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登鹳雀楼》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部编本二年级上册《登鹳雀楼》教案设计

人教版部编本二年级上册《登鹳雀楼》教案设计

人教版部编本二年级上册《登鹳雀楼》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登鹳雀楼》的简单故事情节,能够流畅朗读课文;2.了解唐代诗歌的基本特征和“写景”手法;3.提高学生的语感和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1.掌握《登鹳雀楼》故事情节;2.熟练掌握《登鹳雀楼》的诗歌意境;3.提高学生的语感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1.唐代诗歌的审美意境和“写景”手法;2.如何正确读懂课文并流畅朗读。

四、教学方法1.课前导入,鼓励学生对唐诗有初步的了解和理解;2.教师讲解并解读《登鹳雀楼》;3.组织学生集体诵读和个人朗读,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语感;4.小组抢答和课堂互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五、教学过程1. 课前导入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欣赏唐诗或唐代诗人的相关故事等方式,引导学生进入唐诗的世界,对唐诗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和认识。

2. 教学内容呈现1.教师讲解并解读《登鹳雀楼》教师可以根据课文的重点内容,分段讲解并演示诵读,帮助学生掌握每个词语和句子的具体含义和表达方式,并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情节和意境。

2.组织学生集体诵读和个人朗读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掌握《登鹳雀楼》的诗歌意境和语言表达方式,组织学生定期集体诵读,提高学生的语感和语言表达能力。

另外,老师可以选几个学生进行个人朗读,以达到流畅朗读的目的。

3.小组抢答和课堂互动教师可以分小组,组织小组进行抢答活动,以检测学生对课文的掌握情况和深度理解。

此外,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增加课堂互动,让学生积极参与进来,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也是对课文深度理解的一个良好途径。

六、教学评价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课堂小测或分类测试等方式对学生的掌握情况和成长变化进行评价,同时要及时发现学生掌握情况中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及时调整,以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

此外,可以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互评机制,让学生从中找到学习的不足和需要补充的知识点。

七、教学反思在教学的过程中,有一些地方可以进行改进和调整。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登鹳雀楼》(教案)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登鹳雀楼》(教案)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登鹳雀楼》(教案)作为一名资深的语文教师,我深入研究了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登鹳雀楼》这一课文,并设计了如下的教学方案:一、教学内容本课的教学内容选自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主要涉及第三单元中的这首古诗《登鹳雀楼》。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之涣所作,描绘了诗人登上鹳雀楼所见的壮阔景象,表达了诗人对于祖国大好春光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这首古诗。

2. 能够理解古诗的大意,体会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3. 能够运用诗中的修辞手法,进行简单的创作。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课的重点是让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古诗,理解古诗的大意。

难点则是让学生能够体会诗中的意境和情感,以及运用诗中的修辞手法进行创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课件、黑板、粉笔,以及学生的学习手册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我会通过展示鹳雀楼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对于这座楼的了解和想象,从而引出今天的课文。

2. 朗读:我会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诗的节奏和韵律。

3. 解释:我会解释诗中的生词和句意,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大意。

4. 讲解:我会讲解诗中的意境和情感,让学生体会诗的美。

5. 练习:我会让学生进行随堂练习,运用诗中的修辞手法进行创作。

六、板书设计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我会设计如下的板书:鹳雀楼唐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七、作业设计作业设计如下:1. 朗读并背诵《登鹳雀楼》。

2. 用诗中的修辞手法,创作一个小片段。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同时,我还会对学生进行拓展延伸,引导他们阅读其他相关的古诗,进一步体会古诗的美。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关键的细节是我需要重点关注的。

这些细节对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课文至关重要,我将对它们进行详细的补充和说明。

8古诗二首《登鹳雀楼》(教案)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

8古诗二首《登鹳雀楼》(教案)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

8古诗二首《登鹳雀楼》(教案)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在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的第八单元中,学习两首古诗《登鹳雀楼》。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王之涣在鹳雀楼上远眺的壮丽景色,以及由此引发的人生哲理。

我们将详细解读诗中的文字,领略其深刻的意境。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正确朗读并背诵两首古诗《登鹳雀楼》。

2. 让学生理解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感悟作者的情感表达。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他们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诗中的意境和哲理,体会作者的情感。

2. 教学重点:朗读与背诵古诗,掌握诗中的关键词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教材、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鹳雀楼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古代建筑的魅力,进而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过程一:让学生观察鹳雀楼的图片,描述其外观特点。

过程二:讲述鹳雀楼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朗读古诗:让学生跟随老师一起朗读两首古诗,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过程一:老师示范朗读,学生跟读。

过程二:学生自主朗读,老师指导并纠正发音。

3. 理解诗意:通过解读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帮助学生理解诗意。

过程一:分析诗中的关键词语,如“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等。

过程二:讲解诗句的含义,让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

4. 例题讲解:以一首古诗为例,分析其结构,讲解写作技巧。

过程一:分析古诗的韵律和节奏。

过程二:讲解古诗的写作技巧,如对偶、夸张等。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古诗创作。

过程一:学生自主创作,老师巡回指导。

过程二:展示优秀作品,进行点评和交流。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古诗原文,标注韵律和节奏。

2. 列出诗中的关键词语,解释其含义。

3. 用思维导图形式呈现诗中的意境和哲理。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运用本节课所学的古诗写作技巧,创作一首以自然景色为主题的五言绝句。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8古诗二首:登鹳雀楼(教案)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8古诗二首:登鹳雀楼(教案)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8古诗二首:登鹳雀楼(教案)作为一名教师,我深刻理解教学的重要性和责任。

今天,我要分享的是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古诗二首——《登鹳雀楼》的教学计划。

一、教学内容我将使用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教材,重点讲解第八单元中的古诗二首,其中包括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登上鹳雀楼所见的壮阔景象,抒发了诗人对壮丽景色的赞美之情。

二、教学目标通过讲解这首诗,我希望学生们能够理解并背诵诗句,掌握一些生字词,并能够运用诗句中的描写方法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让学生们理解诗句的意义,并能够背诵。

难点是帮助学生们掌握一些生字词,并能够运用诗句中的描写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我将准备多媒体课件,包括诗文的动画展示和图片,以及生字词的卡片。

学生们需要准备课本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我将以一幅鹳雀楼的图片引入,询问学生们是否有人知道这是什么楼,并简要介绍鹳雀楼的历史背景。

2. 讲解:我将逐句讲解诗句的意义,并解释一些生字词的含义。

我会用动画和图片来展示诗句中的景象,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

3. 朗读与背诵:我会带领学生们朗读诗句,并指导他们如何正确地背诵。

我会提醒他们注意诗句的韵律和节奏。

4. 练习:我会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们运用诗句中的描写方法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我会给予他们一些指导,并鼓励他们积极发言。

六、板书设计我将设计一个简洁明了的板书,列出诗句的主要内容,并突出一些生字词。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学生们背诵《登鹳雀楼》并默写。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将反思本次教学的效果,并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调整和改进。

同时,我会鼓励学生们进行拓展延伸,例如查找其他有关鹳雀楼的资料,或者尝试自己写一首类似的诗。

这就是我对于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古诗二首《登鹳雀楼》的教学计划。

我相信,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们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古诗,同时也能够提高他们的语文能力。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8古诗二首《登鹳雀楼》(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8古诗二首《登鹳雀楼》(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8古诗二首《登鹳雀楼》(教学设计)作为一名资深的语文教师,我今天要分享的教学设计是针对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古诗二首《登鹳雀楼》。

一、教学内容我所使用的教材是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今天要教授的章节是第八单元的古诗二首,具体是《登鹳雀楼》。

这首诗的内容是王之涣描绘鹳雀楼的壮丽景色以及长江的浩瀚。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登鹳雀楼》;能够理解诗中的意象,领会作者的意图;能够运用诗中的描写手法,进行简单的写景作文。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并背诵《登鹳雀楼》,掌握诗中的意象和描写手法。

难点是让学生能够领会作者的意图,并能够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我已经准备好了多媒体教学设备,以及相关的课件和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我会用鹳雀楼的图片引入,让学生对鹳雀楼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然后,我会带领学生一起朗读诗歌,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接着,我会逐句解释诗中的意象和作者的意图,让学生理解诗的意思。

之后,我会给出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随堂练习。

我会让学生进行简单的写景作文,运用诗中的描写手法。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诗的《登鹳雀楼》和诗的内容。

我会将诗的内容逐句写在黑板上,并用相关的图片和图表来辅助说明。

七、作业设计作业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让学生默写《登鹳雀楼》,二是让学生写一篇关于鹳雀楼的作文。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并对教学进行相应的调整。

同时,我也会给学生提供一些拓展延伸的材料,让学生进一步了解鹳雀楼和相关的诗歌。

这就是我对于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古诗二首《登鹳雀楼》的教学设计。

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的教学设计中,有几个重要的细节是我认为需要重点关注的。

引入环节是我认为非常关键的一步。

通过展示鹳雀楼的图片,我可以让学生对鹳雀楼有一个直观的认识,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最新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 8 古诗二首 优质教案1《登鹳雀楼》

最新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 8 古诗二首 优质教案1《登鹳雀楼》
指名读诗
三、理解诗句
1.学习一、二两行。
(2)理解意思。
①出示课文投影。
设置情境:一天傍晚,诗人登上了鹳雀楼,他放眼望去,看,这气势多么壮观。
(1)指名读一、二两行。
②答问。
诗人在鹳雀楼上看到什么?
这是什么时候的太阳?(傍晚)你怎么知道这是傍晚的太阳。
课文中称傍晚的太阳叫什么?
这轮傍晚的太阳就要落下去了,(在投影上演示太阳落下的情景)它会怎样落下去?(靠着连绵不断的群山落下去)课文中哪个词是“靠着”的意思?(依)
4.按笔顺描红。
5.《习字册》上描红、仿影、临写生字。
八作业
1.练读课文。
2.抄写生字。
3.读抄词语(课后第三题)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出示生字:登,指名分析字形,说说偏旁名称。
2.指名背诵课文
开火车认读
练说
二、教学生字字形,指导书写
1.教学字形。
引导用熟字记生字。
楼依尽黄层
“层”是“尸字头”,不要多加一点。
千里目:目,眼睛,就是看到更远的地方。
更:再。
引读
(2)指名读三、四两行。
(4)指名说说三、四两行的意思。
想要看到更远的地方,必须登上高一层楼。
(5)看图体会,练习朗读。
2.练说全诗的意思。
1.齐读课文
2.讨论。
认真看图思考。
(1)自由练说。
(2)指名试说。
诗人登高观景时的心情、神情、动作,会是什么样子,他可能讲些什么?
指名回答(太阳、青山、黄河)
诗人站在鹳雀楼上还看到什么?
诗人还看到滔滔的黄河,奔腾咆哮着的水流向大海。
指名读,说说一、二行的意思。
看图想象,有感情地朗读一、二两行。

8古诗二首登鹳雀楼(教案)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

8古诗二首登鹳雀楼(教案)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

8古诗二首登鹳雀楼(教案)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的《登鹳雀楼》一课。

该诗是唐代诗人王之涣所作,描绘了登上鹳雀楼所见景色的壮阔画面。

我们将详细学习诗的每一句,理解其意义,感受诗人的情怀。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学生掌握《登鹳雀楼》的内容,理解诗句的意义,体会古诗的韵律美。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古诗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审美情趣。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诗句意义的理解和体会。

2. 教学重点:诗句的朗读和背诵,以及诗中描绘景象的想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鹳雀楼的图片,讲述其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朗读课文:让学生跟读课文,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3. 理解诗意:逐句讲解诗句,帮助学生理解诗句的意义。

4. 想象画面:让学生根据诗句,发挥想象,描绘出鹳雀楼所见的景象。

5.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分享各自对诗句的理解和感受。

6. 朗读体会:再次朗读课文,体会诗人的情怀。

7. 背诵课文:指导学生背诵课文,加强记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课题:《登鹳雀楼》2. 板书诗句: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3. 板书关键词:壮阔、远望、高楼。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根据《登鹳雀楼》的诗意,发挥想象,写一段描绘鹳雀楼景象的话。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逐句讲解、课堂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了《登鹳雀楼》的诗意。

但在课堂互动方面,可以更加注重学生的参与,提高课堂氛围。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其他描绘自然风光的古诗,如《望庐山瀑布》、《钱塘湖春行》等,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同时,可以组织一次户外活动,让学生实地感受大自然的壮阔美丽。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教学过程中,有几个细节是我需要重点关注的。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登鹳雀楼》语文教案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登鹳雀楼》语文教案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登鹳雀楼》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唐代诗人王之涣和他的名作《登鹳雀楼》;2.理解《登鹳雀楼》的内容和意义,并能默写诗的前两句和最后一句;3.能朗读诗歌,感受其中的美感;4.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能用简单的语言表达对《登鹳雀楼》的理解和感受。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登鹳雀楼》的内容和意义,朗读诗歌;2.教学难点:对于小学二年级学生来说,理解古代文学作品的难度相对较大,需要老师在教学中注重让学生真正理解诗歌内容和意义。

三、教学内容与过程3.1 教学内容3.1.1 诗歌呈现•讲述唐代诗人王之涣的事迹,简要介绍《登鹳雀楼》的背景;•陈述《登鹳雀楼》的句式结构和意义。

3.1.2 诗歌鉴赏•朗读《登鹳雀楼》;•让学生理解每一句意思,并讲述老师对这首诗的理解;•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该诗的感受和理解,并进行讨论。

3.2 教学过程3.2.1 热身在教学开始前,可以进行一些热身活动,如背一首简单的古诗词,或通过童谣游戏让学生放松身心,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准备。

3.2.2 诗歌呈现1.讲述唐代诗人王之涣的事迹王之涣,唐代著名诗人,祖籍相州卢氏(今河南省卢氏县)。

2.简要介绍《登鹳雀楼》的背景《登鹳雀楼》是王之涣在唐代晚期所作的一篇七绝诗歌,诗作描写了登上鹳雀楼后,眼前的美景和自身的感慨,被誉为唐代七绝的代表作之一。

3.陈述《登鹳雀楼》的句式结构和意义。

第一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是通过写景来描绘出自然风光的壮丽,形象地表达了大自然的秩序和美好。

第二句:“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则表达了人类向外拓展视野的本性,以及向更高的目标发展的追求。

这句话特别突出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表达了人类希望逐步拓展自己的眼界的愿望。

第三句:“风雨楼台,春色榜眼。

”则是表达出作者的感慨和体会,以及对所处环境的喜爱之情。

作者已经风雨过世,但是楼台依然存在,春天依然美好,尽管一眼望不到尽头,但这幅美景能够让人摆脱现实的束缚,感受到生命的美好。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登鹳雀楼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登鹳雀楼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登鹳雀楼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登鹳雀楼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在理解古诗词句的基础上,体会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

3、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诗。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诗句含义,想像诗句描写的景象,初步理解诗的意境和蕴含的哲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口语训练二、导入课题小朋友们已经学过了不少古诗,谁能背给大家听听?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古诗。

鹳雀楼是我国四大名楼之一。

古时候,经常有鹳雀鸟飞临居住这座楼而得名。

它位于黄河东岸,体壮观,结构奇特,气势雄伟。

很多诗人登上鹳雀楼,俯临黄河,留下许多诗词名篇。

而王涣的这首《登鹳雀楼》最为有名。

板书课题:登鹳雀楼三、探究新知(一)、初读古诗整体感知1、出示诗中带斜线是的作用?(停顿)学生读题目(登鹳雀楼)所以诗的标题应该这样读,登/鹳雀楼。

全班齐读。

生再读。

录音机范读。

2、诗会读了,要想弄清是的意思就要弄清每个字的`意思,现在让我们和诗人一起登上鹳雀楼看一看你们看。

要想学一首古诗,要先把它读好,那你再把诗读一遍,把生字宝宝认一下。

(二)、学习生字出示生字。

问想不想接受一下老师的挑战?1、检查生字鹳雀楼一共三层。

那么每一层都会给你们带来一些生字宝宝。

如果你们读准我们就可以一层一层的登上去了。

①现在看第一层:谁来读?入层其中层是平舌音。

②第二层我要交给你们加大点难度了。

三个字了。

依河目③第三关,那我再加大点难度。

最后抽查一下,随便从中挑几个字。

现在我们三层楼都登上了,没有难住你。

那如果你能接受住下一个考验,你就能站在最高的一层楼上看到美丽的景色了。

你想不想看?2、再出示易混淆的生字指导写字,注意笔顺。

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学生观察教师运笔,重点区别人入的写法,强调第二笔捺的位置,可采用儿歌指导记忆:人入笔顺都相同,不同之处要分清,人字捺在撇下面,入字捺在撇上边。

千:去掉一笔是十。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登鹳雀楼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登鹳雀楼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登鹳雀楼教学设计(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登鹳雀楼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具体目标:知识与技能: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诵读古诗,能背诵并默写诗文。

过程与方法:初步了解古诗的一般特点,简单概括学习古诗的一般方法。

在合作中初步理解古诗的意思。

情感与态度:初步理解古诗的意境及蕴含的哲理。

能联系生活去感受和领悟。

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

2、教学重点:创设情境,利用画面和音乐等帮助学生体会古诗的意境,从而达到有感情的诵读。

教法和学法:本节课采用合作式学习方式进行教学,向学生渗透合作交流,体验感悟的学习方法。

课前准备:为了使学生们在课上更好的理解诗的意境,我提前布置了以下两点预习任务:1、积累描写祖国壮丽景色的故事。

2、预习《登鹳雀楼》,试着理解诗意,查阅相关资料。

另外,为了帮助学生很好的体会诵读古诗的韵味,我还制作了一个简单的课件,给学生提供了有形的画面和意境深远的音乐。

环节设计:一、导入:1、在很小的时候爸爸妈妈就教我们背过好多古诗,上学以后我们也学了很多古诗,古诗已经是我们的好朋友了。

那你们能说说这位好朋友有什么特点吗?(学生回答,师板书:每首四句或八句,每句五个字或七个字,每句字数相同。

)2、师:现在我出几个题目考考你们,看谁能背出这些古诗?《鹿柴》空旷的山林,斑驳的光影,偶尔传来的说话声,让我们体会到静中有动的山林景色。

《早发白帝城》高入彩云的白帝城,猿声不断的两岸青山,滔滔不绝的长江水,让我们领略了祖国山河的壮美。

《望庐山瀑布》一道白练飞流直下,让我们怀疑是九天银河从天而降,这是何等壮观的景象啊!这一首首流传千古的诗文,让我们再次得到了美的享受。

一首好诗不但能带给人美的享受,还能引起人们的思考。

本课里面的两首古诗,就既给我们描绘了景色的壮美,又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

在下面的学习中我们一起体会,看谁能发现并理解它们。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地一首古诗《登鹳雀楼》。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登鹳雀楼》语文教案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登鹳雀楼》语文教案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登鹳雀楼》语文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并背诵《登鹳雀楼》这首古诗。

2. 培养学生对景物、感情的感知及想象力、理解该诗的艺术价值。

3.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古诗《登鹳雀楼》的意义及艺术魅力。

教学难点:让学生对古诗《登鹳雀楼》的语言律动、形象描写等方面深入理解、感受。

教学准备:1. 引导学生观察现实。

2. 展示《登鹳雀楼》古诗图。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 老师带领学生们说到:“小朋友们,你们是否见过高高的“鹳雀楼”?是否听过这首《登鹳雀楼》古诗呢?”2. 引导学生们窥探课文背景,感受老师主题发言:“我们中国有很多别具特色的古建筑,如紫禁城、长城等等,你们可能去参观过,也可能听过,那么今天我们要学的古诗也描述了一座古建筑——登鹳雀楼这座塔楼,那么,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古诗《登鹳雀楼》是怎样的?”二、正文(30分钟)1. 听课文(或唱歌):老师朗读课文,或者放录音让学生们跟读,感受其中的韵律、情感。

也可以根据音乐解析其中的韵律。

以分段朗读的方式,将《登鹳雀楼》的诗歌韵律感播放给学生,让学生听后感受其中的意境,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和研究乐趣。

2. 理解与欣赏:讲解《登鹳雀楼》诗的内涵,幅度,用古时候的人们所见所闻描述独特的感染力。

1、现场拍照2、试图移动距离将楼房照片放在数码屏幕。

3、钻出一个d4,学生们边祈祷边数骰子,几就是几步远。

4、将现场拍摄的楼放在他们中间,其他学生就会看不到它。

现在他们只能通过判断彼此所说的话的距离来找到目标。

5、请学生试图将楼房纸彩卡片拼成一幅完整的图后,让他们现场大喊高兴的话。

6、展示《登鹳雀楼》古诗图,让学生动手辨认和它相对应的内容。

7、听《登鹳雀楼》的乐曲,感受古诗所蕴含的文化精髓。

8、分小组让学生扮演古代诗人,让学生们在讲台前在古代衣服穿上演讲,加以趣味性。

三、拓展(10分钟)1. 学生操作:在自然场景中模仿古诗表现所描述的环境,学生们可以自由地创造一个自然的场景,并在这个场景中模仿古诗中所描述的环境,如:“白云江上往来鹤,目断清碧几重波。

人教版部编本二年级上册《登鹳雀楼》教案设计

人教版部编本二年级上册《登鹳雀楼》教案设计

人教版部编本二年级上册《登鹳雀楼》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登鹳雀楼》的作者、背景及文化内涵;2.了解古诗的格律、韵律等基本知识;3.能够朗读《登鹳雀楼》,表现出朗诵的语音语调;4.能够理解《登鹳雀楼》的意思,理解其中的诗意;5.能够创作出自己的诗句。

二、教学内容1.文化素材:《登鹳雀楼》;2.语言表达:古代诗词、文言文朗读;3.文学鉴赏:古文欣赏。

三、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1.通过图片或视频介绍唐代大诗人王之涣以及他的代表作《登鹳雀楼》;2.了解《登鹳雀楼》的背景及文化内涵,以此引起学生的兴趣。

2. 展开(30分钟)1.学生背诵《登鹳雀楼》上下片段;2.学生分组朗读,老师纠正语音语调问题;3.学生讨论《登鹳雀楼》中的诗意,引导学生理解诗人的感受;4.学生模仿《登鹳雀楼》的词句创作出自己的短诗,如“春风送暖,花香飘动;夏日炎炎,树荫撑腰”,老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3. 小结(5分钟)1.回顾学生创作的短诗,对他们进行表扬和评价;2.失误和错误的地方,给出说明和纠正。

4. 拓展(20分钟)1.学生扩展《登鹳雀楼》中的诗意,写出自己的感受;2.学生模仿《红楼梦》中的人物,创作自己的人物形象和故事。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了解《登鹳雀楼》的背景及文化内涵;2.理解诗意。

3.创作自己的短诗。

教学难点1.古文朗读的语音语调问题;2.诗意的理解和表达;3.创作自己的短诗。

五、教学评价1.学生能够听懂、理解《登鹳雀楼》的意思;2.学生能够正确朗读《登鹳雀楼》;3.学生能够创作出自己的短诗;4.学生能够对《登鹳雀楼》有更深入的认识,知道其文化价值。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登鹳雀楼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登鹳雀楼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登鹳雀楼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登鹳雀楼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字只识不写。

一、复习检查1出示生字:登,指名分析字形,说说偏旁名称。

2指名背诵课文。

二、教学生字词1出示生字楼依尽人欲穷2引导用生字组词楼(楼层高楼楼房钟楼)依(依靠依依依山傍水)尽(尽头用尽尽力穷尽)入(进入入门出入)穷(穷尽贫穷穷苦)3教学字形article(1)指名分析字形,说说记忆方法。

依和衣比较,入和人比较,穷和力比较,层和云比较。

(2)讲解欲、登、楼的笔顺。

4指导书写欲:楼:三、课堂练习1读一读,再抄写山白日千里目海黄河一层楼2根据句意说出诗句(1)滔滔的黄河水向大海流去。

()(2)傍晚的太阳靠着连绵起伏的山渐渐落下去了。

()(3)要想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

()(4)再登上一层楼。

()板书设计:白日依山尽,景(看)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理(想)更上一层楼。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登鹳雀楼教案与反思第【2】篇〗教材说明:这是一首五言绝句,记叙了作者王之涣登上鹳雀楼的所见所思。

这首诗融情于景,寓理于事。

全诗仅20个字,语言朴素浅显,言近旨远,给人启迪。

前两句写景,诗人融情于景,营造了景色辽廓、气象雄浑的意境,显出诗人襟怀的宽大。

后两句寓理于事,进一步写出诗人积极向上、高瞻远瞩的胸襟,也道出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人生哲理。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

3、初步理解诗的意境和蕴含的哲理。

教学重点:能借助拼音认字读古诗,学习新笔画,学写生字。

教学难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体会古诗的节奏感和音韵美。

设计思路:对于低年级的古诗教学,主要通过反复的诵读来体会诗人的感情,不需要太多的讲解,在第一课时的设计中,我先带领孩子们认真反复的朗读这首诗,使他们对这首诗有个大概的了解,并简单的介绍了一下诗人。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8古诗二首《登鹳雀楼》教案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8古诗二首《登鹳雀楼》教案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8古诗二首《登鹳雀楼》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主要包括《登鹳雀楼》这首古诗的阅读理解。

通过这首诗,学生可以领略到我国古代诗人王之涣的才华,以及他对大自然和人生的独特见解。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登鹳雀楼》;2. 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3. 学习古诗的韵律和节奏,培养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难点:理解诗文中的意境和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 重点:朗读和背诵《登鹳雀楼》。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PPT课件;2. 诗文阅读材料;3. 作业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展示鹳雀楼的景象,引导学生产生兴趣,引入新课;2. 阅读理解:让学生自主阅读诗文,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3. 朗读与背诵: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诗文,注意韵律和节奏,然后进行背诵;4. 讲解诗文:解释诗文中的生僻字词,解读诗文的意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文;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进行诗文填空练习,检验学生对诗文的理解程度;6.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回家后,将《登鹳雀楼》背诵给家长听,并用自己的话解释诗文的意境。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七、作业设计1. 背诵《登鹳雀楼》;2. 用自己的话解释诗文的意境;3. 画一幅鹳雀楼的图片,并附上诗文。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看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同时,我还会鼓励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查阅更多关于鹳雀楼的资料,拓展他们的知识面。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关键的细节是需要特别关注的。

我让学生自主阅读诗文,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这是重点之一,因为通过自主阅读,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在阅读过程中,我会引导学生注意诗文中的意境和情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诗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登鹳雀楼教学设计(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登鹳雀楼教学设计(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登鹳雀楼教学设计(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登鹳雀楼教学设计第1篇】一、学习目标1、学习8个生字,理解诗中生字的意思,学写生字“雀”。

2、落实本课生字词,借助图片理解“白日”、“依”、“鹳雀”等词语。

了解即“入海流”是“流入海”,“千里目”是“目千里”。

了解古诗对仗的特点。

3、在理解古诗词句的基础上,体会“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学习诗人王之涣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

4、背诵古诗。

二、教学重难点1、借助诗句体会傍晚黄河的壮观景象。

2、借助古诗体会“站得高,看的远”的道理。

3、默写古诗。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出示小鸟图和象形文字“隹”。

同学们“隹”是一个象形字,单人旁就像鸟儿的翅膀,里面就像鸟儿的身体(借助“住”识记)隹指短尾巴的鸟,在隹的都上加上“小”(竖钩变成竖)读que,也是指短尾巴的鸟。

能给“雀”组个词吗?2、出示鹳雀图,这就是鹳雀,谁来读它的名字?3、(课件示鹳雀楼图)由于很久以前,鹳雀这种鸟经常喜欢停在山西的一座楼阁上休息,人们就把这座楼称为“鹳雀楼”。

示“楼”词,齐读。

4、鹳雀楼初建时不怎么有名气的。

直到唐代,有位名叫王之涣的大诗人,他有一次登上这座楼,作了一首诗,从此以后,这座楼就名扬四海了,成为我国著名的四大楼之一。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这首诗吧!3、诗的名字就叫登鹳雀楼,齐读课题二、初读古诗,理解诗意(一)初读古诗正音1、请同学打开书自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

(学生自读,指名读,正音)提醒“更”是后鼻音。

(二)识记生字1、同学们,这些红色的生字你认识吗?你能记住哪个字?(指名说)(三)理解词义、诗句的意思1、请同学们再读古诗,将你的理解和疑问与同学们交流一下。

(指名说)2、出示第一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这句诗中你理解哪个词语,或者你还有哪些疑问,我们一起交流交流。

(指名说)预设学生回答1)、白日指夕阳。

2)、依指挨着。

3)、尽指消失。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登鹳雀楼》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登鹳雀楼》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登鹳雀楼》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登鹳雀楼》「篇一」【教学目标】1、认识4个生字,会写4个字,能做到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课文。

3、大致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明白“站得高,看得远”的道理。

【教学重点】1、认识4个生字,会写4个字,能做到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课文。

3、大致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明白“站得高,看得远”的道理。

【教学难点】明白“站得高,看得远”的道理。

【教学准备】教师:本课的生字、词语卡片、课件。

学生:预习课文:1、读课文三遍,包括课后生字。

2、勾出文中带有生字的词语。

3、给田字格中的生字注音。

4、给生字组词,至少两个,鼓励找四字词语。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

1、师:今天老师带你们去一个地方旅游,这个地方叫鹳雀楼,看,我们到了。

播放鹳雀楼的录像2、看课文中的图,说说景象如何?3、著名诗人王之涣来到这里看到了这样的景色,留下了传送千古的名诗——《登鹳雀楼》,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诗吧!生读题,学习题目中的三个汉字,只要求认。

二、读熟古诗,认识汉字。

1、师:王之涣笔下的黄鹤楼是什么样子的呢?先听老师读一读,一边听一边划出停顿来。

2、师:你能在拼音娃娃的帮助下,自由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吗?自己试一试吧!生读完以后,交流展示。

3、诗歌读得这么好,汉字娃娃一定记得很熟!咱们来打打招呼吧!生:自由读汉字,交流识字方法,组词。

4、把汉字娃娃送回到古诗中,你一定读得更好。

生再读古诗。

5、师:孩子们知道这首诗是什么意思吗?我说一句话,你说一句诗中的话,咱们试试。

师:太阳靠着远山落下去了。

生:白日依山尽。

师:黄河之水向大海奔去。

生:黄河入海流。

师:要想看得更远,就要登上更高的地方。

生: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6、你们真棒,将来也能成为一个小诗人,下面我们再来看看诗中的景象(播放录像)太阳下山,江水滚滚,奔腾而去。

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登鹳雀楼》教案

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登鹳雀楼》教案

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登鹳雀楼》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o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o认识“鹳、雀、楼、览、览、暮、色、山、河、远、天”等11个生字,会写“鹳、雀、楼、览、暮、色”6个生字。

o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意境。

o了解诗歌的基本特点,初步感受诗歌的魅力。

2.过程与方法:o通过多种朗读方式,体会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o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共同探究诗歌的含义。

o通过图画、音乐等多种手段,辅助理解诗歌内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o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o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感受美的能力。

o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诗歌内容。

•认识并掌握本课的生字词。

•体会诗歌表达的意境,感受诗歌的魅力。

三、教学难点•理解诗歌的意境,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运用多种朗读方式,表达诗歌的情感。

四、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包括鹳雀楼图片、诗歌朗读音频、相关视频等)、生字卡片、词语卡片。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准备朗读。

五、教学过程(一) 导入新课 (约10分钟)1.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去过哪些地方?看到了哪些美丽的景色?(引导学生回忆旅游经历,激发学习兴趣)2.图片导入:展示鹳雀楼的图片,介绍鹳雀楼的历史和地理位置。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为学习诗歌做好铺垫) 可以简单介绍鹳雀楼位于山西永济,是古代著名的建筑,景色壮丽。

3.揭题: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描写鹳雀楼的诗歌——《登鹳雀楼》。

板书课题。

(二) 初读课文 (约15分钟)1.自由朗读: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标注生字词。

2.检查生字词:教师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重点讲解“鹳、雀、览”等字的读音和字义。

可以利用多种方法识字,如:组词、造句、图画识字等。

例如,“鹳”字可以结合图片讲解,让学生了解鹳是一种鸟类;“览”字可以引导学生理解为“看”的意思。

3.指导朗读:教师范读课文,引导学生注意诗歌的节奏和韵律,体会诗歌的意境。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8古诗二首《登鹳雀楼》(教学设计)2023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8古诗二首《登鹳雀楼》(教学设计)2023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8古诗二首《登鹳雀楼》(教学设计)2023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将以第一人称,我的口吻来设计这堂课。

一、教学内容:今天我将带领学生们学习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古诗二首《登鹳雀楼》。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之涣所作,描绘了鹳雀楼上的壮丽景色以及远方景物的变化。

二、教学目标:通过学习这首古诗,学生们能够理解诗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并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文。

同时,学生们也能够积累语言,提高语文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让学生们理解诗文内容,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

难点则是理解古诗中的意境,以及一些生僻字的书写。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我已经准备好了多媒体课件,包括诗文的动画演示和生僻字的书写动画,以及诗文的复印件,供学生们朗读和书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我会在课堂上引入实践情景, ask students: "Have you ever been to a tall building and looked down at the city?" Then I will show them a picture of鹳雀楼 and ask them to guess what it is.2. 读诗:我会指导学生们正确地朗读诗文,强调停顿和语调的把握,同时也会纠正一些发音错误。

3. 解释诗文:我会逐句解释诗文,帮助学生们理解每个字词的意思,并解释一些生僻字。

4. 讲解意境:我会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动画演示,让学生们直观地感受鹳雀楼的壮丽景色,以及远方景物的变化。

5. 朗读与背诵:我会组织学生们进行集体朗读和背诵,以加强他们对诗文的记忆和理解。

6. 书写练习:我会指导学生们书写一些生僻字,并提供书写动画,帮助他们正确书写。

六、板书设计:在黑板上,我会写上《登鹳雀楼》的,并逐句板书诗文,同时在旁边标注一些生僻字的书写。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请学生们默写《登鹳雀楼》的全诗,并画出他们心中的鹳雀楼景色。

二年级语文上册《登鹳雀楼》教案、教学设计

二年级语文上册《登鹳雀楼》教案、教学设计
5.情感教育,培养价值观:结合古诗内容,引导学生体验美好情感,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6.课后拓展,巩固提升:布置相关的阅读、写作和背诵任务,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升语文素养。
7.教学评价,关注发展: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鼓励他们在语文学习中不断进步。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二)讲授新知
1.诗句解析:逐句讲解诗句的字词、句式,帮助学生理解古诗内容,掌握生僻字词。
2.朗读指导:教师示范朗读,强调朗读节奏、情感表达,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3.情境体验:运用多媒体手段,展示鹳雀楼壮丽的景色,引导学生体验诗人登楼时的所见所感。
4.文化内涵解读:介绍古诗中的文化内涵,如“白日依山尽”的寓意,让学生了解古代诗人的智慧。
6.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古诗的韵律美、意境美和情感美。
7.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阅读、写作和背诵任务,巩固所学知识。
8.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多方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基础,他们对古诗有初步的认识和了解,但大多数学生对古诗的鉴赏能力和文化内涵的理解还不够深入。《登鹳雀楼》作为一首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句,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来说,既具有吸引力,又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对诗句中的生僻字词、句式结构感到困惑,对古诗的意境和情感理解存在一定难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特布置以下作业:
1.朗读与背诵:请同学们熟练朗读并背诵《登鹳雀楼》,注意朗读的节奏和情感表达,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2.写作练习:请以《我想象中的鹳雀楼》为题,写一篇短文,描述你心中的鹳雀楼景象和登楼感受。要求:语句通顺,表达清晰,运用本节课所学的生僻字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登鹳雀楼》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从朗读诗句中理解诗的意境及蕴含的积极向上的哲理。

教学重难点:
1、学会本课生字,朗读、背诵课文。

2、简单理解诗意,体会诗中蕴含的积极向上的情感。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会背古诗吗?谁能背给大家听听?
2、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古诗。

板书课题。

3、解题。

登,是登上的意思,学生跟老师一起做“登”的动作。

还有“登”什么呢?
标注“鹳”的音节,是什么音节?(整体认读音节)。

看偏旁,有鸟字,你还知道带“鸟”的偏旁的字吗。

“雀”也是一种鸟,我们知道什么“雀”?(麻雀)。

鹳雀是一种鸟儿,样子像鹤。

(课件展示鹤)
在山西省永剂县有一座楼,常有鹳雀停留在上面休息,所以人们称这座楼叫“鹳雀楼”。

登鹳雀楼,就是登上鹳雀楼。

4、师:有一天,王之涣登上鹳雀楼,他把看到的和想到的写成了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呢?我们学完之后就知道了。

(出示课件展示此诗)
二、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解读诗人。

红线表示什么?教学停顿。

2、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也可以问老师。

3、反复教读停顿、读诗。

三、品读诗句
1、读完这首诗,你们知道写了什么吗?
让我们先来看看这幅图,图上画了什么呀?看了之后感觉怎样?
2、我们再来仔细地读诗,出示“白日依山尽”,指名读。

问:白日指什么?通过图理解意思。

(太阳)
太阳怎样呢?看图,太阳去干什么了?谁能试着说一说?(太阳下山了)
“太阳下山了”也叫夕阳,夕阳曾经用来形容老年人。

北京有一个电视节目叫《夕阳红》
夕阳下山图美不美? 美,漂亮,你能把这一行诗也读得美美的呢?指名读,齐读。

3、那第二行写的什么呢?出示“黄河图”,问这是什么?
黄海去哪里了?指名说。

师说:黄河入海,气势磅礴,来势凶猛,非常壮观。

用诗里的话说叫什么?一起说(黄河入海流。

)曾经有很多人都歌颂过黄河,老师这里有一个诗朗诵《黄河颂》一起欣赏。

指名读出气势。

4、诗人登上鹳雀楼举目远望,看见——太阳正挨着群山下沉,脚下的黄河水正滚滚流入大海。

诗人观察的视野是多么开阔呀!这景象是多么壮丽啊!我们把这句话连起来读读,好好的欣赏一下这种壮丽的景观。

5、真有气魄呀!此时的诗人他在鹳雀楼,看着这样壮观的情景,会想什么,引读“欲穷千里目,”
欲:想要。

穷:尽。

千里目:看到更远的地方。

更:再。

师翻译:如果想要把更远的地方看尽。

需要怎么样呢?
为什么要登上更高的一层楼呢?站在原地就看不见了吗?
(如果站在原地的话,再好也只能看到那些景色,如果登的高,会看的更远。


指导读。

四、拓展延伸
还有什么地方也需要更上一层楼?
小结:是呀,不管什么人,不管做什么事,包括小朋友们学习也是,想要得到更多,都需要更上一层楼,都需要更加努力才行!我们再来读读这句话,读出对这句话的新的理解、感受,好吗?自由练习,赛读,齐读。

五、情境中指导背诵
1、小朋友读得多好呀!让老师更喜欢这首诗了。

我们把它背下来好吗?这首诗先写——是诗人看到的,再写——是诗人想到的,非常好记,是吧?谁来背?
2、带上动作,你已经是诗人了。

六、古诗配画
1、学生画画,教师巡视指导。

2、投影仪显示绘画好地作品。

七、作业
背诵古诗,完成绘画。

【致读者】
读者朋友,您好!非常荣幸,我的作品对您有所帮助。

为您提供优质作品是我最大的心愿。

为了提高作品质量,今后能创作出更高质量的作品,供您参考使用。

希望您能点赞或留言告诉我该文档的不足之处,改进方向、方法,以便于对该文档进行优化完善。

您的支持是我创作最大的动力,愿您我携手共建,共同提高。

在此深表感谢!祝您天天快乐!万分感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