砼海底即可;K2+486-K2+500 为单侧垮塌,用浆砌石
块砌筑单侧渠墙,浆砌石砌筑完成后外侧用石碴回填,同样底部回填夯实后用
C10 砼海底。
3、具体施工:该段渠道恢复可在清挖原渠槽的基础上作局部修整后,即可
砌筑,浆砌建基面均为石灰石,基岩出露。
4、说明:图中尺寸单位除桩号和高程以m 计外,其余单位均以cm 计。
六、结束语喀斯特地质地貌相对复杂,水工建筑修筑时往往有难以预想的情
况发生,没有足够前瞻的预测,往往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
所以,作为水利人,我们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多琢磨新的施工方法,并在工作中结合实际
不断的总结经验,为现代水利事业多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